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2024-11-22

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精选8篇)

1.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一

城冲中心学校学生打架事件处理办法

学生打架事件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校内外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为杜绝在校学生打架事件,避免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人身伤害,经研究,制定此处理办法。

一、全体教师应高度认识到学生打架事件的危害性,平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工作要到位。

二、教师发现学生间的冲突,应及时有效地制止、调解,并及时向当日学校值班人员通报,然后再作处理,不能及时处理好的再通报给由保卫科及校务会。

三、所有学生应自觉认识到打架的危害性,避免打架事件发生。同学间出现矛盾,要寻求正确有效地解决办法,最好及时向班主任(或老师)报告。

四、全体学生一旦发现打架事件,要积极劝阻、制止、并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报告。

五、本着教育原则,发生学生打架事件,学校各部门,各位老师应把耐心的教育转化工作放在首位。

六、学校将视其情况,对参与打架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七、以下打架行为,视为严重违纪行为,学校将给予严厉处分。

1、打架过程中,使用了管制器具等;

2、造成对方身体伤害的;

3、参与打群架的;

4、纠集社会闲杂人员参与打架的;

5、打复架的;

6、屡次参与打架,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7、辱骂、殴打学校教职工的;

八、参与严重打架事件的学生,在打架事件中挑起事端,唆使他人参与打架,(或行为恶劣)负主要责任的学生,根据情况,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同时学校还将作以下处理:

1、学生必须写出详细过程并作深刻反省、检讨,家长须到校作书面保证。

2、借读生,学校将勒令其退学。

3、应届生和休学生不听劝其转学或停学的,不予毕业,不发毕业证书。

4、该学生的等级评定不及格(C等以下)。

5、应届的和休学生如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打架的,学校督促班主任在毕业操行评语上打C等级或D等级,坚决阻止其升学到高中,同时保卫科做好相关文字材料由校务会、班主任、家长、班干部等相关人员签字证明,以备后查。

6、毕业后升不了学的学生如参军、招工、应聘等,须学校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学校将如实提供其在校极差表现材料,决不姑息迁就。

九、所有参与打架的学生,当年不得参加学校各种奖学金、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取消其入团资格,所在班级月评中给予扣分;多次发生打架事件的班级,取消其当年先进班级评选资格。

十、打架过程中出现的医疗费纠纷,双方家长协商解决,学校从中调解。调解不成,双方可申请司法机关裁决。

备注:

1、本办法如与国家有关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2、本办法解释权属校长室。

3、本办法自即日起执行。

舒城县城冲中心学校

2013.6.24

2.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二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任何医疗器械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所谓批准上市, 是指社会、技术、伦理和法令皆可接受的基础上的认可,即“效益大于风险”的一种“风险可接受”的产品, 而非绝对安全[1]。医疗器械在医院流通过程中从采购、验收、使用、维修到报废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管,控制风险隐患,保证其临床使用安全,是贯穿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全过程的重要内容。淄博市第一医院从2009年起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对2012—2014年报告的19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及报告数据对风险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1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1.1制度流程建设

制定和完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流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及预案。明确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可疑即报的原则,明确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报告时限、考核管理办法。

每月进行汇总反馈,每季度进行分析评价,每年根据上年度监测管理情况更新制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实施方案》,按照计划制订、执行、反馈、监督考核、评价改进的循环方法实施管理。

1.2建立健全监测组织机构和监测网络

医院成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 领导和组织全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委员会下设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收集、调查审核、汇总、网络上报,对收集数据评价分析,制订医疗器械质量改进和安全使用的计划。在全院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建立监测点(共设监测点68处),由各临床、医技科室指定信息员(共126人)负责本科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搜集 、汇总、上报工作。由监测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实现院内监测网络全覆盖。

1.3持续改进管理

监测小组及时将各科室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将结果通过院内信息平台及时反馈到科室。定期向各科室反馈省、市监测中心的评价信息,改进科室工作、消除隐患。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制订质量安全改进计划,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改进。通过近3 a的持续改进和规范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2医院2012—2014年3a内上报的191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分析

