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秀记叙文

2024-12-17

初中优秀记叙文(共16篇)

1.初中优秀记叙文 篇一

初中第一堂课。你说,你是北极,我们是赤道上的鱼……在你娓娓讲述时,风从窗外溜进来,空气中有阳光的味道。从那一刻起,你就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你的话像涟漪,至今还在耳边回荡;像花香,弥漫不散……

记得那一天,来到新班级的我们起初还担心不已,生怕你会是一个严格的老朽,许多疑问在心中冒泡,不宁的心绪填满了心扉。

可是,你的到来,让我又惊又喜,之前那不宁的心绪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那时的你身穿一件洁净的白色T恤,脚上是一双简单的帆布鞋,清新的微笑像一朵花绽放在你年轻的面容上。

看到你,我们不禁发出异口同声的感叹:这竟是几天前在多媒体教室为全校新生上课的“缺德清”——

那天的多媒体教室,你一进来就笑眯眯的,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紧接着,你又不惜献丑,把你的名字“陈德清”,去掉一个中间的“德”,让我们打一词,有人猜出答案是“缺德”,引得我们哄堂大笑。而你的一副“矬”的形象就此赫然显现。尽管你后来用“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来解释自己名字的含义,却只能让我们感觉那是“自恋”的味道。(虽然依据你的话,自恋也是一种美德。)从此,“缺德清”的绰号,开始广为流传……

这新班级的第一堂课,你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我兴奋地想道。只见你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地球,又写了“回溯之鱼”四个字。我顿时纳闷了:回溯之鱼是什么意思啊?一般第一节课不都是让我们了解语文课本吗,好端端地画地球做什么?

正当我们为此疑惑时,你脸上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指着黑板上的地球图,娓娓地讲起“回溯之鱼”的故事来。你说:“原本,我是北极,你们是赤道,大家本来遥遥相隔,不可能会遇到彼此,可是太平洋里有一种迁徙的鱼群,每年会随着洋流,从赤道游回北极。浩浩荡荡的鱼群,在阳光的照耀下,鳞片宛如一块块宝石,闪亮动人。现在,你们就是赤道上的鱼群,顺着洋流而来。这一刻,我们就这样相遇。当然以后你们又将离开北极,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过,大家今天此时此刻能够相遇在这里,便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三年的时光,珍惜这三年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日子……”

听完你的这一番话,我们深受感动。我不禁在心里暗暗地想到:没想到这样一个风趣幽默又有点“矬”的老师,竟然还能用这么简单的“回溯之鱼”四个字,讲出一段如此浪漫动人的故事……

老师,我愿意是洋流中的回溯之鱼,你则是在北极等待着我们的那个人。虽然命运注定回溯之鱼终究要离开北极,但我相信,无论最后我游荡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将永远记得,在那遥远的“北极”,有一位老师痴痴地等着我们随着洋流回溯而来。无论何时,我都知道,只要回首,“北极”上的那一缕阳光一直都在。

2.初中优秀记叙文 篇二

学生的困惑表面上来自学生临考的焦虑, 归根结底来自学生对考场作文的特征、自己的写作优势不了解, 来自对自己长期以来储备的各方面写作经验、写作材料、生活感受缺乏梳理的现状。对这些困惑,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去消释。

最近我们仿照2009年湖北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模式, 让学生以“走在的路上”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半命题, 只提供情景, 很开放, 也很有诗意。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在较为开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 写出具有独特经历、独有情感、独到感悟的个性化的文章。

我认为这个作文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类的文章、抒情性的散文。从学生习作来看, 议论文一般写得比较生硬;散文很多华而不实, 像天上的彩虹, 看起来很美, 伸手一摸什么都没有;不少记叙文却写得自然、实在, 得到了比较高的评价。

在这里, 我不想对这个作文题作全方位的分析, 很多文章对某些作文题所作的全方位的分析其实也是美丽的废话。我这里只想追问:这个作文题要是写成记叙类文章, 怎么写才“像”?怎么写才“是”, 怎么写才“好”?本篇文章只想就一篇考场记叙文作些分析, 如果能从分析中找到或者说验证几点记叙文的写作规律, 对中学生朋友有点启发就行了。

下面是从这次考试中选拔出来的一篇记叙文。

走在异乡的路上

襄阳二中 高三 (6) 班 史雪松

我走在异乡的路上, 看见路旁一棵棵白杨树吐出了新芽, 心想, 家中院子里的那些白杨树也该长出新叶了吧。

我走在异乡的路上, 听着那一声声呼唤孩子归来的声音, 心想, 曾几何时, 母亲不也是那样一声声地深情地呼唤着我吗?

走在异乡的路上, 看着路旁乡村升起的缕缕炊烟, 我的眼前浮现了父亲在厨房为我们一家子做晚饭时忙碌的身影!

……

走在异乡的路上, 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悄然无声地袭上了我的心头。

人在异乡, 心里装的只有“陌生”两个字:陌生的山, 陌生的水, 陌生的异乡路, 陌生的异乡人。可是啊, 那一天, 我却在陌生异乡路上陌生人的脸上读到了亲人的温暖!

那边走过来一位年轻的母亲, 怀里抱着她可爱的孩子, 孩子在她怀里安静熟睡, 胖嘟嘟的可爱的小脸上全是幸福。是啊, 还有比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静静地睡去更幸福的事儿吗?我心里有些感动。

突然, 一阵清脆的呼郎声打破了孩子香甜的美梦。他睁着黑溜溜的双眼, 扭着头追寻那诱人的呼郎鼓声, 他的眼睛盯上了卖货郎手中摇动的呼郎鼓。那摇动的呼郎鼓和那清脆的呼郎鼓声成了那段异乡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年轻的妈妈看出了孩子的渴望, 笑了笑, 走到卖货郎面前给孩子买了一个, 孩子兴奋地拿着呼郎鼓左摆右摇, 清脆悦耳的呼郎鼓声便在那异乡路上响个不停。看着孩子这样高兴, 年轻的妈妈开心地笑了, 在孩子那粉嘟嘟的小脸上深情地亲了一下, 然后继续赶她们的路了。年轻的妈妈和她可爱的孩子走远了, 那清脆悦耳的呼郎鼓声慢慢地飘向远方, 我却久久地站立在原地里, 目送他们消失在路的尽头。

那一刻, 我深深地沉浸在一种爱和爱的表达中。那种爱, 无声地、静静地流淌着, 那是人间至纯至净的母爱啊!这种爱, 那么熟悉, 触手可及, 哦, 我记起来了, 妈妈也曾经给过我, 在这茫茫的异乡路上的呼郎鼓声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来自妈妈的温暖。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 我走进路边一家小餐馆, 一位大叔热情地迎接我的到来。自然的笑容, 真情的服务, 干净整洁而且充满温情的小店让我感觉好像是回到了家里。大叔忙着做饭去了, 我的眼前好像突然闪过父亲忙碌的身影。真的, 那一刻, 这位朴实的大叔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让我想起了父亲为一家子忙前忙后疲惫的背影。父亲, 你现在还好吧?走在异乡路上的儿子想你了, 儿子很好, 请别牵挂啊!

