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精选10篇)
1.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篇一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1.自己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助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只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审题参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舍得花血汗,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一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子,加上去一块板子,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中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了再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尚,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2、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提示:①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②做学问与做人 3、94.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审题参考:作为一个明智豁达的人应该牢记别人对你的好处,淡忘别人对你的不敬。牢记什么,淡忘什么,往往可以见风节,见品德,见修养。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譬如韩信,一生中纵有诸多不是,但不忘漂母一食之恩,却传为美谈。一个人要做到: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才是真君子的胸怀。
4.拒收的“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走了好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式污蔑他。后来,禅师转身开口问那个人:“若有一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谁呢?”那人回答:“那还用说,属于原本送礼的人。”禅师笑着说:“没错,那我拒绝接受你的谩骂,那就等于你在骂自己!”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审题参考: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心灵健康,别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无法影响你自己。狂犬的吼叫阻挡不住战马的前进,千万不要在乎别人想什么,说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把自主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5、一句话一辈子 在茂密的山林里,有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的就是请你用你的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只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早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审题参考:利刀割指伤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有多少“樵夫”通过语言来有意无意地伤害人!你的一句话何许你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了,但是或许别人会记得一辈子,恨你一辈子。管住自己的嘴巴吧!千万别让一句本不该出口的话去伤害那些善良的人啊!
6、.盛饭的哲学 得克萨斯州的亚林诺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母亲把他送入当地一所学校。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管理制,在那里他得准备接受为期10天的意志磨练。学校餐厅的午餐是无限量免费供应的,由于训练相当艰苦,往往等到亚林诺再去盛第二碗饭的时候,大锅里已是空空如也。母亲来学校看儿子,亚林诺满腹委屈地向母亲倾诉。谁知母亲听后哈哈大笑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你是不是一开始就盛了满满一大碗?”亚林诺回答:“是的。”母亲又说:“这就对了,所以你吃不饱!”亚林诺更诧异了:“我要是不先盛一大碗,就更吃不饱了。”母亲神秘地一笑:“你可以先盛半碗,这样你肯定就比别人先吃完,就有时间去盛第二碗,而且可以是满满一大碗!”亚林诺听了母亲的话,沉思片刻,终于明白了。审题参考: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时候表面上得到了不少,其实失去的更多。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事,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我们不曾换一个思维方式去想。亚林诺的母亲就是因为换了一个思维方式,告诉了儿子运用“先少后多”的秘诀,我相信,他下次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7、成功之道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你吃哪块?”富翁问。“当然是最大的那块!”说完两人开始吃起来。当富翁把最小的一块吃完又拿起了最后一块吃起来。显然富翁比青年吃得多。这时候富翁说:“要想成功,要懂得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审题参考:只要放弃眼前利益,才不会因小失大。
8、扛枪的猴子 一只猴子在猎人遗弃的木屋里发现了一支老旧烂的猎枪。猴子知道这种能够喷火的玩意儿很厉害,凶猛的老虎,残忍的狼和力大无比的熊都怕它。于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枪扛在肩上。猴子觉得自己瞬间威风了许多,趾高气扬地在山林中绕了一圈,动物们见了它无不俯首称臣,这使它胆子更壮了,扛着枪闯进了一座城市。人们在喧闹的大街上发现了这只不可一世的猴子,由于它扛枪的样子十分滑稽,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猴子见人非但不怕它,而且还拿自己开心,特别恼火,便把枪口对准人群。也就在这时,猴子猛然想起了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它不会打枪。猴子于是彻底地绝望了,垂头丧气地把枪扔在地上,仓皇逃离城市,回到了属于它的山林。
审题参考:一个人在走运的时候,不要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连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忘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清醒,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否则会受人以笑柄。
9、寓言一则 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说的是父子俩在街上买了一头毛驴牵着回家。路上遇见了一个跛子,跛子说:“有了驴不骑,买毛驴干什么?”于是老人叫儿子骑了上去,自己跟着走。不久,被一个老头子看见了,便说:“年少的骑驴,让年老的跟着走,太不像话!”老人听了就叫儿子下去,自己骑上去。走着走着,被一个抱小孩的妇女看见了,便说:“做父亲的骑毛驴,倒叫儿子跟着走,心里怎么过得去?”于是老人就把儿子拉上驴背,一同骑着走。这时候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见了,便说:“小小的一头毛驴,哪儿能经得住两个人压呢?真是太狠心了!”父子俩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只好抬着毛驴走。过一座桥时,毛驴因为不舒服,挣扎起来,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
审题参考:同是骑毛驴这件事,世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细细地想一想,每个人的话不无道理。可见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由他们各自的不同情况、不同经历和不同处境所决定的。当各种各样的要求同时出现时,我们决不能盲从,要三思而行,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然后再决定何去何从。自己的脑袋一定要长在自己脖子上。人云亦云,见风使舵,遇事无主见,即使是好心也会办出坏事。
