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2024-08-01

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共10篇)

1.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一

毕节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2013 毕森管)

第一条 为提高贵州省毕节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各景区在职人员的素质、更新知识信息和改进技能,提高公园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对本公园所有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相关事宜均具有约束力。本制度有关规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为准。第三条 由毕节市七星关区贵州毕节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以下简称“毕森管”)主持、协调,拱拢坪景区、白马山景区和乌菁岭景区管理所参与,拱拢平国有林场和白马山国有林场积极配合,做好景区人员培训工作,及时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第四条 毕森管培训权责:

(一)根据实际需求,统筹公园全局,进行业务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筹备和落实;

(二)拟定、修订和施行公园、季、月培训制度和教材,科学设臵课程,确定培训目标;

(三)检查、核实和通过培训方案及其经费预算,申请培训资金及其他必备物资等;

(四)接受并落实上级指导工作,接受监督。

第五条 各景区管理所权责:

(一)汇总呈报所辖景区工作人员个人表现情况;

实施成果,并予以记录,送交有关单位参考以利改进。

第十五条 各项培训结束后,应有相应的考试、测验,由主办单位或讲师负责监考,试卷应分为三至四类,由讲师提前选交主办部门。

第十六条 各项培训考试因故缺席者,事后一律补考,补考不参加者,一律以零分计算。

第十七条 培训考试的成绩、成果报告,作为考绩和升迁的参考。

第十八条 每期培训结束后,讲师应于一周内评定出学员的成绩,登录在职培训考试成绩单,连同试卷交人力资源部,作为员工个人完整的培训资料保存。

第十九条 毕森管处应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填报在职培训总结表及讲师小时费用申请表,会同在职培训考试成绩表和学员意见调查表送交区林业局,以支付费用并存档以备查。

第二十条 如需支付教材编撰费用,毕森管处应填报在职培训教材编撰费用申请表,经审核签发后支付。

第二十一条 各部门应事先填写公司人员在职培训资历表。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每隔三个月应填写在职培训实施情况报告书上报毕森管处,以便了解该部门在职培训需求情况。

第二十三条 每期培训结束后,毕森管处应让学员填写在职培训学员意见调查表同考试答卷一并收回,送讲师转毕森管处或区林业局审核,为今后再举办类似培训提供参考。

第二十四条 为评估各部门培训成效,各单位主管应填写培训成效调查表,由毕森管处汇总,并参考绩效的变动,分析、评估培训成效,

2.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二

所谓“教师流动制度化”是指教师流动从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 是教师流动模式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制度一般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组成。创新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体系, 必须两方面同时着手, 即努力推动正式制度的创新和非正式制度的建设。

一、推动正式制度的创新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形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 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 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到特殊的细则, 最后到个别契约等, 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1]由于正式制度是政府作为第三方对参与博弈的双方或多方进行强制实施, 因此, 正式制度也被称为硬性的强制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根本出路首先是要确立新的正式制度, 使中小学教师流动真正获得硬性的制度保障。

1. 加快教师流动立法, 推进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

建立有关教师流动的法律制度, 使教师流动有法可依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它可以提供一个教师合理流动的客观标准, 为中小学教师流动提供准绳。二是它便于教师遵循, 使教师方向明确。三是它便于有关单位、组织和公民依法进行监督, 从而破除教师人事管理上的封闭性, 有利于增加教师人事管理的透明度。

从我国急需通过流动来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现状看, 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法律制度可谓势在必行。国家必须进行相关立法, 设立实施程序, 构建一套由政府机构组织和主导的、行之有效的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人才流动范围、流动者的待遇等, 制止教师流动中的不法行为, 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2. 加快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促进城乡教师有序流动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制约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一个关键的制度因素。户籍制度以1958年通过的《户口条例》为标志, 建立已经50余年, 而其他一系列偏向城市居民的政策则是随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些政策以保证城市居民充分就业以及各种福利为核心, 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内容之繁杂和全面, 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从目前情况看,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户籍改革, 不断放宽户口迁移、管理限制, 但整体而言, 城乡分割仍是我国户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这种户籍制度阻碍了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 是教师合理流动的巨大屏障, 从而对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制度约束。户口的限制, 使教师合理流动的机会变小, 难以形成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合理机制。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实现教育公平, 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有必要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的矛头指向户籍制度, 对现有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是要取消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各种权利, 使户籍簿只是作为居住地的一个证明, 这样, 户籍就不会成为划分身份的标志, 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农村教师为了自己抑或子女千方百计地流向城市。

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教师保障的社会化进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促使教师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 即推进教师保障的社会化进程, 降低教师流动的风险, 解决教师流动的后顾之忧, 也是为教师流动扫除后顾之忧的制度保障。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 教师的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改变单位负责、国家兜底的“完全”责任, 筹集资金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 保障待遇与“贡献”挂钩而不是与“身份”挂钩, 力求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平与效益的统一, 即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应逐步明确的目标。但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乃当务之急, 却又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4. 明确国家的责任, 完善教师流动的相关配套制度

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受到各种制度因素的制约, 而且不同制度对教师流动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因而仅仅依靠出台某一项政策或措施就能解决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问题似乎并不现实, 应该以系统论的思想来规范教师流动。因此, 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 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为教师流动扫清障碍。

(1) 建立教师流动补偿机制

实施教师双向流动的最大障碍就是地区及学校间教师待遇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立相应的教师流动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单纯用法律规范或行政手段来控制教师的流动方向,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失公允的。决策者应该考虑制度性的流动给教师带来的诸多不便, 对甘于奉献、支援弱势地区教育的教师, 国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使其得到补偿, 在保证教师待遇“同工同酬”的前提下, 建立“教师流动补偿机制”。

