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师心灵(精选8篇)
1.走进教师心灵 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一个感动老师的家长:他就是我们班**旭家长
他是我的同事,是我的室友,也是在近二十年交往的兄弟。我们同龄,但他是我的学习榜样,是我的偶像。
他曾经是我校最阳光帅气的老师,在三十八中百度贴吧里,学生们推荐的最帅男教师。
他是我校最具才气的教师,他是合肥市物理学科专家组成员,是安徽省中考物理命题组成员,是合肥市教坛新星,高级教师。
他还有令我羡慕的福气。他娶到了温柔贤惠的妻子,而且是个白衣天使;他分到了国家最后一批福利房。
不仅如此,更让我佩服的是,他还很会玩。曾经是东市区教育系统围棋冠军,是斗地主冠军组成员。
孩子七年级,放在了十七班。我就更加看到了他作为家长,是我们家长们学习的楷模。
关于**旭的情况,你们肯定也听你们孩子说起过,我就不在这里说了。这个孩子出生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长大的,没有上初中之前我就很清楚。
在三年前,作为他的同事,朋友和兄弟,我和另两位好兄弟单独请他喝酒,目的就是劝他再要一个孩子。可能我们的不理解,伤了他的心,没有两杯酒下肚,他却酒醉地一塌糊涂,被我们送往医院。补充说明:**旭爸爸在我校酒量属于酒仙级的。至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提这个话题。
他们两口子,为了给孩子看病,到北京,到上海,奔走各大医院,遍访名医,依然无法治愈。至此,他决定他们自己来培养和教育孩子。
这个孩子在四、五岁:
从一句话不说,到能在几十个人的大庭广众之下,顺利背诵文章;
从一分一刻,坐不住板凳,到现在能坚持两个多小时的考试;
从一个星星的孩子,到听我说爸爸满头白发,而眼光柔和,看到成绩不好,流着眼泪;
从一字不识,到能写出好几百字“春天真美”的文章……
这些在我们很多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甚至不屑一顾,但是,这些是**旭父母,用我们普通家长几十倍的时间、财力、精力的投入才换来的,是他忍受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和痛苦之下,才取得的。
套用一句名言:拥有的,我们不会珍惜,失去的,我们才觉得珍贵。如果我们其他的家长能用其十之一、二的投入,我想你孩子的改变和进步,会让你惊喜!请不要辜负和浪费上帝赐予你的恩惠!请你们向他学习: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
2.走进教师心灵 篇二
荡舟河边,我时常想,我是那河里的一棵小小的芦苇。我虽然没有杨柳舞动飞絮时的柔美与缠绵,没有雪白的云彩飘动时的洒脱与纯情,也没有艳丽的鲜花所散发的迷人香味,但是,我很快乐,看着太阳羞怯地将脸庞悄悄藏入地平线,听着快乐的黄莺喃喃私语,我仿佛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的幸福,我会庆幸自己拥有美丽的小河,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享受。
漫步田野时,我时常想,我是大树下的那一朵小小的野菊花。我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与多姿,没有玫瑰的娇美与典雅,但我很快乐,看着调皮的小星星围着月亮眨眼睛,听着涓涓细流奏起的动听乐章,享受到了大自然给予的无私,我庆幸自己成长在落叶飘零的秋天。
放眼天空,我时常想,我是那天空中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我虽然没有雄鹰的翅膀,没有大雁的豪情,但我很快乐,我在阳光里嬉戏,在白云间掠过,黄昏来临时还有属于自己温馨的小窝,我为我能自由地活着而快乐。
手捧清泉时,我时常想,我就是山间小溪里的一条小鱼。我不羡慕鲸鱼的大气,不羡慕大河的源远,因为我可以与山林为伴,可以与细浪为友,可以在清澈的溪水里看蓝天,可以在卵石间自由地游跃。
我很渺小,但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很普通,但我的心灵却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发现,你也会像我一样,拥有无边的快乐与幸福。
【简评】
奇思妙想之中既有情感的飞扬,又有哲理的沉淀。内容充实,叙述、描写、抒情水乳交融,语言有文采,诗意洋溢。
3.走进学生 走进心灵 篇三
爱,是人类最美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需要爱。
初接新班,我就认识了他,王佳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唱歌,和同学打闹,学习不认真,成績差,几乎所有想象得出的缺点他全包揽了。我深深知道,我碰上了令人头疼的角儿了。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对王佳乐的认识不够,只是采用常规的方法,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学的第二个礼拜,王佳乐在数学课上课的时候突然走出了教室去玩儿。这种自由散漫的行为当然激怒了任课老师,我马上把他叫过来,并且让他站到讲台边上。然而他不但不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和另外一个同学继续说说笑笑,毫不以此为耻。这不但影响了老师上课和同学停课,而且影响了班风,影响极坏。在课后,我马上将王佳乐叫到办公室进行谈话。
起先,他态度恶劣,一声不吭。在我苦口婆心的劝导之后,他勉强承认了错误。然而从他的神情,以及当天的日记,我意识到,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要说有任何悔改之心,而且从他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种逆反心理。
果然,没过几天,王佳乐又犯了。由于在一节非主课上故意打扰其它同学正常上课,他被其它任课老师带到了我的办公室,并被给予了口头警告。也许是他害怕了,也许是人向善的本能,这次在我找他谈话时,他明显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写下了保证书。在保证书中,他也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难以自我控制的缺点。于是我决心转变我对王佳乐的教育重点,将原来的说理改为培养他的自制力。
于是我通过更加频繁的关注,来时时提醒王佳乐,在平时的日记中,我常常加注诸如“努力吧,老师期待着!”、“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因此,要想成功还得靠自己”此类的鼓励语。甚至我还满足了他理由并非非常充分得调换座位的要求,希望以此来换得他的“平安”,以及由好同学带动他一起进步的效果。然而,保证书上的墨迹未干,王佳乐身上又发生了不完成作业、和老师顶嘴的行为等等……
望着他在课堂上无法控制的张合的嘴唇,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我对他的要求太高吗?显然不是,课堂纪律可是最基本的要求呀。是我工作做得不仔细吗?他可是我倾注最多精力的学生啊。是我的方法不对头吗?也许。我把脑海中闪过的一丝气馁抛到脑后,决定改变我的常规方法。对特殊的学生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
我决定找王佳乐做一次深入的谈心,然后找到突破口。不出我所料,王佳乐果然有着和一般同学不一样的身世。他的父亲两年前因心脏病去世,这给王佳乐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并改变了他家原来的生活秩序,然后是他母亲改嫁。一系列的巨大变化肯定影响孩子的心灵,尤其是处在小学升初中的这种关键时刻。这可以从他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变化可以看出来。小学五年级以前,成绩一直能保持在中等偏上的位置,此后两年多成绩急转直下,而这两年正是他父亲去世的两年,难道这其中没有什么必然的因素吗?连他自己都认为是由于父亲的去世导致他的自暴自弃。而现实生活的压力,一方面使他以某些极端的行为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另一方面又陷入深深的迷茫,不知自己未来的希望所在。
我心中一亮,决定把突破口放到重新燃起他生活的希望上。我以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阅历以及思索所得,告诉王佳乐父亲的去世已是事实,不能更改。但你去世的父亲决不希望看到你永远的自暴自弃下去。人生的道路很长,你现在想辍学去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凭什么去打造?“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现在连控制自己的毅力都没有,还谈什么打造自己的天地?
