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9篇)
1.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 篇一
传说“白公山”上有一个可怕的禁区,很多人都去救自己的兄弟,凡是进去的人都再也没能出来。
我有一条猎狗,名叫小脑袋。我准备带它去探险。于是,我和小脑袋来到了“白公山”。走着走着,我就迷路了。
这时我遇到了白公,白公告诉我:“往前100米,向左拐弯前进100米,就到禁区。另外,我看你这么有勇气,我这有一个礼物送给你。”原来是一个心型的棒棒糖。我欢喜地接过礼物,谢过白公,走进了禁区。突然,我感觉一股力量迎面而来,顿时,我和小脑袋像个气球飘在天空,飞进了那一眼望不到底的门里……
降到地面后,小脑袋嗅嗅地面,“旺旺旺”地叫着,让我往前走,这时不远处传来“哗哗”的流水声,空气中弥漫着雾气和水珠,十分清新。
哇!原来是唐诗中描述的庐山瀑布啊!远远望去,庐山瀑布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激流从很高的山崖飞泻下来,时而又像晶莹的缎带,让人觉得就像是银河从九天飞落下来。这样的风景真是优美啊!
再走进一点,耳边传来一阵阵吟诗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竟然是李白站在船上吟诗。只见他戴着一个有双耳朵的白色帽子,身穿雪白的“连衣裙”,腰间还系着一根腰带。最引入注目的是他握着一个酒壶,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河面,吟着诗,头还一摇一摇呢,很是陶醉……
“旺旺旺”一阵狗叫把我吓了一跳,睁开眼,我躺在自己的床上。哦!这只是我的一场既刺激又充满乐趣的梦啊!
2.李白作文1000字 篇二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我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李白的诗,我背的最多的诗也不是李白的诗。但每当读李白,总有一种不能言语的兴奋与畅快。事实上,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懂得鉴赏其中的精妙,只单纯地凭感觉罢了。渐渐长大后,再读李白,发现他的诗理我越来越远了,太过浪漫与夸张,让我一度认为他只是一个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理想主义者。可今日,我重新了解了他的一生,也重新认识了李白这个人,我再读李白,仿佛看到了原来不曾看到的东西,重新找回了儿时读他的诗的`那份畅快,也平添了一份感动。《纸上的李白》中说道,唐朝与李白,是互相成就。
我很认同这句话。我们总说大唐盛世,正是大唐的开放与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度,赋予了李白这样的大胸怀,他所有的悲,喜,是大悲,大喜,是超越了世俗,凌驾于物质之上的,同时在李白的笔下,我们感受到唐朝是这样一个散发光彩,自由与恢弘的朝代。他的洒脱,他的格局之大,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他的情感,所表达的意境,只有他能写出来。我认为后人也并没有刻意夸大李白的文学成就和提高他的地位,因为他就是中国文学史上那么耀眼璀璨的一颗明珠。就像《如果没有李白》中说,如果没有李白,像白居易这样的一些大文豪也能提升一个级别。
除了唐朝成就了李白,还有一个成就李白成为今天的李白的,是他金子般的灵魂。其实李白的人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顺利,他也有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还因站错队被流放。但他并没有如其他诗人一味表达自己的愤懑,发泄不满。他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即便郁闷了,写下的诗里仍旧是一派豪气,洒脱的气息。李白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骨子里透出的孤独,是注定要成为诗人,艺术家。他浪漫多情,却不敏感多疑;他玩世不恭,成日醉酒,却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起也好,落也好,得意也好,失意也好,一壶香醇既尽,便都是过眼云烟。
3.读李白——关于李白的作文描写 篇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他站在窗前,面对着明月,吟出这句诗时,我立刻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我做梦都想见一面的大诗人李白。当我吱吱呀呀地从床上坐起身子来时,听见响声的李白立刻转过头来看着我,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也随之变成了“O”形:“你……你是谁?我……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来……来人呐,快……快给我拿下!”“你……你当然不认识我啦!因为我可是比你高一个等级的现代人!”说着,我就从口袋里掏出一部手机,并把里面我的相片拿出来给李白瞅。李白一见,两眼一闭说:“拿走,拿走,这……这是什么东西?怎……怎么能把人给吸进去呢?真……真是不可思议呀!”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李白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匆匆而来的信使。李白还没伸手,我就一把抢了过去,并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信封,抽出信件,展开信纸,大声读了起来。没想到,这竟然是汪伦写给李白的信,汪伦是要邀请李白去他的家乡看一看十里桃林和万家酒店。“李白,你去汪伦那里,能带上我吗?我可以帮你写写诗哦!”“就你?”李白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迟疑了一会,“好吧,如果你能帮上我的忙,那就太好了!”
