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科普知识(15篇)
1.心血管病科普知识 篇一
脑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健康知识讲座
众所周知脑血管病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脑血管病重在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这就是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此外,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高血压的防治,特别是在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情况尚无显著改善,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对血压的自我知晓率、患者的合理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等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采取更加积极合理的对策,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干预管理力度,使上述指标尽快得到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且重点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当血压水平<140/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更低一些,以<130/80mmHg为宜。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戒烟、限酒、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等。
心脏病跟脑卒中也有密切关系,美国明尼苏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者其相对危险度均为2.2,先天性心脏病为1.7。凌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外一个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高发的欧美国家,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美国TIA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7mmol/L(126mg/dl),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凌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
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第四个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近期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3项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二级预防研究(北欧的4S、美国的CARE以及澳大利亚的LIPID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另一方面,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低(<160mg/dl)时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凌主任给出了如下建议:
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
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已有不少研究证据。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分不开的。有研究显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
关于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康复,凌主任简单的介绍了如下内容:
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发表的资料,脑卒中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末可恢复工作。凌主任也给出两条建议
1、重视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床旁的康复如患肢的保护。被动活动等,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很容易掌握,也非常有效,建议各医院能充分重视。
2、强调持续康复:应该指出的是,有些功能障碍是要遗留很长时间的,甚至终身遗留。因此,建议能建立起由综合医院急性期到社区医疗的持续康复体系,与国际上目前脑血管病康复方案相似,使患者享受到完整的康复。
2.心血管病科普知识 篇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创刊于2002年, 2010年7月5日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半月刊, 每月出版两期, 上半月为科普, 下半月为专业学术, 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国际刊号:ISSN1672-3015, 国内刊号:CN44-1581/R, 邮发代号:46-192, 定价:8元, 月刊。全国各大邮局均可订阅。
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反映我国疾病预防及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 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本刊栏目为论著、临床观察/研究、综述与进展、专题报告、理论探讨、经验交流、病例讨论、临床护理等栏目的稿件, 欢迎投稿。
3.心血管病危机来临 篇三
与许多传染性疾病显而易见的传播速度相比,非传染慢性病——心血管病的蔓延趋势一点也不显得迟缓。
2006年末,中国首部心血管病权威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揭示,中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正在呈明显增长态势。
心血管病正在“变年轻”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心血管病的大流行。”说这话的人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中国知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
胡大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大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患心衰、中风和冠心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2006年,世界心脏病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将主题定为“老年与心血管病”,呼吁全球医学界重视对老年心血管病的治疗,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增加临床治疗方面的交流。
这次大会同时也传达出这样一个观点——全世界正面临心血管病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由于多年来预防性干预,很多人的寿命得到延长,但随着社会迅速老龄化,最终死于心血管病的人还是很多;另一方面,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死亡率明显增加,而且年轻化趋势极为显著。
“心血管病绝对不是一个老年病。”胡大一教授说,“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心血管病的威胁。”
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美国科研人员2005年合作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心血管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成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这项调查在十几年内对近17万名40岁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进行了跟踪研究。
一系列研究都显示,中国多种心血管病都在呈增长态势。其中,仅高血压一项,上世纪50年代发病率为5.1%,1979年为7.7%,1991年猛增至13.6%。目前,18岁以上人群中这个数字达到18.8%,60岁以上老人2个中就有1个患高血压。
胡盛寿是《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的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他说:“心血管病危害国民健康、影响经济社会进步的事实十分明确,并且愈演愈烈,但是仍然没有得到从国家到公众足够的重视。”
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当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是世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这种慢性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也就是说,每3个死者中,就有1个是因为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精神病以及癌症同属非传染慢性病。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消息说,迅速加重的非传染病负担已是全球公众健康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
1999年,这些疾病造成的死亡大约占到全球死亡总人数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3%。其中大约有一半因心血管病造成。根据目前的估计,到2020年时,这类死亡预计占死亡总人数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
更糟糕的是,这些曾被认为只属于发达国家的慢性病,正在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给这些经济刚刚有所起色的国家增添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5800万死者中,因慢性病死亡的约为3500万,其中的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心血管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中国加上印度,心血管病造成的负担超过了全部工业化国家同种负担的总和。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披露,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301.17亿元,占当年医疗总费用的22.65%。1993年至2003年,中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33%——对比之下,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8.95%。
胡盛寿介绍说,中国目前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大约为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左右,是中国居民健康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
危险来自不良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有力的证据表明,不健康的饮食、不充足的体力活动和吸烟是罹患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告诉记者,当前中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超重2亿人、肥胖6000万人、糖尿病2000多万人、烟民3.5亿人,还有大量的饮酒者和缺乏体力活动者,这都是心血管病庞大的“后备军”。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显示,目前超重在中国中年人群中已相当普遍。从1989到2000年的11年间,女性超重比例从17.7%提高至28.5%;男性超重率则从11.9%提高到27.9%,增加了1倍多。
报告同时显示,中国居民的身体活动越来越不足。城市居民经常锻炼的比例为15.1%,偶尔锻炼的6.5%,不锻炼的则高达78.4%。在职业活动外,中国成年人的业余静态生活时间(用于看电视、阅读、使用电脑的时间)为2.5小时,城市成年人为3.2小时,农村为2.2小时。
业余静态生活时间越长,超重、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越高。例如,每天看电视4小时以上者,超重、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比每天看电视不足1小时者分别增加89%、46%和19%。
报告还表明,中国吸烟人数达到3.5亿,不吸烟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遭到“二手烟”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吸烟,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万。
预防从改变观念开始
实际上,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80%的心血管病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
