课内实践报告(13篇)
1.课内实践报告 篇一
课内模拟实践报告 1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黄某某
经过近十周的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国内外语言习俗的差异、很多日常实用经验,更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
跨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往即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境界,这种交流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对你的交流行为的影响,8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开始引入跨文化交流学。随着世界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了解,理解中西文化有利于扫除交流障碍,有利于顺畅交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时代的突出特征,在语言文化教学中,所谓跨文化教育是指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教育,既让学生接触、了解异国文化,对异国文化与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并逐步扩大他们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通过近十周的学习,以及从案例讨论中让我明白了跨文化差异的体系,而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兴趣,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基和精髓。文化差异的体系是中西方文化梗概,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在世界各国各不相同。从各个小组讨论中了解到中方以礼服人,以和为贵;西方忌问隐私,女士优先,重视小费;中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中方先菜后汤再主食,中方重视集体和谐,西方追求个人绝对自由西方先汤后主食再甜点。中西方的差异和文化冲突显而易见。因此我们要不断去细细品味中西差异,理解双方文化中的精华,互相补充、融合,消除跨文化交流障碍。此外,从案例讨论与立体化资源(英语茶馆)中关于受中式思维影响下的英语句式更让我深刻了解到英汉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映射。对此我受益匪浅。再者,从案例中我了解到各国不同的社交习俗以及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相信这些对于我所学习的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以及以后就业有很大帮助。我的就业意向是希望能在酒店行业发展,酒店管理中有涉外服务,接待不同国家的旅客,因此跨文化交流中学习到涉及的不同国家社交习俗、禁忌对接待客人起着很大作用。
从学长寄语中让我深刻了解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英语学习者,但是对于一个将来面向社会的工作者不是应该只是越饱满越好吗?将来对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立体化资源中的电影赏析令我感悟深刻,里面的影片代表性地体现中
西文化差异与中西文化冲突。电影《刮痧》是一部典型的揭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文化矛盾的影片。刮痧在中国十分常见,然在美国却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文化误解和纠纷,影片《刮痧》讲这种文化差异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学习了跨文化交流,就要学以致用,任何一个语言现象都必须经过广泛的交流,才能得到认可,才能普遍应用。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I have no experience。(我没有经验。)但这种升级没有被跨文化这个大环境认可,恐怕外国人也听不懂吧。即使知道这两句话意思,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恐怕也不知所云吧!我们现在提倡各国共同发展交流,提高文化意识,扩大眼界,放眼世界,跨文化交流势在必行!
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程遇到不少困难,因为没有教材参考,老师的课件内容里是全英教学,所以跟不上;此外,作业以及小组讨论布置在网上,开始由于没分好组,在网上不会操作以及个人经济条件有限没有个人电脑只得借同学的用,而在网上做作业比较费时间,占用别人的电脑太久又过意不去,导致部分小组作业没按时完成。因此对于“课堂讲授+平台自学”这种学习方式还是有点抵触,再者课程考核形式本人觉得存在不公平现象,拿小组讨论来说,一个小组讨论按参与人数计分,因为小组内有些成员不曾参与讨论,却能得到和参与者同等分数,不劳而获,显而易见对有些同学不公平。
最后对此课程提点建议、意见: 1)设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意识。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对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实际中如何恰当运用。所以希望老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篇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提高文化意识,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言用法错误。
2)寻找多渠道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充分利用教育手段,创造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文化氛围。如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向学生推荐阅读能体现外国文化的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2.课内实践报告 篇二
一、现行电子商务课内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实践内容受到限制。
由于资金、设备等客观因素影响, 导致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课内实践教学。以新华学院为例, 前几年, 我院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条件比较简陋,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这样一来, 学生只能够在公共机房上网浏览网页和检索信息, 无法真正接触后台管理, 片面的电子商务网站前台操作模式, 不能充分了解网站后台与前台网页如何进行数据交换以及业务的处理过程, 对于网络支付、商务交易安全、网站设计与发布等内容的训练也受到限制。这两年, 学院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 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 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拥有崭新的54台学生机, 连接了互联网。同时, 学院还重视软件的配置, 购买了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 现在已有部分投入使用, 在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实践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再加上上机课都只是在公共机房进行, 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愿意上机实验, 就算去也是被动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用敷衍的态度去完成操作, 而且不能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电子商务上机实验中, 其中部分学生还会在上机实践操作时, 上网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事情, 使得电子商务实践上机课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