10、头顶樱桃树的小鹿 在森林里住着一个猎人。有一次,他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可是子弹打光了,于是他顺手把几粒吃剩的樱桃核放进了枪膛。枪响了,头部受伤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奇迹就由此发生了。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头顶上长着樱桃树的小鹿。樱桃小树在小鹿头顶上茂盛异常。在收获的季节里,小鹿摇落鲜红的樱桃果,把果实分给森林里所有的居民,包括那个射伤她的猎人。小鹿由此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与敬佩。审题参考: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样,敢于鼓起直面困难的勇气,把袭来的子弹仔细珍藏,在血和泪的浇灌下让她它长大、开花、结果。漫漫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坎坷,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要笑着面对挫折和打击,并最终把它们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此外要学小鹿,像她那样以仁慈为怀,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
11、两只小鸟一只关在笼子里,一只放飞在野外。在笼子里的小鸟三餐无忧,在野外的小鸟自由自在。两只小鸟经常交谈。笼里的小鸟羡慕野外小鸟的自由自在;野外的小鸟则羡慕笼里的小鸟的安逸。一日,一只小鸟对另一只小鸟说:“咱们换一换吧!”另一只小鸟同意了。于是笼子里的小鸟飞进了大自然,野外的小鸟飞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高高兴兴,在大自然里拼命地飞呀飞呀;飞进笼子里的小鸟也十分兴奋,因为不用为寻找食物而发愁了。但不久,两只鸟都死了。一只是因饥饿而死,一只是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出来的小鸟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飞进笼子里的小鸟获得了安逸,却失去了自由。审题参考:本来两只鸟都生活得很幸福,各得其所,相安无事,但是,它们却这山望着那山高,欲壑难填,结果把那小命都搭上去了。这个悲剧告诉人们:知足者常乐。
12、别让心脏了有一次,一位朋友拿给他一叠复杂的插图让他描画,当然报酬很高。他一面干一面对我说,这些插图都这么难画,一定是那个朋友把容易描画的都选了去,让他啃“骨头”,于是他就对朋友心生不满,并敷衍了事。几天以后,那位朋友来取插图,同时还带来了更多需要描画的插图,而且都比先前的那些插图容易描画。原来那个朋友是想让他先描画难画的,如果他能胜任那么容易画的他就更能胜任了。然而朋友看了他描画的插图后,没再留下那些容易描画的插图。事后那位朋友遗憾地告诉我:“本来我是想帮他牵上这条线,好让他以后一直帮这家出版社做下去的,可以固定地挣一笔„外快‟,谁知他不能胜任。”
审题参考:其实读了这篇短文后,我们不难知道,其实并不是文中我的亲戚的能力不能胜任,而是他的心不能胜任,他的心脏了,所以他总也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总以错误的眼光看待一切,最终贻误的是自己,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13、擦亮心窗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结果细心的朋友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拿起一块抹布,把女士家的玻璃窗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再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原来是这位女士自己家的玻璃窗脏了。
审题参考:当你说别人不是时,应首先反省反省自己。擦亮你的窗子,你会发现更为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没有了过分的张扬,没有了过分的自信,我们可以微笑着看着周围的一切,不再轻易认识一样东西,包括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擦净了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
14、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审题参考:(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15、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审题参考: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16、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审题参考:(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17、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审题参考: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18、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审题参考:赞美的力量
19、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审题参考: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应该是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2.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篇二
一、从抓住关键性语句或词语入手。
有些材料,看似字数不少,难以把握,其实其中有些句子是点睛之笔,只要抓住它们,就能做到准确立意。
典型例子1: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是很难捕获它们的。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要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但走过长长的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着原路退回。猎人根据野兔的脾气,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然后做一个机关,并恢复表面的形状,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收获猎物了。野兔的致命缺点就是它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这段材料字数不少,但我们如果抓住最后一句话,就不难归纳出准确立意:要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典型例子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1) 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2) 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3) 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4) 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5)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6) 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纵观全段文字, (5) (6) 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 (5) 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 (6) 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注意点: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典型例子3: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很多学生,在分析这篇材料时发生了偏颇,认为立意应该是,做学问不应骄傲和狂妄或做学问要勤奋。其实,我们要是关注了“顿时”“马上”“变成”这些关键性词语就不难得出准确的立意:人应该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
