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枫桥经验体会(9篇)
1.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一
1963年,浙江诸暨枫桥区社教运动试点中涌现的“枫桥经验”受到正在杭州的毛泽东同志的关注,认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1964年,中央做出批示要求推广“枫桥经验”。从历史分析,“枫桥经验”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从现实分析,“枫桥经验”已经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与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社会管理创新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经验”并不能照搬,但可以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建立健全依靠群众进行源头治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今天重温“枫桥经验”,可以获得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启示:
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重视源头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稳定风险因素普遍存在。我们并不存在所谓的系统风险,但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却不可忽视,如果不重视从源头上处置问题,不重视在萌芽状态化解不和谐因素,不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的突出地位,就会失于被动,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导致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受损、社会秩序受损、群众安全与利益受损的“多输”局面。努力化解矛盾,就地解决问题。这是“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当前,类似孟连、瓮安、乌坎、启东、什邡等事件,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矛盾集中点、利益冲突点,也应当成为事件解决点,要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及时应对事态发展,争取在事发当地积极及时妥善解决事件、化解矛盾纠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贵在坚持,贵在落实。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求将平安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布局和总任务中统一考虑,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维稳转型,形成开放、动态、韧性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要求从静态有序的稳定走向动态有序的稳定。即从绝对的超稳定状态走向充满活力的动态稳定状态。动态稳定架构下,将形成稳定的政权体系、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三个不同层次。动态稳定观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允许存在矛盾纠纷但能获得及时解决,允许存在不同利益诉求且可以有健全完善便捷的表达通道和利益协调解决机制。要推动堵截式维稳向疏浚式维稳转型、运动式维稳向法治式维稳转型、被动式维稳向主动式维稳转型、刚性硬维稳向刚柔并济式维稳转型。开放、动态、韧性的稳定观要将维稳与维权统一起来,而不能将维稳与维权视为冲突不可调和,更不能一提维稳,就是做加法——加权力、加机构、加人,而要适度做减法——减少矛盾,减少对抗,给群众减负,给社会减压。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方式必须改变。稳定作为硬任务,绝不能离开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这也是社会管理创新从“枫桥经验”发展互动获得的第二条启示。
社会管理必须走法治化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进一步提出“法治保障”,我以为这是“枫桥经验”在法治时代的又一重引申。“枫桥经验”讲求“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当地”,讲求“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这些并不过时而在当代发展嬗变成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依法治国、加快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各项工作都要实现法治化,当然,要在法治框架中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需要进一步地推广,最为有效地是通过制度设计与执行,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同志曾指出,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枫桥经验”,就是要坚持完善制度,注重长效。50年前,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我们党执政、治理国家主要是通过政策;50年后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增加、社会迅速变迁,我们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纠纷、解决矛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二
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改变那种上课听、考试背的陈旧教学方法, 洋思中学教师们做了有益的探索, 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古语说得好, “学以致用”。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大胆引入洋思经验, 并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和修改。我将传统的教学程序做逆向变动, 先让学生自学探索, 然后做作业, 接着同学评议, 最后教师综合各种反馈信息, 有针对性地讲解。现将我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巧妙导入, 公布目标。
在教学中, 在“学”与“导”的关系上, 主要靠学生“学”, 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要指向, 即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 又要激趣, 即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课文的兴趣。如引导学生学习《“秦王扫六合”》, 可告诉学生秦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 但创造了两个第一, 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其一系列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 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极大;又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然后, 挂出事先写好的自学提纲与目标。
学生自学的提纲与目标, 一定要紧扣教材, 突出重点, 因此学习新课前, 教师要根据教学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承受力, 拟定出合理的明确的教学目标, 把课文做知识点与训练点的分工, 具体地提出要求, 应学会哪些知识、掌握何种能力都用文字表达出来, 向学生公布, 要学生根据自学提纲与目标, 开始自学。
2. 自学探索, 个别指导。
学生自学, 一要逐步授以自学方法, 二要加强指导与检查督促。由于学生智力有一个发展过程, 因此, 关于自学方法的介绍要逐步深入。学生自学时, 要反复读课文, 想想、圈圈、画画, 独立地感知与理解课文内容, 区分懂与不懂的部分,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自学情况, 加强个别指导, 并经常检查学生的课本与笔记, 督促他们自觉学习。
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 要让他充分说出自己对这一问题是怎么思考的, 有什么意见。教师把握了学生的思路, 然后简洁明确地指点思考方向, 帮其扫除障碍, 端正思路。在个别指导的同时, 要注意收集学生自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供课堂讲解时参考。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总是参差不齐的, 对程度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 对程度差的学生更要热情鼓励和具体帮助, 使他们也能愉快地完成自学任务。在自学过程中, 要允许学生小声议论, 提倡相互帮助, 但不能包办代替和互相抄袭。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质量, 养成互相学习研究的学风很有作用。
3. 独立作业, 交流评议。
通过对照教学目标自我探索后, 要求学生做自我检测作业。通过试做一定的作业, 从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加深和扩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使所学知识具体化, 形成与新知识相应的技能, 从而发展智力, 形成能力。
在独立完成作业后, 学生开始交流评议, 交流的内容一般是: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情况, 自我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自学中不懂的问题等。交流的形式一般是先在小组交流, 后各组推举代表到班级交流。有什么就谈什么, 必要时教师要求学生评议, 教师参加到谈话中去。在适当时机, 发表自己的意见, 给予学生以肯定、否定、指点、解惑、表扬等反馈信息,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 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 再投入新的尝试。
4. 重点讲解, 复习巩固。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作业和评议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整理等手段, 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价、校正、筛选和优化。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作业中经过反复思考难以解决的一些共同性问题进行点拨或讲解。教师讲解一定要抓住关键, 钩玄提要, 舍粗求精。例如, “爆发、北进、南下、东进、决战”寥寥十个字概括了斯巴达克起义经过的基本线索。又如, 隋唐时期的文化, 可用“五个一”加以归纳:一座桥——隋朝李春建造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一卷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一条线——唐朝僧一行领导的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一本书——唐政府编订并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本草》;一部药方——孙思邈编写的一部杰出的医学著作《千金方》。这样字少语精, 便于学生总体掌握。另外, 教师讲解时, 还要注意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师讲解以后, 让学生根据同学, 老师的反馈信息, 结合自己自学作业情况, 进行矫正。然后对照教学目标, 查漏补缺。其次,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突出知识的纵横联系, 使知识在头脑中“竖”成线, “横”成片。另外还要做一些必要的习题予以巩固。
3.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枫桥经验”为指导工作的原则,切实提高全系统社会综治工作水平,为“创建平安**”大环境提供良好的素质保证和工作保障。
二、学习内容
一是“枫桥经验”背景学习。学习了解“枫桥经验”的由来、历史,理解其内涵。
二是“枫桥经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是“枫桥经验”的新发展。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教育对象
**主管部门党员干部职工、企业管理层及中层管理干部。要以“学通、会用”为学习目标,充分运用各类学习形式,如集中学习、墙报、黑板报学习等形式加强“枫桥经验”的学习推广。
四、实施步骤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教育要求,我县**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3年3月上旬):宣传发动。利用墙报、宣传栏、标语等载体,充分宣传“枫桥经验”及创建“治安单位”,为下阶段的专题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2003年3月中、下旬):学习推广。运用多种形式,对“枫桥经验”的背景、历史、新发展进行深入的学习推广。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参与率。
第三阶段(2003年4月上旬):检查总结。把联系实际、推动实践、力求实效,作为衡量学习推广成效的主要标准。具体内容是:(1)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情况;(2)内容是否落实,形式是否新颖;(3)干部职工受教育面有无达到95%以上;(4)对本单位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成效是否明显。检查结果将予以通报。