3. 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相对而言, 电子商务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师资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师资更是严重短缺。从新华学院来看, 大多数授课教师不是电子商务专业, 不能将自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电子商务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讲解, 更缺乏电子商务课内课外的实践经验。同时, 有些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很大的片面, 将电子商务实践环节简单地理解为“实施”, 片面地强调“动手”而忽略了对“动脑”的要求,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与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开放式电子商务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所谓“开放式”电子商务课内实践教学, 是指通过教学模拟环境和网上模拟环境理解、解剖及认知专业知识, 利用Internet上的免费资源进行电子商务实验实训, 再结合电子商务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后台业务处理流程的训练, 可使得电子商务课内实践教学发挥最佳效果。以下就开放式电子商务课内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作如下规划设计:
1. 电子商务实验室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实验室教学需要配套相应教学软件, 利用模拟教学软件,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电子商务实践方案, 如表1所示:
2. 利用Internet上的免费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方案设计。
电子商务有着先天优势即充分的利用了Internet所提供的条件实现了电子商务实训, 利用网上的商业站点, 体验B2B、B2C、C2C, 以及信息检索等真实的操作过程。 (1) B to B电子商务实验实训。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先在一些虚拟的公司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等B2B网站申请成为注册会员, 还可以经营店铺、发送商品资料等, 借助MSN或阿里旺旺等软件商谈贸易, 这样B2B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会很快被学生熟练应用。例如:假设让学生开一家网上服装店,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及贸易洽谈等充分掌握B2B的流程和交易技巧。 (2) B to C电子商务实验实训。B to C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主要借助于Interne开展在线销售活动, 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当当、亚马逊 (卓越) 等网站商提供的“新手上路”服务, 去感受一下网上购物的经历。结束初训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并写出书面的心得和体验。 (3) C to C电子商务实验实训。C to C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 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 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可以让学生登陆易趣、淘宝、拍拍等网站开设经营个人网店、装修店铺等, 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和B2B等网上免费资源进行演练, 让学生初步尝试网上开店的流程和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冬青, 李海晨.电子商务网上创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2) .
[2]何俊辉.基于市场导向理念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构建研究[J].人才, 2009, (10) .
3.也谈语文教学的“课内实践”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实践方法
新课标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形成,“民主、平等、互动”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课内课外、纲本校本教学内容的衔接、互补、拓展等等,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这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它真正成为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基本要求,才有希望实现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体验型、自我实现型的语文课。
现在,很多课程都安排有相当课时的课外实践时间,很多同行在追求语文教学创新时,会想到课外实践。不过,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除了课外实践需要好好抓起来以外,其实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况仍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在实施教学任务的时候,就不惟重视课外活动的创新,也特别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我们且名之曰“课内实践”。教学篇目不同,“课内实践”的方式自然会有很大差别。这里,我无意探讨一种普世性的课内实践的理论,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实践的几种方式,聊供同行们参考。
课内实践方式之一:主题讨论
课堂讨论的组织方法也并非只有一种。有很多同行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因此在一堂课上,会有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参加讨论。我觉得,一个高效成功的课堂,应该把每个篇目的主题设计成一连串的小问题,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这种讨论是习惯于用讨论式教学的同行所擅长操作的。
我在执教课文“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中第六册,节选自《红楼梦》第33回)时,考虑到课文所写的是大观园中的著名事件之一,值得咀嚼的内容很多,如何化繁为简,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主题?我认为,首先应找准故事发生的逻辑起点,设计五个可资师生探讨的“为什么”(①宝玉为什么挨打;②王夫人为什么大哭;③贾政为什么下跪;④宝钗为什么低头不语;⑤黛玉为什么只说了一句话),勾画出大观园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这样逐层解来,势同剥笋。通过五个“为什么”的研讨,人物形象就会由远及近,扑面而来,作品主题就会脉胳清晰地展于纸端。组织主题讨论的要点如下:
(1)在每堂课下课的时候,布置下一次课的讨论主题,一次只限一个讨论主题,这样讨论容易深入一些。(2)到了下次课,在正式讲授之前,先强调一下这一次课的讨论主题。(3)讨论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次课的最后一段时间,或十分钟,或一刻钟,或半个小时,均可酌定。(4)在同学发言的过程中,老师最好不要作太多评价,以免对后来的发言者造成干扰。(5)对于发言的同学,必须登记在案,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6)在学生发言结束之后,老师有必要对本次讨论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课内实践方式之二:辩论
