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净资产(精选10篇)
1.事业单位净资产 篇一
第23章 事业单位会计净资产练习题(新)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A.事业基金、B.非流动资产基金、C.专用基金、D.财政补助结转结余、E.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2、()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A.事业基金、B.非流动资产基金、C.专用基金、D.财政补助结转结余、E.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3、()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A.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B.非财政补助结余、C.非财政补助结转、D.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4、()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非财政补助结余、D.财政补助结余
5、新制度设置了()科目,其核算范围与原科目比较发生变化,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非财政补助结余、D.财政补助结余
6、年末结账后,科目无余额的有()。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财政补助结转、D.财政补助结余
7、年末结账后,科目有借方余额的是()。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财政补助结转、D.财政补助结余
8、年末结账后,()科目一般无余额;如为借方结余,反映事业单位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财政补助结余、D.非财政补助结余
9、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A.非财政补助结余、B.投资差额、C.经营结余、D.非财政补助结转
10、中央级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在单位年度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以内核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A.14%、B.20%、C.40%、D.50%
二、多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包括()等。A.事业基金、B.非流动资产基金、C.专用基金、D.财政补助结转结余、E.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2、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包括:()。
A.财政补助结转、B.财政补助结余、C.结余资金、D.结余资金
3、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A.基本支出结转、B.项目支出结转、C.人员经费、D.日常公用经费
4、()是指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减去财政拨款支出后的余额。
A.非财政补助结余、B.非财政补助结转、C.财政补助结余、D.财政补助结转
5、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划分为()。
A.非财政补助结转、B.非财政补助结余、C.事业结余、D.经营结余
6、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事业基金、D.非流动资产基金
7、事业结余,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A.财政补助收支、B.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C.经营收支、D.事业收支
8、新制度设置了“事业结余”科目,其核算范围较原账中“事业结余”科目发生变化,不再包括()。
A.财政补助结转、B.财政补助结余、C.非财政补助结转、D.非财政补助结余
9、年末结账后,()科目一般无余额。
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财政补助结余、D.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10、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有()。A.非财政补助结余、B.投资差额、C.经营结余、D.非财政补助结转
11、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核算范围不再包括()。A.事业结余、B.经营结余、C.财政补助结转、D.财政补助结余
12、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事业单位()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A.长期投资、B.固定资产、C.在建工程、D.无形资产
13、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专用基金主要包括()。
A.修购基金、B.职工福利基金、C.公共基金、D.权益基金、E.医疗基金、住房基金
14、下列对事业单位修购基金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B.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C.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D.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E.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F.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三、判断题
1、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
2、各项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
3、结转和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4、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
5、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一般是指年末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拨款)中可以结转下年继续执行的项目支出资金余额。()
6、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年度财政补助结余的事项,通过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
()
7、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
8、事业结余,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
9、事业结余核算内容不再包括财政补助收支。()
10、年末如为经营结余,转入分配;如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11、事业基金不再划分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
12、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
13、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14、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15、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
16、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四、简述题
五、业务题
【例23-1】2013年12月31日,某事业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如下,请进行账务处理。某事业单位20×3年末各收支科目余额如下(忽略税费不计、且均为非专项资金收支): 事业收入 400 000 • 上级补助收入 200 000 •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00 000 • 其他收入 100 000 • 经营收入 300 000 • 事业支出 500 000 • 其他支出 100 000 • 上缴上级支出 200 000 • 经营支出 200 000
【例23-2】2013年12月2日,某事业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如下,请进行账务处理。假设该事业单位按10%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本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1)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20000元。(2)年末余额转入事业基金
2.事业单位净资产 篇二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
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规定的经费支出管理, 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 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 手续不完备, 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1) 未建立固定资产基础台账。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固定资产, 未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 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 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2) 账外物资比比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来源已具有多样性, 除了按年度预算购置外, 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 按规定这些固定资产取得后必须登记入账。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间缺乏沟通, 疏于管理, 从而导致账外资产的存在。 (3) 处置资产未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 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 存在随意出售、转让, 随意核销现象, 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2.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调剂补助和相关收费。由于资金来源不是本单位解决, 长期以来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1) 各单位都积极争项目、争规模, 很少评价资金效率, 有的单位较少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日常维护成本, 导致资产重复、超标购置, 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2)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盲目、重复购置现象, 使得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这样, 一方面, 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闲置率高等人为浪费现象;另一方面, 又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3) 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 账务处理不规范,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 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 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 自行处理, 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 账务处理不规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 也有管理过程中的缺陷, 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特有的核算要求, 使经费一旦成为实物后就游离了监督视线。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仅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其核算的结果只是提供给统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这就意味着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 一旦支出后就退出政府和公众的视野, 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财产的现象埋下了隐患。
2. 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
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繁琐。尤其第二次申请报废时, 又得重复进行一系列申请报废手续, 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固定资产更新很快, 而审批程序往往滞后, 造成许多固定资产实际上早已淘汰, 但仍在账面上反映, 虚增了资产的价值。
3. 资产购置存在漏洞。
行政事业单位在购买政府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 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资产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 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4. 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 并履行审批手续, 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 存在随意出售、转让, 随意核销现象。
5. 资产使用问题较多。
验收登记制度缺失, 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 资产流失、损毁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 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
6. 会计核算存在滞后。
会计核算不及时, 核算不准确, 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 该销未销, 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 造成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盲目无序。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 从思想认识入手, 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加大领导重视力度, 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
2.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1) 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 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便于操作。 (2) 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检查工作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 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监督, 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3. 国家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检查力度,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
国家审计部门应结合领导干部经
济责任审计, 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作为审计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经法纪意识, 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的新理念, 改变“重钱轻物”的旧观念, 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 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关键。
4.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 也要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 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 (2) 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 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 按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 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 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 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 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 办理有关注销手续;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 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 按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 办理注销手续。 (3) 加强固定资产增加的管理。购入、调入和自制完工并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 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 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 避免以次充好。验收合格后, 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 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 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手续。 (4)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与处置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建设。对固定资产清查可采取局部清查与全面清查、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的办法, 既要查数量, 又要查质量。各单位应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盘点, 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将总账、明细账、卡片进行核对后再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 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盘盈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 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的同时要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 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总之,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提高资产利用率,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其社会职能的必要措施。
