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2024-10-30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精选15篇)

1.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一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课题民族团结学案号11主备人 曹文增审核人 曹文增日期 2012-3-1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4、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其中,建国前成立的是。

5、意义:(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2、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近年来,以**集团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不断的策划西藏独立,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右图是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她主要体现了()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3、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A.10个B.5个C.6个D.8个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

6、“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

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壮族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 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团结②缩小东西差距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9、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本第59页活动与探究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2.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二

一、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问卷调查是收集客观数据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为了调查教师备课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各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经统计结果如下:自主独立设计6%,多数独立,少数摘抄15%,基本摘抄65%,其他的4%。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确实让人担忧的局面:语文教师虽然是课前备了课,但形同虚设。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随意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很少经过个人的思考,也甚少考虑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课堂中更多注重灌输学生各种知识,很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气氛沉闷,效果低下。个别教师偶尔上公开课才认真备备课,备课的形式也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二、导学案的课堂运用

导学案从字面理解为:“导”是引导,“学”是以学习为目的行动,“案”是设计的方案。它的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成为教师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但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万年牢》为例,尝试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探究导学案在自学课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切实提高自学课堂的效果。

1. 课前——明确学习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突显“导”的功能。

导学案设计最大的功能是“导”,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案。因此,在授课前,笔者充分预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进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新知识有个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引发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此外,笔者在备课时正确把握导学案的特性,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要预设学生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统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巧妙地将隐形目标和显性的目标正确呈现,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中的方法与情感因素,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如在《万年牢》的目标制定,笔者是这样制定的:(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这样笔者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在教学中充分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塑造学生的全部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显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课中——精炼价值问题,鼓励自主交流,达到“学”的目的。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社会能力的转化。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灵活地将学习目标穿插在各个问题当中,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基于此,笔者分析《万年牢》的教学目标,精炼课堂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层次化,不断提高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得。笔者设计的问题主要包括:“个人问题”、“同伴问题”、“群学问题”、“班级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内化。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还积极引导学生先对个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继而笔者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充分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班内交流,提高探究效率。这样通过同学思维的碰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3. 课后——注重疑难反馈,巧用评价机制,把握“案”的有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导学案设计问题答案是唯一,学生一般能在书本找到答案,往往把问题设计填空式、判断式、选择性的方式,缺乏开放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定式,不敢质疑,缺乏创新精神。基于此,笔者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希望能够在同伴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发散思维,如:笔者在教学中,会这样引导学生:学习了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或者你对文章某些句子还有个人的观点?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反馈个人的学习收获。虽教师是按“案”来上课,但从“案”走出来,注重学生生成,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的技巧固然能提高课堂的实效,但教学评价的实施也不可缺少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娒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对导学案的原则的评价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课前,进行学情的调查,了解课前学生预习的情况;课中,主要是通过即时性,鼓励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学、合作探究;课后,通过批阅导学案中学生反馈的问题,进一步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使导学案做到真正的有效。

三、使用导学案的效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对备课形式的调整,在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课堂效果明显。笔者积极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热情高涨,课前明确学习任务,课中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能将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学能力和团结协助精神得到明显地提高,轻易完成教学目标,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工作的效率。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途径,此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调控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如何写历史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的引导方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设置的问题开始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前的阅读课本,查阅相关的参考书以及搜索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等途径去解决问题,学会知识,获得感悟,进而形成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按导学案去学,去掉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和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它也把预习与练习结合起来,通过问题去学习知识,通过知识去解决问题,个人获得的信息将会更加牢固地保存于头脑中。

二、历史导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核心思想。以问题促思考,以问题为线索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习是导学案的核心思想。历史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线索多,问题多。如何把历史课中的核心问题找出来是本节历史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找出历史课中核心问题之后,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由浅入深,慢慢引入核心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2、归纳总结知识是导学案的重点,导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历史课程线索多,学生很难找到历史知识切入点。历史老师就要从大方向教学生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如讲经济史,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生产关系的变化入手,进行归纳总结。

3、内容简练、实效性强是历史导学案的特色。设计一份科学、合理、内容紧凑又符合觉悟的导学案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把每一节历史课都好好设计出来,我相信每一个高中老师要单独完成,肯定是有心无力。怎么办?发挥集体的作用,全体历史老师分工合作,各自编写一部分,再拿出来大家讨论,综合分析,最后才形成本校的导学案。