2004年,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强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强调,心血管病绝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很多国家已在心血管病控制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除了心血管病的治疗水平提高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期间重视了心血管病的预防,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有所下降。
美国经过30年的努力,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6年,其中3.9年是得益于对心血管病的预防,他们将对心血管病的预防纳入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
“人们如能控制体重、合理运动、戒烟限酒、膳食平衡,这样坚持四五年,就能使40%~50%的高血压得以降低。”高润霖院士说。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和健康促进司司长罗伯特博士则认为,健康饮食、经常锻炼身体和不吸烟,这三项简单措施不仅可以显著减少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机会,而且有助于预防Ⅱ型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40%的癌症。
4.心血管病特色专科五年发展规划 篇四
近年来,心血管学科各分支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从最初药物洗脱支架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到今天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关注;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重要意义从提出到广泛接受;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到经导管介入;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过去的几年,我院心血管学科的发展也与时俱进,现已建成为济宁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完成建设“精品特色专科”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落实科学发展的观念,完善学科建设,构造全新的学术平台。
一、指导思想
心血管科学科建设和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患者为中心,以创建省精品临床专科为主线,以心脏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介入治疗为主旨,以创建济宁市区域专科医疗中心为目标。抓队伍、提素质,抓管理、上水平,抓质量、求发展,实现科室“"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
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心血管科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治学严谨、技术精湛、具有开拓精神和区域影响力的心脏亚学科带头人,把心血管科培育成医院的“精品”,济宁市的“品牌”。
(一)业务开展计划 1、2017年完成心脏介入人才准备,成立心脏导管室,规范化建设CCU,开展冠心病的介入与起搏治疗; 2、2018年开展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和治疗、床旁有创监测、IPBP和射频消融治疗;组建心外科,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3、2019年拟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瓣膜成形; 4、202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开展心脏康复治疗,形成自身特色; 5、2021年把心血管科发展建设成为山东省精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在以下方面:
(1)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能够熟练掌握无保护左主干、多支多处弥漫性病变,CTO病变及分叉成角病变等介入技术,常规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冠脉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系统(OCT)、冠脉血管内多普勒等项技术,PCI无论数量和质量在济宁市、鲁西南地区及省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2)射频消融与起搏治疗
能够开展房颤、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开展植入性心脏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例数在济宁市处于领先地位。
(3)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能够开展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并发乏氏窦瘤破裂、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开展目前国内先进介入中心的所有常规治疗项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介入治疗病例数及技术水平上居济宁市及鲁西南地区领先地位,省内先进水平。
(4)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
成立心力衰竭专业组,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使心衰患者住院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形成自身特色。
(5)心脏外科治疗
能常规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或冠心病并发症(室间隔穿孔、室壁瘤)的外科治疗。在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特色突出,能常规开展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瓣膜置换手术,在瓣膜成形手术、微创瓣膜外科手术、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以及重症瓣膜病治疗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心血管外科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二)业务数量计划
心血管介入及体外循环手术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5年后介入手术超过1000例/年,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300例/年,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超过20例/年,先心病介入手术20例/年,电生理射频100例/年。先心病手术100例,瓣膜病微创或手术治疗500例/年,手术成功率达到99%以上。心脏康复治疗500例/年。病床使用率达到90-93%。
三、具体措施
(一)按照学科发展目标,组建冠心病学组、高血压与代谢学组、心电生理及结构性心脏病组、无创心功能组、冠脉与大血管组、起搏、心律失常及结构性心脏病、瓣膜病等亚专科为一体的学科体系。
1、冠心病治疗2017年常规开展冠状动脉的介入诊治。
2、大血管疾病治疗,2018年开展经皮血管成型术和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封堵术,开展颈动脉血管成型术防治卒中、髂动脉/股动脉血管成型术治疗间歇性跛行、肾动脉血管成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等介入治疗。
3、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开展球囊扩张术,2018年开展经皮穿刺瓣膜成型术治疗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瓣膜病。
4、先天性心脏病治疗,2019年开展经皮穿刺异常通道堵闭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
5、心律失常的治疗,2018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
6、心脏起搏器植入,2017年常规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019年开展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二)建立规范的CCU,实现绿色通道救治心脏急症病人
1、心脏急救平台建设
(1)CCU的规范化建设,人、财、物独立
(2)床旁快速评价体系建设。包括床旁检验,床旁UCG,床旁DR(3)胸痛中心、心脏绿色通道建设,院科两级,急诊、120和心内科的协调互动。
2、心脏急救技术的提升的措施(1)院内培训
(2)北京医院帮扶
(3)外出进修学习——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3、胸痛中心、心脏急救平台和技术技术建设目标:(1)实现急症自主完成PCI;实现心脏急救规范化。(2)实现床旁UCG,DR检查。
(3)2017年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技术、2018年开展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技术、2018年开展OCT技术、IVUS技术、CRT技术。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心脏急症救治无障碍区。做到心脏急症救治组织管理无障碍、心脏急症救治入无障碍、心脏急症救治平台无障碍、心脏急症救治费用无障碍、心脏急症救治服务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
(三)有创平台和技术建设
1、规范化导管室建设:
完成动脉内球囊反搏、电生理系统等硬件设备的准备,取得心导管室合格证,聘请市一院人员做心导管室主任。
2、有创评价和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聘请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人员,加快形成人才梯队;通过3年努力,在介入治疗病例数及技术水平上居济宁市及鲁西南地区领先地位,心血管外科专业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内先进行列。建设期满,完成目标要求。
(四)建立高素质的学术团队
1、本着以人为本的思路,科学制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并逐步实施。做到谁发展谁获得资源”“能干事的人有好舞台”。
建设一支善于奉献、团结合作的高效团队
着眼长远、发挥优势,逐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打造拳头科室,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业有精专,实现跨越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建立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有激情,富有创新意识,管理制度简明高效,激励机制完善、上下沟通协调顺畅、价值观统一,互相信任、取长补短的高效团队。
2、引进博士学历学科带头人2名(心内科、心外科各1名)。有较高的学术、技术地位,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并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具备一定教学科研水平,具有正高技术职称,年龄≤50岁。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水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近三年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成果奖;②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③研究生导师。引进电生理导管消融介入技术成熟的技术骨干1名,要求研究生学历或以上。能独立完成的射频消融介入手术。
2、在人员的培养方面。科室的自我业务技术的培养;鼓励在职学历学位的学习;外出进修专项技术、专项课题、专项病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确定了每个人的定位方向。五年内医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达100%,硕士学位以上人数大于等于60%;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基本合理,达到3:4:3(各级人员比例可上下浮动5%范围);人才后备队伍平均年龄≥45岁;有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的制度保障。
(五)医疗质量管理:
1、行政管理组织落实,实行心脏中心主任负责制;管理有序,岗位职责明确,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病区管理、病员管理、安全管理、探视管理等制度以及风险防范预案健全,落实到位;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2、对业务发展、人才培养及设备配套等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5年规划和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实现规划目标和目标。
3、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坚持持续改进。专科平均年出院人数≥300人、年门诊人次≥50000人;平均住院日≤9天,外埠病人比例≥20%,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复杂疾病比例应≥30%,四级手术占本专科手术总数之比≥30%,群众对重点专科服务的满意度≥85%,床位使用率控制在85%—93%。
