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课题总结(精选15篇)
1.语文小课题总结 篇一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课题个人总结
江南初中 古家兴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大、空”;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本学期九年级语文组结合教学实际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在作文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充分认识到“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计划进行了多次的作文训练,现把训练过程提纲罗列如下:
创新立意的意识 ——创新选材的意识—— 匠心布局的意识——典型文体的意识—— 精心包装的意识——精彩开头的意识—— 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发现一定的问题,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空间限制;
2、教学模式单一;
3、训练方向的偏差;
4、学生学习的被动;
5、阅读范围狭窄;
6、写作束缚太多;
7、文风华而不实。找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因此我请仇主任等一些老教师的给我指导然后调整了部分训练目标:
1、真情作文: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
2、坚持下水引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3、“我以我手写我心”:《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解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吧!
4、解决“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作文训练是 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指导时,我又根据中考作文的具体情况结合安徽省近年的中考作文情况,总结出了几条适宜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的作文规律:
(一)、认真审读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1、注意题目类型。
2、注意题目含义。
3、注意题目题眼。
4、注意文体形式。
(二)、主旨健康向上,力求新颖、深刻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颖。
3、立意要深刻。
(三)、精心筛选素材,精当组织材料
1、材料要紧扣主题。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颖。
4、材料要艺术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当。
(四)、布局要合理,结构要巧妙
考场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首尾照应式。
2、先抑后扬式。
3、多向辐射式。
4、对比衬托式。
5、虚实结合式。
(五)、开篇漂亮似凤头,结束有力如豹尾
开头技巧:
1、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
3、引用材料。
4、描写环境。
结尾技巧:
1、顺其自然。
2、呼应篇首。
3、揭示主旨。
(六)、精心锤炼语言,力求妙笔生花
1、变空泛为具体。
2、变冗繁为精美。
3、变平庸为神奇。
(七)、创造新意,张扬个性
1、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2、松开立意的绳索,张扬立意的个性。
3、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4、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求“新”;求“朴”;求“意”。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考场作文有很大的改观,在调研测试和几次大型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我们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尽管我们在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对广大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一刻都不能放松。
2.语文小课题总结 篇二
2009年秋,在经历了漫长而不平凡的六年时间后,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过程中,我市小学阶段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完成,初中阶段语文第二轮实验亦画上句号。回顾六年来的课改实践,应该说语文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流,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少语文教师面对与时俱进的课改新理念无所适从,语文教师队伍老龄化,教学观念陈旧,教学信息闭塞,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导致农村语文课改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经历了新课改的洗礼,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未有质的飞跃。下一步应该怎样走?课改之路又在何方?如何针对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将课改引向深入?这些新矛盾、新问题又成为制约课改的新瓶颈。
为摆脱这种困局,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在新课改理念支配下,在充分论证、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改的实际,提出了“以课题牵动课改,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课改新方略,力争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以科研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从而掀起了一场向科研要质量的课改高潮。于是,经过对比筛选,学校研训部门将目光瞄准了既小巧又灵活、既简约又实用的小课题研究上。
二、基本做法
(一)明确目标
“小课题研究”,顾名思义,主要突出一个“小”字。即课题的确立力争做到研究范围小,涉及人员少,研究周期短,应用价值高。诸如入学教育、课前导入、课堂提问、兴趣培养、作业设计、习作训练等都可直接入题。研究的课题其重点及目标主要放在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上,以探索和积累农村中小学新课改语文教学规律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质量为归宿,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致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进而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确定课题
问题不是课题,但是课题是由问题转化而来的。一旦教师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借鉴他人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就成了课题,这个过程也就是小课题研究的过程。那么,挖掘课题的途径在哪儿?小课题又是怎样确定的呢?
