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2024-10-05

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

1.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一

因工作性质不一样,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税务部门是税收行政执法部门,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为国聚财,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要时刻牢记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

为广大纳税人服务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对纳税人进行管理与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即管理与服务,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是相融共生,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级阶段,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税法遵从度较低,税务部门采取加强税收管理手段为国聚财,无可厚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税务部门还主要采取加强税收管理手段,而忽视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漠视纳税人的诉求为国聚财,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了。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精简涉税资料,切实解决办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阶段,税务部门既要强调对纳税人加强管理,更要强调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使广大群众知晓“税收来自于群众、税收用之于群众”,这样征纳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二、要时刻牢记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地位平等的理念

广大群众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纳税人依据法律法规缴纳税款。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并不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而是根据法律法规为国聚财。从法律上讲,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在税款的实际征收过程中,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为国聚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有一定的寻租空间,同时,由于税收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纳税人处于不平等地位。只有我们牢记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地位平等理念,才会主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公正执法,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2.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思维,情境,规律,体会

在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学习用功程度相同的学生, 学习效果或成绩却大不一样。反复的教育实践证明, 这与他们有没有正确掌握和运用思维规律是大有关系的。

思维活动的趋势往往具有多向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大多是间接的, 客观事物一般无法直接制约学生头脑中相对独立的思维活动, 而思维活动对于学生获得知识又非常重要。一是它能决定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和取舍;二是它能决定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 学生们也常反映, 为什么自己对有的现象经常看到却又孰视无睹呢?笔者认为, 这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 如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 说明牛顿在观察某些现象时, 他已具有了从中得出结论相似或相关的思维构架。所以, 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是很重要的。

下面,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是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动力驱动, 反映和操作三个复杂系统。驱动系统的功能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 形成对客体认识的欲求倾向, 它能激活、唤起并维持认识系统中的另外两个系统, 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并完成对信息的加工。可见, 没有驱动系统的积极工作, 任何知识和能力的形成都是不可能的。驱动系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这就需要创设教育情境,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1. 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 而应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允许他们提出新见解、新思想, 哪怕是奇谈怪论或别出心裁的问题。例如, 在《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创设了一个数学分类思想与生活事例相结合的问题, 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1) 将桌上的书本全部放到书桌里, 开展一个抽书比赛活动。看谁用最短的时间抽出生物课本 (地理、数学……) (2) 安排学生重新整理自己的书本, 继续进行上次的比赛活动。 (3) 请同学们分析第二次比赛成绩, 谈自己的分类方式, 感受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列出一些单项式, 让学生自由分组。 (5) 学生讨论分组的正确性, 进一步认识同类项的两大特征。通过这次活动, 不仅活跃了课堂, 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 使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了同类项。

2. 尊重学生个性。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区分高年级和低年级、智商高和智商低, 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甚至男女学生的差别, 不能把教育和爱都给学习“尖子”, 而应多多关注差生, 消除“教学死角”, 并注重个别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

3. 介绍新知识。

紧扣教材内容介绍有关新领域, 新成果和新现象, 以新激趣, 以趣带学。

4. 运用愉快教学。

教师的课不应成为学生的“催眠术”, 也不能让他们有“背石看戏”之感, 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唱多角戏”, 学生也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 如可以通过模拟、试讲、讨论、练习、互助学习等方式进行, 让他们在愉快中“喝”下科学“饮料”, 从而乐学、会学。这种愉快教学方式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善于布疑是思维动力的主要来源

有经验的教师, 在课堂上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方法之一就是精心设问。提问要审慎, 要掌握恰当的时机, 并具有适当的难度。如果教师的问引不起学生的思, 那就等于白问。当然, 一堂课若充满了提问, 也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 那就成了“注入式”教学, 这是不可取的。那么, 怎样提问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呢?

1.提问要抓住时机, 如可在学生思考出现困惑之时, 概念发生混淆时, 也可在导入新课时, 概括总结时, 即因时因地而定。

2.提问的方式可以是教师问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地方, 并不一定已经弄明白了, 教师应把问题归纳出来, 加以启发, 引起讨论。

3.提问要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思维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教育家赞科夫曾举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位教师要求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7+7+7+4+7+7+7=?这道题目。多数学生的解决方法是:6×7+4, 而其中有位学生却与众不同, 用7×7-3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他赞扬这位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看到这个式子中不存在的7。无疑, 这位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都是很强的, 教师也正是要通过提问发现和培养这种创造性思维。

三、洞察心理是培养学生思维水平的可靠保证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 洞察其心理。无论对优等生还是差生, 都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 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笔者认为, 以下几种做法较为有效: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少一些命令, 多一些商讨;少一些灌输, 多一些启发;少一些限制, 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驯斥, 多一些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2.研究学生心理, 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首先, 要知道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所需的前提知识是否具备, 这些前提知识可能是书本、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已掌握, 如类比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推理法等。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分类推进, 不搞一刀切, 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把偏离的目标再迁移到正确的目标上来。

4.多给学生以激励。学生在受到挫折, 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通过一句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 使之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

3.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思品课 生命教育 活动课 体会

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缜密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授人以知识、技能、谋生的本领,在其深层意义上是使人成为人,进一步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因此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人的生命,素质教育必然要成为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旨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近两年来我担任了市级的青年规划课题的研究,在围绕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课中深有体会,同时也受益匪浅。

一、学生的生命观、生命意识需要引导和规划

当代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种把生命的手段当作生命本位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有一次上课之余我和八年五班的一位学生聊天,其实我是要对他进行一点教育和引导,当时他正在用手机在桌子底下看小说,我并没有责怪他,“在看啥呢?”他看老师并没有责怪和训斥的意思,就说“网络小说,老师我给你传过去”我拿过来看看,虽然不低级,也真是毫无价值和意义,其实孩子也是百无聊赖的样子,我说“初中毕业也有啥打算吗?“我爸说让我上三中,要不学开勾机”“你自己呢,想干啥?喜欢啥?”他摇摇头一脸茫然的说“不知道”那满脸的茫然和无所谓太不应该写在一个初中生的脸上了,他们可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呀!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多么的重要。为此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我来献爱心”活动,因为所教班级较多,就叫学生们写出来择优展示,有的同学在说到自己去为一位孤儿献爱心活动时泣不成声;同学们说到了许多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好事,这一切在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同时,也是对他们自己的一次引导和教育。

二、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需要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大家中不断提升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认为,生命属于个人,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己。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把所谓“生命意识”与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对立起来,甚至不论善恶,不分美丑,不讲原则。我们所说的生命意识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既是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当今我们的时代精神。我和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一次“恢宏磅礡的时代荡气回肠的往事——电影《建国大业》赏析会”并让全体学生认真的写了观后感,评选了一二三等奖,给与物质奖励。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又一次提升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人民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有更高的追求和奋斗目标。从而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三、体验式活动课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同身受,学会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生命教育更应最直接、最广泛地体现教育这一神圣的宗旨。让生命教育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达到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生命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我在教学中开展过这样一节活动课,同学们扮演不同角色,在几个人落水后,经过河边的人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请你评析不同人的不同做法”这是一次生命的考验,又是一次心里的考验,在感人的表演与参与中,学生们受益匪浅,更加学会珍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指挥棒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正是朦胧期、转折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的形成期,这时最需要指导、关爱、教育,身为怀着生命教育理念的教师,应抱着“以生命传递生命”信念。我们常说,要先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对于生命教育亦如是。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但究其关键,是教师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在不同阶段所设置的不同活动中游刃有余,有条不紊的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所以在教学之余我不断的学习相关知识,再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实践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自身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也在提高。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生命教育最好的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寓教于乐,效果明显。在今后的教学和课题研究中我会进一步实践和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金生.教育为什么缺少人文精神.

[2]杜时忠.人文教育的理念.

