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公共关系处理

2024-08-10

项目公共关系处理(共12篇)

1.项目公共关系处理 篇一

项目经理应处理好工作中的几种关系

物业管理企业的项目经理,等同于前线指挥员,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优劣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名声,作用不可小视。结合自身从事多年的公司高层与基层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一个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

项目经理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属于中层干部,自然需要以强烈的责任心,支持领导工作,并尽心尽力与各部门协调配合。一方面要将自己对项目的管理思路和用人理念向公司及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取得上级与平级的支持与理解,方便自己的工作,同时对项目经理而言,更重要的是处理好下级的关系。

第一,了解员工,用其所长。

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物业管理从业员工素质的参差性,一个物业管理企业,一个物业管理项目不可能全部是优秀人才的集合,但一个好的物业项目却可以是员工优点的整合。每个员工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项目经理,一定要了解员工,用其所长。提倡相互学习,加强人员的培训,利用各个岗位的特点及个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进行合理的人员搭配,和工作上的职责调整,达到人员的最优化,成本的最小化。

第二,关心员工,投桃报李。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业主。尤其在物业管理这个服务行业,哪怕是一个员工带着情绪上岗服务,都可能会给整个物业管理处工作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坚持原则、制度的基础上,笔者十分注意关心员工的生活。同时就是对于员工的批评也要讲究时间与方法,尽量考虑员工的面子,尊重员工。平等的对待员工。公正,公平的处事方针,在项目中一定要做到,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安排自己的亲戚朋友在项目内部,同时也要和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因为个别员工在工作中的亲近,造成自己在问题的处理中带上个人好恶。

笔者在项目上提倡“规范管理,亲情服务”,其中也同样包括对员工的服务。同时要为员工进行一定的人生职场规划,为员工做想,为其将来做想。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投桃报李,让员工们将项目经理、管理处对他们的关心转化到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上,因为管理处的工作,毕竟是通过各个岗位、每个员工体现出来的。

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

在确保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开展亲情服务,是处理好与业主关系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倡沟通,因为对于业主与物业管理方的矛盾而言,很少有极端的化不开的问题,常常是因为沟通不够,造成误会而使问题升级,矛盾加深。

物业管理行业强调项目的“安全、舒适、整洁、方便”,安全居首;据业内调查,业主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安全。管理处不能在安全工作上有任何松懈。对于安全管理,一方面提倡科技防范,一方面强调人员到位,记录健全。关心细节,不忘死角。同时要求事过留迹,有据可查。

在项目力保安全的前提下,笔者提倡对业主要真诚、亲切。物业项目经理一定要具有亲和力,让业主愿意同你交往,愿意同你成为朋友,感情投入也是开展好物业管理的一个有利因素。所以笔者不管是份内的还是份外的,只要有可能就会尽力帮助业主办事。

处理好与开发商的关系

物业管理发展到今天,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和今后小区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但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之间的联系不仅不会淡化,甚至可能会更强化,在品牌生存的今天,一个好的开发商更要求与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后期管理上体现开发商的品牌性,必然要涉及到处理协调同开发商关系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笔者有两点体会:

第一,公平处事,不偏不倚。

对于开发商与物业管理方,因为从前的一些不规范和小开发商的短视,出现过较多的问题,对于事前事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业主的投诉抱怨,作为项目经理决不能“人云亦云”,在开发商与业主有分歧和矛盾时,更不可为取悦业主或取悦开发商去偏袒任何一方,一定要站在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立场上处理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问题。绝大多数开发商不会把自己企业的声誉当作儿戏,他们愿意听取业主的合理建议和意见。而项目经理,一定要及时向开发商反映业主的意见,同时及时准确地向业主反馈信息,起好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第二,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作为物业项目经理在处理同开发商关系方面,不应提倡斤斤计较,寸土必争的态度。如在处理维修期内的各种维修问题,由于开发商同承建商之间的方方面面的原因,普遍存在维修不及时问题。这个时候,物业管理要主动协调,甚至必要时及时为业主维修,以解燃眉之急。当然物业管理处也要有成本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出力不花钱或出力花小钱可以做,如出钱过多,应慎之又慎。维修期内确属承建单位的责任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全力督促开发商,甚至直接督促承建单位派人尽快处理。

有些开发商有意无意间,时有占用小区公共场所侵害业主的公共利益的情况发生,在这个时候,物业项目经理就一定要站出来,为业主说话,给开发商耐心讲解违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全力劝阻违规行为,或者寻求双方有利的解决方案。相信开明的开发商均会理解和支持,甚至是感激物业管理公司的。如果不理不睬,或未预料到可能造成的后果,待到事态失控,上级、业主责怪你不说,开发商同样要责怪你。这种“大事”,项目经理万万不可“糊涂”。

在前期物业接管验收的时候,对于房屋与设施设备方面存在的明显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可能的遗留问题这类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签收的决对不能签收,一定要求处理。保证业主的利益维护物业管理企业的利益。同时因为很多这类建筑上的问题,也决不是开发商愿意的,是施工方造成的,坚持原则,也是维护开发商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帮助开发商。

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

作为项目经理,特别是远离公司本部的项目经理,就要求有独当一面极强的对外公关协调能力,积极处理好同政府各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等各界的关系。

笔者从事管理工作以来,尽力同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单位保持良好的工作及私人关系,在不损害业主和公司的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实意支持配合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如派出所临时需要抽调护管人员参加辖区每周一次的片区夜间巡逻,笔者克服人手少的困难,大力支持;能源部门来小区抄表、维护,笔者对来人均尽力提供协助,并提供休息场地和茶水。对社会各界要求物业管理参加的会议,笔者尽力参加,以示“态度端正”,尊重有加。企业、项目对他们好,绝大多数部门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自然有“网开一面”的时候。所以,处理协调好同社会各界的关系,能使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进一步的提升,最终达到更优质更快捷地为小区业主服务的目的。

2.项目公共关系处理 篇二

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项目的预定计划目标 (进度及资金, 技术经济指标) 、过程控制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分析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旨在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运行效果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为同类项目的实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通过资料反馈, 改善未来投资管理, 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投资效果的目的。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等内容。项目后评价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有利于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有利于提高设计、施工水平、提高未来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管理水平。

后评价程序

项目后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制定后评价工作计划、选择后评价范围 (目的、内容、深度、时间进度、经费等) , 确定后评价项目、实施项目后评价、编制提交项目后评价报告等几项主要内容。

项后评价程序图见图1所示。

花果项目后评价分析实例

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要求, 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使污水出厂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后, 排入受纳水体。本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采用总承包模式, 承包方负责土建、安装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艺调试等工作。项目建成后, 污水项目第一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 (1万t/d) 。

过程评价

质量控制管理。

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 避免发生重大差错, 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合同规定要求, 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质量“三检”制度, 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 防止上道工序的产品未经检验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 实行项目目标节点管理制度。

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 (GB/T19001-2000) 。大力推行“5s”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 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对重点工序加强旁站监督管理, 确保项目一次验收合格。对项目前期、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质保期进行管控, 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结合的原则, 保证该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进度控制管理

