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教学资源

2024-09-18

辅助教学资源(共9篇)

1.辅助教学资源 篇一

光盘辅助教学下《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省“农远工程”配套教学光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点明要求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与电视中的老师和同学学习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在看电视之前,老师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要认真看,仔细听。

【低年级学生喜欢看电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生动的画面,但对电视中老师的讲解容易忽视,因而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看电视之前提醒他们。】

二、结合光盘,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

播放光盘中老师的要求:小朋友,读了课题,你们想去看看美丽的小兴安岭吗?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

生自由认读生字。

师:你们都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这些生字里面藏着前鼻音和后鼻音,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吧?

生分别找出前鼻音和后鼻音后认读。

师:生字都会读了,真了不起。对生字组成的词语敢不敢挑战呀?

生读词语。采用指名读、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形式。

师: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呢?同桌交流交流,把不懂的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交流。

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词语的意思。

【本环节力求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教师仅在关键处给予重点指导,体现出“引导者”的作用。】

师:我们顺利地和生字词交了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他们是否也顺利交上了生字词朋友呢?

播放光盘中小朋友交流词语意思的情景。

【听光盘中的学生交流,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与电视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竞争意识、自信心,另一方面,让他们再次学习,及时复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让我们再花点时间把它读熟练。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看着你们读书时充满自信的模样,一定已经把课文读流利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大意。教师随机点评。

【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丰富、积累语言。】 2.理清课文结构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

生自由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师:整篇课文都按季节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吗?

生说出首尾两段是总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当中部分是分写的。

师:这样的写法我们称为总分总结构。

四、利用光盘领略小兴安岭的美丽,介绍小兴安岭 1.生观看电视。

师:同学们想亲眼目睹美丽的小兴安岭吗?请观看电视。

播放光盘中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景色。

【小兴安岭对于身处南方的孩子来说既遥远又陌生,文字的描绘虽令人生出美丽的遐想,但不曾目睹有碍想象。形象的光盘资源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缺陷。】 2.生当导游介绍小兴安岭景色

师:欣赏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让我们来当导游,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向游客简单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此环节若是学生出现困难,就让学生先观看教学光盘中学生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示范启发。)

先同桌交流,而后指名发言,并给予评价,及时鼓励。3.与电视里的同学比试

师:听着小导游们的介绍,我们更想去美丽的小兴安岭游览观光了!电视里的同学学得怎样了呢?我们去和他们比试比试吧!

光盘播放电视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小兴安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环节创设“说”的情境及话题,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播放教学光盘的目的之一是给学生以示范启发,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的信心。】

五、书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出示书写的生字。

师:我们跟电视里的小朋友一起学写这些生字吧,得认真看哟!

播放光盘中电视老师的书写指导。

【电视老师的书写指导是规范的,学生在认真观看中掌握写好字的要领

《颐和园》教案

教材分析:《颐和园》(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依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测代检 预习引路

1.精彩一分钟:

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不知大家在预习中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仔细观察,老师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分发测试卷)。《颐和园》课前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diàn láng zhù diāo zhù dī shī gé

大()长()()子()刻 建()()岸()子 佛香()

二、读解释,填词语(可以查阅课文)

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3、样子各不相同。()

4、青翠茂密。()

5、往远处看。()

3.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身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

4.教师褒扬预习好的同学。

二、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

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

(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

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

3.学生汇报、展示自身画出的旅游图。

4.师生一起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褒扬。

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

6.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

1.自身选择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体会语言美。

2.指名朗读有关段落(随机指导,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局部都要涉和),学生谈感受[学生品评、互动,从文本的语言中体悟景物特点,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合作板书(参见板书设计中有关内容),并随机将课文插图或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粘贴到板书的图中。这一局部是学习重点,应注意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教师还可以用品味课文中的“滑”字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其它词句]。

3.学生总结三局部的景物特点,板书:长长的画卷 立体的画卷 铺开的画卷

4.开火车(每局部一名同学)朗读相关段落。

5.尝试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文中自身喜欢的景点,加入搜集到的资料,讨论确定这一景点的导游词。

2.每组选一名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玩相关景点(指图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画面解说)。

3.根据导游情况,评出导游的等级(特级导游、一级导游。二级导游等)。

三、画笔再展 畅写景观

1.阅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他们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讨论总结这一课的叙述顺序。[总,分(地点转换),总] 3.画一幅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点游览图,并利用学到的叙述方法写一篇游记。

《坐井观天》这堂视屏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通过和学习同伴一起看视频学生我们总结出了教给学生读书三大方法: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7)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8)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如下:

它展示信息、交流思想和抒发情感。它让你看到、听到和理解其他人的思想。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通讯的方式。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被理解为承载信息的媒体而称为多媒体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容易跟那些承载信息进行传输、存储的物质媒体(也有人称为介质),如电磁波、光、空气波、电流、磁介质等相混淆。但是,现在多媒体这个名词或术语几乎已经成为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的同义词,也就是说,一般人都认为,多媒体就是声音、图像与图形等的组合,所以在一般的文章中也就一直沿用这个不太准确的词。目前流行的多媒体的概念,主要仍是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人的器官能直接感受和理解的多种信息类型,这已经成为一种较狭义的多媒体的理解。

