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操作程序(12篇)
1.临床输血操作程序 篇一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试行)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赣州市中转血库(医院血库、输血科)业务考核标准》(暂行)的有关规定。制订我院操作规程。
一、输血原则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输血指征,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不多输,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二、临床输血前的准备与申请
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2、输血前准备: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过敏、发热)和经血传播疾病(HIV、HBV、梅毒、血液寄生虫等)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做相关检查(ALT、乙肝两对半、HCV、HiV1/
2、RPR、ABO血型、Rh血型、Hb、HCT、血小板、不规则抗体筛查)等。患者或其家属在《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医务科)或分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输血治疗的申请:《石城县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为本院唯一有效的临床输血申请单,申请输血时由经治医师将《输血申请单》内容逐项填写完整,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凡资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特别是缺乏输血史、妊娠史和医师签名的《输血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补上,不得迁就。
一次用(备)血量超过2000ml要履行报批手续,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急诊除外,之后必须补办报批手续。
4、亲友互助献血。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赣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Rh(D)阴性和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6、血型鉴定:
1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ABO血型鉴定: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P89-92。
(2)、Rh血型鉴定: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P93-95。
(3)、A、B亚型及其他亚型鉴定: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六章《血型血清学检查》。
(4)、凝聚胺法ABO血型鉴定:
①、取试管2支并标记为“A”管(加A型血清,含抗B)、“B”管(加B型血清、含抗A)。加已知血清2滴,再加1滴待检者3%--5%血球(洗涤或不洗涤)。
②、各加LIM(低离子液)0.6ml,混合均匀。
③、再各加2滴Polybrene Solution(凝聚胺液)混合。3400rpm离心10秒或1000转/分 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大约0.1ml左右的液体。
④、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⑤、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复悬液),并轻轻混合,结果判断:如A管凝集散开,B管凝集不散开,鉴定血型为“A型”;如A管凝集不散开,B管凝集散开,鉴定血型为“B型”; A管、B管均凝集不散开,鉴定血型为“AB型”; A管、B管均凝集散开,鉴定血型为“O型”。
说明:凝聚胺法ABO血型鉴定对于凝集管来说,不能排除免疫性抗体的存在。
(5)、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证实。
三、交叉配血(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1、血样采集和《输血申请单》送验。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 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不能在输液通道或与输液同侧静脉取血)。并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一同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送、验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血样和《输血申请单》的拒收。受血者血样标签填写内容与《输血申请单》所填内容不相符;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项目填写不完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含义不清等,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要求临床医师重新核对补齐或重新填写“血样标签”和或《输血申请单》,不得在原“单”上涂改更正。采集血样量不够要求重新采集。
四、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交叉配血标本: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以内的(含前次交叉配血留下的血标本),量不少于2毫升,若须多次配血,每增加一次血量也相应增加1毫升。若是事先保存的血样应确定其未变质后方可使用,一般应重新采集。
2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右旋糖酐可干扰交叉配血,应在输注前采集交叉配血标本。
(二)、交叉配血前应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3个月内的婴儿可以不做反定型),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紧急输血时可除外),正确无误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对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
(四)、每次交叉配血完毕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都必须密封或将试管盖紧,在2-6℃至少保存(放冰箱)7天。
(五)、交叉配血方法的选择。
1、盐水介质配血法:适用初次受血或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患者。
2、凝聚胺配血法:凡盐水介质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均使用本配血法。
(六)、交叉配血操作方法
①、盐水介质配血法: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P107-109。②、凝聚胺配血法: 1、3%--5%(红)血球悬液配制:1毫升生理盐水中加30--50微升压积红细胞,混匀(洗涤或不洗涤,盐水介质配血法最好洗涤3次)。
2、取试管两支,标记主、次侧:
主侧:病人血清(浆)2滴,加供血者3%--5%血球1滴。次侧:献血者血清(浆)2滴,加病人3%--5%血球1滴。
3、各加LIM0.6ml,混合均匀.室温静置1分钟。
4、再各加2滴Polbrene Solution混合,静置15秒。5、3400rpm离心10秒或1000转/分,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大约0.1ml左右的液体。
6、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7、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如凝集不散开,则为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为配血不相容;如凝集散开,则为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凝集,为配血相容,进一步在显微镜观察有无凝集。
8、交叉配血报告方式:① 同型交叉配血:“主、次管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② 异型交叉配血(不主张):“主管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次管交叉配血有凝集、3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无溶血反应”。
(七)、抗体筛选试验操作方法:
1、抗人球蛋白试验: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2、凝聚胺抗体筛选法:
(1)、取2支试管,各加病人血清(或血浆)2滴,分别加入3%--5%筛检血球(谱细胞)1滴。
(2)、各加LIM0.6ml,混合均匀。
(3)、各加2滴Polybrene Solution 混合。
(4)、3400rpm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约0.1ml左右的液体。
(5)、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6)、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如凝集散开,则为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凝集,为抗体筛查阴性,如凝集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为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性质、效价)。
(八)、将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复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等内容逐项填入《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中,此“单”为“交叉配血报告单”,经认真核对无误后与全血或成分血一起发往临床(入病历)。并将“交叉配血结果”登记在《石城县人民医院交叉配血结果记录本》上。
(九)、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同型输注。
五、血液入库、核对、储存
1、全血、血液成份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型码,储存条件)等。及时进行入库登记。
2、按A、B、O、AB血型将全血、成分血分别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全血质量(4℃±2℃保存)外观检查(见附表一)。全血及其成分的储存条件和保存期(见附表二)。