4、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根据本专科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文本,试点病种达到3个,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实效;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不低于8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85%。拟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为:慢性心力衰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
5、加强专科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定并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标准,主要质量指标(含病种质量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定的标准。参加省质控的病种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6、专科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控制指标设定科学合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达到相应的控制指标。
四、保障和措施
学科建设和完善,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须得到医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兄弟科室的大力协作和配合。
1、加强与北京医院等业务联系,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
2、需要医院积极做好与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促成新项目的尽早开展。对一些门诊或住院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形成一个会诊制度;加强科室间的协作和交流。
3、医院从设备的配套与更新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优先解决设备的更新和配套;科研基金的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64道心电生理记录仪,双温双控射频消融仪,高压注射器,BIOX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动态心电监测合,双相波除颤监护仪,床边多参数监护仪,心脏起搏分析仪,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凝血时间测定仪,运动平板测试系统,心室晚电位仪,心率变异分析、Q-T离散度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遥测心电监测仪、高级全能呼吸机、血管内超声等先进设备。医院能为学科建设提供一定的配套基金,用于学术交流,新技术开发,外请专家劳务、交通费和临床科研等重点专科建设等的一些必要开支。
5.心血管病科普知识 篇五
2020年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支持下,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第一期心血管病介入护理技能进阶培训班学习。并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于2020年x月xx日取得了由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专家委员会颁发的第一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专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2020年x月xx日—2020年x月xx日期间,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邀请了18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国内知名医疗和护理专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历时六周的时间,为我们40家心血管病护理及介入培训基地的125名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这一场场学术盛宴精彩纷呈,使我们领略到各位名师风采,同时又学习到了心血管专业理论知识。他们以丰富的医疗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运用通俗易懂结合实际案例的授课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专业性强,清晰、易懂的理论知识,为我们精准护理急、危重症介入患者贮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导管室的工作既紧张又快节奏,护士除了掌握临床基础护理技术外,还要娴熟地掌握多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术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压力波形的变化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如有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只有坚实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作保障,才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疾病的转归有清楚的认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处置得当,化险为夷,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第二部分为专业护理/技术课程。每一位护理专家的授课既专业又具有实用性,譬如改善治疗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密切配合缩短介入治疗时间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医护技的团队协调沟通合作,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病人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和康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医院实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证医疗安全有据可循,科学规范,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对医疗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学习,使我们对急、危重症患者介入抢救治疗、护理和仪器设备使用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弥补了我们在工作中的不足,真正做到胸中有数遇事不慌,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些在导管室对急、危重症患者精良护理技术上,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准确预见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紧急状况下护士能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早发现、早说出”,快速有效地配合施救,从死神手中挽救生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导管室有一个口号“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第三部分是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课程。教授及护理专家们运用“医疗界最懂护理,护理界最懂医疗”的理念进行授课,将我们学习到的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我们心血管领域的基础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习了最前沿的技术,同时,通过同步的实操技能培训实现了个性化培训,同质化追求的宗旨,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为期42天的学习顺利结束,在培训中心的精心地统筹安排下,应用新颖的远程授课模式,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工作指导。专家们时刻关注着学员们听课的效果反馈,衷心感谢培训中心专家老师们精彩讲授和辛勤付出。
6.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六
我科以心血管诊治为主,系医院重点科室,共设床位50张,CCU病室1间(床位6张),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护理人员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7人,护士7人),分别多次赴西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并常年有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在我科坐诊。
现有设备:心电图机、血糖仪、临时起搏器、食道调搏、肌钙蛋白和心功能测定(BNP)、遥测心电监护仪2台、除颤仪1台、空气压力治疗仪1台,管道给氧、管道负压吸痰等。
诊疗范围: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有独特的一面。2018年我科将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特色检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时起搏器和永久性起博器植入术、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肌钙蛋白和心功能测定(BNP)、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7.心血管病科普知识 篇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的前身是解放军胸科医院,始建于1956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始建于1962年。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是隶属于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不仅承担着卫生部、北京市指派的各种临床医疗和保健任务,还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见长。经卫生部及北京市相关部门批准,阜外医院就近扩建门急诊住院综合楼,把门头沟冯村规划为医学研究中心,以形成与其医疗地位、医疗水平、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医疗硬件环境。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西,东侧为杨坡园新村,西侧为高井电厂贮灰坝,南侧为冯村建筑公司,北侧为山体。用地为一坡地,西高东低,地形高差约为7 m,总用地面积41 019.60 m2。
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将人们进入园区后的每一步感受、每一次视线转移都考虑在内。根据园区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建筑群落顺应地势,呈阶梯状布局,与自然地形有机结合,并将现有天然水系围合在其中。在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总体布局形态悠然而生,园区风格协调统一,自然儒雅,科学严谨。在建筑群内部穿插了阳光休闲空间,使科研人员在休息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互相交流经验。
2 总平面布置
根据场地所处位置、周边环境、用地形状、出入口位置、交通组织、交通流量、常年主导风向等因素,将主要建筑物沿场地周边布置,中间设置为开阔的绿化广场,在院内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体系。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常常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灾害,这种敏感性使人们长期以来从众多的经验教训中获得经验:建设时尽量少破坏山体,少破坏植被,少变动水文状况,力求保护地貌。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建筑物尽量避开了北侧山体进行布置。根据使用要求,将院内主要建筑物划分成两个功能区,即教学生活区和科研办公区,教学生活区指防治培训中心,科研办公区包括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国际项目合作中心、液氮库和植入材料研究中心。防治培训中心主要功能是教学培训,同时满足院内人员餐饮及大型活动需求。布置在出入口附近,便于交通组织,能够满足人员集散及后勤物资车辆运输要求;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主要功能是办公、实验和会议。布置在院区的中部,背靠山体,面向中心绿化,环境幽静,有良好的采光通风,为科研办公人员创造了优质的办公环境;液氮库是用来储存实验试剂和药品的,布置在院区西北角,进出人员较少,相对隐蔽;植入材料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动物饲养及动物实验,布置在院区的西部,并将动物房布置在建筑物的西侧部分,减少对院区的干扰。各主要建筑物之间通过地上或地下连廊相连,方便了各功能之间的联系,也免去了风雨之扰。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站属于后勤保障用房,分别布置在院区的东北角,原锅炉房的位置和院区的西南侧是地形标高最低的地方,便于院内污水的组织和收集。为了使建筑物和北侧山体有机的融为一体,减少对其遮挡,使其成为整个布局的天然背景,所有建筑物的总高度均不高于15.0 m(见图1)。
