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2024-09-04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共10篇)(共10篇)

1.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高     矮

2.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二

练习四(教材第38-39页练习四第1-7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适应合理作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游戏:

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  完成第1题。

(1)说一说:X个蘑菇,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么放?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再跟老师说一说。

(2)用圆圈代表蘑菇,在盘子里画一画。

(3)画好后把分的结果填写好,并且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2、  完成第2题。

(1)将学生分成小组。

(2)让其中的一人想好7的一种组成,在心里记住,然后让其他的几个小朋友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这道题目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悦,还可以练习组成。

3、  完成第3题。

(1)这道题可以用师生游戏的形式进行。

(2)教师举起一张数字卡片,让小朋友也举卡片,并且说出数的组成。

如:教师举出数字8,学生如果举的是3和5,学生就可以站起来说8可以分成3和5,也可以说3和5组成8。

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

4、  完成第4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向日葵花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向日葵叶子上面的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花朵上面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5、  完成第5题。

(1)教师讲明题意。

(2)小组合作,找一找,哪两只小蚂蚁可以住在一起?

(3)发表意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解决。

(4)尽量让学生多想出几种答案。

(5)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6、完成第6题。

(1)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要求。

(2)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

(3)集体订正。

7、完成第7题。

尽量课内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完不成可以作为作业。

三、总结评价

3.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三

主备人:郑丹(新塘小学)

审稿人:钟银鹰(新塘小学)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初步学会解答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122-01 数的运算:十几减几 第12页例1,第15页例2

122-02 数的运算:连加(已学) 第17页第7题

122-03 数的运算:连减 第17页第7题

122-04 数的运算:加减混合 第17页第7题

122-05 解决问题:看图列式(减法) 第16页第2题,第14页第8题

122-06 解决问题:看图列式(连减) 补充

122-07 解决问题:看图列式(加减混合) 补充

122-08 解决问题:简单的减法问题(求部分数) 第19页例3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122-01数的运算:十几减几

教学建议 1、在课程标准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17页)对于“十几减几”的口算要求如下: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方法。

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教学,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要注意从具体情境中引出计算内容,二要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提倡算法优化。

计算十几减9的算法很多,教材呈现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其他方法通过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计算?”来呈现。重点教学“想加算减”和“破十法”。在教学中问:“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帮助学生算法最优化。

3、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

(2)关注学生的错例,如16-9,17-9,15-8=6,14-6=9等,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将出错的口算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每日反复练习。

(3)引导对比,发现规律。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让学生将差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对比,从中发现规律并说明理由。

(4)关注口算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要求:看清数字;看清符号;认真计算;仔细检查。学生学过十几减9,易将不退位减法看成退位减法,如15-4=9,原因是受到14-5=9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对比练习,减少学生出错的情况。

评价要点 1.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第12页做一做

4、教材16页第4题

12-6=13-7=18-5=14-7=

15-9=6+9=7+8=14-6=

5+7=16-6=16-8=18-9=

10+9=17-8=15-7=11-4=

B级(中):

5、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15-7814-6712-7611-92

16-9 6817-913-94614-8

知识点 122-02 数的运算:连加(已学)

122-03 数的运算:连减

122-04 数的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建议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2页和第75页,学生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知道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本册教材中,只在教材练习第17页第7题出现,因此需要继续巩固练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

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先看清“+”和“-”,再用直尺画出第一步计算的部分,最后检查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3、学生出现的错例:

11+4-3=15【分析】学生只计算了第一步,漏算第二步。

15-8-3=3【分析】学生对于十几减几的计算不熟练,需要反复练习。

评价要点 会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评价样例 A级(易):

1、教材第17页第7题

2、口算。

13-9-2=16-8+9=7+9-8=6+6+5=

9-9+12=7+6-4=18-9+5=11-6+8=

知识点 122-05解决问题:看图列式(减法)

教学建议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1页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大括号、问号的含义,能根据减法的意义准确的解决问题,会解答减法的看图列式。因此在本册教材中,针对这类题型需要进一步训练学生。

1、掌握看图列式的方法:说图意、说想法、列式计算。明白从总数中去掉

一部分数要用减法计算。

2、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如教材14页第8

题,学生找出猴子的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3、学生的错例:

学生的错例有:5+9=149-5=4

【错误分析】一是看图不仔细,忽视了图式的数学意义;二是对总数应包括剩下和拿走这两个部分的概念不清。

【错误分析】学生忽略“?”,习惯于求剩下的4只。

评价要点 能准确解答减法看图列式。

评价样例 A级(易):

教材16页第1、2题。

B级(中):

3、教材14页第8题。

知识点 122-06解决问题:看图列式(连减)

教学建议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2页和第74页,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减法的意义来解答连减看图列式。但在本册教材中并没有在例题和练习中出现,仍需要教师补充练习进行训练学生。

