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2024-11-18

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共11篇)(共11篇)

1.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一

2.1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思想观念的转变。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其能够实现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思想观念的转变,而这种观念的转变就将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本身属于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觉得部分高校都没有将体育教学放在主要位置,这自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的教学热情,严重制约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下,高校体育改革已经成为某种必然需求,而这种改革所首先实现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将使学生脱离高校体育教学的“唯考试”思想,真正将体育学习与锻炼作为一种乐趣对待,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灵上更加接近体育教学,而学生也能够在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中不断树立自身的终身体育思想。

2.2为学生提供展示体育技能的平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其所能够实现的为学生提供体育技能展示平台,也将较好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每个学生所具备的体育技能方向与水平往往具有较大差异,但高校体育所能够提供的考试却并不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自身所具备优秀体育技能的展示,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这一改革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这就使得学生能够较好地展现自身不同方向的体育才能,而学生的自我提高需要得到满足,就将大大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悟与理解终身体育思想。

2.3促进体育教学向着多样化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将呈现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特点,这种多样化发展自然也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在我国当下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改革,其本身是通过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学思想实现的,这就使得这一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方法等方面都将造成较强的积极影响,在这种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就会通过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锻炼的教学模式,更为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大大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这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还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将促进学生自身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2.4形成创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这一改革还能够形成创新的体育教学网络管理模式,在这种新的体育教学网络管理模式作用下,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更好指导下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在这一改革所实现的网络管理模式中,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建立一些教学新颖与实用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而在这些平台效用的较好发挥下,以往很多高校思想上、现实中的封闭管理模式都将实现较好地打破,高校自身的体育教学将实现较为深化的改革,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自然得以更好树立。

3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的几点策略

3.1转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观念。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相关高校必须首先进行自身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这一观念的转变中高校必须认识到自身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实现中占据的重要位置,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较好提升。在我国当下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将引进先进教学观念的目光投放到体育教学中,这种思想自然就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较好展开,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够在教学改革中改变自身教学观念,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并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自然就将较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得到创新,最终较好地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3.2增加体育教学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还应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并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学生较高体育学习热情的同时,较好地辅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效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内容单一、竞技类体育为主的教学现状,这种教学现状往往使得学生缺乏开展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热情。结合这一问题,建议高校在自身体育教学改革中,适当增加体育教学活动种类,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体育活动选择,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保持较高的热情,最终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提供帮助。

3.3适当增加高校体育课时。在我国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每周2个课时是最为普遍的课时安排,但这种课时安排很难保证学生较好地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体育技能的熟练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这一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高校就必须适当增加高校体育课时,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满足我国建立终身体育制度的需要。

3.4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能够较好地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提供帮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理念,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这样学生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学习主人”的身份,并以此较好地实现自身个性化发展,真正为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奠定基础。

4结语

在我国全民对体育健身认知提高的今天,我国高校必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而这种改革的目的也不单单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校还必须保证这一教学改革能够为我国终身体育教育制度的建立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够较好地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周元兵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海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700-702.

[2]崔鹏.浅析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锻炼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88-89.

[3]毕桂凤.高校开设田径运动课程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0-72.

[4]张可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5):313-314.

[5]郭德敬.高校体育课余训练对终身化体育教育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155-156.

[6]刘昕.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2(9):198,200.

[7]付海涛.浅析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5):28-29.

[8]何海强,周雅丽.论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对终身体育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73-75.

2.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二

1、终身体育健身观念的内涵

终身体育是指人的一生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身观念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终身体育目标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充当着重要的一环。对于终身体育健身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诠释,首先来说人的一生离不开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人可以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其次,在终审体育健身理念指导下,人们从事的日语活动变得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科学化,并能够主动的在不同生活领域中搜寻参与体育锻炼的时机。终身体育健身观念能够让运动参与者乐于其中,实现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有机融合和一体化。

2、高校网球运动中推广终身体育健康观念的优势

2.1、网球运动的独特魅力

网球作为隔网运动,它不像篮球、足球运动有身体的直接冲撞和接触,容易造成机体受到伤害,网球运动中运动员可以在自己的场区,做各种姿势的击球挥拍动作(妨碍对方除外),可以截击空中飞来的网球,同时也允许求落地之后在回击(网球规则允许球在第二次落地前击球过网)。网球亦不同于羽毛球运动,羽毛球球触及地面即算造成死球。网球运动相对于羽毛球运动拥有更大的空间(场地大)和反应时间(可击反弹球),能够充分的展现运动员自身的速度、力量、比赛经验和智慧,尽情的投入到每一拍的运动之中。

2.2、开展广泛,学生基础氛围良好

网球传入我国已有许久,在我国近几年中得到快速发展,各地区开展较为广泛,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大背景下,形成良好的群众氛围基础,人们对于网球运动有很好的主观认识,另外,因为网球运动场地器材需要简单,所占空间也相对较小,所以,这一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同时也成为了造就我国网球优异成绩的必然因素。

