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10篇)
1.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一
中学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根据自身特长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培育学校精品课程,逐步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结合教师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科学性、时代性原则。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发展趋势。
3、特色化原则。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二、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
1.校本选修课程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等多种评价、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进行,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程度。
2.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形式有:以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所选课程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课程开发、开设老师,督促教师及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终结评价形式: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教案、上课点到、课程学分评定、课程实施后反思与改进等材料是否齐全。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努力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执教能力,自觉优化校本课程内容。
3.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分级评定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对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自行申报,结合考核对校本课程分为精品课程、A级课程、B级课程、C级课程等4级评定。
三、校本选修课程评价内容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刚要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如何纠偏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四、选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2.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二
1.网络考核方式
基于网络学习的网络考核,通过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统一设置的网上考核系统进行。本课程的网络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项。按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规定,网络考核和传统方式的考核一样,学生学习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按比例合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并且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可计算综合成绩,否则计为不及格。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试点期间,中央电大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中央电大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试点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2.形成性考核(网络)
形成性考核(网络)共计为5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一至二周)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提交。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5%、20%、20%、20%和25%)计算每次考核成绩的分值,学生每次成绩相加后按40%比例计入课程学习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网上形考安排,见下表:
序号
内容
形式
权重 1
制订学习计划
小组讨论
15% 2
第1-4章
案例分析
20% 3
第5-8章
校本课程报告
20% 4
第9-11章
教学改革小论文
20% 5
第12-14章并总结
总结及案例分析
25% 3.终结性考试(网络)
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试的方式,定时发布网上考试的题目,学生在取得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的基础上参加统一时间的网上考试。
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成绩以百分计。
终结性考试的重点是全面检查学生对课程主要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与现实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相关的一些知识与认识水平。
三、形成性考核(网络)实施方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的全部教材之后,具体时间见上表。
考核完成时间:见上表。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30分)
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前言和第一至第四章之后,具体时间见上表。
考核完成时间:见上表。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联系某一具体的课程目标编制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应包括:
1.自己接触到某一课程目标编制的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实例的认识,提出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
3.说明讨论的情况(10分)
4.自己吸收到的观点(10分)
5.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2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八章之后,具体时间见上表。
考核完成时间:见上表。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500字以上)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中央电大网上考试平台,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的知识领域。(15分)
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15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开发方案,提出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包括:
4.说明讨论的情况(10分)
5.自己吸收到的观点(10分)
6.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20分)
评分:教师重点考查学习者的工作过程,判断其选题是否可行并具有实用价值,考查所使用资料是否详实、科学和来源清楚,分析学习者在实践问题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注意:防止出现抄袭,凡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九至第十一章之后,具体时间见上表。
考核完成时间:见上表。
考核形式: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教学改革方面的小论文。(1500字)
考核要求:以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核心内容为选题范围,上传如下三份材料:
1.自己对选题思考过程,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了这样一个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大小适中的题目。(40分)
2.自己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所撰写的体现自己认识水平的小论文。(30分)
3.论文形成过程中自己与同学交流的情况,吸收到的宝贵意见及自己对这篇论文不足之处的说明。(30分)
评分: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研究、讨论和写作的过程,判断本次作业学习者实际的收获,分析其对于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的能力水平,重点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注意防止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第五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之后,具体时间见上表。
考核完成时间:见上表。
考核形式:总结回顾本课程的学习收获,提供并分析一个发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艺术方面的实例。
考核要求: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自己对下述问题的回答:
1.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到最难掌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0分)
2.本课程学习内容中自己认为最有趣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0分)
3.请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并说明理由。(30分)
4.同时,须提交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学习过程中的案例(教学艺术方面),并分析自己对其中道理的理解。(30分)
评分: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分析学生学习体会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感受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水平的变化,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实践问题的理性思考能力,抓住重点,强调逻辑,真情实感,有理有据。注意防止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四、终结性考核(网络)实施方案
