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16篇)
1.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阅读是学习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更是人们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从根本上讲,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因为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是教材中的,教材是学生获知识的重要途径。若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书中字、词、句的含义,当然也弄不清化学的基本概念,更谈不上领会和学习更深的知识。而且,学生的学习是终身化的,学生单靠掌握一点课本知识,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将学习终身化,必须会读书,必须从各种书中获自己所需的知识。
笔者就多年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做法,整理成文,供同行们参考。
一、根据所设置的情景,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
在每一节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集中精神,用2—4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新课内容。学生完成阅读以后,教师提问内容中的一些,学生只需要或多或少回答出知识,然后,教师顺势从情景中进入教学。
二、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避免脱离实际,走弯路,没有目的,没有针对性,不掌握方法的做法。因此,指导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易懂概念,独立读
对过去已经学过的内容,或生活中熟悉的知识,采用先读后议的方法。如:《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些内容让学生阅读后掌握其主要知识点,联系生活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如燃烧、分子、溶液等概念,教师可以给出提纲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读懂教材,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2、基本概念,着重读
指导学生阅读,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抓住关键。在化学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中,要对关键的字词深入体会,准确理解,教师要把分析讲解与学生的阅读相结合突破这一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出现象和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找出概念中“化学反应”“质量总和”“相等”“参加反应”这些关键词。教师则根据学生找出的关键词,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着重阅读,一方面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语言训练,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概念、原理的学习中理解更准确、更完全。
3、重点、难点,反复读
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反复去读,直到理解为止。如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中“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很绕口,学生也分不清“一种碳原子”“其它原子”“该种原子”。这些词语需要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仔细的阅读,并进行比较,对照教材反复分析,这样学生才可能理解和应用它们。
4、相似知识,对比读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发现知识点繁而多,并且容易混淆,做题时常常将知识点弄错。如学习分子、原子、元素三个概念后,做题时不知什么地方该用那个概念。为了消除这种思维混乱,可以让学生将三自、者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正确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深化理解,准确掌握知识。
5、课外知识,选择读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石,是学生跨进这门学科的导航器。但是,要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学会课外阅读。与化学有关的课外知识很多,假如全部将其阅读,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学回选择有用、有趣的知识阅读。
在知道学生阅读时,要继续抓住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练的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的教学中,要坚持不懈的指导学生阅读好教材,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发展
2.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二
一、精加工策略, 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 精加工就是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而进行的充实意义的构建或添加, 如补充细节、增添例证、扩展信息等。它能使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产生联系,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方便学生检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有意识地渗透精加工策略,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渗透:
(一) 比较法
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新知时,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 进行异同比较, 在对比中辨析、发掘本质特点, 加深认识, 避免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分不清纯净物与混合物, 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冰水混合物不是纯净物。而实际上, 冰与水是同种物质,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有关表格 (表内包括两者的概念、实例、区别以及联系等内容) , 在对比中更全面地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分析其他知识, 做到学以致用。
(二) 联想记忆法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时, 学生需要记忆一定的知识, 但这些知识相对繁杂, 而且也比较零散。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而如果打破常规, 结合知识特点, 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步骤等知识总结成简洁上口的顺口溜或歌词, 就能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比如, 液体试剂取用口诀:取液手不抖, 标签对虎口, 顺壁往下滑, 眼把量来瞅。当然, 也可以利用谐音方式, 借助夸张手法, 大胆展开想象与联想, 将其改为充满趣味的故事或文字, 使抽象枯燥的学习材料变得生动形象。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正极 (阳极) 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可谐音记忆为“父亲养羊”。此外, 图示法、质疑法等也是常见的精加工策略, 教师可适时进行渗透与指导。
二、解题策略, 提高解题能力与速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习题练习与测试可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借助例题与习题, 来分析其中蕴含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这样, 当学生把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策略后, 做题时就能“拨开云雾”, 遨游题海波涛, 更准确而快速地答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习的信心也会加强。