2.1发生(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产品类别和比例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91例。按管理类别,第一类医疗器械31例,占16.2% ;第二类医疗器械88例,占46.0%;第三类医疗器械72例,占37.8%。共涉及6个医疗器械产品分类中53种医疗器械,主要有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使用导尿包、 输液泵、监护仪、留置针、心电图机、牙科综合治疗台、超声手术刀、电动洗胃机、吻合器等。表1为发生(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产品类别和比例。

2.2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排序前5位医疗器械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上报例数最多,通过护士使用前检查,检出未启封的单件小包装破损、异物、断裂等45例;输液器使用中及时发现连接件脱落、漏液等14例,及时中止使用,处置上报,避免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表2为发生 (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排序前5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

2.3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因产品设计因素所致不良事件12例,运输或储存原因5例,产品材料质量因素165例,使用操作因素7例。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如输液器、注射器、导尿包包装破损、包装内异物、断裂、连接件脱落、漏液等质量原因造成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干预处理,发现不良事件个例立即对该类产品进行追踪检查处理。 对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方面的设计缺陷及时与生产商沟通联系,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如发现输液泵使用中多次出现电源接口处进水短路,经现场检查发现因输液泵电源接口处无防水措施,输液过程中一旦有漏液现象,液体会滴到输液泵电源接口处,导致电源跳闸或机器损坏。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整改,在输液泵电源接口处加装防滴漏电源盖,有效防止了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向生产商反馈提示整改。工程技术人员巡检中发现护士采用不当的消毒方法对监护仪导联线进行消毒,致使导联线表面绝缘层硬化开裂而造成接触不良,及时予以纠正并同院感科、 护理部共同制订导联线清洁消毒标准下发科室,规范使用行为。

3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控制对策探讨

3.1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指导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

医院设备监测部门应有效地控制采购环节的风险,对科室提报的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性进行风险分析。从科室申购器械的技术指标、材料性能、产品质量信息、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等方面指导临床科室的医疗器械采购计划。根据不良事件记录,对在用医疗器械进行使用风险分析和预警、提示。

3.2加强与生产商沟通,共同控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和风险的扩大化

监测组对发生(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判断, 对于存在风险的医疗器械品种及时与厂家沟通,提出合理化要求或建议,要求其限期调查解决并反馈[2]。 生产企业应及时采取检查、修理、重新标注、修改完善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缺陷。我院监测组对输液泵频繁出现接触不良及滴速不准、监护仪在监护过程中面板失效、落地式无影灯失衡倒伏等不良事件向生产商提出要求,得到生产商的及时响应和解决。

3.3加强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监管和持续改进

对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风险管理情况实行使用科室层面、设备科层面、医院层面三级监管。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机制,根据风险程度,发布风险预警, 暂停或终止高风险器械的使用。经医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3.3.1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控制预案并进行演练和评估

对已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追踪调查和原因分析,对该类医疗器械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使用风险评估,除设备本身可能产生的漏电、灼伤等能量危害、生物学危害、环境危害、使用操作不当造成的危害、设备维护不当造成的危害等之外,还包括火灾、停电、断网、使用环境温湿度、洁净度不达标等可能存在的外部风险。分别从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性2个方面风险进行分析排序,制订应对方案。

3.3.2制订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预防性维修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PM)

根据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等级制订PM计划,进行实施、反馈、评价和持续改进。建立设备现场使用和维修记录,分析使用、运行、故障维修信息,对同类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指导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工作。

3.3.3加强计量仪器设备监测管理,降低因计量错误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计量仪器的合格判定是指评定仪器的示值误差是否在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是否符合其技术指标要求[3]。为临床提供准确合格的计量仪器及设备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至关重要。我院严格遵循计量仪器按检定周期检测和修后必检原则。确保医疗设备、仪器100%计量检测合格,在计量校验合格有效期内安全使用。发生不良事件损坏的设备(如输液泵等)修复后必须重新进行检定、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如已达到使用寿命或多次维修经检定、检测各项性能指标仍不能达到规定质量技术参数的设备, 予以报废[4]。通过近3 a的不良事件分析比对,未发生因强检计量仪器计量失准、计量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

