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2024-10-18

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共10篇)

1.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篇一

浅谈美国电影积极文化传播文化

电影诞生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段时光中,电影逐渐成为了无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娱乐的态度看待电影,也无法抹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事实。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时代和民族精神。从欢歌热舞的印度歌舞影片到结局凄美的日韩爱情影片,从黑色幽默的英国影片到结构严谨的德国影片,从文艺范十足的法国影片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打和抗日题材国产影片,电影就像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的缩影,让我们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获得与以往不同的生活体验。而在所有以地域分类的电影中,传播最广,产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无疑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说到美国电影和其中体现出的美国文化,在这里请允许我套用一个经典的句式,如果你爱她,就带他去看美国电影,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看美国电影,因为那里是地狱。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因特网时代,谁买下了文化,谁就控制了时代。”诸如 “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日常生活、走向世每个角落。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美国电影也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就决定了美国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才使美国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美国电影基本主题都是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而这些既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也是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美国电影为全球观众接受,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好莱坞电影同时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美国电影中的“主旋律”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而美国公民鼎立膜拜这种个人英雄,他们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因此,美国电影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希望以此鼓励自己民族,勇于承担自身责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美国的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一样都有暴力武打场面,但是这种暴力武打的场面往往过于暴力和血腥。像有史泰龙所主演的《洛奇》,这是一部讲述一位拳击手的故事,当然这位拳击手在拳击台上可是毫不留情的,他的对手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电影中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洛奇和他的对手在拳击台上如同嗜血般的对打,场面当然也是非常的血腥。在美国关于全集类型的电影数不胜数,比如刚刚说过的《洛奇》,还有《铁拳男人》和《百万宝贝》等等在美国的运动片中,美国人更多的喜欢拍摄那些肢体接触更加多的运动电影,比如橄榄球,篮球还有拳击。《2012》里那位黑人总统,在人类大难临头之际,他放弃了登上逃生船的机会,留下了这样一句台词:“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要胜过二十个老政客。”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是一种以人类未来为己任的英雄主义境界!《蝙蝠侠》、《夜魔侠》 《钢铁侠》、《绿巨人》中,男主角都以个人超凡的能力拯救社会,惩罚罪恶。而这类的孤胆英雄在电影的开始往往只是平凡人,体现了平凡的公民也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他们无论面对何种危机,苦难,无论收到何种致命的打击,从来不相信失败,英雄们总是 用无比清醒的理性的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布局,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典型的例子如《勇闯恶魔导》,《极限特工》,《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等等,在电影中广泛制造完美英雄的个体力量,将此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美国大片中都不乏这样能够在危机时分力挽狂澜的美国式个人英雄。像刚刚上映的《碟中谍4》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美国拯救世界的英雄还有那个一直十分火爆的《蜘蛛侠》系列中那个能够飞檐走壁,拯救处在纽约这个城市居民的孤胆英雄。还有阿诺·施瓦辛格所缔造的经典《终结者》系列美国人总是不遗余力的向世人展示着他们心中的英雄形象。不管是《碟中谍》中的汤姆克鲁斯,还是《终结者》中的施瓦辛格,还有《第一滴血》中的史泰龙都是在向人们展示着美国人心中的英雄:身体健硕,动作敏捷,有勇有谋,同时还肩负重担力挽狂澜。这一系列的特点可能也就是美国人心中对于英雄们的定义,也是他们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此种英雄的向往。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应该是美国文化所给予的。这也是对美国文化的反映而已吧。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他们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复杂多样、变化无端的局势,他们都拥有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速做出完美的部署,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总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获胜机会,并获得胜利。[2]影片《真实的谎言》中,英雄哈里在与恐怖分子较量时,看看他们所驾驶的飞机就知道,好莱坞人是怎样让他们的英雄们取得胜利的。英雄驾驶着先进的无与匹敌的新式多功能飞机,而恐怖分子们却驾驶着极端落后的直升机,难怪好莱坞所打造的英雄战无不胜,凭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让许多“敌人”毁灭殆尽,原来他们都拥有各种高新科技武器和道具。

美国电影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编织各种神奇的英雄神话。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篷车》、《铁骑》、《壮志千秋》开始,1939年的《关山飞渡》是好莱坞电影中牛仔英雄片的标志性作品,1952年的《正午》、1953年的《原野奇侠》、1959年的《赤胆屠龙》、1960年的《七侠荡寇志》等西部片,仍旧讲述传奇般的个人英雄故事,并逐步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比如,由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系列影片,塑造了特种兵兰博这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美国电影中打造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有着共同特征,就是将个人英雄无限神化,从而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美国电影中广泛制造完美英雄个体的虚幻假象,尤其是极力渲染英雄个体控制整个矛盾冲突的巨大力量,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美国电影中展现着广阔的文化包容性

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族群的变化、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国际形势的推动,美国文化转向多元文化主义。这种多元文化的共生与发展自然催生了美国文化的包容性。[4]美国电影崇尚商业主义至上的原则,并将自身定位在全球市场之中,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吸引美国观众的层面。由此而引发出的是美国电影并不太在意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质,而是对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这也是美国电影的一种文化战略。

首先,美国电影在题材选择方面一般选择全球性的主题。美国电影热衷于拍摄全球性的主题或题材,如自然灾害、全球安全、回顾历史、关注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美国电影在题材上、主题上、风格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大多数影片还是根据文化工业的游戏法则,将一定的商业元素揉合在一起,在几种可以确保票房收入的模式和规则上炮制出一连串迎合大众口味的故事。在影片《后天》、《天煞之地球反击战》、《华氏911》中,人们看到了在天崩地裂、风云变换的一瞬间人性之美和道德之美,友情、亲情、爱情的极度深意;而《星球大战》及其续集、《第三种接触》、《星际旅程》等一些科幻片则给观众们编织了一个个有关未来的梦,同时这些影片也引起了人们对合理利用高科技技术的反思;《加菲猫》、《冰河世纪》等一些动画影片则展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美国主流电影中充分显示了美国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化工业和金钱至上的基本特征。

其次,美国电影在制作路线方面主义进行全球化的合作。美国电影致力于吸纳全球人才、确定电影面向大众和面向多元文化的努力。美国电影消减了影片中原有的民族文化品格,借以更丰富、更亲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质来赢得不同国家的观众的“眼球”注意力。现在,许多美国电影因为影片的资金、制片、制作都超越了国界,近年来一些重要的“美国”电影都是多国合作的产物。如《莫扎特之死》就可以说是一部东欧的电影,因为导演是捷克人,而拍摄地点则在东欧;由奥利佛·斯东的《野战排》是由英国公司制片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制片和导演虽然都是美国人,但却是法国人根据捷克小说编剧,并在法国拍摄的,其演员涉及到了英国、法国和瑞典等国家。

