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常识的介绍(16篇)
1.餐桌礼仪常识的介绍 篇一
1、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影响同桌的胃口。
2、用筷。不要把筷子直直的插到饭菜中间,寓意很不好;不要越过别人的筷子去夹菜;不要因为要找自己喜欢的菜就用筷子在碗里扒拉;不要用筷子剔牙。
3、菜再美味,也记得不要一味埋头苦干哦,适时地和周围的人说几句风趣又不失礼的话调节气氛。
4、进餐时不要打嗝或是发出其他不文雅的声音。
5、如果宴席尚未结束,但是你已经用好餐了,也不用随意离席,等主人或主宾离席再走。
6、为别人夹菜记得“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有自己的饮食禁忌,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尊重他人也能为自己赢得尊重。
8、敬酒。可以多人敬一人,但是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 有关西餐餐桌礼仪常识
★ 中国餐桌礼仪
★ 必须了解的中国餐桌礼仪常识
★ 商务餐桌基本礼仪常识
★ 中国餐桌基本礼仪
★ 中国餐桌礼仪作文
2.餐桌礼仪常识的介绍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餐桌礼仪,教育
餐桌礼仪最关注的就是细节之处,家长不会太关注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培养,认为只是很小的方面,但是,往往细节能够决定成败,从细节的处理之处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做事方法等,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必须要从小关注对学生细节之处的培养。
一、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餐桌礼仪
由于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优越、富足的生活,很小就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培养,由于长辈比较溺爱孩子,家长短时间接触没有办法看出来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要无限地宠爱孩子,所以有了以下的几种表现:
表现一:孩子是家里的中心,孩子想吃什么马上满足,全家人的餐潽要跟着孩子的喜好决定,不喜欢吃的绝对不能上桌。
表现二:在家里,有好吃的、孩子爱吃的菜都是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可以随便吃。这样就养成孩子在餐桌上比较霸道的习惯,即使是出去吃饭,也是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餐桌上也没有办法立即改掉孩子的这种毛病,让大人感觉到非常的难堪。
表现三:没有正确的坐姿,甚至出现乱敲桌子、碗筷的现象。
表现四:吃相不雅观,对自己喜欢的菜大口咀嚼,塞了满满一嘴,或者是用自己的筷子在餐盘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吃的,餐盘如“战场”一般,非常乱。
表现五:以自己为准,没有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等。
二、如何纠正小学生餐桌礼仪的教育
1.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认知和训练
良好的行为养成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在最开始要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训练。学校方面,可以利用课堂的渠道对学生开展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的活动课程、午会和课间进行对文明用餐的宣传,还有用餐礼仪细则的落实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教育手段,增强记忆。例如,把用餐礼仪变成儿歌,在课前、开饭之前让学生朗诵,把这些习惯形成一种意识,让学生可以改掉自身存在的餐桌上的不足之处。
2. 营造氛围,争取“文明用餐”章
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掉自己原有的习惯,树立起良好的用餐文明,可以在班级里营造出来用餐文明细则。在每个班级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他们需要改善的争章要求,学校进行统一的刻章和图标的制作,然后把需要实现的目标制订在墙上,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进行不同的训练,鼓励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到奖章和荣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用餐礼仪,改正学生的行为,通过竞争的方式把这个行为养成的时间缩短。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改变速度,可以在广播或者是比较大的会议上对获得奖章多的班级进行表扬,营造一种用餐礼仪“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为班级作出贡献,并且不断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
3. 主题研讨,达到最佳教育实效
在班级班会上,可以把“文明用餐”形成主题教学研讨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渲染和教学,提升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用餐”的重视程度,每个班级都要积极宣传文明用餐的重要性,对于开展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让大家都能找到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加上自己在班会上的不断宣导,能够改善学生不良的用餐习惯。
4. 过程性评价,将行为习惯逐渐内化
