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hao(共11篇)
1.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hao 篇一
怎么当好领导干部——领导者的角色、能力与素质
要求
学习笔记
发表时间:2011-04-17 15:45:00 阅读次数:251 所属分类:宁夏法院
主讲人:李克实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一、领导理念
(一)管理与管理科学
1、管理
从领导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是社会组织为实现及目标,对所需资源加以组合利用的过程。
主体:组织和领导者
客体:人和岗位(包括组织和领导者的关系;
目标:资源(包括人、财、物、空间、时间、技术、信息等)利用效率最大化。
过程:各种管理方法和形式的集合。
2、管理科学
定义:一是严重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列的“第三类科学”;
二是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提高计划、组织和控制能力,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过程。
3、科学管理
途径: 优化组织,使组织的架构、岗位和层级设置更加符合提高生产力的要求;
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人员,促进组织整体发展。
优化配置,如任务量化的分配,责任的分担,责任的监督以及一些特定职业的的职业资格等;
优化关系,如业绩化的升值,晋级制度等。
4、管理的现代化(1)定义:
使管理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征相适应的过程。(2)现代化管理的体现。第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强调人本与规则,弱化主观意志影响,合法的行政程序和办事规则,全部行为具有确定的法律依据。
第二,现象的高效能组织机构;
开放的管理体制设计,充分和政府的信息保障。第三,现代的管理关系和管理方式。
清晰的工作流程和通畅的运转渠道,明确的组织责任、岗位责任、权力和义务,管理向信息、协调和调控中枢职能转变。好的管理者必须有足够的信息。管理是组合的过程。
第四、现代的技术手段。
便捷、高效、快速和安全;办公程序化、法定化、信息化和电子化,提高效率和精确性,减少失误。低廉的成本。
4、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化管理和传统管理之间的差距很大。小故事:鹦鹉的价值。
(二)领导与领导艺术
1、领导者
(1)职能。驾驭、使用、调动优秀的人才,推动事业发展。
“领导”的三要素:有部下、有权力、有目标。
担任领导职务,实际作用发生率领行为的意思。
(2)权力
第一、法定权力,如奖惩、处分、感召等; 第二、“特权”。
(3)领导行为
科学领导: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实施领导,使之更加有效的过程。
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率领群体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所体现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领导艺术的本质是科学领导,其基本要求是能够根据特定的环境,有效配制和发挥部署劳动能力。
2、领导艺术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署和配制力量;
第二、善于洞察、判断和决策;
第三、在实施指挥变更上善于变化;
第四、在沟通协调和化解矛盾上体现领导的作用和能力。
第五、在部署指导和激励上有非常强的感召力。
二、领导力的提升
(一)领导者需要什么能力
1、学习能力
增强学习能力,以便于正确理解中央政策的意图、法律法规的含义,正确理解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等概念。
2、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
4、岗位分类 决策类岗位 管理类岗位 技术类岗位
(政治——政治意识、政治敏感、大局意识、创新意识)(道德——公共秩序、职业伦理、家族伦理)(知识——综合视野、专业研究、信息更新)(技术——复杂程度、熟练程度)(经验——积累归纳、推理判断)(沟通——信息输出、信息输入)(人格——稳定、亲情)(心理——智慧、性格)
5、领导者的任职资格条件(1)必要的社会阅历
正确理解社会现象,选择正确的方法。职务社会阅历。(2)必要的道德素质; 公众和法律意识、荣誉感(3)必要的学历教育
晋升科技(高中)、处司级(大专)、副部级(本科)(4)必要的处置能力
创造性的思维和驾驭群体和事务的。(5)必要的外部形象。
体现领导魅力,公众愿意接受的形象。(6)必要的健康状况。足够的智力和体能。
领导者能力向班子建设转化。领导班子的结构。班子能力的互补。组织能力、业务能力、知识能力、政治能力、沟通能力
(二)如何获得领导能力
1、通过培训增加知识。(1)公务员培训的培训
初任培训——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的培训,以缩短新人熟悉环境的过程。任职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在任职前后一年内培训,以强化公务员当职知识和能力。
专业培训——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定期培训强化专业知识。
更新培训——对全体公务员提高工作能力的培训,以探索新政策、新技术为目标。继续教育和后备干部培训。(2)共性培训与特性培训要分开
共性培训内容:法制(行政许可法),基本政策,规则和程序(决策程序、行政程序),管理理论和实践,荣誉和责任,发展展望与职业信心。素质训练:心理、形象、风格。职业特性的培训:
高级领导——拓宽关于竞争、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趋势对组织影响的认识。
中级领导——涉及和实施有效的群体和群际工作,规定和控制群体绩效指数;诊断和解决群体群际问题;设计和实施奖励系统。
基层领导——监督和激励的方法、绩效反馈和职业生涯规划。
2、通过挂职丰富经历。(1)历练挂职
体现基层领导工作经验,以担任更高级领导领导职务为目的。(2)支援挂职
帮助边远贫困落后地区工作,以扶持、支援为目的(3)调研挂职
了解拟任职务下级工作情况,以胜任新任职务为目的。(4)安置挂职
以解决岗位不足为目的。
3、通过交流开阔视野。目的:扩大视野、增强活力、防止专权。
交流对象:因工作需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在同一地方或者部门、职位工作时间较长(县以上地方党政领导上任职满10年),回避。
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分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4、通过任务总结经验 学习型工作:
第一,委派参与处理解决难题,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第二、委派参加重要会议和重要政策的调研、决策、修订过程; 第三、委派重要任务,协调复杂矛盾,开创新领域;
第四、委派主持阶段性调整或者实验工作;承担重要谈判任务。
5、通过思维创新方法 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回应思维和主导思维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
如何增强创新能力?
(1)定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职业道路(2)广博:多看书、多观察、多交流、拓宽视野。(3)辩证:养成多维的思维习惯
(4)兼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领导实施
(一)团队建设与团队调适
1、组织系统功能
任何一个组织设置都对应着社会需求、社会管理、要对社会制度和政策,现实和利时以及所图太的政策起到的功能作用有深刻的理解。
2、组织技术构成。
针对只能要有深刻的理解认真思考,必要时可以听取专家的意见,使设置合理并发挥作用。
3、组织岗位构成
有哪些岗位?组织目标是什么?
