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共16篇)
1.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一
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30万。这是不容忘记的史实,也是作为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已被在无形中淡化,甚至在日本发
生了刻意的歪曲的现象。我们不能改变也不能忘却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也不能让他们被淡化被扭曲,我们要让这历史时刻被铭记,才能有我们的民族责任心。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悼念在南京大屠杀无辜死去的遇难者,以示我们的铭记与安慰。同时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要记住强大才能不被任人宰割。弘扬爱国主义,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牢记历史,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振奋爱国精神,展现我校青少年学生的青春风采。
三、活动时间:
2009年12月12日
四、活动地点:
食堂北门和多媒体教室,嵩山路校区,碧沙岗公园北门纪念碑,绿城广场
五、活动流程:
1、12月12日中午11:20——12:30在由文艺部和女生部在食堂北门(拉条幅以及展板,所有展板由组织部负责)进行集体签字仪式,并分发电影票,文艺部于2:30在四号楼安排《南京!南京!》电影放映。
2、12月12日中午11:20——12:30生活部在嵩山路校区拉条幅进行签字仪式。
3、12月12日下午2:30——4:00学习部在碧沙岗公园北门纪念碑附近拉条幅进行签字仪式。
4、12月12日下午2:30——4:00组织部和科研部在绿城广场拉条进行幅签字仪式。
六、负责人
总负责人:张伟利、卓朝然
执行负责人:王宽、张磊、刘剑、李建龙、赵贝贝、赵科研
七、需要物品:
条幅两块;多媒体教室;签字笔20支;院旗2面;帽子50顶;展板2块;印制电影票300张(相当于30张复印纸);宣传页1500张;桶装水4桶
八、经费预算:
条幅两条:40元×2条=80元
签字笔:2元×20支=40元
印刷费用:100元
桶装水:8元×4桶=32元
总计:252元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会文艺部2009.12.09
2.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二
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海外推广办公室主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翟优先生主持。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章剑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同曦集团董事长陈广川;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赵奇;鲁迅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张伟;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美苑》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杨振国等领导及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剑华先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代表张伟先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先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先生纷纷致辞,并表示了对本次主题性展览的大力支持与赞颂。
这次“浴火”画展,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次重大的活动,本次展览选取了自1979年至今的108幅战争题材的作品,直面黑暗,直面战争,以恢弘的气势,大气的笔触,歌唱着中国人民在国家和民族遭到日本侵略者践踏和蹂躏的时所做出的伟大牺牲。每幅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满含着中华民族的伤痛耻辱与不屈不挠的精神,点亮了每一位中国人的良知与觉醒。特别是赵奇先生特意为本次南京展览创作的一幅十几平尺的大画《长歌·南京英魂》,以一种纪念碑式的画面纪念68年前的那场大规模屠杀和南京战士的浴血卫城,画面虽简洁,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围观。
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三
我是一名志愿者,今年84岁,南京人。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城之前,我就逃到南京郊區的江宁龙都镇,躲过了一劫。当时我才六七岁。南京大屠杀以后,日军统治南京,直到抗战胜利,我当了八年的亡国奴,心里很不好受。现在生活幸福了,我能幸存下来,特别想为死难的同胞做点事情。我是2004年开馆后的第一批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已有10个年头,一周来一次,服务一天,主要是维护秩序,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宣传精神文明。
临近公祭日,来参观的游客更多。其实南京公祭活动每年都有,这次设立国家规模的公祭日意义深远,让更多年轻人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一家人
我们一家老小五口人一起从北京来的,因为正赶上APEC会议,北京事业单位放假。这次来南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必定要来的。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参观完后内心感觉很沉痛、很压抑,毕竟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孩子还小,才上小学二年级,她对这方面还不是太懂,给她的感觉就是害怕。通过参观,给孩子补充这方面教育,同时对我们大人来讲也是一次受教育。
现在中日关系紧张,日本政府不承认侵略历史。我有接触过一些日本朋友,日本国民中间还是承认这段历史的,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回避或是歪曲侵略历史,不实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导向,导致日本国民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偏见。
德国留学生
我来自德国,在清华大学学习经济学,今年20岁,这是我的同伴。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南京,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这些惨痛的历史,我感到很悲伤,令我震惊。之前对南京大屠杀了解很少,这次有机会来南京游览,觉得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南京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我想来这里感受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曾遭受的苦难。这次经历很特别,我希望人类都能够和平共处,不要有战争。
东北一对情侣
我们来自东北,这是我们第一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电影里,这次来到这里,真切感受到这场灾难的血腥和悲痛。纪念馆史料内容丰富,包括幸存者的自述,日军的证言和日记,还有很多现场复原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尤为让我感动的是冥思厅和高大的档案墙,看后令我很难过。我们年轻人很有必要来纪念馆参观,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4.大学生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方案 篇四
通过一系列的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加强全校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牢记当代大学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正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二、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筑起记忆之城;振兴中华,我的责任”
三、活动特点:
本次活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语言文字的宣传,各种视觉的冲击,以及同学们的参与,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爱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活动内容:
(一)爱国横幅万人签,铭记历史在我心
时间:12月12日中午
地点:中苑老食堂门口
内容:制作以“勿忘国耻,南京坚强”为内容的横幅,在中苑老食堂门口开展签名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签名,以宣传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主题,在校园中宣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成效:使全校师生,铭记那段黑暗的历史,殇殇国耻,没齿难忘。
(二)广发倡议书、以宣传板的形式宣传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
时间:月12日至12月13日
地点:整个校园
内容:书写以“铭记历史,筑起记忆之城;振兴中华,我的责任”为主题的倡议书。每年的十二月十三日的南京都会让所有人感动,当警报响起,司机会停下车按响自己的车喇叭,行人会停下脚步,静静默哀。学生会在课堂里起立,低头肃静。所以,我们以宣传板的形式,普及南京大屠杀有关史实,以及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宣扬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倡议大家在12月13日上午鸣警报时,起立、肃静、默哀,以表达我们对那些无辜死难者的悲痛。
成效:警醒大家,勿忘国耻,重视12月13日南京的鸣笛的活动。使同学们对历史有深刻反思,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是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
(三)电影中的历史
时间:年12月12日19:00
地点:中苑电影院(大礼堂)
内容:播放电影《拉贝日记》或《南京!南京!》。在开始播放前,主持人作观影引导词:虎踞龙盘,钟山风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1937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留下了多少的伤痛。30万亡灵,30万冤魂,南京啊,它是一座血与肉筑起的城啊!一二一三,我们铭记这一天,七十四周年,筑起记忆之城。让我们跟随影片,走进那个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的伤痛,勿忘国殇,知晓今日之责任。少年强,则国强!!!