我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他的行为有所改进,他的成绩有所提高,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自己攻心术的成功窃喜。
然而我错了,王佳乐的顽固不化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在没多久以后,他就因为连续的违反校纪校规而被学校劝退。王佳乐的离开使我极为沮丧,我的教育并没有收到成效,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对他产生影响。我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我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吗?望着王佳乐留下的厚厚一叠的保证书,我感慨万千。
出于种种考虑,下半学年学校同意王佳乐回到学校读书。这同时给了王佳乐和我新的希望。王佳乐有了一次“新生”的机会,我则又有了一次挽救他的希望。我充分利用了离校的压力来处处抑制住他的违规欲望,时时提醒他,要求他。我发现其实他完全有是与非的观念,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违规的时候也总是提心吊胆,但薄弱的意志使他屡屡随波逐流,无法自制。
也许是世事的沧桑让王佳乐成熟,也许是他父亲的去世再次给了他打击,也许是我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起了作用,王佳乐在新的学期显然有了变化,虽然偶尔还控制不住自己,但总体来说,比以前好多了。在他的日记里充斥了思想斗争,但显然“是”占了上风,“非”处在下风。这又给了我希望。虽然我知道改造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改造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真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社会上多一个正直的人,少一个流浪的人。
王佳乐由一个常规学生变成问题学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让他从问题学生回到常规学生,我不知道一年多时间够不够。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不再抱速成的奢望,我只希望,王佳乐每天都有进步,并最终由他律走向自律。
也许我前面所述的不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但我肯定它是一个真实而又曲折的案例,它是一个值得我们思索的案例。我也希望,若干时间以后,我能为它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坚信。
4.走进心灵深处 篇四
南联学校 李询生
暑假,有幸听孙老师《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教育报告,有茅塞顿开、拔云见日之感。孙老师在报告里提到的的中国教育的“积贫积弱,积重难返”引起每一位听众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向何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其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让我顿有时不我待之感。而孙老师在报告里所提出的有关教育的精辟见解更让我深有同感:如习惯决定命运,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等等振聋发聩。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教育实践,确是常碰到如孙老师所列举的一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自信心、品行等方面相对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常被称为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其实并不是天生的问题学生,而是在后天的教育中由于各种教育元素的缺失或教育存在误区所造成,拿孙老师的话说是习惯未成导致人格的不健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研究、爱护问题学生,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和转化工作。
每一个表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层的原因
9月23日 晴
孙老师说:学生的表情写满了成长的密码;儿童教育的艺术首先就是倾听的艺术
这一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科代表早早就跟我说,小炫同学又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这不交作业、上课爱趴桌子,从开学到现在已经
有好几次了。起初,我只是简单地以为他懒惰,贪玩,所以只是稍做一些简单的教育工作就了事了。虽然作业交来了,但课堂上总爱搞小动作、无精打采的,不听讲,还经常扰乱课堂纪律。于是,我把他划分到问题学生的行列里。可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偷偷地流眼泪,这让我感到很吃惊。后来我从他的姑姑那里了解到,由于多年来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都很忙,忽略了孩子,使孩子没有温暖感、安全感,总是觉得父亲不关心他、不爱他。由此,他的内心深处除了自卑外,还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有时甚至故意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八、九岁的孩子便学会了在小区偷自行车去卖钱;趁姑姑更衣之际偷了钱就跑,半个小时内可以将整百元给花光„„通过深入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我知道了症结所在,于是建议他的家长无论多忙,每天也要给他打一个电话,让他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而我每天下午放学时也会和他聊天,让他觉得周围的人也在关心着他。慢慢地,他不再感到孤单了,笑容多了,也找回自信了,上课能认真听课,并主动要求老师给他辅导了。看到他能快乐地学习,他的父亲感到很满意,我也很欣慰。
结论:走进学生心灵,愿意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那是至高的境界。这一次,我从学生的的日常行为中发现了学生的不平常之变化,想学生之所想,以爱感化学生,从而成功地让这名学生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并改变由此造成的不良习惯。打通了这条通向心灵的路,学生成了朋友,老师成了朋友,师生成了知己!师生合力,必是一片和谐的景象。所以,往这方面努力,你会得到意想
不到的效果,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放松。
守护他(她)的自尊 10月18日 秋气炎热
孙老师说:习惯培养的原则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
这一天,我进行一次词语听写,我发现一名女生正在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抄袭,我没有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把纸条收了上来。事后,她请求我不要让其他同学知道,我答应她的要求,只是告诉她一句话“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后来她写了一封信,塞在我抽屉里,大意是感谢我为她保密,相信并尊重她,并且保证凭实力来证明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地观察她,她不但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而且在各方面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优异了。最近她还给我写信,告诉我她会一生记住那句话,依然对我的保密和尊重表示感谢,让她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地做一个大写的“人”。
结论:尊重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民主平等地对待和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关爱他们。
爱——总是如此神奇
12月3日 天气转凉 孙老师说:好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今天,最让我气愤的是小杰又打架,而且还受伤,被送到医院。这把我一天的心情搞得糟糕透了。小杰的父母先到深圳打工,有了一
定的经济基础后将他接来深圳读书,由于常年在外务工,疏于对他管教,所以他的坏习惯很多:上课说话、逃课、打架,样样少不了他。但气归气,我还是立刻赶到医院,看到他手臂上鲜血直流,却仍倔强地站在那里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赶紧带他去包扎伤口,并关切地问他还有哪里受伤了,疼不疼。结果,这个受了伤还如此倔强的小男子汉伤心地哭了,说:“老师,我对不起您,我整天给您惹麻烦,您不但不骂我,还这么关心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给您添乱了,您相信我吧。”从那以后他真的变了,懂事了,听话了,也知道学习了,这也许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吧。
结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或许你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在他无助时、犯错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多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此独特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教师就要满怀爱心,不断地与他们沟通。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与学生沟通心灵的方法、途径很多,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发现,多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缔造他们健康的人格,让所有青春期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浅论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新生小学 黄金贤
