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16篇)
1.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一
2011级
毕 业 论 文
学位申请人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名称 专 业 名 称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苗茂茹 11022011009 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 桂荷莲 副教授
目 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i 英文摘要 关键词·········································ii
一、绪论·················································1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1
(一)跨文化的含义··················································1
(二)跨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1
三、影响文化能力培养的因素·······················2
(一)考试制度的不完善········································2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英语学习氛围······························3
(三)教师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影响······································3
四、培养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和方法·····················3
(一)正确理解本国与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4 1.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形式·····································4 2.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4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5 1.实物与图片的使用················································5 2.比较法··························································5 3.设置情景,角色扮演···············································5 4.创设文化背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6
五、结论 ················································6 参考文献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苗茂茹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教育 河南 新乡 453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密切,社会信息化的加快使更多的人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这对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语言本身的掌握。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初步探讨以及中学阶段对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i
On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 Miao Maoru English education faculty of languages Xinxiang Henan 4536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its progress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re more frequent and close.The speeding up of the social information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involv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o in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letting the student contact and understand the English national cultu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use of English.It not only helps middles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ts culture and meaning, also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world and deepens our grasp of the language itself.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age, the article anlyzes the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xpound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Key word: middle school;English teaching;interculture commmunication ability
ii
一、绪论
根据《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现在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的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比较以前的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事实上从我们教材到各类考试,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并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发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和最基本的。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由于中西方在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方面都有所不同,中必须要全面理解其内在的关系。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跨文化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具备语言能力是无法很好的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的。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社会及宗教等社会环境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环境因素。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说话的方式、习惯不尽相同。在交流中,人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去理解别人的话语,因此就有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断,从而产生误解。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快速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快捷的交换信息,可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网络文化已经形成。改革开放的加快使中国正快速走向世界,世界正注
1
视着中国,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词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这是在汉语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知识语言教学,即一味地传授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只是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常识”(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他的文化因素。随着对社会信息化的加快,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要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为21世纪培养外语人才。
三、影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所以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的。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制约教师的教学
考试时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巧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我国层层的升学选拔制度和以分为纲的教育坐标,使得教师学生不得不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团团转,在这一点上。作为河南学生感受极深。这使得我们国家一直在延用着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的个人才华和创新才能难以得到中分发挥。由于进度、竞争的原因,以及考试内容、难度和形式的影响,教师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完全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也无法积极主动地
2
探索新知,其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虽然社会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部分条件,但是由于英语考试体制的不完善,外语课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在贯彻时往往让许多老师知难而退。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英语学习氛围
中西方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它需要我们必须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来面对这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本族语是汉语,学生在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英语,而且没有语境可以去练习。因为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但是对于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交流的对象。因而他们只是停留在学上面,没有去更好的运用,把它做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如果一个人无论是乘车、购物、问路还是读书看报都必须用英语才能完成,其英语水平必将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而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学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由中国教师来教授作为外语的英语,这就好像是在陆地上教学生游泳,这根本不能无较好的掌握这门语言。
(三)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加能力的影响
中国英语教师最大的局限就是虽然英语是他们的专业,却不能完全自由地驾驭和运用它。而且我们也要必须去承认一个事实,国内的教师很难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并且教师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除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外,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一般而言,青年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优于中年老教师。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都有影响。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文化与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培训,又没有多少人有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在加上教材,教学目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没能焊好的导入文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直到今天,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知识语言知识,轻培养语言技能的传统语法翻译还为许多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法将语法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学生花上许多年去做许多练习去把语言说对,语法使用正确,但也永远也不能说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
四、培养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正确理解本国与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充分理解中