3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就是组织好人流、车流、货物流的有序进出,妥善安排停车场的位置,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场地位于平原与山地的交接处,其西侧和北侧为山体,虽然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从用地外围经过,但是竖向高差太大,约有6 m,不能与院内地坪顺接,所以在这两侧不能设置院区出入口。东侧为农民自建村庄,房屋密集道路无法通过。南侧距用地不远处有一条城市道路,用地可以通过村镇道路与之相连。根据上述情况,院区只能设有一个出入口,位于用地的南侧,所有人员和车辆均由此进出。人员围绕中心花园形成主要流线,再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进入建筑内部,所有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均面向中心花园设置,科研办公人员和来宾的车辆沿内环道路行驶,运输物资和动物的车辆沿外环道路行驶,内外环道路共用了中心花园南侧的道路。院内所有道路均可以作为消防车道使用,保障了消防通道的畅通,满足了消防扑救的要求。道路使用功能明确,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根据用地情况、科研人员数量及建筑功能要求,院区设置了大面积地上停车场地。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主出入口附近设置了少量停车位,供来宾车辆停放,其余部分设置在院区的西南角及南面邻围墙地带,供科研办公人员车辆停放。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在交通方便、邻近主要建筑物的地方还设置了2个无障碍停车位(见图2,图3)。
4绿化布置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变局部小气候。对于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研究机构,更应该注重绿化景观的布置,少一点闹市喧嚣,多一点自然清妙,以凸显浓郁的学术气氛。院内建筑物沿用地周边布置,避免了院区出入口处的局促,同时围合形成了开阔的中心花园。中心花园与山林景观遥相呼应,主要由绿植、水系、广场和园路组成。水系利用了场地内的天然水源。场地西北现有一蓄水池,收集部分山体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因水量大,池水常年溢出,在用地内形成了一条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的溪水,最终汇入用地外的城市河流。为了保持山地环境的水土平衡,有效的组织、疏导水体,我们通过敷设管道将山体水引入中心花园,并在花园内设置两个浅水池,利用地形高差形成跌水系统,溢出的水再由管道排入城市河流。既保持了山体的稳定,又创造了怡人的环境,使园区富有了灵气,使人们步入园区感到轻松愉快。
每栋主要建筑物中间都设有大小不等的绿化庭院,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丰富了建筑内部空间,改善了办公区域的采光通风。庭院和庭院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由此,园区绿化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景观绿化系统,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为了一体。
5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就是对场地的自然地形根据总平面布置的要求进行改造平整,以适应建、构筑物的使用要求,满足交通运输、消防扑救的技术条件,同时有利于场地雨水的迅速排除。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竖向设计(见图4),根据地形图所示的地形特征,为了处理好场地与周围道路、山体环境的衔接关系,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采用了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的方式。
道路采用平坡式,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之间场地采用台阶式。由于院区现状地形高差较大,不利于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经与甲方商量同意在拓宽院外村镇道路时,将院区出入口附近的地面标高抬高1 m与市政道路顺接。为了保证建筑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和建筑立面的完整性,在道路与建筑物室外地坪高差较大的地方采用了挡土墙。挡土墙的设置可以使山体边坡得到有效的保护,大大缩小建筑与建筑、建筑物道路的距离,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在挡土墙的墙脚处设排水沟,收集建筑物四周及屋面雨水。在院区北侧建筑物和道路与山体相接的地方设置截水沟,收集山体的雨水,防止雨水流向建筑物。院内建筑物的室内外标高顺应地形走势,由西向东依次递减。
6结语
“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了整个设计,每一个细节的考虑都是以科研办公人员、学员的行为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根据现代医学科研流程的要求,合理的进行了功能分区,合理的组织了人流、车流及货物流,为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满足了安全、卫生、实用的要求;充分利用了场地的地形条件,将建筑物、绿化景观、道路与周围的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参考文献
8.减肥增加心血管病危险等 篇八
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在饮食中长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同时,蛋白质的摄取量会呈增加趋势,结果造成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升高。研究中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倾向最严重的一组女性,其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与其他女性相比最高可达1.6倍。
研究小组在1991年至1992年间调查了约4.34万名30岁至49岁的瑞典女性的饮食习惯,并跟踪她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情况。跟踪时间平均约16年。其中有部分女性为了减肥,一直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期间有1 270人发生了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研究人员按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取量分成10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每下降1个等级,蛋白质的摄取量每上升1个等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就增加4%。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女性流行用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方法减肥,即少吃甚至不吃主食。但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同时,蛋白质的摄取量往往会呈增加趋势,并由此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卫 文供稿)
绿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教授白云领衔,联合成都医学院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绿茶中所含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可促进成年大脑神经干细胞增殖,从而增加其分化产生的新生神经元数量,有助于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美国权威营养学杂志《分子营养与食物研究》在线发表了有关该研究的学术论文,引起国内外热议。
据了解,绿茶中的EGCG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在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中有显著作用,受到科学界的关注。研究人员注意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用绿茶明显降低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发生,而大量动物实验也证实了EGCG可以防止与老龄相关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但具体机制不清楚。
课题组首度在成人大脑的海马和侧脑室证实神经干细胞的存在,增加神经干细胞分化产生的神经元数量,就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脑卒中、脑部外伤和感染等。课题组分离培养了成年小鼠海马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加入EGCG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可以增加大约50%。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注射了EGCG的小鼠在水迷宫测试中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体内检测证明EGCG对大脑神经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而对干细胞的分化方向没有影响。
该研究首次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绿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进行了科学揭示,为预防和治疗认知功能下降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可能。
(卫 文供稿)
有氧运动有助睡眠
对于睡眠不佳者来说,每晚“数绵羊”倒不如每天做运动。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坚持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先前研究显示,中老年女性是受失眠问题困扰的主要群体。因此,研究人员对23名55岁以上睡眠状况不佳的女性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让其中一组每周运动4次,每次约40分钟;另一组定期参加烹饪课,听讲座,不做运动。两组人员从专家那里得知同样的睡眠注意事项,如每晚坚持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睡不着不要勉强躺在床上,等。
研究人员发现,16周后,坚持运动组的睡眠状况明显改善,抑郁症状减轻,而对照组的睡眠状况依然如故。
睡眠研究专家威廉·罗伯茨教授说,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睡眠质量可使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都得到改善。通过有氧运动治疗失眠,可有效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但研究人员同时提醒,运动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睡前一小时,对于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的人来说,“早晨锻炼一小时比在床上多睡一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韦桂琼供稿)
出生体重较重婴儿的母亲易患乳腺癌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科在最近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婴儿出生体重较重,母亲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研究人员发现,当母亲生下一个较大婴儿时,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就会升高,进而增加患乳腺癌的机率。研究人员对美国两项长期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那些出生体重最重婴儿的母亲,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生下体重最轻婴儿的母亲高2.5倍。此外,出生时体重最重的婴儿,未来患乳腺癌的几率也比体重正常的婴儿高25%。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人们提早预测或预防乳腺癌。尽管该研究发现孕激素与婴儿出生体重及母亲患乳腺癌的几率有关,但目前仍没有证据证明其中的原因,未来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女性不能改变她们体内的孕激素,但可以预先采取保护措施来对抗乳腺癌。目前已经证明,让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同时注意健康饮食和运动,等,这些都可以让女性们远离乳腺癌。
(方留民编译)
青少年睡眠不足易患糖尿病
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医学系在最近出版的《睡眠》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青少年睡眠充足,增加他们的睡眠时间,就能改善胰岛素阻抗,使胰岛素作用更为敏感,未来也能预防糖尿病。
研究人员以245名健康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睡眠时间长短与胰岛素抗阻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每晚平均只睡6小时的青少年,每增加1小时睡眠,胰岛素阻抗现象就能改善9%。研究还发现,青少年睡眠时间越短,胰岛素抗阻性就越为严重。即使考虑了种族、年龄、性别、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其研究结果仍然成立。