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我们所指的信息的正文、图形、声音、图像、动画,都可以称为媒体。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处理信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存在的式---数据、文字、有声的语言、音响、绘画、动画、图像(静态的照片和动态的电影、电视和录像)等,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电视能够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通过电视,我们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双向地、主动地处理信息,没有所谓的交互性。可视电话虽然有交互性,但 可视电话我们仅仅能够听到声音,见到谈话人的形象,也不是 可视电话多媒体。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

不同技术模式的整合方法可以相互替换。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以及远教资源的配备和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我所在的是一所远教“模式二”村小,在实践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求“摸式二”条件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以下就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通过这些软件(课件)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媒体手段的声、光、色等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在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数学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詹天佑》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课文情景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承担修筑京张铁路时的复杂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体会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杰出的才能和爱国主义精神。

2、创设情景,自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计算机打开教师自制的课件,自主学习理解“开凿隧道”有关段落。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草图,对图进行解说,然后教师演示动画,提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之在争辩中明理。在教学“设计线路”部分时,教师演示“人字形线路”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请一组同学扮成火车,表演怎样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创新精神,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动作准确而传神,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加深了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同时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3、讨论汇报,深化理解。最后老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一下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然后通过汇报交流,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在此过程中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三、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进行习作练习。其次,在计算机上修改、讲评学生习作,并通过大屏幕彩电呈现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探讨,再经过删除、替换、复制、移动等操作之后,使原作趋于完美。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和鉴赏水平,而且使山区学生了解电脑文字操作系统的强大功能,增强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另外,可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如:学生在学习景物描写作文课,教师通过DVD播放一些景点视频资料,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学生先观看后写作,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多媒体课件结构主要有线性结构和树状结构。树状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课件放映时会根据课件制作者设置的条件转向相应的分支,还可以实现随机抽取展示内容和以循环的方式展示内容,极大地提高课件的灵活性。树状结构的课件增加了菜单页面,内容页面上增加了返回菜单按钮。在内容的选择上,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各个分支页面通过设置超级链接和目录页面建立联系。制作方法如下: 1.)

打开PowerPoint,新建一演示文稿,单击“插入”菜单,指向“[url=“ rel=nofollow qs_is_on_div]图片[/url]”,选择“组织结构图”命令,打开“Microsoft组织结构图”。此时“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窗口以及其自有的菜单和工具栏代替了PowerPoint的菜单和工具栏,并且两者差别很大,可将鼠标指针移到每个工具栏按钮处并停留几秒,可获得有关该按钮的提示。2.)这时,可以在方框中输入相关内容。如果要在某一个结构的左、右、下方增加分支时,根据需要单击窗口中不同的工具(部下、[url=” rel=nofollow qs_is_on_div]同事[/url]、经理、助理等)至目标位置即可。还是以“用Word 2003绘图工具制作树状结构图”一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为例,先在第一框中输入“计算机系统”,再在其下属位置分别输入“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用“Del”键将无用文本框删除(因为只需两个下属),然后再在其下面插入相应数量的文本框并输入内容,PowerPoint会根据组织结构图的大小自动调整整体大小。3.)

如果你不满足默认的效果,可以通过设置文本字体、颜色;图框样式、颜色;线条样式、颜色等来进行设置,来满足你的要求。

在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编辑器中,还提供了多种样式的组织结构图,可以在“样式”菜单上选择一种样式,但此前必须先选中需要更改样式的部分。一旦创建好了一个组织结构图,应将其保存后再放置至幻灯片上,PowerPoint会将其作为一张普通的图表来对待。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中的“绘图”工具栏对其进行多种文字和图形的添加,编辑和修改操作。还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下的“另存副本为”保存图表为组织结构图文件(.opx)。这样一个简易的PPT课件就做成了。

2.辅助教学资源 篇二

乡土资源, 又称地域资源,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学习资源的统称。它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而使它的魅力不言而喻:它有着鲜活性、具体性和丰富性。乡土资源大体包括自然景物、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特色特产、逸闻轶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雅士、诗词歌谣、土话俚语、书画佳作等方面, 内容丰富多样;它们又发生在我们地区, 离我们的生活实际较近, 相比较而言, 它比教材中的内容更鲜活、具体。在教学中将这些鲜活的素材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能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经验,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更能激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应该说, 乡土资源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 以使乡土资源发挥对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作为导入语的材料,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气氛, 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 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因此, 选择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鲜活的乡土材料导入新课, 能使阅读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们鲜活,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使用乡土资源来导入新课, 使课堂导入的环节就能有效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时, 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讨论活动导入:在端午节时, 我们仪征人有哪些活动?由于是讨论自己身边的事情, 学生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 小组内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有说伍子胥故事的, 有说插艾草的原因的, 有说包粽子、吃粽子的意义方法的, 有说一家去外婆家团圆的, 吃饭有说节日能表现尊敬老人、增进亲情的……小组交流热烈异常, 学生兴奋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这一节课, 学生对《端午日》的学习颇有心得, 了解了节日活动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蕴, 以至于大家在读赛龙舟之后, 发挥想象具体描绘了湘西人民赛捉鸭子的场面。应该说, 这一导入活动的安排是本节课阅读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的因素之一。