适当安排课堂辩论,也是学生们非常乐意参加的,并且,为了让自己支持的观点有说服力,他们会在课后认真查阅很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就自然超出了课本。
我在诗词鉴赏复习课教学中,对理趣诗的处理,就采取了课堂辩论的形式。首先我把宋代几道理趣诗提供给学生,如: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然后抛出两个对立的辩题:A、理趣诗是把抽象的哲理寄寓于具体事物中,即以理入诗;B、理趣诗和一般诗句一样,也是通过形象来体现诗人的情思,即借景达情。
通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理趣,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不论以理入诗,还是以议论为诗,它都离不开具体形象。而且往往是通过比兴手法和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出来。理趣只是一个概念,脱离形象的议论和哲理,无论正确与否,深刻与否,无论押韵与否、合律与否,都不是诗,也无所谓理趣。
组织课堂辩论,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1)与主题讨论每次课都可以组织不同,辩论不宜太多。(2)辩论的主题,除一定要与课本紧密相关外,还需要是有多元化诠释并且值得争鸣的问题,最好以对应的问题为辩论主题。(3)辩论的主题必须提前布置下去,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在课后作准备。(4)辩论的正反方,也必须有一个大致的确定。(5)组织课堂辩论,必须留出比较充足的时间。(6)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只充当辩论的组织者,不要过多评论,即使学生发言有史实错误,也不需要立即指出,自有反方同学指出。(7)辩论结束,老师应该作一个简短的总结。
课内实践方式之三:角色换位
所谓角色换位,是指师生之间的换位。讲台上的角色当然以教师为主,但偶尔来一下换位,让学生当一当老师,也会有不错的效果。这种方法为很多老师采用过,我这里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事项。
(1)换位不可太多,不能背离以教师教为主的原则。有的老师用这种方式“上了瘾”,把课程内容的大部分让学生来讲,这么做的效果,不可能好,并且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对于“换位”的主题,一定要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就确定下来,这样,同学们才能有时间进行充分准备。(3)在第一次课把主题公布之后,要让同学自己来选择题目,切忌“摊派”。并且,每一个主题,只能先定一个主讲者(当然,主讲者也可以邀请一个合作者),不能一个主题反复有人讲,否则时间是不敷分配的。(4)在进行换位实践的时候,老师还是组织者的角色,并且,要充分重视这些“小老师”,如果能象主持人请出名角演员那样依次请出“小老师”,让他们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登场,在掌声中下场,对于实现实践的效果,将很有帮助。(5)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担任组织者的角色,老师还应该关注“小老师”的讲课情况,记录下他们讲课的优点和缺点。待整个实践课结束之后,把各位小老师留下来,把自己对他们讲课的长处和短处都一一告诉他们,这种方式更受初中学生的欢迎。
课内实践方式之四:沟通心灵
主题讨论是课内实践,课堂辩论是课内实践,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是课内实践,那随着教师的讲授而情绪起伏,或开怀大笑,或义愤填膺,如此种种表现,算不算课内实践呢?我认为,这些,也都属于课内实践,并且,是更为重要的、更值得老师们重视的课内实践。因为讲到实践,总是跟参与联系在一起。站起来发言、参与辩论、自制PPT是参与,难道对老师所讲会心一笑,或会心一叹,就不是参与?我觉得,后一种参与,是更为常见的参与。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中,主题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换位等课内实践,其所占的课时,总是比老师讲授所占的课时要少得多。因此,决定一个课程效果的,主要的还不是主题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换位等实践方式,而是老师的讲授。但老师的讲授也不仅仅就是老师单方面的行为,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有学生不可或缺的参与。这种参与,或者是做笔记,或者是做记号,或者是会心一笑,或者是轻声一叹,整个教师讲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我以为,作为教师,必须追求这种“课内实践”的最佳效果,这可能是决定我们讲台生涯成败的关键。
有一位教师说,他在教书的过程中,追求这么一种效果:每一次课上,学生至少有两次哄堂大笑。我想,这位教师,如果每次都达到了这一效果,他肯定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且,他所教的内容,学生肯定能够很好地领会。老师所讲,能引来学生的笑声,说明老师所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在此,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差。并且,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之后,是哄堂大笑,而不是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说明学生已经领会了老师所讲,教学效果实际上已经在一笑之中得到了检验。
但是,我又觉得,仅仅是追求一次课上有两次笑声,是不够的。并且,在某些时候,也是不妥的。先说说不妥的问题。如果片面地追求“一笑”,在有的时候,恐怕会损害授课的主题。笑是好事,但片面追求,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有人不察,有个别教师以能逗笑为能事,结果常常把主题抛在一边。结果是,学生对其教学不满意,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学到知识,而不是来听笑话的。
再说说不够的问题,这是关键。课堂上的哄堂大笑,显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在授课的某一问题上,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可以说,课堂上的笑声,是师生间一次心灵的沟通。但是,心灵的共鸣并不限于大笑,很多时候,微笑所显示的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比大笑可能更为强烈。并且,笑能显示心灵的共鸣,怒何尝不能显示心灵的共鸣?悲何尝不能显示心灵的共鸣?哭何尝不能显示心灵的共鸣?凡因老师所讲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都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的共鸣。因此,我把自己所追求的这种课堂效果,称之为“沟通心灵”,而不是“每课一笑”。
在沟通心灵方面,语文学科是比较有优势的,令人歌与令人泣以及令人笑令人哭的事情都很多,这样的课程,理应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并且,在一次课上,还不能满足于有两次笑声,而应该有多种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也是学生的课内实践。
沟通心灵,老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如果学生没有情绪反应,绝对不可责怪学生,而只能怪老师自己,是老师在这方面缺乏修养。这种修养,有一部分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有一部分,则是我们可以学习得来的。与生俱来的一面,有的人从小说话就有感染力,能引起人的情绪反应,而有的人,一辈子说起话来都语言无味,前一种人走上三尺讲台,是不愁抓不住学生的心的,而后一种人当教师,恐怕就很难受学生欢迎。学生们有时候会评价某位老师“讲课像念经”,这种念经老师,大半就是天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欠缺的。