4、巩固练习是历史导学案的着力点。学生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历史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历史导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历史导学案,问题的设置难度必须在学生可控范围内,难度太大学生找不到答案会产生烦学情绪,问题太容易也起不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历史导学案,成分利用教材、互联网等如何去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

5、预习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问题设置要有层次,先易后难,先简再繁,新课程的学习与课后练习的问题设置要有梯度,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学得更为扎实。

四、如何写好历史导学案

(一)历史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应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一个人去设置一份导学案一是太费时间,二是难免失之偏颇。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充分发挥同年级学科备课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集体分工编写,共同研讨确定;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应简洁、易懂,最好以一节课为单位设计。

(二)在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一课一学案,即学即用即教。

(2)问题化原则。将历史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学生中心原则

历史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设置问题后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去完成,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交流研讨、上网查询等途径完成导学案。导学案上针对开放性问题亦应适当地提供方法上的指导,降低学生的参与难度。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历史导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围绕内容合理设置问题,如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设置的问题应少,简单考查一下即可,重点难点要从不同角度多设计几道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导学案的设计格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参考资料:

[1]《中学历史教学论》,闫桂琴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王春永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朱煜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海燕》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篇四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理解海燕的精神。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作家,苏联奠基人。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

二、写作背景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参加了学生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三、课题解读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写作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与物。如:生活中,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往往象征许多美好的事物……

象征的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预习自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飞窜()呻吟()胆怯()翡翠()号叫()

蜿蜒()掠起()

2、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你怎样看文中的海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2、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

3、揣摩你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找出1-2句来进行赏析)

探究案

一、质疑探究

1、理清思路:文中的.海燕以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为活动背景,请找出描写大海景象的语句,说说文章大致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为它们拟个名称吗?

2、这篇散文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海燕,但还写了其他的海鸟,这些鸟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海鸟当时的情态?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还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3、从海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精神,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4、作者这样写海燕,当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也就是有他的时代性,有他的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就我们现在来说,应该说是历史意义了,但我们今天学习这一课时,仍然觉得他有较大的意义,想一想,他对我们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5、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并加以评说证明吗?

训练案

<一>巩固与拓展

1、《海燕》是一首,兼有和诗的特点,它通对描绘和对海燕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答:

<二>以海燕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法,立足课文、补充想象,描写暴风雨来临前海燕飞翔海上的见闻、感受以及与海鸟们的对话,尝试改写和扩写课文。

5.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五

初二__年级__语文_学科导学案执笔:佟艳冬宋伟明 审核:

授课人:佟艳冬授课时间: 班级:初二、二班

姓名:小组:

课题:傅雷家书两则课型: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重点难点预测】

重点: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与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

了解写作背景,走进作家作品。课时:2课时

【知识链接】

书信的格式:称呼,顶格,可加一定的限定、修饰词;问候语,独独立成段;正文是信的主体;祝颂词,此致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作下一行,顶格书写,后面加惊叹号;署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两行的右侧,再下一行写日期。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听写字词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二、课堂学习:

读第一封信理解分析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读第二封信理解分析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2、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展示提升:

1、怎么理解“赤子之心”?

2、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达标测评】

解释:

廓然无累

涕泗横流

枘凿

重蹈覆辙

气冲斗牛

讨论问题: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6.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六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八个生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偏旁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3.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积累古诗文。

5.开展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掌握故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八个生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偏旁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难点: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八个生字。

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偏旁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学习资源

导学案、课件、讨论、活动、随堂检测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就是张老师说一个身体的部位,你要迅速指出来。

例:老师说:“你的鼻子在哪里?”生边答边指:“我的鼻子在这里。”

发布指令:头发,脸,腿,脚,牙齿,手,肚子。

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狮子王要带同学们来到他好朋友的卫生间,看看这些小伙伴们做得事情与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有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八》

二、课文品读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

2.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把这篇课文读通顺。

(二)识字加油站:

(1)卫生间

牙刷

刷牙

梳子

梳头

毛巾

擦手

香皂

洗澡

脸盆

洗脸

1.这些物品一般都放在哪儿?

(卫生间)

我发现:左边的词语是洗漱用品,右边的词语是它的用途。

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

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2.你能再说一组词语吗?