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用餐结果,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关注整个养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自我评价还有相互评价,在家长会上,也可以让家长说一下孩子在家中的改变。通过这样的反馈,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讲课方向,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讲课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内在行为修养。
总之,纠正学生的餐桌礼仪要从小做起。但是,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很快有非常大的效果和进展,所以,教师应该细化教育目标,把每一个细节内容落实到讲课内容上,并且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统一,让学生的行为素养逐渐形成,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3.美国家庭的餐桌礼仪 篇三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就惊呆了。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自己吃完饭。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掉在桌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收拾起桌上的骨头等杂物,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水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美国人认为,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遵守就餐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接待客人等。
美国孩子从会拿勺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他们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但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手脑达到平衡,可稳当地把勺子放入嘴中。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若孩子当时因玩耍不肯吃饭,就要饿肚子。这一点对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朋友告诉我,这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严格遵守用餐时间、主动吃饭的概念。
4.西餐餐桌礼仪常识 篇四
放置面包的位置一定是置于主菜的左侧。
如果一开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侧的面包是属于你的。
涂抹奶油时,要使用个人的奶油刀,如果没有附上奶油刀,则可使用料理用刀。
必须注意不可独占共用的奶油刀。
如果选择的如法国面包一般的面包时:
食用时可用左手拿面包,再用右手把面包撕成小块,然后用左手拿着小面包,而用右手涂抹奶油。要注意的是把面包撕成小块后再涂奶油。
离席的礼仪
在用餐的过程中,如果您需要暂时离开,那么请注意餐具餐巾的摆放方式,以免引起服务生的误会。在中途离开时,要把刀叉放在餐盘内,呈八字形摆放,刀口向内;把餐巾叠放在座位上。
如果您已经用完餐了,您可以按照刀右叉左的顺序,将刀叉并排纵放在餐盘里,或者按照刀上叉下的顺序,将刀叉并排横放在餐盘里,刀口向内,叉齿向下;然后把餐巾叠好放在桌上。
繁复的餐具使用规则
“左手持刀,右手持叉”这基本的西餐规则其实也不是全程适用: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而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要用右手叉食物送入口中。
就餐时,取用刀叉的顺序由外向里的。
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在盘内,表示已经吃完;如果还要继续进餐,则摆成八字形或交叉摆,刀口向内。
吃鸡或者龙虾时,向主人示意后可以用手撕开吃;或者可以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同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撞击盘子发出声音。
喝汤时的基本原则是右手持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而舀汤的方式是从里向外舀。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会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再吃。
用手拿着吃西餐
西餐中也有需要用手来拿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用手拿着吃,就跟着主人做。
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有:带芯的玉米、肋骨、带壳的蛤蚌和牡蛎、龙虾,其次是三明治、干蛋糕、小甜饼,还有一些水果;脆熏肉、蛙腿、鸡翅和排骨、土豆条或炸薯片、小萝卜、橄榄和芹菜等也可以视情况而用手来拿。
吃三明治时要记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稍大的在吃之前可以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则需要用刀和叉。
通过拿面包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在吃面包或蛋卷时,在抹黄油之前先把其切成两半或小块的话,就说明这个人很有修养。小饼干用不着弄碎。使用盘中的黄油刀将黄油抹上就可以。黄油应在盘子里或盘子上部的位置,黄油刀稍靠右边放,刀柄要放在盘子外面以保持清洁。热土司和小面包是需要马上抹油的,不必把面包条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黄油;丹麦糕点(甜蛋卷)需要切成两半或四半,随吃随抹。