与施工方、监理方一起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期完成。做好项目里程碑时间节点控制。

造价控制

财务决算情况:该项目工程造价由具有造价咨询单位审核, 实际支出为:1999.60645万元。项目投资节约的原因是:该项目发包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实施中严格控制各类变更, 加强了项目管理, 通过采用组织、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措施对项目投资进行严格的管控, 坚决杜绝项目超支的现象发生。

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改造前后技术指标检测数据分析对比见表1。

(单位:mg/l)

改造前, 主体处理工艺为完全混合曝气工艺, 出水要求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二级标准, 实际运行结果100%合格,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出水水质标准相应提高, 而原有工艺BOD无法达标, COD、氨氮、总磷等其余指标能偶尔达标, 但不能保证稳定达标。

改造后,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A标准, 从上表看出改造完成后出厂指标均满足要求, 处理效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级A标准, 大大的改善了水质, 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经济效益分析

2015年1-3月利润与2015年1-3月利润对比见表2。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 2007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规划》文件要求, 已将十堰市犟河流域规划为水源地安全保障区。由于原污水处理厂设备老化, 工艺落后, 随着对水质要求的逐步提高, 污水处理工艺也待升级优化。该项目建设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影响评价

项目实施中, 废气、噪声、固废均严格按环保要求控制, 并通过环保局现场监测, 均达标。同时公司对污染物排放实施在线监测, 并开展日常自行监测, 出具湖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东风监测站的《检验报告》 (检测进、出口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等) , 可监控污水处理质量, 并制订了各类管理制度 (如:《污水运行工作业指导书》、《污水处理厂生产管理制度》、《排污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制度》、《排污日常检测管理制度》、《运营状态记录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

项目经验和存在问题及对策

运营经验

工艺培训

定期组织污水处理运行人员进行工艺知识培训, 安排技术人员及工艺设计、调试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讲课, 并安排笔试及现场操作考试, 提高员工对工艺系统认知度。

编制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

按照花果污水厂工艺系统运行情况编制《污水处理工作业指导书》, 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使运行人员在日常巡检、排泥操作、工艺池清洗等操作中都有章可循。

责任制管理

对现场工艺设施及设备制定责任人管理考核制度, 不同设施设备对应不同责任人, 操作及维护工作均由责任人完成。若发生状况, 即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考核, 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存在问题及对策

进水水质缺乏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手段, 存在因进水水质不符合纳网要求而达不到排放标准的缺陷。

花果污水系统技术采用国家一级A标准, 其中排放的总磷指标为≤0.5mg/L, 同时污水处理系统要求进水总磷指标≤3.5mg/L。由于上游单位集中排放大量含磷超过设计标准的废水 (涂装脱脂槽液、废乳化液等) , 且上游排放口没有安装总磷在线监测系统, 花果污水厂生化处理系统被大量集中来水 (含磷量大) 破坏后, 生物菌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工艺, 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等因素。根据水质在线监测年报数据发现存在偶尔因前述原因超标排放的情况:2015年8月和2016年4、5、6月均出现指标超标情况, 其月份超标峰值分别为0.841mg/L、0.566mg/L、1.483mg/L、0.92mg/L。上述情况说明设计委托及设计未充分考虑污水排放的现状, 对系统进水指标过于理想化;同时缺乏系统进水在极端条件下监控报警和及时处置的手段。

对策

对进水所存在的水质缺乏有效检测和控件手段的问题, 对花果污水处理厂新增进口端在线监测设备、强化除磷加药系统, 并对不达标水回流系统管路建设等做局部改造, 目前整体已经实现达标排放。

总结评价

3.项目公共关系处理 篇三

【关键词】公共关系;危机;企业形象

0.引言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大众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传达给大众的信息直接影响人们对一个企业的观点和态度,从而侧面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处理好自身的公共关系问题,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影响力。本文对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为企业在公共关系危机处理问题上提供参考。

1.企业公共关系危机

1.1相关定义

这里的危机与生活中的危机有所不同,具有更加深刻实际意义,它是指突然发生的、威胁到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社会影响比较大、损害到了企业公众形象、具有偶发性的事件,例如天灾、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官司等恶性事件。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危机代表的是危险和机遇,处理的得当将会为企业带来很大转机。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对企业可能或正在面临的危机进行防范和处理,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的公众形象,维护企业的正面形象,最终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1.2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意义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具有深远的意义,总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处理得当可以减少企业受到的损失。例如,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人才的流失,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增加产出。第二,处理得当可以保持企业的外在形象,甚至更上一个台阶。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本身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处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宣传企业的过程,处理得当会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第三,处理得当有利于企业的内部团结。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考验企业部门之间凝聚力和合作意识的同时,有利于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团结。

2.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应对策略

2.1深入现场,掌握全局

面对危机的发生,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及时深入现场,了解整个事件的始末,掌握全局。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求公共关系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事件,最忌惊慌失措,要能保持冷静。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现场,同时派遣人员调查事件的始末,查清事故的缘由,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发生危机事件后,企业一定要派领导人来负责该事件,一是向社会公众表明企业对待事件的积极态度,二是向企业员工表明领导人的处事态度,上行下效,增强员工归属感。领导人资历深,领导能力和洞察能力强,能及时、合理的处理相关问题。

深入现场,掌握全局可以细分为以下步骤:首先,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在知道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企业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及时的出面处理事件。其次,要保护好案发现场,向有关安全部门和上级领导人寻求帮助。案发现场是调查整个事件的基础,工作人员要采取措施有效的保护好现场,等待救援。再次,通过对现场的分析,对事件展开调查,掌握全局。最后,要把所得到的信息分析整理,提交给有关部分。要向现场在场的知情人员了解情况,有必要的可以现场录音和摄像,以作证据。调查人员要认真记录所见所闻,保证整个事件的完整性。

2.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针对不同的主体要应用不同的策略,具体如下:

(1)对企业内部的对策。危机发生后,首先,要告知全体员工事件的大致情况和企业准备处理事件应急方案。一方面是安抚员工,另一方面是为了统一员工的口径,防止事件在流传中的恶性发展。其次,针对危机事件来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危机事件的源头可以是多种,要根据不同的危机事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是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首要的就是马上停止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对已经销售的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回收,对库存产品进行严格的质检。同时,要派遣人员调查该事件的原委,弥补已造成的损失。如果是服务环节出了问题,首先要安抚客户,稳定客户的情绪,了解事情的始末后,要求服务人员当面对客户致以诚挚的道歉。公关部门经理或部门负责人要代表企业向客户道歉,如果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客户一定的物质补偿,尽力挽留客户。第三,制定完整的事件处理方案,包括企业的形象维护和日后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发生。第四,合理的安排事故受害者,并对在该危机事件处理中表现较好的员工予以奖励,对失职的负责人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处罚。

(2)对受害公众的策略。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一般企业的通常做法是首先为自己辩解,以说明自己的清白。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会留个大众企业是在推脱责任的印象。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对事件的相关受害者进行爱抚,尽量获得受害的人的理解和谅解,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关系基础。

