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2024-08-02

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共12篇)(共12篇)

1.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一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送我一支玫瑰花》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根据模仿动作,学习设计打击乐的配乐方案,感受乐曲热情欢快的民族风格,以及三段体的结构,初步学习演奏乐曲,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的节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送我一支玫瑰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情欢快的民族风格,以及三段体的结构,初步学习演奏乐曲。

2、根据模仿动作,学习设计打击乐的配乐方案。

3、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的节奏。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熟悉乐曲。

(1)边听音乐,边欣赏老师表演热情欢快的新疆舞。

(2)随乐曲每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

2、做整体模仿动作。

(1)看教师示范。

(2)幼儿跟随教师学做整体模仿动作。

(3)教师边唱第二段乐曲旋律,边与幼儿做第二段身体动作,以强化第二段动作中的休止时值。

3、分声部练习动作。

(1)教师规定各小组做某种固定的动作,并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按各自声部合作表演。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按各自声部合作表演。

4、乐器演奏。

教学反思:

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操作性强,幼儿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本文扩展阅读:玫瑰因枝秆多刺,故有“刺玫花”之称。诗人白居易有“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之句。玫瑰花可提取高级香料玫瑰油,玫瑰油价值比黄金还要昂贵,故玫瑰有“金花”之称。

2.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二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时效性

众所周知,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快捷之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 并由此而成为著名教育家的。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 就多次提到, 我们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点滴想法储存于自己的脑海, 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正是基于此, 新课改后我们教师所用的备课笔记本也专门开辟了“教学反思”这一栏, 接着教学反思的内容也得到不断的充实。我们正将过去以反思为负担, 转变成如今以反思为依据来实践我们的教学活动。

1 教师反思的时效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笔者认为教师反思应该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我们把平时记下的那些有建设性的教学反思, 不在有效地时间内付诸于教学活动, 时间一长自然就容易淡忘了。笔者就有这样的亲身体会, 在听完某老师的课堂教学之后随即与之交流, 由于印象深刻, 所以总能够说出子丑寅卯来。如果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来点评某老师的教学活动, 即使是翻着听课记录, 也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对于听课者是如此, 对于执教者就更是如此了。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大练兵活动, 开展校优课大比武, 竞争出优胜选手, 选派到更高一级教育部门进行赛课, 为校争光。笔者和大多数上课的老师在当时都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学校聘请专家组成一个评委会轮流听课, 并要求上课的老师听完评课后, 写教学反思, 然后修改后上交, 就这样, 一节课整合多次后再上,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学生参与课题的能力日渐高涨。一节课尚如此, 如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能坚持这样写教学反思, 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长此以往, 定能积少成多, 日进斗金,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 取得丰硕的成果。

2 学生评价的时效性

一节课后学生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不同时期, 不同学生对于一节课的评价也会不尽相同。如果平时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评价的同时, 能做一个有心人, 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加以整理、分类、统计比较, 这样一来, 教师能有效地驾驭整个课堂, 使每节课生动活泼开展起来。有一次, 笔者在课上组织评价的时候, 学生这样归纳说:“我这节课学到了现在完成时这种新的时态, 我学会运用几个特征的方法来辨别这种时态, 如果我看到含有for+一段时间, since+过去时间的状语的句子, 我会用现在完成时。我知道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与联系……”。从这段评价中, 很容易发现学生是根据特征来辨别运用时态的,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掌握, 容易记牢。如果我们教者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这点, 加以运用, 则教授其他时态时就更高效了。

3 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在有效课堂这种新的模式下, 专家的指导意见也尤显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做为一个积极想提高的青年教师, 莅临于名师指导, 犹如铿锵玫瑰, 掷地有声, 其专业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笔者就深有体会。2007年, 学校安排笔者上公开课, 因为第一次上公开课, 没有经验, 课堂乱得一团糟, 更谈不上有特色和亮点。这如何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笔者急得团团转。后来, 经过名师的指导后, 笔者逐渐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布置课堂,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让课堂亮起来, 活跃起来。名师的指导, 为笔者指明了方向。自古名师出高徒, 高徒铸就名师,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氛围中培育今日可造之材的。

实践证明, 若教师能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成败进行及时的反思, 这将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并能更好地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 用实践来检验理论,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 教师自身发展的步伐也会加快。与之相反, 教学中, 如果只是一味地忙于“返思”, 则特别容易处在经验型思维定势的惰性教学之中, 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步伐也只能是原地踏步了。

我们许多老师教学多年, 因不能及时反思, 无法输入教学的新鲜血液, 教法单一、陈旧, 每节课如出一辄, 毫无新意可言。久而久之, 教师上起来课没有劲, 学生学起来也毫无兴趣可言, 如果我们能养成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好习惯, 则于己、于学生都是一种提高。因此, 我们教师应该养成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8.