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核形式,在建设强大网络考试题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习者自订时间的独立考试。目前试行阶段的终结性考核(网络),参照纸笔形式的期末考试的要求,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
考核时间:可供学习者选择的网上考试时间,参见中央电大考试中心通知。
考核内容:参见课程与教学论考核说明(2007)。
题型:
(1)单项选择: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理。
3.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篇三
1、通用技术课程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一,课程目标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注重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通用技术课程则以技术素养为总体目标,重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使用、技术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劳动技术课的内容是以技术项目如“家庭电工”、“农作物栽培”等为依托,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技术点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的多次反复,注重模仿。比如,学做一个小锤头,学生按照金工的操作要领、要求和顺序,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最后大家做出一个统一要求、统一尺寸和统一材料的小锤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为丰富,由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为内容展开,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例如同样是“小锤头”的设计制作,首先要根据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创意,提出若干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还需设计一些技术试验对作品进行技术测试,比如要测试锤头与锤柄之间连接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得到的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性化设计方案的小锤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教学方式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多次反复、由简到繁的训练,通用技术课教学方式更为丰富,是技术习得、技术探究和技术设计并重的教学。
2、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要求高中学校配备哪些设施?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有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有技术与设计的实践。所以,教学中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包括两类,一是通用技术试验室,需要配备若干工作台,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简单加工材料、简单加工设备如教学用微型车床等,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内学习技术工具使用,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各种技术试验、技术操作、技术装配等;二是技术设计室,需用配备少许制图工具,若干台能够进行简单绘图或者辅助设计的电脑等,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各实验省区均有不少学校在课程开设的同时,配备了适合本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专用教室。目前,对于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没有统一装配标准,各学校可本着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配备。比如,某校在开设通用技术课同时,配备了一间简单实用的专用教室,工具材料有:钳工工作台4张、小台钳16个、金属锉刀(平锉和三角锉)各10把、木锉10把、手锯(锯金属用)10把、板锯(锯木料用)10把、手锯锯条40条、小锤10把、小手电钻2个、什锦锉2套、粘胶枪10把、与粘胶枪配套的固体胶若干条、工具柜2个、消耗材料若干,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备少量的微型车床、微型钻床、台式砂轮机等,投入经费1万元左右,这只是满足最一般要求配备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提高配备水准和数量。
3、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从哪里来?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教师是关键。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承担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教学任务,有一部分选修模块可配备兼职教师上课。
在目前师范院校尚没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情况下,通用技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
1、学校原来任教劳动技术课的教师,2、校内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3、校内具有物理教学背景的教师,4、来自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教师,5、工科类或职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6、面向社会招聘的相关专业人士。无论是来自什么专业背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再学习、再提高,以补充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都是必须的。
4、有哪些资源能帮助通用技术教师迅速熟悉、驾驭这门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对教师的要求都是不培训不上岗,通用技术课教师也不例外。各省区统一组织的省市各级教师培训的时间必竟不长,多则8天少则3天,不可能指望这种形式的培训解决通用技术课教师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也难以满足每位教师的对培训需求,教师们还可以借助其他资源和途径,使自己尽快的熟悉、驾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1)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方式,通用技术课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机会。2007年秋季大规模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就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方活跃的学习、互动的舞台,教师通过学习视频专题、专家文稿、相关文章,与专家、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定时提交作业等方式,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超越。教师们今后仍可以借助这一研修平台,利用假期积极参加远程研修活动。
(2)积极参加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学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聚焦各路观点争鸣的“每月在线”到汇集多种思想锋芒的“每月话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都是贴近教学实际、跟踪教学和评价过程的信息,教师们可以便捷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问和交流,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得到分享、困惑在此得到及时回应。建议教师们多借助通用技术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交流。
(3)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校际的多种资源学习提高,如定期与周边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联系,遇到困难向周边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士请教。
(4)规划发展生涯,制定学习计划。认识和分析自己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优势、劣势、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学习计划,每学期读几本与技术、教学相关的书籍,并记录学习心得,拓宽专业视野、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渠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5、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这门课程本应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课程价值、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衰退或丧失。曾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开始几节课还有兴趣,越往后学兴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在以下方面偿试:
(1)创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情境。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再生涩的技术原理都有它生动的应用之处。教学中可以从技术应用着手,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天津的姜腾老师在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教师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哲学”的内容的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如果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囿于如同语言类、文史类学科一般以讲述、提问充满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依据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中体验技术与设计,由技术感性到技术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学生必会被深深吸引。我们经常看到,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们为了一个台灯的设计创意而争执不下,为了相片架与相片框连接牢固而紧张的忙碌,为了自行车车轮上辐条的松紧对自行车行车影响的测试方案而冥思苦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3)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通用技术课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制作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产品、技术工具、图纸、图片等,还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教具和学具。例如,海南省白沙县中学黎永生老师的“流程的优化”一课上,面对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调整了教材上原有的载体,重新选择了学生极为熟悉的“水稻的种植流程”作为教学载体,并在课前采用木板等材料精心设计制作了很有乡村特色的“水稻的种植流程模型”教具,学生们虽然不能直接到水稻田里体验其种植流程的优化,却能够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共同演示这一教具,体验到水稻种植的流程优化的过程。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4)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都在趋于成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给高中学生以思维的挑战、能力的挑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相反,节奏拖沓、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技术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何对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动手与动脑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学习和应用。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参与行为,以及对其获得的经验进行体味、回味并总结归纳。显然,体验的过程虽与动手和动脑有关,但是,如果仅用一个简单的“动手”或“动脑”这样单一的行为词汇,用非此及彼或者此多彼少的语言来描述或概括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的体验行为,是不够准确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一部分内容或一个环节,都与动手和动脑相关联。所提的“通用技术课教学是动手多还是动脑多”的问题,其中“动手”、“动脑”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向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问的是“通用技术课是讲授为主的课多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多”。回答是显然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技术、体验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从《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既包含了显性的能使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图样、模型的制作、简单结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又包含了比较抽象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内容,如技术以及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流程的优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对于前者,教师能够较为方便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后者则容易使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讲解”。如何使学生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有所体验,并对这些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和有所创造,设计必要的“转化环节”,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类型”的关于“壳体结构”的教学内容,限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不可能运用复杂的受力图表达壳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学生仅凭概念的文字表述又不能对其产生深刻印象。于是,有的教师就将技术试验搬到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鸡蛋承受石板压力”的技术试验,学生在亲历了这个试验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将负载的受力均匀传递到壳体表面,就使得壳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技术试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技术的机会,不仅课堂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也将得到深化。
7、如何看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与“易”?
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尤其是《技术与设计1》,学生看了就知道;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内容难懂,尤其是《技术与设计2》,学生难以理解。怎样看待“难”与“易”?
(1)从教学内容自身的规律理解。教学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从易到难,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规律,“易”是“难”的基础,“难”是“易”的深入。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同样遵照这个规律。《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及所有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技术与设计2》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为线索组织的教学内容,其中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且包含了一定的技术原理,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有一些难度。
(2)从不同地区不同水准的差异理解。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难与易自然各有其说,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区差异、教师水平差异、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等,都会构成对教学内容的截然不同的理解。
(3)从对课程教学的把握来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目标并不是期望在必修模块的短短几十学时内教会学生学会某项具体技术、技能,或者教会学生设计制作一种具体的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使他们走近技术、了解技术与设计、掌握技术与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和过程,有了这些基础,当他们将来面对未来的技术时,便不再惧怕、不再束手无策;当他们面对未来人生困惑时,还可以运用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吃透并从简单的技术中归纳、总结出其有用的方法和思想,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就非常有价值了。
8、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主要指,一是模块学分评定,二是学业水平测评。
(1)模块学分评定
模块学分评定的方案由学校制定。从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评定的做法看,学分评定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过程性评价: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表现记录、技术试验的成绩、设计制作作品的成绩等;
终结性评价:包含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书面测试、操作测试、设计作品测试。
根据以上各项的记录,对其进行加重处理,得到一个分数或等级,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该模块学习的学分。
(2)学业水平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是指高中阶段学完通用技术课程之后,进行的考查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的形式可以以纸笔测试和作品测试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也有的实验省区因为进入实验时间不长,作品测试的条件尚不具备,暂时只进行纸笔测试。
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此基础上可制定省级(或市级)“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对测试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时间、题型等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之后,应对测试的试题、试卷、答题情况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对今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以利于不断修正和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的工作。
9、目前已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怎样体现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关注?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实验省区高考方案看,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注。
海南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合为一卷(满分100分),作为2007届、2008届全体高中生在高二年级末必考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其中通用技术试题占50分,并将考生考试成绩以10%的比例折算记入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总分;
山东省将通用技术作为2007年高考考生必考的“基本能力”测试试卷中的一部分内容,满分为4分;
江苏省将通用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的必修科目;
广东省和宁夏自治区将通用技术纳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进行评定;
