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共19篇)(共19篇)
1.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一
小小文明文明志愿者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环境提升小区整体管理水平打 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经社区、管理服务站、老龄委决定在锦绣苑小区组建小区文明志愿者监督员队伍 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宜居环境建美好家园”目标为指导以“整 治脏乱”为工作重点全面发动小区居民开展环境综合整 治活动着力解决小区“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推动 小区和谐建设笃实基础。
二、目标要求
监督活动整治范围以小区、楼栋为主检查重点是
小区整体面貌、绿化、小广告、公共设施等。
1、小区内建筑物协调、美观、整洁。楼顶、楼道、院 内无杂物堆放卫生整洁机动车非机动车放置整齐有序。
2、小区内各门店实行门前责任制必须全面达到《太 原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的 要求。
3、小区垃圾要求及时清理做到去臭味做好清洁保 洁和清运工作。
4、小区绿地、道路无杂物保持清洁干净。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社区、管理服务站、老龄委要切实对整治小区院落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好志愿者监督队 伍。
2、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 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居民的环卫意识营造浓厚的整治氛 围。
3、加强督查。成立小区志愿者队伍名单附后对小 区内环境卫生、楼栋卫生、小广告、不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志愿者佩带袖标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发问题及时制止。
4、社区、管理服务站、老龄委每半月组织志愿者队伍 分组对小区环境进行一次大检查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汇 总跟踪整改情况确保落实到位。
2.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二
为了使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更加深入浅出, 提高宣传培训效果, 服务队员们群策群力创新宣传形式, 将急救知识技能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 与情景剧、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 精心编排了以油田生产现场为背景的情景剧《生命一线》, 以灾难救援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剧《紧急救援》, 以幼儿园、学校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白雪公主》等一批宣传演出节目, 这些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宣传形式新颖, 效果好。严格的训练提升了服务队每一名队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让他们得到了锤炼, 收获了成功。志愿者服务队曾3次组队参加省级应急救护技能大赛, 其中, 在2012年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中, 团结拼搏, 默契配合, 出色地发挥了水平, 战胜省武警消防、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水平医疗及专业救援机构代表队, 一举夺得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学院争光添彩, 为志愿者服务队夺取荣誉, 为参赛队员们的大学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心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已成功走过5年的历程, 总结起来,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健全机制, 规范管理
“爱心天使”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队从成立初期开始即本着“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以医学专业特色活动为抓手, 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对组织机构、会员发展、管理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救护培训、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以系主任、急救课教师为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为队长的应急救护服务队, 有计划、有步骤地以严格程序吸纳新会员, 壮大会员队伍, 从组织上保证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参加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会员已达100余人。
二、将急救宣传教育服务活动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活动中立足特定载体, 扩大影响。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 深入社区家庭、公安消防、学校园所, 演示传播现场紧急救护的处理办法, 受到广大干部员工和居民欢迎。开辟红十字宣传栏、卫生健康宣传栏、分发宣传单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为深化爱心天使服务队员的思想理念, 我们利用多方阵地深化教育。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 渗透红十字宣传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敬老助残、人道奉献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体育与健康课中, 开展对学生进行救护常识、无偿献血等方面的教育;在主题班会课、团课和团日活动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红十字运动起源和发展的知识教育;在军训逃生演练、消防演练活动中, 引导青年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加强团队建设, 提升服务理念
服务队把团队建设和队员服务能力提升视为队伍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灵活的运行模式。服务队目前设队长、副队长、秘书长等组成的服务队最高决策层, 把握服务队的发展方向, 监督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服务队设有考勤制度、管理办法、志愿者评比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管理, 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也为服务队迈向高绩效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服务队一直注重成员的内部融合, 力求打造欢乐一家亲的家文化。为此, 服务队通过集训、素质拓展、小组讨论、趣味联谊等活动, 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服务队定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防灾避险培训、自救互救培训、家庭小药箱管理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和调研问卷设计及调研方法培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团队管理培训等项目培训。服务队在实施项目前, 会按照活动策划方案进行项目预演, 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3.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三
兰州石化总院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主要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的队伍,分设了11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基层团干部担任了分队长职责,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经过填写志愿者申请表及经过志愿服务培训后,多年来,跟随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兰州石化公司“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各种志愿者活动,积极展示了医院青年服务医院,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医院文化建设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1.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医院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青年人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是医院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医院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因此,青年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
3.共青团作为医院先进青年的组织,其工作模式更要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的中心,把服务病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发挥青年团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培养青年团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更好的担负起团结青年、带动青年的重任。
4.共青团组织以各种活动和特色工作为载体,可以很好的推动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医院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之一。
二、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背景
1.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树立志愿者服务理念,弘扬志愿者精神,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和培育丰富的医院文化内涵,凸显石化总医院“青”字号特色,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着眼长纪、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提高青年志愿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扩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展现石化总医院共青团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2.志愿者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性。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和责任。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有效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得到了满足。
3.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在帮住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并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医院志愿者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医院共青团组织抓住青年志愿者特色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努力成为“青”字工作中一大亮点。
1.积极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医院”系列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团委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兰州石化南山小区、幸福小区、晨光小区、22街区、临洮街小区、十二街区等小区多次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医院团委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根据志愿者对象的需要,不断地对志愿项目进行更改,从最初的血压测定志愿者活动内容先后发展到血糖测试、血型测定、健康咨询、用药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宣传单印发及医院简介介绍等便民需求的志愿者活动内容。从一线护士发展到一线医师、一线检验师、一线药剂师共同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着更广,更有价值的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门急诊党支部与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互相帮助系列活动,通过将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纳入到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来,完善了医院团委开展的“走进医院、走进社区”的志愿者系列活动。
2.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进家庭”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共青团组织定期前往受助老人家中进行血压测量、血量测量、用药知识指导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月为患慢性病的受助老人在医院门诊通过挂号、开药、审批特殊门诊药物、交钱、取药等环节后,为老人购买好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后,送上家门,解决老人困难。在老人生活每次有实际困难时,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会及时的为老人解决困难,在2016年1月份,石化总医院接收到了团委受助老人送来的表扬信,这是对医院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肯定。在每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前往老人家中送去了慰问品与祝福,拉近医院青年人与受帮助老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一直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原则,从小事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3.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进厂区”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根据兰州石化公司不同分厂、不同职工的需求分别在质检部、炼油厂、幼教中心、客运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关于急救、创伤、骨科、儿科、妇科、产科等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健康普及内容。使得青年志愿者受助人群更广,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不同的人群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不断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外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东西区临床科室搬家工作中,医院团委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做一些志愿者事情,参加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秉承了“服务医院,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志愿宗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以“学雷锋日”为契机对西固区石头坪地区进行过清除杂物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肯定与市民的赞扬。