1. 在教学反思中筛选、提炼课题。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唤醒自我,检验自我。我们认为,教师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抓住其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就能抓住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可以说,小课题提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思以往、总结得失、发现问题的过程。
2.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筛选、提炼课题。
听、评课是学校经常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极易发现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和不足,将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为研究的“小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也极为重要。
3. 从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中筛选、提炼课题。
听、说、读、写通常被看做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板块,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规律,因此,“小课题”的筛选、确定又可根据听、说、读、写等在各学年段教学的重点及学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提出“在入学教育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写字兴趣”的课题;针对中学生读写训练的重点,可提出“在阅读中加强积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等等。“小课题”的挖掘、筛选及确定的途径办法有许多,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都可入题。
(三)实施研究
完成课题的筛选、确定后,“小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此阶段我们的做法大致为:
1. 学习充电,理论指导。
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学习是研究的奠基阶段。这期间,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要认真查找对自己所定课题有帮助的相关资料,学习那些与课题接近的理论及经验,做好自我充电,并将自己的课题放到相应的理论中去思考,为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寻找理论支持。
2. 制定计划,科学发展。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要求教师通盘考虑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重点和难点、研究步骤、研究需要的条件、需要查询的资料、实施方法、预期成果等等,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研究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使研究既科学又可持续。
3. 立足课堂,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小课题研究”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来完成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课题论点变为课堂教学的观点,并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实践、探索。
4. 总结归纳,提炼升华。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在每完成一个阶段后都要对自己以前的实验进行剖析,得出成功的做法,找出失误及不足。这样,既可对以前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获得升华,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实验预设解决的措施,完善已获成果。待整个实验完成一个周期后,要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通过实践论证,将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交流,以经验共享。
三、案例剖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已取得初步效果,一批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极大地助推了我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举两例析之:
[课题名称Ⅰ]在入学教育中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
[课题背景]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人文环境相对落后,农村学生家长素质较低,村级小学生的学前教育比较落后,早期教育明显欠缺,有些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学前班都未上过。因此,大部分孩子在起步阶段各种学习习惯均未养成。刚入学的孩子,学校生活陌生,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孩子甚至因认生而拒绝上学。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提出该课题。
[课题评点]据调查,在农村,小学生的入学教育基本是被遗忘的角落,已成为盲区。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由四幅图画组成,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主题,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的“入学教育”已成摆设。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下图,蜻蜓点水般地一翻而过,使教材中入学教育的内容完全没有落实。而“在入学教育中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语文的习惯”这一“小课题研究”,则直击这个软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将激发小学生学语文兴趣及习惯培养放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进行,从小对学生灌输爱语文、学语文的思想,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无疑是奠基之举。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课题名称Ⅱ]培养学生观察力,在广阔天地中搜集作文素材。
[课题背景]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空、假现象,缺乏素材、言之无物,大部分学生苦于“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学生缺乏发现意识和自主观察能力,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其二,学习资料匮乏,课外读物奇缺,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词语贫乏;其三,学生不会利用农村广阔天地中的习作资源。
[课题评点]打开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你会发现,内容空洞、情节虚假的比比皆是,而医治这种弊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使学生学会自主观察并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打开多元视角,开辟多种途径,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发现、搜集作文素材。围绕农村天广地阔这一自然优势,让学生走进美丽自然,走进农家生活,践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变化,体验民俗民风,深入社区各角落,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必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四、几点收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实施“小课题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其务实、开拓的研究作风带动了全市各学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一批小课题已具规模,成果初显。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的形式,在全市进行了展示并推广,极大地助推了我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盘点收获,大致有六:
收获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农村,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篇课文一节课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学生的行为受到限制,学生的意见和思想被完全封杀。如今,小课题研究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行为正逐步形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并转化到自觉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正在由“教师为主体,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自由探究”转变。
收获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引发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趋于民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已从过去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训练中解放出来,更加主动学习,更加勤于思考,更加乐于探究,更加大胆质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走进课堂。
收获三:营造了宽容的课堂氛围。