剃须刀——刮胡子

拖布——擦地

洗衣盆——洗衣服

(2)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1.老师详解生字,学生学习。

2.利用ppt了解生字的字音、组词。

(三)我的发现

蝴蝶

蜻蜓

蚂蚱

我发现:

第一组的汉字都是“反犬旁”,它们大多与兽类动物有关。

第二组的汉字

都是“鸟字边”,它们大多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第三组的汉字都是“虫字旁”,它们大多与昆虫有关。

出示:氵:汗、江、河、池

扌:打、拉、拍、拔

艹 :荷、莲、菇、菜

我会说:

提手旁:

与手有关

足字旁:与脚有关

单人旁:与人有关

月字旁:与身体有关

女字旁:与女性有关

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四)字词句运用

你有过下面这些心情吗?说一说,写一写。

高兴

生气

害怕

难过

高兴:

我今天当选上班长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生气:

调皮鬼弟弟今天把我的布娃娃弄脏了,我真生气。

难过:

我明明是一片好心,安慰贝贝,可她却说我是在看她笑话,真让我难过。

害怕:

天黑了,我一个人在家,听着外面呼呼地风声,我害怕极了。

(五)日积月累

1.朗读诗歌《画鸡》

2.划分诗歌的停顿、节奏。

3.简介作者: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自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游名山大川,寄情山水。致力绘画,兼善书法、诗文。他作诗别具一格,不拘成法,多用口语,敢于突破格律限制,大胆表达真情实感。其为人不拘礼法,晚年尤其明显,这在他的诗里常有流露,他玩世出奇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吴中四才子”之一。有《六如居士全集》。

4.理解词语:

裁:建材,制作。

走将来:走过来。

平生:平素。

轻:随便、轻便。

言语:这里指鸡鸣,喻指説、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呜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6.赏析诗歌

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

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

第三、四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来。

转句“平身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此句是全诗中最难写的一句,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无法替代的铺垫,当我们读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第三、四句又是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7.朗读、背诵诗歌。

(六)和大人一起读

1.阅读《三只白鹤》

2.理解故事

(1)故事分为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关键性的词语

(中午、抬头、记住、天空、白云、旁边、饱饱的、剩下、记住……)

(3)三只白鹤共同做了什么?分别又做了什么?

(共同做的事情:三只白鹤吃饱了,把剩下的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再吃。

分别做的事情:第一只白鹤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第二只白鹤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第三只白鹤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边。)

(4)最后,第一只白鹤找到鱼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第一只白鹤以太阳为标志找鱼)

(5)第二只白鹤找到鱼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第二只白鹤以白云为标志找鱼)

(6)第一、第二只白鹤为什么都找不到鱼呢?

(因为太阳、白云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不停的变化,所以以太阳和白云做标记是永远也找不到鱼的。)

(7)现在,我们来看看从河边的柳树做标记的第三只白鹤能不能找到大鱼?

(能找到,因为柳树的位置不会改变,所以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大鱼。)

(8)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凡事要开动脑筋,注意事物之间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到符合实际,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总结感悟

本节课认识了八个生字宝宝,发现汉字偏旁与其意思的联系,同时,积累了古诗,阅读《三只白鹤》,让我们懂得:遇事要根据实际多动脑筋,注意食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的道理。

四、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认一认,并组词。

五、课后作业

7.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 篇七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历史实现高效教学离不开导学案这一重要教学模式, 因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探究导学案问题, 重点是整理知识, 特色是思考阅读, 着力点是对练习进行巩固。教学实践表明,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格局, 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管理者和指挥者, 而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学生也不再是过去的被动学习, 而是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导学案可以详细地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 还提供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平台, 储备了知识, 以促进进一步学习并提供借鉴经验。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环节

1. 导学案的编写

认真严肃地编写导学案是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础工作。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再进行导学案的编写, 具体的准备工作有: (1) 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 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 导学案设计要确保围绕学习主题, 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善于随机应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要认真地去了解学生、了解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知识经验水平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 从而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来设计导学案。准备好上述两项工作后,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按照主体性原则, 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遵守指导性原则, 对学生在学法和深度上的学习予以指导;还要遵循层次性原则,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予以充分的尊重, 设计学案时注意其层次性。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编写导学案时, 不仅要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 也要让学生适当地参与进来, 使得导学案更适用。

2. 学生依案自学

导学案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围绕一定的目标来进行。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时, 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预习目标和任务, 这也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 并且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监督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通常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较清晰的知识体系, 因此, 学生要善于抓住重点, 结合导学案进行自学, 清楚地构建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和脉络, 在反思环节做好总结和反思。