四、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思考
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青年人是医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对医院的发展很重要,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文化建设。青年人对医院文化建设有着很深的责任,青年医务工作者通过各种“青”字活动提升锻炼自我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其中一种,该活动会对青年有很深的影响。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与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
4.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推进我局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全体党员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为城区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着力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根据区委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决定在全局中开展“立足岗位,讲奉献”党员志愿者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1年4月至12月
二、活动主题
立足岗位,讲奉献
三、活动原则
1、坚持与结对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结对帮扶,提高农村建设水平
2、坚持与创建卫生城市和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原则,通过自觉维护和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人居环境。
3、坚持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广泛开展文化建设活动,陶冶干部职工情操。
4、坚持与群众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一方平安。
5、坚持与维护稳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与社区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社区稳定。
6、坚持与争先创优活动和“环境创优年”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类别
基层服务、党课教育、结对帮扶、恳切座谈等、五、服务内容
要切实把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具体活动是: 一是举办党课教育活动。根据工作实际,给企业党员进行党课教育。
二是要组织进社区做好事办实事活动。开展好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帮助困难党员以及孤老家庭、伤残家庭的结对帮扶,动员和引导党员干部自愿结对,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
三是组织家访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庭进行走访,了解、交流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四是组织座谈交流活动。围绕跨越式发展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局属单位、对口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如何提高城区建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共同探讨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服务技能、促进科学发展城区的方法和措施。
五是结合党员志愿者的工作性质、特点,围绕结对帮扶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服务社会的形式和内容;局党工委将组织专人深入对口帮扶社区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
六、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设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分工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各分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每一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专人负责,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搞好活动。
2、精心组织,广泛发动。要结合工作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5.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五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作用,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营造健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基本原则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文化志愿服务,针对群众文化需求,以农村、社区为重点服务区域,以未成年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为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推动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开展“传递书香见证成长”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县图书馆要围绕图书馆业务工作,组织讲座培训、主题读书分享会、读书与成长、读者咨询、上网辅导、读书征文等各项服务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次。(责任单位:图书馆)
2、开展“感受艺术美丽心灵”美术馆志愿服务活动。县美术馆举办书法、美术讲座,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吸引更多群众走进美术馆感受艺术的魅力,年开展活动次数不少于10次。(责任单位:美术馆)
3、开展“精彩生活幸福使者”文化馆主题培训活动。文化馆根据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开展合唱、广场舞、民俗舞、声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免费培训课程,全年开展活动次数不少于10次。(责任单位:文化馆)
4、大力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利用邀请、联合、组织等形式,开展专业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剧团、博物馆)
5、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党员先行”活动。党组织健全的单位,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网络中心、局机关)
6、常态化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关爱他人活动。如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不少于3次;关爱社会志愿活动,如文明礼仪、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文明餐桌等活动,不少于2次;关爱自然活动,如低碳环保、植树造绿、垃圾分类、禁燃禁放等活动,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县剧团、文化馆、电视台、旅游科、稽查大队、电影公司)
7、开展“美丽夕阳文化暖心”关爱老年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以读书会、歌友会、票友会、茶话等形式丰富社区广大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精神需求年开展活动次数不少于6次。(责任单位:图书馆、文化馆、县剧团)
在广泛开展以上主题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应重视并认真组织本单位自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开展卫生大扫除,进社区清洁家园活动。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要把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组织指导和统筹推动。指定专人负责,活动开展统一着x县志愿者服装、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2、加大宣传力度。各单位在开展活动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公益宣传工作,通过报刊、宣传栏、网站等形式,弘扬文化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高尚精神。
3、鼓励社会参与。鼓励和吸引广大市民和外来建设者,尤其是有一定文艺专长和艺术才华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引导吸纳企业、社会团体、赞助商对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进行资助或捐赠,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充。
4、加强保障工作。各单位要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做好上岗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交通、安全、卫生等必要的工作条件,保护好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扣“服务精致淮北建设、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医院实际和贴近广大群众的宗旨,组织全院党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医院开展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践行“医者仁术,德善乃至”的医院精神,树立良好医院形象,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人文和谐医院助力。
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结合医院实际以总支为单位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佩戴统一标识,并结合各自岗位特点、专业特长以及群众的需求,提供以下服务内容和方式:
(一)院内志愿服务活动
医院组织机关、后勤志愿者到门诊协助医助或患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门急诊、住院患者开展志愿医疗服务。为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提供包括导医、排队、咨询、解释、护送、取药、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检验报告单、协助查询费用、出院后回访等服务,并及时收集信息,以便于今后改正。
(二)重要时段志愿服务活动
医院组织临床、医技志愿者利用学雷锋日(3月5日)、七一
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等特殊时段,分别采取街头义诊、用药咨询、检验咨询、社区宣教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
(三)大型保障性志愿服务活动
医院组织临床、医技志愿者到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现场,提供健康保健咨询、现场医疗救援等志愿服务。
(四)特殊对象志愿服务活动
医院各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志愿者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孤儿院、敬老院、福利院、社区、农村或居民家庭,采取结对方式,为孤寡老人、儿童等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
三、相关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各总支书记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各总支要把党员志愿者活动列入党建工作计划,作为党员活动重要内容,动员更多的党员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同时,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突出服务特点,确保党员志愿者参加活动有途径,为民服务有方向,展示风采有舞台。
2、建好活动台帐。各总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次服务活动后,要在如实记录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服务效果,虚心接受群众的反馈意见,并将服务情况及时向医院党委汇报。
7.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篇七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 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政府的倡导、社区志愿组织的推动、政策法规的规范与促进、社区全体公民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引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 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 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 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 军烈属身边有亲人, 伤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 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 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 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 满足心理需求。
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 总体素质较高, 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并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社会的培育, 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三) 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 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 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 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 提高了自身素质, 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 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 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 充实业余生活, 丰富人生阅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 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其最早的志愿者就产生于社区服务领域。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我国社区政策不断演进, 社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丰富、发展。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底, 已有2, 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 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 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