深圳市多个区正处于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一方面,人口结构中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为11:1,低学历、低素质、低收入人口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子女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原本地地道道的农民迅速转变为市民,家庭条件、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变。角色全然变了,但农民的意识、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农村文化环境等不可能一下子转变,教育观念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也就显露出来了。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呢?
一、确保安全,为德育打下基础。
安全,看似与德育不相干的字眼,其实,在学校工作中,安全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这就说明了安全在学校的工作中是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确保了安全,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目前,流动人口中低学历、低素质、低收入的家庭子女以及经济爆发式发展起来的本地居民子女,他们的安全意识差,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学校在加强校园安保人防、物防、技防的同时,还需做到德育、安全分工不分家,让德育在安全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确保学生的安全,为德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让老师们认识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必须让老师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其次,要充分落实每周的安全教育主题、开展好安全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月,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再次,要利用班会、队活动、专题活动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触电、防台风、防火、防震、防盗、防抢、防骗、防拐、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煤气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等安全知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三全”德育,促德育全面开花。
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生源整体素质较差的局面,加上家庭氛围、社区环境并不理想,为了避免“学校五天教育顶不上社会一天的影响”而使学校德育功亏一篑,要使德育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促进德育全面开花,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三全德育”。“三全德育”即: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形成“人人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 的局面。
全员德育: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全体学生的德育教师。教学人员参与,做到教书育人;管理人员参与,做到管理育人;服务人员参与,做到服务育人。实行全员培训为德育筹备人才的机制。同时,推行“首遇负责制”的教育模式,谁先遇到有需要实行教育的学生都应该负起
教育的责任,而不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班主任或德育干部的身上,使全体教职工人人都能德育、人人都愿德育,以达到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全面德育:一是要党、团、少先队等组织以及德育处、教导处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德育进行正确决策和组织实施,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等教育;二是要做到不只思品课、班队会课进行德育,而是要全学科都渗透德育,使课堂真正成为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等方面教育的主阵地,使课堂学习成为道德体验和形成的过程;三是要以文明班评比机制为主线,值日师生检查监督教育为手段,全面促使学生的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品质的教育和养成;四是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地方、每面墙壁都能起到熏陶教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全程德育: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长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因此,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校讯通、告家长书、校报等作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可以起到延伸学校教育的作用,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另外,大力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争取家长参与,社区支持,开发周边的教育资源。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社区图书馆、社区工厂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开展警校共建、军校共建、村校共建等渠道,优化社会教育环境,提高
周边社会教育水平,使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间断,从而实现全程教育的目标。
三、多元多变,让德育增强实效。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增强德育的实效,需改变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口若悬河的说教形式。
首先,要改变课堂授课模式,使德育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新颖活泼、灵活多样。在选材上,可以从小处落笔到最后的大处作结,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说起,从我们某个地区说起,从我们民族说起,从我们国家说起,最后归结到对学生某一品质培养上。也就是说,德育选材上应该有一定的地区性,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德育课的呆板的模式,切忌课堂上那种空洞、乏味的说教,力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多样性、趣味性,使德育课变为讨论课、辩论课、活动课、审美课等。同时,在课堂上通过的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要让德育“活起来、走出去”。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各类活动周、各类专题活动、专题讲座和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看守所,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基地、爱国教育基地、拓展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得到身临其境、切实体验的深刻教育。
四、培养习惯,使德育以小见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养成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成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学生的习惯并不好,所以,学校的德育需更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常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忠告天下教师的四句话中有一句就是:“习惯决定命运”,并且指出: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同时也强调了习惯培养需要细化和坚持。这就为学校的德育指明了以小见大的道路。
一是降低重心,抓好日常行为规范。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践行的前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要降低重心,要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抛、习惯性地使用文明用语、遵守学校要求和纪律等小处着手,不断创新机制和形式,通过正面教育、活动引导、典型引路、环境熏陶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规范,践行规范,养成规范。
二是锲而不舍,坚持训练。一个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一个好习惯的形成稳固需要90天。因此,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方面需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树立反复抓,抓反复,抓到位的意识,要在抓细、抓严、抓实、抓到位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坚持训练让良好的行为规范由被动逐渐变成主动,再由主动逐渐养成自动,让良好的习惯来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一些低级的、束缚
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呼唤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德育观。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德育工作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相信,学校的德育一定会开出新的局面!