3.3.4落实好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定期检查评价。通过培训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正常运转的各项性能指标[5];能够识别简单故障表现,判断和应急处置不良事件;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超负荷使用、带故障使用等现象。

4结语

3.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三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4.学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篇四

由于班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加之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处理的紧迫性特点,因此,根据学校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处理办法,供班主任参考。

一、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

1.班级考勤

2.带违禁物品

3.顶撞老师

4.打架斗殴

5.校内意外伤害

6.意外伤害紧急处置

二、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一)班级考勤

班级考勤时,会遇到学生未到校、逃课和身体不适等情况。

1.相关责任人

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级部主任

2.应急处置措施

(1)学生无故不到校

①预防措施

做好前期要求→安排考勤员(留意观察)→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

②处置程序

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原因排除隐患→后期教育。

(2)学生逃课、逃操(体育、微机、课间操)

①预防措施

做好前期要求(班级班规体现)→安排考勤员→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

②处置程序

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排除隐患→后期教育→跟进观察。

(3)学生身体不适(感冒、发烧、肚子疼、过度用药)

①预防措施

做好前期要求→了解学生的病情、情绪

②处置程序

与家长沟通→写假条→核实是否到家→了解病情进展→后续跟进。

(二)带违禁物品

1.相关责任人

班主任、家长、学生、任课老师、级部主任

2.应急处置措施

(1)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

①预防措施

做好前期要求(班级班规体现)→通过学生了解情况→不定期检查。

②处置程序

与当事学生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找原因→处理手机→制定整改措施和目标→形成处理意见。

2.学生携带烟、打火机、管制刀具等

①预防措施

重视前期要求(制定班级班规)→通过学生了解情况→不定期检查。

②处置程序

与当事学生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找原因→形成教育合力→处理物品→形成处理意见→持续关注学生动态。

(三)顶撞教师

学生公开反对教师的建议,对教师的批评持对抗态度;当面指责教师的错误,指出或反驳教师对问题判断的失误,指责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或事情本身缺乏全面了解,处理问题不注意场合,判断失当等;另一方面,学生情绪烦躁,性格倔强,对问题理解偏激等。

1.相关责任人

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

2.应急处置措施

①预防措施

了解学生→公平看待

②处置程序

带离教室→了解学生想法→全面调查→利用教师合力→讲清老师做事原因→与家长交流争取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处理意见→班内说明情况→总结反思→后续关注。

(四)打架斗殴

主要是指在校学生间发生的打斗事件。

有校内班与班之间的矛盾斗争;有班内学生矛盾激化形成的打架吵闹,也有校外因素参与下校内学生间的打斗事件等。

1.相关责任人

班主任、级部主任、家长、学生、任课老师

2.应急处置措施

(1)班内(班主任、学生、家长)

①预防措施

前期做好问题处理引导→安排安全员

②处置程序

到场分离→查看是否受伤→分别了解原因(书面材料)→其他人了解情况→分别作当事同学工作→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达成处理意见→班内说明→总结反思→后续关注。

(2)班间(班主任、级部主任、学生、家长)

第一时间到场→分别带离当事学生→查看学生情况→了解原因(书面材料)→其他在场同学了解情况→班主任沟通→与级部主任沟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达成处理意见→班内说明→总结反思→后续关注。

(3)级部间(班主任、级部主任、德育处、学生、家长)

第一时间到场→分别带离当事学生→查看学生情况→了解原因(书面材料)→其他在场同学了解情况→班主任沟通→与级部主任沟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达成处理意见→班内说明→总结反思→后

续关注。

(4)伤情比较严重

班主任第一时间到场→产看伤情→必要时拍照留证→及时上报级部主任→班主任及时送医或打120→及时通知家长→医院处理→调查原因→向学校汇报→征求处理意见→向家长说明情况→达成处理意见→德育处通报处理结果→总结反思→后续关注。

(5)校外(班主任、级部主任、德育处、学生、家长)

报警→协助警方调查情况→联系家长→带离当事学生

询问经过(形成书面材料)→与级部主任沟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达成处理意见→德育处通报处理结果→总结反思→后续关注。

(五)校内意外伤害

1.不严重(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家长):

第一时间到场→了解情况→查看伤情→紧急处理→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送医务室处理→和家长交流→总结反思→后续关注。