下表是笔者根据近几年听课笔记整理而成,表中所反映的情况可窥课堂教学之一斑。“问答式”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40分钟一节课就是在师生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度过。教学中,问者表情严肃,答者神色紧张,课堂气氛凝重而沉闷。如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轻松、宽容。那种师生一问一答、死气呆板的课堂教学已不多见,人们看到最多的是教师的微笑和孩子们求真的眼神,听到最多的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孩子们得到尊重后发自心底的欢笑。学生体验最多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亲情与关爱,感受最多的是激励、鞭策、鼓舞、感化,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收获四: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
“小课题研究”牵动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大批与“小课题”相关联以及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如配合“阅读经典作品、弘扬传统美德”、“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小课题”编写的《唐宋诗词诵读及赏析》、《小学古诗助读》、《名著导读》、《农村实用应用文文体写作》等一批校本教材,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根据家乡故事传说、民俗民风、英雄人物等开展的中小学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极大地拓宽了农村学校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学生们在广泛搜集有关主题内容的同时,通过说与写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充分地表达出来,有力地提升了语文综合素质。
收获五: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大凡到过农村中小学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学校与学校之间除校名不同以外,你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可谓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如今,因人、因校而设题,优势就在于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使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脱颖而出。如长征小学通过“写好汉字,发扬传统”的“小课题”研究,将写好汉字与学好书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书法的高潮。全校1~6年级学生人人拥有学校统一编印的硬笔书法教材,全校有150余名学生参加软笔书法小组活动。两年来,有近300余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大赛或书画刊物上获奖、刊登。
收获六: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小课题研究”自开展以来便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一,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共同分享。
在研究中,当某一个“小课题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可行时,该研究成果便会在校、乡(镇)、中心教研组或全市范围内或以经验介绍、或以示范观摩课等不同形式进行展示、推广,使广大教师共同分享。如以“爱家乡,赞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以家乡的民俗民风、故事传说、英雄人物为题材,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习作等不同方式,抒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喜爱,开拓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又拓宽了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为教师所效仿。
其二:同类课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小课题研究”打破了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界限,凡内容相近或相关的课题相互间均可牵手实验。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而且,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班级间、校际间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回顾反思
反思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改中彰显了四大作用:
其一,有利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小课题研究的直接作用,就是解决课堂教学所产生的问题。由于研究的课题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整个研究过程亦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因此,“小课题研究”使广大农村的课堂教学有了改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其二,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
“小课题研究”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学校的教研活动逐渐向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机制。
其三,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小课题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每位教师都可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展开,因此,不同层次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阅读书报,通过反思、总结,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借鉴、交流,主动地走向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其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小课题研究”涉及的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针对的是日常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存在的困惑或疑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研究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3.语文小课题总结 篇三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相对于大课题研究而言,小课题研究具有应用性、群众性、广泛性的特点。
应用性。相对于理论性的课题研究而言,小课题研究在研究的性质上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理论性的课题研究通常是一种大课题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系统阐述并检验各种假说、原理、法则为最终目标的。而作为应用性研究的小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或者说它针对的是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践。它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某位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尽管对其他教师也具有启发性,但由于受教育教学情境的限制,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主要是研究者个体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或者说它的运用是主要在纵向维度上进行的。与专职的教科人员相比,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体现为自己是教育教学实践躬亲者,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时,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的微观课题或小课题进行研究。
群众性。从研究的主体来看,小课题研究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大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学校一部分教师,其主持人经常是少数几个人;与大课题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课题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课题主持人。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师,也无论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强、是弱,都可致力于小课题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广泛性。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涉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所有问题。这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尽管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的,但它不仅包括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学工作以外的涉及学身心发展所有问题的研究;直接和间接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是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小课题涉及的范围,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于学校整个教育实践、为教育实践而展开、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而不仅仅是“立足教学实践,为教学而展开,在教学中进行”的。