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12篇)
1.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一
血站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验管理
2000年版的《血站基本标准》对各级血站需要配备的基本仪器设备提出要求,在2006年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提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本节主要是围绕相关要求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随着血站业务的发展和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新设备仪器进入采供血系统,与生产商多沟通,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一、医学检验仪器设备的特点
1.结构复杂,小型化、自动化、功能多。
2.涉及技术领域广,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3.技术先进,体现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4.精度高。5.对环境要求高。
二、实验室仪器管理的基本要点
实验室的设备性能是实验室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但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与实验室对仪器设备能否正确使用,是否及时保养和维护密切相关。因此,实验室仪器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既可以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校正,又能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减少操作失误和仪器故障的发生。
基本要求:
1.在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仪器设备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责任,规范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校正等相关工作责任的归属。
2.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血液检测业务工作的需求。满足两个规范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配备的要求。
3.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仪器、设备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认可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求供应商能供应充足的耗材。
4.必须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评估、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以保证仪器、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5.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均应以惟一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档案应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和校准记录。有故障或者停用的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示,以防止误用。
6.血液检测过程中的关键仪器、设备应设置不间断电力供应(UPS),并制定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应不影响血液检测质量。
7.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经修理或大型维护后,在重新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保证其性能已回复预期要求。计量仪器经修理或大型维护后,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方可使用。
三、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
按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血站法定代表人任命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为血液检测质量的具体责任人,对血液检测全过程负责,并具体负责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这其中就包括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必须依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评估、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
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在实验室内明确每一台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人,把具体的管理工作分配到每一位员工,确实每个人的职责,在仪器状态标识牌上加上具体管理人员,便于分清责任、落实管理。
仪器的管理责任包括仪器使用、保养、维护、报障、校验、使用记录等方面。重要的一点:仪器设备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且必须有完整的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要记录,保养、维修及维修后校验也应有记录。
仪器设备在采购之前需要对提出预期的性能要求,对列入采购范围的仪器设备的大体性能进行评估,选择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目标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必须进行确认,确定仪器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记录最初的运行参数,评价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并为以后的保养、维修提供参照。
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根据仪器制造商说明或权威机构的推荐认真做好所用检测系统的校准和/或校准验证工作。实验室应使用制造商指定的校准品并按照其规定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实验室也可使用由权威机构提供的、可以溯源至SI单位或参考方法的校准品。在实验室体系文件中,应包括仪器设备校验的方式、方法,明确实施校验的期限及实施的要求,自行校验必须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及能提供标准物质量值的溯源;由制造商或检定机构进行校验,必须要求对方提供能进行相关校验服务的资质证明并能提供标准物质的溯源。
四、《血站基本标准》和《血站实验室质量规范》要求配备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包括:酶标仪、洗板机、恒温箱、离心机、移液器(及全自动加样系统)、酸度计、分析天平(电子、光电)、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生化分析仪等。
要求: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血液检测业务工作的需求。与实验室开展的检测业务相配套是仪器设备配备的最基本要求。
五、仪器设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建立仪器、设备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资质认可的控制程序,购置设备必须是国家认可的合格产品,有产地、厂名、联系方式、售后服务、保修年限等。购置贵重、精密设备,必须购置三证产品(a.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b.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证,c.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国外产品必须是中国市场允许销售的产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一定的保修年限。
在采购仪器设备前应要求对方提供必须的证件,如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证或国家法定计量机构对计量仪器的计量认可,仪器设备的计量单位必须符合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对经销商还必须提供医用仪器设备的经营许可证;准备采购的仪器设备应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充足的耗材或能使用开放的耗材。
对建立长期供应关系的经销商需要定期进行评估,确定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是否符合控制程序的要求,避免隐患的出现。
六、使用标识及档案管理
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均应以惟一性标签标记,确定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在用、故障、维修、限制用途,责任人,存放场所,设备的校验同期等。
设备档案应包括申请表、论证报告、制造商(供货商)资料、采购(招标)合同、确认(验收)记录;使用和维修手册、线路图及其他有关资料;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维修、更换关键部件、降级使用及报废等相关内容,设备档案集中由专人管理。
七、建立关键仪器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
建立关键仪器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首先应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明确相关方面的责任,设备科负责人承担启动预案的主要责任,仪器设备使用科室要积极配合设备维修人员对故障的排除或启用备用设备。
其次要识别哪些是关键仪器设备,制定一份针对这些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如何应急处理的预案,规定明确的处理流程,避免故障发生时不知所措。
第三是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每年组织1到2次的演练,摸拟故障发生时应采取的处理手段,从而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得当,发现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补充、修正。
第四备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同,并且每月要定期通电运行,维持设备的状态。
八、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和故障处置的流程示意图
一般仪器设备在机器旁边放置简明扼要的使用流程图,列明经常使用功能的操作示范,便于操作者使用及负责人检查监督。
关键及精密仪器设备除了要设立使用流程图外,还必须在机器旁边放置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故障识别示意图。
九、仪器设备的保养
设备管理部门有责任制定统一的仪器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并由技术人员培训仪器设备操作者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的维护,设置三级保养制,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使用人员负责,主要是清洁仪器设备的外部,检查零部件是否完整,使用过程是否正常;一级保养由仪器设备维修人员负责,主要是进行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二级保养由仪器设备维修人员会同生产厂家或特约维修人员共同进行,检查主体部分或主要部件,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理。
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包括日(班)维护、周维护、月维护、半年维护、年维护等。日(班)维护主要是仪器设备使用前的开机自检,使用后的清洁、消毒;周维护主要是检查一周的使用情况,对仪器常用部位进行清洁、消毒;月维护重点是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确定是否需要维修,不常用的仪器通电运行一次;半年维护主要是对半年校验一次的仪器进行校验,对不常用的设备进行空机运转、确定性能是否正常;年维护主要是校验。
1.酶标仪
(1)维护:经常维护其光学部分,防止滤光片霉变(2)校正:
①精密度评价:用不同浓度的甲基橙溶液于490nm测定,连续测定20天。分别计算其批内精密度,日内批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及相应的CV值。
②线性测定:取5个浓度系列的甲基橙溶液,于490nm平行测8次,取其均值,计算其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标准估计误差s;
双波长测定评价:取甲基橙溶液,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溶血液(测定波长为490nm,校正波长为585nm),先后于8个通道检测,每个通道测3次,比较各组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以考察双波长消除干扰组分的效果。
③若酶标仪无585nm滤光片,可选用450nm或630nm滤光片。450nm 滤光片的检定选用普鲁兰溶液(校正波长为630nm)。
2.洗板机
每个厂家设置洗板后的残留液有各自的规定,一般不超过2ul,人工扣板时,垫纸不湿,定期检查管孔是否堵塞;
①压力报警,机器不能进行洗板:调整机头与机身的位置,必要时将机头与机身彻底分开后重新插接,保证连接处接触良好,气泵即可正常工作;或排除管道连接处漏气现象后,机器可正常工作。
②清洗不彻底,留有残液:逐个清理清洗头,排除杂质,使之畅通即可。③进出水控制失灵,清洗头出水不停:电磁阀长时间挤压出水胶管,换新胶管或改变电磁阀与胶管的接触位置,使之能正常控制进出水即可。
④清洗头的升降动作不灵活:清除控制杆与套之间的杂质,再滴人少许润滑油,使控制杆运动自如,洗板头即可正常升降。
⑤洗板不到位:在拖板的反面镶嵌有两块圆形小磁铁,由于长期受液体的侵蚀,磁铁会因被腐蚀而变得粗糙不平,使拖板运动受阻,不能准确到位。解决方法是将拖板取下,用砂纸将粗糙的磁铁磨平,用软布将拖板反面及机身放拖板处擦净,使拖板与机器相接触的两个平面皆光滑平整,拖板运动自如,即可准确到位。⑥注液管道不畅通:卸下喷管清除杂物,再检查输液管道是否老化或漏气。⑦溢液:调整程序。
⑧冲洗针卡住酶标板:支持洗液针升降的弹簧老化,弹力不足,冲洗板升起高度过低,更换弹簧。
3.恒温箱(及水浴箱)
经常检查水浴箱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和水中(或温箱内)实测温度是否一致,允许有±1℃的误差;水浴箱每周至少更换二次水;每月用速消净消毒一次。
4.离心机
①离心管及转子要注意位置平衡,不要超过离心机或转子的最高限转速。②注意离心机转动的声音是否有异常。③发生溢出后要立即清理并消毒。