4、组织层级构成
至少两层,提高领导权威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
5、组织动态调整。
要有一个预先的规划。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一些常备性的知识。
(二)制度安排
1、影响文明进程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年代 观点 结果 19世纪 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占有 资源争夺战争
20世纪 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 工业革命 50年代 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和信息 科技革命 90年代 拥有掌握先进技术、知识、信息的人才人才开发
1、影响文明进程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在我国公务员队伍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达到了82%,另统计,清华、北大的学生,60%至80%毕业后去了美国,我国有4800万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金得主,仅曼彻斯特一所普通大写,诺贝尔奖得主达到26人„„ 马克斯认为,世界文明是由世界制度和生产方式决定的,近年来世界奉行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探讨科学有效的社会制度和制度的执行。制度建设,制度管理时的定位,组织定位。
2、我们在做什么
(三)人才开发
符合人性特征的领导方式方法: 第一:基本的生存生活保障。包括就业、最低工资、工作报酬、基本的医疗和住房等。
第二、高度一致的发展目标;
第三、可以预期的发展道路。
第四、承诺诚信的管理程序。
第五、稳定良好的职业感受。
第六,即时激励的反馈机制。
(四)关系协调
1、定义
协调是指获取矛盾之间共性的过程。
2、目的
通过协调使各生产要素间达到最佳契合。
3、种类
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如组织管理的协调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职能关系的协调和利益管理的协调等。
4、协调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符合法律法规和常例的原则; 第二、第三方无利害关系的原则; 第三,对当事人双方公开的原则; 第四、从实际出发结果优选原则; 第五,少量多步逐步缓解的原则。
5、常见组织关系及协调方式。第一、组织内部关系。第二、行政隶属关系。第三、垂直管理关系。第四、业务指导关系。第五、归口管理关系。第六、联合行政关系。
6、人际关系协调。常见矛盾的协调
经济型、地位型、职务型、自尊型、习性型 如何协调领导之间的矛盾: 第一、一把手原则。
第二、从职能角度理解问题。第三、尊重和解释主管副职意见。第四、严格办事办文规则。如何协调下级之间的矛盾:
正确理解“权力崇拜”心里的影响和“争功争宠”心里的影响。领导者应检讨是否有以下原则:
任务和机会不均等,存在比较明显的冷热亲疏、所表达意见有歧异或者经常随意变更。
了解历史成见,针对作好认识转变工作。有意识增加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7、处理冲突实践的交谈方法
第一、拖延法:当事人情绪激动时可以用来降温,但最终要解决问题,比如约定下次谈话时间。
第二、重复法:反复重复当事人主张中的薄弱部分,促使其自己认识并主动收回不合理主张。
第三、示例法:以公平事例说明当事人主张中的不合理性。第四,建议法,肯定当事人的主张,提出合法的解决方案。
第五,过程法:跟着当事人的思路发展,说明有哪些“过不去的坎”。第六,目标法:指出最终达成的解决、忽略过程中的矛盾。第七,权衡法,找出利弊关系,强调弊端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八,升华法。找出“放弃”正效应,鼓励当事人追求更高价值的目标。
2.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hao 篇二
领导是指在各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间产生的个人能力或个人权利的过程。管理学者 (哈罗德·孔茨, 西里乐·奥唐奈) 认为:领导不过是权势, 也就是用以左右人们使之心甘情愿为完成集团的目标而奋斗的艺术或手法。心理学者认为:领导就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团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我们认为:领导是指利用权威, 引导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 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群体或组织既定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者是实施领导过程的人。企业领导是指企业中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人, 对其所在群体驾驭、影响和调动人们实现群体目标的活动, 通过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 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人。
领导者素质, 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构成领导者的各种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内在要素, 领导者素质是在领导活动的过程中, 在时间的变化内,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各种基本特征, 包括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
二、领导者基本素质构成分析
在一个组织中, 领导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领导只有具备多种能力和品质, 才能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 引导和引领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思想家罗莎贝丝·康特尔在管理学著作《巨人何时才能学会跳舞》一书中指出,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必须具备七项技能和情感:一是学会无须依赖等级制度的权利进行运作;二是知道如何以加强合作而不是削弱合作的方式“竞争”;三是以最高道德规范运作;四是保持谦逊;五是以过程为重点;六是保持多重性、灵活善变;七是从结果中获得满足。本人结合自己和同事、同学身边的领导素质, 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和所学习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认为领导应具有以下素质。
(一) 较高的政治素养
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应当具备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和政治品质等各方面的基本要素。一个领导的政治素养, 从跟不上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领导者站在什么立场、为什么目标、为什么对象行驶和使用权利的问题。因此, 政治素养是领导者首要具备的自身素质, 对其领导能力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领导者的核心素养。
(二) 优秀的品格魅力
品格魅力是领导魅力中的重要因素。“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领导者首先应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从领导哲学的角度出发, 领导是展示崇高品德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在学识、性格、修养、习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领导者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品格魅力, 才会使被领导群体成员肃然起敬, 使群体成员能体会到领导者值得信赖, 愿意跟随其从事工作, 从而形成群体凝聚力。
(三) 扎实的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企业领导者拥有扎实雄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领导者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理论知识功底, 要了解世界人文历史和国际经济环境, 要有较好的综合知识素质, 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掌握。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有广博的知识, 丰富的阅历, 要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超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才能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引领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
(四) 超群的综合能力
领导者是团队的核心。首先, 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建立科学、高效、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制度健全的组织体系, 是对领导的考验与挑战。其次, 要有决策能力, 以把握企业的前进方向, 决策能力最能体现和考验领导者的智慧、能力和才干。再次, 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用来分析顾客的体验世界。最后, 要有正确的用人观。能否选好、用好人才是企业领导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领导者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必须善于挑选和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 并促使大家拧成一股绳, 一起愿意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 良好的身心素养
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的灵魂,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要用足够的生理和心理耐力, 承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带来的压力, 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 也要有健康的心理。领导者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要有“得意时坦然, 失意时淡然”的心态;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敢于直面社会、接触现实, 善于求同存异;应当了解自己, 了解他人, 相信自身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镇定自若, 处变不惊。
三、领导者素质的养成
通过对领导者素质的学习和分析, 笔者认为, 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一般是指领导者素质个体在各个方面的构成状况。因此, 领导者素质的养成, 也应当从领导者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情操、观念等各方面进行养成。
(一) 培养优秀的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领导者, 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崇高的政治思想、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政治素养, 要拥有时刻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 领导者应当通过加强对政治理论的深入学习,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 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 培养良好的品格魅力
“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标准,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要求领导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必然的。领导者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优秀美德, 严于克己, 强化自身修养。一个有威信、有人格影响力的领导者必定是具有高度道德自律意识和能力的人。古代官箴也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 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 廉生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领导者应结合自身实际, 发挥气质中优势的一面, 不断养成刚毅果断、有胆有识、乐观开朗、宽厚待人、沉着冷静、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等方面的良好品性;要磨炼自身的意志, 始终把企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三) 努力成为学习型领导者
从领导哲学的角度出发, 领导素质还包含智慧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 领导者肩负着带领企业发展、促进事业进步的使命。领导者应当通过对理论、文化科学、领导艺术、现代管理等个方面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夯实自身领导力的根基。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领导, 只有理论知识过硬, 政治上才能清醒坚定, 从而保证自身领导力的正确导向。平时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用科学的发展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工作。其次, 要加强知识理论的学习。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 要广泛学习现代经济、管理、法律、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的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思维, 增强科学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能力。第三, 要学习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 努力加强工作的计划性, 科学设定阶段目标, 营造出宽松、和谐、进取的团队氛围, 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 使团队效能得到最佳释放。
(四) 锻造良好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一名领导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名领导是否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直接关系到其能力的发挥、职责的履行、效能的提高、和谐企业的构建。身体键康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领导者要注重在繁忙的工作中有规律的锻炼身体, 定期做好身体检查, 为做一名优秀的领导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领导应当要注意培养自己成熟的心理素质, 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要学会掌握内心的平衡;要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 锻造自身勇敢、坚毅、顽强、果断的品性;要培养自己对事业的进取心, 在领导工作中积极向上, 不消极守成, 时刻保持对事业和工作的激情, 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坚强意志;要尝试善于充分发挥情商的优势来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 培养综合能力素质
一是组织能力。领导者要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 指挥与协调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 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指导、采取控制等措施解决问题, 以获得最佳工作效果, 提高企业运行的效能。二是沟通协调能力。企业领导者, 对外对内都需要进行沟通协调。现代企业领导者应注重培养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善于与下属及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能够调节各种复杂矛盾, 促进企业内外关系的协调发展。领导者必须具备调动企业各种积极因素的能力, 包括调动个人积极性的魅力和调动集体积极性的能力。三是用人能力。企业领导者的核心任务是用人。领导者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培养用人之道, 观察人、了解人, 用人之长、唯才是举, 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和积极性。四是创新能力。领导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不断进取, 永远不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尝试在理论、机制、科技、管理等各方面创新;要善于创造一个新的环境, 塑造一种新的精神, 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创造力, 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 好的领导者就是其支柱。管理学界有句名言: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这句话说明了领导者的重要性, 说明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但是, 领导素质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的事情。因此, 如何重视领导素质的自我分析与养成, 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发展多储备一些领导精英, 成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领导者素质:分析
参考文献
[1]谢涛.科研群体领导者素质探讨[J].创新论坛, 2004, (2) :58.
[2]刘广深, 李汝英.现代企业领导者素质浅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1, (8) :96.
3.中职学校工作的成败与领导者素质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作;领导行为;领导者具有的素质;领导素质培养
中职学校工作重点是如何建立健康有效的组织来培养人才以推动生产和服务。中职学校要立足于市场,组织行为成败关系到学校生存。组织行为与领导者素质有关,一个中职学校若拥有高素质领导集体,学校发展就有保证。但中职学校工作成败与领导者素质有何联系?中职学校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应采取何种方式去有效地提高领导者素质呢?