成效:利用电影的直接视觉冲击和简单易于接受的特点,以短而快捷的形式,增加大家对这段历史了解,感受当年的南京的惨痛,以此为契机,发奋图强。
(四)留下记忆之手,手拍横幅活动
时间:2015年12月13日
地点:中苑老食堂
内容:制作以“南京!南京!”为内容的横幅,在中苑老食堂门口开展手拍横幅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参与,在横幅上留下大家的记忆的手印,用独特的方式和视角,使大家铭记这段历史,并深入思考这段历史带来的除了伤痛,还有更多的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才是我们走向新时期的关键。
成效:铭记历史不是只沉湎于过去,而是在历史中思考得与失。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五)凝固的时光,流动的情感
时间:2015年12月13日
地点:中苑老食堂
内容:通过四组静态的真人造型展示,分为铭记和展望两大主题。其中铭记的造型里,摆出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中最臭名昭著的百人斩的造型,使大家深刻了解当时日军的暴虐行径;而展望的造型组,则以日本人手捧白菊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深刻反省的模样为造型,以期日本人能够正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另一组则是红领巾少年向殉难者敬献花圈,以此突出中国人,国耻难忘。
成效:希望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使大家不仅仅记得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明白,身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了,脚踏实地的往下走。
五、活动准备工作:
1.宣传板、倡议书的打印服装租借宣传:人人网上进行状态转发,写海报贴在各个宣传板上,利用个人关系对各班同学宣传
2.联系院、校宣传部的同学,组织照片拍摄记录和新闻稿的采写争取联系南京地区的新闻媒体,报道活动联系广播站,在12月12日和12月13日两天中午播出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特别节目
六、活动预算:
1,横幅两条:100元
2,宣传板:80元
3,行为艺术的服装租借:200元
4、宣传单:50元
共计430元
七、活动可行性
1,签名活动可行性强,达到的效果较好,但活动形式较为陈旧。2,展板宣传和倡议书,可行性强,较为方便
3,电影播放,可行性强,引导作用强。但场地的租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以及对观映人数不能确定。
4,手拍横幅活动,形式新颖,但由于天气寒冷的原因,时间设置在中午,过路的人都是匆匆去吃饭的,很可能同学们不愿意在手上弄上墨汁。对此,我们打算在手拍横幅活动的同时提供温水洗手。
5.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策划 篇五
一、活动主题:
纪念南京大屠杀
二、活动背景:
南京大屠杀是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3日。我们不应忘记,七十年前,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南京同胞正经历的那场人类悲剧。
三、活动目的:
在我们物质生活非常富足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精神沙漠化,忽略了曾经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不惜付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的英雄烈士们,甚至已经达到了良心泯灭的地步。追星成了数见不鲜的事,而我们的烈士,为我们生活而奋斗终生的可爱可敬的人却无人问津。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因此借此机会号召青年一代做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热爱祖国的有用之人
四、活动地点:
音乐厅外面的两旁的人行道
五、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2日~2011年12月13日
六、活动对象:
青年一代(在校大学生)
七、主办单位:
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八、承办单位:
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实践部
九、活动前期准备:
1.通知各二级学院,让每个二级学院的实践部出若干张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专题展;
2.申请所用场地,借展板(若干小的,一张大的),借桌子,雨棚;
3.买透明胶,制作横幅,买便利贴若干,熟宣纸若干;
4.集合本部门各个成员开会,并将具体的工作安排落实到人,且让其熟悉每个细节;
5.提前联系求实社,并让本部门的特定人员(待定)准备整个活动的素材以备后期写新闻之用,并由宣传组协同宣传部出一系列的专题展;
6.制作实践部干事签到表,制作主题贴纸,展板衬底制作;
十、活动流程:
1.12月12日,在音乐厅正对出设点,让路人签名,并写上一句幸福寄语贴于旁边的大展板上;
2.12月13日,布置场地(搬展板,放置展板,拉绳,设点),并将专题站贴于展板后有一定距离的摆好,专题展是用绳拉的就用订书钉把其定好;
3.将签好名的横幅拉在音乐厅旁边的树上,将大展板至于音乐厅正前方显眼的地方。
十一、活动分工:
1.秘书组负责制表,签到,收集、整理、统计各二级学院及本部的专题展;
2.宣传组负责联系求实社并在音乐厅设点处负责路人的签名;
3.活动组负责让路人写好祝福寄语,并将其贴于大展板上;
4.文艺组负责本部专题展的设计和大展板的制作及新闻素材的收集;
5.另选两人来写本次活动的新闻;
6.男生帮东西,女生现场布置。
十二、经费预算:
1.便利贴若干,10元;
2.横幅一张,70元;
3.熟宣纸若干,30元;
十三、后期相关事宜:
1.有序的收回展板,并将专题展图纸一一收回,指定若干名干事将展板归还到指
定位置;
2.将横幅完整的收好,3.归还所借的一切。
十四、注意事项:
1.专题展图纸的删选:必须是与此次活动主题相关的;
2.保存好各二级学院的专题展图纸;
3.带好雨棚,以防下雨,使得签名和祝福寄语这环节出现障碍;
4.随时随地都要保护我们的所有的展板及其图纸;
5.对于来签名和来写祝福寄语的人,我们表示欢迎,却不能让他们玩世不恭,写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策划人:刘灿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关
于
纪
念
南
京
大
屠
杀的策
划
书
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六
勿忘国耻
时间:约10分钟
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主持稿
纪律:禁止议论嬉笑
严肃肃立 尊敬的各位同仁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是中国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我宣布“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纪念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现在开始。
今天的南京,阴云密布、细雨绵绵,而在79年的今天,在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用尖刀刻在中华儿女心头上的日子,这伤痕太深,深的至今也无法复原。即使闭上眼,血流成河的画面也隐隐在脑海中浮现;即使捂上耳,嘶声力竭的哭喊也震得耳鼓嗡嗡的疼。6个星期,42天,30万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每12秒就有一位华夏儿女的生命消逝。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这一天,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同仁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寄托哀思。
请全体肃立,点燃蜡烛,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请全场默哀一分钟
礼毕!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铭记”呢?
