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精选6篇)
1.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 篇一
‚十论‛袁纯清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在2010年7月29日下午举行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布局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让想干发展的人有舞台,让干好发展的人有回报,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处处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一论:解放思想 放胆争先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
‚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一个多月来,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讲,其中解放思想是他反复提到的话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能源资源大省,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抓准了山西的要害,抓住了制约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解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就大;而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就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就是释放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也必将成为山西今后一段时间和‚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现在山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经济要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发展要跨越是山西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34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而要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破除僵化保守、阻碍发展的思想。山西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与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山西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无不与思想还不够解放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山西在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归根到底是解放思想的差距,发展胆气不足的差距:
在改革创新方面,由于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框框套套、陈规陋习颇多,以致一事当前,往往是找红头文件和规定来套,循规蹈矩,缺乏胆气。于是,在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做的瞻前顾后中,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定势里,时间一点一点流失了,好多本来可以办成的事情流产了。
在经济结构方面,资源依赖的方式没有真正转变,产业链也没有拉长延伸到高端,优越的资源禀赋不仅没有变成发展的优势,反而成为环境的负担和转型的包袱,以致金融危机来袭,经济就大起大落,受到沉重的一击。
在工作作风方面,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官场上、应酬上,泛谈政治多,着力经济少;关注官场多,研究市场少;表面文章做得多,实实在在的事做得少。习惯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缺乏创业的激情、拼搏的锐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在开放招商方面,缺乏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也缺乏鸿鹄之志和务实精神,招来一点、引来一点就沾沾自喜,所签项目并未落地也懒得研究,总觉得山西不沿海、不沿边,不靠东、不靠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难有大的作为,直至悲观泄气。
诸如此类,方方面面,不一而足。
若此,思想解放不到位,旧观念的藩篱没有真正冲破,旧体制的坚冰没有真正融化,导致山西凡事不能先人一步,不能快人一拍,不能高人一招,左顾右盼,走走看看!
山西要解放思想,怎么来解放?山西要放胆争先,怎么来争先?
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阻碍科学发展、阻碍转型跨越的旧观念、旧框框。也就是说,怎么有利于科学发展、怎么有利于转型跨越,怎么能带给山西人民更多的福祉,我们就怎么干。
解放思想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同时也是非常具体的,体现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发展思路、系列措施和工作方法之中。在总体发展上解放思想,就既要在预定目标上解放思想,‚胆子再大一点‛;也要在实现路径步骤上解放思想,使‚发展的步子再快一点‛。在开放招商上解放思想,就要了解全球大势,具备世界眼光,突破以往小打小闹的局面,大招商、招大商,把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引进来。还有,如何把资源、资金、技术在市场规范中结合起来,如何以煤为基寻求更高层次上的多元发展,如何以循环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使我们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活起来,如何从战略高度立体推进城镇化进程,也都需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
总之,解放思想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以观念的更新推动改革的突破,要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发展的加速,把解放思想真正落实在观念的变化上,落实在办法的创新上,落实在跨越发展的推动上。前进的道路上遇到 ‚绊脚石‛‚玻璃门‛之类阻碍发展的东西,要大胆地突破它;思路要放开,眼界要开阔,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要敢为人先,敢于争先,要有闯和‚冒‛的精神,勇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真正走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来。
解放思想领导干部要带头。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省干部群众都需要在思想上来一次大的解放。其中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决策和组织群众的重大责任,更要站在解放思想的前头,做解放思想的表率。老话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解放思想也是如此。说到转型发展,许多领导干部都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说到招商引资,一些领导干部也认为项目不够多不够大,但自身又懒于放开思路、研究市场去抓项目。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不能只是会上讲讲而已,签发一个解放思想的文件而已,而是要真正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转型跨越的实践和实效中加以体现。
解放思想就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了解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还要有全球的视野、世界的眼光,只看到眼前巴掌大一块地是不行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要树立学习者智、学习者胜的理念,善于学习各种知识。只有学习才不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只有学习才能登高望远,才能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全省人民特别是各级干部,要围绕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加强学习,包括学习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新型产业知识和科技前沿知识,以适应信息社会的新特点和新挑战。要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要通过学习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机遇。
解放思想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思想解放了,就有了一种干事创业的胆气,就会三步并作两步走,不达目的不回头;就有了一种把握机遇、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就有了用心力、多思考、善谋划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才能会谋事、敢干事、干成事!
解放思想能够释放出神奇的能量,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放开胆量,争先发展,山西一定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大步赶超,大步跨越!
二论:发展要有新跨越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调研中强调:‚山西要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发展得更好更快。‛全省干部群众都应该准确领会其中的深意,立‚赶超‛之志,行‚跨越‛之为,使我们山西早日跻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行列。
实践证明,跨越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赶超战略的必由之路。道理就如赛跑,前面的人跑一步,你也跑一步,那永远也追不上;如果你的步子再小一点,那差距会越来越大。就山西而言,欠发达是我们的省情,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加倍努力、奋起直追。用袁纯清书记的话说,就是要‚三步并作两步走‛。
山西的发展要有新跨越。为什么?