浅析如何尊重赢得尊重
南约小学
邱瑜彬
参加工作第一年,学校安排我做了班主任,朋友听到消息都在笑着说:“你成了真的孩子王了!”起初我对这个孩子王的称号非常自豪,想象着就区区一帮小孩,只要我大手一挥,他们肯定对我言听计从,我要让他们跟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差距,而我遇到的差距似乎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以后,我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也从其中感受到做孩子王的幸福与快乐。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个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就算你是他们的“王”,你也必须先学会尊重孩子,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发生了以下这件小事以后,每当处理问题之前,我都会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把情况已经了解清楚了,我是不是耐心的听孩子的解释,我是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这个问题。正是由于这一个一个问题让我慢慢积累成长,慢慢走进孩子的心中,所以现在对那件事依然记忆忧新。
那是一天早上,我同往常一样早早地到教室,课代表已经带领同学在早读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做得很好,除了小原和晓恒两个同学以外。当我走到他们后面的时候,他们正在玩小纸牌,由于太专注,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我。当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脑海里迸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临近期中考试了,其他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复习,你们不仅不复习,还在玩纸牌,这样怎么能考得好!浪费我一番心血给你们搜集复习资料!为你们着急!我越想越生气,抓起纸牌就扔在了地上。当时他们也被这突然的举动吓蒙了,都傻傻地站在那里。我什么都没想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们俩揪到教室外的走廊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只见他们俩都傻了。
由于最近不少同学都有玩小纸牌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中午我又把他们俩叫到了办公室,劈头盖脸又是一顿批评。
“我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玩纸牌,都会了是不是,都会了你考个100分来看看啊。要是不想学你们就回去,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不要影响我们班。”
“既然那么喜欢玩这种东西,那么好,回家玩去,我看你们能玩出什么名堂来,要知道,学校不是让学你们玩这种东西的地方。”
“小原,你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还拉着其他同学和你一起玩。自己不好也想别人不好是吗?”
„„
只见他们两个站在那里,头低低的,任由我发泄一通。“老师„„”小原突然抬起头来,刚想说什么,由于那天中午还有个会要
开,我急着要去开会,只扔下一句话,让他们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就去开会了。
在开会的路上,回想小原抬头的那一霎那,泛着泪光的眼睛,总觉得刚刚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太妥当,想起他们低垂着的脑袋,不知怎的,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特别难受。我当时是不是太冲动了?我是不是应该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可虚荣心和愤怒感又告诉自己,他们在教室里玩纸牌是非常不对的,你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对。在去开会的路上,这两种矛盾的思想一直在不停地挣扎。
开完会,内心的想法实在是憋不住了,我是不是应该跟他们道歉?我不应该还未了解情况就批评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潜意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要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很没面子,老师怎么可能向学生去道歉,肯定要被学生笑话了。可如果作为老师都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又怎么可能去教育学生要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呢?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确实有失偏颇。一开始都未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批评学生,太武断了。思考了许久,我把他们俩又叫到了办公室。
“你们过来。”我试着亲切地招手想让他们靠近我一些。他们不明白我什么意思,站在我旁边,动也不敢动,脸上写满了诧异和不惑。对于我态度上这么大的改变,他们一开始还无法适应。
“老师想和你们聊聊。”
他们依然没有动,低着头,似乎犯了天大的错误。我才意识到我真的把他们吓坏了。我伸出手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试图安慰他们。
“难道老师会吃了你们吗?”我开玩笑地说,也希望能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老师首先想向你们道歉。都还没了解情况,老师就批评了你们„„” 我把话说完,他们俩都愣住了,过了一阵才反应说:“老师,是我们不对。我们不应该在教室里玩扑克。”只见他们生怯的眼神,听见他们吞吐的言语。那一刻,看到这两个孩子,我真的特别想上去抱抱他们,谢谢他们心胸这么豁达。后来,他们告诉我,扑克不是他们的,是另外一个同学带来了,他们忍不住就拿过来玩玩,刚开始就被我看见了。
听完他们的话,对于他们俩我感到十分抱歉,对于自己刚刚的行为也感到十分悔恨。为什么一开始我就没有放下姿态听他们解释。其实他们只是一时没管好自己,并没有故意犯错的意思,更没有我说的种种严重行为,我可以以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维护教师的权威。
正是后来我对学生的尊重才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我们经常跟学生说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首先要怎么对待别人,你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
他们,和学生共同成长。
用爱感化学生 南约小学 周海燕
摘要:教育是一种心灵碰撞和思想交融的过程,我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宗旨是:将“爱”进行到底!班主任是“责任”的化身,在生活细节上要给学生细心的关怀和爱护。用自己的真心捂热学生的心灵,学生让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用爱感化
曾经听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者,爱胜过一切”。可见“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静,是我去年所教的六年级学生中一个漂亮的女孩。第一次在班上见到她就被她吸引住了。正当我有意物色她当班干部时,有老师给
我当头棒。说她在五年级时离家出走过,爱说谎话、虽然聪明但上课不认真、经常遭到同学、老师的投诉,父母对她也很不满。我真的不太相信所听到的一切,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绝对不能用有色的眼光看她、对待她!
上第一节班会课,我握住她的手,微笑着对她说:“很高兴认识你,你长得很漂亮!”她冲我友好的一笑,调皮的说道:“老师,你也很漂亮!”立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下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后写一封信给我,信的内容可以写对老师的初次印象或班级中的人和事,这目的当然是让自己更快更好的了解整个班了。静的信,格式完整、文笔流畅,信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老师,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喜欢你当班主任!”我心想,这么感性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一个坏孩子呢?
