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2024-07-17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共20篇)(共20篇)

1.《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一

《海底两万里》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国科幻小说家,被称为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三部曲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的许多科学幻想都已成为现实,如 火箭、潜水艇。

2、尼摩船长邀请作海底旅行,请说说他们经过了哪些著名的海域。(答出四个即可)

答: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

3、《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的船长是,他的身份还有前印度王子、。

4、《海底两万里》中穿插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举出一个。大气压

5、阿龙纳斯和康塞尔、尼德·兰一起进入潜艇。

6、在陆地上的几天里,康塞尔捕到了一只珍贵美丽的鸟叫,其被捕的原因是什么被红果灌醉而飞不起来

7、尼摩船长在哪里差点送命?他在哪里埋葬去世的伙伴?

8、阿龙纳斯教授曾经著书,使他成为自然科学部门的专家。

9、尼摩船长是从停止。

10、尼.德兰是一位职业的。他的渔叉为什么不能伤害巨鲸,一碰到它的皮就弯?

11、列举《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奇遇。(写出三个即可)

12、船搁浅上岛后,尼摩船长等人最先获得的食物是

13、“鹦鹉螺号”的藏书上有和类书籍,但未见一本哲学 方面的著作。

14、如果“鹦鹉螺号”上出现漏水,如何确保安全?

答:浮出水面,排水,靠岸修补

15、尼摩船长用

16海峡在《海底两万里》中被视为“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

17、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其中的三次险情。

答:搁浅(托列斯海峡)、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章鱼袭击

18、说出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19、请说出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的人物身份、性格特点及相关的事例。

2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答: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

21、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答:人类的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2.《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二

那么, 如何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变负担为享受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因“材”施教设疑激趣

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名著的内容节选, 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我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 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智取生辰纲》时, 我从杨志和林冲打斗开始, 讲到杨志不肯留在梁山, 又从杨志误杀泼皮牛二, 讲到戴罪被梁中书重用。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杨志一路上押送生辰纲的心理, 更给学生们留下了悬念:失了生辰纲的杨志将何去何从呢?梁中书会善罢甘休吗?抢了生辰纲的吴用等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 便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格列佛游记》, 我从《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这两个精彩的片断入手, 引导学生品读。学生了解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飞岛国的教授们所谓的改进本国语言, 原来就是简化言辞、以物示意, 认为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对身体健康有益, 对更加简练地表达思想也有好处。另外, 它还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 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 所以对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学生读到这一定会感觉到这些情节荒诞可笑、想象奇特。教者再追问: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游历的几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国家的人和事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受书本中精彩片断的感染, 加之有这些问题的追问, 便会产生迫不及待想阅读原著的欲望。

二、因“剧”制宜开渠引流

现在, 许多改编自经典名著的电视剧都相继热播, 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 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 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 学生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学校中所学, 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的确, 要了解名著, 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 比起一部厚厚的原著, 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 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 但看了相关的电视剧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一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学生, 看了名著电视剧以后, 也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

有人会说, 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不假。问题是, 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 如果再不看电视, 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能从电视中了解名著, 不是也很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 看电视剧就更能激发他们读名著的愿望。特别是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文学名著, 本来学生的阅读障碍就是原著中有很多人名难认难记, 但看过电视后就能大大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三、因“势”利导广种“博”收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 名著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也相等。其实, 只要留心, 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名著的影子。比如一些民间俗语“智不智看三国, 勇不勇看水浒”、“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等, 都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 经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名著的各种信息, 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去滋润名著的田园。

另外, 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动漫、连环画中也有很多是对名著的戏说。什么《大话三国》《大话西游》《大话红楼》, 什么《水浒外传》《后西游记》, 什么《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等等,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但这些作品还是吸引了大批的中小学生。究其原因, 无非是作品轻松调侃的笔调, 幽默有趣的情节, 令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 捧腹大笑, 烦恼尽消。大多数学生把这些作品当成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但我认为, 如果引导得当, 就可以把这种作品变作学生阅读名著的钥匙。因为我不反对学生读这些Q版名著, 许多学生就带到学校来看, 有疑难之处, 还来问我。后来他们越读越有趣, 借着这种好奇心就读了很多名著。

3.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篇三

首先,明确学习名著的益处和必要性。

教师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名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经典,是作文的典范。学习名著,能培养我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因此,在学习名著时,我都会适时的引用名言来说明学习名著的重要性,如:歌德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毛泽东的“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名著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名著阅读在中考中占的分值是8分,在考试中如果丢失了这一部分分数,势必会严重影响语文成绩,给中考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激情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它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名著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的导入,要向磁铁般牢牢吸住学生的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中,我是这样导入:“有人说,杨志丢失生辰纲,完全是因为杨志的粗暴无能所致;有人说,杨志丢失生辰纲,原因不在他,而在于他的手下。同学们,你们赞成这两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阅读,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再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根据名著篇幅的长短和文学体裁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冰心的《繁星》《春水》,鲁迅的《朝花夕拾》,这些由小诗和独立成篇的散文组成的诗集和散文集,篇幅短小且独立成篇,我就采用诵读法,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再放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接着精心挑选一、两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像法布尔的《昆虫记》,这类科学小品文,语言优美,知识丰富,富有科学性。在教学中,我则采用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学生在阅读美文的同时,又能学到许多昆虫的知识。然后我挑选一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学生欣赏。像老舍的《骆驼祥子》、施耐庵的《水浒》,这类篇幅较长的小说,要学生在这么紧张的学习阶段一一精读,时间不允许,我就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教育方法。每个小组有自己的阅读章节,采取故事接龙的形式,复述故事,然后再挑选精彩的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掌握名著的内容,还能让学生领略到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教师根据名著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报纸的内容包括: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方法等。如:人物:鲁智深;故事情节:闹野猪林、三拳打死镇关西等;人物性格:疾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手抄报进行评比,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张贴优秀作品。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对那些已经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的名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但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影片跟原著是有所不同的。

(四)摘抄名著好词佳句或写读后感。鼓励学生把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举办各种活動,巩固和加深名著知识。如知识竞赛“名著知多少”、名著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

4.名著导读 - 海底两万里 篇四

故事概括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身长数百米,偶尔浮出水面。在不少船只受到这怪物攻击而沉没之后,美国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这个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授,曾经撰文探讨过这海洋怪物,认为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