第一,激烈的竞争迫使我们跨越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这几年山西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个直观的事实是:2009年全国人均GDP为3700美元,山西只有3046.80美元,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国家权威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GDP过千亿(美元)的城市有88个,山西只有太原入列,以1648亿的成绩排在59位,与山东德州、陕西榆林在一个水平线上,而河南入列的市有7个,内蒙古入列的市也有3个。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山西实施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只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第二,宝贵的机遇激励我们跨越式发展。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仍处于发展机遇期,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牌重组之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必然对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和制造有大量的需求,这都给高速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极其宝贵的机遇,山西必须抓住,不可错过。同时,我们山西尚有许多宝贵的政策空间。全省有50个边远山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老工业城市,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按照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山西的煤炭产能还有空间;1500万吨化工产品容量,现在仅仅用了1/10;中央批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很多涉及到煤电铝。此外,山西作为一个大板块,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正在获得批准。政策也是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也是山西的希望所在。
第三,已有的发展基础支撑我们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山西坚持不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山西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尤其是在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生动的实践,都为山西下一步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和实践经验。作为量的积累,已经为质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量变到质变,是必然的规律。
山西跨越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毫无疑问,跨越式发展要求较快的速度,要求大步赶超。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又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赶超‛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速度型‛增长的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对此,省委书记袁纯清有精辟的论述:‚对山西来说,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是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不是建立在现有模式的产能上,而是建立在转型发展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上。转型文章做好了,跨越发展也就实现了。‛转型是什么?转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工夫,转型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转型是手段,跨越是目的。跨越发展是质的飞跃,而不是量的累加。
山西要实现新的跨越,务必要突出重点。一是要以先进的煤化工为重点,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新跨越;二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三是以规模化为重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跨越;四是以做大中心城市为重点,实现城镇化的新跨越;五是以学习为重点,实现干部素质提升的新跨越。
发展要有新跨越,令人精神振奋,眼前一亮。全省干部群众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敢思、敢谋、敢想、敢干,上大项目,上高端项目,招大商,大招商。就如袁纯清书记所言:‚在符合政策框架内,不要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就如小平同志所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我们过去讲 ‚无功就是过‛,现在讲‚发展慢也是过‛。因为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感,没有使命感,没有时不我待的精神,慢慢腾腾,山西也可能发展,但是绝对谈不上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本来就是超常规发展,那就必须用超常规手段。
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这就是山西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对此有百倍的信心。然而,每一个发展环节,都需要百倍的努力。
三论:关键在转型
刚刚过去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山西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全省上下积极应对危机,经济实现了回升向好;煤炭资源整合科学合理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山西经济出现了多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
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也使山西人更为清晰地看到一个现实:山西经济大船在全球化的洋流中负重前行,由于其结构缺陷还难以抗击惊涛骇浪——山西转型刻不容缓!山西转型时不我待!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在转型!
应该说,近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总量翻番,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但在危机的冲击面前,为何表现得如此脆弱呢?说到底,是我们的发展方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调整,转型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坚实,新兴替代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深入全省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后深刻地指出:山西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关键看能否做到转型发展,关键看转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跨越发展不是建立在产能扩张上,而是建立在转型发展上。转型的文章做好了,跨越发展也就实现了。
这番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了山西跨越发展的关键。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高屋建瓴,令人深思。
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我省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煤炭年产量7亿吨,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90%,而煤炭又占到其中的60%。我省‚一煤独大‛‚四柱擎天‛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不久前,我省2009工业企业30强评选揭晓,其中煤炭、焦化、冶金、电力企业就占了24户,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到30强企业总收入的94%,占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我省工业经济超重型结构可见一斑。
这种畸重的结构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企业对资源的依赖过分倚重,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不足,跨越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当前,山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我省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不转型不行,转得慢了也不行。放眼全国,山西还在欠发达经济省份之列徘徊;环顾周边,我们也并未走在前面。跨越发展,时不我待!转型发展,关键所在!
