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2024-10-09

课堂教学反思方法(精选17篇)

1.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一

有一段时间,我感到教学特别吃力,滞涩。我不禁抱怨起教材来,但静下心来分析,其实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首先,我对教材缺乏宏观的掌控和理解,往往是等到该讲某一个单元了,才开始备课。根本没有理解教材的主旨和精要,更别谈充分地利用教材了。其次,我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讲授知识过快的.毛病,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而新知识的教授恰恰需要灵活、耐心和细致,需要大量的练习,而我这些做得都不够,也就难怪教学效果不理想了。在进行适时的教学反思后,我端正了心态,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尽力克服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局限得以改正。

2.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二

一、解题要规范

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 (特别是计算题) 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 其次才是正确率, 规范性养成了, 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 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 要为学生做好示范, 再让学生模仿, 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 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我在此仅重点说说列“方程式”和作图的规范。

首先, 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 推理严密, 过度自然, 避免思维跳跃。

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 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 一看答案就是μmg, 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 久而久之, 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势:FN=mg。只要物体在滑行, 摩擦力就是μmg, 显然这是要不得的。在很多问题中支持面固定不动, 支持力对物体运动不做功。当支持面运动时有的同学仍认为支持力不做功。若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和运动示意图, 情况不言自明。究其原因, 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

其次, 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 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 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 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 养成习惯, 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 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对于物理, 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 也是深化知识, 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 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 训练学生思维, 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 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 吸引学生去思考, 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 “发现”新的知识, 产生新的问题。目前, 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 就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能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产生感悟, 学到方法, 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

三、训练扎实, 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首先, 习题应具有基础性, 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 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 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 一节课上下来, 一个章节复习过后, 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 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 习题应该要难度适中, 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 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让学生望而生畏, 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 让学生“跳一跳, 够得着”, 题量也要适中, 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 习题应该典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而不是就题论题, 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 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 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 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 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 针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 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 做到反馈全面, 校正及时

教师不要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 (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 , 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作业的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 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 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 作业要认真批改。有些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是“唯结果论”, 只要结果是对的, 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 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 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 随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 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 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 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 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 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 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 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校正及时。

另外, 在课堂讲解习题时, 也必须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题, 才能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选编题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 关注当代科技, 培养责任意识, 发挥教育功能。

反思我们的习题教学, 告诉结论, 强调注意点, 教师讲的滔滔不绝, 学生却听的稀里糊涂, 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教师教的吃力, 学生学的也吃力、乏味。

3.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反思 篇三

【关键词】英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反思

教师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1.过语音关。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发音习惯,提升他们对英语单词的拼读水平,进而为其预习和自学等做好铺垫,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至关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知识和读音技巧,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真实交流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一直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有专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书写指导。会促进学生对单词、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好的书法给人以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书法是一种艺术,书法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种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诚实严谨的学风。因此,书法的教学时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搞好英语书法的教学,使学生学好英语,练好书法也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学,必须要从刚开始就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

3.张开嘴读。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但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考,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而初中阶段的七、八年级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口语训练上,那如何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省时而又有效地围绕教材开展口语教学活动呢?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我认为每天课前热身对话,可以帮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的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1.拓宽知识面来激发兴趣。学生永远会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知识保持兴趣和追求,因此适当拓宽课本知识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适当拓宽”中“适当”为原则,以教学需要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目标。例如在教学sports star 时,问问学生们知道哪些运动明星。姚明是中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现效力于NBA的休斯顿火箭队。迈克尔乔丹是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通过这样的教学,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自己认真的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将教材活化为生动有趣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情景,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定的话题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自我培训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初中学生有着独特的特点,他们爱跳爱唱,善于模仿,喜爱表演,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基础。声音、文字、图像等直观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对于一些情景对话可以将说与做结合起来,进行情景表演,为学生提供独特的英语活动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使学生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3.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大多数认为英语难学,普遍感到英语成绩不好而不喜欢英语,致使学习兴趣不高,初中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情感,他们喜欢哪个教师,就往往喜欢哪堂课,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师”,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蔼。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向他们的教师敞开着。

总之,教师必须放下那让教师本身感觉沉重、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教学是一门科学,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

4.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篇四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指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囿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教学是狭隘的、封闭的。教师要打破教学上自我封闭的藩篱,进行同事间的对话,特别是批判性的对话。对话反思法类似于小型专题研讨会,教师相互观摩围绕着研讨问题所上的课,并指出所观察到的情境,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3.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4.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案例评析的方法。教后记的内容包括:①对课堂里所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感想;②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③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④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

写教后记,挑剔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通过教后记的撰写与分析,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教后记反思法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记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6.课后备课法

课后备课法是指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7.阅读新知法

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自己过去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轻视理论,甚至拒绝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能是在低层次上的摸索或重复。教师接触到的新知识与原来掌握的知识差别越大,越能启发教师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5.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反思 篇五

1、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长处:

1、倡导自主性学习,变教堂为学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能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构建网络结构图;“教中学”;有丝、减数分裂图像的辨析原则;遗传图谱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算策略;用系统论方法学习能量流动、稳态等知识

三、不足之处:

1、模式僵化(形式主义)

2、有点“放羊式”的走极端

四、改进措施:

1、对模式灵活组合:教学程序不应固定不变,应随学段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文理不同而有所侧重与改变。

2、精讲点拨要到位:注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

3、注重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循循善诱,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篇六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或模式: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

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6、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7、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8、“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

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

7.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方法反思 篇七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任何一个实验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依照课本的要求完成实验, 依照课本因循守旧完成的实验也无法很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任何一个实验的开展都有预期的实验目标, 具有一定的实验步骤地设计和需要设定出实验可能达到的效果。而这样的一个步骤其实也就是对实验进行设计。对实验进 行设计是学生进入到实验之中要学会的第一课,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中的第一个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 自己去安排实验的开展,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以及在实验设计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进行。

例如,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部分的实验之中, 实验的开展是依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以及不同的色素在不用的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不 同色素的分离”这两大原理来开展实验的。所以, 在该部分的学习完成之后, 教师引出这两大依据的原理要求学生自己对实验的步骤和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就会设计出这样的实验步骤: 提取色素, 准备绿色树叶、无水乙醇、氧化钙等试剂;制作过滤纸条, 根据试管的大小制作过滤纸条;画出滤液线条; 色素分离并观察结果。

这是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依据教师提出的两大原理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设计步骤, 大体上是符合基本的实验实施步骤的。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实验有一个统筹性的把握,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 也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认识该实验。

二、完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的实施还应该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在教学之中, 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实验的步骤, 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步骤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还存在着的不足。

例如,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 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之中, 才会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更好的认识:

1.在实验之中有一个步骤是要裁取过滤纸, 因为这个步骤需要学生非常小心、仔细地进行实验, 但是很多学生就会不小心地将手上的一些杂物带到过滤纸上, 这样就容易引起实验的误差。而通过实验, 学生分析后发现这一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点引起注意, 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实验做好准备。

2.在实验之中, 有一个步骤是要画出滤液线条, 而画出滤液线条是为了更好地将色素分离出来。所以, 为了更好地将色素均匀地分离出来, 那么在画滤液线条的时候学生就要保证要对毛细吸管均匀地用力, 并且要保证尽可能地匀速行进, 这样才可以更准确地提炼出色素。

当然,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 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 而这些注意事项都和实验的准确实施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直观的体验必须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获得, 所以, 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并且引导学生把握在实验中的感受。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统筹能力, 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滤纸的形状, 将其换为“圆形滤纸”, 而这一转变使得在实验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将改变。但是这样一个小的细节的变化, 却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取得一个近似同心圆的四色素环形的滤纸结果。

8.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八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广大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21世纪国际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都进行了课程改革。看看我国现在正面临着生态恶化、资源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国家竞争力不强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此,江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1.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足见在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我们的教师们做到了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我想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关注我们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吧。

2.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第二,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第四,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新课改的大船已启航,广大政治教师们,你能否在这一轮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广大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9.九年级散文阅读方法教学反思 篇九

2、不能多角度考虑问题(能力点);

3、缺乏对文句(段)的整体理解(能力点);概括能力不够(能力点)。

在我校20+20高效课堂中,我本节课是点拨课。第一节课是学情调研课,发现问题;第二节课是针对问题,精当点拨;第三是延伸训练课。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一是出示学习目标;二是经典回顾,让学生总结反思09、10关于表达技巧类题目的做法,形成自己的思考。三是错因分析,我把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表达技巧类的第13题,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错,教师找出共性问题。

四、学情调研,通过学生实战演练,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在本节课力争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做此类题目上的知识点、方法点、以及能力点上的问题。我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在表达特色上有一定的问题,在结构上做得比较好,所以,我就少讲了。五是教师与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教师点拨中共同解决问题,生成能力。

六、小结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相互研讨、自我思考中得到收获,形成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标准。

七、延伸训练,检测效果,再次发现问题。

在这堂课中,我是这样思考的:

第一、我根据我校20+20高效课堂模式:情景导入—问题引领—范例演示—练习尝试—变式练习—小结反思这几个环节,我抓住:问题引领—范例演示—练习尝试—小结反思这几个环节去做的。

第二、在知识点教学中,在鉴赏表达特色的教学环节中,根据我校知识点教学程序:呈现—思考—点拨—尝试—拓展等环节,我主要抓住了前四个程序。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个人独学、对学、小组群学贯穿在教学当中,运用了思考、讨论、归纳、练习等方法来力争使得课堂有效率。

第四、在学情调研、教师点拨中,为了使鉴赏句子的特色与鉴赏段落特色讲解不单调,故使用的教学策略不一样,第一题,主要让学生独学,思考、学生阐述、教师简单点拨;第三题鉴赏段落特色,我让小组讨论交流并打分,在打分中反思问题,总结答题策略,提升能力,同时教师也较细致点拨。

第四、根据第二轮复习,我在宏观的方法上指导比较粗略,更多的是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微观性的细节指导。宋明境主任讲得非常好,在具体题目上,要想提升学生能力,必须进行细节性的指导。在这个上,我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回忆做题思路、讨论答案要点、做题目筛选主次、错题与正确的题目对照等等,在具体细节性的指导当中,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做题方法、提升做题能力。

第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在这节课的主要想法。在高三复习当中,因为第一轮已经复习了基本的知识,教师讲解的比较多,第二轮,只需要简单的提示,回顾,找到学生的薄弱点,充分的利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的讲解相对比较少,主要让学生去讨论、思考、回忆、感悟、练习等等。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才会有课堂的效率。我一直以为。

