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2024-07-13

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共8篇)

1.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一

(~年7月——~年7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增强、形成品牌、长胜不衰的重要法宝。东航酒店集团的成员企业点多面广,参差不齐,要逐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知名企业品牌,迫切需要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动力和支撑。因此,加强酒店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东航特点、酒店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特制定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三年实施纲要如下:

一、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组成和具体实践。东航酒店集团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个组成,作为党执政的微观经济基础,理应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为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贡献,也是酒店集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尽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断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人才强企战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人才和企业共同成长,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完全加入WTO,酒店集团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今后企业的竞争将从产品竟争、人才竞争过渡到文化竞争。通过企业文化的国际语言进行沟通和搏弈,使企业在更高层面上展开合作与竞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尤其对东航酒店集团这样底子薄,实力弱的企业,更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大功夫,花大气力,来强身固本,提高竞争能力。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将使员工充分认同共有的企业价值观,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而增强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社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信任和一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在新时期得到扩展,找到新的手段和载体,取得新的效果和业绩。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两个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精神的培育和关爱,通过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规范,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企业的两个文化建设双丰收。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人化”,是人的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使人的素质得到提升,使员工整体的行为方式得到统一,从而形成“政通人和”、“万众一心”的团结的局面,使企业上下和谐,左右协调,为建立和谐企业奠定了基础。

二、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东航集团“精诚共进”的总体文化框架内,构建酒店集团的企业文化。

2、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广大员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社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达到员工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共同实现。

3、坚持协调发展。

对酒店集团的企业理念、行为准则、视觉识别系统等企业文化的主体部分,由酒店集团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实施。各单位应认真按照集团的总体要求来贯彻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其他部分,因根据各企业地域、传统的差异,在集团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内进行调整和补充,使多元文化融会贯通,形成既有统一,又有特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酒店集团企业文化景象,共同推进酒店集团企业文化的繁荣。

4、坚持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既要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又要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推动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化。

5、坚持持之以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即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要结合企业实际,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反馈、修正机制,及时地动态地掌握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三、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永远坚持企业文化的正确方向;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不断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推进企业文明的健康发展;

以企业文明发展为动力,早日把酒店集团建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企业。

五、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东航酒店集团内,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匹配东航酒店集团发展战略,反映东航酒店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内强企业原动力,外塑企业亲和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快速发展与员工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占企业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早日把东航酒店集团建成业内一流的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六、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本次企业文化实施纲要是从~年7月到~年7月的三年计划。三年的企业文化实施纲要又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培训期。(~年7月—9月)举办一到二次由酒店集团班子成员、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企业文化培训班,请国内著名专家、东航企业文化负责人和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先进企业代表讲解企业文化、介绍成功经验,阐述酒店集团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基本内容,从思想上提~部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和执行力。

第二阶段,导入试点期(~年10月—~年12月)

将《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实施纲要》下发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学习,同时选择东方航空宾馆、青岛东航大厦、陕西航空大酒店三个单位为试点单位,先行导入《纲要》,试点运行,摸索经验,总结完善。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期(~年1月—~年5月)

在酒店集团下属各单位全面推广《纲要》。期中,组织二次经验交流会。(时间大致安排在~年1月和~年1月)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期(~年6月—7月)

到~年6月,利用一个月时间,对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对《纲要》进行一次修改、补充和完善。

到~年7月,进行一次自下而上的“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好事和十佳标兵”评选活动,召开“首届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表彰大会”。举办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形成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高潮。

七、东航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要求

1、领导带头学习,提高认识高度。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是一种自下而上总结,又自上而下推广的强势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责任,因此各单位的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首先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带头学习,带头宣传,身体力行,自觉贯彻,要做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和促进派,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出对策,要站在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执行力度。

在建立、完善酒店集团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推进机构。书记挂帅,主动承担起本单位企业文化管理师的职责。行政领导、工会主席、团委书记要成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发挥好党组织、董事会、经营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合力作用,从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执行机构,做到思想落实,组织保证,强势推广。

3、发挥整体合力,保证建设进度。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诸多流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党政工团,齐抓共进,形成合力,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共同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保证在酒店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要建立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进度。

4、注意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深度。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吸纳,不断完善的过程,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事业。我们在推进酒店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好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本土文化,借鉴好国外先进的管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建设深度,使酒店集团的企业文化常建常新,为建设和谐企业,为促进企业发展,为打造知名品牌做出积极贡献。

2.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二

《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提出, 要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妇女儿童用品、农资、建材为重点, 对制假售假、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生产聚集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及城中村、建筑工地、中小学校园等重点场所, 开展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打击“黑心棉”、“粉末砖头”、“瘦身钢筋”、“中药材造假”等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

《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推动企业落实汽车产品“三包”责任, 履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定义务。建立实施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鼓励中央企业率先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出台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 做好质量失信“黑名单”建章立制工作, 公布一批严重质量失信企业。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以物品编码系统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 推进质检、商务、金融、工商等部门间质量信用信息共享。

《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提出, 要加大质量法律法规的立法调研及修订力度。组织开展计量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标准化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立法调研及修订, 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法、设备监理条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立法研究。建立重点质量案件挂牌督办制度, 加强对质量违法犯罪案件的督查督办, 挂牌督办重点质量案件,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认证认可管理。组织开展轮胎、电线电缆、有机产品等认证产品专项整治, 开展强制性认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推进进口食品境外企业注册, 完善出口食品备案管理。

3.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三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和“三老四严”“苦干实干”“精细严谨”等优良传统为重要内涵的企业文化在中国石化的改革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引领与支撑作用,是激励中国石化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制胜法宝。为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要求,中国石化企业文化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以进一步凝聚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引领与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

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根本指南。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作风。

企业使命:为美好生活加油。

企业使命表明公司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理由。中国石化坚持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企业发展的方向,致力于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发展助力加油;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使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各利益相关方带来福祉。

企业愿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企业愿景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表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蓝图。为实现上述愿景,中国石化将致力于以下四方面实践:

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企业。全面实施“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使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经营环境中努力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升,保证公司长盛不衰。

致力于成为利益相关方满意企业。更加突出技术进步和以人为本,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展现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让员工、客户、股东、社会公众以及业务所在国(地区)的民众满意,努力成为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卓越企业。

致力于成为绿色高效能源化工企业。以能源、化工作为主营方向,做好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优化,在发展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发和高效利用页岩气、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开发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研发生产环保新材料,促进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努力成为绿色高效的能源化工企业。

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规模,更需要一流的质量和效益,一流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品牌形象,以及一流的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能力。中国石化要对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成为治理规范、管理高效、文化先进、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强、拥有世界一流技术、人才和品牌的先进企业。

企业价值观: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

企业价值观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在企业制定战略和进行生产经营行为时必须坚守的原则和标准。

人本——以人为本,发展企业。从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出发,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研发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为员工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员工生活得更加幸福。

责任——报国为民,造福人类。继承弘扬“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同步贡献业务所在国(地区),履行好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责任。全体员工坚守“有岗必有责,上岗必担责”,为企业发展拼搏奉献。

诚信——重信守诺,合规经营。把信用立企作为企业的发展之基,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做到“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为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精细——精细严谨,止于至善。以严格的要求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养成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追求生产上精耕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创新——立足引领,追求卓越。坚持创新驱动,把发展动力转到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市场发展,打造行业标杆,成就卓越品质。

