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

2024-09-06

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12篇)

1.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 篇一

东马坊初中关于“禁止‘五乱’行为,共建文明校园”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

一直以来,我校以整洁漂亮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教学质量,成为应城市对外的形象窗口,身为东马坊初中的一员,我们曾为此感到骄傲自豪。但近段时期,校园内各种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乱丢乱扔、乱涂乱画、乱停乱放、乱踩乱踏、乱说乱骂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值此学校创建应城市文明单位之际,学校决定开展针对 “乱丢乱扔、乱涂乱画、乱停乱放、乱踩乱踏、乱说乱骂”等“五乱”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

一、活动内容:

共建文明校园,人人参与。禁止“乱丢乱扔、乱涂乱画、乱停乱放、乱踩乱踏、乱说乱骂”等不文明行为。

二、目标任务

1、禁止乱丢乱扔:整治校园内的乱扔、乱丢废弃物(指的是纸屑、食品包装袋、零食等)等不文明行为。自觉做到不乱倒垃圾,不乱扔杂物,严禁学生将学校明文禁止的零食、一次性碗筷带入校园,看到纸屑,能主动捡起,时刻注意维护校园卫生环境。

2、禁止乱涂乱画:整治在“校内墙壁、地面,教室墙壁、课桌椅,厕所”等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3、禁止乱停乱放:自行车按要求停放到指定区域,所有自行车必须上锁,学生电动车、摩托车一律停放于二道校门内指定区域,倡

导学生不骑电动车、摩托车进入校园。其中,七、八年级学生自行车在西教学楼后车棚内统一停放,六年级、九年级学生自行车停放在东教学楼指定位置。

4、禁止乱踩乱踏:整治“随意踩踏亭中长椅、木凳,踩踏绿化带、花坛中花草树木,肆意破坏学校绿化带、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

5、禁止乱说乱骂:倡导文明用语,规范言行,做文明学生。禁止下列不文明行为:在校内外公共场所,在QQ等社交网络平台上辱骂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等。

“东中是我家、文明东中靠大家”。通过本次专项整治活动,全体师生能主动告别陋习,强化“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体师生能自觉参与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努力创建一个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师生举止文明、充满和诣氛围的校园。

三、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2017年5月2日——2017年5月5日; 学校将利用广播室,宣传栏,大课间集会时间宣传本次活动要求与措施,各班将利用班团活动时间举行“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规范自己言行举止,共建文明和诣校园。

2、集中整治:2017年5月8日——2017年6月2日;学校政教处将组织督查小组,督查小组由政教处教师和学生值日干部组成,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重点督查;并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对违纪违规学生

进行曝光与处罚;

2017年6月5日——学期末;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大奖惩力度,巩固整治活动成果;

3、总结表彰:对于在本次整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年级、班级、个人进行表彰;

四、活动内容

1、整治活动督查:政教处当日值班教师负责组织好当日学生值日干部进行督查,督查人员每天早自习、早餐后至7:

55、课间、午餐后——12:40在校园内活动场所,主干道巡查(小卖部周边、活动场所、教学楼前后、教学楼楼梯等)。

2、奖罚措施

(1)本次专项整治活动情况将纳入到班级月常规工作并进行考核,班级考核分与年级主任,班级蹲点领导管理业绩考核挂勾。(2)处罚措施:

①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班级,一经查实,每人次扣其班级当月“五乱”整治活动专项考核分2分,扣完为止。

②对违反“五乱”规定的学生采取以下处罚措施:第一次被查到有乱丢乱扔行为,对该学生给予全校通报批评,曝光其不良行为,作出书面检讨,并安排该学生做一周校园卫生保洁员;第二次被查到者,学校给记过处分,记入该学生档案,一年内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入团等,并安排该学生做两周校园卫生保洁员;第三次被查到,学校给予该同学记大过处分,记入档案,约谈家长,书写保证书,并安排该学生做

一月校园卫生保洁员;对于屡教不改者,则根据《东马坊初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团员干部违反本次专项整治活动相关规定的,根据情节严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留团察看,开除团籍等处分。

(3)奖励措施:

①学校将在学期末对在本次“五乱”整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考核奖励,并对该班班主任在学校本学期“优秀班主任”评选中优先推荐。

②除督察组以外查到或检举“五乱”现象的同学,经核实将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③对学生值日干部和督察员在督查过程中表现突出者将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对各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其他参与督查或举报的同学将视其情况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学校将颁发证书和进行奖励。

请各年级、各班级、各班蹲点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全体学生知晓活动内容、并落实到行动中,各班级要安排专人做好班级环境卫生、行为习惯的课间维护工作。