最后,美国电影在价值理念方面注重人类的共同追求。美国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信念和价值追求,往往具有宏观的正义性、平等性和民主性。如《野战排》这类战争题材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角斗士》这类历史题材表现了历史正义的观念,《彗星撞地球》这类科幻题材表现了人类对外来危险的反抗„„这些镜头演绎的,或者是现代都市生活、或者是西部平原的自由驰骋、或者是英雄救美女的美丽神话、或者是面对死亡时人类的互助和勇敢,所有这些都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美国电影中的强烈科技主义文化

美国的高科技助长了美国电影征服全球的竞争力,电影的豪华性,奇观化,梦幻性的特点。美国电影以各种视觉造型和搞科技手段打造了影片的独特文化,体现了它的无限的创造力。一些巨型的灾难片,科幻片和剧情片大量的涌现,如《大白鲨》,《外星人》 《侏罗纪公园》,《珍珠港》,《阿凡达》等影片,以高科技的优势,创造了令人瞠目的电影效果,在《阿凡达》中电影特效达到了新的高度。美国电影还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变人的基因,能力,赋予英雄人物以超自然的智慧和力量,《蜘蛛侠》里的彼得.帕克,《神奇四侠》里的四位宇航员,《金刚狼》里的变种人,都借以超高科技的因素,拥有神起的力量,美国电影一直以科技主义精神打造个人英雄主义形象,并对科学技术的发挥具有超现代感。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美国电影中融入了美国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美国电影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永恒的爱情与亲情,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究其原因,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对科学精神的张扬也是人类文化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美国电影一直以科技主义精神来打造个人英雄主义者形象,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在电影艺术中也主要依赖科技制作获得全新的声像效果,追求感官的欲望满足,将电影艺术带向无关深度思想的平面化、浅表化、感官化方向,使之完全流于商业消费文化。

11新闻 《一》 陆建树(11572107)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2.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篇二

从广义来看,文化价值观是人们的一种内隐文化,处于文化最深层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决定文化性质、方向和特点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形成与一个民族的历史经历、社会发展和民族构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们创建并繁荣、发展、壮大着美国。新移民的到来形成了多元文化,但是在日后的融合过程中大多数人都逐渐被美国的主流文化所同化。其中有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美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主义价值观和实用主义价值观是其核心部分。

1 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价值观中最为基本的、重要的价值观。美国在资源丰富亟待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是蛮荒之地仍未开辟,心须鼓励个人的自立自强。所以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重视个人的奋斗过程和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社会地位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在迪士尼动画电影《小美人鱼》中,主人公爱丽儿就是一个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孩,她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爱情和实现梦想。影片最后由原来的悲剧改成了大团圆结局,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精彩有趣,充满了梦想和温馨,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鼓励有梦想的人要勇敢追求个人价值。1998年迪士尼推出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也是一部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内容取材自中国古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但迪士尼将木兰被动的替父从军变成了主动的寻找自我。在人物设定上,木兰被定位为一个生性善良、活泼勇敢的女孩,其突出的性格特点是独立自强。当父亲被征召上战场时,木兰看到父亲在练剑时因年迈和伤痛而摔倒,她不忍心父亲离开。在莫名的证明自己的意识下,她换上男装,决定替父从军。在军营里,木兰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与耐性,不仅成功地隐藏了身份,而且克服体能上的劣势练就了一身超群的武艺。在雪山与匈奴的战役中,木兰果断地利用最后的火炮制造了雪崩,使敌人全军覆没。在发现单于混入城时她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打败了单于,解救了皇帝,解救了国家,最后为花家光宗耀祖。木兰成功地完成了寻求自我存在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生梦想。

当然,这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由主义不同于利己主义。美国是一个法制健全、依法治国的国家。因此,一个人要想获得个人自由,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同时,还必须自我依靠、自我奋斗。如果一个人想拥有权力和受到尊重,他就必须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2004年迪士尼出品的《超人特攻队》就是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鲍勃(Bob)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超人特工,是全世界崇拜的超级英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鲍勃出于好心的行为却招到了指控,控告他违背了个人不想被救的意愿,还有他在追击歹徒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耗费政府财政数百万元。在社会舆论、诉讼案件和财政负担加剧的压力下,政府要求超人们永不再披挂上阵回归大众过普通人的生活。影片这一环节说明了即使是超人,也要遵守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必须处理好个人同其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当然,影片的主题不仅限于此,在对超人们一系列普通生活的描绘后,邪恶势力再度兴起,鲍勃和家人们仍然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共同担负起了拯救世界的重大责任。

个人主义在迪士尼动画电影里之所以得到推崇,首先在于他代表了善良与正义,这迎合了观众的普遍心理。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无法按照传说或者神话去真正意义的实现英雄梦,但在动画电影这种展现人类梦境的方式中,终能得到彻底的释怀。

2 机会均等价值观

机会均等是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当一个人有了自由,他就有了比较大的获得成功的机会。美国是一个没有等级的国家,出身卑微的人不会因为家庭背景而阻碍他沿着社会阶梯向向上流动的可能。二百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移民的成功,使美国人对机会均等的理念深信不疑。机会均等不是单纯地理解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或者应该平等。而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个平等的机会去争取成功。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当然,人们必须为机会均等付出代价,那就是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使美国人更具活力。迪士尼动画片《猫和老鼠》就形象地体现了美国这种机会均等的价值观。《猫和老鼠》的情节十分热烈,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竞争,但这种竞争又是以一种闹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汤姆是一只家猫,他和它同居一室的老鼠杰瑞是一对“天敌”。汤姆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驱赶着杰瑞,但总是遭到失败。在每集动画片的结尾,杰瑞都是洋洋得意的胜利者,汤姆总是悲壮的失败者。然后在下一集中它们又开始永无止境的追逐。动画片《猫和老鼠》以一种幽默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机会均等的含义就是人人都可以有平等的机会去争取成功。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生活就是一场追求成功的竞赛,均等就意味着人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这场竞赛并取得胜利。参与竞赛并且获得成功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职责。机会均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不应因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低下而被剥夺平等竞争的机会;二是人也不应因其信仰、肤色和发音与主流社会不同而在竞争中受歧视。这种机会均等的思想既体现了美国人的公平竞争意识,又反映了他们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即使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也不剥夺他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1》中的辛巴正是这样一个角色。辛巴的叔叔刀疤为继承王位,设下阴谋并害死木法沙。辛巴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带着负罪的痛苦逃离了家园。在与彭彭和丁满一起生活的日子里,辛巴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为一头强壮的雄狮,它经历着逃避的思想阶段。之后,在娜娜和巫师的启发下,辛巴终于鼓足勇气,克服自己的恐惧,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责任,在面对自身的错误时,只有通过面对才会有所解决,一味地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3 实用主义价值观

美国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壤上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由于美国没有悠久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创造就必须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服从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国形成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20世纪40年代以来,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他们坚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益当作最高目标。实用主义的思想已经深深的渗入到了美国人的文化和生活里。