5.餐桌礼仪常识 篇五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爱好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主编.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xx,(7):47.
[2] 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6.餐桌社交礼仪常识 篇六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美国人用餐的戒条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十、给人递水递饭一定要双手。
十一、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但是胳膊不要撑得太开,挤到边上的人。不要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头埋到碗里自顾自的吃。夹菜或盛汤的时候应该把碗凑上去接住,不能让菜汁或汤水洒得到处都是。动作不要太大,当心溅到旁边的人。
十二、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十三、帮别人倒茶倒水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十四、盛饭端茶给别人,若中间隔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十五、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要低于对方,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美国洋妞搭配师教你百元衣服穿出千元感觉,马上关注女装搭配顾问。
十六、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而你的周围就坐的是女性,那么你应该发挥你的绅士风度为女士们服务,比如拉开座椅,向服务员要东西。如果身边坐的是长辈,更应如此。
十七、发现牙缝里有东西塞着,不能肆无忌惮地当众剔牙。最好是能起身去洗手间完成这项动作,或者侧着身,用纸巾掩着嘴,再开始“悄悄”剔牙。剔出的东西应用纸巾接着,包好再放到骨碟中。
十八、吃饭的时候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发出“吧嗒”的声音,应该闭着嘴,细细品,不仅吃相文雅,也有助于消化。
十九、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二十、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有长者,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二十一、如果你先吃好饭,应起身对大家说,“我已经吃好了,大家请慢用”,然后再离开餐桌。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①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②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③白酒杯﹔
④甜品匙﹔
⑤甜品叉﹔
⑥面包碟﹔
⑦牛油刀﹔
⑧鱼叉﹔
⑨大叉(主菜叉)﹔
⑩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食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7.餐桌礼仪常识的介绍 篇七
餐具是人们进餐时的必备工具。而在中西的文化中,由于地域或所食食物的不同,人们的餐具也各不相同。筷子是中国主要的用餐工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餐具的摆放体现了人们对餐具使用的礼仪。在中国宴会上,水杯放在菜上方,酒杯放在用上,而西餐中,叉子放在左侧,刀具和匙子放在右侧。西方讲究用餐者需按上菜顺序,由外向里来使用餐具 ;中国则是随着上菜的顺序,各自使用自己的餐具。在使用餐具时我们要遵守一定的礼仪,例如 :不可以挥舞筷子,用餐时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素质和素养。同样在西方餐具的使用也是有规范的,例如西餐,以右手持刀,左手持叉, 当中止用餐时,刀叉和刀匙放在盘中,而且叉齿要向上。不同的餐具是讲究不同的礼仪的。
座位的顺序是餐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人在进行座位安排时,讲究许多原则,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中国餐桌的礼仪时比较严格的。如家庭有客人拜访,通常是由男士来陪客,男士先就餐,而女士后就餐。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很尊重妇女的地位。西方是按照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来作为宴会安排座位的标准。面对房门的座位为上座,即是最尊贵的位置。原则有二,其一是以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其二是男女主人是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 面对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而西方则不然,西方夫妇座位在同一边,但不相连,这与中国的并坐不同。西方餐桌大多具有很大很长的特点,西方人喜欢交友,所以座次与中国不太一样,他们以右手为尊、男女混坐,男主人右边是第一女主宾,左手边是第二女主宾。女主宾右侧是第一男主宾,左侧是第二男主宾,西方的分坐制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中国人喜欢扎堆,往往喜欢和关系好的、认识的人坐在一起搞小团体,而西方人则是把吃饭当成一个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所以在就餐中规定男女分开坐,和认识的人也要分开坐。这体现的是对女性的尊重,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缺乏对女士的尊重,所以中国女性的座位在安排上也不显著。