共赢——合作互利,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包容、精诚合作、互惠和谐。遵循和尊重业务所在国(地区)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汲取、融汇合作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经验。帮助客户提升价值,企业发展惠及周边社区民众,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企业作风:严、细、实。

企业作风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工作风气,是企业内质的外在表现。中国石化坚持弘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等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将“严细实”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严:就是“严字当头”。对待工作,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细:就是“细字当先”。工作中要始终拿着“放大镜”,对每个节点、每个工序、每个需要检查或注意的地方,一丝不苟,一点一点去做好过程控制和节点控制。

实:就是“实字当家”。坚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静下心来谋发展,沉下身子做事情。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继承中华民族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管理的优秀成果,建设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与社会共同价值观相融合、具有国际化公司特征的企业文化,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90456

基本原则。

源于实践,引领发展。坚持从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提炼价值理念和管理模式,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实践。

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企业优良传统和管理经验,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持续优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突出共性,上下一致。坚持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的统一性,各单位要在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的统领下,培育和塑造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领导垂范,全员参与。各级领导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与推行者,必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践行和传播,共同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先进而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是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发挥文化管理的本质作用,引领和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指导制度建设。

以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修订完善现有制度,指导制定新制度,建立体现文化导向、与价值理念协同一致、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建设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理念要求。

转化成员工自觉行为。

把价值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落实到每名员工的岗位责任中,切实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持续完善和推行《员工守则》和《职工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以共同的行为准则引导和规范全体员工行为。

推进专项文化建设。

专项文化包括企业在某一经营管理领域用于指导经营管理实践的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内容。积极开展专项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实践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集团公司将同步推进专项文化建设,如:安全文化、环保文化、质量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等。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深化专项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

规范基层文化建设。

加强价值观管理和价值理念落地的实践研究,有效推进并进一步规范基层文化建设。结合“三基”工作,突出“严细实”导向,增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理念融入流程、制度、职责,推动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及战略举措在基层落地、在岗位践行。通过开展讲“石化故事”、评选“感动人物”等活动,引导广大基层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跨文化管理。

重视文化差异对公司改革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系统开展跨文化管理研究,掌握企业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冲突、提升管理、促进共赢的规律和对策。开展跨文化管理针对性培训,增强公司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在复杂文化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推进境外企业、境内合资合作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工作,为公司国际化发展及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谐有利的文化环境。

提升企业形象。

加强品牌管理。根据核心价值理念内涵,加强品牌战略研究、规划、整合及传播,规范品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充分发挥中国石化品牌及组合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注重形象塑造。适时修订《集团公司视觉识别手册》,规范使用形象标识,不断提升标识的价值和影响力。加强企业形象正面宣传,维护好社会公共关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创造就业岗位,诚信交纳税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履行好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宣传推广。集团公司将统一制作相关宣传片、手册、海报及广告等,引领并规范各单位企业文化宣传。各单位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员工自觉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确保中国石化核心价值理念入眼入脑入心。对外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策划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展示和传播中国石化良好形象。

持续总结交流。定期组织企业文化培训,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各单位科学规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适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培育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经验。

完善保障措施。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负总责。要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统筹策划,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并及时反馈的工作体系。要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科学高效开展。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文章源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2016年11月15日印发:中国石化党组〔2016〕231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2016年修订版)》的通知】

(责任编辑:李 直)

4.安徽公路文化建设实施纲要 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徽公路核心价值体系,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安徽公路科学发展,进一步增强行业的软实力,全面提升公路行业形象,现结合我省公路实际,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安徽公路文化内涵及核心价值体系

1.安徽公路文化基本内涵:是全省公路行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积累的,体现时代精神和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和行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在整个公路文化体系中,精神文化是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路行业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体现行业价值理念、构建公路特色文化的重要保障;物质文化是展现公路行业建设发展成就的外在形象、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2.安徽公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行业使命:建设和畅公路,服务安徽崛起

公为天下谓之和,大道之行谓之畅。当前安徽已步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路行业肩负的使命将是建设和畅公路,发展现代公路服务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安徽崛起。新的形势,要求全省公路行业应着力调整公路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完善行业管理,加快推进公路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努力提高服务于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共同愿景:公路科学发展 行业文明和谐

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高效、法治有序、充满活力的发展理念,建设一个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通畅、优质经济、环保舒适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公路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公路与人、公路与自然、公路与社会更加和谐。

――行业精神:奉献、创新、进取、人本

大力弘扬“敬业、奉献、团结、开拓”公路行业的铺路石精神;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皖人的创新精神;践行“踏实稳健、勇往直前”徽骆驼的进取精神;体现“路畅人和、和谐共享”的人本精神。

――核心理念:修路修身,养路养心

安徽公路文化核心理念包含四个范畴:“路”——即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公共产品。公路部门承担着管理职责,修负责任的路,建负责任的行业,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适的公路基础设施,通过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实现公路行业的价值;“人”——即公路的

产生源于“人”,发展依赖“人”,目的终于“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路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体公路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身”、“心”——即品行操守和思想道德境界,是人们在不断进行内省和提升后的一种内在素质的表现方式。公路的发展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支撑,要打造卓越的行业文化,使得公路通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路”是公路人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而这种实现的过程体现出一种尊重“人”的品质,一种展示“身”、“心”的状态,一种追求和谐的境界。

二、公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3.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和谐与创新型行业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公路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为实现安徽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坚持文化建设与公路发展相适应原则。立足公路实际,体现行业特色,以促进公路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运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继承和发扬公路行业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相关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化成果,勇于进行文化创新,使安徽公路文化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5.坚持人本理念与素质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价值、激发人的潜能,为公路文化建设立足点。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公路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作为公路文化建设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6.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全省各地文化背景各异,经济发展不平衡,要选择重点,抓点带面,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以统一规范的文化引领全局。要在实践中探索,抓好典型,不断总结公路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鲜经验,推动全省公路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7.坚持公路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公路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两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加强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确保公路事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和精神动力,也是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公路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种文明创建活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鼓舞职工士气,增强行业生机与活力。

三、公路文化建设基本目标

8.总体目标:力争用五至六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公路文化体系。通过公路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营造团结和谐、充满活力和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公路行业的软实力,促进安徽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公路文化推进年(2010-2011年)。深入推进安徽公路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公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在全省公路系统形成共识。编写《安徽公路文化手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定

公路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宣传骨干队伍建设,初步构建起安徽公路文化价值体系。各市公路部门和局直单位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根据本地区文化特色,制定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深入推进公路文化硬件建设。将徽风皖韵融入公路建设之中,健全公路标志标识,完善安保工程,改善路域环境。全省每年创建1000公里左右省级文明示范路,每个市每年至少创建一条省级文明示范路。全省公路系统基层站所视觉标志标识规范化建设100%达标,全省公路系统基层站所“五小工程”(即小图书室,小食堂,小画廊,小健身房,小运动场)建设80%达标。

深入推进“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向纵深发展,延伸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在合肥地区建成“一路一站一大队”示范工程。