这是首次研究发现,健康青少年睡眠时间长短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负责该项研究的研究员凯伦·马修斯说:“当身体出现胰岛素阻抗现象,就可能产生糖尿病。”因此,如果青少年想改善新陈代谢健康,减少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最好多增加睡眠时间。美国睡眠医学会则指出,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睡眠时间需要9小时以上,精神才会较好。
9.母亲的心血情感随笔 篇九
赞美母爱的句子特别多,如:母爱就像温热心灵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一滴甘露、母爱是天上的云,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驱穿过、母爱是一条河等等,母亲一生的心血。
在一般人的心中,母亲所给予的爱,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就如母亲上辈子欠他们的“债”一样,故而不但对“还债”之人不存感激,反而诸多挑剔,从未想过要如何去报答母亲!平时,若能不违逆母亲已经偷笑了。也就是说,除了本身成为人母之外,而能够真正去思惟,观察和感受到母亲的爱的子女,也许并不多。充其量也只不过在形式上对母爱的一种敷衍了事。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而时刻的惦念如何想尽办法去孝敬母亲,尊重母亲,报答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妇女,她很年轻就结婚了,生下了7个儿女。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没有过年轻的模样。 母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只念了几年小学,便辍学了。母亲不识几个字,只知道从春秋到冬夏,日复一日不停地操劳忙碌。她用她所有的精力把我们兄弟姊妹带大,怕我们吃不好,穿不暖,却从不曾在意过岁月如何老去了她的容颜,加深了她的皱纹,变白了她的黑发。 年轻的母亲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是肩头却承担了一家大小的生活起居。
父亲每天推着三轮车,穿大街走小巷,沿街叫卖杂货而在外面奔波,母亲一个人包揽了家里一切重活、轻活,她总是躬着身躯不停地忙碌,还要帮助父亲做一些小买卖,每天带着我和七岁大的哥哥到楼下摆了一个小糖果摊,赚取微弱的利润,以贴补家用,而幼小的弟妹则留在家里,由祖母帮忙照顾。这样的日子,也是挨了整十年左右。灰白的齐耳短发勾画出她刚毅、善良、勤劳的性格。 由於儿女众多,我和哥哥都比别人家的小孩迟一年上学,记得那个时候,我和哥哥一放学回家,就马上到小摊子帮忙,让母亲回家休息或冲凉,顺便喂乳给幼小的弟妹。多年以后,我和哥哥年纪也较大了,而且可以独当一面,母亲才总算稍微喘口气… 小的时候,母亲总是起早摸黑起来叫我们起来上学;嘱咐我们好好学习。母亲虽然受教育不多,但是时常灌输我们做人的道理,青年文摘《母亲一生的心血》。印象中,母亲就时常告诉我们兄弟:勤有功,戏无益。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 过了几年,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母亲经常给我们兄弟买衣服和鞋子。坦白的说,那个年代,买新衣服也是一种奢侈消费。记得那年代,我们最渴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才有机会穿到新的衣服,可见当时家庭经济还是一般而己。最感动的是,母亲从来没有为自己添加新衣服,既使新年,也是那套旧衣服。 母亲为了我们兄弟,曾两度搬迁:从坡底的大杂院搬到市中心的建屋局组屋,当时的组屋都是租贷的。为了节省费用,其中一个房间租给一对夫妇。
10.脑血管病健康教育 篇十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0~180/10万,死亡率为60~120/10万。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并称为大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由于公众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不重视体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向年轻化、普遍化蔓延,因而在我国脑血管病病死率有降低趋势的状况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却在上升。因此它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健康教育。特别提醒大家,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并且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脑血管病的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应尽量熟悉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脑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俗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1、病因:绝大多数脑出血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病伴发的小动脉硬化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其他因素:脑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脑动脉炎等。
2、诱发因素: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不当,导致血压不降或降得过低)、情绪不佳(指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惊吓、恐惧等)、用力排便、气候变化、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酗酒成瘾)、在脑力紧张活动时易诱发脑出血。
3、用药的目的: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控制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2)控制高血压:血压显著高于正常时给予降压药物,防止再出血。
4、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
(1)CT:头颅CT检查目的是协助诊断和确定病变的部位,对人体无危害,也没有痛苦。
(2)核磁共振(MRI)是一种以磁场值标记人体内共振核的位臵,通过原子核对外界磁力的反应来获取被检体化学信息的一种全新方法。常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检查时注意事项患者要安静,保持不动;身体内不能有金属物体:如钥匙、手表、起搏器、金属支架等。
(3)其他检查:在发病急性期,可约床旁检查,如胸片、彩超等。
5、饮食指导
(1)急性期饮食:因脑出血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体力活动减少,应食用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流食如牛奶、豆浆、米汤、菜汤等,易于消化吞咽,每日6次,每次200ml~250ml;半流食如粥、面片汤、面条汤、馄炖等软烂、易消化、易咀嚼的饮食,每日5次。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2)恢复期饮食:
1)低盐:食盐的摄入量<2g/日,少食含盐多的食品,如咸菜、酱菜、酱油、腌制品、海产品等。
2)低脂肪:肉类75g/日,可食瘦肉、牛羊肉、去皮禽肉、鱼,少食肥肉、加工肉制品、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食用油20g/日,可食用色拉油、花生油,避免动物油、黄油等。
3)粗纤维饮食: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菠菜、粗粮、豆类、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等,可促进肠蠕动,预防大便干燥。
6、活动与锻炼
(1)开始锻炼的时机
50-60%的病人在脑卒中之后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80%可以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中风发生后,应在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就立即开始,中风病人在发病头3个月中,功能改善最大,即便如此,康复锻炼也应持续更长时间,以防功能减退。(2)锻炼的原则
早期开始,先主动,后被动;瘫痪肢体各个肌肉、关节都要锻炼到;不能过分劳累,要在病人能承受的范围内;要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应重视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应重视对于卒中复发和卒中合并症的治疗。
二、脑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内血栓逐步形成,管腔进行性狭窄,脑组织逐渐坏死,所以患者的症状可以逐渐加重到3~5天后才达到高峰。脑栓塞是血管、心脏内的栓子突然脱落,阻塞了远端的血管,引起急性的缺血发生,因此病人的起病很急,当时病情即到高峰。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灶坏死,通常在1~2cm以内,可以没有急性起病的过程,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1、病因
引起脑梗塞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的管腔狭窄闭塞)及各种原因的动脉炎。常见的伴发病是高血压,因高血压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加速、加重,因此高血压也是脑梗塞发病的病因之一。2.脑梗塞的发生过程
脑梗塞可发于任何年龄,以脑动脉硬化为多,多数病人在睡眠、安静等血液流速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发病前可有头昏、肢体麻木、短暂的失语等症状,但在数十分钟、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可恢复,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可反复出现。
3.避免和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因素
(1)控制高血压,减慢动脉硬化的发展,按要求服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吸烟的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使血小板聚集增高,促进血栓形成。(3)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升高可加速动脉2 硬化,促进脑梗死发生。4.脑梗死的用药目的
(1)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于发病6小时内溶栓。药物有尿激酶、巴曲酶、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rtPA)。
(2)扩张血管,改善脑组织供血,常用药物有维血栓通、尼膜地平、西比灵等。
(3)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控制脑疝的形成,常用药物为20%甘露醇。
(4)扩溶剂的使用,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常用的有丹参等。
(5)抗凝治疗,常用的有口服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6)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速避凝等。
(7)脑细胞保护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脑保护药物,但是降低体温,避免感染,可以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也可用胞二磷胆碱、醒脑静等。5.CT检查的目的
(1)头颅CT:在发病48~72小时可发现病灶区呈低密度影。目的是鉴别和协助诊断病变的部位,便于制定治疗方案。准备工作同脑出血。
(2)核磁共振(MRI)是一种以磁场值标记人体内共振核的位臵,通过原子核对外界磁力的反应来获取被检体化学信息的一种全新方法。常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检查时注意事项患者要安静,保持不动;身体内不能有金属物体:如钥匙、手表、起搏器、金属支架等。
(3)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TCD,ECG,超声心动图检查,凝血分析等。
6、饮食
(1)流食或半流食:适用于大面积的脑梗死,病情稳定后可食用普通饮食。
(2)普通饮食:同脑出血。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症。
1、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等。各个年龄均可发病,脑血管畸形多发生在青少年,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在青年以后,老年以动脉硬化而致出血为多。
2、诱发因素
一般发病突然,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劳、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以及紧张的脑力活动等。
3、诊断要点
突然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脖子硬,即可高度提示本病。如腰穿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则可确诊。
4、用药的目的: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防止继续发生血管痉挛,除去出血病因并预防复发。(1)止血,预防再出血:常用的有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止血敏等。(2)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常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通、尼膜地平(3)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所测的水平范围内,防止继续出(4)治疗脑水肿:给予脱水剂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5)绝对卧床4~6周,避免用力及情绪激动。