4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3、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不合格。
4、《石城县人民医院血库收、发血记录》填写要求。
(1)、按表中内容逐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
(2)、“入库”栏中的“血袋号”根据储血袋下方的“血袋编号/条型码”中标明的号码填入其中,发血时将“血袋编号/条型码”易撕条撕下贴在“出库”栏的“血袋号”栏中(由配发血人员执行),另一张“血袋编号/条型码”由临床输血操作人员在输血前核对无误后将其撕下贴在《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中的“供血者血袋号”栏中。“入库日期与时间”、“取血日期与时间”应按年、月、日、时、分钟格式填写完整;“入库”、“出库”栏中的“血型、品种、数量”应相符;“出库”栏中的“九项核查、取血日期与时间、取血者”由临床取血人员填写。
六、血液的出库(发血)
1、配血合格后由配发血者通知(电话等)用血科室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禁止患者及其家属、亲友等取血。用血科室工作人员由于患者急诊正在忙于处理时,配血者或本院非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有责任将血液送至用血科室。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血液及其成分血发出后不得退回,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把握。
4、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七、临床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 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检查无误方可进行输血。并将另一张“血袋编号/条型码”撕下贴在《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中的“供血者血袋号”栏中,以备日后查核。
2、冰冻血浆的溶化。①溶浆水浴箱。水量充足(2/3),有温度计监测水温(37℃)。
5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每周清洗消毒、换水一次。②溶浆方法。将冰冻血浆浸没在37℃水浴中,不停地轻轻摇动,直至完全融化为止。其他溶浆方法均不得使用。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合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7、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8、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石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及时记录在《输血反应登记本》上。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6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9、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 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八、公民无偿献血
1、积极开展公民无偿献血。
2、对已参加公民无偿献血的用血者,辖区内的凭《无偿献血证》由赣州市中心血站负责调配,辖区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血库仪器及管理
1、储血冰箱。要求使用血库专用冰箱,温控、报警装置完好。每日清洗消毒一次,无其他物品存放,每天8 :00、12 :00、16 :00、20 :00记录温度一次。
2、溶浆水浴箱。水量充足,有温度计监测水温,每周清洗消毒、换水一次。
3、血库工作制度和职责。见《检验科规章制度》。
4、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储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5、血库资料。保存好所有有关临床用血资料:《石城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血申请单》、《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血库血液进、出库登记本》(保存10年),《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保存10年,在临床病历上),《石城县人民医院交叉结果记录》(保存10年),《石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赣州市中心血站血液出库单,赣州市中心血站血票存根及现金收费发票,冰箱、水浴箱温度、清洗消毒记录本,交接班记录本,输血反应调查与处理记录本,差错事故登记本,各科用血通报表等。
石城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石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001年4月16日
7
2.临床输血操作程序 篇二
输血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每个输血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 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1)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各种需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合作。 (2) 对精神高度紧张和对输血有顾虑的患者, 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陪伴, 使患者了解输血的目的、作用和输血治疗的全过程,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在心理和身体上接受输血治疗。 (3) 创造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 避免高声讲话, 动作要轻柔, 避免不良刺激, 使患者焦躁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增加对输血治疗的信心。 (4) 输血过程中各项操作要严肃认真, 技术操作熟练准确, 反复巡视病室, 观察患者,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输血前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血液的领取:在血库领取血液时与发血者共同核对血液的质量是否良好, 血袋管口是否密封, 血型和交叉配血报告有无错误, 血袋标签、相容性标签的字迹是否清晰完整, 还有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外观质量, 准确无误时, 方可签字取回。
科室的核对:血液从血库取回科室, 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液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由2名护士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要输入的血液之间的信息是否有误,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ABO和RHD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号码、血液成分类别及血量等。
输血时, 仍由2名护士在患者床前与患者一起共同核实上述内容, 确认一切信息相符时, 方可为受血者输入。
血液从血库取回时, 在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 避免剧然振荡, 否则红细胞会破碎、溶血, 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库存血不得加温, 以避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 不可直接输入冷库血,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 不可过长, 以避免引起污染。
一般治疗性输血注意以下事项: (1)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2) 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血液成分时, 前一袋输完后, 要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再输注下一袋。 (3)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 (4) 输血时, 多种成分输血, 先输入血小板, 其次为冷沉淀FFP, 再次为先输入保存期短的血液, 后输入保存期长的血液。 (5) 常温下, 全血和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 1单位FFP和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完。
常用血液成分和输注 (成分输血)
红细胞, 其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采用双头输血器, 一头接血袋, 一头接生理盐水, 用大号针头选用较粗的静脉。 (2) 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一般不超过4小时, 洗涤红细胞须在制备后尽快输入 (24小时内) 。 (3) 红细胞粘稠度较大, 输注时需要反复倾倒血袋, 轻轻摇动使红细胞混匀, 必要时向血袋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来稀释红细胞, 当发生阻塞时应更换输血器, 切不可强行挤压血袋和输血器管道, 以免造成血管栓塞。 (4) 红细胞内禁止加任何药物, 特别是乳酸林格液、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盐水等, 否则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凝固和溶血。
血小板, 其输入方法与注意事项: (1) 血小板应在20~24℃振荡条件下保存, 严禁放入4℃冰箱, 严禁静置或剧烈振荡, 避免血小板聚集、破坏。 (2) 血小板从血库取回, 必须立即输入可用常规输血器。 (3) 输入速度越快越好 (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 , 一般80~100滴/分。 (4) 因输入速度过快, 输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护理,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5) 同时输入几种血液成分应优先输入血小板。 (6) 因血小板制品较昂贵, 应完全输入,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袋。 (7) 一般应ABO血型同型输入, 必要时, 也可进行相容性输入。