[3]郭国勋.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

[4]李雁冰.论当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4.执法专题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严纪律、正作风、促廉洁”等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宗旨意识、加强从严治警、推动业务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执法形象。

一、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理性

通过开展“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专题教育活动,使我充分认识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参加专题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确了专题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和法律观。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法治理念,坚持理性、平和、规范的执法理念,促进监狱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平和

通过开展“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专题教育活动,使我筑牢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公正执法、以人为 本的理念、解决好我们在执法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执法思想进一步端正,执法作风进一步转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和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正执法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三、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文明

通过开展“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专题教育活动,要端正执法思想,在工作中认真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狱内执勤过程中,遇到复杂情况时,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切忌态度蛮横,行为粗暴,更不准打人骂人。真正做到法律、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

通过开展“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专题教育活动,健全完善执法公开、监督机制作为推进规范执法的重要举措,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洁问题的发生。开展切实履行执法责任的活动,自查在执法工作中迟缓、执法不公、不作为、乱作为、粗暴执法、执法不规范等伤害犯人的行为。

5.共青团员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五

共青团员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信用社:****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团组织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新的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会发展壮大,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不断加强团的建设,要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富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更好的吸收和凝聚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基层第一观念,发扬务实、求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不断增强基层活力,现阶段,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接班人,自力更生,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首先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新观念更要接受快,逐步形成并不断增强,自立自强、崇尚竞争、积极进取,也将成为重要的特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和适应现代管理方式,诚实劳动、勇于创新。

6.参加监狱警示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六

一、提高理论素养。

努力学习,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邓小平讲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会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就难以抵档各种利欲的诱惑。在押服刑人员忏悔发言再次教育了我,他们过去曾是党员领导干部,据说在押服刑人员整个监狱1000多人中,有大批的局长、院长、总经理、还有市长等案件警示我:不注意学习,不提高修养,势必思想境界低下,就会辩不清是非,就会陷入个人“欲望”的泥潭。只有加强学习,达到理论上的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也才有行动上的自觉。

二、筑牢拒腐防变。

党章对党的干部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厉。xx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在清正廉洁上,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初”,不管在什么环境,何种条件下,都能够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实禄的诱惑,顶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要时刻警示自己,只能为人民谋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能为个人谋私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声色犬马,无不玩物丧志”,要在生活上洁身自好,严导操行。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制度这条“红线”,不碰纪检这条“警戒线”,不触法律这条“高压线”。

三、自觉接受监督。

必须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能否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对于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通过监狱警示教育活动,充分说明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性。在党内监督机制中,接受监督人是主体,接受监督人有了接受监督的意识,并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机制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机制就难以正常运行,权力就必然失去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必然产生腐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权力始终置于党纪法规的监督和约束之下,把自己始终置于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中。

四、艰苦奋斗为荣。

xx同志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败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已奉公,甘于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在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要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上,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通过监狱警示教育活动,在押服刑人员忏悔案例看,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

7.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七

一、采取多种形式, 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教学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

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 范围越小越好, 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 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 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这种方法对于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我校的《认识人民币》《滑子蘑的种植》这些案例可以说为全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

三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 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 不会给自己梳辫子, 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 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 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 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逼着孩子走”吧, 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 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 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 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 解题技巧, 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 自信心, 自尊心, 责任心, 自主性, 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 作为教育者, 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 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完善自己;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 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 在角色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 体验生活

人们常说, 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 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 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 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 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 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 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 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 面对着孩子的热情, 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 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 家长的苦口婆心, 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不难发现,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 展示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 要真正做, 只有到社会上去, 以社会为学校。这样, 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社会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 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 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 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 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比如, 我校前面有条贯穿全镇的大河, 以前河水清澈见底, 可现在河水变黑了变绿了, 虾儿鱼儿全跑了, 河边上有很多垃圾, 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通过调查, 查清河水污染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 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了解社会的现状, 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 熟悉各种社会资源, 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 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 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多年来的课程实践中, 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 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 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 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 怀着收获的渴望,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 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 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 紧扣现实生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精神。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生活,实践

参考文献

[1]大连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 .大连市教育学院.

[2]秦建荣, 丁建强.走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江苏教育出版社.

8.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一日活动 整体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60-01

在给幼师专业学生讲《幼儿教育学》时,有一个教育原则是—— 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所谓“一日活动”,是指每天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和自主自由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则是指无论哪种活动,都各具重要教育作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没有这样的有机统一,就不可能实现整体教育功能。

教育整体观要求把教育作为系统中的整体来看待,以实施整体办教育,整体育人,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似乎有些无从下手,受“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这一原则的启发,结合本人职业教育中的一些心得,我想谈谈在中职教育中的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凡是从事过职业教育的同仁们都知道,由于中职学生生源受限,学生主要是从中考落榜生中选取,所以学生无论从身体状况、认知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缺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远比普通教育花费的心思和精力要多很多。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塑造个性品质,培养社会交际能力。而这些仅仅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达不到的。所以将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各种教育活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1 树立时间观念

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看似生硬又一成不变的时间背后隐含着一定的教育功能。我们先听一段对话:

“快走,铃子响了。”

“没事,慢慢走,数学课,老王(王老师)不骂。如果是老张(张老师)的物理课,谁还敢磨蹭呀!”

简简单单很随意的两句话,让我们听到了两种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会严格遵守时间,先被动后主动。对时间要求松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不会严格遵守时间,容易形成懒散的习惯。所以作为老师,对待迟到的学生,一定不要一个“报告”,一声“进来”就完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环节和一个链条的松动,就会影响整体的教育效果。教育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小小的细节,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生活活动

2.1 着装打扮

在教学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打扮得与别人很不同:精心烫染过的披肩卷发,手指甲也是五彩缤纷,低胸的露脐装。处处彰显着成人化的时尚。学生们先是觉得异样,后来却开始模仿和追随。一种不易察觉的“暗流”在迅速漫延。直接批评教育,不见任何成效。后来教师们商量好,实行了一次“联合行动”: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内容,通过举例、比较、讨论等方式着力夸赞那种质朴、清纯的青春美。“旁敲侧击”、“曲线教育”。慢慢地这个女孩的卷发绕起来了,指甲也恢复了原样,还穿了件卡通图案的套头衫,洋溢着女孩子特有的美丽。班里那股“暗流”也悄然退去了。

中职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多样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再加上叛逆的个性总会有些特立独行的打扮。可是如果强加干涉,反而愈压愈烈。如果听之任之,又是教师的失职。这时教育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育。

(1)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表现美。只有理解美的内涵,他们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2)学会尝试、接纳、包容,学会认可、肯定,而不是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任意武断地去评判。

(3)老师的示范作用。老师本身就是美的化身,让学生去模仿,去追随。

2.2 卫生习惯

个人的卫生习惯小处说关乎个人修养,大处说关乎社会公德。校园里的卫生习惯,更多的时候关乎公德。想起一件小事:偶然看到一个女孩上完厕所很惶恐地到处摸索,可就是找不到“机关”,只好慌张地离开。一瞬间我才明白,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水冲厕所,对于一些从小生活在农村孩子来说,真的很陌生。由于自尊,很多人羞于启齿,不愿问询。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去做,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不知道对的应该是什么。

所以告诉学生“怎么做”,比总对他们说“不能怎么做”更有意义。教育者就要从这些细微之处入手,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从而让他们纠正、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

3 教学活动

3.1 上课起立问好

我们看过军人的站、立、行、走,统一化的动作和洪亮坚定的口令,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士气、斗志和力量。所以当老师走进一个课堂,一声“上课”,一声“起立”,之后是齐整而又洪亮的“老师好!”我们是否感受到这个班集体的一股昂扬的劲头儿呢?