第二天一早,我便和李白乘着船出发了。三天后,我们来到了天门山,望着那雄伟壮丽的天门山和波涛汹涌的长江,我不禁脱口而出:“天门中断楚江开!”话音未落,李白就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你……你怎么知道我的心思?你……你真是我的知音呐!”说完,李白转过身,吟出了下一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好,我们还要当永生永世也不分开的好朋友!”
半个月之后,我和李白终于来到了汪伦的家乡。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十里桃林和万家酒店,但是我们依然很开心,那几天,每天都快乐地喝酒,快乐地吟诗,好不逍遥自在。不知不觉,十天过去了,我们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告别的时候,汪伦就在岸上打着拍子唱起了我们曾经一起唱过的歌。“李白乘舟将欲行!”看着李白热泪盈眶的样子,我连忙吟出了这句李白想说却一直没能说出口的诗。李白看了看我,点了点头说道:“还是你懂我!”说完,他大声地吟出了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就在我们噙着眼泪,放声大笑的时候,突然,小船剧烈地摇晃起来,我没来得及扶住船舷,“噗通”一声,掉进了深深的桃花潭里。我拼命地挣扎,可是身子就像被包裹住一样,怎么也不能动弹;我拼命地呼救,可是潭水猛灌进我的喉咙,让我根本无法发出声音……“快醒醒,起床了!”突然,一个河东狮吼般的巨大声音响了起来,我立刻被惊醒,也立刻从那深不见底,冷若冰霜的潭水中被拎了出来……
4.描写遇见李白的作文 篇四
我走了进去发现那里的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天呐!穿成这样在唐朝就是一个怪人,我跑到没人的地方变出了一身古装,穿上之后便走了出来,走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酒馆,我便随意的坐下来,点了一些酒肉吃喝了起来。看见对面那个人举杯痛饮道:“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我便答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男子看了看我丢下铜板付了饭钱便走了,我看着他走了,我便跟了出去。他说:“小弟刚才对着诗真是妙极了,请问您的大名是?我好像从来都没见过你呢?”“在下姓程名琰,请问您尊姓大名呢?”“在下姓李,单名一个白字,兄台是否愿意与我一起去喝酒对诗。”我高兴地答道:“乐意之至。”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我们到了约定的地方。李白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几坛老酒,我们便坐下来一起喝酒聊天,我说道:“清风徐徐,这里的景色真是优美呀!我们一起举杯同饮吧!敬这美丽的景色!”杯盏之间我好奇的问道:“先生文采非凡,何不考取功名呢?”李白说:“人生何必须尽欢,不一样的人便有不一样的路。”说完他便举起坛子痛饮起来,在踉踉跄跄之间大喊道:“天生我材必有用。”看着他慢慢下山的背影,我不禁落了泪。
5.走进李白散文 篇五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6.李白的人际世界 篇六
一、李白与唐玄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见到了唐玄宗。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封李白为翰林供奉。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从礼遇上来讲,唐玄宗是很器重他的。而李白也把这次会面,当做一次大展宏图的机会。李白所担任的,并不是真正具有政治内涵和政治意义的翰林学士。他担任的是一个陪着皇上,进行诗文娱乐的翰林待诏,或者叫翰林供奉。他有很多诗,表现了自己一种既闲散又无聊的情绪比如《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
唐玄宗这个人还比较仁义,史书记载四个字叫赐金放还。这是一个非常体面的一个下台方式。他没有贬斥他,没有谴责他,没有给他赶出去轰走。保全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体面。
李白跟唐玄宗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可惜的是,这种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娱乐关系,不是一种密切的政治关系。
二、李白与权贵(官员)
1、高力士、杨玉环
根据有的史料来记载,宦官高力士是通过杨玉环,来给唐玄宗递话的,称高力士举了《清平调》那首诗为例,说李白讥讽杨玉环。《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就像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一样。高力士就说,你看,他把你比作赵飞燕,这是把你贬低了。你受到人格的侮辱,你要去告他。然后杨玉环就理所当然地在唐玄宗面前说了李白的坏话。
这样的记载是否属实呢?请听《有关李白的小真相》一节。
2、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她也崇信道教,她就出家做了道士。李白之所以能跟玉真公主搭上界,就是因为李白也是一个道教中人。但是李白跟玉真公主还是没法认识。因为他们俩差距离得太远。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就是李白的好友元丹丘。元丹丘他是个道士,跟玉真公主关系非常密切。
《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这首诗是李白初次进京写的,是献给玉真公主的。但李白当时没见到玉真公主。
3、贺知章
