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2024-09-17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精选11篇)

1.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一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生产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要想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迅速发展,在社会上立足,除了选择风险小、盈利强的投资项目外,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的关键。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建设。如今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社会,加强内部控制更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全面认识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下,分析了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对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措施做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原因;措施

引言: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是解决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错误和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主要运用会计程序、措施、方法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具体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而制定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对单位经济活动制定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和管理要求,对单位的经济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方法来实现控制目的的。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会计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基本目的:

1、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单位内部的生产自动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单位外部财政、审计等控制相比,它具有控制单位的广泛性、控制要素的系统性、控制主体的全员性、控制内容的经济性、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和控制制度的动态性等六个特点。

1、控制单位的广泛性。内部会计控制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有经济活动和会计行为的单位,都应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它不仅包括企业、公司,也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农村集体组织等其他经济组织。

2、控制要素的系统性。内部会计控制,它既不是对单位内部一切活动的控制,也不是只进行会计控制,而是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控制相关的环节都要实行控制的一个系统。

3、控制主体的全员性。内部会计控制由谁来实施?它既不是单位外部的人员,也不仅仅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而是单位的全体人员。当然,由于单位内部的分工职责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任务也不同。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在单位经济活动中从事审批、经办、会计、保管、稽核等五类人员承担着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任务。

4、控制内容的经济性。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既不是单位的政治、社会文化活动,也不是生产技术活动,而是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这就是控制内容的经济性。

5、控制方法的多样性。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是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不同单位、不同时期、不同内容,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同。而且同一控制内容,还可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时控制,这就是控制方法的多样性。

6、控制制度的动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它是单位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经济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要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动,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控制制度的变动性。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1、能够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

管和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可以防止和减少企业财产物资的损坏、失窃等问题的发生。

2、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正确反应企业经营管理成果。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也是投资人了解企业的重要手段,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及时提供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为经营管理者合理地进行企业资源内部调整,将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明确目标,各尽其责,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法规体系建设不健全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时间中早已存在,但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中尚是一个新的内容。《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要求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监督的内容实质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明确要求所有的单位都要建立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所有的人员均具有约束力。而有些经济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尚未出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还任重道远。

(二)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不少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控制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简单地认为会计制度就是内部成本和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导致企业会计制度残缺不全,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还认为会计制度不过就是一些手册、文件和制度,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领导说了算数,有时候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企业集体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使会计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

(三)会计控制制度缺乏合理性

目前,虽然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制度制度,但是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导致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有的企业会计组织不够健全,职责划分不够准确;有的企业缺少自我防范和约束机制,忽视了事前控制;有的企业在经济往来中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有的企

业会计制度的范围不够全面,从而影响了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没有成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如在郑百文被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明确指出该公司缺乏可信任的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会计控制监督缺乏力度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已经建立内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有少数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有的单位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号和设有“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企业甚至发生负责人携巨额公款外逃的事件等。

三、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成本效益原因

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该系统的运行成本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些控制程序的施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分配人员、保证各控制环节的运行都会发生制度成本。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过多,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也需要增强,这样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成本增加。但是,如果控制过于简单又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考虑控制成本因素,不能为了追求控制的严密性而不顾控制成本。

(二)执行人员串通舞弊和管理越权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定了不相容职务下岗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使舞弊的可能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如果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等不相容职务的有关人员串通起来,合伙舞弊,则内部会计控制也就失去了作用。

(三)企业经济环境的原因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会对不常发生的预料不到的业务失去控制能力。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经常调整经营方针的策略,这会导致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单位制定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遵循六项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主要是要符合《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同时,也要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2、有效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特别是单位负责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审批、经办、会计、保管、稽核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益。

6、适时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建立会计机构,完善会计岗位

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及企业领导的严格审查,有熟悉会计法规、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认真负责的领导;要有合格会计人员,制定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和业务范围,严格的监控措施和手段,并建立科学的会计报表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

(三)明确会计责任,加强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他应该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充分体现了责任人的会计主体地位,从而为会计工作者行使其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四)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企业内部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企业领导,以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会计制度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

参考文献:

[1]张忠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01)

[2]孙思发,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03)

[3]曲铭,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04)[4]胡媛,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09(03)

[5]周莉梅,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J].管理观察,2009(04)[6]王静,浅论企业内部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07)

[7]刘淑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与方式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9]夏冬林.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6

2.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二

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后企业管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对财务人员需求量增加。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但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在量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整个社会劳动力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笔者结合自己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接触的新的大中专毕业生,感觉到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是:

1.实务经验和实践经验少,不经过培训和指导不能马上胜任会计工作。

2.知识面狭窄,不能独立担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不仅要求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对企业管理、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的管理建议和见解。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与会计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有关,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一些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会计教育规模失控,条块分割,封闭发展,自成体系。教师知识严重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死板,案例模拟现代化教学手段少,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二、会计人员到企业实习的现状

在单位也曾接待过大中专院校的实习生,他们在财务室只能干些提水、扫地、跑腿的活儿,真正的会计业务根本不能让学生们碰,原因是会计岗位对一个单位来讲保密性最强,一般不会让学生实习。所以作为高校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各种实习已深陷“困境”,流于形式。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对策与建议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无疑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会计专业应该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此为契机,通过校企合作的积极探索,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特别是应该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校企共建,搭建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专业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合作,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

1. 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协调机构

基于互惠互利、双向共赢的思想,学院应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以此为依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借助这个平台,企业可以从学校获取人才支持、技术支持,通过学校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层次和技术等级等;学校也从企业得到了校外实习基地、资金、设备、兼职教师队伍等办学资源。