这是因为任何教师教育实践或行动的目的都是整体性的,任何教师行动的目的不仅应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应促进学生智能、思想品德、个性的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所有教师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师关注、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此而言,我们不能认为小课题研究的只是教学中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学校将小课题的选题局限于学科教学范围的做法是片面的。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开展小课题研究,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时间、精力,学校应有必要的图书资料的储备,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除此之外,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些也是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1.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对于小课题研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学校最高管理层或学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动员、布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学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来推动小课题研究,那么,其成效将大打折扣。因为单纯用行政手段去推动小课题研究,易于使教师感到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从而易于使小课题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师的被动应付行为、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将大大地贬损研究的效果,这正是任何课题研究、包括小课题研究之大忌。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动小课题研究,而应更多地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人手去推动小课题研究。对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不作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的规定,以及教师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结题,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可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以调动其他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是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则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越是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挑战越大,而当教师对这种挑战和对挑战的反应进行反思时,越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所以越有可能发现需研究的小课题。但时下在学校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片面发展,而且阻抑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由于倾心于提高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已严重弱化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已使教师无心、无力于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说,目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分、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已成为抑制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最大障碍。很难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视、心无旁鹜、全力应试的学校,教师会开展怎样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背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企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真可谓是南辕北辙!而只有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才会强化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
4.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常规教学中。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运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增加知识容量,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情感交流。但由于其界面的分割性和瞬间性特征,许多语文课堂只看到零散的知识点一闪而过,课堂知识的体系性呈现不出来,板书设计被严重地边缘化甚至弃置不用。新课程改革中,最直接、最突出的一个目标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一个整体、美观的板书设计恰恰起着教与学的纽带作用。
从“教”的角度看,如何设计板书,其实就是教师深入发掘教材,领会并确定本节课所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彰显所授知识在本模块、章节或单元体系中的位置与价值,并不断寻找合适的互动平台,研究与提高教法,梳理知识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层次性,达到优质课堂的要求;从“学”的角度看,新课改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板书设计及呈现过程的合理,可以使学生以更科学的切入点进入学习中,在听课过程中思脉有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迅速地抓住课堂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对所学知识能形成完整清晰地认知和理解。
同时,板书设计的过程中,汉子严谨的结构、美观布局等,渗透着教师的智慧、学识和教艺。线条、箭头、方框等形象化符号的巧妙运用,实际也渗透着极强的美学元素,使一节语文课达到知识的真和艺术的美的融合。板书本身就能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陶冶。在优美的板书的引导下,学生便将一段段的文字描述转化成逻辑性的图文,在阅读和写作等许多语文学习活动中,就能自觉地对知识或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与设计,灵活地运用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大语文观的培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高中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研究。
本次所选的课题名称为“高中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研究”,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板书设计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口头讲授,而在黑板上设计出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书面表达形式。设计板书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它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直观性原则,精心构思反映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的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并且渗透着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板书设计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所选课题的范围上讲,主要是研究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设计板书。本次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化最大,不仅引入了模块概念,更是增添了“交际与表达”、“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许多文学文化知识,如何领会这些文学文化知识内涵,并驾驭课堂,探究板书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传统的文学作品赏析等板书,也希望能通过这次研究活动,使设计水平达到一个新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研究高质量的板书设计的构架规律。
板书设计是是沟通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桥梁。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板书中出现哪些内容,将这引起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组织,文字之余需要用哪些线条、表格、箭头等符号使之直观,因此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概括与艺术呈现。
