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精选10篇)
1.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 篇一
一、课文中涉及的风景区
1、 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 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 九江琵琶亭: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4、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6、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二、与课文相关的名家颂对联辑录
1、颂屈原: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C、世浊我清,洒弹冠,浴振衣,不与尘埃共俗;行廉志洁,胸怀瑾,手握瑜,可与日月齐光。
D、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E、一篇《橘颂》存规范;几赋《离骚》发浩歌。
2、颂诸葛亮:
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B.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C、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3、颂陶渊明:
A、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B、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谁为外人道也。
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渔子问之。
4、颂李白:
A、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B、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D、豪气压群凶,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5、颂杜甫:
A、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郜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6、颂韩愈
A、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B、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
7、颂白居易
A、灯雨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销魂明月绕船时。
B、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留三亩旧祠堂。
C、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D、枫叶四弦秋,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8、颂司马迁:
A、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B、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9、颂文天祥
A、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B、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
10、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颂范仲淹
1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颂辛弃疾
12、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颂汤显祖
13、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颂李清照
14、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颂韩信。(注:“知己”指萧何,“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15、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颂王昭君
16、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颂陆游
1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颂岳飞
18、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颂蒲松龄
19、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颂鲁迅
20、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三苏父子
2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颂三苏父子
22、完壁归赵,全凭智勇三寸舌;却秦卫邦,尽赖文武一条心。--廉颇、司马迁
2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
24、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荆轲
25、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26、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
27、三分天下推兹战,一代英豪载此篇。--司马光
28、二京谏将相,文坛千古留赞誉;八弹击蟾蜍,科苍亚欧著先鞭。--张衡
29、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苏武
30、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31、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32、沁园抒豪情,笑傲千古英雄豪杰;水调寄壮志,喜绘当今彩画宏图。--毛泽东
2.课文雪教案设计参考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体味作者的情感。
2、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欣赏文章中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深刻含义。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集子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课文的抒情场景围绕南方和北方的雪的对比展开。升腾着的朔方的雪,也是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雪是多情的、雪是有灵感的精灵。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折腰,1924年,北京岁未,鲁迅先生傲立雪中,激情满怀,也写下了一篇独抒性灵的抒情散文——《雪》。
[自主学习]
一、基础识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磬口灼灼()凛冽()褪尽()霁()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荷jǐ()páng()徨juàn()念脂粉lián()
3.解释词语。
朔方:
二、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第1——段):。
2)(第段):。
2、课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幅怎样的图景,各有什么特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3.两幅雪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
[课堂探究]
(一)研读1——3段。
1、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江南雪景图?
______。
3、作者写怀念中的江南的雪,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
_______
4、“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描写了江南雪的什么特点?
_______
5、“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_______
6、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________
7.作者还描写了雪罗汉的形象,在全文有何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_______
8.作者在课文开头前三段描写了江南雪景,用意是什么?
(二)研读4——6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鲁迅笔下“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_______
2、段首用“但是”,有什么作用?
_______
3、写出对画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
4.课文4、5、6、三段描写北方雪景,用意是什么?