迪士尼公司一向坚持动画电影的高质量与高投入。当我们看到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时,背后可能包含着很多人的失败。从剧本、角色设计、背景设计、分镜画面等,文化商人们在众多稿件中挑选出“精品”。强调每部作品的质量,成为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一大特色。高质量为迪士尼赢得了高额的回报。1994年,迪士尼出品的《狮子王》以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和流畅的画面,使影片大获全胜,成为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卖座的10部影片之一,创造了4.3亿美元的历史票房最高纪录。本片还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电影歌曲两项奥斯卡大奖。《狮子王》的筹备是从1991年开始,迪士尼公司在制作前投入较长时间的调研,并选派了一群艺术家远赴非洲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产生了动画电影里壮阔的景致。电影经过三年细致的制作,在故事细节和动画表现上认真的推敲,动作设计非常严谨,非常注重作品的质量。在音乐方面,迪士尼请来著名音乐制作人埃尔顿·约翰为《狮子王》量身配乐,将旷野的非洲音域同动画电影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动画奇迹。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全片全由陶土模型拍摄而成,为了使剧中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形象、逼真。动画工作者在幕后共制作了多达227个偶型,其中主角杰克就有400多个模型头。该片用定格方式制作,往往5秒钟的画面会耗费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花木兰》汇聚了迪士尼公司700多位动画师、艺术指导和技术人员为其做后期制作,历时4年多时间,将家喻户晓的传说绘制成令人目不暇接的动画画面。迪士尼动画人这种孜孜不倦的态度正是美国人务实的表现。

4 结语

美国是一个时尚而又多元的国家,它虽没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多年来,迪士尼的动画一直处于全球动画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些成绩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迪士尼动画的成功告诉我们,动画电影的创作要有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只有植根在本国丰富的文化土壤里才能茁壮的成长。

摘要:文化价值观一般通过意识形态、技术形态、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经济活动和实践活动发挥其功能作用。动画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自然也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作为美国动画产业的代表,迪士尼便是典型的例子。本文以迪士尼动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迪士尼动画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来全面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对迪士尼动画电影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文化,文化价值观,迪士尼,动画

参考文献

[1]任晶.浅析美国文化价值观对商业动画主题的影响.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季刊),2010,(1)

[2]郑伟玲.木兰故事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变异[D].安徽.安徽大学.2010.

[3]孙立军.马华.美国迪士尼动画研究.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4]许一多.周俊峰.实用主义:美国的外交哲学[J].长白学刊,2002,(05).

3.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篇三

关键词:梦想 追求 奋斗 价值观 美国文化

《追梦赤子心》是美国1993年度的电影,英文名为Rudy,也译作鲁迪传奇。这部电影改编自丹尼尔.鲁迪的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个追梦者不懈追求,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梦故事。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受到一致好评,被提名1994年美国青年艺术家奖杰出家庭影片奖。该片不仅反映了鲁迪的生活,更反映出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美国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在这200年来,形成了以自由,平等,民主为基础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追梦赤子心》正是通过鲁迪的形象塑造,传递出美国人所崇尚的为梦想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努力奋斗,证明自己价值的理想和信念的态度。下面将分别论述《追梦赤子心》传递出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一.勇于追求梦想的美国梦

自1776年以来,美国人便相信,任何人只要通过自身努力,顽强的奋斗,便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更好的生活。这就是美国梦。美国梦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信念。美国梦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远远胜过对物质的追求。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1878-1949)在《美国史诗》(Epic of America)中首次提到美国梦,他写道:“美国梦远远超过物质范畴,美国梦就是让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他认为:“美国梦不是汽车,也不是高工资,而是一种社会秩序,在这种秩序下,所有男人和女人都能实现依据自身素质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与他(她)的出身、社会背景和社会地位无关。”[1]通过这一段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梦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多的是包括精神层面,无论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如何,他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最终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同时也使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并获得他人的尊重。

鲁迪从小就热爱橄榄球运动,希望有一天能为圣母大学的橄榄球队打比赛。于是,加入圣母大学的橄榄球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他为这个梦想付出了超人的努力。鲁迪个子矮小,身材瘦弱,没有运动细胞,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包括他的哥哥在内,认为他不适合当橄榄球运动员。只有好友彼得支持他,告诉他有梦想现实才是可以忍受的。并且在他生日时,送他一件印有圣母大学字样的夹克,鼓励他努力为梦想奋斗。这让鲁迪深受感动。但彼得后来在一次意外中死去,这让鲁迪悲伤不已。但为了彼得生前的鼓励和支持,为了他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毅然离开了已经谈婚论嫁的女友,去往圣母大学,踏上了追寻之路。在追寻自己梦想的过程中,鲁迪也有过彷徨和绝望。在申请圣母大学一次次失败时,鲁迪非常痛苦:他告诉神父:“我绝望了,如果下学期再不能进入圣母大学,一切就结束了,圣母大学并不能接受三年级的转校生。”牧师:“孩子,你已经为梦想付出了很多!”鲁迪:“我不在乎,如果没有好的结果,一起都是徒劳。”牧师:“我想你会发现付出总有回报的!”神父的话给了鲁迪以勇气和启迪,他最终战胜了自己的绝望,勇敢地进行最后一次申请,并最终获得成功,成为了圣母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在追求奋斗的路途上,鲁迪不畏艰难险阻,战胜了一次次的困难,也战胜了自己的绝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二.崇尚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最早使用个人主义这个词的是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的。个人主义并非我们常说的利己主义,特别是极端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指对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个人幸福的崇尚和追求,强调个人独立,它是美国核心价值的一部分。英雄主义指人不甘平庸,努力奋斗,追求卓越,希望做出不平凡的让人仰慕的功绩的精神风貌。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反映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它不仅包含了对个人自由、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2]在许多美国人心中,英雄来源于平凡的人,那些执着的、不懈努力,积极奋斗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此外,由于每个人非常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而那些最终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也被看作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英雄主义都崇尚个人奋斗的精神,没有个人奋斗的精神,就无从谈及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努力奋斗,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最后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鲁迪是个具有个人主义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人,他努力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不甘落后,执着向前。他追求的方式就是通过成为圣母大学的橄榄球队队员达成的。为了成为圣母大学的橄榄球运动员他顽强地奋斗。他学习成绩差,高中毕业没能上得了大学,就先到炼钢厂打工四年,积攒了学费。然后跑到圣母大学所在地城市去,想寻找机会入学。幸而有神父的帮助,告诉他可以先在专科学校读大学,如果上学期间成绩好的话,就有机会转入圣母大学。鲁迪听从了神父的建议,先进入到专科学校念书,在此期间,他刻苦攻读,一天只睡四个小时。鲁迪每个学期都申请转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申请失败,但他不放弃,整整申请了四次,终于抓住了最后的机会成功地成为了圣母大学的一名学生。成为圣母大学学生之后,他参加了橄榄球队员的选拔,却只成为了陪练队的一名成员,但他全身心地投入,每次都像打超级碗比赛那样拼命,弄得自己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整整两年过去了,他没有一次出场机会,在最后一个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的最后几秒钟,他得到机会出场,扑到了对手,最后被像个英雄一样高高抬举着离场,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实现了证明自己的愿望,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三.倔强不服输的精神

鲁迪从小在橄榄球上的表现就很一般,没有表现出特别的运动天赋,但他由衷的喜欢和痴迷这项运动,立下志向,有一天要为圣母大学打橄榄球比赛。鲁迪身上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的精神,他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天赋,只要自己喜欢,就一定坚持做下去,直到成功。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因为有天赋才去做什么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执着,顽强,进而勤能补拙,最后取得成就的。如果每个人都量力而行,不去勉强自己,不去激发自己的潜能,那这个世界上会少了多少成功的人?