……

我走在异乡的路上, 陌生的山, 陌生的水, 陌生的异乡路, 陌生的异乡人, 一切陌生的如今都已不再陌生, 因为那陌生的一切让我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感受到了熟悉的亲情……

我认为, 作为考场作文, 该文有很多优点, 稍一总结, 就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这些对写记叙文应该有一些帮助, 不妨说一说, 供各位中学生朋友参考。

1. 写身边事, 抒真实情, 说平常理。

越是文章大家, 越是注意并善于从身边入手, 从小处入手。一草一木, 一枝一叶、凡人小事, 皆入文章, 具成华章。鲁迅有经典小说《一件小事》。在这一件小事里, 北京, 清晨, 胡同, “我”和黄包车夫, 倒地的老妇女;车夫的搀扶与歉疚, 我的不解与抱怨;车夫的朴实与真诚, 我的自私与冷漠……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 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 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刻印在读者的内心深处, 所有的这一切在读者心中不断蕴蓄发酵最终成为永恒!明代古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用不着连篇累牍地举例子, 用不着条分缕析地去分析, 只要去读一读这些作品, 你就很容易找到作文的不二法门!

越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生, 越喜欢盘古开天古今中外, 天南海北囊括四海, 以为非此不能显示自己胸怀的博大, 非此不能表现自己思想的深刻!

这一篇作文盘古开天古今中外了吗?没有!天南海北囊括四海了吗?没有!一段异乡路, 不知名的年轻妈妈, 年轻妈妈怀中可爱的孩子, 卖货郎和他的呼郎鼓, 清脆悦耳的呼郎鼓声, 还有那袅袅的炊烟, 餐馆大叔真诚的笑容, 这是眼前的, 看得到的;故乡白杨树的新叶, 记忆中母亲对自己的亲切呼唤, 父亲为一家子忙碌的疲惫的背影……这是往日的, 联想到的。所写的小得不能再小,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作者就是能将它们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内容虽平凡, 却充满着温情;语言虽平实, 却洋溢着诗意!

华中师范大学刘九州教授不止一次亲切地提醒中学生朋友, 多“写身边事, 说平常理”, 还说:“做一个有心人, 你就会发现, 身边事, 平常理, 顺手拈来, 皆可入文。” (《我欣赏的高考作文》)

所以, 中学生朋友们, 做生活的有心人吧!用真情去锤炼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离开了实事, 一切都显得空虚和浮泛!离开了真情, 一切都显得矫揉和作伪!

谨记: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应知:平中能见奇, 常中可出新。

2. 记叙文, 要有事, 有人, 要把人写“活”。

写人得写出思想情感, 或写出个性品格。能写出情感变化过程、性格品格的形成原因则更好。

这篇习作, 主要写了异乡路上偶遇的年轻妈妈和他的孩子、异乡餐馆大叔热情的招待, 年轻妈妈深深疼爱着她可爱的孩子, 餐馆大叔细心关照着异乡的游子。他们的举手投足, 一言一行无声地感染着“我”, 深深地感动着“我”, 进而引起“我”内心一系列感情的波动, 引发“我”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绵绵不尽的回忆、绵绵不尽的思念, 作者的情感的蕴蓄与发展水到渠成, 自然流动, 作者在波澜不惊的叙述中, 不露声色地完成了作品主旨意蕴的营造。

3. 运用描写, 渲染景物和细节。

对景物环境, 对动作细节充分描写, 反复渲染, 目的是让作文语言走向诗化, 走向情绪化, 用诗化的情绪化的语言抓住读者, 感染读者, 打动读者, 最终让读者深深地迷醉其中!如果一篇记叙文、散文, 没有诗化或情绪化的语言, 那这篇文章几乎就等于失败!

这篇作文开头用三小节充满诗意的文字, 写异乡白杨树的新芽、母亲唤儿归家的声音、乡村袅袅上升的炊烟, 引发了“我”的“乡愁”自然也能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思。这是对景物细致描写反复渲染的妙处。

写年轻母亲怀中安静熟睡的孩子, 抓住孩子可爱之处反复描写, 不断渲染, 为后文年轻的妈妈那深情一吻作了很好的铺垫, 使那深情的一吻成了异乡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也成了读者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还有那呼郎鼓清脆悦耳的声音、餐馆大叔真诚的笑容、父亲为一家子劳碌的背影……这些作者精心营造的感人的生活细节无不让读者过目不忘!

3.初中记叙文写作初探 篇三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写作 开头常见问题 开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从哪儿“起笔”,从什么问题写起,它是全篇的第一步,与全文密切相关。古人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凰的头一样鲜明突出,神采引人;“猪肚”,是说文章的中段应像猪的肚子一样有着丰富、充实的内容;“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而余意不尽。所以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俊秀、挺拔;中间部分要像“猪肚”那样丰满、圆润;结尾要像“豹尾”那样飞扬、有力。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若一篇文章的开头能达到“凤头”的标准,那么这篇文章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写作思路流畅顺利展开,引人入胜,还能在第一时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万事开头难”, 做事如此,写文章也如此,要想写好文章的开头不是一件易事。

一般说来,写一篇文章,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起笔,入题要快,也就是说要迅速入题,一下子就接触要写的人或事,而不是绕圈子,说废话;切题要准,也就是说起笔就能立刻切中题意,揭示主题,而不能离题万里,说了好多话还转不到正题上来,这是对文章开头的最起码的要求。可是从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少学生连这最起码的要求都没有做到。在初中学生的作文中,文章开头的毛病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离题太远

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思路不是很清晰,因而往往在开篇多写几笔,似乎不多说几句就说不透。不厌其烦,费了很多周折,绕了很多圈子,才绕到正题上来。如下文《我最尊敬的人》的开头就有这种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也许有的人会说,他似乎没感到谁是他最尊敬的人,其实不然。这不过是他没意识到罢了。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清楚地发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一个习惯、一个嗜好,往往都是从你最尊敬的人那里学来的。那么我最尊敬的人是谁呢?那就是我小学时的王老师,我为什么最尊敬他呢?那还是让我详详细细地给你说一说他的情况吧。”

这个开头,可谓又臭又长,说了一大堆废话,才“引”出我最尊敬的人,读起来令人烦厌。

(二)故弄玄虚

有的同学为了把开头写得新颖,优美动听,往往开头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效果却适得其反。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往往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人或事,但大多都淡忘了,可有些动人心魄的、撼人心灵的事却永志不忘,它犹如川流不息的大海,又如潺潺流淌的小溪。常常会烙印在你头脑中一些蛛丝马迹。一年前,我去姥姥家度暑假,曾见到一位盲童小女孩在拥挤的客车上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大爷,这件事如一颗闪烁的珍珠,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段话,表面上很“华丽”,实际上它们和中心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即使作者本人也未必清楚。