4.课内实践报告 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是2008年来到林家村小学任教的。我校的素质教育也和兄弟单位一样,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向深层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由课内向课外的进一步延伸,我们认识到对学生课外的(双休日、节假日)管理与教育还没有更好的保障。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些农村孩子,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忙的时候他们顾不上孩子,农闲的时候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即使有些在家的父母也缺乏对孩子管理指导的意识,孩子本身又没有明辨是非、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更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双休日及节假日。于是他们不是在家里全天看电视,就是到网吧玩游戏,有很多学生玩上了网瘾,还有的到外面成群的聚集惹事,闹得街坊邻居叫苦连天。因此对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的学习生活安排成了我校要重点研究的一个主题。下面我就把我校开展的这一主题活动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各位校长指出。我汇报的题目是:《整合课内与课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成立节假、双休日合作小组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已经形成。但是要将这些习惯延伸到无人管束的双休日、节假日,还需要教师牵线搭桥,扶着学生走一段路程,直到形成习惯为止。我们利用学生在校形成的合作意识与习惯,将小学生节假日管理工作实现“合作化”。以居地村为合作范围,以本班同学为合作成员,自主成立4-6人的“节假日合作学习小组”,本班达不到4人的,可同一年级跨班成立小组,选出学习组长,规定学习地点,双休日上午
或下午合作学习,学校统一安排包靠教师,实行定期和不定时检查,促使他们加强合作,达到生生互助、互察、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活动的管理与保障:
为了使学生在双休、节假日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合理、连续、完整的过程,必须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为此,学校建立了“社区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辅导教师(班主任、校外指导教师)”→“班级社区实践活动合作小组”的三级管理体制,在每一层面上都有自己的职责,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严格做到“定岗”、“定时”、“定责”。在学校与社区协调方面,建立“学校—社区”联系制度,设立“社区活动联络员”。在活动管理上,做到“五有”:有活动方案;有安全保证措施;有每次社区活动记录;有活动成果资料;有活动总结。
三、评价奖励制度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学校教育干部、班主任(含任课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并与学生成长导师制及班主任工作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学生和教师两条线评价”制度,即班级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要将学生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班主任(任课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而学校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评价要与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捆绑式”梯级评价体系。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评价细则》,让每一位教师掌握评价方法。各班主任再召开专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领会评价细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活动范围、目标与实效。
记得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曾说过:“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资源,要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这就提示我们除了用好学校的资源外,要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
到内化,能力得到培养,情感与意志得以形成。
(一)、走进家庭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激发学生珍爱亲情,孝敬父母的热情,我校每当寒、署假前就组织印发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倡议书,利用假期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学生在完成假期作业的同时,帮助父母洗菜、洗碗,替父母洗衣、叠被,为父母扫地、喂鸡,给父母捶背洗脚、盛饭端水等等,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体味父母的唠叨。学生们都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他们的感受,学校从各年级各班征集了大量的优秀日记进行了展览,该活动的开展拉近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有许多家长激动的写信给老师反映孩子的变化。信中有一位母亲反映她的孩子原来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现在只要妈妈去厂子里加班,他就先跑到妈妈的被窝里给妈妈暖和被窝,放学后还主动给妈妈做饭。这位家长高兴的对老师说,老师教育孩子真有方法。
(二)、走进社区
加强对少年儿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公德意识,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通过让学生走进社区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热爱社区,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环保行动”。
我们组织引导学生亲近四周的自然环境,走进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美景,鼓励孩子做环保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开展了家乡护绿活动,向大家发放倡议书并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整个社会互动起来了。学生增强了环保的意识,针对社区周围的各种污染学生们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如郭家村西河的水污染、食品站荷花湾的水污染等多处污染源),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做出反映,污染得到妥善解决,孩子们初步形成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情趣。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有多篇获奖。
(2)、“爱心教育”。学校要求学生搜集“5.12”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结合自己的感受撰写演讲稿,利用双休日与所在的社区联合举办“爱心奉献”演讲比赛。孩子们的演讲极为生动,许多在场的孩子们都哭了,接着第二轮为四川捐款,我校的捐款数目在全镇遥遥领先。此后学生花零钱的少了,做好事得多了。班里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学生都不记名的捐钱、捐物、捐书。还有的自觉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补习功课。双休日他们自觉组成了学雷锋小组到敬老院义务为老人做好事,多次收到敬老院寄到学校的表扬信。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3)、“读书成长”。每周六由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社区阅览室去阅览,要求学生阅览过程做好笔记,写好体会,做到校内图书室与社区图书室互通有无,知识互补。力求通过深入开展假期读书活动,不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一个学期结束,学生积累三四本读书笔记,写了大量的读后感。学生的语言表达、作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许多学生的习作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