山西是传统的资源大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实现转型,大有可为。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战略布局,必须选择科学的路径。我们要紧紧抓住转型发展的机遇,把全面推进资源型产业循环化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把开放引进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把全面推进城镇化作为转型发展的新的目标点,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坚强保证。
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全面转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资源转化要有大的突破,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要有大项目和产业支撑;二是新兴产业要有大的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物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三是装备制造业要有大的跃升,努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在关键领域培养一流产品;四是农业产业化要有大的提高,规模化经营,板块化推进,着重发展都市农业,特别是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上有新的发展。
煤炭是资源,也是资本。我们不能辜负老天的赐予,务必要用好这一资源,用活这一资本。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和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用好煤上下工夫,切实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山西煤化工优势明显,并已有了可观的发展。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清洁的方法,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山西作为产煤大省,煤机装备制造不乏支撑。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搭建创新平台,加大研发力度,使我省的煤机制造在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和关键部件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煤机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切实引领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质的跃升。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在加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要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打造新的高端产业,努力解决煤炭产业链条不长的问题;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把我们的比较优势、优惠政策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以企引企,以资引资,以商招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在一些优势领域占领制高点。
转型发展,前程似锦。只要我们把转型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转型这个关键,解放思想,放胆争先,扎实工作,奋发努力,山西赶超跨越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四论:以煤为基 多元发
山西富煤产煤,资源占有得天独厚,这是山西的禀赋和优势。
山西一煤独大,产业结构畸重难解,这是山西的现实和困境。在山西不同的历史阶段,‚煤‛都是绕不开的结。但凡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必须做好煤炭这篇‚老‛文章。山西的发展与煤炭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近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调研中多次强调:‚煤炭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其广阔。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要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兴产,以煤兴业,特别要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清洁的方法,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这是基于山西省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这是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定弦之音,这是山西主导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我们高兴地看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我省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支撑。去年以来,我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矿井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企业主体也大大精减,预示着山西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此外,我省的煤化工行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潞安煤基合成油、山西三维精细化工、山西合成橡胶集团的氯丁橡胶等示范项目,2009年全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这些努力和业绩,无疑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问题与不足也不容回避。
山西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工业中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挖煤卖煤又占到其中的60%。煤炭之重可见一斑。分业来看,炼焦实质就是煤炭产业,冶金高度依赖焦炭,而晋电又以火电为主,对煤炭的依赖性极强。山西的主导产业可以说都是与煤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这种产业模式造成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症‛,且大多处于低层次、简单化的依赖,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现状。
近3年,山西煤炭年产量均在6亿吨以上。按照目前的产量,山西的煤炭资源很难有更大的规模扩张,煤炭依靠价格优势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作为初级产品的煤炭很难发挥更大的价值。
改革开放30年间,山西外送能源总量达到61.18亿吨标准煤,年均2亿吨标准煤左右。山西每年煤炭出省销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高强度的挖煤卖煤不仅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更造成了部分地区的资源枯竭。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内涵式的增长,高度依赖煤炭的山西经济将难以为继。问题就是挑战,不足就是机遇。要走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这条路子,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并争取在短期内有跨越性的发展。
要重新认识煤的价值。我们不能再囿于过去的眼界与认识,必须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对煤炭进行深入全面的再认识,在认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正如袁纯清书记所言,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不仅是燃料,更是原料。煤的价值有多大?以一千克标准煤为例,烧掉它,释放约7000大卡的热量。但是,同一块煤含有碳、氢、氮、硫等元素,分解后可以制得乙醇、甲醚、氨化物等多种化工产品。要延伸煤的产业链。如果说以前是要挖好煤,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用好煤,即大力延长煤炭产业链,提升煤炭综合利用价值。不是在煤炭的产能上,而是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以煤炭为基础、为原料,在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上有新的作为,培育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多元崛起。
要提高煤的附加值。从挖煤卖煤到多元发展,就是要把煤炭的资源优势变成创新发展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实现价值倍增效应。以煤化工为例,原煤的市场价值与肥、醇、烯烃、油的市场价值比约是1:2:3:4:5。由此可见,煤化工前景十分广阔。加上我省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经过精心培育,完全可以后来居上,抢占煤化工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是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煤炭产业这个拳头产品。要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在用好煤上下足工夫,就地就近实现煤电、煤气、煤化工,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二是推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做强、做精、做细煤化工。从我省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出发,开辟山西特色的现代煤化工路径。从水耗低、资源消耗少的角度出发,以科技为支撑,多联产、循环化、抓高端,更多依靠焦炉煤气、煤层气、劣质煤、瘦煤做化工产品,发展新型煤化工。三是以煤机制造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要顺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趋势,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培育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依托煤炭而非依赖煤炭,跳出煤炭而非放弃煤炭,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山西现代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之路就在脚下。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奋起赶超。
五论:以循环求拓展
对山西而言,煤炭既是诱人的‚资源馅饼‛,也是可怕的‚资源陷阱‛。
由于独特的资源优势,山西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和支柱的产业结构,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但是,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增长和发展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
煤挖完了,水漏完了,山西怎么办?这个原属于‚未来‛的问题,如今现实地摆在山西面前。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转变发展模式,成为山西艰难而必然的选择。