3.事业单位净资产 篇三
非常荣幸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与资产评估这个议题和大家交流。关于资产评估行业,我有一个深刻的感触,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产评估行业的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已经逐步从单纯为国有企业服务延伸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领域服务。特别是近几年,资产评估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且可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还非常大。接下来,我想就行政事业资产监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谈几点想法。
从发展阶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和资产评估行业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的机遇期。资产评估行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资产评估行业通过服务经济社会,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专业队伍日益壮大,评估机构稳步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专业中介服务行业和社会监督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物质保障,是公共财政支出的积淀,财政资金的物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财务管理的扩展。改革开放初期,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办实体、搞创收,资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引起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1995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其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但1998年机构改革时,从中央到地方都撤销了国有资产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划归财政部,绝大部分地方将此项职能划归财政部门,个别地方划归新成立的国资委或者机关事务管理局。2004年,财政部党组决定在行政政法司成立行政资产处,在教科文司成立事业资产处,负责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2006年,财政部以部长令分别出台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相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对行政事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展开全面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资产评估二者不仅发展快,而且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完成了启动、创建工作,下一步如何向进一步规范、深化阶段转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课题。充分借助资产评估机构等市场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资产监管方式的探索。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与资产评估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和配合越来越频繁。一方面,资产评估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行政事业资产的价值评估中,另一方面,我们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资产评估报告的作用和效力。2006年,在颁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时,就专门在两个《办法》中单独设置了“资产评估”一章,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需要进行评估的情形、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资产评估机构资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履行的义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把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作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在审核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事项时,就明确要求部门和单位必须出具资产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企业要进行国有资产有偿转让,也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需要转让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作为确定所属企业国有资产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各地财政部门也积极探索,借助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切实提高资产监管质量。比如,山东省财政厅在资产管理工作中,通过中介机构自愿申报与财政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中介机构库,这个中介机构库中就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对入库的中介机构,财政实施统一管理,统一付费,统一培训,并核发聘书。对入库后自愿退出的,经批准可即时退出。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每两年对入库中介机构年检一次,按入库标准重新审查其入库资格。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产权登记年检和年度资产信息报表资产审计、单位合并、分立、撤销、改制、隶属关系改变和清产核资等情形下的资产价值评估等业务,要由评估机构介入,出具相关资产评估报告等,作为财政部门办理有关业务的依据。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和发展,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总量也快速增长。这无疑给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根据财政决算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行政事业资产总量已经达到11.97万亿元。这么大的一块国有资产如何管好,特别是在资产对外出租、处置、转让等环节,加强与资产评估行业的协作互动,优势互补,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共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是我们双方都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命题。
今天,在座的代表大多是来自资产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和专业评估师,借此机会我想表达几点希望。
一是资产评估机构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需要,大力拓展评估服务领域,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市场需求。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单位合并、分立、清算;出租出借国有资产;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事业单位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等都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这就需要大家更多的研究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的政策动态,更多地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等新兴市场提供专业服务,加强执业质量控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服务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是要加强评估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完全等同于企业资产,在价值计算、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行政单位房地产,更多地是满足行政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不具有市场因素,但其与非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置换行为,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就会出现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上述置换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土地性质如何?土地的使用用途是什么?应以什么方法计算行政单位房地产的实时价值和动态评估,实现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结合等等。因此,希望资产评估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开展针对行政事业资产的评估方法和技术等相关课题的研究。
三是要富有专业精神,重视社会责任。资产评估的结果,是国家行政事业资产监督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支撑,其评估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处置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完整。因此,作为资产评估行业的从业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业监督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品牌建设,严格执业操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我们财政财务监管工作进行优势互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事业单位净资产 篇四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事发(1995)89号,1995年9月13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以下简称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
第三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主要方式:
(一)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初始投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兴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二)用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
(三)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注册资金,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兴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
(四)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五)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四条
下列资产不准转作经营性使用:
(一)国家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
(三)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完成事业任务的资产。
第五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程序:
(一)单位申报。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可行性论证,办理申报手续,填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
办理申报手续时,须提交下列文件、证件及有关材料:
1.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告;
2.可行性论证报告;
3.拟开办经济实体的章程;
4.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出租、出借的意向书、草签的协议或合同;
5.拟投出资产的清单;
6.近期财务报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行政事业单位)》;
8.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件及材料。
(二)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项目,核实资产,并出具下列文件、材料:
1.对申请报告的批复;
2.法人代表任命书;
3.对申报单位提供文件、材料的审查意见;
4.其他需要出具的文件、材料。
(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的文件、证件及材料,审批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行为,出具批复文件。
一次转作经营的资产,其价值量数额巨大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送同级财政部门征求意见后审批,并将批准文件抄送财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在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以后,必须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第七条
事业单位对批准转作经营的资产,享有收益权;承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成和保值增值的监督责任。
第八条
事业单位对转作经营的资产要建立专项管理制度。
(一)专项登记。建立转作经营资产的台帐,如实登记和反映转作经营资产的数量、价值、投资形式、投入单位的名称等;
(二)专项考核。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考核的指标体系,对投出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九条
对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坚持有偿使用原则。以实际转作经营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按季(或年)度收取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第十条
事业单位在申办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主管部门不得出具伪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得徇私舞弊。对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部门处理。对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使用,不履行报批手续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予产权登记和年检,按违反财经纪律进行处理,并收缴其投出的资产及所得收益。
第十一条
境外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办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依据本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经国家批准的某些特定的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使用的管理办法,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依照本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机关、党派、社会团体和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参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实施前已经转作经营的资产,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负责按本实施办法予以规范。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可根据本实施办法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
关于转发《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属各行政事业单位、各企业(总公司)、各区县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
现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事发(1995)89号“关于颁发《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国资事发(1995)90号“关于制发《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要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由具备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按规定标准由市或区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予以确认,核定其价值量,并以此作为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基础。
二、对一次转作经营的资产,市级单位价值超过200万元(含200万元)的,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局送市财政局征求意见后审批,并将批准文件抄送市财政局备案。区县级单位的标准,由区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商财政局制定。
三、按照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转作经营的国有资产评估值为基数,对占用单位按年6%的比例分季收取国有资产占用费。
四、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经批准后,市级单位应按季度提取国有资产占用费,并于每季度的首月上缴市国有资产管理局,逾期不缴者,按日计收应缴额5‰的滞纳金。区县级单位的收缴办法,由区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
五、本通知发布前已经转作经营的资产,应按本通知规定予以规范。市级单位于1996年6月底前,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补办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报批手续。
