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2024-07-02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16篇)

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一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01 含能材料 02 毁伤与防护材料 03 功能高分子与阻燃材料 04 材料表面工程

05 先进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 化学

本院系招生人数:1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7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9高分子物理 或839材料科学基础

专业代码:080500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笔试科目:

面试内容:

本参考书信息由北京理工大学本

829 高分子物理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英语听力。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仅供参考

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理《高分子物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论,实验技能,材料学常识。业务何曼君 课2选择829高分子物理的考生

面试时须进入有机材料或化学方839材料科学基础料科学基础或846材料力学的考出版社 胡庚祥、蔡? 第二版 生面试时须进入金属材料或无机 非金属材料方向组面试。

846 材料力学

06 低维与光电功能材料物理与或846材料力学

上海交通大学向组面试,业务课2选择839材《材料科学基础》

1.《工程力学》上册(只考第9章

-第18章和第22章),高等教育

出版社,梅凤翔、周际平、水小

平,2003年《工程力学》下册

2.《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上册 下

册(只考第9章-第18章和第22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年

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200

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二

1.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无机化学相关课程以及后续一些专业课,与物理化学授课内容中有一些重复之处。

2.教材中抽象理论太多,造成了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产生了比较枯燥无味的感觉;加之内容多,课时量有限,老师在课堂讲授中不能针对某一化学原理或原理推导过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

3.与之配套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经常采用多个班级集中循环进行试验的模式,有时理论部分未讲授到,但实验课程因为循环时间到,又必须开始,即实验内容超前于理论教学的进度,或者理论课早已讲授完毕,而实验课程却推后进行,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和实验相联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物理化学的实验内容,基本以验证基础理论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及性能测试试验,因此物理化学实验体系缺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舞台。

因此,需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从而全面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优化整合相关学科内容,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对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2013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其中包含的课程,如无机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催化作用原理、胶体与界面化学等专业课,它们都与物理化学课程密切相关,有些课程如催化作用原理和胶体与界面化学,直接是从物理化学的大体系中划分出去的。由于我院材料专业招生时间不长,而这些课程总是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师之间就授课内容未来得及进行充分的交流,经过几年的授课,发现同一知识点的简单重复难以避免。因此,建议课程组就这一现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突破原来以学科和专业来划分的粗放型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适合于自己专业的有效课程体系,是目前我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校材料学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采用的是南京大学沈文霞主编的《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教材,主要的授课内容包括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和动力学部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共56课学时,大学二年级上半年授课;而无机化学,同分析化学一起共48学时,无机部分主要讲授热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稀溶液的性质、胶体溶液、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胶体和界面化学、催化作用原理这两门课程各安排24个学时,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展。通过几年授课,经老师观察和学生反映不难发现,以上所述这些课程,在知识内容上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和交叉性。

针对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为了避免盲目浪费学时数,有效改善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授课,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提议对材料系开设的几门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每门课都有其侧重点,建议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同时要照顾到这些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例如,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建议把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授,而其他内容,如电化学、相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这些内容作为物理化学课程的授课侧重点。物理化学理论课程中的胶体、表面现象则可放在胶体和界面化学以及催化作用原理这两门课程中主要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就不讲授这部分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不仅使教学内容独立而完整,还可以适当减轻因课时量小带来的物理化学的教学压力,弥补了物理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再也不担心时间不够用而只能浅显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掌握了整个物理化学的原理,而且更加坚实。

二、掌握专业知识框架,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物理化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刚开始对这门课还保持有神秘感,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还是很有兴趣的,加之从师哥师姐们那里听说这门课容易挂科,因此学生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同学开始松懈,开始排斥这门课程,以至于后来干脆放弃学习。经过细心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在失去学习兴趣后,慢慢迷失在这门课程中。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要理清楚各章节之间内容的联系,重点记忆关键结论,但大部分同学仍然做不到,不能掌握物理化学课程的知识框架,也没有选择性的记忆关键问题,总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甚至被很多的数学推导过程迷惑。而实际上这门课程内容衔接紧密,逻辑性很强。把各章节之间的知识框架理清楚之后,就坦然的接受和明白了各章的结论,也有利于知识点的重点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点的连接和相关内容衔接相关的课程,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纳入到学科的框架中,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不要迷失在盲目的理论推导中。

物理化学这门课理论性很强,内容较多而抽象,公式又多,学生接受很困难,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把日常生活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化学原理介绍给学生。比如,举例高温下食物容易变质的问题,联系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加以说明;讲解温度对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双重影响时,例举合成氨工业中如何选择最佳温度;涉及讲授表面化学的理论时,可以例举农民锄地能防止水分蒸发的现象,或者小气泡、液滴、呈球形的现象,加以解释后,学生就会对表面性质有清晰的认识;讲授渗透压的时候,联系渗透压的作用,提问为什么肥料用多了农作物会“烧死”?打吊瓶时为什么会感觉到疼痛?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面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到物理化学中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小班讨论或者Seminar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下,利用我校教务处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和习题讨论、小测验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互动性、合作性、学术性的优势。

三、强化配套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避免实验课程超前理论课程,建议在学习完物理化学相关理论后,及时在学期后半学期开设实验课程。课程组已经设置独立的实验课并计算学分,如:配合表面现象,开展了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粉体粒度分析实验;为了巩固反应速率反应章节的学习,开设蔗糖反应速率常数、乙酸乙酯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等。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开展综合性创新实验,增加设计研究型实验,根据设计实验的题目、要求等内容,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选用相关的仪器、药品,分析实验中的难点和关键步骤等,自行完成实验内容、并上讲台讲授实验,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物理化学这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冶金与材料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学研究,2013,(7):60-61.

[2]孙春艳.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8):180-181.

[3]王党生,李国宝.讲座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应用[J].山东化工,2013,42(11):157-158.

[4]郝艳玲.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化工时刊,2015,29(5):53-55.

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三

[关键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应用型 专业建设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teaching means reform, students’ capability of originality innov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he new initial specialty of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efei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of the model of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culture. Discussed how to optimization the course install and constitute the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course system.