一是对流动教师的个人补偿。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 对于流向条件艰苦地区和学校的教师, 除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适当上调外, 还应增加各种津贴, 并建立相应的职称升级补偿。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校际间师资均衡发展。

二是对流出学校的补偿。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讲, 流入优秀教师的学校, 仅仅支付给教师个人报酬是不够的。因为流失教师的学校在培养优秀教师时, 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 付出了一定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 作为对优秀的人力资源的续用, 调入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2]调出学校得到了一定的补偿, 可以用这笔钱聘用别的教师, 或以此资金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基金。当然, 具体补偿的范围、程序、方式及标准等还需因地制宜再细化,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 出台政策规范这种补偿费用的支付和使用。

教师流动补偿制度化, 将标志着我国从单方面强调奉献精神、重整体轻局部逐步迈向靠公共管理举措解决各类公共问题、注重社会公平的新时代。

(2) 加快完善教师人事制度

为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有序合理流动, 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中小学人事制度。

一是完善聘任制。在继续完善中小学聘任制的进程中, 如何防止教师对于学校的过于功利化的选择, 保证师资发展的地区平衡, 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不论什么样的制度, 它的制定都有一定的目的性, 且更要符合一定的伦理性。教师聘任制的安排与设计也应该落实到教育公平理念上来, 也就是说除了加强竞争机制以外, 在当前我国教育背景下, 教师聘任制应该实现对有限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国家应进一步规范教师聘任制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细化为可操作的法规条目, 明确规定教师及学校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避免因无章可循而形成的混乱状态, 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进而建立良好的教师流动秩序。

二是改进编制管理。教师编制管理对于保证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教师编制紧张,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 高素质的人进不来, 低素质的人出不去, 留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大多是没有流动能力的, 造成农村教师编制呈现表面超编而实际却紧张的局势, 从而阻碍了流动渠道的畅通。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农村教师队伍“退出规则”的建立 (即取缔不合格教师) 外, 更依赖于合理教师编制标准的早日确立。就教师编制核定而言, 必须考虑到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教学点问题, 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分布点及农村学校班级规模变化的因素等。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既是制约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 更是建立双向流动的必由之路。

三是明确教师身份, 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重新认定教师身份, 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 并将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权限收回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聘任, 统一管理人事, 统一配置师资, 实行教师的“无校籍管理”, 这是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要求。教师资源的统筹工作必须以县为单位, 作为一个县级政府的政府行为。否则, 即便教师流动法规制度出台, 恐怕制度实施过程也将非常艰难。

综上所述, 以政府为主导的某项正式制度的创新并不是孤立的, 一项制度安排的效率不是独立于其他制度安排之外运作的结果, 而是制度结构整合的结果。在教师流动制度建设中, 国家确立了教师流动法规这个核心制度后, 制度创新的侧重点应是配套制度。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中央政府要正确引导和规范。

二、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建设

非正式制度是一种内化的、难以言明却又渗透到每个个体教育行为之中、为每个个体所自觉遵守的一种规范, 主要是指社会习俗、习惯行为、道德规范、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等。制度建设不只是针对正式制度而言, 正式制度的完善还要受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当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或不相容时, 正式制度将难以实施, 很多正式制度失败就是这个原因。教师流动的硬性制度如果获得了非正式制度的支持, 可以大大减少其创新成本和实施成本, 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其自身的权威性和新制度的合法性。我们应着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非正式制度的渐变。

1. 面向全社会,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树立教师动态管理观念

计划经济体制下沉淀的教师职业稳定的心理认知使很多教师形成了“铁饭碗”的依赖心理, 这无疑是中小学教师大范围流动的桎梏。国家应该通过有组织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明确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树立教师动态管理观念。具体来说, 就是要对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等群体的思维方式、教育理念等进行再塑造, 使之真正理解教师流动的意义、主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支持流动, 打破教师流动的思想壁垒, 教师流动制度才能拥有肥沃的土壤。

2. 加强教师培训, 促进其对教育工作的理解, 端正其流动动机

教师流动机制的运行, 需要教师群体拥有一种为师资均衡发展而有序流动的价值取向, 而摒除“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的心理。然而, 教师虽然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 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我们也要认识到教师首先是社会中的个体, 他们具有“经济人”的全部特征, 也就是说, 他们与其他群体中的个体一样, 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愿望和动机。[3]教师是否选择流动, 取决于流动后教师个体收益的程度, 以及这种程度与教师采取其他行动获得收益的比较。譬如部分教师由农村流向城镇, 我们对这种流动有诸多的抱怨和指责, 甚至认为他们的选择违背了教师应有的道德准则, 但是从教师个体收益来看, 这却是理性的选择。所以,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正式制度缩小地区间和学校间教师各种待遇的差距, 为教师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提供一些适当的条件, 让教师自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 让他们能够真正投入到教育流动工作中去, 消除为追求私利而存在的各种功利化的流动动机及行为。

3.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深入推广诚信政策

在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化进程中, 一方面要通过政府部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之间的协作, 建立对教师流动制度的有效监管, 保证流动条款的兑现;另一方面, 要加快面向学校和教师的信用制度建设, 使守信者能得到利益保障、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从而为教师流动的制度化运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中国教师的伟大要依靠非正式制度来彰显, 因为法律制度等正式制度的刚性可以维护流动的正常实施, 而认知、风俗、道德伦理观念则在我们的行为背后恒久地发挥着作用。对非正式制度作用的重视, 可以尽力消除法律法规与人性关怀之间的断裂, 有利于教师流动制度化的完善和形成。

总之, 政府应在对非正式制度理性分析、评判和把握的基础上, 通过对各种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的重新选择和组合, 以推进社会教育、教师培训和诚信体系建设来消解教师流动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不相容度, 逐步改变人们的不合理理念, 这是我国教师流动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注释

1[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18.