二、作为阅读材料, 厚实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能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厚实自己的人文素养。而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中有很多的文化人的故事及他们的作品就很适合介绍给学生读, 而且因为是身边的资源, 学生会觉得特别亲切, 因而愿意读, 因而更能提升人文素养。比如我搜集整理了仪征文化名人盛成的生平事迹, 介绍了其主要创作活动及主要著作。搜集了葬于青山镇龙山的泰谷学派, 介绍他们阅读了泰谷学派的来龙去脉及其弟子们的执著壮举,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在阅读这些似远又近的文化轶事后, 学生深深为这些家乡人的或发生在家乡的事感动、奋发, 或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或为他们对学术的执著, 或为他们对信仰的捍卫。我以为学生从中深受启发, 在阅读学生读后的感言、心得后, 觉得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有了微妙的变化。经常让学生触及这些轶事, 不但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些文化名人的轶事, 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而且历史名人的精神、涵养、修为会深深影响他们。应该说, 这一阅读活动慢慢厚实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作为阅读材料, 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学生仅读一本语文教材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一定尽可能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诗文让学生读, 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这样, 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我们的乡土资源中有很多适合学生读的诗文, 因此在教学中, 我发动学生们的力量, 指导他们借助网络、图书和走访乡里等途径搜集整理了仪征人写仪征的诗文和历代先贤写仪征的诗文让孩子们阅读。为了让学生能从这些地域性和强的文化资源里习得丰硕, 我对此活动做了精心安排。阅读活动分成两种形式。

1. 与平常教学有机结合。

比如学《小石潭记》, 推荐阅读刘师培的《真州看山记》和清朝吴锡麟的《游西溪记》, 因为他们都是古代散文, 语言流畅自然, 都以文言的形式来写某一地域的景色。虽然后两篇也许不及柳氏的有名, 但由于文字浅显, 更兼刘师培的一文更以博采众家之经典句子来书写他对真州的情怀, 学生能从这些文字中了解家乡的一角, 因而阅读中学生情绪饱满, 与文字对话积极,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集中阅读。

在语文教材某一单元学完后, 把师生共同搜集整理的关于仪征或青山的诗文拿出来让学生阅读赏析。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文人写仪征的诗歌、散文, 整理了仪征人写的诗歌散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大家在语文课堂上阅读交流。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诗文赏析, 我还印发了几篇有代表性的诗文赏析的典范文章。如此, 让学生有“法”可依, 学生读着这些和仪征和青山有着密切关系的诗文, 兴奋不已, 他们阅读着, 讨论着, 和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相比, 更觉得新鲜、亲切, 阅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作为学习材料, 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技能

我以为, 初中阶段, 也可尝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技能。我们可以让学生系统阅读、研究某一名人的诗文特色和创作历程, 从而让学生能探索名人成长的经历和名人成功的渊源, 并能从名人的经历中受到启发。

然而选择谁为研究对象却很关键, 他必须让学生有探索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从乡土文化资源入手, 选中了扬州文化名人郑板桥。让学生搜集整理其与仪征、青山的渊源, 结果学生非常投入。师生一起整理了板桥的生平, 板桥的创作历程, 板桥在仪征的日子, 板桥写仪征写青山的诗作, 板桥的题竹诗, 等等。学生们利用一周时间走进了这位扬州名人, 他们拜读了这位名人的不同时期的经典诗作, 了解了他坎坷而正直的一生, 了解了他的竹石兰, 他们尤其爱读他的众多的题竹诗, 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 更从中窥见了他的高尚的人格。每天聆听学生的朗朗书声, 看到他们讨论的如此激烈, 阅读他们的读后心得, 我暗自开心, 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在活动结束时, 学生们都有模有样地写了相关的小论文, 师生都收获颇丰。

看来, 在初中阶段, 只要目标明确, 内容经典, 指导得当, 就可以适当地搞一些专题性强一点的阅读活动。这种研究性阅读活动, 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积累,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激活学生的阅读的激情, 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 只要让乡土文化资源巧妙地步入语文课堂, 则它对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选择、运用阅读材料是语文教师应探索的问题。本文作者近几年在教学活动中, 有意把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 收效颇丰。只要能巧妙经营, 乡土文化资源就必将是阅读教学的得力助手。

3.慕课资源辅助外语教学 篇三

一、慕课资源概述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即慕课,英文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2012年自美国得到爆发式发展,进而席卷全球的新型知识传播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课程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它具有课程内容大规模、课程资源全共享和随时随地不受局限的特点。

二、慕课资源辅助外语教学的心里学理论基础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活动起源于外界对人产生的刺激,强化这种刺激就可以加深学习者的学习记忆。慕课资源通过其多样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将学习的过程当作是学生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人类学习是通过其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生理学家特瑞拉曾说,我们的学习1%是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味觉,11%通过听觉,而83%是通过视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视听刺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瑞拉同时也对人类的记忆与各感官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描述: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可见,即使仅从记忆的角度来看,视听刺激对我们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记忆力的持久度也与大脑接受的多重刺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仅用听觉所获得的信息在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为20%,但若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仍可保持65%。这充分显示:视听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慕课资源内容,除了给学习者听觉刺激外,更便利地配以各种视觉刺激内容,从而吸引学习者的选择兴趣。