[Key words] powd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eaching application type speciallty construction

0.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基于以能源、信息、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建设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科学及基础产业工程之一。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粉体材料是材料家族中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当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新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是经由粉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主要研究、开发粉末颗粒状物质的加工、制备、表征、处理、运输以及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其综合了化工、机械、建材、矿产、冶金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

合肥学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根据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合肥市“工业立市战略”等建设计划的需求所设立的新专业。几年来,该专业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在专业建设中形成特色、组建特色课程群、发挥本系学科优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1.专业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群建设

专业课程群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群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研究特色以及本系教学团队等因素。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重点进行了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课程群的设置上,努力协调好基础工科课程群、化学学科课程群、材料学科课程群、专业综合课程群等之间的关系[1],重点突出粉体综合应用和粉末冶金两个主要特色课程群,结合本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因其自身的研究特点,与化学、材料学、机械学、矿物学、高分子科学等学科密不可分,因此专业课程群在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基础工科先修课程群的关系,合理安排课程开设的时序,协调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如《粉体工程》课程为专业综合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开设该课之前,必须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化工基础》等相关基础工科课程。另一方面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综合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课时并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以保证与专业方向的衔接。提高课程开出率以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出专业课地位,实现加强课程整合,构建融汇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2]。

2.实践教学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方面[3]。我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除设置了化工基础实验课、材料专业基础实验课、粉体材料专业实验课、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外, 还在二、三年级的暑假期间增设了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专业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少台套,大循环”的方法,提高了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增加了可开设的实验项目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还开设了针对提高应用专业基础综合知识能力的专题研究训练课和针对专业课程的模拟实际的工程实验训练课,使学生能够初步综合应用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并进行论文的撰写训练。

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开设了“大型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研究”、“卓越工程师”、“九学期制实践学期”等系列创新、实践课程,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尽早进入科学研究,并在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制定、材料加工、性能检测数据与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实战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和本领。

依托本学科已有的基础平台,从大三开始,挑选一部分理论基础较好,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坚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实验”的原则下,开展科研活动。实行导师制,每个课题配备指导老师,为课题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方向性的把握。

开设大型综合实验课,让学生根据实验大纲要求制定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定后,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的实验研究训练,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开展大型综合实验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还可使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串成整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并融入社会奠定基础[4]。

加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兼职教授,请他们到学校来做学术报告或合作科研等活动,学院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制定计划,不断推进我院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4.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积极关心和培养中青年教师,有计划的分批分期将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重点学科学习访问、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尽快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根据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学术优秀人才及具有企业工程应用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并力所能及地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认真细致的做好人才的稳定工作,尽快使他们成为国内具有学术优势、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发展前途的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打得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办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注重聘用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来我系给学生们作最新行业发展及专业研究方面的报告,同时,这些校外的专家、学者还经常帮助一些学生在企业做毕业实习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书本外的知识,增强了未来适应社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曹新鑫,何小芳,管学茂,等.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77~178

[2] 刘智运. 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关系[J]. 大学教育科学,2004,85(1):16~19

[3] 王雅珍,祖立武,张小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61~64.

4.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四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24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专业指导: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

一、数学

三、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硕士学制两年,为学硕,考试要求相对较低,为性价比很高的考研专业。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重基础,重课本,历年考题参考性较强。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复习规划:

新祥旭考研http://www.xxxedu.net/

第一阶段:课本第一遍(把课本整体内容看一遍,遇到不会的可以做个小标记,第二遍看时重点看);课本第二遍(管理学注意吃透思想,经济学课后习题认真做)

第二阶段:第一遍背诵课本(重点背管理学,做到全面背诵,涵盖所有知识点,经济学注意总结公式,做计算);第二遍背诵(注意突出重点,重点内容多背诵)

第三阶段:做真题(认真做每一道题,找到相对应的书上的知识点,对知识做一个梳理);背真题,以及课本上自己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做到查漏补缺。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经济学部分参考教材

1、《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何维达 科学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经济学基础》 曼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管理学部分参考教材

1、《管理学教程》(第三版)戴淑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管理学原理》 [美]斯蒂芬.罗宾斯(毛蕴诗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管理学》(第二版)邢以群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人民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 篇五

作为商学院中唯一一个考管理科学的另类,论坛中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信息几乎是没有,以至于好多考管科(有的童鞋更愿意简称为管工)的同学都觉得管科不是亲儿子。楼主复习的时候也是遍寻管科经验谈无果只好自己摸索,还好幸运的考上了。看到企管营销之类的求助帖总有好人第一时间回复而管科的帖子却总是秒沉,楼主决定力所能及的把了解到的信息都发出来让后来者能有所借鉴,同时要称赞考研网的人大论坛,我逛过好多学校的论坛没有一个学校的报考信息帖的详细程度能跟人大相比,也没有哪个版主能像他那样尽职尽责的第一时间收集各种复试信息。

一、关于招生与报考

据楼主了解的消息(部分可能有偏差),管科进入复试4名,最终录取2名,1人调至技经,1人不幸落榜,最终录取最低分385。

进入复试5名,最终录取5名,最终录取最低分364。

20进入复试4名,最终录取4名,最终录取最低分371。

在学硕稳定趋缩招的近两年商学院管科却在扩招,而且近两年的淘汰率是0,这对报考管科的童鞋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人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20开外评分只有B+,所以报考时要想清楚在专业和学校之间侧重点更倾向于哪儿,楼主喜欢人大几十年,而且人大管科更偏重于经管,所以毫不犹豫报考人大(还有个原因是因为人大考数三)……如果对考管科信心不足又想在这个领域做研究不妨报考技术经济学,技经和管科的老师与课程非常相似,而且技经每年都招不满,今年只有一位上355,只是专业课要考管理综合。

管科今年初试线370商学院最高,同时单科线60,腰斩了好多英语不过线儿专业课120+的同学,所以考管科英语一定要过关,确保能够达到60+。

就楼主的复试经历与得到的信息而言,管科没有任何内幕,不用找导师,不用托关系,分数才是硬道理。

二、关于复习与初试

数英政就不说了,好多大牛们的经验及参考书推荐比比皆是。还是要注意英语,别总分380+却死在了英语60的线上,那才叫欲哭无泪。

1.专业课,先说运筹学,结合与13年真题。

运筹学楼主看的是清华大学出的绿皮儿《运筹学》和胡运权的《运筹学教程》,看其中一本并配合课后题OR习题集就足够了,绿皮儿的讲的更细更深一些,胡的更容易理解。所有章节都要看,没有非重点之说,不要有侥幸心理。人大运筹学出题特点是重思维结构轻计算,更多的是考察建模与逻辑思维,因此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的建模题考查几率很大。像单纯形法表上作业法这种一道题得写两三页纸的`大计算出题几率不大,但是要掌握,反正也不难。