3.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三

关键词 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09-03

可以说,只要存在学习就存在对学习方式的讨论。同时,学习方式也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对不同学习方式进行比较是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经之路,也是研究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思路。尤其是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幼儿的科学学习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幼儿园实践中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认识和运用还存在偏差,导致了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了两种极端的倾向:其一是“过分追求”,不管教育内容、教育对象都“一刀切”地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二是“视而不见”,即拒绝进行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中依然直接灌输,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方式。基于目前教育实践中对两种学习方式认识和运用的偏差,我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对某大班幼儿进行分组教学,针对同一数学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对不同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数学认知部分的运用进行了反思,以期为幼教数学领域学习方式的选用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

在本教学实验中,研究者主要以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变量,其中接受学习是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在幼儿园教师直接传授已有知识的形式下,幼儿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并为自己所用的学习活动;而探究学习是指探究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是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直面数学问题或情境,主动地思考、探索,旨在建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研究者发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同时也都有其局限性。例如,接受学习从学习目标来看一般比较适用于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掌握,从学习内容来看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从幼儿的特点来看比较适宜于已有一定相关知识经验的幼儿;而探究学习对于单纯掌握知识来讲就不是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适合于发展幼儿的探究或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幼儿园数学学习方式的选择并不应该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结果,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多面性、数学内容的多样性、幼儿的个别差异性等。从这些因素来看,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目标、全部的数学内容和每一个幼儿。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数学内容和幼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一)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

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幼儿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指南》中数学认知领域主要提出了三个目标:第一个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第二个是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第三个是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目标下面的具体教育建议其实为教师如何选择学习方式提供了指导。如态度和情感相关的目标最好以感悟、体验的方式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相关目标可以用接受方式学习;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目标等则以探究方式学习最为有效等等。

(二)根据数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幼儿园数学学习是以一定的数学内容为对象的,而数学内容影响着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根据教育部2001年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研究将幼儿园数学认知部分的内容划分为“数、量、形、时间与空间、关系”五个方面,再从每个方面抽取两个知识点,根据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对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使不同的学习小组处于不同的学习方式当中。在此过程中,研究者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及在设计教案时的难易程度,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数学内容适合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如“数”“形”部分比较适合接受学习,“量”“时间与空间”“关系”部分比较适合探究学习,但这种划分方式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例如,知识点中包含数学概念、抽象的数学符号时更适合接受学习,教师设计教案起来也更容易,幼儿接受起来也更轻松;知识点中包含认知冲突、问题情境时更适合探究学习。

(三)根据幼儿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在两个月的教学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不同的幼儿,他们的表现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幼儿能够很好地积极投入,有的幼儿则表现得毫无兴趣;有的幼儿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幼儿却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幼儿的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能动地作用于学习对象的过程,因此每个幼儿的反应必然不同。研究者反思发现,并不是每一种学习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幼儿,也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探究学习就一定是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接受学习就是幼儿排斥的、不适应的。发展适宜性原则告诉我们在选择学习方式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如: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等等,做到因材施教。但要做到这一点是难上加难的,需要教师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去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幼儿,再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学习方式,分组学习或个别学习。所以,要想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教师就必须选择符合幼儿特征的学习方式,不能“一刀切”。

二、不同学习方式的使用

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在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数学内容和幼儿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那么想要活动开展的有意义,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快乐学习,教师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时就必须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

(一)不同学习方式使用的前提

不管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的使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这两句话揭示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并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作了详细解释,即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日本幼教专家本吉圆子也说:“孩子仅仅聆听语言的说明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孩子要通过自身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才能得到教育,通过手及身体的接触使身心和头脑运作起来。”所以,不管采取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打破幼儿可以通过语言模仿、记忆和习题练习等手段来学习数学的误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受学习并不等于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知识的强行灌输,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判断幼儿的是否有意义,一是看幼儿能否把新学的数学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自身的知识系统或网络;二是学习以后能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想要使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意义,必须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前提。