血浆及血浆制品, 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凡冰冻制品 (血液) 需解冻后再输入, 血浆、冷沉淀必须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 (2) 凡冰冻血液制品须在37℃水浴中融化, 不得在室温下自然融化, 不得在超过37℃环境下融化。 (3) 完全融化后尽快输注一次输完, 10℃环境中不得超过2小时, 4℃环境中不许超过24小时, 且不可再冰冻。 (4) 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 凡变色或凝块 (包括其他血液制品) 严禁输入。 (5) 血浆输注速度按医嘱并结合患者的病情, 严格掌握 (一般速度5~10ml/分) 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物融化后要立即使用, 应在30分钟内输入完毕。
输血中的操作与护理
首先建立顺畅的输血通道, 我们常用的是静脉输血, 由于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最暴露, 最容易穿刺, 是输血最常用的静脉, 其次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 为了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因手术及创伤部位流失, 凡是头颅部、上肢手术及外伤时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其次, 输入细胞类血液成分时可用成人18G针头, 静脉较细或儿童输血时可用较细的23G针头, 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选用较粗的针头。选用标准的输血器;所有血液成分输入时应要求标准输入器, 连续输入成分时, 输血器应在5小时更换1次, 或每输入4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时更换1次, 以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发生阻塞时需要更换输血器, 不可挤压血管, 避免将血栓挤入导管至栓塞, 需要加压输血时, 用专用输血器和血泵或其他方法。
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参与到输血的护理中, 因为很多患者的自身体验症状出现在生命体征改变之前, 护士是无法观察到的, 告知患者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 如寒战、发热、皮肤潮红、瘙痒、胸闷、腰痛、呼吸短促、焦虑不安等, 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以便妥善处理。 (1) 每袋血开始输入时应先慢后快, 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出血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开始输入的15分钟内, 或最初输入30~50ml/分, 护士在患者床边观察其输入的速度、患者的反应, 并记录其生命体征。 (2) 在整个输血的过程中要保持血液输入的顺畅, 防止输血管道的扭曲受压、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 若针头出现脱落、移位、阻塞时应及时处理。 (3) 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患者, 倾听他们的主诉, 当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值班医生。 (4) 对于意识不清、手术麻醉、病情不稳定、有多种疾病的患者, 输血中更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每20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生命体征, 因为这些患者不能主诉输血过程中的各种反应症状, 准确地监测和护理更加重要。 (5) 在巡视中重点观察并记录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 如发热、寒战、面色潮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或异常升高、胸闷、腰痛、恶心、呕吐、尿的颜色等, 及时发现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 减少输血反应对患者的损害。 (6) 如果大量输血患者应注意防止其他并发症, 如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枸橼酸纳中毒、低血钙等, 尤其心功能不全, 年老体弱者。
输血后的操作与护理
血液输完后: (1) 应用静脉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管道, 然后拔针, 用无菌棉球或创可贴压迫止血。 (2) 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 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 (3) 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应记录反应症状、当时输血的速度、时间、处理过程及患者恢复情况, 并将原血袋保存, 以便查其原因。 (4) 输血用的血袋、输血器、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封闭袋中由专人送回血库, 至少保存24小时后, 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5) 护士应将与输血有关的化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同意书放入患者的病历中永久保存。 (6) 在输血结束后的1~4小时内, 每隔1小时都应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倾听患者及家属主诉的症状改变状况。
3.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篇三
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原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可以不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7天者,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第二次入院,应检查全部项目。
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
(2)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
(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
(4)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备输。
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如果有时)。
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8、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毁形消毒处理。
9、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
10、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4.临床输血操作程序 篇四
1、输血科工作制度……………………………………………………1
2、输血实验室工作制度…………………………………………… 4
3、输血管理制度………………………………………………………5
4、实习进修人员管理制度 ………………………………………… 7
5、输血考核制度及培训管理程序………………………………… 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0
7、《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5
8、《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0
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32
10、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54
11、输血科关于临床用血计划………………………………………59
12、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60
13、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66
14、输血科为临床24小时服务并提供服务项目…………………67
15、临床用血储备计划………………………………………………68
16、血液库存管理要求………………………………………………69
17、应急用血后勤保障人员…………………………………………73
18、临床输血过程管理制度…………………………………………74
19、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和实施原则…………………………… 78 20、输血前相关检测规定……………………………………………82
21、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85
22、输血前评估内容…………………………………………………88
23、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91
24、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 94
25、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度 ……………………………… 97
26、控制临床输血严重危害方案
…………………………………98
27、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103
28、血液贮存质量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105
29、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与流程… 106 30、临床紧急用血预案 ……………………………………………116
31、输血科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 ………………………… 124
32、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125
33、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129
34、输血前核对制度……………………………………………… 131
35、血液入库、贮存、运输和发放管理制度 ……………………134
36、临床大量输血申报审批单 ……………………………………137
37、紧急用血补办报批手续制度 …………………………………138
38、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的报批手续…………………………139
39、输血科管理信息化系统……………………………………… 141 40、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和输血前核对制度………………………143