2.3、网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网球比赛的对攻过程中,球路变化多样,并且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适合青年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深受学生的喜爱。网球运动中,双方都将全神贯注于球上,身体随着球的线路变化而不断的移动,时快时慢,对于运动员的身体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另外,在网球对攻过程中,球速运行较快,并且球线路变化多样,双方需要在瞬间就要判断出球的飞行路线,以及对手的战术意图,所以,长期打网球亦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再有,长期从事网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提高动作上下肢动作速度,改善心血管系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培养人机智果断的性格。

3、网球教学对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3.1、网球教学终身体育锻炼中的社会价值

网球运动在我国各高校中开展的比较普遍,受众基础浓厚,网球运动目前已不仅仅在局限于体育运动与体育游戏之间,通过网球运动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功能价值,参与到网球运动中的个体与群体,他们之间形成了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可以说,网球运动可以看做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在运动中可以充分的现代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和对身心全民发展文化的追求,晚秋运动以其自身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2、网球运动在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中的文化价值

网球运动从传入我国发展到目前已有一段时间,网球运动在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体育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形式,在人们中间传播、交流,对于比较喜爱网球的人们他们能够很好的理解这门运动语言的内涵,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门运动语言,并且能够体会到运动本身所散发的文化内涵,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内涵,缔造了当前开展如此普遍的局面。通过网球运动人们不仅获得了健康,同时在运动中获得了快乐,体验到了网球运动的文化价值,实现了现代人的文化追求。

4、小结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网球运动本身的优势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网球本身的文化韵味,让学生能够喜欢上网球,同时让网球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终审体育健康观念的形成,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勇.对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思考[J].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3.浅析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影响

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做好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教学,是高校达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及价值的有效保障,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高校体育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能力之储备及心理素质之稳固基础。

一、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升其地位的,其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及适应能力之追求,促使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更为深刻,人们重视体育,需要体育,这便构成了发展终身体育的内在动力。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指出终身教育理论。尔后,日本教育学者指出了“生涯体育”的理念,“终身体育”一词便应运而生。从全球角度来看,终身体育业已成为全球体育发展之潮流,世界各地都注重终身体育的发展,都拥有比较明确的相关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且建构了本土终身体育的发展策略。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愈来愈关重终身体育建设。近二十年来世界性的大众体育与休闲体育热潮已经影响到高校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向终身体育与健康休闲活动服务发展的新趋势。1

二、高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是现今社会对人体发展产生主导作用的活动,会影响到人之一生的体质及健康。所以,高校的一切活动皆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精心建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于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反馈意识的能力以及自主锻炼、自主控制与终身参与体育的能力,让高校体育在青少年身上所发生的影响长久地发挥作用,给终身体育奠下坚实的基础。一个人若想实现终生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则必须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可是影响终身体育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因自身体育观、社会责任感,自主锻炼能力等因素导致出现的影响之外,体育教育方面的因素对终身体育产生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处于连带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中间部分,对履行终身体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三、高校体育应当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现代教育倡导“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校体育若是只注重阶段效应,而未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及健康奠下坚实基础,我们说此种高校体育教育是不能成功的。国家颁发的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有很多方面体现了高校体育改革应当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措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对广大学生指明了终身体育的方向,即高校体育应当重点培育学生的体育观念和能力以及习惯,应当有意识地与终身体育接轨。从终身体育方面来看,高校体育处在中间环节,起承前启后的功能,既是终生体育之基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战略的关键,高校体育采取体育课内外相结合的举措,为广大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具体应注重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指导高效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高校体育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教学及展开课外体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成长发育,构成正确姿势及熟悉立、走、跑、跳等体育基本活动技能,这不但是学生完结繁重的学习任务、将自己培育成全面素质发展人才应具备的身心条件,而且也是为了达到终身体育目标,而终身体育的目标就是让人终生保持身心健康,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借助终身体育的所有环节不断增强体质。

(二)体育知识是实施体育锻炼的向导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及长期性是建立在丰富的体育知识做引导的基础下促成的。因为目前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年岁段,紧跟而来的中老年时段所必须的身体锻炼手段与运动技能,需要在高校体育体系传达室授,并且经自发地多次实践而掌握,为成年后科学选择运动手段锻炼身体创造条件,用来准备终身享用。3

四、强化对高校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终身体育教育业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终身体育教育工作的状况与问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强化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工作