(三)、走上社会
社会是个大家庭,是个万花筒,让孩子们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开展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参观“家乡景点”、“家乡环境”,搜集“家乡历史”、“家乡风俗”等文史资料以及家乡的变迁。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有的办手抄报,有的办画报,家乡的特点与美丽在手抄报、画报上淋漓尽致,各具千秋,孩子们以独具的形
式向国庆60周年献了礼。自去年冬至今我校共有70多名孩子的书画获分别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但宣传了农村近几年的巨大变化,还增强孩子们对家乡、对民族、对脚下这方热土的热爱及自豪感。
五、取得的阶段效果: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学生在实践中有作业,在研究中有专题,在活动中有主题。活动过程整合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职能,形成了教师、家长、社区管理人员三方联动,使素质教育由课堂延伸至社区、家庭,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社区的各种优势资源,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达到了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目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5.课内课内比教学活动总结 篇五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周密部署
按照县教育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通知和方案要求,我校在开学初就认真地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方案,并组织全校教师聆听了省教育厅成厅长的讲话,并学习县教育局和本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动员。为加强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张朝伟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学校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评机制,把教师教学比武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也作为推荐、评选优秀、骨干教师、评优表模的必备条件。
9月,我校隆重举行“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校长作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号召我乡中小学全体领导、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确保我镇“课内比教学”活动圆满完成。
二、真实有效开展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们自觉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效整合资源,自己制作课
件。改变以往的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三个一模式,教师们信心十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为有效课堂的创建营造氛围。
2、实现了课堂角色转换
在课堂中,以往那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复存在,教师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师潜心研究,自我反思,沟通交流,同伴互动,共同发展,业务素质得到较快提高。
3、课堂生动、有趣、有效
9月,语文组 “教学比武”活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在活动中,所有参赛教教师从备课、讲课到说课倾力以赴。我校年轻的女教师李晓芳讲的《桂花雨》一课,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起了在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她引领学生欣赏了美丽的桂花雨,体验了难忘的摇花乐,再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思乡情。还有一年级张红英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让枯燥的拼音教学不再乏味,展示了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和独具风采的教学特色,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听课老师也听得入迷,大家认真做好笔记,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课后,中心学校的桂克刚校长对各个教师的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样的课堂扎实、有效,达到了预期效果。我相信,我镇所有的教师都会在本次教学比武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
反思,也必会为我镇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实施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细化过程管理,健全档案建设
1、一直严格过程管理。自“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 导处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指导者,在过程管理上,我们做到认真组织、热情服务、悉心指导、细致整理。
按照我校“教学大比武”活动安排表,教研组提前通知讲课教师做好准备,并做好当天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有专人收集活动图片资料。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全程参与听课并且参与打分。讲课结束,即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当天的“比武”情况,并做好比武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比武图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内比教学”活动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从上级通知、方案到学校通知、方案、比武课程安排表,从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到比武得分表,建立个人业务档案。
6.课内比较学 篇六
紧张而有序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赛课、评课等比教学过程,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送上的是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看到的是一群刻苦钻研,敬业好学、与时俱进的同事。一堂堂精彩的赛课充分体现出了授课教师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语言的精炼、教学课件的恰当运用,更是体现出了各年龄段教师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教学能力。