41、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 145
4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46
43、输血科室内质控程序………………………………………… 148
44、室内失控项目和室间质评不合格项目纠正措施……………149
45、临床用血评价表 ………………………………………………152
46、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53
47、输血前评估和输血效果评价表………………………………154
48、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155
49、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157 50、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158
51、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 …………………………………………159
52、临床输血管理流程图 …………………………………………160
53、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流程图……………………………161
54、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162
55、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与程序 …………………………………165
56、蒙医中医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 167
57、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 169
58、蒙医中医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名单 ………………… 170
5.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篇五
符合用血条件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4 严重烧伤病人。
二
成分血的适应症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4 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X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三
输血前评估 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去,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各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四
输血后评价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3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分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输血效果评价
术中情况:
实际用血量:红细胞------ML,血浆-------ml,血小板-------人份,其他------
输血后相关检查:
6.浅谈对临床输血的认识 篇六
在必须输血的情况下, 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而不是简单地对患者进行全血输入治疗。全血在保存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成分失去活性或丧失功能, 只有红细胞保存完整, 因此只有治疗失血性休克或者大量失血时才考虑加适量全血。同时主张输入库存血和自身输血新观念。明确输血已经由传统的全血输血治疗阶段过渡为成分输血阶段, 此法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输血风险。
1 输血及其风险性
输血的概念: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 以补充血量或增加血浆蛋白等成分的含量, 达到改善循环或改变血液成分, 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等目的。
输血的风险绝不是零, 有时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与疾病传播,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窗口期”而难以检出抗体, 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局限导致有些传染病被漏检, 极少数受血者会因输血而面临感染传染病的危险。所以我们医务人员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可不输的尽量不输血, 必须要输血的在输血前与患者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 树立正确的输血观念
2.1 树立缺什么补什么, 科学合理和安全有效的输血观念
传统的输血治疗是不管患者的治疗需要一概输给全血, 这是十分不合理及不正确的。实践证明:大约80%以上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 所缺乏的不是全血, 而仅仅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果千篇一律输给全血, 患者得不到足够治疗量所需的血液成分, 其他大量血液成分不但发挥不了作用, 反而增加了患者的循环负担。同时作为刺激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对日后输血将带来不同程度的输血免疫反应, 或产生无效性输注等不良效果。如果将全血分离, 制成单一成分的血小板、白细胞, 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缺乏的成分, 这样就能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 大大提高了疗效, 又可一血多用, 合理使用血源、节约血源, 还可以减少不必要成分输入造成的不良反应, 这就是现代输血新概念———成分输血。目前国际上输成分血的比例占90%以上, 现代输血治疗已普遍进入成分输血的阶段, 在上海现代成分输血已高达97%以上。
成分输血就是用现代技术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禁止输人情血、安慰血, 而应该实施缺什么补什么的新概念, 如缺红细胞补红细胞, 缺白细胞补白细胞, 缺血小板补血小板。
2.2 树立新鲜血未必比库存血好的输血观念
(1) 新鲜血各种成分抗原性强, 易引起输血反应; (2) 新鲜血含有大量存活的淋巴细胞, 因此增加了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 (2) 梅毒螺旋体在 (4±2) ℃保存的血液中可存活3 d, 因而3 d内的血液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性, 超过3 d的血反而安全; (4) 输血的目的是补充血小板粒细胞, 12 h内的血才算是新鲜血, 但新鲜血中所含的血小板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效果, 因而输新鲜血弊大利小, 不主张输用。
2.3 树立全血不全的输血观念
全血离开血液循环并加入抗凝剂后可发生保存损害。在保存的过程中, 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 所以全血中只有红细胞保存比较完整, 其余的成分不是丧失功能就是丧失活性。如血小板要求在 (22±2) ℃振荡的条件保存, 因血小板有易凝集的特点, 而且还需氧, 血小板在全血中12 h以后大部分活性丧失, 24 h全部丧失。白细胞中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而中性粒细胞在4℃保存时最长不超过8 h, 全血中1 d活性全部丧失。全血细胞的疗效与红细胞相似, 但不良反应增多。
2.4 树立急性失血未必补全血的输血观念
急性失血时晶体液扩容加红细胞输注, 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失血量大且有进行性出血可以考虑加适量全血。
2.5 树立自身输血观念
自身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经保存和处理后, 当患者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输血时, 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疗法。
自身输血的优点有: (1) 节约血源; (2) 减少同种异体输血; (3) 避免输血传播性疾病和同种异体免疫性输血反应; (4) 反复放血和刺激红细胞再生使患者造血速度加快。因此要增强自身输血意识, 树立自身输血观念。
3 强化依法输血意识
首先, 我们一定要明确如今的输血工作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 输血是有法可依的。主要的输血法规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 《输血指南》等。
其次, 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依法从事和管理临床输血行为, 强化风险意识, 增强工作责任感, 严格按照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事临床输血工作, 强化质量意识, 减少输血带来的各种风险。
7.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篇七
为加强医院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最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血液供应及管理
1.输血科必须按照师市卫生局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临床科室用血必须从输血科申领。
3.输血科必须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输血科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4.输血科应与血液中心签订供血协议,做好用血计划(根据我院同年期临床手术用血量和科室常规治疗用血量的三倍储备血液),库存血液应尽量在2周内周转。发血按照采血日期的先后依次发出。按照红细胞血型A、B、O、AB储存血液的比例为3:3:3:1。
5.输血科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账目清楚,认真保管,不得私自销毁。有关血液入库、核对、领发等登记资料需至少保存十年。
6.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技术培训及考核,考核内容纳入科室质量考核。
二、临床用血流程及管理
1.临床科室用血必须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并记入患者住院病历中。
2.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不得越级用血。