**管理局
4.枫桥经验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经研究,现就认真学习“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XXX”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
八大精神,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解决薄弱环节,深入推进“平安XXX”建设,为建设更加美好的XXX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基层基础,主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点面并重、共享共建的平安建设新格局;到2013年底,力争平安乡镇建设达标率90%以上,乡镇、村(居、社区)民事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6%以上,信访实现降量退位,— 2 —
乡镇、县直部门初信初访办结率100%,老户息诉罢访率80%以上,上级交办案件办结率100%,无进京非访,无到省去市集体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事件。
二、工作内容
(一)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规范化工作新机制
3、制定工作规程,发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作用。加大工作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社区)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乡镇(社区)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力量和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
切实强化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坚持“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勤、平安联创、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严格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矛盾纠纷、信访隐患、治安问题、安全隐患、邪教排查和治安形势分析通报等长效工作推进机制,促进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工作效能的最大发挥,使之成为协作配合、便民利民的服务工作平台。
4、夯实基层,筑牢第一道防线。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强村(居、社区)综治维稳组织— 4 —
建设,延伸综治、信访、调解、安全的网络触角,统一设立综治维稳工作站,配备村级综治信息员、信访维稳信息员、矛盾调处信息员、安全生产信息员、治安信息员、流动人口协(专)管员等,切实提高村级综治维稳组织的建设水平和工作能力,发挥村(居、社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5、延伸触角,扩大平安建设覆盖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建立企业综治维稳办,规范软硬件建设,逐步实现企业平安建设和综治维稳工作的全覆盖。
6、建立健全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以村(居、社
区)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全面推进平安建设网格化建设,以公安派出所和专职治安巡逻队为主力,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群防群治组织为补充,实施网格化的全方位巡防,确保农村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7、建立形式多样的平安建设载体。紧密结合文明创建、婚育新风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乡镇(园区)、平安村(居、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重点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平安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面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6 —
机制
8、进一步夯实基层信访基础。以建设“四无乡镇”、“三无村居”为有力抓手,扎实开展基层信访创建年活动,着力提升乡镇、村(居、社区)“八有”建设标准,筑牢基层信访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9、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推行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联动接访,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信访工作统筹能力和协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破解信访积案;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重大
决策实施前信访稳定预警、重大信访隐患报告、信访事项会商会办、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备案等制度,落实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领导包案处理责任,不断增强基层信访稳定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管理服务有人抓的综合管理能力。
10、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以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切实建立村(居、社区)每周、乡镇每半月、县级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级联动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在基层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村(居、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作用,形成全方位排查、“多— 8 —
路由”化解的工作机制。
11、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前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参与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路由器”功能,实行基层民事调解个案补贴制度。把人民调解延伸和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组建县级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并在矛盾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和治安调解工作室,增加矛盾纠纷的多层次“过滤器”和全方位“减震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逐步实现“家庭矛盾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
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三)开展“和谐促进”工作,推动
12、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贯彻落实《辽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调整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落实出租房屋管理、重点人员管控、信息平台建设,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民生困难;在XXX经济开发区等流动人口较多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整合资源,按照流动人口万分之十的比例配备专管员,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日常工作。
13、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工作。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严格落实校园内部各项安保和校园周边治安排查整治的各项措施和职责,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各类校园的平安稳定,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14、全面开展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精细化,加强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留守儿童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专项工作,加强对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管控和服务;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完善网络舆论的发布和引导;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秩序的管理和违法打击力度,推进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大力加强学校、医院、公园、建设工程等公共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力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对重大节会活动的社会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做好重大疫病预防和监测,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15、组建乡镇专职治安巡逻队。按人口万分之五的比例,组建县财政补贴、乡镇出资招聘、派出所统一管理的乡镇专职治安巡逻队,全面实施辖区防控网格化、社区防范物业化、— 12 —
场所防范保安化、网络防范常态化、阵地控制秘密化、重点部位技防化、农村防范群众化。
16、进一步提高治安防控的科技水平。把社会治安科技防范体系建设纳入城镇发展建设规划,逐步建设、更新城区和重点集镇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进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新建小区和学校全面安装使用电子报警或监控设施,切实提高技防覆盖率和普及率。
17、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紧抓“黑恶必除、命案必破、两抢必打、逃犯必追、事故必防”主线不放松,深入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
查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和打击盗抢犯罪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扎实开展“法治XXX”建设,提供惠及全县的法治保障
18、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的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公共服务,有力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全面打造法治型政府。
19、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继续深化政法机关“四个忠于”作风纪律教育,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全力推进文明执法、“阳光执法”,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公信力,营造公正廉洁的执法环境。认真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化解和案件评查工作,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开展普法工作,深化“法治XXX”建设,把法治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争创一批合格优秀的“民主法治村(居、社区)或单位”,并按等级
实行以奖代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
2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居、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动村民自治,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规民约;引导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社、村民敬老协会、禁赌协会等各种民间组织,以村民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邻里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
三、工作要求
22、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平安— 16 —
XXX”建设工作领导组,并在有关部门设立信访稳定、人民调解、法治创建、平安建设等办公室,建立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调度制度。乡镇和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一岗双责”工作责任,积极履职尽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全县大局和谐稳定。