5、各种检查的项目、目的及注意事项
(1)cT检查:目的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起到鉴别作用,检查前的准备与脑出血检查前的准备相同。
(2)脑脊液检查:目的是协助诊断,检测脑脊液的压力。(3)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方法:需行腰椎穿刺手术,手术很小,但需要病人很好的配合,在护士的协助下,病人双手抱膝,双膝向胸部屈曲,头向前屈,抱成球形,靠床沿侧卧,以增加腰椎间隙,使腰椎穿刺手术顺利进行。腰椎穿刺无任何危害,痛苦小,在穿刺部位局部麻醉后穿刺时无疼痛。
②注意事项: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后,起床活动,术后3天不洗澡,以防穿刺针眼未愈合发生感染。
6、饮食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饮食同脑出血病人的饮食。
7、活动与锻炼的方法同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活动与锻炼方法与脑出血的活动与锻炼方法相同。
脑卒中家庭急救要点
1、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主要的表现有: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手持物掉落,口角歪斜、流口水。
(2)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3)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
(4)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5)突然性对近事遗忘。(6)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2、脑卒中家庭急救方法
(1)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4)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6)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急救电话有120或999。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背部及双脚,3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剂牛黄丸或其它药物。
(8)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最好在发病3小时之内。
四、脑血管疾病保健与预防
一、生活起居
1、饮食调整
按照多品种、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多吃对预防中风有益的食物。据报道,牛奶、鱼肉、黄豆、豆豉、花生、大蒜、洋葱草莓等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
2、饮水充足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心脏病患者应限制入量。
3、戒降烟酒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4、劳逸结合
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避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5、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6、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的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7、体位变化要缓慢
脑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夜间,尤其是上厕所时刻,所以夜间入厕时一定清醒后,缓慢起床。其实,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脑部缺血。
8、注意天气变化
老年人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诱发脑中风,因此,气温变化骤冷骤热时一定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9、控制体重
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危险性。
二、情志调养
情绪要稳定,经常保持乐观、豁达、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思、悲痛。因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使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引起心脑血液循环紊乱而诱发中风。
三、运动疗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人强壮、K寿。运动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血脂,增强抗病力。
四、要预防脑卒中,除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还应尽量按以下要求做,早期干预治疗,力求防止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1、每年至少测量血压一次,并积极治疗高血压。
2、检查心脏情况。
3、戒烟
4、饮酒适量
5、测定血浆胆固醇水平,如果水平过高,应采用膳食调节和药物疗法。
6、糖尿病人应遵医嘱调控好血糖水平。
7、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8、减少钠与脂肪的摄入。
9、检查是否有循环系统疾病,注意有无头晕、指趾变色、耳鸣等症状。
11.腿发沉预警心血管病 篇十一
专家介绍,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主要发生在腿部。当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时,便发生了肺血栓栓塞症,即肺栓塞。由深静脉血栓引发的肺栓塞可以危及生命。然而,VTE却常得不到及时诊断。专家指出,久坐、久站的人所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占该病全部数量的一半左右,应特别注意。当发现双腿肿胀、下肢沉重走不动路时,要当心是否出现了静脉血栓栓塞,应及时到心血管科就诊。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血液抗凝及物理按摩治疗,少数严重的病人需外科介入治疗。当症状缓解时,也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虽然消肿了,但血栓有可能仍然存在或形成。因而,有的患者抗凝治疗需要一两年,有的则需要终生抗凝。
12.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篇十二
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血压的波动大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 反应变慢, 使心率的变异性降低, 血压的变性增大。无论收缩压、舒张压, 还是脉压差的波动性, 均比年轻患者幅度大。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劳累。必要时绝对卧床休息;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 g;超重者还要注意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剧烈活动, 如运动中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极度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休息;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 不可擅自停用或改用。服用药物剂量要准确, 在调整剂量或改换降压药时, 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1];保持情绪轻松、稳定, 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变换体位时, 动作要缓慢, 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 老年人低血压
低血压主要有三种类型:无症状性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注意:睡眠采用头高脚低位, 以便降低肾动脉压, 利于肾素的释放和有效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体位转换动作宜缓慢, 不宜速度过快。尤其夜间起床时更要小心, 最好使用便器;餐时不宜过饱, 餐后不宜立即站立, 宜少食多餐;尽量避免长期卧床, 长久站立和过度运动;患者一旦出现晕厥前驱症状, 应就地躺下, 医护人员要迅速救护[2]。
3 无症状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三种类型: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同时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由于其无症状常被忽视, 易致心肌梗死、猝死等。因此在护理中更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不可因为无症状而掉以轻心。
4 老年人心力衰竭
老年心脏病患者, 心脏功能不全却缺少典型心衰表现, 易被忽视。但如能识别早期心衰的症状特点, 及时治疗, 则疗效良好。老年人心衰的早期症状特点有:倦怠乏力、失眠烦躁。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病史者, 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且近日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 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 即脑供血不足表现, 应及早去医院检查[3];有冠心病病史, 夜间睡眠必须垫高枕头才觉得舒服, 平卧后出现咳嗽气喘, 并常在睡眠时憋醒, 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心跳加快常是心衰代谢的早期表现, 稍加活动脉率即超过100次/min, 或有间歇脉;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夜间平卧休息时, 心脏负荷相对轻, 心排血量增加, 肾灌流量也增加, 夜尿便明显增多;心肌梗死时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且易出现隐性心衰, 症状不典型。
5 老年人钙化性心瓣膜病
老年人钙化性心瓣膜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包括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和关闭不全、二尖瓣及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等。临床以主动脉瓣钙化最为常见, 因此常听到病理性杂音[4]。
6 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病情症状。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护士对入院的老年人热情接待, 解除其思想顾虑。病室内要整洁, 舒适。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 和患者交流时不说空话、假话, 不模棱两可, 不装腔作势, 能言准意达, 自然坦诚地和患者交谈。护士讲话时应通俗易懂, 同时, 还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如握手、轻轻拍肩等, 可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关怀, 减轻孤独感或帮助患者。护士应以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 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护士应认真细致的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 同时用心倾听患者诉说, 理解和同情患者。还要做好家属工作, 让家人或亲属多抽时间来陪伴。对于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 应协助生活和巡视外, 对其生活上进行照顾, 主动与他们交谈, 了解其思想状况, 做好耐心解释和诱导工作, 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 生活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饮食上大多要求低盐, 低脂的治疗型饮食, 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讲解低盐、低脂的重要性, 以及应怎样地配合医生与护士的治疗。老年人味觉减退, 应尽量给予软, 易咀嚼, 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 色泽新鲜的多样化食物, 同时防止发生便秘, 适当使用缓泻剂, 促使粪便软化排出。对心梗患者嘱其大便不宜用力, 以免加重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心血管疾病药物要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 肾功能减退的特点, 严格剂量, 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5]。
8 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 避免各种诱因。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把握劳逸结合的原则, 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 少量多餐, 忌烟酒。出院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随访, 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06.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49.