_______
[提升训练](15分)
陕北的山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这地球的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
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2分)
_______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3分)
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
3.课文小学月光曲教学反思参考 篇三
一、人性之美体会不够
贝多芬曾一生追求公平、自由、博爱,他曾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在课文中,盲姑娘痴迷音乐,奈何家境贫寒,无力支付昂贵的音乐会入场券费用,只能靠着记忆来弹奏乐曲。偶然机遇的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以及高超的欣赏水平所打动,亲自为她弹奏一首又一首的乐曲,由此把产生灵感即兴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记录下来,这就是名震世界的经典之作。
在教学中我只倾心于让学生抓住里边人物的三次对话,体会盲姑娘的善解人意,对音乐的痴迷热爱,哥哥对妹妹的精心照料,缺忽视了贝多芬的倾囊相弹,对普通百姓的同情。虽然音乐的有曲调负责抑扬顿挫,但是真正赋予音乐灵魂的应该是里边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更是里边的人性之美。《月光曲》之所以能名震世界,我想更多的是里边闪耀着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这点需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对第九段给予充分的学习,但依然感觉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欣赏古典音乐的水平的确参差不齐。本文通过人物想象画面的描写来感受乐曲之美,更是让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虽然里边有明显的表现乐曲起伏的词语,但是依然体会感悟有障碍。应先梳理课文所写故事的脉络,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给讲解第九段以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欣赏文中画面时也要先从宏观出发,通过文中盲姑娘和哥哥的神态表现激发学生对于乐曲的欣赏,行程学生学习期待,再来由句子分画面,猜曲调,这样本段的学习会一气呵成,减少学习难度。
4.诗词名联总汇 篇四
诗词名联总汇
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集石门颂字)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天下有道;国家将兴。(集四书句)
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持山作寿;与鹤同侪。(齐白石)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梁同书)
泪尽数行;诗留千古。(郑燮)
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穷不失义;富而无骄。(集四书句)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松风高洁;兰气幽芳。松风煮茗;竹雨淡诗。
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包世臣)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彩云易散;皓月难园。
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虚心为竹;清节而秋。(集景君铭字)
移花得蝶;买石饶云。(郑燮)
欲正人心;引为己任。(胡林翼)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郑燮)
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人生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集唐诗句)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花如乡颊;江火似流萤。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山将落日去;水与睛空宜。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飞霞遥渡海;歼月迥临边。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万山秋叶下;独座一灯深。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广庭竹阴静;华池月色寒。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集唐诗句)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集怀仁圣教序字)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集杜甫句)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集杜甫句)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集唐诗句)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集兰亭序字)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集杜甫句)**即大道;尘土有至情。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集唐诗句)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边马秋声急;征鸿晓阵斜。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鸣。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刺。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风莲坠故萼;露菊含晚英。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风激珠光碎;山欹练影剧。风景佳人地;烟沙壮士场。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风起春波乱;江鸣夜雨悬。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阔。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集古乐府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集唐诗句)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心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归鸟城衔日;残虹雨在山。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鸟归沙有迹;帆破浪无痕。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古刹疏钟度;岚风破月悬。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古驿花临道;荒村竹映篱。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地迥古荒芜;月明寒潮广。地寒山雪盛;山浅夕风轻。地有经冬草;林无未老松。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
地小花栽俭;窗虚月到勤。(陈宝琛)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集唐诗句)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集怀仁圣教序字)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于右任)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梁同书集文同句)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于右任)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乾隆)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集唐诗句)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集唐诗句)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集唐诗句)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梁同书集苏轼句)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集唐诗句)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集唐诗句)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集唐诗句)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集唐诗句)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集杜甫句)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返照寒川满;平田暮雪空。返照斜连草;回潮暗动蘋。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远江桥外色;繁杏竹边花。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好树鸣幽鸟;睛楼入野烟.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集唐诗句)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集李白句)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郑燮)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陈鸿寿)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集李白句)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集唐诗句)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空山流水远;故国白云深。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劲风吹雪散;渴鸟啄冰开。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集唐诗句)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认襟。(集唐诗句)奇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龚晴皋)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乾隆)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雨润千山秀;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集唐诗句)披襟对清朗;推分得天和。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岸明残雪在;潮落夕阳多