2.严重(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

第一时间到场→了解情况→查看伤情→紧急处理→汇报级部主任→送医院或打120→汇报学校→和家长交流→班主任、级部主任、学校领导看望→达成处理意见→总结反思→班主任后续关注。

三、处理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一)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遇到突发事件,班主任要冷静头脑,克制自己,沉着应对,处变不

惊,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决定处置方案。

(二)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化解矛盾

不管突发事件发生在谁身上,班主任都要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不能偏心,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三)积极疏导,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

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用优点克服缺点,不要背思想包袱,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处理看成一次对全班学生引导教育的契机,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四)掌握分寸,谨慎行事

分寸感是教育机智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掌握分寸很重要,稍有偏颇,就可能把成功变为失败,把学生推向反面。有时在一定条件下需要退,有退有进,退是为了进,掌握好分寸,教师要以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思考,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逐步具备分寸感。

(五)即兴发挥,机敏幽默

5.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五

10、错误的有3、6、8,其余全对; 11-20、错误的有12、17、20,其余全对; 21-30、错误的有21、25,其余全对。

35、BAABD36-40、BBCBA 41-

45、BAAAD46-50、ABDAC 51-

6.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六

版本号/修改码:B/0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目的

为了规范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分析及处理,明确职责和权限,及时、准确调查事故、事件的过程,分析事故、事件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定本程序。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环境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3 参考文件

Q/SY 1002.1-20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ZYXS/HSE.CX.29-20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规定》 4 职责

4.1质量安全处负责组织公司权限范围内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上报及配合调查工作。

4.2办公室、投资建设管理处、加油站管理处、非油品业务处、党群工作处、人事处、审计监察处等根据职责分工参与业务范围内事故的调查处理。

4.3所属单位负责权限范围内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上报及配合调查工作。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4.4基层单位(库、站)负责本单位事故、事件的上报,配合本单位事故的调查。5 管理要求

5.1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5.1.1安全事故分类、分级 5.1.1.1生产安全事故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将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种类分为以下三类: a)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单位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

b)道路交通事故,指公司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c)火灾事故,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5.1.1.2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按人员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具体分级如下: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a)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三级:

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B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C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1.2环境事故分类和分级

5.1.2.1环境事故分为五类: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有毒气体扩散事故、溢油事故、危险化学品及废弃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环境破坏事故。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5.1.2.2环境事故分级

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其中Ⅰ级和Ⅱ级环境事件为集团公司响应级别,Ⅲ级和Ⅳ级事件为企业响应级别。具体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危害等情况划分:

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及以上; ——因环境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

b)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发生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重大污染的事故。

c)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发生3人~9人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及以上、15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100吨,造成较大污染的事故。

d)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发生3人以下死亡;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为1吨以下,以及在非环境敏感区油品泄漏量为15吨以下,造成一般污染的事故。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5.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按照《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HSE事故责任单位及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管理规定》要求,进行事故报告。承包商事故参照公司事故进行报告。5.3 事故、事件应急

5.3.1事故、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5.3.2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5.3.3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5.4事故调查

5.4.1事故发生后,公司及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和其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5.4.2对于政府委托公司调查的事故,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当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应当由安全环保、生产、设备、人事劳资、监察、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销售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报告。5.4.3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4.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5.4.5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5.4.6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f)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5.4.7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深入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召开或参加上级单位召开的事故分析会。5.5事故处理

5.5.1所有事故均应当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5.5.2事故单位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各项防范整改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追踪。

5.5.3对事故责任人按照《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HSE事故责任单位及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5.5.4事故的原因与处理结果应发布通报,同时深入、广泛开展事故教育,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5.6事故统计与档案管理

5.6.1事故发生后,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所属单位)应及时将事故信息录入到HSE信息系统。

5.6.2所有事故处理结案后,必须建立事故档案,并分级保存,事故档案应当至少包括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证据资料: a)一般事故C级事故档案,由所属单位建立,并送本单位档案室保存;

b)一般事故B级及以上事故或环境事件档案由质量安全环保处建立,并送档案室保存。6 支持性文件

6.1《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HSE事故责任单位及管理人员责任追究管理规定》黑油质〔2011〕13号

