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视图二教学设计

2024-10-26

52视图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

1.52视图二教学设计 篇一

实用三视图

(冀版实验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物体形象。从这三个角度观察而得的物体的平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

三视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广,造型设计、加(施)工、产品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领域都要用到三视图及其原理。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个体的实践练习中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间观念。三视图和立体图的相互转换难度适中,也很有趣,易于为学生接受。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教学中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知道三视图的作用。

2、能够利用三视图原理进行图形练习。教学重点:三视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练习。教学难点:三视图与三个视角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魔方、小纸盒1个。学具准备:铅笔、小刀、橡皮、绘图工具。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三视图应用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个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是画的哪个物体。由此导入新课《实用三视图》。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播放课件)教学环节一:了解书中知识点

三视图的含义: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总称。

在这一环节,利用手机摄像头模拟人的眼睛对物体进行观察。直观展示观察方法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含义。

教学环节二:三视图转换练习练习1.看图猜图

在这里,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练习2.摆一摆

在这一部分为学生准备了由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依据三视图判断出立体图形并用魔方摆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3.加工厂

给学生一个结构简单的物体三视图,让学生在头脑中组合出立体图形,并用橡皮切割制作出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都想象成加工者,通过三视图加工制造出物体形状。趣味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入下一环节内容。

教学环节三:三视图的应用领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三视图的认识,想一想三视图的应用领域。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

《实用三视图》教学设计

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赵姝

2.《三视图》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过程

1、课前回顾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有关几何体三视图的定义,以及三视图的重要作用:更全面地分析几何体的全貌

正视图(又叫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2、呈现长方体的三视图(借助多媒体)设计意图:

一方面进一步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以求快速进入角色,另一方面以学生熟悉的几何体为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三视图,得出其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

提问:观察长方体的三视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在大小方面有没有联系?

回答:长方体的三视图均是长方形,正视图反映其长和高,侧视图反应其宽和高,俯视图反映其长和宽。正视图和侧视图高度一样,俯视图与正视图长度一样,侧视图与俯视图宽度一样。

结论:一般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侧视图放在正视图右边,高度与正视图一样;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边,长度与正视图一样,宽度与侧视图的宽度

记忆口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

3、练习画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1)复习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圆柱、圆锥,同时提问学生这两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回忆初中所学知识。

(2)画出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以圆台、棱台、简单组合体为例,让学生练习如何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多面体、旋转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均有一个初步的熟悉与感受。同时,让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口诀牢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 等。

注意事项: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对于空间组合体,分界线同样用实线表示);且,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锻炼。

(3)以实物为例,让学生画出其三视图,进一步感受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方法(所选实物是有一定难度的几何体)

(4)思考与练习

让学生画学案中指定几何体的三视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1)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概念(三视图的作用、定义、形状及三者间的关系)(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规则、注意事项)

5、作业布置 教材P15的练习1、2 《同步解析与测评》中的相应练习

课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

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直接引入课题。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引入三维空间,并且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和真假视图题即可加深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空间,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进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只是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结合实际,给予学生以节日的祝福。课件模拟展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抽象的思考过程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并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进行了分层处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对本节课做几点说明:

一、关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的说明

空间想像能力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本课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及多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思维逐步抽象概括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几何体、图片及课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时间、空间中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想像、探讨交流、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得到提升。

二、关于本课整体设计的说明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画法探究―→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3.三视图教学案例 篇三

数学组

贾丽娟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几何特征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得到不同的视图的方法,在必修2教材中,接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时简单。

首先要对学生讲清楚,但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二高中教材中重要是结合三视图,进行体积、表面积的各种运算,这正是知识螺旋上升的设计。也是将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等专业必要的准备。

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把握两点: 第一、三种试图之间的关系

长相等、高齐平、款对正

第二、由三视图回归直观图

11年北京高考理科第7题: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4434

(A)8(B)62(C)10(D)82 要想做好这样的题,需要对直观图记性还原,所以在这部分我以下三个例题作为范例:

正四棱锥

有一个侧面和地面垂直的四棱锥

有一条侧棱与地面垂直的四棱锥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三视图和直观图之间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四

常见的技术图样

江苏省南京市第五中学 刘建明

liujianminger@sohu.com 联系电话:025-83998690 常见的技术图样--简案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草图,(识读)透视效果图图和绘制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了解三视图的技术语言特性;

(4)了解三视图的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能绘制(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了解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了解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4、教学难点:

(1)选择摆放位置确定主视方向;

(2)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模型,泡沫塑料,肥皂,小刀,印框绘图纸,绘图板,铅笔,三角尺,圆规等。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本节安排1课时。

1、通过学生对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进行回顾和复习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多媒体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正投影与三视图

一、投影法的概念

二、投影法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是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是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分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图样是根据正投影法的原理所绘制而成。正投影共有三种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四、物体的三视图

1.工程上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在工程设计时,使用的投影图必须能够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为此,人们采用增加投影面的方法,来达到完全确定物体形状的目的。

2.位置与主视方向?