(二)不同学习方式相结合

奥苏贝儿的研究表明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二者只是相对而言。从纯接受学习到纯探究学习,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在某一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因为学习目标的多样性(如:认知的、情感的、价值取向的、能力培养的、动作技能的目标等等),学习内容之间连续性和学习主体的个别差异性,在使用学习方式时通常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而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及每一种学习方式的特定功能,将多种学习方式组合起来。

三、教师是关键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密切相关。已有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过教学实验发现,教师不仅影响幼儿学习方式的选择,还影响幼儿学习过程中知、情、意的投入。

首先,教师的观念影响着学习方式的选择。传统观念的教师偏向于接受学习的选择,认为这种方式简洁、便利,幼儿可以快速获取数学知识;新潮观念的教师偏向于探究学习的选择,认识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创造力。但是,想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辩证看待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树立正确的观念,既看到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又看到两种学习方式的不足,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数学内容和幼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影响着学习方式的使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教师必须熟悉掌握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

最后,教师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切从“为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一切以幼儿为本,将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置于首要地位,正确理解《指南》关于幼儿学习的主要观点,而不仅仅追求书本知识的识记。每个教师都应该坚信一些同样的基本原则,即学习不依赖于施教,而依赖于学习者自我激励的好奇心和自动开始的行动。

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花》含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5.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大小顺序及排列关系。

2、能将5个物体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条泡沫纸做的鱼;纸做的大盘子。

2、学具准备:“小熊的一家”。

3、《操作册》第2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导入语。

教师:小朋友排好队,看看老师的脚和你们的脚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老师的脚大,我们的脚小。

幼儿:还有老师穿的是绿鞋子,我穿的不是绿鞋子。

教师:嗯,你看得很仔细,请你来说一说,我和你的鞋谁的大谁的小呢?

幼儿:你的大,我的小一些。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小朋友们站到线上来,跟老师一起脚跟挨着脚尖走线吧。老师说“大脚大”,你们就说“小脚小”,然后我们一起说“小脚跟着大脚走。”

2、集体活动。

(1)学习3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猫妈妈今天要带领猫宝宝去河边钓鱼,看,猫妈妈真厉害,一会儿功夫就钓了这么多鱼。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3条鱼,提问:猫妈妈想把这3条鱼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子里,小朋友一起来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部分幼儿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试一试。

幼儿甲采用实验的方法,第一次把最大的放在了前面,可是最小的放在了中间,看看发现不对,又调整为将最小的放在了后面。

教师:甲排得对不对?

幼儿:排对了。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一次就成功把它们排好队?

幼儿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有几个小朋友开始举手。

幼儿乙:可以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把不大不小的放在中间。

教师:好,请你也到前面来试一试。

教师请幼儿乙到黑板前来用刚才说的方法排了一下,果然比刚才那位小朋友更快。

教师:按大小排队时,可以先找最大的和最小的,这样排起来更快些。

(2)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大到小排序。

教师:这时,小花猫也钓到了2条鱼,它也想把鱼放在这个盘子里,要把鱼放进去,鱼儿还是要按从大到小排队,这次要怎么排呢?我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丙到黑板前,分别把这两条鱼和前面的三条鱼比大小,然后放在盘子里。可是发现总是有一条鱼她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好。

教师:谁能帮助她?

幼儿丁到黑板前,把所有的鱼全放在一起,然后找出最大的,再找出最小的,但很快,剩下的三条他又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教师:再请一位小朋友帮帮忙吧。

幼儿戊把剩下的三条又按先找最大的,再找最小的,最后放中间的排好队。这时幼儿丁把5条中最大的放在了最前面,最小的放在了最后面。

教师:小小鱼儿终于排好队了呢!你们看,这些鱼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队的呢?

幼儿:从大到小。

教师:对,这5条鱼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前面的总比后面的大,后面的总比前面的鱼儿小。

(3)学习5以内物品按从小到大排序。

教师:可这时候,那条最小的鱼儿不干了,它说它也要排在前面。

教师:现在我还是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帮最小的鱼排在最前面,我们来一起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排排队。

幼儿:好。

教师请幼儿到黑板前面来操作教具,这一次幼儿根据前面从大到小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排队的任务。

教师;按大小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再找出剩下中最大和最小的,这样就能按顺序把物品排好队了。

教师:小熊看到小朋友帮猫妈妈排物品,他拿来了自己的手套、袜子还有鞋子,它也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这些物品按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分组活动。