3.临床用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及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输血治疗同意书》归入患者病历。无家属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节假日或夜间报医院总值班)或者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凡需申请输血者,临床医师必须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完善有关检查,内容包括血型、血常规、ALT、乙肝五项、抗-HCV、抗-HIV 1/
2、梅毒,检验结果录入病历保存。急诊输血患者可在输血之前留取血标本,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未归”字样,待结果出来之后将报告单归入病历。
5.决定输血前,应由临床经治医师开具交叉配血医嘱,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后,连同贴有条码的受血者标本至少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送输血科备血;凡申请少量输血(50ml或100ml)、大量输血(超过1600ml)、保存期短(7 天内)的血、特殊血液成分,如Rh(D)阴性血或冰冻红细胞,至少于输血前3天送输血科,以便向血站预约。(急诊例外)
6.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标本进行备血。
7.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符合输血指征和申请资质者方可按《临床输血申请单》备血和发血,不符合者应耐心向申请医师解释其理由,解释无效仍须按医嘱执行,必要时向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8.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交叉实验,必要时候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9.临床医务人员取血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确认无误后与输血科发血者共同签字,方可将血液带离输血科。严禁患者及其家属取血。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0.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一般取回的血液应在半小时内输注,血液发出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的,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不得自行在病区普通冰箱内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1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师)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严格查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实施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方可离开。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
12.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按照《输血严重危害控制预案》及时处理。输血科每月5日前,将上月医院所有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填表报乌鲁木齐市兵团血液中心。
13.输血后应在无菌条件下封闭血袋,在2-4℃温度下保留24小时后集中销毁。
14.临床医务人员有责任开展无偿献血知识、自身输血或亲友互助献血等的宣传教育。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15.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按照《紧急输血处理流程》执行。
三、临床用血评价
1.临床输血后,临床医师应通过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等对输血后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入患者住院病历中。
2.输血管理委员会根据《最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临床合理用血评价指标,定期对全院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临床规范、合理用血情况通过病历检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医务处向全院公示,并按照专项病历质量管理奖惩标准执行奖惩。
3.输血科定期对各科室及各级医师用血量进行统计、汇总,由医务处进行评价并公示。
4.输血管理委员对临床用血评价中问题突出的个人,医务处可提交医院办公会讨论,限制其临床工作或手术权限。
8.临床输血感染控制方案 篇八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方案。医院将成立控制输血感染工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输血安全及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查。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我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江华县民族中医院输血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组织构成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是控制临床输血感染的最高组织形式,具体领导并督查各临床科室开展输血感染控制工作。各临床科 室输血管理小组负责督促执行临床输血工作的输血指征把关、输血前检查、血液交接核对、血液质量检查、输血前查对、无菌操作、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等环节管理。
二、工作目标
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力争输血感染 率控制为零;严密观察输血过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严格执行永州市卫计委规定, 确保市中心血站为临床用血唯一来源地,坚决打击自采自供血液的非法行为,严格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感染的发生。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培训 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活动,提高全员输血安全意识及输血医学理论水平。医务科及血库、各科室加强临床输血技术管理, 开展临床输血技术训练, 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输血技术操作能力。
(二)加强血液来源、保存、出库及输血器材、贮血设备的管理 医院临床用血严格加强血液来源管理, 坚决打击自采自供非法采 血行为,接受县卫计委监督, 确保血液来源合法,血液质量合格。临 床用血全部由永州市中心血站供应。
血液保存是保证血液质量, 控制输血感染的重要环节, 输血科应 建立完善的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及储血设备管理制度, 确保出库血 液合格。
1、血液入库管理:输血科在血液产品接收过程中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血液质量,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核查内容如下:(1)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2)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血袋编号(或条形码);(7)储存条件。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2、血液保存管理:(1)分型保存应分类按序摆放,各型血液存放有明显的标示;(2)储血冰箱温度记录,贮血冰箱按规范有温度记录,每8小时一次,出现故障后,有检修、恢复记录及血液保存处理的记录;(3)严格血液保管交接班制度;(4)贮血冰箱内严禁保存杂物及私人物品。
3、血液出库管理 :(1)严格查对制度,发血时严格查对血型、数量、用血单位及各种报告单;(2)入出有序,血液的发放除临床医师因治疗原因特别要求外, 严格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以保证有效贮血。(3)严格执行送血回执制度,送(发)收(取)双方签名,以示血液产品合格收(取),并有可追踪性。(4)血液一旦出库原则上不得再入库,特殊情况下血液再入库必须遵守再入另存,记录另册,备忘明示的原则。在确保血液无损坏,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再发放。
4、储血设备管理(1)储血室、储血冰箱内定期消毒清洁。储血室每日晚用紫外线消毒 1小时,储血冰箱内每月用戊二醛进行物体表面擦洗消毒,再清水清洁;(2)细菌指数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储 血室内、储血冰箱内空气细菌指数监测。空气细菌指数监测不合格,应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改进方法,上报专案报告到医务科。(3设备科专业维修保养人员定期对储血冰箱进行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保养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对储血专用冰箱进行评估,若设备年久老化,及时提出更新设备报告。
5、输血器材:设备科统一对一次性输血器材进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查验并备案经销许可证、药监局注册证、营业执照及产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严把质量关。各科室不得自行购买一次性输血器材,更不得回收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输血器材(含血袋)按《医疗 废物管理制度》规定进行统一回收、消毒、处理。(三)加强输血操作管理
1.临床医生严格执行医院“临床输血操作管理规定”、“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输血传播性疾病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
9.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分析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给予输血治疗的ICU患者48例, 其中男27例, 女21例, 年龄在23~74岁, 平均年龄为 (45.39±10.66) 岁;原发病为低血容量性休克13例, 严重创伤11例, 心力衰竭14例, 呼吸衰竭8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病程在2d~2月之间, 平均病程为 (12.37±5.28) d;内科患者在24~72h内血红蛋白将至<60g/L, 外科患者<90g/L, 符合输血指证[2]。
