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1.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内容提要:让权力摆脱“暗箱操作”,实现“阳光工程”是新时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机制。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从讲政治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利运行受到公开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但是,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当前的政务和村务公开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本文将对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1、“冷热不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上级党委、政府开展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工作部署得也比较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比较高,但市属的一些单位、部门、村对开展政务、村务公开认识不足,行动不快。从有关部门在我市的调查情况看,全市112个乡镇、市直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比较好的57个,占50.9%,中的45个,占40.2%,差的10个,占8.9%;全市447个村,村务公开做得比较好的有157个,占35.1%,中的237个,占53%,差的有53个,占11.9%。二是“温差较大”。各个单位、部门、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有的单位搞的好,有的则不尽人意。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也不平衡。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时间较全面较及时。但时间一久就松劲了,有的干脆保持原样,让公开栏的纸发黄、变样“独领风骚”。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没时间过问时,则无人问津。
2、“以点带面”,公开项目“单打一”,没有做到应公开的全面公开。一些单位或村的公开项目只限于上级规定公开的项目,对群众要求公开但不在规定项目的其他事项不予公开。有的只公布上级规定的部分项目,代替政务和村务的全面公开。也有的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
3、“避重就轻”,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随意性较大。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有的部门单位、村专门只公开一些不疼不痒的政务而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却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生米煮成熟饭”。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财务收支等重要项目没有做到逐笔逐项地公开,而搞半公开、假公开,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使政务、村务公开成为“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的“皮影戏”。有的只公开容易公开的内容,对难以公开的内容则不公开或“轻描淡写”,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有的部门单位、村为了显示政绩,则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
4、“形式单一”,公开内容只限于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群众知晓面不大。一些部门单位、村从始至今只通过公开栏单一形式进行公开,很少根据各部门单位、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公开。如:打印成明白簿、公开卡,分发到干部群众手里、召集村民会议或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利用党员代表会议或人大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更别谈利用广播、网络、闭路电视等传播工具公开。有的单位虽有公开栏,但却深藏闺中,在院内、室内挂一块公开栏,群众不容易看得到。特别是一些自然村较多的村,无法做到村村设立公开栏,有的只有主村设公开栏,其他自然村没有,还有的单位或村公开栏不是设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干部群众很难看到公开栏里公开的内容。
5、“无序运作”,公开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公开随意性大。政务、村务公开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得及签就上墙公开了,没有经过领导班子或村民监督小组集体研究。有的单位和村认为公开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询问,不收集群众意见,或充耳不闻群众的批评建议更别谈及时纠正公开中出现的错误,不能达到应有的公开效果。
6、“时效不强”,公开不及时。一些单位和村的干部不把村务、政务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听说上级要检查,他们才赶紧组织人员,各司其职,半天时间,公开栏就粉刷一新,内容也全部上墙。检查一过,任务就算完成。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失去公开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1、公开主体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单位、乡镇、村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主体,主要领导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应付态度。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政务、村务公开是上级要求完成的任务,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应付了事。二是厌烦心理。认为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费时、费钱又费力,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三是自以为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办事公道,没拿公家的钱或物,甚至自己还掏腰包,既不瞒上又没欺下,公开则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四是畏难思想。认为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如公开反而会引起群众误解,影响稳定,还是不公开为好。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网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三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主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村主干自身廉政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村干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法律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法盲,有时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为此,各级党委应充分依托各级党校抓好村主干,特别是新任村主干的培训工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法律知识列入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2.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一、存在的问题
1、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一是以支代收。很多村的实行村干部包组收税费任务, 本来是一个好的措施, 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 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扣。二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 帐款要分管。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 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 买了东西开了票, 回去告诉会计入哪帐。包办代管, 一人说了算, 会计成了"记帐员", 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 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三是白条支出。从我们查处的几个村来看, 开支基本上都是白条。
2、挥霍公款现象严重。
一是收支失衡, 支大于收, 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的现象。有的村一年集体收入很少, 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 但村干部在花钱时, 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 有钱就花, 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 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 用公款购置小汽车, 给自己配备手机、BP机;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 年招待费达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 到处游山玩水, 村民意见很大。
3、集体资金管理混乱。
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 截止到2002年底, 该村级债务127万元, 平均每人0.134万元, 其中:两年以上的欠税费占70%, 基本是呆帐;无头帐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4、物资管理手续不全。