高校应当发挥体育教育的主体作用,全面展开终身体育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高校教师应当把开展好终身体育教育当做责无旁贷的重担,改变过去就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建构和调整体育教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搞活体育课堂氛围,不断增强运动的乐趣,以及具有健身娱乐性质的内容成分。在对高校学生实行体育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先从体育教育引导方面切入,要逐渐激活学生对产生体育的兴致,逐渐激活学生对现今体育发展的需求。高校之所以要运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学及教学辅助措施就是为了把学生之体育兴趣和爱好可以持久地保留下来,促使其最终实现锻炼的最佳功效,并构成稳定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二)强化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但依靠于对相关体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并且还需要依靠对体育实践活动的真情实感体验,屡次实践的过程是对真情实感的体验及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当感性认识借助自身努力升至到理性认识时,体育价值观较好的构成时,则会出现质的飞跃。所以,高校体育活动对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其特殊的作用。高校经常向学生灌输相关运动理论和常识、营养方面知识与保健方面的知识、卫生方面的常识与健康方面的常识,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锻炼对其终身健康的优越性,促成自主锻炼的优良习惯,为终身体育奠下基础。

(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技能

高校应当把培养学生自发锻炼能力融会在整个教学阶段中,不仅要向高校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外,而且还应当积极培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能力,让高校学生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而且,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当培训学生于独立锻炼环境下的自主性,以及对锻炼的次数自我控制能力、锻炼时间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强度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动作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实现主动锻炼意识的要求的目标,为终身体育奠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切实解决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增添体育项目,拓展体育活动范围,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拥有更宽的选用余地,适应满足高校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不要再拘泥在原来的竞技类项目上,应当有意识地向休闲、娱乐类等体育运动内容方面倾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育学生拥有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培育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重点环节。当前终身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地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体育培育人才不但需要着眼于目前,更需要放眼未来。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好此历史机遇,把终身体育锻炼融入到的体育整体教学规划当中,促成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良性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提升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的同时,充分运用学生在高校学习的宝贵时间,有效培育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晓东. 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研究:回顾、反思与建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2] 付海涛.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5)

4.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篇四

众所周知,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带来了人们对终身体育的强烈追求。这就要求终身体育意识要从孩子抓起,尤其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学校体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体育教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充分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发对体育的爱好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得最为显著,在课堂上往往会被新奇的、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就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科学的治学态度、热情活拨的性格、沉稳大方的举止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懂得真、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发对体育的爱好。

2.合理、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好动天性,产生对体育的学习愿望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勇于创新,大胆让学生自练、自娱、自己组织比赛、自己担任裁判,在各项活动中自己管理自己,教师略加指点即可。通过这些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使之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

3.积极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好学心理,培养他们的直接体育意识初中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强烈的好胜心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项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利用他们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对运动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把体育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促进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在志趣中逐步巩固形成直接体育意识。

5.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五

1、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是孕育人才, 培养人才的摇篮, 而体育教育则是人才孕育和培养的基石, 未来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渊博, 还要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如果说人才是装载知识的一艘船, 那么健康的体魄就是承载这艘知识之船的江河。因此, 体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体育的功能可以提高和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要想保持长期的身体健康就需要经常性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 终身体育行为的形成也需要养成科学健康的锻炼习惯, 了解人体方面的知识和掌握一定的锻炼方式。 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目前大学生接受先进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所学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是积极深远的。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有的放矢的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注重利用学生参与锻炼的时机, 促进其养成能够独立参与锻炼身体的能力, 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练习方式, 让高校成为实现终身体育行为的示范场所。在发展终身体育的历程中, 高校体育的角色就是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做好知识的储备和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身心素质。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终身体育思想愈发的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终身体育不但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还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修养, 为民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羽毛球运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优势

2.1、易于开展的优势

羽毛球运动有着灵活多变、速度快慢可变、隔网对抗等特点, 是中国竞技体育中的优势项目。同时, 在群众体育的开展中, 羽毛球运动也深受大众群体的喜爱, 其老少皆宜、易于掌控的特点, 使羽毛球运动在大众体育中开展的也是如火如荼。在高校体育中, 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羽毛球方面的教学, 对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就为在大学阶段继续学习羽毛球起到了辅助作用。 羽毛球作为高校体育课中的课程之一, 其受众群体是非常之多的, 学生选择羽毛球课程的不在少数。同时, 也有许多学生主动参加课外羽毛球的活动和比赛, 这就为羽毛球在高校的开展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便于整体指导的优势

羽毛球属于技巧性项目, 其技术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 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学习羽毛球运动中的各种技术技巧, 是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羽毛球教师是任何高校中都必备的师资力量, 羽毛球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这就为开展学生羽毛球课程奠定了硬性条件。学生通过羽毛球课程的学习, 在逐渐的提高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另外, 社团活动和俱乐部形式的开展, 使大学生能够很快的提升技术水平, 也可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展现个性魅力、强身健体,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2.3、场地资源优势