浙江省将通用技术作为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并有可能作为高招第四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目前新的高考方案还在拟定中。
4.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四
——如何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通用技术教研组 邱俊辉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际能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以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掘当地天然的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涉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技术教学的特色,争取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11月15日我在高一(8)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我讲授的内容是《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这节课要体现的目标是:亲身感受设计的快感,体会设计分析的过程,在设计中养成细致、严谨、考虑问题全面的情感态度。
通过我们教研组的评课研讨和自我反思,我觉得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最佳情境,导入新颖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的设计分析的方法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进入主题,介绍产品设计分析的话,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突然和陌生,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设计了课堂的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案例导入法:让学生展示“以秋游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接着引导学生对他的活动方案进行分析,这个活动方案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或有哪些考虑不周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如果这些环节没考虑到会引起哪些后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分析的重要性,最终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整个导入非常自然,从日常生活入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的设计欲望。
2、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
总的来说,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思路清晰。本节内容以知识和理论为主,如果单纯以案例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本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体验过程。以“设计一台适合高中生使用的台灯”为例,来说明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台灯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件产品,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这使学生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质量。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在这次的公开课上,我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些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设计课堂“空白”,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以问题为核心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合作,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尝试一下设计“适合高中生使用的书桌”。(注意: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应先进行设计分析,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构思。)此时,学生便可根据这个设计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自由发挥。通过集思广益收集或自主设计设计方案的过程,让学生反思自己对设计理念的领悟情况,提升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技术设计的实践能力,通过一起交流分享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5、注重备课
5.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案构思的几种常用方法;
2、能灵活地运用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台灯和相框的方案构思实践活动,感受设计的快乐,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2时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挑战性而又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在整个模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方案的构思方法”这一节总共有三个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本课时是在上课时进行了“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作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分析”阶段,同学们在脑海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些想法还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只是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通过学生自亲参与方案的构思过程中来体会和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教材上介绍了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其实介绍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构思。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设置了四个台阶式构思方法“画”—“仿”—“移”—“破”,并设计了相应的构思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构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方案的构思,体会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构思中综合运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对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了一定理解;
2、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的作用,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实现的目标;
3、对构思方案有一定畏难情绪,对方案的构思方法还不是很清楚;
4、在设计分析阶段对设计对象有了一些想法,有一定创造冲动和较大创造潜能
本课时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方案构思”的畏难情绪,合理安排好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四、基本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基本思路遵循“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设计作品赏析------构思方法学习------方案构思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彻以下理念:
方案构思并不难;
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
交流和合作是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敢说善听。
五、基本教学策略
1、在开篇展示构思巧妙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设计作品(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设计台阶式(由易到难)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构思,并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3、对学生在方案构思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亮点进行及时有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方
4、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六、教学过程
1、设计作品赏析并导入新课
展示构思巧妙的设计作品,并让学生进行评析:
a)CD架(图片)
b)充气雨衣(图片)
c)QQ表情收音机(实物)
导入语:这些设计产品是不是让我们眼睛一亮呢?在我们感慨他们巧妙的构思同时,你是否也纳闷: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没有想到呢?其实,如果我们掌握了有效的构思方法,我们同样也可以构思出精妙的设计方案,甚于比我们刚看到这些产品更精彩,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现在老师就发给同学们每人一张白纸,我相信在这节课结束后,白纸上一定会留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自己的构思方案!(提出希望和要求,进一步鼓舞学生创作热情)
2、介绍“方案构思”的思维方式:
比较“设计分析”和“方案构思”的思维方式:
(1)设计分析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其特点在一个 “分”字。(以台灯的设计分析为例)
(2)方案的构思,把我们在设计分析过程当中产生的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想法,建构成完整、具体的方案,其特点在一个“构”字。
3、学习并实践方案构思“四法”
(1)“画”——画草图
引导学生指出QQ表情收音机存在的“放不稳”缺陷,要求每小组提出改进的意见
评价学生的构思,引出草图法。
介绍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并展示设计师及学生构思草图
(2)“仿”——模仿
问题:QQ表情收音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呢?(回答:外形)
它的外形设计是怎么来的呢?(引出模仿法)
展示模仿法构思实例(外形模仿):汉堡包CD包→汉堡包电话→?