贺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字季真。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当时李白奉诏入京,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见到李白,赞赏李白的诗才,称呼他为“谪仙人”,热情地邀请他到酒肆中去饮酒。由于忘带银两,贺知章取下皇帝赐给他的金龟以充酒资。这就是有名的“金龟换酒”。在贺知章的眼里,李白是一个从天上降下来的奇才,因而十分器重,称他为“谪仙人”。天宝三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的诗中表达了对贺公的良好祝愿:“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天宝六年,李白至越中探访贺知章,惊闻贺老已于告老回乡当年在家中病逝,他怀着悲痛的心情,赋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在李白心目中的贺知章,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风流人物,是一个难得的知己,是一个豪爽善饮的忘年诗友。
4、张镐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此人品德优秀,淳厚质朴,曾救过王维、杜甫。永王兵败,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缚入寻阳狱中,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旧唐书》载:肃宗以镐不切事机,遂罢相位,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李白前往流放地到了夏口。已被贬斥到荆州的张镐仍然派人给李白送来了一封书信和一身绫罗衣衫。张镐入相几年数次垂顾人文,倾力相救的古道热肠,也堪为历史佳话。
6、永王李璘
分制置诏下发之后,永王李璘开始执行唐玄宗的命令,在长江流域地区招兵买马。他路过江西九江时,永王李璘派韦子春上庐山说服李白来参加他的军队。李白曾写《赠韦秘书子春》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说我在庐山上待着,本来是挺好的,独善其身,可是想想天下苍生需要我啊。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李白在他56岁那年,终于等来了一次重要的机会。永王现在显然对他来讲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在这支担负重大任务的也非常强大的军队里边,做一个幕僚,李白认为自己确实能谈笑静胡沙,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指日可待。他到了永王军队里边写了十首诗,叫《永王队巡歌》。这十首诗被认为是了解李白在永王军队里边,就是他参军以后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永王兵失后,李白仓惶出逃,最终身陷囹圄。
7、宋若思、宋之悌
在李白身陷囹圄的时候,有一个御史中丞叫宋若思,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宋若思不但把他释放出来了,而且还让李白在自己的幕府里担任幕僚,而且还打算把李白推荐唐肃宗。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曾经和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有过很深的交往。在开元二十二年前后的时候,也就是李白34岁左右的时候,他和宋之悌结交了。宋之悌当时给贬到了朱鸢(安南都督府交趾郡,现在的越南河内)。所以,李白和宋之悌见面之后,专门写了一首诗。叫《江夏别宋之悌》。
三、李白与道士(隐士)
1、司马承祯
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文学修养很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对他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2、高天师如贵道士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
3、赵蕤
李白十七八岁的时候,在故乡,四川的绵州,佩戴得天大匡山这个地方,跟着赵蕤学纵横术。赵蕤不但是个纵横家,还是个侠士。赵蕤写了《长短经》十卷。《长短经》就是讲纵横术。
四、李白与他的朋友们
1、元丹丘
元丹丘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他们两个人,“荣枯同所欢”。元丹丘是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他们曾一起在河南颖阳嵩山隐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是长生不死的仙人,李白曾赠元丹丘好些诗,共十四首,并在李白代表作之一《将进酒》中提及了他。
2、杜甫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两人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李白当时44岁,而当时杜甫也就是才三十二三岁,名气不大。但李白当时不但诗文的名气非常大,而且在政治上有一点资本了。所以两个人的位置并不是完全平衡的。
后来李白和杜甫分手之后,杜甫写了十二首之多的诗,来回忆李白。他们虽然后来再也没见面,但是杜甫一直以一种很深厚的情意在关注着李白的行踪。
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沙丘城下寄杜甫》这首诗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今存李白为杜甫写的诗可信者及存疑者共四首,另外三首是:《戏赠杜甫》(存疑)《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存疑)。
3、高适
在天宝初年的时候,他和杜甫、李白,同游梁宋,互相诗酒唱和,都是很好的朋友。后永王兵败后,李白是高适的阶下囚。当时高适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是讨伐永王的统帅,李白就是他讨伐的一个对象。高适对于他这个往日的好朋友,采取的是做壁上观的态度。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李白犯的是谋逆之罪。李白给他写过一封信《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因为有一个叫张孟熊的秀才想要去找高适,李白就写这封信推荐张秀才去找高适。他写到“高公镇怀念,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现在落到这步田地,我面临着目前这种危难的局面,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是这个话很明白,希望高适能拉他一把。那么这个信寄出去以后,没有任何回应。高适和李白的交游关系,就此就中断了。到后边两个人再也没有来往过。
