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2024-07-2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精选9篇)

1.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篇一

预期实践成果

1、实践报告

我们将此行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反思与推敲,将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问题的意愿与行为选择的现状、影响因素与相关建议,系统的呈现在其中。

2、专题讲座

在进行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后,我们计划组织一场有关“农民对土地流转问题的意愿与行为选择”的专题讲座。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的实践成果,并让大家对土地流转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课题的论文

根据实践中所见、所听、所感,写出关于实践课题的几篇研究论文。

4、访谈记录

走访有关研究内容的相关学者、教授等人物以及涉及到土地流转问题的相关农村居民,制成访谈记录

5、详细日志

详细记录每一天的行程及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活动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整编成日志形式的记录,为研究成果提供相关依据。

6、通讯稿汇编并投稿

撰写以本次社会实践为内容的通讯稿并积极投稿,将实践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

7、宣传报道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联系安大的校报以及各院自主承办的学生交流小报以及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安徽大学新闻网等对此行进行报道。在扩大实践团队影响的同

时将实践成果传播到安大师生间。同时利用博客、微博等进行及时更新,使我们团队的动态能够及时被公众所知。

8、制作专题片

利用宣传技术优势,制作反映本次社会实践收获及成果的专题片,并广泛分发,具体形式可以为宣传单页、电子书、DV短片等。

2.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篇二

关键词:成果展评,答辩内容,基本流程

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课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实践主题而开展成果展示并进行学生评价的课型。 成果展示评价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活动经验分享、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不少的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 往往重视结果呈现, 而忽视过程取向。 一是表现在成果展示时的“ 知识大搬运”。 或堆砌材料, 或引用数据, 而实际上学生可能并非亲历亲为, 既没有调查也没有研究, 甚至没有体验, 只是把书本知识、网络资料进行了“ 乾坤大挪移”;二是表现在成果展示中的“ 综艺大观”。 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纷纷登场, 场面热热闹闹,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 这大量的幕后工作都是教师所为, 这样的展示是出于教师意愿, 是为展示而展示。 于是, 教师对学生评价往往也注重物化的评价, 如积累的资料多不多, 设计与制作质量如何, 而对于难以量化的诸如问题解决、交往能力、学习劳动态度等就容易被忽视。 而这些, 通过答辩环节,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果展示和学生评价进行有益的补充。

那么, 在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 “ 答”什么?“ 辩”什么? 如何组织答辩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一、成果展示与评价中答辩的内容

1 .答主题由来, 辩选题依据。

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来自自己的兴趣还是依从于同伴的选择?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相关的活动? 学生是否有能力进行相关活动? ……通过答辩环节, 可以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 选题时是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从而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 对主题进行选择。

答辩实例1 :

“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之宾馆一次性用品。 小组呈现了她们进行访谈和调查的一些数据和录像后,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评委:其实我们小组当时也想选择宾馆一次性用品调查, 但后来觉得要到校外去找陌生的旅馆老板访谈, 我们做不到, 后来放弃了。 你们为什么选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呢?

学生答辩:因为我的叔叔在大酒店当经理, 我觉得我们小组去完成调查任务比较方便, 所以……

学生评委: 那你们选择这个任务前, 考虑过其他事情吗? 比如时间, 还有来回的交通等。

学生答辩: 我们在计划时就想好了, 要在双休日去这些酒店、宾馆, 交通是这样的, 我们小组都住在镇上, 离酒店并不远。 我们当时就觉得我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

通过这样的答辩环节, 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主题活动最开始的目标, 检验活动小组是否已经达成既定目标, 另一方面, 使学生梳理主题活动的资源、 能力、 时间等人力、物力因素, 为以后的主题活动作铺垫。

2.答活动过程, 辩方法选择。

“ 经历过比什么都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 任何成果都比不上学生是否亲历亲为。 所以在答辩环节中要考查学生是否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进程如何, 主要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进行的? 活动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是怎么克服的? 经过这样的答辩, 学生活动过程会一一呈现, 活动成果的真伪也清晰可辨。

答辩实例2:

“ 亲近校园植物” 活动的成果展示课上, “ 绿茵小组”向同学们出示了他们手绘的校园植物分布图, 在图上清楚地标明校园植物的品种、数量和分布地点。 这份“ 植物地图”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

学生评委:这张分布图是你们自己画的吗?

学生答辩:是的, 是高佳楠和朱懿画的。

学生评委:那这些品种和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答辩:我们先是去了解植物的名称, 然后每一种植物我们都数出准确的数量, 像珊瑚树、冬青、黄杨等我们就测量计算出面积。 我们在询问植物名称时意外地从总务处得到一张校园植物设计图, 开始很高兴, 但对比后发现设计与实际种植的大多数对不上号, 幸好, 后来为我们绘制平面图提供了参考。

教师:遇到过困难吗?

学生答辩:一开始认植物名称时就有不少困难, 其实同学和老师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 我们想根据网络上的植物描述去对比, 但由于有些树叶已经落光, 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无法辨认。所以其实我们的分布图中, 并不是标明了全部植物的。

通过答辩环节, 能够对学生的活动方法进行思辨, 引导学生优化活动方法, 提高活动效率。 如在“ 修正带的秘密”主题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 当“ 修正带的使用调查”小组进行汇报后, 有学生注意到了他们小组的数据中只出现了两个班级, 建议他们在全校进行调查。

学生答辩:全校班级太多, 有36 个, 况且好多同学不太喜欢接受毫无准备的采访, 有的班还把教室门关起来, 不让我们进去。 我们去向老师请求帮助, 老师说, 样本调查也是一种调查方法, 所以, 我们就只选择了两个班级。

学生评委:哦, 原来如此。 那你们的采访是毫无准备进行的是吧? ( 显然是针锋相对, 言外之意正是因为没有事先准备才会采访失败)

学生答辩: 我们不是没有准备的, 比如我们先进行了观察, 一、二、三年级基本是用铅笔的, 不会用修正带, 我们就不用去采访, 到其他班级去之前, 也总是设计好问题, 自己先模拟练习过, 而且还找了一些认识的同学先开始的……

通过这样的答辩,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发挥, 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生生互动, 对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学生会有更感性的认识。

3.答成果结论, 辩展示方式。

答辩过程在考查学生方法性知识的落实, 通过活动, 学生的结论和观点是什么? 展示的方式是否恰当等。

答辩实例3:

“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塑料袋调查小组的成果展示方式相当特别:先是一段方言的气象预报:今天风力五级, 风中伴有五彩的塑料袋, 美丽指数为十级, 相当漂亮。 侬看闹, 树高头, 阳台里都是花花绿绿的塑料袋。 接着是小组成员的家庭使用塑料袋统计折线图, 最后是“ 一站到底”关于塑料袋的知识竞答, 效果很不错。

学生评委:你们是怎么想到把塑料袋和天气预报联系在一起的? 还有这个游戏是谁设计的?