所以当铃声响过之后,对铃声置若罔闻;当班长喊“起立”后,一个个稀稀拉拉慢悠悠或站或半站或欲站或纹丝不动……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忽视这些细节背后的教育功能。

3.2 师生交流

第一,课堂交流。

(1)眼神顾及每个角落。眼神不光顾的地方,容易成为死角,师生交流会被“屏蔽”,时间久了“信息”就会中断。

(2)课堂内的走动,大有“内涵”。老师不要总是“长”在讲台上,高出一头的位置获得了居高临下的威严,但却失去了“民心”。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拉近距离,无形中也会对学生的一些小动作起到督促作用,让他们有所收敛。

(3)提问。人的内心总有些惧怕问题,尤其怕回答不上问题。所以被问总会让人警醒,大脑兴奋,不易分神或者将已经跑了的“神儿”拉回来。当然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精心准备,提问明确具体,易于学生思维的集中。

(4)声音的变化。老师授课声音的大小、高低、快慢等变化,不仅是口语表达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

第二,课外交流。

(1)问候老师。有些学生心里惧怕老师,见面总会绕道走,或者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张开嘴。最简单的问法是“老师好”,可以根据场合、时间、环境灵活运用。这是礼貌,也是主动交流的开始。

(2)生活中的交流。和学生谈谈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童年故事等,便于从侧面,多角度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教育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还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总之,教育就是渗透在生活中各个琐碎的环节之中,教育者必须重视各个环节的教育因素和教育功能,并让这些教育功能形成合力,发挥整体功能,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M].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9.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九

第一,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行”,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这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两句阐述的是党的群众观点,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后两句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即如何把党的群众观点落到实处。前两句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后两句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方法论,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

第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开展开这一活动的核心在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充分准备,抓好落实,要切实认识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的党员干部专横跋扈、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发生角色错位,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包养情妇、滥用权力、自认为高人一等、官僚主义严重、看不起群众;有的党员干部道德低下、职业素质差、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作风粗暴、对群众颐指气使、苛刻严责、对己放纵甚至放荡、对上奴颜卑膝、一副奴才相、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第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一定要

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则应该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10.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单位是一个直接和农村老百姓打交道的单位,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农民,确切的说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年人,因而文化程度也就参差不齐,面对很多不识字,甚至听不懂普通话的老年人来说,我们要怎样才能密切与群众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入群众中去,与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呢?这势必就要我们放下架子,放低姿态,心怀三心,即:“耐心、细心、诚心”,用老

百姓听的懂的话语把老百姓想做的事情做好,始终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让老百姓打心底里认可我们的服务,认可我们,从而融入群众中去。我们只有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有的同志觉得现在群众工作难做,是因为利益多元化了,群众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上看问题。事实上,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时,首先该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群众中去,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农信社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准客户、了解客户、留住客户是关键,这都要我们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1.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 键 词】主题班会;励志教育;目标;内容;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2-03

励志的“励”是指磨炼、振奋之意;“志”是指有志气、志向、志趣,有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刃气及做成某事的气概,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就是磨炼、振奋志气、意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目标。“励志教育”,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的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激励学生明志、锐志、砺志、行志,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应是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包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政教处和班主任常常是消防队员、环卫所工人、派出所民警、心理咨询师”,管理者与班主任整天忙东忙西、疲惫不堪,但见效甚微。其主要原因之一实行的是“灌输”的教育,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主体内部的教育。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它是开展励志教育的有效载体。理由:(1)它是一种“唤醒”的教育。它通过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打开人与“我”、“我”与世界的隔阂,让学生去体味、创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2)它是目标明确、计划周全、内容系统、方法多样的教育。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实施和开展一系列励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激励、思考方法等这些决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成功品质;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发展潜能,发现自身潜在的优势,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潜在价值。

一、励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

我校励志教育有七大教育模块,共21个教育主题,教育目标分为:各主题的教育目标、三维目标和总目标。具体内容详见表1:普通高中励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二、实施励志教育之主题班会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主题班会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有赖于一个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我们规定了统一的结构和格式。一个完整、可行的班会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主题班会教案的撰写格式:活动主题、背景、目的、准备、时间与地点、主持人与参加人、步骤与操作方法、要求与注意事项、活动反思。对各部分尤其对班会主题、教育目标、班会选材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班会主题的时代性、新颖性

民办学校学生很多来自于富裕家庭,见多识广、思想敏锐、极易接受新事物,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过时的、陈旧主题往往不受学生欢迎。为此,班主任们在主题确定上突出时代性,将最近发生的学生们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班会主题。同时,在拟定题目时,在表述规范、意义明确的基础上,力求新颖生动、上口易记,以吸引学生眼球,增强活动的魅力。如,《我有我色彩——正确认识自我》、《我的未来我作主——学会生涯规划》、《我的未来不是梦——树立远大志向》、《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学会管理时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等。

(二)教育目标的集中性、明确性

马卡连柯有这样一段名言:“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育的意图愈隐蔽,教育的效果愈好。”我想强调的是,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教育的目标愈清楚,教育的效果愈好。我认为这两个提法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主题班会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有两种表述方法:分知识、情感、行为由易到难三类目标排列,或者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类目标。同时强调目标的集中性,即不在于多,而在于清晰可操作。如,主题班会“青春的磨难提高承受牲折能力”的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人生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2)让学生体验挫折的积极作用;(3)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这些就是按第一类表述的。

(三)班会选材的生本性、生活性

主题班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所选择的内容和材料。为此,我们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他们喜欢的、共同关心的材料,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甚至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情绪ABC》,在夏老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天使和魔鬼”中,组织者夏老师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情绪困扰问题,如同学关系、考试、生活适应、父母关系等等,引导同学们应用情绪ABC理论,去除内心中的“魔鬼”——不良信念,迎接“天使”的到来——良好信念,学生们觉得很“受用”。

(四)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全员性

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少部分唱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在热情和欲望,这是主题班会成功的标志。“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句话精辟地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也罢,德育也罢,主体是学生,而非班主任。班会活动中,组织者(班主任)是配角,学生唱主角。从班会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效果的反思与反馈,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大家都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想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不让班里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尤其引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参与进来。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主动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讲,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说之、唱之、舞之、蹈之、动之,主动、积极地投身活动之中,都能有所感触、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五)呈现形式的丰富性、多彩性

高中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参加新颖活泼、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我们在考虑主题内容要求的同时,也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想方设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活动。其表现在:一是主题班会本身形式的丰富性。如,论理式班会、演讲式班会、交流式班会、综艺式班会、竞赛式班会、辩论式班会、实践式班会、模拟式班会等;二是“多彩”,主要指环境布置、环节设置、情绪渲染、素材选择等带有色彩性的要素。同一个主题、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室环境布置,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班主任们不搞一刀切,不千篇一律。

(六)活动实践的体悟性、延续性

12.富有教育价值的帮厨活动 篇十二

一、帮厨活动前

1.依据量力适度原则, 选定帮厨活动的内容。幼儿帮厨活动主要为清理瓜果蔬菜、制作小甜点及其打扫场地、摆放碗筷。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有剥虾、剥蛋、剥蒜头、撕豆角、掰平菇、摘芹菜、刨萝卜、搓萝卜丝、打蛋花、磨豆浆、做椰丝球 (甜点) 等。每个周末, 班级教师和食堂工作人员根据下周幼儿食谱商定帮厨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能力水平, 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完成的, 不宜过难。

2.依据安全第一原则, 做好帮厨活动的准备。幼儿在帮厨中经常要使用刨刀、搓刀、打蛋器、小石磨等工具, 工具的安全性是幼儿安全参与帮厨活动的保证。教师在准备帮厨工具时, 要充分考虑它们是否适合幼儿使用, 易割伤幼儿、操作费力的工具不适合幼儿使用。如搓萝卜丝用的锉刀, 应选用边缘是木质圆角的长柄锉刀;刨刀要选择刀面较宽、把手较长的, 易操作也不会让幼儿受伤。其次, 教师要事先了解班级每一位幼儿的身体状况, 确定参与帮厨幼儿的具体劳动内容, 如对虾过敏的幼儿不宜参加剥虾活动。