李白和高适的友谊变成了玄宗、肃宗和李璘父子兄弟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文化和文人的命运不由自己。
4、孟浩然
李白写给孟浩然一首诗,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时的李白28岁,孟浩然是40岁。他跟孟浩然见过两次面,后来过了十多年之后,当时孟浩然已经50岁左右,李白35、6岁的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这次见面,李白有一首诗《赠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竹溪六逸”
李白四十一岁。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徂徕山(音cúlaí,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地。
五、李白与他的女人们
(白石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娄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李翰林集》)
1、许氏(原名许紫烟)
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经好友孟浩然撮合,在安陆娶了许氏。这个许氏的祖父是许圉师,当年唐高宗时期的宰相,算是权贵之后、相门之后。他们住在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结婚后,许氏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叫伯禽,女儿叫平阳。他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说明他过得还比较畅快,夫妻感情还不错。可是可能后来过了没多长时间,具体时间不详,可能这个许氏就去世了。因为李白是倒插门过来的,这个许氏一去世之后,他可能就不便于在人家里待。李白携一双儿女离开安陆。
2、刘氏
南陵名家之女儿,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李白在写《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用了朱买臣的典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就是说你一个愚蠢的妇人,看不起朱买臣,但是后来这个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李白诗中的会稽愚妇,可能指的就是这个刘氏。
3、宗氏
公元749年,49岁的李白在梁园再次结婚。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置下了大批田产。宗氏又是一个宰相的孙女,她的祖父叫宗楚客。这位宗氏跟李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有信仰道教。李白曾经在一首诗里面说,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李白常年在外漫游,他也写诗给妻子:我今浔阳去,辞家千里余,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他妻子也给他写诗。妾似井底挑,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这两人还都写得情意绵绵的,看上去感情还真是可以。安史之乱一爆发,他就带着他的妻子,从梁园向南逃,隐居到了庐山上。李白参军走的时候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说“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似须上望夫山。”他给他夫人说啊,以后你要见我,只能上望夫山看我了。他第二首诗还写到“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后来李白被关在浔阳,这个宗氏翻山越岭为他奔走呼告,想把她丈夫要救出来。李白最后的一次婚姻,看起来还过得去。
六、李白与亲人
1、族叔李阳冰
李白六十二岁,卧病当涂,打算投靠当涂知县也就是他的族叔李阳冰。他写了一首诗给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街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
2、长子伯禽、长女平阳、次子颇黎
李白把子女暂时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要放在宣州的南陵,后来又寄放在东鲁。李白在流放的时候,伯禽和平阳还都在东鲁,可能还有颇黎。等到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他的诗里边出现的一个儿子,一直在陪伴他,这应该是伯禽。他有一首诗叫《没有车门客》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这个伯禽看起来一直在他的身边。李白是在当涂去世的。伯禽就定居在了当涂,在唐德宗的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李白去世之后30年,伯禽也去世了。在这期间,《李翰林集序》里说女既嫁而卒,可能就是这个平阳。但是,这个颇黎一直再没有消息。后来有人在为李白写的墓志里谈到了伯禽其人:有子曰伯禽,长能持,幼能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矣。
1、魏颢