二、分清叙述的主次,揣摩材料的主要倾向。
一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体现主要倾向的就是叙述的主要对象,反之,就是次要对象。把握了这个倾向,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
典型例子: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1) 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 (2) 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 (3) 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 (4) 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 (5) 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 (3) 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 (5) 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三、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可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正确把握立意。
典型例子: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鲤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虾米,第四天、第五天……什么都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一看到这篇材料,似乎不好入手,但我们试着问一下后来捞不到鱼原因,经过分析,是因为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井里捞鱼。思考到这里,主旨就不难得出来了,到广阔的空间去,方有丰硕的收获。
一个材料,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很可能会提炼出几个论点,但必须选择基本论点或立意去写。因为这个基本论点或立意最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或倾向,我们只有抓住它们,才是找到了最佳角度,才能切合题意,不致偏离主旨。
四、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些材料,通过读句子和一些词语,不难发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抓住了感情倾向,就不会立意偏颇了。
典型例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一身纯白、漂亮的毛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皮。
在这段中的有些词语,譬如:爱惜、纯白,漂亮、守护。分析它们,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所以立意时就有了方向,对白貂是赞赏的。立意是,我们要学会坚守。
五、多题一做要合并同类内容,剔除相异点,寻找相同点。
面对多个材料,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去立意,立意难免以偏概全,这一点务必加以注意。
典型例子: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这里第一个材料谈的是积累要长期坚持;第二个谈的是积累大有价值,绝不会徒耗时光和精力;第三个谈的是多积广积出成就。三个材料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它们的共性却是积累。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治学要注意积累。有时,多题一做作文所给材料是一正一反的,但它们仍然有共同点。我们审题时必须抓住这个共同点,提炼出观点,并用正反对比论证法来作文。
3.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篇三
【关键词】审题;立意
一、高考试题回放
文题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上海卷)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题解这是一道开放的作文试题,虽然试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话题,但从材料看,应该与“声音”有关。这道文题很贴近学生实际的。只要是健全的人都不会对声音陌生。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各种视听载体广泛普及,再到街头随处可拨的越洋电话,全世界的视听资源都可以共享了。而且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具体的声音:父母的叮嘱声,老师的讲课声,自行车飞过的一串铃声,街头商贩的吆喝声,厨房里吵菜时香喷喷的嚓嚓声,电脑前快速击键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写,因为提示语的要求很清楚,“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就值得好好体味和思考了。审题时,须注意提示中的几个短句:“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这些句子虚实相间,诗意盎然,使文题提示丰满起来。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关键句“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句中的关键词“真正牵动”“内心深处”,思考如何面对社会生活中、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才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写这篇文章,应该感情真挚,任何的假话、空话、套话,任何的虚情假意,都与这样一个题目格格不入。
二、实战演练
文题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一)立意点拨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关系型话题,审题时务必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合题意的立意有以下几种:
1.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矛盾,它们可以互相融合。
2.在现代忙碌、紧张的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3.现代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甚至摈弃了优秀的文化传承,这是民族的危机,文化失去了根基,民族也将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4.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不能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盲目自大,停滞不前,而应该与时俱进,谋取更大的发展。
(二)学生优秀习作
文化在呻吟
三(11)郑盈盈
遥望千年之前,先人们独倚江楼,茗香弥漫,青灯黄卷。然而这宁静淡泊的传统正离我们远去。城市的喧器像列车般轰隆隆地碾过,从没有停息。现代的我们到处奔波、庸庸碌碌,我们可曾静下心,倾听,文化在呻吟。
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很多,而我们却熟视无睹,譬言传统文化,这历史馈赠的瑰宝,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挥霍中逐渐被淹没。
于是乎,“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水浒传》被讲成是3个女人与105个男人的故事。
于是乎,时下,一股名著改编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曲解名著,颠覆正史,大肆风行,数不胜数。
更有甚者,让屈原从汩罗江中跳下又跃起,让韩信从胯下钻进又钻出……
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历史正在与千年之后的我们冷冷对望,你听见了吗?文化在呻吟。自认为高智商的我们是如何摧残璀粲的传统文化,华夏民族拥有如此光辉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难道你不骄傲?难道你不自豪?