到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集唐诗句)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集唐诗句)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集唐诗句)
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集陶渊明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鱼跃清波彻;莺啼众绿深。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查士标)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集唐诗句)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祁隽藻)
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集怀仁圣教序字)诗从肺腑出;心与水月心。
诗思竹间得;道心尘外逢。(集唐诗句)柳深陶令宅;月静庚公楼。(集唐诗句)秋菊有佳色;幽兰生前庭。(集陶渊明句)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集唐诗句)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岸广凫飞急;云深雁度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青。夜色向月残;暗香随风飘。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青山横北部;白水绕东城。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草色春桥晚;蝉声江树稀。孤村一犬吠;残月几行人。单筷难夹菜;独翅难飞天。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孤荧出荒池;落叶穿破屋。孤馆秋声树;寒江落照村。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集兰亭序字)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集鲁峻碑字)春来千岭翠;花落两衿香。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草木含清色;岩廊挹大犹。(集唐诗句)草色和云暖;梅花带月寒。茗杯暝起味;书卷静中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枳棘成而刺;担黎食之甘。(郭沫若)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
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夏丏尊)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
闻说江山好;终嗟风趣频。(集杜甫句)闻鸡晨舞剑;借萤夜着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集杜甫句)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集唐诗句)洪词留石逸;华势上流黄。(集石门铭字)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郑燮)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集兰亭序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结交指松柏;述作凌江山。(集唐诗句)幽林听鸟语;深谷看云飞。素襟不可易;清琴时以思。(阮元)素襟不可易;蜀酒且百陶。
积照涵德镜;素怀寄清琴。(集唐诗句)修业勤为贵;成文意必高。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齐白石)座对贤人酒;山藏太史书。浮沉休感慨;方正自栽培。草色漫官道;花枝出苑墙。草嫩浸沙短;冰轻著雨消。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残暑蝉摧尽;新秋雁带来。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残月破窗迥;落花幽院深。残梅欹古道;名石卧颓墙。残灯壁闪尽;夜雪透窗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映松残雪在;渡岭片云还。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相逢一尊酒;共结两心愁。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草。春山和雪静;寒水偎冰流。虹载半江雨;风起大泽云。虹收千嶂雨;潮渐半江天。客心湖上雁;归思日边花。客来茶当烟;意好水也甜。看花诗兴发;对酒客愁新。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郑燮)荷锄修药圃;煮茗就花栏。(集唐诗句)桂子落秋月;荷花羞玉颜。(集李白句)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根深则果茂;源远而流长。(于右任)晓风杨柳翠;微雨杏花红。晓汲清湘水;夕观沧海云。晓露三春润;钟声两岸闻。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倚石得奇想;看云多远怀。(祁隽藻)倚杖看孤石;开林出远山。(集杜甫句)爱画人骨髓;吐词合风骚。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
高松来好月;野竹上清霄。(集唐诗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阅古宗文举;临风怀谢公。(集唐诗句)酒香留客住;诗好带风吟。(集唐诗句)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涧松寒转直;碧海阔逾澄。(集唐诗句)朗抱开晓月;高文激颓波。(集唐诗句)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
读书难字过;回首白云间。(集杜甫句)谁知大隐者;乃是不羁人。(集唐诗句)谁将佳句并;真与古人齐。(集古人诗句)能除一切苦;照见五蕴空。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谋猷归哲匠;词赋引文雄。(集唐诗句)琴心妙清远;谷性多温存。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
琴将天籁合;幔卷浪花浮。(集唐诗句)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峰峰带落日;步步入青霭。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断岸绿杨柳;疏篱红槿遮。恩难酬白骨;泪可到黄泉。浪势平花坞;帆阴上柳堤。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山藏日影;江月落潮痕。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菱荷叠映蔚;水木湛清华。着书惊日短;索句人眠迟。
著作追先哲;精神让后生。(集景君铭字)检书几案窄;昂首海天宽。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接垣分竹径;微路入花源。(集唐诗句)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雅琴飞白雪;逸翰怀青霄。(集古人诗句)雅量含高远;诗书见古今。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崇情符远迹;精理亦道心。
脚着谢公履;身披莱子衣。(集唐诗句)鹿门多大隐;花洞有长春。(集怀仁圣教序字)道德为源本;知识极诚明。粗茶有真味;薄酒无醉人。(林纾)清风挺松柏;逸气上烟霞。清机发妙理;高步超常伦。清光依日月;逸思绕风云。深心讬豪素;努力爱春华。
深情托瑶瑟;逸兴横素襟。(集唐诗句)颇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集唐诗句)骐骥出绝域;鸾凤本高翔。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杉。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斜阳疏竹上;残雪乱石中。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叠帆依岸尽;微照夹堤明。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断崖分鸟道;疏树见人家。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旌旗愁落日;号角壮悲风。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集兰亭序字)跌宕孔文举;风流贺季真。(集唐诗句)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野翠生松竹;潭香闻芰荷。(集唐诗句)短歌能驻日;闲坐但闻香。(集唐诗句)智勇冠当代;卓荦观群书。(集古人诗句)游山喜乘兴;种竹能养闲。
