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2024-07-22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共15篇)(共15篇)

1.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篇一

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文学论文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应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生态文论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文论,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英美文学的成功预期,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从而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反过来促进生态文论介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文论;英美文学;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某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该课程的成功预期,以及对该课程实用价值的评定等等,均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应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阅读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文论,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英美文学的成功预期,和学生正确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从而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反过来促进生态文论成功介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一、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成正比,那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首先,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因为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并不是在课堂讲授的内容中机械地添加一些文论方面的知识,而是将教学中心从文史知识的识记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来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上。原著阅读是赏析的基础。只有学生大量阅读原著,才有随后的参与文本意义的发现过程。原著的阅读和分析能有效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并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英语技能的需要。而且,文学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最丰富的宝库。

具体文学原著的阅读与分析能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感性理解。

第二,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生态意识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鲁枢元教授提醒我们,相伴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导致人类自身内部的“精神污染”。这里的精神污染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现代社会中科技发明对人的健康心态的浸扰,物欲文化对人的心灵渠道的闭塞,商品经济对人的美好情感的腐蚀。当代人的许多精神问题,如自杀、吸毒、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等,都随着社会发展的程度看涨。其突出表现为现代社会高度存在的疏离化:即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疏离。

因而,生态批评意识涵盖范围广泛,不仅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发展意识。而一方面,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实用轻人文素养的现象,强调大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不够重视学生需要、兴趣、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功利性使得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承受很多学业、人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压力使得学生对情感、爱、理想和心理归属等需要格外强烈,学生会觉得精神空虚,难以走出心灵的困境。英美文学课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态的批评视角对具体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文化根源,让学生理解二元论思维方式和极端的理性思维的形成、表现及其危害,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的敬畏和关爱意识,从而进一步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生态意识如生态的消费观、爱情观、求职观等等提供启示,帮助学生建立与自然、他人和谐相处的存在状态,走出心灵的困境。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之需,因而也能吸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应用生态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成功预期

对教学任务的成功预期,也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教学任务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另一重要决定因素。影响学生的成功预期的,是学生对教学任务难度的认识。如果学生学习中能体验成功,那么就不会对教学任务产生畏难情绪,由此带来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积极性。英美文学教学中,为生态文论成功介入教学,实现其教学意义,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运用生态文论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1.教学资料的选择:阅读是分析的基础。如果所选的原著对学生来说太难,必然会降低学生课后阅读的积极性。

故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用的具体作品。本人认为,应该选择能吸引学生兴趣,难度不大的一些经典文本,如《简爱》《蝇王》《傲慢与偏见》《老人与海》等;选择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英美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如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梭罗的《瓦尔登湖》等;重点选择现当代作家的短篇作品,尤其表现现代心灵拜物化,精神空虚,迷茫的短篇小说,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感悟二元论带来的极端理性主义思维的`危害,人与自然相疏离、相异化的可悲。

2.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创造生态批评情境: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显然有着信息容量大、信息种类多(包括图像、音响等信息)的优点。将信息以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教师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而更为主要的是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可以为教师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例如,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开设英美生态文学交流社区。教师可在英美文学社区上传相关生态文献资料,发表建议,指导学生预习。还可以将课件上传,以供学生复习。利用社区督促学生发表意见,完成课后思考题。通过浏览学生的讨论帖子,及时有效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和效果。学生也可以自己发起话题,相互讨论,等等。

3.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对话”:由于生态意识内涵广泛,涉及伦理、性别、道德、求职、消费等等方面,容易吸引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方面的看法,从而较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只有积极参与讨论,才能体验成功运用生态文论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乐趣。

三、应用生态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实用价值

所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否有用,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因素。英美文学课程中培养学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分析作品及作品中人物、主题或文化现象的能力,其实用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原著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还在于学生可将这种分析能力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自己和周围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重新审视,从日常生活做起,树立生态的自然观、消费观、伦理观、爱情观、求职观等,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都相和谐的存在状态。

英美文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运用生态文论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阅读完《瓦尔登湖》后,教师即可根据作品中对人与自然的生命整体性和人的生活可以简单到什么程度的描叙,引导学生对“自然”的观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如何被人类工具化、资源化,而后可将话题引导到人类对非人类自然的道德关怀是否需要上,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意识。随后教师可进一步将话题引向学生的消费现象上面,从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入手,与学生一起分析何为健康的、适度的消费,从而将对《瓦尔登湖》湖的阅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消费观。

只要教师能坚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教学无用,学生的阅读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越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也就提高的越快,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故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生态意识建设更易成功。正如殷企平教授宣称:文学不但实用,而且非常实用[3]。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篇二

在w eb2.0的时代中, 使用者成为主角, 能通过网络工具达到与其他用户间的互动, 并能积极参与其中。而在进入w eb3.0的时代后, 各式移动装置的普及, 更让使用者能随时随地存取个人化信息。

由于社会结构与主体能动的场所, 教育行动成为一种批判的实践。教师赋权增能的论述, 一时之间蔚为风潮。期许教师能觉察工具理性的主宰, 进一步能改造社会 (G iroux, 1990) 。教师既是课程设计者与主动的研究者, 也是学生能力的引发者, 引导学生进行跨领域学习。

近年来, 尽管批判教育学的语言热潮似乎不再盛行, 但研究者认为, 检视过去批判教育学中曾提出的“赋权增能教室”理念与当今蔚为风潮的“翻转教室”间的关系, 有其意义。在过去信息科技尚未高度发达, 而科技运用于教学尚未成为主流风潮时, 批判教育学“赋权增能教室”概念的出现, 具有对当时传统教育模式的省思, 以及积极建构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首先, “赋权增能教室”乃是根置于批判教育学中对于解放压迫与恢复人性的关怀, 反对传统囤积式教育模式中教师机械化地进行教学, 将学生视为被动知识接收者, 不断灌输学生套装知识内容。在“赋权增能教室”中, 教师将教学内容”情境化” (situated) 。