如“假设法”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效策略与技巧, 包括赋值假设、极端假设、过程假设法、转向假设法等。教师可结合一些典例来指导学生运用“假设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率与准确性。例如, 海洛因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毒品, 它的各元素质量分数值如下:O:21.68%, H:6.23%;C:68.29%, 其他的就是氮元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超出四百。教师可提问学生:“那么, 1个海洛因分子中有 () 个N原子呢?”选项为:A.1B.2C.3D.4.对于这一题目, 仅仅由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思考, 答题思路并不明确, 很难快速获得正确结论。而运用赋值假设法, 则可以轻松快速地解题。根据题意, 我们可以计算出海洛因中的含氮量是:1- (21.68%+6.23%+68.29) =3.8%, 其质量分数远远小于其他其它元素, 而N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比较大的, 所以可以假设1个海洛因分子中有1个N原子, 通过计算, 可以得出: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43.8%, 小于400, 与题意相符。因此正确选项是A。此外, 教师还可利用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探寻多样的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当然, 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 能够从由类似的问题模型中获得启发, 探寻简捷方法, 从而强化解题能力。
三、复习策略, 强化复习效果与质量
有关研究表明, 对接受信息的初次记忆, 通常只能停留一两天, 经过再次记忆, 可以延长一段时间, 因若想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在头脑中, 就需要经常复习, 加深印象。当然, 复习也要讲究策略, 进而提高效率。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复习, 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果。
首先,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每天所学的知识, 并定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巩固记忆。其次, 在单元或总复习时, 则要注意全面而系统的复习:1.注重基础。在解答化学题时, 需要以基础知识作推理依据。所以, 复习要立足教材, 进行梳理, 再将基础知识从点、线、面构建成网络体系。如以“质量守恒”作为中心, 构建化学计算网络;以Fe、O、C等为中心, 建立相应的元素化合物网络。比如, 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时, 教师可展示如下的网络图, 要求学生补充相关序号的反应议程式, 整体记忆。
2.将化学概念等理论知识习题化、具体化, 并融入一些实验探究知识, 强化综合分析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结合能源、生态平衡、环保、高新技术等社会热点问题, 选取或设计一些内容广泛、情境新颖的化学题目,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化学科技, 使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
4.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纠错本”, 时不时地翻阅错题集, 分析易错点与错因, 适当精练强化, 以免重蹈覆辙。
3.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三
【关键词】初中 化学教师 学生 自主学习 有效方式
初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级阶段开设的课程,学生在九年级才会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涉及到很多原理和化学现象,这些知识较为抽象,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九年级的课程内容比较紧张,化学这门新课程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采用“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以被动地位。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指导学生预习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会让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是教师却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过程进行了解。很多学生往往不太注重预习过程,他们在预习化学教材内容时,只是将所学知识稍微阅览一遍,之后对于所学知识没有任何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明确预习目标,让他们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目标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预习的效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预习和应该预习什么内容,有利于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水的组成”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所学知识。“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涉及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三个主要学习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这三点出发预习课文。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基本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加以解答。教师应该设计这些问题,比如“水属于哪一类物质”、“水由什么元素组成”、“我们在冬天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冰块,这其中反映了水的什么性质”以及“高原地区的人们在烧开水时,为什么会使用高压锅”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该章节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并将较难理解的部分备注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学习。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不仅应该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不应该忽略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课堂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脱离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就无从谈起。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中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相信大家都看过安徒生童话故事,里面有一位国王能够点石(CaCO3)成金(Au),这可信吗?”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相互讨论,然后推导出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化学反应写出具体的方程式。比如,其中一组学生就“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讨,在讨论中注意化学符号和化学条件的写法,知道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从而真正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所以,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适当开展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上述两点要求之外,教师同样不能忽视课后活动的作用。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开展课后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巩固,从而提高化学水平。但是现阶段,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会给学生布置很多练习题和模拟试卷,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全部被这些试卷占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创设课后活动,让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课题1“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开展课后活动。该课题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的质量等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所开设的课外活动也应该围绕这些知识展开。教师应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我们根据教材中所讲述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可以掌握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其他化学实验来证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会对此进行探究,然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反思,帮助自己提高化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所以,课外活动的展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和春芳.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08.