2.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校企互动合作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进修的实施办法,要求教师必须到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使在企业具体的账目等能够在课堂、实训基地得到传授。

3. 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努力开辟校企合作新途径

会计专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投资多元性的变化,在合作主体、合作层次等方面探索“多元式”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要在合作主体和合作层次上不断拓展空间,会计专业要不断拓宽合作企业的范围,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使学生熟悉不同性质的企业的具体会计业务,特别是通过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这些单位可以选取的部分账目,从中既能掌握账目的片断知识,又能做到资料的保密性。

(二)校企共商,调整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

1. 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每年应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或进行走访,确立、调整、修订培养专业人才所需的理论和知识、技能和能力、品质和态度结构,调整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 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会计实务,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专业始终要把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内容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首先,进行课程、教材共同开发,根据岗位技术要求开发课程模块,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甚至直接采用企业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其次,组织来自行业企业的会计专家给专业师生开办会计实务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外基地,积极开展学生的顶岗实习锻炼。一是结合分段教育,利用课程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代理记账公司等单位实践操作,具备真设备、真环境、真氛围、真生产的特性,提高课程实习的效果;二是在专业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提高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让学生去有目的顶岗,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1、携手共建,校企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高规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专业可在校内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训室,一是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二是满足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真实的感受企业的文化、职业氛围,专业应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现场实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毕业生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模式、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的熏陶,培养了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2. 优势互补,共同商榷解决教育与技术难题

会计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积极与合作办学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与监控中,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四)校企共赢,开启就业通道,实现学生出口畅通

专业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单位接纳毕业生的优势,积极联系和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借助学院已与各个合作单位建立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四、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新时期的会计工作人员,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是受益者,这种模式拓宽了会计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会计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了会计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实际,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培养出了与现代产业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新的会计培养模式吸纳了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会计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会计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教育培训质量,推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途径优化,突出就业导向,校企结合,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努力,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推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元芳.试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及其培养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年,第1期.

[2]年泰英.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经济师.2008年,第6期.

3.提高高职会计毕业生实践能力 篇三

会计学是一门务实性的学科,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任何一项技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会计专业课程教材改革与设想

会计是一门很抽象的经济理论学科。刚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学生对于新的东西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所以在讲会计基础知识容时他们容易被掌握。但是,传统的会计教材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基本很少顾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条文性的解释较多,而直观性的图表较少,随着专业课程的难度加深,学生好奇心的减弱,以致于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只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要真正进行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却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以至于参加工作后承担会计工作的不少毕业生打电话询问如何建账,进行成本结转后怎么编制现金流量表等等问题.可见实行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必要而可行的。

配以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会计原理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整个会计理论的基石.这个阶段如果学生只是肤浅的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凭证的编制、审核、传递与保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等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那么以后学生只会对会计原则的生搬硬套,一遇到各种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就不知所以。这是因为会计学有较强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观,比如会计法规的时效性,会计原则稳定性,会计事项处理的灵活性等等。因此在进行会计原理的教学时,还要配以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如《会计操作实务》进行教学。这样对实际财务活动的如现金支出的白条现象,企业发放年终奖金分为一个月或两个月计发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就容易理解和消化了。

重视会计基础与会计操作相结合。会计操作实务详细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如书写使用的墨水、标准数码的填写、汉字大写金额的书写、支票日期的规范填写;介绍发了红字发票的使用、原始凭证的分割、原始凭证遗失处理,白条现象等,这些都是会计日常工作常常碰到的情况。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会计原理》,而不结合《会计操作实务》,往往还不会规范填写支票日期,不懂规范书写凭证汉字大写金额,甚至出现一些书写错误。学生通过会计基础与会计操作实务相结合学习,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就能心中有数,上岗后就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又比如在《财务会计》(一)教学时,结合《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方法细讲;在《财务会计》(二)教学的同时再增加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时,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而又能够应用电算化会计知识编制和处理一系列会计报表.学生毕业如果在会计岗位后也能很快从生手变为熟手。

突出针对性教育。目前无论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中专、大专生,还是注重会计理论培养的本科学生,其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大都较差。因此,对学生实际经济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上电算化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为了改变当今现状,应突出针对性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材应该以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基本要求而选择。即既能加强对学生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一些对企业账务的简单处理,让学生对企业的财会知识及其账务处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变能力,这样在毕业之后便不会觉得很迷茫,至少知道进入企业之后应该哪方面着手,进而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增加课后自学教材。由于现阶段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可以选定一本主教材,几本课后自学教材。教师讲主教材理论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而对于理论的应用,采取按课程单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学,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该单元的课后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学生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询问理解全面的同学,而不是放在一边不管,如果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解决,那么问题只会越堆积越多,连自己都忘了。

会计职教方式的改革与设想

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事物由于专业知识不同会持不同的见解。那么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差异。经过调查,这是我院会计专业大部分同学对会计教师的同感.这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既然问题已被提出,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去调研、兼职,并在报酬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

