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2024-10-17

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10篇)

1.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一

1、院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制度

2、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

3、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4、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

5、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制度

6、决策公示制度

7、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议制度

8、领导班子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9、领导班子成员分权制约规定

院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制度

1、每个班子成员都要自觉地增强党性,严守党纪,端正党风,做到清正廉洁。

2、在晋职、晋级、长工资、分配住房、职工调出调入、奖惩等方面,做到不谋私利,不徇私情,按政策原则办事,增加透明度,一视同仁,不为亲属朋友,谋求特殊照顾。

3、院内招待客人要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标准吃客饭,不得突破用餐标准。凡违反规定的谁出的主意谁拿钱,谁请吃谁拿钱,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按违反次数,程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黄牌警告、通报,直至党纪处分。

4、不得向上级送礼,送“红包”,也不得受礼,收“红包”。婚丧嫁娶严禁大操大办,收受钱物,一经发现,视情节、程度,分别给予降低党员格次以及相应的党的纪律处分。

5、班子成员要在药品、器械采购、基建项目等重要经营活动中严禁个人收“回扣”,一切“让利款”均统一由财会科做收入上帐。

6、端正经营思想,抓好医院行风建设,杜绝一切损害国家、集体和患者利益的不正之风,每年由职代会评议一次领导班子。

7、坚决执行国家关于领导干部不准经商企业的规定,不在院外一切医疗卫生机构兼任有薪酬的职务。

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院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院长办公会议集体领导作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提高领导班子重大事项集体议事水平,根据省、市、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则。

1、商议重大事项要在民主集中制和院长负责制原则下,召开由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参加的重大事项决策会议。

2、决策会议由院长或院长委托副院长召集和主持。非领导班子成员根据需要列席。

3、决策会议实行例会制,原则上与院长办公会合并召开,有重大事项需要紧急处理,可由院长或副院长决定临时召开。

4、凡属医院重大工作决策实施情况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等事项,由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讨论决定,主要议事范围是:研究院重要文字材料、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的安排部署和完成情况;落实上级机关的重要工作部署;审定涉及全院的规章制度及重要规范性文件;审议财务预算和年终财务决算报告;审批单位大额经费使用与决算;审议讨论医疗纠纷赔偿处理情况;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关事宜;讨论院长、副院长提交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讨论的其它问题。

5、提交会议的议题必须是涉及全院、需要院领导集体研究决策的重大事项。在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按照院班子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要求,各科室在职责范围内能够研究确定的事项,不列入重大事项范围,由分管院长组织安排部署,不再提交决策会议讨论。

6、各科室提交决策会议讨论的事项,必须事先报请分管院长同意,并通过调研、协调形成明确意见,为院领导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7、决策会议实行议题登记报审制度。凡需提请决策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各相关科室应提前三天向院办公室报送议题,同时,向院领导提供与议题相关的简要、准确、主题突出的书面材料。

8、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的事项,由分管院长组织协调,提交科室须事先做好与相关科室的沟通。

9、提交议题的科室原则上由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汇报情况,并按照办公室要求依次、准时参加会议。

10、决策会议议题由院办公室负责收集、审核、把关,并呈送院长审定。

11、决策会议由办公室负责记录。会议记录属机密文件,不许泄露,因工作需要查询,须经院长或主管院长批准。

12、根据工作需要,院长可直接决定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议题,并由相关科室事先做好准备。

13、决策会议的工作和议定的事项,相关科室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落实,并向分管院长报告。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督办;医院围绕“三重一大”强化监督的检查工作由院纪委负责,并将落实情况向院长或院党委汇报。

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为便于院领导班子及时掌握全院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及时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政令畅通,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事项范围及请示报告时限

1、医院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文件,转发的上级领导对医院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在本院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情况,有关科室应在传达贯彻落实后按规定的时限向有关领导报告。

2、医院的群体上访、水灾、火灾、疫情、多人伤亡的大型突发事件及重大医疗过失,必须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内向院主管领导报告。

3、医院的基本建设或经费支出等事项应按照《财务内部管理制度》、《重大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项目支出管理办法》等规定向院党委或上级主管部门请示。

4、被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查处的干部,应在立案调查当日将情况上报。

5、有必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的其他重要事项,应及时报告。

二、请示报告的主要内容

1、属贯彻执行上级会议精神、文件、决议、决定的,要报告贯彻落实的主要情况、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属工作打算、设想的,要报告工作的方案、计划、将采取的措施以及预计的结果。

3、属重大或突发事件的,要报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况和原因、后果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来不及全面掌握情况的,先报告概况,并根据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及时续报。

4、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为主,紧急突发事件由主要领导或委托分管领导电话报告,事后以书面形式详细报告。

三、请示报告程序和要求

1、要以对党、对医院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科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领导必须按工作分工共同做好该项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办公室要随时掌握全院系统报告的重要事项,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按规定上报。

2、请示汇报工作按照职责分工、业务归口管理的原则,逐级请示汇报不得越级上报。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向分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院长报告。

3、分管院长要及时掌握分管部门工作动态,凡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事关全院的重大事项和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须及时向院长汇报,并同时做好解释工作。

4、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依据本制度相应的规定,抓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落实。

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调查研究是指在重大决策事项作出决定前,应深入相关科室,广泛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征求群众意见,并在对有关资料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客观的论断,为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实证参考。

第三条 凡有关医院的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调整、政策措施制定、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作出决定前,应按本制度进行调查研究。

第四条 调查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研究应深入到基层一线和决策事项相关范围,利害关系科室和个人,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充分、确凿的第一手材料。对调查、了解来的事实和材料,做到科学客观的分析研究,透过表面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结论。

(二)充分反映民意的原则。调查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听取决策事项利害关系人的要求,广泛征求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的原则。调查研究既要抓住对决策事项影响较大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突破;又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全面考虑其他情况和因素对决策事项的影响。

第五条 调查研究工作的组织实施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调研方案。承办科室根据决策事项的要求,提出调研方案。调研方案应包含调研指导思想、调研内容、调研方法、调研范围和调研提纲及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二)调研方案审核。调研方案制定完成后应及时送交院长办公会讨论核准,承办科室应根据院班子集体意见对调研方案进行完善。必要时,应征求相关专家意见。

(三)组织调研工作人员。承办科室根据调研方案的要求选调有关人员组建调研工作小组。调研人员主要从本院抽调,也可邀请有关专家代表参加。

(四)组织实施调研。按照调研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调研内容、调研提纲等,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开展实地调研,收集有关材料。