3. 交流讨论

教师要善于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 更要善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历史教师要给学生自学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从而引导帮助其掌握好重难点知识, 解决方式可以有交流讨论等;历史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过程,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从旁指导学生的讨论, 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树立正确的观点, 还可以作更详细的解析。

4. 精讲答疑

经过上述的自学和交流环节, 学生也开始了解和认知新知识。历史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 进行精讲答疑, 这要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结合, 解答和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疑问。另外, 要给学生留足自由交流的机会, 教师的讲解要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对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的兴趣, 巧妙设计各教学环节, 以便进一步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达标总结

达标, 也就是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历史练习题, 从而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 实现本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 设计习题要兼顾知识的基础性和思维性。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全部学习过程的总结, 既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又是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构建的过程。

三结束语

总之, 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 要对师生间的角色进行精准的定位, 将“导”和“学”都贯穿起来, 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同时注意不能过于侧重某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教师既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 又不能让学生完全地放任自流。要将师生间的地位理清, 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要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加以重视, 不要受学案的约束, 要重视课堂生成, 并对学生的积极性加以重视, 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

8.初中历史导学案有效教学探究 篇八

导学案教学模式革新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主要教学目标。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并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要重点研究并有效运用导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导学案教学概述 导学案不同于一般教案,它是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而专门编写的纸质文案。因此,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获得全面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高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发挥出导学案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获得全面提高。

其次,教师应遵循导学性原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学习,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应遵循探究性和创新性原则,通过探究创新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初中历史导学案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有效设计导学案。

初中历史导学案有效教学实现的关键在于有效设计导学案。作为教学的指导,导学案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有效设计导学案。

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历朝科举制度的异同之处。

2.开展以导学案为中心的小组探究活动。

在导学案设计完成后,教师要利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小组探究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西方文明之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西方文明的起源”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搜集素材,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3.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评价。 在小组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均由教师决定,这就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对此,教师应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另外,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后,教师还可以进行整体性点评,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 4.利用导学案拓展教学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还要补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以导学案为指引,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长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拓展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的认识。

9.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九

主备人:八年级语文组          八年级(   )班       姓名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贻误(      )       颟顸(          )       渊薮(         )       憬悟(          )

情愫(     )     驾驭 (          )       滞涩(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联系全文,思考本文的结构应该怎样划分?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总结全文(      )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2、精读7-8节, 思考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7节

8节

3、参照上面的思路,精读9-11节,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完成下表。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9节

10节

不同的做法 产生的结果

11节 意识到错过之后

4、对于“错过”,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6、阅读14、15节,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你找出例句,并分析它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高。

7、同学们,请你说说生活中你所错过的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议论文相关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1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 (4)、看中间 (5)、自己归纳

二、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1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用论证有些资料上也称为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2、议论文语言特征:  准确性    严密性   逻辑性    生动性

3、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层进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此外还有并列式结构)

老戚

10.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十

Lesson 46: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

共8课时,第6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alivewhateverherosincecarecandy2.识别的词汇:AnnaDodd3.重点:⑴whatever的用法

⑵如何用not all of … “并非所有……都” 表示部分否定

一、自主预习

写出下列单词的适当形式:

1.hero(复数)__________2.mouse(复数)____________________ 3.fail(反义词)_________4.advantage(反义词)____________5.chat(现在分词)________ 6.write(过去分词)___________________ 7.one(序数词)___________ 8.two(序数词)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连线 把下列节日与其相应的日期连在一起1.Children’s Daya.the second Sunday in May2.Women’s Dayb.June First

3.Mother’s Dayc.the Third Sunday of June4.Father’s Dayd.March twelfth5.Tree planting Daye.January First6.New Year’s Dayf.March eighth

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1.alive and living(活着的,活的)

区别:alive只用作表语(只放在be动词后)living既可用作表语也可用作前置定语 例句:The caught fish is alive/living.被抓到的鱼还是活着的。

2.Not all of them celebrate it in May.=Some of them celebrate it in other months.not all of … “并非所有……都” 表示部分否定 例句: Not all the birds can fly.=Some birds can’t fly.3.And fathers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whatever关系代词“无论什么,不管什么 eg: Whatever I do, I do it for you.无论我做什么,我都是为你好。注意:whatever=no matter what

用whatever造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ero------heroes(特殊复数形式)