各国文化的不同,首先体现在饮食的不同,同时饮食也反映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国作为一个蕴藏着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是丰富而独特。中国的饮食观念重视“味”,而西方则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在品尝菜时,常常用好吃或不好吃来形容,中国人对饮食还讲究要色相、味道好吃,特别是食物的味道,可以说中国人是感性的思维,对饮食美追求的感性已经超过了理性。在西方人看来,食物是用来充饥的。而西方人对于食物的概念则是用来充饥的,相对中国而言,西方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所以西方人更健壮,肩膀宽,体格好。西方重视“营养”,中方看重“味道”,体现了西方对待饮食是个理性的思维。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在中国餐桌上筷子的使用礼仪是有严格要求的。例如 :不要将筷子竖着插入食物上,这是代表祭奠逝去的人的意味。和人谈话时,不要边说话边挥舞着筷子。应放下筷子,这是出于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筷子上若有残食物,不要去舔。这样很让人倒胃口。与中餐相比,西餐有所不同。用餐时,要注意切食物时,刀叉不要和盘子发出声音。餐桌礼仪是各国不同饮食文化的结果,通过了解不同的礼仪来指引我们更加自如、得体地在餐桌上表现自己。
世界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其历史发展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餐桌文化。本文通过餐具、座位安排、餐桌食物、餐桌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中西餐文化的差异,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以客观、尊重、宽容的态度看待西方文化,以便我们在涉外或外交晚宴上举止得体、自如地表现出良好的风范。可以说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虽然中西在餐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差异,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不断交流,这种差异也变得模糊了,中西餐桌文化的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使二者之间更趋于科学与完善。
摘要:餐桌文化由很多方面组成,例如:餐具,餐桌礼仪,座次安排等。在中外交流中,餐桌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餐桌上的一举一动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礼节与文明。所以餐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餐桌文化角度出发,来分析中西餐桌文化差异,目的是从中取其精华,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的同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美丽。
关键词:饮食,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王仁湘.肖潇.图说中国文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3]杨中碧.礼仪与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八
一、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餐前三字谣》:进餐前,要洗手;挽起袖,打湿手;涂肥皂,搓搓手;冲干净,甩一甩;毛巾擦,开小花;入座位,静等待。《餐中三字谣》:身体正,心欢畅;脚并拢,桌下放;左扶碗,右拿筷;一口饭,一口菜;细细嚼,慢慢咽;食五谷,更健康。《餐后三字谣》:吃干净,再离桌;碗和筷,轻轻放;漱漱口,擦擦嘴;安心等,话勿多;大家来,排好队;拉好手,散步去。
三、在榜样示范下强化餐桌礼仪
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主导地位。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例如:嘉奇小朋友吃饭总是左手扶好碗,这样饭碗就不会翻倒,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讨论,使孩子真正认识到左扶碗,右拿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好习惯。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家园合作中巩固餐桌礼仪
幼儿园的餐桌礼仪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为了使餐桌礼仪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也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家校路路通,定期对家长进行“幼儿餐桌礼仪讲座”,向家长宣传餐桌礼仪教育的教育方法;再次,举行家长开放日的时候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在活动中表现,以便及时地配合学校教育。采取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参与活动等形式,与家长交流互动,发挥家教优势,家园同步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餐桌摆花的种类及礼仪介绍 篇九
盆花
用盆花来装饰餐桌效果也很好。盆花摄取了大自然精萃的一部分,被人们称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餐桌上的盆花宜选择低矮丛生、密集多花的种类,如仙客来、长寿花、紫罗兰、非洲紫罗兰、郁金香、风信子、三色堇、香石竹、金盏菊、大岩桐、蒲包花、四季秋海棠等。餐桌摆设盆花还应注意盆与土的清洁卫生,要在盆底垫上雅致的盆座或盘碟,花盆以选用紫砂的为好。
插花