1.2 治疗方法
按比例输入成分血, 先给予滤白悬浮红细胞输入, 输注红细胞单位数的计算公式为[3]:[Wt×V× (期望Hb值-输注前Hb值) ]/每单位红细胞Hb。 (Wt:患者体质量 (kg) ;V:每公斤体质量的血容量, 成人以0.07L/kg体质量为准, 每单位红细胞Hb总量以24g计算) ;输注5u的滤白悬浮红细胞以上则考虑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 以每1u滤白悬浮红细胞搭配100mL血浆的比例输入;如患者的血小板降至5×109/L以下, 给予血小板输注。
1.3 观察指标
输血前1h及输血后4h, 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 并着重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
1.4 疗效判断标准
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 分层[4]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总分为32分) , 以上凝血功能观察指标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改善, 并且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即为好转, 未改善或患者死亡为无效。
2 结果
好转38例, 好转率为79.17%, 好转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酶时间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 APACHEⅡ评分提高;无效10例, 死亡10例, 病死率为20.83%。见表1。
3 讨论
组织细胞正常代谢及器官功能的维持, 均依赖于充足的氧供及组织氧含量, 而危重患者常伴有贫血、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流障碍等病理机制, 如不及时纠正, 可引起多个器官功能的衰竭, 威胁患者的生命[5]。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可以提高动脉氧含量, 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排出量, 从而改善组织供氧及循环功能, 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表明, 输血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提高, 凝血功能显著改善。
有资料显示, 95%的危重患者在入住ICU3d可发生贫血。如贫血较为严重时, 会降低动脉血的携氧能力, 从而影响患者的组织血供, 输入红细胞可提高患者的氧输送而满足组织氧需量。传统观念认为, 提高患者的Hb至100g/L才能保证组织的正常氧供, 但是最新观点认为, 这一输血标准没有科学依据[6]。有研究表明[7], 危重患者可耐受较低的Hb, 但可耐受的最低血红蛋白水平还没有得到明确结论。有观点认为[8]内科患者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Hb、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较低, Hb<60g/L为输血指标, 60~90g/L之间时可输可不输, 外科患者Hb<90g/L为输血指标, 在90~120g/L之间时可输可不输。本研究中以在24~72h内内科患者的血红蛋白将至<60g/L、外科患者<90g/L作为输血指证, 符合报道输血要求。另外ICU患者输血应以成分输血为主, 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及传染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 输血治疗可以补充急危重症患者的血容量, 提高携氧能力, 增加血浆蛋白水平, 对循环有改善作用、增进凝血功能,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给予输血治疗的4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治疗的好转率及病死率。结果 好转38例, 死亡10例, 好转率为79.17%, 病死率为20.83%, 好转患者的凝血机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输血治疗可以补充急危重症患者的血容量, 提高携氧能力, 增加血浆蛋白水平, 对循环有改善作用、增进凝血功能,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关键词:ICU,输血治疗,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拜合提尼沙吐尔地, 王在义, 于朝霞, 等.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时同种异型输血1例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6) :745.
[2]朱明艳, 冯虹, 任舒, 等.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0) :1755-1757.
[3]徐文达, 陶国弟.成分输血对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西医药, 2011, 46 (1) :66-67.
[4]Friedman LM, Furberg CD, Demets DL.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trials[M].3rd ed, St.Louis:Mosby-Year Book, 1996:13-16.
[5]付祥林, 范士志.危重症病人优化输血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 1999, 1 (3) :186-188.
[6]杨素征, 常智忠.ICU病人的输血实践[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23) :3677-3678.
[7]HEBERT PC, WELLS G, BLAJCHMAN MA, et al.A multicenter, ra 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 care[J].N Engl J Med, 1999, 340 (6) :409-417.
10.临床输血操作程序 篇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我院2007年1~12月因贫血输入红细胞的患者共计351例, 其中男性216例, 女性135例;年龄36~64岁。患者一次性输入红细胞最少4U, 最多6U, 输血前后均未使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721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 , 一氧化氮 (NO) 检测试剂盒 (化学法, 江苏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 Beckman Coulter Gen.S System 2血常规检测仪和Beckman 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 (美国贝克曼公司) 。
1.3 方法
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次日各抽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 D T A) 抗凝剂5 m l, 分别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数及N O。淋巴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淋巴细胞数用血常规仪测定;NO测定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2 实验结果
输血治疗后, 患者血中的NO值明显上升, CD3、CD4、C D 8、C D 4/C D 8、C D 1 6/5 6比值和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下降, 输血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T淋巴细胞主要由C D 4的辅助性T细胞和C D 8的抑制性T细胞组成, 共同参与免疫应答, 输血能很大程度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CD3T细胞代表所有外周血中成熟的T细胞, C D 3分子主要协助T细胞抗原受体 (T C R) 识别抗原提呈细胞 (A P C) 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 H C) -抗原决定簇复合物。本实验结果显示, C D 3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减少, 一方面表明成熟T细胞减少, 另一方面直接影响T细胞A P C上M H C-抗原复合物的识别, 使其作用减弱。CD4T细胞的免疫功能是通过识别并结合M H C-I I类分子分泌细胞因子, 辅助其他细胞参与免疫应答[2]。本实验结果, CD4与输血前相比明显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CD4细胞克隆受到抑制。本实验结果显示, C D 4/C D 8比值较输血前有显著下降, 与文献报道一致。
本组患者输血后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 这可能与红细胞作为NO的储存和运输载体有关。此外, 输血作为一种移植, 当同种异基因抗原进入到体内, 由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不同, 受血者会产生一种免疫应答。存在于巨噬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机体免疫应答时出现表达合成NO, 这可能也是引起受血者血液NO升高的原因。输血导致的NO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增加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本实验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数量下降, 这间接反映了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实验结果显示CD16/56下降, 表明自然杀伤细胞数下降, 提示机体清除受感染细胞能力下降。
综上, 输血可以抑制受血者免疫功能, 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临床医师要提高风险意识, 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 努力做到趋其利, 避其害, 科学合理应用血液。
参考文献
[1]Van Sandick JW, Gisbertzss, I ten Berge IJ, et al.Immune Responses and prediction of major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hiatal or 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J].Ann Surg, 2003, 237 (1) :35-43.