六、各单位要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不按本通知办理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建议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同意后对其停拨或缓拨有关经费,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5.201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篇五
新疆玛纳斯县财政局
汪金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的加大和事业单位自身投入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增长迅猛,在一些大型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大型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具有品种繁多、价值量大、使用部门分散的特点,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固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避免不必要的闲置浪费,使固定资产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摆在单位管理部门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各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确认标准
1、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中有关固定资产的规定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解释: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中进一步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可以合并计算。
2、最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规定 财政部于2010年12月先后颁布了《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两个制度法规,这也可看作是我国新一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序幕,为今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
《医院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的解释是:“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财务制度》又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量进行了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并将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参照以上各种制度中有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几个特点:
·1·
1、使用年限的规定:一年以上;
2、单位价值量的规定:目前最新的标准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为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为1500元以上,大宗同类物资可以合并计算;
3、分类:一般应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4、折旧:按照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因为拨款资金具有无偿性,缺乏保护价值和管理价值,事业单位对该项资金的管理也是漏洞百出,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的原因很多。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甚至出现不记账的现象;对已经报废、处理或盘亏的资产不能及时进行调账,资产的账实不符。例如某事业单位收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固定资产调拨单”调入的电脑一台,因为原始票据在主管部门就没有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二是少数单位账目不全,甚至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账。三是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不入或部分入固定资产账。主要表现在:上级单位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人事等因素对下级单位施加影响,让下属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后自己享用,形成事实上的账外资产,导致帐实不符;
四是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尤其是房屋等不动资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发票也不能及时开出,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还没有入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
五是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或被侵占。如某事业单位2007年3月购入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9800元,2010年中财政部门在清查时经询问发现,该笔记本电脑自购入之后,便不知去向,经过进一步的追查,笔记本电脑系经办人员李某自购得电脑之后便拿回家里长期占有。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主体缺失。
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领导认识上的局限性,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违规
·2· 问题得不到彻底纠正,处罚难以落实。
一般来说,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负责固定资产在入库、处置转移过程中的登记和记录工作,确保账面清楚、真实可靠;而使用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查等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却往往由财会部门来承担,由于其本身并不负责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管理,本职工作又很多,固定资产就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主体。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或错位,管理混乱,最终固定资产会因无法得到妥当的管理而面临损失。
3、固定资产重购轻管、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二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缺乏系统的购置的计划,合理有效的使用方案,部门之间盲目攀比造成的闲置。如有资料显示我国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全球最先进的,但管理上却很不到位,而诸如CT等仪器的功能开发率只达到30%,资源严重浪费。三是超前、高标准采购固定资产造成的浪费。如某事业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按照国家政策的鼓励精神,花大量外汇从德国采购了一批先进的大型农用机械,买回来之后无人会用,机械出了故障后无人会修,配件无处购买,后期因为保管不善造成这批机械长期闲置,风吹雨淋直至报废。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
1、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借助会计电算化手段,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核实固定资产的规模、数量和金额。首先事业单位应在主要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成立资产清查小组,组织财务、使用和管理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价值量标准等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在清查中对未登账及时调整入账、达不到标准的列作其他资产,报废、盘亏及时进行清理,以使固定资产账面数和实有数相符,总账、明细账相符,此环节还应注意要取得财政、国有资产管理、上级主管部门的核准和认可。
其次,就是要在固定资产盘实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并据此设置目录,借助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和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及时、准确、高效地记录和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差错率高、信息闭塞、管理效能低等弊端。同时利用软件的系统功能,·3· 加强事前监督,查找风险点,实现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以便随时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2、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三账一卡”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还要明确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相关责任,进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
一是规范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
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在入库、处置转移过程中的登记和记录工作,确保账面清楚、真实可靠;例如:某医院取得一台CT仪器并验收合格后,首先应将其相关票据交单位财务部门登记入账,财务部门则根据固定资产取得方式(单位购入、上级主管部门调拨、接受捐赠、融资租入)的不同,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合理确定其入账价格,严厉杜绝各类固定资产不经入账就交付使用的现象;而固定资产归根结底要交付到单位内部的各使用部门,使用部门作为该资产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应真实、准确的记录固定资产的各种情况,不断完善和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础,为财务部门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确保账面真实、实现会计监督打下基础。管理部门则应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责,对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进行考核,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建立“三账一卡”制度。
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散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三账一卡”制度,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账。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账,并对固定资产按使用部门归类管理,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专管员;使用部门负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台账),卡片一式两份,一份存放在财务部门或管理部门,另一份部门使用部门存查。要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以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事后监控。
3、加强财政、审计、纪检等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依据其政府职能的作用应通过媒体的宣传、下发行文等方式宣传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固定资产的有序管理和保值增值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事业单位管好用好固定资产,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对严重违规、违法行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4、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加强成本核算。
按照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率先开始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
·4· 中规定,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折旧费用作为内部成本的主要费用之一,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促进责任人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计提的折旧分别计入“待冲基金”(净资产科目,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部分);“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及辅助活动用固定资产)、“管理费用”(行政及后勤部门用固定资产)、“其他支出”(经营出租用固定资产),这些规定不仅有利于医院根据购置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渠道、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不同,进行内部成本费用的分摊,树立起正确的成本费用意识;而且也为今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树立了样本。
5、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加强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有关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控制,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规条文,而且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对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综合起来,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和采购管理。
从整体上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具有价值量大,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等特点。如果单位增加的固定资产最后无法带来一定得经济利益,就存在投资风险,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和采购管理。加强预算控制要求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购买力量,实事求是的研究编制购建计划,包括购买数量、金额等,再结合单位的正常需要确定审批权限和程序,防止随意、盲目构建。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考虑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加强采购管理就要求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进行采购;对于自行采购的,应由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本单位的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监管部门应一同参与分析和投标事务的进行。
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控制。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实施。
对于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还应由建造部门参与,当建设工程的资产能够达到预期利益时,但还没有竣工结算,会计管理部门应当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那天起,按照工程的预算、成本、造价等,·5· 按估计的价值转成固定资产,等工程竣工后再做调整。
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维修、保养制度,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提高使用效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固定资产大修理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通过后予以实施。对于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照政府采购或其他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
四是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使用部门还要做好至少每年一次的固定资产全面盘点清查工作,核对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等,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逐一核对、盘点,对盘盈要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补登入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也要及时查找原因,落实责任人,办理相关责任手续。对固定资产的丢失、毁损等原因造成的账实不符以及资产发生严重贬值情况进行认真追查,追究责任。
五是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转移的统一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转出、调拨、报废、毁损等,事业单位应区分处置转移方式的不同,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该资产占用单位的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折旧状况、处置原因、预计出售或转让的价格等情况提出书面申请报单位领导,由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按批准后的意见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对非正常原因报废的固定资产或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还应由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严厉杜绝个别部门将还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报废进行更新。
六是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管理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中,要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避免部门之间盲目攀比,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固定资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管理,某个部门确实闲置的资产,应在整个单位内部进行适当调剂,单位内部确实闲置的资产应与其他单位进行置换、调剂或进行对外出售处理。制定固定资产维护制度,避免人为破坏和磨损,延迟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6·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保持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建立资产的共享、共用制度和“三账一卡”制度,将为事业单位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做到好中求快,努力为实现事业单位全面建设,还需要我们积极探求新方法、寻找新路子。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经济科学出版社
