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2024-09-27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共14篇)

1.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一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活动。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教师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材、教法

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习了教材、大纲、教法,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参加备课

每次备课由组长主持,由中心发言人主要发言,进行说课或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其他组员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异议处交流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共案,其他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性教案”,强调“一人为主,共同参与”。同时,认真做好备课的活动记录。

(1)做到“三定”:定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学进度。

(2)做到“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

(3)注意搞好“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4)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出发点是学生为主体。

总之,本学期的备课工作在几位组员的努力下,圆满地结束了。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下学期让备课落实得更有效。

2.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二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 是当前教育界比较推崇的备课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运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优势:首先,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 提高业务认识;其次,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好教案;再次,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最后, 集体备课可以以更鲜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颖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集体备课的步骤

具体而言, 集体备课有如下几个步骤:

1.在每个新学期开始之时, 确定集体备课中的组织者与成员, 确立每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向, 确立每个单元的负责人。

2.在每节新课开始之前, 集体备课组中所有成员进行个人备课, 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思路确定下来, 将所需要的资料收集起来, 并将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3.备课组长组织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案拿到一起研讨, 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 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4.备课组根据所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研讨、总结,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比较、选择出比较好的教学建议, 形成一种新的教案, 将其印发至每位教师手中。教师在具体授课时, 根据该教案和本班学生学情进行教学。

5.在每位教师教学完成以后, 都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 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改进, 以求以后的备课更加高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1.教师要及时充电

集体备课的精髓就是吸收每位教师的长处, 总结、归纳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组长的责任, 更是每位备课教师必须要努力探索的。因此, 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平时的知识积累, 及时充电, 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前有所准备, 以便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从而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当然, 这不仅仅是每次备课的任务, 更是语文教师长期的任务, 语文教师要常抓不懈, 及时充电, 多读书、多写文章, 切实提高自身素养, 以促进集体备课的成效。

2.规范制度、明确任务

集体备课是一项集体活动, 参与的教师比较多, 如果没有规范的、明确的制度, 就会导致集体备课秩序混乱,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时, 一定要提前确定好时间和地点, 确定主题, 规定每位教师的任务, 由组织者负责维持备课的正常秩序, 并在汇总好每位教师的教案后, 通知下一次的研究专题, 并做好分工安排。只有这样, 集体备课才能有效、有序。

3.分析学生学情, 有的放矢进行备课

每位学生、每个班级的学情都是不同的, 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 教师就不能运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知识。集体备课是个统一的活动, 所制定的教案都是统一的, 但是教师不能利用这统一的教案来统一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因此, 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 还要注重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在分析学生已有学情的基础上, 才能由浅入深,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同样一篇课文, 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上, 效果有时相差很大。教材是固定的, 而学生却是有主观意识的, 教师要从学生乐意接受的角度“备学生”, 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教材, 而不是仅仅设计一个用教材“喂”学生的场面。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都应当做到。例如初中老师, 尤其是初一老师就要备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关注点等。

四.结语

3.关于初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探究 篇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途径,是当前教育界比较推崇的备课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优势: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最后,集体备课可以以更鲜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集体备课的步骤

具体而言,集体备课有如下几个步骤:

1.在每个新学期开始之时,确定集体备课中的组织者与成员,确立每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向,确立每个单元的负责人。

2.在每节新课开始之前,集体备课组中所有成员进行个人备课,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思路确定下来,将所需要的资料收集起来,并将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3.备课组长组织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案拿到一起研讨,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4.备课组根据所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研讨、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较、选择出比较好的教学建议,形成一种新的教案,将其印发至每位教师手中。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根据该教案和本班学生学情进行教学。

5.在每位教师教学完成以后,都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求以后的备课更加高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1.教师要及时充电

集体备课的精髓就是吸收每位教师的长处,总结、归纳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组长的责任,更是每位备课教师必须要努力探索的。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平时的知识积累,及时充电,对所要教学的内容提前有所准备,以便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产生新思想和新观念。当然,这不仅仅是每次备课的任务,更是语文教师长期的任务,语文教师要常抓不懈,及时充电,多读书、多写文章,切实提高自身素养,以促进集体备课的成效。