‚要加大资源型产业循环化力度,清醒认识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抓循环就是抓转型。‛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调研时勾勒出山西实现跨越发展的清晰脉络:跨越发展的主线是转型,转型的着力点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颠覆,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由此观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我们山西来说,不仅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功在当代、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今后5年,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我省工业结构中,煤、焦、冶、电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这种粗放型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强烈冲击。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推动我省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我省的经济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超越了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净化能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山西始终在向前推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是,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与山西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转型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快、不够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广度深度还有欠缺和不足。换言之,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还很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像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的那样:‚循环经济要成为政府的施政理念和企业的普遍行为。‛要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循环求发展,以循环求拓展。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资源型企业必须走加快循环发展的路子,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在我省传统的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全面实现清洁生产。要利用好我省的劣质煤、煤矸石等资源优势,从中开发新型化工产品,提高废弃物循环化利用水平,减少污染和土地占用。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坚持循环经济门槛。新上项目要把循环经济作为标准和准入门槛,推进集群化和园区化,从而使全省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明显减少。
以循环求拓展,就要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洁净能源生产。同时,要延伸煤基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不断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
以循环求拓展,就是多联产、循环化、抓高端。对煤电、焦化等产业产生的废气、废渣等废弃物,要通过煤化工技术加以循环利用,提高废渣、废气、废水的资源利用效率,变废品为产品,并向下延伸产业链。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宏大课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努力。只要我们聚全省之智,集全省之力,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相信3400万三晋人民‚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六论: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转型是跨越的支撑,跨越是转型的目标。可以说,要想实现跨越,必先倾力转型。
山西转型离不开文化,因为我们除了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煤炭,还坐拥令人羡慕的地上资源——文化。‚煤‛和‚文化‛对山西来说如同鸟之两翼,两翼展翅山西才能高翔。所以,从挖煤到挖文化既符合山西的转型实际,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者言,文化的复兴最终代表着发展的复兴,因为所有的发展无不是社会文化的集中反映。
胡锦涛总书记在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袁纯清书记在近期省内调研时也明确指出:‚山西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有条件、有基础、有空间的,是大有可为的。文化产业应该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更应该成为转型发展的先头部队。‛
客观地讲,近年来我省向文化产业迈进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去年省政府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年底又如期完成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为根本上扫除文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奠定了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五个一工程‛由此在各市全面推开。但是,我们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并不吻合,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尚有差距,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距离很大。
我省文化资源的‚盘子‛究竟有多大?盘点家底,我们的清单里有一大串独一无二的称号:表里山河、戏曲之乡、民歌海洋、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筑博物馆、壁画艺术宝库、华夏文明主题公园……这些都是,但不全面。山西的文化资源还应包括老陈醋、汾酒、万荣笑话等一大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特产‛,我们的面食、剪纸、木版画等充分反映民风民俗的历史传承也均属此列。不仅如此,众所周知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博览会展、旅游休闲等,无不是可以大力演绎本地文化的产业资源。
然而,资源不等于财富。要实现从资源到财富的转变,关键在于和市场的对接,也就是让资源在市场中‚活‛起来。唯有此,我们才能完成从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文化产业2009年8400亿元的增值是最好的注脚。
那么,如何将文化资源与市场进行对接呢?
袁纯清书记在调研中要求 ‚在这方面要下点儿工夫,做点儿文章‛,并就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指出: ‚要尽快形成产业化的载体、企业化的团队,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分层研究文化景点,重点抓几个具有国家级意义的文化符号;要把 ‘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个概念做实,再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袁纯清还以自己的工作实践鼓励大家:‚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就一定能做到。‛
反弹琵琶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资源没有‚活‛起来的原因固然很多,如市场要素不够、骨干企业不多、开发规模不大、品牌效应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等等,而最根本的,恐怕是我们对文化资源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产业的定位还不够准确,发展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行动的眼界还不够开阔。
围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这一主题,深入理解文化资源的内涵实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我们必须在如下五方面作出实质性的努力,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第一,大作品表现。五千年的文明史使山西汇集了浩瀚的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不尽的创作源泉。大视角、大制作、大场景,出大戏、出大作、出大片,方能既叫座又叫好,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第二,大集团运作。任何项目开发都离不开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实力永远是无可争辩的话语权。开发文化资源尤其如此,无论是高起点规划,还是强力度实施,都需要实力雄厚的大集团运作,小打小闹不仅成不了大气,还可能起到破坏性作用。
第三,大景点支撑。没有重点就难有印象,有了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确立大景点支撑战略。各地都要全力打造好那些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负有盛名、具有品牌影响的景点,以支撑和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大服务承载。此举涉及文化产品、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交通安全、信息咨询、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我们既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又要在社会生态环境等软件建设上下工夫,要用大服务承载文化大发展。
第五,大会展集聚。省城太原有诸多有利条件。气候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地理上,紧靠京津,承接东西,连接南北,便利八方;优势上,物产丰富,成本低廉,设施齐全、消费能力强。因此,太原培育会展品牌大有可为。
不久前,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上,袁纯清书记就全省城镇化建设讲话,‚历史‛‚文化‛等字眼是其反复强调的要素。由此看来,文化资源不仅是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赚钱的本钱,还能以元素的形式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声地诠释可持续、科学、和谐等发展理念。
七论: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
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不足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短板之一。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各地调研后也认为,开放引进不足是山西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提出 ‚要利用自身的劳动力、矿产、土地等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多数内陆省份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解剖、不断扫除障碍、不断取得成就的曲折而艰难的开放进程。特别是2006年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后,通过搭建两届‚煤炭博览会‛和 ‚沪洽会‛‚港洽会‛‚珠洽会‛,以及借助4届‚中部博览会‛等众多平台,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在晋投资外商涉及国家和地区已超过4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家、18个项目落户山西。但是,如果把山西放到全国省区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山西对外开放的步子还是明显小、明显慢。‚十五‛末期,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排在倒数第一。2009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按照商务部口径为4.93亿美元,无论哪个口径在中部排位都是垫底。再与周边省区同年利用外资数据相比,陕西15.1亿美元,内蒙古29.84亿美元,河北36.9亿美元,河南48亿美元,我们也还是处于末位。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在新一轮的开放进程中,山西的的确确是落后了。
我们决不能甘居落后,我们必须奋力赶超。那么,在此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我们怎样才能 ‚三步并作两步走‛,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呢?