10.《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篇十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答稍复杂的现实应用题,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解答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难点是理解并掌握特殊方法的合理性。

首先,让学生多遍读题,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答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关注学生不同的解答思路。接着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取长补短。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我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找了两个不同解答思路的同学进行展示交流。第一个同学的解答:先求出每条船上的人数960÷20=48(人),再求节假日一共20+10=30条船,最后求30条船一共坐多少人?48×30=1440(人)。展示同学思路非常清晰地介绍了自己的解答过程,说清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这时候,好几个同学还有补充。正因为我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了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就连平时成绩很不理想的王硕同学都频频举手要补充。把第二个展示同学的展示机会都抢过去了。这时,我又表扬了他:“王硕今天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非常满意,给他们小组加3分。”正是这句话,其他同学大胆起来,纷纷补充自己的见解。申子钰同学还解答了两种方法。马子俊同学想出了大家都没想出来的方法。孩子们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11.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在本节中,教材仍以引进函数概念时所用的三个问题为背景,引入函数的表示方法,体现知识情境呈现的一致性。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时,函数关系简明、清楚,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性质,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列表法简洁明了,动态的变量采用静态的数据表示,“输入值”与“输出值”一目了然,体现出“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图象法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表示出数学的美学意义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除了书中的例子外,还应引导学生多举社会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例子,如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邮资、出租车费,股市走向图等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就在身边,感到亲切、自然,加深对函数表示法的理解。教材还通过例子介绍了分段函数的特点及应用,要注意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表达式去表达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①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各自优点、特征的基础上,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

②通过具体实际,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去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表达能力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与重、难点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但是对于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境来选择恰当的表示函数方法等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具体、清晰,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认识,如用图像法时盲目地连点连线,以为函数都是可以写出解析式的等等。同时由于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思维较为单一,注意不够持久,并且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创设一些知识情境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分析和归纳三种方法的各自优缺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吃透教材,最终能根据不同的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这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过程。

本节重点内容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像的作法。另外,图像从“图形”方面刻画函数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依据,涉及到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学生理解它需要一个较长且比较具体的过程,因而也构成本节教学的一大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转变,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更多地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从“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发现、启发讲解法,避免知识从天而降和咀嚼填鸭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知识。由于多媒体可以显著增大教学容量、直观性和形象化,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所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1:同学们已开始了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在物理学中的许多公式都是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的。在伽利略时代,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归纳和推理后得到,物体在作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时,物体下落的距离s随所用的时间t的变化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怎样的呢?

问题2:观看如下两张图,图1是著名的“遗忘曲线”,图2是某天中,气温随着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请问它们能否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若能,是否可以用解析式表示?

图1

图2

问题3:下面是某班A、B、C同学在某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请就表格给定数据对三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学情分析。

表1 三位同学成绩表

教师从实际情境与认识背景出发,创设内含问题的知识情境,开门见山,在极短时间内指明本节的学习内容,同时,它作为引出知识的载体,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内心冲突,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活动探究,形成新知

教师要给以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突破认知,经历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问题1中,公式s=■gt2揭示了随所用的时间的变化规律,s与t的函数关系用解析法最合适,其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表格和图像虽然也能表示出关系,但我们还是要从中“抽象”出式子才能方便对其他问题的研究,一个最好的例子是,大家解有关物理题就要直接用到这个公式,而不是使用表格和图像去解答问题。

问题2中,一个图形是否为函数图象只要看它是否满足函数的定义,显然它们都是函数图象,但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没有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样的函数关系不能写出解析式,也就是解析式不存在。

问题3中,把成绩看成测试序号的函数,显然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高低不直观,为此我们借助excel,把它们的函数关系用图像来表示出来,见图3,需要说明的是,本例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是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由图像可看到A同学成绩稳定,学习优秀,B同学成绩波动起伏,较不稳定,C同学成绩呈上升趋势,学有潜力。显然,用图像法比表格更能直观反映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图3 三同学成绩情况

在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介绍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对于三种表示法的各自缺点与不足,仍需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可以设计如下一个表格,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填空。

表2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比较

(三)应用示例,深化知识

知识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加以巩固,它就会混淆或遗忘,为此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如下两个例题,让学生加深对函数表示方法的理解,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题1:某种圆珠笔每支2元,买x∈{1,2,3,4,5,6}支笔的钱数记为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例题2:某市出租车资费规定如下:

(1)3公里以内(含3公里)5元;

(2)3公里以上,每增加1公里,资费增加1.2元(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

某线路总里程为5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资费与里程之间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列出表格,画出函数的图象。

例2解答后,教师应及时告诉学生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具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像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该图象呈阶梯状,定义域分段时学生容易有误解,教师可以通过点评、互评、辨析的方式让学生克服画图中的难点。

在本环节中,学生自己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出y与x的函数三种表示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知识结构在其头脑中得以完善。