(五)研究分析,撰写调研报告。研究分析应深入、全面、科学,研究结论应切合实际、准确、客观,调研报告应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论断鲜明。

第六条 调查研究报告和有关原始资料在调研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规范整理,报院领导班子审阅,对其主要内容经院领导班子同意后可以在决策前公示,调研结果要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调研报告要以文件形式存入决策档案,长期保存备查。

第七条 调研承办科室应根据院领导和相关专家提出的意见及时研究下一步工作方案或针对薄弱环节组织补充调研。

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制度 第一章 决策原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监督院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行为,增强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廉洁,推进重大事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形成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为重大事项决策机构。

第三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第四条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职责权限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 坚持决策前调研论证、决策后公示听证、决策执行中跟踪反馈评议的原则。

第六条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院领导班子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先行调研、集体议事,并以会议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的意志,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

第二章 议事范围

第六条 本规则所指重大事项为:

(一)根据市、局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及重大决策,研究本单位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措施;

1、我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

2、研究制定医院重大改革方案;

(二)发展规划、计划及全局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

1、研究审定医院队伍建设、法制建设、基层建设等长期性的发展规划;

2、研究和审定全年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

3、讨论审定以院名义制发的重要文件;

4、研究本单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重大违纪问题确定处理意见;

5、研究院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问题。

(三)规范人事、机构和重要干部的任免:

1、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及调整等问题;

2、研究审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配置与调整;

3、研究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有关人员的录(聘)用、推荐、任免、调整、奖惩、学习培训等问题;

4、研究科室、班子调整的意见;

5、研究审定以院名义做出的表彰决定、推荐表彰决定。

(四)规范财务收支计划和大额资金使用:

1、研究审定收支预算、财务决算。

2、讨论审定5万元以上的计划内支出资金。第三章 议事程序

第七条 决策重大事项前,一般应经下列程序:

(一)提出议题。按照职能分工,各职能科室提出问题内容,由主管院长初审并提出建议,初步确定重大事项议题。

(二)调查研究。围绕重大事项,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基本情况,形成较为成熟的建议意见。

(三)拟订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论证,拟订初步方案。

(四)征求意见。拟订方案后,按涉及范围进行协商并充分听取相关科室的意见。对关键问题,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的论证,由主管院长审核把关,相关科室形成议题材料。第八条 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确定议题。由院领导班子成员提出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明确基本方向,拟定初步方案。议题由办公室汇总,院长确定。议题确定后,办公室提前通知院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准备。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追加议题,不搞临时动议。

(二)沟通酝酿。决策重大事项的会议可根据情况不定期的召开。议题确定后,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科室准备上会材料(包括方案材料和论证材料),同时,将议题内容及有关材料提前送达与会人员,保证与会人员有足够时间熟悉情况。

(三)召开会议。会议由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领导班子成员召集并主持。领导班子成员应按时出席会议,如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非领导班子成员根据需要列席。会议先由分管院长或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介绍上会材料,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讨论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不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须听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故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与会人员的讨论意见和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要全程记录清楚。

(四)会议表决。会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逐项进行。对各项议题应议而有决。表决采取口头表决或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每位班子成员的表决意见需记录在案。干部人事等敏感问题,可进行无记名表决。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不计入票数(政策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会议列席人员不参加表决。讨论决定的事项,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如对重要问题有不同意见,除情况紧急必须按多数人的意见执行外,一般应暂缓表决。会后再进行认真的调查、论证和沟通,适时进行表决。决定干部的任免或提名,应逐个进行讨论决定。如原拟定人选被否定,应由人事科按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不能由个别班子成员临时动议,仓促做出决定。

(五)作出决策。重大事项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按表决意见形成会议决议,赞成票数超过应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半数为通过。

(六)形成纪要。重大事项决策会议应指定专人负责记录。除有特殊保密需要的议题,内容可以从简外,会议纪要须记录每个议题的讨论、表决情况及最后决定。会议主持人否定多数人意见做出最后决定,须在会议记录中注明详细情况。

(七)公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应当遵循公正、透明、规范和效率的原则。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必须遵守公示原则,并应在公示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第四章 集体决策的基本要求

第九条 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会议,须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会方可召开。

第十条 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会议必须由办公室专人记录,决定事项编发正式材料,一般由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签发,发布范围视内容确定。

第十一条 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事项决议,需形成以院名义 上报或下发的文件,由院长或分管院长签发。

第十二条 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会议进行集体决策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成员可临时处理,事后应及时向领导班子报告。

第五章 集体决策的落实和检查

第十三条 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应由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负责督促、检查和落实。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应重新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四条 根据会议决定,明确由相关科室负责落实的,分管院长应及时传达,办公室需明确掌握落实重大事项的具体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提出建议落实的时限,对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督办,启动跟踪反馈和评议制度。各承办科室必须将重大事项落实情况及时向院领导班子做出书面报告。

第六章 纪律要求

第十五条 重大事项不按本规则进行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形成决定的,应立即纠正,重新进行议事与决策。第十六条 会议形成的决议,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无权改变,必须无条件执行,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在行动上不能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在执行中如发现新的情况需要复议,经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同意后,可提交决策机构复议,但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院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决议相悖的言论和行动。

第十七条 与会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擅自将会议讨论内容外传。

第十八条 会议记录属机密文件,不得泄露,因工作需要查阅,须经院长或主管院长签批。

决策公示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是指有关医院的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调整、政策措施制定、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

第三条 本院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适用本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应当遵循公正、透明、规范和效率的原则。

第四条 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为本院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决策机构。院办公室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听证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背景情况说明;

(三)需要公示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六条 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通过院办公室及授权科室宣布,在医院网站或通过院办公会、职代会、全院大会上进行公示。

第七条 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十个工作日。

第八条 公示中收集的信息,应如实、全面、及时形成公示报告。公示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示的基本情况;

(二)收集的主要意见、建议及理由;

(三)对主要意见、建议的处理意见。

第九条 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在公示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并向全院职工和相关利害关系人公告。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议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减少失误,保证重大决策的有效实施,防止资源浪费和执行偏差,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议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重大决策施行过程中,跟踪反馈评议组织机构要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形式实施跟踪督办,收集有关情况,对影响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执行中发现新的问题等情况形成书面反馈报告,对重大决策的最终执行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并由此建议重大决策的延续、调整或终结的活动。