一、中职学校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学校行为成败
(一)中职学校领导者工作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中职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中职学校各级领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领导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联合体就没有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双重任务,在教学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明确教师是教学竞争的核心力量和发展振兴学校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坚持人本观念,科学制定规划。中职学校要制定建设学校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专款支持鼓励教师培训,创设条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适时能力,成为真正的通专多能“复合型教师”。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定期开展教学竞赛,带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深入教学第一线督促教学双边活动开展;组织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带动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制定教研成果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措施。
4.鼓励教师学历达标提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让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倡导教师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支持鼓励教师通过多途径进行学历达标和提升,搭建成才的宽松平台。
5.着力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安排实习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进修,安排理论教师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到对口单位实习和考察,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有计划有步骤对老师进行综合能力培训、提高,逐步建设一支集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为一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中职学校领导者行为与学校凝聚力
中职学校发展最大动力是学校上下团结一致,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教职员工情绪稳定正常,学校渗透着一种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精神,体现出学校精神,即学校的凝聚力。
如何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呢?这就是中职学校领导行为,即“领导是关键”。领导就是影响力,领导者良好的特征、气质、方式将产生强大的学校凝聚力。中职学校领导者要增强学校凝聚力,就必须通过自身领导行为在用人、率众、树立威信上实现。
1.用人方面: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掌握好用人艺术。要知人所长,善于用人所长,创造良好的、鼓励人尽其才的环境,同时不求全责备。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最佳结合,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施展的最好“舞台”。要注意优胜劣汰,使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以确保学校领导联合体阵容和最佳活动。
2.率众方面:创建和谐的领导集体。采取“层次管理,赋权经营”方略,在管理中,敢于放权、勇于放权,让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做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使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的坚强领导集体,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作为中职学校的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方法增强学校凝聚力。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3.树立威信方面。中职学校领导者良好权威的树立,少用职位权力,多用威信,做到以心交心。在实际中应注意:要有自知之明,深入教职工中去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有良好的品质,做到凡事不可太情绪化;中职学校各级领导本身要具有浓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能力素质,领导者应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专才、全才和通才,把握学校的全局来保证学校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中职学校领导者的素质
时代需要具备高素质的领导者,合格的领导者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基础和条件,决定行为的成败得失,影响群体或组织的命运和利益,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护。新时代中职学校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有:
1.紧抓市场机遇。“能紧紧抓住市场”是当代中职学校领导的首要素质特征,但机遇与风险并存,这需要领导者有胆魄、眼光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2.非凡的管理决策、思维能力。中职学校领导者不是凭空而做,而是从调研入手。分析掌握较充分的决策事实依据,针对关键问题拟定解决方案,择优筛选方案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反馈,根据信息加以综合加工、推理,做出决断。
3.独特的用人之道。学校领导者应爱才如命,扬长避短,力排众议,大胆使用。微软说“优秀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三星说“人才是企业的上帝”;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也认为“人力资源是国家最终的财富”,作为为社会直接培养技术人才学校的领导者就更应合理应用人才以发展中职学校。
4.注意并善于维护学校信誉。中职学校领导要随时教育全体教职工爱护、维护学校所创造的良好形象,要着眼于学校长期利益,树立“眼前一点小利要放弃,换来更长远利益”的思想,要尊重学校学生的利益。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校领导者的素质
提高领导者素质有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两个基本的途径。中职学校领导活动必须去解决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才能够形成、提高。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要“躬行实践”。“纸上谈兵”不仅是兵家之大忌,也是所有领导者大忌。但实践之前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相对独立性也比较重要。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必须辩证结合,不可偏废。
为办好中职学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与中职学校领导者素质有密切联系。因而,中职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有计划培养使学校领导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力,使学校有更强大的凝聚力来把学校带向更加光辉的巅峰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强.领导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孙成志.组织行为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邬志辉.现代教学管理专题[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4.第五章 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 篇四
一、领导素质的含义与特征
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领导素质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1.物质性和精神性;2.先天性与后天性;3.适应性与发展性;4.相关性与变异性;5.多样性与综合性;6.社会性与时代性。
二、领导素质的内容
1.政治素质。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理论;政治知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2.道德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心和使命感;进取心;胸怀;公正;廉洁。
3.能力素质。其内容主要包含: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选材用人能力;计划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控制与自控能力;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4.知识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宽广的知识面;熟悉现代管理知识;一般的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5.心理素质。其主要包括: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开朗的性格。
6.身体素质。
三、领导素质的作用
1.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2.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
3.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
四、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简介
领导的特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和归纳领导者特有品质或应有品质的理论,也就是素质理论。特质理论研究从19世纪末期开始,其创始人是阿尔波特·戈林,代表人物是让尔法·斯托格蒂尔、威廉·吉伯和肯特·穆恩等。他们以领导者的个性、生理或智力因素为观测点,希望制定出有效领导者的标准,以之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特质理论一般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生理特质;二是个性特质;三是智力特质;四是工作特质;五是社会特质。
五、领导素质的测评
1.领导素质测评的含义与作用
领导素质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
领导素质测评的基本用途是: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领导人才的专项素质与综合素质,能比较准确地鉴定、验证有关领导素质与实际岗位要求之间的实际差距,能为育人、选人、用人及开发领导人才提供全面、系统、科学、客观、权威的佐证。
2.领导素质测评的过程与类型
领导素质测评的基本过程是:根据领导素质理论和测评目的,将领导素质的各种因素与内容分解成科学具体的领导素质指标,结合领导工作实际,确定测评要素,并将这些指标按有关科学原理编制成完整的测评量表、问卷、程序及其他测评工具,采取自测或他测两种基本方式,充分结合和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领导人才进行专项或综合的科学检测、考评与核定,由此得出具有客观公正性和较高可信度的结论,将这个结论用于组织人事工作实际,也将这个理论反馈于测评之始,以进一步改进、完善和稳定测评工具,从而建立常规的测评工具。
领导素质测评的类型主要分为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两种。
3.领导素质测评的方法
(1)领导个体素质的测评方法:因素评鉴法;心理测验法;情境模拟测评法。
(2)领导群体绩效的测评方法:双层测评法;群体行为测评表;人际关系测评法;角色知觉测验法。
六、领导素质的提升途径
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质提升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领导素质的全面提升都要依靠教育。
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最关键环节。领导活动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升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升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所提升。
七、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和内容
1.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
2.优化的领导群体结构主要内容包括:(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心理素质结构。
八、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
1.群体感应功能;
2.群体互补功能;
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
4.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九、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1.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
(1)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有利于实施系统性领导。
(2)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
(3)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是高效能领导的需要。
2.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标准
(1)立体构成。由各种因素及同一因素各种层次构成的领导群体,就是立体构成的。这种立体构成,是组建领导班子的基本要求。
(2)自我适应。领导群体结构本身具有自我适应性,能够通过内部的自身调节,实现自我更新,在不停息的运动中,逐步求得平衡和稳定,不断地自我完善。
(3)协调稳定。领导群体内部要协调一致,这是发挥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条件。
(4)职权分明。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
(5)高效性。
3.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原则
(1)目标原则;
(2)互补原则;
(3)精干原则;
(4)开放原则;
(5)绩效原则。
4.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
实现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采取组织措施,也就是适当调整,以重新选拔或招聘群体成员的方法,改变群体结构;二是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内因作用,改善各自的素质状况,使结构不断优化。具体的措施有:
(1)从整体上选配领导人才。
(2)努力开发人才资源,重视提高领导者后备队伍的建设。
(3)大力开展领导者的“继续教育”工作。
(4)加强领导群体自身建设,这是提高领导群体“自优”能力的关键措施。
5.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hao 篇五
中国儒家思想对于领导者素质与能力发展要求是有内在规律的,他要求“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发展序列。儒家强调正人先正己,由内而外,由已及人,《大学》中说:“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志;致志在格物。”这里所说的“格物、致志、诚意、正心、修身”,是追求人内心的修养完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为政治民,追求理想的社会。两者合起来就是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
二、中西方管理基于领导能力及素质的理论比较:本质、构成特点及方法应用
1、西方能力与素质理论:本质特点评价方法及应用
第一,西方的能力与素质理论:本质特点.西方能力理论认为,能力是具有结构心理特征的总和。研究能力的结构,分析能力的构成因素,理解能力的本质,从而合理设计能力测量的手段。由于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特征,因而出现了研究能力的不同理论。它们的共同基础是能力测量中不同的因素分析法。