(三)偏离主题

有的人不是就题写题,就事叙事,直插中心,而是罗罗嗦嗦地交代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然后才慢慢地转到正题上来。如下文就犯有这个毛病:“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游‘江陵公园。出发前,老师让我和另一位同学先去买游艇票。为了能租上游艇,尽情欣赏公园的满园春色,我天不亮就起床了。洗完脸,漱罢口,我随便吃了点儿点心,就直奔公园,一路上连风景也顾不上欣赏。六点半还不到,我便赶到了公园租艇售票口。等了一会儿,终于为全班买到了游艇票。”

这个开头交代了去公园买票的全过程,可谓“不厌其烦”,然而与主题毫无关联。假如起笔便以公园写起,或从游艇上写起,岂不干净简洁得多吗?

(四)千篇一律

其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仿效某些范文,久而久之便成了某种程式化的开头形式。如《生动的一课》这类文题,便是“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要写《春天》一类的文题,开头便是“春风习习,吹绿了山川,吹绿了河流,吹绿了草原,也吹绿了人们的心……”,这样的开头,第一次用,似乎很简洁,也很形象。但总是这样写,读起来俗不可耐。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上述毛病,使开头醒目引人呢?

首先,应仔细审清题意,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构思全文,设计开头。其次,要掌握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鲁迅《风筝》一文开头: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如:《母亲节的礼物》一文开头: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

如:《丑小鸭》一文开头: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这三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二)巧用修辞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让语言產生美感,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的境界,引起读者对所要面对的事物的兴趣,使文章开端新颖、极富有吸引力。

如:《春》一文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如:《把爱心带给他人》一文开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endprint

如:《陶醉》一文开头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运用引用手法,让语言产生美感,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的境界。

(三)设置悬念法

目的是用悬念的方法把读者的思维“悬”起来,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下文。这种开头往往产生一种很好的效果。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开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什么羚羊?妈妈问这干什么?这样疑问能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如:《思念并没有结束》一文开头:孤星残月,天地仿佛凝固了。星在流泪。人,在静思。月,孤独地挂在天边。弯弯的月牙又勾起我无限的思念。

(四)景物描写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心中筑起一堵墙》一文开头: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如:《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一文开头: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

如:《曾經拥有》一文开头: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景物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三段开头,第一段定写一场急雨的降临,为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第二段则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第三段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三段文字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初中优秀记叙文 篇四

“83”,望着试卷上这鲜红的数字,我一下子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下,我低下了那一贯以来高昂的头,甚至连翻开那厚厚的英语书的勇气也没有了。“83”分像一盆冷水,浇熄了我的热情;像一把重锤,敲碎了我的美梦。

我总觉得潘老师分析试卷时,每当讲到我出错的地方似乎就会强调一下;总感觉到老师的目光时不时地在扫向我。有两处错得实在太离谱了,以至于老师毫不客气地点了我的名,当时我真感到无地自容,恨不得有条地缝可以钻进去。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虽然还不是男儿,可自幼就十分倔强。有时在家里做错了事,爸妈即使说得再重,我也不掉一滴泪。可这次,当老师点我名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我并不是怪老师批评我,因为我知道老师很爱我,很器重我。我是为我自己的粗心,为自己的骄傲而悔恨。前几次考试,特别是有一次试卷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的考试中,我得了全班第一,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有些飘飘然了,认为自己有英语天赋,不必费劲也照样可以学好英语,于是课堂上听讲再也不那么专注了,课后完成作业也不再那么一丝不苟了,这次成绩滑坡当然也理所当然了,它根本就不能算是一次意外。

想到这些,我的心像扎了芒刺,痛苦地跳动,思绪像触了电,麻木地翻滚……我仿佛看见了爸妈为我操劳而忙碌的身影。爸爸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抽空总要过问我的学习,出差时也不忘给我捎带几本书。妈妈是一名教师,既要忙工作,又要干家务,还要辅导我学习……而我居然用83分来报答他们,眼泪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蓦地,我的耳边响起了脚步声。当我回过神来,潘老师已经站在了我身旁,她望着我红肿的双眼,看了看我的试卷,她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地说:“严涵,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吃一堑,长一智,你要好好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一定会迎头赶上的。”老师的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充满了希望,更充满了信任。

5.初中优秀记叙文 篇五

据本人的观察与实践得知,在学校里,绝大多数男生是怕女生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女生们都有一招杀手锏―――哭!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你就等着瞧好了。

“哈哈哈……”课间,我和同桌正聊得起劲,忽然被谁推了一下,手中的书差点给弄掉了,回头一看,是班上有名的“臭小子”――宇轩同学。也许是无意的吧!作为班委,我也就没有在意,继续和同桌侃大山。“啊!”就在我刚刚眉飞色舞时,突然我的头发被人给揪了一下,那个感觉就如同被护士阿姨拿着针头扎进胳膊一样,钻心地疼。“谁这么犯嫌啊?”回头再一看,还是他――那个浑小子,早已跑到了五米开外,手里拈着一根我的秀发边舞边乐呢!一幅招手的样!打他?手会疼,不干。骂他?有失我淑女形象,也不行。那怎么治他一下呢?对,哭!

只见我的脸上的笑容很快消失,嘴角由原先的锅底弧形变成了拱门弧形,眉头逐渐下沉、锁紧,眼睛里挤满了委屈,本想顺便再挤几滴如银似玉的泪豆来,可眼睛实在不争气。可别露馅了,赶紧用手捂住眼睛,“啊……”我“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还边揉眼睛,生怕糊弄不了他。

刚才还乐着的浑小子被我的“干打雷不下雨”的阵势给吓住了,一路小跑过来,举起双手,哭丧着脸:“求求你了,大小姐!别哭了成吗?再哭就得把王老师给招来了……大姐、大妈、大娘,我投降还不行吗?”浑小子急得都快跪下了。“这还差不多!”看着他那惨状,我立刻破涕为笑,外加一句:“看你下次还敢不敢招惹本姑娘了!”