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 但帐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 帐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 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 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 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
5、财务帐目混乱不清。
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 基本是流水帐, 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 查帐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 需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 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 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 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三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 各自保管帐本。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97刑法施行后, 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 检察院不能对其立案侦查;同时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的主体, 公安机关不能对其立案侦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律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 纪委还可以查处, 对不是党员的纪检监察机关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 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 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四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 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 对村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 发现问题不敢管, 听之任之。
2、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 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 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 比较空洞, 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 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 部分乡镇经管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 人员相对减少, 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村帐站审没有落到实处, 许多乡镇的经管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 在票据上盖上核销章了事。四是村级招待费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 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补助费根本不够伙食费用。
3、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 只要村干部想法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税费任务, 二是认为村级自治, 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 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 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 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 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4、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 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 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 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 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 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年龄老化, 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 又找不到合适人选, 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年龄老化, 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还有一些村, 在挑选财会人员时, 不是从工作考虑, 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 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 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 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 摆正关系, 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来认识, 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2、建章立制, 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各村实际, 由镇经管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 经培训考核, 择优录用, 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 由镇经管站代管帐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 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 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 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 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 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 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 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 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列项公布, 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3、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乡镇要成立财务监察委员会, 建立审计组织, 加大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经管站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 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 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的行政、法律责任。部分镇根据此调研报告建议, 已经或正在推行"村帐镇管"或会计委派。
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一是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 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 举办培训班, 知识竞赛, 制作黑板报、张贴画、宣传标语等形式, 让每个。二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 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 因此, 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 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 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人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四是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 按要由乡镇经管站进行考察选配。在选拔财会人员时, 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
5、纪委要制定了《关于村级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 并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
3.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优化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财务管理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要点及难点,其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也必须得到很好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是指将农村农民直接所有、管理或支配的财务进行监督计划、控制和核算。其工作的正确实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实际切身利益,所以,做好农村财务的管理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石。由此,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现金管理财务支出管理混乱