(二)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 参与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成立之初, 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 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 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大二、大三时, 除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外, 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 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且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具体的部门与社团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活动, 更不用说知道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了。可见, 在大学校园中,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深厚的氛围。
(三) 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节假日参与活动居多。
当代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 主要以探访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和关爱儿童成长为主, 在志愿时间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如雷锋节、植树节、劳动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或者周末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较窄, 内容多集中在针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 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会导致社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形成一种常态化, 这种偶然为之的志愿服务活动许多时候是出于老师或者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 志愿服务的无持续性无法激起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 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是属于自愿而无物质回报的。在调查中, 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证书,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给予一定的公开表扬, 相当部分调查者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物质补贴上, 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 比如车费与餐费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以助人为己任, 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奖励, 并不看重物质奖励。尽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 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褒奖, 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一定程度的奖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热情, 并且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五)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机较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 精神得到了满足, 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也是“乐己”。被调查者中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表示,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体现个人价值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最大的感受。因此,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已经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结合。
三、促进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策建议
(一)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 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 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大学生志愿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 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
目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 因此, 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 起到促进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 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比如开创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三)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整合力量。
其一,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注意加强横向联系, 结合专业, 互相补充, 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其二, 加强与社区志愿者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所需、居民所急,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
第一, 各高校团委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 确定不同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每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第二, 开展相应的培训。首先是基础性的培训, 是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其次是专业性的培训。一些大型活动, 不进行培训, 志愿者不能有效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另外,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应有专门的指导老师, 定期开设讲座, 开展服务, 不同社团间可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 交流工作经验。
(五)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章程, 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主体。
1、加强正面引导, 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求。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 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 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同时,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行为导向,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识, 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得到有机的统一。
2、加强规范管理, 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施条例。
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中, 各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和意见。在制定时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条件、服务项目、基地设立、经费落实和管理、奖惩条例、评价机制等作详尽的规定。在执行实施意见或条例时要做到公开、公正, 统一标准, 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加强实践研究,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平台。要加强跟踪调查, 深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 采集第一手资料, 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制定出切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是志愿者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内化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会, 保障活动资金支持。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 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海军, 倪赤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J].理论界 (双月刊) , 2003.6.
[2]常春梅.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2.
[3]颜吾佴, 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2.9.
[4]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40.
8.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23年来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广大高校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例,我院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依托,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形成“引领朝阳 与爱同行”李楼乡爱心支教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天使不孤单”湖光小学支教活动、四点半“阳光课堂 伴爱同行”活动、“至白首 伴同行”敬老活动、“筑爱夕阳”老年人修养院活动、龙子湖区残联“援手之行”活动、禹会区残联“益起来”爱心助残活动、业余团校活动和戒毒中心讲解员等多项长期活动。无数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社会、促进自身发展。
尽管如此,目前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缺失
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缺乏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大量志愿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阵地,所有志愿服务信息都要通过协会的渠道获得,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安排都要经过协会的统一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僵化,不利于志愿者自发性活动的开展。
(二)志愿服务领域单一化
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停留在支教活动、敬老互动、助残活动等社区服务领域,缺乏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高校志愿者的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志愿服务领域的单一化不利于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结合。
(三)志愿服务地点路程较远
大部分支教、敬老和助残地点距离高校较远,志愿者们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可能多于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由于一路颠簸,志愿者们到达服务地点时已耗费大量精力,甚至有的志愿者因晕车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法参与志愿服务,如此一来志愿服务的质量便大打折扣。
(四)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低
以支教活动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一开始把志愿者当成是孩子们免费的家教老师,两三次活动后觉得志愿者的支教对孩子成绩没有实质性帮助便不再愿意让孩子参与支教活动。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低下打击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缺少被服务者的配合与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也难以为继。
(五)志愿者的服务主体意识较低
许多志愿者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缺乏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视为参与普通的校园课余活动,无法长期坚持下来。不少志愿者一开始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但随着新鲜感的淡化,往往表现出浮躁、退缩等心理。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社会声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建设志愿服务基地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应以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志愿者可以从基地获取各种志愿服务信息,组织各种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再依赖于学校行政和志愿者协会的力量。将较为消极被动的、听从协会号令安排的普通志愿者变成自我志愿服务意识强烈的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人翁。
(二)志愿服务领域多元化
扩大志愿服务领域,使原本停留于社区服务领域的志愿服务扩大到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尊重高校志愿者的个性差异,为不同的志愿者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三)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寻找距离高校近的志愿服务地点可以减少志愿者在路途上的精力损耗,使他们更专注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当然,想要实现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标还需要志愿者们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四)提高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
以支教活动为例,高校应教育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家长们对支教活动的错误看法,让家长们明白支教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与被服务者的良好沟通,提高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五)增强志愿者服务主体意识
高校应组织志愿者学习志愿服务精神,使他们充分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增强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提高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避免志愿者随着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鲜感淡化而大量退出该类活动的现象。
总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也日益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校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以长春市高校为例[D].长春工业大学,2011.