(四)归纳总结,回顾反思

函数三种常用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便于运用解析式研究和应用函数的性质,如创设情境中的问题1。但是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用解析式表示或者根本不存在解析式,如创设情境中的问题2。列表法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简洁明了,成绩表、价格表、银行利息表,采用的就是这种表示方法,但是它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时的函数关系且元素较多时也不方便,如创设情境中的问题3。图像法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变化趋势,可通过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这也是数形结合的好处,但是它有时也存在感性观察不够准确,画面局限性大的缺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回顾反思,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完成对该部分内容的完整认识和意义建构。这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发展与深化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后教师应指出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都很重要,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中学阶段研究的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但不能有所偏颇,像列表法、图象法在今后代数、统计领域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同样值得重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善于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明确分段函数含义,注意考虑其实际意义。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教学理念。

(责任编辑:张华伟)

12.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案,设计

从学生、学习等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不知不觉成了方向。本文以初中物理《平面镜》为例, 来介绍学习方案的结构、内容设计和常态教学反思的处置办法。

学习方案的标题一般设计为课题, 内容则是经过切割后可以在正常的45分钟内完成的学习内容。例如:“课题:3.4平面镜1”, 即苏科版八年级第3章第4节第1课时。

学习方案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设计整合在一起, 避免重复。学习重点是在学习目标文字下方划单划线, 学习难点则划双划线或做其他标记以示区别。学习目标需要将三维教学目标先进行融合, 然后再负载到具体学习任务之上。学生课前的准备也是以常态课课前, 学生能做的准备为主。案例如下:

明确学习目标, 关注学习重点, 挑战学习难点:

1.知道平面镜的基本特点。

2.经历探究过程,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要求课前完成的任务:

准备好文具、草稿纸, 浏览教材和伴学单的内容, 让自己和学习小组成员安静下来。

学习方案把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相关的问题、活动、反馈等内容梳理并排组好。学习任务以问题式并任务完成的主要方式设计。活动序号体现章节和序次。如0341即第3章第4节第1个活动。学习活动前需要准备的器材不提倡集中序写, 而是根据方案设计用字框框出, 提高教师设计方案的效率。案例如下:

要求课堂完成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生活中哪些界面可以看作平面镜?

0341⑴阅读理解:平整且能反光的物体表面叫“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观察到镜前物体的“像”。

⑵实验探究1:用力弯曲一块平整的薄不锈钢钢皮并观察它, 确认钢皮在 ____ 状态时属于平面镜。

⑶实验探究2:尝试从提供的金属勺 (或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 观察自己的像, 并完成填空:

1你猜想---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形成像的物体大小____ (可能/不可能) 相等。

2你体验---照平面镜时, 若你在举左手、眨右眼时, 镜中的“你”在举 ____ 手、眨 ____ 眼。

学习方案在每个学习任务之后设计有“实录与反思”板块。主要功能是真实记录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的教学准备备忘, 课堂上生成的经典问题及处置策略等。教学反思不提倡集中在课后写些不痛不痒的话, 而是言之有物地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建议或小结。案例如下:

实录与反思:

⑴不锈钢钢皮尺寸约20cm×25cm, 学生实验共需25块, 2人一组, 预先要将边缘毛刺和角落都磨掉, 防止意外伤害到学生! ⑵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各12块, 4人一组, 加上教师的1块共13套, 也可用不锈钢勺, 勺头的里面是凹面镜, 勺头外面是凸面镜, 勺柄平面则是平面镜!⑶要保持课堂良好的照度, 用铅笔做物体也很容易观察它在3种面镜中的成像区别!⑷课堂上需要用纪律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方案的课外作业, 应该在复习预习类作业、深化理解类作业、拓展学习类作业和探究创新类作业中做选择。复习预习类作业是课堂学习行为的伸展与补充, 是作业的重点。深化理解类作业主要是以一题多变、一变多问、一问多解的方式从思维方法的渗透和物理技能的培养方向来编撰。拓展学习类作业应该基于育德、阅读、梳理、应用和实践等功能进行设计。探究创新类作业则应从物理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 选编些开放型、趣味型、观察型、探究型、创新型和综合型的问题。案例如下:

要求课外完成的任务:

1.完成教材P69www第2、3、4题.。

2.两人一组分站在无色窗玻璃里外, 同学甲的手在玻璃前面运动, 同学乙的手在玻璃后面同步、对称运动, 互换角色训练到熟练为止, 参考下列填空, 把活动概要记下来:

⑴“手上有光时平面镜中的像”比“镜子上有光时平面镜里的像”要 ____ (亮/暗) 。

⑵甲的手靠近玻璃镜面运动时, 乙的手要做 ____ 的运动;

⑶甲的手向上运动时, 乙的手要向 ____ 运动;

⑷甲的手做顺时针运动时, 乙的手在甲看来要做 ____运动。

⑸小孔成像时, 物体与像左右、上下的运动方向都相反。那么, 平面镜成像时, 物体与像在左右、上下等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____ (相同/不同) , 转动方向 ____ (一致/不一致) 。

3.尝试用不同表述方法来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物连线与平面镜 ____;像物大小 ____;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

2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____;像是 ____ (实像/虚像) 。

3若小孔成像特点描述为“倒立”、“u>v, 缩小, u=v, 等大, u<v, 放大”、“实像”。

则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描述为“___”、“____”、“____”。

4.尝试并评价一下, 用点燃的蜡烛、双色棋子、F字架、发光二极管做的F字板来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各有什么优缺点?