高质量的板书设计,必须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学生通过课堂板书,能够清楚地领会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单元章节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便于探求。板书,反映了教师理解教材的思路和组织讲解的方法。学生通过板书,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如何抓重点、难点,如何进行归纳、总结、论证、说明等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技巧,为以后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3)直观、简洁、清晰,使其上升为艺术地创造,给人以美感,使学生的美育等非智力因素也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涵――板书设计的分类。
板书是教师课堂知识讲解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因此,板书设计重点要考虑两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板书呈现的艺术化效果。根据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内容,本次研究活动,计划将板书设计分成以下几个大致领域进行探究:
(1)提要概括式;
(2)图表展示式;
(3)图文形象式;
(4)(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动画展示式;
(5)综合提升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次研究活动,计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展开:
(一)准备阶段:
1.学习板书设计相关资料,弄清楚板书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方法,夯实理论基础,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保证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实效性强。
2.制定开题报告。通过撰写开题报告,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范围、方向、基本内涵,提出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使本次研究方向明确,实施操作具体。
3.开展调查研究。 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前多媒体教学普遍运用的情况下,由于分割性的界面特征,板书设计的实际困难与复杂性;二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板书缺失的原因和板书零乱、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从反面引起对板书设计的重视。
(二)实施阶段:
本次研究活动,主要是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体裁、不同模块中的经典板书设计,以及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的案例,和教研组同仁、专家等探讨,借鉴思路,特别是注意板书设计规律的总结。尽可能用直观的形式表达板书设计的样式,如“纵”式、“横”式、“纵横结合式”,“单列式”、“中心式”“直观形象式“等常见的板书设计样式,使其更加合理清晰,艺术美观,达到高质量的板书设计的要求。
当然,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学风格和思路的不同,也可能会出现好几种有特色的板书样式,所以板书设计探究中尽可能做到兼收并蓄,但关键要阐述清楚每种板书样式的侧重点,在什么学情下使用较合适,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三)总结阶段:
根据市教科委的安排,到9月份,先提交初稿或中期研究的成果,讨论总结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收获与不足之处,及时地提出改进措施,使研究更富有成效。到月底,进行结题,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以书面论文的形式上交。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研究的成果将写成专题论文――《千曲黄河一壶收――高中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研究》。
2.将研究过程中收集、设计的优秀板书设计整理成专题资料,在以后教学中使用并推广。
3.在作文教学板书设计研究中,实际涉及到作文教学的分类及步骤,必要时可以单独论文的形式论述。
4.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将另外撰写成论文。
5.小课题总结 篇五
一、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课题的界定,符合高段学生情感目标。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由于学生到了高段,一部分学生不太敢于在全班大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儿童的特点,如果教师引导到位,是不难打开他们的朗读情感之门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热情,培养他们乐于说,敢于说,说到位,读到位,就从语文课堂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开始。
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三、立足理解,多种方法品读感悟
首先,教师先融入文本,吃透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在情感基调上去熏陶感染学生。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典型的抓住人物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片段。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人物相关的动作的句子,简单批注。接着在朗读环节上,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时教师进行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文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读到:小嘎子蹦来蹦去,转三四圈及推拽拉顶、钩和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大量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机灵,想使用巧招的小嘎子和也不善罢休的小胖墩儿的形象淋淋尽致地凸显出来。先找一名同学来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学生评读、比读,谁还愿意和他比一比,读出小嘎子的机灵劲和胖墩二的稳重劲;接着想象情境读,如果此时你是小嘎子或是小胖墩儿,你会想什么?进行人物补白,这样就更能激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与文本共鸣;接着,分角色朗读,男生性格比较像小嘎子,所有的男生来读小嘎子,女生来读小胖墩儿,这样,就形成了你也想读,他也想读的状态。最后,在对人物性格有了解后,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展示,一个瘦的学生诠释小嘎子,一个胖的学生扮演小胖墩儿,在感官上让人物活起来。这样学生最终诠释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好像课文中人物走到我们身边来了,走进了我们的舞台,进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了把课文朗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也真正激发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目的。
6.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篇六
周家中学刘冰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初中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完成实验研究的措施、方法并在教学中试用,论证其可行性、有效性,并对这些措施方法进行完善。对完善后的实验研究再次进行试验、论证效果。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进行课题反思,完成结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要用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2、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3、教师可结合学情、校情等主、客观因素灵活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增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4、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5、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要注意.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型和模式,但在教学实际中,又不能受其约束和限制,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对待。不可机械照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创延伸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7.生活小细节 德育大课题 篇七
一、生活德育不容忽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 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也常常把此挂在嘴边, 但是因为各门学科的成绩考核, 以及中考升学所带来的压力, 致使我们在平日里不自觉地就把教学精力偏向于文化知识方面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也往往变成了成绩作为衡量的最主要标准。周而复始, 致使成绩好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各个教师的宠儿, 捧在手中, 含在嘴里;而成绩差的学生, 往往成了奚落的对象, 教师之间相互抱怨的话题。长此以往, 在环境的熏陶下, 成绩好的就愈发地优秀, 而成绩差的则是越来越离谱, 其实这已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 也就更突出地暴露出了我们教育方向和教育体制上的种种问题。