这是因为,忘记虽然可以减少伤感,但是铭记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记住中华民族的祖先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更能增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
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国耻不雪,没齿铭记。下面请各位同仁献上缅怀的蜡烛,并献上寄托哀思的花朵。让我们牢记这段悲惨的历史,向遇难同胞表达我们的哀悼之情!
请各位同仁依次向前,献上点燃的蜡烛,依次送上菊花.同仁们,在瀚涵资本不仅仅是人生旅途的一个站点,更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坚信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更加精益求精,抱着为中华之强大的精神,随着我公司的核心思想:诚信 专业 创新 进取的精神,以董事会的锐意进取 厚积薄发的观念去前进!同志们,让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小则,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大则,为了公司,为了行业,努力奋斗吧!让我们秉承着行业特殊使命和成为伟大的金融服务机构的理念,为了服务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得到助推,为了圆梦中国金融强国之梦而不懈奋斗吧!我们在场的家人们,我们记得在那些岁月里,中国人民曾经的苦难和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的过去,现在就让我们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为了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和美好的生活而奋发努力!
7.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七
关键词:日本传统工艺;技术创新;再设计;借鉴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日本,但对传统工艺及其产业的开发应用,日本还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审美观念也有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工艺,但是能否将其赋予新生命,从而提高附加值,是所有从事中国传统产业企业面临的问题。
1日本旅游消费现状概述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传统理论上的旅游资源比较匮乏,但在日本政府“观光立国”国策的推动下,日本入境旅游迅速发展,其中,旅游纪念品消费是日本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访日游客人均每天的消费总额逐渐下降,但其中的旅游纪念品消费却稳步增长,约占到消费总额的35%以上,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日本传统工艺品的扶持政策
日本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本地传统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例如:为了继承、传播本地方土特产品的制造技术,设立工艺馆、民艺馆、展示厅、教育基地等,通过各种教育片和大型活动介绍传统产业的技术、工艺,并为促进土特产品的销售给予行政上的各种支援。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村一品”运动,就是激发地方发展特色手工艺、促进地方旅游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典范。“一村一品”强调当地工艺品开发的内发性,植根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讲究就地取材持续开发,造就了集旅游、工艺制作、展示、培训、销售、表演、研究于一体。20世纪80年代台湾在其影响下兴起的社区自主营造机制,同样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日本传统工艺开发设计的优秀范例
以下是近几年日本一些传统工艺企业的优秀案例:
(1)HiHil——拥有400年历史的高冈漆器。富山县的高冈市,长久以来以漆器工艺闻名日本,HiHil这个自创品牌,则命名源自高冈市的字义。HiHil除了积极研发新的金属加工技术以及新素材之外,以全新的三角组织模式取代传统的没有竞争力的线性组织模式。在这种新组织模式中:工艺技工负责制造产品;HiHil负责对外宣传销售;高冈工艺中心则提供后勤支援协助,分工合作,各尽其职。HiHil中的工艺达人研发出了140种漆器涂料及68种金属加工材料,以和纸、铜涂、冷纱、荧涂、松涂、白檀涂等新技艺,给生活器件、家具、家电、建筑等纤细的质感,让传统工艺展现出独特的生活品味。
(2)金泽 Japan传统色100。日本的“Cuore&Amore”(法文:心与爱)株式会社,是一家自创品牌,它邀请了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日本传统文化色彩,并成功开发了不刺激婴儿皮肤的布料。这不仅是新材料技术的突破,更获得了日本产科妇人科学会以及日本小儿皮肤学会的公开推荐。“金泽 Japan传统色100”系列的超亲水性、防污性、防缩性及消臭性等产品特色,曾荣获2005年GMark设计大奖。日本传统色共有251种色名,“金泽 Japan传统色100”从这些色彩名中找出具代表性的色彩,重新赋予其含义,例如:一斤染、江户茶、山吹、若竹、薄柿、萌黄、桔梗等,展现出金泽的传统染色技术与精巧工艺。
(3)九谷烧。位于石川县的九谷烧,销路常年不振,后来与江户硝子异业结合,成功开发跨界素材,以九谷烧的陶瓷为杯脚,江户硝子为玻璃杯身,设计出令人惊艳的“九谷和”系列。“九谷和”的设计制作困难的就是陶瓷和玻璃的接合,经过三年开发研究后推出商品反应热烈,日本媒体相继报道,并以“和与洋的完美融合”为主题探讨传统工艺如何再造。
(4)京都和服。京都和服素以做工精美、工序繁复、穿着隆重著称,现代和服的创新从功能性和实用性设计出发,试图以直线的裁剪和繁杂立体织物的组合来构成一种名为“三次元和服”的现代和服。这种和服在款式上与洋服的衣裙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但在制作手段上主张采用直线裁剪,既保持其传统的图案色彩,又使得这种和服能用于平常生活与酬宾访客。京都日本和服也做过许多嫁接式的尝试,例如把部分材质和刺绣工艺应用到生活中的泳装上去,以此扩大市场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泳装的艺术性和品牌文化认知。
4日本传统工艺品开发设计值得南京云锦纪念品借鉴的要素
南京云锦旅游纪念品在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了如何继承其传统文化精髓、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问题。而以上许多日本传统工艺品设计创新的案例给其开发应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要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性。随着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不断传入日本,其传统工艺也受到了冲击,但日本优良的传统工艺企业始终贴近人们生活来开发和设计新的产品,无论是京都的和服、还是九谷烧都是贴近人们生活的工艺再造,因此才能在充斥大量高科技产品市场中经久不衰。
(2)创新技术,改良材质。以上成功的设计案例无疑都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对材料或者加工技术进行了创新改良。例如日本的“Cuore&Amore”株式会社,就开发了不刺激婴儿皮肤的布料;HiHil则研发出了140种漆器涂料及68种金属加工材料。这说明传统工艺的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护,而是不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的创新发展。
(3)各领域注重合作,交叉性强。如果一味追求工艺技术的“血源性”,则很难开拓新的市场。九谷烧与江户硝子异业结合,成功跨界设计出令人惊艳的“九谷和”系列;京都日本和服把其部分材质和刺绣工艺应用到生活中的泳装上,这些成功的尝试不仅丰富了传统工艺本身,同时还扩大市场需求。
(4)注重品牌,开拓市场。在以上传统工艺设计创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许多独立的自创品牌涌现。他们有自己专属的策划销售团队,拥有独立的logo、网站以及精致的包装,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国内外展销会来推广自己的品牌理念和设计作品,既宣传了本土传统工艺又扩大了企业文化影响力。
(5)政策支持,注重人才培养。日本政府不仅制定了“关于振兴传统工艺品产业的法律”保护传统生产工艺技术,同时地方政府也自制定相应的條例,鼓励发展传统工艺。另外,除了给优秀土特产品颁发证书与专用徽章,各民间团体或生产企业还设立了各种文化馆、资料馆、研究所等为了传播传统工艺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努力培养后备人才。参考文献:
[1] 苍井下树.创意@东京[M].三联书店,2009.
