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2024-08-10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13篇)

1.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篇一

一、以“生活情境”导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在想象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贴近现实、十分自然的特点,而且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气氛。

1.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新的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非常贴切,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内容,为幼儿模拟出一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布置成超市的样子,并且把每种商品设定为5元钱一件。然后分别发给每个幼儿面值不同的纸币,让幼儿学习怎样通过组合不同的纸币购买商品。在游戏完成后,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购买了什么商品,分别使用了哪些纸币。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幼儿在真实、轻松的气氛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思维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帮助幼儿识别纸币,最终达到使幼儿学会组合纸币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利用区角活动游戏配合幼儿数学教育,让幼儿通过对某些材料的操作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幼儿坐在各自座位上时,教师可以借机让幼儿数出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点头,并一起数出6个小朋友。之后,教师取出5个苹果,问:“把5个苹果分给6个小朋友,是多一个,还是少一个呢?”幼儿会齐声回答:“少一个。”接下来,教师可以让每排负责发苹果的小朋友根据每排的人数领取相对应的苹果,并放到每位小朋友的盘子里。用这种“发苹果”的方法使幼儿在脑中形成算数和对比的数学能力,在提供给幼儿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数量少的物品,再提供数量应力等,使孩子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而作为幼教工作者的一员,我们应积极关注并主动干预幼儿入园焦虑,努力创造有益于孩子智力发展的环境,使新入园的孩子尽快融入集体。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11.

[2]许琼华.幼儿不爱入园的心理学分析[J].保育与健康,

[3]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多的物品,供幼儿进行分辨,提高幼儿数数的能力。

2.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现数学的奥秘和魅力,只有让幼儿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巧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吃水果的时候用水果的形状启发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有的幼儿喜欢吃整个橙子而不喜欢吃切开的橙子,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两个半球形的橙子就是一个完整的橙子,使幼儿在吃橙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球形、半球形”的认识,这种方法比专门教授形状更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桌椅、门窗的形状;在吃饭时观察饭碗、勺子的形状和大小等,引导幼儿认识形状,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共同体会,一定就会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爱上学习数学。

3. 在生活中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配合教学活动,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发现数学的情境,让幼儿运用学到的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玩具和衣橱,或者在与家长共同到超市购物时,运用学到的简单加减法计算购买商品的价钱。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互动,幼儿能更多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生活化,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对数学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强化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超市”游戏时,目的不仅是让幼儿学会认识纸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自己认识到十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引导幼儿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数学的探索意识。在“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分别安排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收银员、顾客等,同时准备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幼儿在选择完物品之后结账,比如一件玩具是6元,教师付给幼儿10元,应该找回多少呢?由此启发扮演收银员的幼儿,并可以趁机提示他“10-6=?”幼儿会及时反应过来:“等于4。”于是他拿出四张1元的纸币找给顾客。这种玩游戏的方法不仅让幼儿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幼儿生活的经验,懂得在超市中购物育(教师版),2006,(8).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丽燕.入托危机的表现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5,

[6]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7]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

[8]高斐,李东.幼儿焦虑心里的成因及矫正[J].教学研究,2008,(16).

例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江苏张家港

摘要:动手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知识的获得、个性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作者以班上一位小朋友为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说起孩子的动手能力,我脑中闪现着许多画面,这些画面都来自于同一个孩子———卢小丹。不管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是学习动手操作方面,只要是用到手的地方,她的动手能力总比班里的其他孩子要弱很多。这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常有意识地观察她的一言一行,抓住自理能力、手工技能这两个突破口培养动手能力,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下来,她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她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重视生活中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丹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尤其是穿衣服方面,每次一到穿衣服,她总是采取逃避的手段或者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这其实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通过对她有针对性的观察,我发现她越是不会穿,就越不愿意自己动手,长此以往,形成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小丹是一个极喜欢游戏的孩子,一到游戏时间,她总是乐在其中,抓住这个突破口,我采用游戏树自信的手段,培养她的动手能力。一次户外活动后,孩子们都在忙着穿衣服,只有她还像以往那样把衣服塞在桌子底下一动不动,一提醒她,她就拿着衣服找人帮忙,这时,我灵机一动拿过她的衣服说:“小丹,我们一起来玩抓老鼠的游戏吧?”“好啊!”她听到玩游戏,劲头就来了,我边说边招呼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好了,游戏马上开始了,老鼠钻在小朋友衣服的领子上了,快抓住它……”在我语言的提示下,孩子们都完成了穿衣服的步骤,小丹也动了起来,最后也把衣服穿好了。我马上表扬了她,她没想到在游戏中已经自己把衣服穿好了,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说:“看!小丹,穿衣服不难吧?就像在做游戏一样。”她抬起头说:“嗯!以后我也会自己穿衣服。”有了这次在动手上的成功感,她变得好强了,再也不会一拿到衣服就找人帮忙了,看到她的好强,我知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为以后的教育树立了自信。

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中较重要的一部分。在班级里,部分幼儿的每个环节,培养了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灵活性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幼儿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一种情感唤醒和认识的动力,因此,只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唤醒幼儿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教师往往会发现幼儿对某一事物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吃饭时,幼儿会关心其他人碗中的食物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多;在玩投球游戏时,会关心其他人是否比自己投的更远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语

生活包含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够清楚地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放大,使幼儿近距离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创设生活情境和做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仅能够使幼儿学以致用,而且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

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保教人员在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的同时,更要培养幼儿的能力,巧用妙法,培养自信,促进幼儿自我肯定,体验成功的乐趣。

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小丹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们都感到欣慰。我在家长面前及时汇报小丹的近况,让他们感受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主动配合,一起营造“愿意动手”的氛围。在家里,小丹每天和爸爸妈妈比赛谁穿衣服穿得快,每天反复多次地练习,小丹的穿衣能力飞速提高。看到小丹一天天进步,我甚感欣慰。

二、重视手工技能的训练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动手能力应该有所提高,特别是手工技能方面的能力。在一次折纸活动过程中,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可以折出一片树叶的样子呢?”很多孩子都讲了自己的看法,只见一只小手举得很低,一看是卢小丹,她能主动举手,我很高兴,给了她说的机会,刚开始她思考了一会儿,就在我想请其他孩子说时,她马上回答:“就是角对角,边对边折。”尽管她的回答有些牵强,但我还是想让她自己试一试,刚开始她有些不愿意,可是她看到大家都无意识地拍起了手,主动在大家面前表现,她显得很兴奋,大方地上来折给大家看。这一次她的表现,受到了所有孩子的一致认可,大家都围着称赞她,她已经收获了动手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重视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幼儿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必须接触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掌握不同的操作方法,不仅可以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数学活动数的认识和数的加减中,我让小丹摆一摆,摆两片雪花,拿走一片,还剩多少?再把一片放回去,又是多少?通过这样摆一摆,拿一拿的动手操作实践,她不仅弄清了两片是一片加上一片,一是两片拿走后剩的,而且弄清了加和减的关系,并够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既训练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获得知识,从各方面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新时代的幼儿数学教育提倡将数学教育生活化,营造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教学工作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入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情景教育,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

[2]张莉.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学前教育,2007(02).

[3]徐海晶.幼儿数学教育刍议[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4]黄凤美.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4).