第一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二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袜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三组:请将“小熊的一家”中的鞋子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的顺序排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猫妈妈夸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她和猫宝宝做了这么多事。不过我们也很有收获,因为我们学会了两种排列顺序的方法:一种是从大到小,一种是从小到大。真棒!让我们伸出大拇指鼓励鼓励自己!小朋友回家后,也赶紧将家里的物品按大小排排队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按大小排序,按大小排序是要建立在比较大小和区别最大和最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班幼儿比较大小和区别最大和最小的经验是可以的,但排序的活动尤其是5个物品的排序可能做起来还是会比较困难。所以我在设计本活动时,就在集体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增加了先将3个以内的物品进行从大到小排序,然后再过渡到5以内的物品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排。

本次活动中我感觉做得较好的地方有:

1、情境能够贯穿始终,情境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2、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3、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主动探索为中心,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自己找出大小排序的办法和规律,虽然耗时较长,但我感觉是值得的。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集体活动中只有一套教具,虽然给了幼儿探索的机会,但只是个别幼儿参与了操作,大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操作,如果能在集体活动中给每一位幼儿准备相应的材料,如将上学期“彩色鱼”的学具留下来,效果会更好。

2、分组活动没有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没有使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幼儿园小班教案《火箭》含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自制火箭、雪碧瓶与幼儿人数相同,PPT一个,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结合课件的播放,激发兴趣。

我们中国有位英雄可了不起了,他是我国第一个乘着载人航天飞船飞到太空中去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杨利伟)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飞上天的?(播放PPT)

评析:老师有意识地将时事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激起孩子对科技的兴趣、,通过观看PPT,幼儿对火箭有一个直观的初浅了解。老师有目的地提问,为接下来的操作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2.第一次操作后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绍火箭、瓶子助推器)。小朋友们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个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你们的小火箭飞起来了吗?

(2)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起来的?

(3)为什么我们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4)小实验:瓶子里的空气。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瓶子里装有许多空气宝宝。我们一拍瓶子(附动作),空气宝宝就被挤出来了。出来的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起来了(附动作,结合图片)。

评析: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产生寻求答案的欲望,从而生发“试”的兴趣,萌发动手操作的愿望。在操作之前,教师先设疑: “你来玩一玩、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飞起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为了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孩子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使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机会。对于提问后的总结,老师能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引用一个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和形象、逼真的图片,让幼儿明白,为什么用力一拍瓶子助推器,火箭就能飞起来的简单道理。

3.第二次操作。

师: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飞起来。

评析:在这次操作活动中,教师以活动伙伴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探索活动,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幼儿,而不是强加给幼儿,这对幼儿的认知带来了启发。这次操作活动中,孩子们都让火箭飞了起来,充分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4.第三次操作。

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的小火箭部飞起来了。老师发现有的小火箭飞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低的,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试试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

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高的?又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的?

幼儿再次带着问题操作、尝试。

小结:当我们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时,里面就出来很多空气宝宝。这些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得高;当我们轻轻拍打瓶子时,里面的空气宝宝出来得少,火箭就飞得低。

评析:孩子们探索出小火箭飞起来的万法后,老师能及时引导孩子体验:拍瓶子时旧力的大小与小火箭飞起来的高度有一定的联系。这里,老师的提问语言简洁:“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孩子们操作、探索的目标明确,为实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火箭飞起来的游戏。如果用瓶盖把瓶子盖起来,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7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这个小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7.幼儿园小班教案《防火》含反思 篇七

1。能用点、圆圈等表现出水果的形状、大小。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用点、圆圈等表现出水果的形状、大小。

【活动难点】能正确使用颜料并采用不同颜色表现水果的形状、大小。

【活动准备】

1。与活动相关的图片。

2。事先画好的果园背景图。

3。颜料、调色盘、画笔、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里看看吧!

二、了解不同水果的特征。

1。出示图片—苹果树。

提问:这是什么?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苹果?

2。出示图片—桔子树。

提问:这是什么?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桔子?

3。出示图片—樱桃树。

提问:这是什么?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今天我们参观了苹果园、桔子园、樱桃园,它们都是圆圆的,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绿色。

三、教师讲解画法,幼儿操作。

1。出示果园背景图。

师:这儿有一片果园,可是这些果树上都没有果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来画一画,那圆圆的果子怎么画呢?

教师讲解画法:请幼儿竖起二拇弟绕毛线,越绕越大。

请一名幼儿用画笔沾颜料尝试。

师:这是大大的果子,那小小的果子怎么画?