三、慕课资源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

慕课是个新鲜事物,其自身正在快速演变。它利用各种媒体信息,形成了图、文、声、像并存的教学系统,可使学生视野开阔、感觉敏锐、思维活跃,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资源选择多样化,增强学习兴趣。慕课的出现,是促进教育公平性的产物。慕课资源将知识碎片化,慕课内容制作精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截止2014年底,全世界慕课的注册学生数量已接近两千万,各平台上慕课总数约为2000门。在我国,大量慕课平台近两年纷纷涌现,截止2014年底,总注册学生数量约为两百万,各平台上慕课总数也超过了200门。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将主要以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出现的教材内容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而慕课资源将更大量的学习内容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对于学习者而言,大量的资源和形象生动的内容,吸引着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2.信息传输多样化,学习环境个体化。不同的学习者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强有弱。有人视觉优先,学习时习惯于阅读学习材料,若只听课不看材料,就会觉得所听内容转瞬即逝,听过就忘。而有些人则听觉灵敏,若只看材料而不听,那就会觉得所读材料难以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慕课资源内容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传输,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手中的教材资料,有重点也有知识兴趣扩展,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它依托互联网平台来运行,只要有网络,学习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进度自由掌握,实现了个体化的教学。

3.结合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搭配慕课资源,使外语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传统课堂中,预习了或没预习的学生们“带着耳朵”来上课,目的只是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讲授,将知识以清晰、准确、丰富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同时配以材料帮助理解。课后布置作业,巩固知识。而基于慕课资源实现翻转课堂,一方面使慕课内容在大学课堂找到了落脚点,同时也为翻转课堂找到了最佳的课前学习资源和讨论平台。学习者课前利用慕课资源进行预习,可以完成50%或更多的知识学习,同时也会出现较难未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那么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学生是“带着嘴”来上课,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有所扩展。教师在这样的课堂里起到的是引导员和裁判的作用。课后,学生则需要对内容进行整理。这样的一个过程,翻转了原有课堂的教学顺序,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更有效、课堂更活跃、领会更深刻。

四、结束语

在教学理念和方法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次新的变革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同时也为广大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努力过程中,教师收获的是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表达能力、自信心、协作精神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这才实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目标,这样的改变才使教育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篇四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优势。因为它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可是有些学校和老师,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门面装饰,认为开了几节多媒体公开课就代表已经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证明了自己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很多时候效果反而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这种脱离了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还有一些老师,用近月的时间准备一节多媒体公开课的课件,对这一节课来说,可能是十分成功,但是这段时间的工作,多数都会受到消极影响,有的时候还会被人看成是“不务正业”。这实际上是混淆了自己的工作范围,是教学还是编制软件。

以上两种情况是我们当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正是这种误区的表现。如果这个现象得不到纠正,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二、创意、技术、资源、时间、设备是突破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几大难关 有些老师,对我说:“请帮我做一个课件”。但当问及课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件的整体构想等基本问题时,却不很明确。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找几张图片,打几道习题简单交工。老师根本不知怎么去创意自己所要做的课件。

有些老师创意倒是不错,思路也十分清晰,却无法实现。举一个例子,某位老师的课件创意很好,单就封面,他把每一时刻数个对象的状态都描述清楚了。但是,由于太复杂而难以付诸实践。先不管有没有必要这样做,试想,在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一个技术熟练的人,要做那样的效果也不是只点几下键盘或鼠标就可以出来。何况,我们手里只一台普通的电脑。

有创意,也有技术力量,问题还没完。缺乏硬件和软件的制作资源使课件制作步履维艰。举两个例子:要插入视频,只有模拟摄像机,没有视频采集卡;请别人采集。采集完了没法拿回来;没有移动存储器,只好打开机箱卸硬盘。上课时需要图片,没有。到处翻吧,找来几张,借扫描仪找主管领导签字,找保管扫描仪的人开始扫,扫完后归还,其程序实在复杂。

老师们平时都在做什么?对这个问题,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体会最深了,一个字忙!工作已经很忙了,要借东西,要搜集素材,要调试,要算时间,要修改,要做课件,要整合,要研究,真是说不完。所以有许多老师明知道用课件好,但不到关键时候(上公开课或竞赛等)是不会用或很少用的。

限于资金等困难,许多学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做好的课件只有拿到那儿才能用,这还要看其他班是不是正在用。这中间还要签字、找人、组织学生等,已经很不容易了。

总算万事俱备,开始上课了。你正兴致勃勃准备用课件,但还是祸从天降,要么断电,要么死机,要么不知什么设备坏了。虽然,这时教学机智可以派上用场,课也还会上下去,但想到这个来之不易的课件,不免遗憾重重。

三、如何克服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中的这些困难

培训在先,重在实践。我校首先为各年级、处室配置计算机,然后结合老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去培训,有系统培训,有专题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参观、培训活动,培养他们成为学课件设计开发的带头人。聘请外校的专业教师来校作技术指导。现在,我校有4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了。简言之,要把大多数老师培训成通才,而不是专才,并且多在实践中指导和提高。