12年运筹学第一题是用文字描述单纯形法迭代步骤与原理,楼主只会算不会说,所以只好乱写一通。

第二题是一道线性规划建模题,而且是绿皮儿书原题,妥妥的送分题。

第三题是最短路问题,用PT标号法(就是那个Dij什么一堆字母的那个法)1分钟算出,妥妥的送分题。

第四题是决策树问题,注意一下细节别算错数就行,妥妥的送分题。

13年的专业课出题老师跟12年的应该不是同一位老师,而且难度增大了。

第一题是0-1整数规划建模题(我觉得是这部分的)。

第二题是动态规划的建模,并要求算出结果,略有难度,强烈建议看透动态规划的那几个模型,理解透了并掌握住就没问题。

第三题是最短路问题,还是PT标号法,妥妥的送分题终于出现了。

第四题是非线性规划求最值,就是目标函数中有二次方项,略坑爹,我同学说用高数的拉格朗日极值法解就行,楼主用仅存于幻想中的库恩塔克方法乱写一通还写错了。

总之一句话,运筹学出的都是最基本的题,书上的例题保证每一道都会做而且知道怎么做就一定没问题。

2.再说管理信息系统。

楼主看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左美云主编的《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管理信息系统问题与详解》,人大出版社周山芙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上一届的学姐看的是甘仞初编的一本,我同学看的是人大本科上课时教的一本书,等开学的时候我再问问本校考研同学看哪些书。书不在多在精,这几本书的框架都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

人大MIS主要考的是对MIS个步骤的理解与应用,基本都是从实际案例出发去考查对MIS整体的理解把握,所以不仅要记住概念,还要知道题目要求你回答哪一部分的概念,而且要准确的答到点子上。

12年管理信息系统第一题是对CIO和信息中心的名词解释。

第二第三题记不清了,都是结合案例回答问题。第四题是一个CIO花高价弄了个信息系统自我感觉很HIGH实施后手下纷纷忧心忡忡觉得没用还拖后腿,隔壁公司花几毛钱弄的系统却让手下交口称赞于是CIO很委屈,对此事件提了几个相关问题,大概考查系统规划与分析。

13年题型变了没有名词解释了。第二三题记不清了(原谅我吧题目好多字呢),第一题很坑爹考的是系统设计中的ER关系图和SQL语言,虽然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可是楼主复习时根本没仔细看这部分啊只好乱画了几个框框瞎写了几个单词结果SELECT还拼错了。第四题(可能只有三道题)是结合美国一航空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最终大幅度削减成本提高效益的案例,楼主答的方向是BPR也不知道对不对。

总之一句话,每章都得看!连ER图和SQL都考,谁知道明年会不会考数据流程图什么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啊。

三、关于复试

笔试部分三道MIS三道运筹学。MIS考的是ERP,业务流程外包,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考查的范围比较大,需要把自己看的东西综合起来。

(一)运筹学第一题5道选择,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大概能蒙出来答案。第二题考的是存储论EOQ模型及其计算,第三题出的是一道楼主从来没见过的题型,楼主很肯定绿皮儿和胡的书里没有这种题型,另一位非人大复试管科的同学同样没见过这个题型,但是楼主利用5.0的矫正视力和监考老师的不慎走位看到了前排人大本校的一位可以双手在背后合十面试时淡妆小西装楼主好喜欢啊别跑题了的妹子的草稿纸写了一大长串这个题的式子,等楼主开学时再仔细询问人大本科时运筹学的教材。

英语笔试汉译英英译汉各五道,不难。

(二)面试部分先是一个简短的中文自我介绍,之后管科的一位女老师念一段文章,大概1分钟,让用汉语描述大意,是为听力部分。接着从一堆纸条中抽一道题(目测一共70+道)并用英语回答,没有涉及专业知识,是为口语部分。然后五位老师每人提问,没有抽题,就是聊天式的提问,楼主是中国传媒毕业的,老师问了诸如新媒介的特点(?),电视剧拍摄档期时间的调整(这是管科的吗?!),数据挖掘的内容(???)……总之老师非常和蔼非常好,没有难为人及刨根问底似的追问。

四、题外话

对于二战的楼主来说考研是一场与孤独感的战斗,当别人签下三方协议游山玩水时你在自习室,当别人DOTA开黑时你在自习室,当别人卿卿我我享受恋爱时你在自习室,当别人逛街吃大餐时你在自习室。如果你不是那些自我学习能力极强记忆力超众的大牛们,你就必须做好抵抗诱惑与孤独感做战斗的准备,不要在意别人对你能否考上的看法,不要患得患失担心自己能否对得起付出的几个月时间,尽努力,存希望。每次一想到可以坐在明德楼中上课,可以走在干净平整的校园小道,可以闭上眼睛呼吸属于自己梦想的学校中的空气时,这一切就像黑暗中一直闪亮的明灯,看似遥远却又那么触手可及――只要你能够坚定的走下去。希望所有考人大,考商学院,考管科的同学都能坚持到底,为自己搏最后一次,勇敢地走下去。

我会一直收集管科的有关信息,回答所有我能回答的问题,也希望其他了解管科信息的同学能多多分享。

考人大管科的同学们,你永远不会独行。

6.苏州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要点 篇六

说说考试吧!苏大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可参看的参考书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本: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舒适性与产品开发”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舒适性与功能” 张渭源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生产管理教程” 孙玉钗 刘国联 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 蒋晓文 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市场营销” 杨以雄 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刘瑞璞 中国纺织出版社;”染料化学” 程万里 中国纺织出版社;”染整工艺学原理”上下册  中国纺织出版社;”织物组织与结构学” 顾平东华大学出版社;”机织学” 朱苏康 中国纺织出版社;

所有的考试的内容都来源如此,但是通常专业辅导书都是又多又厚的,所以要使我们复习的效率最大化,因此各位考生要学会充分利用专业课资料和信息内容,

备考资料

利用专业课的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辅导班笔记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专业辅导书是复习的出发点,就要运用笔记和历年试题把书本读薄。专业课试题的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所以仔细研究历年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出题点和命题思路,并根据这些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复习的时间。当时我考试的时候,除了去学院的网站、考研论坛上搜集必要的资讯外,还去XXX上买了一本”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考研复习精编”,是针对苏大考研进行编写的,整合有苏大的真题和核心考点,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7.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七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为了实现这两个奋斗目标, 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作为基础。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要求。

为了拉动内需, 提高国民素质, 我国的高校从1999年开始进行扩招。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24.2%。到2012年,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30%。2013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699万人。据有关分析数据显示, 今后几年中, 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将基本稳定在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自2009年以来,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内大量的工业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下降, 使得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出现了部分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与工程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很强的应用目的和明确的应用背景。材料、能源和信息被认为是21世纪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把握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 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出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成为教育工作者、专家及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