鲁迪进入到圣母大学橄榄球队做陪练队员后,非常拼命,好像是在打比赛一样投入和认真,当队友们不忍心向这个又小又矮的鲁迪冲撞时,鲁迪却愤怒了,他说:“别向对待你的小弟弟一样对我,我们在模拟摆渡训练。如我放松了,就不能帮你们准备好周末的比赛!”鲁迪对橄榄球的热爱甚至超过了他的生命。正是鲁迪的这种拼命精神,才使他赢得了队友们的钦佩和尊敬。在做陪练练了两年后,鲁迪迎来了他们的最后一个赛季,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比赛名单上,能真真实实地参加一次比赛,能让父亲兄弟来看他比赛。但是一次又一次,比赛名单上都没有他的名字。当看到最后一场比赛名单上仍然没有自己的名字,鲁迪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愤然离去,拒绝像往常一样参加训练。但最终在黑人朋友的劝导下,他重又回到了训练场。橄榄球队员们被鲁迪的顽强和耐心打动,他们纷纷找到教练要求鲁迪替自己出征。在最后一场比赛中的最后几十秒钟,队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呼喊鲁迪名字,要求他上场,教练终于同意了,他换上了鲁迪上场。鲁迪在最后几秒钟内打了一场真正的比赛,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了父亲的骄傲。鲁迪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不服输的勇气和追逐梦想的信念,终有一天,你会实现你的梦想。你的精神决定你的成败,你的奋斗收获你的付出。

四.为梦想付出是否值得。

鲁迪为了实现为圣母大学橄榄球队打球的夙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在钢铁厂打工四年,是为了积攒去圣母上大学的学费。离开家乡,离开了已经谈婚论嫁的未婚妻,是为了去圣母大学上学,这导致了未婚妻最终变成了他的弟弟的未婚妻。用两年时间读专科学校,是为了能够转学到圣母大学,这期间还跑到圣母大学去打工,为的是接近圣母大学橄榄球队。后来终于转到圣母大学,却又做了整整两年的陪练,所有的一切,最终换来了最后赛季的最后一次比赛的最后几秒钟的出场,人们不禁要问,值得吗?

我们看惯了许多天才的故事,有多大付出就有多大收获的故事,听多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经历。事实上,很多人的付出和收获并不成正比,更多的真实是十分、百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天资平平的人的真实写照。鲁迪本身就是个天资平庸的人,他的付出就是百分付出,一分收获,但是他的可贵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这个普通人看起来那么不同凡响。梦想人人都有,但很多人却因为畏惧前行道路的艰难而放弃,不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也有像鲁迪一样的人,为了梦想执着的前行,不在乎道路的崎岖坎坷,不在乎一次一次被击倒,每次都勇敢的站起前行。这本身就是值得赞赏的。其次,努力的过程本身比结果更为重要,只有努力,才可能有好的结果,任何的成功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但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结果,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将奋斗交给自己来掌握,结果交给上帝好了。其实,鲁迪的收获不仅仅在于那场比赛的最后几秒钟,他通过自己辛勤的汗水,赢得了所有的优秀的圣母橄榄球队队员的尊重,被他们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并被高高抬起离场。因而他的付出是值得的。由于他对橄榄球的热爱,他进入了他的一个哥哥认为他绝对不可能进入的圣母大学橄榄球球队并在那里拼搏了两年;他还获得了圣母大学学位,此前鲁迪的父亲一直认为只有出生在有钱人家里的聪明孩子才能获得圣母大学学位;他的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否则他现在还在钢铁厂和父亲哥哥一起干活,也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五个弟弟受他的感召,全部进入圣母大学学习,并获得学位; 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且是物超所值。

总之,梦想是需要用心来守候,用坚韧来追求。鲁迪凭借他的个人奋斗实现了梦想,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体会。作为一部励志影片,追梦赤子心很好的诠释了梦想和奋斗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任何时候,任何人,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拼搏,就永远为时不晚。艰辛是我们成功之路上的垫脚石,磨难是磨练我们的宝贵财富,要成为命运的主人就要勇于拼搏,逆流而上。在鲁迪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他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平凡走向辉煌。鲁迪的传奇,是他奋斗的结果,我们每个普通人,只要努力也可以缔造自己的传奇。

参考文献

1.James Truslow Adams,Epic of America[M],Bsoton:Boston Publishing House,1931

2.李玉洁,从《风雨哈佛路》解读美国文化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3.3

4.浅谈荣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篇四

荣丰企业文化核心经过高层领导智慧融化,凝聚成了我们共同的指导思想,它能转变了我们的观念、提高了我们的认识、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从而使我们认识到荣丰企业文化核心的真正含义。荣丰印刷的执行文化:它强调的是执行力,这对一个企业而言,是实现各项目标的桥梁。为了尽快实施各项目标的对应措施,取得有成效的执行结果,就必须强化执行力。当前,市场竞争白热化,对企业执行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哪个企业不抓住执行力这一重要环节上狠下功夫,将有被边缘化甚至淘汰的危险。因此,荣丰企业文化中在这个时候提出具体要求:“我会主动出击,快速反应,马上行动,精准高效”是很有必要性的。

荣丰印刷的学习文化:一个要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在应对竞争,在迈向市场的路上,它将激发我们创新的动力,保证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全员好学上进,那么荣丰公司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个人也会得到更好的提高!这就是荣丰公司学习文化里的:“学习改变命运,创新成就未来!”。

荣丰印刷的管理文化: 提倡“以人为本”,增强价值观培育,在公司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身心能够融入到工作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学习如何尊重别人、帮助别人、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身作则,从而形成荣丰公司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严肃的爱,严中自有真情在!