3.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它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立面,用“V”标记;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立面,用“w”标记;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标记;

4.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形成

圆柱、圆锥、球体、六棱柱

5.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主视图反映它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它的宽和高。因此,物体的三视图之间具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6.绘制三视图的步骤。

自习

1、填 空

2、对照立体图,在三视图中填空物体的方位

3、对照立体图,将对应的俯视图、左视图号填入表中

马上行动P119绘制三视图

小结:

1.工程上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2.位置与主视方向?

3.三视图的三投影面体系

4.三视图的形成

圆柱、圆锥、球体、六棱柱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6.绘制三视图的步骤。

一、形体分析,二、制图,1、选择绘图比例

2、选择图纸

3、绘制主左视图的基准线

4、画出主视图

5、画出45°角的辅助线

6、分别画出左视图、俯视图

7、检查,加深图线

8、标注尺寸、代号、完成全图

马上行动P123切制实物模型

课后作业

1.预习形体的标注尺寸

2.完成P129的第二题

【教学流程图】

【备查网址】

1.网址:http://www.njwz.net/object/keji/

博客:http://www.njbxjy.net/blog/5z/blog.asp?name=5zljm

主页:http://www.njwz.net/mainsite/show.aspx?id=111&cid=129

upload/temp_08050718158279正投影与三视图.ppt

5.52视图二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是学习机械制图的基础,也是看画物体三视图及检查图样的重要依据。

教学思路:本节课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加强内容直观性,师生互动性,重视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视图形成过程

2、掌握三视图投影规律及三视图之间的各种关系

3、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看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4、通过师生互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培养,注重问题情景的设置,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讲解中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和比较直观的动画演示,加强直观性,化静为动,加强师生互动,让人人都参与,都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今后其它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首先请同学们考虑下列问题:

1、投影法分为哪几类?

2、什么叫正投影法? [学生回答]:

1、投影法分为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2、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法。[导入新课]

动画演示:不同形体向同一投影面投影过程。

设问:一般情况下如果只用物体的一面投影能不能完整的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对照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物体可以得到相同的投影,所以仅用物体的一面投影不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动画演示:不同形体向两个投影面投影过程。

设问:如果用物体的二面投影能不能完整的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对照学生回答得出结论:物体的二面投影仍不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就可以解决刚才所遇到的问题。[教学目标]:见多媒体投影。

(二)新授内容 一、三投影面体系

1、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此处由多媒体投影及实物模 型共同讲解。

2、物体的投影

[Flash动画演示及实物模型演示]: 把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二、三视图的形成和展开

为了方便画图和看图,按国标规定,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

[设问]:三投影面怎样展开合适呢? [实物模型演示] 展开方法:

V面-不动

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度

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度 [Flash动画演示]展开过程

展开摊平后:V面上的投影-称主视图

H面上的投影-称俯视图

W面上的投影-称左视图 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位置关系:

[设问]:同学们注意观察,三视图是怎样放置的?

[点拨]:正面放着主视图,俯视就在它下面,右面画出左视图,三图位置不改变。

2、尺寸关系:

[设问]:空间物体有几个方向的尺寸?三视图如何反映物体的尺寸?

[启发引导]:对照实物模型启发引导学生找出物体三个方向的尺寸,对照三视图找出试图和尺寸的关系。即: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设问]:找出各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即:主、俯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长度,主、左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高度,俯、左视图同时反映物体的宽度。[讲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点拨]:这个投影对应关系是三视图的重要特性,也是画图与读图的依据。

(三)课堂练习

1、在三视图中填写视图名称,并在尺寸线上的括号内选填“长” “宽” “高”

由 向 投射所得的视图称 视图 由 向 投射所得的视图称 视图 由 向 投射所得的视图称 视图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和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 和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和 主、俯视图 主、左视图 俯、左视图

(视图)()()(视图)(视图)()

2、画出长80mm,宽40mm,高60mm长方体的三视图。

3、知识拓展:根据物体的轴测图画三视图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三视图形成

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3、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看简单形体三视图