6.初中生记叙文优秀 篇六

那是一个漫长的冬天,也是我最爱的祖母离开的时候,这是个让我无法接受事实。在我心里祖母是最疼我的。她的离开我无法接受。由于家庭的原因我来到了城里读书,每个学期只能回老家一次。回家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因为这样我可以看见祖母。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祖母家冲,跑在路上就开始叫着祖母,祖母听到是我的声音也忙着出来迎接。我们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无话不说。一边帮她干活,一边讲着自己的学习状况,听到我进步了,祖母总是会笑眯眯的说“不错,继续加油,不能骄傲,一定要好好读书,你爸妈挣钱不容易,要对得起他们的辛苦。”我也会“嗯嗯”的回答她。可在我要来上学时,第一个哭的也是她,走时能听到一个颤巍巍的声音在后面“要好好的读书,有时间就回来看看。”我不敢跟她道别,更不敢看到她的眼泪。即使再舍不得也得走。那个暑假的分别,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她。因为在冬天她默默的走了。

只听说她病了,也不知道严重不严重,更加没有回去看过她。当我再次回去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看到祖母家人很多。当我像往常一样向祖母家狂奔,来到门口时,祖母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接我。在门口却放着一口让人看了都生寒意的棺材。我在人群中发了疯似的找祖母,却连一个影子的没有看见。爷爷走了过来告诉我祖母因为病得很重,所以。爷爷沉默了。爷爷告诉我祖母怕影响我学习,在走前不让告诉我。

对祖母的思念越来越无法控制,我再也忍不住的大声痛哭起来。想起和祖母在一起的时光,有她陪伴的日子。如果没有她我是否会习惯。夜里,不知道哭了多久,就这样睡着了。

打开窗帘,有一缕阳光洒进房间,这是想告诉我春天到了吗?这时阳台上的小草正在悄悄露出绿色。是的,春天来了,冬天已过去,新的一年到了,但我对祖母的思念依旧没变。

7.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篇七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握,以此增强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提高他们笔下记叙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8.怎样进行初中记叙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记叙文;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69-01

在初中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发现很多学生一遇作文课就倍感头疼,无从入手,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讲故事,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故事。其实,叙写好的记叙文也正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样,要善于从小处着眼,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有新颖的立意,还要有精彩的故事悬念,要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点滴和要素和谐有机地串连在一起。讲好身边的故事,才能写出有生气、有滋味的好文章。

一、讲“小事小情”,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下水文”来示范引路,通过给学生讲述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小事趣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写作兴趣,习得写作技巧,并勤于在身边小事中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养成一种自主自觉的写作习惯。

二、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笔者曾在七年级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和周边的人和事,以“我”为题开展“讲故事、写作文”课堂比赛。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不少同学写出了许多新鲜活泼、有个性有特色的好文章。如张力军同学就写了“我的第一次闯红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闯红灯事件为素材,写出了他不遵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描述闯红灯过程中的矛盾的心理斗争的文字,形象地表现出他由焦急、紧张到懊悔的心理变化。下面是截取其中一小段:

我眼看着电子手表的时间在一秒一秒跳过,上课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今天妈妈让我自己独立上学,快要到学校的红绿灯路口,我在焦急地等待着绿灯的出现,可是还有一分多钟。我左右看着,却没有车辆通过,只有那安静的红灯在一秒一秒地闪着变化着。我突然想,平时我都没有闯红灯,现在又都没有车,我是不是应该快速地跑过去呢?我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专注起来,左右再看一看,还是没有车。赶紧!我一咬牙,一抬腿就迈出去了。但我心里立刻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边迈步边左右快速地瞄着;突然,我耳边隐约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小朋友,别那么赶,不要闯红灯啊!”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尽快过去……啊哈,我终于过来啦!我飞一样地跑进校门,在上课铃声刚响的那一刻,我终于没有迟到。第一节课,我的注意力始终还在闯红灯的惊险回忆中。我是不是太冒险了?以前老师们的安全教育都忘记了吗?是不是违反了中学生应有的文明礼仪?我一直在想,有点懊悔,有点失落,有点……

写文章就是讲故事,要写好记叙文也不难。这位学生以亲身经历来说自己的故事,并且心理活动描写细致,事例平凡却有代表性,触发不少有过相同经历的学生们的心灵,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认同感,也引发他们再一次思考:“这样做对吗?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我也能像他这样勇敢地写出来、讲出来吗?”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故事。叙写故事,就是描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真实的事件和情感,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

三、寻“新颖故事”,创新立意

讲故事写记叙文,还要注重创新立意,寻求新鲜独特的文章主题。新颖别致、富有深意的故事更能增添文章的深刻意义和价值。“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指引我们的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心领会生活,发掘有意义的、新鲜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写出好文章。有一次,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了一篇标题为“礼物”的文章,作者是班上平常很不起眼的小女生谢楠。文中主要描述了她为了在母亲节来的时候,能亲自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求同学帮忙,学会了上淘宝网,并借助同学的力量,网购了一付加长洗衣橡胶手套,要在节日时送给妈妈。她在文章里这样写送给妈妈礼物时的一段情景:

这一天,节日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妈妈在匆忙为我准备上学的书包和水杯。我微笑着站在她背后。她一转身,似乎看出我的神情有点不一样,用手摸了下我的额头,就问:“怎么啦?”我轻轻地摇了头,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个小礼物给您,希望你会喜欢,好吗?”妈妈听了,微笑着说道:“不用送我礼物,只要你认真读书,开开心心生活,我就知足咯!”“你看!这是我送个你的礼物,你看看,喜欢不?”当妈妈揭开礼物盒子,看见了洗衣手套时,立刻会心一笑说:“我的乖女儿,妈妈没有白疼你啊!”“妈妈,以后你洗衣服、做家务就可以戴着我送你的手套了,这样你的手就不怕被冻伤了。虽然现在天气还比较暖和,但你可以留到冬天用哈!”

学生围绕母亲节活动主题,都会从“感恩”的视角来写,都能表现出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但要挖掘新颖的素材,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却为数不多。谢楠同学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流行参与网购的实际出发,不像别人都是网购喜欢的衣服、食品、玩具等,而是将自己网购一副手套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为素材,选取了熟悉生活中的“新鲜”场景,树立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表达了另一番意味和意义。所以,要选取“新鲜”事,觅得“新颖”视角,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需要开展拓展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四、制“故事情节”,精巧设计

9.初中生优秀记叙文 篇九

首先把做这道菜所需要的材料备好:有鸡翅、葱、生姜、料酒、酱油和可乐。

第一步:把鸡翅全部清洗一遍,放在奶锅里用水氽一遍,妈妈说这是把鸡翅原本用清水洗不掉的脏东西氽氽干净。

第二步:把葱和生姜切成条状。妈妈说,放点葱和生姜是为了去腥味,原来不止是鱼有腥味,连鸡翅都有腥味啊。

第三步:用刀在鸡翅上均匀地切几个小口,当然是为了更入味喽,不过切的时候要小心点哦。

一切都准备妥当以后,好戏开始了:先在锅里放一点油,等油冒烟的时候先把葱和生姜倒下去煸一会,紧接着把鸡翅也倒进锅里翻炒。

差不多等到鸡翅两面都呈现出金黄色的时候,向锅中倒入可乐,可乐一般要没过鸡翅,稍稍翻炒下就加入酱油和料酒,开大火再翻炒一会后,盖入锅盖。

差不多等汤汁浓稠,充分包裹鸡翅后,关掉火,再在上面洒些葱花。

准备好盘子,把烧好的鸡翅倒入盘子,一道美味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可乐鸡翅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就可以大享口福喽。