等等等等...总之,荣丰公司企业文化核心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相互统一,它经典地向我们昭示出一幅蓝天美景的愿望,我们当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体会,在生活中融会贯通,用心理解,我们就一定会诠释荣丰公司其它各条核心理念。

让我们在荣丰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同呼吸、共命运,集思广益,团结一心,为实现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体现而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杨文雯

5.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篇五

浅谈如何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下建设优秀青年文化

作者:翁真真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新观念、新时尚不断涌现,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拟从青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入手,浅谈如何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原则,并在导向原则的指引下,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青年文化 理论视角 五环节

当今时代,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文化层次高、思想活跃、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根据青年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体现青年自身特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有效建设路径和建设模式,培养青年员工新的企业理念、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打造一支理想坚定、昂扬向上的青年职工队伍。

一、建设优秀青年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优秀青年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

1.青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从整体而言,是以作为全体员工命运共同体的企业的利益需要为价值取向,通过充分关注员工的精神面貌与意识形态,引导全体员工建立起符合企业需要、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并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精髓在于企业理念,核心要素就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青年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主流,它一定会在青年文化中生动地体现出来;青年文化是支流,既要反映企业文化,同时也应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二者有着内在的有机的必须联系。因此,企业文化渗透着青年文化的血脉,包容着青年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主流,推动、影响并指导着青年文化的建设。

2.青年文化核心理念与企业精神的关系

企业精神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行为方式,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职工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企业行为中的聚合。而青年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紧紧围绕企业青年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发展企业而建立的,它是一

种小群体中调整人际关系和人本身的一种文化。青年文化建设就是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以企为家、爱企如家”等精神为依托,适当体贴满足青年心理需求,形成共同价值观、共同信念、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准则,让广大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闪光。因此,优秀青年文化的内容核心,正是企业的独特价值观与作为价值观载体的企业精神。

(二)建设优秀青年文化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需要

1.青年文化建设对建立共同愿景的重要作用

共同愿景,这是建立在企业及所有职工价值取向一致的基础上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愿望或理想。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就是让众多的“小愿景”托起我们企业的“大愿景”,努力实现“发展企业,成就个人”的价值理念,就是把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实现青年职工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把青年员工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趋于一致,找到自己与企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青年文化建设对建立现代公司的重要作用

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要从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出发,把青年发展与企业发展高度相联,把企业进步与青年个人价值的提升高度融合,使团员青年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地改善心智模式,不断地建立共同愿景,不断地进行系统思考的修炼,增强青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取得效益最大化来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来充分体现青年文化的建设价值,推动现代公司的建立。

二、建设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青年文化

(一)全面分析青年文化的理论视角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选择各种行为方式、手段和目标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首先必须精心培养、凝炼企业精神,发挥企业核心价值观在青年文化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1.民族精神是青年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民族精神应是所有青年所要遵循的主导精神,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要传承并发展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好传统、好作风,凝炼形成青年文化自己的“根”和“魂”,充分展现团结奋斗、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锻造青年队伍的“精气神”。要以民族精神作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职工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2.时代精神是青年文化建设的核心导向

一个集体需要精神动力来维系共同的理想,一个企业需要精神动力来创造一种团结奋斗的氛围。要在坚持根本性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前提下,应随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那些具体的日常的价值观念、经验和思维模式不时作出调整,以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念作基础,与时俱进,形成青年员工对社会发展、市场变化的共识,使青年文化青春常在、充满活力。

3.科学发展观是青年文化建设的内在底蕴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符合社会主义形势、符合企业实际、符合青年自身特点的青年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要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引导青年认真学习科技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帮助青年员工开发潜力实现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培育优秀的青年文化,使企业科学发展这一目标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为,把青年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科学组织起来,发挥最大效应。

(二)深入研究青年文化的实践对策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精神,呼唤“五环节”之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员工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去。

1.环节之一:呼唤优良传统的熏陶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底蕴,文化积淀之深厚世所罕见。优秀传统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建设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营养丰富的母乳。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因此,建设优秀的青年文化要吸收传统文化自身价值及其存在的合理性,接受到民族优良传统的熏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坚持和发扬伟大的新时期创业精神,倡导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2.环节之二:呼唤志愿服务的坚守

志愿服务推动人类健康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打造服务品牌,是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依靠党组织铺就志愿服务网,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志愿服务,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形成“党政工支持、团组织牵头、项目化运作、青年人能为”的工作格局;要将传统文化中“做好事、当好人、存好心、得好报”的道德观念,融入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中,形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青年志愿者文化,营造尊重志愿者、学习志愿者、做志愿者光荣的良好氛围。

3.环节之三:呼唤人文精神的形成人文精神具有“内在超越”的特征,显示了文化的特色,并成为当今社会从价值系统入手来发展、转化文化的关键。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通过挺立人文精神,肯定广大青年的价值,构建对青年的“终极关怀”来提高青年对青年文化的认识。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在青年一代身上,人文精神更应大力弘扬,以激发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祖国的热情,使青年文化和谐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青年成为一支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青年员工队伍。

4.环节之四:呼唤心智模式的改善

建设成熟完善的青年文化,既要重视各种文化的深厚影响,又必须注意体现青年组织自身的个性特征,展现别具特色、风格鲜明的青年风采。要立足青年,畅通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走进青年,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掌握青年个性思维,倾听团员青年需求,关注和解决青年实际困难,及时反映青年呼声。同时,要适应青年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健康有益、青年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培养青年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探索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引导青年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5.环节之五:呼唤共同愿景的建立

共同的愿景应该成为企业青年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共同愿景确立过程中注入青年文化活动,通过共青团的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企业构建共有价值观。在青年文化教育方式方法上,要采取“三结合”,即“灌输与引导相结合、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群体智慧,倡导团队学习,加强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过程管理,提高“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质量,抓契机建设优秀青年文化,营造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精神》,邵汉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李宗桂,哲学研究,1994(10)10

[3]《青年文化:理论与实践》,郭庆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版

6.浅谈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篇六

晋师附小 陈宇娟

美术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吸收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民族文化会通过美术这样一个特殊的平台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孩子心中。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学生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宏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做为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思考:如何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吸取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让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点滴想法。

如何能让学生爱上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让民族艺术大放异彩?学生在感受中华美术博大精深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丰厚了文化底蕴,为文化的传承 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小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使学生在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中国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我们保护、继承、宏扬。

我通过小学美术课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通过民族艺术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正确审美价值观。

无论是传统的彩陶工艺,灿烂辉煌的青铜工艺,享誉世界的陶瓷艺术,巧夺天工的玉石雕刻,威严神秘的石窟艺术,还是借物抒情的中国绘画,布局宏伟的宫殿艺建筑,妙造自然的园林艺术,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以及充满美学意蕴的书法篆刻等,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它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这些都将深深印刻在学生的心中,更会是精神上的极大震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

三、在美术教学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的选择,将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对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学生当中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祖国未来发展壮大的需要。

中国美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始终与文化情景相联系。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美术文明,是祖先用辛勤的劳动,智慧的创造为后代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青少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主人翁,引导、激发青少年热爱、敬重、宏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激情是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宏扬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加深了认识,增加了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有效的促进名族文化的传承。

四、了解本土民族文化,重塑美术课堂。

1、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剪纸、刺绣、泥塑、脸谱等,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我县小东中学将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剪纸内容与技法与美术教育结合,开展剪纸艺术教学。现在,很多孩子都掌握了剪刻方法和技巧,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纸便能创作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剪纸作品。