加强实践性教学。会计理论的知识要应用于企业财务活动才能将表达的内容理解透彻,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含义与应用,是十分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因此要大量采用演示教学法,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的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会计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时,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原始凭证,合规与合理不合规一同展示,让各种原始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以及通用凭证与学生接触实际,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把案例分录做在实际使用的记账凭证上,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技能。可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这样的内容要完全真正的理解很困难,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在下节课时开始时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反复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才能更容易的理解。同样,在学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时,在介绍编制方法后,应当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在计算固定资产合计数时,应以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对于初学会计的學生来说,还是往往搞不清),否则资产负债表左右半表合计数不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资产定义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理论联系了实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是分开的,上机时间往往也不足。能否把两张合并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值得思考。原因是这样可以把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能集中展示出来,一方面进行会计手工操作,一方面可以进行电算化会计模拟训练,把遇到的财务问题通过分析、现场讲解,发现问题、马上可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同学的手工做账能力。因为会计工作表面上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会出错,不是会计分录做错就是累加数字算错。所以在摸拟实验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逐渐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步骤和账务处理技巧。现在我们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往往找的工作专业都不对口,这样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他们一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到底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即使找到自己专业的工作,由于用人单位避免出错和泄漏商业秘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只简单的做一些类似勤杂之类的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关于专业方面的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教学创造一个模拟企业,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可从简单账务处理开始,慢慢积累,再适当的加深难度,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轻松地去迎接新的挑战。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教学改革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各种生产和服务类型企业大量涌现,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不同的企业虽然招聘的岗位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掘人才。虽说学历重要,但企业最注重的应该是应聘者的能力,尤其是社会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从我们这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那些在学习期间兼职得到锻炼的同学,在求职者中占了很大优势,不仅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为以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懂得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而且具有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技能测试合格率,会计上岗证通过率等。所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会计专业教师至关重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想要改变某一种现实的状况,仅从某方面改变是不行的,既然实行了专业教材的改革,那么运用教材的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接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在教导学生的同时,应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加具体。

建設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采用两项措施:一是学校拿出部分经费来支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到厂矿企业、各种中介服务公司等进行社会调查,或者到这些企业去挂职承担实际工作,以此来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二是在实践教学的部分环节,可以适当的从校外聘请有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兼职作指导教师,这样或许学校支出的费用大了一些,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

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按照学生掌握了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多少这一个标准来衡量。对待刚刚入门的学生既要加强会计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工作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一个人如果专业知识非常优秀,但是却忽略了身边的事物,那么他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人。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尊重别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同时具备良好的技能,才能让人信服。这些显然是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做到在课堂上讲解得面面俱到,但可以应引领学生自学一些内容。学习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能不能掌握有用的知识,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学习知识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自己用功的程度,付出的越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如果不付出的话,是永远不会有收获的。

寒暑假组织社会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各类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需要哪些人才,从而确认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陈 磊,孙颖等.关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材选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

[2]刘光凯.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1

[3]安敏剑.关于改善高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4.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四

0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项目投资不断增长。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减少浪费,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规范,特别是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这一规范的出台对于从源头上防范建设项目的投资失误、“三超”、违规招标等诸多问题的频繁发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这只是法规层面上的原则性指导,对于如何落实这一规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具体应用,而且是贯彻这些法律规范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对于规范工程管理、有效控制投资和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内控审计的重点、程序和方法,旨在设计与构架较为完善的符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指导督促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帮助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五

需要明确的是,批准以及授权是非常普遍的内部控制,对于手工会计系统而言,不管是何种经济业务,其所有环节均需要通过某个具备对应权限的人员签字或者盖章。不过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安全工作必须是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前提条件,作为业务人员对会计相关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口令传输以及发送可以有效的改变会计中的某些问题。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给单位带来损失。另外,传统的手工会计其制度就可以有效的对程序实施控制。在某种程度上说,会计点算的内部程序化会直接使得内部控制存在不定期的依赖性,这样就直接增加了财产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改变,控制的范围扩大

6.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六

【摘要】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飞速,国有企业发展也十分的迅速,集团性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各个分子机构之间的联系,国有企业集团分支机构之间的内部价格转移成为了国有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因此,国有企业的内部价格转移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问题。内部价格转移制度是国有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的价格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国有企业;责任会计;内部价格转移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市场飞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国有企业集团也成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营形式。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将国有企业的机构形式变得更加的复杂化。国有企业集团之间各个分支机构之间发生商品和劳务的关系的时候,就牵涉到了国有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的问题。内部转移价格制订是企业集团内部发生销售产品或者劳务的过程中需要计算的价格。

例如:江铃集团现阶段已经有许多的分公司,各个分公司之间可能会涉及到原材料的交易等问题,分公司之间原材料的交易价格的制定都要依赖江铃集团内部的财务制度等来决定。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因此,国有企业的内部价格转移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问题。内部价格转移制度是国有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价格转移关系到企业成本、业绩甚至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多个方向,因此,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的价格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合理的制定国有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合理的支付国有企业各分支机构之间的商品或者劳务的成本,是国有企业集团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我国国有企业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对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难以客观合理

国有企业的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相比对外价格的制定来说,要复杂的多。对于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定价部门来说,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行业的基本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外部价格有较多的客观的因素可以参考,定价方式也较为简单。但是,国有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牵涉到企业内部多方面的利益纠葛以及较为复杂的人事关系等主管的因素,因此,国有企业的定价人员很难客观公正的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收到了各方面的干扰,缺乏必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转移价格不够客观,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有企业的成本的核算,严重的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

2、部分国企人员可能利用内部转移价格来操纵企业利润

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关系到国有企业集团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的独立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企业集团共同的发展,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存在非常多的利益纠葛的会计因素。因此,有些国有企业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无法客观合理的分清独立的经济责任以及共同的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国有企业在我国政治上所处的地位较为特殊,导致了这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无法理智的区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将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与自身的政治前途混为一体,因此,这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很有可能会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而放弃了国企的经济利益。此时,国有企业之间发生商品或者劳务的内部转移则更黑了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例如,某过于企业为了领导者,为了提高自身业绩,通过采用转移定价的手段来修饰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创造虚假的销量,已达到提高营业额,伪造业绩的目的。

