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025-04-0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精选11篇)

1.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一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C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及报告

实验说明:

1、共4次实验,每次实验完成1个内容。

2、实验报告命名统一为:C语言_专业班级_学号_姓名

3、自备U盘,在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要求,在实验中及时记录保存实验结果和调试过程,并填写到实验报告对应位置,实验结束后将该实验报告电子版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给各班学习委员。

实验一

C语言开发工具VC6.0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熟练掌握VC6.0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及调试,能编写简单的C程序并完成调试。

2、实验内容1:结合课堂讲授学习VC6.0开发工具及调试方法。

单文件编辑运行方法:

打开VC++6.0,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文件”项,如图3所示

(图3)

选择“C++ Source File”项,并在“文件名”项目下输入“sum.c”如图4所示

(图4)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5所示

(图5)

输入如上源代码,如图6所示

(图6)

选择“组建”→“编译”(或按Ctrl+F7组合键),打开如图7所示

(图7)

在下端的输出窗口会有错误和警告的提示,如果没有错误选择“组建”→“执行”(或按Ctrl+F5组合键)即可出现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程序调试常用方法:

检查错误:

用鼠标单击调试信息窗口中右侧的向上箭头,可以看到出错的位置和性质, 进行改错时, 双击调试信息窗口中的报错行, 这时在程序窗口中出现一个粗箭头指向被报错的程序行,一般在箭头的当前行或上一行,可以找到出错语句。

修改错误后必须重新进行编译链接。从第一个错误开始修改,每修改一个错误就重新进行编译链接。

设置断点、单步跟踪、查看变量等,详细使用方法见下:

按快捷键F5或点击以下图片上标记的图标进入调试模式。

打开调试工具条,一般情况下当你按F5键后会自动弹出,如果没有弹出的话,右击工具栏空白处,会弹出下图,选中调试,就会出现调试工具条。

接下来,在监视窗口中添加你要监视数据变化的变量。

按F11逐语句的调试代码,如果某一语句是一函数,你不希望进入该函数时,F10逐过程来查看,在代码的调试过程中,通过监视窗口查看变量值的变化,从而确定代码是否有问题。

如果希望跳出某一函数时,按快捷键Shift+F11,或者直接点击调试工具条上的按钮就可以跳出该函数了。

如果只是希望调试某一部分代码的话,可以设置断点来调试,调试方法如上,只是在要调试的代码之间用断点来分开。设置断点时,光标放在你要设置断点的那行,按F9或点击编译微型条上面的类似手状的按钮即可。

3、实验内容2:以下程序有错误,请调试改正错误,使之能正常运行。

程序:

/* 登陆密码三次验证程序*/ #include void mian(void){ int nPwd=0;

/* 用于保存输入的密码*/ int i;

/*循环控制变量*/ int nFlag=1

/*密码匹配成功的标志*/

for(i=0;((nFlag=(87569!= nPwd))&& i<3);++i)

{ /* 默认设定密码为87569,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printf(“please input the password:”);

scanf(“%d”,&nPwd);}

if(nFlag=0)

printf(“the password is right!n”);

else

printf(“over the times and the password you input is error!n ”);}

修改程序及运行结果:#include void main(void){ int nPwd=0;

/* 用于保存输入的密码*/ int i;

/*循环控制变量*/ int nFlag=1;

/*密码匹配成功的标志*/

for(i=0;((nFlag=(87569!= nPwd))&& i<3);++i)

{ /* 默认设定密码为87569,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printf(“please input the password:”);

scanf(“%d”,&nPwd);}

if(nFlag=0)

printf(“the password is right!n”);else

printf(“over the times and the password you input is error!n ”);}

4、实验内容3:习题第三章第1题:假如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9%,计算1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与现在相比增长多少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p(1r)n

r为年增长率,n为年数,p为与现在相比的倍数。源程序及运行

5、实验总结

实验二

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1、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语法知识,理解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并能熟练应用。

2、实验内容1:习题第四章第4题:有3个整数a,b,c,由键盘输入,输出其中最大的数。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3、实验内容2:习题第五章第8题:输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153=13+53+33。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4、附加内容(非必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习题第五章第17题:两个乒乓球队进行比赛,各出3人,甲队为A,B,C,乙队为X,Y,Z。已抽签决定比赛名单,有人向队员打听比赛名单,A说他不和X比,C说他不和X,Z比,请编程找出比赛名单。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5、实验总结

实验三

数组和函数

1、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数组和函数的语法知识,理解模块化编程思想,并能熟练应用。

2、实验内容1:习题第六章第3题:求一个3  3的整型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3、实验内容2:习题第七章第3题:写一个判断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中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为素数的信息。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4、附加内容(非必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习题第六章第2题: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排序。

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5、实验总结

实验四

指针和结构体

1、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指针和结构体的语法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2、实验内容1:习题第八章第1题:输入3个整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3、实验内容2:习题第九章第5题: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程的成绩,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的数据,要求输出3门课程总平均成绩,以及最高分的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程成绩,平均分数)。源程序及运行#include #include #define SIZE 10

struct student{ char id[20];char name[20];int score[3];float average;} stud[SIZE];

void input()/* 输入学生的信息 */ { int i;

for(i=0;i

{

printf(“第%d个学生的信息:n”,i+1);scanf(“%s%s%d%d%d”,stud[i].id,stud[i].name,&stud[i].score[0],&stud[i].score[1],&stud[i].score[2]);stud[i].average=(stud[i].score[0]+stud[i].score[1]+stud[i].score[2])/3.0;} }

void output()/* 输出学生的信息 */ { int i;

printf(“n”);for(i=0;i

void sortput()/* 排序输出最高分的学生信息 */ { int i,j;struct student temp;

for(i=0;i

void main(){ input();

output();sortput();} 结果:

4、附加内容(非必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习题第八章第6题:写一个函数,求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在主函数中输入字符串,并输出长度。源程序及运行结果:

5、实验总结

2.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二

C语言程序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专业工作前景都有重要的影响。该课程都具有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特点, 但由于课堂教学和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存在学生动手编程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1]。因此目前高等院校在该课程结束后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性教学的补充。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综合训练, 引导学生应用C语言程序所学的各知识点, 解决实践问题,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应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编程和动手能力、文档书写和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能力。

当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仍然是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主, 以概念为主, 以书面教学为主, 往往把这门课程当成以概念和知识点学习为主理论型课程, 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培养。而课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同样问题, 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首先讲解某一具体实例, 给出计任务和基本的功能结构框架, 接着由学生按照老师要求, 仿照实例自行完成任务并提交报告, 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存在问题及原因

以下从学生角度和教学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方面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 很多学生反馈这门课程难度很大, 语法知识太多, 理解和记忆困难。即使理解了课本的知识, 由于课程中所有提供的实例及所做的实验都仅针对某一知识点, 实用性不强, 面对要求综合应用所有知识去编写解决实际程序还是有很大困难[4]。

进入课程设计环节, 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所接到的针对实际问题的任务, 感觉兴奋, 能顺利完成任务, 但往往仅能照搬老师所给实例解决相同问题, 若任务问题有所变化, 无法做到分析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表现为不知所措, 为难情绪严重, 提不起兴趣, 只想着怎么能蒙混过关。