3
西方文化尤其是准确深刻的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形式
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教育者必须先教育,转变观念是树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如果英语教育不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完全是一句空话。当然就我们的现状看,一夜之间,要求所有的中学英语教师都具备跨文化意识好似不可实现的。但是,至少要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使自己迅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强烈愿望。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同时,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以从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录像机等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结合听说法、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有的语言实质和相关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选择出适和语言环境的语言。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强调的则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
2.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介绍背景文化时可将中英文化作一番比较。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度。例如:圣诞节、情人节 感恩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让学生将春节与圣诞节;情人节与“七夕”进行文化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地兴趣,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英美文化、习俗等的书籍。通过阅读,自己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讨论和交际。这即夸大了学生的阅读,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4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上的,我们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外,教师要结合课本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与教学,把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渗透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1.实物与图片的使用
由于中国学生与外国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经验,我们的教学仅仅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进行抽象东西来达到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如图片、照片与实物动作等。例如: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可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ok” “Goodluck!” “Welcome!” 等西方特有的手势,这比讲解省时、清晰,学生也容易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喜悦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的开放和好奇心。
2.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道歉、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表示关心的对话:
A: hello, you look tired today.B: yes, 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A: 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通,但根据英文习惯,a 只须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
3.设置情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他们学习,促使他们自觉的掌握英语。如当今学生掌握了Panda、lion、tiger 等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设置一个 5
环节“At the zoo”(在动物园),利用一些西方特有的打招呼方式或者指示语等,让学生扮演,使学生更牢固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创设文化背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学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音像等资料,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文化,并注意利用图像资料做好跨文化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开展研究性课程,英语角活动,举办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交流会等。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不仅了解到很多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各个小组间相互推广交流,有利于共同提高,野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
本文研究出了一套整合型的授课模式,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提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以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视剧片段或图片导入,让学生资助发现,顿悟文化差异,进行小组讨论,借助文化因素总结与语言知识讲解,指导学生通过情景型角色扮演活动来灵活运用交际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描述了以下当前中学生所处于的一种状况,证实我们做这个研究的必要性。进而,由于现在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我们一一列举了原因。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实物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武器。最后,我们针对当前的教学环境,我们提出了采用实物与图片法,比较法,设置情景、角色扮演,创设跨文化氛围、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方法等等。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我们中学生英语教学较为重要的事情。同时,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护士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决不能忽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忽视对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一个没有适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不会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合格有用的人才,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就木有立足之地。
6
六、参考文献
[1] 陈凯.从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英语教学模式.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顾日国.跨文化交际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5] 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6] 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王华.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出版社,2008.[8] 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问题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1] 章兼中.外语教育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12] 张建理.交际能力·交际策略·口语教学[J].外语教学,1995.7
2.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二
为了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满足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实行) 》。[2]该要求对大学英语提出的教学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力求给学生打好“宽、厚、牢”的语言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有“通过学习英语, 了解世界文化, 培养世界意识”的描述。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不仅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所要求的, 也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来培养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
根据A Course on Liug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以下简称Course) 的理论,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它是人们用来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口头或书面交流的思想、情感、愿望等的工具。一种语言的形式是人们通过大量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文化行为。我国有56个民族, 有着许多种语言。全世界存在着数千种语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语言。根据Course的理论, 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综合, 它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人际交往、语言交流以及各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对语言学习者来说, 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促进文化的理解与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提高学生文化的敏感度
1) 文化和交流相生相伴, 文化一旦产生, 交流就是必然的。如谈话中的措辞是直率还是委婉, 以及中西方社会在教育、家庭、工作、商务、体育、餐饮等方面的价值观也都有差异性。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了解这些, 那么失误和差错就在所难免了。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不重视这些失误或差错, 就会造成更大的失误和损失。托马斯 (Thomas) 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就能看出, 听者很客观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听者便会识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法知识, 因此可以理解。”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法错误, 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缺乏, 而会被归咎为他的粗鲁或敌意。跨文化交际不是请客吃饭, 一团和气, 交际的双方都是谦谦君子。它体现在各个方面, 它有时候会表现为激烈的价值观或利益冲突上。交际双方需要唇枪舌战, 据理力争。例如, 1999年我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国飞机精制导弹的空袭, 全世界为之一片哗然。然而, 当时美国电视台的一位名嘴记者采访了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先生。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Whether Americans are safe or not inChina?” (美国人在中国安全吗?) 现在, 我们无从查找李大使当时的确切回答原文。但是, 他用一口带有浓重的山东口音的英语所做的回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大意是“How canyou ask such a question? Chinese people were killed by Americanmissiles, but you ask me whether Americans are safe or not in Chi-na. ” (您怎么能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被美国的导弹炸死了。而您却问我美国人在中国是否安全。)