3、国有企业转移定价信息公开不够

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转移价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绝大多数的内部转移价格都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决定的,仅仅是交易双方知道,并且国有企业的财务账目并非完全公开的。一般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国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转移定价的定价策略以及基于此策略下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但是,会计准则细化程度不够,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要披露哪些具体的信息,披露的信息要有多么的详细。因此,不少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转移价格披露的过程中,内容不够详细,数据过分含糊等。例如,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不少的的国有企业的关于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标准上仅会说明“参照市场价格并且协议定价”,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市场价的多少百分比。

4、有些国有企业会利用内部转移定价偷税漏税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需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税收筹划,企业成本核算,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转移价格的制定。但是,有些国有企业一味的节约企业成本,在进行内部转移定价的过程中,考虑的方向比较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制定内部价格转移可以减少国有企业的一些税负,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因此,有些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就灵活的运用各个国家税负的差异,恶意的采用内部转移价格的提升或者降低来转移各个分公司的利润,偷税漏税,恶意的转移企业的资产,以便可以达到逃避税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审查的目的。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价格转移和责任会计的建议

1、国有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方式

国有企业内部分公司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时调节国有企业内部各个分机构的利益杠杆,能够有效的评价各个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科学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整体和谐的发展。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客观公正的原则。国有企业应该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以及相关机构的经营情况,灵活的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应该确保相关机构能够充分了解市场价格,并且直接感受到市场价格的压力,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时候,需要充分顾及到各个相关机构的成本,在考虑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各个分支机构的经营效益。

2、国有企业应该客观的区分企业各个分支单位的.权责

对于国有企业集团来说,不同的分支机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主体。但是,对于各个分支机构来说,他们有着独立经营的权利,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需要明确国有企业各个分支机构的权责的区别。在制定科学公正的内部转移价格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在内部交易的过程中,相关机构的权责。并且制定在出现问题的应急方案,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追求的问题。务必做到国有企业的内部交易不仅可以促进相关分支机构的独立发展,并且可以契合国有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各个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定制的权责,授权过程中需要客观公正、严谨合理。

3、国有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考评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监督和考核都是责任会计的重要职责,也是国有企业责任会计实施奖惩措施的基本凭证。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相关的绩效考评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客观公正、合理科学,并且由于国有企业集团中的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国有企业集团的绩效考评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对不同的绩效考核对象,要采用不同的考评方式,不仅要对分支机构以及分支机构的具体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还需要对分支机构内部团体性以及对分支机构在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功效进行考评。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在企业转移交易的过程中,不会片面化的顾忌员工个人,或者顾忌某个单一的分支机构的利益而影响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4、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国有企业内部定价转移进行监督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责任会计以及内部转移价格定制方面有了质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是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送和处理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了大大的提高的同时,还让会计信息披露变得更加的简单。国有企业可以将企业内部定价相关信息的具体情况设置网络权限,方便有相关信息需求的人员可以直接的查询。保障披露的内容足够详实,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性。

四、结论

对于国有企业的责任会计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国有企业各个分支机构的健康发展以及维护国有企业整体战略经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巍.国有企业内部价格转移与责任会计研究[J].企业会计,(05)

7.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七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进行了包括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一方面可合理评价学生学业完成情况, 评定教学改革成效,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旳目的。另一方面可推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理论创新, 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 一) 构建依据

为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首先需选择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种类较多, 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职业教育模式、TAFE模式、综合专业培养与综合培训模式、“工读交替”培养模式、“合作教育”模式、“教研产合作”模式以及“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等, 国内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展开, 其中, 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 较具代表的有曾令奇 ( 2006) 、李国志 ( 2008) 、朱小平等 ( 2010) 、周国烛 ( 2011) 等。实证研究方面, 主要有工学结合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 较具代表的有齐振彪 ( 2002) 、刘晓 ( 2003) 、冯伟国 ( 2006) 、廖克玲 ( 2007) 、靳晋 ( 2011) 和纪东 ( 2012) 等。

“岗课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岗带学, 以证促学, 以赛助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 通过创建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加快高质量实训基地的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其次, 通过对学生开展“双证式” ( 即会计从业资格证、毕业证) 教学, 突出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以赛强技”课程特色。第三, 通过加强" 双师型" ( 即讲师、会计师) 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师资保障。

( 二) 构建意义

基于“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均有重要意义。首先, 通过构建学业评价体系, 将 “岗”、“课”、“证”、“赛”深度融合, 毕业证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双证考核, 职业资格考试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重, 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实现学校教育与会计岗位的“无缝对接”。其次, 构建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有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合理评价毕业生学业水平, 有利于毕业生在应聘求职时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所学与专长, 也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还可为企业加强岗前培训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供便利, 为毕业生就业减轻压力。

( 三) 构建原则

1. 针对性原则。即“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 结合课程考核、职业资格和技能竞赛,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前沿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进行构建。

2. 可行性原则。基于国内外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学业评价体系研究成果, 充分考虑会计专业的独特性和研究数据的可得性, 构建评价体系。

3. 市场性原则。构建学业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市场就业能力。因此需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 四) 构建方法

基于“岗课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建立总目标层的基础上, 选择岗位能力、课程考核、职业资格、技能竞赛为四大分指标层, 并根据不同分指标层的特点, 细分成17 个基础指标层, 最后针对每一基础指标层的指标, 明确规定具体评分标准, 分别赋值。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指标分析