2[2]池莉莉.建立“弱势补偿机制”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8) :25.

3.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三

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张,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也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话题,人口变迁的复杂性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十分深远,特别是造成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一个长期性的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之间前者应该更有优先教育的地位,因此应该要受到极大的重视。

1.给流动人口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

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如今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大的难题。在促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就需要校方以及政府共同努力。

1.1关注孩子的心理,为其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

流动人口子女多是外地或者乡下的孩子,在世俗的眼里会觉得他们占据了城里的学习资源。但事实上他们选择异地上学都是因为父母在当地上班而没有余地的选择,他们更需要得到关爱。因此在学校中杜绝成立农民工子女班,而是将流动人口子女等比例的混合到本地班上就读,让他们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如果专门为他们开设一个班级会造成孩子很大的影响,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其他孩子也会因为天真无知对他们产生鄙夷的心态。种种因素下都是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相反可能会导致他们厌学、弃学。老师更不应该产生歧视的心理,因为流动人口子女在以往接受的教育会和当前教育有所区别,并且因为跟着父母经常转学所以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良好的习惯养成。所以老师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和教育。

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会给流动人口子女造成很大的心理负重,因此在孩子接受教育的学校中,老师要多给予其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1]。在学校内部成立心理辅导室,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给他们开展心理教育课堂;针对学习习惯比较差的或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辅导老师应该和学生当面交流,疏导学生的负面心理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辅导老师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从而对症下药。良好的心理教育以及及时指导是避免孩子产生不健康心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会让学生摆好学习心态。

1.2做好学生家长的相关工作

流动人口子女因为缺乏长期稳定的教育,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2]。因此要加强家长的指导工作,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地政府应该为这些孩子的家长提供或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他们在学校附近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给父母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也是间接的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

另外因为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比较匮乏,所以学校要开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工作,指导家长积极正确指导孩子,并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在校与家庭中的表现,发现异常情况下就能够进行及时教育。并且和孩子家长讲授孩子转学的危害,降低孩子上学流转率。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流动人口子女学习内部环境

2.1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他们有着爱玩爱闹不守规律的天性,但是他们却爱受到表扬,因此当老师树立了学习榜样时,孩子会竞相模仿从而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孩子们讲大道理容易被孩子们忽视,但是有一个实体模范,在教育孩子改正学习习惯时,他们可以看得到榜样的表现,以及感受的到老师对他的夸赞,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吸引力很大。很多孩子心里会认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意识,当老师摆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并且在学生身边的,孩子们亲眼目睹了榜样的种种学习行为,就会知道怎样去改正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说有些学生上课经常迟到,在老师极力劝说情况下,这样的行为仍然不能改变,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但是老师经常夸奖某一个学生上课从来不迟到,是好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的心里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去模仿。

2.2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对孩子的鼓励要在学生面前,因为那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荣誉和骄傲,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因此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应[3]。但是对学生的批评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并且批评的话语要恰当。比如说有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经常不交家庭作业,或者不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单独交谈,并且对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正面批评。因为这类情况在课堂上直接指正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当事学生的反抗心理,并且他会害怕同学会另眼看待他。同时老师在指正教育时也不能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因此不能出现一些威胁性的话,也不能表现出非正常情绪。但是如果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和邻桌说悄悄话,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当面指正,让学生当场就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发出这样的警示也是提醒其他学生不要这样做。正确的表扬、批评方式是很好的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式。

对孩子的批评方法要有技巧,不要让孩子感到很大的压力并且能认识到不对,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对孩子的表扬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比如采取课堂回答问题积分制,达到不同标准就给予不同的物质奖励等。

3.结语

流动人口孩子教育是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良好的教育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应该享有的权利,他们应该要受到同质教育。针对在这群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老师、家长、校方以及当地政府都应该要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四

中共羊场乡委员会羊场乡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羊场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各职能部门间的经常性联系与协调,建立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形成各负其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经研究,决定建立羊场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成人员

联席会议由乡计生办牵头组织。会议组成人员为派出所、中心校、乡民政部门、财政所、、农推站、文化服务中心、卫生院、乡计生办、、林业站、畜牧站、信用社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二、会议组织及时间安排

会议由乡计生办负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制度从2011年3月起实行,会议原则上一季度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如逢节假日,时间顺延至收假后第2天召开),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三、会议地点

乡四楼楼会议室。

四、会议主要内容

1、研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各成员单位汇报交流其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落实情况;

3、实行资源共享,反馈相关信息,畅通信息渠道,报送流动人口季报表;

4、安排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工作;

5、对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工作进行讨论研究。

五、几点要求

1、各成员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

务工作;

2、各成员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提出需要在会上研究讨论的重点难点问题;

3、各参会人员要提前安排好工作,确保按时参加会议;

4、乡计生办要根据各阶段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开展情况确定会议议程和内容;

5、乡计生办要对各部门严格考勤,并将参会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共羊场乡委员会

羊场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流动人口建立联席会议通知 报:县委、县人民政府

送:县计生局

发:各村委、乡属各单位

印(35份)自存3份

5.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五

半年以来,我镇在开发区工管委的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切实做好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责任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其它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镇派出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2、建立了强有力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体系,根据我镇的行政区域划分,成立了4个村民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设置了流动人口专管员和流动人口协管员,保证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找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关键,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我们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明确职责和接收用人这两个环节上,建立起“谁接收谁管理,谁用人谁负责,谁租房谁有责”的有效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我镇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应以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为管理主体;并通过设立的流动人口组织机构,责成专人进行管理。

