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2024-07-25

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精选13篇)

1.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一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法捷耶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竹内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2.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二

一、龚自珍的生平

龚自珍, 生于1792年, 卒于1841年, 字伯定, 号定庵, 他出生于杭州一个官宦世家, 世代名门望族。其外公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对经史子集非常精通, 他自幼接受外公非常严格的训练, 特别是“经世致用”的思想, 对龚自珍的影响非常深远。其父龚丽是嘉庆元年进士, 其叔父曾官至礼部尚书, 家族在地方上极有政生。在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下, 龚自珍在读书和参加科举的过程中, 有机会和朝野内外不同的人物接触。23岁那年, 他到徽州整理和搜集文献时, 和徽州的社会贤达名流及官宦多有接触。同时, 龚自珍和何绍基、魏源等有志之士, 也有着非常密切的交往。28岁那年, 是龚自珍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他拜文经学家刘逢禄为师, 从此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道光二年, 龚自珍应会试落第, 那年他正好31岁。道光三年, 他再次赴京参加会试, 但因为他叔父是当时的同考官, 所以为了避嫌, 他没有参加考试。于是与著名文士陈沆等郊游, 并参加纪念宋代大诗人欧阳修生日的诗会。在此期间, 龚自珍与一批饱学之士切磋和交流, 同时对现实密切关注, 而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

岁月蹉跎, 为了实现鸿鹄之志, 连续五次参加会试, 龚自珍都名落孙山。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 而是屡败屡战, 终于在道光九年, 龚自珍38岁那年, 考取了进士。之后, 龚自珍非常渴望能到翰林院供职, 但因为他的书法和楷法与要求不符, 所以错失良机。在这个时候, 有两种抉择摆在他的面前, 一是继续留在京城寻找时机;二是去外省担任知县。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龚自珍决定继续留在京城。然而, 在后来的十年京官生涯中, 龚自珍却官场失意, 一直没有得到重任, 心灰意冷之下, 龚自珍决定辞官南下。可不幸的是, 两年之后, 龚自珍在丹阳暴卒, 时间为道光二十一年。至此, 龚自珍结束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二、龚自珍对近代文学的开创

1. 政治主张方面。

当时, 政治统治非常黑暗, 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面对鸦片战争带来的危机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龚自珍敢当时代的先锋, 凭借自己的聪明睿智和先知先觉, 提出了解决和挽救社会危机的方案。然而, 这一方案并没有对西方的变革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借鉴, 而仅仅是站在经学的角度, 寻求一个治疗中国痼疾的方案[2]110。

龚自珍是对议政新风进行开创的先驱。在晚清时期, 他就对“经世致用”之学大力提倡。在当时, 他倡言改革, 议论时改的政治风气, 已经是蔚然成风、振聋发聩, 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思想界。而龚自珍的政治思想中最为闪光和突出的部分, 是无情揭露和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黑暗。

首先, 龚自珍对清朝官僚政治的极端堕落和腐败, 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指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寡廉鲜耻的丑恶嘴脸, 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 只知道对民脂民膏进行榨取。龚自珍发檄文《乙丙之际箸议》和《明良论》, 深刻地批判和揭露了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和现实[3]23。

其次, 龚自珍对清王朝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进行了揭露。他指出, 大小官吏、贵族地主对农民贪得无厌的压迫和剥削, 使农民啼饥号寒、走投无路、农业生产凋敝。加之当时泛滥的鸦片烟锅, 导致当时民贫国弱。尽管清王朝还一派燕舞莺歌, 维持着表面上的太平盛世, 但实则已经是穷途末路, 社会即将面临一场政治风暴[4]56。

龚自珍对外国资本主义铁蹄践踏下山河凋零的民族危机, 也有着清醒的认知。在民族危亡的紧迫关头, 龚自珍提出了对社会实施改革的诸多方案。在政治上, 他主张对王权进行限制, 重臣威、变科考、主张修礼仪。他认为, 导致封建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乃是君主的独断专权, 对大臣不尊重, 君臣之间闭塞隔绝, 没有在国家管理中, 将大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5]102。经济上, 龚自珍对地主和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坚决反对。他积极主张推行富国和利民的措施, 他认为导致社会动乱的最根本的原因, 就是贫富不齐、财富不均。而解决财富集中的问题, 是安定天下的前提。为此, 他提出了“田相齐”的措施, 他的这个主张, 并非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全盘否定, 而是对此进行维护的基础上调整局部。外交上, 龚自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坚决反抗, 以唤醒国人的爱国意识。早在鸦片战争前夕, 他大力支持林则徐去广州, 采取果断措施, 销毁鸦片、严厉禁烟。同时, 他还主张为防止沙俄入侵, 应加强西北边防的保卫工作。

总之, 在政治方面, 龚自珍的思想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他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朽, 唤起了人们的爱国意识和觉悟, 对抨击君主专制、改革封建弊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 他还开创了晚清思想界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议论时政的新风气, 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经世致用”理念的倡导, 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寂局面, 被称为变法维新思想的先驱[6]38。

2. 文学创作方面。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在文学创作上, 也有很好的体现。他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 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龚自珍率先提出了变革的呼声, 它既是中国启蒙主义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第一位诗人,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位诗人, 他包括了两个基本倾向的文学创作:一是曲折己意;二是直抒胸臆。他善于对不同的物象和意向进行捕捉, 以对高远的政治思想进行表达和诠释。而诗人在这一过程中, 将平常的物象赋予和寄托了象征性的意义。如龚自珍在诗歌创作中所强调的两个意向, 即不甘冷遇和寂寞的“箫心”, 及入世进取的“剑气”精神。在龚自珍的诗词中, 其主要的特点是奇绝, 他的诗歌犹如一股春风, 在当时正在推崇宋词及刻意模仿晚唐诗歌的晚清诗坛上, 带给人一种新奇之感。龚自珍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营养进行了全面的吸收, 并以此为基础, 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和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局面[7]88。

首先, 龚自珍强调文学的作用, 他指出, 无论是诗文、政事还是儒学, 都有着共同的目的, 即有用。他说“求政事在斯, 求言语在斯, 求文学之美, 岂不在斯”。

其次, 龚自珍将时代需求和创作实践相结合, 为促进人性的解放和意识的觉醒, 他提出了“大变”文学观, 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革新和启蒙意义。“遵情”说, 将作家的心迹不受束缚地、完全地表达出来, 对感情的人性本真诉求完好地表露, 同时对主体创作的个性和独立人格完整地彰显。龚自珍认为, 人类生活产生了感情, 而感情又生成了文学, 而“遵情”即是对传统的思想束缚予以突破的过程。