[2]黄继辉,章立玲.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俞念胜.高校志愿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九
2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动员组织全系统广大志愿者深入宣传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要求,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关爱、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标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加强文化、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走志愿服务阵地化、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的路子,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社会动员力的工作品牌,让文化、体育志愿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三走进、四服务”活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充分发挥了街道、社区的职能优势,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和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业务咨询、排忧解难、社区服务、奉献爱心、社会宣传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是,各单位要勇于创新,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结合各志愿者的实际,把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与志愿服务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伍,与惠民行动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把文化、体育知识送到街头、社区,组织服务咨询活动。
三是,“一助一”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行动。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让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为奉献者奉献”为主题,采取组织和动员全体志愿者以与社区结对定点的形式,以接力服务的方式,推进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根据社区和居民的需求,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烈军属、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扶贫帮困、文化教育、文体娱乐、等多种志愿服务。
四是,文化、体育、科技“三进家”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有专长的志愿者组成专业服务队,进社区、进千家万户,切实做到文化进家家家乐,科技进家家家富,体育进家家家安。重点开展送文化下基层、送体育到万家等活动。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志愿者活动创建成一项品牌活动,文化、体育志愿者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认识抓好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方
案》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活动安排及信息要及时报省局
(二)创新方式,务求实效。志愿服务活动要采取集中奉献和长期服务相结合、集体活动和“一助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积极探索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务求志愿者活动形式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进展。要防止走过场,一阵风,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开展好几项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使群众受益,社会欢迎。
(三)典型带动,搞好宣传。在活动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志愿者典型。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为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年底街道将评选优秀志愿者十名。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服务理念、志愿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志愿者风采,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办事处
10.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方案 篇十
一、活动内容
(一)主题宣讲活动
各校组织开展宣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的理念,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通过青年道德讲堂、共青百家小讲坛、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招募活动,在传统媒体阵地如班级板报、校宣传栏、布告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例和模范人物,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二)以“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志愿服务联盟组织的优势,组织学生志愿者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以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为阵地,在做好“图书馆联动服务”“_儿爱心行动”“关爱空巢老人”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可深入开展关注困难家庭、关爱农民工子女、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光盘行动等具有鲜明教育特点的志愿服务项目,构建更加完整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机制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周密部署,统一安排,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各校要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将志愿服务活动抓紧、抓实、抓好,推动形成覆盖全区、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联盟体系。
(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校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与杰出学生评选表彰、典型宣传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校园网、本地论坛、省市媒体等积极宣传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对活动中涌现的模范人物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三、项目报送
11.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目的 局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8-01
一、参与活动的形式
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通过学校团委及志愿者协会等组织来了解志愿者活动,其次就是同学,朋友或其他志愿者的介绍来了解志愿活动,而自行查阅相关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党员相对较少,在主动性上还有所欠缺。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相对较为单一,例如环保节能、扶贫救灾、心理健康等一般性志愿活动。这些活动一般由学校提供,但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度有限。
二、参与活动的特点
1.主观能动性强,有明确的服务意向和服务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98%的党员都参加过志愿服务,反映出党员志愿者们对志愿服务的态度是积极的,这符合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并且大部分党员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对项目有充分的了解,能体现出大部分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
2.服务目的明确,能正确理解志愿服务
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学生党员们都有明确的志愿服务目的——帮助他人,希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这基本符合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价值观——他们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给别人带来欢乐,并在奉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也是他们所期待的双赢——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3.服务时间短,难以发挥真正作用
绝大多数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时间普遍集中在一天之内,少部分党员的志愿服务时间在三个月到半年这个区间内,服务时间持续半年以上的相对偏低。对这一结果的分析显示,与学生党员学业时间冲突是导致持续服务时间偏短的主要原因,也有的是因为自身热情和身心投入程度的减弱。志愿服务时间的不足难以使学生党员志愿者真正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提升自身修养和学习组织协调能力,更是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形成社会价值观。
三、服务动机和目的
1.服务社会,体验社会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党员的神圣身份使得他们不畏艰苦,不惧困难,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快乐中体验成功的滋味。而且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时的感觉反应是对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一种非常有帮助的反馈,被服务对象快乐的情绪反应是对党员志愿者的一种激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参与者充分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激发了更大的动力。
2.学习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志愿服务活动是由一个团体组成,大学生党员可以在团体志愿服务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的共同协作能力,这种团队协调能力是非常宝贵的。并且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社会,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例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通过这种奉献,提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了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提升了自身的修养,收获同学的赞赏,社会的认可。
四、志愿活动局限性和不足
1.活动行政化严重,运作效率低
目前各高校的各种志愿组织或志愿活动主要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进行的。各种志愿项目的审批工作还需要进过团委的层层审批,从项目策划到审批,程序沉冗,时效性差。志愿活动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应该有专注该志愿领域的专业组织领导或者指导,相对于学校的行政机构,专业的公益组织更能为学校的志愿活动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2.缺乏专业的培训
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付出体力和热情,它更倡导的运用专业的技能去更好的帮助别人。然而大部分党员志愿者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几乎只能充当体力劳动,或者单纯的义教等简单的脑力输出。在提供法律咨询,物品维修,心理咨询等专业领域依然缺少人才。在广泛的服务领域不断的加大投入,却对专业的服务领域无视,这就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的志愿服务,学生党员志愿者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去提供更加专业的志愿服务。
3.经费缺乏,活动难以施展
当前各个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也只是由学校提供,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一些优秀志愿活动项目却因为制于经费而不能正常开展,相反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就往往被支优一般性的项目上,这就更大限制了专业志愿服务的发展。虽然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依然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和项目,但过于集中的将资源放在普遍性,一般性的志愿活动上难免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平衡,效率低下等缺陷。
五、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志愿服务帮助实现自身价值
志愿者乐于塑造新一代党员志愿者与被服务群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为了追求自身价值,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不断为需要的人们提供无偿的服务,积极获取社会的认可,多争取一份笑脸,对他们而言就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志愿服务是党员的再次教育
现阶段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主要以听讲座,报告会,观看影像等教育方式为主,实践体验和课题研究等新颖方式使用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则是奉献自身的能力去为社会和人民带去帮助,这样的实践体验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验,也是对党员的再次教育最好的机会和方法。
3.志愿服务彰显社会主义价值观
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因而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是响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上通过志愿服务响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彰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艳,罗小燕.参与志愿服务视角下的大学生党性修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2]陈丽红,李靓.从奥运志愿服务动机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3月.