上第一节语文课,我特别表扬了静写的信,我还特意提问了她两次,她回答得很好。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也特别关注她,偶尔叫她帮我做点小事,几个星期过去了,她的作业、课堂表现令许多老师、同学另眼想看。正当我得意之时,事情就发生了:那天早上都8:00了,她没有到校,联系到他爸爸后我得知:她爸爸跟踪她一个星期了,发现静把每天坐车的8元钱全都用来买吃和玩的东西,她好几天都是走路上下学。爸爸问她几次她还不承认。静到校后,我没有批评她,我跟她分析了从南联到南约路远,走路上学的危险性,存在多种安全问题。从此以后,我专门安排一个学生跟她一起坐车上学,杜绝事情再次发生。
时间过得很快,由于她在课堂上经常受到我的表扬,并在我的安排下与班长同桌,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好多了。可是中段考试过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那天早上,我看见美丽的脸庞受伤了,她右眼下方有一块紫色的印记,左手上有几道伤痕。很明显是被打过了。经过了解我得知是因为静认为父母只痛爱妹妹,不关心她,不参加她的家长会,而她每天在家只有洗碗、拖地、洗衣服的份,她把打妹妹作为情绪的发泄,遭到爸爸的毒打。看到她的伤,我的心酸了。
当天下午,我与静的父母见了一面,了解到静小时候都是奶奶带大,由于奶奶宠爱,使她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二年级才到龙岗读书,父母的教育,她不听,打骂也不管用,她爸爸无奈地说:“周老师,她已经没救了,我们也不想理她了!”我拿起静的作文本让他们看,三篇单元习作,静都拿到了A,中段考试中、英、数的分数分别是91、72、83,我告诉他们孩子需要关爱、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努力把她教育好„„这时,母亲已经流泪了,父亲看完作文,也承认从来没有关心过她的学习,已经2年没有参加过她的家长会了,还不知道静的成绩提高了!
接下去的日子,为了更好的走进静得内心世界。我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我们沟通的桥梁。我告诉静:我与女儿闹矛盾了,站在一个女孩子的角度,老师要请她帮我出主意,怎样才能得到女儿的支持、怎样才能做得让女儿喜欢我这个妈妈。当然,这交谈中的一些所谓在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是我根据静的一些情况添加进去的,目的就是让她从中也受到教育、启发,明白父母的苦心了。静很天真、很信任我,她
与我谈人生、谈家庭。谈她烦心的事,谈她在家乡发生的趣事,谈她对父母的看法„„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让她尝试与爸爸沟通,改变对家人的态度,与心交心,心中才有爱。经过大家的努力,静越来越进步了,6月份,她不但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以优异成绩被南联学校中学部录取了,这可以说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望着窗外,我不禁感叹: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教育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么有意义的工作。
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领悟到:爱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并非个人的爱,它是一种对年轻一代无限希望的爱,是一个教师对事业、对学生无限的爱。生活中,爱是永恒的主题;学校教育中,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自由进入学生的心灵殿堂,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开创人生。
参考文献: 1、1989年,任小艾发表的《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系列文章。2、1990年出版的《我的班主任工作》个人专著。
如何经营那块“荒地” 名星学校 唐静
缺点多、优点少的学生是后进生;杂草繁、庄稼稀的田地是荒田。
因此,有人说:后进生是一块荒地。荒地所造成的损失只是暂时的,而后进生留下的遗憾也许是永恒的。由此可见,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去经营那块“荒地”呢?
一、用“严爱”作”除草剂”
田地荒了,可以使用除草剂。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用“严爱”作“除草剂”。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曾有这样的一个学生,她各科成绩较差,性格内向,拒老师也是千里之外,还爱发脾气。在她一次生病后,我帮她收拾书包时,发现了一封来自x x x 劳改所的信。那时我似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的作业总是她妈妈签名,为什么同学们问到她父亲时她总是发脾气,为什么她与同学们的话语是那样的少——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也明白了我还应该给她另一种爱。于是,我开始有意地与她接触,找她聊话,问她喜欢上什么课,说她极像自己那倔强而又可爱的女儿。我时常叫她帮我倒杯水,拿一拿教案或本子等,以此表明我对她的态度。有一次,她像打了蔫的蒜苗趴在桌上,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发觉她的头很烫,关切地说:“你可能生病了,去校医那里看看吧。”我吩咐学生们自习,立马把她带到了校医室。吃午饭时,我将同学们替她打好了的饭菜送到了校医室。渐渐地,她变得不再那么爱发脾气了,和同学们的话语也多了起来。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到我身边,悄悄地告诉我:“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爸爸还有半年就被放出来了!”听到这话,我既为她高兴,又为自己成功地敲开了她那扇紧闭的心门而欣慰。直到那时,我才正直地读懂了“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名言了。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这话还真不假!不过,对于有些后进生,光有爱是不行的,必须是严爱有加。曾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特好动,爱出“鬼点子”捉弄人。一天,他把扫把横放在虚掩的门上,想整一整某个同学,学生告诉了我。我立马找到他,先是严厉地批评,告诉他这样做后果有多严重。接着,我以政教处的名义拟了一份对他“处分”的材料,并当着他的面盖上了政教处的印章。最后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如果再有下次,学校将按照他的保证书作“劝退”处理。经我这样吓唬,他那些“馊主意”几乎没有再出现。其实,后进生违反纪律更是常有的事。我们有时可以小题大做。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电闪雷鸣,用“严爱”作“除草剂”逐步清除他们的心中的“杂草”。让他们在严与爱的统一体中慢慢地转变。
二、用“鼓励”作“激素”
庄稼在生长期,常使用植物生长剂促进其快速生长。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鼓励”这一“激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就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由此可见,表扬、鼓励在我们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去年,我班有一后进生特爱发言。但他那不沾边的回答常引起同学们大笑,使他难堪。对此,我针对班上发言不大胆的现象进行了点评,对这位同学的行为给予了极大地赞赏,说他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见解”伟人的精神,称他是《两小儿辩斗》中爱探究的学生。我也知道他的底子薄,常常找
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对其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年来,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的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地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以满足他们正常的生理需要。其实,从人性的弱点——爱听赞许的话这一观点来看,我们也就明白了“鼓励”这一“激素”的作用之大了。
三、用“榜样”作”营养土”
有经验的农民常用营养土作基地来培育幼苗。我们也不妨为后进生制造一个“营养土”的环境,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我们把一个后进生放在一个优秀班级中,他的转变就快得多,效果明显得多。针对这一点,我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刻意地将后进生安排在优等生的圈子里,让优等生磁化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这样做,同时也给后进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标兵。今年,英语老师针对我班的优等生多差生少的特点,开展了“树榜样”的活动,让后进生模仿“榜样”的学习方法去做。几个月来,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与感染下,无论是从上课态度的规范化来看,还是从作业书写的标准化来说,后进生都有了一个较大的进步。
后进生是一块长有庄稼的“荒地”,但经过细心地经营后,仍然能变成一块“良顷”,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让我们在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心探索,寻找更实用的方法,变所有的“荒田”为“良顷”吧!