11.临床安全输血措施 篇十一
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等)。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所致。控制方法:
1、外科手术、待产孕妇、有创诊疗操作,入院时常规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相关抗体筛查检测;内科、门急诊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也要将上述检测项目进行常规检查。
2、抗体筛查阳性结果,须做抗体鉴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临床。输血时,临床医师要提前与输血科联系,由输血科与市中心血站联系调配合适的血液。
3、需要输血时,输血科要复检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和RhD血型。
4、交叉配血试验必须采用能检测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二、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1、成分输血。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二级医院成分输血率要达70%以上。
2、烟台市中心血站所提供的血液制品,已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99.8%,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
三、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对不合格输血申请单,输血科拒绝接受。
2、护士采血时,一定要核对病人身份,与相关信息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采血。
3、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接收。
4、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是否一致,检查血液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专用取血箱和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
6、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患者信息、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无误后双方签字。
四、保证血液质量
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2、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12.临床输血操作程序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中心共接受400例输血的患者, 年龄为18~74岁, 其中各类慢性失血患者10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100例, 白血病及化疗后患者140例, 剩余全部为巨幼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
1.2 方法
400例患者所输注的血液为我中心血站的血液。根据标准规范进行输注, 输注期间紧密测检患者状态及皮肤情况, 加紧巡视, 做好全过程细致的相关记录。
2 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相关护理
2.1 过敏反应
我们所说的输血过敏性反应为:关节痛、荨麻疹、气短、低血压休克以及呼吸困难等[1,2,3], 若患者症状存在其中的任何一项则可以确定为过敏反应。任意一种反应出现都要第一时间调节输血速度, 让其缓慢注入, 并实施地塞米松肌肉推注, 若出现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没那么就要停止输血, 并对其实施1/1 000肾上腺素推注, 还要进行升压等一系列治疗, 参与观察对象的治疗有效率为100%。
2.2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输血之后在短时间里或输血期间患者出现寒战、发热等情况, 发热时体温能够达到39~41℃, 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皮肤潮红等症状, 反应时间为2 h左右, 之后会发生出汗, 最终退烧。患者发热的强度和输血的速度及热量有紧密的联系, 有的时候患者出现反应的时间在输血后的几个小时内发生。若发生反应就要第一时间停止输血, 并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等。
2.3 输血后出现紫癜
据临床观察这种情况均发生于输血后7 d左右, 其发生速度快、高热、畏寒、荨麻疹。有些患者还会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出血位置不固定、有的患者齿龈出血、还有黑便及鼻出血的情况;随之会发生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增加, 间接抗人球蛋白测检出现阳性反应。这种情况有效措施为免疫球蛋白静点或者甲强龙静点。
2.4 移植物抗宿主病
此症状会出现腹泻、皮肤潮红肝脾肿大等症状。并伴有发热, 体温最高时能够达到40℃左右, 相应的措施为实施甲氨蝶呤静点或者口服强的松、环孢素。
2.5 输血性血色病
通关观察此病症临床上会造成肝功能的损伤、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性功能降低等症状[4,5,6]。可以进行年轻红细胞的输用, 或者口服祛铁剂。
2.6 大量输血后反应
(1) 患者会出现肺水肿, 有些还会发生功能性心力衰竭等。主要症状显示:在进行输血期间或输血过后的60 min内, 出现心率加快、头痛、咳嗽、头胀、颈静脉努张等, 这种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 相应措施要及时停止输血, 让患者半卧, 避免静脉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还要对其加压输氧, 并进行酒精湿化吸氧, 避免肺泡里泡沫对外层的张力, 让泡沫破裂消除, 因此改善肺部气体换流, 降低缺氧病症, 必要时进行镇静、强心及扩血管的治疗。若出现恶化四肢轮流进行结扎。还可以对无贫血的患者实施适当的静脉放血, 从而减少静脉血液流量。
(2) 枸橼酸钠中毒。若出现这种症状患者会有手足抽搐及肌肉痉挛的症状发生;有甚者血压会减少、心室纤颤且伴有出血等症状。治疗措施可对其进行静脉注射氯化钙10 m L, 或10%葡萄糖酸钙。若进行快速大量的输血还要避免高钾血症。
2.7 细菌污染反应
其反应情况与细菌的类型、输血量以及受血患者的抵抗力有关, 严重患者能够出现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DIC等。一经出现此类反应要及时停止输血, 上报主治医师, 把剩余血和患者血标本送往化验室进行检查、进行血培养及药敏测试。
2.8 溶血反应
输入异型血液, 促使血管内溶血, 通常输入10~20 m L就可出现症状。发生溶血反应要第一时间停止输血并与主治医师联系, 且保留剩余血。采集患者的血标本重做血型检测及交叉配血测试, 抚慰患者, 用以消除其焦虑与恐惧情绪;保持静脉输液。口服及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促使尿液碱化。双侧腰部封闭, 且利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两侧肾区, 避免肾血管痉挛、从而保护患者的肾脏器官;紧密的观察生命指数与尿量, 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无尿或少尿者, 按急性肾衰竭实施护理。