东马坊初中 2017年4月28日

2.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 篇二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兴趣, 畏惧作文

一到作文课, 学生便一脸无奈, 伏案垂首, 就连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鲜有兴趣。他们总是希望教师能作写前详细指导, 甚至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 或延长交作文的时间。但教师指导后, 多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

(二) 互相抄袭, 缺乏新意

写作需要有深厚的阅读积淀, 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封闭管理, 大大影响了学生广泛阅读与亲近自然的机会。于是, 言之无物的文章, 下载抄袭的现象频频出现, 学生的习作难觅新意。

(三) 语病不少, 错字较多

由于缺乏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 加之教师教学用语的不规范, 现代化技术对汉字书写的冲击等因素, 学生的用语规范及正确书写受到极大影响, 学生习作中语病、错别字频繁出现。

(四) 记流水账, 中心不明

在学生作文中记流水账几乎是通病, 详略不分、没有重点、中心不明确的现象常见。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作文指导能力欠缺和应试教育的误导, 学生习作往往是三段式, 有的甚至一段到底;二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缺乏有效训练, 致使学生写作时不能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写作, 随心所欲, 成为言之无物的流水账。

二、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 提高认识, 重视作文

写作是传达信息、述说事理、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是口语的规范化、系统化、文采化。写作质量的优劣体现了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高低。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 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作为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根本目标, 不能为应试而教, 以升学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作文教学要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 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具体地说, 就是多关注“遣词用句、语法规范、句序逻辑、语句衔接、表达方式”诸方面的训练。

(二) 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欲”。所谓欲, 也就是欲望、兴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 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喜欢作文, 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发挥潜能的乐园。

激趣的方法有许多:

1. 可以通过创设实践情境,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如让学生室外观察景物、生活情景模拟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

2. 用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程度相近的学生分组进行竞争对比, 找出优势和差距, 你追我赶, 共同进步。

3. 组织竞赛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举行作文竞赛, 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 讲故事比赛等,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 学生就兴趣倍增。

4. 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要从结构、用语、修辞、技巧、内容等多方面、细微处挖掘学生习作的亮点, 并加以肯定与表扬, 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 提升习作的兴趣。

(三) 广泛阅读, 体验生活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 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 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 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 教师再因势利导, 适当点拨, 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 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尽管现在学生学习负担很重, 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 但星期天和寒暑假,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教师要建议家长叮嘱他们的孩子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体会劳动的甘苦。当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 细心体会万事万物的性状, 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 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 想象力就丰富了, 作文中真情实感的表达自然就多了。

(四) 率先垂范, 快乐品尝

教师的文章, 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相对于作文教学而言, 教师的身教就是动手写作, 率先垂范。实践中, 教师的习作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都是经过他们的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 来之不易, 应当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 一个优美的句子, 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 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让学生尽快品尝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 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3.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篇三