深入推进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策划一项安徽公路文化建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建一批学习型组织和书香机关,省局、各市公路局、省局直属单位机关设立职工书屋,图书数量不少于2000册,各公路分局不少于1000册,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电子书屋;成立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业余文化艺术团;成立全省公路系统书画美术协会,成立中国公路摄影协会安徽分会,并定期举办书画摄影展;创办全省公路系统核心杂志。

深入推进公路文化示范点的建设。每个市至少建成一个市公路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在皖北、江淮、皖南地区分别树立一个全省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争取申报一个部级文化示范单位。评选全省公路系统十佳模范人物。

――公路文化提升年(2012-2013年)。提升丰富安徽公路文化价值体系。结合安徽公路行业特点,深化安徽公路文化内涵,努力培育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公路文化品牌。深化安徽路文化、桥文化、公路执法文化、公路养护文化、站所文化、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各市均有一批从事公路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塑造“标识鲜明统一、布局科学合理、管理手段先进、服务措施到位、环境整洁幽雅”的公路形象。基层站所视觉标志标识进一步规范,并向各级公路机关延伸。“五小工程”建设全面达标。创建一个省部级文明示范单位。在每年创建1000公里省级文明示范路的基础上,创建文化公路,提升创建品味和层次。

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在“微笑服务 温馨交通”活动基础上,树立一个体现安徽公路行业特色的服务品牌,全省公路系统树立三个以上典型示范单位,通过与媒体合作,评选十佳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和先进模范人物。

提升“五个一”活动水平。安徽公路文化建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对全省公路系统学习型组织和书香机关建设情况进行考核,60%以上达标;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业余文化艺术团每年巡回演出不少于2场;每年书画摄影展不少于1次;《江淮公路》杂志每年发行不少于6期。

――公路文化巩固年(2014-2015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安徽公路文化建设成果。基本完成安徽公路特色文化及其子文化的设计和整合工作,基本形成具有徽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

安徽公路文化体系,并使全体公路职工对公路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率达到90%以上。

继续巩固基层站所视觉标志标识规范化建设、“五小工程“建设、文明示范路建设、“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五个一”活动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成果,逐步将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根据我省公路文化建设发展的实际,寻求新的载体,实现新的跨越。

在安徽公路文化得到认知认同的基础上,使文化建设由理念层、形象层向制度层渗透。归纳、整理我省既有公路管理制度,汇编成册。着力构建符合安徽公路文化理念和公路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职工行为。

对我省公路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完善补充、巩固提高。认真总结六年来公路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召开公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命名表彰先进。编辑出版一批公路文化研究成果,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和生动教材。根据安徽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安徽公路文化建设新的五年实施纲要。

四、公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9.用公路文化凝聚人心。围绕安徽公路发展战略,用优秀的行业精神引导人、激励人,营造团结和谐,充满活力和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推进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0、用公路文化变革管理。以全新的文化思维变革管理手段,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建设有特色的安徽公路文化,树立起管养、安全、竞争、人才等新理念,用这些先进的理念统领公路行业的各项工作,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

11.用公路文化规范行为。在公路文化建设中,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安徽公路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增强全体员工的自我道德约束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广泛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使全行业职工普遍增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行为意识。

12.用公路文化打造品牌。按照安徽公路的发展战略,初期以统一公路视觉标志标识为主要工作,强化形象建设,并逐步导入行为和理念识别系统,按照高定位、高起点、高品位的战略思路,把创建“品牌”的过程作为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的过程。狠抓收费窗口服务品牌建设。不断延伸服务领域,挖掘公路文化品牌内涵,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公路文化品牌的生命力,推动公路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载体

在总结我省公路系统开展的特色活动载体经验基础上,以公路文化“五大工程”为活动载体。

13.文化公路建设工程。以“文化公路”建设为抓手,展示安徽地域文化特点。“文化公路”的基本含义是建立在“畅、安、舒、美”文明示范路基础上,包含体现先进的建养管理念、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生态文明和人文理念的现代公路。“文化公路”集中体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对于提升公路行业的服务理念、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

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总结我省近年来的文明样板路创建、基层建设年活动、公路视觉标志标识推广及“五小”建设活动的丰富经验,完善创建机制和评价标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有重点地在全省开展文化公路建设活动。“文化公路”的路段选择要有代表性,建设标准要有先进性,建设活动要有创新性,建设内容要有丰富性。逐步推行公路形象统一战略,统一规范公路行业工作场所、指示标识、公示栏、宣传牌、公务交通工具、执法装备、主要办公用品的外观,统一行业标准字、标准色。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向社会展示公路行业的良好形象。

14.精细化管理推进工程。以精细化管理建设为抓手,推进管理创新。在全省公路系统范围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公路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标准,组织编写职工行为准则手册,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徽公路行业管理规范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管理体制、组织形式、队伍结构的新变化,根据自身的工作特征和服务要求,建立健全符合科学管理要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规章制度,把公路精神文化渗透到公路行业管理制度层面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入手,突出抓好岗位责任制落实,细化行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监督检查。

15.学习型组织创建工程。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夯实公路文化建设基础,加快创新型、知识型和科技型公路行业的形成。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指导意见》。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书香机关”创建活动,充实学习的内容,除了公路行业自身的管理知识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行业的业务学习,扩展横向知识面,创新管理思维,努力探索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深化公路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以“学树创”为载体,开展向各行各业创新模范学习活动,形成创新型行业浓厚氛围,为专业科技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以举办合理化建议活动为载体,通过培养、树立、学习创新型先进典型,促进公路行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6.行业服务品牌建设工程。以深化“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为抓手,打造公路服务品牌。按照“塑造最能反映行业文明程度精品、培育最能折射行业文明程度亮点、选树最能发挥示范作用典型”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方向性、创新性、广泛性、示范性的原则,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以省内一流、国内领先为标准,不断深入开展“文明示范路”、“文明处(科)室”、“文明职工”、“文明收费示范窗口”、“文明路政执法标兵”等创建活动,打造一批行业服务品牌,真正为全社会提供通畅便捷的公路基础设施服务、尚法弘德的行政执法服务和规范礼仪的窗口服务。结合我省公路行业实际,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文化、专业文化和组织文化,努力形成具有浓厚公路行业特点、体现行业精神内涵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机关管理文化、站所文化、企业文化、路政执法文化、廉政文化等。

17.公路文化产品创作工程。以推进基层“五小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基层文体生活。着力推进基层单位图书室、健身房等文化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公路职工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一批职工业余文化团体,办好多种形式的行业文化建设载体,开展文化研究,组织一批公路文艺作品创作,争取出版一些公路文化作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建公路路史馆、展览厅,全面反映公路发展历史,增强公路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摄影、书法、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公路文艺人才,在机关、基层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形成一批文艺爱好者团体,鼓励职工创作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既宣传公路成就,又展示职工风采。通过这些行业文体活动,进一步充实广大

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构筑行业发展的和谐氛围,培养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全行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

六、公路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8.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将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公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公路文化建设的具体纲要和实施方案,做到“三明确、三落实”,即明确目标、任务、职责,落实资金、措施、人员。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公路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基层单位公路文化建设的规范有序开展。

19.强化群众参与意识。职工群众是推动公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拓宽群众参与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增强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通过公路文化建设活动,促进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更加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公路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增强活动开展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20.强化协调配合。要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推动作用和职能部门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协调作用和工、青、妇组织的纽带作用,建立起公路文化建设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公路文化交流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公路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做到相互配合,整体协调,互动开放,构建起公路文化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5.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五