23、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综治委成员单位考核、述职制度,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综治工作实绩档案,并存入个人档案。进一步细化乡镇、村(居、社区)考核方式,— 17 —
切实体现检查考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考评的科学性。
24、落实经费保障。建立村(居、社区)级平安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县有关部门直接考核到村(居、社区),根据考核达标情况,县财政将资金拨付到乡镇、奖励到村(居、社区)、组。设立人民调解个案补贴专项资金,实行财政统管、司法审核、专账拨付到基层司法所,兑付到调解人;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专兼职调解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专项个案补贴。
25、加大奖惩力度。在科学发展先进乡镇考核评比的基— 18 —
础上,对平安建设进行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分别给予加分,并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后三位的,列为重点单位予以黄牌警告;连续两年位居后三位的,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实施“一票否决”,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工作被市以上列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重点帮助或“一票否决”的乡镇,县委、县政府同时将其列为重点帮助乡镇或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
主题词:
平安建设
枫桥经验
5.派出所“枫桥经验”材料 篇五
(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曲靖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开展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以“基础实”赢得“百姓安”,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
坚持党建统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公安民警 90%是党员这个最好的队伍优势,真抓党员教育,严管厚爱队伍,打造“红色所队”,结合派出所实际,创出一所一方案,努力打造出一所一品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曲靖公安内涵。
坚持源头治理,优化多元化治理方法。结合德治、法治、自治,发挥好依托大数据建设、类别案件侦防、乱点整治、群防群治、引入律师制等经验做法,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坚持多元化管理,在社会治理上下功夫。提高政治站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好辖区治理多元化工作,在智慧安防上再动脑筋,在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上再下功
夫,在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上再作文章,在派出所警务机制运行上再作完善,形成共治共管的良好局面。
坚持巡逻防控,提升群众安全感。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做好保点控面工作,优化巡逻防控机制,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紧盯“三个要下来、三个要上来”目标,扎扎实实抓阶梯式提升,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打好平安品牌,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篇二)
**派出所地处**市主城区,辖区实有人口 8 万人,现有民警12 人、辅警 40 余人。近年来,**派出所以“忠诚铸警魂、建功新沂蒙”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善治为目标、以预防为基点、以服务为宗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区特色的“枫桥经验”之路,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被评为全市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省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集中民智,全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创新群众工作理念和方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促进社会和谐。党群融合助联动,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站等基层组织为平台,实行社区警务网格化,在原有的 4 个警务区的基础上,细分为 54 个网格,将基层警务
与基层党务政务、社区事务深度融合,形成“党群同心、党务同担、党警同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矛盾源头化解”。多元调解促和谐,积极倡导儒家“和为贵”的理念,以本所“全市 110矛盾化解标兵李广营”为示范,建立每周四所长接访制度,打通了“三调联动”;自**年引入驻所律师,不断固化了“警律联调”机制;返聘退休老民警,依托社区警务室,推出了“老王调解室”品牌,切实做到了基层矛盾源头化解。主动搭台听民声,积极对接 8189090 党群服务热线、12345 民生服务热线,线上线下收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把脉治病,确保矛盾不升级、不激化。今年以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 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 98%,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满意率达到 100%。
科技引领,汇聚民力,全力做到平安不出事,**派出所牢树“警力有限、科技支撑、民力无穷”的理念,将传统警务与智慧警务深度融合,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全力打造警民联动的“平安共同体”。打防管控精准化,坚持实战导向、警情引领,依托分局合成作战平台,建立了警情“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制度,用研判结果科学导防、导侦、促改,对 54 个网格实行“平安、关注、重点、混乱”四色预警、四级管理,多建平安网格,减少关注和重点网格,消灭混乱网格。技防建设全覆盖,推动“智慧社区”、“技防入户”、“报警灯箱”和医院、学校“治安生态圈”技防设施升级完善,“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联网应用,年内新增报警灯箱 19 处、监控 200 余路,进一步打通了技防建设“最后100 米”。平安创建积分制,对社区、网格平安创建工作、党员民警日常工作进行积分考核,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实行积分奖励,采取积分兑换进价超市商品等激励办法,广泛组建红袖巡逻队、红嫂服务队、红色宣传队、红星网格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年内物建治安信息员 200 余名,通过人力情报破案 10 余起。勤务改革实战化,实行 110接处警 AB 组双班运行,不断提升 110 接处警质量,民警李广营被市局聘为 110 接处警教官;围绕高发案时段和高发案区域,构建“特巡警巡面、派出所巡线、社会力量巡块”立体化大巡防格局,实行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引领基层警务模式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辖区警情连续 3 年持续下降,今年以来办理行政案件 398 起,刑事案件 161 起,行政拘留 132 人,刑事拘留 53 人,逮捕 32 人,起诉 65 人,抓获上网逃犯 12 人,可防性案件下降 52%,36 个网格实现了刑事零发案。8 月 29 日凌晨 4 时许,见义勇为群众、社区巡逻力量、值班民警联手速破一起抢劫案,彰显了该所警民融合的实战效果。
不仅如此,**派出所还坚持民意引领警务,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价值追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方位服务沟通机制,实
施最强服务,创建满意品牌。实施星级服务工程,着眼服务流程再造,纵深落实户籍管理“1+6”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上门服务、掌上服务、自助服务等措施,落实“听、查、思、访、改”回访机制,做到服务有温度、管理无感知,牢牢把握住每一件送上门来的满意。今年以来办理户籍业务 8000余人次,受理业务咨询 4200 余人次,满意率达到 100%。在分局组织的警务礼仪技能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年内收到锦旗 23 面,感谢信 30 余封。实施警务前移工程,在人流量较大的城邦广场建成安防体验馆 1 处,接待各界群众、广大师生 2000 余为次;以反电诈宣传为重点,开展“法治纽扣”进社区、进校园、进厂企活动 50 余次,受教育群众8000 余人,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100 余次,发放宣传材料 10000 余份,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下降 65%,多周实现诈骗案件零发案;推行社区微警务,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开展预警提示、普法教育和安全宣传;依托警务室、雷锋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施执法样板工程,以打造“规范警务”品牌为牵引,推进以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三位一体”的智能化执法体系建设,落实所内办案“三级把关”制度,建立 4 个值班办案组每月案件抽查评比长效机制,实现了零错案、零有理信访投诉的目标,该所被省厅评定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实施能力提升工程,聚焦“四个铁一般”标准,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全面建设学习型基层所队,积极参加市局和分局组织的政治轮训,3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学员;落实从优待警措施,不断完善惠警“六小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警营,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不断提升了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全体民警有激情、在状态,不断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水平。年内有 4 名民警被评为全局“十佳民警”,民警王晓彤被省厅表彰为“优秀社区民警”并记个人三等功。
(篇三)
宋门派出所辖区,背街小巷遍布,居民楼院陈旧,“老开封”特点突出,与新区相比判若两地。和所有此类环境的地域相同,该所社会治安管控不易、矛盾纠纷频发是最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个实际,宋门派出所秉承“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理念,认真实施“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新“五小”工程,建立完善“全方位服务群众、常态化警民沟通、立体化治安防控、深层次警民协作、多元化矛盾调处、精细化科学考核”六大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要实现“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就必须时时和群众在一起,及时掌握群众所需、所盼。为此,该所积极开展常态化大走访,每个社区民警每周必须走访 20 户以上的群众,上报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再由所领导随机回访核
实,作为对民警考核的依据,确保民警切实走进群众生活中。大北后街南段、宋都市场南头监控设施的加装等问题,就是听取群众意见后进行及时解决的,使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是减少案件发生、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源头”治理措施。宋门派出所从“抓早、抓小、抓苗头”入手,一方面通过走访和主动对接办事处,打通派出所与办事处、社区(村)、治安积极分子的日常信息互通渠道,对矛盾纠纷早发现、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利益诉求、矛盾焦点早掌握,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和疏导工作。一方面对辖区易发生的矛盾纠纷类型进行分析评估、跟踪管理。同时整合资源,着力构建“街道主导、公安主抓、社区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网络。一年来,该所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1000 余起,化解重大纠纷 30 余起,伤害纠纷案件化解率 100%。
弘扬“枫桥经验”不仅要做到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还要零距离服务群众。为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宋门派出所通过推广户籍业务二维码,开展电话预约、微信咨询、民警送达身份证、短信息提醒领取身份证和居住证等简捷、便民服务,尽量让群众少跑路,跑一次办成事。每个社区民警也都建起至少两个百人以上的和群众互动的微信
群,群众借助该平台可随时联系到辖区民警,直接向民警反映、咨询问题,民警及时答疑解惑。