2.规范制度、明确任务

集体备课是一项集体活动,参与的教师比较多,如果没有规范的、明确的制度,就会导致集体备课秩序混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时,一定要提前确定好时间和地点,确定主题,规定每位教师的任务,由组织者负责维持备课的正常秩序,并在汇总好每位教师的教案后,通知下一次的研究专题,并做好分工安排。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能有效、有序。

3.分析学生学情,有的放矢进行备课

每位学生、每个班级的学情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教师就不能运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知识。集体备课是个统一的活动,所制定的教案都是统一的,但是教师不能利用这统一的教案来统一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注重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分析学生已有学情的基础上,才能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上,效果有时相差很大。教材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有主观意识的,教师要从学生乐意接受的角度“备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教材,而不是仅仅设计一个用教材“喂”学生的场面。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都应当做到。例如初中老师,尤其是初一老师就要备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关注点等。

四.结语

备课是教学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决定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要想实现“有效备课”的目的,就要转变观念,在个人备课的同时努力尝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并且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归纳、总结来对教学进行补充和提高,以便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每位学生发展,促进每位教师成长的目的。

4.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篇四

主题:《我多想去看看》

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材分析:

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要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心愿。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教学目标:、认识13个一类生字,会写4个二类生字。认识偏方“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

3、了解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突破:

一、以学生们每个周都会参与的学校的升旗仪式入手导入新,引出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体会“多想去看看”的情感。

二、抓住“遥远”、“壮观”两个重点词,让学生明白这个山里孩子的思想情感,体会他想到北京去的心情。

三、《我多想去看看》一中蕴含着对首都的向往和热爱,设计一个“我当小导游”的环节,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引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设计导游的引导词指导朗诵。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一、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必须夯实,在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掌握扎实。

二、引导学生朗读,本文就是一首诗歌,重点在朗读上,设计精妙的引导语,领着学生多读文,点名朗读,齐读,老师范读等等方式都要用起来,尤其是老师的范读不可忽略。

三、让学生体会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是如何壮观可以插入一段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用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生字的书写一定要砸实记牢,书写的笔画顺序老师要带学生多书空几遍,老师一定要范写,重视描红,带着学生写。

本次备活动总结:

5.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五

茂兰完小 李国梅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有感情背诵课文。

5.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喜欢的词句。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小儿A

小儿B 观点:晨近午远

观点:晨远午近

理由:大则近,小则远

理由:凉则远,热则近

学无止境

教学反思:

2《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搜索朱自清的文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六、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

2、匆匆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教学反思: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重、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出示)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四、文章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磨难。在不幸与困境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种树人的做法:(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1)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3)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三、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回顾课题,点明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借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一用这种方法。

师总结: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板书:人、成人)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早日成为真正的人才。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 人

不确定

不确定

寻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教学反思: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表演的精彩优美、少年的沉着自信以及表演难度之大。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照上面方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观众与演员互相理解的杂技表演。(尤其注意体会老者的宽容和关爱--可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少年的不放弃,对观众的致歉。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悟,可让他们自由畅谈老者可能对少年说的话及少年当时的心理活动。)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杂技表演。(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令人终身难忘。)

四、换位思考,体会文章的感情

1、假如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或者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谈感悟。

(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五、由文末的省略号去感悟写话

1、请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交流,进一步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助人成功”“永不言弃”等等人生哲理。

3、教师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现场观众和我们读者的感受。由此看来,这也可以说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迪的杂技表演!