在基层调研的一个多月中,袁纯清书记与干部群众谈的最多的是如何开放招商。‚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以开放的胸怀、主动的姿态,积极走出去,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讲,开放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项目,谁先发现谁就有可能先获得,谁就有可能先发展。‛‚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决定发展。‛‚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袁纯清书记一锤定音。这既是山西推进转型的现实选择,也是山西实现跨越的必由之路。
何谓世界眼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都必须在与世界的交往与互存中发展。山西也是如此。世界眼光,对于山西来讲,就是要站在全球化、现代化的高度,用人类历史发展的眼光和世界经济潮流的坐标来审视自身的发展,从而确定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有人说,我们天天在讲全球化,经常与跨国公司打交道,怎么还会缺少世界眼光呢?事实上,真正的世界眼光,不是简单的引进,而是在把握全球大势、权衡利弊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进符合产业转型发展、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由此观之,世界眼光实质是一种地球村意识,一种全局性的战略思维。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就要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省围绕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内引外联,戮力招商,为扩大内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海量资金支持,增强了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底气。‚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扩大内需依然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核心任务。因此,我省要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和抓手之一,大招商、招大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消费增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就要把开放招商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我省要实现转型发展,单靠目前的资金、技术和实力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借用外力、借用外资、借用外智,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大范围的市场化运作、大动作的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全面改造和提升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在做强做大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我们的目光要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以企引企,以资引资,以商招商,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经济起飞提供强劲支撑。
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就要把开放招商作为延伸发展半径的着力点。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以宽广视野延长发展半径,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山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要勇于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一方面要加强与中部省份、黄河经济圈的经济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融入环渤海、携手长三角、联动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山西与各经济增长极间的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山西经济的区域联动与融合发展。
说到底,开放招商,就是引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用世界眼光开放招商,无疑将为山西配臵上全球经济的先进驱动力,引领山西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新的跨越。惟此,山西‚十二五‛必将有所作为。我们拭目以待。
八论: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城镇化加速期。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近期市县调研中,几乎每到一地都讲城镇化问题,还亲自牵头进行《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袁纯清特别指出:‚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凡是对社会结构和现代化进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城镇化是个大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分项观之,城镇化吸引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臵,是扩大就业、扩展市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村人地紧张的矛盾,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可以说,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之一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这是因为13亿人口的规模和相对偏低的城镇化率,蕴含着具有全球意义的巨大内需空间。将近二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城镇化过程,而新一轮城镇化浪潮正在到来。就山西而言,城镇化是又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合理、快速、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就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尽快实现一个欠发达省份的跨越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99%,接近全国46.6%的平均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影响和掣肘着城镇化的进程。一是总体水平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均GDP1000美元的地区,城镇化水平应在60%以上。而山西2009年人均GDP3154美元,城镇化为45.99%,明显低于60%。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二是功能布局差。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的人口在100万到400万之间其净规模收益最大。而山西的11个地级市中,城镇人口除太原市超过200万,其余7个市刚超过100万,还有3个市不达100万。可见,城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积聚效应。区域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也多数规模偏小、功能不全、设施缺乏、环境不佳,积聚辐射能力有限,区域带动作用不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种种,主要是城镇化进程中重建设而轻发展,城镇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尚未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距,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要提高对推进城镇化重要性的认识,总结以往城镇化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按照袁纯清书记的要求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成为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就要精心谋划和科学布局。要综合考虑自然特点、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因素,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从省会城市圈到地级和县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从县城到重点镇,构架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互动的城镇体系。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事业,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品位。把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有机结合起来,让建筑有内涵、城市有灵魂,把山西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在城镇建设中。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就要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太原城市圈是重中之重,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创精品,提升市区的建设水平、管理层次和文明程度。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重要节点,要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建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中城市,形成若干个有活力的城镇群。县城是重要支点,要把人口更多地向县城集中,把新兴产业更多地向县城布局,把各类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县城聚积,使县城具有比较充分的城市功能。中心镇是坚实基础,要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特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
从战略高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就要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城镇化新知识,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加强政策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要有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吸纳更多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到城镇化当中来。县一级城市要积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加快城镇化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行动,是山西‚十二五‛时期转型发展的新的目标点。可以说,如果我们山西要实施赶超战略,那么首先要在城镇化上赶超;如果我们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那么首先要在城镇化上跨越。当然,城镇化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认真对待,尽快做起。
九论:学习学习再学习
当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如何实现一个欠发达省份的跨越发展,是社会的关切和群众的期盼。
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怎么办呢?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最近的一系列调研活动中反复强调:‚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加快转型步伐、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促进干部素质提升的新跨越。‛这既是对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根本性应对之策,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乃信息社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知识海量并不断更新是其显著特点。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必然要求,学习成为衡量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重要标尺。
在推进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世界眼光的养成和战略思维的具备离不开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调控能力的增强离不开学习,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开拓离不开学习。一言以蔽之,山西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错,学习本身还不是创新,但创新必定有赖于学习。学习者智,学习者胜。只有学得好,才能发展得好;只有学在前头,才能走在前头;只有学得更多、更深刻,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更应当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