三、龚自珍文学创作的近代意义

1. 精神解放思想的启蒙价值。

龚自珍对封建专制的“约束”和“戮杀”人心进行了批判。同时, 他用文字语言, 如“大音声”、“夜之漫漫”等预言封建统治即将崩溃。

2. 文学革新精神。

龚自珍在文体变化和创作方向上开风气先河。他解放了向来的格调, 正如谢无量所说:“龚自珍之文, 恣为驰骋开阖之致, 于是新闻评议之书, 竟盛于世矣。”[8]43龚自珍倾全力对文学进行改革, 其思想奇警可喜, 不管是教导诗文词, 都自成一体, 堪称新文学的先驱者。

哀艳雄奇的风格。作为一个大转变时代, 清末民初, 正是很多文人志士的人生极致。他们飞扬跋扈、好谈天下事, 可谓是慷慨激昂。而龚自珍作为文学健将, 是近代名士风流的典范, 也是他们理性的典范。在当时改革的年代, 往往需要奔放的热情和反抗的精神, 而龚自珍所具有的典型气质, 恰恰符合浪漫运动初期的特色, 他的作品在当时流传已广, 追随者之多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 龚自珍“尊情”的文学思想和“经世致用”的理念, 具有时代价值和呼唤自由解放的启蒙价值, 它既是对传统风气的挑战, 同时也是对文学新观念的开创。通过以上具体分析龚自珍政治文学主张, 能够看出, 在现代文学史上, 龚自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创了近代文学诸多文学理论新主张, 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文学的先行者!

摘要: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 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 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文学,龚自珍,政治主张,文学成就,影响

参考文献

[1]曾贤兆.龚自珍《己亥杂诗》分类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11 (1) .

[2]杨全顺.龚自珍学术思想探微[J].理论学刊, 2009 (3) .

[3]方立军.龚自珍忧患思想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 2009 (4) .

[4]龚郭清.传统与现代之间——论龚自珍的文化理想[J].天津社会科学, 2009 (4) .

[5]金钱伟.尊情:浅析龚自珍的文学观[J].名作欣赏, 2010 (6) .

[6]黄丽娜.龚自珍诗歌内容浅论——读己亥杂诗有感[J].文史博览, 2010 (3) .

[7]王启明.龚自珍史学研究综述 (1990—2009) [J].宜春学院学报, 2010 (3) .

3.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三

王荣生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2007年 第11期

朱自清的后半生是在学术研究和大学的讲座中度过的,学术的主项是“中国文学批评”。1942年之后,始终关注文学鉴赏教学和语文教学的朱自清将精力集中地投放到了教学研究,相继出版了以给教师树立教学示范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和全面论述语文教学问题里程碑式的《国文教学》(以上均与叶圣陶所著的同类文章合编成册),出版了文艺论与教学论文对半开的《标准与尺度》和对文学鉴赏教学有示范意义的《新诗杂话》集以及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语文零拾》。朱自清对语文教育有许多真知灼见,重读朱自清语文教育论著,对我们认识当前的语文教育问题,尤其是文学鉴赏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关于“分析”

朱自清对文学教学的认识,建筑在他的文学批评观的基础上。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大约形式于1936年。在这之前,他对“内容”与“形式”已经有了比较确定的认识,并自觉地将这种认识向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学延伸。1925年朱自清在一篇读后感中写道:“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文学之所以佳胜,正在它们所含的思想。但思想非文字不存,所以可以说,文字就是思想。”他接着说:“文字载着它们的一切意义以行;无论普通说话里,无论特别讲演里,无论一个细微的学术的含义,无论一个不甚流行的古义,凡一个字所曾含有的,他都保留着,以发生丰富而繁复的作用。”[1]1934年,朱自清为夏丐尊和叶圣陶合著的《文心》写序,就自觉地以“文字就是思想”为基础来立论,把从文艺学着眼的“有机论”联贯到了语文教育,朱自清指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Jdz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2]

1936年,朱自清新开设了“中国文学批评”这门课程,对中国文学的传统“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审视,从《毛诗》到金圣叹,从比兴派到评点派。研究和审视的同时,也多方吸收着外来的文学批评理论,在《诗多义举例》中,朱自清特意提到了燕卜生,“去年暑假,读了英国燕卜生的《多义七式》(Seven Types of Ambiguity),觉得他的分析法很好,可以试用于中国古诗”。[3]1942年之前,朱自清的文论和语文论文中的“意义”“分析”等词就严格地在文学批评学的含义上使用,对“分析意义”的理解也取与燕卜生大致相同的认识。

燕卜生以为,诗的效果可以通过理l生加以分析,而非那种只有在静静欣赏时才能体会的神秘东西,“一行诗予人以愉快的原因..正同其他事物的原因一样,是可以通过理陛加以分析的”,“分析”的目的是“展示诗的效果的活动方式”。[4]对此,朱自清取为同调,并在多处强调:“就一首首的诗说,我们得多吟诵,细分析。有人想,一分析,诗便没有了,其实不然。”“一般人以为诗只能综合地欣赏,一分析诗就没有了。其实诗是最错综的、最多义的,非得细密的分析功夫,不能捉住它的意旨。若是囫囵吞枣的读去,所得着的怕只是声调词藻等一枝一节,整个儿的诗会从你的口头眼下滑过去。”[5]这样,朱自清将以前已确立的“文字就是思想”与此时的“分析”挂上了钩,“诗是精粹的语言”,朱自清论证说:“因为是‘精粹的’,便比散文需要更多的思索,更多的吟味,许多人觉得诗难懂,便是为此。但诗究竟是‘语言’,并没有真的神秘;语言,包括说的和写的,是可以分析的;诗也是可以分析的。只有分析,才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散文如此,诗也如此。”[6]燕卜生的这种观点,即诗的效果可以通过理性加以分析,可以用语言的效果来加以描述,据罗吉·福勒等人说,“已成为当代文论的公理”。[7] 正像季镇淮在《朱自清年谱》中申明的那样:“从分析意义人手,是先生的文艺批评的根本方法。”[8]唯朱自清看来,“有时分析起来还是不懂,那是分析得不够细密,或者是知识不够,材料不足;并不是分析这个方法不成”。[9]而自己解诗的“出错”,则正好证明了“分 1 析又确实必要”。[10]按照我的理解,朱自清所用的“分析”与当代文论的“阐释”大致对等,因此维姆塞特对“阐释”的解说应该是适用的:“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的阐释,或者说对作品的整个结构与形式,对浑然一体的诗的真谛的阐释。”[11]瓦特对阐释的定义也可以参照:“阐释是一个逐渐深入地揭示文学作品的内蕴的意义的过程。”[12]据简·汤普金斯的说法,“对意义的确定是文学批评的最终目标”,[13]这种批评观是当代文学批评与古典文学批评最本质的区别标志。那么,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是属于“当代的”。