(3)对新闻媒体的策略。新闻媒体是传播消息最迅速、影响力最大的主体。面对危机事件,第一,要及时召开记者招待会,由企业一位有权威的领导负责人发言,向媒体澄清事件的真实性和部分已掌握的情况,以保证新闻媒体对外的口径一致。第二,要认真对待危机事件,尊重事件的真实性,及时的向媒体提供事件发展和处理的进度,减少各种负面的猜疑。第三,在公布信息时,一切以事实为基础,客观的说明事情的始末,切忌主观的去对事件的发展进行推测。第四,要对新闻媒体要表现出诚恳合作的态度,不能敷衍了事或采取硬性的手段阻止消息的传播。如果确实存在某种原因不能公开该事件,也不能搪塞媒体,要给出一个能说服媒体、让媒体能接受的理由。第五,要向媒体陆续的公布企业对待该危机事件中受害者的态度,表明企业处理该事件的积极态度,对企业进行正面的宣传。第六,公关人员要时刻关注媒体报道消息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与事实不符,要向媒体提出相关的证据,要求其作出改正。

2.3标本兼治,重塑形象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相关处理人员要对该事件的影响作出合理的估计,对企业形象的受损程度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管理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负面消息对企业形象的破坏,重塑企业的形象,为将来新的公共关系活动的展开埋下铺垫。负面消息的传播非常迅速,能很快的在公众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因此,作为危机事件处理的负责人,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向媒体观众展示企业强大的领导能力、处事能力和诚恳的外交态度,展现出企业的凝聚力。借助危机事件,进一步的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最后,要对在该事件中予以帮助的社会各界组织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不论他们是出于何种动机,在渡过危机这件事上,他们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要合理利用此次机会,增强企业的外交能力。

3.结语

公共关系危机要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处理过程中,有陷阱也有机遇,公关人员要理性的去对待危机事件,在解除危机的同时,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对企业进行正面的宣传,提升企业的形象,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应虎,顾晓燕.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保江.危机公关在企业重塑形象中的重要性[J].机械管理开发,2005,(4).

4.企业公共关系之危机处理 篇四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优秀企业因为其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产品高市场占有率而较一般企业更容易招致公关危机。公关危机事件呈多发性、复杂性发展趋势,如何以巧妙且妥当的危机公关策略来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富士康“N连跳”事件为例来说明公共关系在当今时代企业中的重要性。文中就怎样迅即转化为公关危机,不同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措施等不同,带来的结果也大相径庭,研究这些企业的应对手法,对于指导其他优秀企业、一般性企业今后应对公关危机,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优秀企业 公关危机

富士康“N”连跳事件

坦诚应对

【关键词】:富士康“N连跳”事件;公关危机;危机公关

一.富士康“N连跳”——企业形象受损,遭遇公关危机

近日来,深圳富士康的“每一跳”都牵动着公众的心,刺痛着关注者的神经。2010年5月25日,第11位富士康员工、年仅19岁的李海再次以自杀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5月26日晚,富士康又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从今年元月以来,富士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非正常死亡12人,公众称之为“N连跳”。尽管迄今未发现富士康存在应对法律责任的证据,但舆论已开始质疑这些悲剧是否与它的工作压力和管理方式有关,富士康业已存在严重的公关危机,企业形象受损严重。

所谓企业形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公众对企业的精神面貌、行为特征、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所产生的认知、感情、评价等的综合体现。它通过企业内在精神、外在行为和外显事物等表现出来。而公关危机是指社会组织由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的出现,导致其面临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关系环境,使得组织的形象受损,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危机状态。众所周知,在危机中,企业领导及公关人员最应懂得如何“化危为机”,但此次富士康的危机公关意识较差,企业高层在应对外界质疑和批评时显得如此无能与软弱,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使企业形象受损、名誉扫地,造成严重的公关危机。

二.富士康“N连跳”的公关危机原因之刍议

富士康“N连跳”事件初期之所以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在于其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面临着严重的公关危机。笔者认为,此次富士康“N连跳”的公关危机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部分员工心理存在问题所致

42万人,这是几个集团军的兵力,说起来也甚是惊人,故富士康在深圳的食堂是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食堂。问题是这么多的年轻的工人聚集在深圳这家“血汗工厂”里,他们如同整个80后、90后一样,他们有自身的特点,他们中大多心理是比较脆弱的。

在这种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他们这种心理上的孤立、这种孤独、无助的感觉,看来是长期得不到舒缓。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富士康存在,现在整个中国社会民众也好、官员也好,这种心理健康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一旦聚集“爆发”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

虽说富士康是“N连跳”,但大多数员工在这种极为压抑的环境中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有十几个青年选择自杀。由此来看,这十几个青年在工作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大多因失恋或家里逼迫等外因成为自杀的导火索,虽说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十几位自杀的青年所存在的承受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水平低、情绪易激动、对困难的极度恐惧等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2.富士康企业社会责任感较低与处理公关危机的迟钝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成为学术研究的议题由来已久。公共舆论要求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关心自身利益,还要关心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影响。于是,越来越多的组织与企业开始认识到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重要性。” [1]

在今年年初的富士康第1、2、3跳的公关危机中,富士康方面似乎一直在强调它的无辜,但其言辞却并无多大的说服力,只能显示出其公关部门的无知与无能以及企业的不负责任的消极形象。在年初“跳楼事件”的声明中,富士康方面只是表面潦草解释员工自杀系自身心理因素所致,与企业无关。这不该是身为世界500强的富士康应有的素质,更不该是其公关部门所允许发布的声明。缓解危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极力找出利己的证据以示无辜。而富士康并没有在证明其员工自杀的原因系自身心理因素所致,而是很“洒脱”地将还原真相的事情交予警方处理,而当事者却也真是“一脸无辜与无助”,这样的公关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怎能体现偌大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与良好的信誉?众所周知,在危机中,企业领导及公关人员最应懂得如何“化危为机”,但此刻却显得如此无能与软弱,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使企业形象严重受损。

5月25日,第11位富士康员工跳楼身亡,远在台湾的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终于“按捺不住”,立即来深圳工厂调查原因。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这位以创造全球最大代工工厂而赚得巨亿财富的台湾首富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富士康无责。他表示,富士康与心理专家讨论后的初步结论认为,该公司工厂的管理并无问题,而自杀与员工天生的个性和情绪管理有关。郭总裁的结论很明确,自杀员工天生的、内在的情感结构问题导致了这些悲剧,与富士康的工厂体制没有丝毫关系。而且,这位精明的台湾巨商深谙大陆的实际情况,以稳定为名规劝大陆媒体多从正面进行报道。很显然,富士康在此次公关中并没有担负起对自己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社会责任感较低。