完成课程设计后, 学生反馈感觉像又做了一次大实验, 并不能体会程序开发实际工作过程。此外由于较为容易蒙混过关, 成绩评定存在不公平。

2.2 教学模式的问题

课程设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1) 未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理论+实验”方式, 以教师书面教学讲解实例为主, 并给出任务和基本的功能结构框架, 学生听完后做。教师处于“主动”地位, 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中方式不利于实践环节的教学, 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因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得不到有效培养。

(2) 缺乏实践过程的监控。传统教学模式中, 任务的完成往往由学生自行完成, 最后提交报告。程序设计、编程、调试及测试等各个环节没有教师参与, 往往无法防范学生通过抄袭蒙混过关, 最终影响成绩评定的公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依据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报告进行评分, 未能综合考虑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 评分机制欠公平。

3、改革与探索

3.1 指导思路

改革传统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通过加强实践过程管理及改变评价方式, 由原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练习方式, 改为学生动手练习为主, 教师参与指导与监控的方式, 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整个实践环节的监控, 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加强对整个实践过程的监控, 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先将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3到4人, 同时将整个实践环节分为四个阶段:设计阶段、编程调试阶段、测试阶段及答辩阶段进行管理。

(1) 设计阶段, 小组需要针对设计任务要求自行查询有关资料, 并组织讨论得到任务的需求分析及总体模块设计框架, 将各模块设计任务分配到成员。各成员完成各模块流图后再次进行讨论完成设计报告。每次讨论结束提交讨论记录。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 或通过检查各小组讨论记录了解各小组进展情况进行相应指导。

(2) 编程调试阶段, 在设计报告通过教师审核后, 小组进入编程调试阶段。本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各自编写设计阶段分配到个人的功能模块程序, 并完成各个功能模块调试。接着小组展开联编调试, 并记录调试过程, 提交调试报告及最后源码。同样教师可参与小组调试并对遇到困难的小组予以协助。

(3) 测试阶段, 本阶段需要小组之间交换源码进行测试, 并提交测试报告。由于《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往往设在大一, 学生未接触过测试方法的内容和知识, 因而本阶段开始之前需要教师补充部分基本测试方法的理论知识, 并给出测试报告示例。

(4) 答辩阶段, 各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论述所做设计的方法、特点及创新点, 而教师与其它小组可提问, 小组成员代表回答, 最后教师给予点评, 以达到各小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实践环节的四个阶段, 教师通过直接参与或检查报告能有效的监控整个过程, 并了解各学生的实际动手情况。

3.3 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 通过合理安排实践过程,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在设计阶段, 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编程调试阶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 还通过小组的协作完成, 培训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答辩阶段有利于培训学生的表达能力。各阶段的报告锻炼了学生的文档书写与表达能力。

3.4 改革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成绩评价存在不满, 因此有必要改革评价方式。首先, 将成绩评价由教师一人评定, 改为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评。在测试阶段, 各小组给所测试组评分, 答辩阶段, 答辩成绩为其他各小组评分的均值。其次, 教师能够通过对实践环节的监控了解小组成员所完成的任务大小及质量, 再给出综合评价。学生评分占40%, 教师评分占60%。评价方式如表1所示。

4、结束语

在采用新教学模式的两个学期以来, 在本校学生网上评教系统上, 学生给出了89, 90的综合评分, 不再出现对成绩评定不公平的意见, 很多学生谈到实践过程中克服困难与收获的喜悦。

从学生反馈来看,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通过合理组织各实践环节, 加强教师对各环节的监控与引导, 在环节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 能避免学生蒙混过关, 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根据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分析了目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的一些办法与措施。

关键词: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尹宝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 (23) :129~141

[2]祝胜林, 邢仲璩, 林丕源.“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三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 (20) :10~13

[3]廉佐政, 王海珍, 李敬有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9 (6) .11:95~97

3.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三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 指导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82-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在该课程学习的结束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实践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能力,灵活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学生今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一工作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感到困难,无从下手,这就给我们指导老师提出一个课题: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确保质量,提高收效呢?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学生常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几届学生进行设计的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中往往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把课程设计等同于做习题,缺少创新性。设计过程是一个边分析、边论证、边计算的过程,许多方面比如一些参数的选择、加工工艺的选取等,需要学生自己确定,显然是与做习题是不同的,但是有些学生习惯于用习题的思路、方法来对待设计,既不对具体问题加以具体分析,又不对设计结果加以论证、校核,致使整个设计纸上谈兵,脱离实际,严重时出现错误。如:有的学生在设计齿轮减速箱的齿轮过程中,对齿轮材料的选择只按照书上的设计过程计算一遍,没有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环节(如:是开式传动还是闭式传动,是低速级还是高速级)仔细考虑,不是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满足使用要求就是所选材料的经济性能不满足要求。

(二)只考虑结构要求,不进行综合分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次综合的技术运用过程,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满足结构性能、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要求,但是有些学生在设计中只以结构性能要求为惟一要求,缺少对零件的加工性能以及经济性要求的分析,以及加工设备的正确选择加以探索。虽然结构设计满足要求,但是算不上好的设计,没有达到设计的目的。

(三)团队精神和协同合作意识不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时一个设计课题需要多个人共同研究来完成,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设计过程中,就要既讲分工又讲合作,分工是为了加快速度,合作是为了集思广益,增加设计的可行性,这方面学生表现出的主要不足有:(1)不会合作;(2)不愿意合作;(3)合作成为抄袭他人成果的借口。

(四)准备工作不充分,只想一蹴而就。要搞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动手设计,设计准备包括:(1)读懂设计任务书;(2)搜集资料;(3)制定个人设计进度计划。但是有些学生忽视这一环节,设计不查阅资料,遇到问题按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设计;设计没有计划性,没有一个整体安排,缺少完整的构思,造成设计东拼西凑,设计结束了,感觉什么收获也没有。

二、指导教师的任务和重要性

那么学生课程设计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里既有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够的原因,又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能力训练方面做得不够的原因;既有学生初次接触设计工作,对设计缺少感性认识、创新意识的原因,又有教师在设计各环节上指导把握不力的原因,而教师的指导,是对设计的好坏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的。通过多年的指导实践,我认为要想指导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课题贴切 任务明确 课题选择是搞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基础。课题选择合理可以使后续设计进展顺利,同时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传动类型的选择和结构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讲授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均可以选为设计课题,但为了达到效果,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教学要求原则。选题应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课题可有多种形式,可以是虚拟题,也可以是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可以一人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内容,也可以同一课题多人平等完成。但应注意使每一个学生都熟悉设计的全过程并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这样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训练机会。(2)切合实际原则。选题应符合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要使学生在本校或本地区能够查阅到有关的资料,同时选题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要适中,任务量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二)认真动员 制定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首次接触设计任务,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为此设计前的动员是必不可少的。动员工作要使学生了解此课程设计的目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对设计思路要多启发和诱导,对设计步骤和方法的介绍要简化;对设计工作态度要提出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思想少设定框框,必要时可以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先向学生提出,以减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少走弯路。

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定好个人工作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切不可前松后紧,马虎了事。