6.2《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黑油质[2010]212号 文件编号:HLJXS / HSE.CX.16— 201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改码:B/0 记录

7.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七

关键词:突发性,大气污染,风险,管理

1 我国地区大气污染状况与特点

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 规定了10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浓度限值, 这10项污染物为二氧化硫 (SO2)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氮氧化物 (NOx)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臭氧 (O3) 、铅 (Pb) 、苯并芘 (Ba P) 、氟化物 (F) 。根据环境状况公报,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与上年变化不大, 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 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降低。总悬浮颗粒物 (TSP) 或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酸雨区范围和频率保持稳定, 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还具有北方比南方严重;;冬季重于夏季, 且差距正在缩小;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大城市污染最严重, 特大城市次之,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再次之的特点。

2 突发性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分类及风险评估

2.1 常见突发大气污染事件主要污染物

当前诸多出现的突发性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工业、民用生产中由于能源消耗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二是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或者是有毒气体保管不当而产生的泄露;三是易燃易爆物品所产生的突发性爆炸事故, 四是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事件, 近几年在工业生产中对放射性物品的使用较为广泛, 这也带来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近期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事件。

2.2 突发性大气事件风险评估

2.2.1 形式多样: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中主要有核污染事件、有毒化学物品泄露事件、爆炸污染事件等, 这类事故所涉及的行业、领域较多, 较难控制及管理。

2.2.2 突发性难以控制: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中, 尤其以突发性的特征作为主要标志。例如:在有毒气体的生产和制造中, 正常的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泄露点, 这在短时间内较难发现, 易失去早期控制监管的条件, 这类事件有着较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2.2.3 危害较为严重:

环境污染本身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突发性的危害会比正常的生产中有着更大的排放量或者是泄露, 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污染将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危害。

2.2.4 处置难度大:

由于突发性的污染事件本身就是在短时间内爆发的污染事件, 排放量大、污染物多, 工作时间短这些特点需要相关紧急事件的处理部门处置得当。例如在核放射物的遗失事件中, 如果尽快找到放射源这才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给相关职能部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处置管理措施

3.1 加强大气检测, 大众媒体监督

环境保护是人人之事, 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客观的监管。作为职能管理监测部门, 应不断增加监测、防控点, 重点对人口密集区域及工业区域附近进行监控管理, 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和泄漏。同时广泛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 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力度进行环境保护监控。一是唤醒全民对生命之气大气质量的关注, 另一方面, 对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

3.2 合理设置监控点, 严防布控监测

在选择相应的监测点时, 应考虑以下几点:1) 设置点应在工业生产或者相关地域附近设点;2) 在人口密集、主要居民区附近设点, 监测生活区附近的大气变化情况, 紧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对突发性大气事件污染物设置对照点、对照面, 有参照性的评价相关的检测信息。

3.3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定期检测更新设备

在控制污染源方面, 首先应加强检测预报工作, 进行公众舆论监督。城市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一样, 天天预报, 一是唤醒全民对生命之气大气质量的关注, 另一方面, 对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增加压力。加大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力度, 定期举行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等的相关教育,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必要的更新和检测,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稳定性。

4 结语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但在现在又是刻不容缓之事。基于此, 我们应该充分结合国情、地情、行情制订有效的环境治理的方针、策略, 集中人力、物力加速突发性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 建设美好和谐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辛佳.浅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3) :113.

[2]汪林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1) :114.

[3]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J].环保前线, 2009 (6) :23-25.