应当说,我们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还是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但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存在着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问题,更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因此,现在强调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很有针对性,十分必要和重要。其实,山西作为欠发达省份同发达省市的差距,从表象上看,似乎是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的差距,但从实质上看,却是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知识素养、科技水平、发展眼光上的差距。一句话,就是学习上的差距。我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氛围、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同发达地区的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清醒的认识,激起我们的警觉,认真地、迅速地加以改进。
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无论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集体、一个个人,只有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本领、强化能力,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各种挑战,把握难得机遇,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责任。否则,就一定有‚知识不足、本领恐慌‛之虞,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完不成历史的使命,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难免落伍和被淘汰。
从现在起,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山西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施赶超战略,推进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战略布局,必须选择科学的路径。新阶段、新思路和新发展、新要求,有许多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解,特别是在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循环化发展上,在培育壮大煤化工、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新兴产业上,在加快城镇化步伐、构建中心城市圈、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上,都需要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新理念、新视野和新知识、新本领。遗憾的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却对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更缺乏时代精神、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这样的知识结构必然眼界受限和能力缺失,是很难适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此提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强调要在全面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宏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具体组织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
要盯住跨越发展目标,围绕转型这一主线,加强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新思维的学习,加强对经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和发展路径的学习,加强对扩大开放和大招商、招大商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加强对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和信息的学习,加强对提升传统产业及循环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新的产业形态和科技前沿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煤化工、新能源、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及板块经济的学习,加强文化资源与市场对接模式、路径的学习,加强城镇化战略并分层推进相关知识的学习。须知,诸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空间,诸多新知识新信息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我们惟有通过学习,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发展空间,准确捕捉这些商机,并在这一过程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成为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称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21世纪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山西实施赶超战略、转型跨越发展的呼唤。群众需要学习,干部需要学习,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学习。
十论:真干大干加实干 ‚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在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向3400万山西人民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这是誓师会,这是动员令,这是宣言书,这是进军号。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引领者和组织者的各级领导干部,其状态如何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要以解放思想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要以全面学习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要以操守养成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以提振精神、扎实苦干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我们所以特别强调作风建设,是因为山西要在‚一煤独大‛的基础上实现转型,要在欠发达省份的状态下实现跨越,没有选对道路就决不回头的精神,没有攥紧拳头拼命苦干的作风,是万万不行的。经济转型好似自身博弈,你要改旧为新,新中求新,无中生有,有中生有,就得有一种凤凰涅槃的精神;跨越发展就像体育赛跑,本身已经落后,只有加油跑、拼命跑,才有可能超越对手。恰如袁纯清书记在调研中讲到的:‚改变经济欠发达状况,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关键在干部,出路在苦干。只有舍得干、埋头干、加劲干,才能尽快改变城乡面貌,才能不辜负老百姓的期许。‛
应该说,我们山西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工作作风方面是踏实肯干的。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谋划经济发展,身先士卒实干,老百姓是认可的、满意的。但是,与实现转型的新要求相比,与跨越发展的高标准相比,我们山西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差距和不足,以至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意识,无心去大发展。对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严峻形势缺乏认识,心思没用在发展上,更想不到大发展,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思想疲沓,行动迟缓,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
一些干部缺乏赶超信心,无胆去大发展。由于近些年我省在全国的排位连续下滑,加之几起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干部缺乏大发展的胆气和信心,或认为山西赶超已经无望,或认为只要不出乱子即可,稳重有余,闯劲不足,更不敢‚跳起来摘桃子‛。
一些干部缺乏实干精神,无力去大发展。思想疲沓,行动迟缓,养尊处优,熬时混日,乐于务虚,懒于务实,不去真心调研,不抓工作落实,不愿带头苦干,习惯于按部就班,紧要时敷衍塞责,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我们要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使其适应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就必须解决以上 ‚三缺三无‛的问题。省委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就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若干工作重点。袁纯清书记在前一段各地调研中也多次讲到干部作风,并针对存在问题强调:‚提振精神,转变作风,要大干不要小干,要真干不要假干,要实干不要虚干。‛ 真干不要假干,就要走出窠臼,改旧图新。其一要从煤炭的依赖中走出来。不仅要以煤为燃料,更要以煤为原料,以煤为资本;不仅要发挥煤的传统优势,更要发挥煤的转化延伸优势,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其二要从政府依赖中走出来。企业不要一味依赖政府,下级政府不要一味依赖上级政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要强化,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施政主体作用办大事。其三要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不能简单理解 ‚梯度推进‛,在沿海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世界变平变小了,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大干不要小干,就要登高望远,执著赶超。要有世界眼光,要有战略思维,要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快步紧走,戮力赶超。要起点高,立意远,心思大。要下工夫策划、论证、出台一批大项目。新型煤化工要做强做大,力争产生一批百万吨级的标志性现代煤化工项目;招商引资要放眼国际,力争更多的世界500强在山西落户开花;城镇化要速度质量并举,在进城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问题上实现突破。
实干不要虚干,就要埋头苦干,务求实效。干事业,做事情,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干部不是看说得多好,表态表得多好,而是看你在工作上有没有实招,能不能把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我们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提倡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工作目标要切实,措施要扎实,作风要务实,效果要真实。对于认准了的事情,要加快节奏,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对于部署了的工作,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改进文风会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腾出精力想大事、谋全局、促工作、抓落实。
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在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山西跨越则喜、山西落伍则忧的情怀,把工作作为一种信守和价值追求,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真干大干实干,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富裕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2.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 篇二
王正喜局长在讲话中对全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系统干部要切实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我省和总局部署开展的各项任务上来, 大力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要自觉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于质监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方位, 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 狠抓任务落实。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大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切实运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张亥生组长在报告中指出, 2011年, 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明政治纪律, 加强监督检查, 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 有效提升执行力。三是加快反腐倡廉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四是加强教育和监督, 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是切实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 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六是进一步加大查案力度,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七是积极深化改革、扎实强化源头预防工作。八是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3.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 篇三