④每天工作后清洁离心机腔体和转头,并擦干腔内冷凝水。⑤每周清洁并消毒离心机。
⑥注意机壳接地,经常检查是否有不平衡的问题存在。
⑦每年由维修人员检查整流子和电刷的磨损情况,定期为电动机的轴承加注润油。
5.移液器(及全自动加样系统)
移液器:利用称重法检查,吸取刻度指示量的水,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后计算吸量是否准确,一般应在±10%以内;
全自动加样系统:
①加样针长期使用,表面的保护膜被腐蚀,纤维蛋白会粘附在加样针内壁,不易冲洗干净,出现污染,根据工作量定期更换加样针;
②用称重法检查每个加样孔的注液精密度。6.酸度计
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检定。①每次使用后一定要用蒸馏水清洗电极。②参比电极中要保持有氯化钾结晶。③每3~6个月更换一次电极。④定位用的缓冲溶液每月更换。7.分析天平(电子、光电)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检定。
①每次使用后注意清除散落的化学物品及尘埃。②定期更换干燥剂,保持仪器干燥。③每次使用前检查天平的水平标尺。
④配备可以随时对天平进行核对的二级标准砝码。8.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强制检定。
①每次使用后注意清除散落的化学物品及尘埃。②定期更换干燥剂,保持仪器干燥。③用定量甲基橙溶液检测精密度和线性关系。④校准比色皿。9.生化分析仪
(一)每日维护及保养
①开机前检查清洗液槽、检测用试剂及打印纸。②开机后仪器自检。
③关机后,清洁加样针,倒空并消毒废液桶。
(二)每周维护及保养 ①执行清洗程序。
②测定杯空白并打印数据,具体数据各种仪器有所不同。③杯空白值不符合要求,清洗反应杯后再执行一次杯空白测定。
(三)每月维护及保养 ①清洗过滤网。
②清洗仪器管路系统及反应槽。
(四)每季度维护及保养 ①更换比色杯。②有必要时更换新光源。③更换样品注射器密封垫。④拷贝、更换系统盘和数据盘。
(五)每半年维护及保养
①更换光源灯泡:若吸光度值超出16000或光源灯泡使用时间超过750小时。②清洗管路,维护吸液管、连接管及废液管及时发现泄漏;及时处理比色杯堵塞;维护泵管的性能,检查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③电路维护:定期由维修人员检查接地线,检查稳压电源的工作性能。
十、仪器设备的维修、报废管理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科室操作人员按操作手册要求排除解决;如不能解决,应与设备管理部门联系,由维修人员修理。
在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中确定报废的条件,如国家主管部门发布淘汰的仪器设备品目及种类;未达到国家计量标准,又无法校正修复者;严重污染环境,不能安全运转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健康;超过使用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又无法修复者等。
未达到报废标准,但又无法满足需要的精度要求,经使用科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协商,可以降级使用,如万分之一天平降级为千分之一天平使用,精密仪器降级为普通仪器对待。
附:广州血液中心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要点 1.建立操作规程
为精密仪器设备编写标准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表,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2.培训操作人员
(1)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操作人员确实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与校验。
(2)新购进的精密仪器设备由仪器厂家工程师负责讲授有关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维护保养与校验。
(3)新调入科室的工作人员,由科室派人讲解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方法。
3.配置合适的环境条件
精密仪器设备应放置在适宜的环境(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适宜的温度)并保持精密仪器的清洁卫生。4.维护保养
(1)精密仪器负责人负责实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2)精密仪器实施定期的维护保养并作记录。(3)非专业维修人员不能擅自拆开仪器或修复故障。(4)不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需定期通电运行。5.仪器设备校验
原则上由总务设备科负责实施,因技术或特殊方法而无法自行实施时,则委托仪器厂家或送国家检定机构,要索取校验证明书。
校验周期一般为一年,定期实施校验。需要实施临时校验的情况:
(1)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运行异常情况,质控出现了异常波动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的可接受限度,无法用一般技术手段排除。
(2)精密仪器设备重大维修后。(3)外借收回时。6.更新精密仪器设备
2.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二
1 认识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归根结底就是关于设备历史的记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设备管理的好坏。随着人们观念的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然而各个地方及医院的设备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规范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以下简称“认可委”)会制定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设备管理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要求,指导我们提高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水平。由于性质和市场竞争的原因,独立医学实验室通常都会进行相关的体系认证,设备档案中的资料、数据和记录反映了实验室能否按照认可准则实施,做得是否正确、及时,因此它也就成了认可委的专家在进行现场评审时的必查内容之一。我们在做好设备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避免出现现实工作做得很好、别人却认为你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
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设备档案管理是为设备管理服务的,应该随着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而发展,彻底纠正档案管理就是“保管档案”的旧观念[2]。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验室生成了程序文件《设备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档案管理程序》明确规定了设备档案的内容、各部门的职责、记录资料的归档、档案的借阅、保存、销毁等内容,并在实验室内部进行文件的培训和考核。同时任命1名设备管理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和设备档案管理,各专业组也要任命1名档案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组所有档案的管理工作,其工作上报设备管理员。建立档案管理的奖惩措施,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与每季度的KPI考核及年终评优挂钩,做到不碍于情面,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实践证明,只要每个人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切工作都会变得简单有序,明确的制度和个人职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3]。同时,还要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制度进行补充、修改,相关的专业组还要出台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归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 设备档案的建立
每一种医疗设备从申购到报废都要经过购置、安装、使用、报废4个阶段,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应随着设备的变化而跟踪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把关。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应配有1个档案盒,档案盒上应标注有设备的名称及内部独有的设备编号。同时,实验室应制定1套设备档案手册,内容包括与设备相关的各种记录表格。如《基本信息表》包括设备及制造商的名称、设备型号、出厂编号及该设备的唯一内部编号、当前所处的位置等内容;《设备启用验收记录》记录设备的验收情况,如设备的合格证、装箱是否符合标准,说明书或其存放地点是否正确;《设备维修记录》记录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信息。建立设备档案时应如实登记这些记录表格,由上级领导签字后放入档案盒。档案盒应建立目录,方便归档和查找,目录应与里面的资料相符合,并随着档案资料的变化而随时更新。
4 资料的收集
(1)大型仪器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参与部门设备开箱验收,将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好,并将与设备相关的合同(原件保存在采购部)、发票(原件保存在)复印后归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阶段应随时收集资料,如仪器的安装报告、校准证书及此过程中所有的数据记录。
(2)根据质量体系的要求:(1)新设备调试好后需要进行检测系统验证,与当地的“三甲”医院进行比对,并且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每年还应由厂家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校准;(2)仪器的电极、光源、加样针及其他重要部件更换后,都要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确保仪器符合检测要求;(3)目前,独立医学实验室都在走全国连锁的发展模式,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会在各个分点之间流转,经过运输,实验室接收设备后也要对该设备进行校准和相关的检测系统验证;(4)酶标仪、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需要检定的设备应定期送往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4]。要将这些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资料以及报告证书完整地收集起来。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档案里仪器相关的SOP进行更新,确保其为有效版本,与仪器使用部门正在使用的SOP相一致。
(3)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无论是生化分析仪、基因扩增仪、电子天平等需要检定校准的设备,还是离心机、组织脱水机等需要做功能检查的设备,每次的维修信息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如仪器出现的故障、维修技术人员的详细情况、具体维修内容、零部件更换情况、维修费用、修理后设备使用状况和性能指标等,为以后的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各种小型设备的说明书、保修卡等可以统一放在一个档案盒或专门的地方保存,方便平时查找使用。
5 记录的归档
(1)仪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归档材料,如仪器的操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一律按照文件规定格式书写,文字材料要清晰,永久保存的文件不要有红笔、铅笔、纯蓝钢笔、圆珠笔等不牢固笔迹。档案管理员要对设备的各项记录进行监督,规范设备使用人员的行为,确保归档的所有资料符合文件管理的要求。
(2)设备管理员应了解各部门文件的形成规律,根据各自的归档范围,有目的地进行收集,如各种操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可以按月归档,设备的维修、零部件更换记录可以按季归档。尽量将资料收齐,以便日后分析使用。
6 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及其职责
(1)档案管理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了使档案管理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及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同时也为了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本实验室将设备管理和档案管理任命为同一个人。这就将档案管理与设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建立了与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档案管理员参与从设备的安装使用、校准、维修保养直至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从而更加了解设备管理,可以更好地进行档案管理[5]。
(2)档案管理员还应对档案室进行日常的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盗、防虫鼠、防潮等防护工作;档案保管员应定期检查档案的保存情况,对损坏的档案应采取修补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
实验室工作人员如因工作需要查阅有关档案,档案管理员必须进行确认,经过其批准后方可借出,并进行相关登记。档案管理员还应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做到不失密、不泄密。
