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2024-12-21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精选3篇)

1.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篇一

**县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落实好《***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省厅组织研究制定了《***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要求》。我们根据编制要求的内容与县一级国土厅进行了协调,在***2003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核实与调查工作。现将工作任务与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本次工作有2个人参与,4月17日到达***,4月18日早上组织培训,下午赶往***。4月19日在***国土资源局支持下进行野外踏勘至4月22日结束共持续4天。4月23日早上在***国土资源局进行工作汇总和收集相关资料。野外踏勘涉及7个乡镇,对各个乡镇2003年已统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核实,特别针对危害程度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新整理,更新数据,然后填地质灾害核查记录表。以及针对2004年至2011年期间新增加的的地质灾害点先确定其灾种,然后填地质灾害点野外调查表。

此次工作取得的成果:***共调查 20 个地质灾害点,其中8个新增点,12个核实点。其中有6个需工程治理,2个需搬迁避让,3个延续工程治理。

本次工作得到***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股的***大力支持,在四天时间内,***涉及到的险情大,灾情大需要进行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的隐患点,我们一一走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工程防治类项目,初拟订工程方案、估算工程量和资金数额;对于避灾搬迁类项目,先确定有无搬迁条件,有搬迁条件的列入搬迁计划,搬迁费用暂参照当

地民政部门因灾搬迁补贴标准计算。对已有防治工程进行现场调查评估。主要是因为先前实施的一些治理工程项目,可能由于设防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维护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原因,造成工程防御能力不足,一旦遭遇规模较大灾害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我们重点考察上述三种情形。同时我们还对2003年登记在案的险情在中型以上的隐患点进行排查,从实地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隐患点变形迹象不明显,并且近几年没有出现新的变形迹象,所以我觉得本次进行避让搬迁与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是***在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

此次***之行,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和野外地质灾害情况的实地考察,让我对***的地质灾害情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跟谈老师一段时间的野外学习,让我对地质方面有了一定的深刻了解。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在进行野外调查的过程中,我以极强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资料以及工作上的一些进步,也学到了很多实际工作的经验,主要有罗盘仪、GPS的使用方法。在工作中,不怕吃苦,有责任心是我最大的特点,我会继续把这些优点保持下去,但工作中也有很多不足,因为不熟练,或是粗心而犯的一些错误,都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引以为戒。

2.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篇二

1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中, 无论是施工现场作业, 还是在野外普查取样、测绘等都不能单独一人。此外, 所有外出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都必须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指定的营地。在野外食用动植物和饮用水源都应进行检验性试验。电是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中使用的主要能源, 为保障安全用电, 野外地质勘探临时性用电电力线路应全部采用电缆。火灾发生的原因, 虽有自然因素, 如雷击、物质自燃等, 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在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中, 电、气焊作业较多, 野外电、气焊作业必须及时清除火星、焊渣等火源;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要按规范规定存放。地质勘探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坑、井是一种危险因素, 应有围栏、井盖等防护措施, 并应安装醒目的警示标志。

2煤田地质勘探野外营地人员的人身安全

2.1宿营地的选择

宿营地点的选择, 首先应考虑水源和燃料。由于帐篷是由质轻的材料制成, 经不起风吹、石砸, 因此, 搭帐篷时要注意避开风口、雨水通道以及松动的岩壁, 避免被雨水冲下的树枝、石头等破坏。此外, 还应注意防避雪崩、滚石必及突如其来的山洪等灾害。夏季宿营地点必须选择在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处。一般在湖泊附近和通风的山脊、山顶是夏天较为理想的设营地点。冬季宿营地点要视避风以及距燃料、设营材料、水源的远近等情况确定。森林和灌木丛是较为理想的营地。但应避开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 如避开崖壁的背风处, 因为在这种地形上, 风很快会吹起大量的积雪把帐篷或遮棚埋没。

2.2野外宿营的人员安全要点

(1) 尽量利用天然的树洞、山洞等, 以节省力气。如不合适可以稍加改造。

(2) 不要在陡坡上或悬崖下, 以及那些有掉落岩石、雪崩风险的地方设营。秸树下也不适宜露营, 以防它们折断时砸伤人员。

(3) 野外宿营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在干燥炎热地区, 白天需防太阳暴晒, 而夜间又要防寒。在潮湿的丛林地区应防雨、防昆虫叮咬。