练习册P12 P14

(五)布置作业:

3、方位关系:

[教师分析]:针对模型分析主、左视图方位关系 [学生分析]:其它视图方位关系

[点拨]:物体上下主左见,物体左右主俯现

物体前后看左俯,近是后面远是前。[巩固练习]:见工作页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整理笔记 [知识测验]:见工作页

(三)回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三视图形成

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3、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看简单形体三视图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习题集17、18、19页题目。

6.52视图二教学设计 篇六

我执教了《投影与视图》,现将自己在这章中的得与失总结一下。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一个信息平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着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二、注重“实践出真知”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关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践、观察、归纳与思考交织在一起进行,这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学习,便于评价学生所体现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三、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数学知识生活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材料来源要尽可能地采用生活中的资料;二是主要知识点的`引出尽可能来源于学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熟悉的事物或实际活动;三是要在实际中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渗透了数学是“生活化”和“应用意识”。

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7.52视图二教学设计 篇七

物体的内部结构,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这样容易使物体层次结构不清,给读图带来困难,此时可采用GB/T 17452-规定的剖视画法,

6.2.1 剖视的概念

物体的内部结构,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这样容易使物体层次结构不清,给读图带来困难,此时可采用GB/T 17452-1998规定的剖视画法。

画剖视图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剖切面一般应通过物体的对称平面或轴线,以免产生不完整的结构;

2. 由于剖切是假想的,所以一个视图取剖视后,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

3. 为了使图形更加清晰,剖视图中应省略不必要的虚线,如图(a)中的虚线可省略,画成图(b)形式,

但如果画出某一虚线有助于读图时,也可画出虚线,如图(c)所示;

它图线重合,也不能以轮廓线为分界,如图所示;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可以各画一半,并以中心线分界,沿分界线两边的剖面线位置要错开。剖切面转折和起迄处要画剖切符号并加注相同字母,剖视图上方注明相同的大写字母“A-A”,必要时要用箭头表明投射方向。

当转折处位置有限,又不会引起误解时,允许省略标注字母,如图的小圆孔处。阶梯剖视图的画法与标

五、组合的平面剖切

8.《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 篇八

内容分析:

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学好三视图为学习直观图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学情分析:

(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特征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得到不同的视图的方法。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还不清晰

(2)在初中,学生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教学过程:

一、设景揭题:

1、请大家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析诗的意境:山还是那座山,景还是那片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看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看一样东西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体验,演示东风雪铁龙汽车的三视图,F6飞机的三视图,提出课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用苏轼的诗句的意境,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效果的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看物体。同时,也让数学课平添一份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温故而知新: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三视图,你能说出三视图包括哪些呢?

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

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正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左视图:光线从几何体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3、画一画:

画出下面圆柱体的三视图(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3CM,高4CM)

通过计算机观察圆柱体的三面视图,再动手画图,使学生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4、归纳整理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如果把物体左右方向的尺寸称为长,前后方向的尺寸称为宽,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为高,则主、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主、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因此,三视图存在着以下投影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上述主、俯、左三个视图之间的关系,通常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不仅实用于整个物体的投影,也适用于物体上每个局部结构的投影。

二、探求新知:

1、看一看:

课件演示正四棱台、正四棱锥、正六棱柱、球的三视图,分析它们的结构特征。

2、用一用:

课件演示:圆锥、圆台、正六棱柱、五棱锥等的三视图,让生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熟悉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想一想:

课件演示:给出一个主视图,问能否判断出是什么立体图形?

再给出它的左视图,问现在能否判断出是什么立体图形?

接着给出它的俯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变化它的俯视图,说出是什么立体图形。

得出结论:要确定一个立体图形,必须具备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视图,缺一不可。

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让学生明白,学习三视图的意义。

三、巩固提高

1、初试牛刀:

根据所学过的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特征,分析下列各组图中所代表的物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课件演示圆柱销、六角头螺栓、圆头螺钉等汽车零件三视图,让学生分析它们所代表的物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所组成,并说出相应的零件名称。

通过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又熟悉的几何体的学习,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以事实回应学生心中的那种“数学无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动手动脑:

画出下面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AB

通过直观感知,画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棱台、圆台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让学生能熟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3、挑战自我

课件演示立体方块堆积三视图,请学生利用自己的课本堆积出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体会三视图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反馈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自主小结知识点,由物及人,教育学生无论是对人、对事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来考虑,多作换位思考,学会合作,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上一篇:建筑节能计算书的作用下一篇:语文 试题 张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