案例分析---好动症的孩子
惠民小学 刘飞兰
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教学生学会知识这一点上。以为这样做老师就是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要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死背一个单词,多做一道题有更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地帮助孩子们解开心结,健康成长这才是老师的成功之处。
一、案例
我是一个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班上常常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让我无从下手,例如:班上有一个多动症的小孩,他叫梅祖宁,长得很瘦小,好动爱讲话,还特别喜欢跟前后桌的同学玩或者跟其他组的人传纸条。人很聪明,但是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是弄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时一个笔头就能玩大半节课。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换了又换,有的受到他的感染,也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根本就不听,他的行为对班里的教学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头答应要改,那头又依然如旧。老师的教育最多可以让他维持十几分钟。我也找家长多次沟通,共同教育,也无济于事。
二、解决方案
当前,独生子女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前所未
有的挑战。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1.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相应有德育道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这时我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却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得到鼓励的他顺利地回答出问题,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他摆脱自闭心理,让他专心听课不再那么爱玩笔头和同学聊天影响课堂教学。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这样会极大地引起他们的不安从而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我认为对学生应循循善诱多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进行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
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2.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
人是具有情感的,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多一些理解性的沟通交流。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多一些宽厚与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逼他们立刻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孩子气是正常的,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师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中灿烂的阳光地带。
3.尊重学生。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关心学生尊严感的人,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
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因此,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要学会如何去“爱”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影,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5.走进学生心灵 篇五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的责任是小心翼翼地珍惜它,不断地滋养它,而不是窒息它,摧残它。通过教育,他们应当有健康的心理,有坚韧不拨的意志,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有美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他们应当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应当善于明辨是非,心地善良、疾恶如仇,应当善于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有了这一切,他们就将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有了这一切,他们在考场上的成绩和表现是不用过多的担心的。为此,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关注成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关键话语: 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进入高中的学生,其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在情感上虽然不成熟,但他们总以为懂事,所以总想找理由对老师“反教育”,另外,高考与成长的压力也是空前的,比如,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常常被失望、沮丧、忧虑的情绪所困扰。面对家长,他们有深深的内疚;面对老师,他们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在同学面前,他们又充满了自卑、甚至嫉妒。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和不可知的前途,面对多变复杂的世界和社会上许多消极负面的事物,他们也常常充满了怀疑、怯懦、甚至有孤独、无助的感觉。因此,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面对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都有一些恐惧和迷惘。他们的内心涌动着的情绪需要倾诉,压抑着的生命的秘密需要解脱。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我们不能和学生一起面对这些成长的焦虑、困惑,给他们以关怀、指导,如果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体贴、感受到理解、感受到期望,师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学生对你的戒备会越来越严。则“亲其师信其道”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高考中可以信赖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二、坚持正面教育,提升道德水准。
关键话语: 一个人的高度是由其道德水准确定的,用道德的高度引领学习成绩,则其学业上的发展是无所限的。
1)、树立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不可在学生面前发牢骚,造成情绪污染)
2)、思想教育是具体的行动,是客观的可以操作的过程。
3)、榜样教育,朋辈教育,事迹感染。(宣读记实文章与名人传记,特别是记述当代青年成功与奋进的典型报道)。(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我们的班会从不间断,始终坚持,且最大的亮点是宣读记实的文章,并以此做为每次班会的主题,让榜样的力量和朋辈教育效果发挥到极致,我们宣读的文章主要选自《求学》《青年文摘》《读者》《中国青年》《状元宝典》等。比如:《苦尽甘来话高三》,《一个复读生的状元之路》,《有梦就有希望》,《为理想而拼搏的人是幸福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张弛有度》,《新手这样脱颖而出》,《绑架父母的潮流》,《我的校园因爱她而美丽》,《我的高考》,„„。这些文章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止是现在的学习,也许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人生的价值都会有作用的)
4)、热爱集体,依靠集体,在集体中成长,在帮助别人中寻找一种自信与荣耀。(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学生特别是差生很乐意为集体做一点事情,)
(十分重视各种集体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集体活动,既加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打造形象工程,每个学生的形象不只是自己的形象,也是班级的形象,学校的形象和社会的形象。)
5)、让规则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守“规则”不仅要有外在监督,更应当内化为内在需要。(可以更轻松些;放在成长与成人的高度;张扬个性,领会素质教育的要义;因势利导的引领男女生交往,替学生保守秘密;吃苦教育,劳动教育是根本;寻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育人合力;让人人有被重视感被重用感; 回避诸如“不许”“不准”“不能”“严禁”等教化的“规范”要求)
6)、引导有效的学习策略。先做你应该做的,再做喜欢做的。学习不是一碗方便面,是栽种上的树,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没看到长多少,但它每天都在为成长蓄积能量,坚持下去就会根深叶茂。有的树一开始没栽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扶正、来适应土壤。当然,我们也不要期望杨树或灌木能长成红巨杉。
7)狠抓日常教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不偏科偏类,明白“粗心就是差距”,“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因为看不到明显提高就放弃。学然后知不足,要有韧性。要在刻苦中培养兴趣。)