6.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篇六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资产占有、使用、变动以及管理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XXX(以下简称我单位)成立于2011年,是隶属于XXX的全额拨款行政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号:XXXXXXXX,本单位无下属机构,地址XXX省XXXXXX县XXX镇,法人代表XXX。截止2016年12月31日,编委核定编制人数XXX人,在职职工XXX人,退休XX人;人员结构均为行政管理人员,无工勤人员。资产管理由财务部门进行价值核算并设置专人进行固定资产实物卡片管理及使用情况监督;办公设备由办公室设置专人进行实物卡片管理及使用情况监督。会计工作主要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资产情况分析
1、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为XXX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流动资产XXX元,占资产总额的9.95%,主要为银行存款及财政应返还额度; 固定资产XXXX元,占资产总额的89.99%,主要包括办公楼、公安特殊装备、办公设备、取证器材、汽车和摩托车、视频监控系统等; 无形资产XXX元,占资产总额的0.06%,主要为财务记账办公软件等。
2、经认真统计、对比,我单位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6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资产状况良好。
3、我单位没有对外投资、出租以及出借,也没有处置国有资产。
4、我单位能够积极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好林区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并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等。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1、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指挥中心负责对全局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进行统一购置。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资产的采购、分配、清查,以及资产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监督任务。各科所队应确定专人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登记、统计、维护、保管等,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2、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资产管理由财务部门进行价值核算并设置专人进行资产实物卡片管理及使用情况监督;办公设备由办公室设置专人进行实物卡片管理及使用情况监督。我单位建立了严格的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资产采购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自行建造的资产,应由建造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资产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重视和加强资产中车辆的投保工作,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和严格执行车辆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车辆价值适当,对应投保的车辆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已投保的车辆发生损坏的,应及时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3、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单位通过用友软件严格管理资产卡片,包括卡片的增加、删除、查询、打印、汇总等。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资产的增加、减少、使用等情况,保护生产资料安全完整。真实地反映和监督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资产账簿体系。
4、无其他做法和经验。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缺乏对资产的重视和认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对资产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2、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特别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单位有的资产利用率比较的低,存在浪费资源现象。
3、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我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薄弱的问题。
4、其他问题及原因。我单位无其他问题。
五、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对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要切实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把我单位资产管理好,切实做好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要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关系。要进一步健全资产采购、处置等方面管理。
三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措施。要逐步完善在资产配置、使用、统计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四要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与兄弟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借鉴优秀经验,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我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7.事业单位净资产 篇七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资产以及国有老企业不直接参加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的资产。作为非经营性资产, 有以下三种特征: (1) 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2) 使用目的的服务性; (3) 补偿、扩充的资金来源的非直接性。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社会管理部门占有的资产、社会公益福利占有的资产、企业服务部门占有的资产。
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 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原则, 包括货币资金、业务往来产生的应收款、存货、厂房、设备、生产用地等。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 其主要形式有;投资、合资、入股、合作、出租、出借等。
二、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由于其非营利性的特点, 长期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进行资产的资金的分配。由于没有良好的监管机制,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存在管理混乱、处置不均等许多问题 (1) 。
(一) 管理认识滞后, 管理基础薄弱
首先,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足够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 重数量, 轻质量, 弱化管理作用, 增加财政负担。以至于因为资产掌握者是各级政府机关、权力机关和政法机关, 以及相关部门, 而以此圈定为权利资产, 不与经营性资产等同进行改革。再加之管理过程中, 各个部门受到利益上的牵制, 权责不明, 导致在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管理上还未达成共识, 管理意识滞后。
其次, 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大多为固定资产, 其会计处理并不完善, 存在着严重的无账、账不健全或账实不一的现象, 很多固定资产的价值并未在相关账簿中进行反应, 使得财会部门难以掌握其固定资产存量, 落实相关资产管理责任。除此之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不及时, 某些应收应付款项未进行账务处理甚至无法查证, 导致部分国有自查流失。以上种种情况显示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技术不健全、管理标准不科学、管理基础不牢靠, 因而管理综合可比度较弱。
(二) 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处置的规范程度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主体与相应责任的落实尚不太明确, 各部门由于利益牵制, 并不想涉足于国有资产的监管, 各部门间管理错位, 沟通较少, 很难形成合力解决问题。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 而对于资产配置的形成缺乏有效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落后于实践, 滞后于资产质量、数量、结构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缺乏制度约束, 无法可依 (2)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由财政拨款、单位使用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钱轻物, 重购轻管的”思想, 盲目购置的现象较为严重, 忽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效果, 在资产实际管理过程中, 对于资产出现的不适用, 不需用, 以及毁损等情况,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违规操作, 导致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管、规范程度较弱。
(三) 管理目标受制, 管理效益不甚理想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仍然是加减变化中计划经济的版本, 其管理目标不统一, 不符合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目标应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而目前的实际管理中, 有些单位占有过量的资产, 与所从事的工作量形成不了合理的效益之比, 加之管理基础的薄弱、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效率与效果均不甚理想。
(四) 产权意识不强, 管理中混合所有权与占有权
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其所有权属于国家, 使用权属于单位。在“非转经”过程中, 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审批手续, 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所有权关系不清, 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未依法分离, 把国有资产利益圈为小集体利益, 刁难代表所有者权益的政府部门行使管理权限, 使这一部分资产成为单位赚取本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条件, 导致资产管理陷入被动。 (3)
三、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实施条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要解决此类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实施条件, 按照实施条件的内容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保证其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有意义。
(一) 非经营性资产能够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因此, 只有在完成单位正常工作之余, 才能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 用于维持事业正常发展, 保证完成事业任务的资产、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不得转化为经营性资产。
(二)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 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 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 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其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 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将部分非经营性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 使其资本获得收益, 这部分收益给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公益及员工培训等提供了补给资金, 并使资产更加优化,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及生命力, 并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 (4) 当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单位正常工作之余, 人需要大量资金保证其业务活动的进行, 应当适量讲本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三) 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非转经”是指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 其前提之一其他单位对该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合资、入股、合作、出租、出借等有一定的需求, 只有当需要转化的资产存在相应的市场时, 该非经营性资产才能够得以转化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四) 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相关专业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存在诸多问题, 包括产权不清、管理意识淡薄、会计处理核算不合规范等,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未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或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并收取一定的租金, 未按“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 甚至将其纳入单位公会账, 其会计处置方式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规范。
只有当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相关的专业人员, 且其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相应的提高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结合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双重要求和标准, 做好资产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等各种账簿处理, 实行资产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有效的联动, 对资产的任何一个管理动作都全面把握, 使财务部门的会计业务准确反映资产情况, 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才更有利于整合并创造单位资源, 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5)
(五) 建立健全有效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机制
目前“非转经”资产运行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 而对于资产配置的形成缺乏有效规范, 而且目前的《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是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5年颁发的, 并未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状况相适应。因此当前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需要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及经济状况相匹配。因此, 若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 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严格“非转经”资产申报审批制度并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 (6) 使资产收益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使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有其相应的依据, 使之能够得到规范化管理,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促进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产为非经营性资产, 用来完成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和开展业务活动。为了盘活国有资产, 国家规定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自身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然而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不少相关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首先明确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实施条件, 包括实施能力、需求、相应的市场、相关的专业人员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实施条件
注释
1庞卫宏, 王金玲.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8) , 第49-50页.