一些地方财务管理不完善有的土地征用收入、包发及上交收入不入账,有些地方官员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等。并且会计管理中心只管记账,审计与监督的力度不够,使收支情况仅有村级转移支付资金。部分村干部违规操作无视法律法规,村里重大事项不通过民主程序,只有村干部掌权。由于村内财务涉及方面较广,大多较为复杂,所以,大多数主管部门对财务监督就只能阶段性地管理监督。实际上相当多的农村不是没有财务小组,就是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应有的监督权力,财务问题完全由领导说的算。财务管理的不公开,也是造成民众疑惑的根本原因。
1.2 集体资产与会计档案管理不严密
大部分村内都没有建立会计档案制度,而使一部分财务管理资料杂乱无章,参差不齐。也有某些村里的会计证,都没有订装成册。付款单据等单据,也不及时整理,随处放置,各类会计档案没有按时归档保管和销毁。农村集体财产是全体村民集体劳动的成果,收大家的共同财富。某些村里不记录资产总账,不如实记录集体资产价值、数量和变动等情况。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过于松散,并且集体资产可能被村民随意无偿的自己占有等严重现象,使广大人民的利益被损害。
1.3 财务人员水平不一,能力参差不齐
财务队伍人员总是发生人员调动等现象,有的人员对于财务处理与财务管理的知识认识不够,知识不全面。人员工作职位不稳定,随着村党支部,委员会领导人员换届等因素,有能力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换届等因素而调走,能力不全面的人上来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棘手。更是有些官僚作风的领导出现,直接使财务管理的人员没有办法好好地对财务进行管理。有的财务人员可能身兼数职,既管经营又管财务,造成违规现象严重,更加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
2 相应对策
2.1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
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建立。对于财政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解释,做到每个财务人员认真负责,避免一些票据不全的账目和坏账等入账,杜绝各种不良财务现象出现,逐渐使农村管理制度真正地实现制度化、正规化。建立稳定而高效的财政人员队伍,使农村财务工作规范化,建立会计代理记账制度,实现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等方式,努力健全和完善其机制,稳定财务人员队伍,保持其连续性,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 努力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
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尽量实施农村会计公开化,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制度,积极努力地完善村内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和建立农村财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制定相关奖罚措施,创建竞争平台,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建立一个高效、高素质、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农村财务队伍,全面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等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出色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树立法制观念,讲究职业道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做好新老替换,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2.3 公开财务用处,强化村内财务的民主监督和管理
要做到财务公开有几点,一是公开过程,二是公开程序要严格,三是公开方式以公开栏为主,四是公开的内容要遵守详细、全面、真实的原则,五是及时公开时间。定期对收支情况进行公开,由集体负责人,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等部门认真核查后再公开,而公开栏要有固定的地方,方便人员查看。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日,使财务活动能够随时公开,其工作全面实现。加强群众对村内财务管理监督,让人民群众一目了然,所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推行财务公开制度。
2.4 建立合理的账款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
对于农资企业销售和财务部门管理遇到问题,相互推脱,责任不清等状况,希望可建立收账款的专业管理部门。其可建立专业审批制度,每笔入账出账都有严格的审批,对于未收入的账款进行催收,并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催收。这样可避免一些因为盲目赊账而产生的应收账款。建立审批制度,在减少不必要应收账款的同时也减少了村内坏账等情况发生。各个管理部门也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2.5 系统科学的管理应收账款
制定合理有效的收账政策,灵活处置应收账款。对于逾期的应该回收的账目一定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一般来说,其收账的费用越大,措施就越有力,坏账的损失也就越小,收回的可能性也越大。要应用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进行合理的收账政策,选择成本最小的收账方案。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账款回收,能够大大降低坏账的损失,尤其在债务重组中。一般农资企业都是根据自身需求将应收账款卖给自己的债权人,或是抵押给银行等机构,使其企业正常运作,促进公司发展,提高竞争力。
运用网络加大财务监督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和问询制度
在财务监督方面,可运用网络这个大平台,建立计算机网络监督制度。实现实时监控、在线分析、远程查询这3项重要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村内财务的具体公开内容、时间、地点的真实性、完整度都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网上监督,就要及时做好网上分析工作,监督工作,及时遏制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问询的制度,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纠其错,扬其正。对于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产生以集体资产为个人或私人组织所用,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未经村委会讨论决定的,都要给予追究,严格责罚。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财务管理乃是一个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农村财务的管理问题也成为了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建设的管理,必须要加倍重视,其好坏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社会建设的稳定。所以,如何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解决这里发现的问题,乃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是农村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
4.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亟需解决。
1.依法治村,加强法制宣传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第三,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2.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资产的作用
首先明晰产权、摸清家底,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使用及变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取得、变更、销毁按照其总额的大小,分别实行备案和审批制度,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登记。防止个别干部高价购建和贱卖农村集体资产的状况发生,防止资产流失,保护集体资产安全和完整。
3.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村级收入的管理。将村级收入纳入档案管理,每月都进行核对,对未入账的收入查明原因。年终对各村当年的收入和减收情况进行公布,杜绝该收不收,收入不入账等现象的发生。二是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村级非生产性费用实行上限制。各镇根据村经济规模大小,对各村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等非生产性费用分别核定标准进行上限控制,并对非生产性支出与村干部工资挂钩。三是对农村集体资金实行在规定的银行开设账户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类确定村集体备用金的额度;凡属农村集体的资金包括因农村税费改革各级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各种补贴补助、村干部误工补助等都必须纳入农村集体账内核算。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也要进入村集体的总账,但要在相应科目下按项目设置专项资金明细账。