2.美术教学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篇二

关键词:美术;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42-01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孩子的情感和想象,通过自我创作,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真正启会到绘画乐趣。兴趣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更能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引导孩子们尽情地想像,自由地发挥,创作出他们心中的大千世界。

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孩子绘画兴趣,笔者有以下几方面启会:

一、用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喜欢绘画

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从玩和画中培养绘画兴趣。幼儿大多数是喜欢绘画的,特别是对那些五颜六色的颜料很感兴趣。当孩子们第一次抓住蜡笔,发现手指一动,白白的纸上就出现了彩色的线条或圆圈时,他们的想象中就展现出一个广阔的、成人理解不了的天地……这种涂鸦是幼儿的一种自发活动,它是幼儿思想情绪的自由表现。幼儿随意涂出的一个点、一根线、一块色彩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它们往往被视为某个生命的象征。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幼儿玩玩、做做、想想、画画,让他们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和画中找到乐趣。如在教幼儿画《小手变变变》时,我利用灯光,日光做出各种手影,让幼儿观察投影的图像,像什么?有的说像马,有的说像兔子,有的说像孔雀,有的说像老鹰……然后让幼儿学做手影,并把手影的各种图像画出来,这样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既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又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想象力。另外,在绘画中我把调好的颜色水泼或洒在纸上,然后用一根细塑料管让孩子们尽情的去吹散这些水,水散开后成自由放射状,一幅清晰、自然的图案画就呈现在幼儿眼前,幼儿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幼儿尝试新的绘画工具,也是培养绘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用多种工具和材料绘画,可使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并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幼儿常用油画棒绘画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彩色水笔和油画棒配合应用,产生的绘画效果特别好,孩子们又不觉得单调。我还用废旧报纸卷成团,让幼儿蘸上颜料在纸上来回滚动,滚出来的花纹像大理石纹样,也可以让幼儿用木珠、瓶盖、螺丝帽、树叶等物体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即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画。这样幼儿不仅掌握了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去进行创作,充分发辉他们的想象,大大增加了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三、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我认为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事,体验特别深,画得也生动,求知欲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六一”活动前夕,我在班内布置了光荣榜,让幼儿把自己最要好的小朋友画下来,贴在光荣榜上。令一的眼睛特别小;谢宇阳的脸特别胖;孙炎的脸像瓜籽。描画得惟妙惟肖,连一些专搞美术的同志看了也连连夸赞。通过画光荣榜,也鼓励幼儿努力去观察同伴的特点,总之,生活内容俞丰富,画的内容也俞多,创作也就变成一件容易而又有趣的事了。

四、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地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并以此来设计教学。在活动中让幼儿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植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这样画出来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我讲《西游记》中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这一课时,边讲边画,猪八戒左一口,右一口地偷吃西瓜,孙悟空吹了一根毫毛变成西瓜皮,把猪八戒摔得嘴啃泥,摔得仰面朝天……他们看到我在黑板上画的轻松自如,高兴得不得了,也想试试。他们口说儿歌,头戴孙悟空、猪八戒的面具,一边表演,一边想怎么把这个故事画好,画得有趣。孩子们在想和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

五、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幼儿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描述,作好记录,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地去想象,启发幼儿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作品。每次画完画,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让幼儿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自己是怎么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让他们觉得谁的颜色搭配好,谁的画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发现,自己就去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增长。绘画兴趣会越来越浓,绘画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篇三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不习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往往凭自己的兴趣自由行动,兴趣与注意力都不稳定,他们对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物体易产生兴趣,但观察不仔细,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外界干扰。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稳定幼儿情绪,初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小班幼儿的绘画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1、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小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在学习画小草时,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在学习画圆圈时,可以设计“小兔吹泡泡”;在学习画波浪纹时,可以设计“会游泳的小鸭”等绘画内容。另外,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线团”、“气球宝宝”、“水果娃娃”等等。

2、选择的绘画材料要丰富有趣。

小班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玻璃球让幼儿滚画,提供纸巾染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在吹画活动“节日的礼花”中,幼儿只需在纸上蘸一滴颜料,对着吸管用力吹颜料,纸上便会盛开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又如,在滚珠画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玻璃球,幼儿用玻璃球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在白纸上滚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一幅幅神奇的画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要继续滚画,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

3、让幼儿在玩中学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由于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所以,他们常常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只有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孩子们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才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尽情的发挥。在活动中我首先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入课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绘画活动“气球宝宝”时,老师带领幼儿边游戏边画:“有一天,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气球离开了妈妈,他们想到天上去旅游,他们飞到了高高的天上,有些气球因为看到美丽的风景而好开心,有些气球因为在高高的天上有点害怕,有几只气球北风一吹,翻起了跟头,他们觉得真好玩,有的却吓得哭了。”孩子们被老师带入气球宝宝的世界,很自然的对画气球宝宝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最后画出来的气球宝宝也各不相同。其次,老师还组织孩子们玩的模仿游戏,如:在学习画螺旋时,首先让幼儿做律动,在音乐中体验绕线团的手臂环绕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线团”。总之,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让孩子们眼中充满美。

幼儿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常常会被五彩斑斓的色彩所吸引。在自然界中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

二、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习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这使得孩子在绘画中往往按照老师的范例去模仿,教师和家长也常常以画得和老师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幼儿本身的创造性在哪里?他们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幼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些问题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在其绘画中的作用,是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潜在动力。它包括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等,那么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1、幼儿的绘画情感是完成作品的保证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奇特的,在他们的笔下,天空、云、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气,变得丰富多彩,如在画“我的妈妈”时,小雪把妈妈的头发画得长长的,一卷一卷的,她认为这样的妈妈美极了,金恺把妈妈画成个“大胖子”,而贝贝把妈妈的眼睛画得大大的,在画面中特别突出,三人的特征都被夸大了,可幼儿却认为自己画得很像,还互相夸耀自己的妈妈。这种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较大,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情感是积极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潜能。

2、幼儿在绘画中的积极情感影响着对色彩的选择

我们观察幼儿的图画时,常会发现他们不受物体固有色彩的限制,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颜色去表现,这在大人看来不合理,在幼儿看来却是自然。幼儿在绘画时,基本上每幅画都喜欢添上白云、太阳、小鸟。在画 “生气的颜色”时,大多幼儿用红色和黑色,画“金鱼”时,有几个幼儿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底色,这说明,幼儿在使用色彩中,带有较明显的情感倾向,他们对色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色彩不仅仅被幼儿用来表现物体,还能表现幼儿自己的情感。

因此,情感一直就存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中,老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那么,积极良好的情感如何才能形成呢?