(三)过程指导 严肃认真 过程指导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最主要的指导部分,花费的时间最长,涉及的内容最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做好过程指导工作。(1)分段检查。就是将整个设计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就应将草稿交指导老师处检查,教师应将学生的设计情况做好记录,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指出,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设计的进度,另一方面学生能及时知道所完成的设计部分有无方向性的错误,以免前功尽弃。如,将设计工作可分为制定设计任务书;搜集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的比较、论证及确定;设计计算和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每个阶段指导老师都应认真检查,并做好记载。(2)个别指导。即教师深入学生设计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指导,但应以学生和学生提出问题为主,教师在回答问题时以启发式为主,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过程指导中,教师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检查学生设计方案选取是否满足使用性能和结构上合理的要求;(2)检查学生设计参数确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加工工艺性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便于维修且使用安全可靠;(3)检查学生能否运用已学知识对设计过程中加工工艺参数、结构参数进行比较、筛选,能否对已经确定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其优缺点,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可供改进的设想、措施;(4)检查学生设计说明书编制是否规范和完整;(5)检查学生设计图纸绘制是否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这五方面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这样才使设计达到一定水平,收到真正的效果。

(四)成绩评定 严格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成绩是在学生完成了设计任务规定的内容后,再经过答辩,综合评定出来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学生平时工作态度,设计说明书编写和计算的质量,设计图纸部分的质量,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水平等。具体分数根据各部分工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权重确定,逐项考核。对完成设计工作好的学生,指导教师应该提出表扬,设计资料交学校有关部门建档。对设计中存在欠缺的,答辩过程中或设计工作总结时,指导教师应指出存在问题,并帮助学生提出改进方案,真正使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精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还要精通《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只要我们在指导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这项工作是可以圆满完成的。

参考文献:

[1]曾宗福主编.机械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2]曾宗福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

[3]曲中谦主编.机械设计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

4.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四

一、实习任务

本次实训包括路线平、纵、横设计三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公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

1、本实训在讲授完路线平纵横设计和选线定线后开始,贯穿于本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中。

2、本课程的设计成果可作为《桥涵设计》和《工程造价》等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本专业的必修内容,成绩计入课程成绩。

二、实习达到的目标

1.能按给定的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提出比选方案进行方案比较。

2.在地形图上按比例尺和等高线量测转角点的坐标,计算转角,敷设平曲线,设定中桩,量测中桩

地面标高和横断面地面线。

3.绘制所选定方案的平面图、纵断面地面线和横断面地面线,计算直线、曲线、转角并填写一览表。4.能进行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和路基设计表的计算工作。

5.能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有时间可进行土石方调配(土石方调配为选做内容)。6.能根据地形和有关因素进行路基防护设计、排水设计和路面设计(选做内容)。7.能全面、规范地进行设计文件的组装出版工作。

三、实习内容和要求

主要完成1.4公里左右公路的平、纵、横设计和路基路面设计,提供如下图表:

1、封面

2、设计说明

3、路线平面设计图(1:2000)

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5、路线纵断面设计图(1:2000;1:200)

6、路基横断面设计图(1:200)

7、路基设计表。

8、土石方数量表、完成土石方调配工作。

四、实习技能考核方法与标准

考核标准:一律为10分制,以便折合百分制。

1.图纸整洁、清晰,有一定创意,计算全部正确,无其他错误10分

2、图纸整洁、清晰,计算全部正确无其他错误9分 3.图纸、计算正确但其余缺 二8分 4.图纸、计算正确但其余缺三7 分 5.图纸、计算部分错误6分6.有1/3错误5分7.错误过半4分8.错误达2/33分9.全错,但能按时完成2分10.按时做了部分1分11.未交或有抄袭行为0分12.所完成的图表中利用计算机绘制每1张图加3分。

五、图表格式及文件装订

所有图表一律采用A3图幅(420CM×297CM),文件按图号装订。

六、实习时间和安排:

七、主要参考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教材 《路基》设计手册 《路面》设计手册

八、所需图表附后

注:

1、本次课程设计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

2、路基宽度为7.5米,行车道宽度为2x3.25米,路面横坡为2%,路肩为3%。

3、每位同学的路线起点里程桩号为该同学的学号,如学号为2号,则起点桩号位K2+000。

4、设计段落为“路线平面图”中所标示的“路线起点”至“路线终点”。

5、地质概况一栏填写:表层为中液限粉质粘土、基层为硅质砂岩偶夹粉砂岩。

6、要求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如有相同设计,则相同设计的同学课程设计均为0分。

5.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五

指导书

主编 徐 刚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5 年 6 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目录

前言························································································ ·······3 课题

(一)小直流电机调速控制设计·····················································4 课题

(二)步进电机控制设计·····························································8 课题

(三)电子琴设计·····································································17 课题

(四)LED16*16点阵显示设计·····················································25 课题

(五)128×64LCD液晶显示设计···················································34 课题

(六)8279键盘显示设计····························································45 课题

(七)8251可编程通讯接口与PC机通讯········································50 课题

(八)8237 DMA数据传送设计··········

·········································56 课题

(九)温度控制设计···································································50 附录:课程设计报告的结构及格式要求···················································5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前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材,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使用。本教材以应用为主导,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满足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要求。

本教材共编写了八个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项目,内容涉及本课程的全部重要单元电路,包括8086的存储器结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接口设计、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D/A、A/D转换接口、可编程接口技术等,集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与理论知识综合与于一体。本教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方法,包括硬件接口电路设计和相关应用软件编程,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课题

(一)直流电机调速控制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掌握直流电机的驱动原理;(2)了解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并实现直流电机调速控制。其技术要求:(1)用0832D/A转换电路的输出经放大后驱动直流电机

(2)编制程序,改变0832输出经放大后的电压信号来控制电机转速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平台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软件设计

软件在结构上应清晰、简洁、流程合理,方便设计;各功能子程序应实现模块化、子程序化,以便于调试、连接、移植和修改。4.系统调试

(1)硬件调试:0832的片选信号CS5连到译码输出FF80H,连JX2→JX0,3、0832输出AOUT连DJ插孔,在“P.”状态下,按SCAL键,再输入1590后,按EXEC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2)软件调试:将在硬件调试设计满足预期要求以后,把软件加载到硬件中,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四、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题

(二)步进电机控制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2)掌握步进电机转动编程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器。其技术要求:

用脉冲信号,驱动步进电机转动,通过键盘设定来控制步进电机正转、反转、停止。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平台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软件设计

软件在结构上应清晰、简洁、流程合理,方便设计;各功能子程序应实现模块化、子程序化,以便于调试、连接、移植和修改。4.系统调试

(1)硬件调试:在系统处于命令提示符“P.”态下,按SCAL键。8255的PA0~PA3依次连到HA-HD插孔。

(2)软件调试:将在硬件调试设计满足预期要求以后,把软件加载到硬件中,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四、课程设计的要点

1、预备知识,步进电机驱动原理是通过对它每相线圈中的电流的顺序切换来使电机作步进式旋转。驱动电路由脉冲信号来控制,所以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便可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用微电脑控制步进电机最适合。

2、设计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三

电子琴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进一步掌握定时器编程和应用;

(2)了解微机利用定时器产生音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个电子琴。其技术要求:

利用数字键1、2、3、4、5、6、7作为电子琴键,按下数字键发出相应的音调。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平台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软件设计

软件在结构上应清晰、简洁、流程合理,方便设计;各功能子程序应实现模块化、子程序化,以便于调试、连接、移植和修改。软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4.系统调试

(1)硬件调试:PB0作为定时器门控信号,OUT1发出音频信号,驱动喇叭。

(2)软件调试:将在硬件调试设计满足预期要求以后,把软件加载到硬件中,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四、课程设计的要点