4.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一是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二是搞好凭证和账户管理。镇农经站对收、付款单据实行统一领用、登记、核查、销号、归档,禁止白条抵库。对收付款单据实行每做账一次缴销一次,防止单据的遗失。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实行年初项目预算,明确年度投资计划。所有的基建工程项目均应编制“基建工程项目审批表”,有合同、预(决)算,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所有基建工程项目必须有正式发票和合同同时入账。
5.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民主理财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此外,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此小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代会选举产生,小组成员应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组长不得由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6.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特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实行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应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主要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财会人员,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政策,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提高村出纳的工资及待遇,给予适当的补贴;要保护和支持村级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其合法权益,对违反财务规定的财会人员按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改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理论和实践[D].西北工业大学,
5.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来源: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时间:
2008-04-24 09:20
于江 刘健 烟台市民政局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深化,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自1996年以来,烟台市坚持整体规划、精心实施、多途并举、相互配套、规范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6499人,县均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138元(最高的为14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46元。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摸清底数,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基层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现就当前基层农村低保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作一简要阐述。
存在问题
一是保障对象的界定不规范。目前,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仍然达不到规范化和透明化。谁应作为低保对象,谁不应作为低保对象?目前各级民政部门普遍采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来计算,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和人员应列入保障对象,且重点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人员,因伤致贫人员,因病致贫人员,因灾及其他原因致贫人员。但实际上,这种“农民人均纯收入”办法的计算由于程序复杂、项目繁多、计算繁琐而难以落实在具体实施中,从而很难把好低保对象入口关。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人有其自身特点,使得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收入难以货币化。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第二,收入的不稳定性。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第三,相关农村社保制度未完全普及。特别是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普及,那些丧失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口其生活、就医、子女求学等方面的困难加大。在审查、审核低保对象时,个别地方还存在人户分离,把年老父母与子女分开,单独由父母申请农村低保,而把法律规定由子女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此外,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还因人情关系的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不属于低保对象的人确定为低保对象,使一些人钻空子、占便宜;有的基层工作人员觉得困难人数多,工作难做,得罪人还不得安宁,所以宁愿少报也不多得罪人。在县一级上,可能有的县市区为了多争取上级拨款而多报困难人数,也可能有的县市区为了减轻本级财政的负担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拒之门外。
二是保障标准的确定仍偏低。目前,烟台市农村低保标准是根据农村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市场综合物价指数,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测算的依据是按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进行。由于全市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平均保障标准(1138元/人.年)目前看来还是不算太高,而各县市区情况不同也造成了农村低保标准和范围存在较大差别。例如,莱山区和开发区的农村低保标准已达到1400元,低保人员人均月补差分别达到58元和70元;而栖霞市的农村低保只有900元,低保人员人均月补差也仅有33元。由于部分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相对偏低,因此实施范围相对较窄,覆盖面不大。目前全市已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农民共有76499人,不足全市农村居民总数的3%。农村低保标准偏低,远不能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困难,达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效果,而每个月三十几元的补差标准相对于当前的物价水平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三是保障资金的落实不到位。低保资金能否很好落实,直接影响到农村低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低保预算资金落实不及时,是导致低保金发放难的直接原因。据调研得知,县级农村低保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上级下拨的低保资金(即省、市两级低保补助资金)和县级安排的低保预算资金(目前烟台市大部分县市区已取消了乡镇一级负担农村低保资金)两大部分。2007年,山东省财政安排的643万元和烟台市财政安排的289万元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已落实。实际上,这两部分补助资金12月份才由省、市两级财政拨给各县市区,但是2007年全市县一级财政预算计划安排农村低保专项资金2332万元,至三季度末落实不到1500万元,缺口仍然很大,导致了有的县市区由于资金不到位,没有按计划落实,特别是新增人员的农村低保金迟迟未能发放,一直拖到年底,等省、市两级低保补助资金到位后,才陆续进行发放。另一方面,低保资金短缺和落实不及时也影响了全面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的目标。2007年烟台市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人数为7.6万人,如果加上因为患大病和遭受自然灾害而生活窘迫的农民,还不止这个数字。
四是配套措施的落实不完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面建设农村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仍不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在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上缺乏协调性。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生存,但仅靠有限的低保金是难于解决低保对象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生产、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以提高农村低保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如果这些配套措施不落实,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将成“镜之花,水中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是空谈。唯有配套好各项优惠政策,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五是基层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已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目前,烟台市纳入农村低保的困难群众已有7万多人,到今年将有可能增加到8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涉及的低保金有4000多万元。这就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农村低保工作操作和运行外,还需要设立专门的低保工作机构和配备低保工作人员。但目前全市只有部分县市区设立了专门低保科或低保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可以想象,一个县市区少则上千名多则上万名低保对象,仅家庭收入核查都应接不暇,更不用说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了完成工作,只有采取应付的方式,造成了农村低保工作不到位。而到乡镇(街道)一级仅设民政助理1-2人负责,而且是兼职。乡镇(街道)民政办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根据传统的民政业务种类和工作量来安排的。近年来,就新增加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以及其他配套社会救助等主要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对象多、覆盖范围广的社会救助全面实施以后,乡、村两级的民政社会救助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空前加大,并呈继续加大之势,原有力量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村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可见,给农村低保工作配备机构和专职人员已是刻不容缓。