西方素质理论认为,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生来或早期聋哑的人难以发展音乐能力,双目失明的人无从发展绘画才能,严重的早期脑损伤或脑发育不全的缺陷是智力发展的障碍。
第二,西方能力与素质理论的关系:构成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刨生理结构,不能现成的决定能力。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解刨生理特点,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
只是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解刨生理素质在活动中显露并发展起来,才逐渐形成能力这样的心理特征。
英国心里学家斯皮尔曼作为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他反对联想理论,著有《智力的性质和认知的原理》、《人的能力》、《创造的心》等”。他对心理统计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对相关系数概念进行了延伸,导出了等级相关的计算方法。他还创立因素分析的方法,这是他学术上最伟大的成就。
第三,西方能力理论:评价方法及应用
斯皮尔曼二因素结构理论的方法表达为:
1)斯皮尔曼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所构成。
2)完成任何一项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
分析方式:
1)一个算术推理作业由g+s1决定,而一个言语测验作业由g+s2决定。
2)两套测验题的结果如果出现正相关,就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因素g;而它们不完全相关,就是因为每种作业包括不同的、无联系的s因素造成的。
结论:根据这些相关,在能力结构中,第一位的和重要的是一般因素g,各种能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g因素。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力结构设想,称为“智慧结构”学说。
1)智慧因素是由操作、材料内容和产品三个变项构成的,像一个长、宽、高三个维度的方块。
2)每一变项由一些有关的要素组成,因此,他以排列组合的方法,提出智慧可能由120种因素组成。
2、中国人文哲学关于能力与素质理论分析:原则与本质属性、评价结构及应用
6.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篇六
关键词:领导者领导者素质创新素质道德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将有不一样的要求。当前,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挑战。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关联事业前途和国家命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领导者素质的高低。时代需要具备高素质的领导者,而合格的领导者是领导实施领导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基础和条件。它从根本上能决定领导行为的成败得失,进而影响到群体或组织的命运和利益,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那么,新时代领导者就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时代对领导者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推进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每个领导者都需要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时代领导者最重要的资本,正如德格所说,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潜质。领导者务必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合格的领导者。同时,要讲究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要批判地学、思考地学、辩证地学,要从实际状况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领导者的学习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了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知识,以及领导科学、历史与法律、现代科技和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时代是学习的时代,新时代的领导即学习。没有人天生就是卓越的领导者,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加速学习,是持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领导者不仅仅要自身发奋勤奋地学,而且要将自己所领导的组织变为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技术每年的淘汰率为20%,寿命周期只有5年,透过知识领导创新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流。实际上,这是时代对领导者的知识、见识和胆识的要求。知识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者,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高质量的权力来自知识的应用,知识是用途最广的社会控制力的来源。在以知识决策和知识管理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领导可能。丰富的知识对领导者来说是及其重要的,往往是事业成功的资本和基础。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使领导者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洞察力,能及时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果断处理和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领导者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工作面越来越宽,时代要求领导者务必有较强的工作潜质。潜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智慧在工作中的综合表现,从人才学的角度讲,知识、业绩、潜质是构成人才的三要素,潜质是本质的要素。领导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复杂劳动,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领导者就务必具有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娴熟的领导艺术。新时代的领导工作包含的资料,涉及的领域,实施的方式等十分广泛、复杂,作为现代领导者没有必须的潜质不行,只有一种潜质也不行,务必具有多种较强的潜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进入21世纪以来,领导者频频成为社会良知的拷问对象。不遵纪守法,投机行为,助长腐败等,领导者日益暴露出自身的道德缺陷。因此时代对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在一个优秀领导者身上,德和才就应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有德无才,无才有德,都不具备优秀领导者的基本条件。正因有德无才,政治上固然可信,但难当大任,重用了势必助长不学无术之风;无德有才,才足以济其奸,重用了会有很大的危害。德与才相比,德更有决定好处,因此领导者应德才兼备。所谓“德”,作为领导者的基本标准,包括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所谓“才”,作为领导者的业务标准,主要是指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手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综合分析潜质,组织协调潜质,驾驭全局潜质。德才兼备标准不是抽象的,是有具体资料的,其资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党的政治路线的改变而变化的。
二、合格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多变,以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对现代领导的领导者素质提出了诸多要求。一般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过硬的知识素质,较强的潜质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导者的重要素质之一。政治思想素质(如世界观、人生观)对于领导者能动性的发挥起着推进或阻碍的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能动性的发挥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为领导者才能素质构成和发展带给正确的方法。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做好本职工作所务必具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一般地说,领导者掌握的知识越多,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就能够有更快的预见潜质、表达潜质和创造潜质。能够说,在客观条件相同的状况下,知识越丰富,产生创造性设想的可能性就越大。潜质素质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是领导者成功的进行领导活动所务必的潜质基础,不仅仅包括智力因素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力等基本潜质,也包括领导工作所务必具备的专业潜质及某些岗位的特殊潜质。心理素质是领导者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涉及人的个性、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多方面资料。从某种好处上说,它制约
和影响着领导者的其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指心理健康或具备健康的心理领导者应具备成熟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情感过程,具有坚忍不拔地意志。领导者既是领导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者。强健的身体素质是领导者胜任管理工作,履行领导职责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在现代社会,对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新世纪、新任务、新环境对领导者提出的迫切要求。英特尔公司前总裁以前撰文指出,我们正处在以十位速度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是80%的危机、20%的机会,作为一个领导者随时感到身边的变化,而且知道什么在变,自己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可见,创新潜质已成为领导者务必具备的最重要的潜质和首要素质。从本质好处上讲,创新的含义是指人类物质礼貌、精神礼貌和制度礼貌的一切领域,能先与他人,见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从而获得人类礼貌的创新发展和新突破,领导者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质,只有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跳动脉搏,不断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把领导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此外,领导者之因此就应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质,还在于他们不仅仅仅是一般创新者,同时还是创新的领导者。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质的领导者,支持和鼓励创新、带头和推动创新,才能担负起时代和事业赋予自己的领导职责。
创新是领导者素质提高的要求,创新本身也就是领导者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表现。应对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领导者自身素质的创新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观念的创新。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入,国际全球化局势的蔓延,创新思想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凡属创新,都不是对原有思想的缝缝补补,而是对原有思想的突破。比如:列宁主义作为一种创新,就在于它说明了物产阶级革命能够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就在于它指明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就在于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要求的创新,就在于它回答了在和平发展时代如何才能始终持续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问题。领导者的行为是受领导者的思想观念支配的,如果观念陈旧,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那么领导者必然会被竞争性社会淘汰出局。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自觉突破旧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实现思想创新,那么他必然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其次,技能的创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礼貌进步,尤其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仅凭基本的潜质和一般的领导潜质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需要了。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者务必具备快速学习的潜质,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同时,还需要有批判的潜质,领导者务必有敢于怀疑,敢于独立思考的勇气,有怀疑才能有发现,有批判才能有扬弃,有自信才能有创造。领导者只有自己有信心,才能给别人信心。有批判精神的领导者更具有创造力。领导者务必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决策的潜质。现代领导者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不能仅凭经验从事决策。现代领导者务必学习思维科学知识,掌握现代思维理论。放下经验思维,学会科学思维;放下单向思维和平面思维,采取多路思维和立体思维;开启自由奔放的思想,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寻找有利因素。要在充分掌握准确信息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实施决策。要以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确保决策方案的正确性。
第三,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领导者的知识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而取决与他的知识渊博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作为领导者的知识结构,是指领导者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结合方式和组合方式。领导者掌握的知识状况对他能否实现领导知识的优化创新有很大的影响。领导者要善于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独特的知识,产生独特的功能。独特的功能够帮忙领导者构成自己特有的创造风格和魅力。领导者具有的知识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更新、工作的变化等因素而不断充实、更新和调整,以使自己的能够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永居时代前列。
当今社会始终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适者生存不仅仅是生物界的自然发展规律,也成为社会经济界的发展规律。领导者务必持续对新鲜事物敏锐的洞察力,见微知著,富有想象力,思路开阔,善于提出大胆而新颖的设想。敢于、善于改革和创新,紧紧抓住时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路子、新方法。