二、崇尚平等的师生关系

“翻转教室”与“赋权增能教室”两者皆崇尚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论是“翻转教室”或是“赋权增能教室”, 当教师都不再被视为是权威知识的唯一来源或者提供者, 而被定位为是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导者时, 师生间的关系更趋于平等。

“赋权增能教室”中强调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与开放的对话空间, 鼓励学生提问, 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时候, 教师同时也是学习者 (Freire, 1990) 。过去Lankshear、Peters与Knobel (1996) 即乐观看待因特网环境发达对批判教育学理念实践的影响, 他们认为, 由于学生对于科技的运用能力可能胜于教师, 将可直接松动以往教学者和学习者间上对下的权力关系, 此师生权力关系的转变即有可能开启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新契机。

现今的“翻转教室”虽然不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在科技运用能力上的差距而促成师生权力关系的转变, 然而, 无疑将促成教师更能展现课程中所强调的教师赋权增能, 指的就是教师能具备专业自主性。但更重要的是, 批判教育学中所指涉及的教师专业性不只局限于知识专业。而是必须对于教学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具有敏觉度, 能够觉知教育中包含的政治性, 教学过程中需要辩证地理解与运用既存的信息、信念与价值, 将学校创造成一个民主的公共领域 (M c Laren, 1988) 。

因此, “赋权增能教室”中的教师必须运用既有的教材, 使课堂知识和学生生活相关, 帮助学生反省和澄清他们 (她们) 所理解的社会现实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 (G iroux, 1992;H ooks, 1994;M c Laren, 1994) 。换言之, “翻转教室”中关切的是, 教师如何将现有知识通过翻转课程教学的进行模式, 还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权力;而“赋权增能教室”中的教师需要更深入对于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中之权力关系进行了解。

就根本上, 两者理念并无冲突, 但“翻转教室”能否与“赋权增能教室”有所构连, 则极端依赖于教室中的教师是否能具备批判素养, 能够在转化教学模式之余, 也能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的转化。教师能否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 将决定“翻转教室”的运用是否沦为只是运用科技以更有技巧的方式强化过去“传统教室”中追求的所谓“有价值的知识”。综言之, 随着时代演进, “传统教室”中的教育模式与内容受到挑战,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受到重视。

三、反转教室的成效

由于“翻转教室”的探讨仍以概念性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发现等, 以偏向于量化且正面性的结论主张者居多。例如, D avies、D ean和B all (2013) 、Enfield (2013) 、Lem m er (2013) 、M angan (2013) 、Pierce和Fox (2012) 、Talley和Scherer (2013) 以及W ilson (2013) 等人均针对所有选修某一特定课程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 探讨其运用“翻转教室”教学方法的成效。尽管教学的学科类别多元, 例如药学 (Pierce&Fox, 2012) 、戏剧电视广播 (Enfield, 2013) 、法律 (Lem m er, 2013) 、化学 (M angan, 2013) 、科学科技工程数学教育 (Talley&Scherer, 2013) 与统计 (W ilson, 2013) 等学科, 但这些不同学科的教学实验结果, 均显示“翻转教室”的应用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正面性影响。

根据W illiam son (2013) , 在去中心的、分散的状况下, 我们需要将课程视为是一个混杂了不同个体、团体、联盟、机构结构等的异质性群体所共同组合和即兴创作的成品。网络科技的特性将强化课程内容的离心力作用, 课程内容将更呈现出高度混杂性。数字时代中课程的转化涉及的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化, 其中还包含了教学者以及学习者面对课程中科技运用渐趋于主轴的趋势, 各自又会如何对新的课程形式进行诠释与转化, 而课程历经教学者与学习者各自的诠释与转化后, 又将转变为何种面貌。

四、结论

数字时代“翻转教室“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 在短时间内已蔚为风潮的“翻转教室”, 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却仍十分缺乏, 导致我们对于“翻转教室”一词所指涉及的意义仍处于“边做边理解”的拼凑状态。在现有相关文献不足且以量化研究为主的状况下, 本文从批判的角度出发, 提出不同观点, 希冀能做一抛砖引玉的探讨。通过同样是对于当时既有教育模式提出质疑的批判教育学“赋权增能教室”的理论视角, 凸显当前数字时代“翻转教室”欲达成翻转教育的目的所存在的希望、冲突与矛盾, 从而思考“翻转教室”如何落实兼具赋权增能理念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周淑卿.信息科技下的教学型态与有效性评价.全球教育展望, 2015.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3.也谈文学批评的意义 篇三

一、文学批评的文化传承作用

在以往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和其他一些著作中,一提到文学批评,往往十分强调它对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甚至不少文学史中在论及文学批评的作用时,也特别强调它对作家创作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认识有其合理性,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学批评的这种作用确实比较强大。但是,综观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文学批评的这种作用整体上还是很小的,至于在现今的文化环境中,这样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不少作家直言不讳地指出文学批评对他们的创作没有指导作用,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文学批评中提到那些条条框框。另外一种情况是,我们对当下文学的极度不满也证明了我们的批评并没有在作家那里发生多大作用,因为如果作家真要是按批评家们的指导去写作了,批评家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不满了。由此看来,说文学批评指导作家的创作可能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

文学批评不能直接发挥指导文学创作的作用,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文学批评就是文学创作的附庸,并不意味着文学批评没有意义。文学批评的其他功能是显而易见不可否认的。人们常说,文学创作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其实,与文学创作相比,文学批评更具这样的能力。因为文学批评是理性的,是具有选择性的,它更能健康地传承文化,更能担当这样的重任。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这的确是文学批评的一大重要功能。比如对过去发生在文学领域中的一些文化现象的理性分析与认识,就是通过文学批评实现的;再如对一些重要作家的不断认识以及对他们所代表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也离不开持续性的文学批评。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资源的一部分,多年来人们对鲁迅的认可与敬仰也正是在此前提下形成的。但鲁迅精神的传递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必须依赖文学批评家们的不断努力才能持续和延伸下去。从鲁迅开始创作起一直到现在,有关鲁迅文学创作的研究与批评从未间断,正是有了这些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批评,才使得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才使得他所代表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精神薪火相传,成为我们全民族的精神资源。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文学研究与批评,鲁迅和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也许早就被人们遗忘了。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功莫大焉。鲁迅之例只是个案。如果我们把文学批评的范围放大一点,就会发现它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之大。比如那些种类繁多的文学史其实也是一种文学批评与研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起着文化传承的作用,而且影响更为深远广泛,因为一代代的学生正是通过特定的文学史才会了解发生在过去与当下的文学现象,并形成一定的文化观念,藉以指导人生,受用终生。文学批评的文化传承功能不但体现在对本国文化的传递上,同样体现在对外来文化观念和精神的传递上。远的不说,新时期以来的一些文化现象和热点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比如有关现代主义的争论、先锋文学的探讨、后现代主义的引进等,都和文学批评的参与分不开。毫无疑问,文学批评的文化传承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应当重视它的这种作用,以便让它更为有效地发挥这种功能。