在**人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实现省委提出的“两年内有大的变化”的关键时刻,尊敬的文主任一行带着对老区人民的关爱与牵挂,莅临**视察指导,让我们倍受鼓舞。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和百万**人民,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地处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幅员1767平方公里,辖71个乡镇、875个村,总人口106万,其中农业人口92万,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革命根据地贫困县,2001年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2001年颁布实施“两纲”以来,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围绕贯彻落实“两纲”目标,抓重点,攻难点,办实事,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被国务院妇儿工委确定为西部地区“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县,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被四川省授予两纲示范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五个纳入”“三个到位”,为“两纲”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实施“两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将“两纲”做到五个纳入,即把纲要确定的目标纳入本地、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范围;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从而确保了“三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在制定颁发“两纲”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关于妇儿工委关于制定新“两纲”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将妇女儿童的教育、社会设施、卫生保健等重要指标列入“两纲”和有关保障妇女儿童发展的有关条款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下发了《**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措施。

第二,组织到位。为推动“两纲”的实施,我县于2003年成立了“两纲”领导小组和监测评估领导小组,在其下设监测评估专家组和监测统计组。2003年重新调整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仪府办发[2003]56号),由县政府副县长敬小娟担任主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例会、考核、检查、评估和表彰等制度,目标职责层层分解落实,确保组织工作到位。

第三、经费到位。由于我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财政一直都非常紧张,但政府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2004年,全县落实教育事业拨款万元,卫生经费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万元,为妇儿工委预算了3万元的工作经费,从资金上保证了“两纲”的贯彻实施。

二、实施“两纲”主要措施和工作成效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两纲”的全面实施。

--开展了“两纲”宣传工作。抚州市和各县(区)围绕“两纲”的目标任务,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宣传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组织知识竞赛、开展专题宣传周等活动方式,大力宣传进步文明的性别意识、宣传先进妇女典型,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面。2003年全市11县(区)都组织开展了“两纲”知识竞赛活动,全市有近2千多人参加了比赛。临川区根据当地“两纲”实施情况,组织了在校学生举办两个纲要知识竞赛,并选送数篇优秀文章参加了全国征文比赛。--加强了监测评估工作。按照“两纲”评估的要求,市、县(区)妇儿工委均成立了“两纲”监测评估领导机构和监测统计组和专家评估组,制作了详细的评估方案,编制了监测统计报告,进一步落实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对“两纲”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完成了指标体系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妇女发展状况和儿童发展状况报告。全市11个县(区)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测评估组织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评估水平,今年4月底,我们还举办了一期“两纲”监测统计工作培训班,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及“两纲”示范县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是围绕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6.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税收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国税良好行业形象,促进国税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形势与任务的发展要求,贯彻落实省、市局税收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则

(一)税收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份,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税收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的总和。加强本局文化建设,对弘扬‚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开拓创新、追求完美‛的信州国税精神,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信州区国家税务局税收文化建设实施纲要

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税收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行业性。在新的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税务职业道德水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全体国税人员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推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核心战略和基础工作。加大文化建设力度,逐步实施文化管理,已成为全方位提升税收征收和内部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税收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信州国税事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和动力之源。本局国税文化建设涵盖区局机关、各科、办税服务厅、农村分局,渗透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应统筹规划、逐步实施、整体推进。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国税为宗旨,以《上饶市国税系统税收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为统领,紧密结合信州国税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特色的信州国税榜样文化,充分发挥榜样文化的凝聚、激励、规范、引导功能,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信州国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信州国税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充分尊重个人人格,重视个人的发展和创造,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每个国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国税人员整体素质,推动税收事业发展。

(二)服务中心的原则。以促进经济发展、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有效的税收文化建设。

(三)实践创新的原则。以开展税收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为重点,立足信州国税实情,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掌握新情况,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扎实推进税收文化建设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

(四)协调发展的原则。将税收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基层建设、业务建设和文明创建等经常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的税收文化理念为先导,以先进的人文管理方式为手段,促进信州国税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总体目标

整合基本文化资源,完善基本文化设施,形成基本文化氛围,最终建设法治、文明、规范、和谐的一流工作环境,培育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一流干部队伍,形成规范有序、严密高效、良性互动、运转协调的一流管理体系,树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高效的一流行业形象,打造“政府信任、纳税人满意”的信州国税品牌。

五、阶段目标

(一)2008年(挖掘整理阶段):确定2008年以构建和谐信州国税为主线,全面开展信州国税文化建设。其工作重点是:成立信州区国税局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初步建立税收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局税收文化建设工作部署,结合信州历史人文及本局特色,提炼信州国税文化理念和信州国税精神,抓好‚一局一品‛文化建设活动,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活动;制定本局文化建设实施纲要、阶段规划、具体方案。

2、2009年~2010年(发展完善阶段):大力宣扬税收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在全局形成遵从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国税精神,使思想理念与实践活动有机统一,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建成规范整洁、标识统一、功能齐备的办税服务厅、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举行税收文化建设和兄弟单位交流活动、网上开设具有信州国税特色的税收文化建设园地、以兴趣小组为支撑,继续大力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扩大文化建设影响力,力求文化建设一年一发展、年年出成果。

3、2011年~2012年(总结提高阶段):在认真抓好本局文化建设形成自身特色和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局文化建设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总结本局文化建设中的新鲜经验和特色做法,力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进一步探索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对策,同时不断加快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六、主要内容

(一)税收精神文化建设

建立信州国税价值理念体系,积极培育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观,树立和推介信州国税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信州国税的工作目标、管理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归属感和使命感,使全体人员同心同德、共铸税魂。

1.深入持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国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纲要》,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国税人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2.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围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职业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税干部队伍。

3.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通过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全系统、全员的文明意识,提高文明执法,诚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税收制度文化建设

完善税收征管、办税服务、勤政廉政、人事管理、内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制度规范,建立一套运转协调、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并深植于心、体现于行。1.健全各项制度。修订和完善包括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税收服务、队伍建设、税收信息化、基层建设等税收管理各环节的一整套规章制度。以制度的整体性、层次性、针对性规范各项国税工作,由此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

2.坚持制度创新。坚持税收文化发展同税收实践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积极借鉴和引入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实现制度创新。

3.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建立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标准以及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税收物态文化建设

强化税收征管,确保税收收入的优质、高效完成,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加强基层建设,改善干部职工办公、生活、征管的环境和条件;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优化为纳税人办税的环境。

1.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努力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和税收征管质量。

2.实现税收管理手段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实现税收管理的‚规范、明晰、顺畅、简便、精细‛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

3.加强税收文化阵地建设。成立登山、球类、摄影书法等各类兴趣小组;组建女子腰鼓队;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室、阅览室、荣誉室、健身房;开辟信州国税文化‚网页‛,提供便捷的政治理论、税收业务和文化、资讯交流平台。

4.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美化、绿化、净化庭院,加强安全设施、卫生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四)税收行为文化建设

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服务规范、日常行为规范,真正体现依法治税、以德治税,将信州国税的整体形象和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展现给社会大众。

1.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税务执法队伍素质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规范的税收执法制度、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严格考核的责任制度和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依法治税水平。