2、道德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繁华的世界,正因繁华而让人难守清贫,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热闹的世界,正因热闹而让人寂寞难耐。以前人们很少关注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的伦理基础和取得这些成就的道德价值。只有在领导者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的道德素质才会备受关注。像美国安然丑闻或前科龙董事长顾雏军案件等使人们意识到领导者道德素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道德素质是指必须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必须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决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资料后构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资料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道德素质上的问题,是不正之风的重要根源,也是腐败的主要根源。确保不了道德素质的质量和品位,就必须会使领导者个人乃至整个领导集团、整个上层建筑都迅速走向腐朽和崩溃瓦解,在这种状况下,其他领导素质无论如何优秀都不能挽回其覆亡的命运,不需要外力攻击,就可能正因道德问题而自我毁灭。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领导活动职业道德的素质。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标准高于一般职业道德,要求严于一般人员。领导者有道德,才会有影响力、号召力,才能实现领导目标。优秀的道德素质包括:一是有职责心。领导者在享有相应的权利的同时,付出相应的劳动,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二是宽容。领导者只有豁达大度,能容人、容言、容事,才能团结上下、左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三是诚实。诚实是对领导者的最基本的要求。领导者就应把诚实作为自己生命的瑰宝,在人际交往中表里如一,坦诚相见,真诚可信;四是信赖。领导者要充分信任下属,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完成任务,以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五是廉洁。领导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真正弄明白“用权做什么,奋斗图什么”,切实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道德素质是领导者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在领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道德素质的作用。作为领导者,道德修养的层次应当是高的,应当身体力行地带出好作风,发扬好传统,以德感人,以德树威,以德勤政,以德带动一片,以德影响一方。从领导活动的手段看,似乎不存在什么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但手段的选取务必贴合道德要求,要有对社会和人类高度负责的职责感。如果所选取的手段不当,不贴合社会规范,就会遭到舆论的谴责,良心的自责,最终导致失败。如: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罪,而沦为阶下囚。正因他违背道德的行为,使国家统计局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三、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的措施
领导者的素质修养作为社会管理者的领导者,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而重中之重的是领导者如何加强对自身的素质的修养。要想做好工作,务必自觉地提高本身的素质。
1、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潜质
学习是提高领导素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的一项基本功。领导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职责、一种追求、一种境界。首先,向书本学习。书本是领导者最基本的知识来源,学习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取,并注意长期积累,力求事半功倍。其次,要向成功者和先进的领导者学习。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高超的领导才能,透过虚心向他们学习,能够取长补短。第三,要向下属和员工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科学研究证明,在现代社会里,一个领导者的知识,只有20%是透过正规学校教育获取的,其余80%是靠工作实践和在职学习获得的。因此,领导者要不断发奋学习;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加强修养,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处在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之中,领导者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快地就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下属。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作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发奋提高自身素质。
2、用心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
领导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越来越引起现代领导者的重视。领导者要透过教育培训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和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参与培训的时候既要有目的、有计划,又要有针对性、有深度。坚持多渠道、多形式、个性化,要由单一的课堂听讲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求学方式转变,针对领导者自身日常工作的特点,多参加一些案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实地观摩,情景模拟等课程。选取培训方式上,应坚持以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为主,克服单一,呆板的培训方式。即要强化岗位培训,又要加强专业化的教育训练。在具体做法上,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在职培训、脱产培训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培训。
3、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素质
必须的领导素质只有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对提高领导者质来讲,学习重要,实践更重要。在实践中理解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造就领导者的重要方法,也是领导者成长的最基本的途径。领导者只有在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素质,实践增才干。领导者必须要深入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增长知识经验,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心理素质。现代的领导者就应深入到基层去,和一线职工同甘共苦,锤炼自己,经风雨,傲严寒,增长才干,不断成长。作为领导者,只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务必在实践中锻炼,才能成熟成长起来。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做不好领导的。领导者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能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实践是领导者提高素质,改变作风的大课堂。
7.基于情商的领导者素质培养 篇七
据此, 领导者的素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
一、情绪控制力的培养
情绪控制力强的领导者能使自己的情绪处于有利于领导活动的稳定状态之中。为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领导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防止不良情绪的滋生。这主要是其一, 淡化权力欲和物质占有欲, 因为情绪与需要相联系, 权力欲和物质占有欲越强其需要就越不容易满足, 不良情绪就越容易滋生。其二, 防止特权思想的侵袭, 与人平起平坐, 这样容易满足自尊的需要。而唯我独尊必然容易受挫。其三, 工作目标不易过高, 因为过高就完不成任务, 而这样就会有失落感。其四, 处理好人际关系, 以免是非缠身。其五, 增进心理容量, 心胸要坦荡, 有时即使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情绪也不受影响。
其次在具体行动中培养积极的感情。感情包括情绪。在具体行动中培养感情主要是:其一, 领导者要走近群众生活, 了解群众, 尊重群众, 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样积极的情感就会自然产生, 因为情感具有情境性, 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产生, 而不是仅靠语言指示的。其二, 以诚待人, 以情动人。情感有感染性, 在领导者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对方, 引起对方的情感共鸣时, 便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其三, 强化积极情绪。因为一极的情感可以强化另一极的情感。例如, 对战士越爱, 对敌人越恨。领导者可用这一情感规律来强化自己的积极情感。其四, 在一定条件下, 一极的情感也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情感。例如, “破涕为笑”、“乐极生悲”等。所以领导者可以设法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同时也要防止积极的情绪向消极的情绪的转化。
再次调节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是一种消极情绪, 其中包括暴怒、气愤和哀伤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引起决策失误、行为失度和影响工作成, 所以领导者应该注意调节不良情绪, 其方法主要:其一, 意志控制。意志对情绪具有调节作用, 所以领导者要用坚强的意志控制不良情绪, 也就是要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其二, 宣泄。当不良情绪无法控制时, 自己可以借助一定的渠道把它宣泄出来, 以减轻心理压力, 恢复到理智状态。宣泄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向亲人或朋友倾诉、写记事短文或日记等, 也可以在无人处大哭一场。其三, 转移。离开不愉快现场, 到另外一个地方散心, 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情绪稳定下来。其四, 冷置。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 不要急于评论是非, 待心情平静下来之后, 经过冷静的思考用理智的方法加以处理。
二、人格意志力的培养
人格意志力就是领导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 自觉地组织自己行为所展示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它的培养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 正确对待困难。其一, 承认困难, 领导者就是受人民之托带领群众克服困难, 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因为没有困难和克服困难就没有前进。其二, 迎接困难。在工作中, 困难肯定会给人们带来巨大阻力, 但是只要下定决心, 不怕困难, 研究和采取克服困难的办法, 艰难困苦总是可以排除的, 因此, 应该迎接困难, 战胜困难。其三, 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 这样就会经过克服困难的磨砺, 使自己更加坚强。正如斯大林所说:“真正的干部, 只有在同困难做斗争中才能锻炼出来。”
第二, 正确对待失败。其一, 允许失败。因为领导者总是不断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所以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失败在所难免, 还有些事情要取得成功需要很长时间, 其中阶段性的失败是常有的, 所以要允许失败, 要平静地面对失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冷静的思考, 从反面去获得智慧。其二, 要承认失败。这就是不要掩饰失败, 不要回避失败。因为失败不是可耻的, 而且只有承认失败, 才能从中得到教益。其三, 要持之以恒地征战失败, 这就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由奋斗, 失败, 再奋斗, 再失败, 直至成功。这样, 在征战失败、取得成功的同时, 也使人变得聪明和坚毅起来。
第三, 正确对待挫折。领导者受挫折后应该采取积极行为即在受挫后将动机行为导向更崇高的方向, 为此, 改变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和行为, 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的要求, 以便有利于社会和自己。面对挫折, 吸取经验教训, 使自己更加成熟, 更加坚强, 用成功的业绩弥补挫折带来的失败与悲伤。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如身残、亲人故去等, 将悲痛唤起的冲动转化为奋发工作来抒发压抑在内心的情感。
三、驾驭力的培养
驾驭是使他人服从自己意志的行动。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意志不是自己随心所欲的意志, 而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 其中包括本组织成员的意志。领导者要培养使他人服从人民群众意志的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培养良好的个性倾向。领导者的个性倾向, 主要是指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体需要等核心的心理特征。良好的个性倾向要求领导者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以及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凡是要求群众帮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 自己一定不做。
第二, 不断提高权力性影响力。领导者在运用权力时, 要持审慎态度, 要具有无私精神, 凡事坚持原则;要善于授权, 任人为贤;要具体指导, 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警惕执政为己, 坚持执政为民。
第三, 不断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其一, 要大公无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品格因素中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级领导者的天职和宗旨, 是党和国家对领导者的根本要求。它一方面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与以往任何时代的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它又是领导者与人民群众客观关系的集中反映, 它表明领导者既来源于人民, 授权于人民, 又服务于人民, 是人民的公仆。所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会受到群众的敬爱, 就自然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这是一个领导者具有才能的集中表现, 而才能是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领导者要拿出业绩来, 主要是在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去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依靠群众并带领群众不断创新。要努力学习。通过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 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 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这不仅因为有丰富知识的领导者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依赖, 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还要与下属建立深厚的感情。领导者与下属有了深厚的感情, 下属就会对领导者有一种亲切感, 就会愉快地接受领导者的领导。注重陶冶性格, 使自己的人缘型的性格居多, 如热情、自信, 正直、诚实、刚毅、勇敢、谦逊、严于律己、与人为善、豁达大度等。人缘型的性格可以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友好, 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提高人们之间的心理相容水平, 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使领导产生一种自然影响力。