5.以小组 (或个人) 为单位, 在潜望镜、平面镜魔术箱等2件课外制作中, 选做一件进行班级交流。

13.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有哪些 篇十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14.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十四

一、选题背景

课前根据要求,我先对任教班级进行了议论文阅读摸底测试,了解学情。被试两个班共84名学生只有两人得到满分10分,平均分是5.8分和5.68分。选择题得分较低,其中第一道选择题平均分为1.26分和1.71分;第二道选择题平均分为2.5分和2.65分,第三道主观题答题较好。从摸底测试题的得分和学生答题反思表发现:学生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处于一个中等水平。

根据自己最近的教学实际,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再通过摸底测试,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把握不准,而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中考的考纲里这样表述这一要求: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多数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对辨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掌握情况不佳。多数学生能识别论证方法,但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表述不清楚,对材料论证的观点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规范。根据学情分析,再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选择学生比较薄弱的“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这一角度切入,希望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课堂构想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1、评讲议论文摸底测试题;2、讲练评结合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实战演练。在评讲试卷这一环节,我把以往都是传统式的老师讲解变成了由学生点评。由小组pk,代表上台作限时点评,分别点出好中差学生试题中的“亮点”与“暗点”,说出失分点与失分原因,并总结出答题方法。学生代表的大胆与自信,清晰有序而又到位的点评出乎我的意外,用兵教兵的方法,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解析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易于接受。在“我是点评小能手”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用讲、评、练有机结合,范例从中考题中选取,从语段入手,通过典题例解,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从典型例题中观察发现特点,明确方法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然后带着这些经验或者启发对学生的`答题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具体的评析中感知到“雷区”和“得分点”的原因所在,进而能规范自己的答题。再通过相似题型的练习让学生实战演练,使学生当堂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迁移能力。

教学效果从实战演练的检测中,得到这样的信息,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更准确了,语言表述也更规范了,最后一个选择题全班基本上都答对了。学生的错误率降低了,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这说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得到了实效,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因时间关系,文本解读,流于形式。比如指导分层,点拨不够到位,指导概括,也是蜻蜓点水,没能深入解析文本。直面应试,重视方法技巧点拨,忽视体味语言之美,有点愧对语文。

四、一点思考

15.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十五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1. 情景教学法。

即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 再现课文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 为了理解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 可创设情景:如果我们荡舟漓江, 一定会被漓江的秀水陶醉。你将怎样表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并加以欣赏。此时, 学生眉飞色舞, 议论纷纷, 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

2. 想象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 用感知的表象, 结合课文的文字形象来创造想象新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刚学完《桂林山水》后, 教师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 那么迷人, 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 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马上展开想象, 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 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 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 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学生们的远大理想, 而且更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 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为开端,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把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 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儿”……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接着放手让学生读书, 圈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 继续提问, 并联系课文来回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借助范例来提问, 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思考, 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4. 示范教学法。

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他们模仿、运用, 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 先指导学生精读, 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 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 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 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 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 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 因为小女孩太冷, 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 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 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 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 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自己去学习, 自己去发现, 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5. 合作教学法。

即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2至5人为一组学习课文。这种合作, 即可以在课外开展, 也可以在课内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常常是教师提出目标, 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解释、判断, 直至共同作出结论。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分组阅读, 集中讨论。课文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 为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 每一组阅读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解答课文问题。这样既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 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二、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 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 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 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 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 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 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对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要从源头进行整治, 并且实行综合治理

1. 切实转变观念。

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 形成正确的质量观, 效率观, 不能只唯书、只唯分数, 要了解21世纪人才观的要求, 注重实践能力,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加强理论学习。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 用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武装教学。坚决摒弃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模式定势, 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

3. 加强实践演练。

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以验证。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对一些单位已相对成熟方法的直接运用;其二是对通过实验得来的切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模式的检验;其三是开辟多种实践的途径与形式, 给实践演练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

4. 制订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 多个层次的实验演示, 制订符合师生实际、学校学区实际的评价体系, 引导教学活动, 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思维的全过程, 把每一个过程折射出的共性东西记录、提炼、提升, 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而规范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 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 真情演绎文本内涵, 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摘要: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

16.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十六

【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学习 问题反思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习惯一词一义。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学生往往只重视词汇的概念意义,忽略其它含义。“如果一个词只分配给它一个词义,而且这个词义需要涵盖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思,那么,这个词所赋予的意义一定是笼统和抽象的”,这样,就会出现某单词的某一个语境意义与概念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比如,“green”一词,本意为“绿色的”,但在短语“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中,其含义大不相同。

(2)音形脱离。有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像记电话号码一样,将字母拼读出来,既不动手多写,也不思考读音与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则过于依赖国际音标,缺乏必要指导,离开了音标,便寸步难行。这都与老师的教法有关,他们没有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

(3)死记硬背。孤立地学习和记忆词汇,通常导致快速遗忘。学生很容易在这种枯燥无味、费时费力的学习中失去信心,或者,虽然知其一,但不知其二,根本没有掌握拓展词汇的方法。

(4)学用分离。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孤立讲解词义的现象,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语境去理解词义,以及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应用词汇。学生要记忆一大堆互不联系的词和例句,在实际运用中显得无所适从,无法学以致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生学习英语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引导,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课标指出:“英语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从基础入手