知道吗?以上种种做法是从垃圾中淘金,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与亵渎,是一种文化的堕落,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请善待文化吧!让我们继承与发展,还传统文化以真正的蕴涵吧!请不要再让文化呻吟了。
君可知,我国的《孙子兵法》《论语》是美国权威人士的必读之物,而韩国这个海邦小国更是将儒家思想宣扬得淋漓尽致。而现代的我们呢,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却在质疑与颠覆自己的传统文化,折腾着要换龙图腾,这是多么深切的悲哀与不幸啊!
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淌血。传统文化正在呻吟,那些被我们引起为豪的传统文化正被现代生活所稀释,污染,然后呢,它们可想的命运之轮将驶向遗弃,抑或沉沦?
你听见了吗?那汩罗江上屈子的呻吟,他在悲痛,哀痛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你听见了吗?天姥山上李白在狂啸,他在笑,鄙笑我们的愚蠢与麻木;你听见了吗?桃源里的陶潜在哭,怒我们的喧嚣与可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假若鲁迅先生还活着,我不知他会怎样地彷徨怎样的呐喊。
你听到了吗?文化在呻吟。
教师点评:本文观点鲜明,作者运用正反对比,强有力的论证了“传统文化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代生活的摈弃中呻吟、沉沦”观点,选例典型,内容丰富,有作者的思考和忧虑,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题二:仔细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审题点拨: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应从“环境的影响”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的。
学生优秀习作
是“黑”是“赤”皆在于“己”
三(12)李真珍
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古人又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确,环境对事、物、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但我认为:一个人是“黑”是“赤”全在于个人本身的素质,环境只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条件而已。
古往今来,大凡成大业者,都能如荷般出淤泥而不染,摆脱了环境的束缚。
你看,那个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那个“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的朝廷,仍能洁身自好,发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誓言。
屈原,他让世人证明:近朱者并不一定就赤,近墨者也并不一定就黑,能否洁身自好全在你自己。
再看,那个梦游天姥山,畅游祖国山水的青莲居士——李白。藐视权贵、向往自由。他让力士脱靴,让贵妃磨墨。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做人的宗旨。
如果说,环境决定着一个人,那么,中国历史上将失去一个敢怒敢言、不畏权贵、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同样,李白也让世人证明是“赤”或“黑”皆在于你自己。
或许屈原、李白离我们有些远,那再来看看鲁迅——一个以笔为剑清醒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文豪。黑暗的现实、世态炎凉的现状并没有让鲁迅埋没于人海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他对国人的警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行为准则。他用呐喊唤起黑夜中的人们。
如果环境决定人生,那么我们将同样失去一个在黑暗中清醒的伟大人物。因此,“黑”或“赤”全在于个人自己。
但丁,这个黑暗的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如果他被环境束缚,那样中世纪的黑暗还将笼罩多久?