第三条 重大决策做出后,院领导班子根据重大决策涉及的内容,如人事、资金、项目等,设立跟踪反馈评议组织机构。

第四条 设立临时性跟踪反馈评议组织机构,由纪检、监察、审计、核算、财务等相关部门组成,不分管重大决策事项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五条 跟踪反馈评议组织机构要确立跟踪的主要步骤和程序及重点环节,对期限较长、复杂的事项要阶段性反馈和评议,并将反馈意见和评议结果形成书面材料,经办公室统一整理后上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审阅同意后通报给院决策机构。

第六条 院领导班子要及时、认真听取跟踪反馈评议组织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合理论证、调查,对确需进行调整的决策环节要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第七条 跟踪反馈评议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保证院重大决策能及时、有效、合理地得到落实。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提供不准确、不合理的评价意见,造成院重大决策失误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八条 院领导班子在听取反馈意见和评议结果后,不能及时、准确做出决策延续、调整或终结的决定,造成后果的,对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按《领导班子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予以追究。

第九条 跟踪实行重点环节跟踪和阶段跟踪;反馈实行重点反馈和事后反馈;评议实行阶段评议和事后评议。对事后评议,要进行全面评议,评议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

第十条 评议工作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第十一条 对重大决策实施情况的评价要以有利于检验我院重大行政决策的效果、效益、效率,有利于强化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重大决策资源的科学分配为目的。

第十二条 跟踪、评价重大决策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实施结果与重大决策制定目的是否符合;

(二)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三)负面因素;

(四)群众的接受程度;

(五)与医院经济建设符合的程度;

(六)实施带来的近期成效和长远影响;

(七)主要经验、教训、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三条 评议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重大决策的特点、作用范围,采取相应的科学评价方法。第十四条 院领导班子对重大决策反馈意见和评议结果审阅后,形成对重大决策继续实施、调整或废止的最终决定。

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院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领导班子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为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的整体功能作用,强化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增强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提高领导集体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工作效能,杜绝或减少因决策失误和工作失责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围绕“三重一大”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本着有利于责任划分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1、由于领导集体决策失误给院造成政治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由主要领导或分工负责的班子成员代表班子在全院大会上作公开的书面检讨,情节严重的报请上级组织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因不能很好履行行政领导分工负责制,对院班子交办的重要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受到上级批评或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要在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上作出书面检讨,并接受班子成员的批评帮助。视其情节也可报请上级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因不履行重大决策规划和程序,应该报请组织或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由个人擅自决策,给院造成经济损失或使全院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报请上级追究其党纪政纪处分。

4、因责任心不强,不能按分工,尽心尽力组织和领导分管部门完成院重大决策工作任务,影响全院工作正常运行受到上级批评的,要在党委会或领导班子会议上作公开检讨,并视其情节按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5、错误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班子成员及跟踪反馈评议领导小组提出纠正意见,而班子主要领导未及时纠正的,主要领导要公开做出检讨,造成危害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6、跟踪反馈和评议小组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纠正,而未采取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按工作失职论处。或发现问题,未及时提醒主要领导,造成工作决策失误及其它不良影响的,对知情人或应知人追究其行政责任。

7、执行重大决策工作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工作马虎,不认真负责,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应追究其领导责任。

8、由于个人利益因素,主观造成决策或工作失误的,报请上级党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追究其党纪政纪处分。

领导班子成员分权制约规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班子)统一领导的原则。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由党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党委(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三重一大”涉及的相关内容,分管副院长提出建议后,需经党委(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后作出决策。

3、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外,都应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

三、分权要求

1、对一把手权力分解制衡。党委(领导班子)的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将“人权”、“财权”、“事权”予以分解,分别由党委(领导班子)中其它副职分管。

2、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进一步明确“一把手”及副职的分工、权限、责任和义务,做到职责明确,权责清晰、合理配置、相互制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3、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凡涉及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事项、资金使用等,必须集体研究,避免个人说了算或“暗箱操作”。

四、纪律与监督

进一步落实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把事关人、财、物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二

1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余姚市现有市级医疗卫生单位8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家, 社区卫生服务站50家, 村卫生室305家。根据“抓两头、健中间”的原则, 重点扩建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推进乡镇 (街道) 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把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实施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健全并完善了以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1 加大市级医疗资源供应

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承担着全市预防保健, 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 基层转诊, 应急救治,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务人员职责, 是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者。我们通过调整市级卫生单位布局规划, 初步形成东西南北的四大医疗卫生支柱。规划在姚北新区筹建市中医医院姚北新院, 在城区南边启动西南医院, 在城区西边的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原地扩建。目前在城东投资5.48亿元, 占地323亩, 总建筑面积184 780平方米, 设置床位1 000张的市人民医院即将运行。

1.2 加强网络中间支撑能力

乡镇 (街道) 卫生院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主体, 在每个乡镇 (街道) 设立一家公立卫生院, 把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向当地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按照《宁波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标准》对全市所有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建设, 到2007年底, 建设率达到100%, 建设标准包括房屋面积和装修标准、仪器设备配置、人员队伍建设等, 四年间总投入资金5 854.7万元, 形成农村区域内就医环境舒适优美、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较高, 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提高农民就诊的便利性和公平性。

1.3 狠抓基层基础优化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 在为村民诊疗疾患、计划免疫、疾病防控、卫生信息传递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各行政村都设置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其中个别行政村因常住人口超过3 000人, 或地域较广 (村卫生室服务半径在3 000米以上) , 经审批同意再增设一家卫生室。根据全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会议的要求, 对照《余姚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标准》, 全市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 经过2年努力, 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 改变以前村卫生室杂、乱、差面貌, 重新营造了舒适就医环境, 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

2 创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制

2.1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机制

我市2005年就开展了双向转诊制度, 2007年推行社区责任医生绩效考核机制。市卫生局相继出台《关于健全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的指导意见》、《社区责任医生 (团队) 重点服务工作要求》、《社区责任医生 (团队) 工作考核标准》等政策规定, 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 建立了190个责任团队, 配备601名责任医生, 为责任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形成“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2.2 创新城区社区卫生管理体制

余姚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实施方案》[2], 把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开办的17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全部划归到辖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 理顺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同时, 制订了《余姚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标准》, 按照“十统一”要求, 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 城区服务站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和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2.3 创新平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余姚市重点开展了平价医疗体系建设。目前4家医院分别有重点地开展了面向老年困难群体和贫困家庭、面向外来孕产妇及儿童、面向山区困难群众和面向老年白内障等眼科病人的平价医疗服务。同时, 依托平价医疗平台, 积极动员、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卫生事业建设。市企业家协会捐赠100万元建立了“市企业家医疗冠名基金”, 专门用于山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亿达集团向余姚市陆埠中心卫生院捐赠100万元, 购置1台B超并建立了“医疗检查减免基金”。平价医疗服务开展以来已有1 500余人从中受惠, 优惠费用达250余万元, 更好地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看病就医问题。