6.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六
一、构建以生为本德育的重要性
1. 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创新。
众所周知, 德育管理和以前的应试教育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专业素质, 还要求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保证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的创新离不开德育管理, 只有一个好的德育管理模式才能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知识文化教育, 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以生为本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又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创新。
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导致学校里存在着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 现代社会逐渐认识到以生为本德育的重要性,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 逐渐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开展德育工作。高中阶段的学生, 其思想观念正在日益形成, 这一阶段是高中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的关键阶段, 关系到学生一生的道德观念, 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有利于国家人才计划的实施。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不仅要求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具备很高造诣,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奉献精神。以生为本德育管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有重要作用, 是品学兼优的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 也是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团结,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的一批后辈人才的关键。
二、构建以生为本德育的建议
作者目前就职于新疆伽师一中,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度对口援疆青年科技英才培训文件精神来到广东佛山南海九江中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 在这一期间作者深深感受到了高中班级以生为本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此提出了一下几点见解。
1. 点亮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师是蜡烛, 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但按当今社会的教育规律看, 这种提法并不科学, 也无法持久。在教育的过程中, 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 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发展为归依, “照亮”只是短暂的被动现象, 而“点亮”才是一种主动的生命行为。“点亮教育”成为了我所追求的一种理想教育模式———这是佛山南海九江中学校长梁刚慧的一句话。作为老师, 只有点亮自己, 才能点亮学生。人想要继续发展, 必须要把内在的东西吸收转化, 在内部建造一个“发动机”。因为, 最好的教育手段是自我教育, 最好的发展是主动发展, 我们的学生需要点亮, 我们建造的发动机要及时发动, 点亮学生。“点亮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四种特质人:培养有人生理想的人, 培养按规律办事的人, 培养身心灵合一的人, 培养敢于负责任的人。
2. 尊重学生心理, 以学生的发展前提。
高中学生正是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重要期, 在心理和生理上, 他们都正在步入成人阶段, 所以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也会更倾向于成人化, 但是由于其年龄的特点, 又没有达到成人阶段的标准, 所以, 教师在进行高中学校校务的管理时就会出现一些矛盾。导致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是管理方式的不恰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校务管理中不恰当的沟通方式。高中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 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凡事需要进行沟通和协商, 但是传统的高中校务管理类似军事化的管理, 凡事都是用直接命令的方式来下令, 造成教师与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教师往往用严厉的说教方式加以制止。师生之间缺少沟通, 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预期的了解, 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教育, 达不到德育的要求和目的。德育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深化教务管理的模式, 学校要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来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学校在进行教务管理时要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政策, 采取比较符合学生心理承受和预期的管理策略。教务沟通要求学校在管理中, 首先放下管理者的架子, 到学生中间去, 真正了解和体会高中年龄阶段的特点和特性, 通过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 再采取必要的措施指导学生的不良习惯, 达到德育的目的。
3. 制度是守护学生顺利发展的保障。
在教务管理中要注意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来支撑管理制度。德育不仅仅是在高中阶段进行, 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需要使用教务管理中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并进行教育的深化, 指导体验生活, 进而促进其德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各项学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是校务管理能否发挥效果的保证。对高中学生的管理必须依靠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第一, 在学校, 学生的行为规范依靠制度的约束得到有效的制约, 促使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在在道德方面也得到发展;第二, 德育教育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说教, 更应该要从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上进行纠正, 学校的教务管理作为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平台, 是通过学校制度集中反映出来的, 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第三, 学校这片净土正在被现代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的思想的行为习惯不断地侵袭着, 高中学生的思想处于十分敏感的阶段, 因此, 我们必须通过学校的有效制度对学生在行为上和道德上进行必要的约束, 这同时也是高中教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和义务。
4. 教师言行身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德育情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学生们对老师都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 而且会有意无意地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 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要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要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为学生的德育提供示范与服务。教师要营造好的教育氛围, 使师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好的德育教育。另外, 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引导、激励工作, 从而使学生可以教育中领悟到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从而可以师德服生, 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结语
总的说来, 以生为本德育无论是对高中生的发展, 还是对国家人才兴国战略计划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深入, 正是因为看到了素质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德育管理对高中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长要联合起来,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做到以生为本, 以德服人。
参考文献
[1]杨晓慧, 董陶陶.论高职院校实施“青年马克恩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
[2]黄寿春.浅谈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素质以及如何提升[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1) .
[3]杨亦, 刘少华.采用ASSH框架技术设计与实现教务管理系统[J].软件导航, 2010, (8) .
[4]李李, 梁刚慧, 贾高见.小活动大德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
[5]石建宁.德育为首, 关注成长与时俱进, 培育新A[J].新课程 (中学) , 20l0, (1) .
7.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七
借力“一村一辅警”队伍建设
夯实公安工作根基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扬和传承,湖南省公安厅自**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一村一辅警”工作建设,**公安局**派出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率先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了辖区27个行政村的专职驻村辅警队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运行规范,大力实施“办小事、勤宣传、疏交通、化矛盾、解民意、送温暖”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全方位为当地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多元化调处邻里的矛盾纠纷,进一步加深了公安队伍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基础。
副所长龙成军
在介绍这支刚组建不久的队伍时说:
新招录的驻村辅警都是在当地村支两委的推荐和支持下加入这个队伍的,他们都非常熟悉当地人情和地情,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作为农村派出所的基础力量,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他们的工作加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实战效能,这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
为了做实做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派出所推行“1+1+1”警务工作模式,每个行政村的警务室由一名所领导定点定责包片,配备一名结对民警,围绕公安工作中心,积极动员各个警务室的驻村辅警开展日常联合巡逻、纠纷摸排化解、交通疏导、安全宣传、线索摸排、重点人员协管、安全检查、基础信息采集、便民服务、案件现场保护这十项工作职责。
**年上半年,这支队伍就已经出色完成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的绝大部分工作任务;
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00余起,其中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内得到解决,没有出现任何一起“民转刑”案件和群体上访事件,也无上交由县级处理的纠纷事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通过探索完善所队联勤、警民联防的工作机制,**派出所建立了一个微信工作群,把每个村的驻村辅警和与之结对的派出所民警都拉了进来。
同志们,这个走失的老人有人认识吗?