在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市场化的特点要求其在管理上相比医院要更加的科学规范,设备档案的管理也应如此。设备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不但对实验室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也是ISO17025、ISO15189等相关体系认证时评价实验室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好坏的重要依据。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主动、积极、细致的工作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实验室的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论述了独立医学实验室设备档案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其在实验室进行体系认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指导、规范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介绍了一种与独立医学实验室相适应的设备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其在实验室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独立医学实验室,体系认证,设备档案,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瑞峰.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医疗装备,2007,20(1):25-26.
[2]王萍.全过程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7):45.
[3]丁振宇.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与档案分类法操作指南[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53.
[4]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S].2005.
3.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生;仪器设备;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7)12-0053-02
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类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它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目前很多高职生物类的专业,在实践教学特别是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局面,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方向不明是带来困难的主要原因。现在的高职院校有很多是从中专升上来的,其生物类专业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水平上,生物类的人才资源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陈旧也导致了他们在建设生物实验室的时候,不能科学系统、有针对性地购置设备及管理设备。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关生物技术的仪器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太贵,而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生物专业并不是热闹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困难,因此不可能在仪器设备上聚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生存困难导致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弊病众多。本文主要从日常管理的角度来谈生物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一、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缺乏科学性
1.对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不清楚。低水平,浅眼光而导致设备计划的不明确。目前的仪器设备购置是由各专业提出购置计划,再进行汇总,然后上报审批。各专业申报仪器设备计划的依据是课本上的实验项目。至于这个实验项目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有无开展的必要、该实验是否代表了最新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先进齐全等等问题,很少有进行论证。如我们有一次购置一台皮辊轧花机,找了很多厂家,都说这种机型早就淘汰不生产了,现在已改用更先进的锯齿轧花机了。我们有一种环保设备,在一年的时间内购置了两台,价格相差不多,但功能却相差很远。很多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同行经常到我院生物实验室参观,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专业仪器设备需要哪些?这些设备干什么用的?从这些问题当中,就可以看出生物专业在发展的技术水平程度和方向上的迷茫。
2.对设备计划的随意砍伐。由于资金的问题,上报的计划被管理部分随意砍伐,最后残缺。
(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管理缺乏创新精神
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隶属院系二级管理,主要由系管理的体制,使各系的实验室建设处于分割状态,不能建立资源共享体系;依据实验项目而购置的仪器设备,随着课程的整合而被闲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一些热门专业现在逐渐被冷落,招生的数量在减少;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购进之后,才发现用处不多;购置的仪器设备不系统,缺少一个环节后,其它的仪器设备就只有闲置。
设备利用率低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室管理缺乏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放不开。如:我们原来的食品专业比较好,因此购置的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其中有一台冰激凌机,只有在做实验时才用那么几次。后来有位老师提出:带部分学生承包这台机器,除上交一定的费用外,学生实验时保证学生的用机。经承包后,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后来,因为说话的人多了,承包权被收回,机器放在角落生尘。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再开放一点,在管理上创新一点,依靠实验室,我们能办出很多的小事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达到了提高设备利用率,还提高了效益,实现生产、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三)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现在所说的教学改革,一般都是指理论教学的改革。其实,经过多年的实践,理论教学改革的空间不太大,相反,在高职院校,最需要最有特色的改革,应该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在长期从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我感觉到,实验室的工作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因此投资较大,要真正重视实践教学,没有一定的财力是实现不了的,因此这也是领导无法直视的原因;二是实验室的管理除包括正常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外,还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以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目前这部分工作主要依靠教研室,而我们的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对付理论教学,而教师的社会实践也较少,专业技能不是太高,因此无法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无法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三是目前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受的压力太大,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不多,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评价,因此四平八稳比改革创新要稳妥。因此,缺人缺物,缺乏自主权利,使实践教学方面要做也特色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也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生存,没有实验实训是不可能发展下去的。经历了高职初期的扩张之后,各高职院校把内涵发展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重中之重。管理的标准是要达到规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成立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行专业管理
成立由学院主管的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行专业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加强对实验实训效果的监督和考评,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聘用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实训过程的监控,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
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的开发,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更大的空间。我们在2000年做过尝试,以实验室为基础,开发了蔬菜公司、食用菌站等基地,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教学效应。
(二)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全院范围内,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资源共享包括人员的合理流动,仪器设备的交流等。如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维护的费用大,而机电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比较精通,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就可以节约部分费用。再如:我院各系大小不一,有的系比较大,计算机不够用,而有的小系,机器空置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三)扩大交流与合作
高职院校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依靠自身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实验室力量,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学以致用,学生的明天是为社会服务,因此紧密联系社会,依靠社会力量,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和仪器设备水平。交流与合作还体现在人才的交流上,要大胆聘用社会上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参与到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来,通过交流与学习,一方面提高学院整体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内部的竞争。
实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也是交流与合作的一部分。对于某些贵重的仪器,我们可以借助于其它单位;对于我们有的设备,也可以用来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买的作用是创造价值,不是为了摆样子的。生物实验室的功能中有很多不错的经济发展点,我们可以以点带面,从一项或几项专业实验中衍生出生产项目来,进而可以向企业的方向发展。
(四)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
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验室工作需要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学习素质。加强培训、学习和交流,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出台奖惩措施等等,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的关键。特别是在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对职业院校的生物类专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打开门走出去,在观念和水平上不断更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而引导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困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专业多、仪器设备类型多、生物类专业不受重视、招生数量较少是问题的根源。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不管从制度还是方式上都存在一些漏洞,实验室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实验室的能力不能适应高职的教学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止不前,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实验室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怎样发挥作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也许随着中国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高职的生物实验室管理能逐步趋于规范。
4.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四
[摘要]高职院校的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主要有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加强学习、交流与合作,规范常规管理。
[关键词]高职生 仪器设备 设备管理
高职教育需要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主要从日常管理的角度来谈生物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一、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
1.仪器设备的购置缺乏科学性