[2] 李琴. 将社会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高三化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篇四
我们在上高中的时候,学好化学一定要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我们才能有动力去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提高自己化学成绩。如果自己的计划制定好了,我们学习的时候会容易很多,我们要一阶段制定一个计划,看看自己完成的成果,认真的去执行。
基础
我们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先把初中的基础学习巩固一下,然后在学习一下现在高中的知识,这样我们会很有信心去学习,学好化学有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习
5.高考化学复习指导方法 篇五
目前,各个学校第一阶段的复习大都进入了收官阶段,而第一阶段的复习一般是以基础知识为脉络来进行的。这样,考生也对整个高中阶段各学科的知识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通过一次的复习,不可能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所以,及时回头看,既是对知识网络的进一步整理,也是进行查漏的关键一步。查漏方能补缺,方能为下一步的复习提供努力的方向。
-第二步:左右看
高考是综合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单看某一学科的成绩(特长生、特殊专业例外),所以,平衡高考各学科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发挥自己的整体优势,防止出现“跛脚学科”,影响自己的总成绩。水桶原理在高考中同样适用,所以,目前同学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弱势学科,应适当向弱势学科倾斜。
-第三步:向前看
距离高考还有近5个月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快制定调整策略和调整方法,也就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一般来说,第一努力的方向是个学科的知识漏洞,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和强化;另一个努力的方向就是自己的薄弱学科,力争提高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只有这样,这一阶段的复习才会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四步:向心看
6.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指导 篇六
化学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3、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4、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5、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 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聚焦化学核心素养,重视核心素养与平时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联系与深化。 化学学习应该有效处理好化学学科的三维目标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升到化学观念的层面,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发展为科学探究和学科思维,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化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2、注重化学思想,注意加强对物质决定性质思想、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等的认识和理解。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3、学会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潜能。 着力发展研究性学习能力、深层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着重提高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平时积累。
7.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七
一、优化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
新课标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凸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带回真实的生活中,让他们面对真实生活,自觉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分析、研究、反思,引导学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
例如在教《氯气》一课时,先利用课件播放近期有关氯气泄露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提出问题:如果你在现场该如何逃生? 讲述氯气的性质时可借助化学小故事,如讲述故事:国外一个淡黄色头发的学生跳进游泳池游泳。一会儿,人们吃惊地发现从水中站起一个满头绿发的青年。提出问题: 这是为什么?在讲述完氯气的性质后,提出问题:你们养过金鱼吗? 自来水可不可以直接养鱼?
二、活化教学内容,让学习贴近生活
“从生活中来 ,又到生活中去”,化学课的教材内容一般是以一个或几个实验、情景为载体,引出一个道德主题,这些内容大部分源于现实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如果坚持使用教材的内容则肯定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化学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 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改造和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例如:燃料和燃烧、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 处理这些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收集和筛选, 以此充实教学内容, 还化学课堂以生活化的本色。如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也可以设计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等创设学习情境。只要教师善于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 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探询、感悟、理解、想象,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深化教学知识,让学生理解生活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知识和人生的意义。例如:炸油条时,向面团里常加入纯碱和明矾,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不自觉地利用了三个化学原理,才有了受人喜欢的油条。纯碱(Na HCO3)和氢氧化钠(Na OH),这就是做油条的第一个反应:
Na2CO3+H2O=Na HCO3+Na OH
第二个反应是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气化碳:
2Na HCO3=Na2CO3+H2O+CO2↑
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许多充满二氧化碳的微小气室, 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 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会产生较多的氢氧化钠,因氢氧化钠是强碱,那是不能吃的,巧在发明油条的知道用明矾,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呈胶体形式存在,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伸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 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 (盐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舒坦自己的胃。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化学课,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理解生活的问题。
四、感化教学对象,让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 ”, 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后组织学生到环境监测站参观,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目前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知道煤燃烧、机动车辆排放废气、乡镇工业的较快发展和农村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空气、水源与土壤的严重污染,导致在粮食、蔬菜等植物中残留,给人和牲畜造成潜在的危害。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沙漠蔓延、树林锐减、人口剧增、一些物种灭绝和水源污染等均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当今环境问题都源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盲目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同时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
8.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学法指导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学法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概念多且较集中,如果不能很好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一旦学的知识稍多,应用上产生障碍,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激情会消退,兴趣会淡化,知识就会脱节,水平就会分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化难为易,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练习来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记忆概念、内化概念。