要有便利的资源。学校有一点钱购置些设备是非常不易的事,用好、保管好都是应该的。但是,同时要考虑到方便老师们使用,如果只使用10分钟,却要在借与还上浪费数倍的时间,这样麻烦,有谁愿意用?更何况,那边的一大堆事还等着做呢。同时,经常调查教师们的需求,扩充一些急需的软硬件资源也十分必要。我们在订购教学软件、光盘时是由各处室、组自己按电教教材选择订购。最后由我处(现代教育技术处)汇总上报。

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以上困难是比较普遍的。只要每位老师都积极努力,大胆探索,相信不远的一天老师们都会感到多媒体课件太好了。

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解决什么问题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重点是在“辅助”二字上。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主要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既然传统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我们就应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这些局限,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讲到CPU、内存、高速缓存时,讨论它们之间信息传递的情况时,传统教学缺乏直观性;而使用计算机演示其信息传递过程的画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牢牢把握教学目的和难点,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以便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继承它的优点,同时要进行补充和提高。教师既要要十分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症结所在,又要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越性。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向深入

要不要使用多媒体,要不要使用网络、甚至要不要使用计算机,完全由教学的需求来确定,没有丝毫勉强。不应只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让大家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教学工具,要让大家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再从所教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己的教学。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首先转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富有成效的实践以积累经验。

要明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具优势的媒体,课堂这若能很好处理的就没有必要非得使用多媒体。同时,选用的辅助媒体又要具有推广性,尽量简化使用条件。

许多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同样的问题:从市场购买教学软件或者是请他人编制教学软件不但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而且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自己编制又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的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实际上是目前资源不能共享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强化使用,弱化编制,以有选择的使用为主。实际上,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一个完整独立的课件,也并不是每堂课都要从头到尾使用多媒体。有时候,一堂课穿插几幅图片,一段动画甚至几张图片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六、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项任务

鉴于课堂演示展示较多,对于一般的课件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这样的软件进行简单制作。它功能强大,易于操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1课时的电子备课,这样的课件开发时间少,实用性较强。而一些带有复杂动画的课件,则可能要用Authorware这样的开发平台来做,难度增加耗时较长。因此,建议教师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这样自己制作自己使用,既有利于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又有利于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校园中的普及,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流于形式。

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育教学,如果投入大量精力只为了上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显然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要真正把多媒体引入课堂,离不开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做出的课件界面美观,技术性强,在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想,软件公司如果开发一些功能强大的备课系统和与课本配套的素材库,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开放性,不但不容易过时而且一定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依靠学科软件开发平台和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所谓学科软件开发平台是指像几何画板那样的软件,它大大简化了数学课件的编制。多媒体素材库更为重要,这些素材库中应包括各方面生动的素材。它的建设涉及教学网络的建立,不仅仅是校内局域网,而应扩大到全国教育网。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5.《计算机辅助教学》双语教学设计 篇五

《计算机辅助教学》双语教学设计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的分析,采用四步教学--明确目标,设疑激趣;知识关联,融合建构;讨论交流,教师详解;发散延伸,总结提高的策略设计,结合直观形象的.演示动画对复杂原理的推演,使学习者在双语教学课堂上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实现对新知识<操练>的建构.

作 者:郑珠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7)分类号:G623.58关键词:双语教学 操练 教学设计

6.运用英文电影辅助英语听说教学 篇六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和急需提高的就是英语的听说技能。听说能力差主要归因于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和教学方法的落后。观看英文电影备受学生喜爱。英文电影是英语教学中一种教学资源。采用英文电影教学是英语听说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是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文电影;多媒体;英语教学法;听说技能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是,当前中国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不强,尤其是听说能力。笔者认为,英文电影是一种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良好资源,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理解、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正确有效地利用英文电影资源是加强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很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一、采用英文电影教学提高听说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3](270)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语言输入

必须是可理解性的。只要学习者能够理解输入的语言,又有足够的量的保证时,习得就自然产生了。输入的语言必须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因为语言习得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会产生。

Krashen还认为,在学习者与环境之间有一个受情感因素制约的非智力屏障,他把这种非智力屏障称为情感过滤。[3](271)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它控制着受教育者对于所接触信息的输入与吸收。情感过滤假设强调了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等情感因素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该假设强调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努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因此,在选择学习材料时,要考虑难易适度、语速适中及趣味性。

(二)兴趣理论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1](248-252)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兴趣,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就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兴趣使人的智力得到开发,知识得以丰富,视野得到开阔,并会使人擅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6](6)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及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心理学研究结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其它器官获取的信息只占6%。[1](253-258)显然,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有关资料也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2](213-214)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影视教学综合了图、文、声、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并和计算机程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超文本、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一并显示,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二、运用英文电影辅助英语听说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由于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学生处在一个视觉时代,与其他教学工具和手段相比,学生们对多媒体更为敏感。与纯粹的文字阅读相比,人们更容易记住他们有多种体验的内容。包括电影在内的多媒体就提供了这种条件,在提供语言内容(声音)的同时,还提供了别的感受和体验(图像和音乐等)。