[提要]7月28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袁纯清强调,今后五年,是山西加快发展,向好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是必须紧紧抓好的转型攻坚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期。
7月28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领导李小鹏、胡苏平、高建民、李政文、汤涛、李兆前、陈川平、张少华、聂春玉、申联彬等出席会议,省委副书记金道铭主持会议。
袁纯清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力推进转型跨越,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提高、质量向好态势。改革发展、安全稳定总体形势向好,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对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共识和激情正在转化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发展全省工作的良好态势,以务实作风和优良状态,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袁纯清指出,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断引向深入,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工作上有新的进步、在发展上有新的建树,增强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一次坚定信仰、明确方向的党性教育,作为一次深化认识、把握规律的理论提升,作为一次增强本领、推动工作的实践活动,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按照讲话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思考、加强调研,着力破解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袁纯清指出,越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未雨绸缪,当前经济工作要重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持续保持强劲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山西正处于大投资大发展期,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在结构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后劲;二要加大转型力度、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更广范围、更高平台、以更大力度,围绕转型整合生产要素,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培植新兴产业。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要抓手,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上一批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激发转型的内生动力;三要大力招商引资,创新融资方式和金融服务。以资源换项目、换技术、换人才,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双千亿”、“双五百亿”工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重点工程、转型项目与金融机构的对接,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要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兴起县域经济发展高潮。统筹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重视一些地方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引资少、增长慢、后劲小的问题,县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项目,多走出去、多跑项目、多引资金,通过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打开转型跨越局面;五要以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创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以煤补农、以企帮村模式,把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精力和资源向低收入村倾斜;六要加
强安全生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隐患排查,夯实本质安全的基础,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
袁纯清强调指出,转型综改试验区承载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寄托着全省人民的期望,转型综改试验区有两大任务:一是在生产力层面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二是在生产关系层面要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总的目标是率先在全国趟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子。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第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有大的突破,转型综改区最大的政策是先行先试,先行先试的过程就是因地制宜探寻发展路径、拓宽发展空间、创新体制机制的过程,更是山西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要坚决摒除等、靠、怕、慢的思想和行为,从每个领导者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具体项目开始,以科学的态度、敢闯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敢于担当的气概、不等不靠的为先精神,抓紧先干起来,积小成而至大胜。第二要按照转型的要求,大胆进行先行先试,突出资源型经济这个特点,把握先行先试这个灵魂,抓住转型这个根本,找准先行先试的抓手,找准推进转型的杠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建设特色园区,重点突破一批关乎转型的关键核心技术,抓好重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围绕转型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只要是有利于资源就地转化的项目、是资源全循环的项目、是符合科学发展的项目都可以积极试、都可以抓紧向前推。第三抓紧干几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抓紧上马和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形成转型综改的强劲态势。对敢闯敢干而且干得出色的地方,要在包括资金、土地在内的各种资源上大力给予倾斜,对敢闯敢干而且干得出色的领导干部要给予表彰,对特别有业绩的要优先提拔使用。
袁纯清对县乡换届工作做了总结,对搞好省委和各市委换届工作提出要求。指出,县乡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取得了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省市党委换届关乎全局、影响长远,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做好报告,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思想,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强化转型跨越举措,凝聚人民群众力量。通过配好选好班子,更好地树立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形成团结坚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对人民要有感恩之心,对组织要有敬畏之心,对事业要有责任之心,对职位要有平常之心,对纪律要有警戒之心,对干部要有关爱之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性事业大局的要求,经得住名利权位的考验,切实把重心放在责任上,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精力用在为民上,把智慧用在创新上,在关键时期、特殊时刻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袁纯清强调,今后五年,是山西加快发展,向好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是必须紧紧抓好的转型攻坚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发展形态上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粗放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变,在发展定位上实现煤电基地向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在发展方向上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在转型发展基础上,实现综合经济实力的跨越,实现产业结构特征和整体素质的跨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跨越,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水平的跨越,实现生态文明和宜居环境的跨越,实现发展环境和创业活力的跨越,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子,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建设创新山西、绿色山西、幸福山西。
袁纯清最后强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深化认识、扎实工作,在转型跨越中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王君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5134亿元,同比增长13.3%,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并呈现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内需外需持续扩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经济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特点。但是,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物价上涨较快,重点工程建设融资趋紧,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王君说,下半年我省经济发展既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又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各级各部门既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又要看到当前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他强调,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省“两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物价,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猪肉和蔬菜的生产,加大重要商品的储备力度,加强物价监测和市场监管,及时发放价格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确保实现全年重点工程投资6200亿元,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7700亿元的目标;三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抓好重点领域的减排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四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抓好十项惠农政策、十大强农工程的落实,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五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要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明年实现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六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深入开展为期一百天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以及重大活动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七要进一步加大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工作力度,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胆先行先试,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金道铭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特别是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重要讲话精神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通过迅速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讨论,广泛进行宣传,进一步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二是要学习运用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讨班成果,着力提高共同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能力,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的整体效能,下大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促进社会动态平