第一、开阔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

绘画活动,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就需要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然界的变化,马路上的建筑等,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名画、剪纸、雕塑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材料。如在进行“做操的娃娃”绘画前,老师组织幼儿观察做早操时周围孩子的动作,上课时,幼儿纷纷把看到的画下来,因为有了准备和情感的积累,幼儿情绪很高,创作了一个个动作各异的娃娃。这一绘画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其中形象作示范,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表现得准确、形象。

第二、正确的引导、评价,使幼儿积极情感得到鼓励

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在绘画中的能力也有强有弱,评价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也要表扬,对能力弱的孩子更要鼓励。使每个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绘画有兴趣,在这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4.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篇四

摘 要:幼儿园中班的早期阅读活动对于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他们可以从师幼互动、幼儿之间互动的活动中习得关于阅读的知识、方法,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从中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看,有针对性的教导使得幼儿喜欢阅读,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良好阅读能力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兴趣;兴趣培养;幼儿教育;绘本

受国际早期阅读研究蓬勃发展的影响,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了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研究,如今早期阅读教育已经得到我国幼教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配套的一些教育形式及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阅读是一种能力,它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学习内容,它的习惯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纲要中指出“利用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儿学前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有目的有次序的翻阅图书,理解内容,提高观察、表达、思维创造力,这是对我们幼师的一个重大考验。

而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幼教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从中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看,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为他们今后良好阅读能力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与分析,深刻体会到正确使用绘本对于培养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非常好的。

一、正确认识绘本,客观对待绘本,科学用好绘本

绘本有点类似漫画书,是用鲜艳的色彩,形象夸张的图画以及少量简易的文字结合在一起叙述一个小的故事,绘本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情感而且主题也比较的简单,非常适合幼儿去阅读。因为绘本的这些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都开始喜欢和重视它,用绘本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是非常好的,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学习和阅读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来选择不同版本不同类型的绘本,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绘本教学该有的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幼儿的对绘本的内容的兴趣和渴望,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不要简单的作为一个看图说话,否则就失去绘本教学的真实意义了。比如下面的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经典的儿童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

老师读,讲解,学生们参与,从而明白他们现在有多么的幸福,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学生,触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首先让学生们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爱,很多小朋友都认识的。

2.老师开始看图讲故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他拉着妈妈的耳朵,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接着就把手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

老师提问1:小兔子用什么动作来说明他对妈妈的爱啊?那小兔子到底有多爱他的妈妈。

老师提问2:小兔子说,我跳的有多高,我就有多爱妈妈。那么小朋友,你们爱你自己的妈妈吗?那你们认为你们有多爱你们的妈妈啊?

老师提问:小兔子说,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朋友们,你们也自己想一句话,来告诉妈妈,你们有多么爱她。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使故事具有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变得更丰富了,同时也符合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幼儿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样也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都提倡师生间要尊重、平等,教学互动等教育理念,要求给现在的孩子愿意表达内心的意愿,发挥他们自己的个性的空间,同时以前的那套的,老师说幼儿听,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教学状况了,所以就要求我们大家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实自己,充实思想,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一)针对幼儿不同个性,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内容的绘本故事

根据新的教学纲要的指示,幼儿教学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早期阅读要选择合适的绘本教材,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爱好,满足幼儿的学习生活及智力成长的需要,使得幼儿乐在其中,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中班的孩子已经不是小班了,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长处发挥”,有了自己的简单的“学习观”,“人生观”了,如果在这个开始的阶段,把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开发出来,那么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将是受益匪浅,因此我们的中班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与能力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引起他们想倾听想去看想去读的兴趣,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方法是很多种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对中班老师的素质来说是个考验。例如,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引起有幼儿们的倾听兴趣,比如刚开学的时候,新来的孩子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哭闹不止,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不适应,我连忙选择了一些适合中班年龄孩子听的绘本故事,并运用图片、动物毛绒玩具,肢体动作,边讲边演示绘本故事里 的不同角色的语气、表情、心情,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果然被深深吸引,渐渐停止了哭闹。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使用投影仪,有时候使用绘本图画,有时候做一些PPT给孩子们欣赏,从而引导他们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去仔细的观察画面里的情节以及一些细节,如画面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培养幼儿们的细心、耐性;指导他们去了解故事情节的一个又一个环节,去挖掘故事内容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并且引导幼儿们去发言,去讨论。在进行的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耐性的给儿童讲解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并且预先选择一些合适的图文让学生去阅读,不要太多的去干涉和左右他们的想法,给他们的思维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说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就是很不错的绘本,现在还多学校都在以此为教材来教学,尽可能的让学生们理解鳄鱼与牙医从逃避、害怕到忍耐到面对再到克服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们体会丰富的人物表情,以及从中学到如何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学环节分几个阶段来进行。

1.老师提问,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小朋友们,你们有蛀牙吗?你们去看过牙医吗?还有你们牙医的时候,心里怕不怕啊?

据学生的表情与回答可以知道:原来,看牙医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几乎全部的小朋友都哭过。

2.一张图片一张图片的秀,并且讲解内容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鳄鱼现在在做什么啊,它又是在想什么呢?

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回答:鳄鱼也蛀牙了,它捂着大嘴巴来看牙医了

但是这时候提问:鳄鱼在想什么?这个回答就千奇百怪了,同样也就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积极程度。

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知道::鳄鱼要去看牙医了,鳄鱼怕怕,牙医看到鳄鱼来了,牙医怕怕,它们害怕的心情竟然一模一样,它们都很害怕,都想逃避。

3.扩展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老师说:当鳄鱼与牙医都没有办法逃避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他们怎么办的。

提问:当电钻伸进鳄鱼的嘴巴,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们讨论。

提问:鳄鱼怕不怕啊,鳄鱼会怎么做呢?小朋友们,你们紧张吗?

最后老师总结:它们很害怕,一边在努力的克服着恐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最后老师说:终于好了,现在你们还害怕吗?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以后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让孩子们尽情的开动他们的脑部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老师通过绘本原著所传达的自我评价上的认识,结合幼儿自身的评价,从而传播正确的知识,我认为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老师独特的教育机智与情感互动,很有启发。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绘本形成互动

有著名学者说过:“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孩子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因此设计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发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我班级开心一角里合理地摆放了软垫子、触手可及的图书,在墙壁上挂上一些壁画或者绘一些图画作为图示,提醒幼儿阅读区应该遵守的规定,营造出安静的阅读氛围。这样的一种环境氛围,可以温馨地提醒每一个来“开心一角”的孩子阅读活动时要养成的好习惯,让他们自己和别人都可以更加专心于阅读活动。在创设这样一个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重复考虑这个环境的气氛是怎么样的,并且做出一点的规划,而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去想怎么做比较好,动手去做,怎么摆放怎么处理,这样不但基本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墙上,都会非常的兴奋,而且对于这个环境有了一定的归属感,所以说这样的一个活动是我们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本学期我们就以“童谣乐园”作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且自制一些工具,创设了具有早期阅读氛围的活动范围,比如“拼图游戏”、“我的照片故事”、“童谣大挑战”、“字宝宝找妈妈”等等,在这些活动区里投放了一些常见的汉字卡片、植物卡片、水果卡片,以及各种难易不等的拼图等,让孩子们阅读认识,火鹤与同伴们合作玩玩、说说、做做,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也发展了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以及人与人相处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引导孩子们一起修补破损的图书、整理脏乱的图书角等,让幼儿从中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让他们自动自发地去丰富图书角的图书、去保护图书角的图书,这样也就从另一个角度来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每月都会让孩子们带一些自己家买的图书和其他小朋友们分享,这样大家就能看到各种各样好看的书了,他们和同伴交换看书,懂得了分享的快乐。我们教师要在班级里多多的表扬和鼓励表现不错的孩子,让孩子们为大家讲讲所看的书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分享书里的新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和同伴分享的快乐,还可以提高阅读的能力与兴趣。