摘要:优秀的领导者除了要具有超群的智慧以外, 还要有很强的耐挫能力、情绪自控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显然, 后者所指的几种能力都不属于智力的范畴, 而是归于情商。实际上, 在领导者取得成功的要素中, 智商是重要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情商, 而且所处的领导位置越高, 情商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所以领导者素质的培养, 关键体现在其情绪控制力、人格意志力、驾驭力等情商方面的全面提高。
8.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hao 篇八
一要讲担当。能担当、敢担当、会担当,是国航对全体干部员工的基本要求。担当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职业操守。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有担当。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境界、勇气、格调和能力。各级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敢于接受并肩负起组织的重托。
要大力强化担当意识、弘扬担当精神,引导干部员工善于站在企业的全局中思考分析问题,自觉将自身工作放到更高层面的大局中去把握、去落实,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主动负责,坚定不移地担起岗位赋予的职责,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各级干部遇到问题或困难,要多从主观、自身找原因,本着“需要决定兴趣”的原则,落实“在岗在位在状态”的要求,凝神静气, 抓好本职工作,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岗位赋予的职责,做精、做细、做实、做出好的效果,为实现国航“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二要讲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清晰打胜仗,思路不清打败仗,思路混乱打乱仗。思路清晰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出思路要集领导班子和干部员工的集体智慧,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清晰的实施路径和可操作的措施。
讲思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上级的指示精神、指导原则和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路不偏,方向正确。对执行上级的指示既要讲服从,又不能讲盲从,搞上下一般粗;既要讲因地制宜,又不能各行其是;既要依据指示精神执行,又不能被动应付,缺乏创意,从而使上级的指示真正成为自身正确决策的指路明灯。
讲思路,要坚持实事求是。唯有实事,才能求是,唯有知实情,才能出实招。对下情的准确把握是理清思路的一个重要基点。为此,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务必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深入调查研究,对所在的单位、岗位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所在单位、岗位的优势和劣势、所长和所短、有利和不利等特点做到胸中有数,使决策思路既贴近实际,又富有创造性;既符合规律,又富有成效。
讲思路,形成明确的工作目标,清晰的实施路径和可操作的措施,必须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将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历史与现实的大形势、大趋势中去思考、去研究,这是理清、定准决策思路的关键所在。为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善于把握推进工作的切入点——牵住推进工作的牛鼻子;善于扭住推进工作的侧重点——务求工作重点突出;善于锁定推进工作的创新点——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善于紧扣推进工作的落脚点——要将设定的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按照“吃透上头的、学习外头的、总结过去的、多听员工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提出破解难题的思路和策略,清晰职责界面,理顺交叉任务,明确关键任务项和衡量标准、完成时限,以理出一条“紧贴实际、上下认可、言简意赅、目标科学、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富有创意、便于操作”的任务清单,从而使所在团队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一路前行。
三要讲方法。抓工作要抓重点。所谓抓重点,就是要善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学会运用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抓住重点,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首先,要明确职责重点。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党委领导的工作重点是抓党建、抓队伍,行政领导的工作重点是抓安全。安全的重点在飞行,飞行的重点在机长。同时也要抓好空防、站坪、地面交通及消防安全。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其次,要在全局中找重点。对领导干部来说,要统揽全局,深入调查研究,在工作全局中找到主要矛盾。第三,要提高抓重点的能力。要清醒地把自己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能抓重点、善抓重点、抓好重点的能力。第四,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根据所谓“二八”法则,就是要把80%的精力、物力用在20%重要的事情上。第五,要确保抓好重点。要在突出安全这一重点的前提下,将人、财、物等优势资源向安全管理集结,为开展安全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四要讲实干。践行国航发展战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关键在于实干。“实”体现在从实际出发,出实招、求实干、见实效。“实”体现一种能力,是想法变成行动的能力,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粗放变成精细的能力,半拉子的事做完美的能力,爱做表面文章、求短期效应变成打基础、提能力、谋长远的能力。
各级干部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摸透本单位情况,使各项决策部署反映基层需求,体现单位实际;要发挥表率作用,主动到基层参与管理实践,帶头落实值班制度,确保在节假日值班、航延现场等情况下能够经常看到领导干部身影,真正实现领导干部指挥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要加强工作督导落实,对于布置的工作,要坚持一抓到底,加强持续跟进,抓好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细化落实、收到实效。
五要讲规矩。“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讲规矩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建制度、立规矩,并带头严格执行,坚守按制度、程序、规矩办事的底线。
讲规矩既要从大处着眼,讲大的规矩;也要从小处着手,讲具体的规矩;既要讲成文的规矩,也要讲不成文的规矩,讲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规矩,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能拿规矩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要切实增强规矩意识,心里时刻装有规矩,时时处处遵守规矩,脑子里时刻有一盏“红绿灯”,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六要讲服务。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要坚持“双服务、双满意”的工作目标,畅通服务链条,传导“领导为员工、机关为基层、上游为下游、全员为旅客”服务理念,推动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品质双提升。
各级干部、各级职能部门,想问题办事情、开展工作都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航班正点保障有内外两个资源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如航班时刻、交通管制、天气,只能努力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外部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正点工作的重点就是积极改善内部资源,通过内部优化资源,建立一系列制度,依托制度保障来化解外部限制,确保航班正常。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干部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坚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工作思路,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要真正沉下心、俯下身、到一线,传导企业要求,聆听基层呼声,解决工作难题,总结推广经验。
七要讲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提升认识的基础。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要从加强学习开始,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创新工作的能力,努力使自己的理论功底更扎实,视野更开阔,管理能力更高超,经营业绩更卓著。
9.浅谈领导者的自身素质 篇九
在领导者拥有职权的同时,也要求他具备相应的素质,也只有当他的素质能够与他的职权相适应时,才能充分发挥职权的作用,更好地领导和组织下属人员共同奋斗,实现预定目标。
一、组织决策的职权和良好的政治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者必须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知识,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在面临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处理,在大方向上不会发生错误。企业领导者只有自身拥有一身正气,作风正派,遇事大公无私,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在工作中才会理直气壮,员工也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戴,也才能保证全局的稳定。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工作的动力之源,一个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会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尽心尽职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这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这要求企业领导者对业务知识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对企业的利益要全心全意地维护,在各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工作中能够大公无私,有所作为。
3、办事公正。在企业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企业的职工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公平对等的环境中工作,领导者在处理各种关系、矛盾中要能够平等待人,推行制度中要一视同仁,衡量工作成绩要客观真实,要赏罚分明,公正待人。
二、任用人才的职权和识人辩才的素质
1、合理选拔人才。选拔人才需要领导者具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不能仅凭工作简历、他人评价等材料草率行事,而要与员工多多接触,深入了解,发现每个员工身上的长处,切实找到闪光点,并量才使用。如: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富有系统观点,有较强组织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销部门的人员应待人热情、性格外向,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甘愿吃苦耐劳;研发部门的人员应勤于思考,专心钻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生产部门的人员应熟悉流程,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等等。同时,领导者还要有勇气将那些经验、才学、知识超过自己的人用在重要的岗位。
2、有效激励员工。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内在潜力的过程,它对
于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合适的目标。为员工设定目标,会使他们得到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但制定目标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切合实际,目标定得太高会给职工造成巨大的压力,发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反正也完不成了,干脆不干了”的抵触心理,而目标太低又会造成人力浪费,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的经济价值可以使许多员工得到生活上的一种满足,而精神奖励的“明星效应”可以使员工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两种奖励都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不同的奖励对于不同员工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领导在奖励员工时应根据不同人员的心理状态、工作内容、工作业绩等情况灵活运用,使员工得到最佳的激励,取得最好的效果。第三是树立良好的榜样。人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相互攀比更是人的本能,可是有许多人在工作中不知道自己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做好了,工作完成多好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赏识,也就是说没有“参照对象”,自然也就缺乏了动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赶超目标,工作中就会尽力拉进与榜样之间的距离,甚至产生要超过榜样的心理,起到大大增强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三、负责工作安排的职权和有效组织员工的素质
1、具备优秀的知识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者必需的基本条件,领导者应尽可能地掌握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对自己所领导、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一定要精通,在解决有关技术的疑难问题时,可以游刃有余。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促进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在员工中树立起威信,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领导者还应学习和懂得经济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自己在面临紧要问题时,可以凭借丰富的知识果断地做出正确决策,在处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矛盾时,可以以理服人等等。
2、拉进与员工间的距离。领导要经常与职工一起参加劳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经常参加职工们组织的文艺表演、比赛等活动,要尽可能多地亲自为职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等等,与员工之间形成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的默契,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自觉投入。
3、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环境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工作条件、人文环境、目标要求等等,要求领导在员工搭配、任务安排、计划分配等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掌握,因材施策,切实营造出最佳的工作环境,使每位员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4、掌握赞美与批评的技巧。经常赞美员工的成绩,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使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对工作的促进具有神奇的效果。另一方面,领导者也不能忽略批评的作用,它是对职工某种不良行为的否定,以便员工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克服不良行为,这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