一、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是寻找共性,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的最常用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大量感性材料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和规律,总结形成概念。
第一,从形式上归纳。在四种基本反应概念教学时,先写出一些具体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再引导学生从实例的表示形式,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上寻找共同特点,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共同完善,形成概念。第二,从组成上归纳。在物质的分类教学时,可先给出具体的物质让学生从其组成上进行分析,然后老师给出一个名词,由学生解释,补充完善形成概念。如:氧化物的教学,先给出H2O、CO2、MgO、Fe2O3……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从元素组成上分析,再告诉学生这样的一类物质叫做氧化物,由学生解释什么是氧化物。这时学生可能会给出这样的解释一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物质叫做氧化物。这明显扩大了它的范畴,老师适时给出反例共同讨论,纠正、完善形成正确的概念。第三,从特征上归纳。学习溶液时,为了形成这一概念,先出示一杯搅匀的黄泥水、一杯搅匀的油水混合物、一杯搅匀的食盐水。问:把它们观置一会儿都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静置观察。再问:这杯食盐水的任何一处是不是一样咸?如果把它密封起来放置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食盐和水会不会分开?这就是它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给它一个科学的名称叫食盐溶液。请同学们根据抓住特征给溶液下一个定义,指名回答,共同补充,形成概念。
二、比较分析,理解概念
比较分析是知识传授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将概念化难为易、加深理解,认识本质、纠正偏差、把握共性的最直接方法。概念形成,不经分析,是僵化的,只会使学生死记硬背。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概念的认识,加深理解,准确地把握概念。
第一,比较名称,理解名称相近、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一些概念的名称在字词组成或读音上相似、相近、易混淆,学习这些概念时,可将学习对象置于相似的概念群中,通过比较其“形”而识其义,达到掌握它们的目的。如:溶解性与溶解度;酸碱性与酸碱度;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等。第二,比较范畴,理解应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概念。化学概念中,有些虽属于同类,但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学习时,可通过比较概念存在的“条件和范围”,以达到更恰当地理解、应用概念的目的。如: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等均是根据物质组成形成的一类概念,通过比较其范围,隶属关系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有利于准确地运用它们。第三,比较异同,理解内涵或外延存在一定关系的概念。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通过比较找到“同”,加深对不同概念的理解,才能编织更结实的概念网。通过比较发现“异”,把握各自的本质,才能全方位地掌握更多的概念。第四,分析要点,理解叙述较复杂的概念。在概念中“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而在“的”前面的词句往往指明了这一概念的属性;在“的”后面的词句通常界定了概念的范围。所以先找“的”,再看前后,抓关键词,找要点,找到关键词,再深挖细究,理解概念。
三、浓缩语言,记忆概念
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浓缩语言,或编写顺口溜,帮助记忆。
第一,缩扩句记忆。如:“溶解度”概念在讲解过程中,先缩句为“溶解度是质量。”这样就简化了概念,学生认清了它的本质。再引导逐步补入要点:一、在一定温度下;二、溶剂的量为100异;三、达到饱和状态时;四、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第二,规律记忆。如:四种基本反应的概念都是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上、数目上进行定义的;“酸、碱、盐、氧化物”等都是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上定义的等。第三,顺口溜、韵语记忆。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第四,关键字词记忆。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催化剂的概念可以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四、实例练习,内化概念
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经对某一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牢固的认识,但这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还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想建立起学生的知识架构,必须经过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实例练习,教师当堂指导学生练习,可以是根据概念的简单判断,可以是根据概念的正反举例,可以是根据概念的计算,也可以根据概念设计一定的实验探究等。这样用概念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记忆概念,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9.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九
重点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常用物理方法
(1)化学实验安全及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处理
①实验室安全操作“六防”: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防污染
②实验室意外事故:着火、割伤、烫伤、灼伤、腐蚀(浓酸、浓碱等)、中毒等处理方法
(2)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①过滤的适用范围、所用仪器、操作要点(一低、二贴、三靠);
②沉淀的洗涤(为何洗涤?如何洗涤?如何证明沉淀已洗净?);
③蒸发的适用范围、所用仪器、操作要点;
④结晶(蒸发结晶、冷却结晶、重结晶)的方法;
⑤蒸馏的原理、适用范围、所用仪器、仪器装置、常见示例(制取蒸馏水,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单质碘,分离乙二醇和丙三醇,将石油分离成石油气、汽油、煤油等);
⑥萃取及分液的含义、要求、所用仪器、常见示例;
⑦粗盐的提纯(粗盐的简单提纯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粗盐的精制需要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
(3)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①常见阳离子如H+、NH4+等离子的检验;
②常见阴离子如OH-、Cl-、SO42-、CO32-等离子的检验。
重点二:以物质的量(n)为核心的计算
(1)核心公式:n=N/NA=m/M=V气/Vm=c·V液(V气表示气体的体积,V液表示溶液的体积)
解题思路:
①“见量化摩”:以n为核心,将已知物理量(N、m、V气、c)通过定义式转为n后再转化为所求的物理量;
②明确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离子、电子等)。
如:NH2-中质子数为5.418×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2)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ω)、溶解度(S)
①cB=nB/V液=mB/(MBV液)(单位是L);
②c浓·V浓=c稀·V稀(溶液稀释时,溶质的n不变);
③c=1000ρω/M(ω本身有百分号,溶液ρ的单位是g/cm3);
④c=1000ρV/(MV+22.4m)(标况,VL气体溶于mg水,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3);
⑤c=(c1V1+c2V2)/(V1+V2)(稀溶液混合时,体积可近似相加);
⑥c=1000ρ混(c1V1+c2V2)/(ρ1V1+ρ2V2)(浓溶液混合时,体积不能相加);
⑦ω=m质/m液=m质/(ρ液V液)=S/(100+S)(饱和溶液时可以用S)
⑧质量分数为ω1和ω2的相同溶质溶液混合
相同溶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时:ω混=(ω1+ω2)/2
ρ>1g/cm3的溶液(如硫酸、硝酸)等体积混合时:ω混>(ω1+ω2)/2
ρ<1g/cm3的溶液(如氨水、酒精)等体积混合时:ω混<(ω1+ω2)/2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导
同T、p、V,n1=n2,N1=N2
同T、p,V1/V2=n1/n2=N1/N2
同n、p,V1/V2=T1/T2
同n、T,p1/p2=V2/V1
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式pM=ρRT推导
同T、p,ρ1/ρ2=M1/M2
③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式pV=mRT/M推导
同T、p、V,m1/m2=M1/M2
同T、p、m,V1/V2=M2/M1
同T、V、m,p1/p2=M2/M1
(4)有关气体密度、相对密度和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①ρ=22.4/M(求标况下气体密度)
②d=ρ(A)/ρ(B)=M(A)/M(B)
③=m混/n混(m混和n混分别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
=22.4ρ混(已知标况下混合气体密度)
=M1·n1%+M2·n2%+…+Mi·ni%=M1·V1%+M2·V2%+…+Mi·Vi%
(已知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5)计算中常用的快速解题方法
掌握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快速解题方法。