1、掌握看图列式的方法:说图意、说想法、列式计算。连减看图列式比较

难的是找总数。从图中找出总数和一部分,明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数,再去掉另一部分数要用连减计算。

2、进行连减计算后,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

评价要点 能准确解答连减看图列式。

评价样例 A级(易):

1、看图列式。

□○□○□=□

2、看图列式。

□○□○□=□

知识点 122-07解决问题:看图列式(加减混合)

教学建议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能根据加减法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也训练过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在本册教材中这类题型没有在例题和练习中出现,因此需要教师补充练习进行训练学生。Xkb1.com

1、掌握看图列式的方法:说图意、说想法、列式计算。加减混合列式中难

的部分是减法部分,因此重点指导孩子们看懂图中含有减少意思的一部分,仍然明确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数要用减法计算。

2、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的形象为主。如果学生不能从整体感知图片,而关注图中的一两点时,容易出错。

(1)

典型错例:6-2+8=12或6–4+4=6。

【错题分析】对于式一,学生没能理解题意,忘记左边没被划去的是原来有的,因此又加了一次;式二却恰好相反,没有被划去的五角星吸引了学生,理解为左边4颗,右边有4颗,4与4也就直接被填在后面的空格内。

(2)

车上原来有9人。

乘车问题中,学生去数车上的人数,而忽略了题目给出的实际人数这个条件。

评价要点 能准确解答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

评价样例 A级(易):

1、看图列式。

○○○○○○○○○○○○○○○

?个

□○□○□=□

B级(中):

2、看图列式。

车上原来有9人。

□○□○□=□

知识点 122-08解决问题:简单的减法问题(求部分数)

教学建议 1、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材中的综合情境图实际是按三个层次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答。明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数要用减法计算。www.xkb1.com

3、学生出错的题型。

在教材20页做一做中第2题求跑了几只小鹿,学生出错求剩下几只

小鹿,主要是没看清题意。

评价要点 能解答求部分数的减法应用题。

评价样例 A级(易):

2、教材21页第1题。

B级(中):

4.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四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许平面图形较为直观,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学生对图形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也学得比较扎实.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不好,所以在本单元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力图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四,单元知识背景分析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施加或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五,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数学欣赏.(一),教材安排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第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同时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二),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六,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七,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八,教学难点: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九,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图形的变换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1课时

图案的设计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1课时

数学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尝试绘声绘制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1课时 机动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课时 合计

6课时

十,各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

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平移,旋转,轴对称)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0页“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变换,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书上右面的花瓣图形案,一边想一想是如何通过A得到的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当学生展示出书上所展示的例子后,老师再进一步的提问.师:除了上面所展示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它方法吗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汇报后老师再作简单的总结.师:同学们可真爱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题,笑笑能将下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识她是怎样做的吗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后作汇报.二,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练一练中的第1题,边观察边思考,图A如何变换得到B的图E,F如何变换得图D的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时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三,拓展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鼓励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自己制作变换后的图形,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汇报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做练一练中的第3题,鼓励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工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进行图案设计,进一步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工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数学欣赏 图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已学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5.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读不懂题目要求,需要多加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3可以分成1和()4可以分成1和()4可以分成3和()2和3可以合成()2和2可以合成()2和2可以合成()5可以分成4和()3可以分成()和1 3和2可以合成()4可以分成()和3 4和1可以合成()

二、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今天天气晴朗,猫妈妈带着小猫咪扛着鱼竿到河边钓鱼,猫爸爸在家实在无聊,过了一会猫爸爸也扛起鱼竿去找她们。请你想一想现在池塘边有1 几只小猫呢?

△交流汇报:

生1:有两只小猫钓鱼,又来一只,一共有3只小猫在钓鱼„„

生2:我看到有两只小猫,又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3只,列式就是:2+1=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1=3

三、学习新知 1. 认识符号“+ =”。

(1)请小朋友们 左手拿两个小棒,右手拿一个小棒,那么把两个手中的小棒合在一起是几根小棒?(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2)根据上面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并认识加号 师:有谁知道3是怎么得来的?(师可以用合并的手势来提示学生)学生回答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把2和1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板书+)2+1=3中的+叫加号,师:像这样带有加号的算是叫做加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

2. 引导学生读2+1=3。读作:2加1等于3 3.(出示图片)想一想三个气球和一个气球合起来是多少?

合起来用什么法呢?让学生自行完成 4.探究3+2=?以及读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青蛙一家)、图3(小鸭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出示图片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4

1+3=4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3 练习题目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6.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六

本课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诗歌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他们的画笔展示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

2.认读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3.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你们知道谜底吗?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月儿的?

