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的作者是谁

2025-02-04

一千零一夜的作者是谁(精选5篇)

1.一千零一夜的作者是谁 篇一

家世背景

杜牧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杜牧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这样形容自己家庭:“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26岁,进土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开成二年(838),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迁官外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暮年

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杜牧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2.《金瓶梅》作者是谁 篇二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关心这个谜?

首先当然是因为这部小说很重要。在《金瓶梅》之前,中国的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写非凡人物的非凡经历,而《金瓶梅》则描写了一个普通商人家庭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传奇色彩。它标志着中国小说向写实主义的转化,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如《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重要作品的出现。而且,在这以前,像上面提到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一种“滚雪球”的方式累积形成的,不能强烈地体现作者的个性,而《金瓶梅》则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由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再加这部小说文笔放肆,历来争议不休,于是有了“天下第一奇书”之目。

第二个原因,是《金瓶梅》虽然作者不明,但从它最初以抄本问世到刊刻成书,煽动了明中后期一大群最有名的文人,因而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诱惑着人们去追寻。

万历二十四年(1596),所谓“公安派”的领袖袁宏道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那里得到《金瓶梅》的半部抄本,立刻被它迷住,赞为“云霞满纸”,又性急地想知道“后段在何处?”他因此而留下的给董其昌的信,是关于《金瓶梅》的第一份文献。他的弟弟袁中道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作《游居录》,再次提到这本书,从中可以看出袁家兄弟已经将《金瓶梅》大致抄全了。

还有谁藏有这本书呢?以博学著称、中国最早研究海洋动物的屠本在《山林经济籍》中说,明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后七子”的首脑王世贞家里藏有全本,可惜已经失散。他从医学巨擘王肯堂那里读过二卷,在名诗人王稚登那里读过另外二卷。

史学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他从袁中道那里抄录了《金瓶梅》带回南方,冯梦龙这位伟大的通俗文学家、《三言》的编纂者看到了,激动地“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今所见《金瓶梅词话》的最早刊本刻行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应该就是冯梦龙推动的成果。

这个名单还没有写全,但通过以上罗列,能够看到《金瓶梅》对当日最优秀的文化人带来的冲击---它实在是很奇特。而格外值得强调的是:从小说内容来判断,《金瓶梅》应该在万历前期才完成。就是说,当众多名士为之惊喜不已时,作者应该还在世,他也许正带着诡谲的笑容看着这一切。

我们通过小说本身来了解作者,能够知道他熟悉中等以下的官场和商人阶层,自身的社会地位不会很高。当然,我们也清楚地感觉到他是稀见的天才,他以一种悲悯而又尖刻的眼光看着人世的一切,看着人们厚颜无耻而兴高采烈,忙忙碌碌而一无所获。他的文笔任意挥洒,漫不经心而令人震撼,他所描述的世界除了无望的溃败别无其他。

现在的人们因为《金瓶梅》在写成不久就开始流传,而最早接触到它的又都是名流,总觉得从他们的点滴记述中总有可能追查到作者的真实情形。但实际上,最初留下的关于他的材料,就已经是混乱和自相矛盾的精测,从一开始,他就已经成为谜。

3.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篇三

【相关阅读】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出版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其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4.三都赋作者是谁 篇四

《三都赋》的作者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的很好了,就放弃这个念头。

5.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作者是谁什么诗 篇五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上一篇:关注细节成就完美下一篇:艺术团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