重点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和误差分析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
①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并贴标签);
②注意易错点归类:如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配制480mL溶液应选择500mL容
量瓶,计算溶质或溶液体积时也按照500mL;量筒属于“流出量式”量具,内壁残留
液不需要冲洗等。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理论依据:cB=nB/V=mB/MV,用mB和V的误差来判断。
①c偏大的情况有:砝码生锈或粘有其他物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仰视读数;未冷却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等。
②c偏小的情况有:用到游码时,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易潮解的物质用滤纸称量或长时间称量;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刻度线右侧;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俯视读数;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向容量瓶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定容时,水多加了,用滴管吸出;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线;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等。
10.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 抓好学习的关键环节
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
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日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
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听课: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复习: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 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课堂笔记整理“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然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读写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
一、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二、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而一般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四、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五、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六、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11.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一
一、心理暗示指导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指导法也可称之为启发式教学法,它是建立在心理机制基础上,以学生的潜能激发为目的,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的积极心理暗示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暗示的作用,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指导法,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兴趣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率的影响,而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提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应用心理暗示指导法,就要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给予自我心理暗示,从而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尤其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其扬长避短,通过心理暗示来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习效率更多取决于学习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而主动性又受自我暗示的作用所影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需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积累,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形成技能,从而促进其在成功满足感的驱动下不断加强学习,获得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传统化学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定位为被动接受,教师多以讲授方式来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给予自己一个“接受”的心理暗示,学习过程中依赖性较强。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指导法,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此时学生心理处于“问题解决”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问题解决,知识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构建”过程,自主性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二、心理暗示指导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需要遵循化学教学规律,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导入过程中应用期望定律和情绪定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因果定理、积累定律和相关定律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课后以分层作业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暗示,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心理暗示的吸引定律,只有当人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时候,该领域中涉及的人、事、物才会被吸引过来。初中化学所涉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学生一开始借助这些知识时,如果缺少铺垫或过渡,其兴趣会减退。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先演示铁、木炭、蜡烛、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然后提出 “什么是燃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燃烧的概念,接着以问题“要让一个物体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来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在该案例中所采用的是吸引定律暗示,以直观的实验来暗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到实验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合作交流探究
依据心理暗示的辐射定律和相关定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效率不仅会受个人的思维所影响,同样会受同伴或教师的思维所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性,以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在“铁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后,观察并讨论铁的性质,然后教师再总结。在该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要根据几个方程式来系统分析铁的性质,在相互交流中,不同的观点得到汇聚,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
同时,在合作探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尤其是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指导,学生在探究后教师要及时精讲、点拨。如在“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把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静置的实验后,提出问题“实验现象有何异同?悬浊液、乳浊液该如何定义?”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要总结:加入和静置后,液体均上下分层;振荡后液体均浑浊,但浑浊原因不同。悬浊液浑浊是由于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由于液体小液滴引起的,由此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并以问题“试根据概念比较悬浊液、乳浊液有何异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分层作业,促进个体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对学习效率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有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有较好作用。大多高中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学习过程中也受自我暗示作用的影响,要增强积极暗示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就需立足学生主体,在关注学生差异性基础上实施过程性评价。