[2] 许丛瑶.南京云锦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D].设计,2013.
[3] 崔岩,丁周芳.浅析日本入境旅游市场[M].现代日本经济.2008.
8.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八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同胞的铁证,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中文和英文,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这里,更容易理解。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来的建筑。对具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耻辱柱。
我没有哭的_,因为我没有看到血腥。这里是战场,这里又不是战场;来这的人很多都很虔诚,大家心无杂念地在悲凉的歌声红拜祭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同时望着飘着小雨的天空,苍天仿佛也在为死去的同胞落泪。
9.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诗歌 篇九
《纪念南京大屠杀》
三十万人齐遇难,空前惨变痛于今。
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
陵寝巍巍悲仰望,钟山莽莽愧登临。
诸君莫醉笙歌里,席罢应闻警报音。
《走进南京》
抚摸古都1937年的疼痛
30万亡灵走出堆积如山的白骨
在姓名墙上对号入座
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我找到了
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居
还有一些半生不熟的人
整整一个上午,没有
找出我的名字
我是无名者,还是幸存者?迟疑间
远处传来,76年前
日寇机枪哒、哒、哒的扫射声
我看见
我倒在血泊之中,血肉模糊
睁大的眼睛喷着磷火
《或南京》
我发现你的身影被一瓣伤口
遵循
低头的,沟通着古琴的伤口。
弦/散梦/楼顶/从属的玻璃,
还有瓦全,就在明天。
结构缝纫了雪地
那种溢出 膨胀
输出黑夜的
幻梦踏踏的雪地的
节奏的/分层的/欲望的/冷门的
焚烧的
我吸毒,胃里
有一只
乏累的麋鹿 阿莫西林
兑一点
广东产的米酒,你整天呷着这些双氧水
眼角上全是原子、轨迹和火箭
还有南京,就在明天。
你是悬梁
你的静脉架空着麦穗
你的.寺庙
丰收着子弹的圣咏
狂热的/时空划分的/诗学的圣咏
你是牺牲
从另外一种石斧和大地的瘦弱的间隙中
10.布里顿的百年纪念活动 篇十
在英国,布里顿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在英国人的心中真的犹如天神;因此,在他百岁诞辰的2013年中,他的纪念活动格外丰富也就不足为奇——从伦敦到爱丁堡,从牛津到剑桥,纪念布里顿的音乐会几乎天天都有,其数量简直无法计数。不过,当布里顿的生日在2013年11月下旬到来的时候,他毕生工作的海边小城奥尔德堡便成为了纪念其百年诞辰的重镇——三天的音乐节使奥尔德堡成为了全世界音乐界所关注的焦点。
音乐节的开场大戏是其歌剧《诺亚的洪水》。这部为切斯特的神秘剧所谱写的音乐需要成人和儿童的独唱、儿童的合唱、室内乐队和儿童的交响乐队演出,演出模糊了观众和演出者的界限,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划船者都加入到了歌唱的行列,这一创作思想无疑受到了路德教派赞美诗传统的影响。并且,这部歌剧并非是为舞台、而是为教堂而创作的——其首演是在奥尔德堡的奥福德教堂,一大群儿童扮作动物的样子,一对对走进诺亚方舟。
这次纪念演出的地点是在洛斯托夫特(Lowestoft)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洛斯托夫特是布里顿的出生地,离奥尔德堡约四十五公里。演出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来自于洛斯托夫特。儿童主要来自当地的学校,乐队大部分的成员都是业余演奏者,乐队编制也是名符其实的“杂牌军”——竖笛、布格号、弦乐器和悬挂的马克杯(这是布里顿的奇思妙想),布里顿点石成金般地采用这些不需要太多演奏技巧的乐器,创作了这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歌剧。这种群众参与的方式继续在其康塔塔《圣·尼古拉斯》中延续,儿童、业余歌手和来自伦敦的一流乐器演奏家聚集在奥尔德堡教区教堂演出了这部作品。这里是这部作品的首演地,同时也是布里顿埋骨之处。
2013年11月22日,布里顿百年祭日的下午,世界各地的十万名青年唱响了布里顿的合唱作品《星期五下午》(Friday Afternoon),这是其百年庆典最大的一个活动。布里顿为音乐爱好者和年轻人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这一盛事在格林尼治时间凌晨4点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开始,最后一个演唱的合唱队来自美国加州桑塔·墨尼卡,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夜晚10点,包括亚太地区的北京、天津以及曼谷、奥克兰、美国的十余个城市、欧洲近十个城市和英国的几十个城市超过二百场次的演出。http://www. fridayafternoonsmusic.co.uk/记录了这一全部的过程。
为音乐爱好者创作的作品只是布里顿天才的一部分,他为专业音乐家所写的作品在其生日当天的晚间音乐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这场百年庆典的音乐会无疑意义非凡,它将世界各地纪念布里顿的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当晚,Maltings音乐厅座无虚席,BBC第三电台现场直播了这场音乐会。音乐会由英国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亨利·普塞尔的作品拉开帷幕,演出了布里顿的三首音乐作品,并且有音乐节委约英国当代青年作曲家的新作。这一匠心独具的安排起到了一击两鸣的作用——不仅是对布里顿的纪念,同时这场音乐会又可以看成是一部浓缩的英国音乐史。本尤尼斯四重奏(Benyounes Quartet)在音乐会上所演奏的最重要的曲目——布里顿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就是布里顿为纪念普塞尔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而创作的,而用普塞尔的《幻想曲》和《恰空》作为音乐会的开场并且作为这部弦乐四重奏的“序言”可谓恰如其分,同时也显示出了英国巴洛克遗产对布里顿音乐创作的巨大影响。
音乐会上上演的另一部作品是英国青年一代作曲家中的佼佼者瑞安·威格尔斯沃斯(Ryan Wigglesworth,1979— )的《洛克的剧院》。马修·洛克(Matthew Locke,约1622-1677)的音乐语言对普塞尔的音乐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十七世纪之后的剧院音乐也贡献卓著。这部三个乐章的作品是对洛克音乐中和声的现代审视,同时又有着布里顿《四首大海间奏曲》中的音色与音响;此外,还显示出了威格尔斯沃斯对于创作大乐队作品的驾轻就熟和对于细微音色的控制能力。这是一部将会成为经典的现代音乐作品。