8.风险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工程保险;索赔;理赔;风险管理

工程保险周期长、技术复杂、风险事故发生频繁、损失金额较大。因此从工程保险合同签订的开始,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便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设立风险管理的负责机构,明确各自在赔案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被保险人索赔的风险管理技术

1. 机构设置及职责确定。

在工程保险中,项目业主作为主要的被保险人,应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与工程保险赔案相关的一切事务,维护被保险人在索赔中的正当权益,推动赔案处理的顺利开展。专设机构的职责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1)在风险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接收出险单位的事故报案,分析判断保险责任;(2)赶赴现场初勘取证,安排保险公司及公估人现场联合查勘,组织赔案公估理算及协调,跟踪赔案处理,组织单位和人员提供保险人所需的相关资料证明。(3)向出险单位解释保单条款和保险规定及最终理算结果等。

由此可见,专设机构的职责贯穿赔案处理的始终。由于对工程保险条款和相关法规具备专业知识,专设机构能为保险公司顺利处理赔案提供各种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被保险人不因工程保险索赔中的某些作为或不作为丧失获取经济赔偿或给付的权利,有力维护了工程项目业主获取全部合理赔付的合法权益。

2. 索赔程序。

索赔程序可以简单表述如下:(1)出险报案;(2)紧急施救;(3)保险责任判断;(4)紧急通知和事故报告;(5)现场初勘;(6)现场联合查勘;(7)证据材料提供;(8)协助公估理算;(9)协助再次查勘现场和补充材料;(10)接受最终理赔报告。

3. 索赔中的风险管理技术。

索赔中风险管理的根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行使索赔权利的过程中,既要保护自身工程或财产的安全,又要争取积极有利的条件促使双方公平、合理地处理赔案,使被保险人得到及时、合理的经济赔偿或给付,提高索赔效力,以迅速恢复工程建设,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讼诉。具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如下。

(1)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规定了被保险人行使索赔权利的时间效力,具体体现在三方面:①报案及时;②施救及时;③索赔及时。出险单位在出险后的第一时间内应及时向业主和其专设机构报案,此为报案的及时性原则。在报案之后,业主和出险单位应及时组织人员消除风险事故,抢救未受损的工程或财产,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此为施救的及时性原则。及时的施救费用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合理补偿,补偿金额一般不超过工程保险金额。此外,在专设机构确定风险事故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时,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此为索赔及时性原则。

(2)真实合法原则。被保险人在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时,要做到构成索赔条件的因素是真实可靠的,各种证明文件和材料及索赔手段是合法的。对于伪造有关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部分不承担赔付责任。其行为如果不合法并构成犯罪的,被保险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有理、有据原则。“有理”原则是指被保险人充分依据保险法和工程保险合同的相关条款,维护自身获取合理保险保障的权益,公开、公正地与保险人及公估人商谈索赔过程的每一环节,讨论最终赔付结果,用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维护索赔权利。“有据”原则是指在索赔过程中,被保险人应出具所有与赔案处理相关的文件资料,协助保险人和公估人进行现场勘查和取证。被保险人要想获得比较合理的赔偿,必须做好灾后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良好的文件管理系统是成功获得索赔的必要条件。积极主动地寻求有价值的数据资料是维护自身在赔案处理中合法权益的关键。

(4)面对第三方索赔的缄默性原则。在发生第三者责任事故造成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害时,除紧急情况外被保险人在未取得保险人和公估人书面同意前,不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示对损失负有责任并承诺赔款或予以解决,也不要修理第三方的损失财产。

(5)保留代位求偿权原则。如果被保险工程或财产事故是由第三者责任引发的,被保险人除了通知保险人之外还应向第三者提出索赔。即使被保险人为避免向第三方索赔造成的不便而直接向保险人索赔,也应以书面形式向第三者提出索赔,为保险人保留代位求偿的权利,使保险人在履行对被保险人赔偿的义务之后有权利再向第三者追偿。

二、保险人理赔风险管理技术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人是承担风险的主体。在工程保险中,保险人要兼顾保险双方的公平和利益,及时合理地进行相关赔付,满足业主转嫁工程风险的心理预期,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理赔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使工程保险的发展既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转嫁风险的需要,又能提高保险公司工程保险的竞争力,促进工程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理赔程序。

在工程保险中,工程建设期长,工程风险复杂,理赔的技术含量也较高。理赔的程序简单表示如下:(1)接到被保险人的索赔请求;(2)通知经纪公司、公估人和再保险接收人;(3)联合查勘现场;(4)收集相关证据材料;(5)公估理算出具初步理算报告;(6)预付赔款;(7)再次查勘现场,收集相关补充材料;(8)定损,出具最终理算报告;(9)赔付;(10)向再保险人摊回赔款。