二、文学批评的文化建设作用

文化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包括的内容纷繁庞杂,牵涉的范围广博多元。文学艺术或曰文艺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翼。在文艺活动中自然含有文学批评这一内容。但实际上,人们很少去讨论文学批评对文化建设的作用。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批评者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指出,文学批评是文化建设的一股强大力量,而且是冲在最前面的力量。回想“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这样的说法就会得到有力证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封建旧文化,建设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文化。在批判旧文化的各种缺陷的同时,“五四”先辈们援引西方的各种理论,试图让其取代落后过时的封建文化,而这种文化建设实践的主要阵地就开辟在文学领域,这其中文学批评和理论提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还是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以及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这些以文学批评或理论倡导为鹄的的文章在促进新文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新文化发展的步伐,在不断的探索中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五四”时期文学领域内的文学批评和相应的理论倡导,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建设肯定是空中楼阁。大致相同的情形在1980年代初期也出现过,那时文学批评在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对许多敏感话题的大规模讨论都发生在文学批评领域。例如:文学与人性,文学与人道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化(以对寻根文学的讨论为主导)等,这些重要的关乎文学的评判与论证对当时的文化建设起了直接作用。到了1990年代,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民间理论的提出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等都是发生在文学领域内的重大文化事件,它们对整个1990年代的文化发展、变化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直到目前还在发生着作用。所有这些都说明,以文学为圆点但涉及广泛层面的文学批评对社会文化的转变与建设都会发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事实明确地告诉我们,文学批评是构成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尽管它的直接对象是文学现象,但它一经流通于社会,产生的影响就绝不会仅止于文学。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至于过分狭隘地看待文学批评,认为它只对文学负责、只对批评者负责。我们应该正视它的文化建设作用,理直气壮地、真诚地从事文学批评,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文化眼光的文学批评者。

三、文学批评的审美价值

文学批评面对的对象首先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又首先是一个客观审美对象。由此,人们历来特别强调文学批评“发现美”的功能,即认为文学批评的职能在于引导读者发现美,为读者解释美,从而把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中的美展示给读者。这样的认识与强调自然没有问题,完全符合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问题的另一面是,我们在强调文学批评发现美、解释美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文学批评自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自1990年代以来,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严重。一些批评者沉迷于从西方移植过来的理论,在批评中大肆运用各种新名词、新概念,无暇顾及批评文本自身的审美价值,结果使得批评成了一堆乱哄哄的名词堆积,批评文本自身毫无美感可言不消说,就连被批评的对象有哪些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不得而知,这样的文学批评留给人的只能是枯燥无味的面孔。当然,也有许多批评家注重批评文本自身的美学价值,注重文章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逻辑的严密等,他们的评论既是对批评对象的一次审美阐释,也是一次独立的美的创造之旅;读到这样的批评文字,是一种双重的美的享受,它们给人的冲击和震撼是长久的,深入骨髓的,如:

储福金是厚积薄发的学者型作家,是自觉的文体家,虔诚的语言本位者,有着令人惊叹的文字能力:精雕细琢,晶莹圆润,随物赋形,不逞机辩,激情而内敛,呈现出细密柔和的光泽、色调与质地。而随处可见的堪称优秀的白描技法,更是提升了小说的文体品格。读《黑白》,感觉如食上品鸭梨,入口细腻酥软,几无渣疵。(张宗刚:《内外双修的深度写作》)

读这样的批评文字所激起的内心愉悦是自不待言的。它的真正价值还在于有效地引导读者去发现艺术作品的美,领略艺术作品的美,甚至学会怎样去鉴别美,热爱美。毫无疑问,这样的批评文字应当成为每一个批评者努力修炼的目标,因为只有批评者的批评话语本身具有审美魅力时,它才有可能达到传递美的目的,否则再多的发现都只能是论者个人的自言自语。

文学批评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对某种审美倾向、审美趣味的促成和培养上。很多时候,我们会特别强调文学作品对读者审美倾向的引导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其实在文学批评发达的文化环境里,文学批评的这种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甚至比文学作品发挥的作用还要大,尤其在文化、文学的转型期。例如“五四”时期,正是在一大批文学革命者的批评倡导下,以白话文为主导的新文学才逐渐成为读者的审美对象,在文坛上占据越来越显要的位置,并最终取得辉煌胜利。我们知道,文学革命初期,文学翻译和文学批评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翻译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介绍国外的文学流派和思潮,这样的翻译实质上也是一种批评。这跟当下评论界翻译介绍现代主义、消费主义文化、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女权主义文论等一样,都是一种具有批评性质的活动。“五四”时期的这些批评活动吸引并引导了年轻一代的读者,培育起了他们鲜活的审美趣味,使得他们对白话文有了全新的认识,为白话文学的流行创造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新文学的成功,文学批评功不可没,正是它们的倡导,使得当时的文坛形成了新的审美倾向,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4.同志的自我批评与小组批评 篇四

自我批评

一、不足表现:

1、不能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搞教育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放松理论学习,常用旧眼光、老经验、老办法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

2、平时只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教师、普通党员,只要上好课,遵纪守法,其他的事好坏与我无关,因此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年轻教师,与其他老师交流不够,很少能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二、原因分析。