学生答辩:前一段时间, 学生不是在举行方言大赛吗? 恰好我们小组的朱同学参赛的节目就是一段天气预报, 所以我们就想好好利用。 那个游戏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们的展示方式是介绍我们了解到的塑料袋知识, 组长说这样太枯燥了。 后来邵家烨说江苏卫视的“ 一站到底”很好玩, 就改成这样了。

教师:那你们通过调查活动, 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答辩:通过调查, 我们知道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的数量很大, 危害也很大, 我们要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事实上, 只见过程, 不见成果的展示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很多见的, 学生往往过分关注展示的形式, 而忽视对于结论性的材料的呈现, 或者为了追求展示的效果, 往往用文艺的节目代替更能体现过程的原生态素材。 在答辩过程中, 可以使学生逐渐明白, 不同的材料应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 如设计与制作的, 最好展示实物和不同角度的照片;调查研究的, 可以写成调查报告、绘制统计图等;体验性学习的, 可以是幻灯片或者心情日记等。

4.答收获体验, 辩疑点质问。

在答辩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反思活动过程获得的情感体验, 还要针对成果展示环节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提问, 以辨别学生活动的真伪。 很多精彩的点评和质疑, 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新的思考, 引发出新的研究思路。

答辩实例4:

“ 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活动的“ 一次性餐具”调查小组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几个小实验来说明一次性餐具的危害, 又展示了他们的问卷调查的情况。

教师:听说你们在进行问卷时还有个小故事, 说说看。

学生答辩: 要到校外去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几个男生都不敢第一个上前。 马晔辰找了一个平时比较熟悉的叔叔, 一切都挺顺利的。 我们就放开胆子每个人都开始了, 但有些人不肯配合, 还说自己是文盲, 这让我们挺泄气的。 但总算是把40 份问卷都做完了。

教师: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

学生答辩:我们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摆了一个大大的“ SOS”, 放在宣传窗那边, 全校的同学都去那里看, 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学生评委:为什么你们的一次性餐具都是超市中的?

学生答辩: 我们小组是用手机拍的, 可是不知道怎么从手机上弄到电脑上。 现在用的照片是超市组的同学拍的。

学生评委:你们视频中做的筷子浸泡实验是真的吗?

学生答辩:绝对真实。 电影明星黄渤就发过这样一个微博, 经常使用一次筷子对健康是不好的。

答辩过程中, 最能考查学生能力的往往是“ 质疑问难”, 因为都是即兴的问题, 事先无法准备, 往往能将学生最真实、最朴素的状态显现出来。另外, 关注学生的显性成果, 也应关注学生的隐性成果。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收获、体会对学生来说, 都是一种财富, 答辩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隐性成果表达出来。

二、答辩在成果展示与评价中的基本流程

1 .前期准备。

这里所指的答辩, 不同于大专院校学生的论文答辩, 主要形式是以小组答辩的形式, 即每个成员都可以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阐述。 在课前, 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汇报内容应该都了然于胸。因为分工的不同, 不同侧重点的问题可以由相应职责的成员回答。

2.情境模拟。

在展示课之前, 指导老师可以组织组内成员事先模拟答辩, 将设想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 小组成员做好一定的分工, 针对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作出的不同贡献, 分别做好准备, 例如:负责查资料的同学可以专门应答关于资料内容方面的问题, 负责调查的同学可以专门应答关于调查方面的问题等, 做好事先准备, 以保证答辩时有良好的发挥, 不至于相互推诿。

3.分组答辩。

在各组成果展示之后,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提问, 学习小组进行答辩。 考虑答辩具有即兴提问和即兴回答的特点, 教师要加强提问与回答的调控, 使答辩不偏离活动主题和方向。

4.总结建议。

在答辩之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意见, 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 理清自己已经收获的知识、方法的使用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列出那些在提出问题和选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方面存在的不足等。 教师还要提提建议, 教师和同学对答辩小组的提问不是要考倒学生, 更不是要为难学生, 而是要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答辩, 是在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师生的平等对话, 不仅让指导老师更清楚地看到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行为、 情感体验, 更让学生有颇多感触。 有学生说:“ 见他有些不知所措, 我便‘ 出手相救’, 终于是有惊无险。 ”有的说:“ 第一次当评委给别人打分, 我一直尽力在想应该给他们提什么问题, 所以他们的展示看得特别认真。 ”这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答辩的目的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杨绍顺.成果展示方法指导课的教学误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6

[2]张军.追寻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本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2.1.2

[3]张正明、俞国源.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评价研究.创新教育.2003.12

[4]周小青.综合实践活动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型的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1、2

3.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篇三

一、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

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是以主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成果展示形式。一般是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调查、访问、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之后,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将各种资料和信息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之后,形成一定层次的结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然后指定一人负责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成果展示阶段,指定专人在全班宣读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并由组员提供相关资料加以佐证。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一般由课题的提出、组员分工情况、调查研究的过程、研究(调查)结果的阐述、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等内容构成,其研究过程和结论是主要部分。研究(调查)报告宣读后,其他组可进行质疑,由组内成员负责答疑,在互相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后,再在拓展延伸阶段进行后续研究。例如《关于青少年近视眼预防的研究》、《我们的早餐》等活动就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有关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早餐方式及营养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为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为此,同学们就近视眼预防问题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学生早餐问题还提出了铲除校门口摊点、增加课中餐的很好建议。

二、小论文答辩

小论文答辩也是主题探究活动中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其过程一般是由研究小组宣读小论文,再由指导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小论文的观点提出质疑,由论文作者或协助成员回答问题,在相互切磋中了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就相关问题提出,从而引起所有学生的思考。例如《我们的交通》、《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等主题活动都可以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后撰写成小论文,在成果展示课上宣读小论文。针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我们请学校校长参与答辩,担当主问角色,而《小城镇交通管理的办法》则请市交警大队的副队长担当主问角色。研究者和主问之间还真的就校园环境、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有些想法只是“孩子式”的,但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可以引起成人的一些思考。