“作文,作文,一作头疼,绞尽脑汁,还批不行……”,这句话在不少学生中广为流传,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作文时的窘相与痛苦。我教初中语文已多年,所见所闻,作文教学相对薄弱。虽然每学年都有二十多篇作文练习,但是由于训练没有系统性,对每一次训练的侧重点不够明确,一学期训练的总体规划不明确。老师本人又没有动笔写下水文的习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题材及累少,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作文练习时选抄袭范文,考前突击背范文的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真实的告诉我们,初中作文教学相对薄弱。究其原因,不少老师认为,作文训练是磨杵成针滴水穿石的长线工程,不如阅读教学和语言积累训练立竿见影,在这种形势下训练学生作文得不偿失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到了一个非加强不可的时候了,那么增养加强作文教学呢? 一、 设法让学生喜欢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读书,可以拓宽的学生的视野,可以弥补学生现实生活的不足,扩大题材和写法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高效的作文指导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是大有裨益。那么怎样进行读书指导和作文点拨呢?⒈多读书,常积累 金庸先生曾指出:“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要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必须要多读书,书读得多,中文水平自然就高……什么考试都不用怕了。”我很赞同金先生的看法,自然他的话引发了对我初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思考。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初中学生读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长期坚持,必有奇效。 ⑴以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为轴心,读书种类要多。可以从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入手,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领略古代文学高超的艺术;也可读读沈从文的《边城》,领略湘西绮丽的风光,沈从文语言的清雅天然;可以读朱自清的精美散文,体会朱自清观察的细腻,感情的丰富深沉,想象的奇特和自然,语言的清新飘逸。可以读池莉的短篇小说集,可以读童话、寓言。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有计划地阅读,从中吸取营养,领悟写作方法,丰富情感体验,不断充实内心世界。 ⑵对优秀作品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把握其精髓。对优秀作品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把握其精髓。可适当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更可以随文写评点。毛澤东读《史记》、《二十四史》都用了些随文评点的读书方法,受益匪浅,受用终身。⑶和朋友、老师多交流读书的心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共同阅读某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后交流所思所悟,切磋疑点;必要时多和老师交流,有阅读困惑和较大疑难是时多向老师请教,学习一些网络阅读与交流的技能,对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将大有益处。⑷探索作文写作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标题创新;②结构形式创新;③文体创新;④语言创新;⑤主题创新;⑥思路创新;⑦题材创新。这里以标题创新为例,略作说明。使用个性鲜明、活泼生动或意味深长的标题,是作文创新的表现之一,更能吸引读者。下面以“拼博”为话题,从不同角度拟出创新的标题:⒈引用法。⑴引用歌词。①阳光总在风雨后;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③爱拼才会赢。⑵引用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⒉公式法。①成功=汗水+方法;②学习=扎实+痛快;⒊含蓄法。①不断超越自我;②为我喝彩。当然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当然,以上只是略谈了一些关于作文标题创新的方法,其实作文的创新远不止这些。只要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其它方面的创新也会有突破,作文创新就能逐步实现。 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充实学生内心世界,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古人的“游学”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古代大凡文学集大成者,大多年少时饱览诗书,成年外出游学,踪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派;李白十八出蜀游历,成为一代“诗仙”;司马迁二十岁到南北周游,最终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我们初中学生,视野狭小,所历有限,更需要提倡“游学”。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人故居和纪念馆,提醒学生用心观察社会人生。成立文学社,办班报校报,写随笔、杂记、诗歌、小说、童话,并组织各种作文竞赛,为学生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提供广阔的平台。训练学生写真事、说真理、抒真情的能力。另外教会学生借助英特网收集积累写作素材的本领,培养学生上网收集素材的习惯,弥补时空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从多个层面上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 二、让语文教师喜欢训练学生作文解决老师怕训练作文的难题的途径也有两个:一是改革作文命题形式;二是对语文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机制。作文命题形式和对语文教师工作的终端评价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作文命题要有利于区分作文训练与不训练不一样,避免通过猜题、押题侥幸获胜的可能;对教师工作的终端评价,要注意将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考核。这样才更科学,更实际,更有说服力,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课的流程一般如下:作前准备(出示文题、学生读题写初作)─习作指导(师生对话,明确习作的要求)─初作交流(按四人小组交流初作,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指名朗读优秀初作,师生共同评议)─习作修改(学生根据交流的意见,有主见的修改习作)─作文誊写─习作评讲(请习作优秀者对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表扬激励,师生二度评点)─修改、推荐优秀稿件投稿等。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体现。需要我们边工作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做到“养起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走出尴尬境地,作文教学必将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美好局面。

4.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 篇四

大家好!

一个良好的行为是促成一个文明、干净的社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为了让我们都可以生活在一个文明、卫生的环境中更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严格的管理好自己,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养成较好的习惯,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这个美好社会的一员,我们更是应该要为维护它的美好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去为这个社会的文明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个社会,身边的环境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去维护才能够让我们可以在一个文明而卫生的环境中生活,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都有更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

我们都明白,要想将这个社会打造得更加的文明、卫生都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心血的,它不是靠某些人的努力就可以达成的,更是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是需要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文明行为来促成的,所以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齐心协力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文明。身为学生更是应该要从内心出发,明白文明社会的重要性,以自己的行动来为这个社会的文明与卫生付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促成这个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有人说仅仅靠我们的努力也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改变这个社会,更没有办法让这个社会变得无比的美好与和谐。我想说若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都从自己出发,管理好自己那不就可以真正的改变这个世界了嘛。虽然我们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做到讲文明、讲卫生,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这样做就是可以影响身边人,甚至是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为这个社会的文明作出贡献。

文明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信念,是在人的内心深处要维护这个社会的信念,只有真正的以行动来唤醒这一股信念才能够在所有的人的努力之下创造出更加文明且卫生的社会。文明对于一个社会,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很重要的,更是只有文明的生活才能够为我们带来最为幸福与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为这个社会的卫生文明而努力,更是从自己得身边小事开始,努力地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才能够真正的改善社会的环境,为这个社会营造一个文明而美好的环境与生活。

5.文明礼仪的初中优秀作文 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礼仪是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都是可以养成文明的习惯:捡起一张的纸屑、随手关灯、不乱践踏草地、遵守交通规则、见到老师问好,这些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

我们是学生,我们在学校肯定会时不时的碰见,我们如果向老师说一声老师好他们会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即使老师不向我们点头也会说一声“好”。我们向老师问好他们在心里也会很开心,我们也不例外心里肯定也回很开心。这是我们与老师的互相尊重。