人们通常用插花来装饰餐桌。一般来说,餐桌上的插花可随意、轻松些,造型要注意顾及不同角度的观赏者。盆插可采用基本水平形。瓶插花材不宜繁琐,有时仅一束错落有致的月季、康乃馨或扶郎花,稍加一些绿叶或香石竹陪衬,就足以让人心动。
碟花
除了插花和盆花之外,摆放碟花也是装饰餐桌的一种方式。碟花采用植物的枝、叶、花、果或熟制食品在碟里造型,制作简便易行。也可在餐桌上摆放一盘香花,如茉莉、桂花、含笑、白玉兰等,令人神往。
一般来说,插花或盆花的大小应与餐桌的大小成正比,4人坐的餐桌,适宜摆放盆径12-14cm的盆花,更大的餐桌,盆径则相应增大,并适当选择花型稍大的花种,如瓜叶菊、大岩桐等。至于插花,应遵循插花艺术的一般原则,在构图、色彩、姿态、花器等方面与餐桌和环境相协调。一般来说,东方型插花讲究线条造型,崇尚自然朴实,用花少且用色朴素大方,构图应完美和变化,有高低错落、俯仰呼应要求,寓意深刻,讲求意境。摆花的高度一般不要超过就坐者的水平视线。
餐桌摆花色彩的选择
在色彩选择上,餐桌花要与餐桌的`色彩相配得当。深色的餐桌应选用色彩明亮(如白色、浅黄、浅粉、淡紫色等)花卉;而浅色的餐桌可选择色彩艳目的花卉,如橙色、紫红、深红、橙红等色彩。这样,深浅衬托,更显花朵艳丽,花型突出,花姿优美,洋溢着清新、明朗的气息,营造出餐厅典雅、精致的氛围。
餐桌摆花与季节
餐桌摆花还应随季节不同变换餐桌花卉。
春季
在餐桌上摆放一盆报春、迎春,插一瓶桃花,能给人带来浓浓的春意;插瓶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插瓶郁金香,三五成形,异国情调;用鸢尾、小苍兰、水仙等草花,配以悦景小草,插在本色的木制器皿中,乡土气息,返朴归真。
夏季
最适宜在餐桌上摆放观叶植物或插些清香淡雅的花,如瓶插百合花、马蹄莲、晚香玉、姜花、兰花、香雪兰、石竹等。适合装饰餐桌的观叶植物有银边草、白蝴蝶、吊兰、矮虎尾兰、花叶芋、西瓜皮椒草、迷你龟背竹、黛粉万年青、银皇帝、白掌、果蕨、波士顿蕨、皱叶冷水花、豹斑竹等。若是取一朵荷花,置于细瓷大碗中充做浮花,配以三两张睡莲叶片,可使食客感到清心凉爽,鲜洁消暑。
秋季
菊花绽放,红枫妖娆,以此相配,凸现出一幅傲寒凌霜,标骨清风的画卷;也可插些小菊花或果蔬鲜花相组合,犹如一幅西洋油画,又如一首小诗,令人别具一番新的感受。
冬季
10.餐桌礼仪不容小觑 篇十
十几天的合作,彼此都逐渐熟悉起来。投资方代表邀请公司里为谈判工作服务的女员工一同参加。于是晚宴当天,投资方谈判代表和公司老总、副总、谈判代表、参与服务的女员工一同吃饭。
美味佳肴摆满一桌,服务员礼貌地倒上红酒,这时女士们提议不喝酒,只喝热饮料——露露,公司老总马上吩咐服务员去准备。就在服务员端着几罐露露上桌时,公司老总接了一个电话,他向投资方谈判代表深表歉意,然后神色匆匆地走出包间。
恰巧端来露露的服务员是新来的,她不懂规矩,随手就把几罐露露放在公司里为谈判提供服务的女员工旁边。这几名女员工没有任何谦让,就分别打开了放在她们旁边的露露,并且只把自己的杯子倒满。坐在投资方对面的公司副总面露不悦,轻声责怪服务员不懂得谁是主要客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表示。那几名女员工对副总的话置若罔闻,她们始终没有把未开启的露露给投资方代表送过去。
酒宴就这么开始了,投资方谈判代表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请服务员把己方女员工的杯子里都倒上白开水。一直到晚宴结束,服务员没有得到任何指令为投资方女士送来露露或其他热饮。而公司里的几名女士又吃又喝忙得不亦乐乎,她们把自己喜欢的菜都拨在一个盘子里,放在自己的旁边;几个人还私下谈论哪个菜好吃,然后“群而攻之”。
第二天,正式簽合同的时间到了,投资方却没有出现,这时公司老板接到电话,投资方说有急事已经全体返程,签合同一事以后再说。
那天在餐桌上,投资方谈判代表中,有一位女士是投资方董事长的妹妹。在洽谈过程中,她隐隐感到公司哪里不对劲,但是表面看不出来,公司代表热情主动,方案设计合理周密。谈判结束后,她特意要求所有参与谈判的公司员工都参加晚宴,果然问题就出现了。
按理说,签合同应该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出于对投资方的尊重,老总不应该缺席,但事出有因,他临时离开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需要公司的副总站出来掌控局面,但从几罐饮料可以看出,手下的员工都无视他的存在,他却听之任之,无能为力。那几名女员工在餐桌上如此没有规矩,不懂礼仪,这就说明,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肯定是致命的。
后来投资方又找到一个合作公司,餐桌上,这家公司的老总语言得体,员工彬彬有礼。
事实证明,投资方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久,第一家公司因为管理不善,人心涣散,很快濒临倒闭;而第二个公司领导有方,员工有团队意识,成为他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11.基本的礼仪常识介绍 篇十一
在社会上行走,很多礼仪常识需要注意,细节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我们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才会给人最好的第一感官,才会帮助自己在工作中顺心随意。
先说仪表,个人卫生要讲究,在平日里要养成勤洗漱的好习惯,不要等衣服穿出味道才记得洗,不要等与他人聊天时别人躲避自己口气的时候才记得刷牙,头发、衣服、风度都要讲究。
在衣着的选择上,不要盲目追求潮流,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社会最流行的,否则会让自己显得不伦不类。要注意一方面要让自己的衣着与工作环境搭配起来,另外也要注意衣着全套的和谐统一,比如西装运动鞋,这种搭配谁都受不了。
细节上要注意,比如男士指甲中不能有污垢、不能有眼屎等,女士的妆扮上,如果是平时的工作中,要记得妆要淡雅一些,这样既怡人又庄重。如果是舞会等场合,可以适当浓一些。
发型的选择上,要考虑个人的喜好、年龄、所从事职业性质等,注意潮流却不盲从。平时注意洗发,在洗发的时候要注意十指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帮助头发的生长,减少头皮屑,高品质的头发会使你在正式场合增分不少。
在首饰的佩戴上,如果是正式工作场合,女士最好不要佩戴高档次首饰。首饰的选择也要注意自身的外形以及工作性质,比如胖一些的人就需要佩戴长一些的项链,身形苗条的就可以佩戴短一些的。
12.送花礼仪常识介绍 篇十二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所送的鲜花和花语都有所不同。快一起来看看送花礼仪常识介绍吧!