三、辩论赛

辩论赛是在主题研究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辩论不仅可以使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朗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事先要确定主持人一名,辩题要准确,正反两方的主辩、副辩可由学生推荐,并聘请几位指导教师担任裁判;其余学生则旁听。例如针对小学生上网好与不好这个问题,全班学生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后,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本来就是一个争论中的问题),双方意见争执不下,这样就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展示。正方辩题是:小学生上网好;反方辩论题是:小学生上网不好。在辩论中虽然仍然僵持不下,但至少在上网的时间、上网的地点、上网的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四、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已根据结论设计制作了作品,而后举行的展示活动。例如学生在进行了《住宅小区的布局与设计》、《校园平面设计图》、《陆城公厕的布局》、《公交车的线路改造》等调查研究后,汇制了大量的设计图、布局图、线路图,有的还将住宅小区的布局、校园平面设计制作成模型,因而教师适时地将成果交流活动改成成果展示活动,由设计者和制作者担任讲解员,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进行解答,参观者也向设计者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而后分别将平面设计图和模型递交校办室、市建设局和交管站以供这些部门参考。

五、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是成果交流阶段最活跃的形式。表演的内容可根据学生调查研究的主题而定。例如:《我是谁》主题活动可以搞“特长展示会”;《服装你我他》可以搞一次“服装表演赛”;《广告与生活》可以来一次广告设计加表演;《手工作品的整理与加工》可以举办一次“手工作品的推介与义卖”活动等等。现场表演十分符合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和好动的个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因而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成果交流阶段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4.剪纸教学预期研究成果 篇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一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热潮。90年代初全面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课程版块。另外,按设置权限又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块,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因素。这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在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极大地发展了自身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参与改革,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形成浓厚的科学研究的氛围,同时使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增强;基于师生水平的提高,各校都致力于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的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

我校虽处城郊结合部,现为拆迁安置户子弟,但是一直以来我校都在努力探索着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践形式。全校教师人人都能动手进行剪纸创作,由于具有良好的教师资源,学校从2014年秋季开始以“剪纸兴趣小组活动”为切人口,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尝试,在保持原“剪纸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秋季我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一年级课改实验班有了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因此我们在该年级安排了一课时的剪纸活动课程。剪纸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奇葩。学习剪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首先,在价值定位上,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和实验班的剪纸活动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剪纸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其次,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而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课改实验班安排的一课时也仅仅停留在模仿活动阶段,无分段教学目标,无教材,无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

再次,没有课时保障的班级只能按兴趣小组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来组成活动单位,参与与否,在多大程度上的参与,都比较随意。这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往往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我们希望通过新型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剪纸教学预期功能的实现。因此,为了充分实现剪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学校决定在兴趣小组活动阶段取得的成果基础之上,将“剪纸兴趣小组”的探索和实践引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领域。

二、课题界定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我们所说的“剪纸活动课程”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体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剪纸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剪纸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三、研究目标:

(一)课题总目标

完成剪纸教学由原先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校本课程的构建,进行校本开发。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

(二)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独立创作作品,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四、研究内容:

(一)开发剪纸活动的校本课程。

包括课程目标设置、剪纸内容的编排体系、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

(二)研究剪纸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条件与保障及主要研究人员: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综合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2月):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师资结构以及教学设施等进行客观分析。

2、成立以学校美术教师为骨干,其他剪纸特长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并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剪纸教学的理论。

3、撰写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12月):

1、进行教师培训。

2、编写剪纸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含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排体系、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和低、中、高三册教材,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3、在剪纸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剪纸作品。

2、编写低、中、高三册剪纸校本教材。

3、撰写研究报告。

三、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小学剪纸活动校本课程》低、中、高三册

3、《小学剪纸活动案例》丛书

4、优秀剪纸作品展

5、剪纸活动专题校园网

长期以来,学校美术教学侧重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自觉不自觉地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画得像或临摹得和书上一样,就是学好美术的错误导向。这一错误导向也影响到了剪纸教学,一味追求剪纸的技能、技巧训练,这种片面现象在客观上制约了剪纸教育其他功能的发挥,形成“窄化”现象。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来说,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出发,要突破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容忽视,但它绝非教学的全部内容,更不是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历史最普及和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可以说,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是民族民间风俗活动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因而剪纸教学必须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不然教学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从剪纸教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目的;①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②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③吸取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我国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定义由原来的“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改为“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这实际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即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把儿童美术教育定位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面上来,加强儿童美术教育人文色彩的渗透,让儿童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情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美术,从而更有效地让儿童接受方方面面的美术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而,本课题“在农村初中开展剪纸教学的研究”将使剪纸教育的目的更加丰富、完善,对推动以德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活动必将产生积极、有效的意义。

二、课题的目标

1、课题的总体目标

①以剪纸课外兴趣活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整合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系统化程序化,逐步形成教材体系,开发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②通过开设剪纸教学校本课程,使全校每个学生都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人人都学会剪刻诸如字样、花卉、鸟兽等传统图案,适应当地风俗习惯需要。

③把部分学生培养成剪纸能手,创作一批既具有民间的传统风格又不失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争取在全国和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为学校赢得社会良好声誉。

④在剪纸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通过正确引导、扬长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达到开掘学生潜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最终目标。

2、课题的阶段性目标 ①初级阶段。这是指从课外兴趣活动发展到校本课程的过渡阶段。这一过渡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人人都掌握剪纸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剪刻字形、花卉等简单图案,每个学生的手的灵巧性和动手能力有较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做事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 ②高级阶段。这是指全校有半数以上学生参加了以剪纸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学习。其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具有扎实的剪纸知识和技能,不但会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等剪纸工具,而且还会无工具情况下,徒手创造纸作品;通过扬长迁移,把学生在剪纸中所表现出来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行为习惯,转化为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培养出尖子剪纸能手,而且还创造一批体现时代气息和富有新意的优秀剪纸作品。