2) 通过以上所述, 提高文化的敏感性是很重要的。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来客观地对待它们。文化的差异植根于不同民族的行为、心理和不同的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要重视语言文化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走极端化的倾向, 即不能民族中心论——凡是符合民族习惯的都是好的, 反之则是坏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期间, 部分国人就认为“外国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 甚至认为连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他们几乎全盘西化, 放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国人改变了这种不正确的思维。我们不能关闭锁国, 夜郎自大, 要不断的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来发展创新我们的民族特色。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学习外国的新东西、新思维、新方法。不仅要重视学习西方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的精髓, 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 构建课堂文化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1) 立足课本, 努力实践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提出的文化意识目标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自主学习策略, 使学生具备应用英语处理未来职业的相关能力, 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并为今后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在教学中, 根据单元主题, 有意识地拓展相关文化背景, 并与时事文化热点和本土文化习俗相结合, 对比了解学习中英文化的异同。在教学中将语言形式学习和语用知识渗透相结合, 深入了解语言形式所使用的特点环境和特定涵义。这类的题材在大学英语教材里很多。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Section A为例, 该单元主题是列举了中美两国两对恋人将要在5月18日结婚。以此为题材, 这正是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两国恋人在婚礼上的各种不同习俗的良好机会, 也是培养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好时机。书中说:“在每种文化中, 婚礼都是件特别的大事。人们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双方家庭结成秦晋之好。”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结婚的一些习俗。如城市与农村、中部与西部、汉民与回民等。结合课文所讲到的内容, 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讲讲他们当地恋人结婚的一些习俗, 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在婚礼中, 新娘为什么要头戴婚礼面纱?”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不出来。回答出来的学生简单的说是一种习俗, 而真正的含义却不知道。在西方文化中的许多婚礼旨在保护新娘免遭厄运。研究婚礼的专家马克·罗西尼则做出了精辟的回答:“婚礼面纱是一种希腊习俗, 为的是不让恶魔找到新娘, 罗马人推出了伴娘这一习俗来迷惑魔鬼。此外, 婚礼上有些鲜花气味很浓, 也可以吓跑这些恶魔。”然而, 中美两国人民在婚礼上有许多不同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和一些拓展性讲解, 使得学生对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力在国际交往中日趋重要, 而跨文化敏感度是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 适当进行跨文化交际讲座, 让大学生了解跨文化敏感度的差异, 它是连接跨文化意识和跨文的核心因素。只有对异国文化持有正确的认识及情感倾向和态度, 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真正掌握在跨文化中运用正确的交际技巧进行有效交际。因此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英语言国家独有的文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三是两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 但表达不同。通过与文化有关的题材, 适当地拓展对比教学。
4 引领学生课外广泛接触英语言文化素材
1) 引入和扩大汉语及英语语言知识介绍、多方位、多角度来了解文化。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与文化有关的公选课, 到图书馆阅读英文报刊、书籍, 让学生多看英文电视和原版影视作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用这些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各种文化差异, 学生通过实际语境观察对比英语的社会应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实训比赛, 以及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英语演唱会、口语比赛、书面语竞赛、情景剧、圣诞英语晚会、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学生多与外教交流以及和外国学生做笔友, 或者给外国人当临时导游等方式来不断增强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5 总结
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语言和文化也是在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即使是同一种文化的内部也存在着多种行为方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英语教师作为两种文化和语言的传播者和桥梁, 期待着学生们在提高英语成绩的同时, 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了解和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 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使世界各民族大家庭和谐相处, 共同进步。
摘要: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公共课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也是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必然趋势。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断融入课堂, 以唤起学生的本土化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164.
3.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三
关键词:素质;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Spair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外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一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王振亚,2000)。对于一个外语的初学者来说只学习语言的发音、单词以及语法、结构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外语语言的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新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大学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离不开文化教学。但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对外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导致许多语言学习者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准确地运用这种外语。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语言知识会失去学习兴趣,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的外语人才也不是真正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在交际中使用。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而语言文化是在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环境中产生的,并且是它们的表达和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有着很大差别。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交际文化教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使他们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适合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活动。中国学生在外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不足:一是不会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交际;二是缺少有关外语交际的规则和交际模式的知识。因此,学生只有拥有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真正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学生才会用心去专研。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这是因为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死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几乎毫无兴趣可言。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课本中关于英语国家鲜活的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individal的词义时应当结合美国的历史,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的情况和特点作讲解,他们强调的是独立,是“divide”,像“I”一样,永远顶天立地。鼓励学生在课下查找更多的含文化意义的词,分组比赛,学生在查找过程中既学到新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意义构建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从网络、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自己查找和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或鼓励个别学生进行解答或讲演,并将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信息不断传送和反馈的复杂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一个教与学协调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过思考、判断、选择和接受。教师应该多用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中的教与学能够和谐发展。启发式的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培养学生分析、批判、估价和综合教材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加强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的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1 “I Forgive You”的时候,将和有关的常用表达方式总结一下。笔者的做法是:介绍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列出中外有关“宽恕”的名言,让学生分组查资料并英汉互译,做成ppt课件,搭配精美有趣的图片。下节课展示评比,优秀的加平时成绩。根据学生查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引申,如:害人害己(Whoever seeks revenge should dig two graves),导入本文主旨。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不但了解了课文的背景和大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到了宽恕的实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有目的的灵活采取一下一种或几种课堂组织形式,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讲解生词时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中国人的词汇中“狗”是“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的贬义词,而英语中的习语“狗”代表着“忠诚”,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视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二)注重文化背景介绍,加强跨文化交际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吸收和体验西方文化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外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是跨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育的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提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蒋素兰.英语教与学的反思,西部外语教学研究[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励.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四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英语第二课堂中全面反映出来;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 者:刘利平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00000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5.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五
