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2024-08-08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共14篇)

1.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篇一

一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孙XX,女 现就读于XX小学校一年级三班

其一,独立性不强,过于依赖。这点体现在她在做作业时自己不敢做决定,都是问一句:“是这样吗?”我了解到在家做作业总需要有人陪她,有时候甚至要别人帮她做,理由就是“我不会做”。

其二,注意力不甚集中,好玩。这是大多部小孩子的共同点,她也不例外。每次上课,她不是翻翻书,动动铅笔就是手里拿着橡皮。

其三,记忆力、想象力发挥不是很好。

我把每次观察到的问题总结好,和她妈妈说。她妈妈说她的确存在这样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没有办法,不知道该如何帮她纠正。

那该如何去帮她呢?总得有个办法呀!

【对症下药】:

找资料,查书,问老师,经过分析,首先,给予尊重。人,无论年龄大小,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当你得到别人尊重时,你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她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价值观。每次,当我问她的要求,并和她商量该如何如何时,她总是开心的和我聊,而在她要求得到满足时,更会开心的抱着我。

其次,多给予称赞。既然不能打不能骂,那就称赞吧。每次,当她做好了一点,那怕只是写对了一个算式,我也及时的给予她称赞和鼓励。我发现,每次称赞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让她完成的任务。在反复的锻炼中,她的独立性提高了,也不怎么依赖别人帮她做作业了,这又让我跨出了一步。

最后,陪她玩。当她想玩时,陪她一起玩,并且玩得很投入,玩得比她还要疯,然后在她玩累了要休息的时间里告诉她该认真上课学习了。经过几次的偿试,她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已得到改善,爱玩却依然,只是懂得该玩时就玩,该学的时候就学。她的变化让我非常欣慰,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

【评

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1、学校教育应做到:

(1)要处理好幼儿期和一年级的衔接工作。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不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出现学习节奏快时,就手忙脚乱,甚至心情惶恐,所以老师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阶段,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

(2)老师上课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常开展游戏活动,评价手段应童真童趣。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另一方面是家教问题。

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

得】: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看到结果。也不是只靠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就会有收获,而是需要我们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引导。因此,对于他们,是等待的艺术,慢的艺术!

2.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篇二

1 案例介绍

(1) 案例一:付某, 男, 20岁, 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说话犹豫, 思前顾后, 缩手缩脚, 缺乏应有的胆量和气魄。在公共场合拘谨, 不善于自我表现, 形成了孤僻、自卑的封闭性格。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问题就感到无助, 失望, 无法自己解决, 又不敢向老师大胆求助。在遇到事情时往往采取回避行为, 处处敏感退缩, 不敢和别人交往和主动地融入社会。甚至得到别人中肯的评价时也在怀疑其真实性, 没有承受成功的能力。经笔者与之深入交谈发现, 该生家庭结构不完整, 父母早年离异, 母亲的缺失使其缺乏安全感。父亲身体残疾, 生活困难, 但坚持供养其读大学, 使之精神压力大, 又无处诉说。家庭贫困, 和班级的同学差距大, 也让他感到很难为情, 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而以往只是埋头读书, 来到大学后, 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的技巧, 故而愈发缺乏勇气和自信。

(2) 案例二:肖某, 男, 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异常活跃, 发言易激动, 急于表达自我。在学生会纳新竞选中失败后, 常无法接受其他同学去参加学生会工作的事实, 对别人的工作努力表现出不屑和嫉妒。同时更加喜欢以夸张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 或不切实际地吹嘘炫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由于他的这种行为表现, 使得他在人际关系中常常阻断了自己和别人的交流, 引起反感, 他班同学提出不想让他继续做班干部。经与之多次谈话发现, 该生高中期间一直是老师的重点照顾对象, 在班级工作中说一不二。但来到大学后, 他发现周边的同学入学成绩比他要好, 也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以往的优越感瞬间消失。他越来越没有“底气”, 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但为了掩饰或躲避自己的不安和不自信, 他愈加追求成功, 威信, 而这也带给他更大的压力, 让他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和他人的优秀。

2 案例分析

大学生自卑产生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自卑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案例一:通过对该生情况的了解, 不难发现其自卑的原因是由其性格, 家庭情况, 经济情况等多因素造成的。付某母亲早年与之父离异, 离家出走。缺乏母亲的关爱和照顾, 造成了付某儿时的自我人格的缺失, 形成了犹豫, 怯懦的性格。而家庭的经济贫困, 父亲的肢体残疾, 让他更加不愿面对生活和自己的家庭, 也更加躲避他人的关心和注意。他的自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负面认识和消极暗示自己, 自我设置一些障碍, 阻止自己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案例二:通过对该生的分析可以得出, 其自卑的原因是个体定位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距。由于一直是关系户, 他长期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 产生了极强的优越感和虚荣心。而当他面对新的环境时, 就无法及时调整自我定位, 无法适应新的挑战和新的生活。而他又要掩盖这个事实。所以要极力抬高自己, 以获得对个我的认同。他的自卑由此表现为张狂自大, 自我夸耀, 只强调自己的感受, 而忽视其他人的感受。

3 对自卑大学生进行干预的策略

在案例一中, 笔者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鼓励他多与老师交流, 说出心里话, 把内心的担忧和困惑诉说出来, 在给予他耐心倾听的同时, 给予他亲人的关怀。并帮助其申请国家贷款, 办理学费缓交手续, 尽量减轻其经济压力。与其班干部, 舍友谈话, 鼓励同学多多关心帮助他, 在学习生活中, 多给予照顾。同时了解到他学习刻苦, 成绩良好, 鼓励他发展学习特长, 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扩大生活圈, 树立自信心。

在案例二中, 笔者首先肯定了该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表现和踊跃参与。让其不要太过在意落选之事。同时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 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流沟通时做出的夸张言谈和张狂举动。帮助他寻找到自己的真正的闪光点和需要加强努力的地方。让其了解到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得成功和威信。同时和其家长联系, 共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要给予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希望和要求, 要善于鼓励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4 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确定意识。自我印象模糊不清是大学生产生自卑自负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对大学生自我正确认识, 评价的习惯培养。在学习生活中, 注意要求大学生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 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帮助, 既不夸大他们的优点也不回避他们的缺点, 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能够全面而深刻地接纳自己。