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四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道:“当蜘蛛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是啊,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遭受挫折时,你是否还相信未来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以“未来”为话题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导】
每一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食指的诗以形象的语句表达出了他对未来的看法,同学们又是应该怎样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呢?可以叙事,在事件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观点;也可以抒情,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还可以议论,阐述“相信未来,就要走好今天的每一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古代的很多智慧结晶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蚍蜉撼树”、“以卵击石”等成语表明实力悬殊的搏斗只能以弱小的一方失败而告终;而“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等成语则表明坚定不移的决心、毅力和力量可能战胜自然。
这些成语揭示的规律今天依然适用,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规律呢?请就“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思维点拨】
这个命题非常新颖,要求写作者进行辨证的思维。“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一般成正比,有时却不是这样。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哪座山峰高过意志这座山峰;没有哪条路比脚更长。要写好这篇文章,作者需要糅和力量、意志和成功三要素,对这三要素进行辨证的分析,揭示出成功的本质含义。
[写作提示]:成功的因素很多,力量大小仅是其中之一,因而不能抛开其他因素来谈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比如,坚定不移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如,自然条件,外部环境;又如,主观上对成功的看法、定位等等。在“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中,只要加上不同的因素,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同时,要正确看待材料中几个成语表明的规律,一是它们出现在我国古代,时代不同了,事物会发生变化;二是它们中有的本就是寓言、故事,当初只是以其寓意给人以启发,而不具备规律的普遍性。
基于以上两点,构思这篇作文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 篇五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6.2011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六
第一章
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
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第二章
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1、从鸟这方面立意:
(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
(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
(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
二、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
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
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可以提炼以下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
第三章
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
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思考角度:
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
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第四章
“材料类”材料
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
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校园枪声。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思考角度:
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 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
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
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 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
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
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
第五章
诗歌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角度:
1.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此引申,可由物及人,由事及理。)《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
2.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
3.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活出不同的精彩》 4.凭借……、依靠……,(“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风云变幻不忘“借”》《只因有你》 5.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6.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 9.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小结
1.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2.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3.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4.“材料类”材料: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
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5.“诗歌类”材料:要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的寓意,可以从诗歌题目入手去理解,最关键之处是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努力抓“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要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建议:
1、强迫自己定下心来,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把试卷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找出“关键词”后,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中盘算”时丢三落四。
二、尽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义,准确确定论点。
找出材料的多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自己认为最直接、最佳、最切合自己积累的一种,作为作文的主旨。
第六章
并列关系型话题作文
对于这种关系型话题,我们在审题时要顾及两者并将它们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揭示出来,如果取一弃一,就会导致偏离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点拨:
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努力挖掘出“最前”、“最后”与‘“痛苦”之间的辨证关系,漫想之后整合为三类: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的。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的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第七章
比喻型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写这样的话题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请以“心中的水仙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也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第八章
看图作文的训练功能
图画(尤其是漫画)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可能采用的形式之一,因为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功能:
一、生活反映功能。图画里充满了五彩斑斓的生活,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扇窗口。漫画里有大千世界,漫画里有五味人生。
二、思想启迪功能。任何一幅优秀的图画都是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艺术佳作,画家们总是通过特定的画面来表现其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欣赏图画,对我们有巨大的思想启迪。漫画让我们发现,漫画让我们思考。
方法指导:
1.读图要全面、细致。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要仔细观察;根据画面感悟主题。2.背景材料要思考其含义,图中如有文字,更不能放过,它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3.漫画标题是漫画的灵魂,能补充画面所不便给出而又十分重要的信息。
4.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揭示内在的寓意。展开合理想象,联系实际丰富画面。
看图作文的写作
一、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
这幅《英才教育》极富情趣。黑板前的讲台上一只英俊洒脱的公鸡在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方是课桌,课桌下面的一把椅子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的躺在桌面上。还没有形成生命的蛋,如何能感受这等“英才教育”?又怎能成为英才?
二、联系社会实际,揣摩画面寓意。
这幅漫画笔墨简劲,形象突出,发人深思。画中的人全身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从他的神态上看,明显很满足的样子。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联系现实人生,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再敢去进取和斗争,这样的人事还少吗?
漫画中,在那么一种简单、划
一、削足适履的教育方法之下,老师不必运用自己的智慧,学生也只有成为千孔一面的泥塑木偶的份!你看,那两个拇指轻轻一按,学生就只有就范,就只有成为“统一面”似的“合格产品”了。
结合画意,联系实际,我们可以评议恶劣的让我们反感的教育,也可以憧憬让我们张扬个性、自由飞翔的理想的教育。写作的前提是研究图画,弄清文意!