2.4 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四年来, 逐步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医疗补偿实施办法, 将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由原来的75元增加到150元, 建立了小病受惠制度。强化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 确保了资金的收支平衡。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行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联网, 参加合作医疗农民门诊、住院实现实时结报。2007年, 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96.3%, 受益面达到92.8%, 通过制度把关, 规范管理, 严格审核、严格监督, 确保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支的基本平衡。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参保率高、报销比率高、受益面高和医药费低的“三高一低”的目标。继续推进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 2007年, 体检率达到78.34%, 健康档案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健康, 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5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资源整合

全市实施医疗机构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功能, 促进了卫生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城乡居民15分钟医疗圈已基本形成。此外, 为了提高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加快卫生资源的整合, 正在推进临床检验资源的整合工作, 成立市临床检验中心, 以实现临床检验报告市内通用,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提升临床检验质量和水平;正在实施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妇幼保健所的整合, 成立市妇儿医院, 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水平;同时, 筹建临床消毒供应配送中心和卫生物质采购中心, 逐步实现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体系建设

3.1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全市积极开展 “医院管理年”活动, 把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和评价的核心内容。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加强医院内部重点科室的管理, 以开展医疗质量奖为载体, 每季度开展核心制度、三基三严训练考核, 规范了医疗单位的制度建设, 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以开展技术比武为载体, 开展岗位练兵,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 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3.2 注重医疗环节质量管理

从基础入手, 抓好医疗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规范服务, 降低差错率,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每季度组织各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多种形式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 充分发挥十大质量控制中心在医疗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市级医疗单位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 确保医疗质量, 缩短疗程, 降低医疗资源消耗, 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顾。

3.3 实施科教兴卫工程

全市积极引进和培养卫技人才, 引进硕士及具有副高职称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余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医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出台了余姚市重点学科的评估方法, 重新申报了余姚市重点学科, 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被确定为宁波市重点学科。按照《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了医学科研项目管理, 对立项的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 多项科研获得浙江省、宁波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抓好传统中医中药工作, 推进名中医师承工程和中医特色科室建设, 不断提高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3.4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制度, 责任落到实处

全市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机制, 将服务内容以指标形式予以量化, 完善工作规范, 探索预防和保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作用, 实现经费核拨与相关工作质和量的挂钩, 按量定补, 按质定补;与此同时, 乡镇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也要纳入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 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一。

摘要:通过四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余姚市不断创新机制, 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满足了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文章就余姚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的通知[S]. (余政办发 (2005) 75号) .

3.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三

【摘要】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采用大数据分析问题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医疗就诊、寻医问药以及健康、养生知识的获得方式也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随身化、信息数据的全面化,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科学,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网络;信息共享模式;基于数据分析;及时服务

引言:自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它那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还有那无所不能的由此应运而生的电脑和手机应用,以至于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构成一个集多种功能,如信息发布和处理、社交网络构建、订餐购物等等功能的移动终端,在一些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还有使用量最大的QQ,现代人几乎时刻都活跃在其中,因此,基于这些技术和平台的发展,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抓住此契机,进行新一轮的医疗服务科学化、管理智能化的创新型探索。

一、社区医疗的功能和发展

我们在社区医疗的建设上早已逾10年,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所有的地级市都开展了社区医疗卫生的工作,我国共建设了30767个服务中心,其中服务中心7216个,服务站23551个,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2万,提供诊疗人次3.6亿,可以说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接诊的压力。但是不足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社区医疗卫生人才匮乏、服务网络化程尚待提高,管理还需更加规范和科学。今后我们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高疾病的监控、进行公众健康教育,做好疾病防控和提供医疗服务。从多年的实践和和需求上看,社区医疗卫生和医院医疗区别主要在于,社区医疗更注重全科医疗,把改进社区卫生状况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作为目标,而医院则是临床专科医疗,看重的是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而且在治疗上,社区医疗更偏向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而医院则是疑难和重患。在诊断依据上,社区医疗与医院相比稍有不足,它更基于人口资料、人群健康记录、和人群健康状况调查,缺乏的那些病人以往病史和临床检验、物理学检查合实验室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由此也可以看出,社区医疗卫生的服务价值在于集医疗、保健、预防、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服务。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给更应在第一时间获得和发布与民众健康和医疗有关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对民众寻医问药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服务宗旨,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中心的移动互联双向多渠道的衔接居民与医院的服务模式是更科学的、更符合民情的模式。实现这种模式,就必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居民不离手的智能手机等设备作为终端,数据分析作为技术支撑,由此便可以搭建和构筑一条医患双方随时随地都可以互相获取信息的、集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多种获取信息方式的、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据合理性共享的、社区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应用直接向服务机构进行求诊,也可以送达自己的建议和相关的健康知识,也可以发布自己收到的有关疾病健康的见闻等等,同时医疗机构也可以发布同等信息,甚至可以提供医院床位、医生信息、预约挂号等等后续相关功能,这种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将大大缩减居民同医疗机构的距离,也将缩减寻医问药全过程,并且基于这种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还会增加健康知识宣传效果,我们若能将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得当,定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二、移动网络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构建

1、模式平台搭建

在模式建设初期,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现有手机和电脑中的应用软件,积极推广,成熟之后再建立自己专门的应用。首先社区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因此机构可以在居民使用率最高的微信上,注册官方的公众平台,在其中设立身边寻医问药、健康保健、信心传达、医院就诊衔接等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负责相关的事务,同时每天不定时推送有关健康保健的小故事、小新闻配以趣味插图,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寻医问药模块上,机构可以和社区内的药店和医生达成联盟,发布药店位置、电话和药品种类和库存,可以实现小范围的信息共享和公开,并配以药价和评论,相信这一举措可以方便居民就近购药。该模块还可以帮助居民进行网络问诊,实现小病不用去医院的愿景。健康保健模块上,可以进行疾病特点的介绍和防护宣传,健康知识一览等等。信息传达模块中,服务机构可以传达一些国内外疾病治疗康复的案例,和一些有所专治的医院信息,并且提供读者经审阅后上传亲身就诊案例的功能,此功能将对那些有病无处医的患者带来好消息,基于网络,此功能模块必将储存和调用巨大的医疗信息,成为信息数据库的一部分,为日后临床实验有借鉴意义。最后一步就是衔接医院。网上预约挂号早已成为现实,但是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访问专门的网站还有繁琐的步骤,居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绑定身份证后可以直接选择联合服务的医院,进行挂号、预约床位、查看医生信息和支付住院押金等,极大地便利了就诊人群。