( 一) 评价体系构建

遵循构建原则, 运用合理的构建方法,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如表1 所示:

( 二) 指标分析

1.“岗”的指标。“岗”的指标分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大模块。

( 1) 校内仿真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指标主要包括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内容、流程、环境和工具等的认知实训, 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实训和会计规范训练等。若综合评价为优秀, 则赋予分值为6 分。分岗位单项实训指标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其中, 出纳岗位主要进行出纳业务操作、会计职业认知等; 会计核算岗位重点考核学生对于成本计算、会计业务核算、纳税申报与纳税筹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考察学生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和会计信息化的运用能力; 会计监督岗位重点对审计知识进行实训。通过四个岗位的实训, 综合评价为优秀的可以得到6 分。会计综合实训指标主要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个模块, 主要考察学生的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及生成, 综合评价成绩也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四档, 并分别赋值。

( 2) 校外顶岗实习。在校外顶岗实习指标中, “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可通过毕业生实习情况调查表的方式予以考察,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完成质量予以评分。

2.“课”的指标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 ( 两个学年) 奖学金获得情况, 综合分析毕业生学业水平。因在分值的赋予上, 除了表1 中所列评分标准, 对于连续两年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或同时获得两项以上 ( 包括两项) 奖学金的学生, 其分值可在原定基础上再加2 分。

3.“证”的指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进行必要的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学习, 通过各类资格证考试成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学业水平。目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取得的资格证如大学英语B级证和省级计算机一级证, 另外, 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和CET -4/CET -6 等的考试, 这也是毕业生应聘求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 对于不同“证”的指标, 分别赋予4 ~8 分。

4.“赛”的指标

高职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项目过程中, 通过参与或开展各类专业项目比赛, 如会计技能大赛、会计知识竞答、ERP竞赛、数字书写比赛、会计分录比赛等, 以其取得的成绩, 分别赋值。如上述比赛参加多项, 有的获奖有的未获奖, 可以累加 ( 最高不超过10 分) 。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客观反映毕业生的学业水平, 既可为实证研究会计毕业生学业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也有助于合理地评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 通过综合考虑社会需要, 及时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可以适时调整评价体系, 优化课程结构,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基于“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特点的基础上, 构建系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业评价体系, 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也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学业评价体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

[2]李艳娥.关于“岗证课”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职教论坛, 2011 (29) .

8.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八

【摘 要】阐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展毕业设计的必要性,论述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模板,分析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岗位能力 高职高专 会计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66-02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展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本理论、实践操作技能熟练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来说,要培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设计)。

笔者对广西全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广西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实行的是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模式。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与实际工作岗位严重脱节,结构层次混乱、条理不清晰,内容拼凑抄袭现象较为严重,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对此,笔者认为,让高职高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不合适,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专业知识不全面、自主学习能力弱,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二是纯理论研究的论文撰写侧重于学术研究,而高职高专院校强调的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研究高深理论,毕业论文模式违背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之,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达不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的。因此,笔者所在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通过积极调研,改变思路,创新性地提出用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取代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该校设计的毕业设计模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确定岗位要求,融汇专业主干课程,突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素质。该毕业设计模式强调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避免了流于形式的互相抄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实训效果。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模板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以毕业设计为平台,任选一家单位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毕业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单位的费用、成本、税务及市场营销决策等进行分析与核算;通过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会计实操技能,懂得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践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相关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以毕业设计单位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以毕业设计为综合实践平台,融汇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素质;三是通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沟通交际的综合素质;四是通过毕业设计中涉及的财务分析、营销决策、税务筹划等知识为学生将来的晋升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提升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首先,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某单位作为毕业设计的对象,该单位可以是工业企业,也可以是商业企业;可以是小作坊,也可以是大企业。即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

其次,依据所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先阐述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策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再通过虚拟经济业务数据对单位财务进行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及财务预算,最后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及生产经营管理改善提出建议。

(三)毕业设计的内容

毕业设计内容包括七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在这一部分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机构设置及周边地理环境。这些内容与后面的营销决策及会计制度设计有关联,所以置于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控制点——粘贴企业外景图片来防止学生抄袭毕业设计,因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独自做一家单位的设计。

第二部分——企业营销。在这部分阐述企业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和定价策略等企业营销策略。

第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从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方面阐述,这部分内容与后面财务核算中的成本计算相关联。在这一部分我们同样也设置了一个监控点——粘贴企业主要产品图片。

第四部分——企业财务核算。这部分要求把设计单位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填在毕业设计表格中。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包括各项费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结转成本费用及计提缴纳税费的分录,并模拟各项业务的发生额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及纳税申报表(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另外装订成册,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这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主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导向来设计,比如按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及税务会计等岗位内容来安排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即为将来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以此实现毕业设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第五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这部分要求从企业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毕业设计对象已经有完善制度的,要求把设计单位原有制度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在毕业设计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制定财务制度的,设计该单位的财务制度。这部分内容实质上要求学生从应收、应付、存货管理及出纳等岗位角度对公司的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制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制度。endprint

第六部分——财务预算。要求以一个月期限预算设计对象的收入与费用支出,并对预算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岗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第七部分——经营改善措施。这部分要求学生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八部分——内容相互衔接成一体。囊括了企业财务核算、营销策略、税务实务、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设计等内容,融汇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及税收实务等课程知识,突出实训了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技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知识的升华。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电算专业从2007年起实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更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多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独立按时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效果良好。但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有些学生在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未做解释说明前,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毕业设计。其二,有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忘记了毕业设计所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三,毕业设计中的监控点还是太少,仍然不能杜绝抄袭的现象。其四,指导老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实际上有些老师并不清楚开展毕业设计的思路,特别对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提交哪些成果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了解,有些老师对成本核算不清楚,有些老师对报表分析不熟练,有些老师则对市场营销知识有所忽视。