以o结尾的单词只有hero, negro(黑人), tomato, potato这4个名词复数要加es, 别的都加s.(2人2菜原则)给出下列名词的复数形式:

tomato ________________pota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oto____________________

radio_______________zoo_______________ 5.since“自……以来/以后”

注意:有since的句中,主句用完成时,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态。

eg : I have been there many times since I was young.自从我小的时候就已经去过那里很多次了。6.take care of= look after “照顾,照看”

take good care of = look after well好好照顾,好好照看例句:父母们应该好好得照顾他们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⑴巩固基础 : 短语翻译:

1.母亲节 2.父亲节3.照顾

4.做一顿特别的早餐5.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你妈妈说声“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拓展提高: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given.(根据中文意思用适当形式填空)

1.I think they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2.Children like__________________.(糖果)

3.The girl only_________________(关心)about clothes.4.They have been here _________________(自从)1995.5.____________the weather is like, he will go there.(无论怎么样)6.In the accident(事故)only she was ______________(活着的), the others were dead.7.The

old

woman

ha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照顾)Jim for three years.五、课堂小结

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作好笔记

11.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十一

一、历史“导学案”的构成

我校高一年级的历史“导学案”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是“预习导学案”,它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力图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用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第二部分是“课堂检测题”,在课堂前几分钟老师下发给学生当场检测,用于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当堂训练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当堂训练,生成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学习小组当堂解决。第四部分是“课后拓展题”,由学生课后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二、利用“预习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案”的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初入高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导致他们上课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要学什么、听什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致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将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积极性,基础掌握不牢,学习成绩跟不上去,厌学情绪将越来越浓。在课改伊始,我就重点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强制性手段逼迫他们课前预习。如采取课前老师不定时检查与学科小组长定期检查各小组学生预习导学案完成情况,老师当场将各组检查情况公布在黑板上,并将检查结果与加分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个人与小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以小组的力量督促本小组个别不主动预习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自主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案中已有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老师不讲,学生通过预习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略讲,老师重点讲解学生难以掌握或理解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采取提问或竞答形式让学生当堂解决,并将学生解决的结果与加分奖励相结合,学生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有预习的学生就比较容易拿到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加分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通过平时交流与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且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如“课堂检测题”或“当堂训练题”中生成的问题或教学内容中开放性问题及多角度分析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时间不宜拉得过长,对于学生探究的结果,教师的评价应该有针对性,多肯定、表扬,肯定其回答问题的正确度与积极思考、参与态度,少用批评、否定的语气,应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勤于思考与团结协作及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不是每一课非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通过与学生交流与问卷调查,课堂探究应该视教学内容而定,否则学生会反感,口动了,心与脑不动,表面轰轰烈烈,其实趁机聊天,质量不高。

四、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对于学生的期末评价,我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在学期初,我将评价标准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评价的标准,知道他们努力的方向。如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我采取的评价方法如下:

高一历史科评价标准(平时表现40分,考试成绩60分)

在评价表中,学生的上课表现、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由各学科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讨论后认定;作业完成度等第由各小组长统计老师平时的批改结果,如超过15次获得优秀即认定了优秀,不足15次且良好较多则认定为良好,以此类推。学生的奖励分由平时上课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给出的评价累加,一节课堂教学中同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得分采取递减制度,如张三第一次回答得2分,第二次竞答得1分,第三次得0.5分,以此防止个别优秀学生的刷分行为。如果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竞答,则给予3分奖励,2分为基本分,1分为勇气分,激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这个评价标准,一些平时学习散漫、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虚荣心、要面子及小组其他同学制约的因素,现在基本上能为了争取优秀等第而完成作业,上课偶尔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争取奖励分。如一班的陈华基础较差,平时上课常睡觉,这学期有一次上课认真听讲,我刻意表扬了他,后来他连续三节课第一个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历史科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到半期考、期末考进步到了及格。一班与二班的一些后进生,上学期前半个学期作业不完成或字迹潦草应付了事,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从上学期后半期以来至今作业基本上能获得优秀等第的评价,虽然有些人作业是抄袭的,但有做总比没做的好。

五、“导学案”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探索

自从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以来,我感觉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度更大,较以往轻松多了。当然,这个轻松是建立在平时准备中的,如预习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是一页A4纸,这就要求自己编写时认真、严谨,要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注重突出重难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与框架,而不是面面俱到,繁冗复杂,要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在练习选择上,课堂检测与当堂训练要立足于会考,我编写的导学案练习题源于2008年至2014年的会考题,而课后拓展题略有提高。这些练习学生懂得做,能够做,他们就会较好地完成。如果题目太难,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就毫无意义。