六、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你觉得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

2、选做:写一写读了课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4*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再努力====成功

教学反思:

5* 《手指》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填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理解要点如下:(1)大拇指:

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

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

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对句子的理解:(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总结

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六、课外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3、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教学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2、体会表达方法:

(1)体会范例: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表达方法 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迁移练习: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 例文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6.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六

本单元围绕“快乐”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的社会。因此个体要学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口语交际”“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让孩子们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

课时安排:

7.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七

一、名不副实, 形式大于内容

集体备课活动每个年级均由一个年级备课组长负责, 备课内容是讨论本周或下一周内要讲授的内容。集体备课有五个步骤:主备课教师按要求写出教案并打印;集体交流并修改教案;用修改后的教案上课, 并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上完课听课教师评价;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组织单元测试以评价效果。

而事实上, 在任务分配之后, 主备教师虽然认真准备了, 但因为教师水平不同, 往往产生不同的情况。水平较高的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在集体讨论时, 大多数教师不发言, 讨论结束后其他老师照搬照抄。而对水平较差的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 虽然讨论热情很高, 能做到畅所欲言, 但最后没有落实到教案上, 不了了之。于是, 集体备课就成为主备教师的舞台, 非主备人充当观众。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主备人如果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细化教学目标, 研究课程思路, 没有形成教案, 这造成集体备课时该教师泛泛而讲, 难以涉及课文较深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 非主备人备课前不细读教材, 不了解课的大体内容, 没有对教材进行细致挖掘, 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只是充当了一般的听众而已, 即使是参与了集体备课, 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 集体备课就只有形式, 教师就会觉得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二、强调集体, 容易忽视个体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 并且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的教案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所以, “老师备课是个性化行为, 教案体现了老师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目标, 凝结了老师不少的心血, 从科研成果的角度来看, 属于老师的个人专利, 具有隐私性”。那么, 是否一定要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共享?再说, 上课是师生对话与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具有不确定性, 越是现场互动生成的东西越具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 集体备课只是定出了一个大的框架, 细部的东西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 这并不是说不要集体备课, 而是要求教师从理性的角度思考, 使集体备课具有现实意义,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集体”。其实,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只要在备课中不拘一格,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目标不明, 难以形成集体共鸣

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 提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备课目标。一篇文章有许多可以赏析的地方。如果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 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 而出现教师间的交流障碍, 难以获得集体备课的效果。就一篇课文来说, 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 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教学闻一多的《死水》, 可以先讨论闻一多笔下的“美与丑”, 进而探讨物象的丑和意象的美。如此重点突出的集体备课, 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受到共享、共进、共同提高的乐趣。

四、实效性差, 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书的翻版

8.对语文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语文;集体备课;个体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语文教学而言,能够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是语文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学负担的有效途径。为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现阶段很多学校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形式,一时间,集体备课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笔者日常教学实践中,亦有集体备课环节,不可否认,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减轻教学负担等方面,确实优势明显,然而,集体备课仍未必成熟,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集体备课,是否能够兼顾个体教师解读文本的个性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组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自主备课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的课堂。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地解读文本,钻研文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预设,或者说没有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的话,那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只能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他人现成的思想结论,全面的吸收接纳,没有目的的筛选,只能单纯的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同时每位教师的经验、素养不同,这样单纯的接受别人的思路,邯郸学步,后果不堪。

这一点对于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而言,伤害可能更大。因为对文本的掌控不够,他们可能会将不同的意见全盘接收,直接带进课堂,长此以往,青年教师错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第一时间,显然并不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为集体备课而丧失了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呢?

二、集体备课,是否容易流于形式,助长教师的惰性

现阶段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规定每一课由一位教师承担主要备课任务提出教学方案,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可行性的授课方案。然而,现实中,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极易造成同组的其他教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备课过程中,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没有研究教材,所以主讲人的教学设计,对于其他听讲的教师可以说是毫无实际意义,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是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参与,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看上去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实际上是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集体备课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

不仅如此,因为学校对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的电子备课的要求,加上有些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不足,教学研讨热情不够,缺少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图省事,即便是自己的主持准备的课文,也未必会去花足够的时间准备,可能更多的是直接从网上剪切、粘贴,不加修改的“现成品”。

集体备课,是个人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它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加强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因为这样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而养成了教师的惰性,是否与集体备课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三、集体备课,是否能兼顾不同班级学生的特殊性