模仿法思维训练:
A.利用模仿法还可以设计成汉保包什么呢?
B.模仿汉堡包电话形象反差产生的奇妙效果,我们还可设计什么样的电话呢?请用草图记录下你的想法!
展示应用实例(功能模仿):usb台灯→usb台灯+风扇→usb台灯风扇
A.探讨案例中从usb台灯到usb台灯风扇功能模仿历程
B.探讨模仿设计中的版权问题
展示应用实例(仿生模仿):袋鼠式母子雨衣
提问:你们还知道那些仿生模仿设计?
(3)“移”——迁移
问题:刚才展示的CD架最精彩之处在哪?(回答:结构)
这个结构同学们在哪见过?(引出迁移法)
介绍迁移法的特点和作用
展示迁移法构思案例:充气雨衣(外形结构迁移)、音乐防盗拉链(功能迁移)、拔棉器(原理迁移)
构思方法综合实践:
展示多个产品图片,让学生利用模仿法、迁移法进行相框和台灯的方案构思
学生方案交流展示和评价
(4)“破”——奇思妙想
设问:
A、你能想像手机可以像衣服一样清洗吗?
B、你能想像手机可以像变形金钢那样在需要时变成一个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吗?
C、你能想像可以天天做美梦吗?
展示三个“奇思妙想”产品:“美梦机”、“变形笔记本电脑”、“可以清洗的手机”
课外活动:一起来异想天开,对象:手机
5、课堂小结
6.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六
学习型社会是指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一种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特别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号召下,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正在我国广泛兴起。
作为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引导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应针对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面对每个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他们进行终身科普,或谓终身学习生存所必须的科学技术思想。知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训导,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潜能的需要。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对现代教育的要求,通用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需大力推行技术创新。通用技术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如何适应通用技术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策略,使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变“师道尊严”的师生观为民主平等师生观;变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授人以渔”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力求教学的多样化,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在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实践的技术活动辅导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打破传统的格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讲授法”。已不能适应中学通用技术教育的要求。广大辅导员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重在过程,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创性。例如:有在中学研究性学习学科中,“验证某一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验证某一有机物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等。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结果预测和分析,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科学思想。创设情境将学科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
重组、将学科课程包括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括的知识进行重组,并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实一个创新过程就是经历从发散到辐合、从辐合到发散、再从发散到集中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实例:如我辅导的科技创新作品“农村窄口径深水井(密封)抽水保护三级自控装置”的发明设计中,我们要达到的创新点就是“保护电动机”,而在同学们的想象思维中,就有如下四种故障A、水井中水被抽干;B、水井中的管道漏水;C、水泵在抽水过程上轴承被卡住;D、水管被堵塞而无水流出管口。从这几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创新,得出一个共同的创新点„„“保护电动机的设计成功”从而使三级自控装置在同类产品的基准上更优胜一筹。
3、自编乡土科技读本,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以适应最新时代发展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增减、调整与重组,并且有时还需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通用技术有两个必修模块,还有七个选修模块,知识内函相当广泛但也还可以插入具有乡土特色,地方文化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电脑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可以增加人与科技网络关系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树立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结果只是学习过程的产物。还把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知识作为实践创新的来源。特别是实验教学,还可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我校在以往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从本校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自编教材,自行讲授的办法。例如高二劳技教材中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自编了校本课程:《农村实用技术》、《农业机械——柴油机》、《航模制作与飞行》《嫁接技术》等读本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
4、充分利用资源,更新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通用技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中学通用技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共享资源,注重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5、转变评价观念,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是否活跃、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组织综合、能否实事求实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
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践活动,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群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6、要克服定势,不断充实,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7.对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七
安庆市怀宁县洪镇中学
吴思明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本地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际现状和五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外通用技术的课程开设情况,对通用技术课程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改进评价机制;
2、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健全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
3、逐步在小学和初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惯例化。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
建议
改进评价机制
通用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在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课程中增加了通用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掌握技术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创造设计潜能。通用技术学科充分反应了新课改的思想和方向,那就是关注社会和人的发展、重视生活教育、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通用技术是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课程,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通过这几年的通用技术的教学,结合国外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亟须改进,本文就通用技术教育改革的现状提出一些拙见,不妥之处诚恳广大同仁指正。