布里顿的另外一部作品《学院康塔塔》(Cantata Academica,Op.62)是作曲家于1959年为庆祝巴塞尔大学建立五百周年而作的,拉丁文的歌词颂扬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虽然布里顿从未到访过这所大学。这部从标题上看似严肃的作品有着很外向的音乐性格,音乐的演出效果非常好。音乐会上,明星般的演出阵容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特别是号角合奏极其光辉灿烂。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部作品,它实在不应该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
最能代表布里顿音乐才能的作品应当是音乐会下半场的《春天交响曲》,著名的《牛津音乐辞典》也认为布里顿在这部作品和《学院康塔塔》中“显示出表达欢乐的才能”。这是一部马勒式的带有人声的交响乐作品,歌词是作曲家本人从许多不同的诗歌中选取的,布里顿那种为歌词配置曲调的才能在此作中尽显无疑。同时,这部作品具有着高度的不协和音响,这对于专业音乐家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布里顿的作品中浸润成长起来的指挥家奥利弗·克努森(Oliver Knussen)与BBC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以及诺维奇天主堂和学校的合唱团显然是经过了特别精心的排练,音乐中充满着激情与多彩的音响。特别是三位担任独唱的歌唱家,其中的男高音罗伯特·穆雷(Robert Murray)在小提琴飘逸的伴奏下演唱得格外精致。最后的终曲乐章,布里顿精彩的音乐创作赋予了音乐家以极大的表现空间,三位歌唱家一起将这部作品那种爆炸般的能量释放了出来。这部作品我并非是首次听到,但是这次演出的那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却是从未感受过。
nlc202309031733
除了奥尔德堡音乐节上对布里顿的纪念活动之外,英国的许多音乐节和音乐会上也演了布里顿的大量音乐作品。比如逍遥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演出了选自其歌剧《彼得·格赖姆斯》的《四首大海间奏曲》,而最后一夜上演出了他的歌曲《房子的建造》(The Building of the House),在音乐节期间还演出了其歌剧《比利·巴德》、《小提琴协奏曲》和《安魂交响曲》等重要的作品。皇家爱乐乐团也以包括百人左右的交响乐队和超过二百五十人的合唱队的庞大阵容于2013年11月10日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了他的《战争安魂曲》。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Kettle’s Yard举办的一场室内音乐会的曲目设计独具匠心。其中所演出的两部作品为弗兰克·布里奇的《幻想弦乐四重奏》和布里顿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布里奇是布里顿在皇家音乐学院的作曲老师,这部作品似乎可以看成是布里顿音乐创作的原点之一,而《第三弦乐四重奏》则是布里顿的临终绝响。这样的安排不仅是对布里顿百年诞辰的纪念,同时也为布里奇的这部作品增色不少,并且显示出英国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传承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11月20日,伦敦同性恋交响乐团(The London Gay Symphony Orchestra)也为布里顿举办了一场纪念音乐会。令我惊奇的是这个乐团1996年就建立了,并且每年都在英国举办至少五次音乐会。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音乐会演出的地点是在伦敦的St Sepulchre教堂,由Christopher Braime担任指挥。音乐会上演出的作品为阿沃·帕特的《纪念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顿的《安魂交响曲》、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演出无论从音乐技术还是表现上都非常成功。
在这些纪念音乐会之外,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无意中发现了一种五十便士的硬币背面居然刻有布里顿的名字!原来这种硬币正是为了纪念布里顿百年诞辰而专门设计的。配合硬币发售的还有用金、银等不同材质制作的纪念套装,套装中有布里顿合唱、歌剧和电影音乐手稿的影印件,金币的套装售价高达八百英镑。布里顿的名字印在五十便士硬币的反面,刻在五线谱上,其上方和下方分别刻有“BLOW BUGLE BLOW”和“SET THE WILD ECHOES FLYING”,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丁尼生的诗句,布里顿曾将其写在自己的乐谱上;硬币中间的一行小字是“Composer·Born 1913”。
此外,大英图书馆也举办了一场题为“声音的诗歌:本杰明·布里顿的音乐(1913-1976)”的展览,其中包括了布里顿最著名的作品手稿、信件、罕为人知的照片、作品初版、演出节目册和录音在内的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大英图书馆为此次的展出可谓费尽心机,几乎倾其所有关于布里顿的馆藏文献,其中展出的大量手稿都是从奥尔德堡布里顿-皮尔斯档案馆中永久租借的,并且还精心展出了大量与其伟大的音乐创作相关或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影响的文学艺术作品。展品中最有价值的当属《青少年管弦乐指南》的手稿,这部手稿是几年前刚刚从一个阁楼上发现的,它在布里顿于1940年代送给一个朋友之后便被遗忘了数十年。2012年,大英图书馆购得此手稿,并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部进行了电子化,共有五千页。登陆大英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之后,可以免费查看全部的手稿。从这些手稿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布里顿视为音乐天才——正如莫扎特那样,他几乎只需要将其脑海中的音符直接诉诸笔端。他的笔迹看起来非常漂亮、流畅和自信。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手稿仍然是崭新的。除了手稿之外,大英图书馆还展出了许多罕为人知的录音,其中包括其轻歌剧《保罗·本杨》(Paul Bunyan)于1941年在纽约首演时的现场录音,这个录音是首次公开。
无论是音乐会(http://www.britten100. org较为全面地记录了世界各地纪念布里顿诞辰一百周年的各种音乐会)、纪念币还是展览,都会让人不断回忆起这位天才作曲家及其伟大的作品。
11.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演讲稿 篇十一
当我第一次步入金碧辉煌的知识殿堂,一点点推开朝向世界的窗。老师每每提及他们,就不再是娓娓道来的平静,铿锵的字句中沸腾着愤怒和激昂。
当我随年月渐渐成长,独自翻开深色封面的历史书。我终于真切地看见一张张陈旧的黑白照片,读到一个接一个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整页都是黯淡的颜色,却令我初次懂得了什么叫做触目惊心。