[3]李清美, 谭兰, 韩仲岩.脑血管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35.
[4]赵岩, 吴坤艳.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3) :9.
13.心血来潮的相关造句 篇十三
(1) 云中子见八戒嘴脸变化如此之快,一时心血来潮想逗逗八戒,故意拿糖作醋道:“但不知尊佛还找不找玉帝告小神的状了?”。
(2) 心血来潮,欣然命笔,就老人家88年风霜磨砺的人生经历。
(3) 这篇文偶是在最天使里看到的一篇短篇小说,心血来潮,想写成一本有头有尾完整的书。
(4) 邱霖江说希望她能和他比肩而立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没隔几日,他带她去见了一个人,却是曹永鸣的女友。
(5) 事实上,萧逸内心十分忐忑,毕竟这条路只是他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从来没有人实践过,没有任何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
(6) 他亲自与张君宝下棋,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别有用意,在一盘棋中,他便可将这个未来的张三丰看透,以棋观人,再辅以读心术,便一切皆洞悉无遗。
(7)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连旗帜和武器都还没有准备好,这不是心血来潮是什么?还有一种是彻头彻尾自发型的。
(8) 因为那天晚上的白浩心血来潮的查铺行动.
(9) 这期间的更新可能比以往更少了,本来我这本小说已经没什么指望的,我也破罐子破摔,啥时候心血来潮,就写一章更新,不然就很久没更新。
14.一.心血管测试题 篇十四
1、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A、高血压
B、血脂代谢异常
C、年龄
D、性别
E、肥胖
2、冠心病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手段是:()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图
C、运动负荷试验
D、放射性核素检查 E、冠状动脉造影
3、典型的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病人胸痛症状鉴别最重要的是:()A、疼痛的部位
B、疼痛持续的时间
C、疼痛的性质
D、疼痛的放射部位 E、疼痛时伴随症状
4、心绞痛发作时最重要的缓解方法是:()
A、立即到医院就诊
B、立即含服硝酸甘油
C、减少饮食摄入量
D、吸氧 E、避免情绪激动
5、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最优先考虑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
A、疼痛
B、活动无耐力
C、知识缺乏
D、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
E、焦虑
6、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应用尿激酶的作用在于:()
A、控制心源性休克
B、减轻心脏负荷
C、溶解冠脉内血栓
D、促进心肌细胞代谢 E、消除心律失常
7、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
A、胃肠道症状
B、胸痛
C、心律失常
D、心源性休克
E、心力衰竭
8、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是:()
A、室性心律失常
B、心源性休克
C、急性心力衰竭
D、心脏破裂
E、室壁瘤
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最有效的药物为:()A、地西泮
B、硝酸甘油
C、吗啡
D、消心痛
E、阿司匹林
10、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溶栓治疗:()
A、高血压危象
B、同时伴有2个部位的心肌梗死
C、腹部手术后半年 D、高血糖
E、高血脂
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下列属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是:()
A、高血压
B、血脂异常
C、吸烟
D、饮酒
E、肥胖
2、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A、心源性休克
B、心脏破裂
C、心力衰竭
D、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E、心律失常
3、护士在应用硝酸甘油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是:()A、在静滴过程中应注意滴速并密切观察血压
B、口服给药时应指导病人饭后温水吞服,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C、如病人服用后疼痛在3-5min内仍不缓解可再服1片 D、告知病人药物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内保存 E、口服制剂应每半年更换1次,以确保疗效
4、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ST段抬高性心梗
D、非ST段抬高性心梗 E、缺血性心肌病
5、治疗心绞痛患者的药物包括:()
A、硝酸异山梨酯胶囊
B、美托洛尔
C、地尔硫卓
D、阿司匹林
E、辛伐他汀
6、下列应用硝普钠注意事项正确的叙述是:()
A、快速静滴,将血压迅速降至正常
B、避光输入
C、现配现用
15.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病的诊疗概述 篇十五
1.1 心脏
心脏增大, 80岁时左心室比30岁时增厚约25%, 心肌内可发现有脂褐素沉积, 心肌横纹消失, 心肌细胞纤维化并可有淀粉样变, 胶原含量增加。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均有降低。老年人心瓣膜有退行性变和钙化, 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为主, 随增齢而加重。以瓣叶的根部较明显, 并可侵及瓣环, 导致主动脉瓣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钙化还可延及室间隔而影响传导束。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可见退行性变化, 窦房结P细胞减少, 纤维增多, 房室结、房室束和束支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1.2 血管
随增ā动脉内膜增厚, 造成大动脉扩张而迂曲, 小动脉官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程度亦随增ā而增加, 但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也有认为衰老时的自身免疫改变与其有关。鉴于以上老年人生理、病理变化, 老年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淀粉样变等心血管病。
2 老年人心血管病诊疗特点
2.1 冠心病
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病, 也是心血管病致死的首要病因, 据资料统计, 老年人常见死亡原因中, 冠心病在50年代占第4位, 每10年上升一位, 于80年代跃居第1位。临床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临床表现常不典, 心绞痛程度一般较轻, 并缺乏胸部特征性的窒息闷塞感, 而以气短、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 老年人心绞痛时的胸部不适须与隔疝、胆囊病、食道炎或胸壁痛相鉴别。心绞痛时心电图水平型或下斜型ST段压低具有诊断价值。老年心肌梗死的起病不典型, 完全无胸痛者占2/3, 无胸痛者中1/3是疼痛部位不典型, 不在胸部而在中上腹、背或咽部。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无症状, 尤其合并糖尿病者, 常突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死亡率高, 死于泵衰竭、心脏破裂较多。老年人冠心病的处理中要严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常用药物:硝酸盐类:宜小剂量开始, 注意头疼等副作用;钙拮抗剂:钙拮抗剂中, 对心功能差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较佳, 其他制剂如地尔硫及维拉帕米也可根据血压水平、心功能和心内传导状况而选用;β阻滞剂适用于劳力型心绞痛, 常用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须注意血压和心律、心率的监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氯吡格雷, 需严密观查出血副作用, 根据个体差异决定剂量。老年冠心患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有昏厥、头昏等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对初起心肌梗死可采用溶栓治疗或急诊PCI术。对内科治疗后心绞痛控制困难者可行搭桥手术。
2.2 高血压