我们是生命,我们经常会过马路,我们如果不遵守交通会有可能出现事故,有可能会让我们后悔不已。我们要遵守交通。

我们是孩子,我们都是父母手里的宝,父母爱我们,父母为我们做了许多许多,他们很辛苦,他们努力赚钱供我们读书让我们有个好环境,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孝顺父母。让他们幸福的.过完下半生,他们上半生已经为我们做过的太多太多,我们不应该让他们的下半生再为我们操心。我们更要尊重他们。

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这样别人才会尊重自己。

6.关于文明素质的作文600字 篇六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里,闻民素质应当跟上发展的脚步,能与文明古国的地位祖配。

当今社会上的“开头天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都已体现国民的素质与修养。马路上的红绿灯已报废,交警叔叔已成为红绿灯,这样的现象只是会出现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但是,现在有红绿灯了,汽车遵循着这一规则,给行人方便,可行人却故意添堵,破坏这道德与规则的便利。小学生也提出,这像警察叔叔护送自己过马路。大人本是小学生学习的榜祥,可在这简单的事件上给小学生嘲讽。而作为新青年,我们要像那对父子严于律己,包容有度,为下一代的少年们树立榜样。

而中国天过马路”热议后“中国式到此一游”再次将国民素质展现出来了。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用中文刻下的四字,多年的文物竟然遭到几个汉子的毁坏,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对此感到羞愧。游览国外景区时,要怀有对全人类悠久文明的敬畏。这样的行为如同领桌吃饭人的大声喧哗,国民的素质都已遭到严重破坏,脸面都已失尽。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新青年要严加重视,吸取教训,将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挽回国民素质,与文明古国的地位相配,而前提是做到严以律已。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事讲在网上热议,也会有许多网友只是一味地指责、谩骂。可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谋划策,用另一种方式解决此问题才是我们需要做的。长远之计还是将道德与规则的“开关”植入人心;在景区旅游时,应体现基本的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

何况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们的文明举止应该体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风范,不该成为损害群体形象的害群之马。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都知道这些,所以我要们对自己严加管束,严于律已,将国民素质与文明古国的地位相配。

7.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 篇七

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由此可见,作文评价已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在群体中所处位置, 而更是让学生在现有作文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那么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现状怎样呢?为了得到真实资料,笔者就长桥中学七年级学生在作文评价及喜欢的写作形式方面做了调查与研究。

参与调查的是随机抽查的初一(2)班、初一(3)班和初一(5) 班,共计110名学生,其中男生71名,女生39名。问题设计如下:

(1)你最喜欢写两周一次当场大作文、周记、还是不限形式字数的日记?( )

A. 大作文B. 周记C. 日记

(2)你大作文本发下来后,你会认真看老师的评语吗?( )

A. 会认真看B. 不太在意C. 随手翻翻

(3)在作文讲评课中,你的文章被老师选作优秀范文的情况怎样?( )

A. 经常B. 有过几次C. 从来没有过

(4)针对老师作文批改中指出的修改意见,你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吗?( )

A. 很认真修改B. 只修改一些错别字C. 不修改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整理与统计以及随机访谈,我发现了作文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几个普遍现象及规律:

1. 第1个问题,选C的同学70人,占总人数的63.6%,尤其男生较多。通过随机访问,大部分同学说作文写不满600字,日记不限形式和字数,有助于完成作业。可见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还是很严重的。

2. 第2个问题,选A的同学92人,占总人数的83.6%。可见,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语还是很认真对待的。这说明学生很渴望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指导。这就是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说的学生的重要特性之一“向师性”。但是从问题3中我们发现,选A的同学只有7人,占总人数的6.4%,而选C的同学竟然有36人, 其中男同学31人,占男生人数的43.7%。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同学从来没有被老师关注过,写作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过愉快成功的体验,这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极大失败,我想我们的作文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

3. 从问题4我们发现,有50个同学选择B,还有个别同学选C, 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同学,在老师给出修改意见后根本不修改,或者只对错别字进行简单的修改。通过随机访问,很多同学都说写下一篇作文时老师不检查修改。由此可见,我们的作文训练没有延续性,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和矫正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师作文批改不认真?还是学生的随意偷懒 ? 从走访调查中发现,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语文教学”中“以发展为特征的评价体系”还没真正领会,语文老师只关注结果,没有关注学生动态发展的历程,导致作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单一化、片面化。因此我认为:老师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实践和探索,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真正让评价成为一种快乐而不仅仅是一种评判。