“林肯号”在大海里游弋了三个星期,却一无所获。一天晚上,教授阿龙纳斯正在甲板上欣赏夜景,猛然发现漆黑的水面突然闪现红光,接着冒出一个庞然大物。教授奔回船舱报告了舰长(法拉格特),护卫舰随即向怪物驶去。临近时加拿大捕鲸叉手尼德·兰猛力投出锋利的鲸叉,只听得“当”的一声,仿佛撞击在钢板上,毫无作用。护卫舰便开炮射击,可是炸弹均被怪物的尾部弹出,溅起一片浪花。怪物似乎被激怒了,从头上喷出两股水柱,向护卫舰右舷猛力袭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鲸叉手三人被抛入水中。教授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教授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铁屋子里,身边坐着康塞尔和尼德·兰。他大惑不解。两位陌生人进来向他们致意,可是教授试用了几种语言,他们都听不懂。正在为难之时,他们的主人出现了。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用法语作了自我介绍。他叫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他说虽然他们已成了他的俘虏,但仍享有自由。只是为了保密,他不会释放他们,而且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教授虽然对失去自由感到难过,但是他还是被神秘的潜艇和海底的奥秘所吸引。在尼摩的邀请下,他们三人参观了他亲自设计建造的“鹦鹉螺号”。尽管它的部件是拼凑起来的,可船体坚固,结构合理,承受得起海水的冲击和高压。艇内有漂亮的客厅,舒适的卧舱,图书阅览室和娱乐场。潜艇的电力和氧气都是从海水里提取,能在海底停留很长时间。食物也是取自海洋,有些美味的鱼教授从未品尝过。布是由海洋纤维织成,烟叶来自海草。尼摩还让他们参观了猎取海洋动物的枪支和便于在海底行走的装备。

“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潜行。教授透过玻璃窗,一路观赏着光怪陆离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途经克利斯波岛时,尼摩派人送来纸条,邀请他们三人到海底森林打猎。于是他们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手持特别猎枪,穿过换压舱,走在海底平原上。尼摩举枪射中一只大海獭,然后又杀了两条海豚似的动物,满载而归。

潜艇到达加里曼丹附近时,食品告缺。教授他们三人决定上岸寻找蔬菜和野味。起初,他们运气不错,打死了几头野猪,采摘了不少水果。正当他们在沙滩上架起篝火准备烤肉时,突然受到土著人的袭击。他们慌忙逃进小艇,驶向停泊在海中的潜艇。可是土著人乘上木筏,紧追不舍。即使教授他们爬上潜艇,下了底舱,土著人仍然围着潜艇,不肯散去。第二天一早,潜艇开舱换气时,土著人果真纷纷爬上船来。可是他们的手一碰到栏杆,就惊叫着退缩了回去,原来金属栏杆全部通了电。

潜艇驶入印度洋,在斯里兰卡附近,尼摩邀请教授他们到海底参观采珠场。这里盛产珍珠,最大的价值可达二百万美元。教授兴趣盎然地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突然,一条巨鲨张着血盆大口向印度人袭去,尼摩当即手执短刀,挺身上前与鲨鱼展开搏斗,尼德·兰举叉相助,正中鲨鱼心脏。尼摩随即把采珠人托出水面,还从自己口袋里取出几颗珍珠送他。教授从心底敬佩尼摩舍己救人的精神,并由此知道尼摩事实上没有断绝与人类的交往。

“鹦鹉螺号”从红海进入地中海花了不足20分钟。它是通过尼摩发现的海底通道潜行的,那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

一路上,教授发现了不少惊人的事情。船至康地岛时,尼摩从柜子里取出许多黄金,派人乘小艇送出去。后来当潜艇驶入大西洋,停泊在维多湾海底时,尼摩又派他的船员潜水从海底沉船里搬上来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原来尼摩是利用打捞沉船里的财宝救济穷人和从事 1

科学探险的。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着教授参观沉没已久的大陆——大西洲。他们观赏了海底火山喷口吐出硫磺火浆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废墟的庞贝城。

潜艇又向南极进发,它在成群结队的鲸鱼中间穿行。当大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出于对弱者的同情,指挥船员攻击大头鲸。在此后的航行中,他们历尽艰险,一会儿是冰山封路,一会儿是章鱼围攻,一会儿又是敌舰偷袭。尼摩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一切。

历经海底两万里环球航行之后,潜艇在挪威西海岸遇上了可怕的大漩涡。教授无法知道潜艇卷入大漩涡之后的遭遇,因为他和他的同伴被漩涡抛入水里后,在挪威的一个小岛上侥幸脱险,而潜艇已毫无踪影了。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是,第三部是。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还在于它们是和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发电。

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10、你还知道作者的哪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11、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法国生物学家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在做了的旅行。

12、主要人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而且,能够利用海洋提供能源。他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

13、《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美妙壮观的海底充满

了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14、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的人,是、的人。

一、填空阅读答案:

1、法国,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机器时代” 西方和日本 科幻

4、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尼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法拉格特,6、海洋

7、鲨鱼 儒艮gěn8、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

9、“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10、《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机器岛》《大木筏》《隐身新娘》等。

11、诺第留斯号潜艇、独角鲸、阿龙纳斯、康塞尔、海底、两万里、环球探险。

12、尼摩、异常坚固、结构巧妙、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正义斗争。

13、惊险奇遇、异国情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14、社会正义感、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品质高尚、献身科学、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二、简答: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6、书中塑造的尼摩艇长外表冷酷而内心仁慈,请简述一件体现其仁慈的事例。

7、仆人康塞尔是叙述人阿龙纳斯教授忠实的仆人,他年轻,健壮,规矩,热情,脾气好,而且懂得处变不惊和适时的沉没。而最为难得的是对主人的一片忠心。请你简述他忠于主人的一件事。(2分)

8、简介尼摩船长。

二、简答答案:

1、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主要讲述了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蒂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4、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或他是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5、①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②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③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6、如:①林肯号追逐潜艇,尼摩艇长下令自卫,但只不过把它弄到无法再伤害自己的程度而已。②与土著人在陆上战斗中,艇员受伤牺牲,尼摩艇长悲痛欲绝。③潜艇搁浅,受到土著人的围攻,他放电驱逐,但没有伤害土著人。④舍身救护采珠人并且馈赠珍珠。⑤为保护长须鲸,同抹香鲸展开战斗。

7、示例1:当阿龙纳斯教授被意外地抛到海里,生命危在旦夕时,是康塞尔勇敢地跳人海里,陪他一起游,直到获救。示例2:当诺第留斯号遇上冰山撞击,无法换气时,是康塞尔忍受同样的痛苦,却把仅剩的一点氧气留给主人。

8、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3分)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什么?——《海底的秘密》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谁?——尼德·兰

海里有会发光的水母吗?——有

国际通用的海难求救信号是什么?——SOS

鲸鱼用什么进行呼吸?——肺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什么名字?——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

潜艇的主人是谁?——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会说几种语言?分别是哪几种?——四种,法、德、英、拉丁

世界有几大洋?分别是什么?——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大叶藻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贝壳类的足丝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什么做成的?——鲸的触须

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什么做的?——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多少?——12000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多少?——500万法郎

鹦鹉螺号的最快速度是多少?——每小时50海里

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电力

珊瑚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动物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鹅掌菜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鱼类。——蝶鱼、比目鱼、鞋底鱼、大比目鱼、海马鱼、龙马鱼、鲨

鱼、鳃鱼、箭鱼

阿龙纳斯有没有救活鹦鹉螺上的伤员?——没有

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 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谁把那条鲨鱼杀死了?——尼德·兰