三、教育的境界是宽容、关爱,但必须给学生赋予责任
关键话语:教育之失败是培养出有聪明而没有智慧,有知识而没有思想,有文化而没有教养,有德行却缺失责任的人
1)、学生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要客观的去认识、分析其错误的成因,不能让同样的错误老犯。
2)、感恩教育(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对手)(怪象:读书是家里逼自己来的,自己本来就不想来,所以花钱是家里应该的)
3)、播种希望,收获心灵,偏爱差生,同情弱者。(有毛病的学生,听到的更多的是批评,最缺乏别人的是理解。因此,和他们多说一句话都是鼓励。一句问寒问暖的话,都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很大的波澜,给学生留下最后的“面子”。)
4)、有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使命感的人!这样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才有不竭的动力。(考核扣分问题,好学生从严要求问题)(每个人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班干有班干的责任,值日生有值日生的责任,科代表有科代表的责任,„„当你走向社会,就会直面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有责任感的学生,无论走到那,都会很容易被别人接受)。
5)、体验社会,实践生活,培养社会道德意识。
(鼓励同学们在双休日、节假日到社区、贫困山区、开发区、工厂、电器商场、家电维修点、菜市场去接触社会,,实践生活,鼓励同学们去体验生活。)
四、创设立体的育人环境,展现鲜明的班级文化
关键话语:构建“教育磁场”,实施“无痕教育”,让你的教育有“润物细无声”之效。环境之于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生存环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时时能感受到积极奋进的鞭策。
1)、创建鲜明的班级文化,充分利用教室的四面墙壁,让墙壁说话。让教室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
(教室是学生实现个人目标的主要场所,我们一贯所努力的就是让学生进入教室就能感觉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为此,我们在教室设置许多专栏,让墙壁说话。比如《成长专栏》,《管理专栏》,《教学专栏》,《教育专栏》,《新闻专栏》,《高考专栏》,《班级誓词》,还有名牌大学图片,全国大学排行,以及班团干部分工及职责,各宿舍长名单以及月考的宿舍排名等,栏目的更换由团干部负责)
2)、让积极的宿舍文化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座位之中有学问。(优化组合,互补互长,克服毛病,消化矛盾)
4)、教室卫生要反映当天值日生内心的纯洁程度。
(保持教室地面、桌凳、窗台、讲台、黑板等全天干净,同时也让神圣的教室永远安静。)
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制定一套系统的班级规约,让班干部带头去落实。关键话语:班级管理上也存在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关键看你塑造什么样的班干部。如果他们有被重用的成功感。班级工作一定事半功倍,自动运行。
1)管理的概念是一个全员的集体行为,而不是个别人的指手划脚。首先构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目标: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他们积极上进,热情乐观,关心集体,胸襟开阔,意志坚定,严于律己,诚恳待人,积极锻炼,自觉吃苦,既有组织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张扬,既学会了宽容与忍耐,又学会了自律与自立)
2)公开竞选班团干部,采取民主选举的方法。让班干部的工作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从而强化责任意识。
(也可以指定候选人,挑选品学兼优、道德高尚、觉悟性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
3)培养班干部工作的艺术,要相信他们有很强的思想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干群关系,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当好班干部的后台老板。
4)班干部必须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典范。同时也是恪守职责,自觉表率,独当一面的班级精英。
5)创设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机制,积极参与“文明宿舍”评比活动
6)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班一盘棋,高效而有序。让班干部成为沟通班内各种关系得 “桥梁”。(比如学习委员分管各科科代表,生活委员分管各宿舍长与留校生,卫生委员分管各卫生小组,团干部分管财产与宣传以及课外活动)
六、改变自己,完善自我,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
关键话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内外皆修,与时俱进。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要求,自己不保守,不落伍,更新观念,改变自我。以营造和谐,张扬个性为管理主线,带动一个全新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工作中,自己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十分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关爱在前,要求在次,教学生做人在前,传授知识在后,努力与学生和谐共进,避免由于自己过于刻板或严肃而使学生僵化教条,对老师敬而远之。可以说,自己做班工作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成就与幸福。
要点如下:
1)、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永不自满,永不言弃,处处留心,多渠道积累教育素材。
2)、调整心态,把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带进教室,用激情去感染学生。避免因个人情绪不好而污染群体。
3)、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往往率先垂范。(一种游戏规则)
4)、增加班级管理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
(强化管理的前瞻性,提升突发事件的预见性,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许多与安全、学习、卫生、活动、人际交往等有关的问题我们都基本能在出问题以前做出要求,做到有备无患,不会措手不及。)
5)、细心、公正、廉洁。(察言观色,拒绝诱惑)(具体成就实在)
6)、班工作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不存在一劳永逸,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6.走进学生心灵2 篇六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
范 英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作为班主任教师,他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反映出一定 共同心理和心理特征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 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得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班主任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 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班主任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 消解着虚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班主任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 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班主任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既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班主任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班主任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 《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臵,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 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
邮
编:273311
7.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篇七