2.优化税收服务。以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为目标,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的角色转变,将税收服务贯穿于税收征收、税收管理、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税务执行、税源培植全过程。构建税收诚信服务体系,实施全方位‚阳光作业‛。健全服务机制,强化办税服务厅服务功能,开展以‚每月一星‛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服务竞赛活动。

3.加强行风政风建设。积极参加行风评议、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活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构建对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两权‛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网络,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满意。

4.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从国税人员的兴趣爱好出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参与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潜能,净化心智,强身健体,增强干部职工和谐、拼搏、向上的团队意识

七、方法步骤

(一)建全组织,明确职责。成立信州国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文化建设工作。

组 长:石通真;

副组长:陈勋、何茂民、吴振东、严峻; 成 员:刘江、刘安俐、詹春喜、郑育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何茂民;办公室成员:刘江 李漫 刘二生 杨椿 时侠化;设置设计规划组(刘江、杨椿),文字宣传组(李漫、刘二生、时侠化)。

设计规划组工作职责:负责构思开展国税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实施方案,确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中长期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对区局的文化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文字宣传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信州国税文化建设的宣传方案,征集信州国税文化理念,设计信州国税文化宣传牌和宣传手册,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信州国税文化。

(二)精心设计,科学规划。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市局关于文化建设的各项意见、规划和要求,其次要广泛参观学习借鉴各地文化建设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自创与借鉴‛、‚内部自我策划开发与外请专家提炼包装‛相结合的原则,内外联手、优势互补,精心谋划、全面规划,明确分工,分步实施,认真抓好落实。

7.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七

坚持贯彻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相结合

坚持发挥优势与主动服务相结合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

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指导原则

紧紧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服务河北发展为重点,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现代城镇群建设为载体,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着力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着力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着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功能互补、共建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作出积极贡献。

四大功能定位内涵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支持河北转型升级,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打造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链占据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充分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提升海空两港枢纽功能, 构建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打造航运基础设施完善、航运服务功能优良、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突出的国际航运核心区。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借重首都优质金融资源,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实践,集聚金融机构,创新传统金融,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做大做强要素市场和运营平台,集成全球先进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先行先试,服务京津冀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创新活跃、运营高效、环境优越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改革开放先行区

大力建设自贸试验区,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打造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 示范引领作用强劲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天津市功能定位。

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确立。 天津市功能定位全面实现, 成为产业创新引领高地、 航运贸易国际枢纽、金融创新核心引擎、改革开放领军者,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的世界级城市。

空间布局

积极融入京津冀空间布局,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空间发展战略,以“双城、辅城、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为骨架,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城乡互动、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乡体系,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平台载体,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20年重点指标

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

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

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 000万人次 ;

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 ;

四大功能定位单独成章重点部署。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高端先进的主导产业集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做强天津制造,打响天津品牌,提升天津质量,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引领全国制造业发展。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全面提高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建成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通道、资源要素的重要枢纽。

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运营能力、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目标,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业务持续创新, 促进各类金融要素集聚运营,形成对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

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大力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制度框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积累新经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障具体要求

基本思路:持续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深入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建设舒适、和谐、宜人的美好家园。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天津市贯彻落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5~ 2020年)》,明确了天津市贯彻落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指导原则、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问题1 :目前《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实施,请介绍一下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实施这一战略,赋予天津重大的历史使命, 也为天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市委对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高度重视,兴国同志亲自部署,专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并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常委扩大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讨论。 7月7日,兴国同志专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总的看,实施方案形成的过程,是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要求,充分发扬民主,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

实施方案主要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坚持贯彻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相结合。 实施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务求提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符合天津实际。 二是坚持发挥优势与主动服务相结合。 实施方案突出天津在港口、产业、区位、空间、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提出立足优势、做强优势、 做大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同时,坚持三地一盘棋, 支持服务北京、河北发展,真正实现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三是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 实施方案强调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近期工作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措施,对远期任务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要求。 四是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实施方案在统筹各方面任务基础上,力求突出重点,着重对四大功能定位单独成章进行重点部署,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

问题2 :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握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要求,紧紧抓住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 坚持改革统领、创新驱动,坚持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统筹推进、率先突破,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服务河北发展为重点,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现代城镇群建设为载体, 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着力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着力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着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 措施一体、功能互补、共建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为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作出积极贡献。

问题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天津市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请问这四大功能定位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这四大定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 反映了对天津比较优势、城市功能、发展方向的深刻把握,明确了天津承担的历史任务,赋予了天津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依托制造业基础雄厚、研发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研发转化为先导,突破新技术、发展新产业、 引领新制造、培育新业态、创造新模式,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支持河北转型升级,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打造研发制造能力强大、 产业链占据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充分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提升海空两港枢纽功能,构建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打造航运基础设施完善、航运服务功能优良、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突出的国际航运核心区。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借重首都优质金融资源,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实践,集聚金融机构, 创新传统金融,大力发展新型金融,做大做强要素市场和运营平台,集成全球先进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先行先试, 服务京津冀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创新活跃、运营高效、环境优越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改革开放先行区。 大力建设自贸试验区,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打造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示范引领作用强劲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问题4:天津市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基本实现天津市功能定位。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聚集度、研发转化能力、服务体系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国际航运功能全面提升, 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 金融创新运营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自贸试验区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天更蓝、水更清、 地更绿,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 承接非首都功能成效凸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效运转,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发挥。

展望2030年,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确立,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 天津市功能定位全面实现,成为产业创新引领高地、航运贸易国际枢纽、 金融创新核心引擎、改革开放领军者,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的世界级城市。

问题5:天津市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积极融入京津冀空间布局,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空间发展战略,以“双城、辅城、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为骨架,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城乡互动、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乡体系,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平台载体,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做优“双城”。 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坚持内涵式发展,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更多亿元楼宇, 传承历史文脉,推进城市、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功能载体。 显著增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人口集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构筑领先优势,实现城市功能跨越,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做强辅城和中等城市。 按照辅城定位推进环城四区优化发展。 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与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对接,有效承接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强化与滨海新区产业对接,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外溢,建设定位明确、功能完备的生态宜居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成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区。 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建设武清、宝坻、静海、蓟县、宁河。 提升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布局,培育优势产业,完善公共服务, 积极承接人口疏解和产业转移, 建成产城融合、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成为京津冀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

三是做特小城镇。 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推动示范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 “三区”联动发展,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 着力培育杨柳青镇、华明镇、小站镇、双街镇、大邱庄镇、七里海镇、下营镇、崔黄口镇、马家店镇等一批历史文化悠久、产业特色鲜明、 区位优势突出的特色小城镇,保持特色风貌,强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引导周边人口集聚。

四是做美新乡村。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园、林、田、塘,保留村庄原有形态,打造别致多样、 干净整洁、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依托村庄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农家乐、渔家乐品牌,做大做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

五是融入区域空间格局。 强化京津双城联动, 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 推动沿京津发展轴的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环城四区、武清区等地区加快发展,打造京津冀区域科技研发转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带和主要城镇聚集轴。 推动宝坻区融入京唐秦发展轴, 建设产业重镇和活力新城。 促进天津平原地区与北京平原地区、廊坊及保定平原地区深度融合,打造要素资源集聚、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引领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 推动滨海新区成为东部滨海发展区的核心区,携手河北沿海地区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滨海型产业聚集和城镇发展区。 推动蓟县山区与北京山区、河北张承地区,共同建设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涵养区。