1、预备知识,(1)根据音阶频率表,利用定时器可以产生相应频率的脉冲信号,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经驱动电路放大后,就会发生不同的音调。

(2)对于每个按键的音调发音时间由软件延时控制,如键一直按下,就会连续发音各音阶标称频率值:

2、设计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课题

(四)LED16*16点阵显示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16X16 矩阵LED 基本原理和功能。

(2)掌握微机接口芯片与LED点阵块之间接口电路设计及编程。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装调一个直流电机调速控制器。其技术要求:

利用取模软件建立标准字库,编制程序实现点阵循环左移显示汉字:上海电机学院。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硬件接线图如下(供参考):

3.软件设计

软件在结构上应清晰、简洁、流程合理,方便设计;各功能子程序应实现模块化、子程序化,以便于调试、连接、移植和修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1)16X16 矩阵LED为共阴极显示,由四个8X8 LED点阵块组成,根据提供I/O地址、功能,由不同I/O口分别提供字形代码送行,列扫描信号送列扫描行,凡字形代码位“1”、列扫描信号“0”该点点亮,否则熄灭,通过逐列扫描,循环点亮字形或曲线。

(2)用8255的PA、PB输出接口提供扫描列信号;用8255的PC口和273输出接口提供扫描行信号,输出字形代码,完成16×16的点阵显示。4.系统调试

(1)在P.态下,按SCAL键。

(2)将JHPC接JX16(PC),JX7→JX17,CS2→FF80H,JQ→JHQ,JLPA接JX9(PA),JLPB接JX15(PB)。

(3)运行程序,输入1B90,按EXEC键,左移显示“上海电机学院·····”字样。

四、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题

(五)128×64LCD液晶显示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和显示方法。

(2)掌握8088微机系统与液晶显示器之间接口设计与编程。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利用取模软件建立标准字库,编制程序,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汉字。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软件设计

程序设计指导:

(1)显示内存与液晶显示屏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2)利用8255芯片的PA口作为液晶显示器接口的数据线,PC口作为其控制线,自建字库后,通过查表程序依次将字库中的字形代码送显示内存显示汉字或图形。(3)编程流程:开显示→设置页地址→设置Y地址→写数据表1→写数据表2。(4)显示控制指令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4.系统调试

(1)硬件调试:在P.态下,按SCAL键。用扁平线连JX9座(PA口)到JX12座(DB0~DB7),连JX16座(PC口)到JX14座。

(2)运行程序或在实验系统处于P.态下,输入[22E0]→[EXEC]。

四、程序清单(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提

(六)8279键盘显示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8088微机系统中,扩展8279键盘显示接口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并实现8279键盘显示控制。功能要求:

用8279接口芯片来控制实验系统键盘显示,按下数字键,在数码管上应显示相应的数字,按MON键,显示8279—good,按其它功能键不响应。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软件设计

软件在结构上应清晰、简洁、流程合理,方便设计;各功能子程序应实现模块化、子程序化,以便于调试、连接、移植和修改。软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4.系统调试

(1)硬件调试:连CS6→FF80H孔,JSL→JS,JRL→JR,JOUT→JLED,开关JK置外接。(2)软件调试:建议联PC机进行调试,打开源文件8279·ASM(EP2:2A90H),然后编译、装载,点击运行命令,数码管上显示P,按数字键,数码管上显示相应数字,按MON键,数码管显示8279-good,按RST键,退出运行。

四、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课提

(七)8251可编程通讯接口与PC机通讯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利用8251芯片,实现与PC机通讯。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利用8253芯片的分频作为8251的收发时钟频率。

(2)利用实验机内小键盘,每按动一次任一数字键,就把该键值通过8251发送给PC机接收,并在PC机屏幕上显示出该键值。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3、软件设计

(1)8251状态口地址:03F9H,8251数据口地址:03F8H;(2)8253命令口地址:43H,8253计数器#1口地址:41H;

(3)8255命令口地址:0FF23H,键扫口/字位口:0FF20H,键入口PC:0FF22H,字形口PB:0FF21H;

(4)通讯约定:异步方式,字符8位,一个起始位,一个停止位,波特率因子为16,波特率为960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5)计算T/RXC,收发时钟fc,fc=16*9600=153.6K;(6)8253分频系数:1843.2K / 153.6K=12。4.系统调试

(1)8251单元:T/RXC→OUT1,TXD→EX-TXD,RXD→EX-RXD,JX20→JX17;(2)8253单元:GATE1→+5V,CLK1→1.8432MHZ;(3)CZ11用户通信口→PC机串口;

(4)在P.态下,按SCAL键,输入1A00,按EXEC键;(5)数码管显示8251—1,等待按键,发送键值;

(6)运行“串口调试助手”,按动小键盘数字键,在PC机屏幕上显示相应的数字,按MON键发送结束,按RST键,返回P.态。

四、程序清单

(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1)设计任务和要求

(2)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3)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4)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5)系统调试

①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② 实验步骤

③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④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6)设计结论(7)收获和体会(8)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课题

(八)8237 DMA数据传送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DMA方式的工作原理和8237DMA控制器的编程使用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8237 DMA数据传送设计,其技术要求:

利用本实验系统提供的8237A-5 DMA控制的CH0,实现DMA的内存到内存的读、写传送,采用DMA软件请求,把内存中3000H~4FFFH单元内容传送到5000H~6FFFH单元中。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编程指南

(1)8237A引脚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2)8237A的内部寄存器格式 8237A控制寄存器格式

8237A模式寄存器格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8237A状态寄存器格式

请求寄存器和屏蔽寄存器格式

多通道屏蔽寄存器格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8237A端口地址

(3)8237A的初始化编程       命令字写入控制寄存器 方式字写入模式寄存器 屏蔽字写入屏蔽寄存器 写先/后触发器

写入基地址和当前地址寄存器以及基字节和当前字节计数器。写入请求寄存器

如果采用软件DMA请求,在适当的时候令通道的请求触发器置1。

4.实验步骤

连CS10到FF80H,在系统内存3000H~4FFFH单元中填充10,11,12,13„„,运行程序8237·ASM或在实验系统处于P态下,按SCAL键,然后在系统内存3000H~4FFFH单元中填充10,11,12,13„„,输入2860,按EXEC键即可,当系统显示“8237——good”表示DMA传送结束,按RST钮,返回P态,用内存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写命令检查5000H~6FFFH单元内容是否和3000H~4FFFH单元内容相一致,验证其正确性。

四、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题

(七)温度控制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熟悉小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零点、增益的调整方法;

(2)了解微机对温度采样控制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个温度控制器。其技术要求:

设定单点温度控制点为30ºC,当小于30ºC时,指示灯亮,模拟电热器加热,当大于30ºC时指示灯灭,模拟关掉电热器。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总体方案、系统设计

建议采用已有的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作为设计平台,来构建系统,以减少设计工作量。2.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应结合软件方案一并考虑,做到软件、硬件功能相匹配。在DJ-598K三合一单片机微机试验仪上,硬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3.软件设计

软件在结构上应清晰、简洁、流程合理,方便设计;各功能子程序应实现模块化、子程序化,以便于调试、连接、移植和修改。软件设计参考方案如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4.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

① 备一温度计,根据室温调整AD590的输出电压,假如室温为25ºC,则调整VR1使LM324(下)14脚输出为2.982V,再调VR2,使LM324(下)8脚输出为-0.25V,再调VR3,使VT为1.25。