我们可以记述见闻,编造故事;
我们可以发表见解,提出建议;
我们可以写信,向校长,向老师,向同学,向教育部……
我们可以写日记,写演讲稿,写诊断书,写判决书……
7.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例说 篇七
“拐杖”, 跌得“浑身是伤”;丙“什么也没有”, 却“安然无恙”。连缀关键词语, 我们发现, 材料讲的是:甲乙有所凭借却落败, 丙无所凭借却成功。由此, 可立意为:不要过分依赖外物 (外力、优势) 。可拟题为“不做外物的奴隶”、“依靠是一种镣铐”、“莫为优势遮望眼”等等。在做好了审题立意的步骤以后, 搜寻几个典型事例, 联系现实生活的现象和感受, 便可写就一篇切合题意的好文章了。
二.解剖关键句
有些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抒情议“电子游戏”对年轻人的成长“有害”。立意可为:因特网等新技术对年轻人的成长有利, 而电子游戏等新技术对年轻人的成长有害。在行文中要注意紧扣“新技术”“年轻人成长”“利与弊”这三方面。
三.填充关键句
有的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是一个问句, 审题时就要将这个问句填充适当的答案, 明确一个立意。如下例:
去年7月4日, 被誉为当今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家斯蒂芬·霍金, 在雅虎网站的“知识”栏目中公开
吴洪涛
张贴萦绕在他心头的疑问———“在一个政治、社会、环境动荡的世界里, 人类如何才能继续生存100年?”以此难题向全世界网友征询答案。霍金难题一出现在网络上, 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 2.5万多人道出了他们深思熟虑的见解:有人说, 我们应该学会和谐相处;有人预测技术的发展将帮助我们维持下去;有人则乞求爱与和平的力量。
请你写一篇文章, 回应霍金提出的问题。
找到关键句“人类如何才能继续生存100年”, 立意则从“如何”下手。把“如何”这一疑问填充为“和谐相处”, 立意就为:人类和谐相处才能继续生存100年。把“如何”填充为“和平”“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奉献爱心”等等都会是不错的立意。
有时关键句会是一个拥有代词的句子, 如“我向往这样的生活”, 把“这样”充实为“轰轰烈烈”“闲云野鹤”“自由”“和谐”等等, 文章的立意就非常明朗了。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于找准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充分利用关键词句就一定能找准立意, 达到全面理解材料, 写作切合题意的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老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 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是能够很快得到提高的。倘若立意之后, 再训练一下, 让学生围绕立意找五个以上的事例, 学生的作文水平便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也可以大大弥补我们作文训练严重不足的现状。
8.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篇八
一、“三忌”
在高考作文实践中,不少考生疏于审题,材料的内涵尚未弄清楚,就信马由缰,敷衍成文。或抛开话题,另起炉灶,或但求形似,貌合神离,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其结果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的情况很多。因此,我认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要力戒“三忌”。
1.忌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 、“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 “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也有中途转换话题的。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是切题的。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越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做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账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查,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2.忌忽视提示,信马由缰
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比如,这样一则材料: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1)要以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2)文体上最好为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且偏离题意的文章。
3.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有些关系型话题作文,要重点把握话题内部关系,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绝不能割裂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 “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二、“四要”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对此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那么,如何审题呢?我以为审题时要认真揣摩命题中的材料、提示、话题和要求四方面,做到“四要”。
1.要读懂材料,吃透内涵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是命题人精心挑选的,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也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一定要逐字逐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2.要研读提示,明确方向
话题作文,一般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起着引领考生思维方向,帮助考生打开思路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3.要精审话题,辨明类型
话题作文,审题的核心是审“话题”,理解话题中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抓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因此要在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上做文章,因为辨明了关系,就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可以这样立意: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3)并列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4)条件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命题就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5)主客关系。所谓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合理地发散思维,审慎解读。而要准确把握话题内部辩证关系,就需考生在平常多体悟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并最终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审题,深刻立意。
4.要注意要求,搞清域限
符合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不仅要看清以“要求”或“注意”这样明显的形式提出的要求,还要看出隐含在题目之中的一些审题的信息。如出现“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这样的话语,也就在另一个侧面给我们告诉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文中引用的材料与我们的立意关系不大,完全可以抛开,仅凭提示语就可以立意了。
综上所述,话题作文“淡化审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疆场,但“淡化审题”不等于“忽视审题”。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审题,才能吃透材料内涵,明确写作方向,明确写作要求,才能避免貌合神离,信马由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毛病,才能写出符合命题要求的好作文。
9.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篇九
【方法指津】
外有山,人外有人”。
……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例2:2009年中考作文题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颗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例3:2010年中考作文题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第一步:找准提示语,把握材料关键。
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意”就是命题者限定的写作意图,也就是命题者需要你在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观点。根据武汉市“材料+提示语”作文的特点,这个“意”往往是限制在材料与提示语之中,所以审题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找准提示语。
材料作文的文字材料常常分为三部分:
一是客观叙述(呈现)文字,或叙述事情,或讲述故事,或陈述现象,或者是前面阅读题的文章……
二是主观概括(或评论)文字,是命题者对以上文字材料的分析、评论或提炼,而命题者的意图就在这一部分,即命题者的“提示语”往往就在其中;
三是写作的要求。
即:客观叙述文字+主观概括(评论)文字+写作要求
【训练示例1】请找出下列材料作文中的提示语。例1:2008年中考作文题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
“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例4:2011年中考作文题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二步:分析提示语,明确写作重点。
根据近几年重要的考试作文题来看,提示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示语是对客观叙述文字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表明命题者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希望看到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思考。
2、提示语直接(或稍作变化)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
3、把提示语变为明确的表达(陈述句或判断句)以后,然后再分析这个句子需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即命题者需要我们思考怎样的答案。
【训练示例2】分析提示语的内涵,明确写作重点。
2008年中考作文题
提示语: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一句话的力量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简单的一句话产生了怎样的力量?为什么简单的一句话会产生巨大力量呢?