我校上一届入学学生185人,外来务工子弟学生有161人,占总学生人数的87%。其中近三分之二又是男同学,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参差不齐,这对我们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2011年的入学测试中,我校语文成绩为区第14名;在2013年的中考中, 我校语文成绩为区第7名,其中作文分数的排名紧跟市区初中,明显比基础分数排名靠前。该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在作文评价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在作文评价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二、实践和探索

(一)循环日记——作文评价及时化

从第一个问题可知,我校学生,尤其男同学,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很严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教学外,还试行了“循环日记”写作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班级学生分成6到8人不等的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轮流写日记。 日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起伏的心情,可以是眼中独特的风景,还可以是某段文字的效仿。更重要的是字数不限,一百字不少,二三百字更欢迎。

“循环日记”的评价由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轮到写日记的同学要像微博微信点赞和评论一样,对上一个同学的日记进行简单的评价再进行创作。还要根据上个同学写日记的态度、细节描写的精彩情况等打一分数,满分5分。为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每天交上来的8篇日记,我不会在字数、内容上指指点点, 只是每天上课时抽出两三分钟及时展示一下当天批5分的同学的日记。对于5分日记中题材有新意的,我会激情评价,这种赞赏既肯定了写日记的同学,又鼓励了批改的同学,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一次”作文——作文评价目标化

在“循环日记”这种自由写作的基础上,我也会两周布置一次有字数要求、有目标要求的命题作文。如为了训练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故事的完整曲折等,而布置相应的作文题目。如果写人记事,我会要求学生使用相应的人物描写方法;如果写景状物,我会要求学生使用相应的修辞方法。我还告诉学生,好的文章应当追求描写细致,情感细腻。

根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的不同,在“一次”写作后,我会有目标的变换着评价的内容及重点。有时把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或心理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环境描写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作文的开头或结尾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中间的过渡语或过渡段作为评价的重点。总之,我会根据每一单元的写作目标和每一课的写作特点随时调整评价重点和方式,实行点面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二次”作文——作文评价纵深化

从调查的第4个问题中我们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还缺少一个矫正和巩固的环节。所以,在“一次”作文评讲后,我根据“一次”作文评价的重点,有目的开展“二次”乃至多次的写作,让学生根据“一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实现作文升格。

“二次”作文的评价更加多元化、纵深化。首先,分小组讨论推优。 小组推优的作文再参与六个小组评优。推荐出来的六篇文章,我会借用我任教的另一个班的同学参与评价。评出一篇书写端正,在立意、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升格优秀的文章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 并向校广播站投稿。其次,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小组推优是自己作文和别人作文的“横向比较”。评出来的优秀作文基本上固定在几个书写漂亮、语文素养较好的几个人身上。这种论“文”不论 “人”的横向评价,会使优生因优止步不前,中等生得不到关注, 差生可能会因差变得更差。因此,在小组推优时,我会引导学生加强“纵向比较”,对优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那种成绩一般、非常守纪律、平时不爱说话、不大进入老师视野的“灰色儿童”格外关注。在小组评优的时候,我还会让同学评出本组最优进步作文:可以是书写上的巨大飞跃;也可以是某一训练目标的精细化。这样,那些平时乖巧听话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同学和老师的视野。再次,利用班级考核平台为作文评价助兴。小组推优的文章,作者加10分,推荐小组成员加5分。最优进步奖的同学每人加5分。最后,优秀作品结集存档。每次作文的推优作品,我会让同学打印成电子稿发我邮箱。一学期下来,我会将优秀作品结集,存放在班级书橱浏览传阅。还让每位学生利用假期把一个学年的成功作品结集,建立自己的作文档案,为自己积累素材。

三、成效和心得

(一)遵从写作规律跟进过程评价学会了才有兴趣

“循环日记”的及时评价,既消除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又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让教师享受到了作文教学的乐趣,又确保一周内每位同学都被老师关注一遍,让学生感到了写作的快乐。“一次”作文有目标的布置和评价,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作文训练。“二次”作文的强化巩固及纵深评价,使学生作文在语言、构思等方面有新意、有特色,使得作文在某个方面更出彩。在及时跟进的评价中强化巩固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学会作文,提高写作的浓厚兴趣。

(二)尊重学生特性增加“人”的评价被关注了才快乐

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既要了解学生“向师性”的特点,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了解学生“独特性”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利用作文评价平台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找到沟通和教学的契机,激发学生热爱写作,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的教育目标。

(三)改变教师观念放下师道尊严共同发展才双赢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不但成为写作的主体,也要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我个人的观点是: 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不包办、不代办。学生不能做的, 也要想办法让学生做,给他方法、给他策略、给他平台。放下师道尊严,建立基于尊重,体现发展精神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又使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双赢局面。