4、制定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部门工作职责。在管理机制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采取逐级管理,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制定和明确职责,使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明确了应该管什么,应该怎样管,明确了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使职责到位,管理到位,为管理好流动人口起到责任到人和制度保障的作用。

二、广泛开展流动人口普查和出租房屋登记清查工作

1、摸清底数是搞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前提。今年6月份,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我们采用逐户、逐人登记核对的方法,用时一个月左右,通过对全镇的4个村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普查核对,掌握了我辖区流动人口的规模、地区来源、人口结构、就业领域、住所分布等情况。

2、认真对普查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找流动人口存在问题: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规范,流动人口在身份证、暂住证、租房等管理上还存在漏洞,他们既脱离了原籍组织的约束,又未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管理的情况下,造成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增加。

三、制定并落实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规定

1、制定了相关规定,一是接收流动人口必须持有暂住证、婚育证和填写登记备案表;二是制定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屋户接收流动人口入厂入村的四不准原则;三是制定用工单

位和出租房屋户违反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和追究治安责任处罚规定;四是各村成立流动人口管理专门组织,设专职人员;五是及时掌握流动人口情况;六是建立流动人口流入流出日报制;七是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管理办法;八是有条件的村实施封闭式管理;九是对无证流动人口必须清理。

2、制定流动人口考核及奖惩办法:建立考核小组,考核按照“公开、平等、透明、择优”的原则对各村、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六项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机构与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二是针对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屋户逐级签订责任书;三是落实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四是流动人口入住登记和档案管理工作;五是办理暂住证、婚育证和控制流动人口发案率;六是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宣传和报送信息工作。考核小组根据考核情况打分,最终评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四个档次,通过考核科学合理地分配了管理资源,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实行奖罚制度,调动了流动人口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6.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为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组织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加强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下面对我乡今年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流动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逐步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稳定和谐、文明健康、富裕繁荣的新XX提供组织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乡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其他党(总)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由乡党委牵头,其他单位部门及村党(总)支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际工作中,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了工作有布置,管理严要求,领导常督促,年终有考核。

二、深入调查摸底

按照“党员流动不流失”的要求,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分级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各党支部实行跟踪报告制度,每月收集一次、每季度上报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库;利用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平台对流动党员开展党员身份确认和信息采集。截止2011年12月1人,全乡登记在册的外出党员73名。

三、注重管理和服务

(一)抓好动态管理。全乡各党组织按照乡党委的统一要求,对全乡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每月按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分类建立了管理台帐。及时登记新流出、流入党员和注销返回流动党员,坚持流动党员月报告制,以党(总)支部为单位,每月向乡党政办上报流动党员的情况统计。与此同时,对流入党员做好记录,通知其按期参加组织活动,使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处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

(二)抓好内外协调。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学校等单位部门的联系,提供户籍、就医、培训、维权、扶贫、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各类技能培训活动为载体,加强对流动党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创业能力

(三)强化关爱帮扶。各党(总)支部注重与流动党员双向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四、建立健全机制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行前教育制度。每年利用节假日外出党员返乡高峰期,由所在党支部与外出党员谈一次话,开展一次党课教育、过一次组织生活,听一次外出打算想法,对支部工作提一个建议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流出党员开展行前教育。

(二)建立健全定期思想汇报制度。以党(总)支部为单位,定期听取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和纪律情况汇报,要求流出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主动联系流入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每季度末以信函、电话或返乡等方式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情况。今年来,我乡利用党委、政府换届和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时机,通过短信、电话、信函等联系方式共计770多人次,使他们身在他乡也同时同步过上组织生活。

(三)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流动党员制度。各党支部每年在向流入地党支部了解流动党员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对流动党员进行民主评议,乡党委每年对各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成绩明显的党组织和对综合民主评议优秀的流动党员给予表彰奖励。

(四)建立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制度。每年底组织召开一次有返乡流出党员参加的党组织生活会,鼓励他们向其他党

员介绍外出经历和致富经验,为家乡建设和群众增收出一个“金点子”,做一件实事。对返乡流动党员有创业欲望、具备创业条件的,相关部门将提供一定数额的小额担保贷款,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免费办理创业有关手续。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教育培训方式跟不上。由于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基本上以在家党员为主,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显得方式不灵活,内容不系统。

(二)日常管理难度较大。由于流动党员大多数常年在外,输入地没有管,输出地党组织没及时反馈,平时管理基本处于断档状态。

(三)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部分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淡化,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想得少、做得少。

六、下一步工作

(一)结合务工培训,加大对农村流动党员外出前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养和务工本领,增强职责意识。

(二)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维护务工者权益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输出地点,实行全程跟踪教育管理和服务,促使他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健全农村流动党员的行前报告登记和定期汇报制度,每名流动党员出行前必须向党支部报告。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将外出党员纳入在家党员民主评

议范畴,对表现优秀、“双带”作用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外出不报告、不汇报、不履行义务的评为不合格党员,并在支部内通报。

(四)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村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并对其中经验丰富、致富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进行重点培养,梯次选进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双带”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引导农民稳步增收。

(五)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与重点劳务输入地的协调,探索农村流动党员协管共建机制,实现输出、输入地管理的有效对接。

中共XX乡委员会

7.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七

1 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基本信息系统》, 气象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气象局, 死亡个案来源于《国家死因监测信息系统》。

1.2 对象

选取2007-2011年哈尔滨6个市区 (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 人口死亡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市区2007年总人口数为3 459 928人, 2011年增长为3 731 560人, 2011年男女之比为1.01∶1。