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金陵古都,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然而,13的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这样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对我国3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杀戮。平均不到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日军的侵华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凡是世界上能使用的暴行,全部付诸实施,他们的罪行令人发指,更是罄竹难书。短短六周,整个南京城内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从中华门到夫子庙,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金陵古都瞬时变成了人间地狱。这是血与泪的记忆,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
穿越八十三年的沧桑,回首那段翻涌的风云,仍听得见那一天凄厉的哭喊和震荡的炮声,看得见那一天三十万中国人绝望的泪眼。走过八十一载艰苦崎岖的长路,屹立于红日初升的东方。我们终于洗去尘埃、抚平创伤,站了起来!我们终于告别踌躇、满怀希望,向着前方! 如今的中国,正以强者的姿态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在我国诞生;我国的“慧眼”卫星上岗后,黑洞、中子星的奥秘有望被解开;“张衡一号”地震卫星的成功发射,开辟了监测地震新手段;我国的“天眼”FAST于今年4月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从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产生,到复兴号动车组引领世界水准,上有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下有蛟龙号创造7062米载人深潜纪录。中国以惊艳世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成屹立在东方的一个超级大国。 祖国,你能否听到我在为你的重生呐喊?你能否看到我眼中坚定的渴望?你是否知道,中华儿女早已是崭新的面貌,迎着热烈灿烂的朝阳,走在雄伟宽阔的路上。
12.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红领巾广播稿 篇十二
乙:感谢你们的如期守侯,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 )。
甲:我是主持人( )。
甲:同学们,老师们, 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
乙:12月13日,75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古城。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甲:30万人!这数字让人几乎无法相信。【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红领巾广播稿】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红领巾广播稿。3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估算,假若南京大屠中遇难的中国人的手拉着手,队伍可以从南京拉到杭州,有300多公里长;他们的血的总重量超过1200吨,尸体可装满2500节以上的火车车厢。2500节火车车厢的悲惨和耻辱,在今天,一个和更多个的中国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与思考?
乙:是什么样的疯狂,才能让日本军队向着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下了这样的毒手?!在母亲面前杀死孩子,在孩子面前杀死父母……“杀光!烧光!抢光!”在这样的的口号下,日本军队如梦魔一样,残酷地对待着南京城内的百姓。
甲:日本军一路屠城杀向南京。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报道一位英国记者于1938年1月14日亲赴松江考察后所发的电报∶“松江全城本来可以容纳10万人左右的居民,我却只看见五个年老的中国人,躲在法国教会的一幢宅子里,流着眼泪,他们已经断食,恳求我带到上海。”
乙:有中国威尼斯之称的苏州为日军第三师团于11月19日攻陷。据1938年上海《密勒氏评论》一篇文章报导:“美丽古雅的苏州城原有35万居民,日军占领该城后,只剩500人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为一工业中心,平时人口达90万人,1937年10月下旬以来几乎每日均遭日机轰炸。
甲:同学们,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3亿多中国人在长达近20xx年的时间里蒙受深重灾难和刻骨耻辱,伤亡了近3500万军民,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而日军的伤亡仅为130万人。逝者如斯,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痛是永远的。
乙: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记忆会渐渐遗忘。一个又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逝去了。在今天有些国人心中,七十年前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而又遥远,人性在兽性的践踏下苦苦的呻吟,也仿佛在和平的歌舞声中依稀起来。
甲:去年七月,一份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同学们,假如问到你,你能说出来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犹太裔作家伊利?威塞尔警告人们:“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乙: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还参拜着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的扩张!
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力。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甲: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平静而富足,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生前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的强盗,死后却被作为日本的英雄而受到供奉和首相年年参拜!
乙:不能忘记上一代所受到的屈辱以及屈辱下的坚强!我们真的真的应该牢记历史。
甲:牢记历史不仅仅是让历史活在教科书里,不仅仅是让历史活在博物馆里,应该让历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在我们的情感里,喷薄于我们的建设祖国的行动里!