三、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剪纸人人都会,只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了,似乎并不难。其实并非如此。看那些民间剪纸艺人,信手剪来,构图巧妙,形象栩栩如生,那是他们几十年的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剪纸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大量的剪刻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体验和琢磨,才能较好地掌握剪纸技能。从最基础的直线、曲线,到对称剪纸、折叠剪纸、非对称剪纸,直至剪纸创作,逐步提高,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循序渐进,马虎不得。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前学习剪纸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教,只讲其然而不授其所以然。事实上,剪纸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涉及到心理、力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有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拓宽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想象、创作等多方面能力、达到开发学生潜质的目标要求。

3、主体性原则。《师说》中有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剪纸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掌握了剪纸基本技能以后,就会有剪纸能手脱颖而出,他们的剪纸的敏捷动作、娴熟手法、丰富的想象和作品的创新,远远超过教师。这种教学的成功,得益于主体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十分强调“体验、琢磨”四个字。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去寻求要领;琢磨是指他们在掌握要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改进创造适合自己的剪纸方法和风格,发展自己特长。把握了主体性原则。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就寓于教学之中。

四、实验方法

行动研究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相结合。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不以为着它无助于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其二,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其三,爱真实的、特定的工作(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其四;研究具有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2、教育经验总结法。

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五、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

课题酝酿、论证。召开教师会议,商讨课题研究。全校动员,自愿报名,组织校课题组。填写《课题申请书》,起草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并在全校进行公开观摩教学活动。搜集关于本课题的典型课例、典型教案、典型教学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3、总结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等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六、实验组织要求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为此,我校既有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又有以课题组为中心的具体操作机构,由课题组负责人,中心研究小组,参与研究人员组成。

2、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探究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们 需要。儿童好动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也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所以,我们课题组提出:立足课堂搞科研,搞好科研为课堂。同时,每学期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展开。教研课上成课题研究展示课,使课题研究成员得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以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步调一致,共同提高。

4、及时总结,矫正完善方案。

总结是课题研究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结得当,将会拨正航向,扫除障碍,为下一轮实验铺平道路,总结的形式主要有写教学随笔、撰写论文、评课、教研组会议等。

5、经费投入的保证。学接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将不断加大对教科研的投入,充分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

指导思想:

积极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校本特色建设,继续推进日常化的校本特色研究,充分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建设特色学校,打造活力课堂,使校本特色研究工作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大桥小学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现状分析:

我校早在2004年就进行了剪纸教学的研究,并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在研究活动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2011年12月份,我们申报了《开发剪纸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本阶段我们要将此课题的研究深入化、系统化,使剪纸艺术这一特色更加彰显。

工作目标:

1.全面启动我校剪纸特色课题研究,在科研引领下促进和优化艺术教学工作。

2.努力做好课题研究活动与日常教学的相互融合,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教育环境,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3.积极开展我校艺术特色(剪纸)的研究活动,开展剪纸艺术作品展,通过各种媒体,多通道、多途径向外界宣传我校特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4.以特色活动研究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抓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具有特长的优秀教师。

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搭建特色研讨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特色研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凭借领导支持、政策倾斜的良好特色研讨平台,建立并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特色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特色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到校本特色课程研讨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从而促使校内的研讨气氛逐渐浓厚起来。形成融教学型、学习型、研究型为一体的教师素质结构。

二、加强对课题的常规管理,促进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校本特色课程研讨的实效性。

课题的立项只是一个开始,课题组成员应该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理清思路、明确步骤、规范操作,有计划有顺序地将课题实施起来,特别应指出的是,研讨必须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本年度我们把课题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将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并形成制度贯彻执行。(1)期初制定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每月参加一次研讨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学期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课题教育随笔。(4)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并进行自我评析。(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及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6)做好关于课题的学生观察记录,期末形成个案报告。

三、深入开展剪纸特色的课题研讨工作,不断将我们的研究深化、系统化,真正创造出特色。

1.搭建平台,提供教师参与特色课程研讨的舞台,培养有特长的教师。

拥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的前提。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有特长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可以说,没有特长教师,就没有学校的特色。为了形成拥有特长的教师,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1)要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人各有所长,用人必用其所长,对教师也是如此。要充分了解教师的特点,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其展露自己的长处。(2)要努力创造条件培养教师的特长。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培养一部分剪纸特长教师,从而带动全校的教师,为形成校本课程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将特色活动与其他学科和游戏活动有机整合。

我校的剪纸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仅仅停留在剪纸课堂上,孩子能够剪出规定的作品即可,没有很好地发挥孩子多方面的潜能。本年度我们考虑是否能将剪纸融入到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可与语言、音乐、美术等科目有机结合,用剪纸的方式来表现诗歌、故事等;同时在各班建立相对固定的剪纸作品展示区域。

3.拓宽渠道,面向社会,为特色建设营造良好的气氛,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校本课程要办出特色,还应该拓宽渠道,面向社会,赢得多种外部力量的支持。本年度打算从家庭和社区入手,通过开展家庭调查、家长交流、社区展示等活动,扩大剪纸在家长心目中的影响及重视程度,争取社区和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为特色建设营造良好的气氛,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根据学校教科研考核制度,对教师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给予综合评定,并将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方面成果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之中。

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并学习校本特色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分工,各自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3、向家长发放“剪纸艺术文化研究”实验问卷调查表。4.专题讲座,介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技巧。

四~五月份:

1.开展剪纸课题研讨课;

2.编写剪纸校本特色活动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组织家长来校开展“剪纸交流活动”,并举行作品展示、宣传活动;

4.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六月份:

1.继续开展剪纸课题研讨;

2.请有剪纸特长的老师辐射全校教师,进行剪纸培训,每位教师完成一幅高质量的剪纸作品; 3.举办剪纸艺术节; 4.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九~十月份:

1、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2.继续开展剪纸课题研讨;

3.举办“我是剪纸小能手”剪纸作品展,评选出优胜学生进行表演; 4.过程资料整理汇总。

十一~十二月份:

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编写低年级剪纸校本教材; 3.课题研究阶段问卷调查。

2013年1月份

1、收集优秀的教学设计,整理成册;

2、收集典型的活动案例;

5.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篇五

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以预期学习成果为纽带将企业的需求与课程设置有机的结合进来,不同的课程完成不同的预期学习成果,对应于企业相应岗位职责某一方面的能力要求,全部课程体系完成专业预期学习成果,对应本专业所有就业岗位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的需求,使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紧密的结合企业的需求,能够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实现了毕业生就业零过渡。