(4) 应使帐篷或其他隐蔽场所的开口逆对风向, 可用放倒的圆木、石块、冰块和积雪堆积起来, 建一道防风墙, 以阻挡狂风。

(5) 冬季宿营应先把雪扫净, 在雪层较深处, 应把雪筑实再在雪上铺一层10cm以上的干草, 以免雪受热融化。

2.3沼泽地区作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进入沼泽地区应集体统一行动, 并由经验丰富的人引路。作业人员应佩戴防蚊虫网、皮手套、长筒水鞋, 扎紧袖口和裤脚, 预防毒虫叮咬。查清地貌和植被, 标识已知危险区再开展野外作业。通过沼泽危险区域时, 使用树枝、木板等铺成道路后再通过。陷入沼泽时应当横握手中木棍等, 或者抱住湿草, 保持冷静, 不惊恐乱动, 救护者应当站在稳定的地方, 通过木棍、绳索等救出遇险者。每日工作返回营地后应及时做好皮肤卫生保健, 防止皮肤溃烂。

2.4在山地、林区作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林区、荒原进行野外地质作业, 应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 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 必要时在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了解所工作的林区是否设置有狩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等。配备必要的砍伐工具, 在砍伐时防止树枝回弹伤及后人。在林区生火应当看清风向、风速, 选择在下风处生火, 生火后应当有专人看守, 离开时, 应当熄灭残火, 时刻注意防火。严格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当出现火灾预兆 (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 时, 应当迅速寻找并撤离到林中旷地、河边等安全地点。

3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的安全检查与现场管理

3.1安全检查

(1) 班前检查结合交接班进行, 对机器设备、安全设施、工器具、现场环境、人员状态、劳保穿戴进行检查并保持记录。长期闲置设备, 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班中检查, 对设备动态、安全装置、人员状态等进行检查并保持记录。

(3) 班组应本着事事有人管的原则, 责任落实到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保持记录, 不能及时整改的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保持记录。

3.2现场管理

(1) 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 无脏乱差死角。班组内的机电设备、工具、车辆及工作现场等都必须做到无隐患。安全防护装置、设施齐全可靠。

(2) 材料、设备、工具、产品应摆放整齐, 安全附件齐全。设备清洁完好, 无跑、冒、滴、漏。生产作业环境文明整洁, 无埴圾、无油渣、无杂物, 安全通道畅通, 安全标志明显。

(3) 员工对本岗位设备做到“四懂、三会”, 即: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懂性能, 会操作、会维护、会排除故障。

(4) 班组各类原始记录应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书写工整。

(5) 安全管理制度上墙, 设立班组 (工段) 安全园地。员工必须熟知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 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班前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 杜绝疲劳连班作业。

摘要:加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 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野外营地人员的人身安全, 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的安全检查与现场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定绪.煤炭地质勘查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8.

[2]王定武, 王运泉.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3.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篇三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⑵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⑶坚持综合治理

3、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 ⑴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⑵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⑶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⑷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⑸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⑴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⑵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⑶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⑷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三违”的具体含义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6、“四不伤害”的具体含义

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两大因素 ⑴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② 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的缺陷 ③ 工作场所的缺陷 ④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陷 ⑤ 作业环境的缺陷 ⑵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② 不采取安全措施

③ 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修理、调整和清洁等

④ 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安全装置调整失误等)

⑤ 造成危险状态(超载、物品存放不当等等)

⑥ 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使用不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具等)

⑦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野外多年不采的旧矿巷道等等)

8、安全用电基本要求

⑴自己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箱、开关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⑵需要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风扇、照明灯等),必须现切断电源再移动,同时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拖来拖去以免磨损。

⑶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M之内,以免有雷击时发生雷电流入地下而产生跨步电压触电。⑷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到地面时,导线断落点周围10M以内,禁止人员入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如果此时已有人在10M以内,不要跨步奔走,应用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

⑸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救火时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气设备接触,以防止触电。⑹在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去冲洗电气设备,或用湿抹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止短路和触电事故。⒐、灭火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抑制法