海里有沸水吗?——有

海水有红色的吗?——有 海底有城市吗?——有

二选择(每题4分,共36分)

10、()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A康塞尔 B尼德 C阿龙纳斯

11、尼摩船长在海底用()做的笔写字。A鲸鱼触须 B鹅毛 C塑料

12、“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A阿龙纳斯 B尼摩船长 C尼德

13、鹦鹉螺号是用()作为动力源的。

A电 B太阳能 C海水

14、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海里。

A、50B、500C、500015、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法郎。

A、225万B、100万C、500万

16、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A、兔子B、水獭C、鲨鱼

17、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

A、鲨鱼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C、被炸弹轰炸

18、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

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二选择10.B 11.A 12.B 13.A 14.A 15.C16.B 17.B 18.B

十一、《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第三部是《。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还在于,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5.《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五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掌握《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不指读、不回读;

2.尽量扩大视线范围,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3.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二、作品介绍

1.作家介绍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2.内容概览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独角鲸,而是一位叫尼摩的船长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还到达了南极,一路饱览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海底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并将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3.主题思想

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4.主要人物形象

阿龙纳斯: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从他敢于跟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作海底两万里的探险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可以看出他有渊博的知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康塞尔:一位对主人忠诚的小伙子,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迷。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跳下去抢救;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主人。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尼德·兰:他是跟随阿龙纳斯去捕“巨鲸”的捕鲸手。经验丰富,百发百中,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暴,野性十足。

尼摩船长: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反抗压迫的战士;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义;从潜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敌人、迫害者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神秘、孤独的人和他追求自由的心理。

5.艺术特色

(1)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故事叙述详尽,自然环境描写精彩优美。(2)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扣人心弦,场面描写波澜壮阔。(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4)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6.名著《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六

这艘潜艇就是“诺第留斯号”,它的建造者就是那极富有神秘色彩的尼摩船长。说起尼摩船长,我感到无比的敬佩。他是这支海底队伍的领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天才,他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地建造出了“诺第留斯号”,他以对电的更深研究,使“诺第留斯号”的速度举世无双,并向海水中索电,使电能接近∞,这等壮举,使他显得更为高大。

尼摩船长除了极其优秀的自身条件,还有更突出的一面。从用海底沉船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以及勇斗角鲨救采珠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反抗压力的战士,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勇敢,不畏艰险,是一个如同神一样存在的人,一个神秘的人,一个孤立的人。

阅读着尼摩船长的种种事例及生活,心生感慨,心怀敬意,他那么古怪,他讨厌人类又帮助人类,因为他心怀正义,他在海底毫不畏惧,因为他那么的自信。他好似无所不能,无所不畏。我最为敬佩的是他的正义感和挺强的,这样一个孤立的人,一个追求自由的人,为了人民免受压迫,在海底寻找财宝,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为了贫穷、被压迫的彩珠人,不顾自身安危,毫不畏惧,以生命为代价救这名彩珠人,这种精神,令人叹儿观之,自愧不如。

回想到自己,不由得心生惭愧,我从来不会去做这类事情,连募捐也都是不情不愿。这一次,我深知不足,也深受教诲,我要以此而学习,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就算力不从心,也要出一份力用真心去帮助那些不幸的人。

7.浅谈名著阅读教学 篇七

如200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卷中名著阅读题: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描写鲁达的两个经典故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个故事。

此题要求写出两个经典故事中任何一个情节, 有限制, 但难度不大, 鲁智深这个人物同学们非常熟悉, 大家都有话可说, 凡看过作品的大都写得出来, 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就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虽然读过原作, 知道一些人物, 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 不能把握情节的核心内容, 此题也不容易得高分。因此,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名著知识, 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为中考打下基础呢?在名著阅读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阅读有侧重, 考查多角度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熟读的名著太多, 每个学期都有推荐篇目, 但在中考复习的时候, 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教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著。如国内名著考查中出现较多的是《水浒传》和《西游记》, 其次还有《朝花夕拾》, 国外名著考查中首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格列佛游记》。因此, 对中考试卷中考查频率高的名著必须指导学生作深度阅读, 全面了解故事情节,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 从不同角度考查名著的知识点。当然, 对在名著考查中出现较少的名著, 也要提醒学生不能忽视, 还要适当地阅读, 做到有备无患, 万无一失。

二、课前两分钟, 名著天天讲

每天课前两分钟, 我坚持让学生进行演讲。方式是按学号每天每人一讲, 可以提前一天准备, 内容可以讲一个情节, 分析一个人物, 讲成语的出典、俗语的由来, 也可以是作者介绍。让学生每天和名著“见面”。由同学评议打分, 一轮一总评。苏教版每一册语文课本书上都有名著导读, 于是我按照课本上的要求, 规定名著篇目, 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熟悉情节, 分析人物, 品味语言, 通过阅读, 选好自己要发言的内容, 而且一周内不允许出现重复。从反馈情况看, 同学们准备得都很充分, 每个同学都想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同学们对情节了如指掌, 而且叙述得绘声绘色, 对一些有争议的内容讲解得头头是道, 名著中的人物被大家分析得淋漓尽致, 人物不同, 个性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物, 在同学们的分析中也有不同的个性。长此以往,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辨析能力。

三、开设名著导读课,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教材中都选用了一些名著选段, 教学中我利用这些教材开设名著导读课。例如, 赏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开设《水浒传》英雄导读课。赏读《曹操煮酒论英雄》, 开设《三国演义》英雄导读课, 引出与曹操刘备的有关情节, 从他们的成败得失辩证地分析人物行为。“一个好汉三个帮”, 铸就刘备这一英雄人物又有哪些英雄的帮助呢?学生讨论, 可以推出许多熟悉的人物:诸葛亮、关羽、赵云……真是说不尽三国英雄故事, 道不完千古将士情。课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按照课上的方法再列出《三国演义》中吴魏两国的英雄人物, 写出他们的不凡事迹。

四、引进名著故事, 开拓阅读视野

教学中, 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 适当地引进一些名著小故事, 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 而且提升了名著赏读能力、夯实了文言知识的基础。以《三国演义》为例, 可陆续引进一些“三国”小故事:华歆“管宁割席”、曹娥“投江救父”、曹操“望梅止渴”、孔融“小时聪明”、刘禅“乐不思蜀”、刘备“三顾茅庐”……学生可以试着阅读, 联系上下文, 读懂文中的意思, 扫除文言障碍, 这对于强化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也大有裨益。

五、熟记诗词, 了解人物

古典名著里有许多千古流传的诗词名句, 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如《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曹植《七步诗》、诸葛亮《出师表》……名著中人物众多, 让学生诵读诗词名句, 熟悉人物, 既可以分析人物的性格, 也可以将有关情节穿成一线, 改写成人物传记。

六、活动形式多样, 理解名著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中, 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举办一些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活动前先规定一个论题, 内容与名著有关, 如:“今天我们学习保尔有没有必要?”“汤姆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吗?”“你是如何看待唐僧师徒这个团队的?”……教师提前布置题目, 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 最后采用竞争激励的方式进行辩论, 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深度解读。