4.2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成果为本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完成相就预期学习成果,既对课程教学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教学效果有明确的评价,又给教师授课以充分的灵活性,即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成果为本构建的课程体系,从无论是学习完全部专业课程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还是各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学习之前都一目了然,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集群式、多元整合式和模块式课程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方向比较准确地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为自己毕业后的专向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4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6.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及成果 篇六

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我们懂得了火可以使宝贵的生命瞬间消失,珍贵的财产化为无有,危险到处都有,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我们从现在做,让危险远离我们,多学安全知识,让我们一起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希望学校以后这样的实践活动会越来越多。

最后来到了安顺驾校,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道路安全知识课。我学到了,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并告诉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不要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为了家人和其他人的安全。

7.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篇七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中衡量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GDP一直都保持着世界前列的增长速度, 但是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仍然处在世界中等水平。根据CIA《世界概况》对2008年世界各地人口预期寿命的列表, 被调查的221个国家和地区中, 中国排在第103位, 人均预期寿命是72.88岁, 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 人均预期寿命达84.33岁, 而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为82.07岁。根据2000年的全国人口统计调查数据, 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寿命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东部地区平均寿命为73.816岁, 中部地区为71.23岁, 西部地区为67.99岁 (见表1) 。

针对预期寿命地区差异, 从20世纪80年代就不断有学者在研究, 但是之前主要是以描述性统计研究方法为主, 通过地区预期寿命数值的对比, 来说明地区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在差异较明显的地区之间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但是在数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本文尝试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法来验证地区差异性。

针对预期寿命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也曾使用过各种分析方法, 比较典型的有:马淑銮 (1989) 在《影响预期寿命因素的分析》一文中采用的通径分析法;陈崇国等 (1997) 在《人口平均寿命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采用的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法;鲁小波等 (2007) 在《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采用的简单相关系数法。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劣势, 本文决定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 一方面简明直接, 可以避免通径分析法的模型构造和选择问题, 另一方面又可以排除量纲对结论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节主要介绍文章中用到的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

(一) 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法

设有k个连续型的随机变量总体:X1, X2, …Xk。xi1, xi2, …xini是来自第i个总体Xi的样本, 其容量为ni, i=1, 2, …, k。总的样本容量为N=Σik=1ni。假设这k个随机变量总体的形状相同, 只可能存在位置参数的不同。引入检验统计量。其中

原假设H0:θ1=θ2=…=θk;备择假设H1:θ1, θ2, …θk不全都相等。

若H的检验P值≥0.05, 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k个总体服从相同分布;若H的检验P值≤0.05, 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k个总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二)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记xi在{x1, x2, …, xn}中的秩为Ri, yi在{y1, y2, …, yn}中的秩为Qi, i=1, 2, …, n。构造一个新的成对数据 (R1Q1) , (R2Q2) , …, (RnQn) ;显然, 当g (.) 为严格单调上升函数时, (x1y1) , (x2y2) , …, (xnyn) 与 (g (x1) y1) , (g (x2) y2) , …, (g (xn) yn) 的秩相关系数相等, 所以秩相关系数可以描述两个变量的广义相关关系。

原假设H0:X和Y相互独立;备择假设H1:X和Y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若rs的检验P值≥0.05, 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X和Y相互独立;若rs的检验P值≤0.05, 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X和Y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见王静龙等编著的《非参数统计分析》 (2006) 。

三、实证分析

(一) 地区差异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及分析

我国每10年一次进行预期寿命的统计调查, 本文采用最近一次也就是2000年的调查数据作为分析对象, 利用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法进行分析。

利用表1的数据, 将东中西部看作三个总体, 按照秩进行重新排列, 计算SSB和H检验统计量, 结果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篇“3-6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H=21.21, DF=2, P值=0.000

根据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东中西部的平均预期寿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三者的中位数可以看出, 这种差异性呈现为从东部, 中部到西部的逐级递减的关系。

(二) 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错综复杂, 主要可分为两类:人类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是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同一个国家的人群, 人类生物学因素一般不会存在很大的差别, 因此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中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种:

1、生活水平。

医学显示, 人类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膳食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方面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对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帮助。鉴于此, 本文引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作为“生活水平”的衡量指标。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建国初期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 现在很多非洲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仍然停留在30岁左右,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差, 导致很多传染性疾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从而影响了人口的寿命。鉴于此, 本文引入“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

3、人口受教育水平。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 人们的知识面倾向于更广, 对于各种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认识会更加深刻, 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人口的期望寿命。鉴于此, 本文引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口受教育水平”的衡量指标。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6岁以上公民的平均受教育时间。计算公式为C=U×a+H×b+M×c+L×d+I×e。其中, U、H、M、L、I分别代表具有占被考察范围6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比重, a、b、c、d、e分别代表具有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平均接受教育年数, 根据我国历史和现行教育制度并兼顾地区差异, 通常取:a=15, b=11, c=8, d=5, e=1。)

4、生活环境质量水平。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很多城市绿地锐减, 甚至工业废水废气污染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 但是生活环境的质量却有下降的趋势, 这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从而可能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本文引入“各地区城市绿地和园林面积”作为“生活环境质量水平”的衡量指标。

5、家庭生活水平。

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和家庭理念的变化, 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老年人倾向于和子女一起生活共度晚年,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 大部分和父母处于两地分居状态, 因此出现了如“留守老人”等新名词。那么, 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 对预期寿命的是否会有影响, 会有怎样的影响呢?鉴于此, 本文引入“家庭规模”即“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作为“家庭生活水平”的衡量指标。

利用表3的数据, 令变量X=“平均预期寿命”, Y1=“个人可支配收入”, Y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Y3=“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Y4=“平均受教育年限”, Y5=“各地区城市绿地和园林面积”, Y6=“家庭规模”。依次做X对Y1、Y2、Y3、Y4、Y5、Y6的秩相关系数计算, 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本文选取的五种经济社会因素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其中“个人可支配收入”,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平均受教育年限”, “各地区城市绿地和园林面积”这五个指标的值越大, 则“平均预期寿命”越长;而“家庭规模”也就是平均每户的人口数的值越大, “平均预期寿命”越短。

(三) 总结和建议

总结上节的实证结果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1、国内东中西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级差非常大, 发展严重失衡。东部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世界的中上水平, 少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 尤其是西藏、青海等地理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 则停滞在世界中下水平。