朱自清形式与内容一体化的认识,原不仅仅限定在文学文本,他对文字多义性的体认,也不仅仅单指所谓的文学语言,分析的方法不仅是朱自清文学评论的根本方法,也是他学术研究的根本方法,不仅是文学鉴赏要用“分析”的方法,阅读一切文章也要用“分析”的方法。在《语文零拾》的序言里,朱自清有一个概述:“因为研究批评与诗歌,我就注意到语言文字达意和表情。这里说达意‘和’表情,因为照现代的看法,达意和表情可以分为两种作用,不该混为一谈。我们说达意,指的是字面或话面;说表情,指的是字里行间或话里有话。书评中论‘历史在战争中’,论‘生活的方法’,论‘修辞学的比兴观’,译文中的论调整语调,都是取这个角度分析语义的角度。”[l4]在《生活方法论——评冯友兰<新世训>》一文中,朱自清评述道:“本书的特长在分析意义,这是本书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他非常感叹地说:青年人该耐着性子读这本书,“那么,不但可得到切实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得到切实的阅读训练。”[15]在对文章和文学营垒判别分明的同时,朱自清认为,文章和文学的解读,用的都是分析,只不过它们的“分析点”以及欲从分析获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一是“意义”,一是语义。而意义,“得从词汇和比喻的选择,章句和全篇的组织,以及作者着意与用力的地方,找那创新的与变古的,独特的东西,去体会,去领会”。[16] 朱自清不断地提醒着学生们:“其实欣赏就在正确、透彻的了解里”。[17]在另一处他又强调:“文艺的欣赏和了解是分不开的,了解几分,也就欣赏几分,或不欣赏几分;而了解得从分析意义下手。”他尖锐地指出“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实欣赏;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一般的意见将欣赏和了解分为两橛,实在是不妥的。”[18]

二、关于“朗读”

朗读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与夏丐尊、叶圣陶一样,朱自清对汉语因声求气的民族特点有深切的感悟,他十分重视朗读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在中国现代,像朱自清那样写过这么多以朗读为题目文篇的人为数不多。然而朱自清对朗读的重视,是放在“抽绎意蕴”根基上的,其着眼点与叶圣陶、夏丐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读”,夏丐尊有一个很个人化的解说,他把“阅”与“读”分成两拨,“阅”相当于他所说的“略读”,是了解内容的读法,一般的功课只需阅就够了;而语文学科则还要“读”,相当于他所说的”精读”,是专注于形式上情形的读法,包括默读与朗读。[19]夏丐尊重朗读,多半是因为朗读这种综合性的鉴赏法不但能领略声调的好处,而且能在朗读时容易专注于用字、句法、章法等形式上的情形,因此他讲的朗读有点儿像我们学习外语时的那种读法,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诵读更为接近。叶圣陶提倡的是“美读”,他重“美读”,主要是因为这种“综合的”读法[21]更易于使读者的自我情感投注到文本中去,读者与文本两个世界在“美读”中交汇融合为一体。[22]而朱自清的重朗读是以反对音乐化为前提的。在朱自清眼里,文学的“意义”是文字所载行的一切,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调里,所以“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23]但把握文本“全部的内容”,在不能漏掉点什么的同时,也不许凭空添加点什么,而音乐化、表演性的朗诵,“可以将意义埋起来,或使意义滑过去”,朱自清认为在语文教学、在文学鉴赏教学“可以不用”。圆朱自清所说的朗读,与传统的“诵”不相类,与“美读”也有区别,它是用类似说话义比说话做作一点的“腔”,减去了音乐化,也不具表演性,主要是读给自己“听”的,供读者自己感觉的。朱自清指出:朗读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的意思发展的节奏。2 注意本文的意思,不要被声音掩盖了,滑过去”[24] 参考文献:

[1]文学的美[M].朱自清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3:434—435. [2]文心·序[M].夏丐尊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72.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13:504.

[3][5][6]朱自清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3:335,366,365. [4](英)威廉·燕卜生.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7][11][12](英)罗吉·福勒主编.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0,11,11.

[8]季镇准.闻朱年谱.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160.

[9][16][17][19]朱自清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3:365,33,33,366.

[10]f14]f15][18]朱自清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2:261,337,370-373,26. [13](美)简-汤普金斯.读者在历史上:文学反应的演变.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56,[20]夏丐尊·文心之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569-570,585. [21]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48. [22]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14:14.

4.近代中国语言文学家:巴金 篇四

巴金(1901---),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4川成都人。“54”以后,开始参加社会活动。早年曾旅居巴黎1年,受到无政府主义影响。“918”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运动。后和鲁迅有交往,受到鲁迅称赞。旅居法国时开始创作。1928年写成第1部长篇小说《灭亡》,1931年创作了续篇《新生》。以后又写成“爱情3部曲”《雾》、《雨》、《电》。巴金的最著名作品是写于1931至1939年的“激流3部曲”《家》、《春》、《秋》,尤以《家》为最杰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还写有其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表现了爱国主义的热情和对黑暗势力的控诉。解放后,和极深入生活,两度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曾任全国作协副主席。1985年1月被选为作协主席。作者著译极丰,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巴金文集》11卷。巴金作品《家》,通过描写1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具有强烈的感柒力,对当时的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起了很大作用。

5.明清近代文学阅读篇目(定稿) 篇五

明代小说:

《三国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三言”:

《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卷1)、《滕大尹鬼断家私》(卷10)、《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卷12)、《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卷24)、《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卷27)、《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卷40。作品选下1收入)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卷1)、《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卷2)、《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卷9)、《老门生三世报恩》(卷18)、《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卷21)、《乐小舍拚生觅偶》(卷23)、《玉堂春落难逢夫》(卷24)、《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卷28)、《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卷29)、《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卷32。作品选下1收入)、《王娇鸾百年长恨》(卷34)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卷3)、《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卷8)、《刘小官雌雄兄弟》(卷10)、《施润泽滩阙遇友》(卷18)、《白玉娘忍苦成夫》(卷19)“二拍”:

《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鼋龙壳》(卷1)、《姚滴珠避羞惹羞 郑月娥将错就错》(卷2)、《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卷6)、《张溜儿熟布迷魂局 陆蕙娘立决到头缘》(卷16)

《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飏 焦文姬生仇死报》(卷11)、《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卷12)、《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卷37)

《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卷1)、《联芳楼记》(卷1)、《翠翠传》(卷2)、《修文舍人传》(卷4)、《秋香亭记》(附录)

《剪灯余话》:《芙蓉屏记》(卷4)、《秋千会记》(卷4)、《贾云华还魂记》(卷五)

《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卷1)明戏曲:

徐渭《狂鼓史渔阳三弄》(《徐渭集》本)

汤显祖《牡丹亭》(读全本。作品选下1收入第七出《闺塾》、第十出《惊梦》中“游园”一段)明诗: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品选下1)

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林良画两角鹰歌》(作品选下1)

何景明《岁晏行》、《鲥鱼》(作品选下1)

王世贞《登太白楼》(作品选下1)

夏完淳《别云间》(作品选下1)明文:

宋濂《秦士录》(作品选下1节选)

马中锡《中山狼传》(作品选下1)

归有光《项脊轩志》(作品选下1)、《先妣事略》(《震川先生集》本或一般选本)、《寒花葬志》(《震川先生集》本或一般选本)

宗臣《报刘一丈书》(作品选下1)

袁宏道《徐文长传》、《虎丘记》(作品选下1)

钟惺《浣花溪记》(作品选下1)

艾南英《自叙》(作品选下1)

张岱《柳敬亭说书》、《西湖七月半》(作品选下1)、《湖心亭看雪》、《自为墓志铭》(《张岱诗文集》本或一般选本)

张溥《五人墓碑记》(作品选下1)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作品选下1)明散曲: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作品选下1)

冯惟敏《胡十八·刈麦有感》、《玉芙蓉·喜雨》(作品选下1)清代小说:

李渔《连城璧》:《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子集)、《乞儿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寅集)、《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还不死之魂》(午集)、《寡妇设计赘新郎 众美齐心夺才子》(申集)、李渔《十二楼》:《合影楼》、《三与楼》、《夏宜楼》、《归正楼》、《鹤归楼》、《闻过楼》

《醒世姻缘传》

《玉娇梨》

《平山冷燕》

《定情人》

《好逑传》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考城隍》(卷1)、《劳山道士》(卷1)、《娇娜》(卷1)、《叶生》(卷1)、《青凤》(卷1。作品选下2收入)、《画皮》(卷1)、2 《婴宁》(卷2)、《聂小倩》(卷2)、《莲香》(卷2)、《阿宝》(卷2)、《张诚》(卷2)、《红玉》(卷2)、《连城》(卷3)、《小二》(卷3)、《阿霞》(卷3)、《青梅》(卷4)、《罗刹海市》(卷4)、《田七郎》(卷4)、《公孙九娘》(卷4)、《促织》(卷4)、《姊妹易嫁》(卷4)、《续黄粱》(卷4)、《骂鸭》(卷5)、《窦氏》(卷5。作品选下2收入)、《马介甫》(卷6)、《小谢》(卷6)、《考弊司》(卷6)、《江城》(卷6)、《二商》(卷7)、《镜听》(卷7)、《阿绣》(卷7)、《小翠》(卷7)、《梦狼》(卷8)、《嫦娥》(卷8)、《霍女》(卷8)、《司文郎》(卷8)、《王子安》(卷9)、《席方平》(卷10。作品选下2收入)、《胭脂》(卷10)、《珊瑚》(卷10)、《葛巾》(卷10)、《黄英》(卷11。作品选下2)、《书痴》(卷11)、《陈云栖》(卷11)、《竹青》(卷11)、《香玉》(卷11)、《曾友于》(卷11)

《儒林外史》

《红楼梦》

《野叟曝言》

《绿野仙踪》

《镜花缘》 清代戏曲:

《清忠谱》(作品选下1收入第六出《骂像》、第十一出《闹诏》)

《长生殿》(读全本。作品选下2收入第二十四出《惊变》、第二十八出《骂贼》)

《桃花扇》(读全本。作品选下2收入第七出《却奁》、续第四十出《余韵》)清诗:

吴伟业《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鸳湖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吴梅村全集》本或一般选本)

王士祯《秦淮杂诗》(其一)、《真州绝句》(其二)[作品选下2] 袁枚《马嵬》(作品选下2)

蒋士铨《南池杜少陵祠堂》、《岁暮到家》(作品选下2)

郑燮《私刑恶》(作品选下2)

黄景仁《都门秋思》(作品选下2)清词:

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醉落魄·咏鹰》(作品选下2)朱彝尊《桂殿秋》、《解珮令》(作品选下2)纳兰性德《长相思》、《如梦令》(作品选下2)顾贞观《金缕曲》(作品选下2)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作品选下2)

清文:

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作品选下2)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作品选下2)姚鼐《登泰山记》(作品选下2)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沈复《浮生六记》 汪中《哀盐船文》近代小说:

《三侠五义》 《儿女英雄传》 《品花宝鉴》 《花月痕》 《海上花列传》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花》近代诗:

龚自珍《咏史》、《己亥杂诗》其125、130(作品选下2)魏源《寰海十章》其9(作品选下2)黄遵宪《哀旅顺》(作品选下2)梁启超《志未酬》(作品选下2)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作品选下2)近代词:

梁启超《金缕曲》(作品选下2)秋瑾《满江红》近代文:

龚自珍《京师乐籍说》(《龚自珍全集》本或一般选本)、《尊隐》(《龚自珍全集》本或一般选本)、《杭大宗逸事状》(《龚自珍全集》本或一般选本)、《病梅馆记》(作品选下2)

6.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六

说到近到, 我们不得不提到鸦片战争这部历史。这次战争是把中国从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社会, 世袭的皇帝制变成了有资本注入的, 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阶段。而皇帝成了傀儡, 不得不听命于西方列强的指使。这种由外力引起的社会发展, 为了拯救备受列强压迫的中国, 一批文人观察社会, 学习国外的制度利器等, 发起了呼喊“中国受此压迫, 不是由于中国的落后, 而是由于中国人思想的落后”。刚开呼吁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 文学界的力量也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