这是我们村的老人,我马上通知他的家属来接。
这样一来,派出所与驻村辅警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了,对辖区的管理也更加便捷,治安信息传播、法律知识宣传也更加广泛。谁家老人小孩走失,哪村发生交通事故,只要在微信群里发一条消息,很快就有人提供相应的线索。
不仅如此,每隔一段时间,派出所民警都会按照结对警务室的划分,常态化走访调查结对驻村辅警的工作情况,询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就如何做好治安巡防、恰当处理矛盾纠纷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驻村辅警的业务能力,增强了基层农村见警率和管控率,从而提升了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度。
探索多元化矛盾调解方法
讲法讲理且有情
**年以来,**派出所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推进“民警结对村级警务室,驻村辅警协调当地村委会”的工作模式。
自“一村一辅警”队伍正式上岗以后,全面辖区27个行政村的村级警务室均设立在当地的村委办公楼内,专职驻村辅警在结对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与当地村委会干部一起妥善邻里纠纷,化解矛盾,切实做到了“让矛盾化解在村里”。
在驻村辅警与当地村干部一起处理矛盾调解的同时,针对一些重大纠纷事件,**派出所还在办公楼设立专门的“矛盾纠纷调解室”,并积极联系对接街道、社区及县司法局的律师援助中心,召集有调解经验的群众和离退休干部一起,组建成多元化的调解小组,在派出所内消化日常纠纷,也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诉求表达渠道。
**年起至今,**派出所已成功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共160余起,群众回访的满意率达100%,也没有发生一起因矛盾调解不当而上升到县局处理的事件。
牢记服务人民的工作方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龙所长,今天你又得空来看我了,你一来,我这家里才显得有人气,身体就不觉得有毛病了!”**年2月3日,赶在农历新年前,**派出所副所长龙成军与驻村辅警江兴坤一道来到辖区下菜园村慰问久病在床的76岁老人蒲海珍,给她送去了牛奶、水果和慰问金。
蒲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己身体因长年病痛而不能长时间走动,只好每天独自一人呆在家里,生活过得很艰辛。得知这一情况后,龙成军便记在了心上,经常会带上村辅警一起上门探望,与老人唠唠家常,关心老人的生活。
而龙成军关心老人的故事,只是**派出所的一个缩影。当80多岁的口吃老人吴金友因寻找亲戚不成而迷路后,当天的值班民警将其接回派出所,通过人像对比确定了他身份和家庭住址,然后驱车二十多公里将其安全护送回家。
当接到热心群众送来的走失儿童后,正在值班的派出所教导员龙国刚立即去买来糖果,耐心地安抚孩子的紧张情绪并哄他开心,一直到帮他找到喝得酩酊大醉的粗心爸爸。
**派出所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服务群众、关心群众落到实处。
如今的**镇河西片区,当地派出所为民爱民的故事随处可见。每天的清晨日落,每条大街小巷,每个校园、医院门口,**派出所的巡逻防控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当群众有需要的时候,民警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后记:在总结**派出所的“枫桥经验”时,所长宋继华说到:“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派出所的工作目标已经转变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派出所建设方向也变成了集防范、管理、打击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战斗实体,但无论国家赋予派出所的职能发生如何的变化,‘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将一直秉承‘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方针,充分继承和发扬‘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优良传统,为平安**的建设而不懈努力。”
(篇二)
近年来,随着**县影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大量剧组入驻,“群演”应运而生并日渐壮大。
针对辖区剧组数量大、群演流动性强、矛盾纠纷多发等特点,新桥派出所积极创新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社区化管理
服务更进一步
“这服务卡上有我们的电话,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协调解决的,你就直接打上面的电话。”一句暖心的话拉近了派出所与剧组之间的距离,一张小小的“剧组警务服务卡”架起了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近日,“影视警务e社区”成员、社区民警沈文敏在日常走访中,深入剧组一线发放“剧组警务服务卡”,并向剧组负责人讲解服务卡上的工作职责。
“影视警务e社区”是新桥派出所探索创新影视剧组服务管理的新模式。以派出所副所长为“社区主任”,社区民警、交通民警、调解员、流口综管员为成员,打造涵盖剧组案事件专区处理、影视车辆登记审核、群众演员管理、涉外及特殊人群管控、枪支及影视烟火全流程监管、摄影棚及道具制作消防安全检查等涉影警务网格。
去年年关,某剧组因拖欠“群演”、客栈、材料等相关费用400余万元,各类被欠款群体200余人到拍摄驻地讨薪,剧组负责人通过“影视警务e社区”平台向派出所求助。民警一边对讨薪群体进行劝说,一边与剧组相关负责人沟通——先结清“群演”的工资,让他们可以回家过年,并签署欠条,在年后5月份,再结清所有退款。在派出所民警的多方协调努力下,事情得以顺利解决。今年5月份,该剧组再次来到**进行拍摄,并对之前欠款进行了清算。
今年以来,新桥派出所通过“影视警务e社区”为12个剧组提供警务服务,解决剧组求助23起、排摸风险隐患21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8起、行政处罚3人,挽回损失522万元,有力保障了剧组在影视城的顺利拍摄。
“警官+法官”
调解提档升级
为深入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桥派出所创新“警官+法官”的调解模式。
深化合署办公,聘请退休民庭法官“老戴”作为专职调解员,成立“老戴工作室”,负责调处剧组治安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今年以来,已开展调处矛盾纠纷36起,化解率达96.5%,收到明显实效。
今年3月份,某剧组停在**村的车辆被人锁了,民警接到报案赶到现场。原来,由于村路狭窄,剧组车辆较多,是**村村委会为整治剧组车辆乱停放,在多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把车给锁了。针对该问题,调解员“老戴”召集剧组车管人员会议,先就村里的情况对各剧组车管人员进行说明,又根据近一年在村里因乱停放引起的案件进行破析。并提出所里会与**村就村菜市场的停车场根据错峰时段开放进行协商,以方便剧组停车。同时也跟剧组车管人员声明,严禁在交通繁忙路段私自乱停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场的各位车管人员表示同意。
“说事”平台
畅通社情民意
在每月一次的“剧组说事”会上,社区民警与“群头”、剧组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收集“群头”对案件受理、调查处理、执法态度等方面的陈述和意见,对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的或调解未执行的纠纷,实行上门回访,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的激化。
派出所以“警民说事”为载体,创新推出“剧组警民说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警民说事”等新平台,完善了剧组管理,排查整治了隐患。
今年以来,新桥派出所会同镇旅游办、影视部召集剧组负责人开展集中说事活动8次,与会剧组52个,参与剧组人员8000余人,全部签订《剧组安全责任状》。通过以案说教、以案震慑、以案促改,将法制教育深入到剧组管理的方方面面,开展“说事”活动以来,涉剧纠纷警情下降52%,取得了明显成效。
(篇三)
**派出所成立于1997年,现有正式民警4名,辅警5名,办公用房20间520平方米,党员4名,大专以上文化9人,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政治素质较高、年龄结构适中、业务能力较强的队伍。该所位于武功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7公里,辖区总面积35.28平方公里,总户数7768户,总人口2.78万余人。辖村12个行政村,10个企事业单位。辖区东与兴平市赵村镇、北与乾县的姜村镇和马连镇接壤,西邻贞元南邻长宁,治安状况复杂,治安任务繁重。**年**市局授予集体三等功。
河道所按照新型警务模式组建了一室两队,并按功能划分四区分开,已经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案件办理队批捕4人,行政拘留12人,抓获烟民3人,基层基础队,男性家族排查系统建设中全局排名第一,一标三实信息采集14700余条信息,指纹信息50余个,智能终端采集85个。
今年以来,**派出所在县局党委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矛盾调处、治安防控、服务群众”三项工作,扎实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确立了“三联、四长、三防”的“343”工作机制,履职尽责、竭诚服务,有力提升了派出所的社会治理能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辖区内呈现出经济有序、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高质量发展局面。
一、创新工作理念,长河两所一队联勤联防联动机制由于长宁、河道二乡镇紧密相连,且与兴平、乾县、**交界,长久以来社情民情复杂,社会治安压力大。目前由于长宁所现有民警8人,河道所现有民警7人,长宁中队有民警8人,三个单位各自为战,应对各类警务时警力捉襟见肘,很难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精准有效打击,且容易错失战机,如果“两所一队”联勤联防,那么形成警力优势20余人。同时将两乡镇的群防群治信息共享,也会提升预防和打击违反犯罪的效率,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能有效解决基层警力少的现状。为进一步强化两乡镇辖区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全面落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总体要求,主动作为、联动融合,全力打造“警力联勤、工作联动、治安联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两所一队在长宁河道全区范围内推进长河联勤联防机制,切实提高“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长河两所一队自去年6月联勤联防以来共抓获烟民6人,打掉盗窃团伙2个,办理涉黑案件1起,查获酒驾40余人。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出了调处矛盾纠纷“四长联调”工作法近年来,处于三县结合部的河道乡,因果业种植、劳资纠纷、占地补偿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再加上辖区面积大、实有人口多、流动人口复杂杂等实际情况。河道派出认真学习并践行“枫桥经验”,秉承“矛盾排查全、矛盾有人访、矛盾化解早”的理念,认真分析研判,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出了调处矛盾纠纷“四长联调”工作法,即派出所长、司法所长、综治办主任、村长组成的“四长联调”机制,成立一个中心,三个联调室(青口联调室、庄子联调室、河大联调室)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架构,同时以辖区的家园卫士为“义务调解员”,当事人在那个村子,由那个村子的家园卫士参与案件的调解,合力调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可平息、矛盾能解决、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今年1-7月份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成功调解27起,调解成功率90%,为构建和谐平安河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特别是在“两会”安保期间,**派出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携手全镇12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入户走访,全面摸排矛盾纠纷,梳理根源症节,千方百计化解,减少矛盾存量,进一步夯实了“两会”安保安全稳定的基础。