3.依据“互不影响 ”原则 , 确定帮厨 活动时间 。“互不影响”指的是既不不影响幼儿的晨间活动、早操、点心环节以及游戏活动, 又不影响食堂午餐的准备。综合考虑后, 我们认为帮厨是一个教育活动, 安排在上午9:00~ 9:30为宜。另外, 帮厨活动不宜太频繁 , 一周一次较适宜。

4.依据环保教育原则, 准备帮厨的垃圾盒。帮厨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垃圾, 为了养成幼儿重视环境卫生的习惯, 帮厨活动前发动幼儿和家长在家中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制作垃圾盒, 或者收集小包装盒携带到幼儿园, 用于装帮厨活动中的垃圾, 如虾壳、蛋壳、萝卜皮等。

二、帮厨活动中

1.炊事员成为教师。帮厨活动开始时, 炊事员向幼儿介绍帮厨的任务和内容, 示范讲解帮厨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和一些具体的劳动技能, 如刨刀的使用方法, 剥蛋、剥虾的技巧等。

2.让幼儿“玩中学”。我们发现:用游戏的方式指导幼儿学习帮厨活动的一些基本技能方法是方便而有效的。我们创编了一些表述某些操作方法或技能的儿歌和顺口溜, 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边念边操作。如幼儿边念剥虾的顺口溜“掐断头, 扯去脚, 翻开壳, 吱溜一声拉尾巴”边剥虾, 觉得好玩, 学得很快。

3.积极鼓励 , 坚持放手 。帮厨活动初期 , 幼儿由于缺少方法、技能和经验, 常常会做错事, 如刨菜瓜瓜皮时, 不仅刨不干净, 还常常将菜瓜弄得坑坑洼洼的, 这时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 坚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 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几经实践后, 幼儿就会获得经验和技能, 提高劳动的能力。

三、帮厨活动后

1.整理劳动现场,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帮厨活动后组织全体幼儿整理自己的工作桌面及做好自我卫生清洁, 并以轮流方式组织部分幼儿擦桌子、扫地、整理劳动现场, 自然渗透了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生活场所整洁和卫生的教育。

2.组织谈话活动, 体验快乐和成功。幼儿在帮厨活动过程会有很多的体验、发现和感想, 帮厨活动结束时, 教师要组织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经验技能、快乐体验和成功感。也可引导幼儿探讨在家参与家务劳动的内容, 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和幼儿一起制作“帮厨劳动真快乐”墙饰, 张贴幼儿帮厨照片、绘画作品等, 激发幼儿的成就感, 强化幼儿关于帮厨劳动的快乐和成功体验。

3.利用家长QQ群, 家园教育同步。每次帮厨活动结束后, 我们都充分发挥班级家长QQ群的宣传作用, 及时上传幼儿帮厨活动的照片资料并附上文字说明, 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参与帮厨活动的场景, 深刻体验到劳动教育的重要, 取得家、园双方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一致性。我们在QQ群中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动, 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强化幼儿爱劳动的意识, 使幼儿的劳动教育富有成效。

13.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篇十三

在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警钟长鸣—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续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牢记党的宗旨,党员权利和义务,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切实维护党的利益,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知责思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权力是责任和义务的有机统一,权利越大,责任越大。二是处理好权与利的关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把权力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三是处理好权与威的关系。威信不仅来自权利本身,更超越于权力之外。要加强对非权力因素的培养,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

个人魅力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威信,并以此凝聚人、感召人。

二、慎政为本,常修为政之德

加强品德修养,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内在要求。为此,提高品德修养要做到:一是境界要高。作为领导干部,提高精神境界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当“官”不为发财、为民不遗余力、办事不图回报、工作不讲私心作为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制约;二是眼界要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为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开阔,能够登高望远,深谋远虑;三是胸怀要宽。古今中外,凡是就成大事者,多是心地坦荡,胸怀宽广之人。领导干部更应如此,做一个胸怀宽广的领导。

三、善政为实,常想立身之本

守本分是立身之本。对领导干部来说,有本事和守本分好比鸟之两翼,车之轮胎,缺一不可。一时以诚为本。具体表现在说话要口心一致,办事要行知统一,为人要表里如一;二是以实为本。要实事求是,遇事善于明辨是非利害,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三是以公为本。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心地纯洁,公正无私,才能做到襟怀

坦荡、光明磊落,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廉政为则,常怀律己之心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为清”。为政清廉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在新的时期里,要做到为政清廉关键是要做到:一是无欲则刚。人有七情六欲,领导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在个人欲望上一定要严加克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二是谨防防线。在荣誉、金钱、利益、美色等各种诱惑面前,千万不能动心,一定要谨慎对待“社交圈”和“生活圈”,仔细算好“政治帐”、“经济帐”、“社会帐”、“家庭帐”,加强自我约束;三是要慎守坦途。人在逆境时,往往比较谨慎小心,因而也会平安无恙,而在顺境中,则容易麻痹,骄傲,出问题。越是在个人成长、进步顺利之时,越要保持头脑清醒,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是对未来的投资,无视学习的人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建设现代化,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考试。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就必须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尽管各项工作任务非常重,工作都很忙,也要挤出时间,多读一点书,多思考一些问题,以学增智,以学明理,以学修身,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

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4.最新学习四群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李春丽

为深入贯彻云南省“四群”教育活动会议精神,我局结合“四群”活动,于3月20日到勐角乡勐角村上金弄组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倾听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我与5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发放民情联系卡5张,同时认真填写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民情登记表》,我还向群众认真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解除群众顾虑,动员城乡居民积极参保,解决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

回顾这次的走访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挨家挨户的与农民以交心谈心的方式进行走访。我收获挺多,我们听到了群众的笑声和怨声,群众也从面无表情到热情交流,从不理解我们到欢迎、支持和信任我们。同时我也有很多体会:

一、农村在家的老年人偏多。走访中,我去的每家中大部分是与老年人交谈,见到的年轻人不多。年轻人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市里做些杂活。老年人一般以种田地为主,各种惠农政策都得到了落实,但有的老年人年老体弱,无任何经济来源,他们认为给家庭中带来负担,老年人无任何补助,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我们很体谅他们的心情。

二、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走访中,有许多家庭因病因残等原因,导致家庭非常贫穷,有些老年人无人在身边照料,房屋破

旧,看到这种落后的面貌,心里很难过。当然,这不是根本,我力所能及的想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应该多走近农民,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一名新农保管理员,应该多走访、多调研,与群众交流、倾听他们心中的疾苦,把他们当作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很多群众非常感动我们这次的亲近,即使不能解决问题,能听听他们心中的话,他们认为也是一种关心和在乎,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愿广泛联系群众违背了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应认识到,广泛接触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而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漠然视之,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那么,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究竟应当怎么“联”?带着感情,想着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心中装着群众,就会主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与群众要求和期待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与群众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15.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清末,荣庆,教育活动,教育思想

荣庆 (1859~1917年) , 字华卿, 号实夫, 蒙古正黄旗人, 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府 (今重庆市) 。清光绪五年 (1879年) 中举人, 1886年中进士, 以翰林院编修充镶蓝旗管学官, 累迁至侍读学士、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1889年授山东学政, 1902年升刑部尚书, 1903年为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 (后改为学务大臣) , 奉命会同张之洞、张百熙重新厘定《钦定学堂章程》。曾充会试副考官、经济特科阅卷大臣, 旋调任礼部尚书, 复调任户部, 进而为军机大臣、政务大臣。1905年学部成立, 为首任尚书, 总理兴学育才所有事务, 同年领协办大学士衔。1909年复调任礼部尚书, 1911年任弼德院副院长, 继而为顾问大臣, 德宗实录馆总裁。次年宣统帝下野后, 避居田间, 不久病逝, 享年68岁。