隔沼连香芰;缘岩覆绿萝。(集唐诗句)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落日江边笛;残春岛上花。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登高必自卑;行远终自迩。寒竹有贞叶;灵芝冠众芳。寒江侵雾月;晓角满城霜。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
鹏鹗励羽翼;龙鸾炳文章。(集唐诗句)叠石通溪水;当轩暗绿筠。
慷慨谈世事;卓荦观群书。(齐彦槐)溪静云生石;窗虚日弄纱。(集唐诗句)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集唐诗句)暗灯风焰晓;春席水窗寒。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暗觉新秋近;残河欲曙迟。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 魂来枫林青;魄返关塞黑。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嘉木偶良酌;仙芝皆延年。
愿持山作寿;常与鹤为群。(集唐诗句)端居喜良友;独立占古风。(集唐诗句)碧玉归乾坤;丹心痛入天 蕴真惬所遇;赏心知有余。
蕴真惬所遇;振藻若有神。(集唐诗句)德从宽处积;褊性合中求。
澄江静如练;长啸气若兰。(李世卓)鹤从珠树舞;凤向玉阶飞。蕊香蝶竟采;泥软燕争衔。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墨研清露月;琴响碧天秋。(集唐诗句)霜月悟道妙;云林共清幽。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壁空残日暑;门掩候虫秋。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繁花明日柳;疏蕊落风梅。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露槿月中落;风萤池上分。
5.高中物理新授课模式 篇五
一、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启发式,就其指导思想来说,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愿意学习,能够学好,同时强调教师的作用,从实际出发,要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亲自动手、动脑,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即使是教师讲解,也要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因素。这些因素能否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来,取决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不是启发式。
不能把启发式简单地理解为“提问”的方式,这是对启发式的形式主义理解。即使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提问,也不一定是启发式教学。相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而是通过讲授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教学。
启发式指导思想的核心是相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具体地讲,就是尽最大可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热爱科学、勇于攀登高峰、克服困难的意志,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启发学生掌握方法,认识本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教师应利用故事、音频、视频、实验现象、设问等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思维的活跃。导入环节应力求快速有效。
2、探究新知:实验探究、体验感悟。物理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学生能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观察或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效果良好,确实促进学生由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进程,并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体验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围绕自身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会倾听他人观点,会质疑,能及时抓住要点,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并能适时点拨,使学生的交流讨论更加顺畅,课堂氛围活跃。
师生互动、知识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归纳出物理知识。
3、拓展迁移: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围绕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有梯度且适度,处理方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总结归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
三、新课内容特点的概括:
一、概念课,集中体现“形象”二字。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常用的办法有:a 运用实验,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较之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的要深刻和典型,而且创设的情境愈新颖生动没救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地思考。b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善于恰当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c 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新概念往往与已学过的概念、规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的引申出来,也可以创设学习新概念的良好物理环境。
2.进行思维加工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概念教学中,若只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的感性材料,而不同时让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尽管教师在将概念的文字或者数学表达讲得很清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仍处在分离的状态。因此,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就必须在他们获得足够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按照物理学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况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他们形成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句将这个概念的内涵表达出来。
3.运用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会更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特别要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已有的概念去面对新的物理现象时,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你,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规律课,集中体现“通法”二字。规律课的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有序的步骤: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造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引申和逻辑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怀着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信任,情绪饱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在中学阶段,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a 讨论规律(包括公式和图像)的物理意义,包括对文字表述含义的推敲,对公式和图像含义的明确;
b 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c 讨论这一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是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4.引导和组织学运用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对世界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通过训练,是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