英文电影自然地融合了字幕、语音、图像、文化背景等,其信息量之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资料不可比拟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充分满足了视觉文化时代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方式,更方便学生对英美语言文化的学习。[4](43-44)同时,电影创造了更加地道的外语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亲耳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交际言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模仿和实践,切实提高其听说能力。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把形象和语言结合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的规律,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学习兴趣是非常活跃的因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带有描述的电影画面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有极大的帮助。在同等的听力材料下,学生在课堂上看电影远比只是单纯听录音时的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电影当中的夸张动作和对白,还有相关的图片和背景材料的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理解能力。音像结合的英文电影更加全面地展示出英语的信息,它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英语对白中所蕴含的信息。英美原版电影内容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听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英文电影中的语言多是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职业、年龄的人们之间的对话,日常生活约定俗成的口语、惯用法等表达方式在英文电影中都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是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学习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景,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由于缺乏真实的听说环境,听说技能成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而英文电影中的场景就构成了

最佳的教学场景。习惯用语有一定的灵活性,掌握习惯用语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在看电影的同时掌握一些习惯用语的用法,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把握习惯用语的不同意思。英文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生动丰富,影片中有大量展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工作娱乐的场景,能真实而又多方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具有语

[5](73-75)言习得所需要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这样,学

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生活化语言,通过积极地模仿和实践,让学生理解掌握、学会灵活地使用,从而真正做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受到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单纯传授语言不足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传统英语教学中,老师对英美文化及社会背景的讲解比较笼统、抽象,不容易被学生彻底领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文原版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英文原版电影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包括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这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英美电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切实提高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三、如何运用英文电影辅助英语听说教学

首先要明确的是,英文电影教学是英语课程体系的拓展,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影片内容应尽量接近课文主题和主干英语课程在内容上建立起相对紧密的联系。[2](213-214)电影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选择影片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必须自主选择电影、设计活动并且编排材料。其中电影的选择是首要和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要保证影片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避免使用带有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影片。如:《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丛林大反攻》、《魔法奇缘》等。其次,教师应切实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影片不宜太难。另外,原版英文电影是学生有效模仿语言的途径。因此还要注意影片的语言特色,应保证影片有足够的、清晰地道的语言输入,以便于学生在观看时跟读模仿。如:《狮子王》、《音乐之

[8](4)声》、《罗马假日》、《公主日记》等。

此外,影片要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影片能够真实反映英语国家的主流文化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在考虑到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可能会发生冲突、冲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

影片长度也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研究发现,时间较短的电影或片段能对听力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而一般的影片总时长都是在一个小时以上,老师不能在课堂上不间断地播放整部电影,因为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选择合适的电影素材,制作个性化的课件。在课件设计中,教师可以包含多个电影片段,按照实际的教学需要把它们合理地结合起来。

(二)英文电影教学策略

1.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给学生观看第一遍电影时,教师可以隐去影片的字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对影片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影片中的经典对白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背诵一些富有人生哲理或是优美的佳句。比如,《阿甘正传》中: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I believe you make your own density.You have to do the best with what God gave you.学生通过背诵这些经典佳句,既训练了朗读能力,也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比较精彩的电影人物的片段对白,反复播放2-3遍,让学生停下来跟读,模仿其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美丽人生》就是一部很好的可以让学生模仿与重复练习的原版电影材料。教师可以选几段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分组角色扮演,并在班上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影片内容或某个情节,或者对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语言、文化甚至某句给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展开自由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且恰当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影片的内容来写观后感,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不用限定题目,评论的内容可以是整部电影,也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件事情。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及价值取向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字处理能力。

2.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观看影片之前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电影中的对话和情节,也可以在重要的地方暂停放映,穿插讲解英美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影片内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视听影片的过程中注意有关文化、习俗、行为准则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听影片,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关注影片中与问题相关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从而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教师再在合适的地方点评这些问题,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让学生从影片中充分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例如:影片《阿甘正传》通过展现片中主人公阿甘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经历,反映了美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全面地再现了期间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有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还有和中国的乒乓外交,以及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阿甘正传》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个人价值观的一些变化,从这部影片中国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和作用。[7](10-11)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教师不仅要利用课堂上的影视资源,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深入地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把英文电影欣赏与文化学习融为一体,促进学

生英语文化的构建。影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影片的文化观念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就影片中某些文化现象或文化冲突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四、结束语

7.博客辅助地理教学初探 篇七

一、博客辅助地理教学模式

对博客的功能的理解是:“博客是以多个个人的视角, 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 精选和记录信息, 为他人提供帮助, 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 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使用过博客的许多人认为, 它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兴学习模式, 是一种新型学习技术。它符合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 与分布式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相一致。它作为一种学习技术工具, 对学习实践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其基本功能和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基于博客平台地理教学基本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互动学习模式

让学生按照计算机提供的学习程序, 在与计算机的互动交流中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每个专题学习所用的时间和步骤,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通过网络化教室的个别辅导功能进行个别指导, 如果是全体性的问题还可通过交互功能和教师提问功能在平台进行讲解。