2郭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6) , 第2页.
3储伟华.非经营性资产转向经营性资产的管理[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 (8) , 第86-88页.
4陈超超.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商界, 2009, (7) , 第107页.
5王创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 (2) , 第156-157页.
8.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固定的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具体表现
1.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本身体制所致,许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从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到职工思想意识都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普遍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财务制度,更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只有财务部门人员兼职或者临时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简单的登记。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查,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没有有力的奖罚制度等。总之,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都不健全,或流于形式,通常都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资产管理不细化,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专门固定资产综合协调管理机构,造成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为了符合部门的利益,人为操纵比较严重,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从表面看,各个部门对各自的资产都有管理权限,但是都是分块的一种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缺乏一个机构进行协调管理。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责任归属,另外一方面缺少统筹协调,就使得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都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尤其是在购置后,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职责挂钩,保管、使用、维护、转移则监控不力,造成设备闲置、非正常损坏、流失等现象较为普遍。
3.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完全流于形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性资金得以迅速增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之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难以进行控制,从而导致不少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尽管也有清查盘点的会计程序,但却从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约束。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一经盘点账实不符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且账实不符的原因还无据可查,会计核算中的漏错现象难以及时更正,造成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4.资产核算不规范,资产的处置随意性较大,最终导致了资产的流失。很多单位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将采购的固定资产直接计入相关费用,不按固定资产的科目核算。将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资产不在账面体现,账外资产普遍存在。资产的处置方面随意性也很大,没有严格参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没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资管理部门审批,进一步导致了资产的流失。
5.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权利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必须要使单位运作的所有环节与资产管理紧密联系,而且资产管理的结果必须尽快反馈给各级管理者。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作支撑,没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是难以做到的。
三、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全面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加强实施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制度建设也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2.推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等方式,明确单位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甚至处置的权利。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产权享有最高的决策权并承担最终的责任,实行固定资产单位负责人负责制。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实施,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实行固定资产分級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
3.强化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确保资产的账实相符。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应定期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查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再分别到各业务部门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的固定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也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更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责成责任人进行赔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整的记录制度;二是健全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三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四是健全固定资产维护制度。
4.改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规范资产的处置,严防资产的流失。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问题,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事业单位应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既可以分期分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可采用简易的直线法计提折旧。超期使用的资产便不再计折旧。根据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明细核算。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堵塞了资产处理过程中的漏洞,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5.加快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动态管理。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猛增,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与统计已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必须实现电算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报废等各项业务予以反映,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固定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建议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动态管理。
9.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篇九
1、本部门资产包括嘉兴市旅游委员会和嘉兴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受托代理资产。
2、按照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本部门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承担管理主体责任。
3、本部门资产管理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按规定分设出纳和会计岗位,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5、资产购置:本部门资产购置以履行职能和促进旅游事业发展需要为基础,购置资产功能与职能相匹配,不购置与履职无关的资产。资产购置计划与年度部门预算计划同时申报,各类资产购置数量、品牌、价格上限、购置渠道等,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每年核定标准和政府集中采购文件要求办理。
6、资产保管: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流动资产、受托代理资产的保管和清查,固定资产保管分工负责,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为保管责任人。财务、档案、保密等有特殊要求的固定资产,由负责财务、档案和保密工作的专人保管、专人使用,按照严格执行接触限制和使用审批相关规定。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和每年一次定期清查制度,落实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7、资产使用:各类资产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流动资产使用管理方面,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市财政局规定的不同资产配置和使用年限要求,资产使用人为使用管理责任人;在受托代理资产使用管理方面,除每年预留改制企业退休职工需按月缴纳的费用和慰问体检等基本福利费用外,其余资金按照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要求,对于实有账户余额中未来一年内未列入使用计划的资金,按照财政规定程序,通过内部询价方式选定银行,签订定期存款协议,办理定期存款相关手续,利息收入按规定上缴市财政统一管理。
8、资产核算与处置:建立资产台账,财务会计人员负责定期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进行核对、清查和盘点,对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于到期破损应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做好资产报废、账务处理、清点和交还市财政资产回收管理局等相关手续。
9、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本部门固定资产一律不外租、不外借、不对外投资,仅限于内部人员办公使用。
10、落实资产信息管理要求,根据市财政局各年度工作部署,按时完成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等相关工作,做好资产的动态管理。
10.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1
一、严格规范项目审查程序,加强处置项目的管理和后续跟踪检查工作。
1、认真把好处置项目的审查关。
自从确定专门机构、专职审查人员以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完善,我办的资产处置审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上半年共审查、批复项目x个,其中审查上报总公司项目x个。
2、做好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为使处置审查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我们在审查程序上严格做到规范化,即按照办事处制定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要求的内容,从审查经营部门上报方案内容、格式、时间,反馈初审意见,到安排例会时间、通知上会、准备例会相关资料、会议记录、投票内容、会议纪要、下达批复文件、上报处置方案等等,力求处置审查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上半年共组织召开了评审会x次。
3、加强处置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