要实现领导角色的转化,对领导者素质有很多要求,我们将在此做详细叙述。
1人要有使命感
领导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的第一要务是提升组织存在的价值以及对组织美好前景的设计,时常以此来激发自身及员工的创造性潜能。而且这种目标应实实在在,不要让人感到无的放矢。正如杰克 韦尔奇曾经说过的:“在今后的十年内,我们想使GE公司成为一个员工拥有创造自由、每个人都能尽其所能的场所,一个开放、公正的场所,在此位置,工作人员,他们可以决定一个特定的任务,我相信 而当自己完成这些工作时,自己的钱袋和灵魂都能得到奖励。” 具有强大的改革能力
领导者应该具备一种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们的头脑里要充满创造力和想像力。变革是他们的特质,他们从来不会被某些陈规陋习所禁锢。面对成就,只会一笑而过,永远只会站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之后便是全力以赴地冲向下一个终点。他们具有发动改革与推动改革的能力,使本组织能够始终保持环境适应性强。
2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
员工的忠诚是任何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有力保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领导者充分地满足了员工的合理需求,员工才会对你忠诚不二。当然这种满足不限于物质方面的满足,非物质的激励有时会更加奏效。因为,员工不仅有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需求,而且有提升自己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影响力的愿望。组织可以为员工提供这样的机会,实际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组织应该创造各种条件使员工在工作中真正感受到自己能力与信心的提高。3勇于冒险
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领导者如果慑于变革中的风险裹足不前,那么,他必定不会有所成就。
因为惧怕失败的风险不去行动,组织必然的结局是被市场淘汰。但领导者绝
对不能是冒失者,他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降低行动的风险,他们有必要考
虑各种革新的方法,人民一样来处理复杂的关系。
4长于沟通
领导者只有表明自己的意图,并使员工接受,进而落实,才能进行更深层的领导活动。因此,作为一个领导人必须长于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包括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聆听他人的观点。沟通的作用包括:激励和鼓舞员工;与员工建立相互合作与相互信任的关系;妥善解决冲突;消除员工在不稳定环境中的恐惧感与无力感;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员工作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反馈信息使员工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改进自己。创新自我的事实,确定的 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正是自我。当我们被自我的樊篱束缚时,我们就很难再向前推进。一个领导者若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可想而知是什么后果。由于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员工们十分关注的,而且会对员工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领导者应该敢于向自我挑战,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与努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新价值,我的理解了。与此同时,他的信念和领导的过程中,员工使用,使员工同样具有这种可贵的品质。
5乐于奉献
虽然你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首脑,但也正因如此,你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正如罗伯特 格林利夫所说的,领导者要不断地对自己发问:“在你的领导下,你所服务的人是否真正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否变得更健康?他们是否变得更自主、自由、聪明和能干?你自己是否越来越像公仆型领导者?? “我们强调的服务人员的领导 无非是想让领导者意识到,这完全是为了激发员工的自我价值与尊严。如果员工得到成长,组织自然得到相应的成长。
6不要怀疑任何人的能力
领导者应该对员工的能力保持非常信任的态度。在做出授权后就要充分信任他们,不要怀疑员工的能力。即使员工们有时会对领导者的授权不太热衷,那也不要去责备他们,原因多半是他们缺乏相应的能力。领导者应该给予员工支持和帮助,因此,其有能力加强 使他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7善于调节
组织中的内耗往往会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效率,而这些内耗一般都是由于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见分歧或是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此时,领导者的主要责任是解决个体间的冲突与消除相互合作的障碍。领导者必须通过共同愿景和系统论的观点在组织中营造出团结一致的氛围。
保持充沛的精力
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往往会忽略这一条。事实上,所有的日子,精力充沛,在雇员的眼睛里充满了能量 你会感到,他们也会立刻振奋起来。因为,他们觉得领导都对工作如此热情、投入,那自己也应该加倍努力。因此,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为下属做出榜样。
10.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礼仪 篇十
1、领导者应该具备孝心。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起码准则。很难想象,一个忤逆子孙,不懂得感恩自己的生养父母,何以具备关爱他人、为党国效力的能力。
2、领导者应该具有爱心。
身为领导干部,意为领导下级的干部,应该对下属持一种关心、支持、爱护的态度,与下级建立起友情,以利于工作中沟通思想、更好地协调矛盾。如果领导者高高在上,只能使下属对你敬而远之。
3、领导者应该具有强烈地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领导者的工作不仅体现在对下级的指示,更重要的是对上级的负责,责任心是一个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素质。
4、领导者应该具备用人的素质。
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能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可以想象,每个人的长处之和就是一个集体的强项,对每个同志优点的认可,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极大鼓励,更是对集体智慧的肯定。
5、领导者应该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领导干部多数处理繁杂的事务,需要与各方的协调配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用一种多方协调的能力而不致于身处被动,协调能力会使你的工作做的游刃有余。
6、领导者应该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
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做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一个专业能手,娴熟的技艺是你行使领导权力的最雄厚的资本。
7、领导者应该具有谦虚谨慎地态度。
值得思考的是,一个刚愎自用的领导干部,用特有的身份压倒一切,会不会得到群众的依赖?权力并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一切,自负傲慢的形象,只能是远离群众。
8、领导者应该具有敢作敢为的精神。
敢于承担责任可以体现一个领导者的气质。遇到问题,推诿拖延,有失领导干部的身份,也缺乏作为的能力。
9、领导者应该具有宽容大度的风范。
领导干部处于上有领导、下有干事的位置,难免都事事顺意,如果与人与事都斤斤计较,很难得到领导的重用和下属的尊重,其结果只能是孤掌自鸣。
10、领导者应该具有应急的能力。
现实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事件,这时需要领导者的智慧、聪明、判断力,还需要领导者的果断、不迟疑的方法,对应急事情处理的好坏,事关大局,应急能力也不乏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必备素质。
基本能力素质
1)具体的领导能力
包括眼光,胸怀,胆识,用人,决策等(这些内容将会在以后的部分中详细论述)。眼光包括前瞻与洞察,包括选方向做决策与选人、用人,能够知人善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知人善任(判断力,激励)
要知道,发挥别人才能的才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才能之一。
正如福特(也有说是卡耐基)的墓志铭所说:这里埋葬着一个人,他终生都在“发现比他更能干的人,而且为他所用。”
决断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重视的能力,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判断与决断是一把手(领导)最重要的素质!当年孟良崮战役,全军都能否攻下孟良崮、打败张灵甫和国民党74师没有信心,唯有粟裕,我军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斩钉截铁地告诉前线指挥员,谁再提撤出战斗,提头来见。关键时刻粟裕的胆识、决断,是保证孟良崮大捷的重要因素。
2)成熟的个性
主要指情绪智力较高。情绪智力包括自我知觉,自我管理(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 都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绝不轻言放弃,用不言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社会技能。领导者具备足够高的情绪智力,才能以身作则,引领下属。
成熟的个性还包括谦虚的个性,谦虚为怀,不爱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在顺境中,取得成绩时会往窗外看,而非照镜子只看见自己,把群体的成就归功于其他同事,外在因素和幸运。
在逆境中,不往窗外看,指责别人或怪罪运气不好,而是照镜子反躬自省,勇于承担起所有责任。
3)思维能力
主要指思维的逻辑性,即清晰性与完整性。
包括对事物的想象、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使领导者能够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抓住问题的起因和实质,预测问题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影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问题,这种措施实施以后会出现什么后果。很强的分析力分析力使领导者能:转化、拆分复杂的问题,把它们变得相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不断分析,直到问题的各个相关侧面都经过了彻底而严格的检验。想象力使领导者能辨别出多种内含于问题之中的、而且很有用的可能性及供选方案,而一个缺乏想象力、洞察力的观察者往往无法觉察到这些。
此外,还应该包括直升机一般的特性。这个能力使领导者高瞻远瞩地看问题,并同时关注相关的细节,根据个人的不同视角分配相应的工作,把现实和所遇到的问题放在更宽泛的环境中考虑,而这些要通过迅速查明更大范围的组织内的相关关系来实现。
最后,包括系统思维的能力,这不仅能联系,并能发现问题的驱动因素,还从更广泛的范围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系统思维能力能带来创造性行动,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人际能力
主要指沟通能力。
领导者与下属的互动,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花60-80%的时间在“说、听、读、写”等沟通活动上。
研究表明:20%的沟通是有效的,80%是无效的。研究表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70%是因为沟通不当引起的。在组织和群体中沟通的效能越高,员工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沟通能够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高级管理人员把大约78%的时间花在口头沟通上;专业技术人员把61%的时间花在口头沟通上;在几乎所有的管理层次中,约有75%的时间花在各类沟通中。
沟通有控制下属的行为、传递信息、情感表达和激励的作用,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沟通能力,才能影响下属实现共同目标。
成功领导者素质
懂得做人。
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人知道,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么让别人喜欢你呢?好的企业领导者都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宽容和富有亲和力,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在人际交往中,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克己”即抑制自己的欲望,不以自我为核心,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比尔·乔治在采访了12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领导者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道德上的完善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同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相信自己。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很强的信心,有时会有咄咄逼人的感觉。这种自信心包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抱有信心;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等。成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它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其获得巨大的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
善于决策。
11.前瞻性是领导者必备的重要素质 篇十一
【关键词】思维;前瞻性;决策
[ 中图分类号 ]G 41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25-03
前瞻性一词可以从几方面解释:一是分析前景,未雨绸缪; 二是依据现状,预测未来;三是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四是总结经验,争取主动; 五是把握机会,时不我待。
前瞻性是创新的前提。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最重要的创新就是理论创新。因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一、 革命领袖的前瞻性典范
高瞻远瞩就是革命领袖的优秀品格,也是前瞻性的体现。在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领袖人物总能给人民指明正确航向,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1956年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然而当时我们还没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但是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因此1956年4月,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就是领袖人物前瞻性典范。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是党中央前瞻性的决策。
二、 前瞻性的重要意义
前瞻性是各行各业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
“决策”就是俗话说的“拍板”、“决定”,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15页)。“出主意”就是“拍板”、“决定”。从当代社会看,这个“出主意”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者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第一位责任,同时又是领导者能力的表现。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明智决策,而决策绝不是凭空想象,决策是有源之水。
1. 党政机关领导前瞻性的重要性。