1、近代外国文学的传播

中国文学界的力量崭露头角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开始觉醒, 原来并非西方大国的洋枪利炮使得中国受此境地, 也连小小的日本, 曾经不得不向中国朝贡, 不断向中国学习日本也把中国打败了。这一些文人志士受到了极从的刺激, 认为国家急需一场“戊戌变化”来强国。发起这次变法的是梁启超、康有为, 他们认为要想救国, 必先开启民智。中国的民智太低, 觉醒程度不够是因为受的教育太少。如何去开启民智呢, 最重要的是以一种能易于被人民接受的文化形式, 小说是最需要担任些重任的。梁启超断言“欲新一国之民, 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当然, 不但是一国的国民, 甚至连政治、文体、宗教、风俗都可以通过小说的传播得到改变。

“小说界的革命”由此也浩浩荡荡地开始了。革命最开始的是由翻译外国的文学开始的。梁启超亲自翻译了日本小说《佳人奇遇》, 这部小说中国人物对于刚刚经历了改革、失败、流血、流亡梁启超有了感同身受, 有了强烈的共鸣。他在《清议报》连载, 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一时风行。同时也带来文学里一种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整个社会时代的故事的写实手法。

而严复译介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观点, 有部分人士把他的观点运用到社会的变革变迁上来, 这种带来了文学里的里的批评思想。

当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译界大师—林纾大师。林纾一生译著了欧美小说一百八十多种, 其中不乏有长久不衰的世界名著。他们的翻译作品中, 如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后来被简译成《茶花女》) , 就在中国广为流传, 一时群众争相阅读, 甚至有闻“可怜一卷《茶花女》, 断尽支那荡子肠”的局面。当然林纾翻译作品时, 不仅会根据原文的意思, 而且也会被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 当时中国人的用语习惯等影响, 翻译的作品既能体现国外文学家所表达的思想, 又能被中国阅读环境所需要。

2、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具体影响

随着译者的增多, 各通的语言不同, 译介的小说越来越多, 除了最开始的欧美、日本, 到后来的俄罗斯文学;最开始的政治小说到后来的爱情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也越来越多的作者映入中国人的眼中, 从伏尔泰、大仲马、小仲马、莫泊桑、普希金等等, 不仅思想给予启蒙, 而且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各种各种的启发和借鉴。

2.1 拓宽了作家的视野, 改变了作者的思想

小说在中国曾经被看作是不入流的一种文学体裁, 但是随着引入的小说不断增加, 优秀的小说不乏最后成为了不朽之作。小说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也开始更加愿意从事小说的创作。优秀的外国小说也刺激小说家更加努力地去创作属于本土的优秀作品。外国引入的文学作品如拜伦, 所蕴含的要求自由、要求独立的思想等也被中国的时代所需要。

2.2 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模式

中国历史上的小说创作模式比较单一, 无非是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历史小说。由于国外翻译的作品增多, 给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多借鉴, 不仅有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尤其是侦探小说如《福尔摩斯》, 一方面用悬疑情节吸引人们, 一方面小说中无不显露一种对科学的应用和敬仰。

2.3 改变了小说的写作手法、用语

传统的小说的写作手法比较刻板, 单一, 用语也多用文言文, 没有接受过文学教育的人, 很难被吸引到。外国文学的写作手法多样多变, 倒叙插叙, 中间引入的故事情节也是让人大呼惊奇, 悬念的设置等也有一番心意。小说的通俗程度, 越能被人们接受。

总结:

外国文学在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学的创作影响很大。不得不说, 小说在近现代中的普及也使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开放。近代翻译的小说在文学的发挥的作用, 是加速思想开放的进程。尽管如此, 还是要注意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摘要:近代以来, 中国的社会有外强的入侵, 有本土的矛盾, 在众多的危机下, 中国的有识之士呼吁大家的开启民智。欲开民知必以文学先行,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 外国作品的流入, 中国人留洋学习等, 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多的转变, 呼吁大众要民主、要科学、要进步, 文学成了革命的先声, 而文学中变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小说的变革。翻译文学对中国的小说的影响很大, 改变了作家的思想, 丰富了小说的模式和写作风格。

7.人文之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篇七

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后期,首先在法、英两国形成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其影响迅速波及整个欧美文学界,成为西方近代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明显的社会批判性特点,所以被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具有明显的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

1.司汤达

司汤达(1799~185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创作了长篇小说《红与黑》,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2.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描写了维多利维刚代的精神。重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荒凉山庄》等。

4.果戈里

果戈里(1809~185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对俄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果戈里还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1836年创作的讽刺喜剧《钦差大人》(1842年发表)揭露了贵族官僚阶级的冷酷,对“小人物”的遭遇表示了同情。1842年发表的代表作《死魂灵》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品,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衰亡的历史,通过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揭示了专制农奴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5.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评价为“在自己的作品里能以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以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战争与和平》生动地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丁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6.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揭穿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自由的虚伪面目,暴露了美国社会拜金主义、种族歧视和侵略扩张的实质。马克·吐温在文学史上以一个幽默讽刺作家而闻名。其主要作品《竞选州长》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竞选州长》抓住被收买的资产阶级报刊专事造谣诽谤这一典型特征,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挖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选举”。小说艺术夸张极为泼辣大胆、尖锐有力,但却令人信服,做到了在艺术的夸张中再现生活的真实。

8.朱自清简介及作品 篇八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9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朱自清故居新址开放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1]”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19入高等小学,19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和陈竹隐。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

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

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

9.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九

1 液态金属黏滞性测定的历史回顾

黏滞性是表征液态金属中原子间力和动量传递即原子输运性质的重要物理量,是液态金属流体力学的基本特征,是反应金属熔体的重要物性参数之一和研究金属液态特性的重要途径.研究液态金属黏滞性不仅能够揭示液态金属黏滞性的物理机制,而且对材料制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曾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历史上,金属液体黏滞性的测量方法分为流动法和衰减法[5].最早采用的是毛细测量法即流动法.此法仅适用于熔点1127℃~1227℃以下的金属,而且对金属纯度要求很高,实验时极易由于堵塞毛细管而造成测量结果的失误.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Helmholtz H,1821-1894)和俄国的皮奥特罗夫斯基(Piotrowski CG,1876—1929)运用衰减法设计了双线悬挂旋球法测定液体黏度,适合于测量大温度范围的黏度,因为实验时保持恒温,故容易读数,使液体黏滞性的测量有了历史性的转变[6].但这种方法计算很复杂,又常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依旧存在误差大、精度不高等缺点.