1、我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2、作为一个党员,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认为自己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没有主动、热情地与群众多做交流。

3、开拓进取精神不够,入党时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而今已大不如前。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并注意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实际工作。

2、尽可能地更热情主动地关心群众,与其他老师多做交流,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分析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党性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孙殿华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

一、对徐凤敏同志的批评意见:

业务专研不够,对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积极。特别是近几年,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平老经验,老方法可以应对每堂课,因此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能积极地学习

二、对白莲同志的批评意见:

工作缺乏创新意识,教学上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只是为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进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对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刻。不能深刻体会精神实质。

三、对孙静同志的批评意见:

工作态度还不够积极,还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对待教学,虽然学习的机会比较多,但不能很好的把学习的知识真正很好的应用到教学中去,没有把先进的理念分享得大家。

四、对高文娜同志的批评意见:

不能及时学习新知识,老是满足于现状。虽然对学生有爱心,但教学方法上缺乏先进性,只凭老经验,老方法。平时对政治理论学习只浮于形式,不能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五、对王晓霞同志的批评意见:

工作热情不够积极,缺乏开拓精神。平时教学与老教师交流不够,缺乏教学经验,虽然学习了一些先进理念,但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对学生思想教育不够。

六、对叶淑女同志的批评意见:

5.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心得体会 篇五

1、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松懈。就拿英语来说,以为过了四级,六级也会很容易的,就放松了对六级的复习,早上也很难会起来早读,对于上课,虽然没有逃课,但是很多课都会迟到,对待上课的态度也有待加强;

2、工作热情度降低,上个学期对于我们部门的一些例行工作的开展,我会和积极的去配合部长以及帮助干事去完成工作,这一学期以来,我基本上没有怎么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3、缺乏耐心,做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比较急躁,而且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在无意中伤害了其他人。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别的事情上,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但前提是能够改过自新,好好表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上来监督我。

6.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篇六

总书记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河北省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的省份,曾专程到河北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对召开好民主生活会提出要求。在总书记自始至终参加并指导下,河北省委常委班子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各级党组织如何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这一系列论断,为如何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既指明了努力方向,也明确了科学方法。

一个党员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政党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只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就可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一件利器,也是维护党的纪律、解决党内矛盾、使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件法宝。正因为我们党自觉、主动把它作为能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方法,不仅找到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正确形式,而且也决定了党在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

应当看到,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这个为我们防身治病的利器却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一些人“好人主义”思想严重,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实践证明,作风硬度靠“严”打造。越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越要触及脸面、触及思想、触及灵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促进作风转变。

批评是送给别人的良药,自我批评是对自己的解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方法,正确把握好内容。自我批评,要对照先进性标准,深入查找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自己在党性修养上的根源,总结经验教训,拿出改进措施。开展批评,要本着对事业和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关心、帮助、团结同志的愿望出发,肯定主流,指出问题,同时帮助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批评与自我批评,都要围绕重点,聚焦“四风”,敢于揭短亮丑,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

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组织、带领群众实现奋斗目标的重任,也随时处在群众的关注焦点,其一言一行影响面大。领导干部要善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自我“揭短”,通过开展“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心实意地听取来自党员和群众的批评意见。这样,就能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良好氛围,党员和群众也才会敞开思想,提出意见,以领导干部为榜样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7.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篇七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 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 有着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 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 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判;它探讨文学中女性意识, 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 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 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改造和吸收了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与方法, 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女权主义批评大体上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此外, 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批评, 也以独特的内容丰富了女权主义批评。

同性恋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文化理论, 作为女性主义批评中女同性恋批评的理论延伸, 受到了七十年代“石墙暴乱”等一系列同性恋运动的巨大影响, 自成一体。进一步深化扩展和理论化的同性恋批评理论被称为“酷儿理论” (queer theory) , 它批判性地研究生理的性别决定系统、社会的性别角色和性取向。酷儿理论认为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不是“天然”的, 而是通过社会和文化过程形成的。酷儿理论使用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和性别研究等手段来分析和解构性别认同、权力形式和常规。

同性恋批评理论起初只能归属在女性主义研究范畴之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的同性恋批评理论依然广泛以“同性恋女性主义” (lesbian feminism) 自称。 (朱刚2006) 但是也就在这个时期, 同性恋文化与女性主义的隔阂越来越大。同性恋批评理论虽然与女性主义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已经异军突起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同性恋批评理论的崛起归功于女性主义的普及和深入。因此, 女性主义批评和同性恋批评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点。

第一, 同性恋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都坚持“反本质论”。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反本质论” (anti-essentialism) , 即反对个人身份由某些固定不变的“本质”所决定, 反对把由千变万化的社会因素构成的人化约为由某些生来具有的生物因素控制的人。后现代主义认为, 所谓人性既非固定不变, 也非普遍相同, 而是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有很大差别。后现代女权主义对此有很大共鸣, 他们反对人们总是强调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其对女性特质所形成的影响, 反对生理决定论和本质论, 反对那种以为性别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她们不认为女性就应该必须具有抚养性, 就应该受保护。法国著名女权主义者维蒂 (Monique Wittig, 1993) 认为, 女人并没有任何“天生”的成分, 女人并非生来即是女人, 而是社会建构造就了这一概念与类别。

同性恋批评也牢牢抓住“反本质论”, “解释”同性恋在各个历史阶段如何被异性恋所强行定义, 性正常/性变态如何被生产出来并服务于统治阶级, “揭露”异性恋社会所“自然化”的种种性“偏见”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神话, 是政治控制工具, 以还其社会属性。

朱迪斯·巴特勒应用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提出“表演理论”, 解构了本质论和传统的固定的社会性别身份。她认为, 性别身份不是既定的、固定不变的, 而是不确定、不稳定的, 表演性的 (Judith Butler, 1988) 。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的行为都不是来自某种固定的身份, 而是像演员一样, 是一种不断变换的表演。在巴特勒看来, 没有一种社会性别是真正的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也不是一种天生的性身份的表现。对于巴特勒来说, 根本不存在恰当的或正确的社会性别, 即适合于某一生理性别或另一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 也根本不存在什么生理性别的文化属性。她认为, 与其说有一种恰当的社会性别形式, 不如说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的幻觉, 而它正是异性恋将其自身在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欲望之间天生化和自然化的结果。她认为, 异性恋的性统治是生理性别的强迫性的表现。