2) 调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埃里克森认为,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和解决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问题。“落差”太大说明个体对现实的自我需求与环境, 目标与他人的评判和估价产生了一定偏离, 故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心理中的落差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 逐渐把目光从外界转移至自我内心, 致力于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 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然而, 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尚不成熟, 自我的认知意识发展尚不完善, 其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往往使他们对理想自我的定位过高。这就造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或他人的评价存在较大差距。

3) 以不同标准评价自己。大学生应运用多重标准评价自我, 积极发现自我优势, 认清自我不足, 进而不断完善自身。在全面综合的认知自己的基础上, 有目的教育自己, 管理自己, 从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推行生命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 建立心理档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发放心理学常识宣传材料等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同时, 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 推行生命教育是治其根本的正确思路。建立了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包括自卑、抑郁在内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社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体验、认知、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教育提供给人们一种生命的价值, 这种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和现代社会融合而形成的, 符合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民族。认可这种价值, 加以比较, 自卑者才会觉得解决自卑心理有必要和有意义, 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 实现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开展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大学生之间互相的帮扶。高校需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训练, 自我心理激励和自我心理辅导。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 加强互相的帮扶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自卑者, 在遇到困难时, 不是要建立一个“心灵防御体系”来包裹心灵, 而恰是放开心怀, 让心灵和外界充分地交流。如此, 一切心理问题才有可能通畅地外流。而学生间积极阳光的交流和互助会引导其充分表达, 驱散积郁心中的阴霾, 使其心理问题和压力及时得到释放。

参考文献

[1]杨淑民.大学生自卑情结及其心理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04) :56.

[2]王敬国.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世纪桥, 2011, (03) :91.

3.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篇三

――――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一、个案内容

2006年9月,我接手了初一(8)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们班有一个男学生。他性格较外向,喜欢与同学玩耍,有时候还喜欢搞恶作剧。但是,在学业上却表现出非常的不努力,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和侧面了解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成绩也成了班级里的倒数。而且这个学生非常的有“个性”,爱打抱不平,只要是他看不顺眼的,他会不顾一切的去做,甚至是和老师对着干。刚开始犯错误的时候我采取的态度也比较强硬,但是发现这么做对于他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对解决事情不利。后来经过我与他平等的谈心、沟通。多了解他的家庭的情况,给他心理安慰,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我作为班主任为他感到高兴,而且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二、个案分析

1、个体心理原因

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开始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过身所影响的。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暗示原因

该学生在家几乎从来都不做作业,父母早就离婚,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他,爷爷虽然过问他的家庭作业情况,但是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加上小孩不自觉,久而久之使他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但家长对他的过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点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张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3、学习诱发原因

在学习上,该生属于不爱学习,害怕学习的那种。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入七年级的时候,成绩已下降到班级后几名了。虽说当时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七年级下半学期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现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主观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样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个案结论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固然这很重要。但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常,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地多的让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真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家长,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卡、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点也是放在这个方面,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力求合力,树长久竞争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从我的教育经验和许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细心扎实的工作热心。从本文的教育个案来看,该生由原来的自卑、胆怯变成大胆、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学生。功劳不是我一人的,应该说是大家的功劳。具体做法:其一,要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其六,多征求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持;其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当孩子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孩子将受益终生。

总之,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韦韦

4.学生典型个案分析 篇四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叶炜鹏 性别:男

学校班级:左库小学五(2)班

出生年月:2000年8月22日。家庭住址:壶镇镇大路街。监护人:赵怀英(母亲)联系电话:*** 就读情况:2011年2月由外地转入左库小学四(2)班

典型情况:个性暴燥,时常发生一些过激行为,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个案分析

一、家庭情况:祖籍是永康石柱,前几年由于父母离婚,跟从父亲,父亲一直在外游医,生活不是很稳定,叶炜鹏的学习生活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学习基础不好,性格没有良好发展。母亲是壶镇人,摆摊做水果生意,为孩子更好地成长着想,于是带到自己身边。现在母亲找到新的男友,在家庭相处中,不是很和谐,叶炜鹏对他有排拆。

二、学生本人情况:个性突出张扬、好斗呈强,性格急噪又敏感,对周围报着敌意的态度,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他。同学关系紧张,很容易由小事的谐谑发展到相互的争吵。喜欢表扬,难以忍受批评,思想脆弱,对批评反应强烈。生活中自卫的感觉很强烈,对并非恶意的批评也极为敏感,并常伴有较激烈的反应。用被扭曲的眼光来看待外物,因而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时常发生一些过激行为,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有时候思想又单纯得可爱。成绩比较差,在班上显现出不合群的特殊性。

三、历经的一些事例:

1、初到本班时,班主任让他向全班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就显得很固执,不管老师和同学如何热情欢迎,就是一言不发,低头不起立。初步了解与判断这个学生性格有点不一样。

2、由于母亲忙于生意,就让他住校,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就与同寝室的同学发生争吵,觉得同学欺他是新来的外地人。

3、暑期中,与同伴发生一点争吵,就出逃,还拿来石头要砸人。

4、在本学期的第二周,打扫厕所卫生时,因同学一句话“你这么笨”就整个人坐上教学楼二楼的走廊围栏上,老师发现劝下后,问其原因,说受不了气,要跳楼自杀。

5、在第三周,科学课上,也因老师的批评,就觉得自己很没用,就用头撞书桌,进行自残现象。6、10月11日,在同102寝室夜间爬窗外出的事上,他也参与其中。

7、第十周,在就餐时,他没有及时来排队,其他同学先进餐厅就餐了,他就认为同学不等他,于是就不吃饭。还说他要绝食。

8、第十一周,他就逼母亲要给他买学习机,在教室地上哭,说不给买,就不读书了。9、11月15日,语文课上,他要走出坐位去扔垃圾(一只小塑料袋),老师叫他先别丢垃圾,他就说要把塑料袋吞下去,果真实施动作,后来制止。

四、初步原因分析:1

⑴ 性格中有冲动的成分,遇事不冷静,欠思考; ⑵长期的不良生活环境造成了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⑶家庭破裂后,心理上一直有阴影存在,觉得所有人有负于我,有仇视心理。

⑷在新环境中,总觉得周围人不接受他,还有一个适应过程。

五、采取措施:

1、在开始阶段就注意这个学生的特殊性,开始多多接触家长,了解更多的以前情况与生活情况、本人个性。

2、针对叶炜鹏的情况,班主任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也有多次的笔谈交心。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我希望能给她造成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印象。

3、与班委们共同努力,想走进他的心灵世界,让更多的同学多关注他,同时在一些小事上不要去激怒他。

4、尽量为她创造能表现才华的舞台,他喜欢生活在公众羡慕的眼光下。例如,运动会彩旗队,要要求支就让他去。开学时他积极要承包本学期扫厕所的值日工作。

5、对其特殊性的特殊处理,充分尊重她的强烈自尊心,决不在同学面前对她进行批评,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尽量维护到他的面子;对其优点常号召大家学习。私下里常为他调解和其他同学的矛盾,了解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并做了许多沟通工作,甚至要求一些常有矛盾的男同学主动表示出和解的姿态。

6、把握一些契机;那次102寝室发生鞋子淋雨的事,在调查中,我就告诉他,只要自己没做过亏心事,心里是坦坦荡荡的,我还因其他老师的过于言重了他,为他说话,他觉得有了公正的尊重。当天上课就显得特认真。

7、当然,我少不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经常性路过他母亲的水果摊,与她反映一些情况,并讨论一些教育措施。同时也与各任课老师交流配合。

六、存在问题

1、孩子的典型个性不是一时形成的,要让他在短时间内发生良好的改变有困难。

2、一些客观条件也难以彻底改善,例如家庭情况,本人素养。

3、由于这种易冲动的行为,极易造成他自己的人身安全隐患,让老师和家长都不放心,有担忧,时不时地会发生意外事故。

七、教育希望

1、他的本性是不坏的,没有发现他是因自私,为自己的事而去做损害他人的事,也不会有故意捉弄他人的一些不良行为。

2、他有上进的一面。积极做好事,享受老师的表扬,在学校星卡活动中表现积极。

3、有时候思想又单纯得可爱,在每次犯事,接受老师批读音教育时,还是会对话交流,说出自己的一些自己真实想法,态度还是好的,诚恳的,也有悔改表现。

4、家长还是配合的,知道存在的问题,也非努力想把孩子教育更好。

班主任:卢锦婉

5.学生个案分析 篇五

一、基本材料

XXX 男 初一(3)班学生

二、背景材料

XXX是一个既控制不住犯错,又不想父母知道自己犯错的学生。

学习成绩较差,对待学习的态度很不端正,上课好动,扰乱课堂纪律,常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教育,可对老师的教育压根就不当回事,过于随意。

他虽然有诸多缺点,但也不失可爱的一面。他喜欢被表扬,对我的批评还是很虚心的接受,很看重老师对他的评价。他还对班级的活动很关注,特别是体育方面的,也为班级取得了较大的荣誉,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在下半学期开学初,学习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个案分析

1、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较为叛逆,性格冲动倔强;遇事不冷静,欠思考。

2、情绪化很严重,对不感兴趣的科目很“洒脱”地不学,甚至考试时大面积地空题。

3、对生活中自控反应强烈,对并非恶意的批评也极为敏感,抵触情绪强,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觉得老师处处与他作对。

4、自尊心比较强,喜欢自我欣赏,很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5、意志比较薄弱、行为习惯不良,主观不努力,对学习没有兴趣。

四、教育方法

1、针对XXX同学的情况,平日里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这些思想工作不只是在办公室里面谈的,而是私底下谈心,在轻松的环境中和他谈一些他最近所犯的错误,他的抵触心理才不会太强;同时我这样做能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以及关心。这样,老师对他的批评或者建议,他能够很快地接受。

2、给予他一些班级中的工作,比如负责班级的纪律,这样大家能够互相监督,对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样不断增强他的自觉性,班级中的同学看到他的表现,也都开始好好表现了。

3、及时地对他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因为XXX 同学是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很看中老师对他的评价,如果对他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的话,就会起到强化作用,以后他就会进步更大。

4、还有,对其特殊性要特殊处理,充分尊重他的自尊心,不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尽量维护到他的面子,对其优点号召大家学习。

5、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能够即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不能过于宠爱,要培养其独立的能力。

五、教育效果

渐渐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渐改变的XXX:以前喜欢好斗的他看到班上有人打架,他会去拉架;对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能够正确地对待,不再抵制;与同学友好相处;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完成作业,按时交齐,虽然质量还不是很高;且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加强;科任老师对他的表扬多了。

六、收获与思考

一是老师要将“做人”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之中。遇到这些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方法简单,以训斥、请家长、停课、送学生处等形式,结果造成他们的情绪逆反和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借助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所遇到的困难进行疏导,健全学生人格。

二是老师要放下架子,给他安全感,走进他的心灵。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在说假、大、空话,而是在与他真心交流。当发现有的学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时,教师应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把他们埋藏在灵魂深处的问题疏理出来,给予正确的引导,对症下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是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一旦发现个别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应及时疏导、教育,将其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如果对学生的问题,仅作片面的评价,只采取命令或过度强制办法,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激化,引起对抗,使学生走向极端。

6.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篇六

曾某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她经常出现不完成自己任务的情况。最典型的是她常在打扫寝室卫生的时候, 一听到有其他好玩的事就扔下扫帚撒腿开跑。另一个表现就是不守诚信, 经常因为想解决眼前的状况而许下承诺, 但事后却又不进行兑现。

第二个问题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滑。从最开始的认真听课, 到部分听不懂后的半放弃状态, 再到最后的完全放弃, 最终使得曾某的文化成绩5科中出现了3科不及格的情况。

第三个问题则是出现了不良行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 曾某一直在本班内进行偷窃。

第四个问题则是早恋的问题。

针对她出现的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我对其进行了由内而外的分析。首先从外部环境来讲, 她周围的同学都较其年长, 同时在我的嘱咐下, 其他的同学都把她当小妹妹一样对待, 处处对她宽容、忍让。这种宽松的外部环境导致了她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有些理所当然。另外, 从其自身来讲, 年幼的她在进校前生活一直由父母一手打理, 生活中缺少需要其担当责任的情况, 她自然就缺少这样的责任意识。于是, 我首先重新对班上的同学作了要求, 无论是同学还是室友, 都把她当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同学来公平对待。同时, 我又对其进行专门的责任意识教育, 告诉其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哪些责任是她应该担当的, 以及如何负好自己的责任。通过经常性的教育与生活中的引导, 她逐渐树立起了责任意识, 不负责行为的出现也明显减少。