识读是词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面临的第一关。生词会阻碍学习,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过好识读关。从掌握正确的发音、读音规则和拼读开始,步步扎实,才能学好英语。很多由农村基层中学升入高中的新生,在语音规则和拼读基础方面普遍薄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拼写形式,学会利用读音规律记忆单词,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提高记忆效率。另外,要教给学生就字注意方法。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音和拼读基础以后,有选择地教给学生基本的就字注意方法,既使学生觉得符号少,容易学,又能使学生脱开国际音标,从而较快地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

根据目前高中生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和高中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

1. 转变学生词汇观。Michael Lewis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组成。语法/词汇二分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大部分的语言是由多词“语块”组成的。语言教学的中心要素是提高学生识别语块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成功划分语块的能力。他认为语言是由语块组成的,并把它们分成四类:词和多词、搭配、固定表达、半固定表达。搭配和表达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词汇类型。了解经常出现的搭配方式是语言学习的需要,教师应帮助学生熟悉词语搭配,让他们意识到某些词语是相伴相随的,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词汇,防止学生孤立学习词汇。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使用词典,自觉积累词汇,及时复习。学生要经常查词典,但不要依赖词典,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利用上下文来猜测生词,养成猜译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同义词、一词多用、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用法。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常用词全面了解,深研细琢。此外,及时复习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多加督促。

3. 教会学生拓展词汇。如运用构词法、联想法拓展词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学生掌握了构词法,就能用较少的时间掌握较多的词汇,并能通过词缀的了解来猜测词义,从而扩大词汇量。联想也是拓展词汇的好方法。心理学认为,联想实际上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常见的联想方法有比较联想、近邻联想、情景联想等。在具体的词汇学习中,可视学习内容、材料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联想方法,比如,指导学生用比较联想方法学习同义词和近义词。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以全面地认识、理解和运用词汇。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对比、分析、联想等。结合语境学习词汇,可以使词汇不再抽象,变得熟悉具体。

三、综合训练

听,说,读,写,要多管齐下。词是视、听、动的复合体,词汇教学应坚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词汇,在实践中巩固和增加词汇,培养语感。

1. 听:听句子、短文、对话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听懂关键词、关键句,使学生掌握地道的发音,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口语、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口语训练,通过口头问答、对话、陈述、自由讨论等方式,巩固和运用词汇,表达思想,交流情感。

3. 读: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单词、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等源源不断地刺激大脑皮层,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反之,词汇量的增加又会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4. 写: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写来巩固和运用词汇,表达思想。

17.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十七

学情分析:

正确地书写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由于网络的普及,办公的无纸化,家长对学生重视智力培养,不重视书写,导致学生的书写质量越来越差。学生的识字只停留在表面,对汉字的形、音、义没有统一起来,机械地记忆等,我们在检查学生作业时,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写了错别字而不自知的情况。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因而开展本次活动。教学目标:

1、分析常见错别字,了解成因。

2、学习汉字的特点,了解造字方法。

3、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教学方法:活动展示法 执 教:潘小红 教学时间:2016.6.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字认读并组词。(开火车)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一:辨析错别字

小学生写别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形近致误,这类错误可谓是别字之最。如:拢-扰;己-已;拔-拨;代-伐;今-令;体-休;钓-钩;川-州;渴-喝;账-帐„„

2.同音近音致误,如:做-作;克-刻;再-在;以-已;座-坐;又-有;带-戴;必-毕„„ 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增添笔画,多一点:琴、庆、纸、荒、浇、含、步、念、染、贪„„;多一横:卷、昨、考、驶、断、往、冒、吃„„;多一竖:猴„„;多一撇:武、丧、式、展、犹、迎、野„„

2.删减笔画,少一点:盏、诉、添、补、省、蔑、梁、留、底„„;少一横:美、拜、气、真、冒„„;少一撇:或、威、究、柳、腿„„;少一竖:舞、既„„;少其它:如“旗、族”的右上角„„ 3.改变形近部件,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懒、游、湖”的右部写成反文;“摘、滴”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敢”的反文写成欠,“碰”写成足字旁,“脚”右边写成双耳刀„„

4.改变间架结构,如:“落” “薄”写成左右结构,“荆”“猫”写成上下结构等。

活动二:造字方法举例解说—---六书

1、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3、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4、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5、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6、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小结:六书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字一故事。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活动

三、识字方法例谈

联系识字法。这类识记法侧重于通过汉字的字理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以达到突破字形难关的目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

1.比较巩固法。如教“难”时,联系以前学过或看到过的“谁”、“推”、“堆”、“准”等,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左边的部首是与该字的意义有关的。联系已学的熟字学生字,大大减少了因为学习的负迁移而写别字的现象。

2.字义辨析法如“土”、“士”、“元”、“园”、“圆”在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的基础上组组词造句:“战士”守卫 “土地”;我用“圆圆”的“一元”硬币买了票,进了“公园”进“花园”等,进行比较识记。这一办法较为有效地减少了形近字的混用。

3.部首归类法。教“胳、膊、肩、脊、胃、肝、脏”等字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部首都是“月”,与“肉”有关,都与人身体相关,表示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

4.猜谜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部件,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学生认识生字,创设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如“告”的谜面是“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样,学生就绝对不会再把告字的上一部分误写作“牛”了。