8.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命题;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富兰克林曾说过:“空袋子很难保持直立状态”,同理作文无法脱离生活。作文教学重在从平时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许多人尚未把作文教学生活化。必须能用合理的语言材料传递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1]。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及高水平的写作技能。笔者改变了传统作文写作方法,采取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命题生活化

教师对作文命题的选择确定常倾向于自己的情感、喜好,很少顾及到学生是否感兴趣。其实教师应尽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

一次,在暴雨来临之时,恰好学生们在教室内上课。暴雨来前气压特低,天气闷热,学生无心上课,一会儿,天空像被一块巨大黑布遮盖住。天色越来越暗,外面刮起狂风,电闪雷鸣,瓢泼般的大雨倾泻下来,一会儿地上就形成了股股溪流,溪流逐渐汇集,水流越来越急……学生全部注意力都集中窗外,这时我看到这情景,灵光一闪,停下原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看着窗外的景物,聆听风雨的交响乐,让学生口述当时的所见所感:有学生说:“它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威力”,还有的说:“看着外面暴风雨中的小树,摇摇欲坠,突然觉得我自己好渺小,突然觉得我的苦恼根本不算什么”等,于是我出题《暴风雨来了》,学生创作热情很高,不少学生写出以前未曾写出的好文章。可见,“生活化”的作文命题远比教师个人凭空想象好得多。

二、指导的生活化

经验之父常提醒我们:偶尔不经意的生活琐事都会成为绝妙的写作素材[2]。我校周围小摊点比较多,在小吃带给学生们视觉、嗅觉以及味觉上的享受之时,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其带来了的环境影响。有的摊点忽视周围的环境,将一些垃圾乱丢,一片狼藉。不仅影响市容,而且散发着异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七年级中有一个单元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摒弃了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先用电视播放“文明城市”宿迁的美丽风光,再带学生沿着街道附近的道路行走,引导他们说出所见画面,所闻气味,并谈谈自己看法。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于是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本地环境污染的资料,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向社会发起倡议,要求大家不能胡乱丢弃废品废物。这一倡议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的同学在作文上说:“没想到我们作为初一的学生竟然能通过作文改变一些人的生活环境,我爱上了写作文。”是的,只要我们在写作时注意“生活化”,相信學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将会慢慢被成就感所代替。

三、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紧张,所做的事儿多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越放松,事情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作文。确实,刚开始实行这个措施时,的确有学生想混水摸鱼,要么写不到一页就交上来,要么字迹潦草,对于前者我会把学生单独叫出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写作目的重新再说一遍给该生,对于后者我会采用放学后留下该生,陪在他身边一起把作文重新抄工整,再送他回家。同时在送同学回家的路上往往成了我和学生谈心交流的好时刻。几次之后,学生不再出现这种对自己作文不负责任的现象。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作为语文教师我看到很多的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大都采取在办公室、在家中独自一人批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我们认真批改,仔细评分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本就“啪”的一声扔进抽屉,我真的不知道老师看后感受如何?因此,我曾采用多种批改方法,让成绩优异的两个人互评后,评议中等学生,中等的评议各方面较弱的。而较弱的同学欣赏成绩优异同学的作文。但采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是可行的,从长远方向看,不利于教师的讲评,也不利于提高较弱生的写作。我还曾采用一对一互帮互助式同样取不到意想中的效果。最终我采用本校教师语文教研时提出的方法——面批,每天利用10分钟和5、6个学生面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并给他们时间修改,并提出希望下次力求比这次更好。 这样,教师批改量化整为零,学生又可以了解到自己习作中的不妥,何乐而不为?

五、讲评的生活化

个人认为,作文讲评课还应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都是他倾注的心血,应该给予尊重[3]。在讲评课上教师难免带上自己的喜怒讲评,学生的头低得都快塞进课桌,这样的场景倒像在开批斗会,把师生关系搞得不愉快,因此,在讲评时应注意生活化,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心得,并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意见。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师应以生活化来教授学生的作文,让教师寓教于乐,也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让他们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参考文献

[1]孙建锋.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石家庄:河北教育,2011(12).

[2]梁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教育交流·理论版,2012(03).

[3]张达富.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J].石家庄:语文教学之友,2010(8).