2. 理赔风险管理技术。

完善的理赔风险管理技术是构建经营工程保险的财产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理赔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于培养保险公司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调查取证能力。保险公司在接到损失通知后,应立即派人到事故现场,对受损保险标的进行调查,以便正确掌握事故范围、损失程度、性质影响和原因等情况,为理赔的责任确定、损失评估、赔款理算等工作奠定基础。为了对保险标的损失情况提供充分有利的证据,需对事故现场拍照,在必要情况下,还应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对损失数量进行清点,有时还要用仪器进行检验和勘测并保留资料。保险公司应尽量收集能证明事故原因、损失数量、损失金额等内容的记录、证明、发票、工程量清单和被保险人的事故报告等,对损失较大的案件还要查封被保险人的会计帐。

(2)责任确定能力。保险公司应在审核被保险人提供的单证齐全、真实的前提下,对照保险条款中涉及赔偿责任的规定,分析和审核风险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包括:①分析事故原因,核定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否属保险责任。②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是否在保险期限内。③确定损失是否发生在保险单规定的施工场地或地址。④审核损失的工程和财产是否包括在保险的范围之内。⑤判定损失金额是否属于保险责任。

(3)评估定损能力。工程保险赔偿金额与保险标的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其基本原则是:损失程度越重,赔偿金额占保险金额的比例就越大。在工程保险评估定损中,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按市场价格评估。如果保险标的遭受损毁,保险公司可以按同等类型物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来确定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作为赔偿依据。②在保险标的遭受部分损失但可以修复时,按恢复原状所需费用评估,并视为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但由于技术的更新或材料的考究改变原有结构或质地使费用增加的,对于增加的费用,保险公司不予以赔偿。③推定全损。受损的保险标的不能修复或恢复费用超过保险标的实际价值,即为全损或推定全损。损毁的如果是工程,应以工程的实际完成投资为损失金额;如果损毁的是施工设备和已建筑竣工的工程,应以其保险金额为损失金额。

(4)赔付能力。在出现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重大赔款,案情相对清楚但又尚不能结案的情况下,首席保险人有责任将预付赔款支付给被保险人,并安排赔款摊回。预付赔款一般为总赔款金额的30%左右,目的是提高理赔效率,帮助被保险人迅速恢复工程建设。

在理算师出具最终理算报告后的规定时间内,首席保险人应及时负责将赔款划付给被保险人。为了方便平时零星赔款的支付,首席保险人还可与共保人建立一定金额的小额赔偿基金,用于平时的小额赔付。在确定赔案的损失金额后,赔款可由理算师直接支付给被保险人,但每次赔付的最高限额不应超过赔偿基金。如果其他共保人不能按规定时间划付赔款,应由首席保险人垫付,如果共保人的任何一方不能履行赔付责任,则由其余共保人按共保比例分摊。

(5)摊回赔款的能力。当预付赔款或最终赔款在一定数额内,首席保险人可自行支付后再通知其他共保人,其他共保人在接到首席保险人通知后,将各自相应的份额付给首席保险人。当预付赔款或最终赔款超过一定数额后,首席保险人需立即通知其他共保人,并在其他共保人向其划付应分摊的金额后将赔款支付给被保险人。当预付赔款或最终赔款数额巨大时,首席保险人应首先取得国际再保人同意付款的确认通知后,再向其他共保人发出赔款通知。其他共保人在收到通知后的一定时间内向首席保险人划付应分摊的金额,之后由首席保险人一并划付给被保险人。在共同保险人垫付全部赔款或预付赔款的情况下,首席保险人应从再保险经纪人处摊回相应的由再保险人承担的赔款,在规定的工作日内,首席保险人根据相应共保比例将所摊回的赔款划拨到其他共保人指定的帐户。

参考文献:

1.孙智.工程保险.中国三峡出版社.

2.孟宪海.建设工程保险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保险研究,2001,(3).

3.李晔,张清华.浅谈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保险.上海保险,2002,(4).

4.何小锋,杜奎峰.CIP及其在我国大型工程保险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保险,2002,(8).

作者简介:郑垂勇,河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江峰,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上一篇:生产经理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大学生社区服务学习与就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