2、模式平台改进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光借助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是不够的,它的意义在于更方便的在医疗上服务社区,更有效的实现它传播健康、常见病诊疗、人口信息数据收集和应用的职能。在中后期建设上,机构要不断壮大疾病信息库、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信息库、医院信息库、医护人员信息库和医药信息库,尤其是医药信息库,我们国家医药价格向来是不完全统一的,就镇江市而言,不同药房的OTC药品价格不一,因此在医药信息库的构建上更应强调药品的来源、地方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有了信息库,政府方面应加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方面的建设,当我们实现信息库构建,甚至多市、多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国际范围内的医疗数据共享,那么在医疗方面我们也将实现大数据化分析,从而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会有借鉴意义,也可以据此进行疾病预防。此外因为是移动网络,用户使用手机也可以进行数据下载和传送,因此当有些医疗信息和突发状况,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通知和传播,及时获得一手数据。另外企业方面,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健康穿戴设备,什么智能手环、智能戒指,这些设备终有一天会家喻户晓。集计步、心率、睡眠质量、工作时间计时、久坐提醒等等功能与一身的设备,无疑也是一个信息输送媒介,医疗机构与之联盟,借助其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到居民健康水平,而企业,有了医疗机构的医疗知识权威,也可以少走弯路和提高专业水准,达到良性合作,为医疗机构建立专门化的移动互联应用打下基础。

3、模式平台成熟

目前,网络医疗已被人熟知,尤其是阿里健康启动云医院之后,逐渐有医生注册成为用户。我们的移动网络社区医疗或成为其行业伙伴,或成为其强大的数据基础和线下服务中心,但是我们都能实现服务社区、服务人民的目标。机构建立起专门的社区医疗服务应用软件,使用身份证号码绑定、真实信息登陆、可以从该应用中访问被公开的诊疗案例,访问医院信息、医生信息、医疗专长,实现在线沟通,预约手术、床位等,并且实现药房药品信息同步化显示,支持显示地图和导航,实现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药房还有其他相关医疗机构的资源可见性显示,一个应用轻松实现从问诊到康复的全过程,并且在应用界面中显示进度和咨询帮助,就是第一次进陌生医院的病人,也可以按照应用提示轻松找到诊室……到这里我们说我们的移动网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达到了初步的成熟发展。

三、结语:

随着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我们国家的技术基础也将更近一步,网络发展也将更加迅速,对我们模式平台的建设也将更加有利,这无疑将加快我们的构建进程。贯穿全过程的问题便是网络信息安全、战略联盟的达成、科学化管理和监督的实现,以及相关技术人才的不足,这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一但我们的人口健康信息被不法分子截获,将对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 /OL]. 卫生部政府信息公开专题.[2015 - 01 - 18]. http:/ /www.Moh.gov.cn / publicfiles /business

[2]陈起坤,孙毅明,郭小聪.国外社区医疗制度综述—城市社区医疗及其就诊问题系列研究(二)[J]现代医院管理.2012(05)

[3]文军,张思峰,李涛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J].通信技术.2014(9)

4.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四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的补助标准。着力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管理,实施新一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

5.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五

同志们: 经市政府研究,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集思广益,探讨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参加今天座谈会的有:市政府副市长 同志,市卫生局全体班子成员、市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人事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基层领导,在这里,对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府办及卫生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市政府市长对农村卫生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农村卫生工作。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既有负责全市农村卫生有关方面工作的领导,也有长期工作在农村一些的基层同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希望大家在座谈中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献言献策,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市政府今后指导全市卫生工作开展提供翔实、可靠的一手资料。这次座谈会时间紧,任务重,请大家发言简明扼要,每人发言时间限定在_分钟。下面,座谈开始,请市卫生局 局长发言。(„„„)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下面,请 市长作重要讲话„„

2007年北湖区银政座谈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为进一步融洽我区与各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促进我区银政、银企的良性互动,实现我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与金融 金融的紧密结合,进而推动我区企业和项目建设的提速提质,经研究,我区决定召开这次银政座谈会。

光临今天这次座谈会的市、区金融机构负责同志有:市银监会 同志,市工商银行行长 同志,北湖支行行长张道平同志;市农业银行行长 同志,北湖支行行长张易平同志;市中国银行行长 同志,北湖支行行长谢丽萍同志;市建设银行行长 同志,北湖支行行长李如洋同志;北湖区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曹国斌同志。

参加这次会议的区领导有:北湖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周迎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段海清,区政府助理调研员张才友,以及区财办、区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企业主名单)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今天的会议主要以座谈、沟通感情为主,共四项会议议程:

第一项议程:由段海清常务副区长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区经刘金融运行情况。

第二项议程:请市、区各金融机构负责人畅谈对北湖区企业和项目的映像,就我区企业和项目如何取得银行资金支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项议程:请企业负责人谈谈在银行支持下取得的成绩,以及下阶段企业发展的目标。

下面,我们进行座谈会第四项议程:欢迎我区周迎春区长发表主题讲话(鼓掌)。

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我区段海清常务副区长就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进行了通报,市、区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区内部分企业、项目业主也畅所欲言,就银、企如何互动,金融资金如何支持我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实现与我区企业和项目的有效对接,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我区周迎春区长也就此次座谈会发表了主题讲话,认为,提出了情况。

希望各金融机构领导和同志以及今天与会的区辖各企业项目业主能够高度重视这次座谈会,进一步融洽彼此间的关系,按照会议达成的意向,狠抓落实,加强工作,诚信合作,为不愧于“湖南省以投资诚信安全区”的称号,为实现银企、银政、政企的“三赢”局面,为推动我区就项目建设提速提质,为确保我区经济社会又快健康发展而做贡献。谢谢大家,会议到此结束。

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主持词

同志们:

按照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在分析检查阶段,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各级领导班子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分析主客观原因,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落实整改措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1日至1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到联系点仁化县调研,指导我市学习实践活动,对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分析检查阶段如何广泛征求意见、找准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天开始,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也是贯彻华华省长的指示精神,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印发征求意见表、摆放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分头召开相关座谈会,深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按照这一安排,今天下午,我和石保、怀跃同志以及市委学习实践办的同志一起,在市人大召开这次专题座谈会,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听取我市部分全国、省、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以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秘书长,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是:谈一谈对市党政

班子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的成效,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同志们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从有利于市党政班子改进工作、推动韶关科学发展出发,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掌握情况,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6.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六

一、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诚信服务理念。一是进行价格公示。药品、手术费、设备检查费、化验费等服务价格全部上墙明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公开承诺。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内容和时限、用药知情同意、贵重药品使用审批等,防止滥用贵重药品、开大处方等现象发生。三是签定医患协议书,医患双方承诺不送和不收红包;门诊和住院实行病人自主择医。

二、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作风。规范了病房工作程序,严格了“三查七对”、“三基三严”、三级医师查房等操作规程和制度,遏制推诿病人、漠视病人合理要求的现象。加强对挂号、药局、收款处等窗口科室的形象教育,并为患者提供导诊、热水、候诊座位、轮椅、化验结果投放等方便服务,做到优质、高效、便捷。现在,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药品全部由护士负责取送,对住院患者免费送开水。

7.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创新 篇七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我国公立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医院出现了病人多、看病难、流程繁等现象,与“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的医改新要求相距甚远。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看病过程中,出现的不重视病人隐私权、反复排队交费、医疗流程不合理、绿色通道不畅通、住院后勤服务难等现象,在现有医疗流程基础上,进一步合理优化流程、保护好病人隐私,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升病人住院的后勤服务,让病人切实感受到了方便、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1“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现象:传统的普通诊室大多为“大通间”,多位医生集中在一个诊室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就诊时多人围观甚至随便插话,病人往往不能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医生也无法进行仔细的体检及全面的病史询问,诊疗思路经常被打断,这种现象在皮肤科、口腔科、内科等科室表现得尤为明显。

措施:将原有大诊室隔成数个诊疗空间,并以不同的色彩区分各科室,皮肤科、口腔科、五官科等科室用轻质隔音材料进行分隔。内科、外科由于原区域较大,除分隔出各诊室单间,另设独立等候区域。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化建设与门诊流程改造相结合,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在候诊区实施电子排队叫号系统,实时、动态显示病人诊疗信息,适时播放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对候诊椅进行更新和添置,冬季配置保暖坐垫,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医院在推进“一医一患一诊室”硬件建设的同时,持续提升内涵建设。一是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制度,要求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除正常专家门诊外,每周出门诊不得低于一次,主治医师每周出门诊不得低于二次,并规定病人人均诊疗时间不低于8分钟,医院对医生出诊情况进行督查,并与职称聘用挂钩。二是采取医务人员作息跟着病人走的办法,实行“早上早一点,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错时服务。根据病人需求及季节特点,夏季开设“夜专家门诊”和“无午休门诊”。三是根据病种划分,陆续推出胸痛、冠心病、胆石症、胰腺癌、骨质疏松病、皮肤血管瘤、淋巴瘤、脑血管病等中心化门诊,实现了“一医一患一诊室”向“多医一患一诊室”的内涵提升。四是针对在同一专科就诊三次以上,或在多个专科就诊仍未明确诊断及诊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推出高级专家疑难病例会诊中心。五是在门诊开展“我最满意的好医生”评选活动,有力提升了门诊医生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积极性。

成效:对门诊各诊室进行“一医一患一诊室”集中整治,为医患之间创造了一个独立的诊疗空间,虽然投资不多,但既满足了患者希望与医生进行充分交流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同时也较好的改善了医生的执业环境。而持续优化“一医一患一诊室”举措,更有力提升了医院门诊优质服务的内涵建设。

2 一个窗口发药”优化患者就诊流程

现象:调查显示:患者对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最不满意,特别对医生开完处方后的划价、缴费、取药等排队流程抱怨较多。

措施:在开展自助挂号的基础上,医院借助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对患者取药流程进行了改革,推出“一个窗口发药”便民服务新举措。改变以往收方-划价-取药的做法,采取“预配候取”的模式:将挂号处-医生诊室-药房联在一起,医生开具处方后,患者至收费处缴费的同时,其药品信息已即时传送到药房,药师根据处方信息已将药品调配完成,待患者达到药房柜台时,只要直接凭单取药,使原来的“人等药”变成了如今的“药等人”,人均缩短就诊时间20分钟。为了增加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医院将传统的“小窗口”发药,改为开放的柜台式发药,使药师与病人沟通的距离更贴近,同时,开设药物咨询台和药学服务热线电话,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成效:“一个窗口发药”的服务举措运行以来,发药窗口排长队的现象已得到改善,受到了广大病人及家属的好评,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予以报道。经调查患者对医院等候取药的时间表示满意,对药师的药学服务表示满意达98%。

3“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管家式”温馨服务

现象: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区一般分设在不同区域,诊室及检查科室分布在各个楼层,虽然医院有详细的标识系统,但仍不能避免患者的无效往返。此外从体力上来讲,患者也不能坚持长时间奔波。

措施:医院在门诊大厅中央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功能齐全的门诊一站式“管家”服务,针对“便捷、高效”两大主题,开设了包括集中预约、分诊导医、便民措施、药物咨询、审批报销、方便门诊、投诉处理、邮寄报告等服务功能,平均每年为10万多名患者提供服务。2010年,医院借助信息化平台,在“一站式服务中心”增设了“综合检查集中预约服务”,将B超、CT、MRI、心超、HOLTER等多项可能需预约的检查集中受理,保证病人能在一天内完成所有检查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病人免费供应饮水、纸笔、轮椅、老花眼镜、雨伞等物品,病人可根据需求索取“医患联系卡”,印有各出诊医生的姓名、联系电话和专业特长等信息,患者可随时联系。

成效: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集中咨询和服务的平台,病人进入医院后,首先到服务中心问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无效往返,一定程度缓解了门诊拥挤的现象,提升了社会美誉度。

4“168后勤服务专线”切实解决住院患者后顾之忧

现象:大多数综合性大医院由于后勤部门多、办事程序复杂,一些基础设施的小故障报修后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答;在院患者做各项检查时由于各病区间缺乏集中、统一的协调、安排而导致不能及时检查;患者因各种原因错过订餐时间,只能由家属自行解决;病区里工勤人员多,人浮于事,人力成本增大。