羽毛球运动对于场地资源的要求较低, 基本不受时间、人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具备基本的器械要求, 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在我国高校场馆的建设中, 羽毛球场地是配备较为齐全的, 这也就为羽毛球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硬件设施。同时, 教学中也常常配备多媒体教学等设施, 通过录像视频的观看可以更快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羽毛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羽毛球的学习和锻炼中来。 另外, 羽毛球运动在社会体育中开展的也是相对较好的, 因此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羽毛球场馆, 这也可以作为学生日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有利资源, 为终身体育的培养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2.4、活动形式多样的优势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开展形式, 主要有选修课程、爱好者组织的社团活动、各班或者各院系开展的羽毛球比赛等形式。羽毛球运动开展形式的多样性, 使羽毛球运动积累了大量的参与群体, 这也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5、健身价值丰富的优势

羽毛球运动有着丰富的健身价值, 它不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速度、力量、灵敏和耐力等素质, 还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的发展, 达到身体的全面锻炼。同时, 在羽毛球的比赛中, 也可以使参与者充分的感受到紧张、激烈、兴奋等情绪, 调动参与者的竞争意识, 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参与者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羽毛球运动非常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大学生通过参与羽毛球, 可以缓解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 也可以通过运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在大学生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高校羽毛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方式

3.1、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在羽毛球课程的教学中, 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激发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提高大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观愿望, 要保证长期坚持的动力。 要想真正的实现终身体育, 就要强化大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自我认知, 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对待体育运动, 才能用正确的行为开展体育活动, 也就才能对体育运动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另外, 借助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结识志同道合的配有, 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2、完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在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中, 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结合学校特色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 有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终身体育对自身发展的益处。

3.3、发挥好社团的作用

高校中的体育社团活动可以看做是体育课的补充与延伸, 体育社团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愿性和自发性, 社团中的成员都是基于对某种事物的爱好而相聚在一起的。在高校中, 羽毛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项目之一, 羽毛球社团也是最为普及的社团之一, 羽毛球社团的开展使高校羽毛球课程形成了课上与课下的结合,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羽毛球活动, 使学生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 也锻炼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3.4、打造校园羽毛球文化氛围

在高校中建立羽毛球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 使喜爱羽毛球运动的学生通过课上学习和课下练习, 逐渐成为一名羽毛球爱好者。可以在高校中建立羽毛球协会, 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技术与裁判方面的指导和管理, 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羽毛球比赛, 加大羽毛球运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另外,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 使学生掌握更多前言讯息, 或者组织学生欣赏观摩专业运动员的比赛,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使学生看到自身成长的空间, 使其更加主动的投入到羽毛球锻炼中去。因此, 在高校中营造出羽毛球文化, 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 也可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摘要:高校体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规范的课上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 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羽毛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流课程之一, 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 本文从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着手, 分析其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优势作用, 同时提出如何通过羽毛球运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运动,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袁晓阳.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教育艺术, 2005, (8) .

[2]王立宁.长春师范学院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2) .

6.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六

关键词 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不仅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国蓬勃发展,再看沿袭了几十年的学校体育教育体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要求,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更加突出,改变体育教育体制,把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才能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要求。

1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问题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终身体育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沿袭了几十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很多方面与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是相悖的。高校体育课程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严密组织、严格纪律,更注重运动技术为中心来实施的;在体育教学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重视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的倾向。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基调下,不少学校仍把身体素质练习和《体锻》达标率作为教学重点,而在学生心理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探索、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情感意志的锻炼。长时期高校体育课中以教师作为主导方面,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因此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而对于终身体育运动思想的形成造成了困难。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些环节的探索,如开设体育兴趣课,但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仍延续着传统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塑造不够,体育兴趣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不能起到有利的影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应付心理,多数人自我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形成,从而出现了“终结性体育教育”的现象:一旦学生毕业后就与体育揖别,再也不从事体育锻炼,更谈不上终身体育锻炼。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终结性体育教育”的弊端日益显露,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学校体育教育在整个终身体育大系统中不仅要扮演好“基础教育”的角色,更要把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方向,通过有效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获得并接受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技能、思想以及能力基础。为此,高校体育将肩负变革学校体育与发展终身体育的双重任务。

2 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是铸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富有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适应环境与竞争的合格的人才。终身体育的形成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必要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运动健身意识,掌握多种健身方法,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必备的运动素养,使学校体育教育顺利地过渡到社会群众体育当中,使体育对人类的重大作用能够有机地延续和发扬。

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和终身体育者的造就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校园里,作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要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坚持身体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校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校体育要立足现在,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它受益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要使学生掌握参加某种运动的技能,以学生终身受益为目的的一种特殊教育课程。从与终身体育接轨的角度出发,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基础,发展健康心理,磨练意志品质为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渐掌握体育锻炼的行为方式,并且将它转化为他们的锻炼习惯,才能终身锻炼、终身受益,这正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职责。

3 学校体育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要延续和发扬体育运动的重要影响力,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学校体育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证,同时为学生养成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提供了实践环境,保证学生能够不断从事体育锻炼。在不断的学校体育锻炼中,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爱好和兴趣慢慢养成。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作为终身体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纽带,是人们在奠定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校体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来实现“强身育人”的目标。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来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而高校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成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重要环节,同样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学生用其在学校体育中学习到的技能和方法,不断自觉从事体育锻炼,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其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坚持体育锻炼,培养了终身体育的兴趣,终身受益,体现了终身体育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源海.浅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2).