2、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即把民族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术教学。学生在作品内容、选材、形式及制作的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中国审美感情的影响,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

五、给传统民族文化加入新元素,使美术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1、变俗为美,给民俗风格加入新元素。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格和民族文化,农村大多种植玉米、青稞、荞麦、大豆等农作物,这些作物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以把这些常见的东西纳入美术活动课中来,根据农作物自身的颜色、质地进行创作,制作出了一幅幅别具特色的拼贴作品。另外,我们还在民俗风格上加入现代元素,如当地的民族刺绣,大多式较为传统图案,可以让学生加入更多的具有现代气息图案,绣出来的腰带有了新的特色。这些乡土乡风的手工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能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同学们收获的是一种思想: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这个大背景下,除了传承,还需要有创新精神。

3、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案例。以现今最有代表性的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为例。这个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标志,它不仅以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印章作为标识主体图案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颜色红色作为主题图案基准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代表着民族与国家,代表着喜庆与祥和。而且作品主体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传递着友好、真诚与热情。同时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人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传统图案设计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将乡土美术资源引进课堂,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关注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引导学生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拓展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使得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切合地方实际,同时也能让师生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无论是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动手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方面,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在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地域文化特点,通过对文化和艺术的本土挖掘→吸收融合→创造转化这种传承过程,实践美术教育传承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文化的传承。

2、在文化传承模式上,改变过去单一的由学校教育的师授学承的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把过去师生之间依附、依赖、顺从的关系改变为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反思的新关系,加强对学生认知方式、处世方式的培养与锻炼。教学中我认为,只有在正确的“文化观”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艺术、认识文化。在传承模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物、社会实践活动、影视传媒、民间艺人、节日风俗等教育资源,从内容与形式和表现材料上改革创新。从文化传承、心智教化、创新能力等具有民族文化特制上下功夫,以培养学生“厚德载物”健全而开阔的心智,以及“自强不息”坚毅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会成为美术教育者肩上的一项责任,如何正确引导,加以善材利用,我们美术教育者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做为国际化教学模式的今天,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认识民族文化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7.透过《阿甘正传》,浅谈美国文化 篇七

美国梦及乐观主义

众所周知, 美国是移民大国, 许多欧洲人为了寻求美好的理想生活, 怀揣着美国梦而移民美国。如今大量的亚洲人和拉美人依旧把美国看为实现梦想的黄金之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美国梦?在影片中, 阿甘虽然智商很低, 有些迟钝和愚蠢, 但是他顺利的大学毕业, 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的历史事件, 获得过“优质勋章”, 参观过白宫, 还是个体育英雄, 最后还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就是实现了美国梦的一个典型个例。所谓的美国梦 (American Dream) , 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 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 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对很多人来说, “美国梦”意味着接受良好的教育, 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以及拥有自己的房子。而阿甘即是传统美国梦的守望者。影片中, 经常有人会问阿甘:“Are you stupid or something?”他的回答也总是那么一句:“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 他永远都牢记妈妈所说的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until you try and try your best.”他用妈妈的逻辑做人, 用珍妮的方式奔跑, 用巴布的理想努力, 他不去奢求什么, 却总是因为执著而收获;他诚实守信, 做事认真, 勇敢无畏, 重情轻财。无论你是白人还是黑人, 聪明还是愚蠢, 你只要做到最好, 然后取得成功。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样的美国梦也体现在了美国的军人世家丹中尉身上。他将战死沙场当作自己的归宿, 为国捐躯则是自己的荣誉, 反之就是人生的耻辱, 他残疾后的自暴自弃恰恰又是一种迷茫中的堕落状态。然而阿甘固执的实现对布巴家人的誓言而有些盲目的开起了补虾船。丹中尉的一句玩笑话“你要是当了船长, 我就给你去当大副”变成了事实。阿甘执著的心给了自暴自弃的丹中尉极大的震动, 也终于激活了丹中尉倔强、好胜的本性与曾经属于他的那颗雄健的心, 成为了捕虾大王, 造就了百万身价。这种成功的方式具有十足的美国味道, 是真正的美国梦的实现, 是真正的美国民族精神。

爱及纯真

爱是所有文学, 艺术永恒的主题, 爱也是最明显的美国主流价值观之一。我们在电影中体验了不同的爱, 有家人之间的爱, 朋友之间的爱, 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

首先是阿甘的母亲之爱。阿甘的母亲在缺少丈夫的同时, 上天又赐予了她一个残疾智障的儿子, 然而这一切的不幸似乎又是幸运的———造就了一位坚强、智慧的伟大母亲形象。正是阿甘的母亲面对生活的种种大智慧:积极乐观的心态, 坚强进取的精神, 坦然率直的态度, 虔诚忠实的信仰才让阿甘学会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也继承了母亲坚毅的性格, 他教条式的对母亲的话的背诵与贯彻, 丝毫不让人感到生硬晦涩, 更多的则是对阿甘母亲的赞叹与感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才使得阿甘生活得比普通人更精彩。

其次是朋友之间的爱。阿甘一直爱着他身边那些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战争中逃生路上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布巴, 他一遍又一遍的回到杀机四伏的雨林里为了寻找并救出布巴, 结果好像是战争的不幸在嘲弄两人的命运一样, 他一次次救出他的战友, 包括断了腿的丹中尉, 直到最后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布巴, 目睹布巴死去之后的阿甘将捕虾当作了自己实现与布巴的承诺的唯一方式。后来, 他又帮助丹中尉走出精神上的困境, 重新站立起来。

最后就是阿甘对珍妮纯真的爱情。这种爱情是真挚而永恒的, 不管珍妮变成什么样子, 在他看来, 她始终是那个当自己在校巴上饱受别人的白眼时让自己坐下, 和自己说话的“天使”。他不允许别人伤害她, 他总是会不时地想起她, 他只希望她能过得快乐……“I'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love is.”这句话不仅说出了阿甘的心声, 同时也是代表了先天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向全社会发出一声呼喊:所有人, 生来是彼此平等的, 都应该平等地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因为:爱是人类共有的美德。

垮掉的一代

作为一部时代感相当浓厚的影片《阿甘正传》几乎涉及美国从战后到80年代的所有大事, 而其中尤其以60年代为主线, 回顾60年代, 人们常说那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性”、“毒品”的时代, “青春与代沟”“垮掉的一代”, 影片中珍妮则是这一时代人物的典型代表。她的童年是痛苦的, 也许这也正是她当时能够理解并接纳阿甘的原因, 在父亲的怒吼声中祈祷上帝帮助她变成一只鸟, 体现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和渴望。酗酒、暴力、猥琐的父亲带来的心理上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则塑造了影响她一生的性格——叛逆与逃避, 而这种性格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她历尽磨难的人生。