二、国家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在当前形势下, 要培养出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掌握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其次, 掌握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大学培养人才是为社会培养的, 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特点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最后, 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 只有很好地了解培养对象的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掌握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 改善品种质量, 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 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 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 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突破重点领域, 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 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首先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方面来看,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近几年来, 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考取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进一步进行深造, 另外三分之二的学生到社会上的工矿企业及事业单位就业工作。无论是高校及科研院所, 还是工矿企业及事业单位, 都需要高校毕业生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如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等。

3.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压力大, 接触的信息量大, 思维活跃, 务实, 他们思想前卫, 追求时尚, 具有观念优势;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 具有认知优势;性格外向、善于表达, 逻辑表述和归纳总结能力更加突出, 具有可塑优势;许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受过压力, 遭受过挫折, 一路较为顺利地升入大学, 具有明显的经历优势。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当代大学生较多地带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 但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较差。同时, 他们在传统的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学模式下受训多年, 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造成的学习依赖性使他们难以自发调整自己, 克服学习困难。当代大学生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个性鲜明, 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实践表明, 采用传统的思路进行教学改进, 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反而压制学生的主动创新心理。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法

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加大了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 相应地压缩了专业教学课程的比重。在相对短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如何培养好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但由于理论基础薄弱, 认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当以课堂学习为主, 辅之以课外学习。在做好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方面,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 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 就必须做好教与学两方面的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育, 我们将教学工作的重心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为了做好这些工作, 我们主要在教学工作的三个重要部分: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与交流这三个方面做工作。首先, 在课前准备方面, 由新老教师共同组成课程教学组,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从事主干课的教学工作, 年轻教师进行助课。老教师主要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 年轻则发挥其精力充沛, 接受新信息快的特点, 收集、制作和整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与老教师共同研究和丰富教学内容,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引入大量的实例来说明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 扩展了学生认识;另一方面, 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在课堂教学方面,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并根据学生上课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和讲解说明。同时, 引入美式课堂教育中常见的“课程项目” (Term Project) ,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在课堂上向教师与同学汇报,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沟通的能力。另外, 在课外辅导方面, 我们除了延用传统的辅导方式, 即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 由老师对学生专门进行辅导外, 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联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辅导。QQ、微信、微博、飞信、电话、短信、E-mail和网络平台等通讯联系方式是目前最为流行、最为方便快捷的, 而且, 这些通讯联系方式也是大学生最喜欢和最常用的。我们采用这些现代化的通讯联系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大大地方便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我们的实践表明, 采用这些通讯联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方便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

2. 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在高校里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最终都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和发展。因此,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高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即实习和实验教学。目前, 国内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实践教学方法简单, 方式单调。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实习方面, 首先, 精选实习单位。我们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特点以及实践教学计划和要求精选实习单位, 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次, 做好实习动员。在实习动员过程中, 我们将实习单位的特点及实习内容给学生做详细的说明, 同时, 将实习中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发给学生, 以便学生在实习开始前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另外, 通过实习动员,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工作高度重视。再次, 开展实习中的答辩。在实习过程中, 我们请实习单位中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实习单位的特点进行讲解,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在实习中, 我们针对实习中每一部分的内容及特点, 随机地抽一些同学进行现场答辩, 接着, 由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判和补充, 然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解答。这样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避免了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现象的出现, 提高了实习的质量。最后, 完成实习总结。在实习结束后, 我们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实习日记做好实习总结, 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写成实习报告, 并由指导老师进行批改, 批改后再发给学生进行学习。在实验教学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提前将实验任务下达给学生, 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和学习。第二, 在实验过程中, 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认真讲解, 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第三, 实验结束后, 组织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评,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认识, 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第四, 指导教师将实验报告批改后发给学生, 对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通过这些工作, 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 同时, 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自学能力培养。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 但大学生仅靠在大学里学到有限的专业知识是很难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需要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在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理论的基础上, 自学相关理论知识, 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 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 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好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除了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外, 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 知识面广,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学习, 我们对相关材料进行分类介绍,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学。同时, 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通过这些讲座和学术报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第二,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作用。学会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进行自学。除了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外, 大学生还能够很好地利用学校的数据库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 部分学生还能够主动地进入一些专业的学术论坛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由于大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较薄弱, 实践经验少, 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大量的问题。为了保障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4.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多年来, 我国本土的科技工作者没有获得过代表着最高研究水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 国内的教育专家对其原因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 普遍的共识是现有的教育模式限制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2,3,4,5]。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首先, 为大学生灌输科技创新理念。从大学生入校开始, 我们就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说明, 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校内外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其次, 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制造机会、创造条件。目前, 河南理工大学开展的校内外科技创新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校外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SRTP)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数学建模等, 校内的主要有“步步高”大学生科技攀登计划项目,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研究基金, 以及教师从事的各种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等。通过积极参与这些科技创新活动,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次, 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辅导和支持。除了学生自主地与有关教师联系辅导以后, 我们专门指派一批有经验的教师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程的指导和帮助, 及时解决了学生在创新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变能力等方面也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论

通过多年来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法的探索、创新和实践, 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毕业生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 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 2013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达到了36.8%。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很快进入状态, 为工作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 也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要:在分析当前形势、国家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探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法, 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以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素质,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9 (2) .

[2]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1) :97-99.

[3]员智凯, 张艳.从诺贝尔奖分析现代大学科学研究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2 (3) :57-61.

[4]李庚靖, 宛姝.从诺贝尔奖看中国当代的创新教育[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7 (1) :68-70.

8.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八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 工程实践 教学改革 问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83-02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一直在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大多高校仍重视理论多于实践。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力度较小,并且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内容的设定不符合课程任务,缺乏实践的相关资料;尽管实践课程的课时有所增加,但是执行的力度仍不够,没有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重视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1]。

1.2 实践教学方法不合理,综合性实验比重少

目前该专业的实验课大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综合性的实验所占比例少之又少。实验课堂中,教师将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学生做实验只需按部就班进行,全程由教师指导。

1.3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长期轻视实践的观念,使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实践课程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素质偏低,教师不愿意去当实验室的专职教师,并且实验教师的晋升机会有限;并且缺少工程技术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例如精密试验仪器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能,导致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出现漏洞[2]。

2 如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2.1 转变实验教学的思想,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实验教学与综合培训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将实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 注重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必须对实验室的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多方向、多元化、多功能的开放式实验平台,不断加快实验教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将“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开设基础性综合实验、分析类综合实验、专业性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要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吸收以及能力的培养为重要思想,设置内容从基础实验到不同难度的实验,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基本型实验能够直观反映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规范学生实验操作;综合设计性的实验相对较难,学生须根据教师科研成果的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是以科研训练为主,试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在旁辅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4]。

2.3 增加学生自主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合作学习法和小组学习法为主的实验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重视实验设计、实行、处理、分析、报告、结果、讨论过程,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意识。进行基础操作实验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类、食品工程类和生物工程类研究型实验项目和内容,并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便于学生总结实验的结果,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掌握该研究领域内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设选修实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并且建立网络开放式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实验,对实验进行了解、预习,加强与教师沟通,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建立合理的试验考核机制,改变以往试验评价报告为主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和能力的评定,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5]。

2.4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紧缺的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校外的实习,聘请专业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将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相结合,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种途径。为了保证该专业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平台,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洁,胡文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1):72-75.