(1)对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不清楚。低水平,浅眼光而导致设备计划的不明确。目前的仪器设备购置是由各专业提出购置计划,再进行汇总,然后上报审批。各专业申报仪器设备计划的依据是课本上的实验项目。至于这个实验项目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有无开展的必要、该实验是否代表了最新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先进齐全等等问题,很少有进行论证。很多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同行经常到我院生物实验室参观,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专业仪器设备需要哪些?这些设备干什么用的?从这些问题当中,就可以看出生物专业在发展的技术水平程度和方向上的迷茫。
(2)对设备计划的随意砍伐。由于资金的问题,上报的计划被管理部分随意砍伐,最后残缺。
2.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管理缺乏创新精神
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隶属院系二级管理,主要由系管理的体制,使各系的实验室建设处于分割状态,不能建立资源共享体系;依据实验项目而购置的仪器设备,随着课程的整合而被闲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一些热门专业现在逐渐被冷落,招生的数量在减少;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购进之后,才发现用处不多;购置的仪器设备不系统,缺少一个环节后,其它的仪器设备就只有闲置。
设备利用率低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室管理缺乏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放不开。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再开放一点,在管理上创新一点,依靠实验室,我们能办出很多的小事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达到了提高设备利用率,还提高了效益,实现生产、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3.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现在所说的教学改革,一般都是指理论教学的改革。其实,经过多年的实践,理论教学改革的空间不太大,相反,在高职院校,最需要最有特色的改革,应该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在长期从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我感觉到,实验室的工作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因此投资较大,要真正重视实践教学,没有一定的财力是实现不了的,因此这也是领导无法直视的原因;二是实验室的管理除包括正常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外,还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以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目前这部分工作主要依靠教研室,而我们的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对付理论教学,而教师的社会实践也较少,专业技能不是太高,因此无法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无法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三是目前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受的压力太大,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不多,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评价,因此四平八稳比改革创新要稳妥。由于缺人缺物,缺乏自主权利,使实践教学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也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生存,没有实验实训是不可能发展下去的。经历了高职初期的扩张之后,各高职院校把内涵发展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重中之重。管理的标准是要达到规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成立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行专业管理
成立由学院主管的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行专业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加强对实验实训效果的监督和考评,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聘用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实训过程的监控,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的开发,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更大的空间。
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包括人员的合理流动,仪器设备的交流等。如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维护的费用大,而机电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比较精通,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就可以节约部分费用。再如,各系大小不一,有的系比较大,计算机不够用,而有的系小,机器空置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扩大交流与合作
高职院校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依靠自身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实验室力量,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学以致用,学生的明天是为社会服务,因此紧密联系社会,依靠社会力量,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和仪器设备水平。交流与合作还体现在人才的交流上,要大胆聘用社会上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参与到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来,通过交流与学习,一方面,提高学院整体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内部的竞争。
实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也是交流与合作的一部分。对于某些贵重的仪器,我们可以借助于其它单位;对于我们有的设备,也可以用来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买的作用是创造价值,不是为了摆样子的。生物实验室的功能中有很多不错的经济发展点,我们可以以点带面,从一项或几项专业实验中衍生出生产项目来,进而可以向企业的方向发展。
4.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
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验室工作需要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学习素质。加强培训、学习和交流,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引入竞争机制等等,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的关键。特别是在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对职业院校的生物类专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打开门走出去,在观念和水平上不断更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而引导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困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专业多、仪器设备类型多、生物类专业不受重视、招生数量较少是问题的根源。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不管从制度还是方式上都存在一些漏洞,实验室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实验室的能力不能适应高职的教学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止不前,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实验室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怎样发挥作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也许随着中国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高职的生物实验室管理能逐步趋于规范。
参考文献:
[1]陆顺寿,吕恬生,凌芳.实践教学基地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5.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发布时间:2011-06-24 浏览次数:
1、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完好)、“三防”(即防尘、防潮、防震)、“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四定”(即定人保管、定人养护、定室存放、定期校验),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安全可靠。
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为所管仪器设备建立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该机附带的各种资料(说明书、合格证、电路图、装配图、附件清单、装箱单证等)及设备技术卡片(验收报告、维修、校验记录等)。
3、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管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和标定,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可用状态。
4、仪器设备发生损坏、丢失或其它事故时,应迅速查明原因,按《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进行处理。
5、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核对帐、物、卡,做到帐、物、卡完全相符。
6、未经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同意,任何人不得自行移动、调换、借出或拆分仪器设备。
6.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 篇六
1、实验室拥有多种贵重和精密的仪器,以及许多支持性设备和设施,保证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整个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健之一。
2、由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整个实验室仪器设备领取、验收、维护保养以及维修联系事务,实验室主任监督执行。实验室全体人员必须自觉关心、参与配合这项重要的工作。
3、贵重仪器及精密仪器均要建立档案,分别制定出专职人员定人负责、定人维护、定期保养的具体措施。
4、对一般仪器和设备实行专职人员定人管理、维护及保养制度。
5、定位存放仪器及相关附件,仪器旁醒目标志出仪器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附件名称。
6、严禁擅自改变仪器操作要点及仪器主件、附件存放位臵,确需移动位臵需经实验室主任同意,使用后及时放回原处。
7、使用各类实验仪器后都要及时登记并清洁仪器及附件,将台面及实验室清洁干净。
8、一旦发现实验室中有关设施、设备和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等情况,使用人员均必须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并配合其做好查明原因,联系维修等事宜。
7.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七
1 设计的目的与需求
本系统主要是通过了解学校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功能需求以及业务流程之后,运用ASP.NET架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系统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管理实验室设备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学校对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进而推进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通过运用.NET技术和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设计出基于B/S结构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实验设备的高利用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高校实践教学的高效率运转。
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1.1 系统性能的需求范围
本系统设计初对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调研。管理员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注册用户信息审核、学生的资料管理、设备信息管理、借用记录管理、实验室管理和预约记录管理。教师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教师个人资料的管理、实验室设备借用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学生的功能需求包括:个人资料管理、实验室管理。
1.1.2 管理员的功能需求
1)系统配置管理:能够实现对管理员和教师用户的添加,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删除、修改的操作。
2)设备信息管理:显示出实验室已经存在的实验设备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3)注册用户管理:能够实现对新注册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4)借用记录管理:通过编号,名称,类别,借用人等,查询借用记录;