10.初中优秀满分记叙文800字 篇十

小时候,我成长的路是在树荫下的。院子里有一颗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樱桃树。每当夏日的午后,外婆便抱着我来到樱桃树下,细心的给我讲故事。午后懒懒的风,撩拨着外婆的银丝,她因上了年纪而稍显浑浊的双眼会随着故事的起伏,流露出别样的温柔。我笑着看着你,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光阴纤绵,成长的风拂过我的脸颊,其中最温润,的是记忆中摇曳的樱桃树和曦光下你我的笑意不减。

小学时,我成长的路是在校园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清晨,小草上的露珠在阳光映照下闪闪烁烁。我在琅琅书声中踏入教室。我向着站于讲台上的老师喊:“老师好”,他亦欣喜地叫我的小名。他总喜欢叫每个人的小名,尾音微微上扬,让人听了便觉得愉悦。我坐下,捧着书,跟着他大声读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般美丽的诗句,老师站在晨光里,表情安静而虔诚,周围有淡淡的光晕弥散。于是,我便不知不觉地踱入了文学的殿堂,为那个风光旖旎的世界而沉醉痴迷。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成长的风拂过,我也慢慢在长大。

现在,我成长的路是在巷子尽头的笙歌里。巷弄尽头,常会出现一个民间艺人,年过古稀的他并无服老之意。手中那只看似经历过岁月峥嵘的笙箫,在他的吹奏下,瓜瓞绵绵的飘进深深的巷弄,晕撒在炊烟炊烟之中。我总会跑过来,到他身边,看他苍老的手指灵动的舞蹈,看他孩子般的笑。日后每每忆起,那笑容与笙歌似溶不尽尘世的熙来攘往,与那年的夏天一同归隐。

七月已过,蝉声变老。在这笙歌中包含着我成长路上的故事。轻轻的,缓缓的。我说出了我成长路上的故事,眼底漾出微笑,如同窗外灿烂的阳光。成长路上的故事如同一支欢快的歌,在记忆的笔端将它们再次唱响。你,听到了吗?

11.浅谈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 篇十一

一、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只要学生有东西可以写,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就会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作文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

二、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字有这样的规定:“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平时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每次作文后对自己的书写自评一个等级:优、良、中、差。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意在笔先”的习惯

我们有些学生写作习惯很不好,一看到题目拿起来就写,有时甚至写到结尾了还没有给文章取题目,还没有想好究竟表现什么,这样根本写不好文章。

我每次在作文训练时,都要引导学生在动笔之前先想好写什么,要表现什么,大致怎么写,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构思的习惯,让接下来的动笔“胸有成竹”。

3.给学生写作的空间

(1)课内完成。初中语文中考一般只有两个小时,基础阅读题题量大,这就限制了作文时间应该在40~50分钟左右。因此在作文训练时,我尽量给学生话题或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气呵成,不打草稿。因为时间短,学生只能在5分钟左右时间里审题、选材、构思,然后在35~45分钟内完成。初一600字左右,初二650字左右,初三700字左右。刚开始总有些学生完不成,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这些学生也慢慢地提高了写作速度。

(2)课外自由作文。我要求学生把平时的观察所得及时写下来,让学生在课外自由练笔,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既可以写同学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写世间的人情冷暖,还可以描绘周围景物和路人相貌等,让他们写尽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一片灿烂的天空,写出自己的风格。

4.养成写日记(周记)的好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把自己的收获、感受或身边的事写下来,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问题等,能够做到行笔如流水,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完日记或者周记。这是作文材料的来源和积累的有效方法,也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如果平时注意观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作文时也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寻材料,有了“米”还怕“巧妇”做不出好的“饭”来吗?

三、模仿求新提高能力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模仿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培养自己的文风。

1.将教材中的选文当作写作教学的例文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一点已经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许多课文都值得学生写作时借鉴。如《羚羊木雕》《风筝》《散步》等文章,可侧重让学生练习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中心的写法。《背影》《最后一课》《我的老师》等文章,可让学生感受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借助教辅读物中的优秀范文作写作教学的例文

作文前,选一些适合本次作文的优秀范文拿出来给学生读,让他们感悟和评析,然后再动笔。这样给他们的写作训练指明方向,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成功“过河”,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3.环境描写也是文章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常常能起到烘托或反衬的作用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画眉在树林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它不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小弗朗士的无忧无虑和天真幼稚,还点明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

4.对其他一些写作技巧也作针对性练习

作文开头、结尾的一些技巧,语言训练上力求从通顺到优美,内容上尝试引用古诗词,引用经典故事,思维上训练题记的应用、小标题的应用,写作手法上训练对比手法、先抑后扬等技巧,这些技巧在某次作文中作专门要求,让学生练习,学生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

四、写作技巧提高能力

向学生介绍写作的基本知识,给学生开辟出一条广阔的写作

大道。

首先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要有新颖的题材、独特的构思、优美的语言、亮丽的标题。

其次教会学生拟好标题。好的标题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如果能拟一个好的标题,必定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拟题时要明确拟题的基本要求,力求做到确切、简洁、新颖。有的标题能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如《冬天的温暖》,还有的能揭示文章主题,如《诚信是一种美》。

总之,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寫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12.初中生记叙文升格训练方法举隅 篇十二

一、注重意识的培养,养成自主升格文章的习惯

一种意识或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人为的固化与坚持。著名语文教育大家黄厚江老师曾经有过一个学期让学生写一篇文章的经典故事,其中大量的时间用来反复修改和升格迁移,给笔者以很大启发。

1.强调修改升格的重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写作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他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学生原生态的写作,如果不和分数相挂钩,也许是一种私语。但一旦涉及考试、评改,就进入大家的视野,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就要符合一定的阅读规范,写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你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说清楚,能否产生共鸣,能否赢得大众审美,其实是和读者不断进行沟通的过程。叶圣陶认为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的过程。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修改,转换被动修改的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可以达到实实在在的升格效果,而不仅仅是敷衍老师的要求。

2.固定升格时间,把文章修改纳入正常教学范畴。

诸多语文方面的泰斗都提出多写少改精讲反复等写作关键词,那么这些都要有时间加以保障。如果只是一篇接着一篇,而且前后毫无关联,没有层进式要求,那是起不到训练的作用的。像黄厚江老师那样的做法,就在修改上,切实保障了学生的时间需求。哪怕量少一点,但在写作课之后安排一节修改课,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修改成为学生的必要。此外,一题多写,也可以促使学生就同一个题目在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思考,从而写出不同的风景,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写作素养。