[2] 韦光辉.用终身体育观来指导学校体育[J].体育科技,2001(3).

[3] 谢毅,张照金.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下高校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66—68.

[4] 赵日萍.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1:23—25.

[5] 王满福,王兴一.高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延续性对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31—33.

7.浅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育 篇七

1、学生体育童识的特点

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教育结果的反映,是在体育教学中逐渐培养的。体育意识好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随时都可以主客观的变化而调整体育活动手段、方式、方法等,从而有较强的社会适应。保持良好的体育爱好,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2.1 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

上好体育理论课能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目前的状况是,中学生对体育理论课还普遍缺乏兴趣,在体育理论课堂上,学生在操场上的那种生龙活虎劲头,荡然无存,个个无精打采。问之,答曰“枯躁无味”。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关键在体育教师。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进行调查研究,抓不住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照本宣科,这是使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

强化对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视,加强检查监督。转变观念,不仅仅是体育教师,领导层也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增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体育理论教学,还能使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加强对体育的关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习惯和能力。

2.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手段的影响,以往那种压抑学生积极性,无视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进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强制性地进行身体练习的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发展心理素质都是不利的。

目前针对青年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的特点来研究,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产生兴趣的话,就必须改进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思想较活跃的学生,他们不仅仅只想到单一的某种体育技术,而更多地想掌握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体育教学原则,又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课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编排上,可打破原有的年级、班的组合,教学中配有专项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学生欲求的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从某一运动中,逐渐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通过体育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丰富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它可以使学生在灵活、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形成课内外“一条龙”的教学,不仅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多地掌握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便进行科学地、自我监督下的锻炼,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课外体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或年级的比赛,使学生在欣赏比赛或参与比赛时获得乐趣和荣誉感,通过潜力潜移默化,使学生由不爱活动到爱活动,由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真正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调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结论

8.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八

1.1 研究对象。哈尔滨工业大学、鸡西大学、牡丹江医学院、黑河学院10~11级部分学生。

1.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发出问卷200份, 收回183份, 回收率91.5%,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走访问谈。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运动兴趣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是促使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关键。如表1所示,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其中同场对抗和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特别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男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好、好胜心比较强, 所以一般喜欢竞争激烈、对抗性强的项目, 如篮球、足球等, 而对表现唯美性的运动兴趣不高, 如舞蹈、健美操等;女生则比较喜欢身体对抗少并有良好塑身效果的项目, 如羽毛球、跑步、健美操等, 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比较集中, 而男生的运动兴趣相对广泛一些。有些运动项目 (如武术、轮滑等) 由于无人指导或缺少场地器材 (如网球、游泳等) 在校园中开展得不太广泛, 所以同学们对这些运动项目的接触较少, 兴趣自然也就不高。

2.2 大学生对体育作用的认知度。

兴趣是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好老师, 而只有先对体育的作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产生运动兴趣。经调查统计发现, 有11.8%名的学生不愿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意识相对薄弱, 对体育运动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47.6%的学生狭隘地认为体育的作用只是用来强身健体, 对体育作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精神动力;有21.7%的女生认为体育可以减肥塑身, 这是大多数女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有4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活动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陶冶情操;有30.2%名的学生认为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其中主要以大四毕业生居多。经过分析可以得出, 大学生对体育的作用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是平时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对体育比较冷淡的主要原因之一。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指导,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并自愿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2.3 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2.3.1场地器材。经调查发现, 90%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比较齐全, 但仍有一些运动项目 (如游泳池、网球场等) 的场地器材比较匮乏, 学校里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一般, 大多数场地都是露天的且场面表面多是沥青或水泥地, 容易导致学生受伤。2.3.2课程安排。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一般每周只上一次体育课, 每周安排的体育课程数量太少, 并且有些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夏天的时候应尽量把课程安排在早晨第一节或下午最后一节, 以防学生中暑。冬天的时候应尽量把课程安排在上午第二节或下午第一节, 以防学生挨冻或受伤。2.3.3教学方法。现在的体育教学方法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迈进, 并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 更形象、直接地揭示了体育运动的本质, 由于公共体育课上学生人数较多所以更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2.3.4运动强度、难度。经调查发现, 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学生所学内容都是最基础的, 运动技术动作难度低, 运动强度小, 容易掌握, 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体验运动快乐。

