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精选8篇)
1.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 篇一
新课改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崭新的教育理念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论,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然而现实中我们并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生物课的课时相对很少,学生在生物学科上所花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那么势必得精心打造每一堂课。
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增加了许多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每一节里都设置了诸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和“思考与讨论”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与安排,不仅为学生更好地供了素材,而且能够有效的将章节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突显给学生。所以,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这些栏目蕴含的信息,巧妙地设计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这些问题情境将学习目标交给学生。
二、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自学
新课改中一再提到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盲目学习”,和“他主(控)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指导好学生自学。课堂时间的短暂,需要教师必须精心打造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如“生命的变异”一节,我在小黑板上出示准备好的问题:(1)“一猫生五仔,连母六个样”是什么现象?(2)类似这些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对个体生存是否有利?(4):人们怎样利用这些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要求能简要地书面回答每个问题,然后用较少时间提问归纳,这样不仅调动全体学生,而且还有了完成了课堂练习的时间.取得了比讲授法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抄抄写写的作业,应多留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业。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以绘图和实物模拟制作的方式构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课堂上学生完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后,就可以设置这样的作业: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尝试绘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图。
通过画图,强化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规律变化的理解和印象,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系统知识确立了前提条件。第二次就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作业:画染色体和DNA数目规律性变化坐标曲线图(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达到对减数分裂本质深层次认识的目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都是实行的大班教育,一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更多,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为了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教师指导”这样的总流程来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不同小组之间参与竞争,以小组间的交往互动带动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生生互动,进而实现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可以相互提问,相互检测,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教师平等讨论。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以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2.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 篇二
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 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 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 由不会到会, 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 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 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 但收获甚微, 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 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 琴也弹得入味, 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 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 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 所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 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 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 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 音乐教学也是在逐步进步的、不断完善的。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 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 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 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 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打造高效的课堂, 共创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 自始至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 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 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 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 教师指导作品欣赏, 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 教师用谈话法, 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 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 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 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 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 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 做到既协调、均衡, 又层次分明, 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3.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 篇三
【关键词】市级技工教研室 教学改革 一体化
作为市级技工教育培训指导、管理部门的技工教学研究室,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伴随技工院校走过了辉煌、跨过了低谷、步入如今的转型期,为其曲折前进的历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数量就业向质量就业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帮助技工教育把握好最佳机遇期,助推技工院校高精发展,是我们市级技工教研部门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市级教研室应该在继续强化规范教学管理、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以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和更高质量就业为宗旨,着力在办学方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增强技工教育吸引力,推动技工院校再造“比较”优势,高端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引导多元化办学,丰富教育功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做好功能定位。突出技能训练、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曾是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其他职业教育无法相比的办学优势。然而,随着中、高等职业学校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设施、引入理实结合教学模式,技能办学不再是技工院校独有优势。所以,在职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技工教研室应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政策优势和职能优势,帮助技工院校审时度势,紧紧把握住国家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及技能大师工作站等难得机遇,用好用足政策,坚持“贴近市场、需求第一,服务地域经济、促进质量就业”的功能定位。
其次,构建多元化办学体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实现质量就业无不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技工院校要充分抓住这一技能人才需求上升的历史机遇,发挥基础优势,构建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办学体系。学制教育要立足高端带动,提升培养层次,由培养中、高级工向培养预备技师、技师发展;职业培训和公共实训要体现“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功能,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在岗职工能力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转换培训及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等项目,成为政府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素质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技工教研室要帮助学校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科学设置专业,选择培训教材,开发培训课程,组建教师团队。
第三,转变培养理念。技工院校要充分体现技能特色,就要培养出“一流技工”。而“一流技工”绝不仅仅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而要同时具备优秀职业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所以,技工院校必须摒弃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忽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倾向,创新培养模式、评价方式,深化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大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出色完成素质就业赋予技工教育的使命。