措施:医院对全院后勤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建立“168”后勤服务中心。一是整合全院后勤保障服务如住院饮食服务、预约陪检服务、设施维护、故障报修、文书递送、物品传递等,开设“168”后勤服务专线,由后勤班组长轮班接听电话,并及时解决问题,取消了原来的请修-审批-通知-派工-处理等冗长的环节。二是精简全院工勤人员并进行集中式管理,实现了住院病人检查统一预约、统一安排,全院各科室的物品配送、材料文书递送统一受理安排,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工勤人员采取计量和满意度双重考核办法。

成效:实施改革后,后勤保障服务的响应速度明显缩短,普通报修30分钟内到达现场、患者错时订餐20分钟送达床边、各项陪检提前告知患者具体时间……患者对医院保障服务的满意度持续升高,在医院门前主通道因地铁建设封闭、医院基建工程建设、停车困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医院工作量仍保持上升趋势,社会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

5“一条红腕带标识”开辟生命急救绿色通道

现象:大部分医院急诊都存在“急诊不急”的现象,一些非“急、危、重”患者因各种原因选择到急诊室就诊。根据对急诊患者的调查,52.6%选择“突发急症”,而37.7%选择“急诊检查速度快”、30.1%选择“急诊等候时间短”,另有27.7%选择“白天没有时间看病”。上述现象使急诊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危、急、重患者的抢救。

措施:医院于2007年推行了“急诊红腕带”制度,根据相关标准制订新的急诊分诊制度,由急救医生、分诊护士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初步分级,并以红腕带作为“危重患者”的标识,患者所系红腕带上均附有涵盖其基本信息的条形码,便于识别身份。全院各科对“红腕带”患者开辟特快抢救通道,给予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收费部门到床边办理住院手续。为了切实提高急诊水平,医院实行《专科医生急诊准入制度》,建立《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加强急诊值班制度》,并把急诊室轮转作为医务人员晋升主治或副高的必备条件。医院对外设立急救免费专线电话,提前做好院前急救准备,为病人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成效:“一条红腕带标识”有效提升了急救速度,以患者张某为例,病人因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经“120”送至医院急救,急诊分诊后怀疑“脑出血”,随即启动危重病人“红腕带”处理程序,由医生陪同行CT检查,神经外科会诊医生直接至CT室阅片,诊断明确后由医院总值班签字进入手术室,该患者从入院到进手术室仅为15分钟。5年来医院先后启用红腕带12000余条,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

公立医院人性化服务体系建立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工程,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体制和机制建设给予明确的政策指导,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公立医院自身对内部运行机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服务期望值存在较大距离,本文以无锡二院对人性化医疗服务体系的探索为例,从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医疗流程的合理性、保障服务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改革的动因及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易利华.医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8.[1]易利华.医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8.

[2]易利华等.我院在体制改革中创新医院管理模式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5-16.[2]易利华等.我院在体制改革中创新医院管理模式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5-16.

8.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八

现状与问题

目前包头市二级以上医院十余家,大多数医院急诊科负责院前急救,为独立科室。各家医院急诊科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无真正意义上的急诊ICU及急诊病房。由于急诊科医生的轮转制度,虽可熟练完成一般初步急诊急救工作,但缺乏对重症患者连续治疗和观察的专科经验,仍停留在简单初步的快速诊治水平上,尚缺乏深层的和延续的治疗。其他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采用模式是“支援型”及“转运型”,即:医师不固定,轮转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初步诊断,相关科室会诊,转入各专科进一步治疗。这样造成急诊医生什么病都看,什么都不精,学术水平无法提高。急诊工作无节假日,常常超负荷劳动,收入水平又明显低于专科医生,这些原因造成急诊医生心理不平衡,长期如此,将影响急诊急救的发展。

发展方向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应的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如MICU、SICU、NICU、PICU等[1]。建立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以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改变现有的急诊服务模式和制度已成为必然[2]。

笔者认为根据包头市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水平,医院急诊科应强化急诊急救体系一体化,即急诊(包括院外急救)-ICU(危重病监护强化治疗)-急诊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这一体系至少应首先在包头市三级医院尽快建立起来,因为有了ICU,可以大大提高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了急诊病房,急诊科医生可以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培养急诊医生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的整体认识,对急诊病人早期诊断和规范抢救大有益处。

建设措施

更新急诊急救理念:急诊急救医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正在逐年上升,这与广大急诊急救工作者不断更新急诊急救理念有极大关系,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证明更新急诊急救理念的重要性,飞速发展的急诊急救医学要求每一位从事急诊急救工作者都应该系统地接受和贯彻现代急诊急救的理论思维,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急诊急救专业技能,不断追踪、时时更新急诊急救知识及理论。

稳定及培养急诊急救队伍:医院急诊实现专业化救治、综合医院急诊应从依赖型、支援型向自主型转变,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急诊医疗专业队伍[3]。急诊急救医学在医疗专业中还属相对年轻的专业急诊急救医生的收入还不尽如人意,为稳定急诊急救队伍医院应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对急诊急救专业人才进行再培养和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及学习班,努力打造一支应急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急诊急救专业队伍。

规范急诊急救流程:要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变的更为顺畅,更为快捷,必须强化急诊急救一体化系统建设流程,减少院外急救,急诊科、中心ICU、各专科医生间反复、多次重新熟悉病情,交接观察的频繁程序,建立起更具连續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急诊急救流程,真正起到急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的作用。

强化急诊急救病历的管理与作用:目前,我国医院的病历管理上,急诊急救病历的管理相对混乱。这样不利于急诊急救专业发展,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能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卫生行政部门应发挥作用,组织专家编制统一的急诊急救病历,强化病历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

2 沈洪.世纪初中国急诊的探讨.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1,13(4):195-197.