对策建议
(一)科学测算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制度是保证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科学准确地测算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确定保障对象及补助标准的主要依据,家庭收入的类别应为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纯收入和接受或应该接受的扶(抚、赡)养费等。由于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类别繁杂,价格按地域高低不一,因此在家庭收入的具体计算上,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制定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比如农作物的地域亩产量、扶养费支出比例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匡算,但必须计算纯收入。如种植、养殖、加工等收入的计算,应以总收入减去种养加过程的投入费用,才能计算出实际收入。
(二)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应依据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医、教等)必需品的实际需求及各级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及物价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由当地政府予以公布。保障标准既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确定过低保障不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确定过高政府财力又难以承受,也易助长人的隋性,助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农村低保标准要实行科学化管理,不断缩小保障水平和农村贫困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依据国际贫困线法(贫困线标准应为人均纯收入的1/3)和恩格尔系数法(贫困线标准应为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1/2),结合物价指数变化,并考虑到各级财政的承受能力,建议到十一五末,农村低保标准应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
(三)切实落实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为公众谋福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各级财政均应适时农村低保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低保资金预算和工作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应与经济发展增幅同步,并可以考虑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作为低保资金或工作经费。另外,为使低保资金能尽快地落实到低保对象手中,建议上级下拨到县级的低保补助资金的拨付时间由每年年中或年底调整到每年年初,到下一年年初再根据上年实际发生额进行冲抵。农村低保资金在发放方式上应实行社会化发放,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提出的发放名单和金额,以财政涉农资金“一本通”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四)认真落实与农村低保相关的各项配套政策。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性的兜底制度,与农村其它专项救助制度相比,在救助对象和保障功能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既不能相互替代,又需要衔接配套。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把各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构建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各级政府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农村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对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
6.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换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现象,导致部分农村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从实际出发,指出农村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换届选举问题危害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基层民主,保障民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力,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农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采取海选的办法,由农民群众直接提名候选人,再实行无记名投票,选出自己的当家人,更是农民充分享有政治权利的标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提名、推选村委会候选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怪现象,令人可笑、不解和担忧,这些现象并有逐步蔓延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可严重影响今后农村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很有必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采取强有力地措施,遏制类似现象的发生。
一、竞选出现的问题
(一)大搞阴谋诡计
当换届选举的消息披露后,许多“官迷”打起了如意算盘,摇摇欲试争夺村委会成员的宝座。当夜幕将临时,有许多人利用漆黑的夜晚做掩盖,鬼鬼祟祟,像贼似得偷偷摸摸地涌进自己支持的村委会候选人成员家中,商讨有关竞争的事宜。一是成立竞选班子。像西方国家一样,成立专门的班子,组成人员一般是本家族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同时还吸收与自己非常要好的其他力量参加,具体负责竞选工作地指挥工作。二是开展调查摸底。安排自己的贴心人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开展深入地调查,将竞争对手的政治资本、经济实力、竞选优势等一一查实,再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三是与村里的几大帮派的头目沟通,谈好条件,互相利用,联合起来对付对方有势力的竞争对手。四是宴请能说了算、有活动能力的选民,疏通感情,让吃了喝了的人为自己服务,展开攻势,尽量拉拢更多的选民。五是组织自己的干将,在交通要道设立岗哨,在选举投票期间,对自己以给钱的选民,堵截到投票会场,力争使自己多得票源。
(二)、贿赂选民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些竞选候选人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互相利用的金钱关系,信奉只要给钱就能摆布他人,听从自己的指挥,就保证选自己的观点,开展了不正当的竞争,不遗余力地贿赂选民。一是充分利用自己选举班子的人员,把全村选民人数准确进行统计,逐个进行分析,将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中间势力作为工作、行贿的重点,一一列举清楚,确保一个也不能少。二是挑选自己精明人员做探子,全面搜集竞选对手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方行贿的品种、数量、方式,及时掌握准确无误的上报,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如发现有位竞争选手向村民每人发放xxxx元,自己则要在此基础上每人再增加xxxx元,以挤垮对手、从中取胜。三是安排自己的可靠人员,按分析确定的选民名单,每人包几个户,分别逐户上门说明来意,将钱如数交给选民。四是在初选如果发现对自己不利,则采取果断措施,分头在选举场外直接送给选民现金xxxx元,再为自己当选上“保险阀”。1
六是要求发放现金的人员,对收到钱的选民讲清楚,必须在自己投的选票上,按统一要求的作上标记,如写自己名字时第一个字第一笔划要特别长,分清拿到自己钱后的选民是否真正投了自己,以检验选民的可信度。
(三)、大送空头支票
不少竞选候选人,为赢得选民的支持,绞尽脑汁许诺还愿,强占选民市场。有的竞选人在各种场合向选民透漏,说自己上任后,每年每人增加福利费xxxx元;有的许诺若他当选,将安排选他的人在本村干xxxx职务;有的说每年叫村民出去旅游;有的承诺改善村民环境、生产条件,要打井、修路、按路灯等;更有甚者毫无掩饰的说,如果他当选,凡投他票的人每人再给xxxx元。除不能研发“嫦娥一号”卫星外,什么事也敢承诺,真是五花八门、离奇古怪。这些或明或暗的表态,根本不顾本村集体经济实力,乱放空炮,其目的就是蛊惑人心,混水摸鱼,以达到他当选的目的。
二、不正当竞争的危害
(一)严重影响民主政治。选举候选人用以钱换权、以权谋私, 既膨胀了行贿人“当官”的梦想,又扭曲了受贿人的意志, 尤其严重的是侵害了选民的政治权利, 违背了选举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毒化了农村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等。