2009年中考作文题
提示语:尽力而为就好。
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尽力而为就好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怎样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尽力而为呢?为什么尽力而为就是好的呢?
2010年中考作文题
提示语: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 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呢?
2011年中考作文题
提示语: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学习充满智慧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要充满智慧?怎样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呢?
【训练示例3】提炼材料中显示的信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勾连提示语。2008年中考作文题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简单的一句话产生了怎样的力量?为什么简单的一句话会产生巨大力量呢?
材料中能提炼的回答:
①简单的一句话能激发斗志,升华激情,从而走向成功;
②简单的一句话能找回信心,倍增勇气,从而创造奇迹;
③简单的一句话能受到启迪,开启智慧,从而豁达开明;
……
2009年中考作文题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怎样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尽力而为呢?为什么尽力而为就是好的呢?
材料中能提炼的回答:
材料一:主观条件下,先天条件不足时要尽力拼搏,尽力而为是一种姿态。
材料二:客观条件下,外界环境不利时要尽力改变,尽力而为是一种精神。2010年中考作文题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呢? 第三步:提炼原材料,确定文章主旨。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明确了这些,就是明确了文章将要表达什么主旨以及主要内容。有的主旨其实已在提示语中,需要从原材料中进一步明确;有的主旨只是在提示语中作了提示,需要审读原材料后获取写作的切入口后明确。明确到什么程度?要明确到围绕这一主旨可以写哪些主要的内容,也就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旨(中心论点)。
要深入精读文字材料,学会剖析材料,从原材料中挖掘可以表达的主体内容的层面。
材料中能提炼的回答:
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认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2011年中考作文题
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要充满智慧?怎样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呢? 材料中能提炼的回答:
①学习的内容:书法、琴艺、医学——浅表层面;艺术、思想、德行——深层理解。
②学习的方式:观察、体验——思考、领悟——质疑、实践。
③学习是充满智慧的: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内容,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④学习的成果:用独特的方式学习,使学习内容得到拓展,充满智慧的学习使学习的境界更高。
【实战演练】
2008年四月调考作文题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是有限的,也是
无穷的……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1、找出提示语。(直接在作文题目中划出来。)
2、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
3、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
4、材料中能提炼的回答:
2010年四月调考作文题
地理课上,大家在观察《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流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但当大家纷纷探究其科学原因的时候,老师却谈出了一番人生启示:“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只有绕道而行。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成长的道路亦是如此,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那么走弯路就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条途径,这样才能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有时候,“绕道而行”也是一种智慧啊!这一现象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1、找出提示语。(直接在作文题目中划出来。)
2、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
3、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
4、材料中能提炼的回答:
2010年五月调考作文题
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美的色彩呀!
放在桌上的颜料对立在桌上的镜子说:“老弟,让我们给你全身涂上七彩的颜色吧,那样你会变得更美。”
“不,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不需要用多余的色彩来打扮自己。”圆脸的镜子微笑着婉言谢绝。
“难道你觉得自己的外表够漂亮了吗?”颜料奇怪地问。
“那倒不是。”镜子回答。
“那就让我们给你带来一个美丽的包装吧,你会变得更吸引人的。”颜料说。
“不不不,美丽的包装只会让我失去作为镜子存在的价值。”镜子连声拒绝。
颜料的善意或镜子的拒绝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1、找出提示语。(直接在作文题目中划出来。)
2、从提示语中明确写什么?
3、命题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问题?