第二, 同性恋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相似的语言表述和主张。女性主义 (尤其是法国的女性主义) 对语言的关注使同性恋文化受益匪浅。 (朱刚, 2006) 拉康关于语言的论述似的女性主义得以区别“自我” (selfhood) 和“主体” (subjecthood) :如果说自我尚有某种稳定的常态, 主体则是语言的产物, 是社会符号建构的结果, 因此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刘文, 2006) 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尤莉娅·克里斯蒂娃曾说, “如果妇女可以发挥作用, 这种作用只能是否定性质的:拒绝现存社会里一切有限的、明确的、结构化了的、充满意义的东西” (戴雪红, 2007) 。

在对自我身份的界定中, 同性恋理论采用了和女性主义几乎相同的语言表述。同性恋理论比女性主义更加需要否定性, 并把它作为自己身份的特征, “酷儿理论”中的“酷儿” (queer) 就被解释为“任何反、非、抗 (contra-, non-, anti-) 异性恋”的表述, 挑战异性恋制度和异性恋霸权, 包括那种仅仅把婚内的性关系和以生殖为目的的性行为当作正常的、符合规范的性关系和性行为的观点。

第三, 在实践上, 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一同评判男性话语。1970年, 米丽特在《性政治学》一书中引入了“父权制” (patriarchy) 这一概念, 从此这一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的系统化机制。这一观点认为, 男权的统治不仅限于政治和有报酬的工作这类公众领域, 而且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 而且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 例如家庭和性这两者都是父权制统治的工具。 (Kate Millett, 1985) 激进女权主义认为, 父权制在所有的社会中运行, 其力量远远超过了正规的权利制度, 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界限。它在人们的童年就开始以社会教化的形式灌输给他们, 通过教育、文学和宗教这些手段的强化, 使人们将其内化在心灵深处。因此, 在这种父权制的男性话语语境之中, 连男性所谓的解放女性策略, 比如性解放、性自由, 也不过是对女性另一种名义的奴役和控制。 (李银河, 2003) 女权主义者借用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 提出“这个世界用的是男人的话语。男人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我们所要求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声音。”

因此, 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在实践上, 为被迫害与强奸的妇女设立了救助中心, 为遭受暴力的妇女提供庇护所, 建立各种社会救援机构对受害女性提供帮助。他们活跃在和平、生态、生育权利、反对淫秽色情品以及同性恋权利运动等方面。

综上所述, 同性恋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性恋批评 (“酷儿理论”) 尽管最初脱胎于女性主义批评, 但如今已经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性别研究”理论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同性恋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二者之间渊源的归纳, 希望可以提供理解两种理论的另一种角度和入口。

摘要:女权主义批评和同性恋批评作为性别研究的两大主要理论分支, 二者存在一脉相承的理论内涵。该文就其理论渊源进行分析, 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性别研究理论的特点。

关键词:性别研究,女性主义批评,酷儿理论,西方文论

参考文献

[1]Millet K.Sexual Politics[M].Virago, 1985.

[2]Wittig M.One Is Not Born a Woman[J].The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reader, 1993:103.

[3]朱迪斯·巴特勒, 宋素凤.性别麻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李祥林.性别理论与当代批评[J].民族艺术, 2003 (2) :26-30.

[6]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7]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 2002 (2) .

[8]米歇尔·福柯, 旭升姬.性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9.

[9]戴雪红.异质之女性——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哲学探究[J].妇女研究论丛, 2007 (3) :53-57.

8.高官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篇八

“自己有时调研就像演一部下基层电视剧,事先有脚本,事中有导演,事后露露脸,自己就是一个演员。”“这些年,自己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这是河北省委常委们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批评的发言。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参加的河北省委生活会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发强烈反响。以此为标准,许多省份纷纷“向河北学习”。

从今年9月初开始,全国各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民主生活会”,并在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民主生活会上的“关键词”

成为了民主生活会“标杆”的河北省,也被众多媒体评论为“开了好头”。

不少省委常委、基层党委负责人在看了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的报道后说,“多少年没这么认真过了。”

截至《小康》发稿时,已至少有20余省区市的党委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天津、上海、重庆、江西、山东等地一把手书记在召开会议之前的准备会上,均明确表示要以“向我看齐、对我开炮”的勇气和决心,带头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带头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民主生活会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党内民主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指出,“主要还是对工作和生活中个人的毛病提出批评,不是上纲上线,同事之间相互善意地对工作和生活提出问题、缺点、错误,不是一种斗争。”

常委们大多从“四风”的角度进行自我和相互剖析。大部分省份的官员都提到了“脱离群众”。急于求成、“官本位”思想、好人主义思想、调研走马观花等问题也被频频提及。除此之外,“文山会海”、“评比达标考核泛滥”、“工作落实不力”、“用人机制不科学”、“注重表面形象和短期效应”,也是常委们谈到“形式主义”时经常用的关键词。

河北省委用“晚上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磨豆腐’”这句话来描述享乐主义的问题。

谈到官僚主义,广西、河北、重庆、广东等省份感触颇深:“位子高了,‘官气’多了”,必然伴随着“脱离群众”;“‘居庙堂之高’之后,群众观念淡薄了,对基层情况、对群众疾苦确实没有以前那么感同身受了”;“习惯当‘甩手掌柜’”……

在检讨奢靡之风时,多个省份提到“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在四川省委于10月14日上午召开的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上,就针对十八大后该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案一事指出“个别原班子成员出现腐败问题。”

高级领导干部带头“批评”

其实早在习近平参加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已在今年6月下旬展开。据《新闻联播》报道,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在北京用6个半天的时间,开了一场“专门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央电视台也罕见地播出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现场画面。