(三)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学者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因此良好的习惯不但能让孩子懂得阅读,懂得去看去了解到书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情感、故事内容,从而喜欢上了书以及书里的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当他们对书产生了兴趣之后,老师最迫切的事就是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含:爱护图书、会整理图书、保护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认真看书,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地看;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听别人读书;能简单的复述别人讲的故事。

中班幼儿已经有点懂事了,也开始明白大人的所言所为,正常情况下他们都以成人的言行为自己的参照标准,而白天陪伴他们共同生活的是教师,同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就是

幼儿们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要时刻要求自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时候,当我们发现有些幼儿把书卷了起来,就马上说:“你这样,图书要疼的。”在拟人化的语气下,孩子善良的天性得到发挥,他们就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引导孩子将不同的书整齐摆放,我们给每一种书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几组,用卡片或者颜色做上标记,贴在图书角相对应的位置。我们对孩子们说,这里就是书的家,就好像你们的家一样,让孩子们知道了看完了书要把书放回去,就好像孩子们放学了回家一样,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放书的时候就特别留意书的摆放,也不会再将图书乱放了。在图书开心一角的活动过程中,我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阅读时的状态,当发现有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就及时指出,并提醒他们正确的做法,有时候也列举一些他们更加可以接受的例子来教育他们改正,有时也激发幼儿互相监督,让一起看书的朋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结论

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始终关注这个问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的挚友。”,绘本是如今幼儿学习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助手,启蒙导师,但是面对纷乱复杂的绘本市场,我们也要用理智的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去选择合适的绘本教材,真正的引导孩子们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GeorgesMorrison:《当前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崔同华:《幼儿全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5.陈国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李彩云:((幼儿心理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

5.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学习很感兴趣的幼儿,与一个厌恶学习的幼儿对比,总是前者学得很好很轻松,后者总是学得很被动,很吃力。为了有助于幼儿的学习,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意义重大,从幼儿自身来说,幼儿从小热忠于学习对其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幼儿获益匪浅,也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服务,虽然不能直接培养具有高科技技术的人才,但可以从长远的计划来看问题,可培养未来的人才。本文阐述的是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当前幼儿厌学主要原因

(一)是家长及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不当。

(二)给幼儿上课时太单调无味

(三)给幼儿带来太多太大的压力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运用有趣新颖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教具应该是能引发幼儿好奇心、难度不大,容易操作的。最好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来制作,给幼儿一点探索的空间,这样不至于让幼儿觉得太容易而不感兴趣。

(二)运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是爱玩的,我们可以通过使幼儿在玩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方法来逐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幼儿天真可爱、喜欢玩,喜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使幼儿轻松、愉快、缓解紧张、愤怒、厌烦等不良情绪,但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要注意:

1、突出教学的内容,把重点放在教学目标上。

2、要使幼儿都有感受,都能发挥自主性。

3、不可伤害幼儿,包括自尊心等等。

(三)运用引出悬念的方法去挑动幼儿的好奇心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知道幼儿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有极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幼儿玩游戏时,设计一些语言引诱幼儿把游戏玩到底。

归纳地说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要记住,合适的教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好幼儿的好奇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四)家园合作,让幼儿更好地发展,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多多沟通,家长及时反馈

1幼儿的点点滴滴,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幼儿,教师也要向家长说一说幼儿存在的问题,好让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幼儿。

(五)通过用别人作为榜样,让幼儿受到熏陶也爱学习。榜样是重要的,它的力量无穷,要知道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好学榜样”。所以教师教学实践时注意,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师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语:“你们要向XX小朋友学习,他最棒了!”

(六)表扬鼓励的方法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表扬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其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的、书面的、集体的,如:贴纸、掌声、送小红花、送五角星、奖励玩具等,如果教师把表扬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其积极性,使幼儿产生愉悦的 情绪。

(七)通过讲故事,看录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去搜集一些精美的幼儿感兴趣的,关于名人、伟人爱学习的事故讲给、展现给幼儿听、看,也可收集一些关于努力学习的动画片,因为幼儿很喜欢看动画片,我们要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去教育幼儿。

(八)向幼儿说明热爱学习的益处,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我们可以说:“我们都要努力学习本领,这样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九)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幼儿去走走转转,丰富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幼儿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想谈一谈,培养幼儿对语言、科学、艺术这方面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幼儿爱学习语言的方法

1、指导家长与幼儿平等对话,让幼儿想说。

2、让环境联系到幼儿的生活中,培养幼儿有机会说话,我们知道世界充满着色彩,我们可激励幼儿去想、去说,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了锻炼。

3、教师与幼儿要平等说话,让幼儿敢说。

4、鼓励幼儿个体之间平等对话,让每个幼儿开口说话。

因为幼儿口语发展很关键,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要调动幼儿言语发展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教师在教育幼儿语言时要注意:第一,开拓幼儿视野,以加深其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语言发展。第二,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日之功夫,需要有耐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纠正幼儿语言上所犯的语法错误,多多与幼儿沟通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为了使幼儿爱学习语言,我们要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平时也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父母要多与幼儿谈心,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给幼儿讲些童话故事丰富他们的词

汇,同幼儿一起看书,并对其中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总之,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多种游戏的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如:绕口令、儿歌等。

(二)培养幼儿学习科学兴趣的方法

1、精心设计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到知识。“科学来自于实践”。所精心设计的活动,要让幼儿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里的浮沉现象,拿实物让幼儿自己投放,知道什么是会浮起,什么是会下沉。这样亲自动手来操作能加深印象。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废旧品、废纸我们都可以有效地利用,可用来做各式的玩具,这样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既可让幼儿动手操作又开拓了其想象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的欲望。

3、同伴之间多交流,培养科学兴趣。

4、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我们都晓得“科学来自于实践”。所精心设计的活动,要让幼儿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里的浮沉现象,拿实物让幼儿自己投放,知道什么是会浮起,什么是会下沉。这样亲自动手来操作能加深印象。

废旧品、废纸我们都可以有效地利用,可用来做各式的玩具,这样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既可让幼儿动手操作又开拓了其想象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的欲望。

同伴之间多多交流,可使幼儿获取不同的知识,每天都让幼儿在班上,向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这样幼儿就很有兴致地听、想知道新发现,增强了探索兴趣。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一自然环境我们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把幼儿带到大自然去,这样既可以让其心情放松同时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又如我们可以用游戏环境,去提高幼儿的兴趣,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去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例如我们可以放一些在发芽中的植物在教室,让幼儿主动问问题,教师再一一回答。幼儿在回答问题前会有许多猜想,许多探索,令幼儿兴趣甚浓!