大宁县东关小学 冯芳花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口头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说法的变,而是在听话、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能力。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口语交际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描述画面,复述课文,创造口语,续编课文,双向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画面。
阅读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例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我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接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图上画的小孩是谁?他叫什么名字?站在小孩身边的几个人指着大象在议论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那个小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象呢?你觉得那个小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最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
二、凭借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我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 1 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例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概括性的复述,同时让学生利用挂图以及直观的板书来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重视阅读教材,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教育以及课后的“思考.练习”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空白处,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补说,必定能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服务。这也是对课文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第二年的春天来了,小柳树又开始发芽长叶了,她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这时候她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小柳树看看小枣树会说小枣树我先长叶子了,我不等你了,你慢慢长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还有的说:“小枣树我先长叶子了,你如果热了就用我的树叶扇凉。”还有的说:“小枣树我用树叶给你扇凉,等你结上了枣子别忘了给我吃。”还有的说:“小柳树等我结上了枣子我一定会给你留着。”这样既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激发想象,进行口语训练。
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和想象空间,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合理想象描绘或表演出来,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啊,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有的说:“小鸟说得的对,是我错了。”还有的说:“朋友,我要像你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口语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加强双向互动,培养语言交流能力。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拨、引导,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了双向交流的渠道,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在阅读教学上,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就说:“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时,又说:“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时,说:“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如学新课时,让学生在轻声读课文之后,互相质疑,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六
浅谈英语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大纲提出学习英语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实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教学过程实施:改变教师的观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和图书馆学习语言文化,充分利用英语兴趣课堂汲取中西文化.
作 者:郑素白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刊 名:海峡科学英文刊名:CHANNEL SCIENCE年,卷(期):2007”"(9)分类号:H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能力 意义 教学引导
7.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七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是跨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育的中的重要地位, 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 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 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尽力提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方面, 要求在大学英语的基础阶段添加一些有关说英语国家文化的文化选修课程, 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 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意识;另一方面, 在教材的编排过程中添加一些章节来介绍目的语国家的交际习俗、礼仪、人际关系及价值观念等。并以此为背景, 在大纲原有词汇中增补一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用的交流词汇, 词组或表达方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敢于开口, 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信心。
三、对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要求
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重心一直放在传授语言知识上, 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从而影响了其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既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又要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把这种学习训练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起来。例如,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语法或词汇的同时, 最好能够穿插一些相关的语境文化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 采取让学生表演小品或对话的方式, 促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一些语用问题, 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 揭示不同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讲解生词时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 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同义, 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狗”是“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的贬义同, 而英语中的习语“狗”代表着“忠诚”, 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 窥视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二) 对比词汇的感情色彩差异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 因此,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同。拿"green"为例, 这个词在西方可能联想为“缺乏经验”, 比如“生手”译为“green hand";而它在中国文化中, “绿色”代表春天, 代表新生和希望。再比如, 在中国文化中, 猫头鹰常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会给人带来恶运, 而在英语中, "owl'’又常常是聪明的象征, 可以
说“as wise as an owl"。
(三) 注重文化背景介绍, 加强跨文化交际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 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 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 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 在语篇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学习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让学生吸收和体验西方文化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 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 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日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 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和冲突也愈演愈烈。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主要从教学大纲、教学工作者、课堂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原则
参考文献
[1]蒋素兰.英语教与学的反思.西部外语教学研究[C].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蒋素兰.英语教与学的反思.西部外语教学研究[C].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励.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2]陈励.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4]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8.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八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 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習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 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 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 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 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 [J]. 外国语,1986,4:10-11.
[3].胡湘辉.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河西学院学报,2006,7:8-9.