作者简介:
谢剑秋(1995.1-),男,汉族,广东高州人,本科,中共党员,工学院电子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
许小燕(1994.9-),女,汉族,广东罗定人,本科,中共党员,工学院电子系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
12.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二
所谓跨文化交际, 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近几十年, 跨文化交际以及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起了各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他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述。
根据Chen (1990) 的理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能有效地和适当地通过实施沟通行为来得到所需的对方的回应。他指出,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主要部分:人格魅力、沟通技巧、心理适应和文化意识。其中“文化意识”被他解释为对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性的理解, 而这种目的语文化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Chen还指出, 这种文化意识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先决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到, 意识已经被列为跨文化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文化意识的这个定义中, 只是局限在了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而没有指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也应该在意识之内。
然而, Chen (1997) 则进一步对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阐述进行了完善。他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主要部分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他这个提法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来阐述的。这里, 他用“跨文化意识”取代了原来的“文化意识” (1990) 的提法, 并且强调说可以通过学习相互之间的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增强这种跨文化意识。与他1990 年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相比, 他在这里补充了相似性进这个意识的内容中。这就意味着, “跨文化意识”应当包括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对目的语文化的意识。
Byram作为当今欧洲权威的跨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 在1997 年也曾提出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根据Byram (1997) 的理论, 跨文化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部分。跨文化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 即对自己和他人文化以及与其交流过程所需的知识;态度, 指好奇和开放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态度;技能, 指诠释另一种文化并将它与自己的文化相关联的技能、发现另一文化的新知识以及和这个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技能;意识, 这里指的是批评性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文化的能力。这个意识, Byram强调的是对文化的批判的意识。根据Byram (2009) 的阐述, 他指出这种意识的地位应该在跨文化能力中处于中心地位, 并直接指出这种意识是衡量跨文化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内容。
Fantini在跨文化研究领域也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Fantini (2005) 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使得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能有效地和正确地表现自己。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知识、 态度、 技能和意识, 早在Fantini (2000) 的研究中, 他就已经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里, 意识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这个观点与Byram (2009) 提出的观点一致。
综上对跨文化能力组成部分的发展研究可见, 跨文化能力应该包括四个基本部分:知识, 态度, 意识和技能。其中意识作为跨文化能力的认知层面, 被赋予了重要的中心位置 (Byram, 1997, 2009;Chen, 1990; Fantini, 2000, 2005)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 “跨文化意识”应该指能够通过比较本国和他国的文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从而理解和批判地评价本国的和他国的文化的一种能力。这应该才是跨文化意识所包括的内容。
二、国内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
李翠英、孙倚娜 (2006) 通过对2004 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访谈, 观察,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交际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来分析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 并结合现代英语学习改革的发展方向, 探寻提高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入手, 主要探讨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而并不是从对志愿者培训这块提出相应对策。此外, 该研究选择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相比较当今国外对跨文化组成部分的理论来说, 不是那么具体。
王媛媛 (2011)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第16 届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进行调查。其问卷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的自我评价, 对跨文化交际包括词汇、语用、文化常识、交际策略等的掌握展开调查, 从而探讨改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方法。可见, 该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对英语语言 (如词汇、语用等) 和英语文化的掌握来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针对问卷显示的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提出了不少建议, 但是对于志愿者培训方面也暂时没有给出对策。
在柳青等 (2015) 对大学生涉外志愿者的跨文化素养的研究中, 他们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分析大学生涉外志愿者在跨文化活动中常见、突出的几个问题。他们在该研究中, 是基于跨文化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知识、态度和技能来探讨, 这与国外的对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十分接近。但柳青等提出的这些问题和王媛媛 (2011) 提出的问题相似, 也都是指出志愿者们在语言交际和文化知识上的不足, 因此所提出的对策同样是针对外语学习指出而不是从志愿者的培训上提出来。
李冬梅、张方良 (2011)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为调查对象, 500 名来自广西南宁市的在校本科生与大专高职生, 对他们定量测评其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影响因素, 并最后提出了对志愿者招聘及培训工作的建议。该研究是从Chen (1990) 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基本要素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中的第二个要素——跨文化敏感度来研究, 着重的是志愿者的情感层面。
综上所述, 国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多数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的方法, 这也是目前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中, 各学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探索外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新思路
通过以上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和意识的研究现状的探索发现, 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但是对于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意识却没有过多的专门的论述, 即使有相关的对跨文化意识的论述, 也并没有与涉外活动中的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相结合。因此, 从跨文化意识这个重要要素作为一个切入口, 来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的现状,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具有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涉外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培训中去,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为涉外活动服务的质量将有着独到的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频繁地举办国际性活动, 大学生在外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组成要素的理论进行论述, 然后结合我国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探索, 最后提出从增强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这一中心能力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的新思路, 以期待这些大学生能更好地为我国外事活动服务。
关键词:外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Chen, G.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om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J].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1990.
[2]Chen, G.M.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The Biennial Convention of Pacific and Asi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Honolulu, 1997.
[3]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UK: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4]Byram, M.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s-The Intercultural Speaker and the Pedagog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In Deardorff, D.K., (ed.)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SAGE Publications, 2009:321-332.
[5]Fantini, A.E.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construct[J].SIT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2005 (04) .
[6]Fantini, A.E.A central concern: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J].SIT Occasional Papers Series, 2000.
[7]李翠英, 孙倚娜.大型国际会议中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05) .
[8]王媛媛.中国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及启示——基于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5 (85) .
[9]柳青, 杨愫愫, 朱宝松, 夏丽云.大学生涉外志愿者跨文化素质研究——以南京亚青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5) .
13.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怎么写 篇十三
据虎门镇残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虎门镇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有1130人,他们分布在30个社区、1000多个家庭里,其中主要以肢体、智力、言语、精神等几大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居多。残疾人是一个人数比较多、情况复杂、困难重重的群体,是一个很需要社会关注和关爱的群体。
同时,从20__年12月中旬开始,驻虎门镇残联的两名社工就对东方、则徐两社区的残疾人进行逐户走访;至今,虎门镇残联社工入户拜访了70多名残疾人。在走访中,社工了解到:众多残疾人中,有很大部分残疾人长期在家,与外界的交流交往几乎空白;还有家庭贫困,居住环境差,生活单调乏味;还有渴望忠实的听者聆听心中的苦闷和不愉快;还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工作、参加社会活动,学会独立生活;他们太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太需要与社会接触、不断融入社会,他们太想与正常人一样与人交朋友、与人交流沟通,他们太希望得到常人的尊重和肯定。
对此,社工在这段时间做了不少工作,但单凭两名社工的力量和智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热心热情的志愿者、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残疾人康复、日常生活照料、节日娱乐活动等工作中来,用我们的爱心和力所能及的能力,共同努力,一起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他们能够过上正常、快乐的生活。
二 目的
(一)帮助残疾人进行日常康复、生活照料、参加娱乐活动;
(二)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给他们排忧解难;
(三)协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感受大家庭给予的温暖和关爱;
(四)促进残疾人健康地生活、学习、工作;
(五)满足残疾人日常与社会大众交流沟通的需求;
(五)实践和发扬志愿者“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
(六)为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搭桥牵线;
(七)充分发挥“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的优势,真正为残疾人做好事做实事。
三 活动(项目)概述
(一)“月月关怀,温暖残疾人”行动