二、引入科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国际国内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很多,但是,先进的不一定是适用的。作为技工教育研究专职部门有责任在众多的职教理论中科学鉴别,去粗取精,向技工院校推荐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科学理念,推进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推进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院校培养企业真正所需技能人才并且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目前,尽管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尝试,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健全的机制,多为浅尝辄止,合作层次不高,合作形式松散,真正效果并未显现。技工教研室可以借助人社部门整体联动优势, 呼吁政府确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明晰企业、学校各自义务、权力及奖惩规定,支持技工院校从广度、深度下功夫,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双赢的最大化。
二是督促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终因缺乏深入研究,理论指导不到位,院校认识不到位,贯彻实施不到位,一些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没有本土固化,导致改革成果不显著。目前,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使用。但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一定人力、财力,学校难免有畏难情绪。教研室要积极动员,分别为领导层面、教师层面提供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针对性咨询,使其准确把握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涵,充分认识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战略意义,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思考进而积极行动。实施中,教研室要指派具有较强教研能力和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全程跟进指导,避免走弯路,确保课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系列方法措施。因此,无论多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支撑,才能彰显其教学效果。我们要指导技工院校少用、不用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法,而是遵循技能养成特点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运用因材施教理论,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选择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潜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搭建交流平台,整体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推动内涵发展
技工院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吸引力,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则源于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技工院校教师的专业及教学能力本就明显不足,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技工教研室要着力以开展继续教育、精品课题调研及名师一体化教学观摩为平台,帮助技工院校提升现有教师能力,促进其向一体化教师转型。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的岗位技能。据调查,技工院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教师源于高校毕业生,对技工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及教育规律缺乏深刻了解,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组织能力较差。按照规定,每年教师都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继续教育。教研室可以此为平台,构建以一体化教师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一体化课程改革理论、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行动导向与项目教学法等培训模块。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讲解与实习演练相结合,促进教师深刻领会教育理念、掌握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技巧,避免以往学而不用的哑巴培训,杜绝晓得教育理论,不会教学实践的现象。
二是精心设计调研课题,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开展课题调研是培养、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最佳途径,但前提必须是课题的选择有研究价值。教研室应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技工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拟定一些课题研究方向,布置给相应的技工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教研员要适时跟进,及时指导,使付出心血的教师通过实践、探索、研究,既提升了科研能力又确实收获了课题成果,为其晋升职称提供保障。
4.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 篇四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危机,从科学规划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体育课程;更新体育教材内容,采取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增强体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化解高校体育教学中危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危机;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体育强国政策,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通过分析在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化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危机。
5.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研究结题报告 篇五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在全国展开,如何使用好新课程,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换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此轮新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覆盖面也越来越大,上级教研部门不可能对相应教师全部实行全面的培训使之达到相关要求。正如一位校长所言,通识培训只是表面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要把新的理念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学校教研活动就成了主要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中培养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实践经验的课改骨干队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将教学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需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转移。结合校情,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也催生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管理模式,成就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本课题的理论假设: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发动与严密组织好全体教师,立足校本教研,以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自主培训等实践基地为主阵地,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自觉主动地参与学校为之创设与提供的校本教研的各种工作实践与学习研讨活动,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树立现代教育观与教学观,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就能够有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大力提升与有机结合,把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从而达到我校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使我校教师专业化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概念界定
校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积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教研工作重心实现三个转移,职能得以转变。
1、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
研。教研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的是涉及教研的对象、课程评价、教师与教材关系、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关系,关注学什么、如何学,研究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校本教
研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学校领导人和教研负责人由检查为主变为合作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是包办代替,更不是限制与束缚,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疑,及时提供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以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3、由单一封闲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一是重视个 人反思,反思是教研活动的基点。通过写教后记、记案例,让反思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重视同伴互助,通过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互动合作搭建舞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收,在碰撞中颔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三是重视专业引领。组织校内一批骨干教师作小专题研究,梳理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课程实施取向的转变,学校原有的“作坊式”或“单打独斗式”的教学研究陷入了困境。在制度结构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派生出一些有待思考的问题。在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中,以教学问题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中心在于整齐划一地有效执行上级教研部分所提出的意见,无须过分地关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中,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所关心的重心是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而这正是国家级和地方级教学研究的制度性缺失。无疑,校本教研成为摆脱这种困境的必然选择,因此,必然创新现有教学研究制度,走向校本教研。