一、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一)通用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被足够重视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和教育工作管理者都有“重学轻术”的思想,尽管新课程改革中一再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但实践中,特别是以高考科目为中心的高中教育,技术类课程更是受人忽视。大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学基本都以应试为主,基本都在高二开课,每周一节,以备高二的水平专业测试,课时紧任务重,教学基本都偏离了新课程理念。通用技术课程在课程理念、目标等方面都较以前的技术类课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
(二)通用技术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大多教师都懂得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迫于各种原因,基本把实践环节都删除掉了。许多学校特别是普通中学根本就没有通用技术实验室,也没有课外实践活动。这不仅偏离了新课程理念,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极大的消弱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吸引力。通用技术课程内容本身本是非常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学科,有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有开阔学生视野的技术设计、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制作和设计,符合多元智能理论,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发展。但由于教学中的轻实践,就让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变成不伦不类的“四不象”,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由于目前高师院校没有专门培养通用技术师资的专业,学校师资配备也多从物理学科、信息技术,甚至化学、生物学科转任过来。从知识、能力方面看,通用技术课程中主要内容如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对转任的教师来说也都是崭新的,都需要他们去学习。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树立,知识 能力结构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二、国外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
技术课程在日本被称作《技术于家庭》,涵盖信息技术和家庭、生活技能的学习。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内容涵盖了做料理、照顾婴儿、缝补衣服、了解木材和制作简单的木制品、简单的机械修理等。而技术设计方面的教学更是先重实践,从实践中慢慢领悟设计的相关过程。例如在初中就有这样的一个课题:为幼儿设计一组游戏。教师提出课题后,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分组制作他们小时候的一些游戏所需要的器材。事实上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设有类似通用技术的课程。
英美等发达国家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手工制作课程。我们小学的课本上曾经就出现过牛顿小板凳的故事:牛顿小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交给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教师十分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牛顿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教师向牛顿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这则小故事体现了通用技术的实践性和人文性,也反映了西方国家在小学就重视实践制作,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瑞士的学校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到了初中,学校的教学安排中就会增加一些实践课,学生们自己动手做教学用具,参观食品博物馆时亲手用不同的食材配方制作糕点,而在参观手表博物馆时也会了解到手表的演变过程,工作原理和制作流程。农忙时节,学校有时还会组织学生去果园帮果农采摘苹果、摘樱桃,收获南瓜和葡萄。每年秋天,瑞士的学校有一个星期的假,假期的名字叫“土豆假”,是瑞士的一个传统,学校会要求每个学生在家里帮助家长干农活,或帮些其他的忙
三、关于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结合本地通用技术课程的现状和五年来的通用技术的教学经验,再借鉴国外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改进评价机制,促进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的落实。现行的考评机制基本是水平专业测试,而且都是采用笔试或者上机操作,考察的内容基本停留在理论上。这是导致实践活动被删除的重要原因之一。改进的具体做法:采用设计制作原型或模型和撰写简单的设计报告的方式直接考查实践环节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活动的考查可放到各学校自行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制定一定的通过率,但要有录像信息以备相关部门抽查监督;
2、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健全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
由于目前高师院校没有专门培养通用技术师资的专业,学校师资配备也多从物理学科、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美术学科转任过来。从知识、能力方面看,通用技术课程中主要内容如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对转任的教师来说也都是崭新的,都需要他们去学习。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树立,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可行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逐步健全专业教师的培养体系
3、逐步在小学和初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惯例化
学通用技术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孩子从“玩”中快乐的开发创造潜能,增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固定的工厂作为所有学校的实践活动基地,定期结合教材理论参加实践体验。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彻底改变“重学轻术”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4期《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若干问题的探讨》作者:黄志红,吴 晶
8.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八
静海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改以来,通用技术课以市县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南,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行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现作课改总结如下:
一、各级领导重视,课程前景光明而远大。
通用技术课在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设一段时间,各个省市的反应不一,我县开设通用技术课获得了各级领导的普遍支持。例如:市教委规定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在本区县课改领导小组内设立由主管主任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我县教委派专人负责督办各校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实验室及实验仪器、耗材等,并于本学期完成了各校的通用技术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我县各级领导及各学校校长都很关心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情况。静海县四中校长陈允英在不同场合多次与通用技术教师探讨关于我校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开设情况,并叮嘱一定要把我校的通用技术课建设成为学生能力锻炼的一片天地。在课时方面,开足、开齐课时作为保障通用技术课良好开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虽然高二年级会考压力较大,但我县在本学期内依然保证每周1课时,为通用技术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不懈努力,学生学有所得。