2.4 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情况。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天赋和运动基础具有差异, 所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8.6%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体育课堂上学习的运动技术, 但仍有10.2%的学生掌握得不好, 只有2.4%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运动技能。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巩固和提高课上所学的运动技术, 有42.5%的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了运动技能, 还有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翻阅体育书籍、观看体育比赛, 既充实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学习了新的技术动作, 掌握的运动技能越多越容易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 对策与建议

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工作任务艰巨, 要想更好的完成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任务, 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改革。

3.1 提高重视, 改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环境。

公共体育教育是高校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但黑龙江省高校领导对公共体育教育整体认知程度较低, 忽视公共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能力、习惯、个性、知识等方面的功能, 不能认识到公共体育课程在终身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进而忽视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 在公共体育教师待遇方面制定不公平的政策, 致使长期以来黑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处于不良的发展环境, 落后于其它课程的发展.为了加强终身体育教育, 首先应该提高高校领导对终身体育重视程度, 进而提高公共体育课程地位, 创造体育课程发展的优良环境, 建立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才能使终身体育教育迅速得到发展。

3.2 把握前提, 让学生获得参与运动的满足感。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度不足, 感兴趣的项目不够多, 对运动本身的兴趣度也不高,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果体育教师能先行设计好体育活动, 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不管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 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体育.因此, 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 成为学生们运动的乐园, 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 让学生充分获得展示自我、参与运动的满足感, 提高兴趣, 增强其主动性, 就能逐渐把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学生才能成为终身体育的行动者。

3.3 抓住根本,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养成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并养成锻炼习惯,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根本.要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外,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终身受益。

结束语

总之, 高校体育要帮助学生认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帮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 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调整, 将终身体育作为现代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9.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九

1 终身体育健身观念的内涵

终身体育, 指人的一生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健身观念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培养的重要目标, 亦是终极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 是其重要的基础。终身体育健身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人从生命活动开始至生命活动结束的一生中, 都要不断地学习和参加体育锻炼与健身活动, 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使终身体育锻炼有明确的目的性, 并真正使体育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的强身健体思想指导下, 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科学化为目标和手段, 为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提供参加体育锻炼机会的实践过程。终身体育健身观念的核心是让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使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等多环节的体育教育紧密衔接, 从而保证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续性, 使其实现一体化。

2 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推广终身体育健康观念的优势

2.1 开展广泛, 基础氛围良好

健美操动作形式多样, 有简单的动作组合练习也有复杂的套路动作, 适合不同阶段人群的选择, 参与者可以依据自身年龄、性别、形体、素质、个性、爱好等因素进行选择, 自由度较大, 并且健美操运动对于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是很高, 开展较为方便, 练习过程中安全性高, 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单位和部门开展,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2 健美操运动的健身价值

健美操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 长期健美操练习可以很好的锻炼人的心肺功能, 预防心肺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 有助于提升人体健康指数。另外, 通过健美操运动, 可以达到对机体各关节、韧带以及肌群的锻炼, 合理的运动时间及运动负荷量, 能够起到良好的健身和瘦身效果, 完善运动者体形方面的不足, 增进肌肉、骨骼、关节的均衡发展, 改善身体姿态, 增加气质, 以及全面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的效果。

2.3 健美操的健心价值

健美操与音乐是不可分离的, 练习者在节奏明快, 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中完成, 个体情绪, 心灵都受到音乐节奏的影响, 而健美操的乐曲都是节奏欢快, 积极向上的, 活泼的音乐可以让人们在闲暇时候体验到健美操运动的快乐, 跟着节奏来调整身心, 宣泄情绪, 保持心情愉快, 随健美操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机动作来尽情摇摆, 无形之中感受健美操的表现美、娱乐美。

3 健美操教学对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3.1 健美操教学在终身体育锻炼中的社会价值

健美操在高校中深受学生喜爱, 健美操运动以及不在是局限于教学和游戏之间, 它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价值, 在健美操运动中包含着个体与群体、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反控制等诸多社会文化的因素, 健美操运动可以称得上社会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 并充分表现着现代人超越自我、张扬个性和对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化和品位追求。健美操运动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这是它得以发展的源泉。健美操运动由于技术的发展, 观赏性越来越强, 在各大媒体的宣传下, 健美操运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 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健美操运动在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中的文化价值

健美操运动亦有较长的历史, 现已发展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在人们中间传播、交流, 热爱它的人都能够很好的理解这门运动语言, 并能够体会其所散发的内在文化含义, 不分民族, 不分地域。同时也正是它本身的这种文化内涵, 造就了它在全世界普遍开展的良好局面, 运动有限, 快乐无限。人们参加健美操运动, 留下的是欢乐, 带走的是健康。人们从事健美操活动, 体验到的是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实现的是现代人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追求。

3.3 健美操在终身体育健身观念中的教育价值

健美操运动虽然不是起源于中国, 但是却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在这么多年中沉淀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在健美操运动中可以培养人对美的追求、对健康的追求, 同时长期习练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发展个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并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内涵素质, 提升练习者的心境, 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