“上行下必效,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政治局都已经做了,党的各级组织怎能无动于衷。”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更重要的是,通过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的收获与经验,可以为全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定一些基本的规范,可以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起来更有针对性、更加规范和到位。

随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于9月3日至5日在全国各省份率先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接下来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还有江苏省、黑龙江省和河北省。

9月25日之后,会议的召开频度明显加快,而且召开民主生活会的省份还增加了一项内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进行学习。仅在9月26日至29日这4天内,就有海南、安徽、甘肃、浙江、四川、江西、湖南、重庆、辽宁、河南、贵州等省市召开民主生活会。国庆长假之后,山东、新疆、广东、吉林、北京、天津也纷纷开展民主生活会。

从会期看,各省份民主生活会大都持续2至3天,其中不少省份甚至“从白天开到深夜”。

从程序看,一般先由省(市区)委书记代表常委班子作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书记带头自我批评、查摆问题;党委班子成员逐一检查,联系个人经历、对照征求意见,客观地“为自己画像”;然后,党委班子成员互相提意见、相互批评。会议结束时,省(市区)委书记作总结讲话,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督导组对民主生活会取得的成效进行点评。

从参会情况来看,除各省区党委领导班子和中央督导组成员外,参与民主生活会的还有中央等部门同志。

据甘肃当地媒体报道,在甘肃,省委常委会及班子成员利用7天集中进行5次学习、2次专题辅导、2次交流讨论,并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甘肃共收集干群意见4.5万条,其中对常委会班子及个人意见3291条。通过梳理,总结出省委班子10个方面的“四风”问题。

辛鸣指出,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走过场,就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高级领导干部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风气。

在已召开民主生活会的省份,常委亲自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几乎成为“标配”。在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多次主持修改省委常委会的对照检查材料,除集体讨论和书面征求意见外,省委常委会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也反复修改,多的达到16次。湖北省委对自我批评的时间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民主生活会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要负责人代表领导班子对照检查发言时间不少于40分钟,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时间不少于40分钟,相互批评要触及问题。

“散会”之后怎么办?

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从行动上解决问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然而,民主生活会“散会”之后该怎么办呢?

习近平在河北指出,“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要防止产生开了民主生活会就等于‘闯关’成功、可以万事大吉了的错误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习近平要求河北对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逐项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整改。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指出,一句话,会上说时需要“硬碰硬”,会下解决问题更需“动真格”。正如民间俗语所说:“不看广告看疗效”,群众不但听领导在台上如何“说”,更要看领导在台下怎么“做”。

的确,民主生活会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开端,会下改进才是关键,才是对会上批评的落实和验证。民主生活会结束时,各省份提出了整改意见。

在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提出了许多具体整改要求。例如对群众关心的大气污染整治提出具体要求,表决心要使生态环境有变化;对吃拿卡要等群众意见较大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其他常委也具体表态,如每年与群众同吃同住不少于三天等。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称,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负责,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以整风精神组织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

中央督导组分别全程参与了各省份民主生活会。由于从准备阶段起就参与其中,督导组对于各省份的情况已较为熟悉。各督导组在民主生活会后的发言总结,也对整改方向提出了要求。曾担任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的中央第四督导组组长王太华在甘肃表示:不能有民主生活会开完了就松一口气的思想,要着力建设长效机制。

9.批评与自我批评 篇九

按照我公司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自检问题,我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了认真剖析,按照干部整顿作风要求,查找出我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整改目标与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待站内员工教育还不够严格。在工作、生活当中,对站内员工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员工工作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二是和站内的加油员工思想交流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不够。

(2)工作标准不够精益求精。处理问题有时还存在畏难情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了工作标准。

(3)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系统化学习不够,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把握。在学习的方式上,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不能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将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我站员工的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整体素质。(2)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亲民、爱民之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让我们的行为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处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3)经常反思,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按照“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果”的思想和忠诚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纪律的原则。

(4)增强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争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争当先锋党员。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重要的是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10.批评与自我批评 篇十

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任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中的一员,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前,有些教师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花大力气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端正校风、教风、学风,重塑教师往日良好形象,正我师德,铸我师魂,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势在必行的一大举措。反思自己在近段时间内的表现,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2、宗旨观念不够牢固。

我有时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至自己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预备党员,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没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至于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表明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而我却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3、业务知识不够钻研。

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实践在于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把本职当作党赋予每个党员的任务和使命,按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来实践。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是人们为掌握和运用文化艺术及一般知识所进行的努力学习,以及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我们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内行专家.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

3、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

我知进行自我批评,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考验。我也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特别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我不能就滞留于现状,我要做到真正剖析自己,要为自己定好位。我不能把自己降低为普通老百姓,不能仅仅按老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必须牢牢把握“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个定义。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11.批评与自我批评 篇十一

对照总书记指示精神,反思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必须直面两个关键词,即“不够大胆”“不够经常”。“不够大胆”,是指一些领导干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顾虑重重:害怕批评领导给小鞋穿,批评同事伤和气,批评下属丢选票;担心自我批评丢面子、失威信、损形象,影响仕途。“不够经常”,是指一些党组织政治生活不规律,民主生活会很少开,领导干部间缺乏开诚布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缺少相互监督的平台和互相提醒的機会。

正因为“不够大胆”“不够经常”,导致一些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呈现弱化、钝化之势,甚至变形走样。概括起来有四:其一,“明哲保身”。批评别人兜圈子,八面玲珑,假批评、真讨好;自我批评放空炮,顾左右而言他,假检讨、真摆功。其二,“移花接木”。把别人普遍存在的问题简单加以“拷贝”“克隆”,将其移到自己身上,结果“千人一面”,找不到自己的真实问题。其三,“推手太极”。对照检查绕弯子,空话套话虚话连篇,泛泛讲认识,抽象说问题,夸夸其谈,虚头巴脑,毫无意义。其四,“漫无边际”。开会时客套话开头,奉承话居中,希望话结尾,批评与自我批评隔靴搔痒,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聊天式的“神仙会”。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原则不强,因私利而废公心,以己利而夺公益,内心少了思想交锋和火花碰撞,久而久之,丧失锐气,积羽沉舟。