此行动将作为残疾人领域志愿者服务的长期性项目,即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志愿者设定主题、以开展康乐活动或慰问活动的形式,为虎门镇东方、则徐两社区的残疾人提供无偿服务(目前暂时只安排东方、则徐社区的残疾人接受这个志愿者服务)。
针对志愿者不了解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参与活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前期,社工将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与志愿者共同商讨、策划、执行每月将要开展的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当志愿者逐步了解熟悉社区残疾人的相关情况后,所有活动的商讨、策划、执行全部由志愿者们独立完成,而社工仅仅作为一位协助者的角色,在必要时协助志愿者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
因此,有意向参与此项目的志愿者,除了满足招募基本条件中前三个条件外,还要求志愿者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时间充裕,有坚持长期做残疾人志愿服务的恒心。
(二)参与服务,由我作主
参与此部分活动的志愿者,参加时间完全由志愿者自己安排,本社工服务点将充分尊重个人时间管理的方式,让志愿者做一回“我服务、我自由、我快乐”的主人。具体如下:驻镇残联社工服务点会不定时开展一些残疾人节日宣传活动、残疾人小组活动、其他残疾人活动,那时驻镇残联社工服务点将与驻镇志愿者服务中心社工服务点联合发出当次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的通知,志愿者只需根据自己的时间、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当次志愿服务活动。
因此,对有意向参与此部分活动的志愿者,除了满足招募基本条件中前三个条件外,只要有时间,驻镇残联社工服务点都欢迎您参与当次活动的志愿服务。
四 招募条件
根据以上活动的概述,招募残疾人服务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如下:
(一)身体健康,能胜任志愿者工作;
(二)有爱心、有耐心,做事细心,热爱志愿者服务行为;
(三)能够接受残疾人、理解残疾人;
(四)周末时间充裕者;
(五)有参加过残疾人志愿服务者优先;
(六)家住虎门镇东方、则徐社区,及这两个社区的附近者优先;
五 管理方式
(一)报名参加残疾人志愿服务的所有志愿者,都要求服从镇志愿者服务中心的管理。同时,服务时数的确定,将由驻镇残联社工服务点初次确认,由镇志愿者服务中心最终确认并登记。
(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希望能够遵守活动现场的规律,听从相关活动工作的安排,按时按质完成当次志愿服务。
(三)报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希望能够准时到场,文明服务,待人真诚。
六 其他
驻镇残联社工服务点时刻欢迎热心公益、热情服务、富有爱心的各界社会人士,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参与我们的残疾人志愿服务。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参与者将获得:
(一)定期的志愿服务方法、技巧的培训;
(二)奉献爱心,体验实践活动,感受志愿服务“团结、互助、友爱”精神的机会;
(三)近距离接触、了解残疾人,
体会残疾人与常人不一样的心理和需求,实实在在帮助残疾人解决问题,体现人生另一方面价值;
14.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四
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动员组织全校学生志愿者深入宣传志愿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要求,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关爱、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文化、体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标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加强文化、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走志愿服务阵地化、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的路子,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社会动员力的工作品牌,让文化、体育志愿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三走进、四服务”活动。“走进街道、走进乡村、走进校园,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充分发挥了学校文化体育服务的职能优势,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和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业务咨询、排忧解难、社区服务、奉献爱心、社
会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是,各班级要勇于创新,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结合各学生志愿者的实际,把学习与志愿服务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文化、体育教师、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与惠民行动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把文化、体育知识送到街头、社区,组织服务咨询活动。
三是,“一助一”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行动。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让师生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为奉献者奉献”为主题,采取组织和动员全体志愿者以与社区结对定点的形式,以接力服务的方式,推进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根据街道和居民的需求,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烈军属、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扶贫帮困、文化教育、文体娱乐、等多种志愿服务。
四是,文化、体育、科技“三进家”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有专长的师生志愿者组成专业服务队,进社区、进千家万户,切实做到文化进家家家乐,科技进家家家富,体育进家家家安。重点开展送文化下乡村、送体育到万家等活动。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志愿者活动创建成一项品牌活动,文化、体育志愿者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认识抓好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方
案》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活动安排及信息要及时报省局
(二)创新方式,务求实效。志愿服务活动要采取集中奉献和长期服务相结合、集体活动和“一助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积极探索开展活动、服务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务求志愿者活动形式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进展。要防止走过场,一阵风,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开展好几项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使群众受益,社会欢迎。
(三)典型带动,搞好宣传。在活动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志愿者典型。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为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年底街道将评选优秀志愿者十名。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服务理念、志愿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志愿者风采,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5.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五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太多的约束性, 学生参与主要靠自觉、自愿, 一般低年级同学占大多数, 成员退出志愿者社团或隐性退出社团随年级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这在一定方面造成了志愿组织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阻碍了组织的长效运行。同时,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 再加上志愿服务历来重使用轻培养和管理, 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的了解欠缺, 服务效果不佳。
2.志愿服务项目没有创新。如今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多集中于文明创卫、文明交通、生态环保、敬老助幼、扶弱助残、支教助学等几项志愿服务活动, 且同一高校的各院系在当地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也较相近, 会出现一个服务基地会有好几个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因而志愿服务活动大多相近、相同, 没有创新性。
3.志愿服务没有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是指志愿者不为物质报酬参与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志愿者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等个人资源为社会或需要帮助的人群服务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义务。因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又因为学校没有固定的奖励措施, 因而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 没有激励机制。
4.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不完善, 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志愿者的招募主要是通过学长介绍, 缺少对志愿者的相关服务技能、服务程序、服务经验、服务标准等培训, 导致开展活动时多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 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
二、建议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 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 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献一次血可积累公益积分30分, 见义勇为一次可积累600分, 而积满300分能成为“一星志愿者”, 这就是所谓的“公益积分”。作为一种激励方式, 笔者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利用这一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并在过程中积少成多, 汇滴成流, 将志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 切实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 笔者制定了《志愿服务管理规定》:
(一) 主要内容
院系非毕业班学生每学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 将与该学期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 (包括院三好学生、院系优秀学生干部、院系优秀共青团员、院系优秀共青团干部、院系先进班级、院系红旗团支部等表彰) 和组织发展等直接挂钩。
(二) 具体要求
1. 每位同学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 并领取志愿者服务证。
在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 需在服务证上登记并由团总支核实后盖章。
2. 非毕业班学生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次以上者
(包括三次) 才有资格申请该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等。
3. 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参与活动未达三次者, 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予以一票否决;
对院系活动有突出贡献者可视情况再做协调。
4. 团总支、学生会、社联、心协以及各班自主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 以考勤记录为准。
考勤记录一律在活动后两个工作日之内报系团总支秘书部备案、公示。
(三) 考勤记录要求
1. 活动参与名单 (名单需各组织负责人签字核实) 。
2. 活动集体合影 (电子文档形式需有服务地标志和服务旗帜、横幅、绶带标志等) 。
3. 考勤记录逾期报送一律视为过期作废, 后果自负。
4. 参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举办的志愿活动, 需出示志
愿服务组织的证明和活动时照片 (证明需有该志愿服务组织的签章) 。
5. 考勤记录和志愿服务证明如出现弄虚作假情况, 一
旦查实, 将直接取消该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资格。
(四) 操作方法
系团总支在每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等前期将该学期学生个人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公示并发至各班级辅导员手中。院系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先进集体的评选, 也会将班级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整体情况 (包括班级志愿活动举办规模、次数、媒体报道、班级个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作为评选资格和评选项目。
(五) 奖励
按照志愿服务证上的活动登记次数, 并参考志愿活动质量评选系每学期的优秀志愿者, 作为院级以上优秀志愿者推荐的必备指标。这一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志愿服务活动无人参加的问题, 解决志愿者流动性大的问题, 延缓了志愿者更换的周期。志愿服务贵在坚持, 这一做法也为志愿服务的长久性打下了基础, 进而也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高校志愿者服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象征, 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无论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是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保证高校与社区、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协调性的同时, 也要树立起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 并保持志愿者队伍的健康、持久性发展。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为了改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志愿者流动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笔者提出将“公益积分”运用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与“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相挂钩等形式, 从而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并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
关键词:公益积分,志愿服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 2010, (2) .