一、明晰角色,理清关系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于教育对象,我们常常习惯于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希望通过制度、监督、评比等管理方式,来使班级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这种工作理念是以管理为核心,用管理来代替教育,极容易把自身从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中剥离开来,放到高高在上的位置,表现在与学生的言语交流中,带有一种不容置辩的威严,这种不对等的关系虽然也能得到学生的服从,但一定是暂时的,表面的,因为居高临下的心态只会疏远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尤其是对后进生而言,更是无法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倘若如此,又怎能正确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并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呢?小庆是班中的活跃分子,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尤其是动手实践的能力很强,小学时参加车模比赛屡获奖项。他还是班中的“开心果”,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许正因为他太过活泼好动,缺乏自控力,所以在自习课上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高谈阔论,就连课上也不太安分,时常影响到班级正常的秩序。有一次,他又恶作剧似的把前面同学的校服上弄了一些水笔印迹,在交流中,他居然还摆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只好说:“如果你还是这样一种态度,我只能请家长来了。”听到我的话,他居然哭了起来,用请求的语气说:“不要告诉我妈妈,我不想让她伤心,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我会尽力改正的。”袒露心声的语言,恳求而坚定的眼神,让我体会到他当时内心十分希望我能答应他的请求,这使我豁然开朗,意识到这是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的突破口,于是我明确告诉他相信他这次一定能遵守约定,拿出实际行动规范自身言行,把聪明才智更多地放在学习上,用学业上的进步来证明自己的努力与转变。
二、换位思考,注意倾听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公民,这个神圣的使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与后进生的交流中,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并分析问题,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当老师能俯下身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述说时,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才会有意识地自觉克服自身缺点,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试想如果当时没有答应小庆的请求,执意去请家长的话,一定会使得他反感,让他觉得老师一成不变地看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唯有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这种因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而对立的情绪,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隔膜,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纵使教师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也未必有良好的效果。
三、控制情绪,理性面对
后进生是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跟不上班级整体要求的学生,当他们的行为举止与教育期待相差甚远时,如果班主任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就会出现“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惹是生非,屡教不改”的疑惑和气恼,这种消极情绪控制下的交流一定不是基于平等地位的真诚对话,言语上的压制会让学生本能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最终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有可能激化矛盾,陷入僵局,想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班主任一定不要纠结于他为什么总会犯错的事实,而要心平气和地以区别教育的思想促使自己细致而全面地分析原因,思考该怎么办,就这个案例而言,表面上看,孩子害怕请家长的心理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细细分析,我认为它至少反映了这样几种情况:第一,他意识到扰乱班级纪律,搞恶作剧本身是不对的,问题的反复性和严重性促使了教师希望通过找家长来协同解决,可见他是一个对事情的是非曲直有正确判断的学生;第二,他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觉得父母培养自己很辛苦,不想他们因为自己犯错而失望伤心,说明他是一个懂事、善良的孩子;第三,他拿“我会尽力改正”的承诺希望老师不要请家长,还能看出他是一个主观上要求上进,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担当的孩子。根据这些分析,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引导他积极地与自己一起想办法如何改变自由散漫的行为,提高自制力。
四、以生为本,留足空间
班主任在与后进生交流时,要学会察言观色,读懂他们言语信号背后的思想状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他们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纠偏,不断完善。在上述的案例中,如果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能告诉妈妈自己在学校的情况时,也许会触及到他不愿提及的问题,当我们没有刨根究底,而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忽略时,他会感受到老师的善解人意,相信自己,给自己留足心灵空间,留足让他们改正错误的“缓冲地带”,于是他们会带着老师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积极向着老师希望自己的方向不断努力。当我与小庆经过一番真诚的交流后,我经常找机会表扬他,有意无意地提醒他不要让妈妈失望,做一个自觉规范言行,让同学们乐于亲近的人。渐渐地,我很少听到任课教师反映小庆上课时有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堂上也发现他不再习惯性地挪动椅子发出刺耳的噪音,值日班长还向我反映有时他在课间也乐意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的疑难,把夸夸其谈的时间放在了与同学探讨学习问题上。
8.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篇八
【关键词】散文;移情;阅读理解
心理学上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主张用“移情”法,我觉得在散文阅读与理解的训练中也可训练学生自主运用“移情”法。因为散文主要抒写感悟。作者或通过自然事物抒写心情,感悟社会人生;或直接写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或连接历史和现实人生表达自己的感悟。这感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地域性或时间性,需要读者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情与感情的碰撞,方能真正理解。
移情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参与到作品中。教师可先强调散文的特点和读文章的目的,接下来训练学生依次从标题、事件、意象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移情,将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感受与作者的经历感受进行对比联想,揣摩作者的感受与认识。下面以本次“武汉市二月调考”试卷中大阅读《故乡在远方》为例说明:
第一步从标题入手移情。读“故乡在远方”,让学生进入角色并思考故乡是什么?在哪里?故乡里有什么?让其明白,每个人都有故乡。那里会有亲情、友情,有自己成长的故事,对其的印象可谓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第二步训练学生从事件入手移情。先让学生了解文中所叙事件,然后用换元法,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文中描写了作者在四个地方(出生地杭州、祖籍新会、外婆家洛舍和小兴安岭)的生活片断,强调了当时的感受,又时时与成年后的感受对照。了解了这些之后,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每个人都经历过欢乐的童年——懵懂的少年——理性的青年,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获得知识、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人、事、物或地点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久久不能忘怀。并感受到自己知识的丰富、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产生鲜明的成就感。回头与作品对照,会发现自己与作者的思想发展历程相同,心情一样,作品中说前三个地方让其感到陌生与隔膜,是因为那时那里作者思想幼稚,并拿这三个地方的生活与感受同北大荒的生活与感受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倾向于后一个故乡,这个“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的地方。又因为此地远在东北,而“我”还有更多需要磨砺的地方,作者巧借这一地点的特点,说故乡在远方,还需寻找,需创设精神家园,深化主题,表达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
第三步从意象入手移情。散文如诗歌一样,也讲究描写意象,创设意境。因此可从意象入手移情揣摩作者的感情。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什么特点的景传达什么特点的情。作者描述前三个故乡时用了“水光潋艳、山色空朦”等赞美的词语,充满诗情画意,明显传达喜爱之情。其实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爱自己的家乡,心里是不会厌弃它的,至于说“更多的时候,我会凝思默想着那冰雪之地”,是因为在那里“我”变得“柔韧而坚定”,精神充实起来。
【走进教师心灵】推荐阅读:
让和谐走进心灵06-26
走进孩子的心灵09-15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06-17
作文 让感恩走进心灵08-08
架起走进学生心灵之桥06-28
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06-14
让感恩走进心灵演讲稿07-05
让快乐走进心灵优秀作文08-20
走进初三作文500字,走进初三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