总的来说,“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立足学情,及时总结得失,聆听学生心声。备课组老师要同舟共济,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制定对策,灵活操作。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明天会更好。

12.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十二

一、重视教师的引导

我们使用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因此,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导学案使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

1.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书, 用好教材, 特别是在完成导学案“知识结构梳理”的同时, 向学生要强调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在书上做好记录, 划出重点。这样,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拿起笔来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阅读教材, 寻找答案。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 这一环节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而对于基础差又懒得听课的学生来说, 老师正好可以趁其他学生自学的时候来监督他, 迫使他不得不拿起笔去看、去划、去记。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发挥最大效益。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 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 可以让他们讨论交流, 同时老师在一旁进行循循善诱, 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达成共识。例如在学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 要求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 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这就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 教师向学生指出: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分析, 同时评价历史人物要做到“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教师教给学生评价人物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探讨秦始皇完成统一、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长城、开灵渠的影响, 进而指出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 最后总结性地评价秦始皇, 并达成共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创立者, 功大于过, 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教师的及时引领, 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 设计递进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导学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指导学生解决难点, 突破重点, 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导学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 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变相练习, 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 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而在课堂教学应用手段中见长。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同时,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如, 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 教师先出示一段《天龙八部》的视频, 这段视频里萧峰本是契丹人, 段誉来自大理, 他们和虚竹准备去西夏迎娶公主。紧接着老师指明: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 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样, 从学生喜爱的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衔接到课本,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他们自然就会认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必须以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前提。多媒体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 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了信息。

三、导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

导学案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方案, 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 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 在实施的过程中与预设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 所以导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教师在教导学案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的空间, 鼓励学生质疑, 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学生只有借鉴、补充、完善学案, 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比如, 我在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 学案中有段材料显示: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 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有学生看到这段材料后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主权问题不容讨论?面对这个本不在我教学设想中的问题, 我当即鼓励学生们思考, 从什么是主权到联系香港的历史, 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力, 神圣不可侵犯。在运用导学案教学时, 教师只有充分预设, 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 并及时引导点拨,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

总之, 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导学案, 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 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当然, 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庄炳建.教学案:师生共用的探究学习载体[N].中国教育报, 2008 (05) .

13.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十三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京城特色,感受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有序地组织材料。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萧乾(191月27日-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作《尤利西斯》获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2.文体、背景介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吆喝》一文记述了                                                         ,流露出作者对                           ,讴歌了                             ,传达出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3.字音、字形、词语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招lái(   )   钳(   )   铁铉(    )    管弦(    )乐       yòu(     )于

隔hé(   )    饽(    )   秫秸(     )    钹(    )         雪花lào(    )

荸荠(       ) qiáo(      ) 麦皮        合zhé(    )押韵

(2)解词

招徕:

囿:

隔阂:

吹嘘:

油嘴滑舌:

合辙押韵:

秫秸:

(二)初读感知--读吆喝

(学法提示:抓住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

自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

2、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答:

3、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答: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探究美点--品吆喝

文中介绍了很多吆喝,你觉得哪些吆喝的语言用的特别妙?

示例:(1)、“馄饨喂--开锅”

妙处:开门见山,使人一听就知晓卖的是什么。

(2)、“萝卜赛过梨”

妙处:从味觉的角度,用甲物形容乙物,突出了萝卜的美味可口,具有艺术性。

赏析:

2.感受生活--唱吆喝

(1)播放录音《小金鱼》、《冰糖葫芦》《硬面饽饽》,感受音乐美感。

(2)学生表演自己家乡的吆喝,展示“唱功”。

3.体会感情--悟吆喝

(1)文中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只是一群小商贩,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划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句子。

(2)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读第六段,看看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

教师提示:“皮儿要薄,馅要大”;“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真诚、实在、热情、乐观。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贩(节选)    孙  犁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1.找出第1段中起总括作用的句子。

2.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三个反问句,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识记生字词。

2.学习本课的写法,也介绍一种家乡的吆喝声。

五.板书设计

吆喝

萧乾

韩三其

14.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十四

知识目标:

1、能通过读图,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能在地区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引导:

读课本9页至12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读课本图6.3,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和,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夏季,冬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区。

4、北方地区的黑土地和黄土地都是怎么形成的?