1890年,库埃特发明了同心圆柱式黏度测量装置.这种方法是将待测液体充满在两圆柱之间,外筒匀速转动时,液体将使内筒的悬挂细线扭转,通过测定扭矩即可计算出液体黏度.但是,这种方法测量时,会由于液体剪切层的流动不稳定引起内筒所受力矩随转速而非线性变化,因为未得到广泛使用.

1907年,拉登布格尔的沉球式黏度实验克服了斯托克斯实验遇到的困难,但测量方法对液体是否做稳定的流动等条件要求过高.当时,所有这些测量方法都因金属具有较高的熔化温度而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测试精度也不理想,因而成为流体力学重点解决的难题.

2 江仁寿关于液态金属黏滞性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测量

2.1 惯性棒双线悬挂球实验设计

1910年,安德雷德开始流体力学黏滞性的研究,他的《金属的黏滞性流动及有关现象》(On the viscous flow in metals,and allied phenomena)一文发表在皇家学会会刊上,江仁寿正是在这一时期跟随导师从事液体黏滞性的测定与实验研究.当时的实验室很是简陋,测定液体黏滞性装置只有一个球形玻璃瓶,装水后悬挂作旋转振动,观察周期和衰减来计算黏滞系数.江仁寿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熟悉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及影响实验因素的分析,他利用一个多学期的时间,对测定液体黏滞系数的理论和实验有了自己的见解.江仁寿通过研究发现:电磁法起动后,实验仪器转动会带动其他装置摆动从而影响测量的精确度.而如果改进装置就可使外部阻尼减小到忽略不计,进而数据的精度会大幅度提高.于是,他设计完成了一套带有惯性棒的双线悬挂球球形容器(图1)[7].

惯性棒双线悬挂球形容器是在容器内装上待测液体,以共振幅衰减来计算液体的黏滞度.惯性棒的作用是避免容器发生任何摆动,使容器只有纯转动.同时,他还发现了精确的机械起动法,用照相记录容器扭振幅度的方法,从而利用共振振幅衰减来计算液体的黏滞性,较大地提高了测量液体黏滞性的精确度.与传统的毛细管法相比较,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具有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的优点,又无需考虑毛细管法所必需作的各种修正,测量误差约在理论值的0.5%以内.

2.2 液态钠、钾及钠钾合金黏滞性的实验测量

江仁寿首先试测了不同温度的水的黏滞性(表1),证明了经他改进的旋球法具有很高精度和优点,实验数值得到了国际公认[8].

当时,对液态金属黏滞性的测量数据甚少,江仁寿基于对水黏滞性的测量,选择原子结构及晶体形状简单的钠和钾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单晶钠和钾金属液体的黏滞性补充实验比较数据.

为了不影响黏滞性的数据测定,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图2)[9],该装置适用于在各种温度下的真空测量黏滞度的方法,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定其他液态金属.

实验前,江仁寿首先对金属在300℃真空下进行提纯.实验步骤如下:(1)对盛金属液体的玻璃球直径进行校准;(2)在实验中保持金属箱中惯性棒恒定并测定其转动惯量;(3)测定液态钠、钾金属的热膨胀效应.(4)采用照相记录法测定、计算盛金属液体的球形容器振幅的对数衰减;(5)以蒸气套代替电炉作热源,测定实验时的温度,根据黏度公式ηm=4mv/(3σ)计算黏滞系数.

实验时江仁寿发现:当温度接近熔点时,金属的晶体结构依旧保持不变,然而,黏滞性却出现反常.他通过大量的实验最后得到影响黏度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测得:钠和钾在熔点时的黏度值分别为63mp和52mp(在CGS单位制中,黏度系数单位为泊,符号为p,在SI单位制中,黏度系数为帕斯卡秒,符号为Pa·s),即0.0063 Pa·s和0.0052Pa·s,而实验值分别为0.00695Pa·s和0.00537Pa·s,实验值与测量值误差较小.通过实验测定,证明了钠、钾即使在熔点处的实验结果也较好地符合安德雷德的黏度公式,完成了论文《用旋球法测定流体的黏滞性》和《液态钠和钾的黏滞性》,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上,国际上称为“江氏”黏滞性数值.

1960年,江仁寿指导研究生平一梅、田阴棠采用惯性棒双线悬挂球完成了℃~300℃的温度范围内合金NaK的黏滞性测定[10].NaK在常温下一般呈液态,沸点高,比热和导热系数大,且吸收中子本领小,所以在反应堆中是一种颇有前途的载热剂.因此,液体NaK的黏滞性测定,一方面是工程技术所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为正在发展的液体理论提供必要的数据.江仁寿指导他们利用图2实验装置,采用空球法对3种NaK (K含量分别为49.55%,51%,74%)样品的黏滞性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这3种液体合金在所测的温度范围内,相当统一地遵守安德兰规律

其中,B和e为常数,T为绝对温度.

空球法是把空球装满液体悬挂起来,让它在真空中做衰减振动,通过记录空球的对数衰减确定液态的黏滞性,在理论和计算上较复杂,但是对化学性质活泼的钠钾合金而言,既便利又可靠,是对单质碱金属黏滞性测定的重要发展.

3 江仁寿关于金属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

1955~1960年间,江仁寿主要从事金属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他注意到国外学者们曾用电子论对金属液体表面现象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是,通过理论分析,他发现国外学者仅仅考虑了电子论,忽视了液体金属的的分子力.即他认为这些观点都是电子论的,只计算电子在单分子层中的平均动能而没有考虑分子,从而忽略了液体表面是一个液体的内外综合现象.对于这一问题,江仁寿认为有必要从分子观点重新认识,开始对金属液体表面张力进行研究[11].

液体表面是能量的场所,这是由于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比起来,处于特殊的地位.1940年,江仁寿曾与研究生王治樑根据电子论对金属液体提出假设——固体溶化后(尤其在熔点附近),分子依旧以原来特征频率对缓慢移动的平衡点做振动,然后他结合安德鲁德教授导出的熔点金属液滞公式与液态准晶体结构、表面层两个假定,得到一个近似金属液体在熔点时的表面张力Sm的公式

其中,C是常量,M是原子或分子量,v是特征频率.