为及时掌握已批复项目的处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每季度对已批复的处置项目进行一次后续跟踪调查,写出检查报告,及时了解处置项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4、加强终结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针对以往终结项目中存在的没有项目终结报告或报告不规范,该阐述的问题在报告中没有,有些业务人员甚至把处置方案下载一份作为项目终结报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项目终结报告是对该项目处置全过程客观、具体、真实、全面的一个反映和总结,尤其对于有些项目,在处置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一定要在报告中认真总结和反映出来,于是我们制定了“关于项目终结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项目终结报告,并要求经营部门定期报送项目终结报告,移交档案材料。加强了终结项目的管理,使我们的终结项目真正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加强中介机构数据库管理,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持资产处置工作。
1、作好中介机构数据库动态管理。依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聘中介机构,是有效规避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一项主要手段,也是审查办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为切实履行好此项工作,今年以来,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在认真考核评比的基础上,我们对数据库中选用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中介机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实行了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2
20xx年在院党委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科的业务指导下,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大资产管理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注重业务学习,夯实管理基础
为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我院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与工作要求,力求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统筹,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来支持实施,构筑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建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我院为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工作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资产管理配套实施办法,新修订了资产管理制度,加大了资产管理力度。
三、加强日常资产管理,规范管理程序
在资产的日常管理方面,将单位国有资产层次化、集中化管理,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分布,提升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一)实施“单位资产动态兼管,资源共享,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二)新增(购买、接收捐赠)资产及时入账,落实保管制度,责任到人。
(三)资产盘亏、报废由院办公室盘点后提出资产盘亏、报废申请报告,并会同财务部门核查落实后,报财政部门审批,严格规范资产处置程序。
(四)落实检查制度,对各科室资产的调配、使用、保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特别是对易携带、易丢失、已损坏资产的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有出租、出借、私自带走单位资产的现象,各科室基本做到了账实相符,存放地点清楚,责任人员明确。
(五)各科室均加强了安全措施,本无资产被盗现象,使用管理人员都能做好检查维护工作,确保资产的使用性能。
四、积极探索新型资产管理方式
(一)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管体制。
(二)在全院开展积极探索创新资产管理方式的工作经验介绍。
(三)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促进资产管理科学发展。
(四)实现资产管理和采购管理有机结合,在坚持采购必要性前提下,确保所采购的物品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作实际需要,这样可以降低单位行政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五、加强资产管理宣传及调查研究工作
加强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资产管理业务培训,使大家进一步掌握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处置等流程,并鼓励各部门进行资产管理的调研,以促进资产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六、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抓住清查契机,认真落实各项资产管理工作
资产信息化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现状以及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能够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利于及时发现闲置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和分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益。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3
一、政治思想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教师法》,认真履行小学高级教师职责,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各项条例。
二、工作态度
本本人担任固定资产管理、库房物资管理、日常办公用品采购、完成后勤事务性任务等项工作。在工作中本人认真履行小学高级教师职责,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爱护学校财产,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三、业务水平
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员,本人积极参加区财政局和区教委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各项培训;认真学习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知识;认真学习《xx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系统其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文件精神。20xx年xx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的小学规范化工程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员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要求管理员既要熟悉各学科教学仪器、办公设备、图书等资产的配置标准,又要熟悉固定资产的日常实物管理业务。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要求管理员通过管理软件对学校固定资产实施管理,要求管理员通过软件为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为学校领导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数据支持。本本人一如既往刻苦钻研《xx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xx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系统》、《xx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等三套资产管理软件业务,为科学、规范管理校产奠定基础。
四、工作业绩
做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要在学校固定资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与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及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维修和使用维护。在教委装备站领导、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们的团结协作帮助下,本人本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本20xx年x月,根据区教委20xx年xx号文件和20xx年x月区教委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员培训精神,我校实现了对学校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落实。明确了在学校固定资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员和实验室设备管理员、图书室管理员、后勤资产管理员等归口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分工。落实了区教委装备站《关于规范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手工帐目管理工作意见》和《关于规范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建立了规范的教学资产、图书资产、办公资产三大类十二小类手工明细帐,完善了以各种方式增加、减少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手续。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框架初步确立并投入运转,为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20xx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2、本与教学资产、图书资产、办公资产等归口管理员合作,接受了xx市教委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的市级调拨资产和办学条件达标建设调拨资产,完成了对所接受资产的清点、验收、核对、入库,为登记上账打下了良好基础。
3、本20xx年xx月完成了对办学条件软件数据核实。核实录入了学校占地、单体建筑、各类用房、图书馆、体育运动设施、教职工信息、班级建设等相关信息。核实录入了新增、减少资产。基于数据录入准确、各类用房分配合理,在学校办学条件软件初步测评中得分居六所直属校第一名。为学校办学条件正式评估达标奠定了基础。
4、本20xx年xx月在《xx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中建立了帐套,完成了对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存放地点的基础数据维护,完成了现有资产分类录入,为对校产实施卡片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
5、财产物资是货币资金的转化形式。传统管理存在“重财轻物”和“派用轻管”的惯性,以致存在库房物资积压、浪费现象。本本人在库房物资管理上完善了物资入库登记、和物资领用登记,及时补充库房日常办公用品库存,临时需用物资随时报需、随时请示、随时采购,使降低库存与保障供应相结合。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4
根据《xxxx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东财〔20xx〕47号)和《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东财〔20xx〕28号)文的要求,我们对本单位进行资产清查。现将有关资产清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产清查基本情况
(一)本单位成立于xx年xx月,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xx,法定代表人是xx,法定地址为xxxx市xx,人员编制xx人,在编干部职工xx人,实有人员(含临工)xx人。单位主要职能为xx。
(二)工作基准日: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是20xx年12月31日。
(三)资产清查工作范围
本次资产清查的工作范围是:本单位及未单独核算、与本单位合并填报报表的单位xx个,分别为xx。
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由本单位填报有关数据单位xx个,分别为xx。
(四)清产核资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1、本次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基本情况清理、帐务清理、财产清查、完善制度。
2、资产清查的组织工作。本单位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实施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
3、资产清查工作程序:(1)制定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组织学习有关政策,研究工作报表,做好人员分工;(2)对本单位户数、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时间安排:3月xx日至xx月xx日;(3)进行帐务清理、财产清查,时间安排:xx月xx日至xx月xx日,组织人员输入固定资产电子卡并进行核对,时间安排:xx月xx日至xx月xx日;(4)导入资产清查报表,分析资产清查结果;(5)撰写资产清查工作报告,上报有关数据;(6)工作总结和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方向制度。
4、其他工作情况
二、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一)资产清查结果
通过对本单位20xx年12月31日会计报表及资产损益情况的清查,本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值为xx元,清查值为xx元:负债总额账面值为xx元,清查值为xx元:净资产总额账面值为xx元,清查值为xx元。
(二)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31日,本单位会计账中资产总额账面值为xx元,资产清查报表中资产总额账面值为xx元,差额xx元,属于会计差错调整。具体情况为:xx。
三、重要事项说明
(一)资产损益及资金挂账情况;