[2]庄国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
[3]王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与激励的制度分析[J].社会, 2003, (1) .
[4]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06) .
[5]谭建光, 余冰, 王小玲.青年志愿服务转型与发展——关于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 2000, (11) .
[6]谢泽宪.行政化倾向, 发展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社会, 2003, (1) .
[7]张建华, 高嵘, 毛振明.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经验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11) .
16.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六
关键词: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党员志愿
1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经验做法
1.1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权利义务
公司党委率先制定印发了《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明确志愿者条件。以具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热心企业和社会的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为基本标准,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二是明确志愿者权力。规定享有获得志愿服务相关信息;接受相关志愿服务培训;取得从事志愿服务必要保障;了解参加志愿服务潜在风险;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并可自由参加或退出志愿服务活动。
1.2 强化组织管理,成立服务协会
公司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主体责任,明确提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志愿者服务协会。由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任会长,负责组织召开协会年会或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协会章程,选举和罢免协会委员,听取、审议和表决年度工作报告,决定协会重大事项及公司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管理、指导、检查、总结、评比等工作。二是分设志愿者专业服务站。由基层队长或班组长为站长,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等组成,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自主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1.3 搭建服务平台,发挥示范作用
公司党委结合“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支部工程”及“创共产党员先锋岗、建共产党员示范责任区”等主题活动,创新形式和载体,积极搭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一是进行“星级党员责任区”创建。让每名党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知道责任区的创建目标及任务,凝聚集体智慧,自主建家、建阵地。二是开展“党员亮身份、公开践承诺、岗位比贡献”活动。提倡“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让党员称号响起来,使党员形象树起来”,对标先进,公开承诺,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2 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
从公司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来看,党员参与人数比例为67.4%,尚未实现全员覆盖。
一是部分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公司党员年龄老化严重,他们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看到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二是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内在认同感,参加活动主要靠党组织推动,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不理想。三是服务范围狭窄。公司党员能够带头参加“八小时之内”的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未能深入社区,奉献爱心,定期地正常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2.2 素质培训不及时,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公司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来看,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应的培训不及时,整体服务层次和水平还较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党员志愿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及家政保健等项目服务时,对党员志愿者的素质要求就更高。
2.3 配套措施不完善,服务保障还有待健全
从基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的反馈来看,保障不足也是目前的主要困难。
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基层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全由公司下拨,专款专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尚无法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二是缺乏权益保障。对党员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潜在风险及项目评估不足,未为其提供人身、医疗保险,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措施及预案。三是缺乏激励机制。虽然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公益性的,不收取任何报酬,但应提供人性关爱及安全保障,确保党员能够全身心投入。
3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措施
3.1 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层层发动,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抓手,对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党员干部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带头登记注册,开展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共道德新风尚。
3.2 提升素质,延伸服务领域
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党员志愿者素质,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秉承“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结合活动需要,组织党员开展技能培训,持续改善和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党员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团队的优势,从时间、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不断延伸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和范围。
3.3 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
17.胜春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精神,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及上级医院改革和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和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为主要内容,动员组织广大志愿者踊跃投身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公益事业,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志愿医疗服务理念,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二、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奉献爱心,服务患者,共建和谐。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一)志愿者招募
按照志愿服务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建立较为稳定的志愿服务队。招募参考条件:年龄在18岁以上,医学、护理及相关卫生专业医学院校学生或工作者,身体健康,工作积极,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奉献精神,符合志愿者管理有关规定。具有志愿服务工作经历的要优先考虑。
(二)活动形式
1、医院内志愿者服务:
一是组织本院志愿者为门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志愿医疗服务,提供包括导诊导医、预约诊疗、费用查询、健康教育、检查引导、代为取药、代办就诊卡、解释就医事项、接受投诉建议、取送检验报告单等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一般生活护理、沟通交流、陪同检查、费用查询、健康教育、陪护服务、出院后回访等服务。
二是组织医学院校学生和其他有医学相关知识的志愿者到院内为患者提供志愿医疗服务。服务内容根据志愿者专业知识水平而定。
2、主题活动志愿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志愿者积极参与每年“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世界无偿献血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纪念日、主题活动,为广大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宣传、诊疗等志愿服务。重点要组织好每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3、重大事件志愿医疗服务: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整体安排,组织医疗服务志愿者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大型赛事及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提供秩序维护、健康保健咨询、现场医疗救援、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
五、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2年1月1日—1月31日):
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在医院成立工作组织,招募志愿者,组建志愿医疗服务队伍,启动开展活动。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
1、以医务人员为骨干,广泛深入开展院内志愿医疗服务活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
2、医院从志愿医疗服务人员构成、工作理念、运营制度等方面指导辖区医疗机构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活动;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志愿医疗服务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2年10月—12月):
1、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根据志愿者服务工作情况,实行星级认证制度和奖章授予制度。
2、组织召开“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院成立活动工作组织,明确办事机构,规范开展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
(二)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志愿者工作相关制度,解决志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强化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志愿服务能力。
18.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八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辖区志愿服务工作,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决定在各社区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辖区志愿服务工作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推进辖区志愿服务工作。
二、工作目标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志愿服务工作相关指标任务;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站,实现管理动态化、服务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良好对接,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志愿服务。