[2]鐘瑞敏,黄国清,肖仔君.食品工科专业核心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18-121.

[3]李昌文,景建洲,纵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

[4]陈平,刘晓青.食品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51-152.

[5]王仲民,姚合环.高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21-122.

9.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九

万学海文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成为21世纪全球的焦点。世界各国均把环保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也不例外,灌输及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并实行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生活环境及节约能源等各种环境问题。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环保产业也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同时,国家对环保力度投入的逐步加大。有资料显示,2000年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支出已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2005年后我国每年的环保项目投资将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5%,到2010年将投资150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与建设,其中600亿元用于升级环保和改造污染控制设备,22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

我国环保飞速发展的同时,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并且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十分需要专业人才来增强该领域的运作能力,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表现最为明显。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而言,无疑给广大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该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需求上,更侧重的是人才的专业性!

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专业的就业,万学海文专业课钻石卡考研辅导专家们在此为大家做以下指导。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按照一级学科分为:

1、环境科学

(1)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相关部门应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2(2)从事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开发利用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工作。发挥专业所长,将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直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为他们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咨询机构从事环境咨询工作,灵活应用管理、规划、经济、法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优势,注重开发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的基本理论方法,并使之应用于实践,最终纳入到政府的宏观社会、经济与环境决策、企业微观决策和公众对环境保护参与的个人行为决策中。

2、环境工程

10.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

一、院校专业确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提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进入排名的院校共191所,因此考生计划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要面临着院校专业的确定。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考试科目可能不同,所制定的参考书目也就会存在差异。因此,专业课考研(微博)辅导专家们建议2012年的考研考生最适宜在确定院校专业之后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课学习。

二、参考资料

1.指定参考书目

院校在公布新的招生目录时,一般也会提供相关的专业课参考书目,按照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进行复习即可。

2.未指定参考书目

院校公布招生目录时,未指定参考书目的,可以通过目标院校的学长推荐书目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对诸多院校参考书目的分析,选择经典参考书目进行学习。

3.期刊资料

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热点以及相关动态。近年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方向的专业热点,可以依靠核心期刊以及中英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期刊以及论文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及其应用,分析不同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而对命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在此列出环境科学相关的核心期刊以供学习:

《环境科学》主要报道我国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以及反映控制污染,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理论和实用技术等。

《分析测试学报》是刊登电子显微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及电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测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供从事分析测试和分析化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阅读。刊物设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等栏目。

《环境保护》定位于综合性环保科技刊物。重点宣传和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污染防治技术、监测和评价、环境标准与标志、环境经济、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生态与自然保护、环境与健康,并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及新信息,交流各地环保工作先进经验。

《化工环保》、《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工程学报》(原名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科技通报》、《科学通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名为: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水处理技术》、《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灾害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科学(B辑)》《工业水处理》以及其它一些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

4.其他参考资料:

历年真题:分析考试侧重点,分析命题规律、题型、分值及难易程度。

专业课讲义:建立整本参考书的知识框架及知识点分布。

专业课笔记:将各章节各分支知识点具体化。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上课所用的教材则是第三版,因此当用听课笔记辅助参考书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开。

三、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目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辅导专家们建议2012年的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学习时间安排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根据以往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提醒2012年的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1.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2.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

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对于2012年的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此时需要注意本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因此,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3.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1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一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1],当时我国部分高校仿照前苏联教育模式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在2012年由教育部将给水排水工程改名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历了60多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

据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全国高等教育250多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中,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列第38位[2]。而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3],此类专业核心知识为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知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8项知识),这三类核心知识也是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在大学课程体系中,28类知识的获得则要依靠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而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核心知识主要依托于专业实践体系获得,故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是全国156个办学点中的一个,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点,自2004年成功申办该专业以来已经积累了将近十年办学经验。在专业办学中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以“重视理论,强化实践,培育创新”为专业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各要素开展了整体设计———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

一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

高等工程类教育是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实用型高级人才,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意识通常包括[4-5]: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经济和社会意识、管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所谓工程素质即指好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6];比较扎实和比较宽厚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受到必要的、基本的工程训练;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工程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三方面。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在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得基础上,以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为着力点、以传授工程、技术和设计三核心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实习环节设计

专业实习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土建类专业塑造工程实体、培养工程技术、设计对接工程实体的基本手段[7]。在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环节,各环节构成见下图:

认识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工程意识,一般开设于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通常是学生第一次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工程实体,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形象塑造而非实践能力培养。生产实习是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的必要环节,它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水工程施工内容,另一部分则为水质工程运行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也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专业内涵,其中水工程施工主要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管道、构筑物施工方法和工艺部分,而水质工程主要是净水厂和污水厂工艺和运行。现阶段,我院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主要依托林芝地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相关施工工地开展。

课程实习主要由测量学实习和水工程施工实习两部分组成,这两门课程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水工程施工主要讲授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施工的具体细节和要求以及施工规范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等工程和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开展水工程施工实习主要借助专业工程施工场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为学生以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等身份参与工程管理积累经验。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阶段必备的工程技术,其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工程测量、工程放线等工程技术能力。目前,我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施工实习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在第六学期开展,工程测量实习主要依托于校内实习基地在第三学期开展。

毕业实习是在全部授课完成后通过参观、实习结合全部专业课程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工程意识,了解工程设计程序及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及要求和工程施工程序及各阶段的施工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工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前的一次系统性能力、知识、技术的培养。

三专业实验环节设计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既包括了工科传统的力学实验又包括了化学类和生物类的实验,涉及范围广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实际技能,形成就业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构建全面能力结构的重要实践环节。具体实验环节见下图:

课程实验主要分为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三类。开放性实验是为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创新性实验是利用现有设备仪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等开展相关实验;模拟实验是针对现阶段我院专业实验室建设不足,采用水质工程工艺仿真软件开展水质工艺模拟,该类实验主要开设于水质工程学中。

综合实验主要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在工程中综合分析和综合操作能力,该实验主要开设于毕业综合实验中。endprint

四专业设计环节设计

专业设计是以实践的可行性为目标,合理地整合所学和所需的知识,通过参阅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工程构筑物理论与工程构筑物相对接的基本途径。经过近十年的专业建设,我院已经形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结合专业设计体系,具体的专业设计体系参见下图:

课程设计主要在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及水泵及水泵站四门课程中开设。水质工程学课程中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净水厂和污水厂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主要开设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雨水管网设计三个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也开设建筑给水设计、建筑排水设计、建筑消防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雨水设计等四个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中则开设了污水泵站、给水泵站和雨水泵站三个设计。通过上述课程设计基本上保证了学生工程素质中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工程知识、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素质的衔接。

毕业设计则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应用工程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某一具体工程开展全面、系统的设计,因此毕业设计更加具有综合性,对课程的衔接要求也更加高。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则只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三大知识模块。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1-3.