三、向外借力,形成“三防”警务模式在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派出所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区域周边及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推出了“军警联合、长河联合、跨区域联合”的“三防”警务模式。我所根据辖区特点,借力住镇部队、长河两所一队、跨区域乾县马连派出所,兴平赵村派出所的多层次、多结构的防范机制,不断强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派出所负责组织对复杂场所、重点区域的日常治安防控;
逢重大节日庆典军警联合巡逻。同时,加强各村的横向交流,完善通讯、交通工具的配置,构成一个全方位治安巡逻体系,做到联防联动,一有情况,多方支援,行动迅速,快速集结,处置得当,有效地防止抢夺耳环、偷盗农电设备、牲畜、粮食等案事件的发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派出所始终秉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形成了“困难有人帮、遇事有人管、服务质量高”的良好格局,得到全镇老百姓的普遍赞誉实现了“治安有人管、平安守护好、辖区发案少”的工作目标。今年1-10月份受理群众求助38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6件,收到群众感谢信5封、锦旗3面。立刑事案件8起,同比下降32.5%;
办理治安案件40起,同比下降16.9%,行政拘留12人,罚款7人,警告2人,有力的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平稳。
8.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八
践行枫桥经验
厚植平安根基
翼城县辖六镇四乡共十个乡镇,常住人口307000 余人,流动人口 1100 余人。翼城县公安局共有 12 个户籍派出所,正式民警 101 人,其中一级派出所 4 个,其余均为二级派出所。翼城县公安局党委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各派出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树立了基层民警的良好形象,结合“三零”单位创建活动,有力地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提高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坚持党建统领,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强化基层所队党组织建设是创建“枫桥式派出所”的核心内容,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是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内在要求。我局坚持全面提升党建引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总体要求,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一是坚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不断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是强化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建立基层组织学习研讨制度,注重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贯彻执行能力,切实把“服务与化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是注重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坚持把“严细实”作为服务群众工作的行为准则,从严抓管理、带队伍,要求民警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企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二、依托社区警务,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纠纷源头治理。
一是强化信息搜集,由被动化解向主动化解延伸。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治保会等队伍优势,坚持日常走访排查,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努力获取各类涉稳信息、不良苗头,做到提前预警、超前决策,早发现、早化解。
二是学习落实“枫桥经验”,创新调解模式。充分发挥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在社区、村委会成立调解委员会,积极联系乡镇司法所,吸纳律师、法律工作者参与,建全村委会、社区、居民小区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调解作用,构建大调解格局,切实把矛盾化解到基层,解决在萌芽,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要把矛盾排查作为调解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先发现、先介入、先化解,绝不形成一起“民转刑”案件,发动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邻里和睦相处,治安良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020 年 5 月 17日,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勇利用周日休息期间,在我局信访接待室接待信访人邓某某,妥善化解一起赴省信访事件。
三是强化提前介入,由事后化解向事前化解延伸。坚持源头治理,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风险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要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推动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切实把各类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
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并围绕群众来信来访案事件,落实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坚持以防为主,强化巡逻防控,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
我局在县城及周边由两个城区派出所联合巡警大队成立巡逻队伍,其余乡镇由社区民警联合治保会成立警民巡逻队伍,在治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巡逻防控。通过合理部署警力,科学分析警情,在县政府门口、鼎尚时代广场、三琪购物广场、桐封公园等重点路段重点巡逻防控,采取车巡与徒步相结合,着装与便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 24 小时巡逻无间隙。强化巡逻盘查,做到逢疑必查。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充分依托大数据、公安视频监控及社会视频监控等现代科技手段,健全各单位安全防范网络,实现点、线、面全面整合,探索构建全面的立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大治安大防范工作格局,加大防控力度,把治安防范上升到为民办事的高度考虑,彻底解决“两抢一盗”居高不下的顽疾,真正做到取信于民。2019 年 5 月 13
日凌晨,我局夜间巡逻民警在翼城三中附近将抢劫手机的犯罪嫌疑人郝某当场抓获,当场收缴被抢赃物,通过进一步深挖调查,又破获多起发生在我县的抢劫抢夺案件。
四、全面“护校安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升师生安全感。
为了给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感,我们把校园安保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派出所派驻民警在学校上下学期间到各学校执勤,维护校门口及周边安保工作及学校秩序。与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内部保卫机制、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在校园门口设置车辆防冲撞栏,配备安全叉、橡胶棒等必要设施,要求校园通道、学生公寓楼实现“光亮工程”。学校门口、教室、学生食堂、楼梯口都要安装监控摄像头。指导学校落实消防安全制度,配备必要的消防安全器材,定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织牢织密安全屏障。开展涉校涉园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全面强化涉校园高危人员排查管控,全面排查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因涉校涉园矛盾纠纷扬言报复人员、生活无着、债务缠身人员,逐一登记建档,及时掌握其动态轨迹,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稳控工作。
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少年法治教育讲座,适时开展“四防”应急演练,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广大师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2020 年 5 月 9 日上午,城关派出所接到一位来自辖区群众报警,称自己 13 岁的女儿在 5 月 8日离家后一直未归,已 24 小时失联,紧急寻人求帮。接到报警后,城关派出所立即安排警力寻找女孩下落。城关派出所向该女孩家属了解孩子出走相关情况后,立即调取监控,并积极寻求网安大队“大数据技术”支持,经多警种协作配合,最终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发现女孩踪迹。遂及时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并安排该女孩父亲随民警一同前入千里之外的河北省承德市,在河北警方的协同配合下,找到离家女孩。于 5 月 10 日 13 时许,将女孩顺利接回家。该女孩家属为表示感谢,特意向我局城关派出所赠送锦旗一面。
五、深化改革创新,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做到“服务不缺位”。
“服务不缺位”是我局要求创建“枫桥式派出所”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公安“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是整合服务窗口,各派出所将原来的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窗口,统一整合到户籍业务窗口,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期限,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偏远农村地区,通过上门服务、巡回服务和代缴代办服务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