3 结果
3.1 过敏反应
所有输血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共4例, 所有过敏反应都发生荨麻疹, 其中1例出现关节痛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1例出现气短、胸闷、且呼吸不畅, 1例发生低血压性休克[7]。全部患者全部降低输血速度, 且予以非那根肌注, 反应严重的患者输血立刻禁止, 并进行肾上腺素的注射, 同时要进行升压以及吸氧等治疗, 在此次临床观察中, 通过上述方法患者治疗全部有效。
3.2 非溶血性发热
400例输血患者中有1例出现发热症状, 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停止输血, 紧密的观察病情。患者寒战的时候为其进行保暖, 发热的时候可以利用退热药, 例如扑热息痛以及安痛定等。
3.3 输血后紫癜
该中心400例患者共有1例出现输血后紫癜, 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静点以及甲强龙静点, 2 d后血小板开始提升, 7 d后血小板为正常水平。
3.4 移植物抗宿主病
这400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对其进行甲氨蝶呤静点以及强的松、环孢素口服。14 d后腹泻停止, 发热症状有所好转, 咳嗽、咳痰病症减轻。30 d后转氨酶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水平。
3.5 输血性血色病
其中1例多次输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出现输血性血色病, 在临床上可对其输入年轻红细胞, 或口服祛铁剂后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
3.6 大量输血后反应
在进行分析的400例输血患者中, 大量输血后发生出血的患者为1例, 经过输注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之后, 出血症状随之消失。经分析结果总结出, 输血反应的发生概率和原发病没有必然的关系。以过敏反应居多, 发热反应次之、后面一次是输血后紫癜以及循环负荷过重等。
4 讨论
输血反应指的是在输血进行中或结束之后, 因为输入的血液或其相应制品或所用的输注材料而出现的不良反应[4]。提议对有过敏历史的患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30 min口服皮质激素以及抗组胺药。选择没有过敏史的血液供应者, 反复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可选择洗涤冰冻红细胞、红细胞、洗涤浓缩血小板, 不能够再使用血浆与血浆相关的制品, 去除微聚物或白细胞并不可以避免过敏反应, 因血浆蛋白能够透过滤器。
来该中心的400例输血患者中有2例发生发热反应, 为防止输血发热反应, 尽可能的输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者在输血及采血时用过滤网过滤掉血液中的白细胞, 能够避免因白细胞抗体与白细胞凝集素造成的输血发热反应。还可以运用白细胞交叉配血测试, 选择白细胞相互可以融合的供血者, 以及测检粒细胞特异性抗体等。来该中心进行治疗的400例输血患者中有1例发生输血后紫癜, 要避免输血后紫癜, 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检查血小板抗原, 配型后再进行输注。与输血相应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预, 最有效的方法是洗涤红细胞及输注冰冻红细胞, 运用辐射仪对血制品实施照射, 从而使淋巴细胞完全被灭活。输血性血色病基本用在要进行反复多次输注红细胞才可以保持正常生活的患者, 这类患者因为长时间、反复的多次输血, 而血液中大概含铁约为450~500 mg/L, 身体排泄的铁却只有1 mg/d, 输入的铁在体内慢慢的累积、沉淀, 过多的铁以含铁血黄素状态积累在患者的胰、肝以及心肌等。初期时这些脏器里含铁黄素淤积, 之后会出现组织功能的损伤, 从而造成输血性血色病。大量的输血指的是在24 h里输库存血量相当患者的全部血液容量。在大量输血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快速输入库存冷血, 要十分严格的掌握输血量, 防止输血过量, 要时刻测定红细胞淤积, 依照其结果进行输血量的控制。
该中心的400例输血患者中输血反应的出现率以过敏反应居多, 发热反应次之、在之后为输血后紫癜以及循环负荷过重等。输血反应的出现率和原发病联系不大。目前来看, 输血在当代治疗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过输血并不是绝对的安全可靠, 伴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输血医学正在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输血已经由全血转变为成分血, 从替补的概念逾越到了治疗的概念, 从自体到异体, 从单纯的血液到生物制品。从另一个层面分析, 输血波及到的范围越是广阔, 输血次数越多, 输血量越大, 因此致使了输血反应出现的比率也就越高。怎样最大程度地确保用血者安全可靠, 最大程度的降低输血反应的出现, 除了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外, 还要熟知输血的安全防范方法及相应的措施[8]。通常护理人员是输血治疗进行过程中的主要执行人, 当代输血技术需要护理人员有超强的责任心, 还要其熟练输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技术, 具备丰富全面的临床时间经验, 做到合理的护理、科学的护理, 要要以人为本, 才可以确保用血者的健康安全, 输用最为有效且可靠的血液, 才可以使输血服务于患者, 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江朝富.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8-10.
[2]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6.
[3]谢裕达.我院2003~2007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8) :138-139.
[4]孙荣华.临床常见输血反应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5) :55-57.
[5]杜滨, 刘勇立, 刘桂香, 等.11例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对策[J].青岛医药卫生, 1998 (9) :49-50.
[6]王学谦.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0 (3) :57-58.
[7]陈江, 代琼, 罗立.11407例输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9 (3) :65-66.
【临床输血操作程序】推荐阅读:
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06-10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试题08-04
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10-19
临床输血管理量控制10-21
临床输血工作制度11-04
我院举办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10-06
输血科制度程序性文件06-21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08-27
口腔科临床操作规范08-31
输血试题及答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