9.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九
【关键词】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素质
很多学生爱学英语,却无视、漠视或轻视英语赖以存活的文化。拿跨文化交际学的行话来说,就是缺乏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脱离英语文化来学或教英语是学不到或教不了英语精髓的,也违背了语言的自然属性:跨语言交际是为了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涵盖了用母语及外语进行交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否在形式上可能。
(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
(3)恰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Hymes,1972)。
因此,“交际能力”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工作。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从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来看,文化能力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促进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沟通是现代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看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离开了语言,人类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离开了文化,语言也失去了内容与意义。语言和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它们之间不分主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从外语的功能来看
外语最终被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既然是交际工具,就应该既强调语言的结构形式,又要强调它的功能体系。在语言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又要知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若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流与沟通,就需要我们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学者还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从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
外语教育应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也是外语教育的关键,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三、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
1.创设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还必须学习文化。学习外语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外语的文化,违反了语言的使用规则,那么说的外语即使语音语调正确,语法规范,词汇搭配无误,表达也流利,但对方听了仍然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还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同时由于外国文化不可能自然习得,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克服使用外语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障碍,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把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教育相结合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它是一种双向活动,交际的双方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既熟悉对方的文化,又能向对方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因此,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充分了解目的语文化也要充分了解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让其与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寻找本国与外国文化的异同。或是选择适当的练习,比较中外文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习语言者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宽容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传播本国文化。
3.鼓励学生在交际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常谈话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不是由于词汇、语法引起的,而是社会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例如,在打招呼方面,中国人见面爱问“你上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你吃了没有(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多大了(How old are you )?你结婚没有(Are you married)?”等等,而英美人士会觉得是在审问他。中国人随便问随便答的问题,他都看成是侵犯他个人的隐私。因此要鼓励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交际能力,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教育的形式。外籍教师是外语教育的一大特色,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和讲这种本民族的人接触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1.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难度应与学生外语语言水平相当,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社会文化及其类型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社会文化教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历史事实,更应注重当代社会文化中出现的新现象。
3.在比较和分析两种文化特征时,应树立文化平等观,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点,而不应歧视任何文化,或对某些文化抱有偏见。
五、结束语
我们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外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的教育,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好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2.
[3]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2.
10.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
大学英语教学与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薄弱的原因,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作 者:郭宏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315100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8)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 口头交际能力 培养
11.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职 英语教学 对策
前言
语言的学习需要文化背景的融入,跨文化交际也需要有充分的西方语言背景知识、文化知识。高职英语教学需要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但是,目前高职英语现状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水平的培养没有重点关注,这与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学生的知识系统都有关系。因此,探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提出对策建议是很迫切而且时有必要的。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是国家、种族、民族、文化背景相异的人群之间的交往。跨文化交际最初是美国开始培养其外交人员为了满足国家外交需要学习、掌握其他国家文化,是在语言学、人类学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科目。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基本的交际、语言运用、社会文化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的问题
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畅以词汇、语法教学为主,造成学生英语成绩较高、实际英语运用能力较差的结果。学生们学会大量的单词、熟练的语法,但是不会表达正确的英语语句。这是源于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少外国文化背景的传导、在教学中对英语交际不重视,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就算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文化背景的融合,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对重视语考试成绩、轻视英语使用的观念以及现实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局限,例如中国学生不会把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传授的文化知识融入到使用过程中。英语老师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灌输、英语的笔译,再加上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或者英语老师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对异族文化的排斥,以及中国学生生活环境中缺少英语语言的运用条件,这些消极因素都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1.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创新、文化素养等素质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自我的超越创新中满足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的需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高职英语教学也要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对学生语言文化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育实质是在培养学生具备异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一种语言工具,从而在思维中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英语的教学其实是一种知识、思维创新的途径,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
2.提高交际能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需要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沃尔夫森说:“在与外国人交际时,本族人对于外国人在语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对照的是,违反讲话规则却常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太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同样,实践证明发生在人们较集中的交际障碍往往是因为这些人相异的文化背景,由于其不同的价值观、文化风俗、习俗信念等因素引起不同国家人群交往的尴尬。学生需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到国外的不同文化背景、英语的语言形式和行为形式,还有正确地使用英语交际。
3.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途径。英语中听力的学习涉及到英语水平、知识背景、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英语表达的过程涉及到语音、语调、语言材料、文化背景;英语的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也不仅仅是由于词汇的缺乏,还关乎文化背景知识;英语篇章的写作需要学生区别英语和母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英语的翻译过程更是建立在双方文化背景上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外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运用习惯,对本国的语音、词汇、语法也有极高的要求。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基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的英语背景文化知识不能脱离所学习的教材,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融入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建立在学生所学的语言教材基础之上,使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英语基础知识也可以了解英美文化。
2.系统性原则。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备课过程中准备的学习资料要系统条理,以大纲的方式和课本的备课大纲融合,连贯系统地知识传授也容易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持续有效。
3.实用性原则。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导的知识要与日常的交际内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方便学生在交际时运用。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到知识力量的强大才会在英语学习中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4.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英语老师日常习惯在英语教学中强调英语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国外文化知识时候应当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为依据,合理设置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比例,同时,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
5.对比性原则。英语和汉语都是在各自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共性又具有不同点的交际工具。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在对比的原则上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特性,了解文化迁移带来的弊端和好处。
五、高职英语教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素养。只有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将这类型知识教给学生。高职英语老师除了要有强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功底,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国外文化素养,并且,英语老师需要不停地总结、细致地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完善自身的英语知识系统。英语教师应该珍惜跨文化交际培训过程,不断地学习、提升,而且从多种渠道比如国外影视剧、歌曲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细化自身对国外的了解。
2.鼓励学生多接触西方文化。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受到母语学习过程的影响,英语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两国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鼓励学生多接触西方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语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练习。例如让学生用英语写对外国电影的观后感,英语老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外国文化,让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举办外国文化专题讲座、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
3.拓展教材知识。英语老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和传授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英语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外课外实践,把跨文化知识渗透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比如让学生自编自导英语剧,剧目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英语老师平常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表演中学习到国外文化知识和英语语言使用习惯,在表演过程中也加强了其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4.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体系都有不同的发展、兴盛过程。英语老师要鼓励学生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同时避免学生崇洋媚外也要加强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深化认识。英语老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中外对比分析法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比如,西方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针锋相对,而中国人比较含蓄婉转,在讨论中引出正题前喜欢做铺垫;西方人在学校课堂上发言、回答问题比较自由,中国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畅不允许随便提问或者插话。同样,在中外国家的风俗习惯上也有差异,学生在英语课程的阅读、写作时经常遇到困惑,这就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造成的。
结论: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其目的是培育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交际运用解决实际交际问题的学生。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在正确教学理念下改变教学方法,融入文化背景知识激励学生以学以致用为目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高职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刘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02):125-126.