针对曾某成绩下滑的情况。我与其家长交换了意见, 其家长为其寻找了相应的辅导老师, 但曾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其原因主要存在于, 虽然她接受了课外的辅导, 对缺失的知识有了了解, 但因为本校为寄宿制学校, 辅导之后的知识巩固完全靠曾某自己。自觉性差, 控制能力不强的曾某在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不会做任何的巩固复习, 辅导自然收效甚微。

针对曾某出现的偷窃问题, 我首先采用的是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育让其深刻的了解到其行为对她人的伤害, 并了解到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再从法律的层面告知其不当行为须承担的后果。之后, 我为曾某与被偷窃的同学组织了一次互动, 让曾某真诚的向同学道歉, 同时也让曾某感受到了大家对她的宽容。这样的一种方式从后期的观察来看, 效果比较良好。曾某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大家真诚原谅的同时也消除了怕被同学排斥的阴影。其他的同学在互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 怨言都表露出来后, 消除了后续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报复打击的情况。

针对她所出现的早恋情况, 在我详细了解其前因后果后, 究其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少不更事的玩笑, 同时也存在着对异性的好奇。所以从真正意义上来讲, 她根本不算早恋。但这一事件却能让我们透析到一个问题, 就是在舞蹈学校男多女少, 男女分班的实际状况下男女生之间的好奇感是异常强烈的。我个人认为, 这样的一种环境结构它本身就是不健全的, 对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种性别缺失的环境就容易导致正常交往敏感化, 并易导致错误定性, 不利于学生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我并没有将此问题放大, 只是引导其如何正确的同异性交往, 并在交往的过程中要懂得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对于曾某出现的这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最终的解决结果有令人满意的,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事后我就自己对曾某的教育过程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反思。我认为她提前出现的这些青春期问题, 究其根本原因是知识层面断层和生活环境断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种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曾某的不良状况。

曾某在知识层面的断层, 导致其学习成绩下滑, 缺少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在学习上受到的阻力使其本该在学习上花费的精力与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以外的生活环境上。曾某生活环境中的人全是与其有两岁年龄差距的同学, 在思维方式与关注重点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周围的一些人, 一些事都不是她能立刻接受的。这种形势下的曾某无疑又是孤单的。这样的与其认知不相符的生活环境给她对事物的认识造成了干扰与困惑。同时, 环境的发展又强迫其接受与其不适应的生活方式。而她的这种环境强迫下无意识的接受, 导致了她无意识地选择了简单幼稚的行为方式, 这样的方式符合她的认知但却缺少对事物本质的评判。另一方面, 其在行为过程中出现的总与自己年龄层次相同的同学交好的现象也透露了曾某内心希望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环境中的渴望。从这一点上来看, 我认为, 曾某在学校出现的早恋情况也好, 没有责任感也好, 都是其在认知方面出现断层的一个并发症。因为她形成对这些问题认识的阶段被无意地剥夺了, 没有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及没判断标准就去面对事物, 无疑像让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去参加工作, 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能是四处乱撞。

像曾某一样出现类似问题的学生在我校不占少数, 因此如何采取与此类学生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是我想探讨的问题。在对曾某身上出现的状况的分析中, 我得到了以下的一些启发。首先, 学校应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前提, 科学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客观的制定教育制度。第二, 对于我们专业职业学校, 在分班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学生的专业程度与文化程度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是至关重要的。第三, 学生不应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单纯的成长, 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越逼真, 她们便更能学会如何应对。因此, 健全完整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摘要:在普通中职学校有这样一小群学生, 她们出于对专业的追求, 而放弃了文化的要求。学校出于专业教育为主的目的将学生按照身体条件进行分级分班, 而较少考虑学生入校时所学文化程度是否与学生分班情况相称。由此导致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这种脱节还表现在生活中, 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7.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篇七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1、孩子具有多动、自闭行为

这种多动行为可能根源于神经的感觉统合失调,运动不协调,行为平衡失调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会导致孩子出现多动行为,会致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而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

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父母教育态度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塑造有抵触作用,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没有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正确和相应的教育行为。

四、干预策略

1、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特殊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导尤为如此。因此,我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于是我同其家长商量后,小逆暂时离开“宠境”,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小逆的父亲很支持我的观点,当即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不再动不动就动手打骂。接着,我们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观察其行为过程,发现他旷课去打篮球。我对他说,我发现你有一个优点,就是很爱运动,篮球打的好。第二天,他对我说,除了篮球打的好外,其他方面你也有优点,你今天再给我找出一个。我及时抓住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对其进行良好的行为促进。

2、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极地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

小杰,男。经过一阶段的接触,我发现他脑子很活,反映灵敏,特别是数学上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决不轻易放过;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帮助别人;老师交代的事情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但是这家伙个性倔强,思想怪异,自制力差,甚至敢与老师叫板,简直是个“新新人类”!

开学初,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同学们都跳上学期教的集体舞,他却与众不同,我把他拉到身旁轻声地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竟毫无惧色地对我叫:“我不会跳,因为我们学校没有教集体舞,就是没有教嘛!”不管是真是假,我的任务就是要他在最短时间内会跳集体舞,于是我找到班级里跳得最棒的几个学生,课余时间对他轮番“轰炸”,有时我也亲自辅导陪他跳,果然不出所料,一个礼拜不到,他就已经跳得像模像样了。

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我经常找同学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愿意弯下腰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他们鼓劲加油或友情提醒,所以学生愿意跟我说悄悄话,这对我为管理班级极为有利。一次,放学前一学生悄悄向我打“小报告”:“李杰在班内组织了狗仔队,他自封为狗仔队队长。”我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还了得?不行,得给他来个下马威。第二天一早,我踏进教室门就高叫:“谁是狗仔队队长?”这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站起来指着李杰七嘴八舌地说:“就是他!”“李杰,李杰!”看着同学们群情激愤,听着同学们的声声讨伐,李杰惭愧得低下了头,满脸通红,默不吭声。我心想:“好事啊,他应该是个可造就之才!”于是我立即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使同学们深感它的危害,还特意让李杰谈了他的感想。硬的措施用过了,还得来软的,软硬兼施嘛。之后,我一有时间就找他聊天,把为人处世的道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跟他讲。