而这种较低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也使富士康的危机公关变得很是迟钝,企业在危机处于萌发状态时,不能快速作出反应。5月25日,富士康负责人台湾首富郭台铭来到深圳直面新闻记者。5月26日,郭台铭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心理暨社会学专家团调研座谈会时,在会场当着专家学者、员工代表、媒体记者等千余人的面深深三鞠躬。但危机公关正确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必须迅速反应。然而,富士康高层直到连续出现12起事件时才想到了如何应对社会大众。同今年年初的丰田“召回门”事件一样,富士康没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应有的责任,而是在事件扩大后采取一系列服务。

3.企业领导层“人文化”精神的欠缺以及内部关系不和谐导致悲剧发生

在富士康曾出现过几次保安随便打人事件,而且工人寝室的钥匙必须交给门卫保管。再就是,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富士康领导层把工人的“基本工资”按照深圳市2008年公布的最低线上给予发放,其实质就是软暴力强加班。郭先生甚至曾说,他的管理目标是要让工人成为“聪明的机器”。

在6月8日的股东会上,郭台铭再次“有备而来”地准备了投影仪和相关资料,向出席会议的股东及在场的媒体记者放映了一个欲图自杀员工的“遗书”。该“遗书”显示,这是一位19岁的职员在跳楼之前写下的,内容大意是:母亲老是“叫”他“去死”,他打算从富士康跳下去,“因为富士康多少会赔点钱”,而这是他作为儿子唯一能回报给父母养育之恩的事。该员工写下遗书的时间显示为2010年5月31日15点。

郭台铭拿着这封无法核对真伪的“遗书”对现场的股东和记者说,他决定对跳楼自杀的员工停止发放死亡抚恤金,因为10多位寻短的员工“有可能是冲着高额的抚恤金才轻生的”。以上这些种种迹象均表明富士康公司内包括郭台铭在内的领导层“人文化”精神的欠缺久已。

尽管郭台铭一再否认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但是一个月只休息两天,每月加班一百多小时可是不争的事实。这里的工人似乎注定要成为机器的一部分,整天以机器为伍,每个人都被机器所隔开。这种过分理性化的管理割断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日复一日的“冷漠升级”更让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愈来愈低,没有良好的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就不可能顺利实现。

而企业组织内部关系的不和谐不仅体现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冷漠关系上,更体现在企业高层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据一位曾在富士康工作过的员工所述,在公司内台湾人与中国大陆人有不同的待遇,他们有特定的工作通道,不与大陆员工共用。除此之外,制度使员工不得休息,管理者粗暴的管理模式让员工苦不堪言,待遇差异性过大,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和不足也是导致企业组织高层与员工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4.强权型的军事集中文化泛滥

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管理功能,它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人进行管理,发挥道德、信念和心理的力量。通俗地理解,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通过制定制度让员工履行,由此而形成的工作氛围。而企业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管理制度决定了企业的文化。

富士康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淹没了人的个性,也易于毁灭自己的生命。在富士康,劳动和睡觉几乎成了许多工人生活的全部,工作程序把他们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智能机器人。甚至在同一宿舍居住的人们都彼此叫不上名字来,他们彼此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种“公司太大,太累,太孤独”的抱怨不禁从员工口中说出。

而就在发生12跳的前不久,富士康发出一封《致富士康同仁的一封信》和附在其后的《承诺书》。公开信称:“公司诚信守法经营和管理,并尊重和关怀员工。对员工意外事件(含自杀、自残等),公司将不支付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赔付项目”。《承诺书》则要求员工承诺,“不以极端方式伤害自己,出现事故后本人或家属绝不向公司提出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过当诉求,绝不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公司名誉受损或给公司正常生产营业秩序造成困扰。”“在富士康的《公开信》和《承诺书》中,既看不出儒家那种‘万方有错,罪在朕躬’的自省精神,也无西方公司的法治文化。贯彻富士康行为的是一种强权型的军事集中文化。” [2]

5.网络舆论谣言“蛊惑人心”,使企业形象受损

所谓谣言,是指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它不是中性的消息,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即无根之言。

谣言具有诱惑性、变异性、攻击性、诽谤性,而且谣言还具有操纵、整合等社会功能。谣言自有其杀伤力,《诗经》曰“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国文坛名人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

而网络谣言是指通过BB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首先,网络谣言以危机恐惧为传播基础。突发危机事件中的网络留言,迎合了公众的防范本能,是在虚拟环境下,以匿名形式披露的。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意见就会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并且演绎与放大公众的恐惧心理,进而推动谣言的传播。网络谣言以交互方式,通过文字、视频、图像等多样的文本形式,将个体的危机意识扩大为群体的非理性共鸣。而且,网络谣言也充当扭曲的信息源。它不仅是危机初始期的重要信息形式,而且通过回帖和评论,在反馈中叠加流传。[3]

自富士康发生“第12跳”后,网上关于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假新闻一波平息,一波又起。“十六跳”、“双人连跳”等消息无独有偶,其点击率之高,触目惊心、耸人听闻。网络舆论谣言“蛊惑人心”,则是看客心态的泛滥和扭曲,是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恶劣的“唯恐天下不乱”情绪的作祟。

这些漠视富士康员工生命、践踏尊严炮制出的舆论谣言,挑动的是公众情绪,其后果只能是将困局引向乱局,使企业的形象受损。

6.主流媒体炒作引发“维特效应”

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精神,出版后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

一般而言,某些人在生活中出现心理危机,而自己或周围的人并未意识到。但媒体把一些有负面效应的社会事件对外广泛流传,并加以不厌其烦的细节描述,以及负面成因的严厉批评,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加剧了这些心理危机者的心理危机程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维特效应”。

现如今,媒体并不缺乏对那些负面社会事件的了解和原因剖析,但缺乏一种人文传播精神,即缺乏对那些相似处境,同样有心理危机人们的关注。媒介虽满足了受众的知晓性,但严重缺失信息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和负责任的引导。

7.负面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企业亦未注意利用正面事件改善企业形象

“刻板成见”(stereotape)是美国新闻传播界的泰斗级人物沃尔特·李普曼在其1922年出版《公众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被译为“刻板印象”,是指“常以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符号对特殊群体与人群所做的社会分类,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一系列关乎其行为、个性及历史的价值、判断与假定。”李普曼在此将“成见”升华为“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说,不论人类以什么样的眼光观察世界,无非都是在不断制造“成见”。[4]

从“血汗工厂”论,到“3000万天价索赔记者”,再到去年的“员工因丢失手机自杀”,再到此次的“N连跳”,富士康长期以来以负面新闻为主的媒体传播已经在公众中形成了一种冷漠自私、无视员工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的刻板印象。

虽然富士康寻求的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方式,但对于代工行业来说,这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毕竟富士康包员工吃住,还有保险,它也在努力完善包括带薪休假、患病亲属慰问、员工宣泄室等一系列员工关怀措施。而且该企业在汶川地震中捐款6000万,玉树地震中捐款3000万,其数额远远高于许多高利润甚至获取垄断利润的企业,只是这些正面事例因为其公共关系能力的缺乏,没有为企业的正面形象宣传起到有效作用。7.三.富士康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受众尤其是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多发性等特征。