(二)影响安定团结
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村里的政治空气相当浓厚,仿佛又回到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年代。你保这位候选人,我保那位候选人,泾渭分明,势不两立,互相攻击、谩骂,拆对方的台。原本和和睦睦的村民人为分为几派,视如仇敌,原本非常要好的邻居互不理睬,更有甚者,同族、本家、亲戚、朋友因推选候选人的立场不同,父子不是父子,亲戚不是亲戚,撕开情面、互步来往,甚至大打出手,欧斗伤人事件屡屡发生。已当选的原竞选班子人员,因竞选出劲、行贿资金不一,在村委班子职务的分工上产生严重分歧,导致班子之间互不服气,工作不配合,双方甚至出现严重冲突,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有未当选的候选人,存有嫉妒、报复心理,与已当选人事事作对、处处为敌。或暗地纠合意见一致的人处处设卡、故意刁难当选人,千方百计设法推翻当选人制定的规章制度,让其难堪、无法收拾;或与村集体有经济来往的人串通,不上交应承担的有关费用,使村里经济敷不付出、举步为难,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或勾结社会上的黑势力,走上犯罪道路,将当选人打伤、致残等,扰乱了农村公共秩序,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有不少竞选候选人,参加竞选的动机不纯,除出风头外,还存有当官就要以权谋私、不劳而获,不断蚕食集体财产的念头。尤其是自己在竞选中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钱物后,当上官就得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捞回来,要获取贿选中“投资”的高回报, 还要兑现用“公权力”为亲朋好友谋私利的承诺。于是,村集体经济这块唐僧肉,被处心积虑地宰割。具体表现在:收取集体收入的钱不入帐,塞进自己的腰包;不惜采取造假、冒领等手段,人为加大开支,骗取集体资金;在村集体项目进行承包时,暗箱操作,与承包人勾结,故意降低承包费,收取回扣钱;乘为农民办事之机,大笔捞取好处费中饱私囊等;有的甚至私分和挥霍村级集体资金, 导致资产流失、集体经济弱化。
(四)当选者明哲保身
农村村委换届一般3年一届,这样使已当选的人不得不从长计议,为自己下台后的生计着想。一是坚持少树敌,不坚持原则,惹人的事不惹为佳;二是在位不为民做主,群众要求做的事能推就推,能上缴的就上缴,能拖延的就拖延,实在推不过去就和稀泥,囫囵换囫囵,当和事老;三是对村里有争执的事务能迁就的则迁就,甚至牺牲集体利益缓解矛盾、换取和平;四是无长远打算,得过且过,把上任前的承诺抛到九天云外,村经济发展缓慢,乃至停止不前。
三、对策
(一)加强政治思想、法规教育
目前,在农村中,抓经济的多了,做政治思想教育的少了;“一切向钱看”的多了,关心集体、互帮互助的少了;低级、庸俗的多了,奋进、向上的少了。如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不问人品、不管素质、不管能力,只要有钱就是“老大”,就能顺利当选,这种现象已四处蔓延,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目前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是我们应该醒悟、痛下决心扭转的时候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一是通过灌输党的“十七大”精神、社会公德、思想品质等知识,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以诚信为出发点,以社会公德为准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直无私、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大力普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向农民介绍什么是贿选及法律对贿选的处罚规定的理解,强化选民的法制意识,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加深对有关村委会选举的相关法规的认识,全面、准确掌握其精神实质,自觉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为金钱所动,公平地对待每一位竞选候选人。对那些存心不良的准政客,要坚持正义,处于公心坚决不投他的票,使出钱买票的人阴谋划为泡影,真正选出一个群众信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2、加强竞选的组织工作
作为主管村级换届的乡镇、街道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正确进行引导,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要防患与未然,事前要考虑周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特别是对违法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办法。二是在换届前,乡镇、街道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到村里与有关人员座谈,详细了解该村的各个家族人员数量、分布,对有影响力人物要搞准思想动态,找准“穴位”,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三要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正确进行引导,倡导能人当选的理念,特别是突出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有文化、有本领、真心愿意为群众办事的人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其人的优点,为其顺利当选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四要成立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整治小组,对利用不法手段进行欺诈、行贿、威胁的,尤其是对在选举场外明目张胆进行行贿的,要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进行制裁和惩罚,并提醒选民提高警惕、予以抵制。五是严格选举程序。要按程序进行候选人的预选及正式选举工作,切实做好投票、监票、唱票和计票工作,整个工作要透明公开,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给选民一个明白,消除群众的戒心。五是及时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消除隔阂;对有矛盾的群众,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做思想工作,化解积冤,维护安定团结,真正选出一个群众信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二)切实落实监督机制
一是对新上任的村级班子,搞好跟踪检查工作。要根据竞选人讲演稿提出的规划,逐条逐句的落实兑现情况,并将结果张榜公布,让放空炮者难堪、站不着脚;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收入台帐,随时掌握各项收入的项目、收取时间、兑现情况等,使收取的各项收入都能及时入集体帐,不给私吞公款者提供机会;三是对各项开支实行“一枝笔”签字,同时进行民主理财,由民主选出的理财小组严格把关,实现开支双重把关;四是乡镇、街道财务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使违法乱纪行为无可乘之机。五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村级财务由乡镇、街道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代管,收支事项均在有效的监督之下,杜绝违法乱纪问题地发生,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三)教育干部努力工作
通过对农村干部进行党性、人生信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在其位谋其政的观念,振作精神,以良好的心态、高昂的斗志积极地干工作,积极奋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坚决消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抖擞精神投入工作。
总上所述,遏制村委换届中的不正之风已成为农村村民自治的当务之急,治理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村务民主决策、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管理以及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等 , 从根本上铲除贿选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7.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农保试点, 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 (市、区)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新农保规定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目前新农保管理工作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 本文作者有幸在试点区参与了新农保启动工作, 发现其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变化, 仍实行原来的财务制度, 只是将新农保所收基金单独存放, 以此与旧农保区别。
一、当前新农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缴与支出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农保基金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净保费, 即个人交纳的保险费与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之和;基金运营的利息收入等;对农保事业的各类捐赠款项;有关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出。按县级农保基本方案的规定, 保险金支出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养老金, 保险对象从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到55周岁或50周岁开始领取;继承保证金, 保险对象在10年保证期内死亡, 由其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续领取至10年的养老金;退保金, 保险对象因迁移、农转非或缴费期间身亡等原因退保时支付的保险金;丧葬费, 无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保险对象, 未开始领取养老金或在10年保证期内死亡时支付的保险金。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农保基金和其他社会险种基金不同, 它具体包括责任金及调剂金。责任金是保险费扣除管理费之后的净保费与其应付利息的积累额, 是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保险对象的负债, 是对保险对象承担的责任, 它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未来保险金支出的来源。调剂金是基金运营中高出应付利息的部分、捐赠及其他收入等, 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要用于调剂责任金出现的亏损, 弥补管理费的不足等。而且调剂金指标还可以反映基金收益状况, 为领导分析、研究问题提供依据。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要求