4 健美操运动中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

4.1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概念, 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对于体育运动的有一定的认识, 并具备一定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 并能够长期坚持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在此之上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最终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意识与人类其它意识一样, 是在实践活动与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 注重学生精神方面内容的渗透, 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健美操知识的灌输, 增加健美操理论课程设置的时间比例, 让更多的学生对于健美操的认识, 能够认识到健美操的价值内涵, 端正健美操的态度, 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健美操学习之中,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组织灵活, 健美操课堂仍是体育意识培养的主阵地, 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仍要抓住这一主渠道, 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加强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其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3)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念, 真正意义上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 并能够在其人生中坚持体育锻炼, 促其身心健康, 让其终身受益, 所以,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人的健康状况由先天以及后天两因素影响, 再好的身体素质, 如果不能够坚持锻炼, 没有科学的生活规律, 都会导致身体变弱, 相反较弱的身体如果坚持锻炼, 则会逐步变强, 所以, 无论生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体育锻炼, 这是我们走向健康的主渠道。

4.2 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参与度和满足感

运动参与度由很多因素决定, 其中教学课堂内容设计对其影响占据较大部分, 如果课堂内容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 或者课堂的内容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势必会导致参与度的降低, 所以在健美操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健美操成为学生释放压力的课堂, 而不是产生压力的地方, 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其中,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锻炼的满足感, 这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3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技能, 并能够运动掌握的技能进行自我锻炼, 所以我们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的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另外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独立练习的时间, 让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纠正、自我调控, 这一点对于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形成亦有较大的影响。

5 结语

长期从事健美操锻炼, 对于身体可以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对于这一点人们都有共识, 并且健美操运动设施要求不高, 开展起来相对较为容易, 在学生中有着很好的氛围基础, 在我国各高校成为开展最为普遍的项目之一,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健美操运动的优势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价值功能, 让学生喜欢上健美操, 让健美操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实现终身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 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有文.养生保健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6 (27) .

[2]李俊辉.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0) .

[3]甘云婧.网球运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 2010 (19) .

10.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十

【关键词】高中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越来越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毕业或是就业之后通过锻炼强健体质奠定有利基础。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总结的几点有效策略,希望能帮到各位同仁。

一、充分发挥体育竞赛作用,引起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渴求

对体育知识的渴求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是促使高中生踊跃参与到体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心理倾向,这种对体育知识的强烈渴求心理与体育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阶段是人们一生中较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已经发展得较为健全,其争强好胜和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并且也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体育运动能力。因为这一年龄段、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等特点注定了他们喜欢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比赛。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抓住高中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积极运用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比赛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终身体育意识的主动性。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上,体育竞赛或游戏还能够作为一种全神贯注的运动,产生的教学效果要比其他方式好很多。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促使其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例如,组织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羽毛球比赛或者体育运动会等,在校内组织各种球类赛事更加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召开一些关于体育知识的演讲、竞赛,这些竞赛受众较广,参与的学生也很多,并且在时间和地点上也不受条件的限制。通过开展这些体育竞赛,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体育知识,另一方面,也宣传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多多采用这样的方式达到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二、对学生要把握其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科学认识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不但如此,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教授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技巧、体育锻炼的规范、各种体育竞赛的规则还有运动练习中的损伤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另外,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认识到男女学生在这一高中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尤其是要重点关注以下高年级的女生,因为她们在这一段时间内更加追求自己的形态美,就这一点来说,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健美活动以满足这些女生的心理特点。

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男女体育教学,还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教学方法,针对男生在这一时期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安排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足球比赛等,针对女生则可以安排一些灵活性和舒展性较强的日常联系,这样才便于男女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体育教师在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选择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是最佳的方案,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调动学生踊跃參与到活动中能起到最大程度的促进效果。

三、营造师生和谐关系融洽的体育教学氛围

学生和教师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将会严重阻碍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创设和谐、民主、舒适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活跃性,为高中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创造最佳条件。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温和的语言、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鼓励性的赞美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坚决杜绝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发生,进而提高高中生的体育学习水平,达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地。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正在开展一节适合女生的形体训练课,正巧这节课中还有几名男生也来参加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带着歧视、鄙视的眼光对待这几名男生。因为,他们想参加体育训练的思想是正确无误的,并且也是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的,如果对其抱有打击的态度,则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温和、鼓励性的语言对他们说:“哇,老师真的没想到会有男生也来做健美,相信经过科学的训练之后,你们都会成为美男子的,老师在这里向你们表示欢迎。”这样一来,既顺利的开展了体育教学任务,又借此机会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这几位男生学习形体训练的浓厚兴趣。

总而言之,在当代教育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学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强化高中体育教学水平既能促进学生对体育锻炼引起高度重视,又能激发学生加强自身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从而实现强化学生体质、舒展身心的目的。通过采用开展体育竞赛、对学生有针对性培养和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的实践策略,进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 熊旭航. 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意识教育[J]. 辽宁体育科技,2008(3).