从《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物》一书中,我们得知“危机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地影响或危及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事件。危机公关指的就是发生此类事件时的公共关系管理活动,即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对此类事件的处理。”[5]

与其他类型公关相比,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作为世界著名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由于其并未直接面对消费者,导致长期以来公关意识淡薄,而接二连三的“跳楼危机”提醒富士康应改变以往对公关的不重视态度,进一步提高公关处理能力,重塑企业形象。

1.基于“5S原则”的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5S原则”是游昌桥先生率先提出的危机公关对策分析原则,即承担社会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1.1承担社会责任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孰是孰非,富士康应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富士康应该站在受害者或其家庭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1.2真诚沟通原则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若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诚意。富士康应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富士康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尽最大努力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富士康要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并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

(3)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许社会公众会原谅一个企业的错误,但不会原谅其说谎。

由此可见,富士康在面对公关危机中,要积极并及时地与员工沟通。除与一小部分员工面对面交谈外,企业可以制定公关调查方案,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置的问题可以分为客观与主观,封闭式(如:您认为企业对您的工作是否重视?A很重视B一般重视C有点忽视D很不重视)与开放式(作为我们企业中的员工一员,您有什么话想对您的公司老板说吗?请把您的想法写下来,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

1.3速度第一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如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真实、客观、准确的消息往往不多,社会上充斥着流言甚至谣言。因此富士康要想处理好公关危机,就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

1.4系统运行原则

“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以冷对热、以静制动;统一观点,稳住阵脚;组建班子,专项负责;果断决策,迅速实施;合纵连横,借助外力;循序渐进,标本兼治。”[6]

1.5权威证实原则

在危机发生后,富士康不应该自已整天拿着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尤其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前台说话,使消费者解除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消费群体的信任。2.“治标”不如“治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治标”代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般情况下,在处理复杂的公关危机中,我们最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短时间内我们能够处理的事情,也就是“治标”。在这次公关危机中,富士康集团也采取了“治标”的手段,如总裁郭台铭亲临深圳富士康工厂;厂内安装了防护栏;心理辅导人员的增加;敞开接待媒体和各方代表;要求媒体不再报道负面消息,以防止出现“维特效应”等。但是这种“治标”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哲学上强调“内因是根本,起着决定作用”。在今后,富士康领导层应该要“治本”,方可根除问题。

富士康“N连跳”表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足以让员工丧失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产生心理畸变,最终导致选择抛弃生命。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这种消极影响产生主要是由于富士康员工尊严的损失、友情的缺失和人之为人的意义感和满足感的愈发冲淡。因此,我们的改变方式若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更加注重员工的“尊严”、“体面”和“幸福与满足”,这才是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追求的终极目标所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与观念,而这种精神和观念的终极载体都是人,因此以人为中心管理、保持企业内部和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才能够真正做到“治本”。

3.处理好企业内部关系尤为重要

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在这里,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为提高效率,企业各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这是出于某种感情而采取行动的一种逻辑。其缺点是可能出现集体抵制上级的政策或目标,强迫组织内部的一致性;优点是使个人有表达思想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工人们的自信心。人权关系理论强调对管理者和监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以改变他们对工人的态度和监督方式;提倡下级参与企业的各种决策;并提出加强意见沟通,允许职工对作业目标、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提出意见,鼓励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人群关系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企业与员工关系的良好处理的重要性。有学者指出,“进入21世纪,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从屋顶学说走向土壤学说”,即企业有许多资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员工在这片土地上自然成长,接受风吹雨打,互生互长,共兴共亡。因此富士康应树立“员工满意第一、顾客满意第二、股东满意第三”的观点。富士康应将“员工关系视为根本与神圣,树立‘社会组织是由员工构成的,员工是起主导作用的独立群体,员工是社会组织同外部公众沟通的最有效的媒介’的企业意识;将员工的利益溶入组织的政策;建构‘员工第一’的公共关系哲学等。”[7]

除此之外,企业领导层“人文化”的精神应有所提高。公布死者遗书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逝者长已矣,惟愿他们安息。总裁郭台铭是想以此证明,人家是以死来骗取公司的抚恤。但是,对这种“冤枉事”的表达不宜过分。企业领导应从员工的实际所需出发,多思考自身平时对企业管理和与员工沟通所存在的问题,不应凡事都推脱责任。4.企业应处理好与网络“把关人”及“舆论领袖”的关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了“把关人”(gatekeeper)这一概念。卢因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而网络论坛、BBS等虚拟空间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扩大了受众的媒介接近权,而这种论坛中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导致了网络上信息的繁杂和无序。因此,企业应处理好与网络“把关人”的关系,使其在网络上遇到不利于企业的负面信息时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甚至在必要时将不利于企业形象的负面信息消除。

所谓“舆论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的人,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8]富士康应在危机发生时,尽快请舆论领袖来一起讨论谣言所传播的负面问题,澄清事实。即企业利用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力的人士,借助他们的权威与较高的信誉度来帮助企业对付、解决困难的局面。

5.主流新闻媒体要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发挥应有的职能

首先,主流新闻媒体应及时地、真实地把危机信息报道给公众。其次,让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第三,主流媒体应及时缓释社会情绪。最后,新闻媒体应对危机事件进行积极反思。在这次“富士康N连跳”的危机处理过程中,主流媒体并不缺乏对那些负面社会事件的了解和原因剖析,但缺乏一种人文传播精神。主流媒介应在满足受众的知晓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信息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不应过度渲染煽情、煽动性的新闻报道,亦不宜过多过细地报道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前前后后等“恐怖”新闻,以防止发生“维特效应”,应争做负责任的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6.实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 在危机发生初期,人们通常面临着知识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性,这时企业又是公众和媒体的焦点。”[9]“因为人们最怕的是信息的不确定性,及时给予真实的信息,哪怕这样的信息使令人不愉快的,其结果不会是社会的混乱,而是有秩序的克服困难的行动。”[10]因此,信息透明可以减少企业内部员工的损失,求得相关人士的谅解;也可以重新树立企业负责任者的良好形象;可以挽回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信任。

四.小结

如何在公关危机中既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又不失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与好评,这是企业长久以来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这场智者与勇敢者的博弈中,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并适时处理好公关危机是富士康成败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是其发展道路的先行者与保卫者,更是富士康公司日后立足于世的角力保证,并为富士康名誉度和知名度的“双赢”局面上了一个定心的砝码。(作者系:辽宁大学07级新闻学)

参考文献:

[1]:熊源伟,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纪华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物,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版

[3]: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4]:李道平、单振运,公共关系协调,中国商业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5]:姚惠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8]:张岩松、包红君,新型现代公共关系实用教程(高等学校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向国敏,公共关系写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10]:胡百精,公共关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项目风险处理 篇五