只要我们大家都仔细地观察和留意一下学生, 你就会发现很多让人吃惊的问题:打架骂仗、抽烟喝酒、比吃比穿、不思进取、玩物丧志、不讲卫生、浪费成风、道德败坏、没有明确的人生观等等。这些现象存在于成绩差的学生中, 同样存在于成绩好的学生中, 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 作为班主任, 有时候静下心想想, 我很惊心与震撼, 并强烈地意识到,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诚然,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但学生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生活。我们传授学生文化知识, 让他们积累着“才”富, 但“有才无德非君子”啊!我们不能让人才留有道德上的缺失。更何况, 结合农村中学的现状与实际, 更多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所处的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整体素质比起城市学生来说是有所欠缺的。在升学时, 我们没能力把他们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 但我们绝对有责任把一群道德高尚的孩子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要给人阳光, 你心中必须有太阳。”这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爱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塔, 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 往往注重在教学工作中一种平等的心态, 授之以爱心, 以激励、鼓舞和感化学生。人常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教师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自己塑造成“神”, 这个“神”我想应该指的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社会的普遍舆论对我们的信任、信赖、支持与尊重!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当我们付出真情的时候, 孩子们会敏感地感觉得到, 会由衷地信赖我们, 进而由“亲其师”而“信其道”, 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三、尊重学生
受到来自于别人的尊重, 根据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来说, 是解决温饱和最基本的安全生存条件外的最基本一条, 哪怕我们认为只是孩子的初中学生, 他们同样有着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世界相对的单纯, 脆弱, 我们要放下身段, 以孩子的眼光, 踏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放弃我们的漠视和讥讽, 换之以理解和尊重, 鼓励和安慰, 用一种温和而尊重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孩子会拒绝这样的教师。
刚开学时候, 我们班有个叫王聪的学生, 烟瘾特重, 而且肆无忌惮地不怕老师发现, 我当面批评过他, 但不起效果, 让我很苦恼。我并不想放弃, 后来我听男教师介绍说早上容易患烟瘾, 针对这种情况, 早操后, 我放了块巧克力在王聪的文具盒里, 并附一纸条“王聪, 老师希望你可以去品尝到糖的滋味”, 每天如此。其实在第二天我就发现他上课的时候老实了很多, 一个星期后, 他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 谢谢你的宽容、理解和尊重, 我已经决心不再抽烟了, 我想还是糖的味道更好一点”。现在的他与开学的时候截然不同, 为此, 欣喜的家长特地到学校来感谢我, 从这件事我也深刻地知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尊重显得很重要。
四、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严于律己, 目必须要宽容待人。对于前面提到的种种不良现象, 在农村中学的确存在, 而且具有一定的“保有量”。是简单的暴风骤雨, 穷追猛打, 还是和风细雨般的言传身教, 这涉及一个教师自身的胸襟和修养问题, 同时更是涉及对教育工作的真正理解和热爱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雨果说,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教师会因为宽容而更具威信, 反之, 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平添威严。
8.“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究 篇八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2.综合性原则
“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以及语文与其他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3.过程性原则
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4.开放性原则
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就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有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1)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教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2)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3)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法轮功”的危害.b.中国加入WTO之路;c.“美国-阿富汗”之战。
(4)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六年级“时事焦点”课题组制订的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
按照“小课题”探究的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搜集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要点,得出结论。
(2)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方法。
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
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
(1)“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碰到的困难时的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3)“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的研究小报。
9.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九
课题研究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随某一专门的课题记性研究。小学语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1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
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
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对信息进行联想;(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补充新信息的细节;(7)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
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
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10.英语小课题展示总结 篇十
为提升边远山区乡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我镇在县教研室的关心下,于10月24日在我校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英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县教研室的领导肯定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现整理总结如下:
24日上午,第一节和第二节课,由李家山小学的王海芳老师和董家湾小学的张永菊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二、三节分别由李家山小学的原桂珍老师和下西河学校的李青林老师进行了短课展示,短课展示完后,我中心校的全体英语老师在英语组长贾德庆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研训一体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英语老师们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并就两节短课进行了评课,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地展开讨论,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的很顺利。
下午,教研室领导和来自其他中心校的25位老师观摩了董家湾小学和柳树庄小学编排的英语情景剧、英语歌曲联唱和英语绕口令。然后又由张永菊、贾德庆和原桂珍进行了小课题的展示。教师组织的活动结束后,教研室安老师就本次展示活动及时进行了反馈,许多意见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反馈如下:
1、关于课堂教学:我中心校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水平等等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县教研室安老师充分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细节的处理、环节的把握等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他说:“我们所确定的小课题贴近我们的教学,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较能关注并能解决的问题,这次英语教学展示是全县第一次,而且效果良好,今后,还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鲁沙尔教委的张校长也对本次活动发表了看法,他觉得他发起了全县英语老师接受TIP培训是对的,因为TIP的理念已经走进了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