童年的不幸促成了她的传统价值理念的全面崩溃, 取而代之的是对任何传统道德理念的全然叛逆。如当着室友的面引诱阿甘;认为刊登裸照是出名的前提;赤身裸体的在小酒馆里弹奏唱歌;和一个所谓的黑人运动领袖实际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一起过着酗酒、鬼混的流浪生活, 吸毒是她排遣寂寞的唯一方式。与她的叛逆一样不可逆转的性格就是她的逃避, 她一开始逃避暴力与伤害, 后来却逃避着幸福与爱;她一边追求真正的自己, 一边却不断的否定自己。小时候和阿甘一起逃进田里作祷告是她的第一次逃避, 然而在两人的成长过程中则发展为逃避阿甘给她的爱:当她赤身裸体地在小酒馆里弹吉他受到流氓的骚扰时, 她逃避了挺身而出的阿甘;越战中逃避着阿甘的来信;在和阿甘在反战集会上的相遇之后她依然选择了和打了她的所谓“运动领袖”一起流浪而逃避为她可以放弃一切的阿甘。

她的叛逆, 她的逃避都象征着那个时期的美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厌倦。她是那一代美国青年人的缩影:迷茫、混乱并且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在经历了不断的新思想、新主义的幻灭后成为潮流的生活方式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张奎武.英美概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董力燕, 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 2007, (5) .

8.浅谈朦胧诗的文化价值 篇八

关键词 朦胧诗 人本性 批判性 文化价值

一、朦胧诗产生的背景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的订报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方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代以后,它在诗坛上乃至文学界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关于朦胧诗潮的起源问题,一般的文学史书者以1987年北岛、芒克等诗人在北京创办的《今天》诗歌杂志为其发源的标志。其实《今天》杂志的创刊只是朦胧诗潮从“地下”转入“地面”公开状态的一个转折点,早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革命样板戏”是公开文学中最为显赫的作品,但年轻一代中的敏感者已开始萌生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朦胧诗潮发生这时,民族和国家刚刚从混乱的局面中摆脱出来,且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黄翔、食指、白洋淀诗歌创作。这些“潜在写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制约而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想象与思考之中,并由些显示出人性与艺术的觉醒。”与考作家们借重自己精神资源不同,年轻一代的反叛者更多的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刺激。

二、朦胧诗的文化内涵

1、人本性

“文革”时期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的一个失去理智的、疯狂的文化恐怖时期,大批的进步文化思想及其优秀成果都被当作“毒草”而加以无情地摧残和蹂躏。之所以人本主义文学思想在这一时期仍然得以延续,之所以“朦胧诗”在这一时期仍然得以产生,在理论和实践上讲,首先在于,人本主义作为人的精神现象,并不会因为某种异已力量的压抑而消失,相反,的激化只能使它更加顽强地凸现出来,并使之形成一段思想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诗潮诗歌就是这种压抑激化的产物;其次,五四以来的人本主义文传统和一部分外国文学作品滋养了当时的那一批青年诗人。尽管当时绝大部分进步文学书籍已被列为“禁书”,但正上那些被查禁的“黄皮书”,却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些青年中引起了“地下阅读”的热潮并从一些西方现代派诗歌等作品中学到大量崭新的表现手法,这是“朦胧诗”的艺术源泉;第三,之所以朦胧诗派能够实现对五四人本主义文学承接,其直接原因在于当时“上山下乡”运动中一批知识青年的警醒,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和对一代青年命运的关怀为新诗潮的萌芽提供了机缘,这便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论战中所谓的主体性的觉醒,才使新诗潮诗歌选择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当时的极“左”思潮决裂并对之批判,便成了朦胧诗先驱的使命。

2、批判性

“文革”十年荒废了新诗潮诗人的青春,使他们成了“被废了的一代”,他们在反思中也逐渐认清了自己那一代人所应入的和能够处于的位置,那便是“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为后世提供历史的见证,也便是他们的人生价值之所在。

三、朦胧诗的文化价值

朦胧诗潮发生之际,民族和国家刚刚从混乱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尚且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朦胧诗群更多地传承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情结和敏感的时代意识。“意识终于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这代人能够把埋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声唱出来”,“反映拳时代精神的艰巨任务,已经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今天诗群”自一诞生,就表明了他们将以国家、历史、时代为已任,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及批判意识。当“文革”十年的噩梦结束以后,“文革”残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伤痕”终于得到了宣泄的机会和可能。《今天》诗群如惊雷一样震破整个沉闷僵硬的诗坛之后,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指出这种新的诗歌有“晦涩怪僻”的倾向,“让人读了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他送这种“永远无法以索解的‘迷’一个雅号——朦胧诗。”李丛中甚至否定了朦胧诗之为诗的事实:“诗到了只有作者亲自出面才能解释清楚的地步,诗就不是诗。”朦胧诗对已然习惯既有诗歌程式和浅白趣味的读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80年代前期北岛曾说:“我们做好数十年的准备,就这样封闭的写下去。”而舒婷则以先驱者和献身者的姿态承诺:“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东西,我们读得不很懂的诗,未必是坏诗。我也是不先赞成诗不让人懂的,但我主张应当允许有一部分诗让人读不太懂。”

当诗人用崭新的诗篇,崭新的审美意识安突破、粉碎某种业已成为习惯的、机械的接受方式之后,诗人和读者将获得再生。朦胧计终于在一批批诗人和现论家们的坚持下站稳了脚跟。朦胧诗因其富于革命性的尝试赢取了自身的价值,开始向他们的前辈树起了反叛的旗帜。在特殊历史环境与条件下产生的“朦胧诗”,是受伤一代人的情感结晶,它深刻地展现了一代人的心灵印记与人生档案。当他们以全部的青春作为代价,承受着社会的欺骗、亵渎、出卖之后的迷惘和痛苦时,从负面上获得了一种原本不应得却难得可贵的财富,他们在精神迷途中寻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广阔天地。这种精神的獲得,要先建立在揭露黑暗的否定性情感和社会批判的基点上。他们以悲壮的姿态,直接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就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权的崛起,诗人圣洁、高尚的爱情观念和勇于表现爱情的非凡气质,又是一种平等与独立的人格宣言。

参考文献:

[1]席云舒:《论“朦胧诗”》,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1期

[3]丁力:《古怪诗歌质疑》,诗刊,1981年第3期

[4]李丛中:《朦胧诗的命运》,作品,1981年第3期

9.美国的奶茶文化 篇九

美国的奶茶文化

Coffee or tea?(咖啡还是茶?)这是一个问题。在没去英国之前,对我来说,从咖啡和茶之间作出选择,绝对不成问题。但是来到英国后,发现以前按照经验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在新的环境中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因为很多东西虽然名称和国内一样,实际上却差别很大。