送花礼仪常识介绍
结婚
适合送颜色鲜艳而富花语者佳,可增进浪漫气氛,表示甜蜜。如百合、月季、郁金香、香雪兰、荷花(并蒂莲),用以象征“百年好合”“永浴爱河”“相亲相爱”。结婚纪念日,可选择百合花、并蒂莲和红掌,祝愿其“爱情之树常青”“恩爱相印如初”“百年幸福长存”
生日
适合送圣诞花最贴切,另以玫瑰、雏菊、兰花,表示永远祝福,年轻朋友可送一束月季、木本象牙红、石榴花,示意前程似锦,年华火红。给老年人祝寿,宜送万年青、龟背竹、鹤望兰、寿星桔、寿星桃,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探病
适合送剑兰、玫瑰、兰花,避免送白、蓝、黄色或香味过浓的花。可选择香石竹、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等,配以文竹、满天星或石松,以祝愿贵体早日康复。探望产妇,宜选用大红、粉红色的香石竹、月季,配以文竹、满天星,以祝幸福、健康。
乔迁
适合送稳重高贵的花木,如剑兰、玫瑰、盆栽、盆景,表示隆重。
公司庆典
宜送大型花篮,可选用月季花、大丽花、香石竹、美人蕉、山茶花,配以万年青、苏铁叶、桂花叶、夹竹桃或松柏枝,以示祝贺发财致富、兴旺发达、四季平安。
丧事
适合用白玫瑰,白莲花或素花,象征惋惜怀念之情。
送给母亲的花
康乃馨,象征了慈祥、温馨、直挚、无价的.母爱,是母亲节送给母亲最好的节日花。凌霄花寓意慈母之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用康乃馨、非洲菊配以文竹,扎成以红色为主线的花束,表示温馨的祝福。
送给老人的花
13.纠正小学生餐桌礼仪的教育见解 篇十三
关键词:小学生;餐桌礼仪;教育
餐桌礼仪最关注的就是细节之处,家长不会太关注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培养,认为只是很小的方面,但是,往往细节能够决定成败,从细节的处理之处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做事方法等,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必须要从小关注对学生细节之处的培养。
一、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餐桌礼仪
由于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优越、富足的生活,很小就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培养,由于长辈比较溺爱孩子,家长短时间接触没有办法看出来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要无限地宠爱孩子,所以有了以下的几种表现:
表现一:孩子是家里的中心,孩子想吃什么马上满足,全家人的餐潽要跟着孩子的喜好决定,不喜欢吃的绝对不能上桌。
表现二:在家里,有好吃的、孩子爱吃的菜都是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可以随便吃。这样就养成孩子在餐桌上比较霸道的习惯,即使是出去吃饭,也是把自己喜欢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餐桌上也没有办法立即改掉孩子的这种毛病,让大人感觉到非常的难堪。
表现三:没有正确的坐姿,甚至出现乱敲桌子、碗筷的现象。
表现四:吃相不雅观,对自己喜欢的菜大口咀嚼,塞了满满一嘴,或者是用自己的筷子在餐盘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吃的,餐盘如“战场”一般,非常乱。
表现五:以自己为准,没有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等。
二、如何纠正小学生餐桌礼仪的教育
1.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认知和训练
良好的行为养成是需要一段过程的,在最开始要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训练。学校方面,可以利用课堂的渠道对学生开展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的活动课程、午会和课间进行对文明用餐的宣传,还有用餐礼仪细则的落实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教育手段,增强记忆。例如,把用餐礼仪变成儿歌,在课前、开饭之前让学生朗诵,把这些习惯形成一种意识,让学生可以改掉自身存在的餐桌上的不足之处。
2.营造氛围,争取“文明用餐”章
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掉自己原有的习惯,树立起良好的用餐文明,可以在班级里营造出来用餐文明细则。在每个班级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他们需要改善的争章要求,学校进行统一的刻章和图标的制作,然后把需要实现的目标制订在墙上,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进行不同的训练,鼓励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到奖章和荣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用餐礼仪,改正学生的行为,通过竞争的方式把这个行为养成的时间缩短。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改变速度,可以在广播或者是比较大的会议上对获得奖章多的班级进行表扬,营造一种用餐礼仪“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为班级作出贡献,并且不断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
3.主题研讨,达到最佳教育实效
在班级班会上,可以把“文明用餐”形成主题教学研讨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渲染和教学,提升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用餐”的重视程度,每个班级都要积极宣传文明用餐的重要性,对于开展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让大家都能找到更好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加上自己在班会上的不断宣导,能够改善学生不良的用餐习惯。
4.过程性评价,将行为习惯逐渐内化
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養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用餐结果,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关注整个养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自我评价还有相互评价,在家长会上,也可以让家长说一下孩子在家中的改变。通过这样的反馈,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讲课方向,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讲课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内在行为修养。