通用技术课做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教育高校尚无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原来教化学的、教物理、教政治、教英语、后勤人员等。为了能够上好通用技术课,我县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国家级课标课程培训。首先,在暑假我们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教师们对通用技术学科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听了市教委领导的讲话让我们对通用技术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看了其他省市优秀教师的课例和专家们讲座让我们觉得通用技术课的前景一片光明。参观了我市蓟县一中的通用技术教室让我们觉得通用技术课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暑假,期间培训不仅使教师们对通用技术课程有所了解,更坚定了教好通用技术课的信心。在教学中,县教研室组织全县老师集体备课教研,这些教研活动,使老师们不断提高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而后又组织广大教师学习CAD图形设计软件的设计、通用技术基本工具的使用学习更是提高了教师们的技术水平。
县教研室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培训,平时更多的是组织研究课,研究如何上好通用技术课。为了上好通用技术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讲技术的未来一节时,教师们不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关于技术改变未来生活的视频,使学生大开眼界,更设计了让学生续写了未来的一天的小文章。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技术生活充满了向往。此外,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通用技术课上通过小组的讨论式学习,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更学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反思的重要性。比如在设计儿童用便携式小凳的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参考书上所给的图样自己设计,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推选出小组的设计成果,通过全班的展示和点评再次修改设计得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且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还要努力。
虽然通用技术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专业教师缺乏、现有教师相关知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通用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以前的任何一个学科的综合性都不出其右。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相对来说就很高了,现有教师在知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除了进一步加强自学外,希望能够多参加一些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更希望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能够早日出台。
其次,教室及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课程的开设明显滞后,还是在低层次有待完善提高,不要影响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进行。目前我县的通用技术教室及实验室已经基本建成。为通用技术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最后,通用技术学科的最终考核方式相对其他学科较宽松,在考试压力较大时学生可能会将其放置一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课前准备,设计好每一堂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希望通用技术考核方式能够更合理,使学生不仅有兴趣学习,更使其觉得有必要学习。
9.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 篇九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肥城六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通用技术在高中教学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缺乏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经过我校技术课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无论从过程还是成果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技术课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强,突出创新精神的学科,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通用技术课教学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为使技术课课堂教学能有长足的进步,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必由之路,这也是国家追求创新型人才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建构、探究知识的环境和动力,所以改革必须要打破这种知识传递的方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应主动探究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技术课教师充分利用不断改善的电化教学设备,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交互性的系统,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有:
1、展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各种软件或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图片、视频、文字各种教学素材,可以非常清楚的讲解结构,形象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该模式使案例展示更见形象、具体、生动,学生乐于也更容易去 接受。
2、操作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和相关软件实现通用技术的学习任务。比如像图纸的绘制,就可以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绘图软件进行图纸的绘制,从而了解和掌握图纸绘制的基本要素,这比用笔和纸绘图更容易形成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法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在《体验设计实践》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名设计师,自主挑选设计项目,然后上网搜索信息,制定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与修改,形成最后的设计成果。
4、探究性教学模式。此模式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主动发掘教材以外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多角度、广泛的思考和探究中最终获得必要的知识,避免学生将书本知识死背硬记而抑制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为实现以上模式,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自己首先熟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掘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我们自己的课件库、资源库,不断积累、提高,为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教学相长,只有老师的“教”,还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几种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提高了学习效率。其具体的方式有:
1、以信息技术作为交流、表达的工具,进行交流和成果展示。利用简单的BBS、聊天室、交互式网页、博客等作为交流工具,学生可以上传作业、通过网络观摩和学习。通过这一交流工具,教师、学生可以在课后有机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等进行充分的讨论。
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表达的工具,通用技术的练习及综合活动、研究性报告等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关的形式表达出来,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2、以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利用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工具,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发贴等形式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充分发挥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作用,让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有关学习内容,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以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学习的工具。《通用技术》有很多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对通用技术知识的内化。如利用因特网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有关专利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0.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篇十