他把金属液体表面层看作二度固体,假定表面分子以v做二维简谐振动,应用热力学关系,从能量观点得出液体在熔点时的表面张力公式,计算出40余种元素在熔点的表面张力,通过分析金属液体表面张力的数值,列出了表面张力特别大的金属(表2)[12].由于当时关于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缺乏实验参考数据,仅有的数值也不十分精密可靠,精密、系统地测定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一项急迫的工作,江仁寿有关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结果为刚刚兴起的半导体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除此,江仁寿还指导青年教师对典型的液体金属汞的接触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经多次实验,发现在真空下,毛细管中水银的弯月面消失变为平面,即接触角为90°,并推断其他液体也会如此,这对液体表面现象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4 结语

金属熔体黏滞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黏度的内涵,而且可以深入认识金属的液态物性-液态结构-固体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对探索金属熔体变质、晶粒细化、精炼等金属熔体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都开展了液态金属方面的试验及研究,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黏度数据及配套计算参数等,对液态金属黏滞性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江仁寿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专注于液态金属物理性质黏滞性的研究,采用设计、改进的实验装置对水、钠、钾及金属合金黏滞性进行测量和研究,对液体金属熔点的表面张力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在国际上精确测定了液态金属钠钾合金的黏滞性及液态碱金属的黏滞性,并被公认和采用,对中国近代流体力学、分子物理学以及非平衡态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姚远.西北大学学人谱.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280-281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物理学卷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71-377

[3]尹晓冬,周金蕊.安德雷德的三位中国学生——江仁寿、钱临照、周如松成就研究.大学物理,2013,32(9):43-50

[4]白秀英,姚远.物理学家江仁寿生平与其金属黏滞性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9(22):326-331

[5]周晓薇,陈金玉.液态金属黏滞性的研究进展.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255—259

[6]刘燕,耿浩然,孙民华等.液态金属黏滞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铸造,2000,49(12):875—878

[7]戴念祖主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萃.长沙:湖南教育出社,1933.439—448

[8] Andrade ENdaC,Chiong YS.On the determination of viscosity by the oscillation of a vessl enclosing a fluid.Proc Roy Soc,1936,48(2):247-260

[9] Chiong YS.Viscosity of liquid sodium and potassium.Proc Roy Soc,1936,157(891):264-277

[10]平一梅,田荫棠.液体合金NaK的黏滞性.物理学报,1966,22(7):749-756

[11]江仁寿.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1):99-105

10.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十

[11] 朱熹.读大纪[A].《四部丛刊》本《朱文公文集》卷七.

[12] 周敦颐.周子通书・诚上[M].《正谊堂全书》本《濂洛关闽书》卷一.

[13] 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5] 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6] 李贽.杂述[M].陕西教育图书社刊本《李氏焚书》卷三.

[17] 钱仲联校注.人境庐诗草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艹下加收

@②原字扌加干

@③原字亻加面

@④原字氵加垂

@⑤原字庸加阝

@⑥原字虫加辍右

@⑦原字虫加东的繁体

@⑧原字扌加寻

@⑨原字火加卞

@⑩原字口加兆

@(11)原字礻加乃

11.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十一

《荷塘月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静夜的荷月图,蕴涵着作家无尽的感想和无以排遣的情愫。作家由景生情,又借景抒情。

文章一开始便写到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由心绪不宁静到求静到想荷以至于看荷,渴望寻求一个宁静而自由的世界,“静”正是作者渴望得到的心境。作者一再强调心里的“不宁静”,在这个沉重抑郁的氛围中去求静,正蕴含着作者痛苦的思想历程。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不久,严酷的斗争现实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徬徨,自然“心里颇不宁静”。文中写小路之静、独行之静、荷塘之静、月色之静,又以蝉蛙的喧闹、江南采莲风俗及《采莲赋》中刻画的采莲的热闹等等令人想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这样,一层层不断地反衬心里的“不宁静”,之后画龙点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而深切地点出“不宁静”的原因,而这江南生活的追求与失败所带来的苦闷与烦恼却是任何“静”所无法医治的,“静”只能是“偷来的片刻逍遥了”,而这逍遥于幽香清冷的荷塘月色之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对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于物外的渴望,作者虽求静,心里却难静,于是更加求静,荷塘月色就成了他正直、恬淡、达观的心性的寄托以至表白。

自然的本质是丰富的,人的感受也是多样的,若人能体物,物能达人,那么人与自然的契合本身便有一种情韵。《荷塘月色》中似乎作者并未变荷,却总令人感觉到作者高洁、正直的品性在那荷塘月色无垠的“静”中传散开来,笼罩在田田的叶子、脉脉的流水当中。

12.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及其作品 篇十二

【9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一)《春望》(3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诗中一个“

”字写出了荒芜之景,令人满目凄然。(1分)【小题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B.颔联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颈联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道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尾联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答案】 【小题1】深 【小题2】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整体理解诗歌可知,前四句写景。其中表现“荒芜之景”的字也只能是形容“草本”的“深”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首先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放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人物的喜怒等等,从中找到切题的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的说法不正确,原诗中的“家书抵万金”是说因为战乱家书难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其中的“万金”非实指。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内容的能力。

点评: 根据文段的内容分析各个选项的正误,务必要结合文段的内容。对于文言文语段,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大致的正确理解,其次在审清各选项的基础上,从文段中寻找到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找找说法有没有出入。根据相关语句的内容把错误的选项挑出来。

2.走近名著。(3分)

【小题1】根据要求填空。(1分)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小题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答案】

【小题1】保尔(保尔.柯察金)【小题2】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解读能力。B、《山海经》是长妈妈买的。C、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可以任人踩踏。D、最终找回“芭蕉扇”。

3.语文学习之旅,也是文学欣赏之旅。在你曾驻足的名著名篇中,你最喜欢的文学 之旅是什么?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项,说说你读后的感受,120字左右。(8分)A.随同英子永记父爱一起成长 C.走进《孙权劝学》领悟开卷有益

【答案】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评分标准:①7-8分,感想切合篇章内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简明,字数符合;②5-6分,感想符合篇章内容,条理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字数基本符合;③5分以下,语言词不达意或感想偏离篇章内容或字数严重不足。

B.陪伴花木兰远涉边疆替父从军保家卫国 D.体会阿廖沙苦难的童年感悟人生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在《雪》中赞扬了他在日本仙台学医期间所遇到的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老师。B.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抒写了他对自己祖国的深切思

恋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C.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世界文豪托尔斯泰那双锐利异常、能洞察世事的眼睛。

D.宋濂在《与朱元思书》中激励我们读书要“勤且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 人。【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C、美国作家茨威格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世界文豪托尔斯泰那双锐利异常、能洞察世事的眼睛。

5.下面两个人物都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请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甲】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宋江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

【乙】担心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他就掇条凳子坐在店中两个时辰,以拖延时间让金氏父女远走他乡。