1.3 分析方法

世界气象组织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 且持续3 d以上〔5〕。参考以上标准, 结合哈尔滨市地理因素及其独特的气候条件, 将哈尔滨市将监测日按最高气温, 分为“热日” (≥32℃) 和“非热日” (<32℃) ;每个热日的死亡数与该年平均每个非热日的死亡数的差值称为“热日多出死亡数”或“热有关死亡数”〔6〕。分析哈尔滨市近5年来的气候特点, 针对市区2007-2011年夏季 (6-8月) 日最高气温对市区人口死亡的影响进行分析, 探讨日最高气温与总死亡数、性别、年龄别死亡数的关系。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 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哈尔滨市气候特点

哈尔滨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 冬季漫长而寒冷, 夏季短暂而炎热, 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 高温多出现在6-8月份, 最高可达37.8℃。

2.2 2007-2011年夏季高温对死亡的影响

以1℃为组距, 统计2007-2011年日最高气温及该日平均死亡数, 得出死亡数与最高气温的变化关系 (图1) 。当温度超过29℃以上时, 死亡数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热日与非热日的死亡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F=6.91, P=0.030 3<0.05) 。说明死亡数与日最高气温有一定的关系。

2.3“热日”与“非热日”对死亡数的影响

热日与非热日日平均死亡数之比为1.23。热日多出死亡数在每个夏季的累积值占夏季总死亡数的22.8%。夏季平均死亡率为0.065 6/10万, 热日平均死亡率为0.073 6/10万, 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 哈尔滨死亡人数为5 370人, 超出夏季平均值的16.54%。

2.4 年龄别死亡率

2007-2011年夏季 (6月1日-8月31日) 总死亡人数为28 202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66.81%。以5 d为单位, 对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进行统计, 由图2可知75岁及以上死亡率最高, 6月1-5日, 6月16-20日75岁及以上老年人出现两个死亡高峰, 0~74岁热日多出死亡数为1.207, ≥75岁热日多出死亡数为1.257。表明老年人对热更加敏感。

2.5 性别死亡率

2007-2011年夏季 (6月1日-8月31日) 男性死亡人数为16 702人, 女性死亡人数为11 500人, 经R*C表χ2检验可知,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6 2>0.05) , 不能认为夏季男、女性死亡风险存在差异。由图3可知, 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6月11-15日、6月21-25日男性死亡率出现两个小高峰。高温期 (>32℃) 男性死亡人数为1 913人, 女性死亡人数为1 379人, 非高温期男性死亡人数为14 789人, 女性死亡人数为10 121人。经χ2检验, 尚不能认为高温期间男性、女性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167>0.05) 。

3 讨论

3.1 夏季高温对死亡的影响

哈尔滨市区夏季日最高气温超过29℃以上时, 死亡数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热日与非热日死亡数的对比及热日多出死亡数的分析来看, 高温增加了人口死亡的危险。

3.2夏季高温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死亡的影响

老年人群是对高温期间的易感人群, 且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龄人口的相对增多, 高温对居民死亡造成很大影响。男、女性高温期间死亡风险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背景下, 高温天气对哈尔滨市居民日死亡人数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对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影响更为严重。为了应对高温对哈尔滨市居民健康的影响, 研究人员应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根据哈尔滨市夏季的气候特点, 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建立热浪健康风险预警系统, 开展热浪健康促进工作, 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和防护能力, 减少高温期间各种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高温对哈尔滨市区人口死亡的影响。方法 分析哈尔滨市近5年来的气候特点, 以32℃为临界点, 区分“热日”、“非热日”。在此基础上, 分析哈尔滨市区2007-2011年夏季 (6-8月份) 日最高温度与总死亡数、年龄、性别死亡数的关系, 并对人口死亡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哈尔滨夏季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份, 最高达37.8℃。当气温超过29℃以上时, 死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热日”与“非热日”死亡数之比为1.23∶1 (F=6.91, P=0.030 3) ;老年人对热更敏感。结论 哈尔滨的高温天气对人口死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天气,高温,死亡

参考文献

[1]Susanna C, Paola M, Giada M, et al.Epidemiologic study of mortality during the summer 2003 heat wave in Italy[J].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5, 98:390-9.

[2]Rooney C, McMichel AJ, Kovats RS, et al.Excess mortality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in Greater London, during the 1995heatwave[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1998, 52:482-6.

[3]Vandentorren S, Suzan F, Medina S, et al.Motality in 13 French cities during the August 2003 heat wave[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4, 94:1518-20.

[4]Hajat S, Kovats RS, Atkinson RW, et al.Impact of hot temperatureson death in London:a time series approach[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2, 56:367-72.

[5]谈建国, 黄家鑫.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9 (4) :680-686.

8.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八

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认真做好2011年计生工作,明确责任,根据中共资阳市雁江区委办公室、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资阳市雁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资雁委办发[2009]125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责任目标

一、低生育水平目标

(一)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

(二)合法生育率稳定在84%以上。

(三)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达到98%以上。

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目标

(一)人口计生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95%以上。

(二)综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85%以上。

(三)人口出生缺陷率控制在5%以下。

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目标

(一)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合法率达到100%。

(二)计生村(居)民自治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三)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主要指标均达到95%以上。

四、人口计生民生工程目标

(一)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率达到100%。

(二)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资格确认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

(三)计生“三结合”帮扶目标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保障措施

一、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部动摇、统筹解决好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流动、人口安全等人口问题,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决策,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不定期对人口计划执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计生惠民政策落实、财政投入保障、结构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三、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决定》、省委《意见》、市委《实施意见》精神,建立完善有效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政策调控体系,着力破解低生育水平稳定难、孕前型管理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流动人口计生服务难、出生缺陷干预难、性别比升高治理难等难题,不断提高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四、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不动摇,着力打造功能完备的人口计生保障体系,重点抓好人口文化、计生法制、科技服务、信息网络、“三支”队伍等体系建设,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层基础。