4.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 篇四
(三)--走特色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线投稿】【关闭窗口】2010年08月05日 07:23:20 来源:山西日报
2/3人口是农民,农民收入的近一半依靠种养业--这是山西的一个基本省情。另一个省情则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44元,排在全国第2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09元,在中部排末位。
省情警示我们:如期实现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山西在全面转型中赶超跨越,难点在农业。
正因为有着这样俯瞰全局的战略眼光,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讲话中代表省委深刻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依托之一。他进一步“破题”说:“农业现代化对山西省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方向 特色现代农业
山西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特”字当头。为什么?讲话中,袁纯清就此作答:因为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
话虽不多,一语中的。
一方面,山西是农业小省。地处黄土高原,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立地条件致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境况未得到根本改观。数据显示,近年来,山西农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5%左右,粮食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主要农业指标徘徊于全国20位
以后。
另一方面,山西却又是当之无愧的“小杂粮王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众多的特色农产品: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较好的声誉,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陈醋、小米、芦笋驰名海内外。长期以来,以“其它地方没有的,山西独有;全国少有的,山西特有”著称的山西农产品受到市场热捧。去年10月21日在太原举办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火爆异常,应广大参展商和群众的要求两次延长会期,就是最好的例证。据统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比1999年增加了2300元,其中近一半来自特色农业。
视角一变,天高海阔。
5.袁纯清讲话 篇五
袁纯清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最突出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 山西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壮美的山川,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 “太行精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
袁纯清指出,要顺应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谋划未来发展。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转型发展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总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努力实现翻番。
袁纯清指出,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一要实现工业新型化。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实现煤炭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文章。具体路径,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坚持全循环、抓高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加工转化中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在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中提升山西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转化。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六是围绕煤 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鼓励资源型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坚持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走好以上路径,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打好 “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更多地掌握市场交换话语权、市场竞争主动权、市场开发优先权;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敢于在优势领域创制技术路线、生产模式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行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既“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无中生有”,在创意中开创新的产业大天地。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把政策和要素集聚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来,走上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突出县域工业化这个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煤炭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
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加快扶贫开发。三要实现市域城镇化。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一核”即太原都市区;“一圈”即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三群”,即大同、朔州城镇群,长治、晋城城镇群,临汾、运城城镇群。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力度,全面提速,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要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建设智能化城市。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四要实现城乡生态化。建设绿化山西,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建设气化山西,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设净化山西,要在“节”字上下工夫,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在“减”字上下工夫,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在“治”字上下工夫,推进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在“创”字上下工夫,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 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建设健康山西,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袁纯清强调,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要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政府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涌现出更多新晋商;要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小农意识,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在共生共赢中把握发展先机;要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有机融合;要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不停歇地解放思想,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袁纯清强调,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领导干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三要有“结合”的本领,在用好 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四要有敢闯的勇气,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把职务当作事业来做,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作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袁纯清指出,要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抓住世界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二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三是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省属大企业要作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实施“双千亿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各1000亿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四是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落实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五是要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激发基层政权活力。六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端正干部队伍风气,在全省形成干事创业光荣、碌碌无为可耻的导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
袁纯清强调,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转型、谋跨越作为主要任务,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建设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有大作为、有大建树的领导班子。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 实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来。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人人有责任、有担子、有追求。上一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关心支持下一级工作,为基层和企业搞好服务。要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谋跨越、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袁纯清最后说,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6.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 篇六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袁纯清干部大会讲话】推荐阅读:
袁纯清7.28讲话07-24
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8-02
地方任命干部大会讲话稿08-09
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讲话稿09-20
段书记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8-28
党工委书记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9-18
在全镇2011年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9-19
在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08-18
在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8-20
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