教师讲解画法:用点子来表示,点一点、点一点。

师:如果我想换颜色了怎么办?就要把画笔放到杯子里,重新换一支沾有其他颜色的笔。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画好后用抹布擦手。

2。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下面请小画家们慢慢走过来画果子吧!(提醒幼儿不要挤在一张背景图上画,分散开来,注意换颜色)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把果园装点的真漂亮,让我们也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活动反思】

8.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物体的颜色特征。

2、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

3、能按规则操作,操作结束后能收拾好自己使用的材料。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蝴蝶找花》、红黄颜色标记磁贴、红黄绿大小蝴蝶磁贴。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出示操作底纸和蝴蝶)今天天气真好,看看花园里飞来了谁?飞来了几只蝴蝶?我们怎样才知道有几只蝴蝶呢?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吧。1、2、3、4、5、6、一共有6只蝴蝶。再看看这些蝴蝶有什么不一样?

2、引出问题

师:蝴蝶飞呀飞,一样颜色的蝴蝶要在同一朵花上吸花蜜。你会把一样颜色的蝴蝶放在同一朵花上吗?

3、演示规则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呢?大家看看,他把什么颜色的蝴蝶放在了一朵花上?检查一下,还有没有这种颜色的蝴蝶了?另外几只蝴蝶也要这样,相同颜色的分在一起,请小朋友等一下自己去分。分完蝴蝶以后还要把篮子里的颜色标记放到花瓣的下面,表示是这种颜色的蝴蝶选中的花。比如,红蝴蝶飞到这朵花上,我们就要把红颜色标记放到这朵花的花瓣旁边。看看哪张是表示红颜色的标记呀?我们叫他一声“红标记”,另外两张也看一看,黄颜色的叫什么标记?绿颜色的叫什标记?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蝴蝶找花,蝴蝶找花游戏怎么玩呢?先把一样颜色的蝴蝶分到同一朵花上,分完蝴蝶以后要记住放什么?(指着底纸上放标记的三个框)

4、幼儿分组操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不搬椅子,轻轻跟老师走过来,找个位置坐下,等老师说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就可以玩游戏了。

观察指导:提示幼儿先分蝴蝶再放标记,检查幼儿是否理解一样颜色的蝴蝶放同一朵花上的规则,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分析发展水平,因势利导。

5、提示常规及整理

师:今天我们的游戏玩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请小朋友请按顺序把自己使用的学具材料收到篮子里,先把颜色标记拿下来放到篮子里,再把蝴蝶收到篮子里。最后请小朋友们在检查一下,地板和桌子上还有没有没收好的学具材料。

6、交流及评价

交流——师:刚才小朋友都玩了蝴蝶找花的游戏,那谁愿意上来把自己刚才分蝴蝶的事做给大家看一看?(请个别幼儿上来再次操作练习)

评价——师:今天蝴蝶姐姐非常感谢小朋友为它们解决了按颜色分类吸花蜜的问题,今天在粉蝴蝶时,哪些小朋友学会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的?哪些小朋友玩过游戏后学会收拾材料的?以后我们每做一个活动,都要记住收拾好学具材料。(教师集体表扬)结束活动。

(参考通向数学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玩当中学会了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唯有不足之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语言需要再简练一些,还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环节,教师观察指导的引导语要规范准确。还有当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后,要及时的给予幼儿表扬及鼓励。

9.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算式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5的组成。

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盒子里有什么?”(盒子里有3块糖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又怎么样了?(又拿来了2块糖果)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

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3和2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盒子里有3块糖果,过了一会儿又拿来2块糖果,一共有几块糖果呢?”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盒子里的糖果;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盒子里有3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和又拿来了2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呢?

(2)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这样我们就编好了一道应用题。”

教师:“那这是一道加法应用题还是减法应用题?”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盒子里有3块糖果,2表示又拿来了2块糖果,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5表示一共有五块糖果;用算式:3+2=5。)

2、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2颗草莓)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拿来了3颗草莓)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颗草莓?)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

3、出示图片三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4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一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4+1=5。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请幼儿看卡片自由编应用题。

教师:请每位幼儿拿一张算式编应用题(2分钟)

请幼儿与同伴或老师分享自己编的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孩子的思辨能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适合教师的教法。

2、本次活动中,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编加法应用题。

3、在列算式这个部分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算式和应用题的概念还不是很强,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加强此方面的锻炼。