[3]洪猛.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2010,3(11):620.
[4]张祖辉,丁妍.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1):187-188.
12.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二
一、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文化含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 所以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文化含量是教师进行文化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精心备课, 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新编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和理论, 突出强调了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和实践性。JEFC教材正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为学生使用英语开展交际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这些材料真实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样, 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 就能了解和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为今后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JEFC教材设计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 通过教学问候、介绍、告别、看病、就餐、问路、打电话、英语书信、节假日等功能项目, 展现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教师应该随时向学生加以介绍, 使之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 从而学会根据不同场合使用自然得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在称谓上, 外国人喜欢直呼别人的名称, 即便是对长辈也是如此。如果要加上称呼, 也往往是在姓氏前冠以Mr, Mrs或Miss, 而不是Teacher等职务名称。在打招呼与接受礼物时, 中西方的文化礼节是完全不同的。英语国家的人们对“上哪儿去?”“吃了吗?”等招呼语往往视为干涉他人私事。中国人在接受礼品时不愿给人以没有教养、“贪婪”的印象, 因此, 总要推辞一番, 方才笑纳。而在西方, 则正好相反, 他们不但表示愿意接受, 还要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打开并大加赞许, 以此表示他们的真诚和直率。
二、加强英语词汇的文化教学
英语词汇在语言文化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在教学中, 我们在讲授词汇意义的同时, 可以适时地增加和渗透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例如, kangaroo (袋鼠) 一词的来历就包含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据说, 当年英国殖民者刚刚踏上澳洲时, 面对袋鼠而不知其为何物, 就问澳洲土著人。而土著人由于不懂英语, 他们就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殖民者误认为他们所说的就是袋鼠的名称, 于是就模仿土著人的发音, 把袋鼠称作kangaroo。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 这一发音在澳洲土著语中意思是“我不知道”。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 如news, pig and pork, dog, Washington, Christmas Day等。对于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 教师可以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有关的风俗习惯。如此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三、充分利用图片、电视、录像等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异国文化的风情和氛围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进行文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更让学生在接触语言的同时, 更加真实、形象地感受到英语文化的多彩多姿, 如富有异国情调的衣、食、住、行, 朋友交往, 节日庆典, 娱乐集会, 婚丧嫁娶等风土人情。在西方, 人们常以拥抱或接吻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贺;而在大多数东方国家里, 人们是用握手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贺。在西方国家里, 人们举行葬礼一般穿黑色的衣服, 表示庄重和对逝者的哀悼;而在中国, 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东西方的婚礼更是截然不同。在西方国家里, 新娘一定要穿白色, 以示“纯洁高贵”;而中国的新娘大多穿红色以示“喜庆吉祥”。这些富有情趣的对比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异国文化, 增长知识, 拓宽视野, 更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对异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从而消除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另外, 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文化和语言结构形式的差异, 也形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因而导致文化表达的思路、方式也大相径庭。对此, 更要让学生处处留心, 勤于积累。如中国人习惯说“您先请”, 而外国人则表达成“After you”;汉语中“我认为你说的不对”, 英语则译成“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中国人写地址由大到小, 而英美人写地址则由小到大。由此更加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所有这一切, 都是文化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所致。
13.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三
透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到问题的实质,即学生没有掌握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功能,也就是在什么场合中该说什么话,怎样说,和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如何正确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双方交流的目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总的体现在教学与现实的矛盾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原因一:课堂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矛盾。目前我们的课堂英语教学只注重教授规范英语,而不注重教授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规范的语言,也不注重发展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按照我们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是背台词的演员,而不是生活中的自由谈话者。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就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并不符合语法规则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普遍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各种语言的变异,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会比较容易适应自然的英语。
原因二:教学与实际运用的矛盾。我们的听力、口语相对较弱是因为在教学中通过“听”所接触到的语言量太少。而实际上,通常我们听别人讲话的时间比我们自己讲话的时间多得多,我们能听懂的话比我们实际上能够表达的话要多得多,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人们更多地运用了“听”的技能。
原因三: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矛盾。“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传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而我们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了语言知识,而忽略了文化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句Thankyou,美国人习惯回答You’rewelcome,而英国人则常用Notatall或Don’tmentionit或“t’sapleasure来回答。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教给学生“Thankyou”有几种应答方式,而往往忽略了语言的使用规则。
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1、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和方针在于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2、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材料必须是真实世界使用的真实语言。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学习者在真实世界的语言交际起到了桥梁作用。
3、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中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而且多方提供机会让他们彼此交流。
4、交际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前,他是组织者兼顾问,他必须有效地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随时对活动的进展给予指导,随时回答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并就学生的语言活动结果给予评论和总结。这些环节都具有不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经验、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胜任。