8.高三名著阅读复习策略 篇八

语文教师每天奔忙于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整天的时间被备课、批改作业、精选练习等等所充斥。文科班的名著复习又是头等大的事。看名著主要靠课外的功夫,然而学生的笔头作业尚且来不及做,又怎么会理会阅读之事呢?况且又是名著,而非娱乐消息、《最小说》之类。或者索性挤出阅读时间专门给学生看书,担心又有了:看书的效果如何?遇到题目会解答吗?或者也尝试着死记硬背,学生的抱怨又来了:情节尚且不怎么了解,背了只会应付一道题目,有何用?题海无涯,如何才能捞到针?或者老师索性就包办到底,有的单枪匹马上阵,有的实现资源共享,几个老师分工,扮演“专家”的角色,你讲《三国》,我讲《红楼》,挨个班级一遍遍讲过去,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轻松,听时津津有味,做题基本不会。

困惑,这是高三一线语文教师普遍的反映。在紧锣密鼓的高三复习中,在“减负”的背景下,如何花有限的时间争得有效的名著阅读效果?

首先是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兴趣是指人们为探究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因。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名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亲近的东西,他们宁可,敬而远之,很少有人会真正感兴趣。然而,一旦学生产生兴趣了,他们就会凭借年轻人的热情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去阅读,去讨论。

其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人的自主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之后,就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愿学和乐学,这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为了省时省力,需要教师强化学法指导。从而改变学生盲目学习的状况,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怎么操作呢?笔者通过两届文科班的实践、总结,有以下的策略:

1.学生“专家”引路,带动全班同学产生阅读名著的热情。通过课代表物色、班级同学推荐,甚至毛遂自荐,每个班都会有对某部名著读得很深入的学生。《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两部名著阅读是最有分歧的,很多女生都能把《红楼梦》里的细节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对《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的情节连连摇头,更不用说去细读了;男生恰好相反。如何消除这种不平衡?那就是让“专家”给他们开讲座。比如阅读《三国演义》时,一般选定四到五位“专家”,怎么讲?他们提议,从主要人物着手,理出重要的情节,然后分析人物性格。他们自己领取要讲的人物,在名著阅读课上,由他们轮流上来讲解。有一位同学是讲诸葛亮的有关故事的,就罗列了“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等二十个重要情节。有几位女生讲“金陵十二钗”,从画面、判词、曲,到有关情节,然后还不忘加上周汝昌、刘心武等人的解读,令老师都自愧不如。“讲座”开完后,听的学生总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没关系,“专家”就在身边,自己找时间去解决。课间开始出现了讨论名著的声音,到宿舍还在讨论着“曹操杀掉粮官之后能消除士兵的怨愤吗”,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看一个情节,要父母催上好几遍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睡觉。兴趣上来了,胃口上来了,读名著的效果,与老师布置阅读的效果相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教师密切配合学生的工作,并做好开讲前的培训。“专家”学生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教师的退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操控大局。还要补充哪些情节,而哪些情节可以删去,教师必须对学生“专家”递交上来的提纲作把关。接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该怎么讲,这是最关键的。有的情节一扯可以扯得很远,而时间有限,讲清楚就要讲究方法,重点要突出。比如,讲述某个情节的时候,要交代前因、经过、结果。如果情节中有重要细节的,像“青梅煮酒”中刘备匙箸掉到地上,就是一个细节,必须交代,以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当然另外还有声音、表达、板书、时间把握等等也是需要教师点拨一下的。

3.学生整理笔记,明确答题步骤,背诵巩固。讲座持续进行,学生光是课堂上听,课后讨论,而不自己去消化,收效甚微。每一次讲座完后,按照老师所指导的答题步骤,整理笔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写远比听、说、读的效果来得好,而且写可以增强学生听、说、读的效率。

笔记整理好之后,阅读、背诵必不可少。名著阅读复习不能靠死记硬背,但是在阅读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背诵,趁热打铁,能起到良好的巩固效果。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智慧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放低自己的身姿,伴着他们飞翔,相视一笑,何乐而不为?

附《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情节

曹操:

1.杀吕伯奢2.梦中杀人3.挟天子以令诸侯4.曹操献刀5.官渡之战6.杀粮官7.杀杨修(杨修之死)8.望梅止渴9.割发代首10.割须弃袍11.代人捉刀

诸葛亮:

1.三顾茅庐2.火烧博望坡3.舌战群儒4.草船借箭5.借东风6.智算华容7.三气周瑜8.锦囊妙计9.定计捉张任10.八阵图11.白帝托孤12.安居平五路13.七擒孟获14.空城计15.挥泪斩马谡16.智取陈仓17.秋风五丈原18.六出祁山19.司马懿忍辱受衣20.死诸葛吓退活仲达

刘备:

1.桃园结义2.汉中争夺战3.三英战吕布4.三让徐州5.煮酒论英雄6.跃马过檀溪7.携民渡江8.摔阿斗9.彝陵之战10.刘备仁厚

关羽:

1.温酒斩华雄2.过五关斩六将3.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4.单刀赴会5.水淹七军6.斩颜良、文丑7.刮骨疗毒8.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张飞:

1.怒鞭邮督2.大闹长板桥3.计捉张岱4.义释严颜5.智取瓦口隘6.丢徐州7.急兄之仇

周瑜:

1.群英会蒋干中计2.苦肉计3.火烧赤壁4.赔了夫人又折兵5.三气周瑜

9.海底两万里经典名著读书感想 篇九

海底两万里一书的主要内容是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条疑似为独角鲸的怪物,海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赛受邀追捕。在这过程中,他们不幸落水,这时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于是他们跟着尼摩船长一起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游旅行。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尼摩船长。有可能还以为还未读完这本书时,你会以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沉默寡言,冷冷清清的人。如果你这样想,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他其实是一个外冷心热的人。在面对自己的战友死去,他也会哭。这不证明了。证明了她并非无心之人嘛。他遇事冷静,替别人着想,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这本书的故事是多么引人入胜。大海是多么无所不有呢?贝壳动物的足丝织成的衣着,海洋植物提炼出来的香水,大衣藻的床,鲸鱼触须上的笔,乌贼分泌的墨水,无所不得,看的时候,莫名其妙融入其中。化为一缕无声的空气。合上书本时,又想一直沉寂其中。一直注视那可以治愈的海洋。多么想触摸那些小鱼的身体,以及步踏再那无烦恼的海洋之中,但,皆为泡沫罢了。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人们来回交替挖掘冰晶。面对舱中浑浊的气体。,储存罐中清新的空气。又有谁为了一己私利呢?这不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吗?