项目风险自留也是项目风险控制的处理手段之一,其前提在于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得出其发生概率较小或者概率较大但风险损失较小,或者概率与风险损失均较大但在预期范围或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当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但项目很有必要进行时,项目决策者也会采取风险自留策略。我国大多数项目都不进行风险评价,或设置少量的项目储备(如不可预见费)就认为可以包容全部风险,这一做法通常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国项目处理主要以风险控制与风险自留为主,其所出现问题与弊端的经济根源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政府部门所承担的一切项目投资通常由政府来为项目风险买单,企业或项目负责人无须为项目风险损失承担责任。项目风险处理的低效导致了项目管理的“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随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投资主体(国有企业或政府)的经济责任日趋明朗化和具体化,项目投资的决策者也开始日益注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项目风险处理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成功定义

★ 公司章程定义范文

★ 职场学定义(完整)

★ 如何定义成功英语

★ 成语的定义

★ 测试岗位职责定义

★ 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 密码子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 成功的定义(英文)

6.怎么处理职场关系 篇六

一、换位思考 善解人意人们观察问题时都习惯性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顾及自己的利益、愿望、情绪,一厢情愿地想当然,因此,常常很难了解他人,很难和别人沟通。现实生活中,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各讲各的、各忙各的,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大到两个集团、两个民族之间也是如此。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几乎完全不理解对方,完全是不互相体谅对方。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也即由彼观彼。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不能由彼观彼、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

二、平等待人 不强求别人这个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这是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古往今来都适用的平等精神。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都应该受到尊重。如果不懂这一点,那就会有那么多的一厢情愿,就会有那么多的无理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语讲得很有道理。无论是对同事、部下、朋友、合作伙伴、恋人,都该遵循。这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我们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规则。

三、学会分享 推及于人当你把快乐和别人分享时,你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份快乐;当你把你的点子和别人分享是,就会有更多思想的火花。同样,对于渴望也可以共同来满足。自己渴望的事情,要想到他人也可能渴望。当你渴望安全感时,就要理解他人对安全感的需要,甚至帮助他人实现安全感。你渴望被理解、被关切和爱,就要知道如何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人理解、关切和爱。给予他人理解与关切,会在高水平上调整融洽彼此的关系,也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个好状态既来自于对方的回报,也是自己“给予”的结果。善待别人,同时就善待了自己。每个人不妨将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态度一条条写下来,扪心自问,而后便会想到别人同样有这些希望。在这些条款上对他人慷慨大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正确态度。

四、欣赏他人 鼓励他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欣赏与鼓励,得到欣赏与鼓励能给人以生活与奋斗的强大动力。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的欣赏会使我们积极兴奋地上进发展,老师的欣赏会使学生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进入社会后,领导和同事的欣赏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大动力之一。善于欣赏他人,就是给予他人的最大善意,也是最成熟的人格。如果得到的欣赏太稀缺,天才也会枯萎。我们同样也需要欣赏与鼓励,那么为何不先给予他人欣赏与鼓励呢?

7.项目公共关系处理 篇七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经营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项目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也就是说, 每个月根据当月的污水处理量和收费单价计算应收取的污水处理收费, 在开出发票收取款项后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发生的与经营服务相关的成本费用 (直接生产成本、间接成本、期间费用) , 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生产成本”或“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经营设备大修、重置更换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维修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按照合同规定, 企业为使有关基础设施保持一定的服务能力或在移交给合同授予方之前保持一定的使用状态, 预计将发生的支出,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不属于BOT项目设备或其附属设备, 而属于与营运相关的设备, 即不属于移交范围设施, 如生产办公用电脑等;另一类是属于BOT项目设备或其附属设备, 即属于移交范围设施。第一类设备的重置或增减应视同公司自有资产的更新或增减, 按各自的资产属性作为“存货”、“固定资产”核算。第二类设备的增减或重置, 主要是由于污水处理厂的生产经营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至8年, 而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的运营期一般在20年及以上。另外, BOT项目合同一般规定在运营期满后移交政府时的生产经营设备状态为完好, 那么在整个运营期内设备要重置2至3次左右。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短于特许经营期, 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按或有事项处理。具体的处理为:在项目正式运行后, 应根据辅助备查台账的核算结果以及BOT合同约定设备移交时的使用状态, 预计在设备重置时将发生的购置金额, 确认一项预计负债, 同时确认一项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期内计提折旧列入相关经营成本。在设备报废时按固定资产清算核算。在购置时减少预计负债, 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在项目移交时为使设备达到全新完好状态而重置设备时, 直接减少预计负债。建筑物、构筑物的大项维修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相关经营成本。

三、其他问题

如果项目公司既提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造服务又提供建成后的经营服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按照特许经营权合同规定, 项目公司应提供不止一项服务 (如既提供基础设施建造服务又提供建成后经营服务) 的, 各项服务能够单独区分时, 其收取或应收的对价应当按照各项服务的相对公允价值比例分配给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笔者认为, 建造过程中确认的建造收入与经营过程中确认的经营收入单独确认即可。

正式运营后发生的借款利息, 也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在正式运行后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8.尽孝当巧妙处理关系 篇八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百善孝为先,这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精神赡养比物质供给更重要。父母造就、培养了我们,到了晚年,他们生活变得单調,精神空虚。你时常多跟父母说说话,谈谈心,拉拉家常,让父母能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这比任何经济上的给予都来得实际。

想想自己的父母,每每我工作忙到抽不开身,回不了家看他们,他们便一起坐车到城里来看我。一次因为农忙,父母到家时已经是下午1点了,当开门后看到睡眼惺忪的我和妻子,两位老人一脸的尴尬,母亲一个劲地抱怨父亲不该来这么迟……果然,后来的每一次进城,他们总将在老家街上摆的摊子收得早些赶来。每每进门,母亲又会套上鞋套,一头扎进厨房忙碌去了。茶余饭后,与父母聊聊工作上的烦恼,家庭的琐事,他们就像虔诚的观众仔细地听着;而当他们说到老家村子里李叔家的母牛下了个崽,王婶家的二儿子从外地打工带回来一个漂亮媳妇时,我和妻子一样睁大了眼睛,专注地听着。倾听也是一种尽孝。

其实,平凡人的平常生活,哪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能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日子过得舒心、顺畅,那绝对是一门书本上学不到的大学问。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把日子过拧巴了。

我和妻子结婚已经七年,生性强势的母亲和妻子就共同经历了“七年抗战”。其中的“你攻我守”和“我攻你守”几乎每天都拉锯上演着。谈不上谁胜谁负,而在两个女人的斗智斗勇中我们的婚姻却越走越美满。

母亲一度把妻子当外人,有事情总喜欢拉着我说悄悄话。妻子对此开始是有怨言的。她将自己辛苦经营打拼的店义无反顾地盘出去,与我走入婚姻的殿堂,在婚礼敬茶这个环节,妻子恭敬地送上自己熬的汤,亲切地喊了一声“妈”。那一刻母亲笑了,妻子的眼泪却流下来了。我知道妻子的心里有些不安,对以后的婚姻生活缺少信心。果然在妻子生产那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两个女人间纠纷不断,我就试着用从《双面胶》和《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学来的东西来“对付”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安静地听她们诉说,多说对方的好,就能起到劝和的效果。