5、交际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动机。因为它提供了许多语言实践机会,学习者不再处在被动地位,他们自己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结果负有直接责任;而且活动往往会提高学习者的竞争意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而得到激发。
三、如何组织及改进英语交际教学
我们在使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克服其缺点,做到“知”与“做”的统一。同时,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学习文化。在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习语的同时,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地掌握好英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的目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去练习,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尝试:
1、开办“英语角”。在英语角,教师应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句型与他人交谈,从易到难。
2、英语辩论。模拟辩论是在交际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置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开口。
3、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影片。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积极参与听歌曲、看影片学英语活动的,并能自觉地把它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的这些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用英语会话也是必要的,这也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
四、结论
14.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四
良好的课文阅读策略具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的功能。本文就教师怎样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发表一些看法,以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课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在过去,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结果是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认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刘道义,2000)后来,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课文首先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课文阅读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的课文阅读教学重点从此由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转到重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意义的理解及做相配套的阅读理解题上。教师的课文阅读教学重视了学生英语阅读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忽略了对其听、说、写三种交际能力的培养,似乎这些交际能力只能在平时的专门口语听说课中和专门的写作课中才能培养。其实不然,教师在平时的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如果选用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同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
二、良好的阅读策略具有多种交际功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课标,2001)它阐述了交际策略的目的及范畴,交际策略可运用于各种教学策略之中。又如REAP阅读教程中(Eanet,1978)介绍的阅读分为四个步骤:1.阅读(Read):阅读课文语句;2.编码(Encode):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3.注解(Annotate):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个摘要;4.深思(Ponder):复习和思考这个摘要。(连榕,2001)Eanet的REAP阅读策略体现了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其中的第一步教学:阅读(Read)体现了对学生读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步教学:编码(Encode)体现了对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三步教学:注解(Annotate)体现了对学生写的交际能力的培养。Eanet的阅读策略重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与交流,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与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及合作精神。
15.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五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人们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也就越来越成为现实社会对人才的一种需求。无疑, 良好的外语能力已成为时下跨文化交际必备的一种工具, 一旦离开了外语应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则会因此中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 文化传统、风俗人情、价值标准及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的文化。因此,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人们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 而且还需要人们清楚准确的把握不同的文化差异, 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闹出笑话, 引起对方的误解。
众所周知, 随着改革开放日趋不断的深入,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我国高职教育在全国大范围内已取得较大进展, 规模逐渐壮大。高职英语教学对高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加强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当务之急。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 高职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十分令人堪忧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发现到如下问题:
(一) 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数是比较薄弱的, 部分学生在经历了6年的中学英语学习后, 却对一些最基础的单词知之甚少, 更别谈什么听说读写等能力了。在这之中也就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用最简单的英语进行最基本的日常会话。
(二) 许多高职院校是在原有的中专基础上改制而来的, 英语教师也就由中专过来的, 也有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然而其中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并未经过正规的高职英语教师培训就从事高职英语教学, 对高职学生整个群体的特点非常陌生, 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殊性,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相当小, 英语教师研习进修或出国深造的机会也很少。
(三) 在教学中忽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观念上进入了一个误区。
英语教学即帮助学生通过考试, 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这样一来, 学生就很少有机会了解到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样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基本上也是空白, 更谈不上什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上, 而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现跨文化交际的具体体现。作为英语教学的引领者,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一定不能走入教学误区, 不能盲目地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一味的考试, 而考试只是检测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 应积极地扭转当前局势。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离开任何一个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 同理,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因此, 在讲授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 具体地说就是成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应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体现在:
(一) 情境讲解词汇。
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时候总因为词汇量匮乏而难以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的说出来, 而词汇记忆往往又是学生最厌乏的, 这点在高职学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各种模拟情境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乐趣, 加强词汇教学, 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对所讲有用词汇进行准确把握, 以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误用、滥用的现象。