合:同学们,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为祖国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甲: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
13.纪念活动发言稿文体特色分析 篇十三
关键词:发言稿;文体特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H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94-02
一、成竹在胸—应用文体中修辞应用特色
众所周知,积极修辞是借助辞格,以形象、生动地表达说话者内心情感、生活体验为目的的修辞活动;消极修辞不同,它是以平实、客观地表达事物概念,阐明事理为目的的修辞活动。由此可见,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最根本不同在于它们的目的不同,前者是用于表情,而后者是为说理。从应用的范围来看,“积极修辞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消极修辞常用于科技,法律,公文等”。③
应用文体是以一种实用文体,多使用消极修辞,而发言稿因其独特性也使用了大量的积极修辞,给别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下文将分析这两种修辞在此次纪念活动发言中的应用和特色。
第一,消极修辞的应用。在冷溶的《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篇发言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重要论述,我想着重就周恩来同志精神风范中体现出的“忠”、“严”、“实”这三个方面谈点体会。④
着重用三个字来概括讲话的内容,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全篇围绕这三个方面谋篇,使听众可以紧跟发言人的思路,是阐释消极修辞很好的应用。应用文体讲求实用,因此格局的布置和架构的预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就像一间房子要想地基稳妥和通风良好就得先做好架构,谋好篇幅。在“纪念周恩来”这个主题上,侧重点不同,总体的框架仍然按照谋篇的格局来开展,如谈到“周恩来伟大人格的三种魅力”、“伯父对我们的两条教育”。有了大的格局,此次的发言稿还从字句上下了功夫,炼字是古人锤炼文体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现代应用文体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消极修辞。曲青山《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中使用了大量的“一”字格式:“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的一生。”“他就是毛主席曾号召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做的那种人,即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谋句,谋字的生动体现。这种特殊字句格式应用在文中,点缀在各个段落中,有一种长短不一的整齐美。消极修辞是应用文体的主要修辞,它体现在平实质朴的“公文风格”中,修辞并不是就显得不重要。
第二,积极修辞的应用。应用文体的修辞多为消极修辞,但积极修辞的适当使用能使得文章出彩不少。在所选的发言中,积极修辞用得很多,也很精彩。比喻的手法,“我们应该认真地用周恩来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寻找我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差距,痛下改正的决心。”把总理比喻成一面镜子,形象生动。对联的引用,“于右任曾经写过一幅联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赠周恩来的诗联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由此引出下文所要说的总理的人格,微言大义。
二、娓娓道来—应用文体中文学因素的应用特色
应用文体强调真实性,强调概念、理念和逻辑。文学则强调虚构性,注重讲故事。在此次纪念活动中,可以发现发言稿中可以发言文学因素的应用。第一,应用文学中的细节描写,用细节说服听众。《坚强的党性 崇高的品格》⑤中,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总理的形象浮现在每个人的眼前。细节描写是让事物丰满的方法,它不具备逻辑性和理念的高度,在应用文体中,一般重视主题的高度,而发言稿有自己的特性,用细节临摹出总理的光辉形象,最终达到了纪念活动的目的,同时使得周恩来纪念活动走向大众化。第二,独特的文体特色,强调人物,讲述自身感受。发言稿可以有自己的感受,因此可以发表更多关于自己的故事。在《周恩来精神永远激励我们》⑥中,发言人用自己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既显得真实,又能以情动人。这种文体特色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应用文要有规矩,但不必千篇一律,可以根据领导和发文主体创建自己的个人风格,如国家领导人对外讲话时,可以展现中国的国家特色和建构自身的国家形象。领导人讲话,也可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适当应用文学的因素,以求达到最大的传播效率。
三、以情动人—应用文体中情感的应用特色
应用文体是一种文体风格朴实的文体,它讲求文字的准确,情感的不偏离,有自己的“规规矩矩”。此次活动的发言稿属于应用文体中的一种,它的情感应用是较为普遍的,借此探究应用文体中的情感应用。在周恩来的历次纪念活动中,都能看出对周总理浓浓的感情。发言稿中,有这与听者的互动关系,发言稿的感情应用要注意适应这样的语境。语境,简单来说就是言语活动所进行的环境,言语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涉及到在场的双方主体的互动,从此次发言来看,可以发现感情是各个主体互动的媒介和传播工具。唐双宁的《周恩来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这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特殊岁月,周总理的崇高形象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他为维护国家局面左支右撑而喊出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是我们耳边永久的回声;
这一段话是此次讲话的一篇中的一段,是发言的第一句。它从发言人自身经历切入,力求达到以情动人,迅速拉近听众和自己的感情。此类型的发言稿努力做到两个切近,首先是与纪念对象的切近,周恩来的语录、言行、事迹都散布在文章里,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浓浓的深情。其次是发言人与听众(包括读者)的紧密联系,始终表现出一种双向的互动,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这个特点与纪念型活动的性质有关,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探讨情感对于应用文体的渗入和应用。
综上所述,本文以“周恩来座谈会”的发言为例,探究了发言稿的修辞、情感和文学因素的应用及其特色。这些因素在应用文体的价值不应只局限在纪念型的发言中,它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另外两篇讲话稿,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这两篇讲话与此次纪念活动在三者的运用上有所不同,即使如此,从两篇讲话中,周恩来同志在一生的奋斗中所经历的历史巨变及其伟大人格,仍然可以发现其中修辞的普遍运用、其中冷静而深沉的情感和激荡人心的历史讲述,因此,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在合适的语境下,修辞、情感和文学因素的合适投入和应用会成为应用文体的一大特色,自古以来,文体的渗透和互用是文体间的客观规律,通过此次发言稿的探究,以便让这些因素在适当的语境下产生交流的效用正值和形成独特的文体特色。
注释:
①曹新华.讲话稿不等于发言稿[J].秘书之友,1994,(2):22
②此次发言稿:冷溶: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曲青山: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虞云耀:坚强的党性 崇高的品格 唐双宁:周恩来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李洪峰:举轻若重的伟大公仆 赵炜:周恩来是共产党人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周秉德:你们不能享受特权,你们就是普通老百姓 姚晓东:传承周恩来精神 建好周总理家乡
③陈望道.修辞学发凡.[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5
④冷溶.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http://www.wxyjs.org.cn/ddwxgzdt_548/201503/t20150310_169005.htm
⑤虞云耀.坚强的党性 崇高的品格. http://www.wxyjs.org.cn/ddwxgzdt_548/201503/t20150310_169003.htm
14.纪念南京大屠杀诗歌 篇十四
《带血的屠刀》
(许方勇)
硝烟散尽,十字架静静伫立,把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沉沉背负。
三根立柱中,横倒的人字,在抽象的五环下,无言地诉说着一场灭绝人性的浩劫……
铁证如山!
图片、胶片,橇开封存的岁月,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在炮火中一览无余。
屠刀挥舞,恶魔淫笑,令人发指的暴行,裹着血雨腥风扑面涌来,殷红的江河仿佛就在眼前……
累累白骨,定格了刀枪下的无助和抗争,让所有的讲解变得分外苍白!