本单位此次资产清查中,资产损失xx元,占资产账面值的xx%。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损失xx元、固定资产损失xx元、对外投资(有价证券)损失xx元、无形资产损失xx元、其他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等xx元;具体损失原因分别为xx。
(二)资产盘盈情况;
本单位此次资产清查中,资产盘盈xx元,占资产账面值的xx%。主要包括流动资产盘盈xx元、固定资产盘盈xx元、无形资产盘盈xx元、其他资产盘盈等xx元;具体盘盈原因及入账、计价情况分别为xx。
(三)关于土地使用权情况的说明;
(四)单位申报处理的资产损益。
本单位在此次资产清查中共申报处理资产损失xx元,申报处理的损失资产占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值的xx%。其中流动资产损失xx元,固定资产损失xx元,对外投资损失xx元,无形资产损失xx元,其他资产损失xx元。
本单位在此次资产清查中共申报处理资产盘盈xx元,申报处理的盘盈资产占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值的xx%。其中流动资产盘盈xx元,固定资产盘盈xx元,对外投资盘盈xx元,无形资产盘盈xx元,其他资产盘盈xx元。
四、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一)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二)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三)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备查材料
(一)单位20xx结转后资产负债表。
(二)土地、房屋建筑物产权证明资料(复印件)。
(三)土地、房屋建筑物分布、使用状况及经营情况书面说明材料。
(四)20xx年市审计局出具审计报告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报告。
(五)资产损益证据。单位申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必须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
1、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单位收集到的与本单位资产损益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单位的撤销、合并公告及清偿文件;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保险公司的出险调查单和理赔计算单;企业的破产公告及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明等。
2、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单位的某项经济事项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
3、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是指单位对涉及资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账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单位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情况说明;资产盘点表;单位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因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的责任认定意见及赔偿情况说明;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等。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5
一、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x月x日,公司下发了根据油田公司推进“九个结构优化”、“关于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分析”的总体安排以及矿区服务事业部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优化存量结构,谋划资产创效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决定开展一次全面的固定资产清查分析工作。我工程处资产管理小组立即根据通知指示精神立即对我处的资产状况进行了清查,对各类资产的技术状态进行了摸底。并根据资产清查状况编制了清查表和清查分析报告。通过这次清查,使我们对我处所属设备的技术状态、存放情况和使用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更好的对资产进行管理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资产运营分析
1、本单位基本情况
道路维修第二工程处是从事沥青混合料拌合及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的专业化施工队伍。主要负责油田专用公路路面的大中修工作。工程处拥有一支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和一系列较为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拥有大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两座、沥青混凝土摊铺机2台、各型压路机6台,其中德国产福格勒S2100型摊铺机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公司及我处所处的市场为局内部市场,生产任务均有局总调度室下达,市场竞争强度较低,但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所处的垄断的地位也存在一定的危机。我工程处本着作强主业,加强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出色的完成了一系列优质工程,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工程处现有各类资产69台套,其中在用资产61台,闲置资产4台,待报废资产1台,逾龄使用资产3台。我处的大部分资产均系直接生产用设备,占到在用资产总数的36%,辅助生产用固定资产占资产总数的41%,管理服务用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19%。
我处不良资产占资产总数的11.59%
三、不良资产分析
我处现有不良资产8台,占资产总额的11.59%。其中闲置资产4台,分别为2吨震动压路机,前翻斗2台和冷补改沥青设备;待报废资产1台,空气压缩机一台,逾龄使用设备3台,推土机2台和YL-16T胶轮压路机1台。
其中推土机和YL-16T压路机均属超期使用,适用年限均在xx年以上。空气压缩机由于我处锅炉房的取消也失去了使用价值。2吨震动压路机由于吨位太小,在我工程处没有使用的工程造成闲置。
我处的不良资产2吨震动压路机可以转给其它工程处使用化解,其他6项均可作报废处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6
为加强实物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各项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厂《关于开展实物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站在全站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实物资产清查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抓宣传发动,使清查工作群众化。
我站的资产种类多而分散,清查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没有领导支持和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光靠财会人员的努力,是难以做好的。因此,在站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宣传发动、统一思想,使“爱站如爱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全体职工对资产清查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清查工作中去,使清查工作变成全体职工的自觉要求和行动,为今后实物资产管理更加科学、正规有序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抓组织领导,使清查工作科学化。
资产清查涉及到我站的所有下属单位和职工,是一项面广量大、细致复杂的工作,必须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才能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达到预期的效果。
1、成立实物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至收到文件之日起,成立了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由朱书记任组长,组员由各三级单位行政领导、站财务组及材料组负责人等组成,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对本单位的清查工作负责。由于各项资产种类多、分布较分散,根据“全面彻底”、“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和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统一上报的方法,我们将清查工作细分到班组,由各班组指定一名具有较强责任心、工作热情的实物清查员,全站共15名,具体负责清查摸底及登记工作。
2、明确职责,熟悉业务。组织清查员认真学习厂发《关于开展实物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明确清查范围,做到如实填报、不遗不漏。并由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辅导他们有关实物资产的概念、分类和估价方法,为进行清查工作扫除技术障碍。
3、积极实施,合理安排步骤。首先,各班组按照要求自己清查公共财产,统一使用“实物资产清查登记表”进行登记。对在办公场所由个人保管的实物资产,心得体会做到保管人、使用人亲自签名以明确保管使用责任。卫生所在进行清查时,采用给资产编号的方法,为每一项实物资产进行编号,如“卫生所004号”,并制作成标签帖在所登记物品的显著位置,这项工作虽然工作量较大,但对理顺清查工作、明确保管责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次,清查领导小组核查。清理领导小组收齐登记表后,组织对各班组填报的登记表,逐一进行审核,并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如发现错登漏登,问清情况后当场纠正补登,确保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完整、准确无误,真正使清查工作做到“见物做点、以物对账、以账查物、是账就清、不重不漏、不掩不盖、不留死角。”
三、健全帐册,使管理工作正规化。
为全面反映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便于监督各项实物资产的保管、使用,就必须用价值的形式把实物资产登记到帐薄中去。借此次清查工作之机,我站进一步完善了实物资产总帐、实物资产明细帐和保管使用登记册,建立实物资产“户口本”管理制度,为每项实物资产建立实物资产管理卡片,卡片上不仅记录实物资产名称、编号、类别、规格型号等信息,还记录保管人变更、维修保养、出借归还等重大资产事项,以便于对各种资产进行监督,防止浪费,使资产管理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
四、抓岗位责任,使管理工作制度化。
实物资产的管理原则是: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根据这一项原则,我站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坚持下去。重点抓岗位责任,使管理责任到人。实物资产管理工作由站长负总责,资产帐由总帐会计管理,各种资产设备由保管员管理,在资产与责任人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同时加强财务监督,做好帐务处理。做到有账可查,有责可问,违规必究。达到“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目的。
本次清查工作,共登记实物资产372件,价值2368万元,基本摸清了我站实物资产的“家底”,为实物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7
为了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健全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现作以下总结。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财政部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核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二)完善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充实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财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编制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资产清查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全面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以xxxx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的基准日。
(二)清查x范围。
xxxx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三、工作方法
(一)财政部组织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清查核实工作,各中央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地方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
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并更新有关数据后,按要求上报。
(二)中央部门单位和各省(区、市)的资产清查结果按规定报送财政部,资产清查数据应与同资产报告数据、财务会计决算数据进行核对。
(三)经过清查核实后的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完善管理信息,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规定,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四)针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复核。