2. 工具应用模式

工具应用模式是指学生将博客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使用, 进行数据分析、文字处理或报告编写, 教师则利用博客的特殊功能进行指导、展示、交流等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世界的农业与工业生产内容时,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反映我国或世界其他工具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的一些统计指标, 通过计算机EXCEL表格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工作, 用绘制的图表分析比较我国不同省区或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 在博客平台上交流、讨论。

3. 网络查询模式

教师不仅从博客网络中搜索、查询相关资料进行备课, 而且可以指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浏览, 或者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功能区, 学生上课时通过访问查询资料、相互交流, 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三、博客辅助地理教学的教育教学意义

1. 博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传统的集体教学向小组教学或者个别教学发生转变, 进而使教师从知识的教授者的作用转向帮助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作用, 从只与好学生交流转变为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 学生从所用的学习者学习同样的东西转变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 使学生从竞争性结构转变为合作性社会结构。显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反映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2. 博客平台成为学生探索和发现型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

博客平台一般包括三个功能区:课堂讲座区、课堂测试区、热点讨论区、教材文字区、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等。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 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

3. 博客为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场所,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托现有校园网, 通过在校园网主页上建立“地理教学博客”及其相关链接, 网站包括“在线交流、电子信箱、留言簿”等板块, 给学生以主动权, 教师定期确立一个讨论主题交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形成一系列的子讨论题, 然后由学生查找资料, 分组讨论, 集思广益, 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围绕某一专题进行在线或离线讨论。利用网络化教室改造后的课堂教学, 将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和集中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 使课外学生的学习资料查找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 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 扩大了教学的时空, 教学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 而且延伸到了课外。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博客辅助地理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 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助教”功能借助于网络技术实现, 实现课堂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既可以向学校里的教师学习知识, 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数据库、专家系统学习, 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和兴趣进行不同进度的学习。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

4. 博客实现超级链接结构, 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教学网站网页间靠超级链接的方式进行链接, 链接的方式要按学生思维进行发散的跳转, 并利用全文检索功能, 将发散思维聚集于一点, 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超级链接结构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的重新组织, 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 有利于因材施教。如网站中设置方便的搜索引擎, 学生进入后可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搜寻。对课堂掌握不好的学生, 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页”, 再重温老师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演示, 可通过“在线答疑区”进行解答问题, 或通过“课堂测试区”对每节内容进行自我检测;而对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 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学习功能区进一步学习, 或到“讨论区”参加讨论。

5. 博客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博客平台提供有“资源箱”、“教科书”、“相关资料”、“视频点播”、“相关地图”、“更多的相关资料”等功能区, 点击功能区进入相应内容, 可以看到比书上更多的学习资料, 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使网站真正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校园网直接乘上INTERNET直通车, 通往面向世界的知识海洋。此外, 由网络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交互世界———虚拟现实, 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可让学生尝试虚拟社区、虚拟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与英特网上的相关地理资源网站建立链接, 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含的信息量庞大, 以丰富多样的媒体平台, 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 并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提供一种非常容易的信息重组、变动、随意组合的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时间自由地选择信息, 并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开展研究性学习, 撰写学科小论文, 参与网络讨论交流等等。这样的媒体平台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优化, 使其已有的信息 (或概念) 内部建立联结,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迁移, 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博客辅助地理教学背后的冷思考

博客在地理教学中仅是一个辅助工具, 教学工具的使用更是要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表达, 而不是单纯地看技术的复杂程度。在使用博客时应该冷静地思考。

博客的使用者应当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在知识管理中我们强调知识的可信度, 如果博客的使用者没有很强的信息素养能力或者在使用上受BBS定势的影响, 在使用博客时会像使用BBS一样, 造成知识的杂乱和可信度不高的信息, 甚至一些不健康的信息, 在使用群体型的博客时, 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如果博客应用在教与学中, 并不是说使用了博客这样时髦的网络工具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使用博客的时候, 需要教师的引导, 否则大部分的博客记录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信息。教师使用博客教学时, 一定要对网络上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过滤, 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

当然, 博客是一种快速演变中的形式, 是一种真正的草根力量。博客辅助地理教学平台的建立贵在坚持, 重视思想和内涵。如果只是把网络上的一些文章、媒体信息收集在一起或是做个链接, 就成了流水账或网络文章管理系统;如果只是兴致来了就动一下, 平常不坚持的, 最终会成为网络上的知识垃圾。使用博客时注重把思想记录下来, 例如对某个学术观点的看法、反思自己的学习等, 随着这些思想的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必会产生思维的创新和研究思考能力的提高。

8.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也已经把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一些生机与活力,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还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且精彩的物理世界,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呢?这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究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能够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实验课件,而且也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过程仔细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的教学也能够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内化现阶段所学的新知识,进而为实现对知识意义上建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探究“超重和失重”的相关内容时,鉴于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物理教师就可以借助电梯做向上加速、向下减速或向下加速、向上减速时物体的质量的变化,然后再做受力分析,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起来也就更容易些了。比方说,在教学这节知识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活动情况的动画场景,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上课也就认真多了,教师也可以经过测试来检测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经过测试效果也是很理想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教材上静止的插图变成了生动的动画,还有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情境。

