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2024-10-09

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7篇)

1.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篇一

正确认识高中课改中的素质教育

正安县第二中学 冯建红

一、考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在学习结束时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者进行区分或筛选,这种考试称为终结性评价;一个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了解个人的学习优点和缺点,以便反馈,同时可以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这称之为形成性评价。无论是考试的筛选功能还是诊断功能,在现阶段都是必要的。通过考试进行筛选虽然不是完美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的和公平的方法。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甚至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是把素质教育大大窄化了。当然,素质教育有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目的、考试形式等进行深刻变革的要求。在考试制度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全国统一的考试,改变一次性考试,实现考试制度的多元化和多次化;在考试内容上,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特别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目的上,需要将考试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使考试主要服务于改善教育过程;在考试形式上,需要注意将标准性考试与开放性考试结合起来,使考试成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而不是消磨创造性的活动。

二、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的各项工作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最终是以知识甚至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测量内容,并以知识掌握的程度作为评判的标准。这是传统教育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升学竞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结果一是放松了学生发展的其他重要任务.一是形成了教与学的被动的死板的关系。所以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是,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或忽视知识教育,在科学急速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是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不可能不重视知识和理性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知识观并不等同于以往的知识教育,它把在知识和理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和学的革命作为自己的深层任务。如果学校教育在知识和理性教育中不能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不重新确立师生关系和授受方式,素质教育也是不能真正贯彻的。

三、课外活动只是素质教育方式之一 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以为搞点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外搞素质教育,课堂内搞应试教育”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明确了素质教育不仅不忽视而且非常强调知识与理性教育,不仅不反对考试而且非常重视考试的运用和改革。不仅不反对升学而且非常重视升学的准备,那么,就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内不仅要搞素质教育,而且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匍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场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环节。课堂教学能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标志。许多教育改革的口号呼来唤去,可是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却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的思想能否落实,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依赖课堂教学的改革。

四、升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我国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痼疾之一。素质教育提出的一个直接针对对象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主要的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但是升学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绝不是一回事。基础教育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为升人高一级学校做准备,一是为就业做准备,二者不可偏废。作为普通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以升学为主要任务是毫无疑义的。尽管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有所损失和牺牲,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完全改变这种状况,而且通过升学培养和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很有效的动力。由于有些人将素质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所以产生了“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的怪现象。殊不知,年龄越大、年级越高,素质教育的内容越丰富、任务越繁重、意义也越重大。

2.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篇二

如今,青少年学生是一个庞大的上网群体,网络已成为其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不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而是消极地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教师的这种陈旧的观念需要及时更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把网络道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体系。学校可多开展文明上网的专题宣传,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扩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网络 篇三

针对以上不良现象,班主任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1、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端正对网络的态度,我们要告诉学生:

(1)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游戏所宣扬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会诱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仅仅利用网络进行游戏实在是 “大材小用”,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利用网络的种种功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2)网上交友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扩大青少年交往范围,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许多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如果在交友时不加选择,随意与网友见面,就有可能上当受骗,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上网环境。老师和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但提倡有节制、有选择地上网。一些黑网吧很容易发生斗殴、被黑心老板扣押、环境恶劣而导致伤亡等事故。为了自身安全,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或学校机房上网。

(4)上网确实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不能因上网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亲情、友情和学业等;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为重要。

2、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丰富多彩的网上世界和简单快捷的网络文化,对学业负担比较重的中

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使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告知学生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要求他们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3、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要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网络转移到现实世界,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 “网瘾”。

4、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流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来矫正。

5、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展开有关网络安全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6、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

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要让家长了解网络的一些危害,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课余生活,并要求家长严格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访问站点,避免学生沉溺于游戏和接受不良信息;同时要求家长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录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7、告知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注意事项班主任要告知学生:上网聊天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或照片;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

校名称、密友等信息;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对说话内容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要以沉默的方式对待;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不要与网友单独吃饭;当网友提出单独到出租屋或宾馆、旅店玩时,绝对不能答应;约会前须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应选在公共场所。对青少年进行网络