终于有一天,他开窍了、彻底想通了,他支支吾吾地对我说:“老师,我想跟你商量件事情,可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意?”我看他一脸诚恳的表情,先抚摸一下他的头,再使劲拍一下他的肩膀,大声说:“只要是合理的、对同学有利的,我一定举双手同意并大力支持!”这下壮了他的胆,他“腾”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决定解散狗仔队,组织班级里的奥数兴趣小组。”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说:“好,好,好!如果你需要,我愿意担任你们奥数组的顾问,而 且是免费的哦!”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天开始,教室里掀起了读书、学习的新高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大增。课间总能见到他们三五成群地攻克难题的身影。当然我也比以往忙了许多,但我乐在其中。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教育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过程,更要教育者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信任和鼓励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要有谅解宽容的大度,以爱心去影响学生,关怀学生,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和做人的进步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预期成效。

学生教育案例

小林,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高一男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学习对他来说很无所谓,由于基础差导致学习跟不上,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学,每一节课没事就睡觉,但下了课后就“活蹦乱跳”了。

有一次我上课,还没上几分钟他就睡着了,这成何体统,这不是目中无人么?当时我心里简直气炸了,但怕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就没说,直到下课。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很火,但我也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像他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好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说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之类。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谈心,这是做学生工作必备的法宝,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这次谈话的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地找他来谈心,说说他的家庭,有时叫他帮我做点事,批批作业,收收本子,在生活上也格外关心他。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消耗,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周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趴在桌子上,有时偶尔也会做点作业,下课也比过去少惹事了。在本学期的运动会中,因为他有很好的身体条件,在全校比赛中竟连续得了几个一等奖,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的表扬了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等等。虽然学习不怎样的他,但平时他很讲义气,所以在班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在他的协助下,接下来的那段时间班级氛围好了许多。

分析: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教师和班主任的认可,至今我仍深深记得一教育名师的一句话“表扬要点名,评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我死都不会剪掉我的头发的!”这是初二(4)班小赵在学校仪容仪表检查 不合格后,听到要他修剪头发后的第一反应。我当时听了感觉好笑,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了,为了那几根头发至于宝贝成这样吗?头发剪了可以再长的嘛!简直就象任性的小孩!基于这种想法,我和他好声好气地谈了几次,试图让他理智些,不要那么任性。几次交锋下来,我才愕然地发现他是认真的。他甚至振振有辞地反驳“教育局都没有哪一条文件说一定要把头发剪掉”。我只好请家长协助教育,接电话的是他妈妈,她表示孩子和她很对立,对孩子有点“无可奈何”。

劳动节过后,学校为加强对高中生的管理,要求所有初中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自然有几个不怕死的家伙想试探班主任的反应,在我的“严抓严打”下,他们很快就“撤退”了,只有赵某仍“顶风做案”,公然逃课在走廊后上网玩手机,被我抓个正着,他当时还极力狡辩“为什么不能带手机?教育局有明文规定吗?”回想他以前的种种表现,从经常迟到、稍不顺心就逃课,到习惯性的逃课、缺课,再到公然反抗剪发、偏要带手机进学校„„我发觉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和任性,其心理和人格已扭曲为成人式的狡辩和习惯性的蔑视、反抗权威了。这种心理和个性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他的父母以及他以前的班主任进行了多方面的访谈和了解。

分析: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娇纵型的管教方式造就了他行为上无规范、品格上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人格。赵某家境优裕,在家庭管教方式上父母采取典型的娇惯溺爱方式:父亲在工作上是权威,但同时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儿子的管教,因此,每当儿子出了什么问题时,父亲出于弥补心理先从自身找原因,对孩子多采取宽容态度。母亲出于对父亲各种忙碌的不满,将全副身心放到了儿子身上,对儿子以顺从接受为主,较少对儿子的行为作出要求,赋予其高度的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自由。更不会对儿子提出纪律要求,甚至主动满足儿子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懒惰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

由于从小规则意识欠缺,对自己的行为是非不清,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赵某就会有多种违规行为,如在校不听课、迟到、早退、随意旷课缺课,在家顶撞母亲、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等,而且在事后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卸 6 责任。同时,这种行为上的不规范往往与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紧密相连。赵某平时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易把过错推给别人,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内心感受,要别人顺从他、满足他。习惯性的行为处理模式延续到家庭以外,如学校时,他自然会对老师的要求不习惯而抵制、反抗,在过早的成人化影响下,最终演变反权威、利用各种机会逼迫对方(权威)让步。这种小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则很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

8.问题学生的个案分析 篇八

小强(化名)是八(10)班最难管的“问题学生”之一。有一天课上他可爱说话了,当我第三次提醒他坐好时,他居然还顶嘴,我让他去找班主任,他边走嘴里边嘀咕着。事后,我才知道他那天手机丢了心情不好。由于新班主任也处理不了这件事,最后我让他去德育处,他居然还威胁我。平时他是调皮也会说点脏话,但从来没有想到他还会威胁人,真的让我害怕,并不是害怕他对我的威胁,而是担心这个孩子,将来步入社会该怎么办!

三、“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

9.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篇九

学校以《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 提出了研究的总目标——“依托校园网络建设学校道德教育信息平台, 将德育从课堂拓展延伸到家庭、社区和网络, 构建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系统化德育体系”。然而一切就绪之后的实践, 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些困难甚至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无所适从, 他们的日常研究, 也就基本围绕“如何把多如牛毛的学校和上级各条线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关联”来展开, 这种“连连看”的科研方式完全游离于课题目标之外。但也正是因为问题的存在, 促使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作进一步的认识与反思。

首先, 数字化德育创新, 同样需要贯彻学校“育人的德育、真实的德育、生活的德育”之理念;其次, 数字化德育创新, 并非摒弃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另起炉灶, 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第三, 数字化德育创新, 在形式和内容创新的同时, 人的决定性因素依然占主导地位;第四, 数字化德育创新, 需要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做支撑, 但必须贯彻在应用中建设, 在实践中积累的原则, 不做单纯的资料堆砌。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与反思, 我们逐步把问题聚焦, 并确立了实践研究的重点, 即围绕班级管理 (依托班级网站建设) 、学科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因子) 、课堂教育 (品社、品生专业课) 、家校协作 (网上家长学校)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建设等多个方面重点突破, 并在实践基础上, 及时总结, 走一条从实践经验走向理性思考的研究之路。通过以下列举的几个案例, 可以管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所进行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生活的真实——一次“偶然”引发的爱心大接力