五、坚持不断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思路、机制不动摇,强化人口计生工作责任管理目标考核评估,对未完成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或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发

生责任性、重大恶性事故的,严格按照《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违纪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川委发[2008]3)3号的规定,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共雁江区伍隍镇党委书记:

中共雁江区伍隍镇镇长:

中共雁江区伍隍镇分管副书记:

中共雁江区伍隍镇分管副镇长:

雁江区伍隍镇村(居)驻村干部:

雁江区伍隍镇村(居)村支书:

雁江区伍隍镇村(居)主任:

雁江区伍隍镇村(居)副主任:

9.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九

对于旅游景区来说, 一套新颖、系统、合理导引标识系统至关重要, 它代表着整个景区的审美形象, 寓意着整个景区的文化内涵。旅游导引标识系统是通过不同的图象作为载体进行的媒介传播, 主要利用图形、文字、色彩、肌理等艺术表现手法, 向游客传递旅游景区中各景观的位置方向、形象特征信息。

枯燥、呆板、乏味的导引标识设计会让游客反感或者不能引起游客的注意, 这样的标识会产生负面的作用。我们对旅游景区导引标识系统进行“鲜活设计”, 通过“鲜活”有创意的标识信息传递, 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 加深游客对景观的认知和感受, 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和游客之间的“鲜活”沟通。因此, “鲜活设计”的旅游导引标识系统既可以改变城市旅游环境, 又能提升城市旅游文化的服务功能, 使一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内涵以组织合理、简洁高效的方式向游客展示。

二、内容和创新

“鲜活设计”是新奇、有活力、有品位、能感人的设计, 绝不是守旧、呆板、粗糙、不“走心”的设计, 所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 标识的造型设计要“生动式简约”

在国家标准评定细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中要求:旅游景区标识牌“外形别致, 具有艺术感, 图案直观明了, 雅致大方”。景区标识的造型设计是“简约”, 不是“简单”, 要生动、别致, 不要呆板、平庸。

(二) 标识的色彩设计要“活力式简洁”

白玉山全景

人的视觉对色彩识别力最强, 会对明亮的色彩优先产生第一印象。标识的色彩设计要“活力式简洁”, 就是依据人的视觉特点进行的。通过简洁的、有活力的色调与图形、材料的有机结合, 来传递景区环境与标识信息。

(三) 标识的文字设计要“幽默式严肃”

按规定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文字的设计要理性、严肃、简洁, 要求用标准化的文字将游览信息表达出来, 供游客查看。现在, 基本的“使用功能”可以实现, 但“愉悦功能”确实很弱。美国马斯洛认为人的心理需求包含被爱和被尊重, 所以标识文字的设计要有“智慧”, 要“轻松幽默些”, 要让游客感受到“愉悦、关爱和尊重”。

(四) 主要创新点

1. 在国内高校艺术设计的科研领域, 第一次对“鲜活设计”理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2. 第一次将“鲜活设计”的理念融入旅顺旅游景区的导引标识系统设计实践中。

三、思路和方法

(一) 考察现状

1. 实地考察白玉山景区标识系统。

2. 对标识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

3. 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 提炼主题

1. 选定“鲜活设计”主题。

2. 解释概念、总结内容、寻求创新。

3. 深入分析文献资料, 构建理论基础。

4. 结合大连及旅顺旅游规划, 运用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理论。

(三) 论证主题

1. 研究“鲜活设计”的内容和架构。

2. 分析文献、撰写论文、研究案例。

3. 领悟主题内涵, 确定预期成果形式。

(四) 整理课题

1. 研究制定“鲜活设计”方案。

2. 依据方案, 梳理课题结构, 最终确定课题内容。

本项目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文献研究和论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 对白玉山旅游景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再通过文献查阅和网络检索的方式, 对旅游景区标识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提炼, 分析出有益于本文的内容和论据, 最后对本文进行综合论证。

四、主要原理和架构

(一) 旅游心理学

1. 人的需要层次

美国学者马斯洛认为, 人的心理需求有五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生理上的需求, 如温饱之类;第二层次是对安全的需求, 如不受到外来的威胁, 有相对固定的住所;第三层次是爱他人与被爱的需求;第四是受到尊重的需求;第五也是最高的层次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旅游行为的产生是建立在第三层次以上的, 旅游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融合较高层次心理需求的过程。在旅游过程中, 人与物、人与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归根结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深刻唤醒人们心底里爱与被爱的期望, 赢得信任与尊重, 进而理解生命的真谛, 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2. 旅游者的“三求”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 旅游是一种日常生活之外的特殊生活方式。人们在生活中, 缺少什么, 在旅游中, 就想得到什么, 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所以, 求补偿、求解脱、求平衡成为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心理目标和期求。笔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三求心理”中的求补偿。求补偿是指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补偿自己生活中少见的“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人与人有时缺少真诚相待, 更缺少相互关心和理解、尊重。人们更多地是与冰冷的机器进行打交道, 所以接触到那些充满新鲜感、亲切感和自豪感的事物就会心动和感动。社会之所以叫做生活, 因为它本身就是“鲜活”的, 人们的旅游行为就是寻找“新鲜”的生活。

白玉山灯塔

(二) 旅游美学

1. 美学的三个层次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审美层次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把美感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个层次, 笔者重点借鉴前两个层次。目、耳是人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 所以悦耳悦目实际上包括以全部审美感官而获得的愉快感受和体验。旅游项目和活动的安排应当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给游客以悦耳悦目的审美感受, 避免雷同单调或简单重复。悦心悦意指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 领悟到审美对象较为深层的寓意, 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的升华, 这种感受往往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悦神悦志指主体在观赏对象时, 经由感知、想象、情感的交互作用, 唤起那种精神上的激动和愉悦状态, 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 这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层次。从旅游审美角度讲, 三者之间是一个层次递进或提升的关系。