四、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的毕业设计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第一,为解决学生对毕业设计不明了的情况,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之前可举办毕业设计说明会,专门介绍毕业设计模板中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第二,在第五学期期末开展毕业设计前开设财务综合实训课程,使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该课程可以起到综合复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及税收实务等课程知识的作用,为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在课程讲授中任课教师也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关键环节及知识要点。第三,针对老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了解的问题,可采取团队指导的措施,即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两两组合形成一个指导团队,知识互补,优势相通,在计划的时间内一起指导学生,一位老师讲解不透彻的地方,另一位老师做补充,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指导团队的优势。第四,为了与岗位工作更紧密结合,毕业设计中使用的原始凭证及各类报表都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比如纳税申报表都是直接从广西国税或广西地税网直接下载的,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陌生感,取得良好的岗位实操效果。

综上所述,用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而且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此外,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不仅是会计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种综合实战演练,它能有效地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展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有明显的助力,对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有十分突出的独特效果,它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蒋良波.非传统形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1(11)

[2]魏葬,黄传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桥,2012(7)

[3]武鹤,等.基于 CDIO 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3)

[4]胡晓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2(11)

[5]曹彦婷. 基于岗位导向的高职多媒体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研究[J].信息通信,2013(10)

[6]卢金婷. 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4(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288)

【作者简介】付 华(1978- ),男,湖南邵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会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财务分析、内部控制;肖丹凤,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讲师。

9.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九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会计专业领域涉及面广: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等都是会计专业将要涉及的领域。今天小编就针对会计这一专业,来给大家分享7篇《会计本科毕业自我鉴定》文章给大家参考!

第一篇

时间飞逝,大学四年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想起这四年的点点滴滴,一时间思绪万千,万般感慨涌上心头,这四年里,有喜有悲,体会过成功的喜悦,也尝试过失败的酸涩,从彷徨无助到成熟稳重,四年的时间让我如同褪变得蝴蝶向着阳光勇敢飞翔。在学习上,我坚持以学业为重,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如基础会计,中国税制,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等专业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如环境保护,网页制作,公共管理等。除此之外,报名参加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经过一个多月专业的培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的教师梦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了教师证,我还取得了计算机,大学生英语六级,会计从业资格等相关证书,在学习与考证的过程中,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丰富了我的阅历,也培养了我凡事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好

习惯,在业余的时间里,自学法语,及电脑修图等项目,学习之余,娱乐活动也是我大学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爬山,打羽毛球,外出旅游,参加活动,在大学四年里,我还尝试了一些新的项目,如溜冰,游泳,太极,剑术,排球,拉丁舞,极大的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在实践上,参加过惠州纳仕达电子有限公司会计部的实习,学习了如何进行会计实务处理,会计软件的操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的专业操作与实际运用更上一层楼。

学到了不少课本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另外我还参加过美博城的”中华美容盛典”颁奖典礼的幕后协调,过程虽然辛苦,但是确让我学会如何处理危机和统筹管理。四年来,除了专业方面的收获,我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她们是我这四年来最宝贵的收获,一起爬白云山,一起夜游珠江,一起见证奥运圣火的传递,一起奋斗,一起努力,如此令人难忘,令人回忆。虽然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但他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即将踏入社会的我,对自己的总结和期望是:面对过去,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淡定从容。面对将来,自信坚定。会计毕业生自我鉴定

第二篇

本人自xxx年通过成人高考,就读财务会计(本科)专业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经过三年来良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业。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在岗工作的财务人员,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使自己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及

团队协作精神,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平时注重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提高了自己的政策水平及明确是非的能力。

通过三年财务会计专业的学习,我不仅在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在这将挥手告别学校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发挥财务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作贡献。

第三篇

10.会计电算化毕业实训毕业 篇十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设计

会计电算化子项目初始设置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会计电算化子项目初始设置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子项目包括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UFO报表等。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一)资产类别设置

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要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准确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就必须科学地搞好固定资产分类,为核算和统计管理提供依据。

各单位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作出合理的分类。如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就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进行分类。对于自制的仪器设备或其它资产,按照资产的自然属性归类,确属无法归类的,可纳入自制资产编码中。不能自行增加新的分类号,若目录中没有,则在二级编码以下填“00”。

增设资产类别“运输设备”,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率5%,使用年限平均法(一)正常计提折旧。

操作要点:

在目录区树型列表中选择“设置/资产类别”,进入资产类别设置界面。点击工具栏的“增加”按钮,类别编码栏由系统自动编号,输入类别名称“运输设备”,使用年限“10”,净残值率“5”,其他栏目按默认值,点击〖保存〗按钮完成资产类别增加操作,如图6-7所示。

(二)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

分配折旧费用时,不同部门的折旧费用在不同的费用账上列支,为了实现折旧费用分配凭证的自动化编制,我们需要事先确定每个部门折旧费用的列支渠道。

将管理部门的对应折旧科目设置为“管理费用-折旧费”,将生产车间的对应折旧科目设置为“制造费用-折旧费”。

(三)增减方式设置

增减方式包括增加方式和减少方式两类。系统预设的增加方式主要有:直接购入、投资者投入、捐赠、盘盈、在建工程转入、融资租入。预设的减少方式主要有:出售、盘亏、投资转出、捐赠转出、报废、毁损、融资租出等。如果系统提供的增减方式不能满足本企业的需要,可自定义增减方式。