首先,以分层练习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暗示。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因无法完成或达到教师要求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常常认为自己做不好,从而削弱其学习兴趣。采用分层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可让学生在自我原有基础上获得成果满足感,从而增强其积极暗示,激发起学习兴趣。其次,在评价体系构建中,教师要注重从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向注重过程评价。在过程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习潜能。以分组教学为例,在评价中,不仅要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上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个体在小组中的贡献进行评价,如某个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探究,提出问题就是评价的一个亮点。
三、运用心理暗示指导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指导法对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心理暗示的应用也要讲究合理性原则,否则,一旦暗示超过了限度,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成为消极暗示,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情境创设中的心理暗示要适度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即让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情境多余纷繁复杂,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从而让情境的暗示作用削弱,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过程中的心理暗示要科学
首先就提问而言,问题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但问题不能过多,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为了问问题而提出问题,而要以问题为手段,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过程中。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实际,还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层次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构建知识。
(三)课后作业中的心理暗示要中肯
在课后的评价和作业过程中,教师在实施引导和评价时要做到中肯,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鼓励学生时要抓住其优点,在鼓励其发挥优点同时帮其找出缺点,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渐发展。
总之,心理暗示的本质是通过暗示来激发主体潜意识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了解心理暗示指导法的作用,正确利用心理暗示给予学生积极暗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2.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二
一、坚持一条“主线”
新课程在内容上以学习化、生活化、时代化、综合化为特点;在教学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复习中,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把学生摆在了核心的地位。一些化学概念、原理,以及重要的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等,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整理,教师重在一个“引”字上,重在教给学生复习的科学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1.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人,正如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只要创造一定条件,95%以上的学生是可以学习好的。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活跃复习气氛,提高复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在桌面上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点燃后用一支玻璃罩罩住,你认为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呢?把你的推测和理由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兴致很高,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高蜡烛先灭,理由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高,密度比周围空气小,漂浮在玻璃罩内上部,使高蜡烛先熄灭;有的学生说低蜡烛先灭,理由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积聚在玻璃罩内下方,使低蜡烛先熄灭。我对学生的猜测予以肯定,并说:“到底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呢?同学们可以合作探究,最后得出结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了复习效果。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抓住各种反馈,有重点地对学生学习有困难、概念模糊、审题不清、解题方法不当等加以复习和指导。
4. 精选精编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摆脱“题海”,放下包袱。
二、突出两个“依据”
我依据化学教材和新课标的内容及要求,在复习相关内容时,指导学生先重温教材,然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复习“几种常见的金属”时,先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然后升华到与酸、盐等知识的联系,再精选习题:下列几种铁的化合物:1.FeO, 2.FeS, 3.Fe2O3, 4.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为(%%%%)。我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几种做法,探究出最简单做法:“化铁原子个数都为6个”,使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巧妙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采取三个“阶段”
1. 按章节扫描———要有新招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先按教材章节次序加以复习,这样可为学生构织网络化的化学知识体系创造更成熟的条件。但不可成为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而应有新招、新手段,是新授课的浓缩,应有讲、有练、有总结、有归纳、有升华,不可像单元复习那样只局限在某一章节,而应与前后章节联系对比。更重要的是要在复习中加强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周密的解题能力。
2. 设专题讲座———强化效果
在化学知识中有许多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或者区别的,设置专题进行讨论,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化学总复习得以升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 综合复习———喜迎中考
通过综合理科练习、小测等,强化学生的答题速度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注意四个“不要”
1. 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要提高化学总复习的质量,教师就要在掌握学生基础和实际的前提下精选习题。如作业:题必选,选必留,留必做,做必判,不能拿一份现成的习题卷让学生一做到底。
2. 不要面面俱到
简单的非重点内容不必花时间,应把精力集中在重点内容的巩固深化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上。
3. 不要忽视能力训练
化学总复习不仅是使所学知识连成串,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复习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严谨周密的解题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4. 不要放弃“差生”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可塑之材。
五、采用以上方法复习的优越性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3. 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4.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化学课程变化的主旋律——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2, (10) .
[2]娄正来.谈初中化学总复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9, (7) .
[3]高凌飚.新课程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开发[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3, (8) .
13.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三
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好题本和错题集)
14.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总结 篇十四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本课程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 1 .依赖心理。2 .急躁心理 . 3 .定势心理 . 4 .偏重结论 .