三、组织机构
(一)工作机构建设
街道成立由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联系会,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各社区建立建全社区服务站,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成立若干由辖区共产党员、共青
团员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二)队伍建设
1、招募。
(1)社会招募。本着“自愿参与、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原则,凡热爱志愿服务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具备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学历、民族、信仰,进行注册后,都可报名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2)单位招募。依托地区资源,从辖区企事业单位招募专业志愿者队伍,开展医疗司法援助,青少年辅导等义务服务。
2、人员注册与培训。
申请人提出申请,填写《××街道志愿者注册登记表》,统一注册,颁发证书和徽章。适时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知识测试,对人员信息进行规范管理。
3、建队。
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建队,7月10日前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社区常驻人口8%以上;对注册志愿者按专业和特长进行分类管理,组建6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
四、志愿服务项目
结合学雷锋活动,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即以关爱农民工、空巢老
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四类人群为重点,关爱社会即以重点开展文明行医、医疗保健、扶危助困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自然即以开展优美环境、文明习俗、护林爱绿、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服务口号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六、志愿者活动
(一)志愿者专业服务
1、卫生医疗服务志愿者队伍
由辖区医护人员组成,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
2、法律工作室志愿者队伍
由专业律师工作者组成,为居民提供法律培训、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居民切实解决遇到的法律难题。
3、党员志愿者队伍
由我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员干部及辖区退休党员干部组成,为社区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4、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由派出所和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以及平安信息员和平安志愿者组成“社区矫正”志愿者专项服务队,针对社区刑满释放、两劳帮教人员精心开展各项教育矫正服务。
5、文明城市志愿者队伍
由街道干部、社区干部、驻区单位和辖区群众志愿者组
成,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6、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
由街道干部、社区干部、辖区学校志愿组成,为辖区三无、孤寡、空巢老人及优抚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服务。
7、爱绿护绿志愿者
8、文体志愿者
(二)志愿者服务重大节会和大型活动
1、与市、区有关部门建立信息联系制度,及时掌握节会和活动信息。
2、根据具体节会和活动需求,本着量力而行、双向受益的原则,制定志愿服务计划,纳入节会和活动整体规划。
3、采取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之进行系统的培训后,正式上岗服务。
4、认真做好服务期间的宣传和总结工作。
(三)其他社会公益服务
1、适时发现、寻找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2、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文明办的统一安排和团区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公益服务。
七、志愿者活动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街道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把志愿服务活动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
重要依据,做好宣传发动,动员所有的干部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确保志愿服务有方向,展 示风采有舞台。
(二)做好总结和汇报。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登记和情况反馈制度。志愿者服务队每次服务活动后,要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服务站站长对每次的服务效果提出评价意见,并将服务情况及时向志愿服务联席会和街道有关部门汇报。
19.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十九
关键词:志愿服务;医学生;道德素质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对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培养白衣天使的医学院校,应主动发挥这一载体的优势,优化教育过程,培育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医学人才[1]。
一、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共青团中央于1993年正式启动了青年志愿活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该项工作日益丰富和完善,对促进社会文明,推动时代进步,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贡献。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承担了赛事助理、观众服务、新闻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大量事实表明,大学生志愿者在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在社会形成了强烈的辐射效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多,但人均参与时间远低于国外平均水平,能够长期坚持的同学就更少了。第二,学生自主权缺乏。一些高校由团委全权负责志愿服务的宣传、组织、协调和实施,学生欠缺深入思考,不能做到认真选择和全身心投入,弱化了实践效果。第三,志愿服务“运动化”。部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重形式、走过场,缺乏连续性,志愿服务活动浮于表面。[2]第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部分高校在志愿者队伍管理、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制度,没有形成志愿服务的品牌特色,不能持续、深入地发展。
二、志愿服务对医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价值
(一)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医学生精专业、长才干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得了检验专业知识、能提高实践技能的机会。通过广阔平台的历练,增加了阅历,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格,增长了才干。[3]
(二)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医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志愿服务活动为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志愿服务中形成的无私奉献、团结进步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唤醒了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培养了他们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医学生丰富道德素质养成的形式
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义诊义检、送医送药、应急救护等多种形式,为医学生体验医德内涵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深化了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丰富了道德素质养成的形式。
三、健全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医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工作措施[4]
(一)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医学高校应致力于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点,出台《青年志愿者章程》、《青年志愿者活动管理办法》等,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二)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建立结构清晰,目标明确的管理机制,建立志愿者个人档案,对志愿者进行动态管理;制作志愿者服务手册,动态记录志愿者服务对象、时间和效果等;定期召开志愿者经验交流会,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三)探索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筹备机制
高校党委相关部门、共青团组织等通过政府、社会的援助、毕业校友的捐赠、企业的资助等形式筹备服务资金,同时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活动基金,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组织,负责基金的收支使用问题。
(四)开展有效的志愿者培训工作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和质量需要有专业化的服务者队伍。高校应制订面向志愿服务队的培训计划,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应急救护培训师等对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志愿者增长技能、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能力。
(五)重心下移,突出基层组织主体地位
志愿服务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根基,是将志愿活动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基层组织组建志愿服务队的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日、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助残日等活动日,开展各类助残助困、义务支教、卫生宣传等活动;依托医学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党支部、高年级团支部进社区、下农村、入军营,进行义检义诊,送医送药,为老百姓送健康。
(六)整合可用优势资源,创建品牌服务项目
医学院校应与红十字会、卫生防疫站等社会资源,共同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艾滋病主题宣传等活动,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创建品牌服务项目。
(七)“互联网+传媒圈”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文化
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电视等宣传载体,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自觉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利用微信及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推送大学生志愿服务最新资讯,即时发送志愿活动的最新动态,开展“我的志愿故事”微博图文征集大赛等,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志宏,杨亚伟.关于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19).
[2]王鑫.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许燕,常海波.志愿服务视域下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效性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计划08-12
小小志愿者日记范文08-17
小小志愿者写事作文800字10-21
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08-16
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方案12-08
小学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活动方案10-19
“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11-27
志愿服务队活动方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