荣庆的教育活动

荣庆作为教育行政官员, 其在清末教育改革方面的历史地位主要通过参与主持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动得以确立, 并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学制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推动《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和实施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 (1904年1月) , 荣庆与张百熙、张之洞合奏《重订学堂章程折》, 揭开了清末制定“新学制”的高潮。张百熙、荣庆曾在1903年6月27日上折, 奏请添派张之洞一同改订学堂章程, 得到清廷的批准, 上谕:“着即派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将现办大学堂章程一切事宜, 再行切实商订, 并将各省学堂章程, 一律厘定, 详悉具奏, 务期推行无弊, 造就通才, 俾朝廷收得人之效, 是为至要”。 (1) 是年底, 荣庆、张百熙等联名将《学务纲要》等17份章程呈奉清廷, 谕令批准颁行, 此即为《奏定学堂章程》或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分3段7级, 整个学制年限长达29~30年。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 分设3段, 其中蒙养院采取“蒙养家教合一之宗旨”, 旨在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 女学专为保育教导3~7岁儿童, 年限计4年, 每日不得超过4小时。在《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 各省市相继开办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机构。据袁希涛《五十年来中国之初等教育》的统计, 清末全国幼稚生的数目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16)

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以上的儿童入学, 以5年为限, 12岁入高等小学堂, 修业4年。学部成立两年后的1907年, 又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 将女子小学堂分为初、高两级, 修业年限各4年, 男女小学分别设立, 不得混合。此外, 于是年颁布的《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又将初等小学分为三种:5年完全科, 4年简易科及3年简易科。同年11月, 学部又颁布了《简易识字学塾章程》, 为年长失学及贫寒子弟无力就学者设立“简易识字学塾”。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 设中等学堂1级, 16岁入学, 修业5年, 施以较深的普通教育, 以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作为设学宗旨, 中等学堂学习科目有12种, 并分官立、公立、私立三类。1910年, 学部又仿德国学制, 实行中学文、实分科制, 文科重经学, 实科重工艺。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分设3级:高等学堂 (设于省城) 或大学预科 (设于京师) , 修业3年, “以教大学预科为宗旨”。高等学堂分为3类:第一类学科为预备入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等大学者治之;第二类学科为预备入格致科、工科、农科大学者治之;第三类学科为预备入医科大学者治之。大学堂以“端正趋向, 造就通才为宗旨”。 (2) 总计设有经学、政治、文学、格致、农、工、商、医等8类学科。在学习年限设定上, 除政法科和医科为4年外, 其余均为3年。通儒院为学术研究机构, 学习年限5年。根据1909年的统计, 清末全国官立高等学堂设置的情况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22)

由表2可知, 官立高等学堂中法科学生占一半以上。学制系统的横向 (旁系) 方面, 设有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

实业学堂分初等、中等和高等3级。初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小学堂平行, 分设3类。各类初等实业学堂招收13岁以上毕业于初等小学堂者。另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 招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 3年毕业。中等实业学堂与中等学堂平行, 分设中等农业学堂、中等工业学堂、中等商业学堂、中等商船学堂等4类。高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 分设农、工、商、商船4类。另设有实业教员讲习所, 招收中学堂或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生, 以教成各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普通学堂、艺徒学堂之教员为宗旨, 分设农业、商业、工业教员讲习所3种, 学习年限2~3年。

师范学堂分设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平行, 以“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 修业5年, 派充到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担任教员。在招生体制上遵循了“初创时, 各学未齐, 暂时应就现有之贡廪增附生及文理优长之监生内考取”。 (3) 优级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 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的学科分为3级:公共科, 1年毕业;分类科, 3年毕业;译学馆, 5年毕业。此外, 学部于1907年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拉开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序幕, 从此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在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 至1909年, 清政府共设立师范学校415所, 学生共计28572人。

总之,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施行的学制。作为清末推行的“新教育”的蓝图, 此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在学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散在全国各地的学堂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并以法令形式规定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 还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内容, 同时将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组成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三大体系, 使中国教育更接近于现代化的要求。“癸卯学制”具有教育革新的重大历史意义, 为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石。尽管《奏定学堂章程》并非由荣庆一人独立完成, 但荣庆对于这一学制的正式颁布并施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从张百熙所拟“壬寅学制”被废止的内在原因中不难看出, 并且有专家学者对此作了考订:“义和团运动后, 清政府深感伤痛, 力求改革, 实施新政, 召张百熙诣行在, 张百熙慷慨陈时事, 力请兴学, 遂命为管学大臣。张百熙上任后即主持制定《钦定学堂章程》, 经管学京师大学堂, 招海内名流任大学堂各职。因其起用新人, 推行新学, 为旧人所恨, 大学堂遭诽谤, 张百熙遭诬陷。御史王某密奏言:本朝管制皆一满一汉, 故相维不敝, 今大学仅一汉大臣, 至成弊, 请增设满大臣主其事。于是, 增命荣庆为管学大臣”。 (4) 最终由荣庆、张百熙、张之洞三人协同制定完成“癸卯学制”。

(二) 执掌学部期间的教育行政管理方略

在清末学部存续的短暂历史中, 荣庆任尚书的时间最长 (1905年11月~1910年2月) , 张之洞受命管理学部之前, 荣庆一直掌管该部大权。尽管学部的诞生几经周折, 主持人选因舆论的推波助澜而至沸沸扬扬, 但荣庆被任命为学部尚书绝非偶然, 显然是清政府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抉择。

作为中央教育行政主管, 荣庆对学务方面知识的相对欠缺主要是通过用人得到补偿。学部建立初期, 从中央到地方教育行政体系卓有成效的建置,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各地调入的人员, 这些人员多是教育界的知名人士, 其中既有严修、罗振玉、林灏深等旧学素养深厚, 且曾到国外考察近代教育并有兴办新式学堂经历的官绅, 也有路孝植、范源濂这样的归国留学生。最难得的是, 在清廷党禁的背景下, 学部受张百熙用人方针的余波影响, 在初期奏调的人员中, 仍有一些是戊戌党案中被牵连的维新人士, 学部也因此成为他们东山再起、施展政治理想和报国志向的舞台, 如张元济在学部的短短数月中, 给堂官提出了大量书面建议。另外, 学部还分别从直隶、湖北、四川、江苏等兴学成效比较卓著的地区抽调了为数不少的干才, 如陈毅、陈曾寿、罗振玉、宗树楠、刘宝和、蒋廷楷、高步瀛等, 他们对新式教育理论有所接触了解, 又有一定的教育行政管理经验, 这些人虽然阅历与认识不同, 对外来经验的取舍也各有侧重, 但在讨论和研究具体问题时, 均向荣庆等人提供了相当内行的意见。

对于学部重大问题的决策, 一般由堂官 (堂宪) 会议讨论决定。开始时, 与会者除学部尚书、侍郎、左右丞外, 还包括左右参议和参事官, 每星期开例会一次。其余则因事而随时召开临时会议。 (5) 学部左右参议之设仿古制设言官, 以建言为责, 为学部提供决策参考, 而与执行无关, 其下又设4名参事官, 采用日本文部省建制。这种中外合璧的管理模式为清末“新政”时期的特色, 也是新旧过渡的表征。