六是承接非首都功能。 充分发挥各区县、各功能区积极性,统筹承接方案,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按照规划引导与市场主导、集中承接与合作共建、政策统筹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 互利共赢。

问题6 :天津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将在哪些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基本思路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形成高端先进的主导产业集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做强天津制造,打响天津品牌, 提升天津质量, 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引领全国制造业发展。 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壮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十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以大型、成套、智能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装备, 打造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国产CPU、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航空航天围绕干线客机、 直升机、无人机、新一代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空间站等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新能源汽车引进重大整车项目,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突破电池、电机、 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量产,建设国内重要的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新材料重点发展超导、纳米、功能膜、半导体、高分子等功能材料,加快基础材料的升级换代,建成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积极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新产品、生物制品及保健品, 提升壮大医疗器械产业,开发应用基因诊断、细胞治疗、肿瘤靶向治疗等技术,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新能源重点发展储能电池、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智能电网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着力突破节能、 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等技术, 开发推广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现代石化加快龙头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合成树脂达到世界级规模,打造南港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现代冶金重点发展高性能板线材、核电用管、航空及动车专用铝材等产品,鼓励津冀钢铁企业绿色减量重组,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构建军民融合、军地融合新机制,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

二是提升先进制造核心竞争力。 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企业群体,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培育10家千亿级总部企业,10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力争2~3家企业进入世界制造业500强。 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升级版,小巨人企业达到5 000家,建设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区。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跨越式发展,认定企业总数达到4 000家。 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围绕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突破200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300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杀手锏”产品。 加强品牌和标准建设。 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推进品牌国际化。 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企业联盟组织或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引领行业标准的规范和升级。 主动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通过海外并购、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共建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中配置要素资源,切实增强参与全球产业和科技竞争能力。

三是构建先进制造创新支撑体系。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业态、新模式的原创地和策源地。 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一区二十一园”建设,突出各自功能定位, 推动产业集聚。 着力建设一批集创新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发挥“6+4”鼓励创新的政策优势,扩大政策溢出和示范效应。 完善产业创新平台。 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用结合,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20个产业公共技术平台,20家产业创新联盟。 引进集聚100家中外合作研发中心、150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政策特、体制特、服务特的“双创特区”,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地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到2020年,基本建成研发机构集中、企业活力迸发、成果转化高效、创新环境开放的全国产业创新中心。

四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搭建高质量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各类智能终端与产业有机融合。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 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促进制造企业向柔性、智能、数字生产转变。 到2020年,关键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达到60%,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两端延伸。 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推动现代金融业、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突破发展,培育形成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服务等新增长点,形成与先进制造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基本建成产业集聚、业态丰富、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全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五是强化人才支撑体系。 构建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让紧缺人才、 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使天津成为各类人才的汇聚之地。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聚焦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鼓励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携科技成果来津实施产业化。 加快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引进培育1万名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完善居住证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创业团队整体积分落户的倾斜政策。 大力吸引高端海外人才, 为符合条件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提供入境及居留便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 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赋予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 完善以能力、 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 实施“一本绿卡管引才”,实行人才服务一点采集、 多点共享、全程管理、一站办理。 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构建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对接平台,推动资质互认。推进生活服务便利化。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满足各类人才多样化需求。

六是推进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 发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优势,加强与北京、河北的对接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建成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的承接地和聚集地。 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整合区域科技数据资源,形成国家科技数据中心网络。 推动区域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技信息资源等共享共用。 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共建跨区域产业技术联盟。 协同开展科技攻关。 重点加强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控、 水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推动产业对接协作。 坚持“短链建链、缺链补链”,贯通产业上下游,完善产业配套。 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一体、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团泊健康产业园、津冀(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津冀芦台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平台。 建设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和京杭大运河旅游观光带。 加强农业合作,共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和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建立市场准入、检测结果互认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问题7: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将在哪些领域重点推进?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全面提高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建成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通道、资源要素的重要枢纽。 包括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提升海空两港能级。 建设国际一流枢纽海港。 推动北部港区向集装箱港和商港转型,加快南部港区大宗散货港和能源港建设, 促进港口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北集南散”的港口功能布局。 扩大东疆集装箱码头规模。 建设大港港区30万吨级航道、东疆二港岛、南疆港区深水原油码头等工程,推动散货物流中心搬迁。 扩能天津港主航道,满足世界最先进船舶进出港和接卸需求。 加强与世界主要港口的联系合作, 参与全球港口资源配置,努力将天津港打造成国际化的枢纽港。 建设门户枢纽机场。 进一步拓展天津机场空域资源,扩大空域容量。 开拓航空市场,加密国内国际干线航班,增加支线航线,拓展全货机航线,实现亚洲重点地区全覆盖、欧美地区直航。 启用公务机楼,提供高效、快捷、 优质服务。 引进国内外知名货运航空公司、快递和物流企业,建设企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推进海空铁多式联运。 建设国家级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推动行李直挂和“空铁一票通”“空海一票通”, 形成高效便捷的航运物流体系。 到2020年,港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现代航运设施能级进一步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 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

二是完善集疏运体系。 建设高效铁路网。 启动津保忻、津石、津承等货运铁路,畅通“津新欧”“津蒙俄”大能力货运通道。 建成西南环线扩能改造、南港铁路、进港三线、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大北环铁路,启动豆双、汊周铁路联络线建设,形成集疏港货运环线。 建成京滨城际、京唐城际、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开展津石高铁、 津承客专、津保与京霸城际联络线、京滨与廊涿城际联络线等前期研究,形成完善的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网络,建成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 加快建设市郊铁路,充分利用津蓟线、陈塘支线、李港线、京山线等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郊列车,开通北京至蓟县的城际市郊列车。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高铁、 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三网融合”。 到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 450千米,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达到480千米,市郊铁路达到300千米,铁路枢纽功能和地位显著增强。 提升公路网通达能力。 建成京秦、唐廊等高速公路,建设津石高速公路,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形成“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 实施G205、G104、G103等国省干线提级改造, 消除邦喜、津围、梅丰、宝武等普通国省道“瓶颈路”,实现跨省公路同路线、同标准对接。 到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4万公里,高速公路1 500公里。

三是提升国际航运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 加快发展航运保险、航运保理、航运交易、航运咨询、海事登记、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 积极推进船代、货代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集聚航运服务机构。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和分支机构,形成航运总部集聚区。 做强国际金融仲裁、海损理算、交易结算、船舶检验等服务机构。 争取设立北方(天津)航运交易所,开发运价衍生品、船舶交易、 期货交割等产品,提升天津航运指数影响力。 完善邮轮母港配套设施,吸引大型邮轮公司设立区域总部,拓展邮轮增值服务,打造邮轮经济聚集区。 推进航运服务创新。 改革口岸监管服务模式,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单位“一站式作业”。 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发展国际中转集拼、沿海捎带等业务。创新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 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体系,提升航运服务软环境。

四是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深化港口群合作。 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明确功能定位,发挥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作用,逐步转移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 进一步提升天津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格局。 推动区域航道、锚地等公共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海事监管。 提升内陆无水港运营效益。 加强机场群合作。 建立三地机场协作机制,促进区域机场群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积极承接首都机场客货运溢出。 提升区域交通服务和管理水平。 建立区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交通运营组织、票务和售票系统有机衔接。 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运行,推动区域交通 “一卡通”互联互通。 实施京津冀省际毗邻地区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建设京津冀运输服务监督信息网络,实现执法协同联动。 强化运输服务标准对接,统一老旧车辆提前报废及黄标车限行等政策。

问题8 : 在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方面,天津将有哪些安排?