说到这里,我必须插播一个牛肉拉面的故事,来证明以上所言不虚。和我一起留学的一个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很想吃牛肉拉面。于是我俩去了当地一家以做牛肉而闻名的餐馆,菜单上还真有牛肉拉面,让我们着实兴奋了一阵。只是侍者的一个“牛肉要几成熟”的问题让我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当时我朋友还很镇定的回答,按照一般客人的标准做就好了。结果上来的牛肉拉面,面倒和国内的差不多,牛肉却是半生的,还能看到红血丝。原来英国人如此定义牛肉拉面,这种误会真让人哭笑不得。

再看看coffee or tea的问题,你的选择是什么呢?如果一个英国人问你要不要喝茶,不用怀疑,这里的茶肯定指的是英国红茶。红茶于英国人,像

PIZZA于意大利人,葡萄酒于法国人。虽然并不为本国所独有,本国的却最为知名,而且成为本国人民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被赋予高雅内涵的英式下午茶在现代英国早已被简化为工休时的一种零食,大概只有怀旧的闲人才刻意去摆这种派头。太习惯于某样东西可能就不以为意了,不过英国人对红茶的热爱影响力仍是巨大的。我周围的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不管以前喜欢喝什么,慢慢地都变成红茶的拥趸。在厨房里聊天的时候,几乎是人手一只大大的茶杯。红茶也成了大家回国送礼必选的礼物。

茶可以带回国,但要想品尝正宗的英式风味,以下三样是标配。第一当然是牛奶。准确点说,英国人说的tea指奶茶。加多少牛奶根据个人喜好,我反正是没见过不加牛奶就喝的。这和中国红茶的喝法完全不同。注意,必须是冰牛奶。老外不会把牛奶加热喝。味道浓郁的红茶配上牛奶,口感醇厚,奶香扑鼻,没喝就已经让人陶醉了。第二是方糖。奶茶其实不苦,加糖可能是嗜甜的老外的习惯吧。第三是茶杯,上宽下窄的那种,最好是骨瓷的。中世纪的小杯子已经不流行了,要大大的杯子喝起来才过瘾。和中国茶道的规矩不同,这么喝也不会被人嘲讽说是牛饮。准备好这些,再加点小COOKIE(曲奇)也算是一顿像模像样的下午茶了。

10.美国选举文化与美国精神 篇十

摘要: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的程序与过程极为错综复杂,包括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

关键词:奥巴马 选举制度 选举文化 美国精神

2008 年 11 月 5 日,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终于落下帷幕,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正式当选为美国第 56 届总统。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黑人总统,他的竞选 历程更能够全方位地展现出美国选举文化诸方面的特点,其深刻的内涵以及对美国乃至全世 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美国选举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选举文化的历史起源

18世纪中叶,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 与观念上的差别。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已有了裂痕,殖民地萌 生了独立的念头。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开始。1774 年,来自12个州的代表聚 集在费城,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 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独立战争的战火在马 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点燃。1776 年5月,在费城召

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独立宣言》。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在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军 官们曾“劝进”华盛顿,拥戴他“王袍加身”。华盛顿拒绝并加申斥,他的举动,使美国避 过了君主制和军国制。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由此可见,美国民主选举文化的历史起源是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息息相关的。

美国选举文化的发展

在脱离英国统治的独立斗争中,美国人逐渐形成了“不自由,毋宁死” 的民主文化观念。华盛顿拒绝君主专制,除他本人高风亮节外,也是民主选举文化的发展使然:18世纪后期 的北美,君主专制在广大民众中已不得人心。美国选举文化的发展 美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公民成份的组成和政治体制的特殊性,使得美国民主选举文化的发展十分复杂和曲折。美国诞生于与英国决裂的过程中,国家机制的创建和公民群体的创建同时进行,民主选举文化的建立不仅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而且与公民资格本身的界定也有 密切的关系。虽然美国宣示的立国原则是自由与平等,但其民主选举权力从一开始就带有鲜 明的排斥性。美国民主选举文化的再一次重要转变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0年,第19条宪法 修正案使妇女获得了选举权。1965年,联邦政府又积极干预,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和选举 权法,帮助南部黑人重新获得了选举权。可见,美国的民主选举文化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民主选举权力的扩大,使得美国民 主选举文化更加具有包容性。在本次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成为了美国第一

位黑人总统,更是体现了美国民主选举文化的不断进步。美国选举文化与选举制度的关系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是西方所有民主政体中,耗时最长、最为独特的一个选举制度。美国的总统大选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大选年的每年2月开始初选,然后在初选之后,要经历美国两个主要政党,民主和共和两个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党内的候选人进行正式提名,然后在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之后,才开始有两党的主要候选人,进行正式的全国大选,所以整个美国大选年的总统大选耗时10个月,远远长于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方国家。这些国家的平均政府首脑的大选的时间大概是在四到六个星期左右,而美国却要十个月。在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就曾经到美国各地进行了长时间的巡回演说。尽管有部分美国民众抱怨现有的总统选举制度耗时太长,过于繁琐,要求将总统选举方 式加以改进、缩短,但大部分美国人对民主自由受到损害的担忧远甚于对大选耗时过长的担 忧,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考虑清楚后做出正确的选择,维护好自己的民主自由权利才是最重要的。美国总统选举的较长耗时,是美国选举文化的一个独特体现。美国选举文化与奥巴马身份的特殊性的关系,奥巴马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是美国选举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黑人在美国社会上曾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1861 年至 1865 年南北战争之后黑奴虽然获得解放,但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居住等方面仍然受到诸多的歧视与限制,无法做到与白人真正的平等,仍处于社会的底层。奥巴马的当选,打破美国 200 多年历史中一直存在的严重的种族偏见,反映

美国民众的思想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新局面势将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奥巴马获胜反映了美国选举文化的进步,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二)从美国选举文化看美国精神内涵

在美国的选举文化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美国的精神内涵。虽然选举中也有权钱交易,也有不公正的选举制度,甚至还存在种族歧视。但我们会在美国的选举中看到自由,民主的美国精神。

自由的美国精神

自由精神一直是美国的旗帜,是美国梦的核心。崇尚自由是美国精神的核心之一。美国人从建国开始就崇尚自由,正因为崇尚自由才开始了美国人民反对英国的王权统治,响起了波士顿枪声。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无处比体现崇尚自由的精神,从选举一开始到大选结束的整个选举过程中美国人民在法理上都可以自由的参加。

民主的美国精神

民主精神是美国的立国精神美国宪法中规定统治美国人的政府必须是由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政府,政府或政党要想存在就不能不依靠人民,不能不保障人民的权益。

杰斐逊在自己所写的<<独立宣言>>中,庄严地宣布了一条颠仆不破的民主原则: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应该享有天赋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成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这些天赋人权。

这寥寥数语,不但为美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向,而且也为美国奠

定了立国精神。

发展的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

美国的选举文化是和美国精神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随着美国文化的不断发展,美国的精神也是在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国文化》孙维学 文化艺术出版社

《美国政治基础》董秀丽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我国环保新能源全景展望下一篇:中秋之夜小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