四、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理论
通过校本教研,有效促进教师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方能提高教师素质的整体水平;在促进教师素质 水平提高过程中,教师群体并不是被动受体;要强调教师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着眼于第一个教师的健全素质结构;要立足于第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爱好设定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
2、现代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20世70年代杰克逊在对教师被动专业化批判基础上提出的把主动专业化称为教师发展的成长观,把教学看作一项复杂、多维活动,把教师学会教学,视为一名艺术实践者,使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统一起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
校本教研正是融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立足本职、本岗、本校,立
6.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 篇六
【论文摘要】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促使教研员真正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教研员不仅仅是新课改的“研究者”和“促进者”,更应该是新课改的“实践者”和“带头人”。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和课堂教学实际探索音乐教学教研的新路子,构建音乐教学教研的新模式。在课堂改革、教研创新中,实现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进步,教学教研质量的共同提高。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研;改革创新;同步成长
在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音乐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课改的新形势、新任务,音乐教研员要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切实做到转变观念,调整角色,研教结合,完善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自我教研水平,推动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明确职能,转变角色
随着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教研员应当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
1.教研员要由国家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研究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课程改革、教师成长等等。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勤:①腿勤。这就要求教研员沉在基层,不能浮在上面。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产生教研的灵感。②耳勤。这就要求教研员多深入基层听课评课,多同一线教师交往座谈,多收集教育信息。③脑勤。教研要有问题意识,教研员在同教师的交往中要善于捕捉问题,及时解决问题。④口勤。一方面要善问,另一方面要能讲,要讲出导向,讲出水平。⑤手勤。教研员要多记,多总结,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
2.教研员要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将教研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鉴定方式转变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更新教学评价的操作要领,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长和教学特色的发展,不以教学方案的详尽、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学容量的饱满、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限制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使形式化的检查、观摩朝有内涵、有品位的制度化方向完善;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鼓励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
教研员是新课程的“研究者”,是贯彻新课程的“促进者”,更应该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与一线教师形成一种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切磋,共同进步,互动发展。彻底摒弃“居高临下”的、“唯我”的管理和指导方式,切切实实地实现教研工作行为的转变,以“研究”的成果提高“指导”的水平,以“促改”的.策略提高“管理”的成效,使教研工作“研之有效、行之高效”。课堂实践是我们获取课改经验的坚实土壤。教研员到学校蹲点,定期上课,不仅避免造成指导和实践之间的脱节,而且能获取课改的亲自体验与一线教师形成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进步。实践证明,“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3.教研员要从繁琐的事务者、一般教研活动的主持者转变为教研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帮助者。教研员与教师应成为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研讨,共同促成专业发展。毫无疑问,教研员仍具有教学管理的职能,只是管理方式和方法有了变化,交流、沟通、评价本身既是一种服务、指导,也是一种管理。如何正确处理研究、服务、指导、管理之间的关系,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学习研究,提升水平
教研员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师。教研员比起教师来,其优势不过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机遇多一些,学习的时间宽裕一些。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只靠吃老本过日子,其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对于教研员,教育理论是非常上位的,是影响我们一系列教育行为的重大问题。如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育理论不放,以一种被动应付的心态对待课改,即使是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实施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南辕北辙。因此,转变观念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首先,教研员必须熟悉通识性培训内容,逐步加深对课改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抓紧对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最后,教研员还要加强对其它学科的知识学习,纠正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教研员要在教师教学行为和专家理论之间架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帮助教师尽快地、较好地把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构建起新的课程观。
同时我们要加强反思,提升自我教研水平。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理,教研工作的反思,是教研员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使教研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能梳理教研工作的思路,反思能发现教研工作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完善教研工作。
三、多元互动,改革完善常规教研工作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研模式,音乐教研员要用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氛围、开放的方法开展好教研常规工作。
1.开展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音乐教研员应从调研入手,深入学校,有针对性的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一起研究、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定点联系不同层次的学校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要参与校本教研的开展,发挥专业引领,服务的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指导校本教研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骨干教师。
2.创新教研培训。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要依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教研内容与培训活动,这样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成长。如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需求是音乐课堂的常规组织、教学基本技能和管理等,而有经验的教师是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学习,专家型教师则是教学的创造性、艺术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等,要区别对待。
新课程催生新问题,针对音乐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培训。如中小学音乐课参与式学习的培训;中小学音乐课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训;音乐课中体验性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培训;高中音乐鉴赏课曲目的取舍及课程顺序如何编排培训;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培训。
3.发挥音乐中心教研组作用。由于学校音乐教师人少力单,教研难度大,效果差。我们建立市、区两级中心教研组,给音乐教师搭建大的交流、合作、研讨平台。
音乐中心教研组是在教研员的指导下,以音乐教研为核心,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科评估开展研究、指导与服务的交流展示平台。中心教研组成员是各县市区骨干教师的优秀代表、是音乐学科的智囊团、是课改理念的先行者、是音乐教研的研究者、是课改经验成果的辐射者。
4.构建区域性教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必须将传统教研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如开设博客,促进一线教师广开言路,积极参与教研研讨,教研员要能主动写博客和教育叙事。要积极关注教师的博客,适当适时跟贴,加强互动。另外,要充分利用“音乐资源网”做好日常音乐教研管理与资源管理。
四、抓好区域课改,坚持教研创新
教研工作不能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需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究。抓常规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抓改革寻求音乐教学的突破创新和打造本地区的品牌和特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以教研室制定课改操作模式“整体规划――启迪思维――放手操作――反思重建”为指导,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和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学科特色的工作设计。
1.专项视导,以“导”推“行”。我们把视导的重点落在学生音乐兴趣培养、课堂教学状态和年级备课组教研上。调研情况和促改意见的反馈是推进全市课改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文件通报、开会等形式及时通报课改动态,推广成功经验和个案,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后续阶段工作的设想和建议等,力求各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有效地推进和发展。