党政机关领导者必须具备前瞻性思维能力,强化前瞻性研究工作。因为只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才能做出科学决策。而且领导者的决策关系着事业兴衰成败。尤其是当代,科学正在社会化,社会化也日益科学化。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其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广泛性已今非昔比,若不重视前瞻性研究,将会目光短浅,无所适从而贻误战机。作为个人的决策,其对与错一般都只是后果自负,影响面不广,无非是他个人工作小范围之内。如《战国策》中“南辕北辙”典故,愚蠢的驾驭者不听别人的劝告朝着相反的方向扬鞭而去,其结果就是他个人离目的地楚国越走越远。但如果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决策的对与错,那就关系着全局成败的大事了。决策对头,事业的成功就迈开第一步;决策失误就会导致事业的失败而无法挽回。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多变,领导者的决策也就越来越重要。为此,也就出现了“智囊团”、“攻关组”、“研究室”等专门出谋划策的机构,本质上就在进行前瞻性研究工作,为领导者做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古往今来都如此,凡举大事者必有同谋;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谋。当今社会,谋略的来源更是带有社会性、专业性和多学科交叉合作的鲜明特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通过智囊团的咨询,就不会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因此,智囊团的咨询服务,正是现代领导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是通过行政决策来实现对本国内外事务的领导与控制的,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本国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以2003年的“非典”为例,在疫情暴发时,我国中央政府把“抗非”提到首要任务的高度,统一政令,在最短时间内出台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并要求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应急方案,控制疫情扩散,保持社会稳定。由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得当,全国人民在政府的带领下漂亮地打胜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何谓一个质量高的行政决策,历来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要保证一个行政决策的高质量,必须注重“三化”。即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实践证明这“三化”是高质量决策的三根支柱不可或缺。但高质量的行政决策除了要具备民主性,科学性以及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前瞻性。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全国人民在一系列“应急方案”和“紧急通知”的指示下,漂亮地取得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的许多行政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我国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是在疫情爆发后才匆匆忙忙地组成“抗非”大军的,没有一个疫区是在疫情爆发前就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工作的。这导致某些地区在疫情爆发初期出现社会恐慌,哄抢药物的情况。如果说这是突发事件,是史无前例的,那前两年珠三角地区出现“油荒”,有钱无油加的情况,就暴露了我国燃油储备不足的大问题。相对于我国不足两个星期的石油储备,美国有三个多月的石油储备,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说是个岛国,但也有两个月的石油储备。这一方面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燃油消耗大有关,但另一方面不能不令人怀疑我国的石油战略政策是否存在问题。还有我国矿难事件的频频发生,灾难已经发生,损失成为事实。然后才组织专门调查处理、妥善处理后事。提出所谓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何要等亡羊才去补牢而不事先补牢呢?这难道不是领导者没有前瞻性的恶果吗?
此外,过度开发森林,占用耕地等做法,都是政府制定决策缺乏前瞻性的体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决策在前瞻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行政决策缺乏前瞻性,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而且這种危害往往是潜在性的,一旦爆发,就难以收拾。
总的来说,一个质量高的行政决策必须包含科学性,合法合理性,以及不可缺少的前瞻性。我国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行政决策的前瞻性。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把“前瞻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制定制度确立一系列的预警方案,包括疾病灾害的发生,战略资源的储备。只有这一系列预警机制正式确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企业领导者前瞻性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的精辟论点“管理就是决策”道出了管理的真谛。决策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工作,如进行怎样的投资?生产什么产品?采用什么管理方式?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等等,归根到底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决策。市场分析非常重要,任何一项产品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除了要有产品特性和企业的实力支撑外,前期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至关重要。从客户方来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受公平心态、获惠心态、从众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产品的要求相当“功利”。 目前大部分企业市场分析人员的分析依据主要是企业所提供的报表、图表、工作汇报等资料,这样会使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总结前瞻性市场分析,在企业提供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属性,适时深入进行市场分析,包括分析制作区域行政地图、区域社会阶层分布图、竞争信息流程图、借势助推前瞻流程图、关联产品流向图、窗口市场动向图、督察事项分布图、委代办业绩示意图、目标实施绩效图、员工及外界建议分析图等。 要想做到超前发展,必须熟练掌握、分析、运用这些图表资料。深入进行前瞻性的市场分析是争夺市场、占有市场的关键,是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重要方法,只有做好了前瞻性的市场分析,才能使产品投放准确,发展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 前瞻性的前提条件
领导者的前瞻性不是因为领导者的头脑如何比别人多聪明,而是来源于领导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思想要解放并广泛倾听不同意见和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是前瞻性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在居留英国期间,曾对英国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马克思拟定过关于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提纲和《工人调查表》。长达40年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就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毛泽东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赢得革命的胜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通过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环境、历史条件,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从而抓住事物的实质。
可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方针政策来自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避免决策失误,工作才能更为有力,措施更为有效。怎样调查研究?重点是把握4个环节: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二要全面透彻地了解与所调查事物有关的历史背景、方针政策和科学依据;三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事物;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听取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调查研究水平的高低,与个人理论修养、知识阅历、道德品格等紧密相关,是学风、文风和党性的反映。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读书,达到“书到用时方知有”的境界。
2.解放思想是前瞻性的根本保证。因为只有思想解放,才不会被旧框框、就观念所束缚,大胆创新。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问题上,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指出“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 列宁正是在这种不受任何条框束缚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下,准确而灵活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时期面对党内盛行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也抨击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怀疑论和无用论,他明确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斗争中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神秘的东西”。 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正是在这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态度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由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在革命过程中那些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为教条而取得的深刻教训同时也成为这个问题的反面佐证。面对“十年动乱”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紧要历史关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新局面。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3.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前瞻性提供方向。因为只有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为今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正确方向,成就新的事业。追忆古代的名君贤良和现代的革命领袖。不管哪一位都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后功成名就的。秦始皇赢政总结借鉴了策士们“连横合纵”战略的经验教训,横扫六国,统一了华夏;东汉末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苟活于乱世”的一介布衣诸葛亮,在军阀割据、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即能明智地总结天下大势,精确的提出“东和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决策,扶助刘备成功的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国。又如隋唐间的乱世战火,各路藩王纷纷争夺东都洛阳以割据称雄,但有远见卓识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却能总结先朝乱政的教训,避当时之锋芒,建议其父李渊挥师直逼关中富庶而又能攻易守的西部长安作为根据地,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然后又将各路诸侯一一歼灭、扫平,成就了一番千秋大业。毛泽东在关键时刻运用发挥总结方略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注重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湾改编”,实质上就是一次加强党建工作的总结,在此次改编总结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红军连队”的论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结合井冈山等地严酷的斗争形势,总结出适合敌后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十六字诀,为以后的反围剿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1927年党的“八大”。紧急会议上,由于及时总结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极大危害后,果断决议在南昌发动起义,中共才有了自己的武装,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一九四九年,中共执政后,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考验,要求党进行新的艰辛探索。如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认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综上所述,不反思工作中的成绩,就不能创新前移,不总结教训,即不能发展前进;不承认失误便看不见成绩,无胆量正视困惑和彷徨,则永远不能重新站立取得胜利。这在任何社会,对任何政党、任何社团以及群体或个人,都可以作为真知灼见,且是放诸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4.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是前瞻性的良好环境。因为只有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广纳良言才能发现良策,最终推动事业发展。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要推动事业的发展,必须谋大局、管大事、看长远,既要立足当前,给当代发展指明方向;又要预见未来、符合长远,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前瞻性,应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推动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专家、部门和公众意见。设置固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总之,要做到前瞻性,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否则将是目光短浅而一事无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首席专家: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肖贵清,覃 宣.
【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hao】推荐阅读:
领导素质的培养08-05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10-06
论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11-02
领导学论文__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06-14
现代领导干部的素质06-15
领导的领导力与执行力10-23
基层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06-18
浅谈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修养10-08
领导干部素质拓展06-27
领导思维与领导力提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