父亲曾说,父母儿女最好住得稍微有些距离,那样会更亲,有些言差语错的也可以理解。的确,我们与父辈在消费观念、生活习惯上彼此的差别可能做不到各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常常承欢膝下呢?儿女再大,也希望把他们呵护在自己哪怕不再健硕的羽翼之下。妻子临出嫁时,岳父送给她一个灭火器,其他人都看得有些蒙,我和妻子心知肚明:那是提醒我们以后不要吵闹,好好把日子过下去……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尤其是消极的挑剔,你今天说我这点儿芝麻绿豆大的事做得不合你心意,我可能就会瞪大了眼睛时刻准备抓你的小辫子……一次、两次、三次,隔阂越积越深。很多人说,婆婆和媳妇之所以关系处不好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辛苦拉扯大的儿子,婆婆疼爱了二三十年,却要拱手交给另一个原本不相干的女人去照顾,她能照顾好吗?她会不会给儿子气受呢?带着这些疑问,战争的导火索往往一触即发。

人这个感情动物,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会用包容与理解来融化误解之冰。我不止一次地告诉母亲:“请不要担心,因为婚姻,又多了个女人爱您的儿子。”我也不止一次地告诉妻子:“你是与我生活一辈子的唯一,又怎能不爱你……”妻子不再用放大镜看母亲,母亲也不再用显微镜瞧妻子,我成了最好的黏合剂。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只要有空,我和妻子随时去看双方老人。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有“四宝”,其乐融融。

9.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而由医疗纠纷引起的暴力事件以及其他群体性事件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当今社会,医疗事业已经走向大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今欲从医闹的成因出发,为解决医闹事件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从而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繁荣发展。

关键词:医患关系;成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医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效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然而医疗纠纷的数量也逐渐上升,甚至还出现恶意的医闹行为,严重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而如何解决或是缓解这些医疗纠纷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一、医患关系的概述

顾名思义,医疗纠纷指的就是指在一定的诱发原因作用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结果持有异议,而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表示不满,医患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和冲突,从而形成了一种暂时的和特殊的医患关系[1]。而医闹的概念更是从医疗纠纷中逐步演化而来的,属于一种公共安全问题,有时可以上升为一种刑事案件。

随着利益中心论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医闹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现在学界将“医闹”定义为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在诊室、办公室滞留,打砸财物,跟随或是殴打医务人员,严重妨碍医疗秩序的正常进行,扩大这些事件的影响,给医院施加压力,从而牟取暴利并以此为生,而这明显是有着侵权特征的违法行为。

二、医患关系紧张形成的原因

从理论上来讲,医患矛盾的实质就是健康需求的无限性和医学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它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能得到缓解,因为医学领域是无限的,而人类的各种疾病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使这对医患矛盾长久地存在着。不过就医闹成因来讲,它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医方因素,也有患者因素,甚至还有社会因素。

1.医方因素

目前,虽然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医疗管理仍然还存在漏洞,未形成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有效机制,从而面对医闹行为,大多数医院都采取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以私了的方式解决来获得医院的稳定,但是这无疑助涨了“医闹”行为的扩散[2]。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任务,医生在医疗服务中,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拖沓,对待病人简单冷淡,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还有的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看病收“红包”,开药拿回扣,小病大治,过度检查等,使患者的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当患者了解真相的时候,则直接引起了医疗纠纷。

2.患者因素

虽然说我国的医疗水平在日益提高,但是也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医疗确诊率仅为65%,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左右,甚至对一些疾病和病症也是束手无策[3]。但是患者却因为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忽视了医院的现实状况和客观条件,对诊疗的期望值很高。而当治疗效果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时,就会把怒气发在医生和医院身上,从而提出无理的要求,而一旦医院不愿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些超乎常理的事情,进行医闹。另外,由于患者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医疗花费上涨的速度,所以这也必然会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

3.社会因素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舆论的引导与制度的完善。舆论监督可以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大众的利益。但是,在当今社会,媒体出现过度炒作的现象,在对医疗纠纷事件中,将医生和患者划分为对立的两面,将他们的矛盾理解为一种消费行为,强调“顾客就是上帝”,强调患方的弱势地位,放大医生的道德失准行为,从而对医闹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我国目前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医疗纠纷机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程序过于繁琐,受理医疗纠纷的相关部门缺乏公信力,在对医疗事故上的认定和赔偿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三、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有效措施

1.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建立医患互信是治疗的前提。医院根据病人的就医需求,安排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治疗。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要对病患负责,向家属介绍病人的诊断情况,告知采用的治疗方式以及医药费用等,同他们商榷最终的治疗手段,让他们有足够的知情权,从而让患者对医生也充满信任。另外,医院还应该专门设立机构来负责病人或是家属的投诉,让问题及早发现,并让医生及时疏导,来避免医闹事件的发生,成为舆论的焦点。

2.增强医德建设

“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诚心诚意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更是他们的终身奋斗目标。所以,作为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服务的时候,应该深知医学是一种人性的表达,要知道患者对有关疾病的治疗信息和费用信息是带着一种期盼的心情的,如果医务人员可以耐心的给予回答,让他们感到温暖,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参与治疗,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3.强化纠纷调解

医疗纠纷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就因为制度的欠缺。地方政府应该成立相应的医疗纠纷调解会,让医患双方都可以向调解会提出申请,同时,该机构要有很强的公信力,并且在案件受理以后,最好有医学专家和律师进行医学技术评估和法律服务,从而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体现公正公平,缓解两方矛盾,从而让医闹消失在萌芽中。

四、结语

医疗行业是一项高科技又高风险的职业,医疗纠纷数量的增多使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增大,从而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谨小慎微。医患矛盾本就存在,只是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念,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激发了一些恶劣的医闹事件,从而威胁到了医院的稳定秩序以及人们生命安全。但是,所幸的是我国最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医院自身的自我完善,使医患双方都有更多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0.官员处理好人际关系 篇十

想要下属认真努力工作,自己首先要作出表率,严格要求自己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下属就会轻视自己,失去了下属对自己的信任,对今后开展工作很不利。

从办公室走出来,花一些时间与下属待在一起,比如一起就餐,外出活动等。交流和沟通的话题可以从下属的家人、小孩或者个人兴趣入手,总之是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了话匣子,对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很有作用。

领导要充分相信下属,才能让自己和整个团队都获得提升,领导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决定及思考工作远景方向,而下属也可以从被动的执行中解放出来,更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11.处理好四种关系 篇十一

一、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从学科特点来说,语文学科不是一门短期能见效的学科。因此,学生要想获得更高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有一个相对长远的规划;教师则要从真正提升素养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的塑造和知识视野的开阔等。而这些,教师都应该在高中三年的听说读写语文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规划落实。

要实现高中阶段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最好能够制订一个细致的三年规划,分阶段、有层次、有重点地对学生语文方面的各种素养加以提升。

长远抓素养,短期(如高三复习阶段)则要抓可增长点。从教学实际来看,个体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大多是不均衡的:有的学生阅读较好,而对于表达却不擅长;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好,而逻辑思维较弱;有的学生擅长文言文;有的学生则在现代文方面相对较强势……