(二)《初中生课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2 .明确数学学习要求.
(三)《初中生课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 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 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
(四)《初中生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1 .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2 .课后复习巩固方法的指导. 3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加强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结合教学实际,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会读数学书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数学书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时先看目录和内容提要,了解知识的大致内容,然后再开始从头学习各个组成部分,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自己把书本读“厚”,读完后要求自己把书本读“薄”。厚使他对书本的各个部分有了详细的了解,薄使他对书本的整体和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本从预习到复习至少要仔仔细细地看3-4遍,基础差的更要多看。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他本人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要强调以下几点:(1)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最一般的示范。阅读时要作为重点。读时要边看边想边算,可先试着算,算不出来,再看解答。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2)概念要精读: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阅读概念时一定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弄明白。精读的精字,可以从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阅读的时候要精细,要非常认真仔细;二是总结的时候要精炼,不能啰嗦,力求把内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
断向自己发问,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3)要点应巧读:所谓巧读,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把重点、公式和结论都“划”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和心得等用三言两语“批”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都用问号“问”出来。第二,跳过障碍,先看下去。对一时看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跳过去,或许读过后来的叙述,前面不懂的也就懂了。第三,不同的书比较着看。某一处不太明白,不妨看看别的参考书是怎么说的。各种书的叙述语言有深有浅,叙述角度有正有反,有时这么对比着一看,往往也就明白了七八分。
二.学会听课
初中生尤其是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学会思考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
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工作:(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学会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忆方法。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学生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记忆,也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五.学会复习巩固,提高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在进行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15.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策略 篇十五
一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欲学知识的心理准备, 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听课, 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用10分钟时间来预习, 做到始终坚持, 同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把教材通读一遍, 在不了解的地方作记号, 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 认真听老师讲解, 直到弄懂。第二阶段是研究课本后的习题或问题, 将它们解答出来, 上课时将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与老师讲解的答案和观点对照是否吻合。第三阶段是利用参考资料, 将没有学过的后一节内容也做初步预习, 如果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 就回头复习刚刚预习过的前一节内容, 所以“预习”也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 兼有双重功能, 正如有人曾说过的“七分预习, 三分复习”的效果。如果能做到这一步, 预习的效果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对于不同的内容, 预习的方法也不同。对于常识性介绍的内容, 只要阅读一遍就可以;对于了解的内容, 应该知道“是什么”, 而且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实验, 通过预习应该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同时还要注意应该使用哪些仪器、药品等。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上课做到有效“听、看、记”的有机结合
1.“听”
要提高学习能力, 听课是关键。老师在课堂上要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课, 而且要做到全神贯注, 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 因为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讲解的, 而且知识有一定的连贯性, 如果中间走神, 对结论就很难理解了。
2.“看”
“看”在化学上指认真观察。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而且实验的过程一般很快结束, 如果没有很好地引导, 学生很难抓住实验的重点。所以老师在演示实验前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第一观察使用的仪器和装置的特点;第二观察反应前物质和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第三观察反应过程中发出的火焰的颜色, 是否有热量放出。
3.“记”
“记”是指学生课堂上作记录。听课笔记并不是把所听到的、看到的、黑板上写的全部写下来。而是有目的地记。对于化学教材上记载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等, 可直接在课本上做记号 (如画线等) ;若课本上无记载的可记录在该内容的旁边, 这样方便于复习。
三指导学生有效复习
德国工人哲约瑟夫·狄慈根曾经生动地描绘了复习的重要性:“重复是知识之母。”可见, 没有复习是不能获得知识的。那么, 复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
1. 及时复习
在学习后短时间内, 记忆的衰退迅速。有经验的老师有一句口头禅:“当日事当日毕, 当天的作业不过夜。”于是逼着学生及时复习, 让学生在识记还比较清晰, 脑子中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如“过电影式”复习。也就是教给学生先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 并且思考这节课讲的重点、难点各是什么, 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应该认真去复习。也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复习, 因为课本是第一信息源, 教材是所有知识的基础。阅读时要做到眼看、手写、脑想, 并对照上课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复习。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复习时多问为什么或自问自答, 或同学之间互问互答一起讨论等,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 可以教给学生谐音记忆法等。
2. 经常复习, 防止遗忘
单靠一次及时复习远远不够, 必须使复习经常化, 这样, 可使记忆的痕迹经常得到强化, 防止遗忘。心理学上的艾宾浩斯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教育学生应该“学而时习之”。随着记忆力的提高, 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 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或遍数也可以逐渐减少。不然, 只管复习没机会学新内容也不好。
3. 教给学生概括归纳法进行小结复习
这个复习法可以采用关系图、拟人化等进行小结复习。如碳及其化合物的转换关系图:
16.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六