[2]新新,凤仪,董川峰.今后最需要大学生的行业[N].新晚报,1999-06-18.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5-90.

[4]李秋莲.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9-12

[5]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 73-76.

[6]陈哲,刘慧.土建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7(1):181-182.

1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二

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和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是课堂教学有益地延伸, 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材料学科交叉性强、涉及面广, 且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 除了厚基础之外, 一定也要重实践教学且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资源为学生服务, 而不能仅存在于一个口号, 流于形式。

2 发挥实验教学的实践功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首先要求实验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至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其次, 对于学生可以采取进入专业教师实验室从事科研/产学研的研究, 促进他们对实践活动的认识, 使他们意识到实践活动对专业理论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重视实验教学。

结合材料专业实验的教学情况, 有必要从“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两个方面探讨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受益于实践教学, 而不是走过场。

2.1 做什么

首先, 要让学生知道这个学期的实验安排, 一般包括时间、地点、实验内容、分组、任课教师等信息;其次, 实验教案的编写,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案的基本内容一般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思考。在编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 教案内容

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进度要保持一致。因此, 老师之间应该先交流好时间安排, 尽量在理论课结束后的一周内安排相关的实验。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 他们也提到理论和实验严重脱节的情况。然后切忌直接照搬教材或复制、粘贴网络资源。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以教学大纲为基, 以教参为辅, 结合现有的仪器设备设计专业实验。如今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如百度文库) , 学生有的时候也会去检索学习资料, 当他看到任课教师发给他的教案与网上一模一样时, 或许会产生不好的印象。如同现在的理论课程, 有的会配有课件光盘, 很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直接去使用这些课件而不做任何修改。材料专业实验很多都有国家标准 (如金属材料拉伸实验现行标准GB/T 228.1-2010) , 因此, 有的实验内容在编写时需要参考国家标准。另外, 有的教案内容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 及时更新。总体上而言, 已有的这些信息仅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 以身作则, 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2.1.2 电子版教案排版

电子版教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排版问题, 如段落不分、中英字体一样 (一般英文或数字设置为Times New Roman) 、上下标没有设置 (如H2O vs H2O) 等。当我们自己看到这样的教案时 , 都会产生编写人态度不端正、治学不严谨的想法。因此, 我们不仅要在教案内容上把好关, 更要在排版上注意这些小问题, 尽可能地呈现给学生一份认真编写的教案。毕竟, 身教胜于言教。

2.1.3 适当标注

将需要注意或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适当的标注 (如改变字的颜色) 提醒学生, 让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实验要点/注意事项。

在学期开课后, 将实验教案和安排预先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好预习报告, 了解实验课将要做什么。到实验室后, 任课教师将结合教案 (不要直接照本宣科) 进一步解析这堂课将要做什么实验、原理以及今后在哪些场合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有个基本的印象, 如果以后走向相关的行业, 希望他们能够不陌生, 并有种熟悉的感觉。这样, 就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工作中。

2.2 怎么做

学生在做材料专业实验的时候, 会发现与以往的化学实验差别较大。材料专业实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较多的专业仪器设备打交道, 如金相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各类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这些仪器的基本操作尤为重要。

2.2.1 教师演示

教师的现场演示很重要, 通过现场观摩, 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大概了解仪器的组成结构和操作流程。以“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构造与使用”为例, 首先让一组学生12人集中在仪器旁边, 结合仪器的照明、光学和机械系统向同学们讲解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构造。同时进行操作, 通过计算机很方便地让同学们适时观察滤光片、起偏器与检偏器、视场/孔径光阑等对金相图像的影响。

2.2.2 学生操作

让每位同学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每个小组成员 (3~4人) , 可能只有1位同学在操作 , 其它同学都在旁边围观 , 导致部分同学的实验技能非常差, 尽管已经开了较多的实验课。实验课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指导:其一, 以“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构造与使用”为例, 为同学介绍完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构造后, 就让每位同学依次坐在金相显微镜面前, 让同学选择某一物镜, 然后让他自己调节到可以清晰观察到金相组织为止 (教师通过计算机检查该同学的调节结果, 并适时纠正) 。在此基础上, 再要求每位同学将其他组件都操作一次 (如滤片组、照明系统、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等 ) , 通过目镜观察每次调节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方式, 很容易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地予以纠正;其二, 有的实验可以等每个小组完成试验以后, 要求这个小组的成员依次将仪器操作一遍才可离开,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观察每位同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同时可以结合本次实验内容, 问几个小问题, 不要求学生教科书式的回答, 要求能够结合自己刚刚完成的实验, 谈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两种方式, 明显可以敦促那些抱着‘可做可不做’想法的学生, 让他们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2.2.3 实验数据处理

对研究生而言, 由于经常与实验数据打交道, 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可谓得心应手。本科生由于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很少遇到大批量数据处理的问题, 这方面的能力就比较欠缺, 这一点从毕业设计中也能体现出来。因此, 除了实验数据记录以外, 在实验教学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 (如Origin) 处理实验数据。

3 结语

材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材料专业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让其起到应有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 较好地掌握材料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技巧,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掌握涉及材料制备、表征以及性能测试的相关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同时, 在实验过程中, 拓展学生的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晏井利, 梅建平, 王仕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6) :259-261.

[3]王迎军, 项聪, 余其俊, 曾幸荣, 刘粤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5) :127-131.