4.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篇四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225411)吴栋

[摘要]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很有兴趣去探索网络世界。在这个网络世界中他们能开阔视野;得到平时得不到的知识;能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新闻等等。但是同时也受网络世界黄色、反动等不法信息的诱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本文针对这个社会问题提供了五个建议。

[关键词]学生 网络 文明 观念

对于我们现阶段的高中学生,信息化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一方面几乎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子教室、网络,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完成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现在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里已经有了个人电脑,有的甚至有两台以上,而方便快捷的电信、铁通ADSL宽带也已经步入千家万户;再者现在市镇里多如牛毛的网吧一天24小时来者不拒地接待着我们纯真的学生。

据2009年1月CNNIC发布的第2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我国目前网民数量有2.98亿人,其中10-19岁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5.2%。再据有心人对某高中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的人上网主要玩游戏,5%的人上网主要是聊天,4%的人上网主要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由于青少年身心不成熟,意志力较差,生活阅历肤浅,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不能自拔。就我校而言也有不少调皮的学生,夜里甚至翻墙去网吧通宵上网,第二天瞌睡连天地来上课。不少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并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众多媒体、专家以及各类社会人士对此忧虑万分。为此学生家长、教师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一度更有传闻说某市要取缔市面上的所有网吧。

我觉得事情远没有那么可怕,任何事物都有辩证性,我们不仅仅只看到网络带来的弊处,更要看到它的优点,看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看到它对于我们的帮助。如何消除学生家长、老师们的谈网色变,就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这个新事物,帮助学生“健康上网”、“绿色上网”。

一 展示网络对学习积极的、有帮助的一面

爱玩本来也是学生的天性,更何况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很多时候可以满足他们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心理期望。面对网络游戏刺激的声音,精美的画面,虚拟的奖励,他们常常不能自拔。很多游戏在学生付出一些时间之后会得到“升级”,拥有比别人更强大的权限,这也让学生也有优越感。以至于很多学生上网甚至只知道有网络游戏这么一项活动。

我们要避开其锋芒,相反地给学生更多地展示网络其强大的帮助人们学习、生活的能力,比如很多学习网站,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等。某个历史名人的生平,他查了很多书籍查不到,而网上一搜索,几秒钟全搞定。让学生发现,原来他平时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的帮助来解决。转移学生部分的兴趣,让网络真正地能够对他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二 展示不文明上网以及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坏影响

不文明上网已经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由网络引发的暴力、色情、诈骗案件也时有发

生。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有不少的伤害。而且在青少年的犯罪形态中,基于网络诱发的犯罪已呈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犯罪案例,或者荒废学习、荒芜生活的例子,甚至可以安排一些“现身说法”之类的视频给学生以心灵上的触动,让他们引以为戒,从而在上网的时候心理也有所顾忌,对其产生的后果有所预见。

三 适当地引导学生进入简单的益智的游戏

很多大型网络游戏就像个电视连续剧,你看了一集就想接着看下一集,很容易 “上瘾”。而很多游戏类网站具有的很多比如牌类游戏之类的小型游戏,又据有赌博性质,它们使用如“游戏币”、“金币”之类的虚拟货币来满足上网者现实中得不到虚荣、快感。所有诸如此类游戏,我们要跟学生适当地分析其带来的后果。而我们知道让10几岁的青少年完全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安排、引导他们游戏的方式完成某些学习内容,或者下载一些比较简单的、益智的、开发脑力的游戏,比如小游戏“连连看”,就可以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