5、北方地区降水,耕地多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6、由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灌溉水源不足,尤其是季,国家为缓解这些地区淡水资源之不足,采取了措施。但从长远看,本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发展农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7、读10页图6.5,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8、合作交流,并完成课本12页课后活动题1、2、3。

达标检测:

1、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下列农作物或农产品不属于该地区的是()

A、甜菜、苹果B、柿子、花生C、棉花、葡萄D、油菜、甘蔗

2、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严重问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下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云贵高原

D、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4、根据所学,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填空:

1)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2)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3)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4)哈尔滨比郑州的年平均气温要(高/低),青岛比兰州的年降水量要(多/少),原因是。课时回顾总结:

1、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

3、华北平原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

15.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篇十五

初中“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应包含学生的积极思考、探究成因, 创造性解决问题, 不但学会知识, 而且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而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中, 教师是课程的支配者, 枯燥的背诵、练习、考试成了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工作。显然, 在素质教育走向教育主流模式的今天, 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实际, 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 所以, 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应运而生。“学案”顾名思义, 是相对教案而言, 主要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1]。“学案导学”实际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拟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概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开展教学, 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 包括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学生自学教材、教师组织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巩固。在整个“学案导学”模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从优化师生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实现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为核心;尊重差异, 分层教学为方式。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并最终实现历史课程教与学的和谐发展[1]。“学案导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教师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充分发挥作用。

3. 初中历史课程应用“学案导学”模式的主要思路

3.1 以丰富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是当前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课堂内容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的方式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型的材料、信息进行导入。这一导入类型是依赖丰富的资料和新颖的信息来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产生疑惑, 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2]。初中历史课本、载有许多祖国悠久历史、世界灿烂文化和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些篇章所涉及的延伸知识, 比如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奇闻轶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疑问, 或者带着兴趣去听课, 这也是趣味教学的另一种方式。比如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教师可以首先向同学们讲一个故事: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边境参观军事演习后, 访问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 被塞尔维亚一青年刺死, 此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故事让学生们惊讶不已, 产生巨大疑问。据此教师进入正题, 辅之以引导和点拨, 学生们很容易认真听讲, 并带着寻求问题的欲望学习知识。

3.2 以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课堂。

情景导入法创意课堂, 主要是教师有目的为知识创造设计一些和课程知识有关的虚拟情节, 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在体验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学习的主动性[2]。情境设计在初中历史课堂上, 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情景剧, 在条件允许的学校也可以配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比如学习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鸦片战争》、《林则徐》等经典的影片。如果有条件, 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些近代史博物馆, 再加上语言渲染, 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备受欺凌, 以此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3.3 以真实的实践感悟导入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导入法是“学案导学”模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因为以往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说、学生听为主, 即使采用各种方式, 也离不开课堂这个固定的地方[2]。而实践导入法则一改传统模式, 将课堂推向生活、社会。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总结与丰富经验, 得出各自的结论, 在课前进行展示和讨论,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清朝历史“康乾盛世”的时候, 可以在课前让同学们查阅寻找有关康熙帝与乾隆帝的相关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咨询整理。待上课之时由各小组分别展示, 由教师统一分类整理。对那些整理的资料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同学, 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搜集的素材不够丰富、代表性差的同学, 教师要指出差距在哪, 并告知其提高的方式, 但要注意对其已做工作给予肯定。最后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康乾盛世”的影像资料, 以此通过听觉、视觉的立体式冲击, 带给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体验。同时, 搜集资料的过程, 也是学生们学习“阅读”、“文献查阅”、“资料整理”的很有效的途径。

3.4 尊重差异, 分层教学。

“学案导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成功所在。所以, 教师开展“学案导学”模式教学, 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开展分层教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学习历史这种课程, 与个人爱好有极大的关系, 有的学生受家庭的熏陶, 很小就懂得很多历史知识, 而一些学生则没有这样的条件, 对历史几乎没有更多的概念。如果这样的鲜明对比还采取一种教学方式, 那么任何学生都不可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4. 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该模式正如初中“新课改”所指: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 而且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会学”。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识、能动性, 尊重差异,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3]。最终, 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由被动变为主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 是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同时也为初中阶段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爱杰.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实现[J].现代阅读, 2011, (1) .

[2]朱丽娟, 计志宏, 晏燕.学案导学模式下的教学导入探析——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J].在线, 2010, (10) .

上一篇:中学生满分记叙作文:有你,我更坚强下一篇:会计管帐师岗位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