10.《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十

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同伴因追捕海怪落入了“鹦鹉螺”号,随尼摩艇长进行了海底十个月的旅程。我也同他们一起,周游四大洋,红海,地中海,欣赏价值千万的大珍珠,看抹香鲸和长须鲸……真是受益匪浅。

在“鹦鹉螺”号触礁搁浅时,人人都束手无策,而尼摩艇长,沉着冷静且自信的判定,月圆涨潮之时就会摆脱困境;之后在得知岛上的土著居民前来攻击,甚至将潜水艇整个围住时依旧镇定自若,对潜艇的安全胸有成竹。从他身上,我读到了临危不乱的镇静,读懂了乐观自信的心态。在采珠人生命受到威胁时,尼摩艇长挺身而出,与黑鲨殊死搏斗。当他命悬一刻时,本对他颇有不满的尼德·兰毫不犹豫出手相救,将黑鲨置于死地。从他身上,我读到了舍己为公的崇高,读懂了奋不顾身的英勇。在驶进红海,通过阿拉伯海底通道直达地中海的一路上,亭亭玉立的.海水仙,青色的海苑葵,华美的蝶鱼……对于这些,阿龙纳斯都十分投入地观察,分析,思考。从他身上我读到了乐观向上的好学,读懂了严谨敬业的执着。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更收获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和采集,潜水艇的构造……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想象力,在电灯还未发明的时代就预料到未来世界,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同时我有了更深的思考,凡尔纳先生更想告诉我们,爱护海洋生物,谴责滥捕滥杀!不仅仅只是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旅程呀。我更明白了,科幻不可空想,但也不能连想象也没有,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11.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篇十一

一、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快餐文化、电视网络充斥中学生的生活,声光电的诱惑比比皆是,再加上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课外阅读名著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要想让学生挤出时间阅读名著,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有阅读的需要,那么教师首先要在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上动脑筋。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呢?可讲述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把学生引入其中。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听故事。我们不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笔者就讲述了汤姆被姨妈惩罚刷墙,但他用自己的聪明,不仅不用自己刷墙,而且还换得了许多小玩意的片段,来刺激学生好奇的神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阅读氛围,倡导学生自主阅读

由于中考的压力,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语文教师不妨采用集中阅读的办法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用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首先要保证书籍的来源。可以让学生自备书籍,在空余时间里学习,安静阅读,营造一种课外阅读的氛围。在完成了必读篇目后,鼓励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有选择性地阅读名著。《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就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必定有所收获。名著的种类很多,古今中外,名目繁多。但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这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

名著教学可以设置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荐课、阅读积累课、读写互动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课型。形式有:自办阅读手抄报、制作名言书签、演课本剧、故事会等。如在导读《水浒》时,让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一组展示在读书的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水浒》的对联:如“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眉扫初春嫩柳,脸堆三月娇花”等,要求学生在展示对联的同时还能说出对联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从对联里面读故事,从故事里面读人生。二组讲的是有关《水浒》的笑话,一则是有关《好汉歌》,一则有关招安,纯为后人编撰。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从这两则笑话里读出它的内涵。三组展示的是来自《水浒》的成语、歇后语。这些成语、歇后语让学生耳目一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文化魅力。展示完毕后,接着又开展了《水浒》知识竞赛活动。题目设计得也很有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四、开展多种活动,让名著阅读成为习惯

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交流、展示、评价活动,再加上教师及时有效的督促指导,促使学生爱上名著,形成主动阅读名著的习惯。为督促学生读名著,平时要求学生在课前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或介绍一个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定期设计名著论题,让学生参与辩论;成立阅读小组,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每学期评选几名“名著阅读之星”,进行奖励等。这样既可达到检查督促的目的,又可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与思维的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可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可初步培养文学欣赏能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每星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一次;每学期举办两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这样,通过有计划地阅读名著,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大大提高,知识储存量大大增加,鉴赏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也渐渐形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会终身受益。

12.《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十二

故事二:有一次阅读课上,班上的“故事大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伊索寓言》中的狐狸都是狡猾、贪婪的?”当时有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他说:“这也是狐狸聪明的表现啊!在动物家族中狐狸身材矮小,力量又小,这样能保护它自己啊!”他的回答自有他的想法,可细细想一下,孩子的价值观是急需引导的。我将这个问题留给大家:“那在更弱小的乌鸦和蝉面前狐狸也要用狡猾来保护自己吗?”

一、寻找阅读的探究点

《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时注重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我尝试引导学生寻找阅读的探究点,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进入文本,走进主人公,认识故事一中的“神医华陀”、“药王孙思邈”谁的医术更高明。如果只是读故事,学生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但有了探究点,学生的阅读才会更深入、更精彩。在阅读展示课上,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华佗和孙思邈都是神医,他们的医术都很高明。我们今天外科医生用的麻醉药就是在华佗麻沸散的基础上研制而来的。孙思邈的中药针灸更是我们中华医药的经典呢!”也有的学生说:“他们俩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有高尚的医德。他们都一心为劳动人民治病,不收费用。”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

二、做学生读书的引路人

徜徉书的海洋,学生可以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诸多的体验,了解更多的信息,懂得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特别是价值观问题,适时地引导与鼓励。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

故事二中学生对于狐狸的“赞赏”显然是不可取的。阅读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狐狸的狡猾?有学生这样说:“面对弱小的蝉儿,狐狸故意设下圈套,这就是狡猾、卑鄙,而并不是的它的聪明体现。”有的还说:“对待像狐狸一样狡猾的人,我们要提高警惕性!要有戒心!”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意思是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非长短,别人的事是很难讲清楚的。如果和自己没有关系,就不要管别人家的闲事情。指导背诵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管别人的闲事,意思是说不在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是不帮助别人,与助人为乐是两回事。”

三、在对话中生成

名著阅读不能停留于文本表面,不能满足于知道内容,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读懂主人公的内心,读懂作者的情感。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1. 与作者对话

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阅读后,我引导学生以“海伦·凯勒我想对您说……”为题写读后感;以“假如我的生命仅剩三天……”为题进行写作,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假如我的生命仅剩三天,我一定要读完您的自传,因为那样我就不会悲观,不会惧怕黑暗。海伦·凯勒,是您让我明白“只要朝着太阳,永远不会是黑暗”的道理。

2. 与主人公对话

《西游记》中神话般的仙境,孙悟空的筋斗云、七十二变,等等,无不让学生心驰神往,回味无穷。表演课本剧时,孙悟空的扮演者无奈地说:“师傅,您真的错怪我了!我一路上忠心耿耿,火眼识妖魔,而您总是念那该死的紧箍咒。……师傅,您好糊涂啊!”孙悟空的“机智神勇”、“忠心耿耿”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布置阅读《水浒传》前,我鼓励学生开展“水浒”课题研究,如“水浒人物知多少”、“绰号集锦”、“水浒兵器库”、“水浒故事会”等,学生自主阅读的激情很高,阅读的兴趣也很浓。

3. 与名著对话

学生每读一本书,就多了一段人生阅历,情感就得到了一次升华。名著阅读更是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班级情况,我要求学生读完名著后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举行演讲比赛、自办读书小报等,不仅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3.《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十三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法国儒尔·凡尔纳的一部经典名著,起初,我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但读完之后才真正感受到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

这本书的作者儒尔·凡尔纳是一位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有“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1866年有一种不知名的“海怪”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只“海怪”体积非常大,速度也非常快。在一次撞击中,阿龙纳斯教授等三人被带到了“海怪”里面。

他发现这个“海怪”就是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水艇。尼摩船长为了不让世人知道这艘船的存在,不让阿龙纳斯教授离开,他只能同船长一起打猎、大战章鱼等。做了许多刺激又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最后在一次漩涡当中,阿龙纳斯教授离开了,他不知道船长是否活着,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呢?