11.浅析高校体育课对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 篇十一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开展体育教学课程, 可向高中生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 并且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使高中生深入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 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定期参与关于体育锻炼活动的良好习惯, 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1]。现阶段, 国内高中体育教学已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体育教学内容制定时应综合分析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与体育锻炼习惯, 加强体育课程教学中高中生的参与度,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为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打下基础。

高中体育教学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新课改后, 高中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是使高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 不断加强自己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2]。对此,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应通过合理方式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有关体育活动, 提高高中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组织高中生参与有关体力与智力开发的教学活动, 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出终身体育能力的作用。

2 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高中体育教育

目前, 大部分高中生都忽视了体育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普遍认为知识力量要远远高于体育锻炼。可是高中生并不明白, 若是不能养成一个好身体, 又怎能好好学习, 因而高中生应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自身综合性能,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吸取更多的知识[3]。另外, 还有一部分高中生并不喜欢体育锻炼, 但是必须要克服此种心理, 可选择适宜自己的锻炼活动, 从而保证正常学习。

2.2 高中生欠缺体育锻炼的意志力

体育意志力主要指参与体育活动具有的意识与能动性, 是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强大的体育锻炼意志力可使高中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正面面对困难与障碍, 培养主动参与有关体育活动的理念。依据我国教育机构的调查资料, 如今国内大部分高中生并不了解体育与体育教学的意义, 普遍缺少体育锻炼习惯, 即便参与体育锻炼也缺少毅力与恒心。

2.3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高中正是学生身体发育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日益成熟的身体发育使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高中生在参与体育课堂活动时, 经常会出现思想顾虑, 比如女生在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前, 害怕体育动作不能达到要求而出丑, 因而就会影响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一些高中生还会直接放弃体育锻炼。高三年级的女学生, 因特征发育十分明显, 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练习动作时就会显得笨拙, 从而对技巧性的体育锻炼动作产生恐惧, 呈现出惰性, 比如一些女生怕吃苦、怕晒黑等。总而言之, 高中生受到青春期年龄特征与生理特征的严重影响,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3.1 加大高中体育意识的重视力度

针对高中体育意识被忽视的问题, 院校可通过增设体育课加强重视力度, 把原有体育课分成室外体育课与室内体育课, 其中室外体育课主要对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技能进行教学, 而室内体育课主要向高中生传授理论知识, 因此就能够把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有效融合[4]。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使高中生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深刻意识到长期的学习生活, 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而健康的身体来源于体院锻炼, 参与有关体育活动, 保证身体健康发展, 从而使高中生体育意识培养和体育锻炼行动融合。

3.2 加大高中生体育理论知识传授力度

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时, 教师应加大高中生个别体育项目的锻炼力度, 并且全方面地向高中生传授与讲解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从而使高中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 了解参与体育的锻炼活动对身体健康与精神具有的作用, 引导高中生明白终身体育的根本意义[5]。因而,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综合分析每位学生的身心状态与人体运动规律,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有关体育教学活动, 确保学生理解与掌握合理的体育运动方式。

3.3 通过体育竞赛, 激发与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主要指人们对某件事物表现出的心理倾向, 而体育兴趣主要指人们积极地参与有关体育锻炼活动的心理倾向, 初期仅仅表现为一种喜欢或者是产生参与体育锻炼互动的意向, 然后经过几次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逐渐转变成爱好与习惯。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旺盛的求知欲与求胜心态, 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都日益成熟, 也具备应有的基本体育能力。组织具备竞争性与趣味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可激发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主动性[6]。因而, 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应依据体育教学具体内容, 设计一些体育竞赛活动, 使高中生在参与体育游戏与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其对体育的情感与体育意识。另外, 竞赛仅仅为教学模式, 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 比赛的胜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 从而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4 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环境

一般人的行为与情感以及视觉等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差异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 学院应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与优化, 为高中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唯有这样才可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转变成个人生活理念。高中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可从2个方面实施:第一, 合理增加高中生参与体育课项目的课时, 从而使高中生有充裕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第二, 依据高中生的具体学习状况, 改进原有的体育教学设备, 为高中生提供安全的锻炼场地与先进的锻炼器材。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可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因而高中体育教师应通过一定手段向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 激发高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 加强体育教学效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海山.试析常见篮球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2) :28-29.

[2]贾慧芳.浅究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8) :211.

[3]徐晓玉.对我国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培养的探析[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 2013.

[4]张腾震.学校体育教育中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初等教育阶段[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8) :154-155.

[5]王玉成.对高中生体育生活的关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徐州地区高中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 (4) :91-96.

上一篇:求真务实抓改革抢抓机遇谋发展下一篇:安全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