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提升金融创新运营能力、 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目标,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金融工具及金融业务持续创新,促进各类金融要素集聚运营,形成对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 包括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积极创新传统金融。 做大做强传统金融机构,探索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显著增加外资金融机构数量, 不断丰富民营金融机构类型, 到2020年,全市法人金融机构超过100家。 扩大机构规模。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津设立全国或区域总部,引进资金交易结算、支付清算、资产管理和基金投资等事业总部,有序承接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功能。 推动设立有限牌照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保险投资基金管理平台等机构。 创新金融业务。 支持商业银行开展离岸、租赁、保理、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创新。 支持保险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业务创新,建立京津冀区域再保险中心。 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跨境经纪和跨境资产管理业务,拓展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品种和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 发展科技金融。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投融资平台, 开展投贷保联动试点。 促进风险投资产业健康发展,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激发机构活力。 探索设立金融产业基金,实施对金融机构的增资扩股和资本运作。 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跨区域经营联动发展,探索金融业综合化、多元化经营。 到2020年,确保3~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

二是大力发展新型金融。 积极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建设机构聚集、业态丰富的新型金融发展高地。 集聚发展融资租赁。 加快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 支持租赁企业设立专业子公司和项目子公司, 加快设立中国金融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开展租赁资产登记、公示、结算、流转等试点。 到2020年, 融资租赁企业超过500家,租赁产业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加快保理业发展。 推进商业保理试点,推动商业保理的外汇管理、财政税收、融资等政策创新,打造一批商业保理领军企业。 支持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保理业务。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建设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创新孵化、监督管理平台,加快培育第三方支付、 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建设全国动产融资中心。 拓展中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平台功能和服务领域,面向全国开展动产融资业务。

三是规范发展要素市场。 整合各类要素资源, 运用金融大数据, 促进互联网与要素市场深度融合,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金融要素市场。 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积极推动天津股权交易所、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与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深度合作,创新业务模式,扩大市场辐射力。 支持股权众筹平台与股权交易市场对接, 完善股权退出机制,鼓励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 发展现货交易市场。 整合提升大宗商品市场,推进渤海商品交易所规范发展,积极探索非标准化合约、互换合约、期权合约等场外衍生品交易。 鼓励大宗商品市场与证券期货机构开展战略合作,促进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有效连接。 发展其他要素市场。 支持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天津国际矿业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和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展, 加强与京冀两地市场的业务合作,构建三地统一的交易平台。

四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 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融资规模,到2020年,全市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达到30%以上。加快推进企业上市。 建立企业上市资源储备机制,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全国股转系统或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资产置换、定向收购等方式再融资。 规范发展投资基金。 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基金等私募基金, 推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境外投资基金试点。推广新型融资工具。用好用活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私募债、资产管理计划等融资工具。 积极发展信贷资产、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 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投融资。

五是完善金融业发展环境。 加强金融集聚区建设。 在于家堡、解放北路、友谊路等重点区域,建设各具特色、互补发展的金融服务聚集区。 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推动建立区域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推进支付结算、异地存储、信贷、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建立区域统一信贷管理、资金调配模式。 促进金融协同监管,及时监测、评估和防范跨行业、 跨市场、跨区域金融风险。 探索在北京大兴、天津武清、河北廊坊设立金融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一个平台管信用”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自然人、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主体的信用服务体系,推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和应用,建立完善京津冀区域信用合作协调机制。

问题9 : 天津市在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方面, 有哪些重点考虑?

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 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制度框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 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努力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一带一路”新支点。 推进行政高效化。 深入推进“十个一”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建立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规范政府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打造高效、透明、低成本的行政服务体系。 推进投资自由化。 进一步放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市场准入,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 对不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备案制。 鼓励设立从事境外投资的股权投资企业和项目公司。 推进贸易便利化。 探索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等支撑系统。 积极发展保税贸易、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新兴业态。 创新进口商品直营模式,开展保税展示交易、 期货保税交割、汽车平行进口等试点,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推进金融国际化。 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加快推进投融资和贸易便利化、 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 支持跨国公司开展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 创新外汇管理制度,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统一内外资企业外债政策,实行外债资金意愿结汇。 创新跨境投资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和自然人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推进合格境内个人境外投资试点。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外开放平台。 增强口岸辐射功能,完善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改革, 支持京冀两地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专属物流园区。 聚集高端产业,构筑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人才高地,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率先向京冀地区延伸和复制创新政策,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多更大扩散效应。

二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扩大通往二连浩特、满洲里、阿拉山口等口岸的海铁联运通道,完善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空航线网络,建设“信息丝绸之路”。 推进产业与技术国际合作。 推动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 积极承接沿线国家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加强油气、煤炭、铁矿等资源能源联合勘探开发,推进境外能源综合保障基地建设。 推进海上全面合作。 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海上油气开发利用、海洋装备、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等合作,积极参与海外重要商港、渔港建设。 密切人文交流合作。 完善友城交流网络,发挥海外华人社团作用。 扩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提升夏季达沃斯论坛、津洽会、国际矿业大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会议论坛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的交流合作,建设国际性智库聚集地。

三是大力开展试点示范。 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继续推进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试点,深入实施“三改一化” 改革,走出一条大城市周边人口密集地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高水平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双创特区”,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综合施策,打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组合拳”。 创新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和监管平台,推进“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服务”转变。 加快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建设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打造海洋强市。 在关键环节开展试点示范。 实施以“职业培训包”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实现“一包教材管培训”, 引领用工结构由农民工为主向技工人才为主转变。 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探索固体废弃物循环、产业链上下游循环、园区循环、社会循环等循环经济模式。 开展公共服务同城化等其他环节试点示范。