2、校本教研活动: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肯定,活动的组织及活动的流程基本趋于规范,研讨的力度较深,能解决一些实质性的教学问题。但需要我们改进的是,切忌活动时间过长,关注某一个点确立主题,开展小课例的研究,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我们的中心校正在发展,我中心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也在逐步实现跨越,我们在认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转变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改进自身的不足,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成果。
董家湾小学
11.小课题大有可为 篇十一
一、小方向,大思考
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内心所确定的专业成长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的思想触角,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方向,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与点滴收获。例如,在课堂理答(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反应和处理)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就可以对自己与他人的理答行为多关注、多思考:为什么这样理答效果不好?怎样理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如,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也可以更进一步去探究:这个做法好在哪儿?有没有更好的做法?依此类推,钻研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困惑和见解,都可以成为提升自己的机会。无论是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方面的,还是教材研究方面的,只要与成长方向一致,我们就要多一些关注,多用研究的眼光去思考、审视和分析操作中的细节。
二、小课题,大研究
课题研究在一些教师心目中显得高深莫测,认为课题研究是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才能实施的“大工程”。其实,小课题是相对于大课题而言的,是针对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范围小、成本低、周期短的课题。小课题研究无须审批立项,方便快捷,但它更强调教师要有结合教学实际的自觉行动。例如,课改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但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无效合作现象,合作中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把这些具体的、实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炼,然后转化为“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小课题来研究。不管这些小课题能不能立项,其中寻找问题根源和探索解决策略的过程本身就是专业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如果问题得以解决,还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
三、小积累,大成长
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第一线。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们只要用心钻研、善于整理,就可以积累很多经验。许多名师就是靠积累经验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日志、随笔、叙事、案例、反思等,可以简洁流畅、笔法灵活,可以滔滔不绝、生动形象。这些方式“小”中见“大”,给人以启迪。总结起来,这无非就是写点小体会,记好小做法,总结小经验,留下小心得,时常小反思。我们在研究中不断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这就是我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大成长。
会研究的教师,才能自觉地将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真正成为一名扎根于“土壤”的教育科研专家。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找准自己某个阶段成长的“小方向”,坚持从小处着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善于让“小经验”积累和沉淀。我们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将这些经验内化为更高的专业素养,为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小课题大有可为。
12.指导教师有效选择小课题三法 篇十二
卖票法
为让教师及时搭乘“校本科研”这趟列车, 培训是最好的“火车票”。我们不苛求人人都会从培训中得到“乘车的票”, 但求有人能买到票上车。作为学校科研管理的领导者, 服务教师开展好真实有效的培训是搞好课题研究最好的动力。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能够一边工作一边把经历过的事提炼出文字 (随笔、案例、心得体会等并进而上升为教育经验总结与论文) , 也是一条步入科研的路。为此, 我校尝试了卖“引导教师做即时性研究再进入专题性研究”这张票:把“?”带身边———即时搜集, 让教师有问题意识;把笔用起来———即时积累, 让教师丰富研究素材;把事放大看———即时总结, 让教师学会提炼课题或是工作经验。对于一个需长期去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或指导我们工作的经验与存在的困惑, 那就需要我们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从教师需要之处选择实用的培训, 如, 怎样写案例、反思、随笔, 怎样写小课题方案等。或者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只要教师喜欢思考, 初步有了研究意识, 我想都离有效选择小课题也就不远了。另外, 作为管理者也需要学会等待, 对于部分“买票上车后不会看沿途的风景只有旅途劳累”的教师, 请给他们一些时间, 因为接受总需要一个过程。
买票法
旅客总是清楚了所要到达目的地之后, 查看或询问列车时刻表才会有选择地进行买票。同样道理, 教师只有清楚了校本科研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 他才能主动去申请小课题研究。以前学校总是大会上强调哪些教师应参与科研, 哪些教师自愿参与。到近年来学校规定了参加课题研究自愿, 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学校考核细则中。尽管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参加, 但毕竟有人参加啊。把列车时刻表———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人带领各教研组长静下心来归纳在工作中尚需解决的问题整理成小课题张贴出去, 任由教师选用或在此基础上受到启发自行申报课题或是直接加入不同级别的课题组。归纳出来的小课题, 如:课后作业布置的研究、班干总轮换方式的研究、有效设计学生评价表的研究等等。只要是教师认为有可抓手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动买票旅游一番的必将越来越多。
检票法
检票员把票剪了个小口, 这才是它生效的标志。同样学校领导如能给教师所选的小课题把关, 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负责。小课题研究要想有效, 唯有为教师个人或小组的课题把关。我校以学年组或村校为单位填写各团队每人的课题名, 待科研室批阅后给出相关意见修改后才能形成自己的小课题名, 方可进行课题立项与研究。后来, 为了节约时间, 我们采用了电话或是邮箱、QQ群等方式与每位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沟通。沟通的时候不免要碰到三类人:一类是帮他起课题名的;二类是查找可借鉴的课题卷宗的;三类是请他人帮忙完善成课题名的。这里说说一类与三类的人吧。第一类帮起课题名的同时, 你必须了解他处从事的岗位, 需要引导老师一同找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哪些困惑整理成课题。第三类的需要把一些课题名缩小或是放大。如,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缩小后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规范班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规范学生学习用品摆放的研究”这是把大课题缩小的例子。再如:“让学生及时完成假期作业的研究”把问题放大为“小学生课业完成效果的调查研究”等, 这是把问题放大的课题。
13.小课题研究总结 篇十三
每天看到常老师关于晨诵、午读、暮省的思考和做法时自己很是感动,也为她持之以恒的研究状态而折服。这一系列的环节如此周密,细致、操作性强,不全源于她内心里的那份执着吗?几年走下来,她真正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故事,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的成长是无法阻挡的。
作为同级部的老师,自己有着得天独厚学习机会,可是自己却始终没有如此静下心来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教育之路。总是在盲从,而缺少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在忙碌中丧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意义何在,又怎能以研究的心态来做出些什么。
再有平时不善于积累,所做的工作也不少但是真正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在孩子们身上起到作用的并不多。
但是一个学期走下来,我们在晨颂、午读、暮省方面的收获还是比较可人。
晨颂时我们一起结合农历节气背诵了近一百首古诗,这和单纯的积累还不一样,这次的背诵我们是结合了季节时令,和孩子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在积累更在欣赏。午读方面我们从读中跳出来和写结合,特别是《草房子》的阅读我们一边讨论交流一边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感受,一本书读完记载着孩子们读这本书智慧火花集也诞生了。暮省我们这学期采用的是小组循环日记本,以花命名他们各自的小组,在写作中他们不仅记录着自己身边发生的趣闻,记录着他们的成长,更见证了他们的团结与奋进。最让人感动的便是李文豪小组,人人争着写日记,毋庸置疑学期结束最优秀小组便是他们的——郁金香小组。
14.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十四
实现一个目标 ,坚持四条原则,做到五个落实,实行”双轨运行”,创造五种效益!