四、、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判断一节新授课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就要看在新授课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1.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完成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2.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达到一定的比例。3.检测反馈:例题应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有针对性、有梯度的制定,难度和题量适当;通过学生基础知识的达标率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4.教师基本功
教学语言生动准确,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并经常使用表扬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
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教态亲切,仪表庄重自然,师生信息交流畅通;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当,提高教学效率;
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地实施;
6.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 篇六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释义均正确的一项是 [ ]
A.繁芜(wú)丛杂:形容草木茂盛,多而杂。
肤(fū )浅:形容理解不深。
B.豁(huō)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
诽谤(bàng):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C.卓(zuó)有成效:效果很好。
污蔑(miè):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D.永垂不朽(xiú):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不可估量(liàng):无法估计。
2.“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
A.反复 夸张 B.比喻 反复
C.反复 比拟 D.反复 讳饰
3.“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选出对“形成的空白”的正确理解 [ ]
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4.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中心论点是 [ ]
A.马克思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B.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C.马克思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D.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影响。
E.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5.下列加粗的成语没用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C.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D.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参考答案
1.B(A项中“hū ”应为“fū ”,C项中“zuó”应为“zhuó”,D项中“xiú”应为“xiǔ”)
2.D
3.D
4.C
7.初二语文课文重要知识点 篇七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事迹菏郑首鞫剩;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8.日积月累,重要课文,知识点 篇八
▼ 第一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三、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二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思念亲人的情绪是由(秋风)引起的。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4、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到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理解填空。
1、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游子们思念家乡)。
2、《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写景抒情
3、《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籍)。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抒情方法是(叙事抒情)。
4、《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5、《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①教“我”读唐诗宋词。②(珍爱墨梅图)③无法回国而哭泣④(郑重地送我“墨梅图”)⑤临别赠“我”手绢。
6、《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谢冰莹),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7、“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贾岛)和(韩愈)。
三、日积月累。(表达思乡的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间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呼吸)、(睡觉)、鲸的生长。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4、《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5、“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4、《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描写。课文的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冯骥才),课文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张乖崖),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日积月累。
(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
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日),猜谜语的方法是(象形法)。谐音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本)意,括号外是引申义。
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在此之前,人们在(竹)片和(木)片上写字。“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象形)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指事)、(会意)、形声。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殷商)时期。
5、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唐朝的(柳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huán 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第七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二、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三、日积月累。
(励志成语)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2、《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
都(北京)举行典礼。会场设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国大典程序如下: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群众游行)。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①、(请乡亲们回来碾米)②、(给群众沏茶)③、(帮助母女推碾子)。
7、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祁黄羊),我还能写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前仆后继)(大同小异)。
8、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9.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 篇九
1.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临危不惧。
2.聂荣臻:恩怨分明,宽仁大义,心肠慈善。
(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心肠慈善,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3.孙悟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
4.猪八戒:功利憨厚,富有人情味。
5.唐僧:严格执著,心地善良,慈悲为本。
6.沙和尚:忠心耿耿。
7.白骨精:诡计多端,贪婪狡猾,善于变化。
8.侍奉吴王的少年:智慧过人,勇敢爱国,少年老成。