因此,短期成绩提升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的可增长点上。通过对学生某一时段的考试状况分析,测出该生的整体知能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列举出各个学生的可增长点,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从而实现语文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二、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确保基础,突破瓶颈”是培养学生语文高素养的关键。通过对一个有志于得高分的学生的若干次考试分析,教师就能够发现该生在“基础”和“提高”两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其提高的突破口。

基础虽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高三若干轮次的复习,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扫盲与提升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一般而言,随着复习的不断强化,学生在基础方面的问题会逐渐减少,而在不少的提高板块上则会出现发展的瓶颈。考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到达某一高度后总会出现停滞状态。

比如作文这一块,在一定量的文体训练后,大多数学生会形成一种作文的“定势”,特别是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积累,让他们在考场作文时会相对保守地选择自己熟悉的套路,因而作文的分数在达到与其水平相应的层次后,很难有所提高。相当多的学生,无论训练多少次,其作文总是超不过50分(满分70分);有的则是到了55分就无法超越了。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在如何突破写作的瓶颈方面下工夫,尤其是在大量的格式化训练之后,要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回归个性化的自由表达状态,如此才能使其在发展等级上获得提升。

再如,对于文言文翻译中一些很难得分的文句,教师可增加一些语法分析方面的训练,让一些有语法基础的学生,借助结构来落实词义。教师最好能制订一个针对高分群体的提分训练方案,对每一个存在提升可能的学生,都开出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方子”,通过对症下药,真正实现其素养的提高。当然,这种提高必须是建立在有相当的语文基础之上的。

三、积累与发挥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可见,积累是高中语文课程提出的“总目标”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一。从考试评价的角度来反思积累,其侧重点更多地体现在长期性和基础性两方面,故在相对较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以基础为核心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的积累,是实现其向较好的考试评价结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积累是语文学科取得好的评价结果的前提,而发挥则是体现评价结果的要害之处。考试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不少学霸高手的比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临场发挥的效果。

抓发挥,重点要抓两类学生,一类是基础较好而考不好的学生;另一类是成绩起伏不定的学生。那么,如何在发挥上进行强化?其一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教师要密切关注期望值高的学生的考试心理,分析他们在考场情境下的情绪变化与学习动机,然后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并在某一个时间段加以观察调整,让其最终形成稳定专注的考试心态。其二是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教师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考试过程,加强应试技巧的个性化指导,包括考试中时间的分配、操作环节的次序、信息获取的效率、思维过程的快慢、答案呈现的繁简等,分析考生在以上各方面表现的优劣,找出他们在考试方法技巧上的不足,再制订符合其个性的改进方案,让其形成良好的考试行为习惯,并在考场实践中加以巩固,最终实现考试方法与技巧的最优化。

四、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做好了以上三点,是不是就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而顺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实中往往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班上语文素养最好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不一定最好。由于考试的偶然性等诸多因素,一枝独秀,难免遭折,愿望落空;而班上一旦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语文“高地”,往往能取得群芳争艳的效果。

因此,在平时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平衡互补,在座位安排、学习小组的建立等方面,要适当采取长短互补的策略;而在高考复习阶段,如果教师采取“强强结合”的策略,有意识地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教学效果往往会有更好的提升。从心理层面分析,在高考的准备阶段,学生的临战比附心理尤其明显。他们往往在暗自较劲当中,不自觉地分析、研究他人的学习策略与应考策略,并有意识地取人之长、为己所用。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好这样的心理,有意识地聚拢班上语文基础相对较优的学生,促成班级高素质群体的形成。比如,在空间区位的安排上、课堂组织建构上,相对集中一些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或课后的专题提优等方式,让他们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群体内部的交流,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稳定的语文磁场,发挥“同伴学习”的优势,以便让更多的个体从群体中脱颖而出。

12.语文课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篇十二

一、在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方面, 要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不能强调了工具性就忽略了人文性, 或者强调了人文性就忽略了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点的把握应该是整体的互为依托的, 通过工具性的教学, 滋养学生的人文性, 通过人文性的感悟, 更好地凸显工具性。因此,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是共生共长的。有教师教学苏轼《赤壁赋》、龚自珍《病梅馆记》等文章, 不是立足文本让学生从语言入手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背景、经历和文章意蕴的大谈特谈上。固然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历史知识, 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但阅读是理解的前提, 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做实。作者是以语言呈现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学生接触的首先是语言, 审美必须由语言开始。文言文的教学在诵读和疏通译解上多花功夫是应该的, 重视了文言文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维天地。问题的另一方面是, 有的语文课在强化读写训练的时候, 带有更多功利色彩, 考什么教什么, 将教材“为考所用”, 课文丰厚的人文资源被忽略了, 学生接触的是被肢解了的语言材料, 失去了对文章整体美的把握。

二、教学策略上, 要处理好学生阅读和教师讲解的关系

从课堂实际看, 讲风太盛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教师不讲不放心, 教师不把自己知道的都讲出来不甘心。语文学习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总是教师的讲牵着学生走, 久而久之, 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的“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 让人最着急的就是教师包讲天下, 那么优美的文章教师就是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感悟, 短短的一篇文章一节课下来竟然一次完整的朗读都没有。教学《囚绿记》时有的教师劈头就讲“托物言志”, 课文第12小节才交代抗战背景, 没有熟悉全文的基础, 学生怎么接受?其实要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去思考教, 教未必就是教师讲;引导学生去阅读, 通过阅读学生自己也可以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在相互切磋中, 加强领悟, 共同提高”。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地方给予点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我就觉得“一九七四年春分之夜”的写作背景很重要, 安东尼奥尼事件和当年的海峡两岸形势学生不了解 (年轻的教师也未必了解) , 要查阅资料稍作介绍, 这是“听”懂那“冷雨”的必要准备。

三、教学内容上, 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 说法比较新, 其实即使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也要妥善面对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新情况。教案上没有的东西, 学生有疑问提出来了, 只要不是胡搅蛮缠、不着边际, 教师就必须接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不让学生思考, 不让学生讨论, 这是为教而教, 不是为学而教, 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所在。我在这里谈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主要是强调教学预案的准备。没有充分的备课是不可能上出好课的。现在有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两难境地, 按教学步骤推进怕被说成理念不新, 让课堂放开又怕教学预案内容完不成。课堂实施最明显的一种调和办法就是四人一组讨论, 一节课来那么三四次, 教师问题一出, 前后学生一组合, 叽叽喳喳讨论几句, 教师马上叫停, 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时间认真阅读交流, 还是教师一问学生即答, 透过热闹的表面实质还是教师牵着走,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真正的备课除了备教材重要的是要备学生,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新学课文从哪里入手好, 学生可能最关心的是什么,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哪里, 用什么方法教学, 如何达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目标等。“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不打无准备之仗”, 备课越充分, 课堂教学的目标就越明确, 课堂所呈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越有张力, 教学效率也就会越高。

上一篇:结婚时跟老婆说的话下一篇:杭州吾久数据机房工程研究有限公司