实现一个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大量读写”为前提,以”双轨运行”为机制,在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语文 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思想潜能.
坚持四条原则:限时、大量、高效、低耗.即在限定时间内抓大量读写,以量变促质变,从而促使大部分学生学好语文 ,但是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要相应减轻.
做到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实验班每周要保证至少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2)读物落实,实验班要完善班级图书角。
(3)辅导落实。
(4)笔记落实。
(5)活动落实。
创造五种效益:兴趣效益、写作效益、阅读效益、教育效益和习惯效益
(2)研究进程安排:
2月至3月:参与试验教师围绕课题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系列“以及”课外阅读目标系列“。
204月至1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初步实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双轨运行”,初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15.小课题研究让我成长 篇十五
1. 强化理论学习
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引领”。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为了将《低年级趣味识字方法的探究》的小课题做好做实, 我在自己搜集资料的同时, 给课题组教师每个人都分配了相关的材料收集整理任务, 在课题会上作交流学习, 我们借鉴了其他省市研究的先进成果, 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这无疑使得我们已经站在的巨人的肩膀上。在学习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好的识字方法, 如“故事法识字”“情境识字”“抓特点识字”等。课题研究促进我强化理论学习, 丰厚专业知识的同时, 便捷了探究中的途径。
2. 促进实践体验
教师的成长需要“实践体验”。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如寻找规律识字、故事识字、动作法识字、抓特点识字、猜谜语识字、“犯错”识字等,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 不断提高识字能力。我们实验组教师经过对自我课堂的分析和我校学生的特点的研究, 觉得激发探究趣味识字应该从课堂基础开始抓起:
(1) 会听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 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 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 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
(2) 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方法, 应少讲, 甚至不讲, 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 会想先要使学生善于想, 这除了靠的启发点拨外, 更要靠去“激励”、“促动”, 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 教学生字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通过讨论,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 会说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 要鼓励学生说, 哪怕学生说的是错的。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小课题行动研究改变了我们的课堂, 提高了课堂效率。有了这样的经历, 我意识到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意义。为此,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去想书中的生字是否能够用总结出的方法进行变式, 这样既开阔了视野,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识字效果明显提升。我们在实践中明白: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就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进入角色, 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成功实现“情感转移”, 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因课因字而异, 精心设计, 抓住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加以诱导, 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 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
3. 提高教学质量
小课题行动研究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使我的教学有了质的变化。低年级的学生, 认生字对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很重要。但是对于生字的记忆却是学生们记忆的难点, 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最终克服汉字的记忆难关。首先从汉字的字形上让孩子了解汉字是象形文字, 特别是汉字里的独体字, 大部分是象形文字。例如:山、水、火、木、月、日等, 通过形象的展示使孩子更了容易记住汉字, 同时也了解了汉字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其次是对于一些会意字, 例如:笔, 上面是竹子, 下面是毛。和古时候用的毛笔一样。看, 上面是手, 下面是目, 表示一个人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面, 表示看。通过这样的讲解孩子更容易记忆。同时通过猜字谜, 使学生更加了解字形, 学习孩子的兴趣更高了, 孩子们也就慢慢的记住了汉字, 喜欢汉字。
4. 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小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对教育科研在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的思想已经深深在我的心中扎根。我以教学一线为主阵地, 从课题研究入手, 把教育科研理论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结合起来, 立足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总之,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时代性,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细心地观察, 需要不断地反思, 需要积极地创新, 正确地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 努力地自我觉醒、自我提升, 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和提升, 做学生心目中真正的名师。
参考文献
[1]丁洁.新任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访谈[D].江南大学, 2012.
[2]岳军霞.成长的奇迹——记河北省衡水市南门口小学学生张晓璇[J].小学生必读 (中年级版) , 2009, 10:12-14.
[3]郭艳梅.快乐地走在成长的路上——记河南省灵宝市第一小学学生翟茜颖[J].少年月刊, 2005, 13:4-9.
[4].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学生牛童、唐子博专访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J].中国校园文学, 2006, 24:2.
[5].在社团中快乐成长——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生社团巡礼[J].班主任, 2012, 04:73.
【语文小课题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小课题目录10-07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09-20
五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08-20
小学语文个人课题总结08-18
语文课题组工作阶段性总结07-23
语文教研课题07-16
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08-18
语文微课题参考目录11-05
初中语文研究课题方案08-16
语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