白玉山炮台

2. 旅游主体的审美想象

旅游者的审美想象是主体生活经验的体现。通过审美想象可以大大拓展旅游者的视野, 又可借景生情, 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希望。在对旅游景观的审美想象中, 交融着审美主体和对象的情感交流。在旅游审美活动中, 以各种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作为原型, 启发每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人, 促使每一位思想准备者和想象者的智慧绽放。

五、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充分诠释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精神内涵, 有效推广“以人为本”旅游规划理念。

《大连市旅游总体规划》提出, 大连旅游以“浪漫之都, 时尚大连”作为整体形象定位。浪漫是大连的个性品质, 使旅游者充满惊喜和幻想, 是都市快节奏一种灵动。“鲜活设计”就是让游客感受到“活灵活现、激发想象”的艺术魅力。时尚是大连的价值取向, 标新立异, 引领潮流, 也体现出大连最具包容性的城市文化性格。追求新颖、充满活力的“鲜活设计”理念, 力求让每个游客都能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 一种最具人文关怀的快乐。设计的“鲜活”就是处处“以人为本”。

(二) 为旅顺旅游景区的进一步规划与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助其旅游产品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要坚持情境化、个性化、精品化、国际化原则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把旅顺口区建设成为创新型、有特色、有文化、高品位、高收益、宜游宜憩、宜娱宜居的旅游胜地。“鲜活”的导引标识系统设计有利于本地区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旅顺口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拥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更好实现旅游业的发展, 由最初的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三) 提升白玉山旅游景区导引标识系统的整体设计品质, 努力使游客留下难忘的“鲜活”的“旅顺印象”。

白玉山景区位于旅顺市区中心, 是国家A A A A级旅游景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观有白玉山塔、兵器展馆、纳骨祠。景区内相关的导引标识牌设计和制作水平低下, 设置不系统、不合理, 其设计的图案、采用的文字等单一、呆板、缺少特色与美感, 所以提升白玉山景区导引标识系统的整体设计品质刻不容缓。“鲜活”的标识设计这便于游客更好地熟悉游览路线, 了解景点、景区环境的概况。能够使游客感受到文明、亲热、尊重、友爱的旅行形象, 不仅能提高游客对各个景观的了解、观赏兴趣, 还有利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合理安排游览行程, 节约游览时间。我们要为游客构筑丰富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旅游环境, 为游客留下难忘的“鲜活”的“旅顺印象”。

参考文献

[1]马营.旅游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2.266-270.

[2]章晓岚.旅游视觉形象传播与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107-126

[3]张京鹏.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79-81, 153-155

[4]杜炜.旅游消费行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63-65

[5]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30-32.

10.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 篇十

目标管理考评调查方案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的情况,根据《江西省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赣人口字[2011]14号)的有关内容,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组织领导

调查工作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领导,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具体组织实施。

二、调查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以省考评调查方案为依据,突出重点,着力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部门履责、资源共享、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入手开展调查,促进人口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调查结果将纳入属地管理县(市、区)考评计分体系。

3.坚持客观公正。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为依据,以现场调查为基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调查结论。

4.实行组长负责制。在“集体认定”的基础上,调查组长对调查结果及执行纪律负总责。

5.严肃调查纪律。考评调查组与被考评单位都要严肃考评纪律,净化考评环境,增强透明度,接受监督。

三、调查范围

全省100个县(市、区)、24个开发区、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全部纳入考核评估,省内15家企业以评估为主。

四、调查内容 1.新生儿出生情况;

2.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富人超生查处,以及“两非”案件查处情况;

3.出生实名登记情况;

4.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 5.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 6.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 7.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情况;

8.相关部门履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 调查以修正(补录)后的JXPIS个案信息数据为基础。

五、调查方法

㈠调查采取现场调查与资料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被调查对象资料不全或者情况不明的,调查组可通过乡镇(街道)或村(居)干部通知该对象在2小时内见面核查。对临时外出、流出的应调查对象,调查员可通过其亲属或知情人了解核实该对象的相关情况。㈡“两非”案件结案情况以实地调查为主。各调查组应在已提供的完成案件中至少抽取2例开展实地调查(所有涉及本辖区范围内公立医院的案件须全部实地调查)。各调查组应核实相关处理是否严格落实,涉及被注销工资的人员应详细核实工资发放情况,涉及罚金的应核实有关程序和财务帐表等内容。

㈢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法生育查处以实地调查为主。各调查组应在已提供的完成案件中至少抽取2例,并深入被处理人员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各调查组应详细核实县委(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处理决定是否落实到位,有注销工资的应核实实际工资发放情况,涉及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应核实处罚程序及各类财务帐表。

㈣富人超生查处,原则上应与当事人见面核实。重点核实社会抚养费征收进账凭证、金额等相关财务资料核实。

㈤见面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调查,应以当事人手中发票与计生部门票据存根一并查验,并结合县、乡两级财务资料核实比对。

㈥调查中如涉及到禁忌证明的,被调查单位应在进点后一小时内提供给调查组,延期提供的视为无效。如需提供公安新生儿资料的,以当地派出所或户政科现场打印(查询)的资料为认定依据。

㈦各调查组均应实地查验当地《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并结合《孕产妇分娩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核实样本点出生情况及出生实名制录入情况。

㈧经调查组集体认定为虚假编造或临时一次性突击填写的资料等情况的视为相关工作未落实,调查组在反馈时应向被调查单位指出,并将书面情况说明封袋(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应复印一并封袋),并按照相关规定扣分。