3.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引导学生画出本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5.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书写生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4个会写字,组织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

3.强调书写规则和要点。

4.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课件出示作业

抄写4个会写字。

教学反思:

7.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只有一组对边()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度。()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性。

3.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这点和垂足之间的()叫作平行四边形的高,()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4.梯形的上、下底互相(),两腰相等的梯形叫()。

5.平行四边形一条边长6厘米,和它相邻的另一条边长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7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如果将上底延长8厘米,就成为一个平行

四边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厘米,下底是()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四条边都相等。

()

3.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

()

4.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5.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是长方形。

()

三、选择。(将正确答素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2分)

1.平行四边形中有()组平行线。

A.1

B.2

C.3

2.梯形()一组对边平行。

A.有

B.没有

C.只有

3.伸缩式电动大门是运用()易变形的原理来设计的。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三角形

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两个三角形

B.两个梯形

C.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5.下面图形不容易变形的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有两条不同长度的高

B.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C.一组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D.等腰梯形中有两组对边平行

四、火眼金睛判对错。(12分)

1.在下面这些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是梯形,()是长方形,()是等腰梯形。(6分)

2.下面的图形中,是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6分)

五、按要求做题。(10分)

1.在下面梯形上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在下面梯形上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六、看一看,写ー写。(10分)

从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四边形?请把它们画下来。

你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吗?说说看。

七、探究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数一数。

下面图形中,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小鸡被()个平行四边形和()个梯形套住了。

2.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你能在下面图形上分别画出底是6、高是4的平行四边形和上底是4、下底是8、高是4的等腰梯形吗?

八、解决问题。(16分)

1.园艺工人要把下面这块梯形地分成两块一样大的,一块种郁金香,一块种月季,你能帮他分一分吗?(8分)

2.学校有一块空地(如图),准备以下列线段和加点分别为底边和顶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草坪,你能将这个草坪在图上画出来吗?(8分)

参考答案

1.平行四边形

平行

2.360

长方形

正方形

不稳定

3.垂线

距离

这条

4.平行

等腰梯形

5.20

6.相等

7.4

二、1.√

2.×

3.√

4.×

5.×

三、1.B

2.C

3.A

4.C

5.B

6.BD

六、平行四边形:铁拉门;挂衣架;升降机。

梯形:大坝。

七.1.3

8.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八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 gē bǎn miǎn qiǎng bào yuàn qīng tīng xiān qǐ

()()()()()()

dǎo méi yán sù yōu lǜ shén shèng zhuāng zhòng bào qiàn

()()()()()()

2.给加点字画去错误读音

魁梧(wú wǔ)瘦削(xuē xiāo)劝阻(zǔ zhǔ)

3.区别字组词

填()魁()捂()林()虚()

镇()魂()悟()淋()虑()

二、积累与运用

1.照样子写词语

湿淋淋()()()()

哗哗响()()()()

缝缝补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沮丧()羞愧()难过()

认真()宁静()抱怨()

3.在()里填上关联词语,再选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1)()没有太阳,()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你不来,他()要去的。

(3)()她从早到晚的工作,挣的钱()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

(4)()你不坚持读书,()不会有什么收获。

4.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下面的词语写成两句意思不同的句子

完全 怪他 不能 这件事

(2)修改病句:小提琴是我最喜欢的活动。

(3)改成直接叙述句:妈妈对我说,她要上班去。

(4)改成感叹句:寡妇的日子很困难。

(5)改成反问句:我们的友谊比天高。

5.补充名言警句,并写出出处

(1)轻诺()。()

(2)民无信()。()

(3)(),不能动人。()

(4)诚者,();诚之者,()。()

(5)有所期诺,();(),时刻不易。()

6.下列句子哪句是心理描写,哪句是环境描写,请在()里写出答案。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

好处: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好处: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 ——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不幸()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

回答 :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

四、习作练习

9.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九

学习目标:

1、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

2、会认12个会认字,并认识偏旁“耳朵旁”;

3、能流利的背诵课文;

4、会写4个生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

2、会认12个会认字,并认识偏旁“耳朵旁”;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八课《阳光》请看老师书写课题。(板题齐读)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是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2、会认12个会认字,并认识偏旁“耳朵旁”。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同学们现在请借助拼音朗读课文,3分钟后咱们比一比谁能把字音读得最准确。

(一) 先学

1、生自由读。

(二) 后教

1、指名读(现在咱们开始比赛,听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听得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生纠错、师板书出错音

3、同桌互读易错音

4、齐读易错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认字)

课文大家读得这么棒了,那老师把课文中生字宝宝带着拼音朋友来考你们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A 出示带拼音词语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好河面长长早晨拉开进来 你是谁

1、生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B 出示去拼音词语(那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么?)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好河面长长早晨拉开进来 你是谁

1、自由读

读会了么?快考考你的同桌吧。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C 出示单独生字(读得那么好,老师要加大难度考你们了)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好河面长长早晨拉开进来 你是谁