(五)各部门(单位)、各地方应在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对资产变化情况做到及时更新,按时上报,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并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防止“前清后乱”和“清管两层皮”现象。
(六)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xx〕1号)和实际情况,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批复。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xx年1月)。
1、研究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2、组织开展宣传及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xx年2月—9月)。
1、中央各部门(单位)自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必要时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自查工作完成后,行政事业单位将申报文件、资产清查报表、专项审计报告和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等材料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于xx年8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其中,纸质材料应当包括正式文件、本部门资产清查汇总报表和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等;电子材料除提供纸质材料电子版外,还应当包括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卡片、固定(无形)资产盘点单、资产清查明细表、资产清查报表、资产清查汇总表、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等。
xx年9月30日前,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按照属地原则对二级及以下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财政部可以结合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结果进行检查或抽查。中央部门(单位)根据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审核通过的资产清查结果开展资产核实工作。对于需要报送财政部审批的资产核实事项,单位应当将申报文件、资产核实申请表、资产清查报表、相关证据和经济鉴证证明等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审批。
2、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开展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可以结合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结果进行检查或抽查。
各省(区、市)于xx年9月30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报表汇总报送财政部。其中,纸质材料应当包括正式文件、全省(区、市)资产清查汇总报表、资产清查工作报告等;电子材料除纸质材料的电子版外,还应当包括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明细表、资产清查报表和资产清查汇总表。
(三)总结阶段(xx年10月)。
1、财政部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向国务院报告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为下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改进措施奠定基础。
2、财政部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研究制定或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3、中央部门(单位)和地方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组织实施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统一组织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具体负责组织开展管辖区域内的资产清查工作。
各单位法人代表是资产清查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六、经费保障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的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七、操作系统
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发了资产清查子系统。各部门(单位)、各地方应当为系统的使用提供必要的硬件及网络条件保障,利用系统完成资产清查及资产报表的录入、审核、汇总、报送工作。使用财政部开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地方和部门,开发商将主动联系,提供免费的系统升级服务。未使用财政部统一组织开发系统的地方和中央部门,可以单独部署财政部组织开发的资产清查子系统,或主动与财政部组织开发的资产清查子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资产清查电子数据顺利上报,为下一步实现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单位)、各地方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精心组织。各部门(单位)、各地方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四)工作督导。各部门(单位)、各地方要加强对本系统、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上报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财政部将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情况予以通报,并组织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8
一。严格规范项目审查程序,加强处置项目的管理和后续跟踪检查工作。
1、认真把好处置项目的审查关。
自从确定专门机构、专职审查人员以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完善,我办的资产处置审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上半年共审查、批复项目_个,其中审查上报总公司项目x个。
2、做好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为使处置审查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我们在审查程序上严格做到规范化,即按照办事处制定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要求的内容,从审查经营部门上报方案内容、格式、时间,反馈初审意见,到安排例会时间、通知上会、准备例会相关资料、会议记录、投票内容、会议纪要、下达批复文件、上报处置方案等等,力求处置审查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上半年共组织召开了评审会_次。
3、加强处置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
为及时掌握已批复项目的处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每季度对已批复的处置项目进行一次后续跟踪调查,写出检查报告,及时了解处置项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4、加强终结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针对以往终结项目中存在的没有项目终结报告或报告不规范,该阐述的问题在报告中没有,有些业务人员甚至把处置方案下载一份作为项目终结报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项目终结报告是对该项目处置全过程客观、具体、真实、全面的一个反映和总结,尤其对于有些项目,在处置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一定要在报告中认真总结和反映出来,于是我们制定了“关于项目终结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项目终结报告,并要求经营部门定期报送项目终结报告,移交档案材料。加强了终结项目的管理,使我们的终结项目真正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加强中介机构数据库管理,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持资产处置工作。
1、作好中介机构数据库动态管理。依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聘中介机构,是有效规避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一项主要手段,也是审查办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为切实履行好此项工作,今年以来,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在认真考核评比的基础上,我们对数据库中选用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中介机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实行了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9
此次能够圆满地完成我校资产清查工作任务,离不开校党委、行政和校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各单位资产管理员的辛勤工作;同时也离不开国有资产管理处全体同志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
忘不了资产清查工作的紧张阶段,xx2岁多的女儿高烧xx度需要住院治疗和照料时,由于无法照看和陪伴女儿,她强忍眼中的泪水不停地给来交材料的同志解释资产清查材料的填报和检查工作,早出晚归,女儿连续几天都见不着她的身影;忘不了xx在儿子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及考试时,又遇母亲生病,她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而是不停地奔波在校内各单位核实资产;忘不了xx为了查找关于土地、房屋的相关证据,书写各种说明材料,他不顾自己痛风发作,加班加点至深夜;忘不了在资产清查工作各种数据汇总时,处领导和资产清查办公室的xx、xx、xx等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于财政部资产清查软件的原因造成几百条数据上传丢失,他(她)们和技术人员在几万条信息中去不断地查找原因,从几百条数据的丢失减少至几十条到后来的十几条,为了这十几条信息,她们就如在大海捞针一样,在几万条信息中一个一个地核查,寻找丢失的原因,经过艰苦奋战,当各类数据全部上传成功,各种报表汇总完成时,她们已连续工作长达xx小时没有休息。在这里我们向关心和支持国有资产管理处的学校各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员及资产清查办公室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
团结务实、严格管理,认真完成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程序。
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和各单位的申报,认真编制学校固定资产的预算,并严格按预算执行。在设备的购置环节上,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审批设备购置报告,严格把关。对于购置设备进行反复论证,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理由、效益、安装及使用条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
如校内一单位由于新建需要购置大量的设备,我们多次到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对使用单位的购置报告清单进行一一核对,发现原报告中的xx台热水器等全是以天然气为燃料,深入实地后发现无天然气管道,立即与使用单位和基建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进行了更改,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全年审批各类设备购置报告xx余份,1万多台(件)数,涉及购置资金近亿元。
2、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入账与登记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国家机关xxxx年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物资管理的实施办法》和《xxxx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在固定资产登记和报销过程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把好验收、入账关。根据使用单位领用人和资产管理员的验收单以及购买合同等项目核对其实物的型号、厂家、数量及发票金额等,验收无误签字后,我们再进行固定资产入账和贴号工作。做到反复认真核对,项目清楚无误,手续齐全,数据准确。
二是深入基层,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和资产贴号,特别是新校区续建工程设备多,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后勤学管部、食堂等就有上千万设备;生科院、艺术学院等进口设备以及留学生楼的设备也量大且类别复杂。xxxx年新增固定资产1.5亿元,库存材料xx余万元,对1x万x千多台件各类固定资产实物进行了贴号,固定资产增量达到历年之最。
【事业单位净资产】推荐阅读: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08-22
最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12-25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习题07-03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07-10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习题10-03
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 国有资产管理处11-01
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2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