教学是要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单个的学生,每个教师面对的班级不同,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如果都拿着相同的教学设计去教不同的学生,显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兼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点,显然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的。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准备不足,对教学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估不足,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学习的掌握程度考虑不足,仅仅只是依靠不成熟,甚至不实际的集体备课案去面对学生,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集体备课,是为了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充分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使其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没有顾及不同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否是纸上谈兵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集体备课不是没有好处的,但是要想让其恰到好处,还需改进。首先,要想将集体备课落实,学校须出面组织安排。学校仅凭一纸行政命令的下达,集体备课是难以落实到实处的,学校应该出面牵头,在场地、时间、制度的常规上,责任的负责到人等方面做出具体实际可操作化的安排。其次,应该尽可能地对集体备课提前规划,在学期之初,将备课任务落实到个人,让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文本的研究和解读。前期的集体备课,可以由主讲人先行试讲,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后,二次备课,进行修改完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吸收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不能够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解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为了图一时的省事,而荒废了自己。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在集体智慧基础上突出个人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更好地让集体备课这种形式发挥他最大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目光与辩证的智慧去看待。

参考文献

[1]徐金国.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10(4).

[2]王玲.简谈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J].新语文学习,2009(6).

[3]刘娥.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5(2).

[4]严景东.对集体备课热的冷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8).

9.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九

活动地点:原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郑彩华、王静娟、刘畏军、陆卫娟

活动主题: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主讲人:王静娟

活动流程: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教学时可以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如写古桥的这一段扣住“德高望重”分步展开,先理解这个词,第二步感悟品味这个词,第三步想象拓展——古桥还为人民做了什么?第四步朗读展现。这一课中第5自然段应该也是重点段,语言特别亲切、新颖。

《山雨》主要扣住清晰的线索“雨来、雨中、雨后”展开教学。

《草虫的村落》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这篇文章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到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索溪峪的野》一文也有一条清晰的线索——野字贯穿全文,山的野,水的野,野物的野,游人的野。文中有许多比较生僻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难点。

10.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十

【教学目标】、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时安排】2时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题。

二、初知文,理清思路、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文。

、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11.一年级集体备课计划123 篇十一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特制定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针对本期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校的语文、数学研究课题及教务处的活动安排,切实有效地计划并开展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并放大教研活动的效能,二、目标任务:

1.本组教师形成良好教学常规习惯,扎实有效、人人过关。

2.提高本组教师教学习作水平,力争人人有文章获奖或发表。

3.激发本年级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并初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4.使本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水平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提升。

5.继续培养本组教师问题及课题、带着课题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集体教研优势,加强组内集体备课活动,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充分依托组内教师相对集中在一个办公室的优势,营造日常教学研究的氛围。坚持开展针对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细节的“微课”教学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使本组教师养成教研意识和习惯,提高教研能力并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满意、学生受益。

2.以点辐面,加强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或课例,结合本期教研课题,以组内研究课为研讨平台,形成“课前集体研讨→课中定人实施、众人诊断→课后集体研讨→课中再实施、再诊断→课后集体再研讨→课中再实施、再诊断→课后集体再研讨→形成完整型的课堂实录或课后反思等”良性螺旋上升的教研模式,放大同一节研究课的效能,让每个组员都经历从设计到上课,再设计到再上课的过程,切实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反思能力,人人受益。

3.精心设计组织学生竞赛活动(包括阅读竞赛和写话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依据小学生喜欢竞争,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以竞赛为平台,抓好学生的日常训练并注重赛前的造势和赛后的总结,放大竞赛的作用,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4.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树立“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的思想,除了通过每天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教研组教师轮流负责针对每周学习中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一些练习,辅导学生掌握过关。

四、时间安排:

9月5日

金木水火土 9月19日

过生日 10月10日

小小的船 10月24日

可爱的小猫 11月7日

大小多少 11月21日

乘车

12月5日

12月19日

雪地里的小画家 有几只小鸟

一年级上集体备课计划

第四中学小学部

12.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篇十二

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

课题;画风

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掌握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不断不创新意识

三 教学方法

1.猜谜语

2.激发兴趣

四 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风”是什么样

(风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

对,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我们能把风华下来吗?课文就有三个小朋友呀,把风画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他们是怎样画的。

2.板书课题

五互动合作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3.同桌互读

六展示交流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你喜欢课文中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都喜欢,因为每个小朋友都爱动脑筋)