农保基金的增值要求是指农保主管部门对各级基金管理机构基金运营收益提出的基本要求。基金运营收益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 单位管理的所有基金的总体收益率。按规定农保基金只能存入国有银行或购买国债用于保值增值, 不得使用基金直接投资以及进行拆借、抵押、担保等。农保基金的增值要求由1994年的年复利12%, 几经变换, 至1999年的2.5%后, 一直至今未变。2.5%内的利息计入责任金, 高出2.5%的部分计入调剂金。
二、新农保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老化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范围小。在投保的对象上只局限于农民,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打破了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的界限, 农保的服务对象应加以调整, 服务领域也应拓宽。在模式的设置上采用了诸多商业保险的做法, 如最低保证兑现十年等, 社会保险特征不明显。
(2) 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低。新农保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 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 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 对东部地区补助50%, 确保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 这体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性、公平性和普惠性。目前新农保规定基础养老金为55元, 但本人所在地在东部地区, 基础养老金为30元, 如果老龄农民只有基础养老保险金, 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与增值达不到预期目标, 新农保暂没涉及此内容
(1) 基金运行层次低。根据有关规定, 农保基金主要由县级单位负责运营, 所以运行层次低, 范围小, 其经济效益也可想而知。2006年2月25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中报道了云南省红河哈尼千方彝族自治州原民政局罗理诚挪用6000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农保基金由县级运营这也是罗理诚一个基层民政局长能够有权调用6000万元农保金的直接原因。
(2) 投资渠道少、利率低且不稳。按规定农保金目前只限于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 从表面上看, 这种投资是安全的, 而实际上却存在着贬值的风险。农保在建立之初, 银行存款利率比较高。资金依靠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获得利息, 基本能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正常运行。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从1997年以来, 我国连续多次下调利率, 使存入银行的农保基金已经很难保值, 更谈不上增值。其次, 国债现券的收益率也在逐渐降低, 农保基金投资于国债也会面临亏损。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管理不规范
(1) 基础管理不规范。由于农保工作初期有些地方工作措施不规范, 加之近几年乡镇撤并、村班子换届, 致使部分地区出现投保缴费记录不一致。农保开始之初, 参保手续简单, 由当时的各村农保经办人员 (一般为村会计) 按印象填写缴费记录卡和缴费明细表, 许多人的年龄和实际不符, 这就导致现在的许多参保户拿着与原来登记的年龄不符的身份证前来办理领取手续。造成新旧农保衔接非常困难。所以基础管理必须规范。
(2) 退保范围大。按规定农保户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办理正常退保:保险对象的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转为非农村户口;保险对象户口迁移而迁入地还未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对象在缴费期死亡的。以上情况之外的退保者为非正常退保。正常退保的个人交纳与集体补助扣除管理费后本息全部返还参保户;非正常退保人员个人交纳本部分扣除管理费后返还个人, 集体补助部分不予退还, 计入基金。1999年9月农保由民政部门转移到劳动部门时许多参保户以农转非为借口大量退保。
4、借支基金弊端大
根据规定, 农保基金实行专户储存, 专款专用,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平调、挪用、截留保险基金。但由于农保初始阶段需要大量投入, 国家财政拿不出专项补贴, 为此民政部发出民办函[1994]22号文件“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基层管理机构在起步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这个问题。对少数没有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地区, 经上级部门批准, 可以从基金中借支。这个规定导致许多地区以此为借口对农保基金进行借支, 并进而发展到挪用农保基金以及临时调用农保基金。笔者所在的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2005年底农保基金结余686万元, 但各项违规资金就占了80%以上, 还不包括被乡镇截留的农保金。虽然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清欠文件, 但没有任何效果。
三、解决新农保险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基金管理, 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1) 提高农保基金运营层次。要在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的前提下, 探索基金市场化动作的路子, 使基金保值、增值。适当提高农保基金运营层次, 将农保基金的运营由县提高到省直至劳动部或财政部。可参与国际国内大型投资公司的市场动作, 可借贷、可参股、控股, 或将基金投放到国家大型、特大型建设项目上, 诸如正在实施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西部大开发的一些大型、特大型开发项目等。既支援了国家建设, 又可化解基金风险, 还可获得高额的回报。
(2) 稳定并适当提高利率, 实行复利底线政策。农保个人帐户结付利率紧跟着银行利率变化而大幅度调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要真正使农民群众通过储蓄积累式保险来达到养老的目的, 就不能一降再降利率。应设定一个复利底线, 记帐利率与实际增值利率的差额由各级财政兜底, 确保农保基金收支平衡。
2、完善农保发放流程, 实现新农保与旧农保的顺利衔接。
(1) 检查核对农保档案。彻底清查旧农保的缴费卡、明细表及缴费手册, 对投保人的缴费证记载的投保数额、缴费时间、缴费人身份证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做到乡 (镇) 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确保彻底摸清投保缴费底数。凡两表一证投保缴费记载情况一致的, 由县 (区、市) 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在投保人缴费证上签字盖章。对不符的, 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在清查完毕的基础上与新农保结合。
(2) 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农保工作行为。特别是对基金、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 逐步将新农保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业务相应建立业务科、财务科、档案室等。基金的发放由档案室的同志核对档案、业务科负责计算领取标准、财务负责发放, 并由专人进行审核备案。
(3) 严格退保手续。对农保的退保问题, 要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学习, 只有参保户死亡才允许退个人缴纳部分。
3、杜绝借支基金
农保基金是农民的血汗钱、保命钱。政府应从政治的高度, 从稳定大局的高度, 从对农民根本利益负责的高度, 严格基金管理, 杜绝借支基金, 确保基金安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在还处在试点时期, 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更要紧跟新形势, 让这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能真正惠之民, 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 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农民享有国民待遇的体现。作为一种正在推行中的保障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是其重要方面。本文从建立该项制度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了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着重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新农保) 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做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农保,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述智、张仕平:关于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研究的思考[J].人口学刊, 2001 (1) .