魏颢是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李白。他也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他就到处追李白。魏颢自己花钱,从黄河流域跑到江南,跑了好几千里地,就为了看李白。他听说李白在哪儿,就赶到哪儿,可常常是魏颢刚到,人家就告诉他李白已经走了。所以魏颢就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浙江的天台山。结果还是没有见到。魏颢都已经绝望了,又从江南返回江北,在他回到广陵这个地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李白。这两个人见一面不容易,却是一见如故。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诗文交给魏颢。
2、汪伦
7.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篇七
2、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秋思》
3、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豫章行》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5、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从军行》
6、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独不见》
7、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上之回》
8、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渌水曲》
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10、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
1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12、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长歌行》
13、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发白马》
14、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古朗月行》
15、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天台晓望》
16、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
17、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秦女卷衣》
18、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丁督护歌》
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8.于李白描写月亮的诗 篇八
这是一篇有关于李白描写月亮的诗的文章,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9.关于诗仙李白的作文描写 篇九
——题记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么古诗词一定是其中最美的一朵奇葩。不夸张地说,一个中国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已经开始教他“床前明月光”了。不仅如此,我们会在元旦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秋时叹“明月几时有”,送别时曰“劝君更尽一杯酒”,古诗词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与情感表达。我最喜欢的诗人,便是“诗仙”李白。
说起李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李白是很幸运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唐朝国力的鼎盛时期。不甘于做个凡人的李白,有着更加远大的抱负与梦想。他说“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这正是他充满理想的写照。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李白从五岁时与父亲到四川生活,在十五岁就开始“行万里路”。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走出蜀地,便开始游历大江南北。游历中的李白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他也像许多人一样未能免俗地寻找当官的机会。据说李白一生未参加科举,所以他选择了干谒(自荐),写了许多“自荐信”,但可惜全都石沉大海。
自荐不得,李白又选择了隐居,这也许是当时的人让自己出名的另一种方式,于是他在游历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隐居一阵子,因为隐居于山水之中,所以李白的山水诗居多。从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他一直求官不得,他将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融入了诗词之中,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些诗都与他追求梦想不得志息息相关。
在他感到希望渺茫时,朝廷招他入朝为官,但皇帝只是让他写诗来取悦自己,李白不得重用,受到排挤丢了官。后来他逢安史之乱,加入了永王麾下,但因谋反被发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几年后朝廷大赦天下,他回到金陵后不久便去世了,一代诗仙就此陨落。
【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推荐阅读:
关于李白诗歌的作文11-07
李白带来的感动高二作文10-25
写李白的初中八年级作文08-28
我眼中的李白中学生作文11-09
李白的诗句07-21
李白的主要事迹08-23
李白的名人轶事09-08
关于李白的诗12-11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08-06
李白最著名的诗歌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