上面正少一横,下面少缺一点。(步);一只羊儿不像样,眼睛长在屁股上。(着);草字头下一小笔,口字挤在北字里,下面还有四个点,春天一到返故里。(燕);四层高楼平地建,房顶上面架天线。(直);昨日别后心牵挂。(怎);首都沐阳光,风光无限好。(景);远看像个字,近看不是字,字上添两点,你猜是啥字?(学);两点两土两个口,不论贫富家家有。(墙)

5.想象法。如教学“钓”时,为了与“钩”区分开来,就让学生想象,这撇折就像是钓鱼的鱼钩,钓鱼时要把他藏起来,鱼儿看不见鱼钩,我们才能钓到鱼;如果鱼钩露在外面被鱼儿看到了,就钓不到鱼了。6.口诀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顺口溜进行字形字义教学,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碧”字的教学就可以变成这样的口诀:“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凳上。”这样有故事情节的口诀,学生往往听过一遍印象就很深刻了。

7.图片法。图片是直观形象的最佳载体。小学生对图片的兴趣总是比较大的。这样在识字教学中,字与图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字义。

8.演示法。一些字形相近,字义相差很大的生字,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演示、动作的演示来为学生增加识记的效果。如“渴”和“喝”的辨析,老师通过表演喝水和口渴焦急的模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完成识记“渴了要喝水”。

9、拆字法。教会意字时,可让学生将汉字拆开来理解,如:“不”、“正”就是“歪”;“小”、“土”,就是“尘”“上小、下大”就是“尖”;把“米”卖出去就是“粜”米。

10、对比法。少数汉字的字形很相似,只是笔画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读音和意义就不同了。这些汉字学生最容易认错写错。如:“土—士,己—已—巳,未—末”等,这类汉字让学生把它们的笔画长短进行比较,分别组词,以意义来记形体,也可编顺口溜来记字形。如“关巳不关己,半关变成已”,已巳己---“已yi半巳si满不出己ji”。戊戌戍---“点戍shu 横戌xu空心戊wu”。

11、形旁辨析法。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形体也非常相似。这类字如果不懂它们的意义,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如睛—晴—情—清”。教这类字,就要让学生找出形旁进行辨析。

12、声旁辨析法。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只有一笔之差,学生很容易出错,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为了增强趣味性,还可编些顺口溜,如:“包”字有“书包”,遇“火”成大“炮”,遇“足”善长“跑”,遇“水”吹“泡泡”,遇“雨”下“冰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大增。

13、归类记忆法。有些汉字的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把这些汉字集中起来,通过比较,找出特殊性,再进行归类,告诉学生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记忆。如“底、低、抵”和“纸”字的“氏”字下面没有点(因为一张白纸,上面是没有黑点的),其它凡是音节di的汉字都有点。

14、变字游戏:如添一笔变一字,“王—玉—主”,“日—目—旧—旦—田—白—申”;减一笔变一字,“体—休”;改变某一笔的位置变一字,象“庄—压”,“犬—太”等。

三、活动小结:

汉字是方框里的艺术,方寸之间笔画变化包罗万象,我们要多动脑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并反复记忆,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反复订正错别字,只有这样,我们对生字的识记才会事半功倍,错别字也就会大大减少。

《识字教学方法趣谈》说课

王家畈中心小学 潘小红

学情分析:

正确地书写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由于网络的普及,办公的无纸化,家长对学生重视智力培养,不重视书写,导致学生的书写质量越来越差。学生的识字只停留在表面,对汉字的形、音、义没有统一起来,机械地记忆等,我们在检查学生作业时,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写了错别字而不自知的情况。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因而开展本次活动。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分析常见错别字,了解成因。学习汉字的特点,了解造字方法。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是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活动展示法,师生互动,分组竞赛,临场发挥,注意生成。

教学环节:分为三个活动:辨析错别字;造字方法举例解说—---六书;识字方法例谈。

活动一:辨析错别字

通过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的改错分析,得出当前小学生的别字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形近致误,同音近音致误。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增添笔画,2.删减笔画,3.改变形近部件,4.改变间架结构。

活动二:造字方法举例解说—---六书

汉子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学生了解造字方法,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础。结合错字的分析,讲解汉子的造字方法---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字一故事,为识字方法的选用做铺垫。

活动

三、识字方法例谈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师生竞赛和生生竞赛的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学得了多种识字方法,并在举一反三地应用中得到强化。

1.比较巩固法。2.字义辨析法。3.部首归类法。4.猜谜法。5.想象法。6.口诀法。7.图片法。8.演示法。

9、拆字法。

10、对比法。

11、形旁辨析法。

12、声旁辨析法。

13、归类记忆法。

14、变字游戏等。

活动小结:汉字是方框里的艺术,方寸之间笔画变化包罗万象,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反复记忆,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只有这样,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才会事半功倍,错别字也就会大大减少。

说板书:

本节课采用店子白板教学,内容是在框架下的生成,板书是及时生成的东西,一板一面。

《识字教学方法趣谈》教学反思

王家畈中心小学 潘小红

正确地书写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由于网络的普及,办公的无纸化,家长对学生重视智力培养,不重视书写,导致学生的书写质量越来越差。学生的识字只停留在表面,对汉字的形、音、义没有统一起来,机械地记忆等,我们在检查学生作业时,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写了错别字而不自知的情况。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因而开展本次活动。