1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三

在过去的一年里,材料三班的团员积极响应团委的号召,积极参加团员活动。在第一学期由院分团委举办地团员活动日上,三班部分团员参加了拔河比赛,并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第二名。为了增进团员间的交流和培养感情,三班团支部先后两次举行聚餐活动,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聚会更加的了解彼此,增加默契,为以后的各个团员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的团员活动日上,三班参加了由分团委心理健康协会举办地心里短剧比赛。三班部分团员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练习不断努力,终于在最后以第一名的优势赢得了荣誉和大家的尊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三班团员积极向上的具体表现。

14.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四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20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的有关工作安排

北京大学年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和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关于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的通知”以及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确保招生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招生质量,避免招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随意性等问题,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做出如下的具体工作安排。

一、 基本原则

1、严格遵照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有关文件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2、强调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过程。确保招生过程的严肃性,同时体现优胜劣汰和宁缺勿滥的原则。招生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需要通过正常的和公开的程序处理;

3、环境学院的`研究生招生严格按照集体决策的原则执行,任何人都必须依据有关的规定和程序履行招生工作的相关责任、严格按照招生的程序和办法执行,任何人不应对考生做不负责任或者违反程序和规则的承诺;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世秋;

组员:张远航、邵敏、倪晋仁、谢绍东、李文军、宋宇、胡建信、李振山、胡敏

2、环境科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分别成立各系专家复试小组,组成如下

环境科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组长:宋宇、胡敏;组员:环境科学系及实验室全体教授和副教授(不少于5人的面试小组)

环境管理,组长:李文军;组员:环境管理系全体教授和副教授(不少于5人的面试小组)

环境工程,组长:李振山;组员:环境工程系全体教授和副教授(不少于5人的面试小组)

每个复试小组设秘书一名,负责复试记录和协助安排事宜

三、复试研究生的基本条件要求

1、 参加复试的考生原则上应该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基本分数线:

2、 实施差额复试。全院参加复试的人数占招生总数的150%;

3、 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四、选拔方法与实施细则

1、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有关规定,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2、 免试推荐生的复试方式:(1)相关专业的专家复试小组组织面试(有关程序见面试程序和规则);(2)实行差额复试。

3、 复试名单、复试时间与地点:

1)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管理相关方向):

i. 复试学生名单:唐倩、李明全、韩丽、严嘉伟、孙岩、张松、王群超

ii. 复试时间:2009年3月20日(周五),下午1:30开始

iii. 复试地点:老地学楼三楼会议室

2) 环境科学专业(自然科学与重点实验室相关方向,不含水沙方向):

i. 复试学生名单:王晨钰,王东伟,高玲,闫才青,白凤姣,申芳霞,郭卫广、朱少峰、窦国金

ii. 复试时间:2009年3月21日,下午1:30开始

iii. 复试地点:老地学楼三楼会议室

3) 环境工程专业(包括水沙方向):

i. 复试学生名单:邓若男、张石磊、闵玉涛、周涛

ii. 复试时间:2009年3月23日(周一),下午1:30 开始

iii. 复试地点:英杰交流中心418N

4、 面试过程

1) 向考生介绍有关的考试纪律、考试程序、考试小组成员以及其它相关要求;

2) 向考生简介面试的要求以及基本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科研基础、学术背景和科研潜力等;

3) 对每个考生分别进行面试,确保足够的面试时间;

4) 面试的同时,复试小组中的每个老师要求在所发的评分表中,给出对每个考生的评价。各系可根据情况,选择以排序的方式或百分制的方式进行打分,并保存所有的原始记录,面试后交给组长;秘书需认真完成记录;

5、 面试成绩

1) 每个面试小组必须根据(1)每个考生的面试打分(或排序)的情况,(2)考生的平时成绩和其他本系认为有助于评估考生水平的相关因素,(3)在进行充分讨论等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各系每个考生的分数(最后按百分制给分);

2) 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6、 面试的核心内容:

a) 考生的综合情况:对考生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和判断;

b) 专业知识和科研基础:主要考核考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是否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并进行过相应的科研活动、所从事的具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对所学的专业以及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等;

c) 学术背景和科研潜力:结合专业知识和科研基础方面的考核,以及考生对其未来发展方面的计划和考虑等进行评估。这里主要考核考生的学科背景是否能够符合我们专业方向的要求、是否对自己的科研方向具有一定的了解、是否对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科研有一定的了解、是否具有在相关方向上发展的潜力等;

15.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五

高分子物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高分子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并且通过分子运动很好的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因此高分子物理是贯穿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改性、加工与应用方面的一门实用的课程, 对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有深远影响。然而高分子物理是一门最难讲授和学习的专业课之一, 具有概念多、抽象、结构纷繁且性能多变等特点, 导致不少同学认为高分子物理理论性强、推导多, 在课堂教学中逐渐缺乏学习兴趣。基于这种情况, 本人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经验, 重新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分析研究。在实际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在把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引入新的教学技术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切实的增强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

1 明确课程的重点, 加强同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与沟通

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对象, 主要是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涉及到的不少内容, 相对复杂, 一些概念、定理非常难理解,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是有一定难度的。高分子物理课程, 同其他的一些学科, 例如物理学、材料学、光学、电学等, 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高分子物理课程的过程中, 要求具备一定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 但是,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学科之间, 课程的学习进度存在较大差距, 导致学生的一些交叉学科知识无法深入的理解掌握。高分子物理是一门基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课程的课程, 因此应该与这些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 建立经常性的互动沟通机制。遇到问题时, 要实际反馈, 并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例如:物理化学是高分子物理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学生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学习到的吉布斯自由能、熵变、焓变等内容都要在高分子物理课程中“聚合物溶液”这个章节进行应用与延伸。如果化学系相关老师在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时能够提及其在高分子物理中的应用, 那么学生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名词不会感到那么生疏, 从而对其所学的知识就会更感兴趣。从而更应该重视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 为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把握高分子物理课程的主线

高分子物理主要是讨论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高分子的结构、分子运动、性能三大方面。其中, 分子运动是纽带, 承前启后的将高分子物理课程串接成一条主线。本教学所采用的金日光主编的高分子物理, 结构安排合理, 内容清晰。前四章主要讲述高分子的结构, 第五章讲述高分子的分子运动, 第六章之后开始分别讲述高分子的性质。内容安排极其合理, 有效地通过分子运动将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出来。如结构包含高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溶液, 性能包括高分子的粘弹性、力学性能、电学性能, 分子运动则包含高分子的三种状态及各种松弛转变。温度、时间等作为松弛转变的外部条件分别对应着高分子的热转变和力学松弛。这就使得在授课过程中, 沿着一条主线, 把高分子物理清晰的展示给同学们, 使得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本课程, 提高教学效率。