本次“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懂得了认真组织的课堂是多么的美妙。多媒体中的动画与幅幅动人场面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乐趣无比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烈场面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中教者既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了文本,主导着学生学习使学生学而有得,教学环节中的分析课文到拓展延伸等环节就是老师领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步入现实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自己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会探究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7.课内实践报告 篇七
一堂课要上的好,学生接受度高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设计的目标是有效的并且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预期学生达成的学习结果。因此,在对于“低—中”衔接的过渡阶段,对于学生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内文本阅读教学首先得设计适合这个阶段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但对于海岛农村的教师来说,阅读教学是十分不易的,尤其是低段过渡到中段这个过程,教师要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一下简称为“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时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从“新课标”的要求中可以发现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阅读中既要学生独立思维开拓眼界,又要让他们能具有审美情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梦想是美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对于海岛农村的孩子们这些阅读要求是十分艰巨的。
二、阅读条件“差”
但对于海岛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孩子们无法获取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加之家长的经济收入低家庭负担重,无法为孩子提供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同时由于海岛农村信息较为闭塞家长观念相对落后,他们对于孩子的阅读不重视,认为孩子读书学校里读读就够了,课外书看不看无所谓。同时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外地生的比重日益增加,这些孩子大多从安徽、贵州等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来的,语文素养非常低,不会拼音,不会说或者普通话不标准的比比皆,家长也多数不识字,普通话也说不好。因此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基本上就来自学校语文课的那40分钟的课内文本阅读教学。
三、学习兴趣“低”
小学低段课文内容简单阅读要求单一,孩子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但是中段的课内文本阅读难度就一下子增大许多,不仅仅是像低段那样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就可以的,中段的课内文本篇幅变长,内容加深加难,阅读要求复杂,因而所对应的教学目标也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
总之,对于海岛农村的孩子们来说阅读训练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刚从低段迈入中段的阅读素养较低的孩子们来说不能按照常规的中段阅读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者需要根据文本特点将教学目标进行精简整合,一课就抓一点进行层层递进。
那么如何根据实际学情,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抓文本“个性”缩减目标
拿到一篇课内文本教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文本与编者“对话”。每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能被入选一定具有符合本学段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训练点和情感体悟点,因此要制定目标首先得把文本的与其他文本不同的“个性”找出来,用文本“个性”制定教学目标。例如《香港,璀璨的明珠》这课文本的“个性”就是课文中用来描述香港的12个“四字词语”;《花钟》这课文本的“个性”就是第一自然段拟人手法;《荷花》这课就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对所观察的景物进行描述。让课堂围绕一个“个性”点进行各种阅读训练,目标专一,一课一得。
二、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代表了课内文本阅读的三类要求即积累、理解和体悟。虽然一课就抓一点,但是这个点根据“新课标”所要求的进行“一点多面”的教学设计。
三、量身定做,分层推进
一個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目标时候要设计适合阅读困难的学生基础性目标,也要制定为阅读能力好的学生的提高性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到中等学生的综合能力目标。
8.课内比教学 篇八
为全面落实“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打造“轻负、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18多人参加了会议。宜昌市物理教研员熊春艳主任、宜都市教研室赵承忠主任、宜昌市五中杜家全主任特邀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市外校李忠国主任主持。
首先,由宜都市五眼泉镇中小学德育处主任邓士宣上了一堂九年级《力》的科学探究课,邓老师利用情景恰当引入、基础知识再现,合理的铺垫、学生有效的探究、教师典型例题分析指导点拨,给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后,听课老师从观课维度、议课深度等对本堂物理示范课做了精彩点评,认为课堂教学能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方法,体现了学生做中学。
活动中赵承忠主任结合本节课向全体老师们作了《如何有效进行观课、议课》的讲座,要求广大教师要准确理解“课内比教学”的精神实质,充分利用物理学概念和规律,让学生经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及相关提示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力求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实现新突破。
会上宜昌市五中杜家全主任向全体与会老师作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内比教学的经验介绍,详细介绍了宜昌市五中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工作流程。
9.课内比教学 篇九
擂鼓镇中心小学
朱 涛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我校已开展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以来我积极参入,在其中我收获颇多。