四 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地改变观念以及正确疏导

学生在校之外的时间其实是超过在校时间的,这就要到我们的家长要参与到这个社会活动中来。家长是生活的老师,家长也不能谈网色变,要解放思想。很多家长把家中的电脑上了密码,完全杜绝子女在家里上网。这让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们反而对网络更好奇,上网的时候更要窥其奥秘。以至于很多人一到假期就整天泡在网吧,还造成了额外的负担。所以家长也理应想开,这是个离不开网络的世界,他们的子女将来就是要用电脑、网络去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一代。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上网时候有所取舍。有个聪明的家长曾经就对爱上网的儿子提要求,要求他帮助自己上网查一些生意方面的资料、经验之类的,让儿子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他的正确上网得到了价值上的体现,他学到了网络对他的帮助。但是可以适当地使用屏蔽不法网站的软件加以控制。

五 加强网吧管理、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上网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其实很是很听话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自觉性不高,经不起网络或者部分社会不良青年的诱惑,离开家长、老师去经常出入一些无人正确管理、不规范的网吧。这就要求我们的全社会一起来保护青少年“绿色上网”,帮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指明方向。所以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加强网吧管理,建立一个健康、健全的体制来共同对付这个社会问题,使学生网络犯罪、荒废学业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屏蔽。

总之,针对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在对待学生上网方面“宜疏不宜堵”,既要认识到网络的弊端,也要认识到网络的长处;既要帮助学生跟网络适当“拉开距离”避免他们网络上瘾、网络犯罪,也要“开放思想”帮助他们学习、利用、创造好新时代的网络,用网络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绍花 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健康上网.2005.6.28

2.李英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上网问题(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陈婕 关于如何对待中小学生上网问题的思考(N).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篇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早已在我国普及开来,许多家长也给孩子们配上了手机,学生使用手机本也无可厚非,它给家长带来了许多方便。可是,当手机在给学生以及家长等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不和谐的现象。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一旦将手机带入教室便会有意无意地玩弄手机、打游戏、吸引周围同学观赏、玩耍,甚至起哄;如不关机,难免自习、课堂上手机铃声不断,干扰课堂秩序;

第二,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的时候频频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抬头(用手机)拍照等,上课不听讲,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

第三,携带手机有损于学生健康成长,过多地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或者到网上去下载笑话,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段,它不仅是为高中学习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树立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手机仍属较高档次消费,况且学生还未能赚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尽管许多学校和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明知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但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做依照,只能建议而不敢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因此,特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第五,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严重影响了考场纪律,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

第六,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还有些学生发短信谈恋爱;

第七,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第八,手机进入学校除了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现象,虽然很多家庭有购买能力,但虚荣心会使孩子盲目跟风、攀比,每月几十到几百元的话费,也加重了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我们对部分学生家长做过调查,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从家长发回来的200份回执单中可以看出,几乎没有家长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但是也引发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家庭、学校、身心健康等。

一、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

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

4.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5.引发安全问题。

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

6.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具有关统计表明,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

二、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呢?

1、与孩子约定联络时间

父母为孩子购买手机从家长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与孩子联络,家长要与孩子约定好联络时间,由家长打给孩子或者说要求孩子给家长打电话报平安。家长与孩子的联络有了规律,这样就免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另外孩子可选择时间开机,如中午休息时间,家长有事尽量在这个时间段内与孩子联络,以免联系不上孩子自生烦恼。

2、尊重孩子使用手机的隐私权。

利用手机发短信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家长容易犯翻看孩子短信的错误,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影响感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尊重孩子使用手机的隐私权,最好的方法是做个聪明的家长,勤观察孩子的状况,多与老师联络通过交流、沟通来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另外家长应提醒孩子在未征得主人同意以前,不应随意把玩他人手机;即使征得主人同意,也不得翻看他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如通信录、短信。

3、家长应丰富手机语言

手机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家长应注意与孩子通话时的语言。即使孩子的表现让您很生气、很着急,但是您也要注意语言艺术,让孩子知道您对他的关心。比如孩子忘了与您联络,到了约定的时间没收到孩子的电话您很着急,但是当您拨通孩子的电话时,您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您可以用缓和的语气对孩子这样说:“对不起孩子,我是不是打扰你了,因为到这个时间我没有收到你的电话很着急所以我就打给你了„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吗„记着下次要主动打给我,这是咱们约定的,说话要算数呀?”我不知道各位家长听到这样的问话您有什么感想,我想作为孩子这时会对他的家长另眼看待,至少会认为“我的老妈很亲切”。