读了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是尼摩船长,因为他十分勇敢。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一个十分勇敢的小女孩呢!例如那次在丹东的玻璃栈道上我就是第一个走了过去呢!

14.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 篇十四

当时大海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类似独角鲸怪物,主人公阿龙纳斯受邀请参加了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追捕。参加的还有他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康纳尔,一位对自己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十分的清楚。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

再追捕过程中“独角鲸”时候,他们三个不幸落水,爬到了怪物的身上,才知道它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艘构造神奇的潜水艇。从此,潜水艇带他环游海底两万里在追捕过程中发现怪物原来是巨大的一艘潜水艇,电力发动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他们看到了许多奇怪海洋植物,鱼类和动物,还有水中奇异的景象,也经历了很多难以预料危险。我觉着自己也随着“鹦鹉螺号”在大海上航行了两万里。

15.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策略初探 篇十五

名著阅读想要真正落到实处, 还必须有赖于各学科的通力合作, 协调好各学科间的关系, 切实保障阅读时间。平时语文学科为其他学科让路, 黄金周、寒暑假其他学科为语文学科让路。名著阅读时间选定在“黄金周”和寒暑假, 这可以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查阅资料, 轻松而又充分阅读。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书目, 选取一定数量的书推荐给学生, 每学期两至三部为宜, 即每个“黄金周”阅读一部, 寒暑假各阅读一至二部。书目可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必读书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 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 也方便同学间交流。选读书可由学生自行选择, 如果学有余力, 还可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另选读物, 课外阅读一定不能贪多, 分量不宜太重, 否则很容易有始无终, 反而养不成良好习惯, 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阅读方法巧指导

名著阅读, 读是基础, 读是关键, 学会阅读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 在开展名著阅读前,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七年级上册《关于名著阅读》一文, 就介绍了一些很实用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启蒙。如读书前先读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后记, 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浏览、粗读、精读、跳读和猜读相结合, 做读书笔记、写摘要、列提纲、做卡片、圈点批画、写读书心得。后面的名著导读, 实际上该名著的阅读提要。它包括对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断以及对这些片断的点评, 实际上是起个示范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的阅读。

三、阅读目标巧制定

学生读名著, 容易浮澡, 容易松懈, 容易走马观花。明确具体要求, 能促使学生沉下心来, 心无旁鹜地进行阅读, 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名著。在名著阅读前, 不妨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 并提出几个层面的要求:

(一) 读通读懂。

(二) 整体感知。

(三) 单项探究。

这三个要求有一定梯度,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选择阅读所能达到的层面要求, 并通过圈点批注、写故事梗概、写名著人物颁奖词、妙点揣摩等方式来呈现阅读效果, 以便为后续的阅读成果展示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准备。这一策略的实施, 不仅引起了学生阅读的意向, 而且指导了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想看”“看懂”的情感立场上自主进行阅读, 让学生明确阅读所要达到的要求, 掌握自主阅读阶段的策略, 可使他们真正博采文化精华, 享受名著阅读。

四、实践活动巧设计

为了检验阅读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后续的实践活动。如, 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化墙报、阅读与争鸣等,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名著阅读汇报竞赛”, 它要求人人参与, 汇报发言限时5分钟左右, 汇报内容包括文字常识性简介, 妙点揣摩 (或主题、或人物形象、或结构、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析) 。竞赛时指定几名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评委, 从发言者的仪态仪表、语言表达、内容质量几个方面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另指定两名同学记录发言者所谈的书名以及评析的侧重点, 备日后查用。会后小结评比, 公布竞赛结果。汇报可利用晚自习两小时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 亦可增加汇报次数。学生在阅读完某部名著之后这种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以及在经验与智慧的共享中, 不断升华做人的高贵情感, 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特别是学生自选篇目的交流, 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明确了目的, 我们就有了动力;积累了底蕴, 我们就有了基础;掌握了方法, 我们就有了“钥匙”;经常阅读, 我们就形成了能力。只要我们精心安排, 悉心指导, 日积月累, 学生的语文素养终会更上层楼。

16.性别差异与名著阅读 篇十六

一、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新大纲在向中学生推荐书目时,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但未考虑到性别差异有可能对名著阅读的完成情况造成影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曾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四大名著阅读调查,这次调查发现,性别因素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有巨大的影响。其中,《西游记》因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受到男女学生共同的欢迎和喜爱,男女阅读比例基本持平,其他三部名著阅读则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更喜欢阅读《红楼梦》,男生则更乐于接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男女生的阅读比例是:《西游记》,男88.5%,女88.2%;《红楼梦》,男29.5%,女50.3%;《水浒传》,男72.4%,女52.6%;《三国演义》,男76.9%,女55.4%。这个调查数据显示,同一年龄段性别不同,对不同的名著表现出的热情,是有显著差异的。

男生和女生的阅读差异,在小学低年级并无太大不同。到小学三年级时,在学生10岁左右,随着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的不同,男女生的阅读差异开始显现。进人青春期,男女生的阅读差异已经相当显著。女生们情感普遍丰富细腻,在形象思维方面表现突出,能够敏锐捕捉感性信息,对于能够引起共鸣,调动情感的文章更感兴趣。阅读时,主观意识浓郁,关注点着重在作者情感的细腻表达及细节的生动刻画上。而男生们逻辑思维普遍缜密,在抽象思维方面表现突出,他们对于军事、历史等能够理性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感兴趣,阅读文学作品时,客观意识凸显,关注点着重在作品的逻辑性和思辨性上。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教育部教学大纲中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分为三种类型:符合女生阅读兴趣的名著,符合男生阅读兴趣的,男女生都喜欢的。但是,学生因性别不同而表现出来的阅读差异,并未能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多数一线语文教师对于大纲所规定的必读文学名著,只是机械地根据教科书的进度,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未能客观地根据男女学生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名著,有意识、有区别地进行阅读鉴赏训练,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名著阅读现状自然不尽人意。

二、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对策

为了改善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解决对策可以从因材因性施教、创建男女生合作学习模式、搭建平台激发兴趣、拓展延伸保持延续性、家校配合巩固成果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因材因性施教

教师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指导,首先应该把大纲所规定的必读名著进行归类。充分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对男女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指导,男生侧重在情感赏析上作引领示范,女生侧重在形象思维及整体逻辑上作引领示范,由此布置不同的阅读作业。并坚决杜绝“放养式”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落实到位。在学生阅读方法还未熟悉,对不喜欢的名著还未产生兴趣之前,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的落实检查很有必要。应制定出一系列检查措施,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如建立学生自觉报告读书进度和教师定期抽查制度;定期检查阅读作业,及时鼓励和批评;以教师示范阅读和男生、女生优秀阅读体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引领阅读。通过以上方法及时收集反馈学生的阅读状况,确保因材因性阅读指导落到实处。