10.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篇十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三步走”
第一步:找准提示语,把握材料关键。
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意”就是命题者限定的写作意图,也就是命题者需要你在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观点。根据武汉市材料作文的特点,这个“意”往往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在文字材料之中,所以审题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找准提示语。材料作文的文字材料常常分为三部分:一是客观叙述(呈现)文字,或叙述事情,或讲述故事,或陈述现象,或者是前面阅读题的文章……二是主观概括(或评论)文字,是命题者对以上文字材料的分析、评论或提炼,而命题者的意图就在这一部分,即命题者的“提示语”往往就在其中;三是写作的要求。如下:客观叙述文字+主观概括(评论)文字+写作要求
例1】2008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加油!”简单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的地冲向终点。
“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肯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0年中考作文试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1年中考作文试题】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二步:分析提示语,明确写作重点。
根据近几年重要的考试作文题来看,提示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示语是对客观叙述文字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表明命题者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希望看到初三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思考。如:
2008:简单(一句话)——巨大(力量)
2009:客观(困难)——主观(尽力)
2010:成长迷茫 ——认清自己
2011:学习(方式、内容、结果)—— 过程(智慧)
2、提示语直接(或稍作变化)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比如“尽力而为就好”(2009)和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2011),因为是明确的判断句,就可以直接作为观点(主题);
“简单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2008),稍作变化为“简单的话一句却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 “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2010),稍作变化为“成长过程中需要认清自己”,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了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了。
3、把提示语变为明确的表达(陈述句或判断句)以后,然后再分析这个句子需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即命题者需要我们思考怎样的答案。因为武汉市作文题具有共同的特点——思辨性,我们不妨归纳为提示语其实是要考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如:
①、简单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提示语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②、为什么尽力而为就好呢?
③、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认清自己呢?
④、在学习中为什么要智慧的学习呢?
第三步:回答“为什么”,确定文章主旨。
回答“为什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明确你的文章将要表达什么主旨以及主要内容。主旨其实已在提示语中,现在是进一步明确,明确到什么程度?要明确到围绕这一主旨可以写哪些主要的内容,也就是从几方面表现主旨。如图所示:
主旨(中心论点)
◆这些表达的主要内容或方面(层面)从哪里去找?
重新仔细的读读作文题的文字材料,深入精读文字材料中的第一部分(客观叙述文字),从这一部分内容中挖掘可以表达的主体内容的层面,比如2008年4月作文题的客观叙述文字: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材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陈晓兰事迹的几个重要方面:
①、坚守医生的良知——坚守良知
②、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无畏
③、十年不辍——执著坚韧
④、无怨无悔——纯洁无私
——回答“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为什么又是强大的?”
【练习】对以下作文题审题立意:
【2010年4月调考作文试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地理课上,大家在观察《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流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当大家纷纷探究其科学原因的时候,老师却谈出了一番人生启示:“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只有绕道而行。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成长的道路亦是如此,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那么走弯路就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条途径,这样才能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有时候,“绕道而行”也是一种智慧啊!这一现象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0年5月调考作文试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美的色彩呀!
放在桌上的颜料对立在桌上的镜子说:“老弟,让我们给你全身涂上七彩的颜色吧,那样你会变得更美。”
“不,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不需要用多余的色彩来打扮自己。”圆脸的镜子微笑着婉言谢绝。“难道你觉得自己的外表够漂亮了吗?”颜料奇怪地问。
“那倒不是。”镜子回答。
“那就让我们给你带来一个美丽的包装吧,你会变得更吸引人的。”颜料说。
“不不不,美丽的包装只会让我失去作为镜子存在的价值。”镜子连声拒绝。
颜料的善意或镜子的拒绝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
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个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平时总是抽出时间去进行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而且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微笑着回答:“只要是真的喜欢,总会有时间的。工作繁忙,那不是理由!平时,人家吃饭要一个小时,我只用十分钟,人家晚上九点睡觉,我十一点才睡,我挤出时间进行音乐创作,仅此而已。”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么简单。如果爱得不够,就会找出理由来推辞;如果努力得不够,就会找出理由来开脱;如果用心得不够,就会找出理由来为自己打圆场……如此而已。
【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推荐阅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08-02
审题立意训练教师版08-19
借助漫画题训练作文立意构思的教学设计09-21
2019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7-06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08-28
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11-06
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07-05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08-27
202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解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