二、注重营造氛围,诱导学生主动升格作文

有了意识和时间的保障,可以在大背景下就具体的作文升格训练做铺垫工作,提升学生的修改素养。

1.提供佳作,让学生自主选取升格角度。

所谓佳作,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文章,或立意选材,或谋篇构局,或遣词造句,开头、结尾、过渡,句子、片段、篇章,每一次视具体题目设定佳作的选取角度,那么所谓的佳作是丰富多彩的,让每一种作文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便于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找到修改升格的突破口,以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个体的修改动力,有学生主动提出重写的申请,而且在笔者的作文教学中,几乎每次都有学生不折不扣地重写一篇。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会越来越重视作文的升格。所以从作文的布置开始,要有意识地提出写作训练目标,批改的时候有意识地逐层分类,便于精讲时有的放矢。此外,作文题目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并形成系列。如“初识__”,之后可以写“再识__”,“那一刻的温暖”之后可以写“心花开放”。

2.师生面谈,激发学生升格文章的兴趣。

有专家认为评改作文的评语只是用做面谈的把手,学生对评语的领会,如若不经过教师的当面提点,也许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情”(2)。教师对学生当面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加以反馈,或者及时质疑,一来二去,就是一种小型的探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心理或困难,进行即时性的疏导或排解。

3.教师下水,师生共同探讨升格之道。

教师下水,不仅是参与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且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体验。其实写惯长文的教师如果进行考场作文的下水练习,会发现要在600—800字里面,以优美的文辞、最佳的选材、精妙的结构体现高明的立意,绝非易事。既要说清楚,又要说好,还不能拉得太长,非短期所能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方能更平等地站在学生层面考虑升格之道。学生的习作,教师参与修改,学生的题目,教师同步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陪练,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致,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写作中的具体困难所在,“知道作文的甘苦”(3),在跟学生指导的时候能切中肯綮。“教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越大”(叶圣陶)。

三、注重方法的引导,多角度升格训练

在修改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后,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愿意改,终究可以发现可以更好处理的地方。叶圣陶先生提出修改文章要多读几遍,使文意更顺。笔者认为,如果要实现文章的升格,就要回归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诸方面。

1.从立意着手,转换思维,使文意升格。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中有关作文立意升格的阐述中曾经举例:“独恨天下太平无一事”,不如“独幸天下太平无一事”。后者退一步海阔天空,豁达淡泊,倒另外生出一种意境。可见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思维稍一转换,格局为之大变。某些学生在习作中抱怨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充斥欺诈,包括学习的辛苦,看不到前景,心生晦暗。也许生活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种境况下,确实让他有不如意感,但如果就此发泄在文章里面,只会产生负面情绪的传染,用心态决定文章立意,不是为文之道。新课标表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转换一下思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文章立意就会大为不同。

如有学生在习作中写篮球场上有高年级学生“霸场”,甚至抢篮球现象。这是一件令人极为愤怒的事,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私愤的发泄上,而是透过这种现象,剖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看到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此表示一种忧虑,从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照这件事情,作者看到了比“霸场”或“抢球”更深层的本质。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许不但能平息愤怒,还能产生悲悯情怀,达到思维的深度,从而大大提升立意。其实不过就是角度的问题,看待问题,是沉浸在问题里长吁短叹,还是跳出问题高屋建瓴。

2.从选材着手,去粗取精,使内容升格。

文章立意定下来,接着就是选材的问题。选材要精而准,切入口要小,不宜铺开来写。比如有学生写父亲卖包子,通过父亲整天剁馅儿这个细节表现父亲的勤劳。但在具体实施中,既写到父亲剁馅儿的具体情景,又写到剁馅儿用的砧板,还写到父亲做的包子远近闻名,笔墨相当分散。在修改中,学生单从父亲剁馅儿这个动作着手,着重声音的描摹,通过这个小的切入口表现父亲勤劳务实的立意,笔墨经济而恰当,文章格调大大提升,这就是选材去粗取精的过程。改文如下:

父亲不打鼓,不打字,也从来不弹钢琴,但他的双手比打鼓、打字、弹钢琴的人忙碌十倍,也巧妙十倍。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背着书包从父亲开设的包子铺门前经过,总看见他在剁馅儿。他两手并用,双刀轮番而下,打鼓似的、弹琴似的敲响了砧板。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包子铺里的成品堆得像小丘那么高,他仍然不停地剁馅儿,好像他的工作才开始。放学回来,成堆的包子不见了,卖完了,他仍然在那儿剁馅儿,好像永远没个完。(来自王鼎钧《作文七巧》)

学生在初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甄别选材的优劣,凡是想到的都给用上,重复而无层次。所以在修改中,就要舍得大刀阔斧地增删,在“真”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写好一点,往纵深挖掘素材之于文章的效用。

3.从结构着手,调整顺序,使文势波澜起伏。

“原则上,我们照时间的顺序写。我们既希望忠于事实,也希望文章可读。若想两者兼备,得事实本身具备构成好文章的条件;倘若那事实本身不能支持我们的写作,怎么办呢?”“也许,我们只要把时间顺序更动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能出现精彩”(4)。王先生举例说:“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我要结婚了。”反过来,“我要结婚了,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效果非常明显,后者有了起落,有了层次。王先生认为倒叙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把整件事倒过来写,另一种把事情的一部分倒过来写。

当然未必所有的叙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修改升格,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必要。

4.从表达着手,锤炼语言,使文章鲜明生动。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在对语言表达进行修改时,要贴近文章中心字斟句酌,使表意更通顺、自然,真正达成“我手写我口”的效果。比如有学生在写《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的时候,对这位老师的外貌描写提到老师的胖,至于是怎样的胖,还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修改的时候对胖进行了更真切的表达:笑起来的时候,双下巴都出现。再改:老师在课间跟我们一起玩乒乓的时候,随着她身体的来回摆动,双下巴也一抖一抖的,显得十分可爱。这样在细节处有了更鲜明生动的表达,使人对老师的印象更深。除了细节外,语言的表达还可以从修辞、选词等方面加以考虑。“我们普通人难免有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写作文的时候带了出来。修改的时候加一番审查,如有发现,就可以改掉。这也是主张修改的一个理由”(5)。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G].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13.传递初中生优秀记叙文 篇十三