2、社会经济众多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中, 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受教育水平、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这五种因素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样, 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的高低也反过来反映了该地区以上五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水平。

3、家庭规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出现的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家庭规模和人口寿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家庭规模越小, 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越长。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 现代社会高昂的教育和生活成本, 导致抚养子女的成本也很高昂, 所以子女少的父母经济和精神压力相对较小, 预期寿命相对较长;其次, 现代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和较高的养老福利水平, 促使城市的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 减少了两代人之间不同观念所导致的摩擦, 这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的成形。

针对以上的总结,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生活水平方面。针对国内的低收入人群, 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当务之急就是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政府应该致力于扶贫致富的经济发展, 着力于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这对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医疗卫生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对于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可以考虑着力改善。在城市, 进一步推广社区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 减少百姓在看病买药方面的经济负担;在农村, 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 有必要完善乡镇医疗站, 卫生所等基础医疗体系的建设, 进一步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人口受教育水平方面。研究发现, 基础教育对于提高预期寿命的效应要高于高等教育。对此, 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 有必要着力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

4、生活环境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渐渐地成为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东部工业发达地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政府和企业都要注意对比经济和环境的成本产出效应,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政策的取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越来越自由, 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移民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大部分高收入群体倾向于把“人均预期寿命”作为移入地的选择标准, 这背后其实隐含着其对于当地的整体居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体制, 自然环境等的选择。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各地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当地的预期人口寿命, 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 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吸引高资质的人群流入居住, 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静龙, 梁小筠.非参数统计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马淑銮.影响预期寿命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 1989 (3) .

[3]、钱建明, 凌莉.预期寿命影响因素分析法——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1990 (3) .

[4]、陈崇国, 周天枢, 陈桂冬.人口平均寿命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7 (1) .

8.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篇八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自主探究

一个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成果展示汇报既是对自己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产品和收获的集中展示与体现,也是师生、生生开展学习、交流的重要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认为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近几年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自己的实践探索,总结了此类型的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流程:回顾活动主题→汇报小课题,说说选择的原因→组内交流,确定展示形式→分组汇报,多向互动→总结提高,生成主题。

我们觉得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深层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活动主题的课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来谈谈我们的践行。

一、前期指导要细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控。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做好相关的指导,毕竟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困难重重。如果不及时地了解与帮助,活动很可能中途夭折。教师要俯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应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合作者,观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参与、合作和鼓励。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让学生在磨练中成长。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在大主题分解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适合的小课题,并分组进行了探究。小主题分别是:(1)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2)塑料袋的危害(分成两个小组);(3)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4)关于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5)塑料袋与环保袋的较量。应该说第一小组“有毒、无毒塑料袋如何区分”这一问题,查找资料十分容易。学生也很快找到了资料。

资料找到了,如何进行汇报呢?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那就失去了研究探索的意义了,也毫无趣味。于是,我们试图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指导回放〗

师:你们小组真不错,这么快就找到了资料。(学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么你们准备如何把资料呈现给其他同学呢?

生1:我们可以把资料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沉默了)我们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可以增强一些趣味性,互动性。你们看区分塑料袋有这么多方法,比如说沉浮法,我们可以动手演示啊!

生2:是啊,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器具,里面装上水,采用演示的方法。

师:那其他区分塑料袋是否有毒的方法可以怎么样呢?

生3:观察法,我们可以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塑料袋,然后一边说一边演示,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

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这一小组的学生很快找到了适合的展示方式,他们小组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进行汇报,他们还让其他的小组的同学准备好塑料袋,还说课堂上还有互动的环节。老师的点拨指导显得极为重要,在学生的关键处、困难点进行稍加指点,学生的潜力会开发出来的。教师前期的指导是上好成果展示交流课的基础。

(二)展示形式要多样

活动的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环。成果展示主要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现场展示,让别人了解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知识和碰到的困惑。成功的展示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循环。多样化的展示是学生所期待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活动的魅力。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如一些观察日记、一幅漫画、一张自编的小报等;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如边说边演示、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在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展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主题的类型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材料的特点,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回放〗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小组在汇报时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与观看,收获不小。学生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塑料袋,细心摆弄一番。“塑料袋的危害”这一主题有12人喜欢探究,于是又把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着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研究,一组着重从危害健康的角度研究。根据主题不同类型的特点,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小组不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还从实地拍了不少的照片进行展示;而塑料袋对健康的影响小组除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外,还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视频资料,在成果展示时还播放了代表性的视频,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这一小组则采用了PPT演示的方式。“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小组则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

学生汇报的形式多样,有解说,有演示,有表演,有视频。应该说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特别是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采用小品的方式进行汇报,学生非常喜欢。小品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班同学不仅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喝彩,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及该小组的同学通过资料收集后,进行再创造,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真是一举多得。其实,汇报也有一个小插曲。在六(3)班试教时,每个小组在汇报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一读的方式,没有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想问题出现在第一课时上。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没有对学生提出如何汇报的要求。于是在六(1)班执教第一课时时设计了成果预期形式,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而且对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能够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汇报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增加了趣味性,提升了参与深度。

(三)展示交流要互动

我们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这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分享的过程,我们要强调多向互动,使学生的交流是深层次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缺乏趣味性的展示,往往是上台展示的同学兴高采烈,台下的同学无精打采。那这样的展示就失去了意义。

1.充分交流

我们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不仅要交流成功的喜悦,交流结论,还要交流面临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说说失败之处。这样的交流可以启发其他小组的同学,下次我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可以怎么解决,引发别人思考。如:“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小组本来是打算以录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他们小组里有一位同学的邻居刚好在西区菜场卖菜。(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本来已经联系好了,那位阿姨已经答应采访了。但是当听说要拍录象时,又拒绝了。他们就来求助于我,我告诉他们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汇报的,可以采访时记录下来,变成访谈录,还可以拍一些照片。

〖展示回放〗

师:接下来有请第五组的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这是我们拍的一些照片。我们发现很多人没有挎篮子买菜的习惯。我们在一个小摊前做了统计,短短三分钟就有五位顾客前来购买,没有一个人使用篮子。卖菜的人还是免费提供塑料袋。买一个洋葱也用塑料袋……