一 “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取得“双赢”。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要追求并需到达的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减负提质,同时也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发展。从教师层面来讲: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也会从理解课标,熟悉教材,把握实际,有效设计这四个方面来把握尺度,促使自己的课讲得有效,赛得精彩。所以结合这两个方面来说,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绝对是“双赢”的。
二 “课外访万家”活动彰显师,生,家长三者之间最稳固的“三角架”关系。
10.课内教学总结 篇十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周密部署
按照县教育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通知和方案要求,我校在开学初就认真地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方案,并组织全校教师聆听了省教育厅成厅长的讲话,并学习县教育局和本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动员。为加强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张朝伟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覃敏任副组长,学校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评机制,把教师教学比武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也作为推荐、评选优秀、骨干教师、评优表模的必备条件。9月,我校隆重举行“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校长作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号召我乡中小学全体领导、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确保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圆满完成。
二、真实有效开展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们自觉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效整合资源,自己制作课件。改变以往的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三个一模式,教师们信心十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为有效课堂的创建营造氛围。
2、课堂角色转换
现代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在“大比武”活动中教师们都能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动手批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好的体现。
3、课堂生动、有趣、有效
9月,数学组“教学比武”活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在活动中,所有参赛教教师从备课、讲课到说课倾力以赴。认为这样的课堂扎实、有效,达到了预期效果。涌现出了一批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这些老师们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姚本贵老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胡秀成老师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赵正强老师课堂充满自信,等等。
三、细化过程管理,健全档案建设
1、一直严格过程管理。
自“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导处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指导者,在过程管理上,我们做到认真组织、热情服务、悉心指导、细致整理。
按照我校“教学大比武”活动安排表,教研组提前通知讲课教师做好准备,并做好当天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有专人收集活动图片资料。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全程参与听课并且参与打分。讲课结束,即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当天的“比武”情况,并做好比武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比武图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内比教学”活动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从上级通知、方案到学校通知、方案、比武课程安排表,从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到比武得分表,建立个人业务档案。
11.课内比教学体会 篇十一
------记“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
官塘镇小
张亮
今年四月,我市继续进行湖北省举行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一个多月的教学比武活动中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也从中享受到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比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作为其中的 一员,我更是觉得受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一、耳目一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每一位教师能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次“比教学”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优秀”,而是要找出那些“平常中的优秀,优秀中的平常”,它就是要返璞归真,还本原于教学,我听后从中收益。例如:李小兰老师执教的《21.太阳》,我就觉得令人耳目一新。李老师把一篇说明文上得津津有味,让同学们像夏天吃到冰激凌似地开心,通过自由朗读、个人读,对比读,老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悟结合和调动想像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会太阳的特点。没用太多的课件,没有华丽的语言,就只是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方法主动学习。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就在孩子们的读读、说说、想象中快乐地度过,很值得我学习。
二、积极参与
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在我校激烈地开展起来,我也是积极参与说课和讲课。在准备期间,我深深感触到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这么简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心准备,每一个人都很有压力,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我在其中也勤钻苦研,敬业乐业。“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非常妙不可言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画面引领着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我想:教学生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文”,语文课堂中的教育既要轻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大量阅读,不断给自己充电,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合适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特点的好的教学方法。