(三)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兴趣的方法

1、接触新事物,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观察产生兴趣,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

2、用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其观察能力。

3、带幼儿深入大自然去观察。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神奇各异的,一切都是充满着诱惑和富有魅力,能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究。多带幼儿深入大自然令幼儿观察力得到培养。

教师为了让幼儿对学习感兴趣,而培养其观察力,但是要注意方法要得当,观察有多种方法如:有比较的观察、按顺序观察、联系的观察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尤为重要,在观察中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提问。

(四)培养对艺术方面兴趣的方法

舞蹈属于艺术教育领域,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要扼杀了幼儿的兴趣,因为一提起舞蹈我们许多教师就会去找女孩子去练习,去表演。但是却把男孩子给忽略了,如果男孩子也想表演我们可以让其自由发挥,男孩子也可以表演啊!他们可以创编自己喜爱的动作,最后上台表演,我们不能扼杀了幼儿的兴趣,要大胆地让他们去做事情。

在教育幼儿时我们应该把随机教育运用得上,将它与平时的那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相结合,各自发挥所长,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为随机教育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精神的培养等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关心,对不喜欢的角色,便会精力分散,十分马虎„„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要抓住教育的机遇,为了幼儿的兴趣得到培养,我们善于抓住契机,保护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在开展随机教育应该注意:

一、教育要适度,教育时教师要把握适当时机,充分激发幼儿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欲望,适可而止,见好即收,给幼儿留下再次探索的余地。幼儿的教育要随机适时,这样对事物有更多的更好的记忆。

二、对幼儿多了解,多观察,我们要到幼儿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更好地

开展随机教育。

三、教师要有爱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幼儿才可能在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学习生活氛围中成生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幼儿才能自由自在,思维敏捷,好学好问,想象丰富。

四、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开展多渠道、多媒体的阅读活动,如图书阅读、观看录像、投影等。

2、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上为幼儿设立阅读角,为幼儿准备的书要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有趣味,3、提供具有表意性质,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这样幼儿就容易读懂、理解。不会因为太难而不感兴趣!

总之,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与途径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对幼儿教育时,要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为了使幼儿在未来中几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共同努力,精心培养祖国的花朵。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幼儿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绝不能忽略这一点。

让我们在教育幼儿时,注意幼儿的点点滴滴,挖掘幼儿的学习性,注意教育即生活,把握细节,提高幼儿素质,为培养出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北京

6.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篇六

一、营造有趣情境

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要靠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家庭氛围的潜在熏陶,而且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因为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生动有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要根据所进行的美术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术热情。

幼儿阶段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艺术能力的基础,学生既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渴望,又有面对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如在学习“五角星”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壮观画面,并配以《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童谣歌曲,使幼儿在美妙的视听享受中对“五角星”产生亲切感,既引起了幼儿对“五角星”的绘画兴趣,又陶冶了幼儿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效地将幼儿美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形成对美术活动的好感。

当然,有趣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是由现代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也包括能够唤起幼儿美术创作欲望的实际情境。如在进行“五彩的鲜花”涂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的围墙,深入大自然实地观察形态各异的鲜花,会使他们对五颜六色的鲜花满怀喜爱,对“鲜花的涂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

二、丰富活动形式

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有力保障。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形成疲惫、倦怠的不良状况,不利于美术活动的开展。为了增强美术活动的实际效果,开拓学生的美术思维,幼儿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绘画知识。如在进行“彩色泡泡”的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小游戏,教每个幼儿用吸管吹出美丽的泡泡,然后指导大家根据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完成“彩色泡泡”的作图,看哪位小朋友画出的泡泡最美,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就使孩子们学会在游戏中捕捉美术信息和绘图对象, 展示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而表演法也是增加美术活动吸引力的有效形式。表演法是指让一位学生把自己绘画的经过表演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共同观察这位同学在绘图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如在画“斑点狗”时,教师可以任意挑选一个幼儿把自己的绘画经过与大家分享。有的幼儿会感觉到:“这个同学画得真好看,我要向他学习请教。”有的幼儿则会指出:“圆圈画得有点过于太密了, 影响了图画的美观。”这样不仅使幼儿在不断交流中学会了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相互督促中共同进步。

三、尊重个性创作

受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影响,每个幼儿对美术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也会有所不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幼儿“以我手绘我心”,增加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绘画“我心目中的房子”时,有的幼儿将房子的屋顶绘制成三角形的形状,有的幼儿把屋顶画成了椭圆形,有的幼儿选择的是平行四边形……而房子墙壁的颜色格式也是各不相同,这时教师不能用一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应对整体结构和色彩相互和谐的作品都作出肯定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点燃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

7.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篇七

一、走进大自然,激发创作兴趣

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的确,自然界是幼儿美育内容的天然宝库。它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幼儿课外学习美术的最好课堂。欣赏自然景物的活动是引导幼儿开启美的门扉,发现美、创造美的钥匙,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大自然。

教师可利用散步,春游和秋游的机会,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赏景物时,教师要边看边向幼儿讲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的色彩、形态、特征,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将要观赏的内容上来。如在《马路上的汽车真多》这一美术活动中,我领幼儿仔细观察了汽车的颜色、形状、大小、车头、车身、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还介绍了各种车的用途,然后再进行绘画。又如观赏春天的景色时,教师还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春姑娘来了,小河水融化了,草儿发新芽了,大地穿上了绿衣裳……”这样就能加深幼儿对自然美的领会,从而把他们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在美术活动时,就可以利用这个环节进行《春天》的绘画,教师给予指导,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美景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画出来,这时,幼儿们就会按捺不住作画的激情,全神贯注地画起来。

另外,教师也要善于捕捉美术教育活动的挈机,激发其兴趣。如一场大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教师就要及时抓住这个特殊的自然景观,引导幼儿观察:“彩虹姐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穿的衣服漂亮不漂亮,都有什么颜色?”然后,让幼儿把看到的画出来。幼儿有极大的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绘画之中,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美术活动游戏化,提高学画兴趣

寓美术活动于游戏之中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和有效的。因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认识,是十分单纯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玩”“乐”的心理和需要出发的。因此,美术活动就要针对幼儿这种年龄特点,具有更强的游戏性。只有这样,才能强烈地吸引幼儿,使之积极、主动而愉快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之中始终感到饶有兴趣,做到情绪饱满,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

如手指画——点桃花这一课,我让幼儿与桃花姐姐比赛。当小朋友和桃花姐姐用手指点的桃花一样漂亮时,小朋友就可以带上桃花的头饰与桃花姐姐一起做游戏。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因此,他们在点桃花时,都想把桃花画的比桃花姐姐的还要漂亮。

又如,美术课《我的好朋友》,我先让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然后请幼儿仔细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征。当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后,我就请幼儿当小小绘画家,为好朋友画像,看谁画得最形象、逼真。幼儿的作画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边画边瞧瞧自己的好朋友,看看画得像不像。最后,我又请幼儿拿着一张张充满童趣的画像,听着欢快的音乐,再次玩《找朋友》的游戏,并相互交换作品。在活动中,幼儿身心舒适而愉快,愿望得到满足,兴趣得以提高,而且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以“手工制作”为内容的美术活动,如玩娃娃家、开商店、扮演解放军叔叔等游戏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绘画并制作各种游戏活动所需的成品,然后再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达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目的。

三、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保持绘画兴趣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对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并保持美术学习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启发引导幼儿去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活动室的布置中,教师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由幼儿参与设计,大家集思广益,童趣盎然,别开生面。在设计过程中,幼儿心情格外舒畅,享受到设计美的乐趣,从中也培养了他们大胆设想、敢于创造的精神。