初中化学(新课标2012版)第六章中,有关物质结构、性质、气体的制取、收集与检验等方面的决定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1、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决定了两种碳单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如: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而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而金刚石则不具有。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决定了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3、金刚石硬度大,决定了金刚石可用于切割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或用于制作钻井机的钻头。
4、金刚石无色透明,加工后光彩夺目,而且稀少,决定了金刚石可以做装饰品—钻石。
5、石墨质地软、深灰色,决定了石墨可以用于制作铅笔芯。
6、石墨具有导电性,决定了石墨可以作电极。
7、石墨具有润滑性且耐高温,决定了石墨可以用作润滑剂。
8、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决定了活性炭可以用作吸附剂。
9、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質)、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10、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决定了干冰可用作致冷剂、制造舞台烟雾以及用于人工降雨。
11、碳单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决定了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
12、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决定了它们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1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决定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4、一氧化碳密度和空气相近、难溶于水且有毒性,决定了一氧化碳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决定了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作为鉴定二氧化碳的试剂。
二.比较记忆,事半功倍
碳和碳的化合物中有不少知识之间存在着既相似(相同)又相异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具有此类关系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比较,将有助于我们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内涵。
㈠ 物质组成的比较。
1、生石灰、熟石灰、澄清的石灰水、大理石、石灰石是五种名称较为相似的物质,然而,他们的组成却不尽相同:生石灰是氧化钙(CaO)的俗名,熟石灰是氢氧化钙【Ca(OH)2】的俗名,生石灰、熟石灰皆属于纯净物;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以后所得到的溶液;大理石、石灰石是主要成分都为碳酸钙(CaCO3)的混合物。
2、“碳”和“炭”的读音相同、写法相似,其含义却完全不同:碳是指碳元素,即核电荷数(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碳”字通常出现在含碳化合物的名称中,如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炭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名称,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煤虽然不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煤中含有碳、氢等多种元素),但习惯上也称之为煤炭。
㈡ 物质性质的比较。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两者在物理性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金刚石无色、坚硬、不导电;而石墨深灰色、很软、熔点高、耐高温、有导电性、润滑性。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但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因此,两者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
(5)一氧化碳不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碳具有。
(6)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7)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8)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二氧化碳无毒。
㈢ 反应装置的比较。
碳、一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夺得氧化铜中的氧。然而两个反应所选用的反应装置存有差别: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固——固加热(高温)型反应,所选用的反应装置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气——固加热型反应,但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所选用的反应装置是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经过密封改进后的装置,尾气必须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㈣ 问题答案的比较。
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与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Ca(OH)2+ CO2===CaCO3↓+H2O。
验满二氧化碳则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2、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的对象是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O2===CaCO3↓+H2O;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除去的对象是一氧化碳,通常用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想一想,为什么不采用点燃的方法?)。
3、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石灰石与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检验生石灰中有无石灰石,应运用检验碳酸盐的思路,即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如有气体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石灰石;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通常用高温煅烧的方法,使石灰石转变为生石灰。
三.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发散思考
思维的发散性是思维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围绕“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中的有关问题或结论展开发散性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㈠ 由问题向答案发散:
1.石墨、二氧化碳的某些用途由那些性质决定。石墨用作润滑剂由石墨质地软及耐高温的性质决定;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是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等性质决定。
2.制取二氧化碳的途径。
结合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可得出制得二氧化碳的六条途径:
①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②碳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③一氧化碳等具有可燃性的含碳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
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⑤碳酸钙高温分解
⑥碳酸钙、碳酸钠等与盐酸发生反应。
㈡ 由结论向问题发散:
1.与Ca(OH)2+CO2=CaCO3↓+H2O相关的问题。
①如何检验CO2气体?
②盛放石灰水玻璃瓶的内壁上为何常常附着白色物质?
③露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为何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
④为什么熟石灰可用来砌砖抹墙,而且干燥后又白又硬?
⑤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CO2?
2.与CaCO3+2HCl=CaCl2+H2O+CO2↑相关的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②如何洗去盛装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物质?
③如何检验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
④如何除去热水瓶胆上的水垢?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三个学习小技巧,助你快速掌握化学08-02
如何才能正确学习好初中化学06-20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11-09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几种配平方法11-30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种记忆方法08-13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10-18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