9.文明初中作文 篇九

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不仅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入切点,也是使全市人民出行更加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必须全力创建的。据悉,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是指严格地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将郴州市交通管理达到国家一等的管理水平。

要达到这些要求就不能光从口头上去说说,必须要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去,使之成为常态。现在城区主干道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守法率分别是95%、90%、85%以上不等。

街上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了,但仍不乏有置安全交通法则于外的司机为了方便,不愿意错过那几秒再去等上几分钟,从而飞快地冲过路口。像这样的安全隐患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旁边有车辆或行人也不能够及时刹车。俗话说:“宁等一分,不抢一秒。”有时街上也会有野蛮的车子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不遵守交通法规。这些车辆往往是没有贴牌照的新车或者是私营企业的公司专用车,仗着没有办法扣分罚款,为所欲为。在中国,大部分的车祸都是由于酒后驾驶引起的,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警告语。

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之类的小型交通工具。像这一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大街小巷,各个十字路口,不停的穿插,妨碍到机动车的行驶,引起两败俱伤的局面。骑了自行车或是电动车就必须得走慢车道,不能进入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也不能在人行道上骑。在没有划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路段,尽量靠右行驶,不能逆行,也不能到路中后往马路中间跑,这样看不见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容易出事。

做为一个公民,我们有必要认识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因为在守法率中行人所占比率最低,更加容易发生事故。而人类的身体相对于机器那就更加脆弱,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一旦碰上,后果是无法估量的。穿越公路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遵守交通法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及“一慢二看三通过”。

解决交通违法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公民要努力的,政府也同样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在各个重要路段加派交通劝导员和交通民警,时刻提醒人们过马路注意安全,定期维修交通信号灯,保障交通顺畅。

10.初中爱文明作文 篇十

身为一名西宁市的中学生,我意识到我有责任为西宁市创城做出贡献,成为一名文明有礼的学生。文明,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举止上,更要集文明思想为一体,这样才能做一名真正文明健康的中学生。

争做文明中学生,首先要做到语言文明,正如伟人卡耐基所说:“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以高兴和热枕去迎接别人。”其次还要做到举止文明。这举止文明不仅仅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更是从一件件日常小事中表现出来。

仅仅做到言行举止文明是单单不够的,还必须做到思想上的文明。当文明面对遍地的垃圾,有的人可能够弯腰捡起,而有的人却熟视无睹。身为中学生,如果思想不文明,而其他地方做到尽乎完美,又有什么用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们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争吵中的一次让步……文明就像我们春天里的阳光,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所以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远离不文明的行为,远离不健康的思想,追求思想上的文明与高尚。

11.关于文明的作文初中 篇十一

一、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看作文分层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毋置疑的,但如果一味地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和常规化训练,就只能墨守成规,造成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我认为,只有实行作文的分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大胆地朝着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二、从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成因看作文分层教学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之后,跨入中学的大门,但作文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一)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中有的观察细致,有的粗浅;有的能较好地集中注意,有的易分散注意;数理学得好的长于抽象思维,文科成绩好的长于形象思维。学生认识能力的个别差异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些专心听讲,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学生,语文普遍学得好,作文水平也比较高;而那些做事丢三落四,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得很慢。

(二)学生兴趣和才能的个别差异。有的学生喜爱文学,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写作才能;有的擅长绘画、唱歌、跳舞,具有艺术才能;有的学生对理论和规律的知识有兴趣,具有数理才能;有的学生对实际操作和科技活动有兴趣,喜欢做实验,具有科技活动才能;还有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表现出体育的才能等等。学生兴趣和才能的差异,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长善救失”,尊重其兴趣爱好,积极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师在作文辅导和讲评方面的偏差。有些老师往往只根据班级中上水平同学的实际,制订训练计划,忽视了学困生的情况,使这部分学生失去自信,渐渐掉队,最后造成强烈的害怕写作和讨厌写作的心理。而那些水平稍好的学生,由于老师的表扬、推荐,一直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写作兴趣愈来愈浓。因此,教师辅导和讲评的失当可能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定位和定向。定位是指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组,可由学生自愿报名,教师适当调整。三组分别是A为初等,B为中等,C为优等。定位是暂时的、流动的,学生数也不固定。明显进步者,可申请换组,以参与激励竞争、不断进取。定向则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给每个组的同学定出作文训练的目标,不同层次要求不同,要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胜利的果实”,品尝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

(二)辅导和批改。作文的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辅导。可以针对三个层次出不同的作文题目,也可在同一题目下提出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对A组学生不必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放开胆子写作文,使他们有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而对于C组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去思考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还可在C组学生中组织文学社、兴趣组,拓展寫作思路,提高文学素养。三个层次只有采用不同的要求进行辅导,才能使“A组吃得了,B组吃得饱,C组吃得好”。

作文的批改过程也充分体现着对学生写作的不同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所在层次的目标要求,就应给予较高的分数。因此,批改和讲评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良机。批阅标准的不同使学生有了信心和动力,选择不同层次的文章来讲评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参照。教师还可利用写作的分层目标,通过互批、自批等手段,加强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