三、灵魂教育
真正的教育应是包括智慧之爱,这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让老师认真反思找差距,努力工作,从身边的事做起,真正做到:“真做、实做、做实、做细、做到位”。借着“课内比教学”活动为契机,要营造人人讲课,人人听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加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12.课内比教学小结 篇十二
李系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根据局文件精神,我校自暑假集训以来,就精心策划并积极主动实施“课内比教学”活动。截止11月15日,语文组第一阶段校内比教学活动全线结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组织,有序开展
9月初,教育局传达了省、市文件精神,制定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工作部署。暑期集训大会上教育站学习了局文件,语文组根据上级与学校精神于制订切实可行、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9月16日结合前段“新岗位课”情况,语文组教师召开了“比教学”动员会。教研组长都爱荣做了动员报告,她号召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比武活动中来,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做好“四个一”工作(写好一份教案,一篇说课稿,一篇教学总结与反思,一篇“我与教学”征文)。
三、成效显著,打造特色
(一)教师认真对待
“课内比教学”活动主题是:锻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开展“比教学”活动,可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规范教学行为。在每位教师进行“两课”之前,教务处提前一周作好安排,为了讲好课、说好课,大部分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备课到教具的准备,从查阅资料到精心设计,从先大量听课到征求他人意见,都体现了老师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品质。
(二)讲课精彩纷呈
讲课比的是教学智慧,比的是基本功,比的是工作态度。各位老师都表现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讲课时都焕发了青春与热情,演绎了课堂的精彩。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本次讲课有如下亮点:
1、课件精美,类型丰富
课件是讲课的外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像都爱荣、于红玲意两位老师制作的课件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课件中有美丽的图案、逼真的动画、简短的视频,有看的、听的……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学生学习既轻松又快乐。
2、导入新颖,设置悬念
如何让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答案很简单,教师要创设情境,要讲究导入艺术。王艳在讲授《夏感》这篇课文时体现了这一点,课堂环节过渡自然,紧紧相扣。
3、面向全体,气氛活跃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贯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第一阶段讲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了小组学习法,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帮互学,学生气氛活跃,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时而宏观指导时而微观指导,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又塑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像于红玲、都爱荣、郑祖军等老师讲课具有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民主、课堂活跃。
4、紧扣学科,创造特色
语文组注重字词句教学,讲究知识积累。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像闫光莲老师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5、讲练结合,追求高效
过去讲课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手段简单外,更多的是满堂灌。现在,随着教学观念和理念的更新,更多的老师将时间还给了学生。就像毛齐明教授说的一样,要大胆放手,追求深度学习。这次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做到了讲练结合,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练习主线”的原则。
(三)说课思路清晰
由于在说课前作了充分准备,按要求打印了说课稿,还有多位老师制作了说课课件,说课总的来说质量较好。所有教师说课环节完整,说课思路清晰,说课时淡过程,重反思。尤其是对自己讲课中的不足剖析到位,能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整改的措施、方法、途径。
四、正视问题,立足长远
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带有共性、急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少数教师认识不深,进行讲课说课时热情不高具有敷衍了事的倾向; 二是少数教师观念不新,忽视学习,教学能力不能完全满足“课内比教学”的要求; 三是对于课件等教学用具的使用不够普及和熟练;
13.《养花》课内阅读 篇十三
1.“如此循环”在这段话中具体是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2.注意带点的字、词,仔细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
(1)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抢”字换成“搬”字行不行?为什么?)
(2)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去掉“又”行不行?为什么?)
3.搬花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作者说“这多么有意思呀”,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你如何理
解“真理”一词?
5、“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这句话的意思是()(1分)
A.我没有腿病,不但便于行,也便于久坐。
B.我有腿病,不便行走,但便于久坐。
C.我有腿病,不便行走,也不便久坐。
(二)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是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凡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
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人几天都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
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的思路是按照:夸花一()花一()
花
2.“秉烛夜游”的含义是什么?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养花过程中的乐趣。这让我们想起了要乐于分享的名言:
4.昙花开放的时间及短,可以用这个四字词来形容
5.请写出四个描写鲜花盛开的四字词语。
6、本文既然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写“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