② 连JX6→JX17,CS4→F880H,IN0→VT,PA0→L1,PA1→L2,8MHZ→T。

③ 在P态下,按SCAL键,输入2C20,接EXEC键,显示“AD59XX”,“XX”为当前温度对应的十六进制值(对应关系见表)。

④ 用手温摸测AD590的外壳,观察L1、L2灯的亮灭情况。

(2)软件调试:将在硬件调试设计满足预期要求以后,把软件加载到硬件中,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四、课程设计的要点

1、预备知识

AD590是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工作电压4~30V,检测温度范围-55 ºC~+150ºC,它有非常好的线性,灵敏度为1μA/K。AD590传感器输出信号通过10K电阻取出的电压信号,经零点调整,小信号放大后,输出的电压信号VT,供ADC0809采样用。

AD590温度与有关参数一览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2、程序清单(略)

五、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考核注重于过程和效果,包括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等方面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答辩占总成绩3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5%、作品总成绩35%。

参考文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1] 《80x86/Pentiun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春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吉海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附录:

课程设计报告的结构及格式要求

一、课程设计报告的结构要求(1)封面(2)目录(3)正文

 设计任务和要求

 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用到的芯片及作用),画出系统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硬件设计,画出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及说明,源程序清单和注释  系统调试

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 实验步骤

 整理性能测试数据和波形,并与设计要求比较分析 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 设计结论  收获和体会  附件(源程序)(4)参考文献

二、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用A4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1)封面(由教务处统一印制)(2)目录

① 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② 章标题(四号字、黑体、居左)③ 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④ 页码(小四号字、宋体、居右)(3)正文

① 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② 字体:章标题,四号字、黑体、;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 行距:1倍行距; ④ 页码:底部居中,五号;(4)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6.2012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六

指 导 书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二零一二年五月

目 录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 2 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1 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2

3.1 总体设计.............................................................................................2 3.2 硬件设计.............................................................................................2 3.3 软件设计.............................................................................................2 3.4 软、硬件联调.....................................................................................2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2 5 进度安排................................................................3 6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3 7 课程设计题目..........................................................4 8 主要参考资料..........................................................6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

在课程设计时,2~3名同学组成1个设计小组,分别完成项目的功能设计、电路编辑及调试、编码及调试和课程设计报告编写工作。同批次同学中选择同一题的不超过3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相互讨论。每设计小组提交1份设计报告,设计报告由设计小组同学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设计的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老师。同学应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启发。

学生在设计中可以引用所需的参考资料,避免重复工作,加快设计进程,但必须和题目的要求相符合,保证设计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使用各种已有的技术资料,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资料,必须具体分析,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能力都获得提高。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好自己各环节的详细设计进程计划,按给定的时间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个阶段的设计任务。设计中可边设计,边修改,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可交替进行,问题答疑与调试和方案修改相结合,提高设计的效率,保证按时完成设计工作并交出合格的设计报告。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课程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其设计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所述的四个步骤:

3.1 总体设计

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来初步确定系统结构的总体方案,其中主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划分。

应用系统中硬件和软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即某些功能既可以用硬件实现也可以用软件实现。一般说来,用硬件实现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速度,但会增加电路的复杂性和硬件成本;而用软件代替某些硬件的功能可以使电路简化,便于修改设计,降低硬件成本,但软件工作量增大。

总体设计时,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之间权衡,分工明确,然后分头开始设计。

3.2 硬件设计

在Proteus环境下,结合课程设计题目,设计硬件原理图,搭建硬件电路。

3.3 软件设计

1、采用模块化程序结构设计软件,可将整个软件分成若干功能模块。

2、画出程序流程图。

3、根据流程图,编写源程序。

3.4 软、硬件联调

在Proteus环境下,仿真调试程序。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设计题目(在封面注明)

2、设计内容(在此部分详细说明所做题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

3、设计原理及方案(含电路原理图、硬件连接示意图、系统功能框图、程序流程图等)

4、汇编源程序代码(关键代码要加必要注释)

5、实施结果(可给出程序运行界面、实验箱运行结果照片等)

6、课程设计体会

7、参考文献

【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总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应排版工整、内容完整、结论正确。要在报告封面上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时间等完整信息。要求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为A4。

(2)格式要求

 目录: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中,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之间用“„„”相连。 标题:中文采用四号黑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 正文: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段落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磅。

 页面设置:单面打印:上2cm,下2cm,左2.5 cm,右1.5 cm,装订线0.5cm,页眉1.2cm,页脚1.5cm。页眉以小五号宋体字键入“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居左。页脚插入页码,居中。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

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作者.文目[J].期刊名,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图书文献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止页码 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布置。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提前熟悉设计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方案,软、硬件功能划分,硬件接口原理图设计,程序设计等工作,为课程设计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具体安排如下:

周一至周四学生完成设计课题的软硬件联调工作;周五指导教师检查本周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 考核方法:现场验收(占50%),课程设计报告(占50%)。

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平时表现等)、方案合理性、程序编制质量、演示效果、答辩情况及设计报告质量。 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 特别说明:

(1)如发现抄袭,按照不及格处理。

(2)若出现2组以上设计方案完全相同,视同抄袭。课程设计题目

【选题说明】

(1)一组一题,不得重复。可从下列题目中任选1题,也可自拟题目。

(2)下列题目仅提出了合格要求,各位同学需要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并实现。指导教师根据各位同学完成课题的质量评分。

题目1 交通灯控制系统

利用8253定时器、8255等接口,设计一电路,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要求自行设计控制方式。

题目2 利用DAC设计波形发生器

利用DAC设计一个波形发生器,能分别产生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和方波,要求自行设计波形输出的切换方式。

题目3 利用DAC设计幅值可变的波形发生器

利用DAC设计一个幅值可变的波形发生器,要求自行设计控制方式。题目4 电子万年历

参考市场上的电子万年历的功能,利用所学接口芯片设计一电子万年历。要求至少能显示日期值、星期值,并可通过键盘修改日期。

题目5 电子秒表

利用8253等接口设计电子秒表,要求完成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及计时复位等功能,计时时间精确到毫秒,控制方式自行设计。

题目6 编程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

查找资料,了解步进电机的性能及原理,编程控制步进电机的正转或反转。题目7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了解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的方法,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功能。题目8 数字钟

利用LED七段数码管设计数字钟电路,要求自行设计数字钟的显示格式和数值调整控制方式。

题目9 花式跑马灯

自行设计电路,实现具有5种以上工作方式的跑马灯,要求设计两种以上的切换方式。题目10 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 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设计电子记分牌。题目11 定时器

利用8253等接口芯片设计计时器,要求设计定时时间输入方式和一种以上的报警方式。题目12 篮球比赛计时器

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设计篮球比赛计时器。题目13 电子密码锁

设计一个电子密码锁,利用器件的状态(如: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模拟锁的开、闭。要求设计恰当的初始密码设定方式,并能根据密码开锁。

题目14 计算器

设计一计算器,要求至少能完成2位数的加减运算。题目15 点阵广告牌

利用点阵屏器件(如MATRIX-8X8-RED)设计能显示字符或图案的点阵广告牌。题目16 音乐播放器

利用8253驱动扬声器发声,实现乐曲播放,音调频率请自行查找参考资料,如参考文献[4]。

题目17 电子琴

本程序将键盘变成钢琴键盘,选择键盘上7个按键,作为“哆来咪„”音的按钮。通过此程序驱动扬声器发出不同的音调。

题目18 电压报警器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利用Proteus ISIS提供的POT-HG(POT-LIN)元件模拟电压变化,利用ADC0808实现电压监控,当输入电压在设定值以内,显示电压值。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值,报警。显示方式、报警方式自行设计。