二是依托“一门通办”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做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社区民警分片的方式走访入户,发动宣传,提高关注量。对于群众在一网通上申请办理的事项,全部予以审核,审核通过后一次性办理,决不让群众多跑腿。2020 年 1 月 29 日,西闫镇某村侯大爷户口簿丢失,急需补办,但因腿脚不便,子女又不在家,万分着急,村主任得知此事后,立即登录“一网通一次办”业务平台求助,派出所民警很快给予网上回复,并于当日将补办好的户口簿送至侯大爷家中。“太感谢你们了,这下办低保的事不会耽误了。”侯大爷感激的话不离嘴。
三是在户籍窗口印制办户流程说明,对于前来办户办证的群众逐一讲解,做到一次性告知,严格按法定时限和承诺时限办结。在户政大厅公布办户流程、办事制度和收费标准,使办证、办事群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四是对急需办事人员在非工作时间办理业务的实行“网上+电话”预约服务,对残疾人员、军人、学生开通户籍办理绿色通道,对工作时间内办不全业务的实行延时服务,切实方便群众。
五是在户政大厅增设了便民服务台、手机充电器、速效救心丸、老花镜等便民利民设施,改善服务环境,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我局紧紧把握平安和谐是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的目标追求,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警务实践中,我们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发扬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优良传统,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9.学习枫桥经验体会 篇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从“枫桥经验”到市域社会治理,这是一个由下至上连续性、梯度性、突破性变革的过程,体现了党在基层和市域两大区域统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市域社会治理助推省域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决心意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由“市域”
“社会”“治理”“治理现代化”多类范畴组合而成的全新体系,人们总体对其仍较为陌生。从成熟、成功而又相近、相连的“枫桥经验”着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属性,形成相融互促、同频共振效应,对深入理解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
“枫桥经验”是一种依靠和发动群众,以综合管理的方式方法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有序的基层治理模式。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最热词汇之一,其意为整合基层未有或不足的治理主体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紧密的联系。
(一)价值功能一致
“枫桥经验”的实质内核是“矛盾就地预防化解不上交”。就像一个稳压器,即使在遇到狂飙疾进的掘金时代,也能把外界紊乱的社会秩序过滤在本镇甚至本县以外。而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设计同样是“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城市群以及大湾区建设等新型空间形式产生,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向市域汇聚。市域作为省域与县域之间的承接中枢,拥有比县域以下层级更多的“自选动作”、更足的治理资源、更大的治理空间和更强的治理能力等,在如何使风险矛盾“化解在萌芽、终结在市域、避免不外溢”上,既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殊途同归,又能够在新型空间态势下,依靠市域“主导者”身份和地位打通城市间、城乡间合作共治的“任督二脉”,形成区域更广、效果更佳的城市版“枫桥经验”。
(二)方式方法相通
“枫桥经验”从乡土社会、熟人社会而来,面对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乡民,除了强调司法兜底作用外,更多是采用说理、调解、帮教、治保、矫正等柔性手段,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市域社会是一个兼农业时代“熟人”、工业时代“陌生人”和信息时代“网络人”于一体的混合型社会,治理对象来自五湖四海、线上线下,其社会层级、价值理念和利益结构错综复杂,因而治理方式方法更应像“枫桥经验”那样灵活多样,避免“一刀切”。xx指出,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需要运用协商、契约、道德、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以及法治方式综合化解纷争、规范社会行为,并且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确性、打击犯罪的实效性、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公共服务的便捷性,等等。这些治理方式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枫桥经验”的身影,且在市域社会治理上进一步演绎为组织力、矫正力、控制力、动员力、辐射力等的全面贯穿、全方位渗透。
(三)成效作用互鉴
市域管辖人口多、地域广、各行政层级服务水平与治理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有些市与市之间还存在诸如水界、林权、矿产等纠纷,需要市域社会治理更具统筹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的成功样板,其做法为市域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提供了素材,让市域社会起点更高、视野更阔。而市域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既与省域和国家治理任务对接,亦对基层治理提供实质而强有力的统筹支持,促使优质资源和服务从城市“高地”流向基层“洼地”,形成以点带面、以城促乡带动整体性发展的良好格局。例如,市域的地方立法资源,可以进一步对发展已久的“枫桥经验”进行理论提炼和制度设计,加快其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以此增强复制推广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力,避免“枫桥经验”内卷化、形式化、标签化。
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课题,国家尚在谋划布局阶段,地方在理论和实践上也不乏探路者。例如,xx“xxx”模式、xx“xx”
行动、xx人工智能化治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存在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
(一)风险预测预防不够
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农村向城市化急剧转型,伴随而来的是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市社会结构失衡、资源能源短缺以及公共安全事故增多等整体性风险。这种主要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风险,早在xx多年前就引起xx关注,并告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面对风险,政府无论在认知还是行动上都存在“慢半拍”现象:
一是认知上缺乏现代化反思。
风险的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政府迟迟意识不到其来临,或者以为风险降临也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须过度紧张。二是行动上低效、失效。
风险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相互关联转化的叠加效应,“不仅远离个人的能力,而且也远离更大的团体甚至国家的控制”,因而需要通力合作治理。在现实生活中受条块分割、部门分化、多头管理等体制机制影响,各区域各部门“各为其主,各唱各调”,越位、错位和缺位等乱象严重。这种“有组织地不负责任”,不仅不利于原生风险的防治,反而引发各种次生风险。(二)基层治理基础不牢
基层历来是问题最为复杂尖锐的前沿地区,是市域治理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社会变迁中,基层治理体系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缺失与失衡。
新时代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愈发提高,这种自下而上的诉求与市域自上而下的威权造成一种内在张力和紧张关系。在现有政治逻辑和权责倒置情况下,正所谓“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均衡性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满足民众需求。二是基层治理缺乏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基层政府面临的矛盾风险千头万绪,导致其“见树不见林”“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对于实在难以治理而群众呼声又极高的沉疴痼疾,往往只能以“空头支票”“口号治理”权宜性敷衍,长此以往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三是基层腐败侵蚀民众“奶酪”。
基层中梗阻、吃拿卡要问题虽然不如“大贪大腐”那样震撼,但会直接导致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基层扭曲变异,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因而群众对此不满情绪最为强烈。(三)群众参与不足和无序
对于那些真正参与市域公共事务的市民群众,其根本动力不在于政府动员,也不完全出于对公共事务的热心和认同,归根到底源于斯密所说的“利己心”。即居民参与预期收益越大,成本越低,参与动力就越足,反之则越弱。如此看来,市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使等价交换、精致主义和功利主义渗入公共事务、社会生活中,效率与效能成为人们参与公共治理的标准,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参与过度理性化、功利化。体现在:一方面,在牵涉到责任与义务的层面,居民参与往往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难以形成“自发的秩序”;另一方面,在涉及权力与利益层面又往往过于自私、非理性,“公共性”下降。
(四)数据化智能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化智能化治理给民众带来了便利,然而也面临着诸多“技术利维坦”挑战:
一是数据信息挖掘难。
数字化建设是市域治理现代化智能化的基础,而对海量数据深度提炼和转化是项极其复杂的技术活,电子政务平台时而难以应付,需要倚重相关数据平台型企业,由此带来“数据垄断企业‘绑架’政府或操控市场的局面”。
二是“一地鸡毛”整
合难。不同行政区域、行政部门存储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无论是物理性还是逻辑性都存在彼此孤立的问题,形成“数据孤岛”而难以开放共享。
三是技术发展异化产生“创造性破坏”。