学部成立的头两年, 在荣庆和严修的主持下, 主要办成了以下几件大事: (1)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与《奏定学堂章程》相配套的教育行政体系。包括学部官制、各省提学使司与学务公所、各府厅州县劝学所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合并国子监, 划清学部与礼部之间的办事权限。 (2) 建立上下沟通的信息渠道。即派遣学部视学官到各省视察, 了解各地学务情形, 编辑发行《学部官报》, 定期刊布有关章程、法令、批禀, 反映教育动态, 报道各国教育发展状况, 探讨教育理论。 (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布局, 兴办师范教育和各种实业学堂, 添设法政学堂。 (4) 针对留日学生过多、程度较差的情况, 学部积极整顿与加强留学管理, 对派遣留学生实行资格限制, 颁布《考验留学毕业生章程》, 拟定管理游学日本学生章程40条, 奏设游日学生监督处, 议定游学欧美费用数目, 调整平衡派遣国别, 且规定官费游学生毕业回国后须充当专门教员5年。 (5) 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 统一小学教材, 颁布教科书审定办法。 (6) 兴办女学, 议定女学教育章程, 初步承认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荣庆主管学部期间, 调整、改革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关系教育体制、管理及学科专业内容等诸多方面, 足见其在近代教育新旧转型期间的重要作用及所处的历史地位。

(三) 推动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4年1月13日, 清廷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 并增派孙家鼐为领班学务大臣, 荣庆不久便与张百熙、张之洞联名奏陈《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 详细拟定了递减科举直到废除科举的办法。“奏议”提出:“凡科举之所讲习者, 学堂无不优为。学堂之所兼通者, 科举所未备。是则取材于科举, 不如取材于学堂彰彰明矣。……凡科举抡才之法, 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 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并且指出:“议者或虑停罢科举, 专重学堂, 则士人竞谈西学, 中学将无人肯讲。兹臣等现拟各学堂课程, 于中学尤为注重。凡中国向有之经学、史学、文学、理学, 无不包举靡遗”。 (6) “奏议”还认为:就事理而论, 必须科举立时停罢, 学堂办法方有起色, 学堂经费方可设筹。唯此时各省学堂尚未能遍设, 从前大小各种学堂, 尚未定有详细完备章程。因而建议将科举旧章量变通“乡会试中额, 请从下届丙午科起, 每科分减中额三分之一, 俟末一科学额减尽以后, 即停止乡会试。学政岁科额, 请于乡试两科年限内分两岁考, 两科考四次分减, 每一次减学额四分之一, 俟末一次学额减尽, 即行停止学政岁科试, 以后生员即尽出于学堂”。“科举既议停减, 旧日举贡生员, 年在三十岁以下者, 皆可令入学堂肄业。三十岁以上至五十岁者, 可入师范学堂之简易科”。 (7) 同日, 清政府批准了这个“奏议”, 命令自丙午 (1906年) 科始, 将会试中额及各省学额按照所陈逐科递减, 俟各省学堂办齐, 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 归学堂考取。保守因循的末代封建政府, 由于受到各方面压力, 不得不于是年9月2日颁发《上谕》, 诏准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 责成各省督抚实力通筹, 严饬府厅州县于乡域各处遍设小学堂, 并“慎选师资, 广开民智”。 (8) 这样, 从隋炀帝大业二年 (605年) 开始的科举制度, 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后终于废止。

(四) 设立教育会以辅助教育行政工作

1906年, 在首任学部尚书荣庆的主持并倡导下, 学部公布了《教育会章程》, 规定各省和府、厅、州、县都可以设立“教育会”, 作为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襄助机关——“期于辅助教育行政, 图教育之普及, 应与学务公所及劝学所联络一气”。 (9) 其目的是对全国各地教育界人士所组织的各种教育会加以限制“整齐而划一之”, 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新教育的研究与协调, 开始有组织地对新学堂的教师及传统私塾的蒙师加以必要的培训, 部分发挥了当今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表3所示为全国部分省教育会成立情况:

(资料来源: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34)

1906年6月, 学部又奏定《教育会章程》, 共十五条, 进一步对教育会的宗旨、设立及名称、总会与分会的关系、会员资格与职务、会务等做出了相应规定, 并把民间的教育团体纳入国家教育管理的系列。同时, 学部还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 强化对教育会的管理, 使教育行政机关的管理功能得以进一步延伸。

荣庆的教育思想

荣庆的角色主要是一位教育行政官员, 并不是一位专职教育家, 但是在他参与的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改革活动以及制定教育法规章程的过程中, 能够体现出他的教育思想,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普通教育观

荣庆对普通教育的主张集中在他与张百熙等人制定的教育法规章程——“癸卯学制”及《学务纲要》中。“癸卯学制”和《学务纲要》确立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办学宗旨、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在学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散在全国各地的学堂统一成为一个整体;首次以法令形式规定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在教学内容上, 儒家经学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尤其在蒙学教育中以“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为主要教育内容, 并且大量引进西方现代科学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上, 提倡讲授与讨论的方法, 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 注重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 并且反对体罚等。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清末学校数量上的发展和质量上的提高, 从而为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教师教育观

普通教育与教师教育是互相联系的,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而后者是前者的保障。“癸卯学制”把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类, 目的在于发展普通教育, 开发民智, 并且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对师范学堂的学习年限、课程和生源等作出了详尽的规定。此外, 在正规的两级学堂之外, 开办了简易师范科、师范传习所, 对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乡村塾师, 经过省城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的短期培训, 在毕业后给以准充副教员之凭照, 有助于在各乡村市镇开设小学。“师范学堂, 意在使全国中小学堂各有师资, 此为各项学堂之本源, 兴学入手之第一义”。 (10) 且师资为办学第一要素, 因此, 荣庆极力倡导兴办师范学堂, 注重培养师资。

留学教育观

在荣庆的教育思想中, 留学教育居有一定的地位。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后, 朝野开明人士警觉地认识到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因推行西化教育改革, 正由弱变强。此时, 清政府逐渐意识到留学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留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瓜分, 开始大胆任用学有所成的留学生, 大力发展留学教育事业。据记载, 当时留学生在日本学习的情况是:“习速成者居百分之六十, 习普通者居百分之三十, 中途辍学辗转无成者居百分之五六, 入高等专门者百分之三四, 入大学者仅百分之一而已”。 (11) 到1907年, 留日学生人数竟达到一万两千余人。另外, 留学教育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语言文字、军事等领域扩大到矿冶、铁路、工匠、师范等各方面。同时, 留学教育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906年, 学部所拟定的《管理日本留学章程》中有下列记载:“游学日本各生以无人稽查之故, 所入之校视如传舍;认定学科, 壹为迁移, 甚或但往应考, 而平日潜行回国;借抄讲义, 而本人并不上堂”。 (12) 针对当时出洋学生流弊甚多、学生身在国外而中国法令难以施行的情况, 荣庆主张:“惟必须中国于安分用功学成回国之学生, 予以确实奖励, 使各学生有歆慕之心;并使彼国学堂确见中国有劝学求才之实意, 始于不安分学生有助我约束之法”。 (13) 该奏折中对留学生的诸多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使留学教育更加规范化, 同时对留学生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清末还特别为王公贵族制定了专门的留学章程, 这种为特权阶级所办理的教育虽然时间维系很短, 但达官显要的子弟出国留学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从而也体现出留学教育的不公平。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 清王朝对西学的重视已经渗透到其专制统治内部, 在当时具有加强西化改革与进入国际舞台的意义。