爱的温度在空中弥散,传递着一种亲情,传递着一种感恩。——题记

炽热的阳光照射在头顶,身体似乎置身于一个火球当中,烈日侵蚀着我的身体,和母亲刚吵完一架,心情烦闷极了,在热气腾腾地微风中,我们去看望生病的外公。

见到外公,母亲立刻把愤怒转变为笑脸,应该是怕外公担心吧。询问完外公的身体状况便开始给外公按摩。母亲的手缓缓放到外公的肩上,双手做成扁状,一捏一放,轻轻地按揉,一会便用双手捶背,母亲的两只手一上一下,一起一落,时而缓,时而急,力道之间又夹杂着一丝温柔。我不禁想起了母亲为了控制自己的力道,在昏黄的灯光的照射下,一点一点的用自己的胳膊练习着,母亲的胳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但母亲从不抱怨,因为她爱外公。母亲边按摩边与外公交谈。母亲的声音很平缓,似是一阵美妙的`钢琴声,悦耳动听;似一股清澈的小溪,清脆明朗。母亲时而紧皱眉头,时而嘴角含笑,不时传出一阵清脆悦耳的笑声。接着,母亲开始为外公削苹果,薄薄的苹果皮红艳艳的,随着削皮刀一片一片落下来,似纷纷扬扬的花瓣般,是那么美丽,那么绚烂。外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外头像还未落尽的夕阳,洒进来片片红霞,落在地面上,墙角边,落在母亲身上。我望着母亲微微颤动的背影,似乎读懂了什么。那一刻,我深深的反省:母亲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而我却与母亲吵个不平。曾记得,当我把学过的歌谣唱给您听时,您总是笑着给我塞几颗糖果;曾记得,当我摔倒时,您送来的,不是你的双手,而是您那鼓励的目光;曾记得,寒冷的冬夜里,母亲为我缝补那破损的衣服。记不得,多少次,我以作业为由,不愿去照顾生病的您;记不得,多少次我冲您发火,事后却没有向您道歉;记不得,多少次,我不耐烦的将您的话打断。

那一刻,我深深地懂得了我是多么的不该!不该向您发火,不该与您吵架。感恩应该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我承诺,不在想您发火,多帮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再让您生气担忧。用我的行动去感恩您,孝敬您,回报您!

14.优秀草的记叙文初中中学 篇十四

春天,狂风刮起,你可能会以为它们已经精疲力尽、奄奄一息,不!它们反而倔强地迎风起舞,还唱着“永不放弃,永不倒下。”哦,它们是多么坚强!

夏天,暴雨来临,它们会在巨大水流的冲击下低头吗?不,它们才不会退缩,而是拼搏向上,长得更加绿了呢!到郊外去看,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是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绿色。哦,它们是多么顽强!多么富有生机!

秋天,树叶枯黄且掉落,它们只是接二连三地脱下了绿T恤衫,换上了黄色的风衣。不,完全没有倒下,“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倒下”,这是小草一生的誓言。哦,它们是多么坚韧!

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啸着,雪花也纷纷扬扬地降落,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静静地趴下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还没完,不信你看——在来年的二月中旬,它们又站了起来,尽管雪还没有融化完,但是它坚强地爬了起来,睁开了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搜索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它起来了!又站起来了!

正是这种.种阻挠,也正是这大自然的残酷考验,才让小草有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呀!

我不禁想起在疫情期间,平凡而又顽强的护士们,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勇敢地奔向了病毒肆虐的前线。我们要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像小草一样的勇士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15.初中优秀记叙文 篇十五

初中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时候,需要掌握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这四类不同内容的表达。以真人、真事、真景、真物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新颖的一篇记叙性文章。下面将对记叙文的概念、对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心理和思维等进行阐述。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就是把人们真实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顺序利用时间、空间和场景的变换来对读者进行叙述和交代,使读者深受其感染。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例如人物传记、小说、散文等;而狭义的记叙文是指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的、以强化学生对记叙文这种文体能力的训练。

(二)新课标对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1]。

1.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最好方式并且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在讲授作文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3]。

2.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目标。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人们在“惊异”之下,才能激发出兴趣,才能愿意去做,是一种必要的动力[4]。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写作中是非常合适的有助于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所想所感所见的内化成写作的材料,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的结合作文教学,把教材中的课文当作范文,让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时,同样能仿写出精彩的句子。做到“读写相结合,以读促进写。”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教材中找出与写作教学相关的点,为写作汲取有益营养来充实作文教学。学生要勤练笔,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素材,不要拘泥于课堂中有限的材料。

(三)当前农村学生的写作心理和思维的现状

当前农村初中生在写作方面没有足够的信心,在上作文课时不能克服对作文的反感心理,导致为了作文而作文,并把作文当成累赘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日益退化,没有进步,只能停滞不前。

1.写作心理理论对记叙文写作的启发。

现今有很多关于作文心理和新思维的理论探究,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理论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很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写作思维和写作心理都是属于写作学的一部分,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研究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写作对象的一门科学。如弗劳尔和海斯提出的写作认知模型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写作认知模型认为,长时间的记忆可以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初中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把这些要素储存在大脑之中,为日后的写作练习提供素材,可以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充实自己的记叙文。

2.写作新思维对记叙文写作的启发。

马正平老师的思维操作技术把记叙文的结构思维模型分为聚材、布局、行文三大部分,要求从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中去寻找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特征的材料,进行结构、行文。[5]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表达思维,表达思维是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密切配合,是将头脑中的内部语言转化成书面或口头语言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口头语与书面语相结合,让“说”带动“写”。

3.现在农村初中生写作心理和写作思维的状况。

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思想的闭塞导致现在许多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写作没有意义,不用学好作文的错误想法而且不知道为何写作,对写作缺乏一定的信心,平时也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这样的错误心理导致写作能力下降,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会受阻,教学的计划就会被打乱,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提高。农村的初中都不太注重对写作思维的训练,不关注对写作前思维的指导,故而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散。有时语言的表达也不清晰,构思不准确,这样的一篇文章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大对写作思维的训练。

二、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要找出这些问题,然后进行分析,使记叙文的写作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行动困难型

在写作面前,初中生都会有畏难情绪也没有写作兴趣、对写作没有热情可言、更不用提写作的自发性和积极性。缺乏写作的动力是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的原因,现在很多初中生都会逃避写作这个话题,觉得写来写去没什么可以写的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对于写作来说也同样如此,失去动力的支撑写作就会无法进行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以至于失去了对作文写作的信心,写出来的作文纯属于“应付型”作文而且农村的教育发展较城市来说是比较滞后的,一步步导致作文教学与课堂训练脱节。

(二)能力困难型

所谓能力困难型就是在作文的写作能力上表现薄弱,尤其是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是写作的问题之一,所以接下来要分析一下初中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构思和表达出现的一些问题。

1.不知如何构思。

构思主要是你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放在记叙文里也就是应该写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怎么写?”也就是怎样谋篇布局。在构思里面首先要考虑作文的选材,而选材就成了初中生写作的难题之一。在行文的脉络上,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差,写出来的作文就像“流水线”一样,想到哪就写哪里,为了凑字数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去思考这篇文章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2.不知如何审题。

现在的初中生,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角色转变慢所以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考不全面,导致作文偏题。如在写事的记叙文中,学生们很容易写成写人为主的,这样就偏离了文题,不能充分的反映作文的主旨意图。