令人欣慰的是,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认真真地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抛开面子揭短亮丑,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既尝到了忠言逆耳的辛辣味和“刺刀见红”的火药味,又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功效。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消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既需要积极的、坦白的、严正的、尖锐的、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亦需戒除“文革”式的那种大揭发、大批判,打棍子、扣帽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防止批评与自我批评“走神散光”“跑调变味”。

首先,要出以公心,实事求是。正确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不着眼于私利,不以个人的恩怨、得失、利害、亲疏看事待人,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真正做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其次,要丢掉顾虑,勇于担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在延安时期,对于审干工作中出现的扩大化错误,毛泽东同志主动承担责任,多次进行自我批评。有一次在中央党校礼堂开会时,他还恭恭敬敬地把手举在帽檐下,向被整错了的同志赔礼道歉。大家长时间热烈鼓掌向毛泽东同志答礼。实践证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不是伤人和自残的“凶器”。只有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性强的表现。

12.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篇十二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表扬与批评需要讲究艺术。把握好批评与表扬的度, 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如果掌握不好分寸, 则会适得其反。我认为“度”的把握有“三看”。

一看“对象”。对自卑后进的学生应多表扬, 对优秀但性格不太沉稳的学生则要少表扬;至于批评, 无论对于哪一类学生, 都要慎重。因为批评就好比给人的心灵动手术, 稍有疏忽, 就可能伤人,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批评也要看对象, 讲方法。当然不管批评谁都要真诚, 不能恶语伤人。鲁迅曾说:“恶意的批评, 如在嫩草的地上驰马, 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 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对优秀的学生批评时侧重于“晓之以理”。优秀的学生之所以优秀, 多数是因为悟性好, 如果他们犯错误的话, 那可能是确实不清楚状况, 所以教师须在关键的地方讲清道理, 可以采用“单刀直入”法, 点到为止, 不需要遮遮掩掩, 教师的语调只要不引起学生的反感就行。对后进的学生批评时倾向于“动之以情”。因为他们往往屡犯错误, 道理都听腻了, 就是改不掉, 要么是自控力差, 要么是明知故犯, 破罐子破摔。所以需要教师用真情打动、感化他们, 这时可以采用“夹心饼干”法, 或“迂回包抄”法。“夹心饼干”法指的是先表扬, 再批评, 最后鼓励。这种方式让学生听起来舒服, 接受起来自然就容易了。“迂回包抄”法意思是由彼及此, 层层剥笋, 由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谈起, 一步步指向问题的实质。因为后进学生的问题演变成顽疾, 是有复杂的背景和心理问题的, 采用这种方法旨在进行心理的疏通和辅导。

二看“场合”。有人认为表扬可以不分场合, 随时随地都可以表扬, 而批评的范围越小越好, 最好限于两人之间。这当然是很有道理的, 但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看问题。我们班有名学生勤奋刻苦, 为人正直, 严于律己, 成绩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名。我把他当作榜样, 经常在班级表扬他。有一次, 他找到我, 一脸困惑的样子, 说:“老师, 请您以后不要在同学面前表扬我了, 这样我会很尴尬的。”“为什么?”我十分不解。他又说:“您表扬我, 别的同学就会不高兴, 就会嫉妒我、远离我, 我不想被大家孤立。”当时我的自尊心有些受挫, 但冷静下来想想他说的是事实, 也符合情理。你在公众场合表扬一部分人就会打击另一部分人, 榜样的精神鼓舞作用有时被嫉妒心侵占了。

批评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了, 尽管你批评得有道理, 尽管你态度很诚恳, 但被批评者全然不领情, 因为这时人的注意力不会停留在自己做错的事上, 只会感到自己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 只会觉得你这样对他很无情, 从而对你心生怨恨, 批评也就失去了效果。

三看“情况”。表扬或批评的深度和广度要依据事情情况来定。表扬时不能简单地说:“好!”“你真棒!”只有具体指出好在哪儿才能起到激励、强化、明确方向的作用。批评则要“就事论事”, 不要夸大其词, 不要渲染, 故意扩大事态。学生打架了, 你批评他太冲动, 教育他学会冷静处事、宽容待人。有的教师会危言耸听, 告诫学生如果不改正的话, 将来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看似为他好, 其实可能会负面诱导。我主张有时可以“大题小做”, 特别是在学生第一次犯下大的错误时, 要小心对待。比如说某个学生被打了, 肇事学生本身心理会很矛盾恐惧, 如果不小心呵护, 他可能会堕落下去, 他可能认为反正错事已做了, 大家也认为他就是这样不可救药的人了, 于是自己也把自己看成是这样的人。所以, 教师面对一些严重的事情时, 应尽量保住学生的名声, 不让太多的人知道此事, 而且要认为并且让学生也认为这件事纯属偶然, 是不小心犯下的, 今后做事要小心谨慎, 不要冒冒失失, 这样就不会再犯此类的错误了。

诚然, 表扬与批评并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万能钥匙, 但掌握了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才可以帮助学生扬起人生航船的风帆, 获得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管丽.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J].科技信息, 2009 (6) .