【甲】是 ;【乙】是。

【答案】李逵 鲁达(鲁智深)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对有关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欣赏《已亥杂诗》(龚自珍)答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小题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小题2】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答案】 【小题1】A

【小题1】示例:生当作人杰……春蚕到死丝方尽……随风潜入夜……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小题1】类别积累,只要表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名言,成语即可。

7.名著阅读:(3分)

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小题1】其它两部分别为 和。

【小题2】主人公 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答案】

【小题1】《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题1】 阿廖沙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古诗文阅读。(4分)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①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释】①陂:山坡

这首诗中、等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村生活,这里显得、。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答案】陂田、竹篱(或者榆钱、槿花等任写2个即可)(2分)宁静、和谐(意近即可)(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9.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铭”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B.《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曲牌名。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河中石兽》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表述的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知识点的对错。A错,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0.下列各句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曹雪芹。B.《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C.《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字佩弦。D.《忆读书》选自《冰心选集》,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家冰心。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A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藤野先生》《雪》都选自这部作品。C.《五柳先生传》《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宋濂,他们均是唐代作家。

D.《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错,《朝花夕拾》是散文集;C错,《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宋濂,《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D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答案为A。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阅读下面古诗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其一)杜甫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谷虚云气薄,波乱日华迟。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

【小题1】从格律上看,本诗属于_________,押韵的韵母为_________ 【小题2】说说你对“三峡客”的理解。【小题3】 “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五言律诗 i

【小题2】三峡客指的是作者自己。

【小题3】国家战乱,自己年纪已老,无能为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格律知识判断即可,本诗每行五字,共八句,所以就是五言律诗。律诗“二四六”句是要押韵的,根据押韵字“期”“时”“迟”字的韵母即可判断。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杜甫当时所处的时代,国内战乱。“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从这句就能看出来。并且杜甫他老人家年事已高,看到美丽的春景自然要感慨自己来日不长。所以他要“久嗟”,“繁花能几时啊,也许繁花将落,也许自己再也看不到了。三峡客就是指作者自己咯,暮春也暗指年华已去,行将就木。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

试题分析:阅读古诗,了解其中其中思想情感,一方面对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和作品的写作时代要有所了解,一方面要对全诗进行分析。本题抓住诗句中的“战伐”“哀伤”两词分析理解即可。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张谷田舍 【唐】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碓①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②,前村酒可赊。【注】①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②稔(rěn):庄稼成熟。(1)本诗三、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春色图:一条小路蜿蜒进入青翠的竹林,空气清新宜人;一座小桥穿过茂盛的野花,花香扑鼻。(答出画面特点1分,描绘画面生动2分。)(2)本诗通过第二联和第三联对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和淳朴闲适的农家生活情境的描写,寄予了诗人对田舍的美丽风光以及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这是一道诗词赏析题。(1)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要抓住“小路”“竹子”“小桥”“野花”等意象来再现画面。(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中间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和平的劳动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情。

14.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下面小题。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①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②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③.邑,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

【小题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以花开一年比衬,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颔联写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括个人的前途。

C.颈联具体写诗人的思想矛盾,诗人既想辞官归隐又觉自己未尽职责,初境进退两难。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李儋的问候和对他来访的感激。【小题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回忆与老朋友的交往开头。

B.本诗披露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概况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

情。

C.韦诗多以描写山水见长,但也不乏忧念国家、关怀民苦的诗作,此诗就是例证。D.这首诗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苦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李儋的问候和对他来访的感激” 内容理解不正确。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李儋还没有真正来访。【小题2】试题分析:A.“本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回忆与老朋友的交往开头” 赏析不正确。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不是“从回忆与老朋友的交往开头”。

15.(一)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小题1】这首诗写的是 ________(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感情。【小题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答案】

【小题1】春末夏初,思乡。

【小题2】山青衬花朵的红,青红互为竞丽,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节气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歌是关键。“山青花欲燃”春末夏初,“何日是归年”是思乡之情。

13.第22课 近代文学艺术 篇十三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文学家、艺术家以及他们的成就。教学难点:学习了近代文学家、艺术家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文学殿堂的巨匠

1.19世纪30年代以后,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英国的,俄国的。

2.(1799-1850),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 》共96部小说,塑造了2400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 的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精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

3.(1828——1910):俄国文学巨匠;列宁称他为“ ”,擅长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音乐殿堂的“乐圣”

1.19世纪,音乐在欧洲兴起,杰出代表有:德国的、奥地利的。

2.(1770——1827),德国历史上伟大的,开创了 音乐的先河,代表作是《________》又称为《 》。

3.“乐圣”是。

4.“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这是恩格斯对 的《 》的评价。

(三)“用生命作画的人”

1.凡•高:_________著名的画家,绘画艺术的奠基人; 代表人物,代表作:《________》(他认为是阳光和生命力的象征)

2.“用生命作画的人”是:。

【重难点突破】 【猜一猜1】根据以下四个提示,写出一位外国科学家的名字。

提示一:英国物理学家;提示二:剑桥大学教授;提示三:创建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提示四:建立电磁场理论。

【猜一猜2】根据以下四个条件,请写出一首乐曲的名称。

它是世界著名圆舞曲之一;它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必演曲目;它描绘了欧洲美丽的自然风光;它最初是写在一件衬衣的衣袖上。

【猜一猜3】根据以下四个提示,写出一位外国艺术家的名字。

提示一:音乐;提示二:失聪;提示三:英雄;提示四:拿破仑。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他的作品()A.继承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B.内容涉及了大量哲理、道德、宗教和历史问题 C.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D.代表了进步的历史观、伦理观和新兴阶级的审美理想

2.下列作品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的是()A.《战争与和平》 B.《神曲》 C.《哈姆雷特》 D.《复活》

3.他是欧洲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代的脉搏。而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他们俩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两个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是

A.克伦威尔 贝多芬 B.马克思 施特劳斯C.拿破仑 贝多芬 D.希特勒 施特劳斯 4.名言警句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名言中能激励我们在困境中顽强抗争的是()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B.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C.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D.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5.“关于正义、法律、宗教、上帝等等一切话都是空话,用来掩盖最粗暴的贪欲和残忍!”列夫·托尔斯泰这段对俄国社会黑暗的揭露出自

()A.《哈姆雷特》 B.《复活》 C.《母亲》 D.《美国的悲剧》

上一篇:工程招标代理邀请函下一篇:离职员工重新聘用的要求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