1、生自由读,遇到不会的可以问同桌(要求组词)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重难点:拉 提手旁 阳和目有关左耳旁长多音像右边是大象的象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课文谁读得流利)

现在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了,3分钟时间,3分钟后咱们比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

1. 生自由读

师:比赛开始了,咱们比比看谁不仅能把字音读得准确,而且还很流利。

2. 指名读

3. 男女赛读

4. 齐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棒。

六、布置作业(当堂训练)

会认12个会认字

七、板书设计

7、阳光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好  河面  长长  早晨  拉开  进来   你是谁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背诵课文;

2、会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阳光》,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口述)1.能流利背诵课文;2.会写4个生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以下内容:

1、阳光像(   )

2、金子是什么样子的?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一)学生自由读完成以上的练习。

(二)指名回答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指名读第二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范读

3.自由读

4.同桌互背

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背诵课文)

课文 读的这么好了,那你们能背会吗?

1自由背

2.指名背

小组赛背

五、

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生字)

同学们可聪明了,相信大家能把文本的四个生字写的漂亮、端正。

1、生自由观察

2、描红

3指名上台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写。

4师生共评

5、生再练习

(注)“长“长的第一笔是撇

山的第三笔是长竖

五、小结

同学们可真能干!取得了胜利

六、布置作业

在作业本上写三个生字,第个3遍,组两个词语(注意坐姿、字体)

七、板书设计

7、阳光

长山出也

八、教学反思

10.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十

一、填空。

1、10×0.3表示(), 0.24 ×5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或 < ”

7.9×0.8()7.9 2.1÷1.02()2.1 0.89÷0.98()0.89 4.25×1.1()4.25

3、一个算式的商5.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4、在 0.868686

2.3737„

4.0515151„

12.136791„ 中,有限小数的是(),无限小数有()。

纯循环小数有()。5、3.2525……的循环节是(),用简便记法写作(),保留三位小数是()。

6、用5.4除()的商是3; 2里面有()个0.25。

7、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近似数是4.5,这两位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8、把2.314314„、2.31444„、2.31414„、2.314四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二、选择题

1、与91.2÷0.57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A、912÷57 B、9.12÷57 C、9120÷57 2、3.5÷0.01与3.5×0.01的计算结果比较()

A、商较大

B、积较大

C、一样大

3、因为63×78=4914,所以630×7.8=()

A、4919

B、491.4

C、49140

4、要使3.2×5.1+3.2×4.9的计算简便,应该应用()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5、一列火车1.5小时行驶9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32千米要多少小时?算式(A、532÷90÷1.B、532÷(90÷1.5)

C、532÷(90×1.5)

三、判断题

1、一个小数乘0.01,就是把这个小数缩小100倍。()

2、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比1小。()

3、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比原数小。()

4、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5、0.9除以8.1的商是9。()

6、3.999×0.5的积小数位数是四位.()

五、计算。

1、用竖式计算

3.45×0.36

91.2÷57

270.6÷1.5

验算:。)2.091÷1.02 0.2223÷0.65 1.5÷0.045(商精确到百分位)(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1、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0.9+10.5÷(5.2-3.5)3.5×0.7+5.5×0.7+0.7

10.64+7.65×2.4+11.76 6.2×9.9

9.83×(3.8-2.3)+1.5×6.17 21÷0.25÷0.4

+-

0.125×3.2×0.25

2、文字题

① 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② 4.8与2.7的和乘以3.62,积是多少?

③ 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六、应用题

1、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1.7千米,经过6.3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李江买2支铅笔和6本练习本一共用了4.20元,每支铅笔0.60元,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2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五年级某班的一次身高调查中。男生28人,平均身高1.42米;女生22人,平均身高1.45米。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

5、一批煤,按计划每天烧5.4吨计算,可烧50天。实际每天可节约0.4吨,这批煤实际可用多少天?

6、小玲的房间地板面积是14平方米,如果选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

7、用91.2千克花生可以榨出30千克花生油。现在要榨500千克花生油,需 要多少千克花生?

8、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42件,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能不能在3天内完成?

一、填空题。

1、欢欢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4行,用(2,4)表示,乐乐坐在第三列第5行,用()表示,用(4,5)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行。

2、电影票上的“6排16号”,记做(6,16),则“10排10号”的前面一个座位记做(),后面一个记做(),左边一个记做(),右边一个记做()。

3、下面是一个水果店内水果摆放的示意图。

王强买的水果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1),王强买的是()。张明想买葡萄,他应该买(,)位置上的水果。

上面的水果中,你最喜欢的是(),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是(,)。

二、标出下面各点的位置。

A(6,6)B(3,9)C(10,4)D(4,8)E(5,10)F(7,3)

六、看图回答问题。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上一篇:人民民主专政主要基础下一篇:抚顺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