我校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建设起始于2005年, 且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随着学生对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熟悉和热爱, 它在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所具有的潜在能量得以释放, 发生在三年级7班 (现为五年级) 班级博客群上的“爱心”接力行动, 便充分反映了信息时代基于网络媒体的德育活动已开始显现其特有的时代魅力。

2007年初的一场大雪, 让滇东北小山村的贫困孩子们, 经历了一次大考验。三年级7班的丁璐同学把自己在网上看到的一条反映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消息转贴在自己的档案袋里, 起名为《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班上同学在浏览后纷纷留言响应, 班主任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机会, 通过“学生自主, 老师辅佐”的形式, 组织策划了一次历时近两年, 并仍持续不断进行着的德育实践活动。

几天后, 首次《手拉手献温暖》活动募集的几大箱衣物和文具就远寄云南省文山县东山彝族乡中心学校, 并得到了当地梁老师的热情回复, 他还应邀担任7班的校外辅导员, 并在7班的博客群中开设专栏, 用照片和文字持续报道衣物文具的分发情况。7班的同学们透过网络, 见到了山区孩子们拿着“从来没穿过的最最漂亮的衣服”时脸上荡漾着的喜悦, 感动的同时, 也着实地震撼自己的心灵, 他们纷纷希望能够给予对方更多的帮助, 于是这场活动在老师的参与和家长的支持下, 透过网络的传播和扩散, 影响日远。

2007年3月26日, 丁璐同学代表三 (7) 班向全校发出倡议;4月5日, 装满“爱心”的整整六箱衣物和文具再次寄往云南。4月15日, 收到梁老师的《致三 (7) 班和四 (4) 班的一封信》。

2007年4月7日, 梁老师将他们学校9位贫困同学的基本情况传在档案袋, 5月10日, 9个贫困孩子全部被认领, 装满爱心的2000元钱遥寄云南。

2007年5月12日, 李梵同学将自己的全部稿费买了“六一”礼物, 邮寄云南。

2007年5月13日, 云南省文山县东山彝族乡中心学校委托7班的学生代表向“手拉手, 献爱心”资助者赠送锦旗。9月25日, 瑞博档案袋又见《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滇小朋友向自己的救助人汇报学习成绩》。

……

2007年12月15日, 收到梁老师寄来的花生和瓜子, 7班举行了一次“爱心”品尝会。

……

爱心接力, 仍在继续。

一位小学生在自己博客转贴的一条消息, 最终却引发出一场历时近两年之久的爱心接力, 其间的因果, 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深思。学生的朴素情感, 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引导, 家长的鼎力支持, 社会的热切关注, 更加上云南梁老师透过网络的即时报道, 让这次活动显得真实、亲切而实际。而网络在这次“手拉手”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更是有目共睹, 它所构筑的“德育之网”将生活和德育联系得如此之紧, 成为滇苏两地学生友谊联系的纽带, 网络这个真实存在的“虚拟世界”也成了我校的一个德育实践基地。

“诚信书架”看诚信——网络服务于德育的一个美丽侧影

学校大门口的接待大厅, 有一个小小的书柜, 上面敞开陈列着数百本各式各样的书籍, 书架四周, 还摆放着一圈沙发, 这是学校专门为那些晚上放学后, 父母未能及时来接的孩子们所准备。因为书籍是敞开式的, 因此就难免会担心出现遗失和损坏等现象, 大家便商量给书架起个名叫《诚信书架》, 但一段时间以后, 孩子们在阅览后把书籍随意堆放、损坏和散失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面对这种现状, 怎么办?是头痛医头式的批评教育 (事实证明并不是很管用) , 还是索性取消这个美好的创意, 或者天天派值班老师督促监管, 这些意见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 且所有的这些干预行为, 都有悖当时给书架取名“诚信”二字的初衷。最后, 这个难题被作为一个课题项目落实给学校大队部。以下便是大队部在落实“诚信书架看诚信”活动中的一些举措:

1.学校红领巾电视台以“流浪的我”为题, 以散落在校园里一本缺损封面的图画书为主人公, 用它曲折而略带离奇色彩的寻找自己的家的故事, 展开了一个以爱书为主题的全校性活动。

2.大队部在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 从经常流连于书架的“留守”学生中挑选部分代表和各班的“阅读之星”共同组成观察团, 让他们留意观察“诚信书架”的使用情况并作好记录, 然后组织小型沙龙请他们谈看法, 说建议, 想对策, 为书架自由阅览的有效管理出谋划策。

3.建立诚信书架管理志愿者队伍, 负责诚信书架的管理工作。他们来自于阅读队伍, 担负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他们自己认真看书, 同时还负责向同学们推荐好书, 他们随时地整理着书架, 同时也随时地纠正着同学们的各种不良阅读习惯。

4.由大队部倡导少先队员为诚信书架捐书送书。我们把诚信书架看作全体少先队员共同的精神家园, 倡导分享思想、分享知识的理念, 大家的书架大家建, 大家的书架大家爱。

5.组织网上图书漂流和阅读接力活动。积极组织“诚信书架”网络读书征文活动, 及时通过校园网络“诚信书架”栏目整理和发布书架新书信息, 请捐赠者自己撰写新书介绍, 每一个阅读者, 都可以在网络上撰写读书心得, 留下图书漂流的轨迹。

……

网络在这个案例中的“戏份”并不多, 但它的有效介入拓展了“诚信书架”的功能, 使得书架的真正作用已经从“安置晚回家学生”走向“构建书香校园一道美丽风景”, 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诚信待人的一个经典范例。

小窗口中的大世界——一次基于网络的有效培训

2006年4月13日,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吴敏敏老师在学校“绿色网吧”进行了一次以“文化尊重礼貌待客”为主题的红领巾接待员培训活动, 迎接即将到访的新加坡德义小学师生。

活动背景:新加坡德义小学与我校的友谊和交流始于2004年, 双方学校每年互派师生进行修学访问, 并互派骨干教师学习和交流。2005年始, 我们的校际交流活动更得到了新加坡教育部的经费资助, 学校每年都会有18名优秀学生赴新免费修学, 与德义小学的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一周。随着双方交流的逐步深入, 活动的主体也开始真正地转向学生,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 学校组织了这次基于网络的红领巾接待员培训活动。