在主题画、装饰画、故事画等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绘画,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幼儿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创新,激发并保持幼儿绘画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举办“小朋友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幼儿去参观有关美术展,通过这些活动,为幼儿创造条件,使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幼儿在艺术的海洋里去寻找,帮助他们开扩眼界,丰富知识。这样,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更加持久浓厚。

再有,课外的绘画和手工活动,如剪纸、用废旧材料制作、贝壳和石头制作、粘贴、泥塑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是激发和巩固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才能的有利时机,更不可忽视。

四、合理评价幼儿作品,增强自信心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幼儿借助画笔来表达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例如,有的小朋友把太阳画成了蓝色,我问他为什么,他却说:“夏天有蓝色的太阳就不怕晒了。”还有的朋友画出自己长了一对翅膀,飞上了天、到月亮上荡秋千等。作为教师有时不一定能理解幼儿的画,这时候,最好去问问幼儿,去听听他们的解释,凡是幼儿解释的作品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这样,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创设条件,每种活动的方式要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并积极评价,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并得以保持和递增。

8.大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八

在幼儿园,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它与孩子的视觉、听觉、口语表达密切相关,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相应提高,可为其入小学打下良好基础。那么,该怎样指导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的大班幼儿进行阅读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以下几点抓起:

一、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情,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的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中专心阅读,书架的高度适中,便于孩子自由拿放。并在班级中设图书角,为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健康

图书,让幼儿随时阅读。

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应要求幼儿做到“三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拿放轻,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放时封面向上,封底向下,看书时不折书、不抢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阅读习惯。

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参观图书馆,知道图书馆是藏书、借书、看书的地方,并感受成人在图书馆读书时的气氛。讲述书上的故事,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是从书上看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与幼儿交流。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故事情节,回答幼儿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三、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孩子阅读要保证材料合适,材料必须丰富。

阅读材料丰富多样,才能适应不同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除了图书、画报、连环画,还应有卡片等。体裁应包括儿歌、谜语、童话等。材料的形式应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适应孩子阅读能力逐渐由画面向文字符号的过渡。另外,可根据个别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如有的孩子独立性差,娇气、自私,我们应为其选择“值日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行”、之类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得到发展。

四、帮助幼儿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能。教会幼儿阅读方法,技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幼儿活动的前提条件。

1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大班孩子的阅读还需要成人的引导,要引导孩子用耳朵来“阅读”,教师要满足孩子听故事的需求。要发展孩子阅读画面符号的基本能力,学习正确翻页,认识章、页等,养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要教孩子按页码阅读,找封面、封底、故事名称,观察一些指示性箭头等。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

画面上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要重视孩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如轻拿轻放,有始有终等。对于大班的孩子还可以培养其自己修补图书,自己管理图书的习惯,这样会更大地提高孩子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9.如何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兴趣 篇九

旬邑县幼儿园 刘亚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教师如何有耐心地教育孩子.”那么教师光有耐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让孩子有兴趣学习,因此要想使孩子有耐心,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兴趣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培养学习的耐心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儿童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一个儿童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的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儿童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坚持不懈的与学习中的困难做斗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的培养儿童从学习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强烈的学习愿望。同时觉察出困难的地方,有克服困难的强烈愿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让儿童体验到心情激动、精神振奋的情感,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样就不会导致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没耐心,不愿意主动克服困难,抱着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有耐心,就对学习材料的反应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耐心是至关重要的。

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数学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如果抓住了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举一个实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一点启发。

中班数学书里有这样一道题:有十种动物,每种动物下面有一个数字,从1到10,每个动物上面有十个正方形的格子。要求根据动物下面的数字给上面相应的格子涂上相同的颜色。

我们都知道四岁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很短,他们做1、2、3时还好,很快就做成了,可是做到4的时候就显得有些浮躁,没有耐心了,也不感兴趣了,再做到5时就很不乐意了。看着书上画的动物,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看到画的小狗举起前腿时,我就对孩子们说:“你看小狗多可爱呀,它正在向你举手打招呼呢,它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帮它吗?”孩子们的同情心一下子被唤醒了,他们齐声说:“愿意。”

“小狗下面写着5,但他不知道要涂几个格子,你们知道的话就帮他涂出来,好吗?”我接着说。

“我知道,我知道……”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道并很快就给5个格子涂好了色;接着做6的时候,我看着画的小猫举起两只前腿并抬起一条后腿,我又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小猫正在做游戏呢?它高兴地手舞足蹈,你想和他一起做游戏吗?那你也要帮他涂好格子吆。”孩子们二话不说又在小猫的上面给6个格子涂好了色。做7时,看着撅着嘴的小羊,我说:“你看你们把前面的数字都做对了,小羊想替他的朋友们谢谢你,想亲你一口呢!那你们是不是应该继续做下去呢?”

有的孩子还调皮的转了一下眼珠子,之后只听大家齐声说:“好。”于是他们又认真的给小羊上面的7 个格子涂上了颜色;就这样一直做到10的时候,我说:“你看小象双手举起,竖着大拇指,它正在夸你真棒,你好聪明呢,还想和你交朋友呢,你愿意吗?”大家回答着愿意并高兴的画完了10个格子。

就是这样,当孩子们觉得题目枯燥没耐心做下去,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我看着书上画的动物的样子,就好像讲故事一样说了一些相应的鼓励孩子们的话,想不到不但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还使他们高高兴兴、轻轻松松的做完了题目,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这样做不但培养了他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教育了他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还渗透了和别人交友和互助的思想教育。我想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在教学遇到困难时灵活机动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是死搬硬套,自然就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0.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篇十

【关键词】幼儿 舞蹈教学 培养 兴趣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教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该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呢?

一、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舞蹈可以充分满足幼儿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有了兴趣才能使幼儿乐意学。让幼儿欣赏教师完整的舞蹈表演,或者请能干的幼儿示范给其他小朋友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自己的体态语,亲切、柔和、舒展的表情近距离地接近幼儿,用缓慢、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幼儿说话,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幼儿才能精神饱满,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发展能力,掌握一定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后,感到快乐,提高兴趣,并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到音乐的美。

二、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

幼儿舞蹈的内容应该是幼儿喜欢、熟悉的事和物,富有幼儿生活情趣,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舞蹈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才能为孩子们所接受。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如:《洗手绢》、《小露珠》、《春天到》、《数星星》等等这些舞蹈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也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必须有一套规范完善而又实用于幼儿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启发法、示范法、练习法、动作分解组合法、游戏法、个别教学法、模仿法等等。

示范法——要求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要伴着语言讲解,面对学生做镜面示范.

语言讲解法——要求教师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做手腕转动,就要形象地比喻我们来到了果园摘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就能把又大又红的大苹果摘下来了,这样让孩子既觉得有趣又很快地学会了动作.