3.小组合作学习质疑

4.学习讨论交流

七巩固拓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

2.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九板书设计

15画风

旗子飘

小树弯

雨丝斜

13.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做德才兼备之师,育合格特长之生,创特色规范之校”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核心,狠抓校本教研,创新教科研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做到每周有教研活动,每月有主题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是学校语文教研工作确定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精神,在教研活动中博采众长,集众人之智慧,在教研中反思、提升、成长。东三年级语文组确定如下备课计划。

以集体备课为基础,集体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及策略,反思交流、合作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工作思路:

1、坚持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将小组教研与学校大组教研中,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2、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隔周进行集体备课。

3、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交流,写好课后反思上传博客。

三、实施步骤:

(一)、坚持隔周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带领本组老师,切实利用好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内容提前准备,研讨人人参与,记录全面具体。

(二)、备课流程: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

1、备课分工

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并在网上公布。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提交到学校教师博客。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时间安排

备课组长在单元教学前一周安排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二的下午5.6节课。

3、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时,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备课组其他教师再对整个单元的每个课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佳方案。

14.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 篇十四

周次地点发言人记录人内容1办公室范丹方婷制定本学期计划、小结本周(识字1、1柳树醒

了、2春雨的色彩)的教学及研讨下周(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教

案和教学设计2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及研讨下周(识字

二、5看电视、6胖乎乎的手、7棉鞋里的阳光)教案和教学设计3办

公室范丹方婷小结本周(识字

二、5看电视、6胖乎乎的手、7棉鞋里的阳光)的教学及研讨

下周(8月亮的心愿、语文园地

二、单元测试)教案和教学设计4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8月亮的心愿、语文园地

二、)的教学、第一单元质量分析及研讨下周(识字3、9两只鸟

蛋、10松鼠和松树)教案和教学设计5办公室范丹

方婷小结本周(识字3、9两只鸟蛋、10松鼠和松树)的教学及研讨下周(11美丽的小路、12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教案和教学设计 6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11美丽的小路、12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的教学及研讨下周(识字4、13古诗两首、14荷叶圆圆)教案和

教学设计7办公室范丹方婷小结本周(识字4、13古诗两首、14荷叶圆圆)的教学及研讨下

周(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4~6日清明节假)教案和教学设计8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

本周(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4~6日清明节假)的教学及研讨下周(17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

四、单元测试)教案和教学设计9办公室范丹方婷小结本周(17小壁虎借尾巴、语

文园地

四、)的教学、第二单元质量分析及研讨下周(识字5、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

教案和教学设计10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识字5、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的教学

及研讨下周(20司马光、21称象、语文园地

五、识字6)教案和教学设计11办公室范丹方

婷小结本周(20司马光、21称象、语文园地

五、识字6)的教学及研讨下周(22吃水不忘挖

井人、23王二小、1~3日劳动节假)教案和教学设计12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22吃水

不忘挖井人、23王二小、1~3日劳动节假)的教学及研讨下周(24画家乡、25快乐的节日、语文园地六)教案和教学设计13办公室范丹方婷小结本周(24画家乡、25快乐的节日、语

文园地六)的教学及研讨下周(单元测试、识字7、26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和教学设计

14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单元测试、识字7、26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及研讨下周(27

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 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和教学设计15办公室范丹方婷

小结本周(27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学、第三单元质量分析

及研讨下周教案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

七、识字8、30棉花姑娘、6月1日儿童节)16办公

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语文园地

七、识字8、30棉花姑娘)的教学及研讨下周教案和教学设

计(31地球爷爷的手、32兰兰过桥、33火车的故事)17办公室范丹方婷小结本周(31地球

爷爷的手、32兰兰过桥、33火车的故事)的教学及研讨下周教案和教学设计(34小蝌蚪找

妈妈、语文园地

八、单元测试)18办公室方婷范丹小结本周(34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

八、)的教学、第四单元质量分析及研讨下周安排(制定复习计划)19办公室范丹方婷学期总结??

??

??

??

上一篇: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发光的鱼》下一篇:教学反思29: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