[2]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0 (1) .
[3]刘昌平:城市化: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J].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 .
8.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
收稿日期:2011-03-12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术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编号:yjsxscx2010-16mdjnu。
作者简介:木淋粼(1980-)女,河南新乡人,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在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是基础产业,提出在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应建立工农联盟,而且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途径。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所以他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夺取革命的胜利,他制定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急需并保障了农民的利益。邓小平曾多次强调中国的稳定取决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城市搞得再漂亮也没有用;没有农民的积极性,中国的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江泽民和胡锦涛主席,连续几年下发了1号文件,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上日程,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农民、农业的高度重视,是党和国家的一个战略性任务。
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
土地是经济问题的根本,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不断地被细分,每人分得的土地越来越少。目前,中国14个省区的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其中6个省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联合国有标准为1亩耕地是维持一个人最低生存的基本条件。[1](P.141)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松散,致使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总体比较弱。大多数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在国家扶贫重点县中,第一产业约占67%,第二产业约为20%,第三产业约占1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2]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粗放的经营方式大量存在,传统模式的种养业依然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较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仍比较低下。
(二)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民的科技意识淡薄,科技知识比较缺乏,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较差,造成了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的农民缺乏科学生产的基本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对新品种和新技术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生产力很难有大的提高。许多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大多数乡镇的文化站也是徒有虚名,有些有场所的文化站因没有活动经费,而无法组织活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枯燥,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不相适应。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还有部分的农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农村通訊设施建设滞后,使原本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农民,无法通过广播、电视及时的接收党的方针政策、先进技术、市场信息和致富门路。
(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规范,直接影响了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村民委员会与党支部之间不团结,工作关系不协调,实质问题是党支部和村委会争夺村务管理权。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支部大权独揽,把村委会当成自己的下属机构,村委会形同虚设。党支部对村委会的工作干预太多。有的村支部书记总认为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要对农村的一切说了算,党支部包揽了一切具体事务。[3](P.29)二是村委会的严重越权。一些村民把村民自治理解成绝对的自由,有的村委会主任自认为村委会是村民选举出来的,村里的一切事情也应该由自己说了算,在工作中不接受村党组织的正常领导,排斥村党委支部的监督。三是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支部之间互不相让,“两委”是好事向前挤,难事向后躲。对于一些可以做“好人”,表现自己的事情,即使违背政策也争得你死我活,而对于村民急迫要求解决的费力不讨好的事,相互推诿,“踢皮球”。[4]
(四)新农村建设中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设施不配套、技术落后。新增添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急需的灌溉设施、农业的固定投资、农作物两种的开发和培育以及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等公共产品严重的短缺和不足,部分农村的交通设施依然落后。农村的医疗保障供给不足。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乡差别较大,农民普遍缺乏生活安全感。先推行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高报销额度太低,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就医难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加快和谐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切实抓紧好,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社会的许多矛盾和冲突都会迎刃而解。反之,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广大农民不能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要利用特色优势增加收入,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区域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资源基础。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经济是适应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区域经济的振兴、农民收入的增加、群众生活的改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利用非农产业增加收入。我国的非农产业经过艰难行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非农产业还有待提高。我们要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容量;要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要保障好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人身利益不受侵犯。从而利用非农产业来增加收入。最后要减轻负担、增加补贴。?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增收减负和支农惠农政策,在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民负担重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高压态势,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二)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来实现的,思想道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思想道德建设为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新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村文化服务活动。
(三)以民主法治为核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民主是我国政治文明的核心,实现农民当家作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列宁早就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取得的胜利。”[5](P.168)让广大农民直接参与并主导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治理活动,邓小平通过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后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6] (P.168)农村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也是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四)以加强农村公共事业为核心,加快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条件。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渠道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资源、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倾斜、延伸和覆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让公共服务深入农民、惠及农民。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喝上干净的水,走上平坦的路,用上便宜的电,烧上清洁的气,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社会最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消除农民生老病死伤残的后顾之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依旧面临许多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难题,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需要我们全国人民长期的努力。我们要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坚信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劲松.科学发展观干部读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侯石安.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财政支持[J].商业时代,2004,(24).
[3]尹焕三.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7]高旺.村民自治背景下两委班子“两张皮”问题的研究[J].中国政治,2005,(11).
[5]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0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07-19
当前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8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13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8-02
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8
浅谈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25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