教师可以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教学法,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一味灌输,机械地学、枯燥地练,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要以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为首要前提进行舞蹈教学。

四、运用舞蹈游戏促进幼儿学舞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舞蹈,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舞蹈本身就是与游戏有着重要联系。幼儿园的许多音乐游戏、表演游戏也与舞蹈有则密切联系。如果在幼儿舞蹈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原本非常自然的表现力也会随之消失。而老师如果把所学动作渗透到游戏中,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动作。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五、尊重幼儿,树立幼儿自信心,也是培养幼儿学习舞蹈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只要教师用点赞许的眼光或口吻进行鼓励。如点头、微笑、拍手、伸拇指等,对幼儿都能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陶冶儿童的心灵,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要仔细洞察孩子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创作出幼儿喜欢和接受的舞蹈,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因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因太复杂而感到缩头缩脚。

11.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篇十一

一、让幼儿阅读与幼儿园的室外、室内的环境互动

1. 幼儿园室外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熏陶作用,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给幼儿带来激情,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园 (注:此处指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公园道幼儿园, 下文同) 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 为幼儿创设了许多可阅读的室外环境, 如在楼道里的家园联系天地板块中设立了“亲子阅读共享空间”, 为家长提供一些优秀的家教刊物, 让家长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阅读, 丰富他们的科学育儿经验;在通往教室的楼道里, 布置了海洋世界、神秘的太空 (在上面贴上了相关的字宝宝) , 让幼儿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同时, 也认读了一些简单的字宝宝;在楼梯的两旁展贴幼儿亲手绘画的作品, 在来园、离园时会经常看见个别幼儿在聚精会神地欣赏, 或有声有色地给爸爸、妈妈讲解。

2. 创设活动室内可阅读的互动环境。

充分发挥活动室内的环境,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刺激和作用于幼儿。因此, 在幼儿视觉范围内创设可阅读的互动环境, 以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进而促进班级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

(1) 生活环境与幼儿阅读互动。在生活阅读中可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 即在活动室里的每一件物品上贴有文字性标签, 以达到实物与文字一一对应的效果, 除此在活动室里还可增设“字宝宝的家”、“天天读句栏”, 以便幼儿随时都可以进行阅读, 到了大班还可增设“剪报栏”、“天天新闻”等活动的环境布置, 与幼儿进行互动, 这样的互动环境既有利于幼儿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 又有助于幼儿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意义, 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文字信息, 同时幼儿在自由交流分享时, 有利于老师进行个别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 了解幼儿已达到的阅读水平, 并给予个别指导, 这种休闲式、分散随意式的阅读形式, 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阅读面。

(2) 主题墙与幼儿阅读互动。《纲要》中曾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随着主题活动内容的变化,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 让幼儿学会主动探索。这一过程增强了幼儿与阅读资料的互动。如“一切都在变”的主题活动, 有的幼儿把春天的气息带到活动室内:画些柳树、燕子、迎春花贴到墙上, 并认真地讨论着:燕子为什么到了春天才会飞会北方?有的把自己0~6岁变化的照片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有的收集了近些年气候变化的图片与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天气会越来越温暖?为什么我国南方会闹旱灾?等等。当幼儿把这些探究的问题以绘画形式、图片形式展现在墙面上时, 发展了幼儿解读图片和思考的能力, 促进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丰富了幼儿阅读的内容。

(3) 图书角提升幼儿阅读兴趣。《纲要》指出, 要引导幼儿接触适合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为此图书角的创设是必不可缺的。教师在为幼儿创设图书角时,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 而且还要注意图画色彩鲜明, 容易吸引注意力;与幼儿生活有关, 内容简单有趣;文字正确优美, 朗朗上口, 句型短而重复。当然, 这些阅读材料还要保障题材的多样化, 从幼儿的生活到科学, 从环境到社会等不同题材的读物都要让幼儿接触。除此之外, 还可以发动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图书, 互相交换图书。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的新鲜感, 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也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另外, 在图书角里还可设立一个“废旧图书回收箱”, 让幼儿将破损的书集中到这里来修补, 这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总之, 活动室应成为幼儿参与阅读的展览室, 每一个角落都应呈现幼儿参与阅读的影子, 每一次环境的创设都是幼儿阅读经验提升的体现。

二、创设集体阅读环境, 提升幼儿阅读效果

集体阅读可以让幼儿逐步从不爱说话慢慢地变得乐于表达, 词汇从贫乏到逐渐地丰富, 语言从不连贯变得较为连贯。逐步树立“我想阅读, 我爱阅读, 我会阅读”的自信心。

1. 每日的晨读活动。

幼儿每天早晨来园坚持10~15分钟听读活动, 幼儿人手一份阅读教材, 教师将阅读教材的内容每天通过录音机来播放, 让幼儿听读, 从刚开始的听读欣赏逐步进行到跟读, 继续培养幼儿有感情的朗读或讲述。与此同时, 教师可为幼儿搭建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平台, 如朗读比赛、小喇叭广播、“故事大王”比赛、识字组词竞赛等活动。一次次地锻炼, 一次次地发现, 一次次地展示, 使幼儿的阅读行为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活跃、更自信, 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2. 幼儿识字游戏。

12.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学科论文 篇十二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容摘要】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幼儿对音乐有兴趣,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

兴趣培养、环境、教学情趣

【正文】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这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是的,每个孩子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和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的演奏演唱,录音机磁带、VCD等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我还恰当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如每天早晨孩子们陆续来幼儿园时、午睡以前、进餐、离园等时间播放音乐,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如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当孩子听到《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幼儿倾听兴趣逐渐高涨,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来到欣赏天地,欣赏音乐,并把流进心里的音乐释放出来。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音乐的种子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一听到音乐他们都会侧耳倾听,自得其乐。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有的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很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甩葱歌》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陈宇博、苏沈丽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小海军》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小海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1、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3、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4、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

1、创设情境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如教歌曲《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选择五名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这种教育环境优雅而舒适,充满了童趣。音乐响起,“爷爷”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爷爷”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爷爷端杯茶,爷爷笑哈哈!”(“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拄着拐仗),“小孙子”又急忙为“奶奶”搬凳子。大家齐拍手说:“我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产生同感。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贴近产生情感共鸣。

2、设置语境

语境就是运用语言创设出的情景。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如教歌曲《雪花和雨滴》时,我把歌曲内容融入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大气又阴又冷,丁丁没有出门,乖乖地在家里玩积木,忽听窗外传来一种声音:“沙……沙……”。丁丁好奇地听着,好像有人在敲窗户。丁丁跑到窗户旁,探出头问:“你是谁?”只听有个声音回答:“我是小雪花。”丁又问:“咦,你从哪里来?你来这儿做什么!”小雪花摸摸丁丁的小脸蛋说:“我来告诉你,冬天来了。”丁丁高兴地拉着雪花的手跳起了舞。这时音乐响起,教师举起雪花积木带领大家开始歌唱。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场景布置以及对语境和意境的适当利用,使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进入了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中。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入幼儿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来作为引线,将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当然语境和意境的设置总是和直观手段相结合的,语言情景和动作情景、音响情景、画面情景、实物情景密切配合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3、寓教于乐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教师正确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教唱《迷路的小花鸭》时,幼儿在同情小花鸭的基础上,会积极动脑为小花鸭寻找出路。学唱《好娃娃》时,幼儿在唱歌的基础上又接受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课。结合幼儿特点适当选择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知识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增强唱歌的表现力五、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五、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桐彤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

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为孩子的音乐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艺术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演音乐。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幼儿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幼儿多听多唱,放手让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幼儿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幼儿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篇十三