9.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九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建议

睢县人民医院院长黄英阁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及省市县党委、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关怀、重视和努力下,我县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新医改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方面。是解决当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县通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尽完善,对照上级标准和要求还有一些差距,综合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一、我县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主要成就

(一)农村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得到了加强。1

通过国债资金等项目资金的投入,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医疗设备配备,村卫生室建设等得到加大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基础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投入及 X光机、B超、心电图等一批常用医疗设备的配备,使乡镇卫生院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村卫生室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县已设行政村卫生室的数量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适宜技术培训,采取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支援、智力扶贫等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帮扶工作,培训农村卫生人员1千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了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加强。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城区近80%人口。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中,我县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探索出开放办社区、多元化投资办社区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肯定。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加强。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定框架和运行机制,圆满完成了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取得了“广覆盖、高参合、高满意”的良好绩效,基本缓解了农民群众和城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

(五)农村卫生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建立群众健康档案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将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我县农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卫生发展不平衡,城区卫生资源较优,乡镇及农村卫生资源匮乏;二是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有待健全;三是人才缺乏,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不高,影响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机制不活;五是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保障及妇幼保健工作有待健全与提高。

为此,我建议:

(一)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加快完成国债项目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继续强化基本医疗设备装备,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运行有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协同发展,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二)继续抓好新农合工作。以加强基金监督、提高基金

运行效益和方便农民报账作为工作的切入点,调整政策,优化机制,规范运行管理,在财政补助增加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运行完全平稳,参合农民受益稳步提高的目标。

(三)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虽然在2010年全县乡镇卫生院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基层工作人员待遇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促进农村卫生队伍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四)加强卫生队伍人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卫生人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鼓励医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充实乡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10.医疗创新服务系统建设 篇十

(2009年4月27日)

近年来,我县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克难奋进,锐意改革,着力创新,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从整体看,卫生事业的发展还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102个。县直机构7个,从业人员总数44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33人,中专学历12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78人,初级职称161人;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职工998人,其中退休302人,在岗696人,在岗人员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83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74人;村卫生室84个,乡村医生402人。2008年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26.8万人次,出院18235人次。乡镇卫生院按照“一乡一院”、“县办县管”模式,其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县卫生局统一管理,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对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健全,队伍稳定。

二、作法与成效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一是抓龙头,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我县县级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条件,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城”目标,我县结合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规范设置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250余万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工程、医技楼建设工程,自筹资金600万元购置西门子CT、彩超等高端设备,极大改善了就医环境。通过引进一批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县级医疗卫生队伍,选送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深造,医务人员素质大幅提高,县直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中,具备中高级职称的达186人,占42.3%,聘请市一医专家,帮助县人民医院开展专科建设,提升了县级医疗服务水平。二是抓中心,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与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对11个乡镇(管理区)卫生院按照“一乡一院”、“县办县管”模式,其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统一由县卫生局管理。三年来,积极利用新一轮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累计为各乡镇卫生院装备150余件(套)、总价值200余万元的项目设备。争取国债项目资金近300万元,规范化建设乡级发热门诊、免疫接种门诊11个,对9个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楼进行了维修改造,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具备中高级职称的由196人,占28.3%。队伍素质、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三是抓基础,夯实村卫生站网底建设。自筹资金248万元,按照“三定”(定机构、定人员、定标准)、“五统一”(机构统一设置、人员统一调配、药品统一配送、业务统一安排、财务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将全县336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统筹规划,集中建设了集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和基本医疗保障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卫生室84个,定编乡村医生402人,“乡村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人同样的医疗服务,基本上达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四是大胆探索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合作机制。形成了村、乡、县逐级转诊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凸显出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的纽带作用、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县人民医院以“托管”方式帮助资市镇卫生院、秦市乡卫生院和普济镇中心卫生院恢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受到了上级肯定。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建立。一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按照“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作协调”的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同时在县疾控中心建立了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处理。二是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按照“以防为主”原则,加强对农村预防保健三级网络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疾控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是建立了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要求,充实和完善了县人民医院的急诊力量和设施,进一步发挥其紧急救援的龙头作用。四是建立和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了县级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增加了卫生监督的覆盖率。五是建立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以县疾控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末梢,建立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从而完善了群防群控网络,确保达到早期发现疾病隐患,在第一时间内予以控制的目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初显成效,农民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我县于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两年来,通过采取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及报销比例、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推行单病种付费模式、严格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及网上实时结算等措施,不断优化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补偿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县参合农民明显受益,参合农民的就诊住院人次明显增加。实施新制度之前,受经济条件和落后思想的影响,农民群众“小病躺、大病扛”的现象还很普遍。新制度实施后,广大参合农民的住院率明显提高,已由基线调查时的2.24%上升到目前的4.86%,有效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新的进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尚有差距,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应急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预防与医疗、中医与西医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农村卫生基础总体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投入不足。据初步调查,目前,承担农村卫生服务的县、镇、村三级卫生机构的运转经费主要还是取自市场,政府卫生事业投入经费尚不到医疗卫生机构运转所需经费的5%。卫生事业经费供给不足,而导致多数医疗机构生存困难,有的连按时兑现工资都难以保证,何从谈得上发展。这些状况在相当的程度上导致“重医轻防”现象,使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弱化。

(二)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多,人才少,全县卫生系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占在职职工总数的32.75%,专科以上学历占29.14%。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中心,通过调查,目前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紧缺状况普遍存在,村卫生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的问题更为突出。

(三)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较薄弱。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业务用房拥挤。有6 个卫生院无救护车,医疗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诊疗手段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

(四)三级网底防保功能失衡。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传染病疫情报告、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村民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及一般康复等工作,是与农村广大群众健康靠得最近,联系最密切的网底。乡村医生是老百姓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健康保护者。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这样平凡却又重要的最基层的卫生队伍没有足够的重视,对村卫生室投入不到位,村医基本工资无保障,承担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下降,造成防保责任心松懈,任务难以完成。这种状况在局部地区加重了当地百姓医防不足的问题,老百姓意见很大,同时这也是一些地区公共卫生安全的火点。

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产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也有人们对卫生事业公益性质认识不足、体制性障碍没有克服、创新意识不强等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从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等方面标本兼治。

四、对策与建议

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统筹解决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加快发展农村卫生,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发展目标上,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努力方向。在发展政策上,要把发展农村卫生作为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工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把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把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农村卫生的改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落实相关卫生投入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财政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基本要求,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财政部、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通知》指出:“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事业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应参照公务员管理,全额预算拨款;县级财政应安排专款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妇女卫生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对乡镇卫生院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疾病防治给予全额预算补助;对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重大设备购置给予专款扶助;对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和乡村医生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同时,设立职工继续教育基金和基本医疗服务补贴,改变过去“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

(二)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轮流下派卫生技术人员到技术人才匮乏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凡晋升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必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二年以上。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疗人员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初级以上执业资格。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乡村医生,招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补充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队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过剩的,也可下派到村卫生室工作。

(三)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针对目前农村卫生房屋陈旧,设备短缺的薄弱环节,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整体筹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装备基本医疗设备,改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同步加强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村卫生室建设。

上一篇:美丽的江优秀作文下一篇:建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