4、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6.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篇六

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看你那德行”,“这人太缺德了”,人们说的这种“德”指的是社会公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有必要在教学当中重视“德育教育”。

我国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其前提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进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凝聚一个民族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在新阶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从学生抓起,充分发挥中国传统道德积极进步的作用,首先就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从自己的政治理念出发形成他全面系统的道德思想。他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仁”的含义最基本的解释是“仁者人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就是说要把人当人看,而且要爱人,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规则和人文精神的基础,学生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才能创造和谐家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董仲舒根据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出“三纲”《春秋繁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举贤良对策》说。宋元时期 ,人们在管子的礼义廉耻上,配以孝悌忠信,就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

张岱年先生在《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在总结传统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九个主要规范:公忠、仁爱、诚信、廉耻、礼让、孝慈、勤俭、勇敢、刚直的“九德”。

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卷本《规范卷》中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选取了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它们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这些道德规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纲目,道德规范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道德文明上的智慧和贡献,当然,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又具体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成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有效工具。所以,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既要继承也要批判。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特点 :

第一,历史悠久,良莠杂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政治性明显,它必须服从并服务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要让学生有所鉴别,融入社会主义道德观。

第二,紧密结合社会政治,服务于宗法等级制度。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另一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反映了先哲们所具有的自觉为社会政治服务,为社会的安定和谐服务的务实精神,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宗法制度,一个是等级制度。在中国社会中,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和社会细胞,在一个“家”中,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之间的.血缘关系,还有主人与奴仆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社会治理得如何,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关键在家。

第三,入世尚仁,重义轻利。任何社会都需要用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在社会中共同生活。“仁者,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以及“恭、宽、信、敏、惠”等都是人情世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坚持其入世性质的同时,却又在世俗生活中尚义不尚利,提倡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孔子告诫人们要“见利思义”,见到利益要想到道义,只有通过节制人对利欲的追求,自觉“存义去利”,才能保持国家清廉和公平。

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在现实生活中特有的义气:对国家民族——尽忠义,对父母长辈——行孝义,对亲人——重情义,对朋友——讲信义。人们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施行道义直致舍生取义。“为义”已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信条,“舍生取义”的高尚境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捐躯、为民献身。

7.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篇七

坎山镇小王攸优

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学习情况作出的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体现出学生的自主精神,它能使好学生学得更好,使后进生也充满信心,努力进取。

一、研究的意义、目的一、关注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任何结果都必须由教师一人来评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我觉得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起主观能动性,从中学会学习和思考,增强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评价中来,可以减少音乐老师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由于采用了学生自评、教师测评结合的方式,从而保证了音乐学习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要学生怎样”、“不许学生怎样”以及“禁止学生怎样”的禁锢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为有利。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评价中来,进行自我评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我参照、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参照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与同伴的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等等。每一个学生其实他都会对自己作评价。在上课时我们可以经常性的问学生: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你觉得自己唱得怎样?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优点,承认自己的不足,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我们通过让学生填写学生自评表,不定期地进行自我评定。自我评定的内容涉及了歌唱、舞蹈、器乐、欣赏、用具准备、大胆表现五个方面;旨在对学生的音乐、空间、肢体运动、言语等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方面进行全面的推进。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的价值和效果上可以说非常值得我们大家推广。我在第一次发给学生自评表时,心里还没有底,不知道学生会怎样写。但交上来一看,学生们填写的基本上都十分客观,这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评价,而且可喜的是,有的学生还告诉我:“老师,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我的音乐水平真是有限,我要好好努力!”这说明了学生客观的自我评价促进了他们想要进步的念头,在某种意义上说,会使他们更积极地自觉地对待音乐,参与音乐。