(三)规范和创新。作文分层教学的做法,要求我们在对A组学生辅导时强调“规范”。训练起始阶段,可“解剖麻雀”,手把手地教,多要求写一些重视格式的“强制”作文,夯实基础;B组同学要重点写好规范文章,不断完善,多锤字炼句,争取有创新对C组则要提稍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规范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规范的目标。规范就是要求学生不离文体不离题,做好合格作文。创新要求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写出真情实感。

四、实施作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分层教学的目标必须紧扣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离不开目标,这一目标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来制定。如对A组的学生就要根据大纲和其实际来确定最初的目标,不能一味地降低要求,或放任自流;对C组的学生也不可要求过高。另外,分层的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针对不同的文体,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作适当地调整和补充。只有动态地分层才能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精神。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有一定的量来做保证。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搞好作文分层教学,就要加大作文的训练强度。但是在当前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下,教师不应单纯用数量来压学生,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在乐写中增加作文的量。譬如编编小报,写写影评,出本自选集,搞些作文赛,当一天小记者,做一次小编辑。

(三)分层教学要与合班教学相结合。巴班斯基这样认为:教学形式的最优化即坚持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讲授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作文分层教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它不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补充形式,是针对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补救措施。因而,在讲授写作知识时仍应以合班教学为主,批改的标准可参照分层的目标,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由于分层本身也是动态的,所以当三组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时,分层也就失去了意义。

12.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篇十二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 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二、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四)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市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区域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准入事项,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编制实施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五)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认真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保持特色风貌,防止“千城一面”。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区人口密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和程序。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热、供气、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有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县域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七)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海洋功能区划,确定不同海域主体功能。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在适宜开发的海洋区域,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生态环境评价,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海域海岛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有效保护重要、敏感和脆弱海洋生态系统。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控制发展海水养殖,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展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实施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自然岸线控制制度,建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

三、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八)推动科技创新。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综合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工艺创新与试验。支持生态文明领域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加强生态文明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程应用和市场服务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强预警调控,适时调整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名单,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高淘汰标准,禁止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推动要素资源全球配置,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拉动消费需求,以增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能力拉动投资增长,以完善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规划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规范节能环保市场发展,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

四、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节约资源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要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十一)推进节能减排。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从标准、设计、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鼓励建筑工业化等建设模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输方式,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发展甩挂运输。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农业生产设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十二)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纺织品、汽车轮胎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十三)加强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加强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城市节水,推进企业节水改造。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空中云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严控无序调水和人造水景工程,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五、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严格源头预防、不欠新账,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多还旧账,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十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提高沙区、草原植被覆盖率,有序实现休养生息。加强森林保护,将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加大退牧还草力度,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开展重要水域增殖放流活动。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积极参加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谈判和履约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研究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五)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的环境管理体系,健全跨区域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继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和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和规范淡水养殖,严格入河(湖、海)排污管理;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净化农产品产地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推进尾矿安全、环保存放,妥善处理处置矿渣等大宗固体废物。建立健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核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十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当前长远相互兼顾、减缓适应全面推进,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平。扎实推进低碳省区、城市、城镇、产业园区、社区试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

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十七)健全法律法规。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十八)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加快标准升级步伐。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要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鼓励各地区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国情的能效和环保标识认证制度。

(十九)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坚持并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加强土地用途转用许可管理。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强化矿产开发准入管理。有序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要依法查封扣押排放污染物的设施设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适时调整主要污染物指标种类,纳入约束性指标。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二十一)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合理设定资源消耗“天花板”,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做好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施永久保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科学划定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二十二)完善经济政策。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定价要体现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以及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差异,体现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调整矿业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有关资金,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示范等给予支持。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逐步将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完善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广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探索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二十三)推行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低碳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机制。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依次调用化石类能源发电资源。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规范水权市场。全面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

(二十四)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归并和规范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

(二十五)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完善政绩考核办法,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其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二十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要及时诫勉谈话;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管责任。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统计监测、执法监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七)加强统计监测。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对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和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土壤环境、地质环境、温室气体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开展全天候监测,健全覆盖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健全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和评估。加大各级政府预算内投资等财政性资金对统计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十八)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资源环境监管机构独立开展行政执法,禁止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干预执法活动。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对资源开发和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

八、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二十九)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创作一批文化作品,创建一批教育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通过典型示范、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形式,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

(三十一)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关组织可提起公益诉讼。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勇于探索和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三十二)强化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十三)探索有效模式。抓紧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各地区要抓住制约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面积极实践,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模式,加大推广力度。

(三十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促进全球生态安全。加强南南合作,开展绿色援助,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

上一篇:大学军训日记-大学军训日记下一篇:快乐的节日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