题目19 投票统计器

设计一个投票统计器,完成投票、计票统计和票数显示等功能。题目20 多路数字抢答器

设计一个多路数字抢答器,要求自行设计有关功能。21 自行拟定的题目

各位同学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本次课程设计题目。自拟的题目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 篇七

1 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外在动机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知识,学习动机尤其是外在动机很重要。支持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因素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当前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对普通人不再是遥不可及。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单位不再像以往一样由国家计划分配;大学生毕业生,尤其是非重点及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结合这一就业困境,在校生必然时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现在究竟需要学好什么知识才能找到好工作?我为什么要学C语言?学习C语言有什么用?为此,笔者列举了许多用C语言编写的商业性软件,告诉学生大量企业招聘软件程序员都要求应聘人员熟练掌握C语言,而学好C语言是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的必由之路。

2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求成的需要或自信心等个人特征的动机。针对内源性动机,笔者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索。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教C语言的第一堂课就向学生介绍C语言的广泛应用,明确指出它是学生将来学习软件知识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现场演示了一个由C语言编写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并给学生演示单片机芯片C51编写的芯片程序,使学生了解到C语言的可读性以及对硬件的可操作性,明白C语言功能的强大以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从而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产生求知欲。在教学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向学生特别是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学生介绍C语言编写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的源代码,让他们认识到通过修改源程序中相关语句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目前,相当比例的学生都喜欢玩电子游戏,部分学生甚至深陷于此,不仅浪费了时间与金钱,身心还有可能受到伤害。以上教学方式能将部分学生对玩电子游戏的兴趣转变为编写游戏软件的兴趣。许多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除了学习老师介绍的小游戏程序外,自己还去查找其他的游戏软件编写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拓宽了知识面。

3 尽量使用程序案例教学方法

程序案例是实际软件开发的成果。学习C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①为以后学习C系列语言和其他编程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学会开发小型软件(一般按软件开发工作量算,源代码大概是1 000行以内的程序)。③开发80X86系列单片机的程序。为了让学生会学以致用,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的软件代码。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所教专业来酌情选择教学案例。比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一些小型软件案例;针对电子专业的学生,则主要结合他们专业特点,详细介绍常用的单片机芯片C51、C52知识,讲解芯片的引脚、作用以及在使用单片机编程时的注意事项,并讲解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如交通灯里的单片机。当然,程序案例教学一般都安排在期末进行,因为只有到这个时候,学生才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

4 经常向学生展示新的动画、游戏软件

为了让教学效果更好,在讲解新的语句时,要经常向学生展示新的动画、游戏软件,而这些动画、游戏的程序包含或多次用到当天需要讲解的语句。学生被动画、游戏吸引时,必然非常想知道如何编写该程序,所以笔者在讲解程序时重点分析新的语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学习不再枯燥,知识记忆更深刻。例如,以下是一个的动画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如图1所示,整个屏幕中间有一个绿色的小方块在不停地向右横向转动。以下是C语言的源代码。

在讲解for循环语句时,笔者先展示该程序。该程序利用上面程序中加粗字体部分的for语句来实现动画。为了加深学生对for循环中3个表达式的理解,笔者首先改变表达式一,把原来的i=0改为i=13,图中小方块出现的初始位置向右移动,然后不断做横向移动。这样的数值处理改变了动画运行的初始位置,使学生了解到表达式一决定程序运行的初始位置;然后笔者恢复表达式一的值,改变表达式二的值,把i<30改为i<5,图中小方块横向移动距离大幅度变小,让学生认识到表达式二决定了运行的移动幅度;最后笔者改变表达式三i++,把i++改为i=i+2,此时学生发现动画运行速度比原来慢。通过这个小程序的讲解,学生真正了解了for语句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用程序案例教学以及向学生展示新的动画或游戏软件等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 篇八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工作者的一些基本功。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也是引领学生进入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第一门课程,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效果,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作者根据多年从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先行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往往对程序设计满怀期望和好奇心。教学初期,要把握时机,对学生好奇心理加以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随着课程的深入,所学内容逐渐增多、学习难度加深,教师如不一如既往地特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挫折都可能打击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后期,要调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供学生讨论,在讨论中以学生为中心,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讨论富于情趣,寓教于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起泡发排序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将算法思想陈述清楚,然后随机抽取教室中就坐的一列学生,由全体学生根据算法思想对抽取的同学的身高进行排序,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在都参与算法的演示,以加强学生对算法思想的理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授予算法思想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要体现“专业”与“基础”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各种C语言本身的语法与程序结构,二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算法和常用子程序的编程实现,学会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需处理的任务,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算法是程序的核心,是程序的靈魂。语法是程序的外壳,是程序的工具。教学中,要处理好算法与语法的关系。不能把重点放在语法规则上。语法是重要的,掌握不好语法就无法编写出正确的程序,但是,只学会语法,甚至把语法背得滚瓜烂熟,也不可能编写出好的程序。要把重点放在算法思想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学会怎样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算法思想与语法知识的关系就如“授予渔”与“授予鱼”的关系。教育不是要“授予鱼”,而是要“授予渔”。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授予算法思想”最为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变换快速、表现直观、操作简便,教学活动很容易出现课件喧宾夺主的不良倾向;教师容易忽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忽视教学难点和重点,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忙于观看课件,无暇做笔记,无暇思考。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一定要注重适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杜绝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要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转变为学生自主探讨,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此外,教师要注意在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对所学内能进行归纳小结,整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C语言程序结构之间及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之间的比较,使学生总览全局,对各种C语言程序结构之间及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宏观的把握,促进对各种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抓好实验教学

程序语言的学习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熟练地根据具体问题设计适合的算法将其转变为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必学、必练的教学环节。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掌握程度。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思维的把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度。一开始,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中为学生给出完整的实验程序,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上机环节及编程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可以根据第一次的实验,设计一个有关语句、语法、程序结构等环节的实验内容,是学生对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语法特点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之后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内容的设计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外,还要注意实验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且,一定要把握好实验预习、准备关。除了最初的两次实验之外,其他的实验,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提交实验程序。我们的做法是将课后作业与实验内容合二为一,学生因为对布置的内容有准备,所以尽管实验内容多,但也能较好地完成,能较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而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及完成情况更加清晰、明确,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亦随着实验内容的增多和。

五、结束语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目标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用恰当的方法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更加广阔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

参考文献:

9.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九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充分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一个中小型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并加以管理和维护,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总体要求如下: 新时代公司是一家食品生产公司,目前大约140名员工,公司下设生产车间,办公室,财务部,研发部,市场部和售后服务部共计6个部门,共有90台需要上网的计算机。其中,生产车间在一楼,共15台计算机,其余部门均在2楼,每个部门15台计算机.该公司目前需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每个部门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子网,并根据自己部门的特点安装一些软件。请针对该公司的情况,在充分考虑技术的前瞻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设计一份网络规划书。

目前已经申请到一个B类网络:141.18.0.0/16。

请根据该单位的特点和要求,帮助该单位设计一个网络,具体要求如下:

一.可行性分析报告

具体内容: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公司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相关的支持,可以预期的资金风险等。

二.设计方案的比较

具体内容:目前主流的网络设计方案比较,包括拓扑结构的比较,造价的比对等。

三.详细硬件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企业内网的拓扑结构图(要求使用Packet Tracer绘制),布线方案,硬件设备预算清单等。

四.必须的软件及配置

具体内容:各部门最起码需要安装的软件及其功能简介,子网IP地址的划分等。

五.后续工作

具体内容:网络建成之后的维护工作和人员培训。包括需要的维护人员的数量和知识要求,员工培训的时间,可以为该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等。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课程设计报告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

2.成绩核定办法:课程设计报告:提问=80%:20%

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Andrew S Tanebaun.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2002.8

[3] Andrew S Tanebaun,熊桂喜等译.Computer Networks(Third Edition).Prentice-Hall,1996.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

[4]

[5]

[6] 谢希仁.TCP/IP协议族(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马海军.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Douglas E Comer.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Volume I: Principles, 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1991

Volume II: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nals.1991

Volume III: Client-Server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1993

[7]

10.《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分析 篇十

课程设计一:进程调度

1、设计目的

(1)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进程调度的算法(2)理解进程控制块的结构(3)理解进程运行的并发性

(4)掌握进程调度的三种基本算法 注:三种算法任选一种编程实现。

2、设计要求

在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下,进程数目一般多于处理机数目,使得进程要通过竞争来使用处理机。这就要求系统能按某种算法,动态地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使之运行,分配处理机的任务是由进程调度程序完成的。一个进程被创建后,系统为了便于对进程进行管理,将系统中的所有进程按其状态,将其组织成不同的进程队列。于是系统有运行进程队列、就绪进程队列和各种事件的进程等待队列。进程调度的功能就是从就绪队列中挑选一个进程到处理机上运行。进程调度的算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优先级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时间片轮转算法。

进程是程序在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进程存在的标识是进程控制块(PCB),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

Typeedef struct node {

Char name[10];

/*进程标识符*/

Int prio;

/*进程优先数*/

Int round;

/*进程时间片轮转时间片*/

Int cputime

/*进程占用CPU时间*/

Int needtime

/*进程到完成还需要的时间*/

Int count;

/*计数器*/

Char state;

/*进程的状态*/

Struct node

*next;

/*链指针*/ }PCB;系统创建一个进程,就是由系统为某个程序设置一个PCB,用于对该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进程任务完成,由系统收回其PCB,该进程便消亡。每个进程可以有三个状态:运行态、就绪态和完成状态。

用VC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进程调度算法,模拟进程调度的过程,加深对进程控制块概念和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1)进程调度算法采用优先数调度算法。(2)采用动态优先数法确定进程的优先级别。

(3)设计三个链队列,分别用来表示运行队列、就绪队列和完成队列。

(4)用户输入进程标识符以及进程所需要的时间,申请空间存放进程PCB信息。

优先数调度算法为每个进程设一个优先数,它总是把处理机给就绪队列中具有最高优先权的进程。常用的算法有静态优先数法和动态优先数法。

动态优先数法,使进程的优先权随时间而改变。初始的进程优先数取决于进程运行所需

第1页,共7页

要的时间,时间大,则优先数低。可采取将进程优先数定为一个较大的数(50)减去进程运行所需要的时间。随着进程的运行对优先数进行调整,每次运行时都是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优先数最大的进程运行,所以,就将就绪队列按照优先数的大小从高到低排序,这样,每次选队首进程即可。

进程每执行一次,优先数减一个数(自定),CPU时间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减1。如果进程所需时间为0,说明进程运行完毕,将其状态变为完成状态“F”,将此进程PCB插入到完成队列中,若就绪队列不空,则将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PCB变为运行状态。进程若没有完成,则将其优先数和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PCB的优先数作比较,如果小,则将其变为就绪态,插入到就绪队列中适当的位置,将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PCB变为运行态投入运行,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就绪队列为空,所以进程成为完成状态为止。时间片轮转算法完成进程的调度

设计要求:

(1)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时间片轮转算法。

(2)设计三个链队列,分别用来表示运行队列、就绪队列和完成队列。

(3)用户输入进程标识符以及进程所需要的时间,申请空间存放进程PCB信息。(4)输出格式和上面的一样

时间片轮转调度:具体做法是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使用一个时间片。当这个时间片结束时,就强迫一个进程让出处理器,让它排列到就绪队列的尾部,等候下一轮的调度。实现这种调度要使用一个间隔时钟。当一个进程开始运行时,就将时间片的值置入间隔时钟内,当发生间隔时钟中断时,就表明该进程连续运行的时间已超过一个规定的时间片。此时,中断处理程序就通知处理器调度进行处理器的切换工作。用先来先服务算法完成进程的调度

设计要求:

(1)进程调度算法采用先来先服务算法。

(2)设计三个链队列,分别用来表示运行队列、就绪队列和完成队列。

(3)用户输入进程标识符以及进程所需要的时间,申请空间存放进程PCB信息。(4)输出格式和上面的一样 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器。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优先被挑选,运行进程一旦占有处理器将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运行结束或被阻塞,这是一种非剥夺式调度。

课程设计二:磁盘调度

第2页,共7页

1、设计目的

(1)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磁盘调度的程序。(2)理解磁盘调度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3)理解磁盘调度的三种算法

2、实验原理

共享设备的典型代表为磁盘,磁盘物理块的地址由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来指定,完成磁盘某一个物理块的访问要经过三个阶段:寻道时间Ts、旋转延迟时间Tw和读写时间Trw。

寻道时间Ts是磁头从当前磁道移动到目标磁道所需要的时间;旋转延迟时间Tw是当磁头停留在目标磁道后,目标物理块从当前位置旋转到磁头位置的时间;读写时间Trw是目标物理块内容与内存中对应交换的时间。磁盘调度的原则是公平和高吞吐量,衡量指标有访问时间T和平均访问时间Ta:

T=Ts+Tw+Trw

Ta=Tsa+Twa+Trwa 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时间成为调度算法的主要考虑因素。减少访问时间就是要减少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时间。

3、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函数完成先来先服务的磁盘调度功能。

(2)设计一个函数完成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的磁盘调度功能。(3)设计一个函数完成电梯算法的磁盘调度功能。

(4)从键盘输入一组磁盘访问序列,选择三种算法中的一种,输出其磁头移动的总的磁道数

课程设计三: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第3页,共7页

1、设计目的

主存是中央处理器能直接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能否合理地利用主存,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主存分配是指在多道作业和多进程环境下,如何共享主存空间。主存回收是指当作业执行完毕或进程运行结束后将主存空间归还给系统。主存分配与回收的实现是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本次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理解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的几种算法。

(1)掌握最先适应分配算法(2)掌握最优适应分配算法(3)掌握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2、设计要求

用户提出内存空间请求,系统根据申请者要求,按照最先适应算法的分配策略分析主存空间的使用情况,找出能满足请求的空闲区,分给申请者,当程序执行完毕时,系统要收回它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建立空闲区数据文件,空闲区数据文件包括若干行,每行有两个字段:起始地址、内存块大小(均为整数),各字段以逗号隔开。下面是一个空闲区数据文件的示例:

0,10 10,08 18,10 28,06 34,10 44,09 读取空闲区数据文件,建立空闲区表并在屏幕上显示空闲区内存状态,空闲区表记录了可供分配的空闲内存的起始地址和大小,用标志位指出该分区是否是未分配的空闲区。

接收用户的内存申请,格式为:作业名、申请空间的大小。

按照内存分配算法中的一种方法选择一个空闲区,分割并分配,修改空闲区表,填写内存已分配区表(起始地址、长度、标志位),其中标志位的一个作用是指出该区域分配给哪个作业。

作业结束后回收内存。分区表的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start;

Int length;

Char tag[20];}job

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内存分配回收的函数使用最优适应分配算法 2 设计一个内存分配回收的函数使用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3设计一个内存分配回收的函数使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用户提出内存空间请求,系统根据申请者要求,分别使用上述算法分析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找出合适的空闲区,分给申请者,当作业执行完毕后,系统收回它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课程设计四:P,V操作

第4页,共7页

设计要求:

编程模拟实现下列任一问题:

1.桌上有一盘子,可以存放一个水果。爸爸总是放苹果到盘子中,而妈妈总是放香蕉到盘子中;一个儿子专等吃盘中的香蕉,一个女儿专等吃盘中的苹果。请用P,V操作实现上述问题的解。

分析:在本题中,爸爸、妈妈、儿子和女儿共用一个盘子,盘子一次只能放一个水果。当盘子为空时,爸爸和妈妈都可以试着将一个水果放入盘中,但一次只能有一人成功放入水果。若放入盘子中的是香蕉,则允许儿子吃,女儿必须等待;若放入盘子中的是苹果,则允许女儿吃,儿子必须等待。

在本题中,应设置3个信号量dish、apple、banaba,信号量dish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1;信号量apple表示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信号量banana表示盘中是否有香蕉,其初值为0。进程之间的同步描述如下:

Semaphore dish=1;Semaphore apple,banana=0;Main(){

cobegin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coend } Father()

mather(){

{

while(true)

while(true)

{

{

p(dish);

p(dish);

将苹果放入盘中;

将香蕉放入盘中;

v(apple);

v(banana);

}

} }

} Son()

daughter(){

{

while(true)

while(true)

{

{

p(banana);

p(apple);

从盘中取出香蕉;

从盘中取出苹果;

v(dish);

v(dish);

吃香蕉;

吃苹果;

}

}

}

2、设公共汽车上,司机和售票员的活动分别是: 司机的活动: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

第5页,共7页

售票员的活动:关车门;售票;开车门。

在汽车不断的到站、停站、行驶过程中,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它们的同步。

分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活动与售票员活动之间的同步关系为:售票员关车门后向司机发开车信号,司机接到开车信号后启动车辆,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售票员售票,到站时司机停车,售票员在车停后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因此司机启动车辆的动作必须与售票员关车门的动作取得同步;售票员开车门的动作也必须与司机停车取得同步。

在本题中,应设置两个信号量s1、s2,s1表示是否允许司机启动汽车,其初值为0;s2表示是否允许售票员开车门,其初值为0。这两个活动的同步用P,V原语描述如下:

Semaphore s1,s2=0;

Main(){

cobegin

driver();

busman();

coend } Driver()

busman()

{

{

while(true)

while(true)

{

{

p(s1);

关车门;

启动车辆;

v(s1);

正常行车;

售票;

到站停车;

p(s2);

v(s2);

开车门;

}

上下乘客;

}

}

}

3,、读者写者问题(算法略)

4、多个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算法略)

5、哲学家就餐问题(算法略)

课程设计五:银行家算法

第6页,共7页

1、设计目的

(1)了解多道程序系统中,多个进程并发执行的资源分配。

(2)掌握死锁产生的原因、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和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3)掌握预防死锁的方法,系统安全状态的基本概念。

(4)掌握银行家算法,了解资源在进程并发执行中的资源分配策略。(5)理解避免死锁在当前计算机系统不常使用的原因

2、设计要求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虽可借助于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来改善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但可能发生一种危险----死锁。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向前推进。银行家算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避免死锁的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分配资源之前,判断系统是否是安全的,若是才分配资源。

设计一个n个并发进程共享M个系统资源的程序实现银行家算法。要求包含:(1)简单的选择界面

(2)能显示当前系统资源的占用和剩余情况

(3)为进程分配资源,如果进程要求的资源大于系统剩余的资源,不予分配并且提示分配不成功。

(4)撤销作业,释放资源。

3、算法描述(略)

4、所用的数据结构说明(1)银行家所能提供的资源

Type struct node{ Int a;Int b;Int c;Int remain_a;Int remain_b;Int remain_c;}bank;

(2)进程所占用的资源

Typedef struct node1{ Chan name[20];Int a;Int b;Int c;Int need_a;Int need_b;Int need_c;}process

11.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十一

【关键词】C语言 程序设计 实验 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34-01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真正体现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1],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点,全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切实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及考核体系已经刻不容缓[2]。

2.课程简介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一种典型的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我院的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分上下两个学期,程序设计基础(一)和(二),程序设计实验是单独的一门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一)实验和(二)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辅助,强化理论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进行设计的。

本考核体系是基于程序设计基础(一)实验设计的。我院程序设计基础(一)主要的内容有:数据的表示、组织和处理、程序的基本结构控制(顺序、选择和循环)。

3.現行的考核方式

现行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成绩给定:(1)考勤;(2)实验报告;(3)创新设计。这里的(2)和(3)都是以实验报告来给定成绩,其中一部分以实验报告的书面结果给定成绩,另一部分以答辩实验报告的方式给定成绩。现行的考核方式不能公正的评定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也没有促进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4.全程考核体系的构建

全程考核体系意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上设置考核指标:过程考核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结果考核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程考核体系:

(1)考勤

考勤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能促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每次实验使用E-learning系统进行签到记录。

(2)实验报告

实验课中,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中唯一存档的资料,是值得重视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的完成步骤、完成程度以及答辩等对每次实验进行综合评价。

(3)综合大作业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工程能力,让学生以三人一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共同自主学习、相互启发、收集资料、团队协作开发一个趣味性、实用性的小系统。

大作业从三个方面给定成绩:一是系统的整体评价;二是团队分工;三是团队成员各自答辩情况。

成绩给定之一:系统的整体评价包括科学正确性、趣味性/适用性、界面的清晰性。成绩给定之二:根据团队的分工,评价团队各成员的工作量。成绩给定之三:团队成员各自的答辩情况加入各自的成绩。

(4)期末无纸化考试

为对学习结果进行公正的考核,且激发学生对C语言的热爱,我们用C语言编写了一个无纸化考试系统,并让学生观摩编制考试系统中的主要算法。考试系统的中的试题均为编程题目,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知识模块将试题划分成几个组,每个组中的题目难度相当,考试系统从每个组中抽取一道编程题目,随机组成程序设计试卷。

考试过程中,为保证公正,避免学生考试上网查阅资料,使用E-learning系统控制学生,禁止其使用电脑的浏览器、U盘。

考试成绩从三个方面给定:一是程序结果,单纯地考核程序运行的正确性;二是程序设计思路;三是理论基础知识。

5.结束语

本考核体系应用于本学院15级数字媒体专业,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能更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也表现出了对该门课程的热情和自信,本考核体系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吕红,张杰,任颖.《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年.第A1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网上流传的经典语句下一篇:安仁五中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安排计划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