5)实验室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信息进行添加,查询进行编辑操作;
6)预约记录管理:对预约信息进行管理。
1.1.3 教师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修改用户的基本资料;
2)设备借用管理;对设备借用进行登记及查询;
3)实验室预约管理:对实验室的预约及查询实验室使用情况。
1.1.4 学生的功能需求
1)个人资料管理:查询、修改个人的基本资料;
2)实验室管理:查询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1.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研究者需要把自己变为用户,使其能够从用户的角度看待系统,理解用户对于系统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其设计的系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第一阶段的概念模式就是反映用户需求。第二阶段则把已经形成的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为了使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本设计采取了将概念设计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分开。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其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使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需要进行三个步骤:首先设计出局部的E-R模式,其次把设计出的分部E-R模式整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再对全局的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2.2 设计全局E-R模式
当局部E-R模式全都设计好之后,需要把其整合到一块构成一个全局的E-R模式。全局的E-R结构不仅需要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而且必须支持所有的局部E-R模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全局E-R模式如图1所示: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仅仅按照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通常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备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选。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合并需要以公共实体类型开始,以加入独立局部结构为结束。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合并那些在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冲突可以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和命名冲突。而正是为了消除这些可能产生的冲突,使其能够被全部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概念模型,因此设计全局E-R模式来代替局部E-R模式。
全局E-R模式的优化。全局E-R模式整理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根据各个部分的需求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效率的目的。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不仅应该满足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尽量使实体类型的个数减少;实体类型重所含的属性个数也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等条件。
2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功能说明
本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采用的主要是基于B/S结构的后台操作模式,同时运用数据库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管理。并在Visual Studio上进行代码的编译,最终在浏览器上实现对系统的前台操作。在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中,用户对于各个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本系统采用了E-R模式,将用户的需求分开实现,首先形成各个局部模块,再整和成一个完整的模块。力求将用户的所有需求满足,并能够清晰的展现在用户面前。该系统的各个功能的说明如图2所示。
2.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界面展示
2.2.1 登陆模块
登陆模块中可以使用该系统的人员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角色的账户进行登陆认证。主要可以实现的功能为:当系统操作人员输入了用户名、密码以及系统中的身份后,系统自动调取数据库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系统并进行相关操作。若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符,则该操作人员无法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系统的安全。
2.2.2 系统配置模块
系统配置部分的子项中包括管理员及教师信息查询及添加。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管理员能够添加管理员和教师信息,并可以对其账户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的管理。但是教师并不能对此进行任何操作。保证了管理员的最高权限。
2.2.3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的子项中包括设备类别的添加、设备类别的查询、设备信息添加、设备信息查询四个方面。此模块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管理员可以对按照设备类别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将各设备添加到不同设备类别中,防止出现设备管理混乱的情况。
该模块的另一个功能是对设备信息的添加以及对设备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新设备的图片、进价、型号等并可对其进行修改、删除。
2.2.4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中只包含了一个功能即管理员对学生信息的管理。学生在登陆界面进行注册,填入系统要求的信息。该信息在这个模块显示,管理员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查看,如果符合要求则审核通过,学生方可以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否则该生注册失败,无法登陆该系统进行操作。
2.2.5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的添加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管理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在界面上显示出该实验室是否被预约或使用。方便教师用户对实验室预约。
2.2.6 借用和预约记录管理模块
这是两个模块,而其设计思想大致相同,因此放在一起说明。借用记录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借用的设备仪器的记录,其包括借用人、借用时间、归还时间和审核。借用设备需要管理员的审核,管理员审核通过方可借出,否则不能借出。实验室预约记录管理模块面向的是教师。教师登录系统后,在该模块对实验室的信息进行查询和预约,然后通过管理员的调控从而实现对实验室的使用。
2.2.7 销毁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设备的销毁和对销毁情况的记录。当出现损坏的设备时,管理员有权限对此设备进行销毁,但是必须记录清楚销毁事由,该销毁的设备记录在系统内,方便实验室的管理。
3 总结
8.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职能部门;规范管理;信息化管理
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一道重要关卡,如若管理不善,将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发展和规范相辅相成,设备与实验室职能部门也是如此。在大的发展和改革趋势面前,更应该规范管理,把从严治校、规范内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通过信息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社会的优秀接班人。本文探讨了规范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设备与实验室职能部门的最优化管理。
一、规范化管理
高校设备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就是从学校整体出发,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制订相关制度、规程、指标等,并要求其严格实施。制度建设是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规范化管理具有严肃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实行规范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设备与实验室职能部门管理员应该严明纪律,廉洁自律,做到不贪污,不受贿,光明磊落。设备使用者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在实验室中精密仪器不能混放,实验仪器不能带走等。只有用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和支撑才能让管理者的工作得心应手。当然,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也无法顾及所有人,所以制度的设置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但这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管理模式较多地注重了管理者的权威,却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融洽协作、共同进步的事业。管理者对学生应该积极引导,而不能视学生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信息化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来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1.信息化的两面性
信息化给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学生在资料查询中能够快速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又可能被虚假的信息迷惑,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造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对信息具有真假辨识能力,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教育。
2.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建立为高校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造了机会,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范围也从有形扩大到无形,管理方法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信息化的运用还能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互动,在教育中的时时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
3.信息化对高校的影响
信息化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支柱,同时对管理机制的协调和综合效用的发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子平台可以对校内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整合,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以及单项决策到综合管理的转变。这样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高要求,实现联网共享,系统地掌握学籍、就业等基础信息,真正实现跨区域的高校管理服务。另外,还要确保信息动态准确,提高信息准确性的辨识度,并借助对数据和过程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科学化。
在信息化的进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学生教育的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把学生信息储存起来,形成覆盖学生管理全方位的数据库。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分析、监测、管理等流程,使高校档案部门充分掌握学生各个层面的信息。如学籍管理、学生选课等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撑才能够做到。
除此之外,通过有效存储管理过程的数据,也使管理更加透明化,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但需要注意,虽然现在信息化普遍,但在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中还存在着高校间公共的教育资源覆盖不全面的现象。师资力量强大的名校资源多,而二、三线城市教育信息资源储备较少。如何解决信息交流不对等的问题,仍然是今后需要探索的地方。
三、总结
规范化和信息化相辅相成,都是为了用共同的发展理念和价值理念凝聚人心,创造一个师生互相信任、理解,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人文环境。规范化让学生遵守制度,养成良好习惯,信息化让教师系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建造美好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徐浩.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2]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38-140,160.