师:你们在预期的展示方式提到录象展示。

生:本来是拍录象的,但是那位阿姨听说要拍录象时拒绝了。后来我们就换了别的方式了。我们做了一份访谈录。

……

展示成功的一面固然重要,但是展示遇到的困难,并且把这个困难解决更能打动别人。在总结交流过程中,活动成果的展示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真实反映”。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表演,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包括在活动中的困难、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各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示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和收获等。

2.细细倾听

有了倾听,才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在学生小组汇报前,我总是会提出要求。在别人汇报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做个倾听者。互动交流时,你才有发言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汇报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当一组汇报完毕时,我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进行互动。如: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中,第三小组的同学研究的是关于塑料袋对身体的危害。他们采用解说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在视频播放完毕时,我就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正是因为认真倾听和观看了,谈得都很到位。有时候,我也鼓励展示的同学可以穿插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助于交流不仅增强趣味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关键之处要挖掘

展示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趣味性。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趣味性。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孩子深度的交流。有时候,学生看问题或许比较片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挖掘、点拨。

〖引导回放〗

在第五组“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汇报完毕时,学生认为限塑令没有很好地执行,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师: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的行为还是有变化的。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有哪些变化?

生:(沉默)

师: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

生1:我到世纪联华超市买东西,那里购物,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

生2:我和妈妈去超市,我们带上了环保袋。

生3:现在去超市购物,自备袋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

师:(出示图片和资料)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限塑令”实施3年,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10多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万吨,尤其是商场、超市三年使用塑料袋减少2/3。

师: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补充一些资料,引导孩子更深层的交流。

体会:关注学生的深度体验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转变真不小。原来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而采用懒惰的办法——直接将资料堆砌。在一个个活动专题的开展后,学生对于如何展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静态展示的,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动态展示的,通过小组的交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展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了解活动进程,适时地进行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实践学习、互相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拓宽。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就会强化这种愉快的情绪,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艳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课程研究,2007(7):19-20

[2]刘锋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05(1):33

[3]应汉良,章利江.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2016(1):253-254

[4]朱海月.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教学实践研究,2015(30):178-179

9.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篇九

(2010-04-19 22:16:21)

《与动物亲密接触》——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了解动物,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并付诸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

3、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活动方式:汇报、展示、交流、互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与动物亲密接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奇妙的动物、饲养动物、保护动物方面进行研究。同学们研究的怎样?有什么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动物世界,一起来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展示之前,我提一个建议:汇报的同学要表现大方,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有礼貌,认真倾听。

(点评:开篇点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下面有请主持人上台主持,大家鼓掌欢迎。

(点评: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做一个领路人,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二、主持人就位

主持人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运用综合实践的学习方式,探讨有关动物方面的问题。我们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同学上网查找资料,有的阅读大量书籍,还有的进行访问调查。瞧,个个头上都戴上了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迫不及待地想把带来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成果汇报活动开始。

三、小组汇报告交流

(一)第一小组活动。

1、主持人甲:首先,有请“奇妙的动物”小组的成员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2、组长发言: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奇妙的动物”小组,我们小组收集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动物谜语、动物成语、动物歇后语、动物书籍,而且还把动物的趣闻也带来了。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的成果。(每个成员通过幻灯片介绍)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3、主持人乙:听了奇妙组的介绍,真是太有趣了。感谢你们的精彩汇报。下面有请“饲养动物”小组成员汇报他们的饲养经历。

(二)第二小组活动。

1、组长发言:大家好!我们是“饲养动物”小组。我们小组成员分别在自己的家中饲养动物,我们把在饲养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日记、研究报告、和喜欢的动物歌曲带来了,希望大家喜欢。(小组成员展示饲养日记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研究报告。)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主持人甲:谢谢饲养组同学精彩的汇报,你们的饲养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有请“保护动物”小组的成员给大家做宣传。

(三)第三小组活动。

1、组长发言: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保护动物”小组。我们小组对附近的村民进行动物方面的问卷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村民们对动物生存现象并不了解,保护动物的意识不强。因此,我们通过撰写倡议书、宣传标语、手抄报方式向大家宣传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动。(小组成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宣传、《倡议书》形式宣传、宣传标语形式、手抄报的形式宣传。)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主持人乙:谢谢你们的提醒,相信有了你们的大力宣传,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动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谢谢各小组的精彩汇报!相信老师一定也很欣慰,有请老师发言。

3、老师小结 :

刚才各组都把研究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我觉得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非常投入。大家走出教室,走进家庭,融入社会,了解动物,收获挺大。另外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还能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増强了彼此间的情谊,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我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

(点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最终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师生互动谈感受

师:欣赏完了各小队的展示,老师由衷的感到你们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你们的表现我知道了在实践活动中你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有许多想要说的,那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感想吧。

同学1:通过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团结的力量大。

同学2:我感到我在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动物,也学会了写倡议书。

同学3:我在这个活动中知道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以后还要向同学和老师多多学习。

„„

(点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一些理性认识,提炼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既获得了健康积极的体验又学会了一些生活成长的技能和方法。)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完成了我们自己预定的目标。这次,老师对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每一个人都长大了许多,知道了与人合作;知道了与人交往;知道了如何向陌生人采访等等实践能力,同时你们也学会了小组合作,只有我们共同去努力,才会有更好的结果,相信同学们的下次综合实践活动会更加出色。

(点评: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阶段。教师的即时性评价使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历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主持人宣布:

《走进动物世界》活动结束。谢谢大家,再会!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课

活动总目标:

1、通过展示,使学生学会分享合作成果,增强表达能力,变得更 加自信。

2、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提问,提高 应变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2、养成保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3、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1、提高收集整理的动手能力。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获取其他同学的建议,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课件,展示道具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阶段的活动,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实践活动。我们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在课余指导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进行资料查询。同学们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文字、数据、图片应有尽有,但稍显不足的是这些资料大都很杂乱,没有经过分类整理,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引导学生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出整理资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组研究内容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更简洁更有条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目的地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而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则让孩子们懂得和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互相协助的重要性。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了本组的汇报内容,老师针对他们的研究内容给他们出出主意、提提建议,并且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活动过程: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我实践、我体验、我快乐”。

好,我们先来回顾下前面的内容。(播放课件)

经过前面一个周期的实践活动,我相信大家对“白色污染”有了 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请各组成员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在展示课上,同学们异彩纷呈。

一、“网络组”小组成员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展示了“白色污染” 的危害以及白色塑料制品是怎样做成的。