老年人中高血压多见, 其特点为: (1) 收缩压升高明显, 舒张压增高不多故脉压宽。 (2) 血压易波动受季节气候情绪影响。原发多见, 继发少, 需除外甲亢、肾脏疾患、肾上腺肿瘤、肾动脉狭窄等疾病。治疗:轻度病例可用非药物治疗, 控制体质量、低盐饮食、戒烟酒、适当体育活动。药物治疗选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不作首选 (心力衰竭除外) 。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利血平等不宜应用。老年人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前必须告知本人及家属注意事项。开始剂量宜小, 降压不宜过急过快, 以免引起心、脑、肾的缺血。在数周内逐渐把血压降至150/90mm Hg (1 mm Hg=0.133kPa) 以下。舒张压不宜低于60mmHg, 避免影响冠脉灌注。
2.3 心瓣膜病
老年人中心瓣膜病变并不少见, 可以是起病于中青年期, 持续到老年期如先天性瓣膜病变或畸形;也可只是老年期所特有的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人中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并不少见。老年人二尖瓣狭窄由于多数不甚严重而缺少症状, 老年性肺气肿使心尖后移, 在心前区舒张期杂音不易听到, 不少患者出现心房颤后引起注意,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颇有帮助。老年人中以心前区收缩起杂音而提示为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者绝大多数非风湿性, 二尖瓣膜脱垂, 腱索断裂, 乳头肌功能不全都可以引起此种杂音, 这些情况超声心动图对鉴别起作用。老年人中退行性心瓣膜病不少见, 在40岁以后逐渐可发生胶原的退行性变, 钙与脂质沉积于瓣膜, 以瓣环与纤维层为主, 沉积引起纤维化和钙化, 在二尖瓣病变主要在瓣环, 瓣叶改变少, 无交界处粘连或瓣叶边缘的变形, 易与风湿性瓣膜病鉴别。主动脉瓣的病变主要影响纤维层, 钙化硬块多在瓣膜的基底部, 钙块可沿纤维层扩展, 甚少波及瓣膜边缘, 故与风湿性也不难区别。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多, 二尖瓣病变在60岁以上人尸检中达10%, 人群中43%~70%有此症, 女性较男性多, 主动脉瓣病变在老年人中占3%~4%, 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瓣膜杂音为主, 二尖瓣区有反流性杂音, 主动脉瓣区可有喷射性杂音;X线片示瓣膜部位钙化阴影。超声心动图可示主动脉瓣增厚、反射增强, 二尖瓣环处有反射增强。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而致心功能减退, 病变也可涉及传导系统而引起传导阻滞, 个别患者可合倂心内膜炎, 严重病例可考虑作人工瓣膜替换术。此外, 老年人因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而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也可见到。
2.4 心律失常
老年人中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颇高, 最重要的是病窦、房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病窦不一定由冠心病引起, 老年人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发生纤维化和硬化, 窦房结起搏细胞逐渐减少;病变涉及心房及房室结时, 可引起缓慢的窦性心律或慢快综合征。房颤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肺心病、肺部感染或心肌病所致, 但多数患者并无以上疾病, 目前认为由心房纤维化、脂肪浸润所致。阵发性房颤窦房结功能尚好者可用心律平、胺碘酮等。持续性房颤以控制心室律为主可选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地高辛等, 根据危险分层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传导阻滞可发生于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束支和分支等部位, 传导阻滞严重而致心律缓慢时需起搏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用慢心律、β阻滞剂等, 心功能不全者首选胺碘酮, 严重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需安装ICD。老年人对药物敏感, 需严密观查药物不良反应。
2.5 心力衰竭
老年人常同时患一种以上的心血管病, 如冠心病与肺心病或高血压并存。因此, 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较多, 但表现可不典型。老年人常有慢支、肺气肿, 肺功能不全, 也可以引起咳嗽、呼吸困难, 需与左心功能衰竭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相鉴别。左心衰竭早期症状之一为咳嗽, 需与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需注意老年人常同时患这两种疾病。老年人肾功能减退, 体液总量减少, 同时利尿剂应用机会增加, 因此心力衰竭治疗中药物剂量如地高辛应比青年人的少, 因为老年人对地高辛的排泄较慢、心肌退化, 对该药的敏感性高, 易产生毒性反应。如能测定血药浓度, 则以1~1.5微克/毫升为宜。利尿剂使用不宜过急、过剧, 以免发生血容量急剧改变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缺钾。扩血管治疗非常重要, 对洋地黄和利尿剂不能耐受者应首选。
2.6 高龄老人可以发生心脏淀粉样变, 不易诊断, 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心肌病相似。
老年人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表现常不典型, 多仅有疲乏不适、不明原因发热, 或发热、栓塞症状不明显, 易误诊。
3 典型病例
3.1 老人:
叶某, 女, 97岁。糖尿病, 冠心病。治疗方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阿斯匹琳25mg每日一次, 拜糖平25mg、银杏叶滴丸2粒日三次, 甘精胰岛素6单位每日一次, 病情稳定多年。
3.2 老人:
徐某, 男, 86岁。老年痴呆症, 高血压, 冠心病。反复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室早, 治疗方案:卡维地洛5mg每日2次, 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 氯吡格雷25mg每日1次, 已3年余病情稳定。
3.3 老人:
刘某, 女。100岁时生活基本自理, 治疗泌尿系感染时发现高血压病、二尖瓣腱索断裂, 瓣膜关闭不全。治疗方案:缬沙坦胶囊80mg隔日一次, 氢氯塞嗪片12.5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20mg日一次, 103岁死于肺部感染。
3.4 老人:
王某, 女, 70岁。风心病、房颤、脑栓塞后遗症, 治疗方案:地高辛0.25mg、华法林5mg每日一次。每月复查INR值, 维持在2左右。每年2次住院调理2次, 病情稳定已3年余, 生活能自理。
3.5 老人:
谭某, 女, 92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缬沙坦80mg、螺内酯20mg每日1次, 地高辛0.125mg隔日一次, 美托洛尔6.25mg每日2次。病情稳定, 生活能自理。约1年余老人突觉心前区不适, 心电图示:短阵3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界性心律, 心率40次每分, 予阿托品0.6mg口服一次, 地高辛停3天, 减为0.0625mg每日一次, 观查已4个月余, 心率维持在70~80次每分左右, 目前老人一般情况较好。
3.6 老人:
赵某, 男, 72岁。轻症脑栓塞治疗后好转。2个月余后不明原因反复发热, 住院1个月余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腱索断裂, 数日后因心力衰竭死亡。教训:脑栓塞患者应常规查心脏彩超, 寻找栓子来源, 体格检查关注心脏杂音变化。
3.7 老人:
黄某, 男, 85岁。因突发轻度行动迟缓就诊, 神经专科诊断为高血压病、脑梗塞。拒绝住院, 治疗方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氨氯地平5mg、氟桂利嗪胶囊5mg、氯吡格雷片50mg每日一次, 脑安胶囊2粒每日两次。服药第2天出现行走困难, 需扶行, 无明显头晕。可疑药物不良反应, 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1天后上述症状消失。约1个月以后, 老人自行再次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 1天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即停用, 第2天ā恢复正常。证实为药物副作用, 考虑由氢氯噻嗪引起。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心血管病已成为临床工作中应对的非常重要的疾病。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多病性、对药物敏感、反应能力低下、表达能力差等因素, 决定了老年人心血管病诊疗的特殊性。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竺筠雯, 舒承婷.社区老年人摔倒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0, 21 (2) :41-42.
[2]社区老年人步态改变与摔倒危险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5) :23-24.
[3]张为民, 梁坤.社区老年人疾病的诊治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6, 4 (1)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