(二) 语音语调强化训练。
接触高职学生许久, 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发音问题。很多学生在教师授课结束后, 都很难用比较准确流利的英语将文章朗读出来。语音训练可以从单词朗读抓起, 而语调训练则应从句子和文章的朗读训练着手。在语音语调强化训练时, 让学生不断地朗读单词的正确发音,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发言机会, 对每一位敢于当众开口讲英语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三) 加大听说技能的培养。
注重词汇和课文的教学是许多英语教师授课采用的方法, 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哑巴英语”。因此, 加大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也迫在眉睫。当今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听力部分也由原来的20%改为现在的35%, 由此可见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则可以就某些指定的话题展开讨论, 给学生讲解英美人士常说的和忌讳的, 如英美人士常以天气情况进行对话, 而年龄问题则是英美人士忌讳的、敏感的一个话题。
(四) 强化阅读和翻译能力。
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阅读分慢速和快速阅读, 慢速阅读训练可以要求学生精读文章, 掌握有用的词汇表达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快速阅读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获取文章相关信息的能力。在进行翻译练习的时候, 先要读懂原文的意思, 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之上, 再做翻译;在碰到某些受到西方人士排挤的信息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示。
(五) 加强写作水平的培养。
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习者的综合水平。许多学生对英文写作是望而却步, 在考试中写作部分得分率是最低的, 更有学生干脆交白卷;而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则是让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词汇记忆和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避免出现一些普遍存在的语法问题。教学中通过采用多种教法, 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实用写作技巧, 提高自身英文写作能力。
(六) 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和反映, 而语言和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如:国人在受到表扬和夸赞时常会说“过讲了、见笑了” (You flatter me.) , 而西方人士往往会说声“谢谢”。因此教师在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的同时, 更应让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和文化差异。
三、结语
我们深知:21世纪的人才必须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那么,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掌握语言, 同时也是为了解语言和弄清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和谐交流。
参考文献
[1].涂敏.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科技广场
[2].屠献芳.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16.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18-02
一、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背景
跨文化交际是指由于人类受到思想、文化、地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形成了跨文化的交际。自从中国加入WTO,现已融入到世界的大格局之中,由于国门的打开,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开始汇集中国,英语成绩好,交际能力差的学生开始逐渐被淘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往往只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了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现象频频出现。
二、影响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原因
教师的因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将自身摆在教育之中的主要地位。教学的方式也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知识时缺乏相关的情景锻炼,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另外,虽然实行了新课改但是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教师通常会采取快速结束课程的方法,着重课本的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课堂外的锻炼。
学生自身的因素。在教育之中学生自己因素也占据主要的原因。由于初中生往往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英语时,害怕发音出错被人笑话,从内心开始抵触英语学习等等,这也都是影响初中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观原因。
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历史、地理、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障碍。
三、如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自信心。接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1.提升词汇量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句子进行交流的,构成句子的就是一个个单词。由于受到中心文化的差异,在一些词汇上与中国传统的表达习惯是不同的,这叫要求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注意联想创造词语时当时的西方背景;还有一些单词除了单词表面的意思还有隐含的意思,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注意单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而忽视了它的隐身含义,因材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单词理解方面加大拓展的力度方便學生的理解;一些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环境,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采取引导教学,在语言的应用中教会学生应用词语并集中词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比如“万圣节”,将与万圣节相关的词语归为一类,以通过了解文化背景促使学生记住词语。
2.提升语法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中国的语法与西方的语法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从研究上看来,英语的语法其实比中国汉语的语法更加的规范、严谨。在语法的掌握上不仅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连教师教学时都会感觉到头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将语法的教学与背景文化的教学相结合。
3.提高语言的口语与听力
由于受到不同语言环境的影响,中西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听到英语的口语时,会发现所理解的意思与实际的意思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英语的听力与口语的锻炼,避免出现错误的语法表达。教师可以采取观看英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面英语的表达方式,不断的改进提高,以实现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在英语的考试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因此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格言或者短片故事的方式进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的时候以便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的语言背景环境和应用方式。
总之,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信心。对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内外文化兼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徐娟.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推荐阅读: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09-16
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07-15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2-03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02-15
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08-15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01-12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6-13
英语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10-13
高职英语教学要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