二、“调查一组”

“调查二组”的小组成员对餐厅酒家用餐、菜市

场超市购物的不同年龄人群派发调查问卷,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统计得出:

学生 中青年 老年人

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 经常使用环保购物袋

考虑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使用一次性食品包装时想到白色污染

关注白色污染

三、“观察组”的小组成员到小区、小河、路边观察,发现“白色污 染”非常严重,小河的水变黑发臭,飘满死鱼虾;小区里的垃圾桶,卫生死角处到处都是食品袋快餐盒;路边更是垃圾满天飞,一个个塑料袋随风而起,在空中无声的嘲笑着我们这些破坏环境的人。小组成 员回来后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希望大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天更蓝水更清。

从同学们展示的成果来看,大家都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下面我们就来一起 评价一下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班级 指导教师

评价人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评价等级 总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情感态度

①积极参与活动

②主动提出设想、建议 ③不怕困难和辛苦

合作交流

①主动和同学配合②乐于帮助同学

③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 意见

④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学习技能

①活动方案构思新 ②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 理信息

③实践方法、方式多样实践活动

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②会与别人交往

③活动有新意 ④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成果展示

①实验论文、调查报告等

②表演、竞赛、汇报等

废干电池的回收与处理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课教案

汇报班级:鲁山县磙子营第七小学 五年级 指导教师:付学鸿 课时:1课时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干电池的主要成分、种类、对环境的危害、回收后的处理技 术等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观察、调查、上网等方法获取信息的能 力;学会设计和制作汇报课件,学会撰写调查报告、访谈记录;并在实践中增 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围绕“废干电池的回收与处理”这一主题的研究,激发学生 探究的欲望、兴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态 度和坚韧的科学精神。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访谈记录„„

研究方法】收集法、调查法、网络搜索法、汇报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以“废干电池的回收与处理”为主题已经进行了多次的交 流和讨论,各小组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子课题实践活动,那么活动的成果如何 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在一起,来进行汇报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可以根 据汇报内容自主选择、自由发挥。汇报时的要求: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同学 要认真观看、仔细倾听和体会学习。既然我们分小组进行汇报,那么就要分出 层次、评出高下;课前我已将评分表发给了各小组,请根据评分标准,按照客 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分,特别说明:汇报小组不参与本组评分。希望各组都 能够积极踊跃的汇报,祝同学们汇报圆满成功!

师:哪个组能最先为大家进行汇报呢?有请“小芭蕉组”,掌声欢迎。

二、分组汇报

A、小芭蕉组:子课题是《废干电池的回收宣传》

1、小组选一个组员演示 PPT课件。

2、《南孚电池广告引发的思考》“广告真人秀”的形式汇报部分成果。

3、汇报展示互联网查找结果:宣传活动、海报及标语。

4、全组员发起倡议,拓展活动计划报告。

5、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填写评分表、小组代表汇报收获表达建议。

师:“小芭蕉组”为大家表演了广告“真人秀”节目,并做了详细的汇报。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或是觉得汇报中还有哪些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各小组讨论交流后填写评分表。(时间2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收获”、“不足与建议”,好!有请这一 组的代表,说得非常好。提出的建议希望“小芭蕉组”能够参考改进。

下面还有哪个组为大家汇报?好,有请“闪闪光源组”为大家作汇报。B、闪闪光源组:《电池的种类、型号与用途》

1、组员展示汇报课件。

2、针对电池的种类、型号及其用途作分类汇报。

3、小结、资料来源展示。

4、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填写评分表、小组代表汇报收获表达建议。

师:“闪闪光源组”小组汇报完了,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或是觉 得汇报还存在哪些不足?下面各小组讨论交流后填写评分表。

(教师巡视指导)哪位同学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收获”和“不足”,好!有请这一组的代表。说得非常好,提出的不足希望“闪闪光源组”能够参考改进。

下面还有哪个组为大家汇报呢?掌声有请“精英小组”。C、精英组:《关于废干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

1、组员展示汇报课件。

2、网络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与汇报。

3、实践生活中的开展调查情况的汇报。

4、调查后的收获与总结。

5、全组就老师的期望作动员发言。

师:“精英小组”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开展了社会和学生问卷调查、老师访谈等活动。同学们你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或是觉得汇报还存在哪些不足?下面各小组讨论交流后填写评分表。(教师巡视指导)哪位同学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收获”和“不足”,好!有请这一组的代表。说得非常好,提出的不足希望“精英组”能够参考改进。下面还有哪个组为大家汇报?好,有请“钓鱼岛小组”为大家作汇报。

D、钓鱼岛小组:《废干电池危害的研究》

1、组员展示汇报课件。

2、汇报“废干电池危害的研究”的调查报告。

3、汇报废干电池危害的途径。

4、“三句半”表演——《废电池的危害》。

师:“钓鱼岛小组”小组为大家表演了“三句半”。他们精彩汇报结束了,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或是觉得汇报还存在哪些不足?下面各小组讨论 交流后填写评分表。(教师巡视指导)哪位同学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收获”和“不足”,好!有请这一组的代表。说得非常好,提出的不足希望“钓鱼岛小组”能够参考改进。下面还有哪个组为大家汇报?好,有请“冥神小组”为大家作汇报。E、冥神小组:《废干电池的处理利用技术》

1、组员出示汇报课件。

2、汇报国外废干电池处理及利用技术的调查结论。

3、汇报国内废干电池处理及利用技术的调查结论。

4、最新废干电池处理及利用技术汇报。

5、网络参考文献地址。

师:“冥神小组”小组的精彩汇报结束了。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或是觉得汇报还存在哪些不足?下面各小组讨论交流后填写评分表。(教师巡视指导)

哪位同学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收获”和“不足”,好!有请这一组的代表。说得非常好,提出的不足希望“冥神小组”能够参考改进。接下来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最后一个小组“绿野寻踪组”为大家作汇报。F、绿野寻踪组:《废干电池的妙用》

1、组员出示汇报课件。

2、故事讲述:废干电池的妙用(小发现)。

3、生活小发现:碱性电池再利用的小窍门。

4、播放有关废干电池利用的视频。

要认真观看、仔细倾听和体会学习。既然我们分小组进行汇报,那么就要分出

③成果有新意回头看看,我的感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大学生主题的演讲稿下一篇:北京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