[3]甘露璐.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叶成景,杨叶芬.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36.
9.设备与实验室管理科工作职责 篇九
一、负责学院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管理的日常工作,拟定学院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制订全院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参与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等工作;编制实验室中长期发展与建设规划,组织制订学院实验室实施计划,负责实验室建设项目及其论证工作。
三、负责全院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负责对新购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和新建实验室的验收,对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的总量、结构、分布进行统计和动态管理,提出学院废旧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报损、报废、报减方案。
四、负责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台账、实验室物品入、出库数据及出、入库手续,办理仪器设备财务报账工作,负责全院实验室的耗材经费管理。
五、负责仓库实验物品管理工作,做到账物相符。负责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工作和安全“四防”工作。
六、掌握全院实验室发展动态和实验开出率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努力改善实验办学条件,提高全院教学水平以及设备使用率和实验开出率。
七、负责全院公共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工作。负责全院实验用房调整、实验室改造、维修项目的初审工作。
八、组织对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损坏事故的调查分析,负责对外联系、安排落实维修。
九、负责全院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账务汇总和实验室有关报表统计工作。
十、兼管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外资贷款等方面的工作。
10.福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篇十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2005年工作计划 2005年我处按照学校部署,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处工作的特点,在搞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搞好以下工作:
一、资产管理工作
(一)全校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工作 具体工作要求:
1.部署与动员
⑴ 综合科应完成我校国有资产管理检查的文件的起草工作。⑵ 由学校召集全校各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员(俗称“领料员”)会议,下发我校开展国有资产国力专项检查工作的文件,全面部署开展这一工作。
2.明确今年这项工作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和重点,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尽早与有关单位通气,工作做在前面,争取主动。
3.注意解决新问题
⑴ 资产登记管理,保证账、物、卡相符,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
① 去年7月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出现了新问题:供应商直接送货到校内“用户”,货物验收在基层单位,带来了该登记的货物信息不全或失真,要求各单位要认真核对。② 资产信息收集处理点,要及时处理核对后的信息,保证国有资产数据库的信息真实、完整。1
③ 向各单位提供去年7月至今年6月底入库(建帐)的资产明细帐,以便核对。
⑵ 对上次全校资产清查以后出现的新单位(新校区),以及个别单位因机构整合而撤销单位的资产帐,做好立户、销户工作;对撤销单位的资产帐一定要有新的着落点,并进行归并,不留呆帐。
4.注意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保证这项工作的高质量的圆满完成。
5.抓住专项检查的契机,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力求形成闭环的规章制度体系,条文要言简意赅,方便基层可操作。
(二)资产处置工作
1.建章立制。建立一套符合国家资产处置要求的制度。
2.处置文件归档。已完成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的工作文件,要及时整理、及时归档。
3.经常到学院了解资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阶段,不要在酿成了大错时才进行处理。
(三)配合学校有关部门搞好老校区功能规划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论证工作
根据老校区各学院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其对各类资源的需求,明确功能分区,整合老校区的各类资源,筹划符合老校区办学特点的各类公共平台。是老校区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实验室管理工作
(一)修订、健全我校实验室(含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1.继续配合科技处等职能部门,完成我校《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文件;并履行好文件赋予我们的职责,落实好工作。同时探究新的管理措施,提高我校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这一管理办法的事实。
2.组织修订我校的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规章制度。⑴ 收集我校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实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依靠各学院的教师、实验人员的智力,借鉴
他校现行成熟的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修订工作。
⑵ 注意搞好与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及本处内部科室之间的的协调与分工,共同搞好修订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工作。
(二)开展本科评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前期工作
1.扎实开展迎接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评建检查(与我们有关的部分)的准备工作
⑴ 收集、消化本科评建检查(与我们有关的部分)的指标体系、观测点和要求,收集、消化已通过评奖检查的兄弟学校的资料;
⑵ 根据评建检查的指标体系,收集、配对我们已有的有关的资料信息;
⑶ 通过比较、对照,在我校的现实中找差距,找对策。
⑷ 通过走访,学习他校经验,综合分析后提出工作思路,向校分管领导汇报。
2.修订、健全我校实验室(含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收集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统计数据。
3.结合新校区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院系,开展新一轮实验室建设规划的论证与立项工作,使之适应“学科群”的建设,达到“以建迎评”,服务于建设“东南强校”。
三、物资供应工作
(一)继续搞好政府采购工作
1.完成校内政府采购文件出台和宣传工作。
2.积极筹备,实施我校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校内政府采购工作。
3.对政府采购的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文件等要按职责分工把好关。
4.政府采购的相关文件及时存档备查。
(二)加强内部管理
1.工作要进一步规范,注意在分工与协调上的调控。
⑴ 物资采购的信息管理计算机化。组织人员开发物资采购信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程序。最终实现资产信息管理——从仪器设备采购立项申请开始,到进仓建账全流程信息计算机管理。
⑵ 采购人员计算机操作要扫盲,期末达到上岗的最低要求。⑶ 对非政府采购的项目,要加强询价职责的管理。
⑷ 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前、后期工作要搞好衔接,防止脱节。⑸ 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处理教师提出的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帮助或指导有关人员搞好政府采购项目的付款手续,搞好反馈。
2.采购人员的观念要更新。
我们不是教师与供应商之间的简单的传递手。我们要用所了解的仪器设备的功能、价格、质量、厂商等信息、智慧和经验为学校的物质采购工作服务。以国家与学校利益为重,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确保资金安全;以节省资金、方便师生为己任,为学校把好物质采购关。
3.实行采购工作负责制,工作严格按分工与程序办。同时,实行接待教师“任务首接负责制”(即:第一个接待我校教师的采购人员,应承接下“任务”,负责转交有关人员,并反馈这位教师)。
四、设备维修工作
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设备维修的应急方案,基本满足要求。
五、办公室管理
1.落实各业务科室文件归档工作。提供历年归档材料目录备查。
2.进一步加强公章、合同章的使用登记,建立发文登记制度。
3.加强本处网站建设。对现有网页版面、栏目要改版、增减,内容要及时更新;增加校内、外政府采购信息披露的内容。
六、勤政廉洁建设
1.严格执行《福州大学物资采购工作纪律》、《福州大学校内政府采购项目评标(评审)会议纪律》。
2.单位不向供应商索要或接收供应商提供的资金,用于发奖金,搞活动。
3.个人不收受供应商的回扣、好处费。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11.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RFID技术 高校实验室 设备资产 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强调创新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现今高校的建设中,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数量与类型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并因此对实验设备仪器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实验室的资产设备更好地利用起来,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信息,我们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就能够较好地实现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
二、RFID系统构成与原理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阅读器、天线、终端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电子标签这几部分组成。第一,电子标签。该部分由电子芯片以及电子耦合元件组成,可以分为无源以及有源两大类别,能够实现射频天线同系统间对于数据的交换功能。在实验室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中,则能够通过该标签对资产的信息进行写入或修改。第二,阅读器。阅读器可以分为能读能写以及只读两种类型,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射频天线的应用对电子标签同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来实现,并完成电子标签的修改与录入。第三,天线。即射频天线,其以集成的方式安装在阅读器以及电子标签中,通过两者间对射频信号的发射,能够实现相关信息的交换功能。第四,终端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为RFID的核心部分,其以计算机设备为基础,以编程的方式对实验室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对相关工作开展进行监控以及记录。
在实际运行中,当RFID系統阅读器对处理系统所发出的指令进行接收后,会根据之前预定的通信协议通过天线发出射频信号。而当电子标签进入到天线设备工作范围后,则会根据感应电流能量通过天线将芯片中存储的信息发出。当阅读器接收到该信息并解码成功后,则会将解码后的信息发送到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该系统都是以无线射频的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双向交换,能够对目标对象在自动识别的基础上对标签中储存的数据进行获取,以此达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的目的。在该技术应用中,并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够对多个标签进行识别,具有读取距离远、使用寿命长、信息容易修改以及数据可加密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现今高校实验设备仪器的资产管理工作中。