1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篇十三

全体党员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以“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进一步查找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工作,积极打造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团队,推进学校健康发展。经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近期在全校党员和中层正职以上领导干部中内开展以“争做时代先锋,促进学校发展”为主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1、每一位党员干部和中层领导干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查找自身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作风,使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再受教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2、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教职员工之间诚恳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次活动侧重于自我批评。

二、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三、活动时间:5月27日、28日下午

27日下午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28日下午为党员

四、活动要求:

1、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查找问题:近期工作中的不足、工作中的失误、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的错误思想、工作中的纰漏、自身管理水平、合作意识、工作能力(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大局观念、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履行责任等方面),发言时要提出自己近期工作中至少五条没有做到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要给学校发展提至少一条合理化的建设。

2、每人发言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分钟,控制在5分钟之内。

3、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内心深处挖掘灵魂,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发展上来,这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一以贯之的具体要求和表现。领导干部带好了头,就能营造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

良好环境,党员就会以领导干部为榜样认真查摆自己的问题,提出对其他党员的批评意见。这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才会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修正工作中的错误、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开展的更真实有效。

5、每一位领导干部接到通知后,要在会议前用A4纸准备好发言材料(会后上交支部)。

6、会后要把发言稿的电子稿件交发送到支部邮箱。

(总结内容包括:

1、查找出的存在问题;

2、今后改进工作的措施;

3、对学校发展提出的建议)

7、组织一次全校教职工对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测评。时间定为5月30日下午。

望各位党员和领导干部接到通知后及早准备,提高思想认识高度,从内心深处挖掘灵魂,真正落实好本次活动。

太谷县职业中学党支部

14.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 篇十四

通过深入学习及党支部组织的活动,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批评:

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平时,自己虽然也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及时、认真的学习有关政策,但不够系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钻研精神。仅仅满足于有关安排学习,学过了事,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对学过的东西进行认真反思,没有深刻钻研。在以后的工作,我还需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2、深入新教师中调查研究不够,教科室主任与新教师需要面对面地交心、谈心,需要经常性地指导她们的课堂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做得不细。今后我要多深入新教师队伍,多搞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多推门听课,及时发现她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

3、创新意识不足,缺乏亮点。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向优秀的同志学习,工作中多开动脑筋。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注意工作中的统筹兼顾,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奋、扎实、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3、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多么的忙,都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要树立在学习中放松的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4、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15.善用表扬与批评 篇十五

2010年9月我迎来了高职国贸班的新生。新生报到的第一天, 学生小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跟他交谈了几句, 发现他很活泼, 他还说很喜欢国贸这个专业,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 很镇定, 说他的爱好是音乐, 在军训的时候表现也较好。所以, 最初我给小陶的定位就是一个阳光乐观的男孩子。但是在第一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 我发现他经常无故不上早读课, 上课迟到早退, 晚自习偶尔也不到。对此, 我单独找他谈过几次, 初步了解他违反纪律的最大原因就是厌学。但因为期末考试在即, 在批评的同时, 我鼓励他应把时间花在复习上, 寒假回去, 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寒假过后再与我交流。

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我又单独与小陶进行了交流, 在这次谈话中, 我详细地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小陶家境富裕, 在物质上, 他父母对他比较溺爱, 父母在外地工作, 平时回家几乎不能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又了解到, 他对学习没有兴趣, 对大学生活不满意, 没有人生追求等等。总之, 这一次谈话, 我听到的都是他对学校严格管理, 对生活, 对人际关系的抱怨, 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违反纪律的错误。当然, 在进行语重心长教育的同时, 我也明确跟小陶说明, 违纪到一定程度, 就要处分, 我也会把你的情况告知你的父母。接下来, 我让班长关注并记录小陶上课的表现。个把礼拜之后, 小陶又违纪了, 虽然期间, 也单独谈过几次话,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还说对上学没兴趣, 让学校直接开除他。对此,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我打电话给他妈妈, 并把小陶的思想动态与在校表现与他妈妈进行了交流, 并希望作为家长最好能到学次来一趟, 共同处理小陶是否退学的事情。同时, 我也把这个事情向系主任汇报了。

小陶的父母很关心他, 也很配合学校的工作, 第二天就从安徽开车过来了。最后家长, 系主任, 和我班主任三方面的沟通教育下, 小陶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说自己一时冲动, 才会有被学校开除的想法。当然在给予鼓励教育的同时, 系里也决定给予小陶警告处分。

事后, 鉴于小陶心理较敏感, 我向系主任建议这个处分不公开通知。在班级, 我也不公开批评小陶, 相反, 由于他比较喜爱音乐, 并且是乐团的成员之一, 在班会课上, 我让他弹弹吉他, 唱唱歌, 并借此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小陶进行表扬。此后, 一有机会, 我都对小陶进行公开表扬。到了第三学期, 小陶不违纪了, 在迎新生晚会上, 也和乐队成员一起演出, 并参加常州爱听93.5乐队的演出, 成绩不俗。

案例分析:

人总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成长起来的,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学生只有接受了批评, 自觉地去反省, 努力去改正, 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而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于, 有自己的思想, 有初步世界观的高职生, 更需要艺术地批评。根据此案例, 我认为, 要使批评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必须做到:

1.批评要掌握事实

批评一定要有事实的根据, 如果没有事实根据, 就不会起到矫正的效果, 对小陶, 我充分掌握了其量化考核记载的违纪情况, 并向班干部和任课老师详细了解其在课堂的表现。

2.批评要留有余地

从某种程度上说, 批评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领悟到自己的错误, 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纠正, 批评人不能把话说死, 更不可把人看扁。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 要给学生留有余地, 给其自我反省的机会。所以, 小陶进行批评教育时, 我总是说:“你已经成人了, 自己好好想想吧。”点到为止。

3.批评要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的方法。刚与柔的用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那些犯有错误的学生, 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 因为做了错事, 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 产生了自卑感, 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 他们的内心深处, 仍有上进的要求, 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学生, 在平时既要讲原则, 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 又要讲感情, 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 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 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结束会更好。

批评有法, 但无定法。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但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 但能从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出发, 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用意的。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作为班主任要细心并及时发现和发扬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 及时表扬。根据此案例, 我认为表扬学生要做到以下:

1.表扬时态度要真诚学生成长动力来自父母、老师的欣赏、鼓励和表扬。只有以真诚态度的表扬, 才能唤起

对方亲切、温暖、愉悦之情, 给对方留下永久的记忆, 才有望达到教育目的。

2.表扬的时机要恰当时机是具有时间性的机会。抓住时机就是抓住关键, 抓住要害表扬是具有时机性的, 只有时机恰当,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小陶, 每次他在音乐上有进步, 代表社团演出, 我都及时了解, 并第一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

结语

总之, 在班主任工作中, 教育学生, 应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 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表扬或批评,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用心灵赢得心灵,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 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4]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3.

上一篇:仓上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规划下一篇:幼儿园的教室布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