2.课题驱动,以“研”促“行”。搞好课改的根本出路在于“研究”和“尝试”,课改实验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同步进行。课改实验之初,我们就推出了音乐新课程实验的科研课题“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和尝试”,学校参照课题指引,做好选题、申报、立项。为不断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我们还针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的影响或制约课改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试点牵动,以“点”带“面”。我们从全市小学、初中、高中10个课改实验点中各选出一个作为试点检测校。这三个试点检测校中挑出一批教师担任学区教研组成员。从而组织和培养了一支开展和推进课改实验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为试点检测校,要为全市提供课改实验研讨和观摩现场,展示新课程下的课堂新貌与变化,为各点提供启迪思维的条件,搭建交流研讨的平台,并要定期组织开放日,充分发挥课改实验校和中心校教研组,学区教研组的示范辐射作用。
4.重视经验总结,推广课改成果。我们要求各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多认真开展阶段性总结。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交流、推广经验;通过编写《音乐乡土资源》、《实践音乐新课程》等活页书,展示我市课改实验的成果。并要求各点积累校本经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成果。
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给广大音乐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也为音乐教研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研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熟悉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擅长教改实践研究的优势,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引领,研究带有规律性影响区域性课程改革实施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策略,教研员要与课改同行,与教师共同成长!让教研托起区域性课改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世贵.教研员工作方法与技能[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7.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篇七
长期以来, 师道尊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 强调学生要理解老师、尊敬老师、感激老师, 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会和学生保持距离。试想一下,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毫无自由发展的空间, 怎会喜欢上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者要从思想的源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破用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 学会尊重、宽容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 如何创造这样的气氛呢?首先, 教师在上课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以愉悦的心情、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 切忌简单粗暴, 少一些死板说教, 多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鼓励, 用期待成功的态度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这样化矛盾为和谐,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是就课本的知识、概念、理论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 学生对学习数学就谈不上兴趣, 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数学教学是一个普遍联系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如果课堂上依然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 学生抄,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案等来表述。老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解决。并采用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在讲解“公倍数”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有一个阶梯, 如果你每次跨2个, 那么最后剩下1个;如果你每次跨3个, 那么最后剩下2个;如果你每次跨5个, 那么最后剩下4个;如果你每次跨6个, 那么最后剩下5个;如果你每次跨7个, 正好走完。请同学们算一算, 这条阶梯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题目比单纯的讲解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很快进入了思考的状态。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看出所求的阶梯个数应比2、3、5、6的公倍数 (即30的倍数) 小1, 还应该是7的倍数。很快学生从29、59、89、119……这些数中找7的倍数, 得到答案为119阶梯。因此,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课堂导入, 提高教学效率
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 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有的数学教师导入环节重视不够, 往往方法单调, 枯燥无味;或缺乏准备, 离题万里, 这些导入难以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学习兴趣, 不能起到启迪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无法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 课前准备好几个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图案, 在课堂上, 我对同学们说:“只要你们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 老师就能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你们信不信?”一些学生很快报出两个内角的度数, 我迅速、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样,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 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趁热打铁地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如在讲述“过三点”的圆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带一个圆镜, 到教室时不小心掉到地板上, 圆镜碎了。我问同学们:“现要重新配制一个一样大小的圆镜, 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呢?”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被激活了, 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说:“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还有的说:“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于是, 我问同学们:“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 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样现实的生活情境迅速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促使他们集中精力, 开动脑筋, 尝试探寻各种解决方法, 创新的灵感和顿悟由此产生。
8.新课改形势下的数学教学 篇八
笔者作为一名农村数学教学工作者,曾经听过一些数学专家的学术报告,也听过一些优秀的数学教师的讲课,同时也经常参加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和本校的教研活动,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也发现学生进入中学后,随着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他们的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使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提一些简单的建议。
出现的主要问题
1)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下,许多数学教师把重点放在了数学知识的认识,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上。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了多少数学知识点,掌握了多少解题方法,最后用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与否,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正是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学习也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唱主角。这样的教学是教给了学生“一桶水”,并没有教会学生“取水”。
2)教师的教学也是程序化的,有的甚至过分依赖于教案。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教育的应用也仅仅是一块“小黑板”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现代技术教育的内在作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流于形式,有些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没有真实的效果,传统教育诸多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目标片面。过去的“应试教育”只顾少数人,一切为了升学服务,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多是以题海战术为主,到头来升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在建设现代化的事业中,在与世界竞争中势必没有后劲。大多数没有近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一切都还需要从头学起,既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人才的培养。
采取的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总之,“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常言说没有反思,人是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进步。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教育事业,需要在实施中不停地总结、反思、升华……因此,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教学,要认真研究,决不能囫囵吞枣。
【新形势下的教学教研】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07-31
新高考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08-01
新形势下的忠孝教育09-12
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11-29
新形势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探讨06-30
浅谈新形势下的卷烟品牌培育08-07
浅谈新形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11-16
新形势下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查10-13
浅谈新形势下的国企工会工作10-20
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论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