9.吴王:固执己见,独断专横,迷途知返。
10.斯帕拉捷: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勇于实践,坚持不懈。
11.天游峰的扫路人:乐于奉献,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豁达开朗,朴实健康。
12.苏格拉底:睿智的大学者。
13.于谦: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
14.王冕: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15.福楼拜: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直言不讳。
16.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短篇小说之王”)
17.刘老师:坚强乐观(身残志坚,乐观开朗,执著追求,自强不息)。
18.孔子:循循善诱,充满智慧,和蔼可亲。
19、颜回:谦逊沉稳,温文尔雅。
10.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 篇十
(一)绪论涵义
“绪”,从字义上说是丝端的意思,即一缕丝有多少个“头绪”。顾名思义,作为一本书的绪论,就是要为学生建立起一门课程的知识轮廓。
从教学角度看,绪论课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学习方法和教学总体安排等内容。
(二)绪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绪论是教材的先导与灵魂。
绪论作为一本教材的概述,是读者(或学生)最先接触到的部分。但是,从近些年出版的教材情况来看,有相当部分的教材未写绪论。而有绪论的教材其绪论也没有真正符合绪论的写作要求,没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是对整体内容的重复堆砌,有的则是天南海北的一顿胡乱引用,更有甚者,把前言与绪论混杂在一起……
(1)绪论是构成一本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具有科学与通俗的内容,还应该具有合理与完整的结构。绪论则是教材结构系统中的重要一项,同案例、习题、参考文献一样,是不能忽略的。绪论好坏,直接影响到教材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了教材的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2)绪论是教材的纲领。
绪论与教材正文有着密切的联系,绪论是教材的发端之言,是总揽教材的纲领,它为读者概括说明教材的整体内容以及教材或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从而使读者(或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科的全貌。
2.绪论课是对授课对象的“启动”与“激发”。
“绪论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或两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启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有“启”、“承”、“转”、“合”,绪论就是教材的“启”。好的“绪论”教学,教师和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这就是启动。“启动”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明白这本教材的主旨和篇章结构,从而达到认识教材轮廓的目的,使学生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绪论教学,使学生在认识教材的同时,也认识了教师本身。“激发”是指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动机是在对学科的价值观领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潜在力量,动机越高尚,其动力越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充分,学生会自觉地学好本门功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后面就容易了。开头“难”的原因,是因为“万事开头重要”才难,教学也是这样。第一堂课上得好坏,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忽视甚至省略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严重影响了今后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绪论课是授课者自编自演的“首映式”。
教师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像电影摄制,更确切地说像教师自编自导自演。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剧本”——教材,又要策划“剧情”——编写教案与课堂设计,还要“自演”——讲述传授知识。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一堂好的授课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而一堂差的授课则是无聊的泡沫剧。因此,如何演好“这场戏”,“首映式”——绪论课,对“观众”(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亦是演员)——学生而言尤其重要。首次的绪论课讲授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教材的推测评价。因此,绪论课是整个学科教学的基础课、前言课、简介课、导言课。上好绪论课是今后正常教学的基础。如果绪论课没讲好,学生一开始对这门学科的性质、作用不清楚,心中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好了也没用”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产生种种疑虑,影响了听课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4.绪论教学贯穿整个授课教学过程。
教材的绪论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等作用。绪论教学尽管是在课程之初,但其引领与导向必贯穿整个授课的全过程。讲授绪论课时不妨留些悬疑与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吊起学生求知欲的胃口,增强学习兴趣;二来可以在后续授课过程中,逐渐解开包裹,给学生答复。即解决了问题又回顾了先前的知识,前后照应,相得益彰。
(三)绪论教学认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有些教师觉得教材的绪论跟教材的内容关系不是很大,且绪论的内容抽象空泛,讲起来枯燥无味。因此他们认为不必花大功夫、大力气去讲,只要稍微讲一下,一带而过就行了。更有甚者干脆不讲。而学生更是无视绪论的存在,或者认为绪论是个引子,根本没说什么实质东西;或者干脆认为老师是在胡侃、说大话,“危言耸听”,等等。
当然,不同层次的绪论教学有不同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绪论教学的重要性被认知得好一些,很多教师以及一些专业人员都认为绪论教学能极大地激发中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能较好地促进后续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在高等教育层面,大学本科师生对绪论教学的认知却不容乐观。学生认为绪论可有可无,内容空洞,虚而不实,考试也不是重点,学它无用。而教师中也有很多人认为,教学对象都是大学生了,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都很高,索性捡“干的”来讲,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学。其实,殊不知这样已经大错特错了。借用当前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是“绪论没讲好,后果很严重”。
笔者认为:应该正视绪论课教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
1.“用心良苦”。不怕做错,就怕不用心去做。端正对绪论课的态度,认识到绪论课的地位与作用,精心准备,使开端良好,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精益求精”。绪论是一本教材的统领,其内容已经较为“浓缩”。但在授课时,为了把握课程及其最新科学前沿动态与研究进展,自然会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有时讲述也就难免“跑远了”。笔者认为:绪论的授课必须精心准备,细心商斟,精益求精,选好内容。要以学为主体,教与学互动,如“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等。
3.“绳之以法”。此法为方法,不妨运用诸如“谜团法”、“提问法”、“讲故事法”、“事件引入法”、“辩论法”等,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解课堂气氛,力求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顺水推舟”。这是引人入胜的方法,需要授课人平时有丰富的教学素材积累。
5.“八项注意”。在绪论授课时要十分注意以下八个方面: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程特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安排,课程考核。
参考文献:
【高中课文名联(授课重要参考)】推荐阅读:
高中课文内容06-09
高中课文教育叙事08-15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诵课文07-25
出师表高中课文原文08-21
苏教版高中语文要求背诵课文06-19
高中课文《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09-30
高中语文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08-11
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07-09
高中军训感言参考07-02
高中家长意见参考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