活动目的:结合迎接新加坡德义小学师生来访接待活动, 组织红领巾接待员通过网络学习, 了解有关新加坡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 并学习基础的接待礼仪, 更好地完成接待任务。同时培养少先队员网上学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成“绿色上网”的习惯。

活动方法:上网查阅, 信息处理, 交流汇报, 模拟实践。

活动对象:红领巾接待团成员。

活动地点:学校绿色网吧。

活动过程:温情回顾, 导入话题;自由组合, 绿色上网;交流反馈, 学习礼仪;教师总结, 活动延伸。 (详细过程略)

通过基于网络的培训活动, 让礼仪接待员进一步了解新加坡、认识新加坡, 同时, 又明确了自己作为东道主应有的主人翁态度和必须了然于胸的传统节日、本土特色、校园文化等知识。

小窗口见大世界, 透过一个小小的电脑屏幕, 学生浏览到的是外面世界的无限精彩。学校构建安全、绿色的上网环境, 为这种新型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提供了安全保障, 互联网也逐渐成为我们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新场所。

10.一年级语文学生个案分析 篇十

十初中

周毅

【基本情况】

杨瑞婷:女,一年级1班

(一)语文基础知识差,学前教育滞后,拼音的一些基础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差。比如:声母韵母的区分,拼音的拼读,用拼音写字写词语等知识掌握得都很差。

(二)理解能力很差。老师上新课时,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但她接受起来很困难。

(三)记忆力、想象力发挥不是很好。这表现在她在学知识时,今天给她讲了,明天有可能又忘记了。

我把每次观察到的问题总结好,让她妈妈看。她妈妈说她在幼儿园就存在这样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没有办法,孩子还出现不愿上学,惧怕考试等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帮她纠正。一句“书我读得不多,你帮我想一下办法,帮帮她”又把问题全放到我身上,这刻,我终于体会到身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意义深重!那该如何去帮他呢?总得有个办法呀!【对症下药】

上网找资料,查书,问老师,经过分析,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首先,我让她慢慢喜欢我,信任我,喜欢上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当小老师,非常乐意为老师做事。我让这孩子每天到办公室为我翻作业,这个故意设置的“差事”让她每天都知道自己能为老师做事,是老师的小助手,上学很有意思。我再每天变着花样夸夸她,几天后这个小不点儿跟我开始各种熟聊了!开始喜欢上学!

接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对所教学科认真地学习。每次上课,我总是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觉得自己能融入到全班的学习中来,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她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其次,给予尊重。人,无论年龄大小,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当你得到别人尊重时,你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她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价值观。每次,当我问她的要求,并和她商量该如何如何时,她总是开心的和我聊。

再次,多给予称赞。每次,当她做好了一点,那怕只是写好一个字,我也及时的给予她称赞和鼓励。我发现,每次称赞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让她完成的任务。在反复的锻炼中,她的自信心提高了,也不怎么依赖别人帮她做作业了,这又让我跨出了一步。【评 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1.学校教育应做到:

(1)要处理好幼儿期和一年级的衔接工作。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不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出现学习节奏快时,就手忙脚乱,甚至心情惶恐,所以老师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阶段,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

(2)老师上课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常开展游戏活动,评价手段应童真童趣。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另一方面是家教问题。

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心 得】

11.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个案分析 篇十一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

彭飞今年八岁,男,一年级学生。长得聪明可爱。爸爸在外做生意,经常不在家,妈妈爱打麻将,对他疏于管理,爷爷奶奶也很溺爱,父母都十分宠爱他。在学校里目中无人,喜欢自我为中心,不晓得怕人,我行我素。

二、个案的行为表现

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经常玩东西,把铅笔衔在嘴里,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根本没有规矩;作业书写迹潦草不是没有铅笔,就是没有橡皮擦。他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反映快,上课似乎不太听讲,但抢答速度快,回答问题准确,学习不用老师操心,成绩较好行为习惯也很差,上课经常影响别人,特别是“人来疯”,越是有人,他越是表现自己,十分反常。下课喜欢动手打人,别人无意挡住他的路,他就顺手把别人推到一边。另外,我感觉他的思想比较单纯幼稚,有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但有改正的愿望。

三、原因分析

彭飞比较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他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

四、采取的措施及辅导过程

首先,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明白孩子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正是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措施造成的,我劝导石玺的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其次,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那么教师就要需要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不要害怕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而因此急燥泄气。在教育中我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采取正确引导,逐步纠正,适时激励的手段。

引导他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认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他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上街走路有交通规则,进超市买东西要付钱才能拿出去,否则社会就乱套了。同样,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行的。多次的引导,他我行我素、随意性有所改变。

遇到问题要趁热冷静处理,不急燥。有一次他打人,我及时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真实想法。问他为什么打别人,他说某某叫我打的。可见他及其的单纯不懂事又目中无人,根本没有是非观念。我告诉他,随便打人就是一种不对的行为,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知道它的对错,不动脑子就去做,和傻子可没什么两样。以前不懂做了错事,老师不怪你,以后再这样就是明知故犯了。后来,他打人的坏毛病慢慢地改正了一些。

把握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每次上课,他的手都在不停的玩东西,头也不抬,可每次提问,他都能很快回答出来,而那些很多两眼望着老师,看似听讲的同学却两眼茫然,不知怎么回答。看他那心不在焉的样子没想到却听进去了。他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这个孩子是普通学生中的“另类”。我想对他的特殊性是否应该宽容些呢?我想只要他上课听讲了,不影响别人就行了。如果一味地按照其他孩子的标准要求他,就太苛刻了,同时也会扼杀这个个性独特的学生的。于是对他的小动作我经常有意视而不见,其后并没有影响他上课的质量,回答问题还是那么到位。

充分发挥家长联系本的作用。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通过家长联系本及时反馈给老师和家长。大多数情况,我只在联系本上报喜。对于小明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在联系本上体现出来了:“很多天没有听到你打人的消息,真让我高兴!坚持!”“这么难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你真棒啊!”“你会抓紧时间,从不让时间从你身边走。”