14.接待礼仪常识介绍顺序 篇十四
1.自我介绍有四个要点需要注意。
A.最好是先递名片再介绍。
交换名片时有个时机的问题,一见面就把名片递过去,再重复下自己的名字。
B.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愈短愈好。
一般自我介绍半分钟以内就完全可以结束了,训练有素。
C.内容要全面。
自我介绍一般包括四个内容: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要训练有素,一气呵成。
D.倘若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的话,第一次介绍的时候使用全称,后面才可以改简称。
所以在国际交往中,用字母来做简称,或者以中文来做简称,一定要注意,先讲全称,再讲简称,否则容易南辕北辙。
2.介绍别人比较重要的是谁当介绍人?社交场合的惯例,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在国际交往中介绍人一般是三种人。
第一种是专业对口人员。
第二种是公关礼宾人员。
第三如果对方是贵宾的话,礼仪上讲身份对等,就是在场的人里职务最高的。
接待来访
接待上级来访要周到细致,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
领导前来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
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
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接待下级或群众来访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进行解释。
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引见介绍
对来办公室与领导会面的客人,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
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
如果有几位客人同时来访,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依次介绍。
15.餐桌上需了解的礼仪常识 篇十五
●务必准时;
●等待的时期,不要向秘书或者接待人员做任何要求;
●如果等待的时间很长,可不要把气发在秘书或接待人员身上;
●如果在唔谈时有电话进来,问问对方需不需要私底下接电话;
●最后,无论这次会面是否达成你的任务,都应该谢谢对方的接见;
b.餐桌上的仪态
何时入席
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
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
自行取菜
自行取菜时明智的做法是,在第一轮的时候只拿少量的食物。
暂停进食
当你暂停用餐,无论是要停下来喘口气、聆听别人的.说话,或者离席去打电话,请把你的叉子和刀子向内带点角度,一左一右的斜放在盘子上。
正确的使用餐具
16.浅谈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篇十六
关键词 地域 文化 餐桌礼仪 文明发展
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一直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那你就会陷入尴尬。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不同。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正式晚宴,那么你的餐饮知识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中美餐桌礼仪对照
说到餐桌文化,它包括了很多关于文化与进食习惯的东西。就像饮食习惯是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文化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来通过中美不同的餐桌礼仪来更好的解读中美两国人吧。
(一)餐桌摆设
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餐具是刀叉而中国人的是筷子。用具的不同导致了彼此的文化礼仪各不相同。让我们先来了解美国不同的餐桌摆设。
在美国,面包或沙拉的盘子要放在主盘的左边,而酒杯要放在右边。如果有面包刀,将它们刀柄朝右放在面包盘上。如果沙拉先上,吃沙拉的叉子就要放在离主叉稍远的左侧。如果有汤,汤匙要放在比刀稍远的盘子的右边。甜点的餐具,如小叉子和茶匙应平行的放在主盘上面,但经常也会与甜点一起上。为了方便,一些餐厅与宴会女主人不会依附这些规矩,而是在每个座位都放一个统一的用具。
如果有酒杯和水杯,酒杯要放在右侧刀子正上方的地方,而水杯要在酒杯的左侧偏向45度更接近用餐者的地方。咖啡或茶杯要放在餐具的右边,如果空间不够就放在餐具的上方。杯子的柄要指向右侧。
主人经常会为宾客提供餐巾布。而提供餐巾纸的时候,宾客要将其和餐巾布一样对待而不是团成团或撕成片。餐巾应放在盘子上或叉子的左侧。
如果你被一个美国家庭邀请用餐或与你的美国客人一起用餐,你需要谨记这些知识。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至少在餐桌上表现很不礼貌。
当然与此同时,当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或被中国的家庭邀请用餐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这样会更快的在中国取得成功或交到中国朋友。而作为中国人,应该更了解这些礼仪。否则就会被外国人取笑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一般来说,中国现代的饮食与美国的相比更不拘礼节,尤其是与中国古代相比。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封建王朝时期尤为复杂,他们可以为了一次晚宴而使用很多碗盘和餐具并且要尊重长辈,不失体面。而现在,一些礼仪仍广为人传。
尽管主人热情好客,我们也要记得将筷子水平的放在餐者面前,并将尖的一头指向左侧。要注意,中国的筷子是有钝的锥底,而日本的筷子则是尖的。如果有蘸酱,酱匙则会放在汤碗的上方。饭碗要放在汤匙手柄左侧的上方。将主菜碗放在汤匙的右上方。所有主菜都放在桌子的中心,而用餐者自己吃自己的,或者给宾客夹菜。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餐桌文化就是筷子文化,任何小事都会影响你的方式甚至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了解一些关于筷子的规矩是没有坏处的。
筷子要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他两个前面的指头正确的握着。在不用的时候,要把筷子两端对齐的放置在桌子上。一般情况下筷子都是用右手使用,但有时也会出现左手使用的现象。尽管现在用哪一个手使用筷子都可以,但仍有少数人认为用左手使用筷子是不合礼数的,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圆桌上用餐时会给旁边的人造成麻烦。