三、 RFID技术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 提升管理效率
当高校对相关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完毕后,实验室资产管理人员则可以将相关设备的规格、单价、设备编号、存放地点、生产厂家、型号以及经费来源等信息都录入到管理系统之中,并由该系统对此设备生成唯一的标识码,将该标识码储存到电子标签芯片中,粘贴在仪器设备之上。当相关设备发生借出、维修、变更以及报废等情况时,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应用系统的操作对标签内容进行修改,以此完成电子标签的更新工作,在完成服务器刷新后能够使设备资产状态同管理系统信息保持良好吻合。在该种方式中,对以往设备资产完全以手工管理的方式进行了积极地转变,在对信息完整性、正确性良好保证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设备有效监管
在RFID系统中,其对于贴有电子标签的设备资产能够实施有效监控,避免仪器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出现移动以及被盗等情况。工作人员在每个教学楼进、出口位置对读写器进行安放,则能够使读写器通过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的应用时刻保持联系。如果根据设备管理层面的需求需要对这部分设备资产进行移动,管理人员则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授权,之后读写器才能够对这部分产生变动的设备资产进行识别。如果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设备被非法带出管理区域,系统就会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由读写器将该出现异常情况的设备信息如名称、存放地点、编号以及发生异常的时间等传递给系统,系统再根据之前实验室资产管理人员预留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在保证信息第一时间传达、报警及时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实验室设备的有效监控。
(三)实时统计查询
当对建立设备目录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后,同设备资产具有联系的信息则会被存储在数据库中,并由管理部门根据设备名称、规格、使用频次、技术指标、购买时间以及具体型号等进行查询与统计。采用这种方式,使工作人员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对相关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库存情况等进行查询,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在购买实验室设备时为决策人员提供数据参考,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
(四)提升清查效率
作为高校来说,每一年都需要对实验设备资产等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在该项工作开展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阅读器的方式在一定距离内对多个数量的贴有电子标签的资产进行查询,保证在批量完成的情况下不需要对相关实验设备进行移动就能够完成其信息的核对工作,且对于工作量、工作时间也是一种大大的节约。而工作人员通过手持机的配备,则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终端应用系统,经分析与处理后形成资产清查数据统计,对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等资产状态及盘盈、盘亏资产进行快速统计分析,形成资产盘赢、盘亏明细表,无论对于资产清查的准确性、完整性还是清查效率都是一种非常大的提升。
(五)RFID技术的扩展
目前,高校无线网络覆盖较为普遍,可以通过WIFI技术实现RFID阅读器与设备管理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完成对设备的动态实时管理。在高校的日常设备管理中,我们利用RFID与WIFI技术来构建包含设备的入账、维修、借用、报表、报废等要素的日常设备管理平台,实现设备变动、设备清查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准确、快速地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管理中的错误率,提高管理效率。所以,随着RFID技术的完善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利用RFID与WIFI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来取代现有的管理方式是可行的。
四、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RFID技术在高校实验室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于高校实验室来说,需要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以及良好运用,更好地提升本校的实验设备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星,石梅香,陈金松.基于RFID的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702-707.
[2]骆波涛,马文清,李沛东.基于RFID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8):84-86.
12.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 篇十二
然而, 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增加, 也暴露出一些对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标准化, 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如何保证仪器设备的正确安全使用, 如何提高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能力等, 已成为各高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展开研究, 主要通过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使用率的提升、加强实验室机构的协调和实验室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几个方面, 最终使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2,3,4,5]。
一、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标准化程度
目前, 高校的实验室基本已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 也有比较清晰的仪器设备使用流程, 能够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实验室教师在管理实验室的同时, 需要配合任课教师承担学生的实验教学课程工作, 因此,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有时会兼顾不暇。实验室教师的工作量大, 工作强度大。以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为例, 学院的实验室教师均承担了本科生的实验课程, 包括实验教学、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的审阅工作。同时, 这些实验室教师还负责管理实验室, 包括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这样的工作模式必然导致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会出现疏忽, 因此, 为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完善, 须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程度, 细化各项工作职责, 把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 使每项工作都有标准可循, 有标准可依, 确保将实验室教师的各项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实验室教师均要求做到责任明确、事前计划、过程控制、事后记录、有据可查。 (1) 实验室教师的岗位职责必须明确, 其工作性质必须明确。因各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同, 使用的情况不同, 每个实验室教师在明确实验室统一管理要求的同时, 还应当清楚所负责的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要求。 (2) 在操作仪器设备前必须要有计划性。如实验将要使用或可能使用的是哪台 (套) 仪器设备, 如何使用, 以及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 包括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将如何处理和应对等问题都应当在使用前详细计划, 以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确有效并安全地得到使用。 (3) 在操作过程中, 实验室教师必须全程控制, 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 实验室教师禁止脱岗, 必须在实验教学开始前检查每台 (套) 设备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巡视, 教学结束后再次检查仪器设备的情况, 保证所负责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实验室必须建立日志登记制度。实验室负责人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做登记。另外, 在师生进行教学科研使用前及使用后, 由专门负责的实验室教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使用人员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做到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均有日志, 记录检查、使用、维护、维修情况。 (5) 建立和完善日志登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有据可查。这样能够让实验室教师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的前提下保障实验室教师的利益, 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和问题时, 使用和维修情况的登记记录就能够准确地反映该仪器设备的历史情况。
此外, 对精密贵重仪器, 除建立日志登记制度外, 还应实行专管共用制度, 即每台 (套) 精密贵重仪器均由专人负责管理, 从仪器购置后的外观检查、安装调试、验收报告到对仪器的使用培训都由专人负责管理。精密贵重仪器的使用原则是在保证配合完成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 积极参与校际和地区的科研活动。这些使用均由专人负责安排协调, 并做好使用和检查的日志登记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使用率
高校对实验教学的投资力度逐年稳步提高。由于教学的需要, 每年均有部分仪器设备老化淘汰, 实验室每年都在购置新的仪器设备, 仅从数量上看就呈递增的趋势。然而, 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增加并不能说明其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相反, 如果购置了不需要的仪器设备, 将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资金的浪费;如果管理和使用不善, 会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在使用方面, 高校的仪器设备使用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仪器设备使用不同, 使用主体多以学生为主, 多用于学生的教学和科研, 除理论教学课程外, 学生多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学习、练习和完成实验作业, 耗损比较大。另外, 由于实验室教师数量不足, 仪器设备的维护有时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管理员协助实验教师完成, 这是造成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变短、使用寿命减少、仪器设备不能得到有效使用的一个因素。因此,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必须从仪器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两方面入手。
首先, 仪器设备的购置要科学化。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根据学院及实验中心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 分轻重缓急制订购置计划。购置计划应由各相关专业或实验室提出, 并上报实验中心及学院, 经同意后方可购置。这样规范的购置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减少仪器设备购置后的闲置状况。同时, 也可以优先购置教学和科研中急需的仪器设备, 满足师生的教学和科研要求。