五、教育的效果及引发的思考

12.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 篇十二

1. 案例分析

一次语文课上, 一位名叫肖晓 (化名) 的同学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产生了质疑, 向我发问。当他听完我的解答之后, 似乎有点不服气的样子, 刚一坐下, 班里的“淘气大王”突然张口说道:“肖晓, 你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好了, 干吗那么抠字眼呢?”肖晓马上暴跳如雷, 大吼道:“你给我出去, 这个班有我没你, 有你没我!”“淘气大王”哪里会怕他, 马上回他一句:“大家都希望你走, 还是你出去吧!”肖晓听了, 顿时流下了眼泪, 打开教室门就冲了出去。

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 在意外之余, 我见识到了这帮学生居然敢不分场合地争吵。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 在这群小小的学生中间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大的矛盾。来不及多想, 我急忙走出教室, 唤回肖晓, 打算下课后和他谈心。可是, 在我的办公室里, 肖晓一直保持沉默, 眼泪却一个劲儿地往外涌。除了安慰他, 我什么也做不了, 因为从他的口中我几乎得不到任何信息。无奈之余, 我从班里其他学生的口中了解到, 学生们都认为他太较真了!慢慢地, 我发现, 学生们的评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确实很难接受别人和他不一样的意见, 而且情绪很容易失控。后来我几次试着和他谈心, 都是无果而终。

通过观察和多方了解后发现, 肖晓的心理问题是几年来积聚形成的结果。每一次和同学发生冲突, 都会激起埋藏在他心底的“仇恨”, 从三年级开始, 他们之间就发生过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些小恩怨一直压在他心里, 慢慢地, 他与同学的交流就减少了, 往往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说不对就会马上爆发。长期如此, 肖晓慢慢地成为离群的“孤雁”。

2. 教育对策

为了解决肖晓的问题, 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目的是希望他重新回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和同学们建立新的友谊。

首先, 关注肖晓的情绪变化, 并及时让他宣泄自己的坏情绪。古人云:“导人必因其性, 治水必因其势。”意思是说, 教导人一定要依据人的性情, 治理水必须根据水的流势。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我们必须因势利导, 只能“疏”, 不能“堵”。所以, 一有机会, 我就会找肖晓谈心, 听他诉苦, 尊重和理解他的感受,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 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并总在不经意间向他提起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让他看到一些现实中的美好, 使他的心灵不断产生触动。

其次, 帮助肖晓改变阅读习惯。在了解了肖晓的心理问题之后, 我开始慢慢观察他的行为。下课后其他同学都去玩的时候, 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 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课外书。原来, 肖晓从幼儿园起就是个“小明星”, 他爱读书, 并且小小年纪读的书涉及各个领域, 虽然还不可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却能理解学者们的观点。在同龄人中, 他算得上是“小百科”了。或许正是觉得自己课外知识丰富, 他总是爱钻“牛角尖”, 爱与人抬杠, 以此表明自己的观点标新立异, 他觉得同学的想法幼稚, 而同学觉得他的行为怪异, 到最后, 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相处了。于是, 我和他的家长联系, 将肖晓喜欢看的书做一个重新筛选, 为他挑选了一些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看的书籍, 包括自然科学类、文学名著,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 知识渊博, 又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 鼓励肖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 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怀和鼓励。离群之马不一定就是害群之马, 我们不能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逐渐让他们重新融入集体中来。上学期末, 班里要组织新年联欢会, 我特地分配肖晓负责费用预算, 为他提供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也是一次给他增强自信的机会。事实证明, 我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后来他的妈妈告诉我, 那段时间他连续几天都在商店对比商品质量和价格, 为的就是能让班里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3. 经验总结

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肖晓同学慢慢发生了变化, 变得活跃、快乐起来了。下课后, 他会和同学一起玩耍, 看待问题时, 他的观点也不那么偏激了, 朋友多了, 笑容也就多了。看到肖晓的改变, 我也深刻地明白了, 不能总是将目光放在开朗活泼的学生身上, 那些躲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孩子同样期待着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13.德育个案:他的头发终于剪短了 篇十三

一、基本情况:

黎××,男,现年18岁,某职业学校高二年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该生仪容仪表不合格:头发长而古怪,上身穿休闲装,下身着宽腿长裤,耳朵还打了耳钉,脖子挂着一条粗的黑色项链,一副街头表演艺人的模样,完全没有中学生的样子。

二、分析原因

1、个人原因:该生没有自己的审美观,一昧追求时尚。他喜欢韩国电影明星安在旭,因此时时在关注并模仿该影星的发型:刘海盖过眉毛,耳朵也被头发盖过。也不管是否符合自己的脸型和气质,一昧地模仿。

2.社会原因:当今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种风气:大家都来追求自己所喜爱的明星,模仿他们的穿着和发型,甚至他们的一举一动。以致在同学和朋友中不显得落伍,反而显得独特。

三、教育过程

1、在军训中由教官进行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该生在为期一个星期的军训中,教官对他的头发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意,并且限其整改,还多次被罚做俯卧撑。该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各种理由进行开脱。

2.班主任耐心教育:军训结束回来以后,班主任利用契机趁热打铁:向他讲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对中学生仪容仪表的要求,希望他能够从“头”做起,做一名仪表规范的职校生。可经过多次教育,该生的头发总算剪短了一点点(也许一个星期后又长了,很快又将不合格了),可还是不符合要求。

3.家长配合进行教育:该生的头发是班上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做好其思想工作,那么这种负面影响将是很大的。后来班主任家访后,请家长协助做好其教育工作。据了解,家长也经常督促该生,让其去理头发,可是也只是理了一点点头发。

4.学生处教育:由于班主任及家长做工作以后,该生的改变仍然不明显。班主任只好将该生的情况向部长和学生处主任汇报,希望能安排他参加学校的整改班,相信他一定会有较大的改变。为此,该生还在学生处签了仪容仪表整改协议,并答应限期理好头发。

四.教育效果

经过多方面的教育,该生的头发有了较大的改变:刘海比原来短了很多,耳朵旁边的头发也比原来短了。仔细看看,虽然还是盖过了耳朵,但是至少已经有了学生模样。

五.反思

14.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篇十四

孙志虎,男,九年级(4)班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虚荣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在长期的观察中,我发现他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也导致了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针对他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里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第二,要坚持疏导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第三,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第四,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维修电工实训报告(格式)下一篇:反恐年度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