※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人人都会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且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怎样评价自己。当然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你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好、较成熟,如果客观评价与你自己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节。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性格、才能和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为了把握住自己,为了将来回忆往事不留下更多的遗憾,请尽早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

※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定位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音乐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研究完善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研究措施

任何一个教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都必然地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如何评价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评价的方法与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正确运用考试评价学生。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辨别人才、发现人才、评价人才、选拔人才必不

可少的工具,自然有它自身的优点,但我们不能过分的依赖考试,也不能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方式。考试的确能够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但学生学习中的一些方面是不能量化的,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动机、学生的价值观、情感等。当我们把眼光只盯在学生得分数上时,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当我们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思路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学生身上蕴藏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创新的潜力。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对待、科学的分析、合理的使用这种评价工具,充分发挥这种评价工具的积极作用。

二、正确利用评语评价学生。

评语能够真实的反映每位学生的成长状况,还流露出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恰当的评语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家长对学生教育的情况有真实的了解,还能达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而且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趋向和情感的流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特别对一名“差生”来说,也许会帮助他认识自我,重新燃气希望,不断进步。有的评语表扬不少但使人不舒服,有的评语批评很严厉,但使人心悦诚服,有的评语让学生看了,如浮影掠过,有的评语却使人终身难忘。因此,评语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要用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易于领会和接受。学生在阅读了评语后,得到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三、正确利用表扬和批评评价学生。

(一)表扬

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任何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成长中的学生,迫切的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肯定自身的价值。如果受到的表扬出自教师之口,更会让他们提升对自己的认识,增强自信心。一句表扬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么?那么,赞美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表扬赞美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而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扬学生时,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好”、“不错”成了口头禅。这样冰冷生硬的表扬,不仅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怎能让学生欢欣鼓舞呢?

2.鼓励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识字8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说小金鱼在水里干什么?大多数同学受教材影响,给出了“小金鱼在吐泡泡”这一答案。而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回答:“有的小金鱼在捉迷藏,还有的小金鱼很调皮,它们给荷花姑娘挠痒痒,不信,你看荷花姑娘都禁不住笑了。”这样的回答,对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能可贵。如果像表扬其他回答一般的孩子一样说“你真棒”,显然没有把他爱想象的优点挖掘出来,表扬的针对性明显不强。所以我赞美他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孩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

评价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措施。鼓励是对学生的发展与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同,好学生因为学习出色而得到更多的表扬,而学困生得到的表扬也许会很少。因此,我们要更加关注,注意方式方法,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并在学生自信、自主和合作的情景中加以表扬。在学生发言时,要善于抓住那些闪光的地方,及时鼓励,促进学生发展。用一片爱心和真诚去发现、去唤醒、去感化、去表扬、去激励,不要让学生感到难堪和伤心,还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同时,给予每一个学生快乐,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于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

四、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学生是具有多样性的,不应当过早给学生定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不是选择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让教育适应多样性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大脑都有被开发的潜力,要充分认识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不同的学生在性格、智力上都存在差异,同时,再差的学生在智力发展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因此,在学生中没有绝对的“差生”,只要教师积极的关注学生,总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学时,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从而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分类要求,因人而异地评价,特别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有创意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潜能,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尝到学习的乐趣。

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教师的评价固然在学习评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多并不为教师所完全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的使用等,往往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对他们得了解和评价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扭曲。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评价学生,我们还更应该启发和鼓励学生建立自我评价的意识和开展学生的互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技巧和正确开展自我评价的态度、方法,使学生的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体验认识自我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最终让学生自主、有效地评价自我。

总之,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重生命的活力,富有人情味;注重个性的发展,提供个性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主体意志的培养,提倡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完善。

五、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1.调查研究阶段(2010、3--2010、5)

<1>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用语言描绘音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现状,对调查材料进行细致整理,全面分析,从而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2>完成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1.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6--2011、8)

实施阶段

2.课题总结阶段(2011、6--2011、8)整理课例、论文、经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 六.成果形式

上一篇:中央网络广播电视台下一篇:大班数学教案《剪“春”》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