“中体西用”的教育观

1906年, 在清末首次建立的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学部成立后一年, 荣庆与张百熙、张之洞呈递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颇具深远影响的《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这项宗旨明显地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一项主要方针——“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中学“以忠孝为本, 以中国经世之学为基”;西学以“知识、艺能”为主, 以培养为维护气息奄奄的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通才”为目的。为此, 他们联名提出:“今中国振兴学务, 固宜注重普通之学, 令全国之民, 无人不学, 尤以明定宗旨, 宣示天下, 为握要之图”, 并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宗旨。“尚公、尚武、尚实”的提出, 第一次将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及实用教育三者连在一起, 是对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大胆革新。荣庆在奏折中阐明了上述五端内容的重要性, 他认为:“忠君”、“尊孔”是“中国政教之所固有, 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 此二者要“以中学为体”;至于“尚公”、“尚武”、“尚实”, 乃是“中国民质之所最缺, 而亟宜针砭以图振起者”, (14) 要“以西学为用”。由此可见, 五条十字的教育宗旨仍是“中体西用”论精神的体现。虽然仍在强调“忠君”、“尊孔”, 其体未变, 但增添了“尚公”、“尚武”、“尚实”, 在运用上有了西方新教育的内容。这一教育宗旨的性质已不再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教育, 而是具有了近现代教育的思想因素。因此, 各级各类学堂办学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导向, 即在上述总体教育宗旨的指导下, 对各级各类学堂培养何种规格的人才提出了具体要求。

结语

1903年, 荣庆被任命为管学大臣后, 奉命会同张之洞、张百熙重新厘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尽管荣庆此时是作为满族大员中稳健派的代表参与到清末的“新教育”改革中, 但他一生历任教育行政要员, 对一些重要教育制度的革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体系方面, 荣庆会同张百熙等厘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在学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并以教育法令形式正式公布和推行的学制, 标志着中国封建传统学校教育的结束和近代化学校教育的开始, 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开始与世界近代教育接轨, 为“新教育”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积极参与制定了废除科举的各项措施, 促成了科举制度的终结,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并以此为分水岭, 将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制度与近代化的“新教育”制度在人才选拔形式上区分开来。从此, 西方近代工业化条件下的近代教育制度, 在清末取径日本移植到了中国, 从法律地位上正式确立了近代教育的西化模式。

在教育宗旨的厘定方面, 荣庆力主“中体西用”的教育文化方针, 主张中西、新旧之间进行调合, 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人才培养规格、入学条件、学校年限、教学内容、教室管理和组织形式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从宏观上加强了对全国各级各类学堂的统一管理。

在留学方面, 荣庆参与制定了留学章程, 一方面鼓励勤学之士参与游学, 促进了文化的中西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对当时盛行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规范, 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留学教育管理制度的雏形, 对于今天的留学生, 尤其是公派留学生管理也颇具借鉴意义。

16.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感教育 研究策略

引言

有许多的家长与老师都反映在孩子在上英语课时,在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比较有热情,并且也很有兴趣,但是孩子到四年级时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就严重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许多学生在对英语课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烦。但老师这边往往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只是加紧备课与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责任心强点的老师会加班加点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的课程中去,但很多的时候都没有效果。从原因来看,许多老师只注重传授英语知识,但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总结,英语学习成功不仅是短期的成绩或者背了多少单词,而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态度等情感因素。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

1.新课标提倡情感教学。新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习良好品德,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目标之一,需要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加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融入情感教育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创新意识与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这也可以促进英语课堂可以更有活力,让学生更加参与到课堂中,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

2.儿童对情感的需求。在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热情重要的阶段,儿童在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情绪化与情感需求。如果儿童对于课堂有一定的兴趣,那么就会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持久学习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提高比较快。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如何把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

1.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且提高课堂的气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可以加入一些表演,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轻松愉快的表演环境中,让学习在表演的情景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次,加入英语歌曲到教学活动中,音乐本身可以让学习们喜欢,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英语的句子融入到歌曲中,让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有些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英语歌曲如《Happy Birthday》《Happy New Year》都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再次,通过奖励的方式提高学习情感,对于小学生进行小礼物的奖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知道奖励的意义与奖励程度的把握,让奖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也可以运用多鼓励学生的方法,如用口语“OK! Good! Great! Super!”等词语,一方面可以让学习习惯性的使用英语,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一个鼓励的方式,提高学习学习的动力。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是人们表达的工具,英语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生活日常的交流,在英语的学习中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或者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和蔼可亲,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话,(例如:“Good! Very good! Right! Excellent! Great! Progressing rapidly! Wonderful! Well done!”等)。让学习可以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这些知识。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的环节,让教学的内容与知识放到游戏环节中,穿插一些游戏,分散知识重点,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自主思考,更可以在自主思考中获得知识,具体的可以,让一个学生唱一句英文歌,另一个同学马上接上下一句英文歌。

3.让课堂更加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早已经被大家所认可,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应该让小学生可以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吸引小学生一起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通过音、形、意几个方面让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师也要不断的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内容,例如,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时看一些英文的动画片,可以利用名人的英文小故事讲给小学生。利用诗歌、英语彦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鼓励如:彦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只要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快乐的学习。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该多重视投入情感教育进去,并且可以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首先,小学生的教学课堂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融入与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主要的策略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加入英文歌曲、表演和游戏的方式营造比较好的情感沟通环境,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另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7.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七

为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组织全体员工,参观襄阳监狱的警示教育活动。

走进看守所,虽然没有想像中的阴森恐怖,大院绿化很好布局规整环境优美,但还是能真切体会到法律的威严。走过沉重厚实铁门,来到十二人的监舍,几乎没有什么活动空间。他们就困在这里没有自由,每天必须去完成指定的任务,把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在这样的日子中反思过去。

我们亲眼目睹了犯人的生活,听了宜城籍和襄州籍的两位犯人的忏悔发言,他们都曾身居要职、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却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放松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党性锻炼和政治学习,政治立场不坚定,做了金钱的俘虏沦为罪犯,迈出了罪恶的一步,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他们在犯罪之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后果,或许他们的生活会改变。

前车之鉴,人当好自为之,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从五个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作为党员,要时

时处处要用党纪国法约束警示自己,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警醒意识,准确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实践过好权力利益关、思想道德关和廉洁自律关。要时时注重学习,处处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深处筑起党纪国法和道德意识防线。

二是坚定信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要以人为鉴。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个人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

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

四是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在清正廉洁方面,要做到心不贪、手不长、嘴不馋,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五是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接受大家监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坚持原则,遵守纪律。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自觉接受组织和员工的监督,做到警钟长鸣。

18.廉政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十八

聚焦“四风”

优化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

贾家墩小学

王志仁

近日来,通过参加县教科局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己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央提出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很有必要,十分及时。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团结带领身边的同事,坚持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一、个人作风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本人在个人作风方面一直比较严谨、务实、坦诚、清廉。具体表现在:

1、工作认真,踏实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本人能够做到戒骄戒躁,踏实苦干,不弄虚作假,不欺下瞒上。能够及时且合格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注意学习新业务知识,提高自己处理学校工作的能力。

2、站稳立场,坚持原则。本人在政治上始终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努力执行学校的各项重大决策,始终保持端正的思想;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以学校管理条例为依据,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利益利益。

3、待人热情,与人为善。本人在工作中能够耐心与同事沟通交流,努力解决各种问题,从不厌烦或敷衍。对于各项集体活动,本人坚决支持,踊跃参加。平常对待朋友和同事,本人态度比较温和、真诚、负责,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

4、作风正派,爱好健康。本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始终保持读书、运动等多项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生活习惯良好有序,无不良嗜好。注意节俭,吃穿有节,消费有度。不奢靡,不消沉,不堕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当前工作形势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上都不够深入细致,对于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只是一知半解,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忙于一般性的事务工作,学习还不够深入。在各项政治理论学习中,还存在有一定的走过场的做法。

二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性还有待继续加强,工作关系的协调缺乏深层的智慧。

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够自觉,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活动,本人在继续保持严谨、务实、坦诚、清廉的个人作风的同时,接下来还应特别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

1.要加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

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立足岗位,树立奉献理念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安心乐教,以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用文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务实的作风、耐心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展现我们人民教师高尚的品格和人格特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共产党人的本色,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智慧和力量、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上来。坚决抵制工作沾轻怕重,只愿享受权利,不愿承担责任,只愿上课,不愿干临时性工作等享乐主义。