其次, 当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需要多个专业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完成时, 分置在各个实验室的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在使用和管理上很难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其中, 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非常大, 其中相当比例的费用是由课题组自筹资金支付, 加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运行, 维护成本高, 须由课题组自行解决经费问题, 使得设备管理者对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客观上限制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使用[6]。所以, 设立院级、校际和地区一定范围内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免费使用和技术支持也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有效途径。对学校其他部门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在保证完成学院师生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 可以为以上部门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免费使用、技术支持和仪器设备的共享。实验室依托所属学校的优势,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也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路径, 同时也能增加技术上和科研上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学院师生的科研能力。
另外, 需要设立并完善仪器设备对外使用和外借制度, 通过对外使用和外借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外使用和外借必须签署相关合同, 合同内容包括对外使用和外借的条件、范围、时间、使用人员、使用内容和费用问题。在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对外使用和外借的同时, 要注意在此过程中责任人的安排和落实, 可以同时安排该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和使用负责人为具体借用、共享中的责任人。目前, 学院大部分仪器设备都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外借,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学校、学院与外单位的交流和合作, 保证了仪器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 也通过制度的完善, 保证了使用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保护和安全。
三、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完善事故应急程序
安全是任何管理的重点, 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计算机信息类实验室, 如软件学院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中包括大量计算机设备, 因此, 实验管理中心保证计算机设备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点。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 (含网络) 构成的, 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是必要的, 实验室必须通过安全管理组织成员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行审批制度 (含户名和IP地址等) 和安全审计制度。网络的运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并遵守国家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和安全规范。与国际联网单位, 必须具有健全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保护措施。 (2) 建立灾难恢复计划。预先做好计划和测试, 及时保存和备份数据, 防止有效数据的丢失, 避免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遭到攻击和破坏。一旦发生最坏情况时, 可以通过灾难恢复计划, 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使用, 减少损失。 (3) 计算机信息系统要实行安全等级保护, 其安全等级分为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可靠性等级。 (4) 有害数据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发现、报告及清除都必须及时有效。维护计算机和软件的人员, 在维修后必须保证计算机和软件无病毒, 无其他有害数据。在完成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后, 必须进行有害数据和病毒的清理, 并做好日志记录。
四、加强管理机构的协调
根据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中心为例。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提供给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院级教务部门和实验中心均负责安排实验教学课程时间, 科研活动主要由实验中心安排, 在此过程中, 两个部门如不能很好地协调则会导致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上的矛盾冲突, 当发生仪器设备使用冲突时, 部门间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协调并解决问题, 就可能影响到学院实验教学活动或者重要实验的实验进度。
加强管理机构间的协调, 关键是转变管理观念。管理机构应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尽量为师生的实验活动提供便利。管理机构之间以相互配合支持工作为前提, 以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 提前做好工作计划, 及时准确地公布实验室的预约和使用情况, 为师生提供准确畅通的信息服务。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 定期交换意见, 如有特殊情况时, 管理部门间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分轻重缓急安排仪器设备的使用。
五、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
管理的主体是人, 决定仪器设备管理标准化程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韦伯的理想型科层组织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按一定的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 每一个职务均有一个明确规定的职权范围, 并且职务是通过自由契约关系来承担的。实验室教师也一样, 必须按照一定的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 各自都有一个明确的职权范围。所有实验室教师必须按照各自的职权履行职责。实验室教师必须是依据技术条件从候选人中挑选的, 本身具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进行统一培训后上岗。在工作中, 对实验室教师要安排定期的培训, 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只有将学习和工作经验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施行标准化管理。从对几个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 近三年, 平均只有一到两次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 而其中大多是参加仪器展销活动, 有5%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在三年中一次也没有外出参观和学习[7]。因此, 高校及各部门应当建立一套针对实验室教师培训的章程, 在最低程度上保证实验室教师能够定期参加培训, 解决因长期得不到培训, 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不能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新型仪器设备及使用所带来的管理和工作上的滞后。另外, 应鼓励实验室教师主动学习, 在高校搭建的平台上, 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 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培训、进修和学习, 也可以参加在职学习, 攻读学位。在这个过程中, 积累新知识, 发现新信息, 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提高学历层次, 扩展知识面。目前, 由于日常工作量比较大, 对实验室教师的培训不足, 实验室教师没有足够的学习和培训时间, 也缺乏与其他高校或部门的经验交流。针对这些问题, 应当在人事允许的范围内增加实验室教师的岗位数, 减小实验室教师的工作负荷, 同时加强对其培训,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出一批具有专门化、技术化的实验室教师队伍。
建设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要做到: (1) 切实提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意识, 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找准定位, 增强责任意识,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为学院教学科研活动服务的态度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工作。 (2) 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提高科研与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通过实践, 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方法。 (3) 切实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 严格管理, 定期培训, 强化监督, 努力提高高校实验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实验室与各相关部门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齐心协力, 在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方面不断摸索,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周伯明, 王菊芳.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8) .
[2]钱小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之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
[3]农锦华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Z1) .
[4]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努力开创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J].交通标准化, 2010, (8) .
[5]赵国忠.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实验室建设[J].现代科学仪器, 2009, (3) .
[6]黄小斌, 朱志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9) .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实验室设备管理平台08-05
船冲中心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06-20
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建设综述论文06-17
实验室设备购销合同07-20
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08-05
2022实验室设备及装备采购规范07-20
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07-19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06-17
电解实验的改进创新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