(四)卡片项目定义

卡片项目是固定资产卡片上用来记录固定资产详细资料的栏目,如原值、净残值、资产名称等,它们是最基本的卡片项目。

实际工作中每个企事业单位都会有自己特定的卡片格式,因此各个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上记载的项目不尽相同。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了允许用户增加卡片项目的功能。固定资产系统提供了一些常用卡片必须的项目,称为系统项目,如果这些项目不能满足企业对资产特殊管理的需要,可以通过卡片项目定义来定义自定义项目,这两部分构成卡片项目目录,操作界面如图6-10所示。

(五)使用状况设置

从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角度,需要明确资产的使用状况,一方面可以正确地计算和计提折旧,另一方面便于统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系统预置了三类使用状况: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如图6-11所示。

如需新增使用状况,可在使用状况目录表中选择使用状况,点击〖增加〗按钮,显示该类别“单张视图”;在编辑区输入上级名称、使用状况名称;根据使用状况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判断该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单击〖保存〗即可。

(六)折旧方法设置

折旧方法设置是系统自动计算折旧的基础。系统提供了常用的五种方法:不提折旧、平均年限法(一和二)、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这几种方法是系统设置的折旧方法,只能选用,不能删除和修改。另外如果这几种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的使用需要,系统提供了折旧方法的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定义自己合适的折旧方法的名称和计算公式。

(七)录入原始卡片

原始卡片是指卡片记录的资产开始使用日期的月份大于其录入系统的月份,即已使用过并已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卡片。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系统进行核算前,必须将原始卡片资料录入系统,保持历史资料的连续性。

二、应收款管理初始设置

1.设置科目

基本科目设置:基本科目是指在核算应收款项时经常用到的科目,可以在此处设置应收业务的常用科目。单击“设置”中的“初始设置”进入“初始设置”窗口。在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设置科目”中的“基本科目设置”,结果如下图所示。

控制科目设置

在初始设置界面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设置科目”中的“控制科目设置”即可进行相应控制科目设置。

产销售科目设置。操作与控制科目类似。

结算方式科目设置。在“初始设置”界面中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设置科目”、“结算方式科目设置”。单击工具栏中的“增加”按钮,选取一种结算方式,双击“币种”栏,选取币种,双击“科目”栏参照输入科目。科目所核算的币种必须与所输入的币种一致,并且是不具有“客户”或“供应商”往来辅助核算的末级科目,如下图所示。

2.坏账准备设置

单击“设置”、“初始设置”中的“坏账准备设置”,结果如下图所示。

做过任意一种坏账处理(坏账计提、坏账发生、坏账收回)后,便不能再修改坏账准备数据,只能查询。

3.账龄区间设置

在“初始设置”界面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账龄区间设置”,打开账龄区间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然后单击“增加”按钮,输入该区间的总天数,即可在当前区间之前插入一个区间。该区间后的各区间起止天数会自动调整。最后一个区间不能修改和删除。

4.报警级别设置

在“初始设置”界面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报警级别设置”,如下图所示。然后单击“增加”按钮,可在当前级别之前插入一个级别,插入一个级别后,该级别后的各级别比率会自动调整。删除一个级别后,该级别后的各级比率会自动调整。最后一个区间不能修改和删除。

5.单据类型设置

四、单据设计

单击“设置”“单据设计”,进入“U8单据格式设计”窗口。在窗口左侧的单据类型树型结构中选择要设计的相应单据,选择菜单“编辑”“表头项目 ”或“表体项目”,打开“表头项目 ”或“表体项目”设置对话框。在窗口中列示了单据中所有的项目,供用户选择,在需要显示的项目前打勾,可以选择多项,然后单击“确认”按钮,选取的项目显示在单据中。如果对系统提供的项目不能满足需要,可利用“设置”“自定义项”,选择设置单据的自定义项目和存货的自由项,设置的内容会成为有关单据的可选项目。

五、单据编号设置

根据企业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据的不同需求,由用户自己设置各种单据类型的编码生成原则。每种单据对应一种编号规则。

三、应付账款初始设置

 初始设置:

 基本科目设置:【应付账款】—【设置】—【初始设置】

---基本科目设置

应付科目设置

应交增值税科目设置

采购退回科目

预付科目

 产品科目:【应付账款】—【设置】—【初始设置】---

基本科目设置

四、总账初始化设置

(一)总账系统初始化,也叫作建账,企业在由手工会计系统向电算化会计系统转化的时候,为保持不同会计期间会计数据的连续性,需要将手工会计下形成的会计数据输入到财务软件当中来,这个过程就是初始化的过程。

总账系统的系统参数设置决定了总账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方式、数据流向、输出格式、设定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

系统参数设置包括

凭证参数设置

账簿格式设置

会计日历设置

其他设置

(二)设置总账系统参数——凭证

1、制单序时控制:

控制系统保存凭证的顺序,可以按凭证号顺序也可以按日期顺序排列。选择此项制单时,凭证编号必须按日期顺序排列。

2、支票控制:

前提:使用银行科目制单;选用的结算方式设置票据管理

目的:若录入支票号已登记在登记薄中,系统提供支票报销的功能;否则,系统提供登记登记簿的功能。

3、赤字控制:

控制对象:“资金及往来科目”或“全部科目”

目的:填制凭证时,相关科目的最新余额出现负数时,系统将予以提示。

4、可以使用“应收、应付、存货”受控项目:

选择此项目,制单时可以录入受控科目否则,不能使用此科目制单。

例如:应收账款科目

5、现金流量科目必录现金流量项目:

在录入凭证时如果使用现金流量科目则必须输入现金流量项目及金额。

6、自动填补凭证断号:

如果选择凭证编号方式为系统编号,则在新增凭证时,系统按凭证类别自动查询本月的第一个断号默认为本次新增凭证的凭证号。如无断号则为新号,与原编号规则一致。

(三)总账系统参数设置——账簿

1、凭证、账簿套打:

用于各种打印机输出管理用的表单与账簿。

2、明细账(日记账、多栏账)打印输出方式

按月排页:打印时从所选月份的起始月排序,从第一页开始打印输出,起始页号为“1页”。即使所选月份范围不是第一个月,页号也从“1页”开始排。

按年排页:打印时从本会计的第一个会计月排序,打印起始页号为所打月份在全年总排页中的页号。若所选月份范围不是第一个月,则打印结果的页号不是从“1页”开始排。

(四)总账系统参数设置——权限

1、制单权限控制到科目:

制单时,操作员只能使用具有相应制单权限的科目制单。

单位有多个制单人,张三负责费用报销,限制张三可使用科目为费用类和现金类科目。

2、制单权限控制到凭证类别:

限制操作员在制单时只能填制某个类别凭证。

3、操作员进行金额权限控制:

对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金额大小的控制。

(五)总账系统参数设置——会计日历

查看各会计期间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以及启用会计和启用日期。如需修改请到系统管理中进行。

(六)总账系统参数设置——其他

外币核算:

选择相应的汇率方式──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即在制单时,一个月只按一个固定的汇率折算本位币金额。

11.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影响;策略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会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以会计工作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会计内部控制是以特定环境为基础展开的,一旦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会计内部控制无论在程序上还是方法上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内部控制的环境,从而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自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后,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以及会计信息存储介质、传播媒介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应地,会计内部控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化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

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而言,会计电算化通过会计软件实现了传统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些职能,如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工作、总账明细账平行登记等工作,简化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传统手工条件下的一系列内部牵制制度,在电算化条件下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简化的会计内部控制形式,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内部控制在内容上大致包括会计软件中会计人员角色的划分和内部牵制、系统安全管理、电子信息的保存与管理等,这尽管对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单一的对人的控制发展到多元化的对人、机等的控制

在手工进行会计处理阶段,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会计人员的控制,控制对象相对单一。而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软件本身集成了许多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体现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思路。因此,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除了对会计人员实施控制外,还应当对会计软件、信息安全、信息传递及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即会计内部控制的重點呈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从这方面来讲,会计电算化加大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全面落实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三)会计信息载体发生了改变

众所周知,会计首先应当是一个信息系统,为管理层、投资人、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对于信息的传播、共享以及使用十分关键。在采用手工记账阶段,会计信息的载体从原始凭证的获取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通过纸质媒介;而在电算化会计阶段,会计信息则是通过电子信息的格式存储在硬盘或光盘中,会计信息的生成、提取、传播以及使用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纸质媒介的不易被修改而言,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被篡改或删除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此外,会计信息以电磁介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易受到来自网络黑客等不明身份人员的攻击,加大了信息被窃取、篡改的风险。因此,电算化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是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会计电算化下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

前已述及,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极大地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给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内部牵制缺失、会计信息安全以及会计舞弊等现象。对此,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加强和改进会计内部控制十分必要。

(一)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中角色划分,强化系统管理功能

众所周知,在一般商业化会计软件中都有系统管理的功能,其旨在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的角色划分(包括职能与责任)。对此,系统管理员应当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职能(如会计主管、会计制单、会计复核、会计记账、报表编制以及档案管理等)进行深入了解,在赋予会计人员角色时,应当充分考虑对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设法建立一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确保会计基础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决策相关性,降低会计舞弊现象发生的概率水平。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通过运行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系统中相关人员所在各个岗位的职责所在,建立岗位责任制作为会计人员奖惩的标准和依据,从制度层面避免发生错误或违法行为。

(二)加强系统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完整

前已述及,会计信息安全、完整是电算化会计必须首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单位首先必须加强系统管理,对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建立“日志管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会计软件都有该职能),保存进入系统人员的操作过程,在确保会计人员只能执行与其角色相对应的权限的基础上,对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密码控制,杜绝相关人员越权发出相关指令,随意篡改或删除相关会计信息。其次,应当加强会计信息数据存储管理,实现会计信息的存储与处理相分离,健全备份管理,防止数据丢失。会计信息的存储媒介为电磁介质,这放大了会计信息的易破环或丢失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对确认无误的会计信息建立多次备份,并在多处存放,防止会计信息丢失给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在会计信息系统安装和修改过程中应当进行控制,同时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设置每天在某个时点进行杀毒操作,避免病毒进入和黑客破环,对机房环境配备相应的保护设备,如降温空调、安全供电系统(UPS)等硬件设施,防止会计信息丢失。

(三)完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职能

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大多已较为成熟,不仅具备了信息系统的各种职能,还具备了管理和控制职能。但是,大多数单位会计人员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不够,管理和控制的思想仍停留在手工记账模式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职能挖掘不够。对此,单位在人才引进和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既懂的会计知识又了解计算机、网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在今后开展会计电算化后,才能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对单位所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深入学习,充分挖掘会计信息系统的管控功能。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但是单位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十分必要,否则,会计信息质量将受到影响,会计信息化也便失去了其意义。对此,针对会计电算化环境带来的挑战,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进而适应当前的会计环境,促进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迎接冬天作文下一篇:背太阳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