本节活动课标明确:分析常见错别字,了解成因。学习汉字的特点,了解造字方法。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是识字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采用活动展示法,师生积极互动,临场发挥,分为三个活动:辨析错别字;造字方法举例解说—---六书;识字方法例谈。

活动一:辨析错别字

通过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的改错分析,得出当前小学生的别字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形近致误, 如:拢-扰;己-已;拔-拨;代-伐;今-令;体-休;钓-钩;川-州;渴-喝;账-帐„„同音近音致误,如:做-作;克-刻;再-在;以-已;座-坐;又-有;带-戴;必-毕„„。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增添笔画,如琴、纸、考、驶、猴、武、丧、式、展、迎等。2.删减笔画,如诉、添、补、真、或、柳、舞等。

3.改变形近部件,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暖”的右侧写成爱; “摘、滴”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

4.改变间架结构,如:“落” “薄”写成左右结构,“荆”“猫”写成上下结构等。活动二:造字方法举例解说—---六书

汉子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学生了解造字方法,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础。结合错字的分析,讲解汉子的造字方法---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字一故事,为识字方法的选用做铺垫。

活动

三、识字方法例谈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师生竞赛和生生竞赛的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学得了多种识字方法,并在举一反三地应用中得到强化。

1.比较巩固法。如教“难”时,联系以前学过或看到过的“谁”、“推”、“堆”、“准”等,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左边的部首是与该字的意义有关的。联系已学的熟字学生字,大大减少了因为学习的负迁移而写别字的现象。

2.字义辨析法。如“土”、“士”、“元”、“园”、“圆”在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的基础上组成“土地”、“战士”、“一元”、“花园”、“圆圈”等词进行比较识记。这一办法较为有效地减少了形近字的混用。

3.部首归类法。教“胳、膊、肩、脊、胃、肝、脏”等字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部首都是“月”,与“肉”有关,都与人身体相关,表示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

4.猜谜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部件,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学生认识生字,创设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如“告”的谜面是“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样,学生就绝对不会再把告字的上一部分误写作“牛”了。

5.想象法。如教学“钓”时,为了与“钩”区分开来,就让学生想象,这撇折就像是钓鱼的鱼钩,钓鱼时要把他藏起来,鱼儿看不见鱼钩,我们才能钓到鱼;如果鱼钩露在外面被鱼儿看到了,就钓不到鱼了。

6.口诀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顺口溜进行字形字义教学,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碧”字的教学就可以变成这样的口诀:“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凳上。”这样有故事情节的口诀,学生往往听过一遍印象就很深刻了。

7.图片法。图片是直观形象的最佳载体。小学生对图片的兴趣总是比较大的。这样在识字教学中,字与图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字义。

8.演示法。一些字形相近,字义相差很大的生字,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演示、动作的演示来为学生增加识记的效果。如“渴”和“喝”的辨析,老师通过表演喝水和口渴焦急的模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完成识记“渴了要喝水”。

9、拆字法。教会意字时,可让学生将汉字拆开来理解,如:“不”、“正”就是“歪”;“小”、“土”,就是“尘”“上小、下大”就是“尖”;把“米”卖出去就是“粜”米。

10、对比法。少数汉字的字形很相似,只是笔画的长短和位置不同,读音和意义就不同了。这些汉字学生最容易认错写错。如:“土—士,己—已—巳,未—末”等,这类汉字让学生把它们的笔画长短进行比较,分别组词,以意义来记形体,也可编顺口溜来记字形。如“关巳不关己,半关变成已”,已巳己---“已yi半巳si满不出己ji”。戊戌戍---“点戍shu 横戌xu空心戊wu”。

11、形旁辨析法。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形体也非常相似。这类字如果不懂它们的意义,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如睛—晴—情—清”。教这类字,就要让学生找出形旁进行辨析。

12、声旁辨析法。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只有一笔之差,学生很容易出错,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为了增强趣味性,还可编些顺口溜,如:“包”字有“书包”,遇“火”成大“炮”,遇“足”善长“跑”,遇“水”吹“泡泡”,遇“雨”下“冰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大增。

13、归类记忆法。有些汉字的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把这些汉字集中起来,通过比较,找出特殊性,再进行归类,告诉学生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记忆。如“底、低、抵”和“纸”字的“氏”字下面没有点(因为一张白纸,上面是没有黑点的),其它凡是音节di的汉字都有点。

14、变字游戏:如添一笔变一字,“王—玉—主”,“日—目—旧—旦—田—白—申”;减一笔变一字,“体—休”;改变某一笔的位置变一字,象“庄—压”,“犬—太”等。

汉字是方框里的艺术,方寸之间笔画变化包罗万象,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反复记忆,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

而且,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错别字反复订正,不放过一个,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订正,订正后再交老师评阅,也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后,专门上一节“找姐妹、找朋友”的纠错课。此外,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变字练习:如添一笔变一字,“王—玉—主”,“日—目—旧—旦—田—白—申”;减一笔变一字,“体—休”;改变某一笔的位置变一字,象“庄—压”,“犬—太”等。

上一篇:对口升学英语语法总结下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