悲愤倾盆而泻,心灵再度震颤,历史的警钟
在这里一遍遍叩响。
倒下去的人们呵,在鲜花翠柏中安息吧!
当和平鸽掠着蓝天轻盈飞翔的时候,当高楼大厦簇拥着时尚展示繁华的时候,当万家灯火在流淌的爱意中睡去的时候,作为军人,我们会睁大警惕的眼睛 ……
《南京,我们没有忘记》
一根带着锯齿的长鞭
一鞭就划伤了亿万中国同胞七十三年
面对纪念馆里的冤魂
我如何写,我该先从哪里着手入笔?
从南京内外所有填满尸体的沟渠?
还是从长江一夜间荡满的鲜血?
从上千人上万人被机枪扫射与活埋吗?
还是从一个月内全城两万起奸?
从日寇刺刀上还连着母亲肚子里脐带的婴儿?
还是从疯狂屠夫的杀人比赛开始?
时隔七十三年
我们重新翻开这本史册
那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滔天血债
是三十万具白骨的磷光催着我们
激荡着长江的涛声
由远而近
排山倒海般地碾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我的祖国!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这个让中国人痛得揪魂的日子
在隆隆的坦克声中
屠刀和兽x
把南京铺天盖地变成一座
鬼神共泣的人间地狱
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
在地狱里用支离的碎骨
擂响血的控诉
中国人的尸体!
瞬间,用一座山的姿态横亘南京
泪在流,血在沸腾
一群死不瞑目的冤魂
一起天怒:
不,决不能再沉默
在被鲜血染红的长江的咆哮中
觉醒的苦难人
正以万钧雷霆的雄风
站起来了,站起来了,那共同的呼声
挟带着被践踏之后的一股熊熊烈火
在镰刀斧头带领下的中国军民
冲进了隆隆的炮声中——
树立起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自信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七十三年啊,我们忘记了吗?
当年长江那血红的怒吼声,我们没有忘记
当年日寇杀人后的狞笑声,我们没有忘记
不论是七十三年后的今天
还是再过七十三年后的明天
由一盘散沙聚集起来的中国人
再也不是路边芥草
任由侵略者践踏一寸国土
但是,在庆幸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过去的同时
东海日渐的波涛在提醒着我们
军国主义的幽灵
正用阴冷的目光在说:
15.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十五
有奖竞答活动方案书
一、活动目的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的纪念日,XX大学将在“XX学校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纪念南京大屠杀”微信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希望通过此次举办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激发师生心中的爱国热情、民族使命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以行动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铭记这段不可忘却的耻辱。
二、活动时间
2017年月日 — 月日,共5天。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XX大学
技术支持:上海拓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民竞赛网)
四、参与对象
关注“XX学校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
五、活动方案
答题抢红包
开始答题时先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再自动从200道知识题库中随机抽取5题,让公众微信竞答,每答对1个,分数增加20分,答对4题就有一次抽话费(或红包)的机会。每人每天(每个微信号)有一次抽奖机会,分享朋友圈后可增加一次抽奖的机会。活动效果:本次活动预计有1-2万人次参与答题,可增加5000-8000个粉丝用户。
1、封页
2、答题
3、查看分数,开始抽话费
1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篇十六
问:举办《曲艺》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文联十次文代会和全国曲协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回顾杂志发展历程,展望未来,进一步推动杂志社改革发展,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入实施第三次创业行动,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
问:举办该活动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全面梳理《曲艺》杂志创刊60年来不平凡历程,记录曲艺人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扩大《曲艺》杂志在年轻曲艺工作者和读者中的影响,推动《曲艺》杂志在媒体融合要求下健康发展,展示曲艺事业繁荣发展成果。
问: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答:从2016年10月开始启动,到2017年10月结束,以丰硕的成果迎接第八次全国曲代会。
问:活动包括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
答:活动主要有五项内容,简要说就是“五个一”,分别是“开展一个征文活动、召开一个座谈会、制作一个杂志专题片、组织一系列曲艺进校园活动、出版一本图书”。
首先,征文活动。开展“我与《曲艺》杂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内容主要是撷取读者、作者、编者在学习、生活、工作、成长过程中与《曲艺》杂志有关的片段,记录有意义的事件;就文章或作品在曲艺杂志发表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如对作者的帮助和促进等)撰写的有关文章;针对目前的编辑形式和内容进行的评价,包括选题策划、版式设计、栏目设置、编辑加工等;根据时代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和曲艺事业发展的实际,对杂志未来的创新融合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次,座谈会。邀请《曲艺》杂志历任领导编委、在杂志社工作过的新老同志、与《曲艺》杂志有着深厚感情的曲艺理论评论家和表演艺术家、杂志部分热心读者、兄弟期刊代表、杂志社理事会员等人员召开以“曲艺杂志创刊6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座谈会,全面总结杂志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探讨《曲艺》杂志在媒体融合要求下的发展道路。
再次,专题片。制作一部以“曲韵悠扬六十载,激情点燃中国梦”为主题的专题片,回顾《曲艺》杂志60年风雨历程。专题片通过多方位多角度,以音画结合的展示手法体现杂志60年中重大事件,特别是杂志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所取得的成绩与突破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专题片时长约15分钟。
第四,曲艺进校园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学校,通过展演展示、培训交流、座谈研讨、互助共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曲艺走进校园,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普及曲艺知识,传播曲艺文化。
第五,出版《曲艺产业—曲艺演出场所案例研究》。众所周知,曲艺演出场所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又为年轻演员提供了展示与成长的平台,大大促进了曲艺后备人才的培养,也为曲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证案例。经过多年发展,曲艺演出场所探索出了不同的经营模式,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探寻他们的得与失并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可为其他演出场所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或方法手段。曲艺杂志社拟选取不同地域、不同管理运营模式的多家演出场所进行曲艺产业的案例研判,并编辑出版。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推荐阅读:
12.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11-20
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教育活动心得体会10-14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教案09-04
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演讲稿08-28
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公祭日心得08-05
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09-15
南京大屠杀主题班会08-06
南京大屠杀83周年优秀征文07-05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700字09-21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记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