2.创建男女生合作学习模式

男女生建立合作型阅读小组,优势互补。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老师可根据男女生的阅读优势和喜好进行分组,因性而导,分组阅读,同时给予阅读上的指导。在进行小组指导时,军事和历史题材等逻辑性较强、理性思维较浓厚的名著由男生来主导阅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过男生的阅读兴趣来感染女生,激发女生主动阅读的需求;情节细腻和情感动人的名著则由女生来引领阅读,如《简爱》、《爱的教育》等,让女生的阅读热情改变男生对这类名著的抵触。要安排固定的时间,使男女生有机会进行交流,男生和女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在优势互补中共同成长。

3.搭建平台.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春期的孩子充满活力,一旦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自觉摒弃各种畏难情绪。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男女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依照教师所指导的方法,在名著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每周心得评比,教师适时赞誉;定期举行男生讲坛、女生讲坛,采用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讲师;男女生合作阅读小组阶段性汇报总结,由教师和学生充当评委,选出男生阅读进步奖、女生阅读进步奖;通过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校级报刊,来发表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体会心得、故事新编等。从这些不同渠道收获的肯定和成功体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名著的热情。

4.拓展延伸,保持延续性

在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之外,还可以适当增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可以向男生们推荐偏向于情感细腻的文学名著,向女生们推荐逻辑性强的文学名著;可以让男女生互相推荐心目中最喜欢的文学名著;可以学生自选课外阅读书目。通过采用以上方法,拓展延伸男女生名著阅读的范围和视野,巩固和发展男女生克服阅读的性别差异后在名著阅读中收获的方法和体验,最终达到男女生对不同类型的文学名著都能保持热情的目的。

5.家校配合,巩固成果

教学大纲虽然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篇目,也在各级考试中有所体现,但由于考试分值不大,在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并不是很重视名著阅读。在家庭作业中对名著阅读监督时,发现孩子对不感兴趣的名著敷衍了事,睁一眼闭一眼,持放任态度。可是,由于课时的安排,名著阅读绝大多数是要学生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的。这时候,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在名著阅读能力与语文成绩的提高方面,让家长与老师达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孩子的性别,和家长沟通。从而让家长们成为“针对不同性别,采用不同阅读方法”能够扎实执行的最坚实的保障。

意识到性别差异对学生名著阅读的影响,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对大纲必读书目的阅读兴趣,教师们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这只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认清性别差异的本质,不断增强名著阅读中的指导意识,才能提高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兴趣,进而促进中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所有一线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7.阅读海底两万里有感心得 篇十七

故事中的主人公叫阿罗纳克斯,是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只“独角鲸”,阿罗纳克斯不幸落入了水中,意外地揭开了“独角鲸”的真面目。它是一艘潜水艇,它的名字叫“鹦鹉螺号”,是船长尼摩的大作。船身坚固、结构优异,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走过世界各地,历经各种冒险,最终在到达挪威海岸时,一行人不辞而别,阿罗纳克斯得以逃生,便将海底的秘密公诸于世。

阿罗纳克斯被作者赋予了好奇、小心、谨慎等多方面的人物性格。不顾危险重重,无论如何也要揭开“独角鲸”的真实面目。以及后来到了“鹦鹉螺号”,每天都在客厅,暗中观察深海的广袤和神奇,在明知尼摩船长可能会生气的情况下,还是要将心中的疑问大声问出,这不正是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和探索精神吗?

几人被困之后,内德.兰德多次提出逃跑,但都被阿罗纳克斯否决了。他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寻找合理的方法,谨慎地与尼摩船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自始至终,他都用自己的小心谨慎,来帮助三个人安全和平地度过危难。

我忽然觉得,自己本身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小心谨慎的精神。我平时做事总是毛手毛脚的。有一次妈妈让我收拾书桌,我把桌上的东西这一堆、那一堆的摆起摊来,把用不到书搬着,放到箱子里封起来。结果收拾完之后,才觉现自己的语文书也被封上了,没办法只好把箱子拆开才找到。慌乱之余,我也对自己的马虎大意,做事无条理,感到又自责又羞愧!

假如我是那艘“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发现他们后,我会像他那么仁慈,留下他们吗?不,我会马上潜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们淹死;当船员被巨型章鱼卷走的时候,我会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他吗?不,根本没可能,我会逃走回船上,另图计谋。在这么多的想象中,我非常佩服他们的是他们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龙纳斯教授的乐观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对主子的忠心耿耿与无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长的勇气,和他那见到朋友有危险的时候就会奋不顾身的去营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8.海底两万里名著读后感 篇十八

海怪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阿龙纳斯教授和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大王尼德。兰参与了此次海怪抓捕行动,却因意外掉到了海怪身上,从而得之海怪只不过是一所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挺罢了,。随后,他们跟随尼摩船长开始了环游海底,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以上,为本书大致故事情节。

读完此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个性鲜明的几位主要人物。阿龙纳斯教授热爱海洋,知识渊博,在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研究观察,并将其整理为笔记,然后公之于世。康塞尔对主人及其忠诚,遇事沉着冷静,为了主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尼德。兰虽脾气暴躁,但性格单纯善良。尼摩船长虽一直未走出仇恨的阴影,但它对劳苦人民却有着一颗关爱之心,且极具头脑,带领水手们南极脱险、血战章鱼……仍有一些人虽说在书中毫不起眼,但也令我印象深刻,像那些困苦的采珠人,他们的悲惨命运令人唏嘘……

19.《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 篇十九

一、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意义

初中阶段正当人生的黄金时期, 阅读名著, 如同与大师携手, 可以增长见识, 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 启迪智慧, 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为精神补钙。

1. 有利于开拓视野, 提高语文素养。

绝大部分经典名著容量大, 人物多, 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丰富, 上下五千年, 纵横几万里, 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红楼梦》就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阅读长篇文学名著, 可以吸收丰富的知识, 积累各样的经验, 神游四海名山大川, 尽享各地的美妙风光, 探索微妙心理, 徜徉历史长廊, 极大地拓展视野, 增长见识。

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 还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在头脑中建立和贮存对语言的种种感性认识, 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 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 有利于发展个性, 丰富精神世界。

文学名著内容丰富, 异彩纷呈, 中华古典文学让学生认识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异域风情, 尊重多样文化;作品中人物的美好感情、高尚气节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品中的各种是非观念、传统现代的冲突激荡让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长篇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长期坚持, 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欣赏又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从而发展个性, 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3. 有利于陶冶性情, 提高人文素养。

名著阅读对学生美的情操的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黄庭坚说, “士三日不读书, 对镜觉面目可憎, 向人则语言无味”, 就是说读书有益于陶冶人的性情。名著阅读过程也是接受美感教育的过程。经常进行文学名著阅读, 能陶冶学生的性情, 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并借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其原因