4、在演示部分,可将操作材料一一对应演示,让孩子更加一目了然,更加容易了解如何编加法应用题。

10.幼儿园教案《植树节》含反思 篇十

一、设计意图

在我国第34个植树节到来之际,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个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中班组开展了植树节—“我是菜地小卫士”的活动。让孩子们将种植园地中的杂草一一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瓜果蔬菜与身体成长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参与菜园种植活动及爱护保卫菜园的意识。

3.培养幼儿劳动技能,了解种植蔬菜才瓜果和保护菜园的益处,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

(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后花园种植园地内

(四)活动具体内容

1.向幼儿讲解活动意图,了解活动意义。

2.观察分辨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各班划分包干区域。

4.劳动将种植园地的杂草全部清理掉。

5.播种春天易生长的蔬果种子。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各班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2.区分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注意安全,认真负责地完成这项活动。

三、活动反思

在我国第34个植树节到来之际,武康幼儿园中班组开展了植树节—“我是菜地小卫士”的活动。

旨在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孩子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将种植园地中的杂草一一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在活动中,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播种时,促进了孩子们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11.幼儿园数学教案《玫瑰花》含反思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愿意用简单的艺术方式表现自己对小动物的认识。

2.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模仿小动物的活动方式,发展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收集纸碗、纸蝶、纸盒、橡皮泥等多种美工材料

2.提供动物头饰、服饰、手偶等,让幼儿进行自由表演

活动指导:

一.创设情境,播放《森林舞会》的音乐,启发幼儿说一说音乐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二.提议班级举行依次“小动物舞会”,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自己

要表演什么动物,表演什么动物。

老师:“你们都听过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故事?你们最想排演故事里哪只小动物呢?”

幼儿:“我想演《小兔乖乖》里的红眼睛”、“我要演《三只小猪》里的大灰狼”,“我喜欢演《小蝌蚪找妈妈》故事里的小蝌蚪”……

三.启发幼儿根据各自准备的节目和所扮演的动物角色,讨论都需要准备哪些道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老师:“表演前我们需要什么道具?”

“服装,头饰,动物的尾巴,房子……”

教师进一步启发:“我们该用什么来制作道具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可以用箱子和积木来盖房子”,“我想用塑料袋和纸盘子来做小兔子”,“我想用纱巾来做蝴蝶的翅膀,用皱纹纸来做头顶上的花。”幼儿的发言不禁令我赞叹,他们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师连想都没有想到的。

四.分组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材料,分组进行各种动物作品的创作与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

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准备活动中,用胶粒、插塑拼插出各种形状的镜子;用大型积木或纸箱来搭房子;用彩色皱纹纸揉成丝带;到娃娃家找来头梳、围裙、手套;用纸盘、纸杯、矿泉水瓶等废旧材料制作出小兔子、小猫、小鱼等各种小动物……

五.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幼儿轮流表演节目,互相观赏,引导幼儿议一议,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看哪个节目,为什么。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情绪愉悦,而且想象力很丰富。在表演活动中,道具是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教师一改以往为幼儿事先准备好各种道具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一起来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让幼儿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来,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致,在角色互换时有出现争抢的想象,在以后活动中,教师将进一步引导幼儿通过协商或其他方法教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

12.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含反思 篇十二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试着跟老师复述故事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故事,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并教育幼儿知道感恩。

能力目标:鼓励幼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告诉家长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父母做事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表达一下父母都为我们做过什么事。

教学难点:让幼儿为父母做一件事,回报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

活动准备

《小熊想家》故事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提供幼儿模仿给父母洗脚的水盆,为父母洗水果的工具,小椅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出课题:小朋友,昨天老师看见:小熊一个人在森林里哭了,你们想知道小熊为什么一个人在森林里哭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熊想家》课件,幼儿欣赏。

2、教师提问引导:

(1)小熊为什么一个人到森林里去了?(小熊和妈妈生气离家出走了)

(2)小熊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3)小熊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4)小熊看见松鼠一家甜蜜地在一起,他怎么想的?

(5)小熊后来怎么回的家?他和爸爸妈妈怎么说的?

3、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看着操作材料试讲一下故事。

小熊离家出走是对是错?小熊妈妈不让他吃那么多冰激淋对不对?为什么?

4、让幼儿都说一说在家里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我们和父母生气过没有?

教师小结: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的,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回报一下我们的父母呢?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说一说,我们想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一下爸爸妈妈。

(四)活动延伸:

幼儿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模拟示范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很愿意为父母做事!

(五)活动反思:

上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下一篇: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问答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