3 使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高分子物理的教学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高分子物理课件将构型与构象的区别、高分子的分子运动方式、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和粘弹性、聚合物的强度与破坏等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或视频教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使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迎刃而解。可以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很多学生开始把一些教师的讲课视频, 上传到网络上, 然后通过智能手机, 实现随时听课, 这些新的通讯技术和信息传播媒介,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增加了课堂的知识量, 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完全的课件教学也会存在一些弊端, 会使得学生失去了思考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快, 学生理解吃力。因此, 高分子物理课程应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使用板书的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深入的沟通, 教师答疑解惑, 提高授课的实际效率。

4 讲授与答疑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能否唤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是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之一。不论老师讲授多么精彩, 多么清晰, 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最多只能算是老师的精彩表演课。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学习, 就其自身而然, 是比较空洞并且复杂的一门课程, 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授课的灵活性, 打开学生们的思路, 用丰富多彩的授课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相关专业的一些讨论活动、学术交流、科学知识普及等, 都可以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去。对于复杂的问题, 教师最需要做的, 就是启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基本概念的学习上,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聚合物高弹性能时, 学生对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感兴趣。本人首先请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在高分子化学课程里面就会经常听到顺丁橡胶, 是一种常见的橡胶制品。有同学听说过反丁橡胶吗?每次问到这里, 教室里就会一片安静, 学生肯定会觉得可纳闷并陷入思索,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反式聚丁二烯和顺式聚丁二烯的分子结构特征, 就很容易明白反式聚丁二烯不能用作橡胶的原因。为此, 在高分子物理教学中, 以采用启发、互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 也要发现其中正确的部分, 并给予肯定,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 从而提高上课的兴趣。

5 引入科研内容, 以科研促进教学

高分子物理学和材料科学, 是比较前沿的科学技术, 在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 例如, 在一些技术型企业的科研过程中, 其相关专业人才和实验人员, 可以和学校之间进行相互协调沟通, 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接触的理论知识偏多, 而缺乏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两种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实验技巧, 而企业的科学研究实验室, 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在亲自动手参与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提高实验控制标准, 切实增强个人的科研能力。

6 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 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监督、鼓励的作用

在大学校园里面, 学习兴趣小组如今已经不多见, 但是, 由于材料学和高分子物理学等专业知识, 相对难懂难学, 如果没有相应的学习监督、鼓励措施, 很难保证学生在课下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而通过组织一些学习兴趣小组, 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 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 可以向大家介绍和分享学习经验, 并且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 这样学习小组内部成员, 相互监督, 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师在布置作业后, 不少同学不能及时完成, 而在这方面, 教师可以把检查作业这一任务, 分配给学习小组组长, 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 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7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 在当前高分子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总是按照旧的教学方法, 而是要从专业的基本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 提高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 让学生理解清楚交叉学科的知识,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就一定能完成好高分子物理课的教学工作。另外, 高分子物理是一门学科新、发展快的学科, 它是起步晚, 它是20世纪2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 但是发展特别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 高分子的发展使得人类又进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包括高分子物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科的发展, 不断更新高分子物理理论的教学内容, 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何曼君, 陈维孝, 董西侠.高分子物理 (修订版) [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金日光, 华幼卿.高分子物理 (第三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张焕芝.《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 2013 (17) .

[4]王香梅, 张丽华.关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3 (19) :42-44.

16.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考研经验贴 篇十六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思考实施策略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由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二级学科专业英语组成。它是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一种普遍使用与推广的英语文体,要求语言表述客观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往往揭示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最新动态,以实现该领域前沿科技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故灵活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在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概括为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前者体现在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相关概念、原理的表达或翻译和写作等语言表述时,强调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语言叙述准确规范、逻辑性和规范性强、精炼流畅。如第三人称语气和被动语态,力求对研究对象和过程客观准确描述;非谓语动词短语和名词化结构,如分词、动名词及动词不定式等可代替从句,简化结构,避免复杂主从复合长句;省略句和惯用句型等用于句子的精炼表达、准确陈述和严密推理。后者体现在专业英语词汇的组成、构词法和各种词汇缩略等,专业词汇一般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专业技术词汇、学科通用的半专业词汇和书面非专业词汇。专业技术词汇意义狭窄单一、专业性强,只在本专业范围内使用。其中,绝大部分专业词汇按构词法由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如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半专业词汇词义繁多、用法灵活、形式多样,需在“英译汉”时注意词义的正确选择;非专业词汇严格表现专业内容、避免歧义。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校为例,该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虽经多版次(2003、2006和2011版)修改仍存诸多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时间不尽合理,与考研复习和求职面试有所冲突。学生在前期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时,以CET-4或6为主要目标,少有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积累,且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七学期,总学时数相对较少(每学期16学时),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难以保证其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难以及时捕捉科技前沿信息,对专业英语教师要求较高。教学参考书仅局限在少数国内高校出版的听说译写教材,其选择范围窄,教材内容多为单调叙述原理的表现形式且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信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专业教师需查阅大量SCI、EI和CPCI检索英文期刊来获取材料领域的前沿信息。

3.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单一,多采用翻译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际专业英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板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需突破单一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实训环节,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4.课程考核环节不尽合理,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监管。本校采用专业基础课“五级分制”的闭卷考核方式,主要以结课考试成绩来确定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难达到客观反映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鉴于上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故现阶段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或实践环节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阅读和撰写材料科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和科技论文,并能通过学术交流走向国际舞台。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英语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等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凭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摆脱所选教材束缚和界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方法改革就是突破单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模拟国际会议的情境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模式。该模式用于口语教学,以3~5人为一个Group,分派不同Topic(如:Progress in Carbon Nanotube),内部成员经英语交流与讨论后形成整理材料,进行Oral Presentation报告。

2.自主教学模式。该模式用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外的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即适当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活动,其实施方法则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将可控性强的学习内容指定给某位同学,准备一段时间后进行自主授课教学,课后教师给予评价与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境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的升级版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全面展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基本流程和应该如何准备会议,且能通过模拟口头报告形式改善口语活动质量。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实施策略的探讨

欲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需采取如下策略:

1.明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教与学双方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教学培养目标即以材料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工具学习专业知识,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文献,并锻炼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大量搜集该领域前沿信息,如综述文章、专著节选、期刊论文等。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英语角、模拟国际会议等“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2.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运用能力。合理安排听说读写各环节的教学进度和授课时间分配,结合单一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互动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自主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任务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的翻译能力,以上教学方式形成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穿插结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前沿课题信息捕获。以科研训练环节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相关的英语论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注重国际会议和日常口语交流训练。结合情境式教学方法和分组讨论,采用视频教学和模拟实践联合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口语训练,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上述为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实施明确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模式,重视科研实践,强化语言交流等策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实效,满足现阶段材料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军.材料专业英语译写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成茵,夏清,徐协文.浅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96.

上一篇:公路稽征处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北正中学集体备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