南仓中学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本学期,通用技术课以区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南,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行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一学期以来,关于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哪些经验和体会,做一下阶段总结。
我校从2007学年开始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具体情况如下:
我校是区级重点中学,课时紧,学生学习任务重。开设《通用技术》新课程试验性教学,可以说,学校领导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缩减课时的不利条件下,《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要求在高一阶段1节/周(一学年)完成教学任务,而实际教学中,只有40课时,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已,对教材内容作了“必要的删减” ;在知识结构上,作了“必要的跳跃”。用一句理论性较强的话来说就是:依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重组教材,优化教学资源。但这种做法,是否适合课程的设置和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此外我校师资配备的基本情况:分别由高中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信息技术教师等经教研室培训后,兼课任教。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与学的反思: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基本了解了这门课程的目标及开展方式,但是由于过去没有这方面课程的设立,所以教师们普遍对本课程的地位概念不清,处于尴尬地位,而且其实用性感觉不强
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感觉到希望学生具有技术素养,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而且最主要是与高考的关系没处理好。高考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问题,起初领导把课程安排在高二,而此时学生早进入了X科的学习。这样,无论是年级、教师、学生都会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同时受课时、设备、学生作业时间等限制,令操作艰难进行,敷衍了事也就势在必行。我们本届高一在上学期开设,情况就有所不同,学生相对时间较多,对新事物的关注等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长,故教学效果明显好于高二。
学生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高一学生感觉难度大,很多技术问题不能展开,课时基本难以完成(尤其技术与设计2),只能蜻蜓点水式让学生了解一下。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所以多数学生以应付心理对待。
我们认为,只有完全抛离高考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达到开课的目的。比如说,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在高考中不考,但列入综合素质测评,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行政上硬性规定在高一学完成必修部分的全部内容和考核。这样,教与学双方都可以在高一学年这段学习和高考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内,放下包袱,从从容容完成进度;认认真真学好技术。如果相关的这些问题能明确,那么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
评价方面:我们做了多种尝试,闭卷(学科部分)和制作(术科部分)两种评价方式。两部分所占比例为3:7。其中,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占30%,学生能够自己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效果基本令人满意。
通用技术课做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教育高校尚无通用技术课程的专门人才,所有老师都是从其它课程转过来的,我原来是学化学的。为了能够上好通用技术课,我积极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看了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例让我觉得通用技术课的前景一片光明。参观了四十七中学的通用技术教室让我觉得通用技术课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区教研员高老师经常组织全区教师集体教研,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我们不断提高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
除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自己平时更多的是研究如何上好通用技术课。为了上好通用技术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提前备好课,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在讲技术的未来一节时,我不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关于技术改变未来生活的视频,使学生大开眼界,更设计了让学生续写了未来的一天的小文章。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技术生活充满了向往。此外,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通用技术课上通过小组的讨论式学习,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更学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反思的重要性。比如在设计儿童用便携式小凳和创意小相框的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参考书上所给的图样自己设计,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推选出小组的设计成果,通过全班的展示和点评再次修改设计得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且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这对学生的将来都是有好处的。
虽然通用技术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相关知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通用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以前的任何一个学科的综合性都不出其右。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相对来说就很高了,现有教师在知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除了进一步加强自学外,希望能够多参加一些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更希望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能够早日出台。
此外,通用技术学科的最终考核方式相对其他学科较宽松,在考试压力较大时学生可能会将其放置一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课前准备,设计好每一堂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希望通用技术考核方式能够更合理,使学生不仅有兴趣学习,更使其觉得有必要学习。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对《通用技术》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法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都作了相应的尝试,如,在三视图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三视图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学后的测试中,学生均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也深深地赶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通用技术教师像是一个“杂家”,要具有多种学科知识,方能胜任。愿教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起成长吧!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也使我对《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有了一些思考,提出来,请同行们共同探讨:
1.学生动手实践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2.开发社会教学资源,设立学生实践基地。3.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资源共享。
【通用技术选修课程方案】推荐阅读:
通用技术课程开课方案11-01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8-09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08-29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机整合09-27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07-31
通用技术必修一10-09
高一通用技术试卷10-12
通用技术课改总结11-26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01-19
流程的设计通用技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