在决定夹什么菜之后再下筷,而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在夹菜的时候,决不能像使用叉子一样用筷子的尖部去叉,也不能撕开像蔬菜那样的大的菜品。而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下,一些小的菜品或像樱桃番茄和鱼丸那样难夹起的菜品是可以用叉的,但即使这样也会使一些传统主义者皱眉头。
(二)座位排序
美国的传统桌子是方形的,由于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右手的,因此荣耀的位置是主人的右手边。男士要先帮助自己右侧的女士入座后才可入座。男主人要让女贵宾坐在自己的右手边,而女主人要由她左边的男贵宾邀请入座。为了移动方便,女士应从椅子的右侧入座。除非有特定的要求,其他的宾客都是没有主次之分随便坐的。
座次尽量要男女穿插着坐,当所有女士都入座后男士才可入座,主人应在开餐前最后入座。在私人住宅,主人应提供放置钱包的地方,宾客不能将钱包带到饭桌上,而在饭馆或公众场合则要将钱包放在膝盖上或手边。
中国的传统桌子是圆形的。体现出了中国人向往和谐的一面。当主人招呼入座的时候,宾客要按照主人安排的顺序入座。作为主人安排座位的规矩是有点复杂并严格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在家庭聚会中,贵宾一定是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人。而贵宾都要坐在面向大门的位置,如果没有面向大门的位置,那面向南方的座位就是贵宾的位子。
第二个规矩是按照“社会地位”安排座位顺序。甚至于普通的家庭聚会,这种“社会地位”则是由于宾客与主人的亲密程度来体现的。相反,在那些正式宴会中对社会地位的体现却不是那么明显。
离贵宾最近的就是那些地位高的宾客的位置。没有左右之分,只要是离贵宾近的位置就是地位高的象征。但即使有规定的社会地位之分,主人也会尽量为了给宾客们提供良好的谈话氛围而将位置混合安排。
(三)餐桌气氛
从座位排序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与中国不同的餐桌气氛。美国人就像他们的桌子一样,每个人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你可能会感觉到友好但很正式,会感觉到乐趣却不能完全沉侵于此。你会一直记得你是谁,你要如何表现。而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家人一样对待。你要尊重长辈,但和他们交谈会很愉快;你会感觉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不要为此失去尊严。
二、造成不同的原因
造成中美餐桌礼仪文化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我着重选择了历史背景与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两点来解释。
(一)历史原因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作为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被她热爱和平的人民引以为荣。中国的富贵人家,总是将家族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的事情。在商周时期之后,这种家族价值观以深入中国人的内心。这一价值观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就表现在圆桌与尊敬长辈的方式上,而对于这些,中国的圣人孔夫子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对来讲,美国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是从传统的独立内战开始的。起初它是由临近的一些种族和部落所组成,由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美国从英国和其他占领国的文化中吸取了很多文化和习俗。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在美国见到很多欧洲的文化习俗。同时,美国是与殖民者斗争而获得了自由,因此美国人坚信对自由的追求和权利。这就是我们所见的美国餐桌气氛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观念
中国人在心态上被孔夫子的教育影响很多,表现在好几个方面,比如行为、尊严的意义以及该做的事。从在餐桌上的交谈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餐桌上不会谈论严肃的事,他们会尽量的提升气氛。他们相信“家庭和睦是最好的”,他们会尽力去避免任何冲突任何事去破坏和睦的用餐气氛。孔夫子所教育的“仁”与佛教是对中国基本价值理念的另一大影响。在中国,吃是最重要的事情。当你遇到一个中国人问你“吃了没?”,那就是他们在用关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方式来关心你。
相反,在美国,人们尽量避免谈论私人问题。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好吗?”,而与你进行交谈是由“今天天气不错,不是吗?”来开始。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谈论家里的事,他们对你家里的人做什么毫无兴趣,而中国通常会了解到你家里的远方亲戚的关系。相比他人美国人更关心自己。
三、总结
不同地域的餐桌礼仪也各不相同。与所有文化相比,中美之间的差异根本不足为奇。一个小小的餐桌礼仪,就反映出了中美之间不同的文明发展,并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不同的文化渐渐会碰撞到一起。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世界就是一个大城市,所有的人类都是这个城市的市民。”这句话的含义时,我们就会看到学习不同文化的优势并接受我们生活中的不同。饮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不同的餐桌礼仪文化已成为了接受多元文化一个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郭鲁芬,余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
[2]De Mente, Boyd (1994). Chinese Etiquette & Ethics in Business. Lincolnwood: NTC Business Books.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Tudor Rose”(1999-2010).“Victorian Society”.AboutBritain.com. Retrieved August 9,2010.
【餐桌礼仪常识的介绍】推荐阅读:
西餐餐桌礼仪常识2008-31
国际商务宴请餐桌礼仪常识08-27
西方餐桌礼仪常识与禁忌事项09-13
中国餐桌礼仪论文中国餐桌上的礼仪10-31
餐桌上的礼仪11-13
餐桌礼仪中的禁忌06-15
【百家讲坛】餐桌上的礼仪06-16
餐桌上不文明的礼仪07-24
关于餐桌礼仪的开场白08-04
商务礼仪中餐桌礼仪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