[摘要] 孩子与生俱来的“扩张”的趋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的呵护和培养,才不至于走向“衰弱”。我从故事教学入手,就如何培养和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进行了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教师通过:(1)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2)呈现多种激情昂扬的情景。(3)巧设问题情境。(4)呈现变化的开放性问题等方法,呵护幼儿好奇心,诱导幼儿敢问、善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用多种语言表现,使幼儿的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关键词] 幼儿、故事教学、培养开发、天性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两种,“矛盾”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一为“保守”的趋势,由自我保护、自我积累等本能组成,这种趋势只需要外界少量的鼓励或支持就可以维持和发展。其二为“扩张”的趋势,由好奇、探索等本能组成,这种趋势潜能倘若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则会衰退。好奇、好问、好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天性是自然赋予孩子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属于“扩张”的趋势。因此,我们的幼儿教育理应尊重幼儿的天性,并加以保护、引导、培养和开发,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新形势、新情景的今天,违背“天性”的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还在袭用:(1)一些教师至始至终摆正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老师只是一个劲地传授灌输所谓的重要知识点,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记录器”。(2)教师千篇一律的提问手法。如: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喜欢谁?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使幼儿的回答成了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3)一张图片、一盘磁带、一张嘴巴进课堂的***惯,偷掉了幼儿的九十九种语言。

以上种种,使幼儿在教师思维之内,在教材局限之内“定势”地活动着,没有了体验,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无真无邪,没有了创造想象。幼儿好奇、好问的天性在知识的灌输中被不知不觉地泯灭了;大胆想象的天性在机械的模仿中退化了;大胆质疑的天性在以书本为经典,老师为准绳的思维模式中被扼杀了。事实上,儿童故事活泼、可爱、有趣的角色形象、优美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情节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需要。同时,儿童故事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儿尽可在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这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故事教学中,只要我们依循儿童天真、好奇、无拘无束、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多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思维定向性训练为多向性、变通性、求异性训练,让幼儿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咨询企鹅:1324725251 基于上述认识,就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进行了实践研究。

二、教育活动目标 在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语言、丰富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和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设;学会想象,敢于和善于想象;学会质疑,敢于和善于质疑。

三、教育活动基本形式

故事教学活动可分为集体活动和非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即教师组织集体故事教学活动,非集体活动即幼儿自发组织和日常渗透的故事活动。集体的故事教学活动包含欣赏、思考讨论、创造想象,表现创造等活动,其基本形式如下:

教师:呈现多种情境启发、诱导提问、呈现变化的开放性问题、提供多种材料

幼儿:充分感知、体验、发问、联想,大胆创造想象,运用多种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思维灵活性、学习相互质疑、表现“创造”。

四、具体操作方法

在实践研究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欣赏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感受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利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启发幼儿大胆地不受故事内容的限制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描述引导幼儿就故事情节的不明白点、疑难点、关键点进行有效发问或进行表征意义上的联想,鼓励幼儿根据故事的线索大胆想象,构思出新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运用多种语言表现创造。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它是科学的种子,知识的萌芽,但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停留的时间很短”,“只是瞬间使整个有机体转向指向刺激来源”,“如果这时刺激足以使有机体继续对它维持注意并对它进行探索,惊奇就转化为兴趣情绪。”因此,幼儿的这种特点能否得到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1、允许幼儿的“闪亮”登场

就儿童的心理特征而言,现实和想象是可以自由沟通的。在故事教学中,幼儿常常会有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会说出让成人啼笑皆非的话,会做出让成人不可思议的事。如:风儿长着长耳朵,白兔生红眼病了,葵花、太阳是兄妹等等,可真是这些啼笑皆非,异想天开,不可思议,才让幼儿“闪亮”,才是幼儿真正的个性,教师应重视与赏识这些“闪亮”,并借助这些“闪亮”乘机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好奇心得到延伸和扩展。

2、鼓励大胆提问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深受大家的喜欢。它的精彩在于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嘉宾与参与观众之间能大胆提问,实话实说,积极互动。在故事教学中,我就让幼儿大胆提问,鼓励各抒已见,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提问永远重视和接纳,使孩子永保童真、童趣、童味。

3、创设还童角色

根据皮亚杰的语言活动观,教师创造的良好语言教育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师生互动合作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发表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还童角色”能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距离,能融洽到幼儿中去,积极聆听、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做法,及时抓住幼儿闪露出的新颖的思维火花进行肯定,激励和启发。(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二)呈现激情昂扬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能保持思维的持久性。尽管幼儿好奇好问,但如果教师习惯于单

一、机械、枯燥乏味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老调重弹,幼儿好问、乐问的天性就会被磨灭。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创设“激情昂扬”的情境,要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环境渲染、场景设置、实景体验、角色扮演等不断给幼儿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让幼儿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不亦乐乎的情感从事学习与思考。

1、创设“生动形象”的可感情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故事内容变为动态的故事画面,把看、听、想、讲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生动形象、充满情趣。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课堂主题。

2、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皮亚杰认识理论),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使幼儿亲身体验,身临其境,在真切的、鲜明的、活生生的环境中,不断提问、不断思考、不断想象。

3、创设“自由畅想”的情境

天马行空,任我驰骋。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象的天地对激活幼儿的思维也非常重要。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幼儿敢问善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说:教师的“教”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学会创造想象;学会大胆质疑。最终促进幼儿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在故事教学中,有些幼儿一看到生动有趣的角色形象、画面内容,就会加快大脑的兴奋度,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所提的许多问题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笼统的,甚至是词不达意的,并没有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提问的价值不高,容易被老师、同伴忽视,从而影响提问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幼儿提高“问”的技能。

1、教师做好提问的示范与引导

幼儿从提低层次问题到提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更多地从反思、质疑、假设等角度提出问题。以“为什么”、“怎么样”强调思维过程而不是思维结果的过程性问题,以“如果——就”的调换法、推测法为形式的假设性问题;以“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的开放性问题等穿插进行。切忌提“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也要极少提“是什么”、“什么是”这类问题,尽量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问“问题”的方法。

2、教给幼儿“问”的技能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幼儿学会提问并不是要求幼儿很理性地知道提问的种类,并生搬硬套,而是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很自然地提出问题,渐渐地学会反思、质疑、假设。

(四)呈现变化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创造想象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生活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开放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向旧问题挑战的关键。那么,如何给每位幼儿的“问题”开放呢?

1、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学生个体,由于其神经类型的灵活性不同,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掌握知识多少的迥异,其思维有各自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题干”给幼儿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利于每位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大胆想象,提出具有个性色彩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答案。如《小河边的故事》的教学,我先让幼儿画一幅图,一条清澈的小河,一大片草地,一片果园,让幼儿动手剪小鸭、小兔、小猴图各一个。思考想象:在这样的小河边这三个动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2、问题表现形式的开放性

受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教师感到幼儿的表达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想象、迁移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这种开放性的表现形式能为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提供丰富而广阔的天地。

3、问题结果的开放性

问题结果的开放性是指没有统一的情节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幼儿可以大胆地想,海阔天空,可以自由思索,悠远幻想,哪怕是自圆其说,不合情理的。

总之,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的天性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必须根据故事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等,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鼓励、引导幼儿敢想敢说、能说会说,最后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参考资料

1、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2、藏勤主编《观念与实施》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5

3、教育部基础教育主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主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桃树和柳树作文下一篇:三年级语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