㈨调查表格需2名以上(含2人)调查员和调查组长分别签名,调查表数据不得有涂改痕迹。如与录入表格数据不一致时要在表格空白处进行说明。

㈩如遇被调查单位跟踪、阻挠等干扰调查工作的,调查组长应以集体认定为主,按考核方案要求进行扣分。

(十一)调查组每调查完一个县(市、区),在离开前应向当地反馈全部调查情况,允许当地党政领导及人口计生委同志在场旁听,允许复印全部调查表格。

(十二)调查过程中针对有争议的认定,调查组长必须在广泛征求调查员意见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裁定。调查员及被调查县区认为组长裁定不公或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省人口计生委有关处室反映。

(十三)密封袋统一由副组长保管,每次打开前必须将密封袋展示给全体调查员查看。如发现有私拆样本点的现象,将视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换样本点的,须征得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同意,并由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另行选定样本点。

调查结果封袋前,对于认定结果有争议的问题,调查组应在相关表格中详细说明,并将原始认定资料复印件一并封袋。调查组反馈并复议后,被检单位再提供的证明材料均视为无效。后续如需省复议的,以调查密封袋中的资料复印件为主要依据,原则上不再接受被检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十四)调查期间,省级PIS每天24小时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调查组可直接通过JXPIS客户端登录省级数据库查询(登录IP及端口号码不变)。省人口计生委同时接受电话查询,时间为每天8:00-17:30,查询电话:0791-88108307、0791-88102995,联系人:萧锘。

(十五)每个样本点调查结束后离开前,调查组必须将全部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审查,并将调查涉及到的相关电子表格数据于该样本点调查结束当日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省发展规划与信息处(邮箱:jswxp@jiangxi.gov.cn,联系人:徐鹏

联系电话:0791-88105770)。样本点全部纸质调查资料必须在该样本点结束当天,并在发送数据后进行密封,全体调查员在密封袋密封条上签字,并注明密封日期。每个县(市、区)的调查时间不超过3天(含途中)。

六、相关情况的认定

㈠对部分出生漏报情况的认定

本次调查的新生儿出生时段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调查中如发现在该时段内有出生,且没有录入到本辖区JXPIS中的婴儿认定为漏报。

调查中如发现全员人口家庭户中录入了调查时段内出生的新生儿信息,而育龄妇女个案中未录入的,该出生既以漏报认定又以信息误差扣分。

㈡出生人口政策属性依照《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条款确认,部分情况按统计口径认定。

双方均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已办理结婚证未办理《生育服务证》生育一孩的,认定为政策内,新生儿个案信息中应录入为“政策内”。

未办理结婚证生育一孩的,认定为政策内,新生儿个案信息中应录入为“政策外”。

农村一女户未申请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生育的孩子,认定为政策内,新生儿个案信息应录入为“政策外”。

调查中如发现应录入“政策外”但已录入为“政策内”的,均以政策属性修改认定。

已达到法定婚龄并领取结婚证,符合再生育条件但未领取再生育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按政策内认定。

㈢凡是通过法院已办正式手续扣押、抵押的财产按法院折价计入当事人社会抚养费征收中。

㈣上户调查情况与相关资料反映的情况有误差时,原则上以上户调查情况为认定依据;在调查资料相互不符时,以最原始资料为准;出生信息出现计生部门与相关部门资料记录不一致时,原则上以相关部门资料为准。

㈤调查结果以现场认定为主,特殊情况经同意后可带回省人口计生委认定。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被调查单位可向省发规处来信来函反映情况。

㈥已婚育龄妇女户口是否外迁,一律以迁入地公安部门的“准迁证”和迁出地公安部门的“迁移证”为准,“准迁证”和“迁移证”两证俱全可认定为外迁。“口袋户口”的已婚育龄妇女算迁出前居住地人口。

㈦农村一女户已婚育龄妇女不纳入本次入长效节育措施、环孕检信息调查范围。长效节育措施信息调查范围为: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有出生的对象,主要包括:一男户、二孩户、多孩户(特殊对象除外)。

㈧城镇已婚育龄妇女采取综合避孕措施的以本辖区内流入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流入到当地1个月以上为流入人口)。

七、情况反馈

㈠被调查单位需在相关调查表上签名确认。被调查单位如有不同意见的,可在调查表空白处予以详细说明,拒绝签字的视为签字。

㈡调查组在离开被调查县(市、区)前必须将全部调查资料封入调查袋,并由全体调查员在密封袋上签字后由副组长负责保管。密封后的调查袋不得以任何理由打开,如发现私开密封袋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㈢每个样本点调查结束后,被调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调查组撤离,如发生上述情况的根据相关表格说明进行扣分处理,并再次组织调查组重新对该县(市、区)进行调查。

八、调查人员及食宿

调查组长由省人口计生委指定,副组长由省人口计生委人员担任,抽调部分县、乡计生干部担任调查员;调查车辆与司机从各地抽调。调查组食宿由被调查单位按标准负责安排,调查员在调查期间按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由所在单位补贴,车辆相关费用由派出单位负责。

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

考评纪律监督、仲裁人员名单

一、纪律监督组 组

长:叶贤明

成员: 罗琪琳、刘慧玲、朱琏、欧阳慧勇 举报电话:0791-88105997

0791-88106658(传真)举报邮箱:jswxzx@jiangxi.gov.cn

二、争议仲裁组 组

长:冯润航

成 员:丰

华、曾向华、尹绪柏、宋健平、李先春、李弋平、罗琪琳、江

蓉、徐奋飞、徐

上一篇:新集小学武术操比赛主持词下一篇:东乡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