二、分发挥物理的演示和虚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物理同样也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在实验中进行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且生动有趣的实验则显得很有必要了。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对某些相关的结论、实验步骤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又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解的更为透彻,而且还利于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整个过程。

在过去的物理演示课堂上,由于受到仪器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效果也不是很好。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则避免了由于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在探究物理教材中“力学知识”的时候,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可以用动态的演示,学生也能真正明白产生力的原因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再如,在探究“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借助Flash 软件将振动和波动的图像用动画演示出来,充分地把振动质点和机械波传播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明白相关的物理过程。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既能为教学提供方便,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而且还充分地弥补了由于常规仪器不足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为学生创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上课只是依靠课本为学生讲解复杂的物理知识,有些物理知识比较难懂,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多媒体走进教室,为物理课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图像或者是声音、动画等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较为常见的情境和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能够拉近学生和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物理知识原本也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一些较为常见的物理现象的欲望。

例如,在探究与“浮力”有关的知识时,在正式讲解知识前,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浮力的概念与特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情境——同一个人在淡水中不能浮,但是却能够在死海中漂浮,为什么呢?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逐渐找到有关浮力的大小和所浸泡的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接着,教师再把新知识迁移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也是能够收到较好效果的。

多媒体课件集视听结合于一体,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使用能够再现一些真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也是新课改下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最佳的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科学性与合理性,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许能俊.中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3):107-108。

[2]张亚平.本与末: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中的理性思考[J].学理论, 2010,(20)。

[3]王哲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3(04)。

[4]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67—70。

[5]陈继荣.对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课件库与素材库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9.谈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篇九

内容摘要:本文就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讲述了英语计算机体辅助教学的特点、教学模式,并针对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不断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与这一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内化与外显,为计算机和语言教学两种信息载体的融合构建了一个交互平台,也为师生互动学习构建了一个交互平台。可见CAI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更是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和途径。

二、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

1)视听结合,符合学生感知规律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有94%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获得,由此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学生在学习同样材料时如能将视觉、听觉同时使用,比单用听觉学习效果会明显得多。而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其形象、生动、丰富的图像及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这种声、像结合的教学,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

2)直观、形象,符合学生记忆规律

识记材料的性质对学生的记忆程度有很大影响,形象的内容及有意义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无意义和有意义的材料作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无意义音节需要12.6次才背会,而480个音节的节律诗,只需9次就背会。多媒体课件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多媒体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达到声、画交融,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理解更加深透,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就能记住。说明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交互式教学,能提供良好情境

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提供交互式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快速做出反应,对学生所提供的答案能做出逻辑判断并及时地向学生反馈信息。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为学生主动参与并投入到模拟的语言环境中,从中吸取纯正的地道的语音模式,也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真实的语言环境。这种由交互性所提供的情境,有利于实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技能培养目标。

4)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具有十分大的信息容量,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集成和控制起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直观、科学、准确地传递大量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世界。多媒体课件可在课前预制,既节省了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又可使课堂紧凑、有条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5)个别化教学。

CAI系统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学习速度和学习风格等个人特点来安排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如利用托普(TOP)教学软件实现人机对话、师生对话。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英语试题库来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6)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集成性,它集声音、图像、图形、动画、文本于一体,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能使模拟内容形象逼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种很有特色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着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三、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原则

1)既助教也助学原则

CAI最直接的表观作用是助教,然就本质而言,教是为了学。因此,进行CAI设计时,核心思想是助学,应围绕着“计算机帮助学”而展开。CAI的意义不只在于帮助甚至代替教师教学,更在于其在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学生为中心原则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此,进行CAI设计应贯穿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目标。

3)形式与内容统一原则。

CAI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学思想的外显形式,形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并能完成教学目的,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更不能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

四、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问题

1)注重形式,忽视目的

CAI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但往往教师在进行CAI 设计时只考虑如何将教材内容使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去呈现,一味地将多种信息媒体无原则地组合在一起,追求界面上的漂亮,刻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而忽视了CAI课件是为了辅助教师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而在次要内容上却大做文章,其教学效果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被计算机上的画面及声音所吸引,而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重视。因此,在进行CAI设计时必须以学习目的为根本宗旨,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统一。

2)把CAI当做“电子黑板”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件新事物,不少教师还不能熟练把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进程,在CAI设计及辅助教学时经常只注重自己如何把知识内容传授完,用幻灯片替代板书,让学生机械地、程式化地学习,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辅助教学是不可取的,对实际教学没有价值。

3)教与学脱节

在CAI设计前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进行透彻分析。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未能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仅仅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以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

4)任意加大课堂容量

有的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任意合并教学单元,一节课中出现过多的概念、原理及规律,学生难以接受。切记不要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就过分加大课堂的容量,变成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而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扩展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CAI课件去分析教材内容、讲解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5)缺乏现代教育理论作思想内核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工作也不例外,现代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对教学工作的认识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最终决定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不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因而难以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六、结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门新的教育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势必对促进教育及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英语教学步入了教学的新天地,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英语教学增色不少,英语教学必将向着网络化方向前进。但是必须看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并且,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有用在“不可替代”或“传统教法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有使用价值。过多过滥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只能给它定位在“辅助”二字上。教师们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书目: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上一篇:五上小数除法口算练习下一篇: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