四是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破除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推动金融、土地、技术和信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一体化。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政策。 完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区域内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建立健全区域疾病防控、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简化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待遇支付等手续,建立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工伤认定等互认制度,建设异地就医信息交换和资金结算平台。 建立区域劳动保障监察协作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支持河北企业职工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 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资源库,建立三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探索社会组织跨区域合作机制。 推动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与京冀共同构建统一的生态环保规划、标准、监测、执法体系。 加强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环评会商、联合执法和应急联动。 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陆海统筹的海洋污染防治机制。 加强防灾减灾对接协调。 落实对口帮扶机制,帮助河北贫困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问题10 :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大家尤为关注的问题,请问天津市将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障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点任务。 天津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障的基本思路是:持续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 深入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建设舒适、和谐、宜人的美好家园。 包括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治理大气污染。 继续实施清新空气行动, 落实“五四三”治理措施,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明显改善空气质量。 削减煤炭消费总量。 加快实施供热、工业、自备电站燃煤锅炉改燃并网,中心城区、 滨海新区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燃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50%以下。推广清洁煤燃烧技术。 主力电厂燃煤机组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35蒸吨以上供热及工业燃煤锅炉达到国家新建燃气锅炉排放标准。 完成农村散煤治理, 推广民用先进炉具和无烟型煤。 有效控制各类扬尘污染。 多措并举严格控制施工工地、堆场扬尘,中心城区和重点地区城市道路实现机扫水洗清洁全覆盖。 实施裸露地面综合整治,实现全市建成区裸露地面“黄土不见天”。 全面禁止秸秆焚烧。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 实施钢铁、石化等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氮氧化物与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防治机动车污染。 巩固车用汽柴油标准提升成果,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等公共充电设施,在公交、邮政快递、出租、公务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二是保障城市水安全。 统筹水资源配置。 完善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供水厂网。 完成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节水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加强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京津冀合作开展海水淡化项目和输送管道建设。 全面落实地下水禁采、限采措施,搞好雨洪水开发利用。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治污、修河、调水、开源并举。 加强引滦水源保护,确保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 深入实施工业、生活及农业水污染源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网。 开展蓟运河、永定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 新开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绿色生态治理,全面疏浚河道,彻底治污截污,大尺度绿化堤岸,联通河网水系,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比2014年提高30个百分点,实现河湖相连、水系互通、水清岸绿的津沽水乡美景。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完善城市防洪圈,加强河道堤防、海堤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三是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严守生态红线,开展大尺度、广覆盖的植树绿化,大力度建设郊野公园, 大规模修复湿地,打造大绿大美的生态空间。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沿海防护林、国家储备林等国家重点工程。 建设环城镇、环村庄、沿轨道、沿公路、沿河道的“两环三沿”生态绿廊。 科学选择适宜树种,在适宜地区成片营造生态林、经济林。 建设北大港、八仙山区域国家公园。 加强跨区域森林防火、农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到2020年,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70万亩, 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28%以上。 新建北运河、东丽湖等郊野公园,提升北辰、西青等郊野公园,串联建设自行车绿道,配套设置休憩驿站,形成城市绿色休闲新亮点。 实施大黄堡、北三河、北大港、团泊湖、七里海、永定河故道、潮白河等湿地修复保护工程,打造天然水景、城市“绿肺”。 推进重点海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

四是加强清洁能源保障。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 “外电入津”, 建设锡盟—山东和蒙西—天津南特高压输电通道,鼓励能源企业在内蒙古、山西、宁夏等地建设煤电基地,到2020年,外购电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推动渤化内蒙能源化工综合基地和外输通道建设,加快陕京四线、中俄东线、蒙西煤制气等跨区域输气管线天津段工程建设,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鼓励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和综合利用,积极消纳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全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4%以上。 落实京津冀能源协调发展机制,制定统一的清洁能源利用政策。

8.企业文化发展实施纲要 篇八

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能力标准》,确定了教学质量标准与目标,确定了教学督查的依据,那么任课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思路、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较好地实现应知、应会的有效掌握呢?这就必须让每个课程小组或教研室制定“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一、“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制订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一)明确组织教学基本思路

1.明确实现本课程能力标准的基本教学思路。主要是根据所教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能力与素质状况及学生人数,本专业基本教学条件(校内外实训条件、网络、多媒体与图书资料等信息资源)与本课程特点分析,简要阐述组织教学的基本思路。

2.创新能力培养思路。简要阐述本课程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制定基本教学策略

1.制定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策略。主要明确本课程应该在哪些内容、在什么环境条件下,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包括课内外主题发言,分组讨论,技能竞赛,优秀论文或方案设计选编,优秀作品展示与评选等等)。

2.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有效地结合,核心是确定实践教学实施的时机和创造实践教学的条件,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信息图书资料的功用、积极创造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与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与内容。

3.制定课程内容模块的能力系统有机构造的策略。明确各部分知识与能力之间如何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功效。必要的时候可以串接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学习内容,训练知识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前后能力标准之间有相互关系)。

4.激励创新策略。创新能力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对高职学生主要是如何提高对技术的创造性应用能力,让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冒出来,并在班级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5.创建职业品质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明确如何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职场氛围,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及时引入职业经营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讲学或实践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与良好的职业品质,培养学生安心于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奉献精神与好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思路

(一)教学指导思想

审计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是对以往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讲课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型设计分为四种形式:基础知识传授型,技能实训型,学生自己讲述型和综合案例分析型。审计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应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本课程,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不是仅仅停留在“案例教学”和“模拟审计”上,而是将成绩优秀的学生输送到专职的审计部门去顶岗审计,累计职业经验,体验职场氛围,然后带着问题再回到课堂学习,这种“做中学”与“学中做”相互交替的模式将使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其他由于条件限制而不能到专职的审计部门去顶岗审计的同学,也会不断与顶岗同学想联系、沟通,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难的问题可求教老师,成为理论传输和实际顶岗的纽带和桥梁。

(二)应知目标和应会目标

1.应知目标(Know后面缩写为K):其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种类与组织,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在讲授应知内容时,可选择重点,突出重点,把握核心内容,不必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

2.应会目标(Can后面缩写为C):其内容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同时在分组实训时要求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逐步累计审计经验。

(三)教学实施条件与课时分配表。该内容因为与过去教学大纲的格式大致相同所以不作更多叙述,唯一要强调的一点是课时分配表中实训课时已大大增加。

三、教学基本策略

(一)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实施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紧密围绕课程能力标准,领会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应知应会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应知应会标准的鉴定,检验对学生课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能力标准构建结构出发,在教学中把握全局,构建课程综合能力培养思路,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将课程设计成四种课型实施教学的策略

1.基础知识传授型。其讲授审计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反复播放以前所学内容,强化记忆,避免“瞬间记忆”,在应知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基础知识的着重点并记忆之,结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典型题库,实现与社会需要的接轨,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做出扎实的努力。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分类、审计组织,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等。

2.技能实训型。原来讲审计方法,老师讲述许许多多的方法而学生可能一个也不会去用,现在则不然,让学生去掌握核对法,查询法和分析比较法等等。技能实训型内容包括:审计经济监督职能技能实训,核对法技能实训,查询法技能实训,逆查法、分析比较法技能实训,调节法技能实训,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通知书技能实训,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技能实训,出具审计报告技能实训,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技能实训,出具管理建议书技能实训。

3.学生自我讲述型。针对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情况,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一些难点内容,老师讲述效果也不尽好,这时要提前两周布置给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排序讲述,营造公平氛围,赢得专业获取能力。

4.综合案例分析型。其讲述审计学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相联系,结合审计逆查的方法,重点讲授销、产、供的综合业务分析,内容包括: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生产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业务循环审计,货币资金业务审计。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接轨的策略

在审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来参加审计机关公务员考试、助理审计师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考证,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接轨的策略。教学中所用案例最好从当地审计厅、企业内审处或会计师事务所取得,让学生明确把握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关注经济领域的最新动向,并做出未来审计重点预测及未来审计问题预防,实现真正意义上审计课程向审计实践的转变。

(四)职业品质融入的策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职业品质融入策略,在讲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构成时,要把审计职业道德准则排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之前,凸显职业品质的重要性,于专业讲述中渗透职业品质教育,讲述之后进行的大量案例分析涵盖的内容主要是哪些事项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哪些事项违背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侧重学生的职业品质培养。

上一篇:竞选班干部优秀作文450字下一篇: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