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如何?据笔者近二十年从教农村中学的观察:尽管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 提出了量化标准, 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 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 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是, 作为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 有阅读的时间, 却因家庭和自身等因素, 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 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八九年级的学生教材推荐和中考考查的名著阅读率尚可, 可是在阅读品质上功利性、依赖性、浮浅性较为严重, 名著阅读的广泛性就更加令人担忧了。可见, 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

1. 教育现状使学生教师一起远离了名著阅读。

对于名著阅读, 现在并非不重视, 只重视名著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 看名著只是为了应试, 这意味着必须为课内阅读服务, 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展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课外阅读如果不遮上一层“为了学习、为了成绩”的面纱, 就难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家长和学校面前。即使一部分支持学生阅读名著的语文教师, 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名著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问题是, 以这样的功利面目出现的课外阅读, 是否真正适合青少年的成长需要?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灵饥渴?这也许就是很多青少年学生畏惧名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当阅读与成绩挂钩时, 阅读就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变成负担了。

2. 快餐文化的流行、网络文学的泛滥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

不少学生及家长认为, 以前从书上得到的, 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 所以没有必要读书, 这就使快餐文化、网络文学挤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读书时间和空间。殊不知, 那些诸如“大话西游”、“水煮三国”之类的快餐文化不但远离了原汁原味的名著, 甚至还是对原著的歪曲和亵渎。试问这怎么能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审美熏陶, 怎么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3. 当前思想教育滑坡, 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淡化了国家和民族意识, 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我欲望膨胀, 个性自由迫切, 在此情况下, 他们很少关注名著这些沉重话题。因此, 我们更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让经典名著为中学生的精神补钙。

三、引导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探索

面对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身体力行, 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 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 坚持经典阅读, 积累人文素养, 提高文化品位。以下是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 不如营造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 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 出版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 教者还要深入学生, 了解读书的进度, 解答读中的疑问, 交流读后的感受等,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 感受阅读的乐趣。

2. 获得家长的支持, 创设家庭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一大部分在家里, 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 应让家长明白, 孩子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然后让家长知道具体的做法:为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空间, 为孩子选择足够的好书, 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 甚至帮孩子制定适宜的阅读计划等。

更进一步说, 家长要孩子多读书, 自己也要多读, 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要注意创设人文学习的家庭环境, 一家人共同学习, 交流阅读感悟, 分享读书的乐趣。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可以发表自己对文章的一些见解, 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某些见解进行纠正或及时表扬。这种民主、宽松的家庭读书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并能和学校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链”, 使学生真正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3.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讯, 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 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名著。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前, 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 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又如, 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和《骆驼祥子》等, 可以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 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内涵。多媒体可以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比如, 我们在突破名著的重点, 把握名著的精彩片段, 让学生去体会名著中用词的准确性时,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使之迅速地处理、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4. 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有了方法, 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名著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长篇名著的阅读中去, 做到举一反三, 驾轻就熟。 (1) 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 (2) 浏览式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 而忽略略读, 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 应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 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 (3) 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要静心细读, 慢慢品味, 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妙词佳句等, 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提高审美品位。 (4) 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 从而以有所创新为目的来阅读, 阅读中绝不迷信原著, 而是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勇于质疑, 大胆创新。 (5) 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边读边做读书摘记, 或作圈点勾画、旁批, 作卡片, 写心得, 改写等, 以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表达习惯。

5. 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收获丰厚的阅读效果。

很多长篇名著内容复杂, 意义深刻, 学生较难把握。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故事会——“我”讲三国故事、演讲比赛——话说三国人物、读书报告会——“我”看《三国演义》中的风俗人情、作文竞赛——读《三国演义》有感、绘画展——三国人物展、影评——影视周等活动, 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 加深学生对名著文本的理解, 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这一系列的活动, 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完、读透名著, 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 理解作品, 并领会作品的意蕴。

总之,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更是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 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 是他们挺直脊梁的精神钙质。教师对于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 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 引领他们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 让他们培养兴趣、读出滋味、领悟内涵, 最终达到让经典名著为中学生的精神补钙的目的。

摘要:名著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 中学生的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为此,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为精神补钙。

20.初中语文如何开展名著阅读 篇二十

关键词:名著;读书计划;课堂故事会;读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79-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阶段目标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名著作品,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品读名著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近年来,名著考试题也成为各地中考试卷中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我现在所执教的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还是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数理化等学科的“围剿”,学生没有时间去涉猎经典名著。而且大部分的学生来自普通市民家庭,没有这种名著阅读的意识和环境。以上种种,造成了学生们普遍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不了解名著,更不会阅读名著,不重积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从我们的学生跨入初中第一天起,我就在名著阅读方面下工夫,指导学生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名家名篇,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这里结合《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两部作品,我制定初二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了解内容、筛选信息、理清小说的复杂结构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章节或部分内容,每分钟阅读两不少于450字;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从某个角度作出评价,领悟作品的内涵,谈出对人生、社会、自然某一方面的有益启示,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积累富含哲理性的语句,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预想的目标,我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以下三个阶段开展活动:

1.初读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初步阅读全书,了解故事脉络,认识人物,时间为本学期的前两个月。为了完成此任务,本阶段设计的活动有:①师生共同制订读书计划。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商讨拟订一份读书计划表,表中规定学生每周阅读作品的章节及具体内容。每周教师抽出20分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形式是教师出题,学生自测。题目是学生看书就能答出来的,不宜过难,以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教师不仅要减少作业量,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也认识到名著阅读对孩子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②课前名著故事会。在语文课上,学生自己选取这两本名著的某一段情节进行课前3分钟故事演讲比赛,每周评选“故事大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两个活动都便于教师把控学生名著阅读进展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和调控。③阅读方法指导。教师可利用两节课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说明、作者介绍、序言等等正文以外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更有质量地阅读名著。

2.精读阶段,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走进名著,品味名著,形成初步的文学评论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和思想内涵。《海底两万里》主要设计的活动是:看电影,找差异。利用自习课先看电影,再看原著,讨论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书中的一些情节电影里没有?如果是你做编剧,你会怎么来改编剧本?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既认识到文学作品有多种表达方式,又能尝试着去改造名著,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想象力。《名人传》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①课件制作比赛。指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从生平、贡献和影响三个方面完成三位名人的介绍课件。本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材料搜集、整理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主人翁的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②开展《名人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汇报会。在认真品读《名人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名人是怎样炼成的”或“我离名人有多远”为主题撰写读后感,在活动课上全班进行交流,并择优在班级博客上发表。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名人在逆境中成功的秘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品发表的喜悦。

3.名句积累阶段,主要開展的活动有:名句积累背诵,经典情节、经典语句摘抄展评。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进一步锤炼自己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在品味优美语句的同时,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又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精神激励、情感熏陶、明理言志有着重要的意义。采取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的以上做法还只是一些初步的尝试,在这里借用冰心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上一篇:检查学校宿舍简报下一篇:全国执业资格统一药师考试相关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