3.要密切联系,做细做好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必须密切联系、努力服务群众,注重解决工作作风和方法上的问题,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好,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了解情况、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首要基本依据。既要身到,与群众打成一片,更要心到,当群众的贴心人。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决抵制工作不实不细,教案照抄照搬等形式主义。

4.要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总而言之,作为党员教师,通过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今后,我将在党组织和上级领带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加倍努力,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9.摁下生态教育活动的“快门” 篇十九

在我们班进行的生态种植活动中, 我们根据幼儿特点和需要, 采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摄录幼儿活动、展示作品等多种形式, 让教育保持连贯性, 并在活动中注意指导幼儿进行科学观察,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班开展的活动, 简单谈一下如何摁下教育活动中的“快门”, 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观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笔者认为, 观察记录的形式除了使用传统的观察记录表形式, 还可以结合照片、视频等多媒体电子手段来丰富观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以获得更加准确、翔实的结果, 并且便于教师的操作和指导。

每次幼儿的观察活动, 我们都会给孩子拍下很多照片, 也会留下精彩的视频片段。这是针对幼儿观察活动进行的有效补充。而在孩子进行记录的时候, 也可以根据这些照片和视频进行记忆回放, 使观察结果更加直观具体。并且利用这些日常积攒下来的照片和视频, 可以帮助孩子进行阶段性的回顾, 使他们养成对某个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习惯。这也是我们实现教育一致性、连贯性的一个有效手段。

我们的观察活动往往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 但很容易流于表面。孩子当时看到了什么就是观察到了什么, 没有一个回顾的对比和对未来变化的设想。孩子对植物生长的连续变化还是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记忆, 这与他们的记忆和思维特点是有关系的。孩子对于事物的观察比较往往是横向进行的, 如何帮助孩子对植物整个生长过程进行纵向的观察对比, 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是我们平时需要多注意的问题。

在“萝卜的奇妙变化”活动中, 笔者主要利用种植过程和养护过程中的照片回顾, 让幼儿观察, 培养孩子根据植物生长的自然变化, 进行连续的观察, 对比其各个阶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为孩子亲身参与了活动, 笔者预想这次的回顾过程应该是比较顺畅的, 但实际上孩子的表现出乎意料。很多孩子已经分不清楚哪些是我们种的萝卜种子, 哪些是在我们的亲自养护下长大的萝卜苗, 导致照片的回顾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在回顾这些照片时, 孩子回忆起了很多当时的情景, 表现得非常开心。他们很细心地寻找照片中的不同, 也找到了一些笔者在设计活动时没有注意到的细小部分。可以说孩子的观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于是我们在班里的自然角设置种植植物的照片或者利用种植相册、植物生长记录相册档案等形式, 帮助孩子进行回顾和对比, 促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去观察植物的变化。而且, 教师把这些资料进行电子存档, 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教育资源。

二、利用信息技术, 规范记录内容

以往的种植记录是要通过孩子的观察, 画下种植成长的过程。尽管孩子用心地去观察, 去画, 但是在种植回顾的时候, 还是不能够反映当时种植和成长的准确情况。科学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谨的活动, 如小苗是怎么钻出土的?每个小苗出土的样子有什么不同?长出的第一片叶子都是什么样子的?植物的叶子都是对生的吗?这些比较细的情况, 孩子是不能准确画出来的, 他们往往会千篇一律地画成对生的两片叶子, 形成思维定式。而这又恰恰是我们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的重点和难点, 对他们今后进行科学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幼儿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使用媒体, 拍摄或者录制, 记录并呈现种植活动的内容, 需要并附上文字的说明, 配上幼儿当时的语言和活动情况的简要说明等, 把科学客观的植物成长情况准确地记录下来, 制作一份不同于幼儿的严谨的班级植物成长记录, 不仅可以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纠正孩子在观察记录中的一些错误, 而且可以对他们今后进行科学活动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三、根据需要分别设计幼儿和教师用的电子版科学记录表

观察是一切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 而有效的记录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在这方面的发展水平, 使教师能及时分析, 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记录表是我们进行观察活动经常要用到的一个辅助措施, 那么如何设计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 切实提高他们观察能力的表格?如何根据幼儿表现和教育需要设计利于教师操作和指导的记录表?如何使这些表格达到长效化、普及化、实用化?这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广泛征求孩子的意见后, 结合幼儿观察活动的实际情况, 教师多次讨论探究, 初步设计了两种表格, 一种是教师用的观察表 (见表1, 表2) , 一种是幼儿用的观察表 (见表3) 。表1以我们班进行的种植白菜活动为例。

在每次活动后, 教师都会针对幼儿观察活动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 采撷活动中的精华点, 以便及时调整活动和采取相应措施。如能当场处理就当场解决, 有问题的事后分析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其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见表2) 。

孩子填写后 (见表3) , 附幼儿记录表格 (如图1所示) 。

这两种表格的相辅相成, 可以帮助教师适时地分析幼儿观察情况,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照片、视频、文字、表格、幼儿作品等记录方式为我所用, 有目的的观察, 根据目的灵活运用各种记录方式, 用相对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记录效果, 不仅可以让教师客观了解幼儿的多方面信息, 更会大大提高观察的时效, 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记录习惯的培养, 引导孩子观察记录相对比较有意义的内容。特别是在教师的观察记录上, 要细化观察内容, 发掘孩子在活动中的闪光点, 体现教育价值,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而且这些观察记录的资料也会成为我们教育生涯中的财富, 为我们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条件。

四、注重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观察活动要重实效, 所以观察目的要明确, 随机教育要恰当, 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教师在确定观察目的、进行和指导幼儿进行科学观察的同时, 要思考相应的观察策略, 采用恰当的手段支持, 不要一味追求信息化而无视教育的实际意义。

在植树活动之后, 我们鼓励孩子制作“我和小苗一起成长”的成长记录, 孩子不仅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表现自己和爸爸妈妈植树的场景以及小树生长的情况, 还借助爸爸妈妈和教师的帮助, 在图画旁边辅以照片, 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小树和自己一起成长的过程。看到自己站在小树旁边的照片, 孩子比比画画地比较着自己长了多少, 小树又长高了多少。自豪、自信、乐观的笑声不绝于耳。而教师和家长又把这些场景录制了下来, 为孩子留下纪念。孩子在观看这些录像和照片的同时, 能够回想起当时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方便他们在实际的种植养护过程中, 根据自己当初的种植设想作出比较和验证。

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在进行观察活动时, 往往因为自控力差而出现一些不太好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相机拍摄下孩子一些良好行为和缺点, 在种植小树的时候给小朋友看, 让他们讨论:这些行为好不好, 对不对?怎么样更好?磊磊在种苹果树的时候特别高兴, 跑过去拿大铁锹, 孩子在看录像和照片的时候, 立刻指出来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乐乐说:“我们小孩子应该用小铁锹, 大铁锹太重了, 会伤到别人和自己的。”

这种活动中的行为录制, 把活动中的点滴行为转化为孩子回顾评论的教育资源, 不但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及时性作用, 又有助于我们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正不良习惯, 并为幼儿树立了好的榜样, 促使他们积极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孩子都努力争取在教师的镜头里留下自己的美丽身影, 做个大家都夸奖的好孩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将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它不仅能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知识丰富化, 而且能再现生活场景, 把静态知识动态化, 把抽象知识形象化, 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使幼儿在不疲劳和自觉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 轻松、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 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做个善于发现教育契机、善于利用一切有力手段的教育者,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摁下教育活动中的“快门”, 让孩子在快乐自然的活动中像小树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

上一篇:改革评价机制 推进有效教学下一篇: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