政府过度依赖数据化智能化技术,甚至“唯数据论”“唯技术论”,引发“技术恐惧症”。
三、以“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策略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与检验,“枫桥经验”展现出强劲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可建构性。鉴于“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并移植至市域社会治理领域,既是“枫桥经验”“老枝发新芽”再创地方治理佳话的使然,亦是其“抛砖引玉”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的良方。
(一)坚持“党建统领”,加大市域社会治理的统筹力度
“枫桥经验”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形式和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多样变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作为真正的“枫桥经验”,党建统领这一政治生命始终不变。从村支部书记xx带领群众“要文斗而非武斗”,到乡镇党委引领、党员带头的“大调解”格局,再到新时代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领头羊”“主心骨”。实践证明,“凡是‘枫桥经验’坚持和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融合得好的地方”。市域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强化市级党委的统领,统筹推动权责人关系深度融合,对那些“触及灵魂深处”的制度性障碍和梗阻大破大立,对各机关部门的资源统筹调度,对经济社会运行以基层党组织为准星进行全面调节、再造和整合。以此推进条块分割制约、部门资源垄断、体制规则冲突、“灯下黑”等问题治理,形成“中心统筹、民呼我应”的现代市域治理体系。
(二)坚持“源头治理”,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免疫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社会成员关系处于一种“整合—分化—整合”的矛盾变迁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枫桥经验”既非逆势而行亦非随波逐流,而是正确把握国家与社会成员关系矛盾变迁的实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适时调节两者关系,使矛盾在“易感”和“应急”摇摆中不过激,“就地解决”,从而更好“维系国家总体秩序”。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枫桥经验”在“宏大的社会结构变革及其对变革成果的捍卫”的做法,同样适应于市域社会治理,助其在风险矛盾中前行:
1.深刻理解现代化风险的实质。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风险的实质是现代社会发展过快过急,超出人的整体把控和应对能力,最终反噬到人类自身,呈现“飞去来器效应”。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强调以人为中心发展,推动人的现代化。一方面,当风险来临时,社会一切活动必须无条件服务服从于人的生存权和健康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战胜风险。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的“治理之效”和西方的“治理之乱”即是例证。另一方面,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即使风险“暂时”不爆发,也必须始终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人的素质能力全面提升,不去“招惹”风险,风险才不会降临。所以,偏离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等于脱离人的现代化,在此情况下谈论市域治理现代化犹如“沙上建塔”,终将是人不断犯错,风险不断降临,所谓的市域乃至国家现代化一次次“坍塌”。
2.建立健全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这就需要未雨绸缪,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预见性。也即“枫桥经验”所强调的“
立足于早、立足于小、立足于激化前”。在市域层面,需要通过改善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民生问题,从根源上减少非理性情绪;加强舆论导控和疏通,完善社会安全阀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协商、信访、听证、司法等机制体制,确保市民于合法性渠道内表达诉求;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促使治理工作更有活力更为精准,等等。通过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制度体系,从源头上减少不和谐因素产生和扩散。
3.动态把握和应对风险挑战。xx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
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鉴于现代化风险的巨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市域社会对于风险治理,已控或末控、历史遗留或未来将至、存量或增量,应建构一套科学的动态跟踪体系,主动加强对风险全程跟进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修正决策、回应风险。
(三)坚持“五治融合”,打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合拳
时代在变,“枫桥经验”也在创新升级。枫桥人民积极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仓”:
1.以善治为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市域政府。善治是治理的目标,也是手段。俞可平认为,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欲达“善治”必先“善政”。因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关键是要自上而下以“民主、责任、服务、质量、效益、专业、透明和廉洁”为标准建设和规范市县乡三级政府。通过“善政”建设,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推进各区域和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2.以法治固根本,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硬约束。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强化法治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群体的多元、力量的博弈、利益的冲突、思想的碰撞等伴随市域社会治理始终,唯有法治能够凝聚“最大公约数”,以问题导向为抓手,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城乡治理难题,惩恶扬善,“破冰前行”。另一方面,发挥地方立法优势,将地方治理成功经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固成果稳预期利长远。
3.以德治润万物,树立市域社会治理新风尚。治理时空有界,道德力量无穷。“枫桥经验”诞生于枫桥绝非偶然,而是孕育和滋养于枫桥人源远流长的“急公好义、爱说理、讲道理、重教育的传统”。启示市域社会在疾风骤雨的改革进程中尤其不能丢掉“根”与“魂”。要加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革命精神,在全市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而提升人的内在道德,实现从“治心”到“治世”的治理飞跃。
4.以自治增活力,使市域社会治理既生动又有序。费孝通认为,法律是专门的、深奥的知识,在都市里普通人很难知晓种种法律,却又不能在法律之外生活。因而需要律师、礼治、“去暴戾化”的无为而治、以教化为特征的长老统治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需要培育和孵化诸如“法律顾问团”“老杨调解中心”“枫桥大妈”“红枫义警”“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以拓宽市民群众公共参与的途径,降低定纷止争的成本,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5.以智治强支撑,优化市域社会治理效率效能。以“智”图“治”谋“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打造一体化数据信息平台,推进各级各部门信息开放兼容、互联互通,更好用现代化科技感知民生态势、优化行政决策、提供精细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以产权明晰推进数据型企业多元良性竞争,促使政府在向社会购买服务中既不被数据型垄断企业“绑架”,又能维系公共服务
“帕累托最优”。
(四)坚持“基层基础”,激活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基层社会蕴含着最真实火热的市井生活、最朴素实用的首创精神、最无穷尽的改革潜力动力。“枫桥经验”何以做到“矛盾就地预防化解不上交”,“奥秘”在于“抓基层、打基础,依靠和组织群众”。市域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不在“市”,而在“基层”。要把基层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市”的统筹协调“杠杆效应”,撬动城乡、社区活力,以基层稳定促使市域平安。
1.减负增能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在减负上,划清权限,实打实开展基层减负降压,务实作风建设,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精力干好分内事;在增能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政权组织“独挡一面”的能力。通过减负与增能双管齐下,在市域治理中把“枫桥经验”拓展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信访不出县,上访不出市。”
2.推动跨区域跨部门治理协作。积极探索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共治和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衔接相扣的新机制新方式,对涉及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矛盾纠纷,要加强属地、属人和属事管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有效互动,推动形成“多元化”“扁平化”结构,提高基层应对复杂问题和形势斗争的整体性治理能力,真正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
【学习枫桥经验体会】推荐阅读:
枫桥经验调研12-12
“枫桥经验”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10-14
枫桥夜泊10-15
枫桥夜泊备课教案07-31
枫桥夜泊张继唐诗赏析09-01
大班语言活动枫桥夜泊教案11-15
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10-21
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心得体会11-16
班主任经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08-23
学习干海资学校先进经验心得体会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