3.不知如何表达。

由于农村比较闭塞,许多新文化、新观点都无法被学生知道,而且由于农村的观念比较落后,家长不愿意把钱用在购买大量的书籍上面,使中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视野不开阔,而且现在的中学生不爱读书,家长和教师也忽略了读书这一部分的指导,使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致使学生的语言功底十分的差,语言生硬,在写作时生搬硬套,语言连贯性差,造成文不成文,语句重复较多,啰嗦,词汇贫乏,逻辑性差。初中生相比小学生而言还要好很多,具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也能对事物有一个准确把握,但是平时的观察不够,观察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够,所以素材的积累不多。

三、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上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呢?下面将根据以上找出的问题,逐个分析其原因。

(一)写作教学缺乏趣味性

在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不是很高,作文课上缺乏新的理念,不能快速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导致行动力下降,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写。当然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所以单纯地讲,写作的技巧,容易让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觉得无聊进而导致写作态度不端正,不喜欢写,逃避写作。而且学生们的时间都被其他繁重的课程挤占了,没有时间来细细的研究作文为什么写?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都为分数忙碌着,态度不端正,对作文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面对这些心理上的障碍,与其在提高技法上下足功夫不如从初中生的写作心理入手,教师只要认识到学生的写作心理,不断消除学生的写作心理的障碍,才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写作之中[6]。

(二)“模式化”作文使写作能力下降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是铁律,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在教授作文时,过于注重对记叙文写作方法上的训练点总是围绕着智力因素,给学生们分发范文,照着范文讲,点评一下范文的优点,让学生也照着这个写,背一背例子,就草草了事了。忽视学生的兴趣、习惯、态度。当前教师在一堂作文课中,用很大的篇幅来讲如何应对中考,教师会传授大量的技巧,给出所谓的模板,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没有个性,更不用提文章中是否含有真情实感,大家写的都是“模式化”作文,每个学生更像是为了考试而加工出一些让国家满意的合格产品,没有注入自己的情感,没有把文章写“活”学生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把一些文字拼凑起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

(三)阅读量小写作视野狭窄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外阅读量少,并且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大多都在学校内进行,视野比较狭窄,没有素材可写,在学校中教师还不重视对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语文课局限在课堂之中,脱离了学校、社会、家庭资源,没有从课堂“走出去”,没有建立大语文的思想。现如今的初中生课业繁重,生活范围仅仅局限于“三点一线”,对“窗外事”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在生活经验有限的情况下获得创作的源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取间接经验。所以需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多看好的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语言作为支撑,没有语言支撑的作文就像是没有了灵魂,是一个躯壳,思想空洞毫无意义可言。我们要写的作文是一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艺术品”。

四、结语

记叙文的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作文俗称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记叙文写作又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对写作文产生恐惧,教师要正确对待作文教学,及时找到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摘要: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问题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现为行动困难型和能力困难型即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没有动力;不会审题、选材立意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难题。本文主要是从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国平.我的写作教学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国平.我的写作教学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6.试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思想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的综合活动。记叙文是初中语文作文题材中最常见、最常用、最重要的类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清晰程度有重要作用。但从传统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一提到写记叙文就头痛不已,逐渐丧失了对记叙文写作的热情。如何让学生爱上记叙文写作,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事件记叙、细节描写、叙议结合和佳作点评等四方面,深入剖析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生活观察员,事件巧记叙

著名作家艾芜曾说:“写作,就是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写好一篇记叙文,需要时刻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初中学生写作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精彩亮点,清晰记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训练主题是“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师安排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来写一篇记叙短文作为练笔,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授事件巧妙记叙的重要性和主要方法。有的学生写到:“我的英语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可以散发出神奇的力量。当我们学习认真努力时,他的眼睛就像新月一般弯弯的,含着赞许的笑意;可当我们调皮时,他的眼睛好似可以喷火一般,眼睛瞪得如铜铃,吓得我们不敢造次。”教师将这段生动的记叙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该位同学说:“我是英语老师的课代表,平时和他接触的比较多,就观察比较细致。”可见,学生只有做生活的细心观察员,才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亮点,并且有条理、有顺序地将事件或人物描述清晰。指导学生事件巧记叙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根基。

二、课堂有心人,细节巧描写

我国古代大文豪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记叙文的好坏取决于文章表达情感的程度。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是由于抒发了自我内心真实的至真至诚的情感,而真实情感的抒发往往不在于文中的直抒胸臆,而是蕴藏在精炼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心传授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尽量做到借助细腻的生活细节,抒发真挚情感。

例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有感而发”,要求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文章的细枝末节处都能体现深沉的情感。教师在这次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母亲做家务的一天,并有感而发写一篇记叙文。学生佳作频现:“妈妈那一双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为我们一家洗洗涮涮、洗衣做饭,从不停歇……也许妈妈手掌的辛劳,只有她那两鬓的银丝知晓得再清楚不过了。”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双鬓的白发这些细节描写,使学生对母亲的爱和关心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细节藏情,感人至深。教师指导学生巧妙描写细节,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关键方法。

三、深沉思考者,叙议巧结合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具备恰当适度的议论点睛,为全文深化感情。但从现在的教学实践来看,一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无法恰当抒发感情、深化议论。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时很容易偏离记叙文写作路线,将议论作为写作主体,而记叙却弱化。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醒学生、纠正学生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写的事件表面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做深沉的思考者,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深意。

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训练“说真话,抒真情”中,教师指导学生巧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深化文章内涵。初中学生思维转速很快,理解能力较强,在此次作文训练中,学生的习作都有意识地增加深化议论的点睛之笔。学生在《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妈妈为生病的我在医院跑东跑西,最后我痊愈了,妈妈却病倒了。在最后深化议论时,学生写道:“那一次,我深深地感悟到母爱的伟大,那种伟大不是久旱逢甘霖,而是润物细无声。”精彩的点睛之笔,使文章增色不少,成为叙议结合的佳作典范。教师注重学生写作的叙议巧结合,是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师生互评组,佳作巧点评

一篇好的学生习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次的磨合和修改。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习作的点评,使学生从有限的写作中得到无限的写作启发。初中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师生互评组,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修改作文,能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例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专门安排一堂课进行师生互评,让学生之间交换习作进行点评和修改,教师分别给予可行性建议。有的学生记叙人物只注重外表描写,没有具体事例和议论深化,教师和学生就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帮助该学生润色升华文章。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心目中的佳作标准,学生也能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精粹。佳作巧点评是记叙文写作教学开展的助推器。

总之,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事件巧记叙、细节巧描写、叙议巧结合、佳作巧点评,从学生写作的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助力于语文写作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刘桂萍.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J].教育, 2013(18).

[3]卜青峰.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3(10).

上一篇: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方案下一篇: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