10、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⑴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手轮式和鸭嘴式两种,使用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只要将手轮逆时针旋转即可喷出二氧化碳,使用鸭嘴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只要拔出保险销,将鸭嘴压下,二氧化碳技能喷出灭火。在室外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人应站在上风处,在室内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⑵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在距离起火点约5M左右处,放下灭火器。使用前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是筒内干粉松动,然后开阀门喷粉,并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内装式的使用方法: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紧握压把和提把用力压下,干粉即喷出。外装式的使用方法: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干粉即喷出,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左右摆动。干粉灭火器在喷粉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能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

11、普查工作安全指引 ⑴出队前的准备工作

① 工作区确定后,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工作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交通状况、治安情况以及疫情、兽情等情况。② 出队前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学习野外地质普查的安全防护知识,如登山、攀岩、涉水、定向等知识,学习危情的基本急救方法,如中暑、蛇咬、摔伤等。

③ 每个普查组必须配备保健箱及有关药品,按规定向普查工作人员配发安全防护用品。

④ 野外作业人员不得少于2人。特别边远地区或山区不得少于4人,并配好通讯工具。⑵野外营地的选择

① 借住民房,应先消毒处理,搞好住房周边环境卫生。对年久失修的住房,要作必要的修缮。

② 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的背风场地。挖掘锅灶或建临时厨房应在营地下风处,距营地5米以上。营地周围应挖排水沟。

③ 在林区、草地上建营地,应开辟防火道。⑶山区普查

① 在大于30度的陡坡或悬崖工作时,应使用保险绳和安全带。② 在野外遇到雷雨时,应选择安全有利的地方躲避,不能在高地、水边、孤独树木下躲雨避雨,也不能在电线杆、高压线和滑坡区下停留。

③ 在山区普查,工作人员间距应不超出视线范围,遇到特殊情况应相互通告。⑷林区普查

① 开展工作之前,应先了解林区中有无群众狩猎的弩箭、套具和陷阱。

② 在林区开展地质普查,应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③ 要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及药品,防止蛇、蚂蝗、毒蚊虫的叮咬。④ 严禁在林区中烧饭烤火。在林区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并及时报警。参加灭火时,应注意人身安全。⑸水上或水系发育地带普查

① 在水上工作之前,应了解工作区的气象情况,配备个人救护用品。

② 当水面雾幕很大,视域差,或暴风雨、飓风即将来临时,应停止工作离船上岸。

③ 在水源发育地带工作,必须随时注意上游的洪流,遇到暴风雨时,必须停止工作,撤离工作区。

④ 不要在水深超过0.7米、流速3米/秒以上的河流中徒步涉水工作。如必须通过流速高、水深的河流,应架设临时性过河便桥,不能冒险过河。

⑹岩溶发育区及旧矿、老窿地区普查

① 工作前,应通过访问群众,了解工作区内溶洞、旧矿坑、老窿的分布情况。

② 当调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时,应事先解决照明和通风问题,经过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和对坑壁、井壁的观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方能开展工作。

③ 对斜井和竖井进行地质、物探测量和取样时,应设置绞车升降作业台或吊桶,确保人员进出安全。

④ 进行洞穴调查,工作人员应有安全防护措施,洞口必须预留人员警戒观察,若发现洞中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络,采取救助措施。⑺沼泽地区普查

① 在沼泽地区工作,要有两人以上同行。工作人员应戴皮手套,扎紧袖口和裤脚,随身携带探测棒和救生用具。仪器设备要套上防潮袋。

② 普查过程中,如遇到被植被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和沼泽深坑时,应绕道通行。

③ 若不慎落入沼泽泥潭内,遇险者应保持镇定,尽量借助探测棒支撑,减缓下陷速度,搭救者应从安全地方传递木棒或绳索将遇险者拉出。

12、普查常见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⑴常见事故

① 毒蛇咬伤。在南方山林地区和沼泽地多有蛇类(毒蛇)出没,野外普查人员容易被蛇咬伤。

② 高处堕落。在险崖峭壁和老矿井开展普查,容易发生坠落事故。⑵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上一篇:画风教案下一篇:太平洋保险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